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物理教学设计

过去中学物理教师在上物理课前,一般要做的事情就是根据教学大纲、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进行备课和撰写教案,课堂上的教学效果取决于教师备课和课堂临场教学经验。这种传统的经验型做法,对于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物理原理是有效的,但是对于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却有一定的欠缺。

在素质教育思想深入人心,整个社会普遍要求重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创新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今天,中学物理教师如果还像过去那样准备课堂教学,显然是不够的,是无法适应时代需要的。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

教学是一项按照明确的目的使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并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明确的目的”可以是教育目的和教学目的,也可以是教学思想或者是教师的教学理念。不管是哪种目的,在教学活动开始前,教师必须要对整个活动有一个整体的计划,对师生双方的活动有全面的思考和细致的设计。

1、设计

设计是指在一项活动或工作开展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事先对该活动或工作进行的一种计划或安排。因此,设计必然具有超前性、预演性、动态性等特点。

①超前性:设计必定是在活动或工作之前进行的,它是整个活动或工作的蓝图,因此设计一定要有超前性。

②预演性:由于设计是在工作或活动开展之前进行,因此设计只能是对未来工作的一种想象,设计的过程是该活动在设计者头脑中的预演过程,这一过程如同文艺演出中的彩排一样,带有较强的预演性。

③动态性:设计是在某种理念的指导下进行的,与现实情况会有一定的距离,在方案的实施过程中,设计者要根据实际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设计方案,所以设计是动态生成的。

2、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Instruction Design简称ID),是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在美国教育技术领域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系统方法,既是教育技术学领域中很

重要的一个分支,又是教学科学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设计最早萌芽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军队和工业化培训领域,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逐渐被引入到学校教育中。目前,教学设计在许多领域都都有广泛的应用,大体可以分为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从宏观角度看,教学设计的原理和方法可应用于全民社会教育、继续教育、工农业、金融等各行业、各部门的职业教育和培训领域中,以及一门新专业的课程设置及教学计划,甚至对一个学校的教学系统重新设置,开展全面的教学改革。微观的教学设计是对一门具体的课、一个教学单元的设计,是各级各类教学机构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今天所讲的教学设计理论和方法是指微观的、具体的初中物理学科教学设计,它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研究教学过程,落实素质教育,特别是为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参考。

由于教学活动的独特性,国内外学者对教学设计有不同的理解。布里格斯认为:“教学设计是分析学习需要和目标以形成满足学习需要的传送系绢的全过程。”王辉等认为:“教学设计是以获得优化的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为理论基础,运用系统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教学问题的策略方案、试行解决方案、评价试行结果和修改方案的过程。”田慧生等则认为,“所谓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指教育实践工作者(主要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具体说来,教学设计是指教师以现代教学理论为基础,依据教学对象的特点和教师自己的教学观念、经验.风格,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合理组合和安排各种教学要素,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教学设计的定义不同,反映了学者们侧重点的不同。但是,他们都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目前国内比较统一的、权威的教学设计概念的定义是:“教学设计是运用现代学习与教学心理学、传播学、教学媒体论等相关的理论与技术,来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设计解决方法,试行解决方法,评价试行结果,并在评价的基础上改进设计的一个系统过程。它既具有设计的一般性质,又必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该定义强调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的过程,包括如何编写目标,如何进行任务分析,如何选择教学策略与教学媒体等。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教学设计除了具有设计的一般特点外,与其他活动的设计相比还具有独特性:

①教学设计强调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教学活动涉及各种各样的因素,如果没有全面系统地统整,肯定搞不好教学设计;

②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一切围绕着学生的“学”来进行,以灵活性和针对性为设计原则;

③教学设计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既有一定的理论色彩,又明确地指向教学实践,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抽象的理论变成具体的操作规范,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依据。

二、教学设计与传统备课

随着21世纪的到来,特别是新课程的实施,现代教学理念逐渐深入人心,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现代教学媒体能得以广泛地应用,这些都要求中学物理教师的备课由传统的经验型备课向现代化的科学型教学设计转变。只有弄清楚传统的经验型备课和中学物理教学设计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相异点,才能真正地做到“转变”。以下所说的教学设计均指

1、传统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相同点

传统的物理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在以下三个方面是相同的:

①教学的目的性相同,两者的教学目的和教学目标都是依据教学对象和物理教学内容来确定的;

②教学的计划性相同,两者都是对整个物理教学活动有周密的计划;

③教学的一般程序相同,两者都遵循:目的(目标)→内容→形式(策略)→小结(评价)的教学程序。

2、传统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相异点

传统的物理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相比,在教学活动的中心、具体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系统性、教学媒体、教学时间、教学要素的表现、教学系统的性质、测试评价和效果预测等9个方面均有较大的差异,见下表

传统的物理备课与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相异点对照表

传统的物理备课中学物理教学设计

教学活动的中心以教师为中心,起点为教学需要以学生为中心,起点为学生的学习需要

具体教学目标的确

教师单独确定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确定

教学活动的系统性以教科书为系统,整个物理教学

活动围绕教科书转

以教与学、知识能力和情感相统

一为系统,注重物理教学的整体

教学媒体黑板、粉笔,传统的“三机一幕”电脑、多媒体、网络教学等现代化教学媒体

教学时间时间固定尽可能因人而异教学要素的表现静态展示动态展示

教学系统的性质封闭、僵化开放、动态生成

测试评价总结性评价,注重评价鉴别与选

拔功能封闭、僵化

形成性评价,注重评价的教育功

能与激励功能

效果预测按常态曲线分布,很少能达到高

水平

按偏态曲线分布,大多数能达到

较高的水平

三、教学设计的意义

教学设计既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一项复杂的教学技术。学习教学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有利于教学工作的科学化

传统教学中也有教学设计活动,主要是指教师的备课。这种教学设计活动的局限是,教学上许多决策都是凭教师个人的经验和意向做出的。例如: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教师往往根据本人认为某内容是否重要,对有关内容是否熟悉和现成的教学大纲等决定教学内容。教学设计克服了这种局限,它是从教学规律出发,将教学活动建立在系统方法的科学基础之上,应用系统的观点和分析的方法,客观地分析了教学工作的规律和特点,从教学工作的问题和需要入手来确定目标、建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策略和方法等。因此,学习和运用教学设计的原理与技术,是促使教学工作科学化的有效途径。’

2、利于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结合

长期以来,教学研究偏重于理论上的描述和完善,脱离教学实际,使教学理论成为纸上谈兵,对改进教学工作帮助不大。在这种情况下教学设计为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起到了桥梁作用。一方面,通过教学设计,可以把已有的教学理论和研究成果运用于实际教学中,指导教学工作的进行;另一方面,也可以把教

师的教学经验升华为教学科学,充实和完善教学理论,这样就把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合作是推进“教学创新”的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发展造成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立。然而,教育理论不是空泛概念的“文字游戏”,而是指引教育实践的参考原则;教育实践也不是尝试错误的技术性活动,而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没有理论的实践是盲目的,没有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因此,既要消除“理论优位”“理论第一”的偏执,也要消除“反理论”的心态。当然,我们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研究者与实践者的对话”,并不是“取消”这两种角色,不是把两者“等同”起来。亦即,并不是要求每个教育理论工作者都直接走上中小学讲台,也不是要求每个教育实践工作者都撰写理论著作,而是两者从各自角色的角度,共同为解决直面的教育问题提供思路。所谓“教师研修”,不是指单纯地灌输现成的理论教条,而是指激活教师的“实践性智慧”或是“实践性知识”。所谓“大学与中小学合作伙伴关系”,也不是指中小学教师一味听命于大学教师的“理论”,而是指提供专业支持,平等对话,共同求得教学的智慧。

3、有利于对教师的专业成长

新课程、新教材和新教法对教师的专业知识提出了较高要求。首先,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由过去“教师对教材的忠实取向”向“教师与教材的互适”转变,即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只关注教法,不关心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教师对教材的运用只有全部地接受、执行,不存在教师对教材的取舍增添的权力。因此,仅仅是教材就极大地束缚着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而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予了教师一定的教材运用灵活性,强调教材只是材料或范例、只是师生展开活动的中介与话题,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删减、增补教材,从而达到教师与教材的互相适应。这种教师与教材的关系转变自然涉及到教师专业知识的延伸问题,即教师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局限于教材的知识视野、满足于教学参考材料的知识范围来完成教学,相应地必须根据教育对象的文化背景和认知水平、教育环境的许可与限制等因素,恰当地选用教材、灵活地增删教材。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地拓展知识视野。因此,《纲要》中很重视教师专业知识的问题,特别是对教师专业知识发展提出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方向性的专业知识要求。主要包括通过继承、批判,宏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一切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提高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当代教育所需要的“科学人文主义”观念;确立环境

意识,以天人合一的博大胸怀来寻求人类与环境的和谐,保持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具体性的专业知识要求。主要是新的课程理论,诸如课改中涉及的课程种类(如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或活动课程与隐性课程)和课程层次(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等知识都需要教师重新学习;课改中涉及的新教法(如体验式教学、探究性教学、研究性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综合实践、社区服务、社会实践等)也是在过去教师工作提及较少的,需要教师重新学习,并结合教材与学生实际,引入教学。

目前在教师的培训中注重教学理论知识的学习,毫无疑问,这些理论是教育教学实践的基础,但它们没有直接回答在教学中应如何具体操作的问题。同样,素质教育的观念也只为教育教学规定了方向,并不能解决在实践中具体贯彻的问题。因而教育改革是“穿新鞋走老路”,不能得到彻底的改革。而教学设计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教师通过学习可以迅速掌握教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在实际运用中不断熟练和提高,这将对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起着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有利于新课程的实施。

四、新课程物理教学设计

所谓物理教学设计,就是物理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和物理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全面通盘考虑、系统规划与预先策划,并根据实际反馈的信息不断地调整物理教学活动的过程。理念是第一位的,当前我们的中学物理教学设计必须要适应时代的要求。

1、从《大纲》走向《标准》

教学大纲则是对各科课程进行规范的纲领性文件,是我国学习苏联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表现。教学大纲思维的角度和考虑的重点是教学工作的开展,大纲不仅要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作出清晰精确的规定(如许多内容点有量化的标准,多数内容点有深度和难度上的明确指标),还要对教学内容的教学顺序作出安排。由于教学大纲关注的是教师的教学工作,因此,《大纲》的内容常常规定得十分具体细致,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能够真正起到具有直接操作性的指导作用。

新的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理念是:

①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②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③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④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⑤建立新的评价体系。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的理念是:

①在课程目标上注重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②在课程结构上重视基础,体现课程的选择性

普通高中教育仍属于基础教育,应该注重全体学生的共同基础,同时应该针对学生的兴趣、发展潜能和今后的职业需求,设计供学生选择的物理课程模块,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促进学生自主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③在课程内容上体现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

高中物理课程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

④在课程实施上注重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高中物理课程在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关注物理学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基本能力的同时,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⑤在课程评价上强调更新观念,促进学生发展

高中物理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过程性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教学实践的改进等。

每一个模块都要强调独立的教育价值与教育功能:三维: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性: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三个特点:新、实、活。

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针对他所在时代的教育问题毫不含糊地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且产生热烈的感情,那是最基本的。他必须对美和道德上的善有鲜明的辨别力。”振聋发聩。几十年前的爱因斯坦在那样的历史条件下就能强调要让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今天的教育学家更应该意识到,在发挥物理课程特有的但又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忽视的科学素养功能的同时,重视和发挥同样为物理课程固有的但尚未受到

重视的人文素养功能。我们甚至觉得,它的重要性还可以被提高,在物理课程定位中也可以加以点明。

我们的理科教育培养了许多理工科的优等生,他们在数学、物理等学科上拔尖的能力令人叹服。可是在交谈相处中,却常常让人觉得,他们中的很多人,总是缺少些什么。所谓“纯粹”的理科生(这是社会上流行的说法),或者表述能力不强,与之交流乏味;或者对美对艺术的鉴赏和感悟能力太弱;或者在处世中木讷拘谨,甚至没有主见。他们被看作是高智商的头脑简单者。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教育培养的是一群技艺精湛的技师,离我们所希望看到的有一技之长的知识分子还很远。他们缺少的是真正的知识分子最起码的文化底蕴。我们长期的理科教育,给学生太少的人文精神的滋养,导致我们的学生思维缜密却思想粗糙。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

人文素养的功能集中表现在“真”、“善”、“美”三个字上。在物理教育中,让我们的学生去感受前人探索未知世界的过程,感受他们尊重自然、尊重客观意志的“真”;去体会前人是怎样用科学造福人类的,体会他们推动文明发展的动机的“善”;去感悟物理世界物理规律中蕴涵的和谐和哲理,感悟它们愉悦人们内心的更高层次的“美”。科学性和人文性就像物理课程教育这枚硬币的两面一样,谁也离不开谁。把这样的思想渗透到我们的物理课程标准中,才能指导我们的物理教育朝着更人性化的方向发展。

高中理念中强调了“注重选择性”。统一规划的教育的标准显然不适合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现代社会,也不符合人们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必须在教育中教给学生终身教育和继续学习所必要的知识,而不是对每个人面面俱到,当然那也是不现实的。让所有的学生学习物理中精髓和基础的知识以及让我们终身受益的思想,而偏文科的学生可多接触些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对推动社会和人类文明的作用,这些比较宏观也比较带有人文色彩的知识;理科见长的学生更深入地学习物理学的规律,进一步挖掘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领会其重要精神,并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工科见长的学生多学些与物理有关的技术和生活应用,比如电子技术、电工等。

但选择性的前提还是不能放弃基础,收放应有度,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美国由于太偏倚于选择性,导致整个国家的基础科学教育落后于世界很多国家。以至于当年很多美国科学家、教育家发出了《国家在危难中》的白皮书,呼吁全民正视美国中学生基础几乎荒废、科学教育松散的现状。与我国物理教育体系相似

的日本(教育管理比较中央集权化,设置的内容也以必修居多),由于20世纪90年代初效仿美国,一味追求选择性和灵活性,导致教育中屏弃了很多优良传统和长处,如重视基础、培养缜密严谨的精神等,也带来了整个中学物理教育水平和培养出来的学生素质大面积下降,以至于很多日本教育家发出“不要把课堂变成游乐场”的呼吁。这些前车之鉴,都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本次课程改革以“课程标准”代替“教学大纲”,这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词语置换,它至少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理解和思考:

①课程价值趋向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

1996年教育部组织对我国义务教育实施状况的调研表明,我国现行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旧、窄”的情况,90%的学生不能达到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与世界各国相比,我国教学大纲对同一学段规定的知识面较窄,同一知识领域深度偏深。同时,对各科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作出了统一的硬性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大多数学生负担过重,学生辍学率增加,其课程价值取向主要是精英教育。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则是在面向全体公民素质教育的课程价值理念下,由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因此,课程标准是一个“最低标准”,是一个绝大多数儿童都能达到的标准。接受义务教育是每一个儿童的基本权利,义务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面向每一个儿童,着眼于全体儿童发展的大众教育。

②课程目标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现行的教学大纲更关注的是对学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而课程标准着眼于未来社会对国民素质的要求。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建设者,作为国家对未来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的纲领性文件,各学科或领域对学生素质的要求必然成为课程标准的核心部分。

本次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加强课程的目标意识,是各国课程改革的共同趋势。

③从关心教师的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

教学大纲,顾名思义是各学科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教师教学是教学大纲关注的焦点,因而缺乏对课程实施,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关注。新课程标准则关注课程实施的过程,尤其是学生学习的过程。

④课程管理从刚性转向弹性

我国现行的教学大纲对各科教学工作都作出了十分具体细致的规定,以便对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能够起到具体直接的指导作用。但是“纲”性太强,不利于教师创造性的发挥,没有给教材特色化和个性化发展留下足够的空间,不利于教材多样化的实现,无法适应全国不同地区的学校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是课程的最低要求,富有弹性,为教材编写、教师的教学都留有足够的创造空间。

中学物理教学设计是针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而言的,那么,设计过程就必须要充分考虑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2、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

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有哪些特点呢?按照宓子宏先生等人的观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有下列5个特点:①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②以形成概念、掌握规律为中心;③以数学方法为重要手段;④密切联系实际;⑤以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为指导。

根据阎金铎先生等人的观点,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①目的、时间与环境的稳定;②表象的同化、异化和滞留;③学生控制进程;④较强的注意力的脉冲。

王力邦等认为,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有:①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②中学物理教学过程存在着认知问题;③中学物理教学过程需要一种物理体验。

从上面的各种观点中可以看出,新时期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主要特点有:①重视实验、重视科学探究;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③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④注重数学手段;⑤密切联系实际、注重STS教育;⑥需要物理体验。

这正如美国华盛顿博物馆上那句醒目的格言:“我听到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

3、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3个阶段

根据中学物理教学过程的特点,物理教学设计原则上可以大致分成3个阶段:中学物理的思路设计阶段、中学物理的活动设计阶段和中学物理的心理模拟阶段。

①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路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的思路设计是物理教师根据教学过程的一般规律和中学物理课程的基本特点,在把握物理课程思路的前提条件下,明确教学目标,编制出有

一定层次的教学程序。物理教学的思路设计只是教学方案的纲要设计,许多工作只是原则性的、笼统的,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比如,物理规律教学的一般思路是:

提出问题→猜测尝试→验证设想→用数学方法阐述物理规律→应用物理规律解决新问题。

思路设计阶段给出了原则性的设计思路,还有许多具体的工作有待于在中学物理教学的活动设计阶段完成。

②中学物理教学的活动设计

中学物理教学的活动设计是指在物理教学过程中确定师生双方活动的方式,可以概括为“3W”,Who(谁来做),What(做什么),How(如何做)。中学物理教学的活动设计是物理教学思想设计的具体化和明细化。如果说教学思想设计是一幢大厦的建筑图纸,那么教学活动设计就是具体的建筑施工。

图纸确定下来后,具体的建筑施工可以有各种方案。同样,确定下一个物理教学思路,具体的活动方式可以是各式各样的,活动设计也是各式各样的。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设计是物理教学设计的三个阶段中最重要的阶段,对教师有较高的要求。中学物理教师不但要有清晰的教学思路,而且要有创造性、灵活性应用于具体的教学活动中的能力。例如上面提到的物理规律教学思路确定后,物理教师就可以根据具体的物理规律(比如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并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定下一步具体的教学活动的安排。

中学物理教学活动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关系的协调统一。物理教师在活动设计中一定要注意教材内与教材外的统一、主体活动与主导活动的统一、分层活动与整体活动的统一等三对主要矛盾。

③中学物理教学的心理模拟

中学物理教学的心理模拟阶段是物理教师对经过思想设计和活动设计两个阶段得到的物理教学方案的一种可行性验证,是教师本人对方案可行性的反思和心理自证。在心理模拟阶段,物理教师主要以心理活动为主,以想像中的学生为对象,以内部言语和表象为主要活动形式,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物理教学活动进行模拟预演。通过心理预演和推敲,教师对方案进行修改、补充,进一步完善了整个教学设计,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中做到胸有成竹。

4、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具体步骤

①进行任务分析

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对系统各要素进行分析,主要包括教学系统的环境分析、学习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A.教学系统环境分析

教学系统同其他系统一样,都有一个总目标,教学目标确定的依据之一就是对教学系统环境的分析,教学系统的目标应根据更大的教育系统的环境要求来确定,这是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逻辑起点。例如,在普通教育中,教学目标不仅要根据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的要求来确定,而且还要根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来制定。由此可以看出,在进行教学设计前,必须分析教学系统的环境,我们只有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并确定教学设计课题的目标。

B.学习任务分析

学习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中最为关键的教学资源分析阶段。任务分析是指在教学活动之前,预先对教学目标规定的、需要学生习得的能力或倾向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所进行的分析,包括将目标技能分解成一系列子技能,确定子技能的性质及之间的层次关系等过程。目的是为学习顺序的安排和教学条件的创设提供心理学依据。*任务分析是教学设计不可缺少的环节。

C.学习者的分析

奥苏伯尔和加涅等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学习者对某项学习目标的学习已具名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掌握的程度是教学工作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必须确定学习者的初始状态,包括学生的认知结构特点、学习水平、从事某项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储备状态。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生理、年龄、心理特点等。

关于中学物理教学学习者——即中学生的特点,可以分两点来谈。首先,要分析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知发展的特点。中学生已经具备了抽象运算的能力,已开始具有辩证逻辑思维的特点,并且具有独立性。他们从事物的对立统一中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乐于独立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喜欢探讨问题发生的原因,能解释和论证事物或现象间较为复杂的因果关系。中学生的思维具有批判性,他们有一定的分析、批判能力,喜欢开展不同意见的争论,与别人讨论问题时,希望对方拿出具有说服力的论据。但是,高中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还没有到达成熟阶段。

其次,还要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学生的学习需要就是其实际的认知状况与期望达到的认知状况之间的差距,也就是学生“现有发展区”与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使教学目标能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教师在进行物理教学设计时,必须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身心状况和认知发展的特点、学生的学习需要两方面的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弄清教学对象的真实情况,做好物理教学设计。

②制定教学目标

在对教学系统环境、学习任务和学习者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就要对教学目标进行设计和编写。即要求用具体可观察、可测量的术语精确表达学生需要哪些知识和技能、形成怎样的态度和认识等学习目标。这是教学系统设计的一向基本要求,因为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有利于教学策略的制定和教学媒体的选择,同时也为教学评价提供依据。并且现代教学理论强调教学目标应该预先确定,并在教学活动前必须把教学目标明确告知学生,使师生双方都明确教学目标,做到心中有数,以使教学活动有的放矢。可见制定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必不可缺少的环节。

举例:初中物理“机械运动”教学目标双向细目表

③确定教学内容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是教师在认真分析物理课程标准、物理教科书和学生的认知现状后,合理地选择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地安排教学内容的呈现顺序,使之以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物理教学内容的设计过程就是中学物理教师对物理课程的重构过程,因此,有“师构课程”的说法。中学物理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上的内容经过教师的重新选择、组织和加工后,由死的教学材料变成了活的教学材料,才能真正地切合中学物理教学的实际需要。

④设计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学设计研究的重点。教学策略的设计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采用何种经济而有效的教与学的形式,安排什么样的教师教的活动和学习者学的活动,设计何种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进行什么样的教学媒体及怎样进行设计,怎样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及挖掘潜在的教学资源,设计怎样的教学环节和步骤等一系列问题。

中学物理教学策略是指在物理教学目标确定下来以后,根据已定的物理教学任务和学生的认知特征、情感特征以及动作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与整合相关的物理教学活动、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组织形式,并计划和安排好教学时间,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实际教学方案。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是为了有效地解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是充分体现教学效能的环节,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和灵活性等基本特征。中学物理教学策略设计是中学物理教学设计的非常重要的环节,具体包括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用、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和教学时间的安排等4个方面。

A.中学物理教学活动的安排

物理教学活动的安排是通过一系列的物理教学活动,把经过教学内容设计环节设计出来的物理教学内容有效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的过程。下表直接用来指导中学物理教学活动的安排:

教学活动及其与各学习过程的关系表

教学活动与学习过程的关系

1.引起注意接受一定的神经冲动形式

2.告诉学习目标激活执行控制过程

3.激起回忆先前的学习将先前的学习提取至工作记忆

4.呈现刺激材料突出有关的特征以利于知觉

5.提供学习指导进行语言编码,提供提取的线索

6.引发作业激起反应的组织

7.提供作业正确性的反馈建立强化

8.评定作业激活提取,使强化有可能实现

9.增强保持和迁移提供提取的线索和有关的策略B.中学物理教学方法的选用

中学物理教学方法是为了完成物理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方法,包括学生学的方法和教师教的方法,是中学物理教师引导中学生掌握物理知识和物理技能、获得各种物理能力以及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而共同活动的方法。中学物理教

学方法的选用是根据学生的现状、教学内容的性质等方面来通盘考虑的。物理知识的教学常用讲授法,物理规律的教学适用于探究法及发现法,物理现象的教学适用于演示法和实验法。由于初中生的思维以简单的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初中物理教学可以采用引导阅读法;中学生的思维已开始具有辩证逻辑思维的特点且具有思维独立性,因此,高中物理教学则可以采用自学讨论法。

C.中学物理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中学物理教学是以一定的组织形式进行的。所谓中学物理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的物理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照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物理教学活动的结构形式。中学物理常用的教学组织形式有课堂教学(大班授课)、个别化教学、复式教学(几个年级的学生学习同一个物理专题)、学生分组实验、现场参观教学、分组讨论。教师可以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情况,对这些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合理地选择。

D.中学物理教学时间的安排

所有物理教师都知道,教学时间是宝贵的教育资源,给学生上课就是占用了学生宝贵的时间资源。一般情况下,学生上物理课,就是把他的时间资源“投资”于物理课程,也就失去了把时间资源“投资”于其他课程的机会,使学生失去了学习其他学科的“机会成本”。所以教师必须尽可能最佳和最有效地利用学生的时间资源。中学物理教学时间的安排,就是教师根据中学物理教学需要对物理课的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分配和有效控制,以获取较高的教育效能。

关于中学物理教学时间的安排,一般要注意以下几个策略:

a.把握好整体时间分配

物理教师要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规定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对一个学期的教学时间在整体上做出合理规划,做到心中有数。千万要避免出现前紧后松的现象,以免造成教学时间的浪费,影响物理教学质量。

b.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

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是学生实际接受有效学习的时间量。中学物理教师应通过加强教学管理,尽可能减少学生的迟到、早退及无故缺勤,同时也避免自身缺课,以保证学生的实际学习时间能维持在一定水平上。

c.科学地规划单元课时

单元课时的设计是中学物理教学时间安排的核心工作,是物理教师对每堂课的时间分配的具体规划,比如导人新课用多长时间,讲授新课内容用多长时间,

提问讨论用多长时间,练习用多长时间,总结用多长时间等,都需要事先一一分配好。单元课时计划一旦设计好,就应当严格执行,轻易不要改动,以免出现课堂教学失控的难堪局面。

d.尽可能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

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主要是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学的时间效益,进而提高教学效率。具体途径有:

①教师通过采取一定教学策略诸如教学活动有机安排,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改变教学组织形式等将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上。

②教师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的特点和学习能力的生理、心理性周期变化,采取一定的措施合理地设计与组合教学时间,以此来增加学生专注学习的时间。本章第五节案例1是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的一个范例,通过:

讲授→情景呈现→学生讨论→学生实验研究的交替进行,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e.防止教学时间的遗失

所谓教学时间的遗失,是指由于受外界干扰或教师对教学处理不当造成的教学时间的浪费。主要有三种情况,分别是:

①课堂偶发事件引起的教学中断;

②过渡时间过长;

③不适当的练习作业造成时间浪费。

防止中学物理教学时间的遗失,实际上等于增加了有效的教学时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一定要把握好每个环节,精心设计好每项内容,还要对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预期。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地做到把教学时间的遗失控制在最小的范围之内。

E.中学物理教学媒体的设计

教学媒体(1nstruction Media)是教学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教学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教学媒体的支撑。教学媒体设计是为了确定传递教学信息的方式,在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

由于中学物理教学中需要有演示实验,而有些复杂的演示实验因条件所限不可能在课堂上演示,就需要一定的教学媒体来演示或模拟。另外,物理教学也非常需要中学生有一定的物理体验,多媒体技术能在课堂上提供一种身临其境的物理情景,加深中学生对物理现象和原理的理解。因此,教学媒体在中学物理教学

中尤为重要、不可或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为中学物理教学提供的教学媒体日益丰富。

中学物理教学媒体的选择同样要考虑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的现状、教学策略等方面的因素。我们在选择教学媒体时还要考虑到学校的实际情况,比如经济因素、需要付出的其他代价等,不能盲目地追求高新技术的教学媒体。对教学媒体的盲目崇拜是绝对不可取的。对教学媒体的使用也需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没有哪一种设备能够创造出教育奇迹来,即使把这些设备加在一起也不可能。这些设备不会削弱对优秀教师或高质量学习材料的优秀编著者的需要。”

⑤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教学设计中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它是为了了解教学设计成果是否达到,并为修正教学系统设计提供实际依据。对于教学设计的方案是否能带来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否具体明确?教学策略设计是否合理?教学媒体选择是否有效等一些问题的回答,必须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设计过程的评价是以设计成果的形成性评价为主。只有通过客观的、科学的评价,教学设计工作才不断得以检验、修正和完善。对一个教学设计成果进行评价时,教学设计者不仅需要了解教学评价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而且美国“训练、行为与教学国际标准委员会”1986年制定的关于教学设计者能力规范中指出,教学设计者在教学评价方面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能力:

(1)制定开展形成性评价的计划。

(2)指导或实施形成性评价工作。

(3)能根据评价反馈信息,提出修改训练方案的具体意见。

以上对教学几个基本步骤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完整的教学设计的其他环节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的构架上建立起来的。

五、具有代表性的一些问题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教学方式、评价等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创新。执行这个新《标准》对课程管理部门、学校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部门的工作人员和教材编写者,特别是一线初中物理教师而言都是一个全新的挑战。《标准》作为新生事物,在实践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里仅就一线教师在《标准》实施中遇到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希望能给老师们有益的启示。

1、教学的依据究竟是《标准》还是教科书?

在实践中,我们看到有些教师把教科书作为教学的唯一依据,而对课程标准视而不见,有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没有认真组织学习课程标准。出现上述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师对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关系缺乏清楚的认识。

物理课程标准规定的是国家对国民在物理领域的基本素质的要求,这些基本素质的要求是教材、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与归宿,也是整个基础教育课程的灵魂。物理教材则是体现物理课程理念、目标和内容的重要载体,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学的资源,第二是教学的工具。教科书是把课程标准的要求具体化为适于教学的课程资源,在体系结构上更适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在内容的选择上更具体,更翔实,在方法上除了突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外,还更便于操作,而且便于学生阅读和使用,从而发挥教材作为教学资源和教学工具的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城市和农村,经济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条件差异很大,编者应该为不同的学生编写不同的教科书,这就是要求教材多样化的原因。教师应在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选择相对适合的教科书。尽管如此,这样的教科书仍不能完全满足本学校的要求,不能完全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再加工,使之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要求。

据此我们可以领悟到: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和评价的出发点和归宿,而教科书的编撰者和任课教师的共同任务,都是创造性地贯彻课程标准的理念、目标、内容、评价等要求。

2、《标准》强调科学探究,对知识的深度要求降低了,是否会影响物理学的教学质量?

来自实验区的一部分教师有这样的疑问:认为初中物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深度降低了,更注重科学探究,但这样很费时间,知识不系统,学生真正掌握了的物理学基础知识有多少呢……种种担忧使一部分教师又按原大纲或教科书的知识要求加以补充,造成课时紧张,还冲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

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知识观的问题,二是没有认识到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意义。一句话,还是一个观念更新的问题。

①关于知识观的问题

我们的教师往往受以前学科本位思想的影口向,常常为了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而不愿放弃那些“繁、难、偏、旧\窄”的课程内容,使知识无法更新,新知识、新技术、新成果不能进入教学内容,无法跟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新课程从新的知识观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及学科发展三者的关系,在选择知识内容时,力图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②关于科学探究的重要性问题

学生学习科学的最好方法就是从事科学。科学不仅仅是一堆事实和理论,更是一个过程,一种对我们生存方式的思考和探究。学生应该能够理解并且能够实践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即科学家用于获得并不断修正的关于自然界知识的那些基本过程与方法),并在实践中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以往的教学中,许多教师过于注重物理知识的传承,没有把物理当做一门活生生、富有创造性的学科来看待。为了发挥科学探究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育价值,《标准》特别将科学探究作为内容标准的一部分,其目的在于将学习的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对于多数探究活动,探究的过程比探究结果更重要。在探究活动中,不要为了赶进度而在学生还没有进行足够的思考时草率给出结论;相反,为了让学生充分体验探究的过程,应该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各种想法、各种观点进行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就是学会学习、形成价值观的过程。

3、关于科学探究的一些问题

①学生在掌握那些描述探究结果的专业词汇之前,应该如何开展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活动,无论是科学家还是学生都是从观察一些有趣的或让人困惑的现象开始的,由此引发科学问题,接着思考自己对这些问题的了解,这里就涉及一些专业术语或概念的问题。从表面上看,学生在开展活动前确实需要一些科学概念和专业术语,但探究活动也可以在学生并不知道所有专业术语和科学概念时,就设计并付诸实施。事实上,在探究活动中,观察、收集和分析数据,已为发展具有操作性的定义、科学概念、探究能力以及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提供了学习

环境,为日后把它们与相关的“词汇”有机结合起来奠定了基础。知道科学术语对帮助学生形成或理解解释并不是必需的,而且,一旦学生开始构建和理解对观察资料的解释,和这些事件有关的、适当的名称和概念就会具有实用价值和意义,实际上,语言成了他们理解现象的标志而不是应试词语的堆积。因此,建立在探究基础上的概念比那些仅仅是用于记忆的词汇更能加深学生的理解。

②科学探究一定要遵循“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过程吗?

物理课程标准提出了科学探究的七个要素,“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的过程是按探究的一般过程来设计的。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既是系统的又是灵活的,其系统性在于可以开展一系列的活动,而其灵活性则在于活动可以增减,替换,活动的顺序可以变换,教师应根据探究的要求灵活掌握,即在具体的探究活动中,可以包括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包括部分要素。

探究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要求,应该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由部分探究到经历较完整的探究过程。例如,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探究活动,探究的环节可以是其中的某几个,甚至是某一个环节。随着学生在物理知识和技能方面的不断发展,再逐步安排学生进行一些较为完整的探究活动。

③在探究物理课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多少组织和自由?

组织的种类和数量取决于学生积极参与追求学习结果的活动的需要,那些在开展科学探究中缺乏经验的学生需要较多的指导。例如,教师可能想要选择一个推动探究的问题,还可能会决定如何用特定的问题和小组讨论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一系列的步骤和程序。教学材料本身往往可以提供引导学生进行探究的问题、建议、程序和数据表格。‘

在学生获得了一定的探究经验以后,他们将懂得辨别问题并设计探索活动以验证自己的想法,分析数据并依据数据作出解释。对这些学生,可以提供更多的自主空间,但教师仍然须要通过观察来实施指导、监控,问一些有助于澄清事实的问题,在学生需要时提供帮助和建议。一般地,教师在学年开始时要进行适当的组织,然后逐渐为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提供更多的机会。

④教师和学生在开展探究活动时如何分配角色?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

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初中物理《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1 《简单机械》主题单元教学设计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5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研究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简单机械,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经历了较为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所以在本章一些探究实验可完全放手让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本章教学内容容易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单元学习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并用其来解决简单计算、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机械效率的概念及机械效率的测量和相关计算。 单元学习难点:杠杆的平衡条件的探究、利用滑轮组的特点解决简单的问题、综合利用本章公式进行计算。 本单元划分为三个专题:认识杠杠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知道定滑轮和动滑轮和探究滑轮组的省力规律;知道机械效率的定义和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报告单、一份“测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报告单;学习收集数据,学习评估自己与别人实验的成功与失误。通过这些活动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水平。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说明:依据新课程标准要求描述学生在本主题单元学习中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杠杠及杠杆的几个概念。 2(能从常见的工具和简单机器中识别出杠杆。 3(知道杠杆的平衡条件及杠杆的一些应用。 4(知道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的特点及会根据要求使用和组装滑 轮组 5(能运用滑轮组用力规律公式进行计算。 6(了解其他简单机械。 7(了解什么是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理解机械效率。 8(能利用机械效率的公式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学习分析实验现象、寻找数据间规律,从中归纳出实验结论的一般方法。

小学美术-线下成果-教学设计-百变团花-通化东昌-李伟

《百变团花》教学设计 通化市东昌区佟江小学李伟 一、教学分析: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三册,本课所讲授的内容为剪纸团花,是“设计·应用”领域里的一课内容。它是由剪纸和折纸相结合的艺术,它取材方便,制作快捷,只需一张纸,一把剪刀,通过折叠后设计简单的图案,便可剪出令人喜出望外的图案来,装饰性和艺术都很强。不但给欣赏者以美的感受,而且给我们的生活也会增添许多乐趣。剪纸,作为一种民间艺术,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对启发学生的想象力、锻炼心灵手巧和胆大心细的品格,有着不可低估和得天独厚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团花对称特点的折剪方法,能较顺利地剪出造型美观、大小适合的团花,并能用剪纸的语言进行装饰美化。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团花及其艺术作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创新能力,能运用对折的手法剪出团花。学会用剪纸符号装饰团花。 3.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说说、剪剪团花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剪纸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团花特点,进行大胆表现设计百变团花的外形。 2.教学难点:团花的特点及设计制作方法。 四、解决教学重难点的策略 1.通过观察比较、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出团花的方法和纹样的设计。 2.教学中的重难点在轻松有趣的教学环节得以解决,通过师生共同演示来了解掌握团花的制作原理。 五、教具、学具及媒体的使用 学生:美术书、课前收集团花的资料和图片或实物。 教师:相关课件或图片、学生作品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1.同学们,听说过我国的民间艺术“剪纸”吗?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作品请你欣赏。出示图片,这张剪纸剪的是什么?(鱼和莲花) 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团花运用十分广泛,仔细观察一下,团花里都有些什么?象这些有鱼、莲花的剪纸我们称为“连年有余”,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这里还有一张鱼的剪纸(出示团花剪纸——鱼),请你观察一下与刚才的有什么不同?

新课程理论下教案应如何处理

新课程理论下教案应如何处理 发表时间:2010-08-11T15:15:10.920Z 来源:《西部科教论坛》2010年第4期供稿作者:申合敏 [导读] 公开课后,反馈信息栏中有这么一条:没有把《教案》中设计的要点处理好 山东省成武县大田集镇桃花中学申合敏 公开课后,反馈信息栏中有这么一条:没有把《教案》中设计的要点处理好。看到这一点,我不禁心存疑惑,难道《教案》中涉及的要点必须都要处理吗?新课程理念下,我想从以下几种方式浅谈一下对语文教案处理的认识: 一?对于《教案》,教师应勇于明辨是非,敢于大胆取舍。 《教案》虽是权威性的资料,但也难免出现纰漏。对于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我们教师绝不可音圈威尔盲从,而应大胆地进行订正。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延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版的教案第二页中的错误:《谈骨气》中的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答案是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它们的顺序与孟子的话的顺序是一致的,这能使前后照应,结构严谨。三个事例又是按时间先后排列,先列举\古代,再列举现代,顺理成章,又证明“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乍一看,太有道理了,可仔细一想,不对啊,贫者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发生在齐国,时间上远远早于元朝,怎么能说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的呢?因此,无论多么权威的教案,我们都要勇于怀疑。 二?抛开教案上的结论,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案》中的思想感情只是一个参与,我们不能把它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能先设计一个个问题,把学生从通天的大道上引导到一个狭隘的死胡同里,逼着他们去领悟去体验根本不属于他们的感情。抛开教案上的现成结论,把手放开,把心也放开,相信孩子们对文章的敏感度,你会发现教案以外的另一番天地。《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教案中把他和曹刿对比,说他“鄙”。我没有把教案中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由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他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我觉得鲁庄公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是一位圣明的贤君。因为曹刿虽然是一个身份地位的平民,鲁庄公却接见了他,并真诚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而且还好与他乘坐同一辆车,并听从了他的建议。”他的观点让我吃惊,他的理由让我拍案叫绝。试问,如不放开教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文章,怎么能达到这一“柳暗花明”的境界? 三?淡化话教案的作用,仔细阅读课文,深入的探讨文章的生成。 有的语文教师根本不看课文,或者根本不动脑筋,他们把从现成教案中抄来的东西一股脑的塞给学生,强制学生掌握住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以为这样做,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现实中,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在学说话,上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课,竟然一提作文就头疼,原因何在?如果语文老师只扶着教案走,不自己去独立思考文章,不懂文章的形成,怎么能教出具有独立思维,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呢?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能死盯着教案不放,而应把教案当作参考资料,从中找寻出新的方法路子,这样我们才能在充满着智慧与激情的境界中越走越宽广。

初中物理《压强》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可编辑修改版)

《压强》主题单元教学设计 适用年 八年级 级 所需时 4课时 间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说明:简述主题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单元的学习重点和难点、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单元的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主题单元内容是在前面力的知识的基础上展开的,学习时需用到力的三要素、力的作用效果、力的合成、重力、密度,比值法定义物理量等重要知识。所以,本章知识也是初中力学知识的延续和综合,学习这些知识对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章知识较抽象,学生感性经验少,所以应加强实验,如探究液体的压强,了解大气压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过程中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研究性学习,使学生尽可能多的获得更

多的感性知识,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综合应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专题划分三个专题:认识压强的概念;探究液体压强及大气压强的特点;探究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重点:理解压强概念、单位及增大减小压强的方法。掌握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的特点,及决定液体压强的因素,知道流体压强和流速的关系。 难点:对压强定义式的理解和应用;对液体压强特点的探究和理解;大气压强解决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本单元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 预期学习成果:小组完成一份“探究液体压强”的实验报告单、一份“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报告单;利用身边常见废旧物品,证明大气压强的存在,同时挖掘身边资源演示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jpeg文件后,粘贴在这里;如果提交到平台,则需要使用图片导入的功能,具体操作见《2013学员教师远程研修手册》。)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学设计新部编版的理念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新课改背景下现代教学设计的理念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现代教学设计就是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原理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等进行具体计划,创设教学“系统”、“程序”和“标准”的动态生成过程。其根本目的是获得解决教学问题的最优方法和策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我个人认为:只有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现代教学设计入手,转变日常教学行为,才能使先进的新课程理念与实践融为一体,才能为有效地落实新课程标准奠定的良好基础。 一、现代教学设计的本质特征 (一)发展性教学由知识性功能向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发展性功能转变,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如何实现知识学习与促进发展的良性互动和双赢呢?第一,从知识的维度看,知识应按其内在逻辑组成由简单到复杂的知识结构链,使学生具有发现、认知、形成结构的方法和能力。教学不是知识的简单传递、复制和转移,而是知识的生产、建构、理解、体验和感悟的过程。学生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把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把公共的知识转化为个体的知识。第二,从教师的维度看,教师应“激活”以符号为主要载体的书本知识,并对其进行个性化解读和诠释。教学如果没有创造性,也会影响学生的发展。第三,从学生的维度看,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建构、同化和顺应的过程,学生应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去。第四,从教学活动的维度看,要遵照教学的基本规律,并在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发展,避免教学过程中的“急功近利”和“泡沫”等现象发生。 (二)生态性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观认为:教师、学生、教学媒介以及环境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诸因素相互之间犹如一条“生态链”。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和谐的“学习的共同体”,通过彼此间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流、思想的碰撞、合作的探讨,从而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和个性的全面发展。教学过程既非教师中心或学生中心,亦非以人为中心或以物为中心,而要实现人与人、人与环境的充分互动与交往。教师的主导作用、媒体的辅助作用更多的表现在创设一种有趣有味的鲜活情境,引领学生主动地思考和探索,使学生处于最大限度地

(完整word版)总结线上线下教案

总结 一、线上平台资料: (一)课前导学 1、自主学习:请各位同学在上课前完成本次课“总结授课视频”内容和拓展视频的学习; 2、自主作业:在完成“总结授课内容”学习后,自主完成本次课在线测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调查问卷; 3、任务准备:请各小组按照总结“课堂任务单”的要求做好资料的搜集、准备;认真准备口才训练材料,上台发言,交流收获。(大一第一学期即将结束,请同学总结自己一学期的大学生活,有什么体会和感想?对于现代职教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4、课后任务:请各小组在学习《总结》写作的基础上完成某门课程的阶段学习总结,或者某项校园大赛或者活动总结; 5、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同学积极就本次课涉及的相关话题在讨论区参与讨论交流。 (二)教学视频 1、总结的知识概述 2、总结的写作规范 (三)教学课件 (四)例文欣赏 【例文3-3】 大一上学期个人全面总结 时光荏苒,大一半年的学习任务已接近尾声,这半年来虽没有轰轰烈烈的战果,但仍取得了许多令我骄傲的成绩。为了发扬成绩,弥补不足,以利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特对半年的学习及各方面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道德素质方面 本人一贯具有热爱祖国,热爱党的优良传统,思想上积极要求上进,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与时俱进”的时代特色,以一名新世纪团员的要求

时刻鞭策自己。这半年来我始终坚持自强不息,立志成材的信念,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以品德至上来要求自己。无论何时何地我都奉行严于律己的信条,并切实地遵行它。平时友爱同学,尊师重道,乐于助人,努力配合班干部的工作,积极参加学校和班级的活动。 二、科学文化素质方面 学习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凭着对个人目标和知识的强烈追求,刻苦钻研,勤奋好学,态度端正,目标明确,基本上牢固地掌握了一些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中,把所学知识转化为动手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力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在学习和掌握本专业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还注意各方面知识的扩展,广泛的涉猎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提高了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为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而不懈奋斗。 三、身体、心理素质方面 在生活上,养成了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处事原则,能与同学们和睦相处;积极参加各项课外活动,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阅历。在心理方面,我锻炼坚强的意志品质,塑造健康人格,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 我的优点是诚实、热情、性格坚毅。我认为诚信是立身之本,所以我一直是以言出必行来要求自己。别人有困难我会热心帮助,面对压力和挑战我会勇敢地面对,不气馁,不报怨。我个人认为自己最大的缺点就是喜欢一心两用甚至多用。急功近利,喜欢一口气学许多东西,但是贪多嚼不烂,即使最后都能学会,也已经搞得自己很疲劳。另外就是交际沟通能力还有待加强。 一学期的学习,我学到了课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了大学生活的美好,今后我将更加积极学习好,为未来打好坚实的基础,我相信我能做得更好。 ××× ××××年×月×日【简析】这是一份个人综合性总结。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新课程下的小学数学教学设计理念 (一)数学化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学习的基本理念之一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种数学大众化的教育思想,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力求做到“生活问题数学化”。 好的教师,善于选用学生身边的人、学生身边的事、学生熟悉的物来进行数学化设计。 [案例1] 一位教师在进行“分数除法”的内容教学时,就有这么一个片段。 师:谁能告诉老师,我们班男生、女生各有多少 生: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20人。 师:根据这两条信息,你们想到什么, 生: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 生: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 根据以上四条信息,你们能不能选取其中两条,提出一个问题 我们班有男生25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女生有多少人 我们班有女生20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男生有多少人 我们班有女生20人,女生人数是男生的4/5,男生有多少人 我们班有男生2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5/4,女生有多少人 师:你们自己能解答这些问题吗试试看。 我们看到,在上课前,教师就利用学生熟悉的班级男生与女生人数,引导学生去提问,去组合条件编写题目,从而将生活中的问题不知不觉地数学化了,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积极情感,也培养了学生数学应用与数学化的意识。 [案例2] “三位数的乘法” 教学“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时,原题的内容是一个粮店三月份售出面粉674袋,每袋25千克,一共售出面粉多少千克这样一道例题让学生感觉与自己生活大远,和自己的关系又不是很密切,所以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照着原例题讲,学生肯定觉得枯燥无味。于是,我们联系学生的生活来进行延伸。上课伊始,就让学生猜测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多少千克水学生们一听是生活中经常能遇到的事,兴趣盎然,有的猜测5千克,有的猜测10千克,还有的猜测20千克。教师接着问:如果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每天要白白流掉12千克水,照这样计算,一年要流掉多少千克水 学生很快算出平年是4380千克,闰年是4392千克。随着计算结果的出现,学生觉得非常吃惊:“哇!这么多呀!”看着学生吃惊的样子,教师又提出新的要求:“你家所住的楼房(或你家所在的村庄、小区)共有多少户如果按一家一个水龙头计算,一年要白白流掉多少水” 虽说都是“三位数的乘法”的应用题,但是由于学生们对来源于生活的素材感兴趣,所以他们感觉不难而且有趣,同时体现了课程综合化要求,使学生受到了节约用水的教育。这样,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从而提高了学生用数学思想来看待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开联欢会,能与数学联系起来,与数学的除法、余数等联系起来,这是谁能事前想到的呢也正是通过这种现实生活的活动,通过活动与数学的巧妙联系,让学生感受并体验到数学化,体验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生活需要数学。 (二)问题化设计理念 在教学设计的时候,如果始终将数学的教与学置于各种奇妙的富于思考的问题情境之中,这种设计就是很好地贯穿了问题化设计理念。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如果教师能善于把课堂教学设计成一个又一个生动有趣却又富于思考的问题,那么学生就会真正地处于一种积极的思考状态。我们的教学设计,要处处体现问题化理念,问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新课改下教师如何备课 备课是一个古很老套的话题,但凡有几年教学经历的人都能从备教材、备学生、备目标、备过程、备教法等方面说个子丑寅卯。但在新课程条件下,随着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的要求,备课不再是教材内容的简单的诠释、教学过程的简单的安排、教学方法的简单的展示,它的性质、功能、方法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它要求教师从新课程理念出发,在落实学生主体学习地位上下功夫,在落实每一个学生自主学习上下功夫,在落实学生合作学习上下功夫,在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下功夫,在防止学生的学习活动流于形式、切实提高课堂效益上下功夫。因此教师备课已升华为教师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那么如何备课呢? 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备学生 以往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因而备课的重点往往放在知识的获得,技能的训练上。在新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我认为备课的重点应转移到学生的发展上来。教师不仅要考虑课堂上让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更应考虑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有什么作用,要时时把学生的需要放在首位。如对教材的处理是否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是否能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有没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等。 要从学生的发展着眼,真正在备课的每一环节都想着学生的发展,想着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服务,那么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在真情的涌动下,回归教育的真实,回归生命发展的自然。 通过平时的听课了解,我深深地体会到:了解学生与研读教材同等重要。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研究一旦确定,相对而言比较稳定,而学生却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个发展的人。教师对教材的研读、教学方法的设计,都是通过学生的学习、理解来展现的。通俗地说是“教师搭台、学生唱戏”。“台”是师生所共同拥有的教材,而搭台就是教师要通过教材这个媒介,选用恰当的方法,洞悉学生的心理特征和需求,建构适合学生智力发展的问题情境,以便有效组织学生唱戏。因此,备学生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备课时如何备学生呢, 1、全面了解学生。要做到了解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了解学生的基本的学习能力;了解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及情感因素。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相应的措施。 2、深入研究学生,找准教学起点。现在学生学习的渠道多了、宽了,他们的学习准备状态有时会超出我们的想象,许多课本上尚未涉及的知识,学生可能已经清楚了,我们认为很简单的不用教的,学生可能不会。如果我们按事先设计的内容教学,效果可能不佳。因此,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教学,就必须把握准教学的起点。 学生是否已经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教学目标中要求掌握的知识、能力?掌握的程度如何?没有掌握的是哪些? 哪些新知识是学生自己能够自主学习的?哪些需要教师引导和点播的...... 通过对学情的了解,确定哪些知识是重点探究的,哪些可以甚至不讲的,从而很好地把握起点,有针对性地设计、实施教学。 3、备学生发展的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学的灵魂。因此,课堂教学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学目标的问题。素质教育首先应体现基础性、全面性和发展性。其次,着眼于学生潜能的开发,强调内化过程,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目标、发展目标的协调一致。 4、纵观全班学生,关注个别差异,设计不同目标,做到有的放矢。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 ...... 嶺£ 册仪- ......... —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I。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

扌彳-FFFFF-* - F.-F- - - = *XFXF* " ~ ' iFFF-r-F-FFF F-=. FXF —…八 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 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 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

秦艳线下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I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教师学科教案 任教学科: 任教年级: 任教老师: q %宀「 紐八二V ■:无工-a 1 -.〕 '二 -pi厂二一 J :■??- ■,“?丿--? j--i ■=_??a*応;j ■ xx 市实验学校 [20 -20 学年度第—学期]

精品教学教案设计 I Excellent teaching plan 《找春天》的教学设计 姓名 秦艳 学科 语文 版本 人教版 年级 二年级 教学内容 找春天 教学重点:识记生字,积累词语,感情朗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难点:体会春光的美好,体验投身大自然的情趣,养成主动观察发现的 习惯。 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积累描写春天的词语、句子。 教学目标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春天的美景,体验 投身到大自 然怀抱中去的情趣。 3.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的情感,调动学生主动去观察、发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谈话导入。 轻轻地,轻轻地,春姑娘来到了我们的身边,让我们用美丽 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 (学生说岀有关描写春天的词语或 句子。)是的,春天就像一个害羞的小姑娘,遮遮掩掩,躲躲 藏藏,她藏在哪呢?让我们一起去找春天吧! (板书:找春天) 2、 歌曲导入。 (播放《春天在哪里》的录音磁带。) 师:春天在哪里呢?其实春姑娘已经悄悄的来到我们身边, 有仔细观察的小朋友才能找到它。 孩子们, 春天吧! 学习新课 自读 1、 春姑娘来到了课堂,她就藏在我们的课文里, 细地读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感受春天的气息。 借助拼音读一读。 2、 同学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了吗?再读一读课文,看看细心 的你还能在春天里找到什么?(学生在文中圈一圈,划一划) 只 让我们一起去寻找 请同学们仔 遇到不认识的字, 信息技术应用 课件播放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On the teaching design under the new curricu lum concept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古树思语 众所周知,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 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 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 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 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 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 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 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 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 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 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 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 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 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 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 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 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 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 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 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 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 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 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

新课程教案的写法

新课程教案的写法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新课程教案的写法、要求与检查评价办法 为进一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规范课堂教学行为,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大济中学新课程教案的写法、要求与检查评价办法》,以说明高中新课程教案的具体写法与要求。 一、教案书写的基本格式 教案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必要前提,因此,教案书写应遵循以下基本格式: 课题教学内容 ㈠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 指导思想应在以新课程理念、学科的课程理念及学科课程标准的总体要求为依据。结合本地区、本学校开展的课题研究为依托,指导还要根据当地学校的实际情况,真正体现出教学的指导性和实

效性。 ㈡教学内容分析 ⒈主题:简单介绍一下课程标准规定的主题之中的哪个主题,其内容是什么?教材编排上注重了哪些能力? ⒉重点、难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 ⒊教学准备: ㈢学情分析 ⒈学生原有的知识分析。 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要提出的问题分析。 ⒊相应的学法指导分析。 ㈣教学目标设计 ⒈教学目标: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是陈述教师做什么。 ⒉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教学目标。 ⒊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类型和层次。 ㈤教学方法设计

⒈应根据不同的课型、教学步骤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⒉可选用一些方法,教学方法不能太固定和单一。 ⒊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纳入教学方法设计之中。 ㈥教学媒体设计 ⒈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 ⒉要求学生收集相关文字、图片资料等。 ⒊对实验课要合理地选择相关的仪器、药品、材料等。 ㈦教学过程设计 ⒈导入新课/复习/组织教学 ⒉讲授新课 包括定义、性质、教法、学法指导、疑点、重点、难点处理方法和面向全体学生的范例选择等,要注重教学过程的各个栏目。 ①对学生的活动要重点设计,何时探究、何时分组,何时讨论问题以及预期讨论的结果都要有所体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第七单元力(单元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单元教学设计 第七章力 第一节力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3)知道力的三要素,会用示意图表示力。 (4)知道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和生活经验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2)了解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观察体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2)从力用三要素表示的事例中认识科学方法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1)力的概念和力的单位。 (2)力的三要素,用示意图表示力。 2、教学难点 (1)力的概念 (2)认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并解释有关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在这一节中要学习一个新的物理概念-------力。力是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一个概念。也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这一节我们就来探究有关力的一些知识。 二、力的作用效果 物理学中所说的力是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力的作用效果来感受它。 1、感受力作用的效果 (1)请一位同学到教室前面提起一桶水。 请这位同学谈谈肌肉有什么感受?(感到手臂上的肌肉十分紧张) 最初我们对力的认识,就是从肌肉的紧张的感受而得来的。那么,在物理 学中我们又是怎样来认识力的? (2)学生用图12.4-1所示的器材做实验。 问题:小钢珠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运动,当磁铁靠近小钢珠时,会发生什么现象? 实验结束后,学生交流所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看课文图12.4-2乙、丙,交流图中在运动员力的作用下所发生的现象: (4)告诉学生: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 无论物体是从静止到运动,还是运动速度或者方向发生变化,都可以认为是物体

新课程理论下教案应如何处理

新课程理论下教案应如何处理 公开课后,反馈信息栏中有这么一条:没有把《教案》中设计的要点处理好。看到这一点, 我不禁心存疑惑,难道《教案》中涉及的要点必须都要处理吗?新课程理念下,我想从以下 几种方式浅谈一下对语文教案处理的认识: 一?对于《教案》,教师应勇于明辨是非,敢于大胆取舍。 《教案》虽是权威性的资料,但也难免出现纰漏。对于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地方,我们教师绝 不可音圈威尔盲从,而应大胆地进行订正。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延安教育出版社联合出 版的教案第二页中的错误:《谈骨气》中的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答案 是三个事例的先后顺序不能调换,因为它们的顺序与孟子的话的顺序是一致的,这能使前后 照应,结构严谨。三个事例又是按时间先后排列,先列举\古代,再列举现代,顺理成章,又证明“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乍一看,太有道理了,可仔细一想,不对啊,贫者 不受嗟来之食的故事发生在齐国,时间上远远早于元朝,怎么能说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 的呢?因此,无论多么权威的教案,我们都要勇于怀疑。 二?抛开教案上的结论,重视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教案》中的思想感情只是一个参与,我们不能把它强加到学生身上,不能先设计一个个问题,把学生从通天的大道上引导到一个狭隘的死胡同里,逼着他们去领悟去体验根本不属于 他们的感情。抛开教案上的现成结论,把手放开,把心也放开,相信孩子们对文章的敏感度,你会发现教案以外的另一番天地。《曹刿论战》中,有这样一个问题,鲁庄公是一个什么样 的人。教案中把他和曹刿对比,说他“鄙”。我没有把教案中的答案塞给学生,而是让他们自 由讨论。大多数学生认为他急功近利,目光短浅。有一个学生却站起来说:“我觉得鲁庄公求贤若渴,虚怀若谷,是一位圣明的贤君。因为曹刿虽然是一个身份地位的平民,鲁庄公却接 见了他,并真诚地回答了他的问题,而且还好与他乘坐同一辆车,并听从了他的建议。”他的观点让我吃惊,他的理由让我拍案叫绝。试问,如不放开教案,让学生自己去体验文章,怎 么能达到这一“柳暗花明”的境界? 三?淡化话教案的作用,仔细阅读课文,深入的探讨文章的生成。 有的语文教师根本不看课文,或者根本不动脑筋,他们把从现成教案中抄来的东西一股脑的 塞给学生,强制学生掌握住这些难以理解的东西,以为这样做,就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 和表达能力。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现实中,我们的学生从一出生就在学说话,上了那么 多年的语文课,竟然一提作文就头疼,原因何在?如果语文老师只扶着教案走,不自己去独 立思考文章,不懂文章的形成,怎么能教出具有独立思维,能写出好文章的学生呢? 新课程理念下,我们不能死盯着教案不放,而应把教案当作参考资料,从中找寻出新的方法 路子,这样我们才能在充满着智慧与激情的境界中越走越宽广。

通知线上线下教案

通知 一、线上平台资料: (一)课前导学 1、自主学习:请各位同学在上课前完成本次课“通知授课视频”内容的学习; 2、自主作业:在完成授课内容学习后,自主完成本次课在线测试、在线作业、在线讨论、调查问卷; 3、任务准备:请各小组按照本次课“课堂任务单”的要求做好资料的搜集、准备:(课前收集校园中或生活中的通知,请用手机拍下所看到的通知) 4、课后任务:请各小组在学习通知写作的基础上为本院系教学科或者学生科拟一份通知; 5、讨论交流:请各小组同学积极就本次课涉及的相关话题参与讨论交流。(二)教学视频 1、通知的知识概述 2、通知的写作规范 (三)教学课件 (四)例文欣赏 【例文2-12】 关于印发《职业介绍 服务规程(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劳动人事)厅(局): 为进一步规范劳动部门职业介绍机构的服务方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工作质量,我们制定了《职业介绍服务规程(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在劳动部门开办的职业介绍机构中,根据具体情况,有计划、有步骤地试行。试行中的情况和问题,请及时报告我部就业司。 劳动部

一九九八年一月六日【简析】这是一则发布性通知。标题由事由、文种两部分组成,正文部分说明了发布通知的目的和要求。发文意图明确。 【例文4-1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财政部 关于农业综合开发若干政策的通知 国办发[1994]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财政部《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一九九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关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若干政策》(略) 【简析】这是一则批示性通知。标题由发文机关、转发机关、事由、文种组成,正文提出执行要求。 【例文4-14】 ××公司关于地址迁移的通知 我公司已迁至北京市鼓楼西大街甲××号办公,新开户银行:北京市地安门分理处,账号××--××,原来的开户银行及账号7月1日撤销。特此 通知 ××公司 ××年×月×日【简析】这是一则一般事务告知性通知。向人们告知迁移的地点及注意的问题。 【例文4-15】 ×××××局文件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范文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 各位老师: 大家好! 受学校领导的委托,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设计”这简单却复杂的问题。本人才疏学浅,有讲得不对的地方敬请原谅! 教学设计是我们一线教师的一项主要常规工作。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怎样进行科学有效的教学设计,提高课程实施质量,是广大一线教师需求不断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依据专家的教学理论,结合优秀教师的教学案例,针对老师们平时在教学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和大家一起探讨如何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设计。 为什么要进行教学设计呢?俗语讲,不打无准备之仗,无论做任何工作必须要有精心的准备。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更因为教学的对象是正在发展中的儿童,如何把小学生培养好,更不能有半点差错。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师在上课前必须做好精细的准备工作,要把准备的内容书面化,完成教学设计,才能自如地上好课。反之,凡是在教学上缺乏创造性或出现差错的教师,除了语文基本功不过硬之外,往往是上课前缺乏充分的准备,没有认真设计或不会设计教学方案。于是上课时,或教学思路不清,或教学重点不突出,或教学方法、手段使用不当,或对学生的提问不能准确作答,等等。所以完成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是决定上课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从字面讲,“设”即筹划;“计”即计谋、策略,“设计”即筹划与策略。从普遍意义讲,“设计”就是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标要求,预先策划制定的策略、方法、样式等。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就是在上课之前,对该课教学、该单元教学,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预先制定的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手段的综合方案。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和教案有无区别呢?本质上是无区别的,是一致的,都是做的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注重在语文教学策略和教学思路的设计,尤以教学思路的设计为重点。在新的课程背景下,我们必须以崭新的教学设计代替传统的教案。可以说,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是对整个教与学过程的一种规划或实施步骤的一种预设,是展示教师个性化创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方式的“点子库”;一篇好的教学设计恰似一幅蕴涵师生人文素养、观念想法、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立体风景图。那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进行语文教学设计呢? 一、教学设计的新理念 根据新的培养目标、新课改精神、新教材特征和教育对象的认知特点,教学设计应以下面的新理念作指导: (一)以人为本,体现“三个一切”。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要从过去的以教材为中心、以如何教为重点,转到以学生为中心、以如何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从而获得发展为重点,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现代教学理念。具体地讲,以人为本的教学设计,就是要在了解学生的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