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4
高考古典诗词复习_古诗词鉴赏点及技巧教学博苑01-20 1133高考古典诗词复习古诗词鉴赏点及技巧一、鉴赏诗歌炼字:唐代诗人齐已曾写过一首《早梅》,其中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两句。
诗人郑谷看后说,此诗好是好,不过宜将‚数‛字改成‚一‛字。
齐已连连叫绝,故拜郑谷为‚一字师‛。
为什么这个‚一‛字就锤炼得好呢?其实,如果遵循生活真实的法则,诗人早晨起来看到的也许就是凌寒开放的几朵梅花;然而,艺术毕竟不同于生活,它得具有感染力,一个‚一‛字,给人的新奇夺目的气氛比‚数‛字要浓得多,而且又有引发读者想象的韵味,更给人以无限的希望。
又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中‚绿‛字好在哪里?宋神宗时期,王安石第二次拜相。
‚绿‛的鉴赏:1.形容词活用成动词,既有动感又有色彩感,把看不见的春风化为可视、可感的视觉形象。
2.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奉旨回京的心情吻合。
‚春风‛既实指,又有政治寓意。
3.‚绿‛字透露了诗人内心的矛盾。
《楚辞?招隐士》中有‚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王维《送别》中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草绿‛与‚思归‛是联系在一起的。
二、鉴赏诗歌的想象:如:《长干行》(崔颢)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想象空间?‚君家在何处,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诗中写了两个人物:一个是女主人公‚妾‛,一个是男主人公‚君‛,两个人分别在两条船上,相向而行。
少女正在划船,突然对面传来歌声,少女抬头看去,原来是一个小伙子划船赶来,少女心中突生好感。
当两船相遇时,她突然意识到应该打探一下他的情况,否则失去机会,以后再问就更难了,于是她突然发问:‚妾住在横塘。
‛意思是说‚你若来找我请到横塘来‛,这倒使小伙子感到有点莫名其妙,这也使少女感到自己太唐突,于是连忙解释说,‚我没有别的意思,只不过是‘停船暂相问,或恐是同乡’‛。
从而用乡情把爱情掩盖起来。
三、鉴赏诗歌的线索:试分析《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的诗歌线索:‚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古诗词的复习方法与技巧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它们以其简约而含蓄的语言风格,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
然而,古诗词的繁多与复杂常常让人望而却步,不知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
本文将介绍一些古诗词的复习方法与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古诗词的精髓。
一、背诵与默写背诵是复习古诗词的基础和核心。
通过反复背诵,我们可以熟悉古诗词的韵律、节奏和用词,提高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
在背诵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默写,将被背诵的古诗词写下来,以检验对于词句的记忆和理解。
默写的过程中,可以反复查漏补缺,进一步加深对古诗词的印象。
二、注释与解读古诗词的理解离不开注释与解读。
每一首古诗词都有其特定的背景和文化含义,通过阅读相关的注释和解读材料,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意境和情感。
此外,对于生僻的词语和句子,我们也可以查阅词典或专门的词汇资料,在弄清它们的含义后,更好地领悟整首诗词的意义。
三、分析与比较分析和比较是深入理解古诗词的有效方法。
可以将同一主题或者风格相似的古诗词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差异,从而深入探讨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另外,也可以对古诗词进行分段分句的分析,通过解构古诗词的结构和用词,掌握其中的逻辑和修辞手法。
四、创作和仿写创作和仿写是锻炼个人才华和提高古诗词能力的重要方法。
可以以古诗词为蓝本,进行个人的创作和仿写。
通过模仿和借鉴古诗词的语言风格和意境,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创作水平。
在创作过程中,可以加入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使诗词更具个人色彩和生命力。
五、阅读与欣赏阅读和欣赏是对古诗词进行全面复习的必备环节。
阅读名家对于古诗词的论著和评析,可以拓宽我们的视野和理解,增进对古诗词的认识。
欣赏名家的诵读和表演也能够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和对于古诗词音韵美的感悟。
此外,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和艺术展览,也为我们提供了更多感受古诗词的机会。
六、多媒体学习在现代科技发展的背景下,多媒体学习成为了古诗词复习的重要方式。
新高考要求下的古诗词鉴赏复习
作为语文考试中的重要部分,古诗词鉴赏在新高考中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古诗词鉴赏,我们提供以下几点建议。
一、认真研读教材
教材是考试中最基础的资源,因此同学们要认真阅读教材,把握课本中的古诗词鉴赏思路和方法。
同时,在阅读课文时,可以将核心句子、文言辞藻等重要内容进行标记、总结,有助于提高对古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二、掌握古诗词基本格式和韵律
古诗词有其独特的格式和韵律,因此同学们在复习时也要熟悉古诗词的基本格式和韵律,理解它们的特点和用法。
例如,五言绝句要求每句四个字,平仄呼应,起句停句要恰当,而七绝则偏向于长句和抒情,多使用押韵和偶联等手法。
三、增强古文阅读能力
古诗词鉴赏离不开对古文的理解和解读。
同学们可以通过大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熟悉古文的语言特点和文化背景,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同时,也可以多做古文阅读方面的题目和模拟考试,加强对考试形式和评分标准的了解和把握。
四、注重文化背景和情感体验
古诗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体验。
同学们不仅需要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承,也要注重对作品中表现出的情感、思想和内涵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感悟,有助于增强对古诗词鉴赏的独特感受和把握。
五、多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
在复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还应该多进行实际操作和应用,通过模拟考试、练习答题和参加比赛等方式提升对古诗词鉴赏的实际操作水平和应对能力。
同时,在分析和答题时要注重思路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完整性,有助于提高分数和获取更好的成绩。
2022高考复习----诗词鉴赏之技巧与方法一、思路明晰1.了解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应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变化有相当清晰的认识,不仅要掌握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大文学源头及其特点,还要按照历史的顺序理清诗歌发展的脉络;既要对各个时期的诗歌总体风格有所了解,还要对各个时期的(特别是唐宋时期)、各个流派的代表人物有比较深刻的认识。
2.掌握诗歌类别及其特点:不同类别的诗歌在表情达意、节奏韵律等方面各有特点,因此,分清诗歌类别往往是理解和鉴赏诗歌内容的一个突破口。
按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哲理诗;按格律,可分为古风(古体诗)、格律诗(近体诗);按字数,可分为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按内容,可分为山水田园诗(写景诗)、咏物诗、边塞诗、即事咏怀诗、咏史诗等。
而词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婉约派等。
3.把握诗歌的主要特征:即诗歌高度的概括性,生动的形象性,强烈的抒情性,鲜明的音乐性。
4.强化格律意识:古代诗歌,多数讲究格律,所以必须强化格律意识,对诗词的平仄、对仗、韵脚、词牌等有一个清楚的了解。
5.熟悉古典诗词鉴赏常用名词术语⑴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言简意丰、意在言外、含蓄蕴藉等。
⑵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画龙点睛、直抒胸臆、托物言志、象征、以小见大、开门见山、寄寓、寄托、衬托、烘托、渲染、侧面描写、对比、起兴、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语言特点类:勾勒、浓墨重彩、描写详尽、细腻、惟妙惟肖、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富有哲理、淋漓尽致、行云流水、形神兼备、简洁、浅显、明快、明白、通畅、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等。
(4)风格类沉郁顿挫、豪放、雄浑、旷达、沉郁、苍凉、冲淡、低沉、悲慨、苍劲、舒缓、悲凉、俊爽、等。
(5)文章结构:做铺垫、埋伏笔、呼应、浑然天成等。
(6)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水乳交融等。
高三语文古诗歌鉴赏复习的方法分析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高三语文古诗歌鉴赏复习的方法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三的语文试卷有很多不同内容的知识,学生想要拿高分需要知道v要怎么复习这些学过的内容,下面的我将为大家带来高三的语文古诗歌鉴赏的复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古诗歌...高三的语文试卷有很多不同内容的知识,学生想要拿高分需要知道v要怎么复习这些学过的内容,下面的我将为大家带来高三的语文古诗歌鉴赏的复习方法,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古诗歌鉴赏复习的方法诗歌鉴赏(8-9题,11分,力争6分以上)[约10分钟]①强调四看到位:看题目、看诗歌、看注释、看要求②整体把握类别与抒情基调:诗歌类别有山水田园、边塞、怀古咏史、写景抒情等;抒情基调有哀婉悲伤、激昂愉悦、痛苦、快乐、离恨愁绪等,风格可参照书上的概括。
③注重表达方式和技巧:1.古诗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用典、顶真、通感2.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抒情、描写3表现手法有:描写技巧:渲染与烘托、衬托与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多角度描写等。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借物抒情、即事抒情、用典抒情、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等。
文艺表现方法:赋、比、兴;铺陈描写、用典、象征联想等。
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抑扬变化、以景结情、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④按照要求分析或归纳:表达要运用术语,答题要谨记"大处着眼,小处入手",要结合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去考虑,掌握各种题型的答题步骤,语言要简炼通顺。
⑤重点复习唐诗、宋词和元曲,弄清相关文体常识和文学常识。
古典诗词鉴赏之规范答题1.先观点后理由2.先总后分式3. 分点作答式答题的一般格式可简化如下:1.形象:身份+性格(+情感/塑造形象的意义)(先定性分析,再定量组合)2.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什么感情4.体会意境:运用什么手法+抓住哪些意象+营造怎样意境(两个双音节词概括)+抒发什么情感5.品味关键词句:释义+还原意境+运用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分析修辞方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7.分析表达方式:怎样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 (+塑造了什么形象)+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高三语文的文言文复习介绍文言翻译(7题,10分,力争6分以上)[6分钟]①虚词:18个虚词(之、其、而、则、以、于、为、何、乃、若、因、所、者、且、也、焉、乎、与)必须过一遍(参看《高考一轮》虚词总结)。
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高三古诗词鉴赏复习策略近年来,在高考语文考试中,逐渐把对古诗词的鉴赏列为考试内容,然而学生因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解读和赏析古诗词,常常会在这类试题上失分。
如何鉴赏古诗词呢?下面一起来看下!古诗词是诗人感悟人生、凝聚意象,最终以语言具体地将意象表达出来的文学作品。
在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考试中,逐渐把对古诗词的鉴赏作为考试内容,但是学生因为找不到正确的方法去鉴赏古诗词,而导致在古诗词上失分较多。
因此,教师应当引导学生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与技巧,学会从多个角度去鉴赏古诗词,培养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
鉴赏古诗词,一方面可以探究诗人所表达的情感,从而深入地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则可通过自身的修养和人生体验,丰富诗词的内涵。
因此,要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正确地去赏析一首古诗词,就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
本文以苏教版高三教材的古诗词鉴赏为例,简要解析如何对古诗词进行鉴赏和复习。
一、古诗词鉴赏的方法(一)抓标题高中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大多都能够从其标题上看出古诗词所表达的内容和情感,以及古诗词的类别,尤其是感怀诗与怀古诗,如苏教版必修二中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我们可以从题目中得到以下信息:一、从题目中可以判断出这是一首怀古诗;二、这首诗所怀之地是京口北固亭。
以上两条信息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找准鉴赏的思路,从而读懂这首诗。
(二)抓作者一首诗歌,作者本身就是一种信息,因为诗歌表达的是诗人当时的一种心理状态。
因此,更多地了解诗人的相关信息,可以更快地读懂诗歌。
所谓“诗言志”,意思就是说诗歌表达的是诗人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把握诗歌的内容,这也就是常说的“知人论世”。
如上文所说的诗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作者辛弃疾。
辛弃疾是一个胸怀大志、满腹抱负的英雄人物,曾经率领起义军反抗金国的入侵,立下了许多功劳,但是后来因赵构为首的赵家王朝的屈辱求和,辛弃疾被派往江阴做签判,后来隐居江西。
新高考要求下的古诗词鉴赏复习
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
根据新高考的要求,古诗词鉴赏是语文必修课程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以下是新高考要求下的古诗词鉴赏复习重点。
一、基础知识
1.古诗词的基本特征:古诗词是汉字文学的一种,是以汉字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艺形式,其特点是言简意赅、意境优美、语言精炼。
2.古诗词的格律:古诗词有不同的韵律和格律,如声律、字义格、平仄格、押韵等。
3.古诗词的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对仗、借景、因果、排比、拟人等。
4.古诗词的文化内涵:反映了古代文化、哲学、宗教、历史等方面的内容,具有极高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二、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
1.结合上下文分析:古诗词往往有深刻的内涵和富有想象力的意境,需要读者通过理解全文的语境和上下联想来领悟诗词的意义。
2.词义推敲:古诗词的词意往往有多种意思,需要通过联想、推敲和解读诗词相关文化内涵来确定词义。
三、常见古诗词
1.唐代诗词:唐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高峰,其代表性作品包括李白的《将进酒》、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杜甫的《春望》等。
2.宋代诗词:宋词以其细腻的艺术表现和丰富的情感内涵而著名,其代表性作品包括苏轼的《定风波》、李清照的《如梦令》、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
3.元曲: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另一个重要风格,其代表性作品包括关汉卿的《窦娥冤》、白朴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南柯太守传》等。
总之,古诗词鉴赏是语文必修课程中的重点和难点之一,需要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鉴赏方法,积极阅读、分析和欣赏优秀的古诗词,通过对古代文化的了解和理解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方法高考语文古诗词复习备考方法古诗词应该怎么备考?复习古诗词有哪些建议?鉴往方能知今,对近几年高考全国卷(以及课标卷)三套试卷上的诗词鉴赏试题进行归类汇总,把握出题规律,对于预测今后高考命题趋势,加强诗歌鉴赏的针对性,科学合理的指导考生应对这类试题,是大有裨益的。
全国卷古诗词复习备考建议审视上表,便可把握以下考情:一、从所选用的命题材料看,三年中,唐代诗歌占比80﹪以上,宋代仅占20﹪左右,其他朝代没有涉及。
唐诗是高考诗歌鉴赏命题选材的主要材料。
二、从所涉及的作者看,今年Ⅰ卷Ⅱ卷是一流诗人李白和杜甫;Ⅲ卷是曹翰。
2015年是著名边塞诗人岑参,晚唐著名诗人韩偓。
2014是无名氏,韦庄、郭震。
近三年命题选材,一年比一年注重诗人的名气和影响力。
三、从所选诗歌的体裁看,近三年中,以五、七言格律诗为最多,五、七言古诗次之,词再次之。
但今年Ⅱ卷节选《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这种七言歌行体为命题材料,却是一种新现象,值得注意。
四、从所选诗歌的题材看,三年中,羁旅诗两首,边塞诗和闺怨诗各一首,还有即景抒怀诗2首,题画诗一首。
尤其是今年出现的题画诗,应当引起我们的注意。
依此看来,命题选材逐渐注意了诗歌题材的丰富多样,不仅仅局限于羁旅、边塞和闺怨之类。
五、从考查点设置的类型看,主要集中在对思想内容,情感态度,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和炼字、炼句等方面的分析、鉴赏。
因此,以上几个方面应是我们诗歌阅读鉴赏训练的重点所在,必须加强,不可忽视。
六、从命题所选材料的多少看,三年中,每套试卷都是选用一首诗歌命题,仅有2014年Ⅱ卷选取韦庄和郭震各一首诗,以两首诗作为命题材料,并有对比赏析的情味,这是需要注意的。
上述现象的存在自有其合理性。
上下五千年,中华的历朝历代,每一代都有其独特的文学成就。
唐诗、宋词,在唐宋时期已发展至顶峰,不乏至真至纯的巅峰之作。
作为选拔人才的高考,以唐诗、宋词为命题的主体,兼及其他朝代的诗歌作品,就在情理之中了。
探索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方法
关于古诗词鉴赏,《考试说明》把它定位在“初步”鉴赏诗词的形象﹑语言﹑
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上,但在实际的考查中,诗歌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
学生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鸿沟,望而生畏,以至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
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要解决好这个问题,应该从两个方面进行训练:
①广泛的积累,尽可能多的掌握古诗词。见多识广肯定会对解题有帮助,②要研究
鉴赏技巧,它是应对考试的重要手段。这两点结合起来,就是“积累+技巧”的策略。
下面我主要就技巧问题谈几点:
1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
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了这些内容,
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譬如说杜甫忧国忧民的人
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
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杜牧、李商隐、
苏轼、辛弃疾、陆游等,都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做研究性的总结概括。这里
笔者有一个简单的归纳:如《诗经》是现实主义的源头,《楚辞》是浪漫主义源头。
汉代古诗有悲怆色彩,三曹(曹操、曹丕、曹植)诗则苍凉雄健。王维诗含蓄生动,
边塞诗(以高适、岑参为代表)雄浑奇拔。李白诗愤世疾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
杜甫诗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白居易诗雅俗共赏,李贺诗奇诡变幻,
李商隐诗清丽俊逸,杜牧诗含蓄绰约,以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花间派”词人(韦庄、
欧阳炯、李询、孙克宪等)词风既有浓艳香软的一面,又有清新疏朗的一面。李煜
词颓靡伤感却又细腻感人。欧阳修词清丽明媚而又语近情深。范仲淹词苍凉悲壮,
晏殊词明朗疏淡,苏轼词雄健豪放,柳永词缠绵悱恻,黄庭坚词流畅自然,秦观词情
真意切,李清照词婉约凄切,杨万里词新鲜活泼。号称小太白的陆游,风格雄浑奔放,
明朗流畅;辛弃疾的词风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的作品。另外的
格律派词人姜夔的特点却是精心刻意、清妙秀远……这些诗词风格一直影响到明
清诗坛,因此我们在秋瑾的诗词中也不难找到古代诗风的影响。有一点需要强调,
对作者的风格有些初步了解,将给我们带来一定方便。但也应注意,所谓风格,是指
诗人写作的主调,并非没有例外,大家需要根据情况灵活运用。
2注意诗歌提示性的信息
如题目、背景提示、注释等,这些很重要,有的还可能是理解诗歌的关键。请
看下边一首诗:
近试张水部(朱庆余)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单看这首诗的内容,好像是写一个新媳妇准备第一次见公婆时梳洗打扮的心
理状态的,只有看了题目才知道是作者朱庆余以公婆比喻主考官,以新郎比喻自己
的好友张水部,表现自己期待不安,并希望张水部帮助自己过关的心情的。再看下
边一首诗:
山行留客(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n这首诗如果不看题目,就可能使人错误的理解为作者的写作目的是为了赞
扬山中的美景,或劝人留下来欣赏山中美景。只有看了诗歌的题目,才能明白这首
诗的写作用意。
3借助各种知识和信息,分析诗歌的情与景
诗歌是文学作品中抒情的最好形式,从古到今都是这样。我们鉴赏诗歌就是
要品味出诗歌中所抒发的情。因为诗歌中的情是隐含在各种描写中的,不是平白
直露的,这就要求我们目的性很明确得去从各个角度剖析诗歌的各种技巧。例如
2001年全国题:
赋得暮雨送李胄(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这首诗我们一看题目就知道是送别题材,自古诗人伤离别,作者在表达离别之
情时,寓情于景,以景衬情,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你看,在微雨里、在暮钟里,帆显得
重,鸟飞得慢,“海门深不见”,前景不明朗,“浦树远含滋”,连远远的江边树都浸在深
情的雨水中,更何况是送别的人呢?人自然是“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了。这里的
景物描写有两个关键之处:“帆来重”、“远含滋”既是写自然景物,又是写人的感情。
由以上几首诗的分析可知,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分析意境、分析手法、把握感情,
都要重视联系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题目、作者、背景材料、末联和尾句、诗行
中的关键字词等。
4掌握一些必要的典故和惯用的意象
古诗常用典故,用典故可受到言简意赅的奇特效果。典故的复习要力求避免
艰深难懂,但在平时接触过的和常识性的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多掌握。例如,“青衫司
马”、“豆蔻词工”、“封狼居胥”、“关河”、“三山”、“楼兰”等。例如,阅读下边这
首宋词,回答后边的问题:
如梦令(严蕊)
道是梨花不是,道是杏花不是。
白白与红红,别是东风情味,
曾记,人在武陵微醉。
这首宋词用了一个著名的典故,他出自谁的什么作品?由此可知这首宋词写
的是什么事物?抒发的是什么感情?回想一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就知道了“人
在武陵微醉”一句用了“武陵人”的典故,并由此推知这首宋词抒写的是桃花,表达
了作者心地高洁,凌越世俗的感情。古诗中的一些惯用意象有特定的用法,如送别
诗中常用“柳”、“月”、“长亭”等意象,抒愁写恨诗常用“流水”、“春雨”、“春草”等
意象,表达思念的常用“雁”、“红豆”等,表现志节的常用“竹”、“兰”、“梅”、“菊”等。
例如2002年全国高考题就涉及到了这方面的知识: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
题。
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前人在评价这首诗时曾说,“折柳”二字是全诗的关键。诗中“折柳”的寓意是什
么?你是否同意“关键”之说?为什么?做这个题,如果平时有“折柳”这个意象的积累,
就容易得多了!
5注意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
回答古诗鉴赏题,一般字数不会太多,但答题的内容也如一篇议论文一样,要
有论点、有论据,重点明确,顺序合理,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如果语无伦次,用语模
糊,即使理解对了,也可能丢分。关于用语准确,表达到位,大家掌握一些常用的名词
术语:古代诗歌鉴赏常用名词术语。
5.1评价主旨类。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
耐人寻味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意在
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耐人寻味。
5.2分析手法类。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画龙点睛:用一两句精彩的
话点明主旨。直抒胸臆:直接抒发感情。托物言志象征:把要抒发的感情、阐发的
思想借助于对某种事物或物品的描摹议论表达出来。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
情反映重大的主题。开门见山:文章开头就进入正题,不拐弯抹角。寄寓、寄托:
把感情、主题放在一种事物上表现。衬托、烘托:用一个事物来陪衬另一个事物,
以使后者更突出。渲染:描摹色彩以加强效果。侧面描写:对比:目的是突出一方。
怀古伤今借古讽今:追念古代,伤感现实。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情景交
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借景抒情、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
5.3语言特点类。勾勒:简洁的语言描写,介绍事物的大概。浓墨重彩:描写详
尽、细腻。惟妙惟肖:描写逼真,多指人或动物。体物入微、穷形尽态(相):描写细
致入微、刻画细致生动。诗情画意:议论类。富有哲理,淋漓尽致。
5.4语言风格类。行云流水:结构、语言自然流畅。形神兼备:语言、结构等形
式与内容主旨都无可挑剔。简洁洗炼(练):语言简练利落。浅显\明白如话:不雕塑
饰,不加修饰。平淡无奇。质朴、清新、淡雅,词藻华丽,明快:明白通畅。沉郁顿挫、
苍凉:低沉、苍劲、舒缓、悲凉等。雄健、雄浑:雄壮、强健、浑厚。
5.5文章结构。做铺垫:在情节发生前的交代、暗示。埋伏笔:前段为后段埋下
的线索。呼应、照应:前后的互相联系。浑然天成:结构非常完整,如同自然生成的。
5.6行文技巧类。虚实相生:虚多指文章中想像的部分。水乳交融:紧密结合在
一起。
其它,构思精巧、新颖、独树一帜、别具一格、不落窠臼 、不落俗套,自出机
杼:有创新,不沿用陈旧的格式、作法。颇具匠心、感情细腻、感情真挚、跃然纸
上、曲折、层次分明、一气呵成、琅琅上口,最后强调两点:①提高古诗词鉴赏能
力不是听几首分析就能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家平时的钻研和积累。②任何老
师和资料所讲的技巧、规律都不能死板运用。比如辛弃疾的词大部分是反映抗金
爱国、反对偏安政策的,但也有表现农村闲适生活的。所以,一定要根据情况灵活
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