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家散文哲理

名家散文哲理

当事业遭受挫折生活艰难不堪人士处于低谷时,悲观脆弱者,要么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要么低头认输,境况越来越糟;而乐观豁达直面人生者,能把平凡的日子过得精彩,能把沉重的生活变得轻松;下面是有名家散文哲理,欢迎参阅。
名家散文哲理:戒除傲慢,谦虚使人进步
自古以来,谦虚就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谦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传统,具有广泛的认同度和认知度。“满招损,谦受益”是中国的一句古话,早在《尚书》中已经有了,以后历代引用不辍,一直到今天,还经常挂在人一们嘴边,成了一个真理。
三国时的吕岱位高权重,声名显赫,但能虚心听取批评意见。他的朋友徐厚为人忠厚耿直,常常毫不留情地批评吕岱的缺点。吕岱的部属对徐厚不满,认为徐厚太狂妄,并将此告诉了吕岱。可吕岱反而更加尊重乖亲近徐厚。徐厚死后,吕岱失声痛哭,边哭边诉:“徐厚啊!以后我从哪儿去听到自己的过失啊!”
一切真正的伟大的东西,都是淳朴而谦逊的。凡是有真才实学者,凡是真正的伟人俊杰,无一不是虚怀若谷、谦虚谨慎的人。
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可以看到,那些谦虚的人大都虚怀若谷,彬彬有礼;而傲慢的人往往狂妄自大,不知天高地厚。所以,谦虚的人让人觉得可亲可敬,而傲慢的人让人反感。
京剧大师梅兰芳,他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画得一手好画。他向著名画家齐白石大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经常为白石老人磨墨铺纸,全不因为自己是京剧名角而自傲。有一次,齐白石和梅兰芳同到一个人家中做客。齐白石先到,他布衣布鞋。其他宾朋皆社会名流,或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齐白石显得有些寒酸,不引人注意。不久,梅兰芳到了,主人热情相迎,其余宾客也都蜂拥而上,一一同他握手。可梅兰芳知道齐白石也来赴宴,便四下环顾。忽然,他看到了被冷落在一旁的齐白石,就让开别人一只只伸过来的手,挤出人群向齐白石恭恭敬敬地叫了一声“老师”,并向他致意问安。在座的人见状很惊讶,齐白石深受感动。几天后,他特意向梅兰芳馈赠<雪中送炭图》,并题诗道:“记得前朝享太平,布衣尊贵动公卿。如今沦落长安市,幸有梅郎识姓名。”梅兰芳不仅拜著名画家为师,他也拜普通人为师。有一次他演出京剧《杀惜》时,在众多喝彩叫好声中,他听到有个老年观众说“不好”。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就用专车把这位老人接到家中,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老人

指出:“l司惜娇上楼和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博士为何八上八下?”梅兰芳恍然大悟,连声称谢。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坐观看他演戏,请他指正,称他“老师”。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千古不变的法则,因为一旦骄傲,若不改正,将会祸端骤起,于己不利。
五代时,晋王李克用带着对梁、燕、契丹的遗恨而死。临终前,李克用留给儿子李存勖三支箭,嘱其复仇。李存勖不忘父亲的遗志,出征时将三支箭装入锦囊,凯旋后则祭祀在祖庙,以此激励自己奋发图强。在此强大的推动力下,李存勖攻城略地,灭燕破梁,又打败契丹。“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可是当后来天下已定,大功告成时,李存勖却变得骄傲自满,纵情声色,致使上下离心,国运日衰,三五年后就祸端骤起,他最后被乱箭射死。
谦虚是中国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中华民族历史上那么多的伟大人物。但谦虚太过,则容易被人误解为虚伪。
马东是一名大学生,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总是表现得很谦虚。
当受到老师表扬时,他总是说,我差得还很远。当同学夸奖他时,他会说,本人愚蠢透顶,傻瓜一个。当他有问题请教别人时,他会说,麻烦您,请多多指教。别人有了成绩,他总是好好地赞赏一番。他有了成绩,从不在别人面前提起。
可以说,马东的腰经常都是呈弓字形的。当他见到班长就全力把腰弓下来,也就是常说的点头哈腰,以此表示对班长的“尊重”。
可是后来他发现,同学们不但没有因此而夸奖他,反而离他越来越远了。因为他的过分谦虚让大家觉得他很虚伪,总是用缺乏人情味的“谦虚”拒人于千里之外。
谦虚与虚伪不同,谦虚是内在的、真挚的,虚伪是外在的、口头的。谦虚是一个人正确对待自己,其本质特征是实事求是的真诚,而不是矫揉造作。如果一个人时时处处说自己不如人,却又时时处处想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别人稍不如己意就哭哭闹闹,这不是谦虚,而是地道的虚伪。虚伪的谦虚,仅能博得庸俗的掌声,而不能求得真正的进步。
真正的谦虚是对虚荣心进行反思后的产物,是一种内心谦和、外表柔顺的精神和行为,是一种有了功名仍然保持低调,不断学习和上进的高尚品质!
名家散文哲理:时间沉淀出人生境界
你相信有走出来的风景吗?在一条走错的路上,别人都步履蹒跚,愁眉不展,你却依旧笑颜如花,坦然前行,久而久之,你就成了错误路上的一道风景,亮丽了别人的眼睛,愉悦了自己的心。心不同了,感受也就不同了,心明媚了,伤痛也会

远离了。
佛说:人之所以痛苦在于有欲望。尘世里的各种纷繁复杂,皆出于人心中的情感欲念。然而,佛缘中的遗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度到的。否则,人人一叶菩提渡江成佛,众生又会有何苦难?如果真能如此,那时怕也就感受不到拈花一笑的释然了!
命运给每个人同等的安排,而选择如何经营自己的生活,酿造自己的情感,则在于个人的心性。平和之人,纵是经历沧海桑田,也会安然无恙。敏感之人,遭遇一点风声,也会千疮百孔。
这尘世之上,每个人的心里都潜藏着一条悲伤的河流。你有你的疼痛,我有我的艰辛,灿烂微笑的后面藏着多少忧伤?并非不痛,只是不想展示自己的脆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想要温存永生,只需嘴角上扬,那就是最美好的故事。
一个人的美丽,并不是容颜,而是所有经历过的往事,在心中留下伤痕又褪去,令人坚强而安谧。所以,优雅并不是训练出来的,而是一种阅历。淡然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一种沉淀。

俗子凡夫若我,只因那些个温饱爱怨、七情六欲、外思内怨……终是各个心头缭绕,抛不开、剪不断,故而,所希冀的种种美好,不过是红尘里不可及的一朵绝尘的花,是心灵荒原上的虚幻景象罢了。
生命注定是一场踽踽独行的旅程。人生,有时就是一个人的舞蹈,一个人的绝唱,一个人的自我的流放。无源而起,无果可寻,无须诉说。三千弱水,任它是这一瓢,或那一瓢。
岁月若水,万千轮回。时光的潮水总会漫过沙滩,不断冲击着心的城堡。时光的流沙向着美丽,也向着孤独。所谓的希望多半是失望。所谓的感觉多半是错觉。所谓的理解多半是误解。
不必扣问,亦不必画地为牢,要学会随缘而变,不变随缘。相信所有的烦恼都会过去,所有的光辉都会淡去,所有的苦难都会平息。其实,生命就是一个不断被印证、不断自我更新、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应当相信,以冷静与平和、以坚忍和不屈最终会赢得平静和了悟。
人越年长,便会逐渐对身边的人和事越来越淡然。犹如坐看云起云落,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随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人永远都不会老,老去的只是容颜,时间会让一颗灵魂,变得越来越动人。
名家散文哲理:成功需要机遇,贵人能给你
我们要想成功,离不开贵人的点拨和提拔,也离不开贵人给我们的机遇。如果单靠自己在成功的道路上探?,不仅需要很长时间,而且成功的机会也很渺茫。既然我们都知道“守株待兔”是愚蠢的举动,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守“雄才”而待“贵人”呢?我们应该主动去寻找贵人,去寻找

属于我们的机遇。
当然,给我们成功机遇的贵人并不一定是那种位高权重、财大气粗的人。能彻底改变我们命运的贵人,也有可能是我们的朋友、同事、老师、父母、子女,甚至是陌生人和竞争对手。有可能是他们一些善意的建议,有可能是他们一些比较重要的商业信息,有可能是他们的指导和训练,有可能是他们激发我们灵感的一句话,有可能是他们提供的金钱和权位。对于我们?说,这些都是难得的机遇。
在我们人生低谷的情况下,在我们忍受别人侮辱、同行奚落的情况下,在我们穷困潦倒的情况下,如果有一位贵人突然来帮助我们。我们就会迅速感受到人生大悲大喜的起落,在落差中珍惜这来自不易的机遇,进而努力奋起。
只要我们自身不彻底绝望,不自暴自弃,在贵人的帮助下,我们就会成为强者。就像刘备遇到诸葛亮一样,就像司马睿遇到王导一样。凭心而论,司马睿与别的权贵相比,身价并不高贵,自己也没有什么雄才大略,但是,他能谦虚待人,在与王导的交往中,深受王导喜爱。正是王导的鼓励和支持,司?睿才能一步步成功地走向最高领导的地位,成为东晋开国皇帝。同样,曾国藩遇到穆彰阿,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曾国藩当初一心想进翰林院,但是他在第三次赴京会试的时候,考了三十几名。根据朝廷惯例,他只能去某个部门任管事,或者去全国各地每一个县做县令。这对曾国藩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以至于他无心参加朝考,在同窗的鼓励下,他才参加了考试。
让曾国藩没有想到的是,有一位贵人出现了,在他朝考的时候帮助了他,并为他提供了发展的平台,成功的机会。
当时,穆彰阿担任会试总裁,他在调阅试卷的时候?发现曾国藩的文章写得特别好,就把曾国藩的成绩改为一等第三名。穆彰阿还把朝考的成绩上呈给皇上,并在皇上面前赞了曾国藩一番,皇上也觉得曾国藩的文章比较出色,就把曾国藩调升为第二名。
在曾国藩与穆彰阿交谈的时候,他们谈了很多的国事,穆彰阿发现曾国藩很有自己的见解,这些正是自己心里的想法。他叮嘱进翰林院的曾国藩要努力。在穆彰阿的提携下,曾国藩在翰林院步步高升。后来,穆彰阿还找机会让曾国藩见皇上,获得皇上的好感。曾国藩很快就官居二品,这对一个汉臣来说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正是穆彰阿发现了曾国藩,并为他提供机遇,曾国藩才有了一次次施展自己才华、建功立业的机会。如果曾国藩没有在穆彰阿所提供的机会,他怎会得到显赫地位?
正如好莱坞流行的一句话:“一个人能否成功,不在

于你知道什么,而是在于你认识谁。”一个人想做一番大事业,除了具有优良的品德和能力外,更重要的是机遇,只要认识对的人,机遇自然会摆在你的面前。
当然,在遇到贵人之前,你要想办法完善自己。比如,培养自己真诚、忠实、善良的品德;存储知识、技能等担当大任的能力;培养自己勤奋、负任等良好的习惯。因为机遇往往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只有你提前拥有了这些,遇到贵人为你提拱的机遇的时候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