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乳制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最新乳制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最新乳制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最新乳制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乳制品加工工艺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中文名称:乳制品加工工艺学

2.课程英文名称:Dairy Technology

3.课程类别:限选

4.适用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

5.总学时:54学时(其中理论36学时,实验18学时)

6.总学分:3学分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乳制品工艺学是一门涉及动物科学、生物学、物理学、化学、微生物学营养学等学科的综合性科学。本课程重点讲述了乳及乳制品加工的特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乳的基础理论知识以及各种乳制品的加工原理和工艺,使学生既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具有实际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毕业后从事乳制品生产和科研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理论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1.第1章乳的组成、结构及成分变化(4学时)

一、教学内容

1.1 乳的化学组成及特性

1.2乳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1.3乳的加工利用

1.4异常乳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一些异常乳。

2.熟悉乳的常用加工方法。

3.掌握乳的化学组成与特性,乳成分的变化及影响因素。

2.第2章乳的化学组成及理化性质(3学时)

一、教学内容

2.1 乳蛋白质

2.2 碳水化合物

2.3 脂肪

2.4盐类及维生素

2.5乳中其他成分

2.6乳的理化特性

2.7其他畜乳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其他一些常见畜乳。

2.熟悉乳中盐类及维生素成分。

3.掌握乳的理化特性及含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特性。

3.第3章乳的微生物学(3学时)

一、教学内容

3.1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

3.2 乳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控制

二、教学要求

1.熟悉乳中微生物的生长特性及控制方法。

2.掌握乳中微生物的来源及种类。

4.第4章乳制品生产的单元操作(3学时)

一、教学内容

4.1乳的收集、运输及贮存

4.2 乳的标准化

4.3热处理

4.4离心

4.5均质

4.6干燥

4.7浓缩

4.8清洗与消毒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乳的收集、运输及贮存过程。

2.熟悉乳的标准化。

3.掌握乳制品的热处理、离心、均质及干燥浓缩处理方式。5.第5章液体乳生产(3学时)

一、教学内容

5.1巴氏杀菌乳

5.2延长货架期的液体乳(ESL)乳

5.3灭菌乳

二、教学要求

重点掌握巴氏杀菌、ESL乳、灭菌乳的生产工艺。

6.第6章发酵乳(3学时)

一、教学内容

6.1发酵剂菌种及其分类

6.2发酵剂菌种代谢

6.3发酵剂菌种的选择

6.4发酵剂的制备

6.5发酵剂噬菌体感染及其防治

6.6发酵乳的定义及分类

6.7发酵乳的一般生产工艺

6.8酸奶的加工

6.9其他发酵乳

6.10发酵乳饮料加工

6.11益生菌发酵乳

6.12发酵乳的营养与功能特性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发酵剂的菌种、分类及代谢过程。

2.熟悉发酵剂菌种的选择、制备及防止被噬菌体的感染。

3.掌握发酵乳的加工工艺及其营养与功能特性。

7.第7章浓缩乳制品(3学时)

一、教学内容

7.1 淡炼乳

7.2 甜炼乳

7.3其他浓缩乳制品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其他一些浓缩乳制品。

2.熟悉淡炼乳和甜炼乳。

8.第8章乳粉(3学时)

一、教学内容

8.1 概述

8.2 乳粉生产工艺

8.3乳粉干燥过程中的理化变化

8.4乳粉的功能特性

8.5婴幼儿配方乳粉

二、教学要求

1.熟悉婴幼儿配方乳粉。

2.掌握乳粉的生产工艺、乳粉干燥过程中的理化性质及其功能特性。9.第9章干酪(3学时)

一、教学内容

9.1概述

9.2干酪生产的基本原理

9.3各种典型干酪的生产工艺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干酪生产的基本原理

2.熟悉干酪的生产工艺。

10.第10章乳脂类产品(2学时)

一、教学内容

10.1稀奶油制品

10.2 奶油

10.3无水奶油

二、教学要求

熟悉一些常见的奶油制品。

11.第11章冰淇淋(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1.1 冰淇淋的定义、分类和原料

11.2冰淇淋的生产

11.3冰淇淋的结构和膨胀率

11.4冰淇淋的质量标准及质量控制

二、教学要求

1.了解冰淇淋的定义、分类和原料。

2.熟悉冰淇淋的结构和膨胀率。

3.掌握冰淇淋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和控制。

12.第12章乳蛋白产品(3学时)

一、教学内容

12.1概述

12.2酪蛋白产品

12.3酪蛋白酸盐的生产

12.4乳清蛋白产品

12.5乳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12.6乳蛋白质产品在食品中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

1.了解乳蛋白质产品在食品中的应用。

2.熟悉酪蛋白产品和乳清蛋白产品

3.掌握酪蛋白酸盐的生产及乳蛋白质的功能特性。

四、实验教学内容与要求

1.实验一乳的理化性质测定(3学时)

实验内容:测定乳中常用的理化特性。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测定想度密度、酸度、脂肪、乳糖、均质效果的测定方法。

实验仪器和试剂:乳稠剂、分析天平、水浴锅、电炉、离心机、显微镜;氨水、乙醇、中性酚酞等

2.实验二消毒奶的制作(3学时)

实验内容:制作消毒奶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消毒奶的制作工艺流程及注意事项。

实验仪器和试剂:高压灭菌锅

3.实验三乳中过氧化物酶及磷酸酶活力的测定(4学时)

实验内容:测定乳中过氧化物酶及磷酸酶活力,作为判定是否经过巴氏杀菌的依据。

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乳中过氧化物酶及磷酸酶活力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2.了解过氧化物酶及磷酸酶活力的定义

实验仪器和试剂:刻度吸管、水浴锅;过氧化氢、酚酞磷酸钠等

4.实验四酸奶及酸奶饮料加工(4学时)

实验内容:采用嗜热链球菌及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共同发酵生产酸奶及制作配方酸奶饮料。

目的要求:1.初步掌握酸奶及酸奶饮料的制作原理。

2.嘘唏酸奶及酸奶饮料的基本加工操作。

实验仪器和试剂:均质机、恒温箱、搅拌器。

5.实验五冰淇淋的制作(4学时)

实验内容:以稀奶油做主要原料,加以牛乳、水、香料及稳定剂制备冰淇淋。

目的要求:初步掌握冰淇淋的生产工艺。

实验仪器和试剂:杀菌锅、均质机、冷却器、冻结器。

五、考核方式

考试

六、成绩评定

平时成绩(5%)、实验成绩(25%)、期末考试(70%)

七、本课程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

上课之余开设与教师科研方向及课程内容紧密联系的小科研课题,让学生学习之余走进实验室与教师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行设计试验、独立操作完成整个实验过程,并撰写科技论文,遇到问题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与教师探讨共同解决。通过让学生参与整个科研过程,既巩固了课程学习的内容,同时又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精神。

八、教材与参考书

教材:

张和平,张佳程.乳制品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年1月

参考书:

[1]骆承氧.乳与乳制品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年2月

[2]阮征.乳制品安全生产与品质控制.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5年4月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 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 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 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 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 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 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 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 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砼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50441023 课程英文名称: Concrete Technology 课程总学时:48 讲课:48 实验:0 上机:0 适用专业: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大纲编写(修订)时间:2017.10 一、大纲使用说明 (一)课程的地位及教学目标 砼工艺是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主要讲述水泥与混凝土的基本组成、混凝土的基本性能、水泥与混凝土的性能检测,水泥与混凝土的生产工艺,以及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防范。本课程在教学内容方面除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的教学外,着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达到以下要求: 1.掌握硅酸盐水泥的组成以及特性; 2.掌握工程中水泥选用的方法; 3.掌握普通混凝土的组成及组成材料选用方法; 4. 具备配置普通混凝土的能力。 (二)知识、能力及技能方面的基本要求 1.基本知识:掌握水泥与混凝土的组成,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基础上,初步进行生产工艺和施工工艺的设计,并能根据水泥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产品问题,进行弊病原因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2.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组成,基本生产配方设计,掌握硅酸盐水泥的基本性能检测与后期性能调配;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基本组成,组成材料的性能要求及特点,新拌混凝土的基本工作性能,硬化后混凝土的基本性能和混凝土耐久性的指标,以及如何通过施工工艺进行三方面性能的调整;掌握普通混凝土的实验室配合比设计和施工现场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并能理顺两者之间的关系;在掌握普通混凝土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 3.基本技能:具备初步进行水泥生产工艺设计和混凝土生产工艺设计的能力;具有利用本课程基本知识进行工程应用初步能力。能够独立进行水泥基本性能检测、混凝土配制。 (三)实施说明 1.教学方法:以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应用及结果分析为主线,对课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着重讲解。由于本课程既具有理论性又具有实践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例锻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教授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好重点与难点,将各种测试方法的实际应用纳入教学过程,使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实例和作业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强化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自学能力。 2.教学手段:本课程属于专业课,在教学中采用电子教案、CAI课件及多媒体教学系统等先进教学手段,以确保在有限的学时内,全面、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任务。 (四)对先修课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必须在完成先修课程之后进行。本课程主要的先修课程有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科学基础等。本课程将为毕业设计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五)对习题课、实验环节的要求

纯牛奶的加工工艺标准

目录 1 概论 (1) 2 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2) 2. 1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2) 2.2 原料乳的验收 (3) 2.3 过滤 (3) 2.4 储罐 (4) 2.5 标准化 (4) 2.6 均质 (5) 2.7 杀菌 (6) 2.8 冷却 (7) 2.9 管路计算 (8) 2.10 设备一览表 (11) 2.11 无菌罐装 (12) 2.12 成品包装 (12) 3 总结 (12) 参考文献 (13)

1 概论 鉴于《食品工程原理》课程的社会实践需求以及对食品机械的能力提高,根据要求我们由八人组成的小组精心的设计了此次关于纯牛奶的加工工艺设计。 本设计主要包括概述,加工工艺流程设计与总结三大部分。在加工工艺流程设计中包含了11个小项,分别为工艺流程示意图、原料乳的验收、过滤标准化、均质、杀菌、冷却、管路计算、设备一览表、无菌灌装及成品牛奶,每一个步骤我们都进行了大量的资料查阅,每一个环节都进行了精确计算。通过对设备的计算和设计需求,在保证产能大,损耗小,成品质量高等需求,我们最终确定了所需设备。 从相关计算中过程中我们明白了每一个环节都十分的重要,因此每一个设备我们都用合理的型号与方法进行连接。 在整个过程中要明白牛奶的工艺流程,牛奶的加工单元操作,牛奶的设备选择,与加工过程的相关计算。学习并巩固相关食品工程与食品机械的相关知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2 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2.1加工工艺流程示意图 原料乳的验收原料乳 135℃-150℃ 冷水

2.2 原料乳的验收 在乳制品生产过程中,未经任何处理加工的生鲜乳称为原料乳。优质的乳制品需要优质的原料,因此需要掌握原料乳的质量、标准和验收方法。原料乳的验收方法;感官检验,理化指标,微生物检验三个方面。 感官检验;正常乳为乳白色或微黄色,不含有肉眼看不见的异物和异常气味。 生理化指标;GB69140-1986中规定,脂肪大于等于3.10%,蛋白质大于等于2.95%,酸度小于等于1.62%。 细菌指标;控制原乳中细菌数量,致病细菌的发现,细菌含量<250ug/ml。 2.3 过滤 已知原料乳8t,过滤时间为1h,过滤机的滤框尺寸为120mm ×92mm m=8t t=1h L=1.2m B=0.92m Z=10 q m:质量流量 A: 过滤面积 q m=8t∕1h=8t∕h A=2LBZ=1.2×0.92×10=11m2 因为q m =Auρ所以 u= q m∕Aρ=8000∕(11×1040)=0.7m∕h 故选择垂直叶片式过滤机型号为 EYCCL12-N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803515017 课程名称:汽车制造工艺学 英文名称:Automobil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2 实验学时:4 学分:3.5 适用对象:车辆工程先修课程: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制造基础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汽车制造工艺与装备是车辆工程专业(汽车技术方向)的一门主要专业课。课程的内容以质量、生产率及经济性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及有关教学环节的配合,使学生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具有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专用夹具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分析机械加工过程的一般工艺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机械加工规程制订的原则、方法与步骤,具有设计工艺规程的初步能力;掌握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专用夹具设计的初步能力;能初步分析机械加工中的质量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工艺途径;掌握保证机器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具有装配方法选择与工艺规程设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1.汽车制造工艺过程概论①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认识机械加工工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作用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②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了解汽车生产的工艺过程;了解汽车及其零件生产模式和生产理念的发展。 2.工件的定位和机床夹具 ①掌握基准的概念和工件的安装。 ②了解机床夹具的组成及其分类方法。③熟练掌握工件的定位原理及几种常见的定位方式。 ④掌握常用定位元件和工件在夹具中的定位误差的分析计算。⑤通过典型机床夹具的实例分析,掌 握机床夹具设计的方法和步骤。 3.工件的机械加工质量①掌握机械加工质量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主要因素。 ③掌握影响零件表面质量的因素。④了解表面质量对机器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 4.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①了解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在生产中的作用、制定步骤。 ②掌握制定机械加工路线时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选择表面加工方法;理划分加工阶段;合理安排加工顺序;正确制定加工工序集中与分散的问题。 ③掌握工序具体内容的确定方法。④理解工艺方案的经济性评价方法;了解降低加工成本的措施。 ⑤掌握制定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规范。 5.尺寸链原理及其应用①了解尺寸链的基本概念,掌握尺寸链图的作法及其尺寸链的计算。②掌握工艺尺寸链的分析方法及其计算技巧。 ③了解装配尺寸链的特点及其简单的计算。 6.装配工艺基础①了解装配尺寸链的基础知识。②了解保证装配精度的装配方法。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原奶检验f计量f收奶f过滤f缓存f分离f 冷却T贮存T预热T闪蒸T预杀菌T冷却T贮存f配料f贮存f预热f脱气f均质f 超高温杀菌f冷却f灌装f装箱f保温实验f出厂二、工艺说明 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 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 Co 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 时间 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

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 C以下。 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 C-60 Co 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 C /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 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 C以下。

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 C 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 (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 C,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 (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 (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 ,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180bar )。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C以下。 (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 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 C以下,

《烹饪工艺学》教学大纲

《烹饪工艺学1》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040402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总学时:64 学时 总学分:_4___________ 开课学期:_J _______________ 适用专业:烹饪与营养教育 先修课程:无后续课程:《烹饪原料学》、《地方名菜》大纲执笔人:王式玉 参加人:金声琅__________ 审核人:朱国兴_________ 编写时间:2009 年7 月 编写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0 )年版 一、课程介绍 《烹饪工艺学》是烹饪工艺与营养专业的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适用于烹饪工艺与营 养专业的专科生学习;在第一学期开设。其承担着从原料的选择、初加工、初步熟处理直至正式烹调成菜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有:原料的加工原理及工艺、刀工原理及刀工刀法、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菜肴的组合、调味的知识、菜肴的烹制工艺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能够使学生了解原料加工的各种原理、方法和变法,加强学生对烹调的知识从感性到 理性的转变,使学生掌握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规范,熟练运用各种手 段优化烹调工艺,科学合理地完成菜肴制作工艺。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培养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现代烹饪、营养、餐饮管理的基本知识,具 有较强烹饪技术和菜品创新能力,能从事中西餐烹饪操作、营养分析与营养配餐及餐饮业管 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可持续发展人才。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熟悉烹饪原料的初步加工方法,了解加热对烹饪原料的影响;强化刀工刀法的练习,具 备本专业必需的专业技能;掌握配菜、调味、火候和菜肴烹制工艺方面的基本知识;最终掌握在菜肴制作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技巧和操作规范,熟练运用各种手段优化烹调工艺,科学合理地完成菜肴制作工艺。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掌握原料的初加工原理和工艺;具备必须的刀工技能;了解加热对原料的影响;掌握配 菜、调味、火候和初步熟处理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熟练运用烹调方法制作菜肴,具备烹调技能;熟练运用各种手段优化烹调工艺。 五、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烹饪原料学:具备烹饪原料的质量鉴定,选购优质原料;了解各种原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烹调用途等;掌握原料的保管方法;熟悉各地的特色原料的性质、特点、结构、烹调用途等。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解析

金属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内容 绪论金属工艺学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机器制造过程。机械制造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与学习方法。 第一部分热加工 (一)金屑材料的基本知识 1.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的概念。力学性能主要指标(强度、塑性、硬度、韧性和疲劳强度)的符号、单位、物理意义与试验方法。 2.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纯金属的晶体结构,纯金属的结晶过程。冷却曲线和过冷度。晶粒、晶界、晶格、晶胞、晶面的概念。晶粒大小对金属力学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 3.合金的相结构与相图合金的相结构。二元合金相图的概念。 4.铁碳合金铁碳合金相图中的相、特性点和特性线。典型铁碳合金的组织转变。铁碳合金相图的应用。 5.钢的热处理热处理的基本概念。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的目的、工艺特点及应用。钢的表面淬火和化学热处理。 6.常用钢材含碳量和常存元素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钢的分类、牌号和用途。 (二)铸造1.铸造的实质、特点及应用范围。铸造方法分类。 2.合金铸造性能 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概念。充型能力和流动性对铸件质量的影响。影响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因素,提高充型能力和流动性的主要措施。 收缩的概念。铸造应力、收缩对铸件质量的影响。缩孔、缩松、变形、裂纹等铸造缺陷的形成机理和防止措施。 3.常用合金铸件及其生产灰铸铁件:灰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铸铁的石墨化。孕育处理。 灰铸铁件的生产特点。球墨铸铁件:球墨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球墨铸铁件的生产工艺和铸造工艺特点。 可锻铸铁件:可锻铸铁的分类、牌号、组织和性能特点及应用。可锻铸铁件的制造过程和铸造工艺特点。 蠕墨铸铁件和合金铸铁件。铸铁的熔炼:冲天炉的工作原理。铁水温度和化学成分的控制。铸钢件、铜合金铸件和铝合金铸件生产。 4.砂型铸造及铸造工艺规程设计铸造工艺规程设计的意义、内容及步骤。常见手工造型方法的选择。机器造型和造型生产线。铸件结构的铸造工艺性分析。铸造工艺图的制定:浇注位置和分型面的选择;铸造工艺参数(加工余量、起模斜度、铸造收缩率、铸造圆角等)的确定;型芯设计。铸造工艺图实例。 5.特种铸造熔模铸造、金属型铸造、低压铸造、压力铸造和离心铸造等特种铸造方法的工艺过程、特点及应用。 (三)锻压1.锻压的实质、特点和应用。锻压方法分类。 2金属的塑性变形金属塑性变形的实质。单晶体与多晶体的塑性变形。塑性变形对金属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冷变形与热变形的概念。锻造比与锻造流线。金属锻造性能的概念。 3.自由锻自由锻的特点和应用。坯料的加热和锻造温度范围。自由锻工艺规程的制定:绘制锻件图;确定变形工序;计算坯料的质量和尺寸;选定锻造设备等。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化学工艺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工艺学/Chemical Engineering Processes 课程类型:专业课 总学时:54 讲课学时:54 实验学时:0 学分:3 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 先修课程:化工原理,化工设备基础,化学反应工程,化工热力学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化学工艺学是研究将各种原料加工成为更有价值的消费品或生产资料的过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主干课。化学工艺学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将已学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与实际生产相结合,以处理实际生产过程问题。它的作用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化工工艺过程的理论与实践方面建立较为系统的基础,能较好地应用物理、化学、化工基础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初步掌握化工工艺过程开发的基本思路和技巧。为学生将来从事化工行业打下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化学工艺学教学的主要要求:使学生了解化学工业的特点、原料资源和主要产品;理解化学工艺的共性知识中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催化剂的性能及使用;掌握反应过程的物料衡算和热量衡算。理解各种反应过程的反应规律、机理;掌握原料路线的选择,工艺流程的设计,最适宜的操作条件,生产过程所需的各种机械设备的规格、结构和材质,产品的质量控制等内容。化工工艺学不仅要从理论上探讨每个工艺过程的可能性和条件,而且还要找出用最低的能耗和物耗生产出最好的产品的工艺方案。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1 绪论 重点: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的关系,主要的化工原料 难点:介绍化学工艺与化学工程研究内容的差别和相互关系,使学生认识到化工工艺在化工生产、科研中的主导地位,激发其学习热情。 2 化学工艺基础 重点:石油的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的工艺和特点;化工过程的主要效率指标;热量衡算和物料衡算。 难点:掌握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组织的基本方法,学会分析复杂流程的单程转化率、全程转化率、选择性等效率指标,建立初步的工程概念。 3 烃类热裂解 重点:不同烃类原料裂解的一般规律及烃类裂解的一次反应和二次反应以及对烯烃收率影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食品工艺学教学大纲 Processing Technology of Food (供四年制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使用) 前言 食品工艺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食品工艺学是运用食品科学原理研究食品资源的选择、加工、包装、保藏及流通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实现生产合理化、科学化和现代化,为人类提供卫生安全、营养丰富、品质优良、种类繁多、食用方便的食品的一门科学。食品工艺学所研究的内容包括食品加工原理和食品加工过程及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具体操作方法。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原理、方法,并能正确运用食品加工技术原理,分析、解决食品加工中的主要问题,掌握食品生产、流通和销售过程中食品腐败变质的原因及其控制方法,深入了解食品原辅料的性质对加工过程的影响及其对产品质量的影响。 主要教学方式有多媒体课堂讲授、讨论、录像、实验、自学、工厂参观见习等。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课程的基本原理和加工技术。 使用教材:汪志君,韩永斌,姚晓琳,食品工艺学,中国质检出版社,2012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实验教材:马俪珍,刘金福,食品工艺学实验,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年(“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 考核方式:考试占60%,平时占40%。 参考学时分配 内容理论学时数实验学时数 绪论 食品加工原辅料 食品加工保藏原理 肉制品加工工艺 乳制品加工工艺 果蔬制品工艺 粮谷制品加工工艺 调味品加工工艺 软饮料工艺 酒酿造工艺 食品工业废弃物的处理与利用2 4 3 6 6 9 6 6 9 6 3 7 4 8 7 4 合计60 30 共计90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食品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食品工艺与食品质量及安全的关系。 2、熟悉国际、国内食品工业的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食品加工技术发展方向。 3、了解食品加工的意义及《食品工艺学》学习目的与要求。

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教学大纲

《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课程代码:2300270 课程类型:选修课 学分:3 总学时:64 理论学时:32 实验学时:32 先修课程:无适用专业:全院选修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乳制品加工工艺技术是东海全体的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乳的基础知识、原料乳的验收及预处理、巴氏杀菌乳与灭菌乳加工技术、欢迎您光临心怡情趣内衣店,为您夫妻助性,并祝您性福!谢谢您!网上购物安全,包装隐蔽,双层包装,纸箱+黑塑料袋,快递单上没有宝贝名称和店名、酸乳加工技术、含乳饮料加工技术、冰激凌加工技术、乳粉加工技术、奶油加工技术、干酪加工技术、炼乳加工技术、其他乳制品加工技术简介以及相关乳制品最新国家标准等。 乳制品加工技术强调应用性与实践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从乳制品的基本知识到乳制品的加工工艺有较为系统地理解和掌握,为其拓展知识面,并掌握乳制品相关技术,为其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二、教学基本要求 1、知识、能力、素质的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主要是使学生系统掌握乳的基本知识、物理、化学性质及常见的乳的加工工艺技术,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为使学生熟练掌握乳制品的加工工艺,牢记各乳产品的基本知识和性质,本课程授课方式为多媒体演示,结合视频观看,使内容更形象化。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牛乳的成分及性质 主要内容:牛乳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乳中的微生物,异常乳。 教学要求:欢迎您光临心怡情趣内衣店,为您夫妻助性,并祝您性福!谢谢您!网上购物安全,包装隐蔽,双层包装,纸箱+黑塑料袋,快递单上没有宝贝名称和店名,了解乳中的各种成分及其作用;了解牛乳的理化性质;了解各种微生物的特性;掌握乳酸度概念及其计算;掌握乳及乳制品中微生物的来源、种类;掌握异常乳的概念,类型及其产生的原因;掌握乳主要成分和乳密度的测定方法,熟悉乳的酸度滴定和计算。 第二章液态乳生产技术 主要内容:巴氏杀菌乳生产技术,超高温灭菌乳,超高温灭菌含乳饮料。 教学要求:欢迎您光临心怡情趣内衣店,为您夫妻助性,并祝您性福!谢谢您!网上购物安全,包装隐蔽,双层包装,纸箱+黑塑料袋,快递单上没有宝贝名称和店名,掌握巴氏杀菌乳、超高温灭菌乳的生产工艺;掌握原料乳的预处理、标准化、均质、杀菌、无菌灌装的工艺操作。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试题]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试题]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化学制药工艺学 课程类型:选修课 总学时: 54 讲课学时:54 学分:3学分适用对象: 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 先修课程:有机化学、物理化学、药物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化工过程与设备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化学制药工艺学是运用化学、药物合成、制药工艺等基本理论结合生产实际,综合运用到化学药物合成与生产中的一门课程。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药物合成路线设计、工艺路线选择的基本理论与规律,工艺研究的基本理论、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三废”防治的基本常识,中试的放大制订生产规程的基本知识。熟悉典型药物的合成原理与生产工艺,计算机仿真技术在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中的应用,加深对化学制药工艺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为从事化学制药工艺学研究奠定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使学生应熟悉化学合成药物生产工艺原理、工艺路线的设计、选择和革新。根据原辅材料的来源情况和技术设备条件,从工业生产的角度出发,因地制宜的设计和选择工艺路线并掌握中试放大的生产工艺规程的基本要求。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教学内容教学要求 1. 绪论了解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和化学制化学制药工艺学的研究对象、内容。药工业的特点;化学制药工业在化学工业化学制药工业的特点和国、内外的现状。中的地位和国内外发展情况。 掌握药物合成路线设计的基本方法,分子2. 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和选择拆开技巧,逆合成法的运用;药物工艺路药物工艺路线的设计、评价和选择。线的评价与选择的原则和方法。 3. 合成药物工艺研究掌握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和反应机理了解反反应物浓度、配料比和反应速度的确定。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的关系;温度影响反溶剂的选择和溶剂化效应。应的规律。熟悉反应速度和反应物浓度的温度和压力对反应的影响及其选择。经验规则,药品质量监控的方法,以及工药品质量监控和工艺研究中的过渡试验。艺研究过渡试验的注意事项;实验设计和优选方法。 掌握消旋体拆分技术,包括结晶法拆分外4. 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消旋混合物、结晶法拆分非对映异构体、手性药物的概念和特点,手性药物的制备技术。对映异构体的动力学拆分和色谱分离与拆外消旋体拆分、利用前手性原料制备手性药物、分新技术。熟悉利用前手性原料和手性源利用手性源制备手性药物。制备手性药物的技术、工艺研究。 5. 中试放大研究内容和生产工艺规程的制定 实验室研究与工业化生产的区别,放大试验的基了解中试放大的研究内容;了解物料衡算; 本概念和方法,制药工艺放大的基本方法,中型熟悉生产工艺规程的作用和制定方法。 试制中若干问题,生产工艺规程。 掌握防治污染的主要措施,主要为废水、6. 化学制药与环境保护废气和废渣的处理工艺和方法;了解化学化学制药厂污染的特点和现状;防治污染的主要制药与

乳制品工艺学考试题库(2套卷)

概念 1.乳的概念:乳是哺乳动物产仔后油乳腺分泌的一种具有胶体特性、均匀的生物学液体,其色泽呈白色或略带微黄色,不透明,味微甜并具特有香气。 2.异常乳:当乳牛受到饲养管理、疾病、气温及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时,乳的成分和性质往往发生变化,这时与常乳的性质有所不同,也不适于加工优质的产品,这种乳称作异常乳。 3.酒精阳性乳:乳品厂检验原料乳时,一般先用68%或70%的酒精进行检验,凡产生絮状凝块的乳称为酒精阳性乳。 4.乳房炎乳:由于外伤或者细菌感染,使乳房发生炎症,这时乳房所分泌的乳称为乳房炎乳。 5.乳糖不耐症:一部分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消化道内缺乏乳糖酶,不能分解和吸收乳糖,饮用牛乳后出现呕吐、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称为乳糖不适症。 6.皱胃酶:犊牛胃的第四室中所含的一种酶能使乳汁凝固,这种酶通常称为皱胃酶。 7.还原酶试验:在生产上利用此原理来测定乳的质量(细菌的含量),即所谓的还原酶试验。 8.吉尔涅尔度(。T):取100mL牛乳{生产单位为了节约原料乳,取10mL 来滴定,加入20mL蒸馏水稀释,这时需将碱液的消耗体积(mL)*10},用酚酞作指示剂,以0.1mol/LNaOH溶液滴定,所消耗的NaOH体积(mL)。每1mL为1。T,称为1度。 9.刃天青试验:刃天青(利色唑林)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指示剂,加入到正常鲜乳中呈青蓝色或微带蓝紫色,如果乳中含有的细菌并生长繁殖时,能使刃天青还原,并产生颜色变化。根据颜色从青蓝---红紫---分红---白色的变化情况,可以判定鲜乳的品质优劣。 10. 生鲜牛乳:正常饲养的无污染病和乳房炎的健康母牛乳房内挤出的乳称为生鲜牛乳。 11. TTC试验:如果鲜乳中有抗生物质的残留,在被检乳样中,接种细菌进行培养,细菌不能繁殖,此时加入的指示剂TTC(氯化三苯四氮唑)保持原有的、无色状态(未经过还原)。反之,如果没有抗生物质残留,试验菌就会增殖,使TTC还原,被检样变成红色,即被检样保持鲜乳的颜色为阳性,被检乳变成红色为阴性。 12.标准化:必须调整原料 乳中脂肪和干脂干物质之 间的比例关系、使其符合 制品的要求。一般把该过 程称为标准化。 13. 发酵乳制品:是指牛 乳、羊乳、浓缩乳、乳粉 与食品添加剂为原料,加 入特定的乳酸菌或酵母菌 及其其它发酵剂,经发酵 后制成的乳制品。 14.丁二酮发酵:它是指某 些微生物利用柠檬酸而经 过发酵生成许多具有良好 风味的小分子物质如双乙 酰等,从而改善了产品的 风味、口感。 15. 发酵剂:是指利用于制 造酸乳、开菲尔等发酵乳 制品以及制作奶油、干酪 等乳制品的细菌培养物。 16.酸乳:酸乳是普通牛乳 经过巴氏杀菌,冷却到一 定的温度后,接种乳酸菌, 再经过发酵而赋予特殊风 味的一种乳制品。 17 .乳酸菌饮料:是一种发 酵型的酸性含乳饮料,通 常以牛乳或乳粉、植物蛋 白粉、果蔬菜汁或糖类为 原料,经杀菌、冷却、接 种乳酸菌发酵剂培养发 酵,然后经稀释而成。 18. 开菲尔乳:是以牛乳为 主要原料,添加含有乳酸 菌和酵母的粒状发酵剂, 经过发酵而生成的具有爽 快的酸味和起泡性的酒精 性保健饮料。 19 .干酪一般定义:是指在 乳中加入适量的乳酸菌发 酵剂和凝乳酶,使乳蛋白 质凝固后,排除乳清,将 凝块压成所需形状而制成 的产品。 20.巴氏杀菌乳:又称消毒 乳,系指以新鲜牛乳(羊 乳)为原料,经净化、均 质、巴氏杀菌、冷却、包 装后,直接供消费者饮用 的液体产品。 21. 灭菌乳:又称长久保鲜 乳,系指以新鲜牛乳(羊 乳)为原料,经净化、均 质、灭菌和无菌包装或包 装后再进行灭菌,从而具 有较长保质期的可直接饮 用的商乳品。 22. 中性含乳饮料:以鲜 乳、乳粉或其它乳蛋白为 原料,加入饮用纯水、糖, 也可添加果汁、茶、植物 提取液的其它辅料,配制 而成的中性饮料制品。 23. 甜炼乳:也称加糖炼 乳,是在鲜乳中加入约 16%的蔗糖,并浓缩到40% 左右的一种乳制品。 24. 乳粉:又称奶粉,它是 以鲜乳为原料,或以鲜乳 为主要原料添加一定数量 的植物或动物蛋白质、脂 肪、维生素、矿物质等配 料,除去其中几乎全部水 分而制成的粉末状乳制 品。 填空 1.雌性哺乳动物产后7天 至干奶期前所分泌的乳汁 称为(常乳)。 2.(游离水)即一般所说的 常水,它具有常水的性质, 是乳中各种营养成分的分 散介质。 3.是由于乳中的酪蛋白酸 钙,磷酸钙胶粒及脂肪球 等微粒对光的不规则反射 而使乳产生(白色)。 4.丁二酮乳链球菌能发酵 (柠檬酸)产生二氧化碳、 3-羟丁酮和丁二酮。其中, 丁二酮具有特殊的芳香气 味,使乳制品具有特有风 味。 5.在乳粉的生产中不能得 到绝对无水的产品,一般 含有(2.5%---5%)的水分。 6.酪蛋白以胶束状态存在 与乳中,是以含(磷)蛋 白质为机体的几种蛋白质 的复合体。 7.葡萄糖经微生物的酵解 作用产生乳酸的过程称为 (乳酸发酵)。 8.瑞士干酪由于(丙酸发 酵)而使干酪具有了典型 的干酪风味和网眼状结构 质地。 9.(丁酸发酵)能产生气体, 产品中会出现强烈的丁酸 气味,并带有不愉快的甜 味,是一种有害的发酵类 型。 10.乳酸生产中,香味物质 的高峰期一般是在乳酸终 止发酵后第四小时,一般 是12到24小时完成,这 段时间就是(后熟)期。 11.生产奶油时,稀奶油经 搅拌后排出的液体部分成 (酪乳)。 12.奶油的颜色从白色到淡 黄色,深浅各有不同。主 要是由于含有(胡萝卜素) 的关系。 13.为了使奶油颜色全年一 致,当颜色太淡时,可添 加色素。常用的天然植物 色素是安奈妥,它的3%溶 液叫做(奶油黄)。 14.乳中因含有(氯离子), 而稍带咸味。常乳中的咸 味因受乳糖、脂肪、蛋白 质等所调和而不易觉察。 15.在乳稠汁上刻有15~ 45之刻度,以度来表示。 如:刻度读数为30,即 相当于相对密度(1.030)。 16.牛乳中含有微量的气 体,一般乳中气体的重量 为乳体积的 5.7%~8.6%。 其中(二氧化碳)含量最 多。 17.用于制造目的的发酵剂 称为(工作发酵剂)。 18.在强力的机械作用下将 乳中大的脂肪球破碎呈小 的脂肪球,均匀一致的分 散在乳中,这一过程称为 (均质)。 19.(双歧杆菌发酵)属于 乳酸发酵的一种特殊类 型,发酵产物以醋酸为主, 同时有乳酸和少量甲酸和 琥珀酸。 简答: 1、述酒精试验原理? 答:乳中酪蛋白颗粒由于 其表面带有相同的电荷(-) 和水合作用,故以稳定的 胶体悬浮状态分散于乳 中。①当乳的新鲜度下降。 酸度上升时,酪蛋白所带 的电荷就发生变化,当PH 为4.6时,酪蛋白胶粒便形 成数量相等的正负电荷, 失去排斥力,于是胶粒极 易聚合成大胶粒而被沉淀 出来②此外,加入的强亲 水物质,如酒精,丙酮等, 能夺取酪蛋白胶粒表面的 结合水层,也使胶粒易被 沉淀出来。 2、简述乳的分散体系? 答:乳是多种物质组成的 混合物,乳中各种物质相 互组成分散体系,其中分 散剂是水,其他各种成分, 如脂肪,蛋白质,乳糖, 无机盐等为分散质,分别 以不同的状态分散在水 中。所以说牛乳是包含真 溶液、高分子溶液、胶体 悬浮液、乳浊液及其种种 过度状态的复杂的、具有 胶体特性的多级分散体 系。①真溶液:乳中的乳 糖、水溶性盐类、水溶性 维生素等呈分子或离子态 分散于乳中、形成真溶液, 其微粒直径小于或接近 1nm。②高分子溶液:乳白 蛋白及乳球蛋白呈大分子 态,分散于乳中,形成典 型的高分子溶液,其微粒 直径为15-50nm。③胶体 悬浮液:酪蛋白在乳中形 成酪蛋白酸钙-磷酸钙复合 体胶粒,从其结构、性质 及分散度来看,它处于一 种过度状态,一般把它列 入胶体悬浮液的范畴。胶 粒直径为30-800nm,平均 为100nm。④乳浊液:乳 脂肪是以脂肪球的形式分 散于乳中,形成乳浊液。 脂肪球直径为 100-10000nm。此外乳中含 有的少量气体部分以分子 态溶于乳中,部分经搅动 后在乳中呈泡沫状态。由 于乳中包含着这种分散体 系,所以乳作为具有胶体 特性的多级分散体系,而 被列为胶体化学的研究对 象。 3、简述皱胃酶的凝乳原理 答:皱胃酶与酪蛋白结合 具有专一性,凝固分两个 过程①磷酸酰胺键的破裂 使酪蛋白变成副酪蛋白, 此过程称为酶性变化。副 酪蛋白出现两个游离基: 一个磷酸基和一个碱性 基。由于碱性基的出现, 使副酪蛋白的等电点 (pI5.2)向碱性移动②副 酪蛋白上的—OH基同钙 离子结合(此时的—OH基 比酪蛋白增加了一倍,所 以副酪蛋白对钙的敏感性 比酪蛋白高1倍左右)形 成副酪蛋白分子间的“钙 桥”,于是副酪蛋白的微粒 发生团聚作用而产生凝胶 体,此过程称为非酶变化。 4、简述磷酸酶试验原理? 答:牛乳中含有磷酸酶能 分解有机磷酸化合物,经 巴氏杀菌后磷酸酶失活不 能分解有机磷酸化合物; 若巴氏杀菌不彻底,磷酸 酶仍存在,能分解有机磷 酸化合物;此时,若加入 有机磷酸化合物指示剂 (颜色指示剂),则会发生 颜色变化,表明牛乳巴氏 杀菌不彻底(酸性不起作 用,只指碱性)。 5、简述热加工对乳的一般 的变化 答:①形成薄膜:牛乳加 热到40°C以上,在牛乳 与空气接触的界面即形成 薄膜,这是由于页面水分 蒸发而形成不可逆的蛋白 质凝固物,俗称奶皮子。 ②褐变:牛乳长时间的加 热则产生褐变(特别是高 温处理时)。③蒸煮味:牛 乳加热后会产生或轻或重 的蒸煮味,蒸煮味的程度 随加热处理的程度而异。 ④形成乳石:在高温下加 热或煮沸牛乳时,在与牛 乳接触的加热面上,常出 现结焦物,称为乳石。 6、简述鲜乳在室温下贮存 时微生物的变化 答:新鲜牛乳在杀菌前都 有一定数量的、不同种类 的微生物存在,如果放置 在室温下,会因微生物的 活动而逐渐使乳液变质。 室温下微生物的生长过程 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①抑 制期:含菌数不变,酸性 不变,不会出现变质现象。 ②乳链球菌期:有产气现 象,生鲜牛乳过了抑菌期 后,抗菌物质减少或消失, 微生物迅速繁殖,尤其是 细菌的繁殖占绝对优势。 ③乳杆菌期:乳杆菌尚能 继续繁殖并产酸,乳液中 可出现大量乳凝块,并有 大量乳清析出。④真菌期: 当酸度继续下降至 PH3-3.5时,绝大多数微生 物被抑制甚至死亡,仅酵 母和霉菌尚能适应高酸性 的环境,并能利用乳酸及 其他一些有机酸,于是形 成优势菌。由于酸的被利 用,乳液的酸度会逐渐降 低,使乳液的PH不断上 升,接近中性。⑤胨化菌 期:适宜于分解蛋白质和 脂肪的细菌在其中生长繁 殖,这样就产生了乳凝块 被消化(液化)、乳液的PH 逐渐提高向碱性方向转 化,并有腐败的臭味产生 的现象,腐败菌开始繁殖。

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 [时间]:2010-09-05 [作者]:李国胜[出处]:食品学院 英文名称: Technology of Beverage 课程编号 : z08054 一、课程说明 1. 课程性质:饮料工艺学是以水、果品蔬菜、动植物蛋白等为原料,经合理的配方设计,按照不同种类饮料的生产工艺技术要求、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通过调配、过滤、均质、脱气(或碳酸化)、灭菌、灌装等工序后,生产出天然、营养、健康的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瓶装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等饮料产品的应用科学,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课。 2.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通过该课程的理论讲授和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软饮料加工的水处理、加工用原辅材料及要求、包装容器和材料、加工设备、果蔬汁饮料、蛋白饮料、碳酸饮料、固体饮料、饮用水、功能保健饮料、发酵饮料、茶饮料的加工原理、工艺和技术要求,以及相关的产品检测、产品卫生及标准,注重高新技术在软饮料加工中的应用,为将来独立掌握软饮料加工领域的教学、科研及生产、销售、质量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培养能独立进行生产设计、产品开发、质量控制的软饮料工程技术人才。 3. 适应专业:本大纲适用于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饮料工艺学》课程教学。 4. 学时与学分:该课程总学时为 48学时,其中理论课讲授 32 学时,实验 16 学时,学分 3 学分。 5. 先修课程:《食品原料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机械》、《食品工程原理》、《食品分析与检验》。 6. 推荐教材: 胡小松主编,《饮料工艺学》( 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 ,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2007。 参考书目: (1) 胡小松、蒲彪 主编,《软饮料工艺学》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2 (2) 邵长富等编著,《软饮料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3) 李勇主编,《现代软饮料生产技术》,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4) 胡小松等,《现代果蔬汁加工工艺学》,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995。 (5) 杨桂馥、罗瑜编著,《现代饮料生产技术》,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7.主要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注重理论教学的同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开设具有典型性、趣味性的实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对涉及基础理论知识较多的章节,为避免重复,启发学生的思维,可以学生自学和课堂讨论相结合的形式组织教学。 主要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提高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性,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在课余组织学生就相关专题进行资料查阅与讨论。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

乳制品生产工艺流程-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一、工艺流程 原奶检验→计量→收奶→过滤→缓存→分离→冷却→贮存→预热→闪蒸→预杀菌→冷却→贮存→配料→贮存→预热→脱气→均质→超高温杀菌→冷却→灌装→装箱→保温实验→出厂 二、工艺说明 1、原奶检验:主要针对酸度、脂肪、全乳固体、掺假(碱、双氧水、盐、硝盐、Na2S2O3等)、酒精实验、煮沸实验、蛋白质等几项指标进行检测。 2、计量:主要设备为电子汽车衡。 3、收奶:收奶温度不超过8℃。 4、过滤:利用过滤器进行过滤。 5、缓冲:利用缓冲罐进行缓冲延长分离机工作时间。 6、分离:利用离心力出去牛乳中的机械杂质 7、冷却:开启供奶泵,当冷板内有奶后,打开冰水阀门(防止漏冰水)。经过板换将收来的新鲜牛乳降温到5℃以下。 8、贮存:牛奶在奶仓中暂存,奶仓每半小时开搅拌5分钟,牛奶应在12小时内应尽早用于生产。如存储时间超过12小时,生产每2小时取样送化验室检测一次,检验项目主要为酒精实验及酸度。 8、预热:预热温度约为50℃-60℃。 9、闪蒸:按照产品指标要求进行调节控制避免产品指标随意波动。 10、预杀菌:将牛奶在85℃/15S的条件下进行杀菌。 11、冷却:将预杀菌后的牛奶通过换热器冷却至5℃以下。 12、贮存:如果不直接生产,可以贮存在3个30T奶仓中,要做到冷板打循环,奶温保持在8℃以下。尽快用于生产,时间不超过12小时。 13、配料: (1)将约配料量2吨牛奶加热至58℃,缓慢加入小料充分搅拌,至完全溶解。(2)均质:对上述混合均匀的物料进行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18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3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 180bar)。 (3)冷却:通过换热器将物料冷却至4℃以下。 (4)混合:将溶解小料所用的2吨牛奶和8吨牛奶在半成品罐中混合均匀。 (5)均匀搅拌后检验配料的各项指标。 14、贮存:将配好的物料温度保持在5℃以下,6小时以内用于生产,贮存期间将搅拌一直开启,保证物料均匀。 15、预热:此时已进入超高温杀菌工艺段,预热温度为80℃- 90℃。 16、脱气:在脱气罐中进行,如脱去空气、饲料杂味、豆腥味等等。 17、均质:要求均质压力为200bar(先调二级使压力表指示为50bar,再调一级使压力表指示为200bar),均质温度为70℃-75℃。 18.超高温杀菌机参数: a.脱气罐后温度 b.杀菌温度TIC44:137℃ c.杀菌时间:4S d.其他参数严格按照超高温标准参数执行。 19.冷却:用软化水冷却到室温。 20.灌装:严格按照灌装机标准参数执行。 21.装箱:对成品进行装箱。

(完整版)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工艺学》教学大纲 学时:54 学分:3 理论学时:45 实验学时:9 适用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 大纲执笔人:刘贤喜大纲审定人:赵立新 一、说明 1、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机械制造工艺学》是以机械制造中的工艺问题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技术学科,是“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和“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如课堂理论教学、习题、实验等)及有关环节(如工厂实习等)的配合,使学生初步具有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掌握机械加工工艺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对于改进机械加工工艺过程,保证加工质量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应受到初步训练;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趋向。 2、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制定和工艺尺寸链 掌握机械加工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定义,对零件进行工艺分析,选择加工时的定位基准;安排加工路线;确定各工序余量、尺寸及公差;确定时间定额。 (二)机械加工精度 掌握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原始误差及其各自的影响规律;掌握如何采取相应措施控制加工误差;掌握对加工误差进行统计分析的方法。 (三)机械加工表面质量 掌握机械加工表面质量的含义及对零件使用性能的影响规律;掌握影响零件表面粗糙度的工艺因素及其改善措施;掌握影响零件表面层物理力学性能的因素及改善措施;掌握工艺系统振动的类型与控制振动的方法。 (四)典型零件加工与加工方法 掌握轴类零件、箱体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及各种加工方法的选择。 (五)装配工艺基础和装配尺寸链 掌握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及相应装配尺寸链的解算方法;掌握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及产品结构工艺性分析。 (六)现代制造技术 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新成就及发展趋向。 3、课程教学改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