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上《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附答案
九年级上《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附答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题

一、单选题

1.随着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三大化石燃料的燃烧,导致空气中CO2含量升高,加剧了“温室效应”,使地球变热,海平陆地面积减少。为了减少大气中CO2含量,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植树造林,增加地球表面绿化面积

B.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的CO2

C.改变能源结构,发展太阳能、核能、水能以代替矿物燃料

D.限制汽车工业发展,减少汽车数量

2.2019年元月1日江都城区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下列为“禁止燃放鞭炮”标志的是:A.B.C.D.

3.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北京市积极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目前汽车使用的清洁燃料有两类,一类是液化石油气(LPG),另一类是压缩天然气(CNG)。压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为( )

A.C2H5OH B.CH4C.CO D.H2

4.下列关于能源、资源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充分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

B.面粉厂和加油站都要严禁烟火

C.用煤炉取暖时,放盆水可防止CO中毒

D.合理开采矿物资源;垃圾分类,回收可利用资源

5.两会的政府报告中把“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要求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研发易降解的生物农药和塑料B.严禁焚烧垃圾

C.全面关停化工企业D.合理开发洁净能源

6.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时,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B.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C.不慎碰倒燃着的酒精灯,立即用湿布盖灭

D.正在使用的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7.下列关于物质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蜡烛受热熔化和蜡烛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B .将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分解是物理变化

C .葡萄光合作用和葡萄酿酒都是化学变化

D .工业上和实验室制取氧气都是化学变化

8.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

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文字表达式表示为:水氢气+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具有还原性

B .水分解不产生污染物

C .二氧化钛在反应中具有催化作用

D .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9.化学上把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

A .液氧和氧气

B .CO 和CO 2

C .金刚石和石墨

D .冰和干冰10.下图是一组与燃烧有关的实验,对下列实验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实验1红磷未燃烧,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高

B .实验2红磷燃烧,产生白烟,是因为具备燃烧的条件

C .实验2集气瓶中水的体积超过1/5,是因为红磷量不足

D .实验1热水中白磷没有燃烧,是因为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

11.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在人员密集、高速行驶的车船上,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中:①蔗糖 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煤油。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12.有关燃料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石燃料都是可再生的能源

B .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

C .石油是由不同物质组成的混合物

2TiO

D.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物

13.每年的4月15日是我国“ 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高层楼房着火时,不能乘坐电梯逃离B.在加油站张贴严禁烟火的标志

C.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D.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扑灭14.农业科技人员向农民建议:在利用温室进行种植的同时,可向温室内通入适量的CO2气体,这是因为()

A.CO2可使害虫窒息死亡从而防治病虫害

B.CO2可产生温室效应,从而提高室温

C.CO2能灭火,施用后能防止火灾

D.施用CO2可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15.关于燃料及其利用的相关知识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

B.将煤粉制成蜂窝煤,能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用水浇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二、填空题

16.能源的开发、储存和综合利用是世界各国科学家关注的重大课题.

(1)现用的汽油、航空煤油、柴油等是根据沸点不同从石油中分馏出来,石油分馏的

过程属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化石燃料中主要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少量硫、氮等元素,燃烧时,这些元素常常转化为 ________ 等气体污染

物.

(2)燃烧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常见形式,图A、B是关于燃烧条件探究的实验.

①图A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红磷不能燃烧,由此现象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②图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式程为________

(3)破坏燃烧条件可以灭火,避免火灾.

①图C所示的“火立熄”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可燃物上,同

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火立熄”的灭火原理是 ________ (填序号).

A 清除可燃物

B 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C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②CO2用于扑灭一般可燃物引起的火灾,利用了它的________和密度比空气大的性

质.

17.能源﹣﹣国家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不但在“一带一路”的战略上推进了能源的国际合作,也取得了可燃冰试开采的成功!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据报道,全球可燃冰的能源总量,相当于已知化石燃料总量的两倍。化石燃料包

括石油、煤和_____等,其中煤炭所占比例很大,煤是一种_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

再生”)能源。

(2)“可燃冰”可成为未来的新能源,其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甲烷的化学式为

_____,请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大力开发清洁能源,改善环境、实现生态良性循环,是当下的主要任务。下列不

属于清洁能源的是_____。

A.太阳能B.风能C.含硫煤D.生物能

18.利用工业煤制乙二醇(重要的化工原料),因具有低成本、低能耗、低排放等特点

而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该制备过程如右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造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则制备合成气的化学方程式为,分析微观示意图,你能获得的信息还有(各写一条):

宏观方面:

微观方面:

(2)合成气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铜。请写出合成气与CuO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

式:。

(3)从煤直接作燃料到用煤制取乙二醇,你得到的启示是。

19.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1)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等。过度使用既造成能源危机,又导致环境污染。如燃煤会影响环境,下列环境问题与燃煤有直接关系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A.酸雨B.温室效应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

(2)2015年冬季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雾霾天气,据检测首要污染物为PM2.5。下列关

于PM2.5的说法或减少PM2.5措施错误的是。

A.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超过2.5微米的颗粒物

B.控制城市汽车数量

C.PM2.5专用口罩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D.冬季取暖用天然气替代燃煤

(3)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存在结构不合理,区域分布不均衡,利用率不高等问题。图1是我国十二五计划前能源结构情况与十二五计划能源结构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主要变化是。

(4)大气中CO2含量不断升高,使全球气候问题日趋严重。科学家们正在努力,尝试通过多种途径减少CO2的排放或将CO2转化为有用物质。

①途径一:利用NaOH溶液来“捕捉”CO2,并将CO2储存或利用,流程如图。

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有;

A.该过程可实现CO2零排放

B.该过程只有1种物质可以循环利用

C.分离室中分离物质的操作是过滤

D.该过程至少发生了4个化学反应

②途径二:将CO2转化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3所示:

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

三、推断题

20.A~E均为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

(1)若D为亮红色金属,C、E为无色气体且组成元素相同,则C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通常状况下,A、B、D为气体,且B为单质,C、E为无色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1.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这四种物质中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

为无色气体单质,B、C为氧化物,且B为有毒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它们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反应条件及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D__________。

(2)写出由物质C转化为物质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它是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四、实验题

22.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低处蜡烛先熄灭,这是因为二氧化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上述原理写出在实际应用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中a处白磷燃烧而c处白磷不燃烧,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________________

(3)玻璃棒是化学实验常用仪器,C实验操作中用玻璃棒搅拌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利用铝土矿(只考虑含Al2O3及Fe2O3)生产Al的工艺流程如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查阅资料】:Ⅰ、铝土矿中Al2O3可以和NaOH溶液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l2O3 + 2NaOH == 2NaAlO2 + 2H2O;Ⅱ、Fe2O3不和NaOH溶液反应。

(1)工业生产中,要将铝土矿细磨预处理,目的是_________;

(2)沉淀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操作1、操作2的名称是_________,实验室完成此操作时,需要的玻璃仪器的是玻璃棒、烧杯和_________;

(4)此工艺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CO2、H2O和_________;(填化学式)

(5)电解Al2O3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6)NaAlO2溶液中通入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五、计算题

24.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将煤通过一定方式可转化为汽油、乙醇(C2H5OH)和气体燃料。乙醇可用作燃料,我国已经推广使用一种车用乙醇汽油,这种汽油的燃烧废气对环境的污染较少。请计算:69 g乙醇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25.某工业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每生成1t 产品,需要通入含有0.2%(体积分数,下同)的惰性杂质CH4的新鲜原料气2800m3。

经分离器分离产品后,剩余气体中含有大量未充分反应的原料与3%的CH4。在连续生产的条件下,可对剩余气体采用部分循环、部分移走的操作,一方面能提高原料的利用率,节省成本,另一方面也避免装置中CH4越来越多而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已知在此生产条件下,CH4在每吨产品中的溶解量为2.3m3,。计算每生产1t 产品需要移走气体的体积。

参考答案

1.A 2.D 3.B 4.C 5.C 6.D 7.C 8.A 9.C 10.C 11.C 12.A 13.D 14.D 15.C 16.物理

SO 2、NO 2(或氮氧化合物)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4P+5O 22P 2O 5 B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

17.天然气

不可再生 CH 4 CH 4+2O 2==CO 2+2H 2O C 18.(1)C+H 2O

CO+H 2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2)H 2+CuO Cu+H 2O 或 CO+CuO △Cu+CO 2 (3)化学能指导人类合理利用资源19.(1)石油 ABC (2)A (3)石油、煤炭比重下降,天然气以及非化石能源比重上升△

(4)①CD ②2CO 2 + 4H 2 催化剂C 2H 4+ 4H 2O

20.CO C+2CuO 2Cu+CO 2↑ CH 4 C 2H 5OH+3O 22CO 2+3H 2O 21.O 2 CaCO 3 CO 2+C 2CO 吸热

22.(1)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用于灭火

(2)氧气(3)搅拌,防止局部过热,液滴飞溅 ; 引流

23. 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充分 Fe 2O 3 过滤 漏斗 NaOH 2Al 2O 3====== 4Al+3 O 2↑ 2NaAlO 2+CO 2+3H 2O======Na 2CO 3+2Al(OH)3↓

24.132g

25.110m 3点燃高温点燃高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