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

微生物免疫试题及答案

【篇一:微生物及免疫学答案】

>填空

1、球菌杆菌螺旋菌

2、干扰

3、中枢神经慢性脑膜炎

4、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

5、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丙型链球菌

6、性接触间接母亲的产道新生儿淋菌性眼炎

7、肠热症胃肠炎败血症

8、百白破

9、人型支原体

10、睾丸炎卵巢炎

11、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12、免疫原性抗原性

13、hl二硫键

14、hmcⅡ hmcⅠ

15、浆细胞抗体

16、球菌杆菌螺旋菌

17、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荚膜鞭毛菌毛芽孢

18、肽聚糖磷壁酸壁磷壁酸膜磷壁酸

19、物质转运呼吸和分泌生物合参与细菌分裂

20、抗吞噬作用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

21、运动器官致病性

22、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

23、干扰

24、水平传播垂直传播

25、血浆凝固酶

26、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27、金黄色表皮腐生

28、吲哚甲基红 vp枸橼酸盐利用

29、细胞免疫牢固免疫力

30、血粪便骨髓尿

31、菌毛菌体抗原内肠毒素粪——口伤寒副伤寒食物中毒败血症

32、米泔样鱼群样

33、预防大量脱水抗菌药物

34、呼吸道消化道皮肤肺结核抗感染免疫细胞免疫

名词解释:

1、荚膜:荚膜是某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包绕一层粘液性物质,为多糖或蛋白质的多聚体,用理化方法去除后并不影响菌细胞的生命活动.

2、病毒:是体积微小(以nm为测量单位),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结构更为简单(蛋白质衣壳包绕一团核酸),具有超级寄生性即只在所感染的活细胞内复制的一类非细胞型微生物。

3、垂直传播: 病原体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从宿主的亲代传到子

代的感染称垂直传播.

水平传播: 病毒等病原微生物在人群个体间的传播称为水平传播.

4、干扰素(ifn):是由细胞产生的、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

5、消毒:消毒是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杀死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8、肥达试验:用已知伤寒沙门菌o抗原和h抗原,以及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菌的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试管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辅助诊断肠热症.

9、气性坏疽:是由于各种气性坏疽桿菌侵入伤口后引起的广泛性的肌肉坏死的一种迅速发展的严重性感染。

10、bcg:即卡介苗,是calmette和guerin2人将牛结核分枝杆菌在含甘油、胆汁、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13年230次传代而获得的减毒活疫苗株,现广泛用于结核病的预防接种.

11、原体:原体呈小球形,外包坚韧的细胞壁,内含致密的类核结构,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具有高度感染性.;始体:始体也成网状体,球形,较原体大,内无致密的核质,而有纤细的网状结构,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不具感染性.

12、两对半:是国内医院最常用的乙肝病毒 (hbv)感染检测血清标志物。乙肝两对半又称乙肝五项,其检查意义在于:检查是否感染乙肝及感染的具体情况,

13、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14、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

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可分为分泌型和膜型两类。

15、补体(complement):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

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

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

16、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性物质刺激后,体内免疫细胞活化、

增生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称为免疫应答

17、超敏反应:又称为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

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8、抗体(antibody):是b 细胞特异性识别ag后,增殖分化成为

浆细胞,所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

功能的球蛋白。

19、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

应答潜能的物质。

20、热原质: 热原质是细菌合成的一种极微量的注入人体或动物体

内能引起发热反应的物质.为细胞壁的脂多糖结构,故大多源于革兰阴

性菌.

21、顿挫感染: 因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虽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成有

感染性的子代病毒的感染过程称为顿挫感染,构成顿挫感染的细胞被

称为非容许细胞。

22、潜伏感染: 原发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不

产生病毒颗粒,不出现临床症状.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发生增殖,产生病毒颗粒,出现临床症状,这种感染叫潜伏感染.

23、慢发病毒感染: 慢发病毒感染是指感染后有很长潜伏期,既不能

分离出病毒也不表现出症状,几年或几十年后发生进行性疾病,并导致

死亡,如极个别人感染麻疹病毒后引起的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25、缺陷病毒:病毒复制过程中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不能复制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的病毒

颗粒,这种病毒称为缺陷病毒。如丁型肝炎病毒。

26、芽胞: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条件下,在菌体内部形成一个圆形

或椭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

27、菌毛: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

短的丝状物.与细菌的运动无关.由菌毛蛋白组成,具有抗原性.

28、鞭毛:鞭毛是在许多细菌的菌体上附有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

状物,为细菌的运动器官.

29、灭菌:灭菌是指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

的繁殖体,芽胞和非病原微生物.

30、菌血症: 菌血症是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其中生长繁殖,

只是通过血循环,并且无明显中毒症状.

31、败血症: 败血症是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

性产物,引起全身中毒症状.

32、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在其中大量繁殖,并可通过

血流到达机体其他器官或组织,产生新的化脓灶。如金黄色葡萄球

菌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发性肝脓肿、皮下脓肿、肾脓肿等。

33、真菌(fungus):是一种无根、茎、叶的分化,不含叶绿素的真

核细胞型微生物。少数为单细胞,大多数为多细胞。 34、白色念珠菌:是一种真菌,通常存在于正常人口腔,上呼吸道,肠道及阴道,一般在正常机体中数量少,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免疫功能或一般防

御力下降或正常菌群相互制约作用失调,则本菌大量繁殖并改变生

长形式(芽生菌丝相)侵入细胞引起疾病。

35、新型隐球菌:又名溶组织酵母菌,是土壤,鸽类,牛乳、水果

等的腐生菌,也可存在人口腔中,可侵犯人和动物,一般为外源性

感染,但也可能为内源性感染,对人类而言,它通常是条件致病菌。

二、简答题:

2、请列表比较人工自动免疫与人工被动免疫的区别.

项目人工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

输入物质抗原抗体/淋巴细胞

产生免疫力时间慢(2~3周)快(输注即生效

免疫力维持时间数月至数年 2~3周

主要用途预防治疗或紧急预防

3、简述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的疾病有哪些?

答:(1)致病物质:脂磷壁酸、m蛋白、侵袭性酶(链道酶、链

激酶)、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

(2)所致疾病:化脓性感染、中毒性疾病,如猩红热、变态反应

性疾病(风湿热几急性肾小球肾炎)

4、常见的沙门菌有哪些?致病因素如何?可致哪些疾病?

答:(1)埃希菌族(大肠杆菌、痢疾杆菌)、沙门菌族(伤寒杆菌)、克垒伯菌族(肺炎和产气杆菌)、变形杆菌族(普通变形杆菌)、耶尔森菌族(鼠疫杆菌)

5、请简述霍乱肠毒素的组成及致病机制。

答:霍乱肠毒素为不耐热的外毒素,是霍乱弧菌重要的致病因素。

一个毒素分子由一个a亚单位和4-6个b亚单位组成。a亚单位是毒性亚单位,分为a1和a2两个组分;其中a1具有酶活性,为毒性成分。b亚单位是结合亚单位。当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

gm1神经节苷脂结合时,毒素分子变构,a亚单位进入细胞,其a1

链作用于腺苷环化酶,使atp转化为camp。大量的camp作用于肠黏膜细胞,使其过度分泌钾、钠、碳酸离子及水,导致剧烈的腹泻,从而使水分和电解质大量丢失,血容量明显减少,导致微循环衰竭、电介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病人可因肾衰而死亡。

6、试述破伤风杆菌的感染条件、致病机制和防治原则 .

答:(1)感染条件:破伤风梭菌是一种非侵袭性细菌,芽孢广泛分

布于自然界中,一般不引起疾病。当机体存在窄而深的伤口,或伴

有需氧菌及兼性厌氧菌的同时感染,或坏死组织多、泥土或异物污

染伤口而形成局部缺血,缺氧。造成局部厌氧环境,有利于破伤风

梭菌的繁殖。

(2)致病机制:破伤风梭菌感染易感伤口后,芽孢发芽成繁殖体,

在局部繁殖并释放破伤风痉挛毒素及破伤风溶血素。前者作用于脊

髓前角运动细胞,封闭了抑制性神经介质,导致全身肌肉强直性收

缩出现角弓反张(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3)防治原则:由于破伤风痉挛毒素能迅速与神经组织发生不可逆

性结合,故一旦发病治疗困难,所以预防尤为重要。如遇到可疑伤

口应做到清创、扩创,同时使用大剂量青霉素抑制细菌繁殖。用破

伤风抗毒素对患者进行紧急预防,对已发病的人要进行特异性治疗。易感人群如儿童、军人和易受外伤人群应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儿童

应采用白百破三联疫苗进行接种预防。

10、简述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及传播途径.

(1)甲型肝炎的传染源包括甲型肝炎的患者和hav隐性感染者

(亚临床患者)。甲型肝炎的潜伏期为15~45天,平均为30天。

从粪便中排出病毒开始于发病前2周,止于发病后2~3周。传染性

最强的时间为潜伏期未至发病初期。

(2)传播途径: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患者粪便污染了水源、食物、水产品(如蚶、蛎等贝类)、食具、玩具和卫生用具等引起水型、食物型爆发或流行及通过生活密切接触经消化道传播引起散在

发病。其次hav也可通过输血、注射(暴露于病毒血症时的血源或

污染器械)传播,但几率很低。

11、简述狂犬病的防治原则

答:狂犬病的防治原则是:

(1)伤口处理.20%肥皂水,0.1%新洁尔灭或清水反复清洗伤口,再用70%乙醇及碘酒涂擦.

(2)被动免疫.高效价抗狂犬病毒血清于伤口周围与骶部行浸润注射及

肌注,剂量为40iu/kg.

(3)疫苗接种.人被咬伤后如及早接种疫苗,可以预防发病.采用灭活的

狂犬病毒疫苗于第1,3,7,14,28d各肌肉注射1ml,免疫效果好,副作用少.

15、简述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2)调理作用;(3)引起炎症反应;(4)清除免疫复合物;( 5)免疫调节作用。

16、简述抗体的生物学作用:

答:(1)特异性结合抗原;(2)激活补体;(3)结合细胞;(4)可通过胎

盘及粘膜;(5)具有抗原性;(6)抗体对理化因子的抵抗力与一般球蛋

白相同;(7)通过与细胞fc受体结合发挥多种生物效应:①调理作用,

②发挥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17、简述hiv的传播方式及预防对策。

答:1、hiv通过下列途径传播:(1)接触污染病毒的血液,包括

输血、注射血制品、共用注射器、器官移植等;(2)性接触(3)

母婴垂直传播;

2、预防hiv感染应采取(1)加强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杜绝

吸毒、性乱等恶习;(2)严格管理血液及血制品,对献血员及器官

捐赈者应检测hiv抗体;(3)对hiv的流行应进行监测并积极进行

疫苗的研制。

20、细菌在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有哪些?

答:⑴细菌在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大多数的细菌在液体培养

基中繁殖后呈现均匀浑浊状态,链状的细菌呈现沉淀生长状态;某

些专性需氧菌(如结核分支杆菌)呈表面生长,在液体表面形成菌

⑵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经分离培养后,单个细菌可生

长为菌落,不同细菌形成的菌落在形态,大小,颜色,气味,透明度,表面及边缘状况以及在血琼脂板上的溶血情况等方面不同,这

些均有助于细菌鉴定。一般将细菌菌落分为三型:①光滑型菌落(s),新分离的细菌大多呈光滑型菌落②粗糙型菌落(r),多由

s型细菌变异失去菌体表面的多糖或蛋白质而形成③黏液型菌落,

多由有厚荚膜或丰富黏液层的细菌形成,如肺炎克雷博菌等的菌落

⑶细菌在半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半固体培养基的黏度低,有

鞭毛的细菌可在其中自由游动,因此的用于鉴别细菌。有鞭毛的细

菌沿穿刺线呈羽毛或云雾状浑浊生长。无鞭毛的细菌只能沿穿刺线

呈线状生长。

21、哪些物质可诱导干扰素产生?简述干扰素的抗病毒机制和作用

特点。

22、试述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方法。

答: 1、消毒灭菌 * 2、隔离预防 *3、合理使用抗生素

23、简述大肠杆菌的致病特点?

答:大肠埃希菌是肠道中重要的正常菌属,多数在肠道内不致病,但如

移位至肠道外的组织或器官则可成为条件致病菌,引起肠道外感染,以

化脓性感染和泌尿道感染最为常见.化脓性感染如腹膜炎、阑尾炎、

手术创口感染,在婴幼儿、老年人或免疫力低下者,可引起败血症,新生

儿脑膜炎等;泌尿道感染如尿道炎、膀胱炎、肾盂肾炎等,女性多见.但某些血清型大肠埃希菌具有致病性,能引起肠道感染,导致人类盲肠炎,

主要有五种类型,肠侵袭型大肠杆菌、肠产毒型大肠杆菌、肠致病型

大肠杆菌、肠出血型大肠杆菌、肠集聚型大肠杆菌.

24、简述腮腺炎病毒的致病性和免疫性以及预防感染的措施。

答:致病性与免疫性:1、好发季节为冬春季。2、患者为传染源。3、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4、所致疾病为流行性腮腺炎。5、并发症

可引起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等。6、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预防措施:1、疫苗接种室唯一有效的预防措施,常用其减毒活疫苗,或麻风腮三联疫苗。2、发现患者及时隔离,防止疾病传播。

25、简述淋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有哪些?主要引起哪些疾病?

答:淋球菌的致病物质有菌毛、内毒素、外膜蛋白、iga1蛋白酶.淋

球菌引起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在男性表现为前列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在女性表现为尿道炎、阴道炎、子宫颈炎、盆腔炎等,

形成慢性炎症后可导致不孕不育.母体患有淋菌性阴道炎或子

【篇二:微生物免疫学问答题(有答案)】

>1、

一、抗原的化学性质,分子量, 分子构象, 易接近性, 物理状态(1)化学性质

? 化学结构越复杂其免疫原性越强。

有较复杂的化学组成和特殊的化学基团(芳香族氨基酸),其免疫原性就强。

? 天然抗原多为大分子有机物。

? 一般蛋白质是良好的抗原。多糖及多肽也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2)分子量大小

? 一般是分子量越大,免疫原性越强。(但要兼顾其分子结构复杂程度) ? 要求分子量一般在10.0kd以上。(3)(4)分子结构和易接近性

? 分子结构是指抗原分子中一些特殊化学基团的立体构象。

? 易接近性是指抗原表面这些特殊的化学基团与淋巴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相互接触的难易程度。 ? 易接近性常与这些化学基团在抗原分子中分布的部位有关。(5)物理状态

一般聚合状态的蛋白较其单体抗原性强,颗粒性抗原强于可溶性抗原。二、宿主因素

1.宿主的遗传性同种动物不同品系及不同个体对同种抗原产生不同强度的免疫应答。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等三、免疫原的剂量及进入途径(1)剂量

1)剂量不足或过多均不引起免疫应答。2)重复进入,引起强免疫应答。

(2)途径:皮内、皮下、肌肉、静脉、腹腔。

皮内、皮下、肌肉、静脉和腹腔等途径诱导正性免疫应答。消化道摄入的抗原更倾向于诱导免疫耐受(负性免疫应答)。

(1)ig的基本结构:ig单体是由两条相同的重链和两条相同的轻链借链间二硫键连接组成的四肽链结构。在重链近n端的1/4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重链可变区(vh),其余部分为恒定区(ch);在轻链近n 端的1/2区域内氨基酸多变,为轻链可变区(vl),其余1/2区域为恒定区(cl)。vh与vl内还有高变区。

(2)免疫球蛋白的肽链功能区:ig的重链与轻链通过链内二硫键将肽链折叠,形成若干个球状结构,这些肽环与免疫球蛋白的某些生物学功能有关,称为功能区。igg、jga、jgd的h链有四个功能区,分

别为vh、ch1、ch2、ch3;igm、ige的 h 链有五个功能区,多一

个ch4区。l链有二个功能区,分别为vl和cl。vl与vh是与相应抗

原特异性结合的部位,cl与ch1上具有同种异型的遗传标志,igg

的ch2、igm的ch3具有补体c1q的结合部位,igg的ch3可与某

些细胞表面的fc受体结合,ige的ch2和ch3可与肥大细胞和嗜碱

性粒细胞的ige fc

受体结合。 v区的功能:

①?? 特异性结合抗原;②?? 抗体结合相应抗原分子,

③?? 中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生理与病理);④?? bcr特异性

识别并结合抗原分子⑤?? 介导体液免疫应答。

c区的功能:

①激活补体:igm、igg1~3--激活补体经典途径,凝聚的iga或

igg4--激活补体旁路途径;②与细胞表面fcr结合:

1)调理作用;igfc段与吞噬细胞表面fcr结合-促吞噬; 2)抗体依

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3) 介导i型超敏反应:穿过胎盘和粘膜,igg通过胎盘;siga穿过

粘膜c区的功能。

(1) 补体自身的调控:补体激活过程中的某些中间产物极不稳定,成

为级联反应的重要自限因素。 (2)补体调节因子的作用:

①调节经典途径:c1抑制分子c1inh可与c1r和c1s结合形成复合物,使其失去正常酶解底物c4和c2

的功能;可溶性c4bp(c4结合蛋白)和cr1(补体受体-1),可与

c4b结合,并完全抑制c4b与c2的结合,防止c3转化酶的组装;

膜辅助蛋白(mcp),促进i因子对c4b的蛋白水解;daf(衰变加速

因子)可同c2竞争与c4b结合,从而抑制c3转化酶的形成。

②调节旁路途径:抑制c3转化酶的组装和形成、促进c3转化酶的

解离:h因子、mcp、daf等;p因子

可延长c3转化酶的半衰期,加强其裂解c3的作用,起正调节作用。

③调节膜攻击复合物:同源性限制因子(hrf)也称为c8结合蛋白,可干扰c9与c8结合,从而抑制mac

形成。

(1)溶菌和溶细胞作用:补体系统激活后,在靶细胞表面形成mac,从而导致靶细胞溶解。

(2)调理作用:补体激活过程中产生的c3b、c4b、ic3b都是重要

的调理素,可结合中性粒细胞或巨噬细胞表面相应受体,因此,在

微生物细胞表面发生的补体激活,可促进微生物与吞噬细胞的结合,并被吞噬及杀伤。

(3)引起炎症反应:在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炎症介质c3a、c4a、c5a。它们又称为过敏毒素,与相应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激发细胞

脱颗粒,释放组胺之类的血管活性物质,从而增强血管的通透性并

刺激内脏平滑肌收缩。c5a还是一种有效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因子。(4)清除免疫复合物:机制为:①补体与ig的结合在空间上干扰

fc段之间的作用,抑制新的ic形成或使已形成的ic解离。②循环ic 可激活补体,产生的c3b与抗体共价结合。ic借助c3b与表达cr1

和cr3的细胞结合而被肝细胞清除。

(5)免疫调节作用:①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易被apc

处理与递呈。②补体可与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与分化。③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的功能。

作用特点: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

(二)抗病毒作用:ifn;

(三)调节特异性的免疫反应:il-2、il-4、il-6、il-12、il-13、il-15;(四)刺激造血:csf、epo、tpo;(五)促进血管的生成:il-8。

表面分子

主要作用

tcr特异性识别由mhc分子提呈的抗原肽 cd3

稳定tcr结构,传递活化信号

增强tcr与apc或靶细胞的亲和性,并参与信号传导。

cd4/cd8

cd28提供t细胞活化的第二信号

lfa-2(cd2)可与cd58结合,能介导t细胞旁路激活途径,还能

介导效应阶段的激活途径 cd40l

可表达于部分活化的t细胞表面,可与b细胞表现cd40结合,产生的信号是b细胞进行免疫应答和淋巴结生发中心形成的重要条件。

丝裂原受体与丝裂原结合后,直接使静止状态的t细胞活化增殖转

化为淋巴母细胞抗原活化t细胞后,经克隆扩增及功能分化,成为

效应t细胞:cd4+th1细胞和cd8+tc细胞。其主要功能有:

(1)抗感染作用:主要针对胞内感染的病原体,包括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抗寄生虫感染等。

(2)抗肿瘤作用:tc细胞的特异性杀伤表达抗原的肿瘤细胞;藉细

胞因子直接或间接的杀伤肿瘤细胞。(3)免疫损伤作用:效应t细

胞可引起iv型超敏反应、移植排斥反应、某些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

发展。

b细胞的主要生物学功能。

(1)产生抗体,参与特异性体液免疫;(2)作为apc,提呈抗原;(3)产生细胞因子,参与免疫应答炎症反应及造血过程。

【篇三:微生物与免疫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的抗微生物感染功能

b.机体清除损伤和衰老细胞的功能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功能

d.机体识别、杀灭与清除外来微生物的功能

e.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类型是:

a.固有性免疫应答b.适应性免疫应答 c.两者同时被激起d. 以

上都不是e.以上都是

3.免疫应答对机体是:

a.有利的反应b.不利的反应 c.有时有利,有时不利d.适当时

有利,不适当时不利 e.以上都不是

4.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胸腺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b.骨髓和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c.淋巴结和脾脏 d.淋巴结和骨髓

e.骨髓和胸腺

5.人类免疫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淋巴结和胸腺 b.淋巴结和骨髓 c.骨髓和脾脏 d.骨髓和胸

腺 e.淋巴结和脾脏

6.周围免疫器官包括:

a.骨髓、淋巴结、脾脏 b.胸腺、脾脏、粘膜组织 c.腔上囊、脾脏、扁桃体

d.脾脏、淋巴结、粘膜伴随的淋巴组织 e.扁桃体、骨髓、淋巴

7.人类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a.骨髓 b.法氏囊c.脾脏 d.胸腺 e.淋巴结

8.人体最大的外周免疫器官是:

a.骨髓 b.法氏囊 c.脾脏 d.胸腺 e.淋巴结

9.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是:

a.中枢免疫器官b.周围免疫器官 c.胸腺 d.骨髓 e.腔上囊

10.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免疫场所是:

a.骨髓 b.周围免疫器官 c.中枢免疫器官d.胸腺e.以上都不

11.免疫系统的组成是:

a.中枢免疫器官、周围免疫器官、粘膜免疫系统

c.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皮肤免疫系统 e.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a.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粒细胞系 b.淋巴细胞系、红细胞 c.粒细

胞系、红细胞

d.淋巴细胞系、单核吞噬细胞系统e.t、b淋巴细胞

二、填空题

1.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

2.免疫应答包括______免疫应答和______免疫应答。其中前者又

称为非特异性免疫应答,后者又称为特异性免疫应答或获得性免疫

应答。

3.机体遭遇病原微生物感染时首先产生的是_____免疫应答,但最终在清除病原体时起主导作用的是______免疫应答。

4.t细胞和b细胞分别靠其表面的______和______识别抗原分子,并且一个t或b细胞只能识别______种抗原分子。

5. b细胞经过抗原刺激,分化为______,通过分泌______执行免

疫功能,因此由b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______免疫。t细胞经抗原

刺激成

为效应细胞而发挥免疫效应,所以由t细胞介导的免疫称为______

免疫。

6. b细胞成熟的部位是______,t细胞成熟的部位是______。

7.按t细胞表面tcr的编码基因不同将t细胞分为_____和____两类。按t细胞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和____两类。

8.单核细胞随血液循环至组织中定位并分化成熟,成为______。

10.胸腺是由______细胞和______细胞组成的。

11.淋巴细胞在淋巴组织和淋巴器官中的定位呈特异性,决定于淋

巴细胞表面的______及hev表达的______。★

12.免疫性疾病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类。★

13.超敏反应按发作时间及机制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种。★

14.aids属于______免疫缺陷病,hiv主要感染并破坏的是______细胞。 b.免疫细胞、、中枢免疫器官、免疫分子 d.免疫分子、粘膜免疫系统、免疫细胞 12.免疫活性细胞是指:

四、名词解释

1.免疫 (immunity)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

7.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五、问答题

1.简述t及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2.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3.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

1.e

2.a

3.d

4.e

5.d

6.d

7.a

8.c

9.b10.b11.e12.e

二.填空题

1.免疫防御、免疫监视、免疫自稳

2.固有免疫应答、适应性免疫应答

3.固有、适应性

4.tcr、bcr、一种

5.浆细胞、抗体、体液、细胞

6.骨髓、胸腺

8.巨噬细胞

9.mhc-ag复合物

10. 胸腺、胸腺基质

11.粘附分子、粘附分子受体

12.超敏感反应病、免疫缺陷病、自身免疫病

13.迟发型、速发型

14.获得性 cd4+t细胞

三、名词解释

1.免疫(immunity):是指机体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对自身抗原形成天然免疫耐受,对非己抗原发生排斥作用的一种生理功能。

正常情况下,对机体有利;免疫功能失调时,会产生对机体有害的

反应。

2.固有免疫应答(innate immune response):也称非特异性或获

得性免疫应答,是生物体在长期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一系列防御机制。此免疫在个体出生时就具备,可对外来病原体迅

速应答,产生非特异性抗感染免疫作用,同时在特异性免疫应答过

程中也起作用。

3.适应性免疫应答(adaptive immune response):也称特异性免

疫应答,是在非特异性免疫基础上建立的,该种免疫是个体在生命

过程中接受抗原性异物刺激后,主动产生或接受免疫球蛋白分子后

被动获得的。

4.免疫防御(immunologic 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

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抵御病原微生物及其

毒性产物的感染和损害,即抗感染免疫;异常情况下,反应过高会

引起超敏反应,反应过低或缺失可发生免疫缺陷。

5.免疫自稳(immunologic homeostasis):是机体免疫系统维持

内环境稳定的一种生理功能。该功能正常时,机体可及时清除体内

损伤、衰老、变性的细胞和免疫复合物等异物,而对自身成分保持

免疫耐受;该功能失调时,可发生生理功能紊乱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6.免疫监视(immunologic surveillance):是机体免疫系统及时识别、清除体内突变、畸变细胞和病毒感染细胞的一种生理功能。该

功能失调时,有可能导致肿瘤发生,或因病毒不能清除而出现持续

感染。

7.malt(mucosal-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即黏膜伴随的

淋巴组织。是指分布在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的粘膜上皮细胞

下的无包膜的淋巴组织。除执行固有免疫外,还可执行局部特异性

免疫。

四、简答题

1.简述t及b淋巴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的原理。

t细胞和b细胞执行特异性免疫,首先需要被抗原性物质活化,而不同的抗原性物质如病原体成分具有不同的抗原性。一个t或b细胞只表达一种tcr或bcr,只能特异性地识别并结合一种ag分子,所以,t及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具有严格的特异性,而在t及b细

胞的整个群体中,则能识别各种各样的抗原分子。由于t及b细胞识别抗原的特异性,决定其执行的免疫应答的特异性。

2.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方式及作用。

全身的淋巴细胞与淋巴结内的淋巴细胞不断进行动态更换。淋巴细胞经淋巴循环及血液循环,运行并分布于全身各处淋巴器官及淋巴组织中,经淋巴循环,经胸导管进入上腔静脉,再进入血液循环。血液循环中的淋巴细胞及各类免疫细胞在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处穿过高壁内皮细胞进入淋巴循环。从而达到淋巴循环和血液循环的互相沟通。

淋巴细胞的再循环,使淋巴细胞能在体内各淋巴组织及器官处合理分布,能动员淋巴细胞至病原体侵入处,并将抗原活化的淋巴细胞引流入局部淋巴组织及器官,各类免疫细胞在此协同作用,发挥免疫效应。

3.简述三类免疫性疾病。

三大类免疫性疾病即超敏反应性疾病,免疫缺陷病和自身免疫病。超敏反应性疾病:由抗原特异应答的t及b细胞激发的过高的免疫反应过程而导致的疾病。分为速发型和迟发型。前者由抗体介导,发作快;后者由细胞介导,发作慢。

免疫缺陷病:免疫系统的先天性遗传缺陷或后天因素所致缺陷,导致免疫功能低下或缺失,易发生严重感染和肿瘤。

自身免疫病:正常情况下,对自身抗原应答的t及b细胞不活化。但在某些特殊情况下,这些自身应答t及b细胞被活化,导致针对自身抗原的免疫性疾病。

第二章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展望

一、单项选择题

1.burnet对免疫学的重大贡献是:

a.首次用无毒牛痘预防天花 b.首次提出克隆选择学说 c.首次建立单克隆抗体技术

d.首次提出免疫调节学说e.首次发现免疫耐受

2.用无毒力牛痘苗接种预防天花的第一个医生是:

a. pasteur

b. owen

c. behring

d. jenner

e. burnet

3.创建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人是:

a. koch

b. owen

c. milstein 和kohler

d. jenner

e. burnet

二、填空题

1.免疫学的发展经历了_____、______、_____三个时期。

2.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在全世界范围内消灭_______,被认为是人类战胜疾病最辉煌的历史。

3.切除鸟类腔上囊,会导致_______缺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b

2. d

3. c

二、填空题

1.经验免疫学、科学免疫学、现代免疫学

2.天花

3.抗体

第三章抗原

一、单项选择题

1.抗原分子的免疫原性是指

a.诱导机体免疫应答的特性b.与免疫应答产物结合的特性c.与大分子载体结合的特性

d.诱导机体发生耐受的特性e.与免疫应答产物发生特异性反应的特性

2.抗原分子表面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化学基团称为

a.共同抗原 b.类属抗原 c.交叉抗原d.表位 e.异嗜性抗原 3.抗原分子的特异性取决于

a.抗原分子量的大小 b.抗原的物理性状c.抗原的种类 d.抗原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

e.抗原分子结构的复杂性

4.只具有与抗体结合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为 a.抗原 b.免疫原 c.完全抗原d.半抗原 e.变应原

5.引起人类不同个体间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是

A.异种抗原B.同种异体抗原C.异嗜性抗原D.共同抗原E.交叉抗原

6.存在于不同种属之间的抗原称为

A.类属抗原B.交叉抗原C.同种抗原D.异嗜性抗原E.特异性抗原

7.下列哪种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可成为自身抗原诱导自身免疫

a.血小板 b.红细胞 c.白细胞 d.血浆 e.精液

8.一般认为分子量在多少以上才具有免疫原性

a.1 kdb.5 kd c.10 kdd.50 kd e.100 kd

9.抗原物质经哪种途径免疫机体应答能力最强

a.皮下b.皮内c.腹腔 d.静脉e.口服

10.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称

a.异种抗原 b.同种异体抗原 c.自身抗原 d.异嗜性抗原e.独

特型抗原

11.独特型抗原存在于抗体的哪一功能区

a.vl、vhb.cl、ch1 c.ch2 d.ch3 e.ch4

二、填空题

1.完全抗原具有两种特性,即性和性,而半抗原只具有性,而无性。 2.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因素是

3.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本质是

4.位于抗原分子表面,易被bcr或抗体结合的表位称为。

5.位于抗原分子内部,不能与bcr或抗体结合的表位称为

6.目前,将超抗原分为两类,即

三、名词解释

1.抗原(antigen)

2.半抗原(hapten)

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

4.表位(epitope)

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

7.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

8.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

9.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

10.超抗原(superantigen,sag)

11.佐剂(adjuvant)

五、问答题

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高效价的抗体? 2.简述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3.简述td-ag与ti-ag的区别。

4.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

5.简述超抗原与普通抗原的区别。

6.何谓佐剂?佐剂的种类有哪些?作用机制如何?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a 2.d3.d 4.d 5.b6.d7.e 8.c 9.b10.b11.a

二、填空题

1.免疫原性抗原性抗原性免疫原性

2.抗原分子的理化特性宿主方面的因素免疫方法的影响

3.异物性

4.构象表位(b细胞表位)

5.线性表位(t细胞表位)

6.内源性超抗原外源性超抗原

三、名词解释

1.抗原(antigen)是指能与tcr/bcr或抗体结合,具有启动免疫应答潜能的物质

2.半抗原(hapten):又称不完全抗原,是指仅具有与抗体结合

的能力,而单独不能诱导抗体产生的物质。当半抗原与蛋白质载体

结合后即可成为完全抗原。

3.抗原决定基(antigen determinant):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

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4.表位(epitope)是与tcr、bcr或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也称抗原决定基。

5.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 dependent antigen,td-ag):是一类必须依赖th细胞辅助才能诱导机体产生抗体的抗原。该抗原由t

表位和b表位组成,绝大多数蛋白质类抗原为td-ag,可刺激机体产

生体液免疫应答和细胞免疫应答。

6.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 independent antigen,ti-ag):

是一类不需要th细胞辅助即可诱导抗体产生的抗原。该抗原由b细

胞丝裂原及多个重复的b表位组成,可使不成熟及成熟的b细胞应答,只产生体液免疫应答,不产生细胞免疫应答。

7.异种抗原(xenogenic antigen)即来自不同物种之间的抗原性

物质。该抗原在不同生物之间具有很强的免疫原性。

8.同种异型抗原(allogenic antigen)即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

的抗原物质,如血型物质等,可在同种不同个体之间诱导免疫应答。 9.异嗜性抗原(heterophilic antigen)是指一类与种属无关的,

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该抗原与某些疾

病的发生及诊断有关。

10.超抗原(superantigen,sag):是指在极低浓度下即可非特

异性激活大量t细胞克隆增殖,产生极强的免疫应答,但又不同于丝

裂原作用的抗原物质。该抗原能刺激t细胞库总数的1/20 ~ 1/5,且

不受mhc限制,故称为超抗原。

11.佐剂(adjuvant):凡与抗原一起注射或预先注射机体时,可

增强机体对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的物质称为佐剂。四、问答题

1.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哪些?怎样才能获得高效价的抗体?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有:①异物性:异物性是抗原分子免疫原

性的核心。一般来讲,抗原必须是异物,而且抗原与机体的亲缘关

系越远,其免疫原性越强。但某些自身物质在一定情况下,免疫系

统也可将其视为异物而发生免疫应答。②抗原分子的理化性状:如

大分子物质、复杂的化学性质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分子构象和物理

状态等。

用抗原免疫动物后,要想获得高效价的抗体,应考虑以下方面的问题:动物的遗传背景、年龄、健康状态、抗原的剂量、免疫的途径、次数等。必要时应加一定量的免疫佐剂。

2.简述t细胞表位与b细胞表位的区别。

表位受体

mhc分子

表位性质

表位大小

表位类型

表位位置

3.简述td-ag与ti-ag的区别。

化学性质

结构特点 ti-ag 主要为某些糖类结构简单,具有相同或

重复出现的同一抗原

决定基

载体决定基

t细胞依赖性

免疫应答类型

产生ig类型

免疫记忆

mhc限制性

再次应答

4.如何理解抗原抗体结合的特异性和交叉反应性。

抗原与抗体结合的特异性,是指某一抗原表位与相应抗体结合的特

异性。这种结合的分子机制是抗原表位的空间结构与抗体分子超变

区互补的结果。而交叉反应是指两种抗原分子表面存在有相同或相似的抗原表位时,同一种抗体结合的现象。因此,交叉反应实质上也是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无无体液免疫 igm 无无无 td-ag 多为蛋白质类结构复杂,往往具有多种且不重复的抗原决定基有有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igg 有有有 t细胞表位 tcr 需线性短肽 8~12个氨基酸 12~17个氨基酸线性表位在抗原分子任意部位 b细胞表位bcr 不需天然多肽 5~15个氨基酸构象表位或线性表位在抗原分子表面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1章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第01章在线测试剩余时间:42:46 答题须知:1、本卷满分20分。 2、答完题后,请一定要单击下面的“交卷”按钮交卷,否则无法记录本试卷的成绩。 3、在交卷之前,不要刷新本网页,否则你的答题结果将会被清空。 第一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5道题共5分) 1、免疫的概念是 A、机体抗微生物感染的能力 B、机体修复损伤的能力 C、机体排除非自身物质的能力 D、机体识别和排除抗原性物质的功能 2、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首先激起机体的免疫应答是 A、固有性免疫应答 B、适应性免疫应答 C、细胞免疫应答 D、体液免疫应答 3、人类的中枢免疫器官是 A、骨髓和脾脏 B、骨髓和胸腺 C、脾脏和淋巴结 D、胸腺和淋巴结 4、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定居的部位 A、中枢免疫器官 B、外周免疫器官 C、骨髓 D、胸腺 5、免疫应答对机体造成的结果是 A、有利的 B、有害的 C、有时有利,有时有害 D、适当时有利,过强或过弱时有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5道题共10分) 1、执行固有免疫应答功能的细胞有 A、单核吞噬细胞 B、树突状细胞 C、NK细胞 D、T细胞

E、B细胞 2、免疫细胞包括 A、淋巴细胞 B、造血干细胞 C、粒细胞 D、靶细胞 E、抗原提呈细胞 3、关于中枢免疫器官的叙述,下列哪些是正确的? A、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 B、人类中枢免疫器官包括胸腺、骨髓 C、骨髓是诱导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D、胸腺是诱导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E、是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 4、关于适应性免疫应答,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能识别异己 B、有记忆性 C、有特异性 D、有MHC限制性 E、多种细胞协同完成 5、免疫系统包括: A、免疫原 B、免疫细胞 C、免疫分子 D、免疫组织

(完整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汇总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2.免疫的概念 3.免疫系统的三大功能 4.抗原的概念 5.抗原的两个重要特性 6.抗原免疫原性的本质 7.抗原特异性:概念、结构基础、抗原表位的概念、类型 8.影响机体对抗原免疫应答的类型和强度的因素 9.抗原的分类 10.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11.抗体与Ig的概念 12.Ig的基本结构 13.Ig的水解片段 14.Ig的血清型 15.Ig的生物学功能 16.人工制备的抗体的特点 17.补体系统的概念及其组成 18.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19.补体激活的调节机制 20.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1.C3的生物学功能 22.细胞因子的概念、共同特点、分类 23.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24.细胞因子的受体、细胞因子的临床应用 25.MHC、HLA复合体与HLA分子以及MHC限制性的概念 26.HLA复合体的定位﹑结构及其编码的产物 27.HLA-I﹑II类抗原的分子结构﹑分布和主要功能 28.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组织的概念、分类、功能

29.B淋巴细胞在免疫系统中的角色 30.BCR的胚系基因以基因片段形式存在,如何经基因重排才能编码表达功能性BCR 31.BCR多样性的机制:B细胞的发育阶段,期间的主要事件 32.B细胞表面的主要标志有 33.B细胞的分类 34.B细胞的功能有 35.抗原提呈细胞的定义及种类 36.树突状细胞的表面标志及生物学功能 37.以郎格汉斯细胞为例说明APC在迁移成熟过程中生物学特性的变化 38.外源性抗原及内源性抗原的抗原提呈过程 39.T细胞识别抗原的方式和活化 40.CD4+T细胞介导细胞免疫应答的效应机制 41.CD8+CTL细胞杀死靶细胞机制 42.抗体应答的概念,B细胞对抗原的识别和抗原递呈B细胞的激活机制;免疫应答的规 律;抗体介导的免疫效应 43.B细胞活化的两个信号;黏附分子的作用;免疫力维持的机制 44.BCR介导的信号传导通路 45.TD-Ag 和TI-Ag引起的免疫应答 46.B细胞的记忆的产生和维持及在医学上的意义 47.免疫应答 48.免疫耐受 49.免疫应答的三个阶段 50.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51.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52.免疫调节包括那几个方面 53.超敏反应的概念、分型 54.Ⅰ﹑Ⅱ﹑Ⅲ、IV型超敏反应的特点、发生机制及其常见疾病 55.凝集反应、沉淀反应的定义及其基本类型 56.间接免疫荧光法和ELISA的双抗夹心法及间接法的基本操作步骤 57.检测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常用试验方法

2020年7月全国自考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全国自考2018 年 7 月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试题 课程代码: 02864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30 分 )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属于隐蔽的自身抗原的是() A. Rh 抗原B. AFP C.HLA D.精子抗原 2.人的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是() A. H-2 B.HLA C.SLA D . DLA 3.补体活化替代途径中C3 的转化酶是 () A. C4b2a B. C4b2a3b C.C3bBb D. C3bnBb 4.与初次免疫应答相比较,再次免疫应答时抗体产生的特点是() A.潜伏期延长B.主要为 IgG 类抗体,产生迅速 C.抗体产生的量低D.抗体持续时间短 5.新生儿溶血症属于() A.Ⅰ型超敏反应B.Ⅱ型超敏反应 C.Ⅲ型超敏反应D.Ⅳ型超敏反应 6.属于人工主动免疫制剂的是() A.胎盘球蛋白B.抗病毒血清 C.内毒素D.类毒素 1

7.细胞癌变过程中出现的、且仅存在于某种特定肿瘤表面的物质称为() A.肿瘤抗原 B.肿瘤特异性抗原 C.肿瘤相关抗原D.癌胚抗原 8.上呼吸道发生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后可出现肾小球肾炎,其原因之一是该菌携带有() A.异嗜性抗原B.同种异型抗原 C.超抗原D.肿瘤抗原 9.补体活化过程中产生的具有趋化作用的补体活性片段是() A. C2a B.C4b C.C5a D. C3b 10.主要由 T 细胞产生且能刺激T 细胞生长增殖的细胞因子是() A. IL-1 B .IL-2 C.IL-6 D . TNF 11.多发生于年轻女性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 A.糖尿病B.系统性红斑狼疮 C.类风湿关节炎D.多发性硬化 12. X- 性联锁先天性低(无)丙种球蛋白血症是() A.体液免疫缺陷病B.细胞免疫缺陷病 C.补体缺陷病D.吞噬细胞缺陷病 13.细菌的测量单位通常是() A.厘米 B.毫米 C.微米 D.纳米 14.用于细菌动力检查的培养基是() A.基础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 C.半固体培养基D.固体培养基 15.猩红热的常见病原体是() 2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与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性状、感染与免疫的机理,微生物学检查与特异防治。免疫学是研究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功能、免疫应答规律、免疫应答产物、疾病的免疫学发病机理及免疫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二者是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习其他基础课和医学专业课,特别是传染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打下基础。本大纲临床医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时数为72学时,其中理论课58学时,实验课14学时;高等护理、口腔医学、药学专业实施的教学总学时数为54学时,其中理论课44学时,实验课10学时,具体学时数分配如下: 理论课学时分配表

实验课学时分配表 第一篇医学微生物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微生物、病原微生物及医学微生物学免疫学的概念,真核细胞型、原核细胞型及非细胞型的生物学形状。 2.熟悉微生物学的概念及其任务,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及其与人类的关系。人体寄生虫学概念。 3.了解医学免疫微生物学发展简史、现状及发展前景。 第二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目的要求: 1.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2.掌握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 3.掌握细菌形态检查法。 4.熟悉细菌的结构与致病的关系。 5.了解细菌L型的特点、 第三章细菌的生理 目的要求: 1.掌握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与生长繁殖的规律。 2.熟悉细菌在人工培养基上的生长现象。 3.熟悉细菌的代谢产物在医学上的意义。 4.了解细菌的新陈代谢特点。 第四章细菌的分布与消毒灭菌 目的要求: 1.掌握正常菌群、条件致病菌与菌群失调的概念。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资料-超全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 资料-超全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 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免费下载】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习题 一、选择题(60分) 10、不属于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是( ) A 内毒素 B 抗毒素 C 抗生素 D 维生素 11、欲杀灭芽胞,需选择( ) A 煮沸法 B 流通蒸汽灭菌法 C 巴氏消毒法 D 高压蒸气灭菌法 12、不能与红汞同时使用的是( ) A 漂白粉 B 70%乙醇 C 新洁尔灭(苯扎溴铵) D 碘液13、关于乙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浓度在70%-75%时,消毒效果好 B 经常用于皮肤消毒 C 易挥发,需加盖保存,定期调整浓度 D 用于粘膜及创伤的消毒14、细菌通过性菌毛将遗传物质从供体菌转移到受体菌的过程,称为( ) A 转导 B 转化 C 接合 D 溶原性转换15、关于正常菌群错误叙述的是 ( ) A 正常菌群、宿主与外界环境间应维持动态平衡 B —般情况下正常菌群对人体有益无害 C 肠道中的正常菌群主要为厌氧菌 D 即使是健康胎儿,也携带正常菌群16、医院内感染不包括 ( ) A 术后感染 B 输血后肝炎 C 住院期间发生的骨折 D 陪护人员感染17、目前已知的细菌毒素中,毒性最强的是( )A 霍乱弧菌肠毒素 B 破伤风痉挛毒素 C 葡萄球菌肠毒素 D 肉毒毒素 18、不引起食物中毒的细菌是( ) A 金黄色葡萄球菌 B 破伤风梭菌 C 肉毒梭菌 D 产气荚膜梭菌 19、关于抗感染免疫叙述错误的是 ( ) A 完整的皮肤与黏膜屏障是抗感染的第一道防线 B 吞噬细胞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是抗感染的第二道防线 C 抗体与细菌结合可直接杀死病原菌 D 细胞免疫主要针对胞内寄生菌的感染20、在标本的采集与送检中不正确的做法是 ( ) A 严格无菌操作,避免杂菌污染 B 采取局部病变标本时应先严格消毒 C 尽可能采集病变明显处标本,采集标本后立即送检 D 标本容器上贴好标签21、能用于人工主动免疫的生物制品是 ( ) A 卡介苗 B 破伤风抗毒素 C 丙种球蛋白 D 抗病毒血清、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敷设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中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电气课件中调试对全部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在安装过程中以及安装结束后进行高中资料试卷调整试验;通电检查所有设备高中资料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组在发生内部故障时,需要进行外部电源高中资料试卷切除从而采用高中资料试卷主要保护装置。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一、选择题(答题时选一个最准确的答案。(20小题*3=60) 1.免疫是指( ) A抗感染的作用 B清除衰老死亡细胞的作用 C抗肿瘤作用 D清除一切抗原异物的作用 E移植物被排斥的作用 2半抗原是 ( ) A异种抗原 B具有反应原性的物质 C具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D化学结构简单的物质 E分子量大的物质 3类毒素具有的特征为( ) A. 有毒性和免疫原性 B有免疫原性 C. 无毒性 D无免疫原性、无毒性 E有免疫原性、无毒性 4.人或动物体内代表个体特异性的能引起强烈而迅速排斥反应的抗原称为( ) A组织相容性抗原 B移植抗原 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D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E.半抗原 5免疫球蛋白与抗原特异性结合部位是( ) A.Fc段 B.Fab段 C.CH1段 D.CH2段 E.CL区 6能直接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 A、B细胞 B.T细胞 C.浆细胞 D.巨噬细胞 E.NK细胞 7.在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lgM B.IgA C.IgD D.IgE E.lgG 8.在人类胎儿最早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 ) A. IgE B.IgM C.IgG D.IgA E.IgD 9.免疫应答的全过程包括( ) A.感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B.感应阶段和反应阶段 C.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D.记忆阶段和效应阶段 E.感应阶段、反应阶段和效应阶段 10.下述哪项不是细胞免疫现象( ) A.迟发型超敏反应 B.免疫复合物病 C.抗肿瘤免疫 D.移植排斥反应 E.对细胞内致病菌的抗感染作用 11.能特异性杀伤靶细胞的免疫细胞是( ) A.K细胞 B.NK细胞 C.巨噬细胞 D.单核细胞 E.Tc细胞 12.机体抗感染的第—道防线是( ) A.血脑屏障 B.皮肤粘膜屏障 C.胎盘屏障 D.吞噬细胞 E.补体 13.下述哪项不是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 A. 溶菌作用 B.免疫粘附作用 C.中和外毒索作用 D.趋化作用 E.中和病毒作用 14.参与I型超敏反应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B.单核细胞 C.肥大细胞 D.K细胞 E.NK细胞 15.具致病作用的细菌的代谢产物是() A、毒素 B、热原质 C、侵袭性酶 D、色素 E、A+B+C 16.免疫应答是指() A、免疫应答是B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B、免疫应答是T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分化及产生效应的过程 C、免疫应答是机体准确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自身稳定的过程 D、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准确识别病原微生物、发挥抗感染的过程 E、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细胞对Ag分子的识别,自身的活化、增殖分化和产生效应的过程 17.抗原的异物性是指()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5(大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试题(5)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 A 型题(每小题1分) 1.下列有关G+细菌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较厚 B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菌的外形 C主要成分是粘肽 D 与细胞膜一起完成体内外物质交换 E构成细菌的外毒素 2.有关芽胞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 B根据芽胞的形状、位置、大小有助于鉴别细菌 C 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胞可发芽生成两个细菌 D临床上常以是否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 E芽胞具有复杂的多层膜状结构,体内含吡啶二羧酸 3.病原性细菌生长繁殖一般不需要:( ) A 营养物质 B 适宜的PH C 适宜的温度 D 适宜的气体 E光线 4.下列哪项不属于全身传染:( ) A带菌状态 B菌血症 C败血症 D 毒血症 E 脓毒血症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先天性免疫:( ) A 母体IgG通过胎盘输入给胎儿 B 补体系统 C血脑屏障 D胎盘屏障E 吞噬细胞 6.新生儿脐带中哪类Ig含量增高,提示胚胎期有感染:(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7.检查结核杆菌适宜采用哪种染色方法:( ) A 革兰氏染色 B 抗酸染色 C 姬姆萨氏染色 D 奈瑟氏染色 E镀银染色 8.产生淋巴因子的主要细胞是:( ) A 肥大C B NK-C C 致敏T淋巴C D 浆C E B-C 9.下列哪些物质与Ⅱ型变态反应中靶C溶解破坏无关:( ) A补体溶解作用 B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C巨噬细胞的吞噬消化 DK-细胞破坏作用 E需IgG、IgM参与 10.引起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下述哪种抗原:( ) A红细胞血型抗原 B肿癌相关抗原 C动物免疫血清 D组织相容性抗原 E自身抗原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doc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实验指导 (供医疗、护理、口腔、药学等专业用) 主编:彭效祥 班级: 学号: 姓名: 山东万杰医专微免教研室编制 2007年6月12日

目录 实验项目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3) 实验项目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4) 实验项目三细菌的分布 (6) 实验项目四细菌的消毒及药敏试验 (7) 实验项目五血型抗原检测 (9) 实验项目六免疫球蛋白的测定 (10) 实验项目七细菌凝集反应 (12) 实验项目八琼脂双扩散试验 (13)

实验一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学生能独立用油镜观察细菌标本。 2、认识细菌的基本形态及特殊结构----鞭毛、荚膜、芽胞等。 二、实验内容 1、显微镜油镜的使用方法及维护 2、细菌形态及结构观察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显微镜 2、标本(鞭毛、荚膜、芽胞、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四、实验原理 细菌较小,肉眼不能直接观察,通过显微镜放大1000倍后观察细菌的形态结构 五、实验步骤 1、显微镜油镜使用由指导教师讲解、演示、学生自己操作 2、细菌的基本形态观察—个人操作 个人使用油镜观察细菌中的球菌、杆菌、弧菌等形态标本片。 3、细菌的特殊结构观察—示教 认真观察示教标本——芽孢、荚膜及鞭毛形态。 六、实验报告要求 绘出观察到的细菌形态及结构图。 七、实验注意事项 1、显微镜的正确使用 2、避免压碎标本片和损坏镜头

八、思考练习 1、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油镜观察细菌 2、绘制出细菌常见的形态与结构 实验二细菌形态学检查法 一、实验目的 1、熟悉细菌涂片的制作。 2、掌握革兰氏染色法。 二、实验内容 1、细菌涂片制作 2、革兰氏染色法 三、实验仪器、设备及材料 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取菌环、玻璃片、生理盐水、酒精灯 2、搪瓷盆、支架、冲洗瓶、染液(结晶紫或龙胆紫、碘液、 95%酒精、稀释复红) 四、实验原理 1、G+菌细胞壁结构较致密, 含脂类少,乙醇不易透入, 95%乙醇可使细胞壁脱水,细胞间隙缩小,通透性下降,阻碍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渗出;而G-菌的细胞壁结构较疏松, 含脂类量多.易被乙醇溶解, 致使细胞壁通透性增高, 细胞内的结晶紫和碘的复合物易被溶出而脱色. 2、G+菌含大量核糖核酸镁盐,可与碘、结晶紫牢固结合,使已着色的细菌不易被脱色,G-菌含核糖核酸镁盐少,易被脱色。 3、G+菌等电点(PH2-3)比G-菌等电点(PH4-5)低,在同一PH染色环境中,G+菌比G-菌带的负电荷多,与带正电荷的碱性染料(结晶紫)结合牢固,不易脱色。

《医学微生物与免疫学A》

大理大学成人高等教育 《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课程作业 免疫学概论、第 1 章至第15 章、第8 章、第24 章 一 、单项选择题(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属于中枢免疫器官的是 A.扁桃体B.淋巴结C.胸腺D.脾脏E.肠淋巴组织 2. 同一种属不同个体之间所存在的抗原是 A.同种异型抗原B.异种抗原C.自身抗原D.独特型抗原E.超抗原 3. 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共同点是 A. 参与的补体成分相同 B. 所需离子相同 C. C3 转化酶的组成相同 D. 激活物质相同 E. 膜攻击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解细胞效应相同 4. 经典途径中,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免疫球蛋白是 A.IgG B.IgE C.IgA D.IgM E.IgD 5. 细胞因子不包括 A.淋巴毒素B.过敏毒素C.白细胞介素 D.生长因子E.干扰素 6. 介导I 型超敏反应的抗体主要是 A.IgG B.IgD C.IgE D.IgM E.IgA 7. 机体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 A.肿瘤 B.超敏反应 C.移植排斥反应 D.免疫耐受 E.自身免疫病 8. 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是 A.CH 区 B.VH 区 C.CL 区 D.VL 区 E.VH 与VL 区 9. 构成膜攻击复合物(MAC)的补体成分是 A.C5b~9 B.C6b~9 C.C5b~7 D.C5b~8 E.C6b~8 10. 下列淋巴细胞中,不属固有免疫细胞的是 A.γδT 细胞 B.αβT 细胞 C.NK T 细胞 D.NK 细胞 E.B1 细胞 二、名词解释(以下选做4 小题) 1. 抗原 2. 抗原决定簇 3. 抗体 4.

5. ADCC 6. 补体 7. 细胞因子 8. 变态反应 第2 页共16 页第3 页共16 页 三、填空(要求完成以下全部小题) 1. 免疫的三大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决定免疫原性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等。 4. Ig 的水解片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IgG 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 IgM类抗体的生物学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7. SIgA 的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8. 干扰素的概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来源和结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常见的抗原提呈细胞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10. 细胞因子的作用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复习超全

1、微生物、三大类型微生物、列举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免疫、免疫功能。答:微生物:一大群微小生物的总称。 三大类型微生物:非细胞型、原核细胞型、真核细胞型 6种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免疫: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抗原,并通过免疫应答排除抗原性异物,以维持机体内环境平衡的功能。(正常时对机体有利,异常时对机体有害。)免疫功能:(1)免疫防御 (2)免疫自稳 (3)免疫监视 2、你对微生物与免疫学的研究内容以及应用意义、研究现状有何认识? 答:微生物学与免疫学既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也与感染性疾病有关,还与药物生产及药物保存和微生物污染有关。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有利于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保障人类健康;反之则会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甚至危机生命,如近年来所出现的药品与食品安全的问题,其中多数都与微生物污染和超敏反应有关。另外,还有众多的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及免疫应答的产物等都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研究如何将微生物和免疫应答产物作为药物资源来开发,将为解决与感染有关疾病的防治问题作出大贡献。 第一章思考题 1、抗原 答:抗原是指能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并与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2、抗原的基本特性 答:1、免疫原性 2、抗原性 3、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条件 答:(一)异物性 (二)理化性状 (三)完整性(进入途径) (四)宿主的应答能力与免疫方法 4、表位 答: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本结构或化学基团。(是TCR/BCR及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基本单位) 5、异嗜性抗原 答:存在于不同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 6、佐剂 答:佐剂是一类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与抗原同时或预先注入体内,可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或改变免疫应答类型。 7、MHC 答: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其功能与控制免疫应答和移植排斥有关。 8、简述HLA复合体的结构和产物

微生物学和免疫学试题5(大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试题(5) 姓名: 学号: 班级: 成绩: 一、选择题: A型题 (每小题1分) 1.下列有关G+细菌细胞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较厚 B主要作用是维持细菌的外形 C主要成分是粘肽 D与细胞膜一起完成体内外物质交换 E构成细菌的外毒素 2.有关芽胞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 A是某些细菌的特殊结构 B根据芽胞的形状、位置、大小有助于鉴别细菌 C在适宜条件下,一个芽胞可发芽生成两个细菌 D临床上常以是否杀死芽?胞作为灭菌的指标 E芽胞具有复杂的多层膜状结构,体内含吡啶二羧酸 3.病原性细菌生长繁殖一般不需要:( ) A营养物质 B适宜的PH C适宜的温度 D适宜的气体 E光线 4.下列哪项不属于全身传染:( ) A带菌状态 B菌血症 C败血症 D毒血症 E脓毒血症 5.下列哪项不属于先天性免疫:( ) A母体IgG通过胎盘输入给胎儿 B补体系统 C血脑屏障 D胎盘屏障 E吞噬细胞 6.新生儿脐带中哪类Ig含量增高,提示胚胎期有感染:( ) A IgG B IgA C IgM D IgE E IgD 7.检查结核杆菌适宜采用哪种染色方法:( ) A革兰氏染色 B抗酸染色 C姬姆萨氏染色 D奈瑟氏染色 E镀银染色 8.产生淋巴因子的主要细胞是:( ) A 肥大C B NK-C C 致敏T淋巴C D 浆C E B-C 9.下列哪些物质与Ⅱ型变态反应中靶C溶解破坏无关:( ) A补体溶解作用 B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脱颗粒 C巨噬细胞的吞噬消化 DK-细胞破坏作用 E需IgG、IgM参与 10.引起异体移植排斥反应是下述哪种抗原:( ) A红细胞血型抗原 B肿癌相关抗原 C动物免疫血清

病原微生物与免疫学

医学微生物学与寄生虫学&医学免疫学 简答题 1.简述特异性免疫应答过程。 适应性免疫应答,又称特异性免疫应答,指体内抗原特异性T/B淋巴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自身活化增殖分化为效应细胞,产生一系列生物学效应的全过程。 基本过程: ①识别活化阶段: ⅰAPC(抗原提呈细胞)对抗原加工处理及提呈。 ⅱT细胞和B细胞识别抗原。 ②增殖分化阶段:T、B淋巴细胞活化,增殖分化产生效应细胞和浆细胞。 ③效应阶段:Ab和效应T细胞与Ag结合,通过多种机制最后清除Ag。 2.Ⅰ型超敏反应发生的机制。 Ⅰ型超敏反应又称过敏反应,主要是由特异性IgE抗体介导产生,可发生于局部,亦发生于全身。 ①致敏阶段:变应原进入机体后,可选择诱导变应原特异性B细胞产生IgE抗体应答,Ig E类抗体与IgG类抗体不同,它们可在不结合抗原情况下,以其Fc段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结合,而使机体处于对该变原的致敏状态。 ②激发阶段:指相同变应原再次进入机体后,通过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IgE抗体特异性结合,使之脱落释放生物活性介质的阶段。 ③效应阶段:指生物活性介质作用于效应组织和器官,引起局部或全身过敏反应的阶段。 3.细菌致病因素。

4.区别内、外毒素的主要性状。 5.细菌的特殊结构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①荚膜:抗吞噬;粘附作用;抗有害物质损伤,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构成细菌毒力的重要因素。 ②鞭毛:细菌运动器官;某些与致病性有关,如霍乱弧菌、空肠弯曲菌;有抗原怕,称H 抗原,可以鉴定细菌。 ③菌毛:具有抗原性,普通菌毛具有粘附易感细胞的能力;与细菌致病性有关,性菌毛。 ④芽胞:具有保护和稳定蛋白质生命物质作用;有助于鉴别细菌;医学消毒、灭菌的重要指标。 6.细菌、病毒感染的类型和特点。 细菌: 隐性感染:机体损伤轻,不出现或仅出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机体可获得特异性免疫力,如结核、白喉、伤寒等疾病常有隐性感染。 ⑴根据病情缓急不同可分为: 急性感染:发病急,病程短,一般数日或数周,病愈后病原菌从宿主体内消失,如霍乱、化脓性脑膜炎等。 慢性感染:病程缓慢进行,常持续数月至数年,多见于胞内寄生菌的感染,如结核、麻风等。 ⑵按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 ①局部感染:致病菌引起的感染仅局限于一定部位,引起局部病变。如临床上常见的痈、伤口化脓等。 ②全身感染:感染后病原菌或其毒性产物向全身扩散,引起全身症状的一种感染类型,常见的全身表现有:毒血症、内毒素血症、菌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 带菌状态:有时病原菌在隐性或显性感染后,并未被完全消除,而继续在体内存留一段时间,并不断被排出体外,称为带菌状态。处于带菌状态的人称为带菌者。如白喉、伤寒等传染病,病后常出现带菌状态。由于带菌者经常或间歇排出病原菌,是重要的传染源。 病毒: 隐性感染:病毒侵入机体不引起临床感染称为重金属感染或亚临床感染。其原因可能是病毒毒力弱或机体免疫力强,使病毒不能大量增殖,组织细胞损伤轻微;也可能是病毒最终未到达靶器官,帮不呈现或极少呈现临床症状。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时,大多数人表现为隐性感

复习重点、试题-医学免疫学与微生物学期末复习1

一、名词解释 1、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2、病毒体:结构完整、具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特指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释放到细胞外的成熟病毒颗粒,可短暂存活并感染新的宿主细胞。如HBV、HIV。 3、菌毛:某些细菌菌体表面比鞭毛更细、多、短而直的蛋白性丝状物。按功能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是细菌的黏附结构,构成细菌毒力,如淋球菌依靠菌毛黏附在尿道上皮细胞表面而致病;后者传递细菌遗传物质。 4、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由双股环状DNA构成,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 5、抗原:是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免疫应答产物即抗体或效应T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6、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生长繁殖后,病原菌本身不侵入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因其特殊的中毒症状。如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7、Dane 颗粒:HBV是具有双层衣壳、直径为42NM的球形颗粒。因Dane于1970年在乙肝感染者的血清中首次发现,故又称Dane颗粒。其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衣壳、内衣壳、核心。Dane颗粒为HBV有感染性的完整颗粒。 8、细胞因子:指由活化的免疫细胞或非免疫细胞合成分泌的、能调节细胞生理功能、介导炎症反应、参与免疫应答和组织修复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小分子多肽,是除免疫球蛋白和补体之外的有一类分泌型免疫分子。 9、正常菌群:存在于身体各部的微生物在正常情况下对人体是有益无害的,故称之为正常菌群,对人体有营养作用、生物拮抗作用、免疫协调作用和抗肿瘤作用。 10、免疫:是指机体免疫系统识别“自己”与“非己”抗原物质,对“自己”物质耐受而排除“非己”抗原物质的生理过程。 11、非胸腺依赖性抗原(TI-Ag):只含B细胞抗原决定簇,不需要T细胞协助,可直接激活B细胞产生抗体的抗原。 12、消毒: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芽胞可能存活。注射前的皮肤用酒精棉涂抹即为消毒。 13、真菌:一类不分根、茎、叶、不含叶绿素、具有细胞壁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 按细胞结构分为单细胞真菌和多细胞真菌(又称为霉菌)。如引起各类癣症的多细胞真菌;引起深部组织感染的单细胞真菌有白色念珠菌和新型隐球菌。1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后在血液中大量繁殖,并播散到其它组织中引起新的化脓性病灶。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脓毒血症,可导致多脏器的化脓性感染,如肝脓肿、膈下脓肿等。 15、荚膜:某些细菌表面包裹的粘液性多糖或多肽类物质,可保护细菌抵抗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和补体、溶菌酶的溶菌作用,是细菌的毒力构成因素之一。 如肺炎球菌、新型隐球菌因荚膜而具有致病性。 16、抗体:机体免疫系统受抗原刺激后,B细胞分化成熟为浆细胞后,合成分泌

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第七单元兽医微生物学与免疫学 A1型题: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放线菌c.病毒 D.细菌E.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支原体C.真菌 D.细菌E.衣原体 3.无细胞壁结构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衣原体E.细菌 4.只能在细胞内繁殖的微生物是 A.螺旋体B.真菌C.支原体 D.立克次氏体E.细菌 5.度量细菌的单位是 A.毫米B.厘米C.纳米 D.微米E.米 6.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 A.鞭毛B.细胞质C.细胞膜 D.细胞壁E.核体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是 A.生物合成B.维持细胞外形C.产生抗生素

D.呼吸作用E.产生能量 8.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9.G-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磷壁酸C.蛋白质D.脂多糖E.磷脂 10.与细菌的运动有关的结构是 A.鞭毛B.菌毛C.芽孢 D.荚膜E.质粒 11.芽孢与细菌有关的特性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2.荚膜的主要功能是 A.抗吞噬作用B.产生毒素C.耐热性D.黏附于感染部位E.产生抗生素13.与细菌黏附于黏膜能力有关的结构是 A.菌毛B.核体C.中介体 D.芽孢E.质粒 14.细菌的“核体以外的遗传物质”是指 A.芽孢B.核蛋白体C.质粒 D.异染颗粒E.中介体

15.有关质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A.细菌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基因B.为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 C具有自我复制,传给子代的特点D.可从一个细菌转移至另一个细菌体E.可以作为基因载体 1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E.磷脂 17.外毒素的主要成分是 A.肽聚糖B.蛋白质C.核酸 D.脂多糖质E.磷脂 18.下列哪种染色方法能够将细菌区别为革兰氏阳性菌或革兰氏阴性菌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姬姆萨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19.观察组织病料中细菌常用下列哪种染色法染色 A.革兰氏染色法B.瑞氏染色法C.抗酸染色法 D.硝酸银染色法E.柯兹洛夫斯基染色 20.培养病原细菌的常用温度是 A.37~C B.40~CC.20℃ D.10~C E.50℃ 21.培养基常用的pH是 A.7.2~7.6 B.3.2~3.6 C.5.2~5.6 D.8.2~8.6 E.8.6~9.6

最新医学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指导目录 实验一微生物的形态学检测(2学时) 实验二理化因素对微生物的影响(2学时) 实验三肠道致病性细菌的分离与鉴定(4学时) 实验四抗酸染色(2学时) 实验五寄生虫学实验(2学时)

微生物与寄生虫学实验 序言 本实验在于使学生加深和巩固课堂内容,并在掌握系统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微生物与寄生虫学的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实验加强无菌概念,培养独立工作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为今后有关的疾病诊断与中医中药的科学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实验指导共包括五个试验项目,共计教学12学时,按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供我院中医学专业、针灸推拿专业、骨伤学专业、护理学专业、中西医结合等专业学生使用。

实验室规则 本门学科实验的对象大多是病原微生物,如果不慎发生意外,不仅自身可能遭致感染,并有可能将病原微生物传给他人。因此,进入实验室必须遵守以下规则: 1. 非实验必需物品,不准带进实验室。 2.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按规定就座,保持肃静。 3.上实验课要严格遵守课堂纪律,不得高声谈笑及乱动物品,禁止吸烟和进食。 4.实验时听从老师指导,牢固树立无菌观点,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若发生菌液污染,损坏物品等事故,应立即报告老师及时处理。 5.实验中用过的染菌器材如吸管,试管和用过的玻片等应及时放人含有消毒液的容器内,不得放在桌上,也不可在水槽里冲洗。6.爱护公物,节约使用实验材料;注意安全使用水、电、煤气。7.实验完毕,按要求整理器材物品,打扫卫生。脱下工作服,消毒洗手后,离开实验室。 8.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实验报告要求简洁扼要,字迹清楚,画图力求正确、客观。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试卷

微生物与免疫学期末试卷(临药专业)? 出题人:王雅帆 一、单选(每题一分,共20分) 1.A群链球菌的粘附物质是(D) A.外膜蛋白 B.肽聚糖 C.壁磷壁酸 D.脂磷壁酸 2.有关荚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 A.与细菌致病力有关 B.与细菌的生长能力有关 C.与细菌的变异有关 D.与细菌的分裂有关 3.内毒素的毒性部分是(B) A.特异多糖 B.脂质A C.脂多糖 D.核心多糖 4.结核和布鲁斯菌为胞内寄生菌,机体为了抵抗它们的感染主要依靠哪类效应T细胞(A) A.CD4+Th1 B. CD4+Th2 C. CD4+Th3 D. CD8+CTL 5.属于再次免疫应答的特点是(B) A.潜伏期长 B.平台期长 C.抗体倍增时间长 D.血清中以IgM为主 6.下列是胞内寄生菌的是(A) A.麻风杆菌 B.破伤风杆菌 C.肺炎链球菌 D.霍乱弧菌 7.肺炎链球菌培养一段时间,其液体培养基的特点为(C) A.先清后浊 B.先浊后清 C.由清至浊再清 D.由浊至清再浊 8.淋病奈瑟菌与脑膜炎奈瑟菌的鉴别通过(B)来实现 A.淋病奈瑟菌分解麦芽糖脑膜炎奈瑟菌不分解 B.脑膜炎奈瑟菌分解麦芽糖淋病奈瑟菌不分解 C.淋病奈瑟菌分解菊糖脑膜炎奈瑟菌不分解 D.脑膜炎奈瑟菌分解菊糖淋病奈瑟菌不分解 9.下列属于B细胞表面的且与ITIM有关的是(D) A.BCR-Igα/β B.FcγRⅠ C.CTLA-4 D. FcγRⅡ 10.Ⅰ型超敏反应的抗体是(),它的合成依赖(C) A.IgG IL-4 B.IgG IL-2 C.IgE IL-4 D. IgE IL-2 11.由EHEC引起的血性结肠炎的主要血清型为(C) A.O151H7 B.O157H17 C.O157H7 D.O151H17 12.霍乱弧菌(B) A.耐酸不耐碱 B.耐碱不耐酸 C.酸碱都不耐 D.既耐酸也耐碱 13、嗜盐性的细菌是(A) A、副溶血性弧菌 B、甲型溶血性链球菌 C、乙型溶血性链球菌 D、霍乱弧菌 14、细菌壁含有大量脂质的是(C) A、沙门菌属 B、弧菌属 C、分枝杆菌属 D、志贺菌属 15、下列关于SSPE不正确的是(D) A、全称为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B、患者在1~2年内昏迷死亡 C、患者大脑功能发生渐进性衰退 D、是麻疹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 16、在胞质和胞核内均可见嗜酸性包涵体的是(D) A、伤寒杆菌 B、麻风杆菌 C、流感病毒 D、麻疹病毒 17、BCR活化的第一信号为(A) A、经Igα/Igβ链传入的活化信号 B、经CD3分子传入的活化信号 C、经CD28分子传入的活化信号 D、经CD19传入的活化信号 18、TD-Ag引起的体液免疫中,Th细胞与B细胞相互作用的分子为(A) A、CD40L和CD40 B、CD4和CD28 C、CD28和CD4 D、CD4和B7

微生物学与免疫学A型选择题库

1、不属于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细菌 B. 病毒 C. 支原体 D. 立克次体 E. 衣原体 2、属于真核细胞型的微生物是() A. 螺旋体 B. 放线菌 C. 真菌 D. 细菌 E. 立克次体 3、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4、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 A. 细菌 B. 真菌 C. 螺旋体 D. 立克次体 E. 病毒 1、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磷壁酸 C. 脂蛋白 D. 脂多糖 E. 外膜 2、G+菌细胞壁内特有的成分是() A. 粘肽 B. 脂蛋白 C. 外膜 D. 脂多糖 E. 以上均不是 3、关于细菌的核,错误的描述是() A. 具有完整的核结构 B. 为双股DNA C. 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 D. 无核膜 E. 无核仁 4、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是() A. 细胞壁 B. 荚膜 C. 芽胞 D. 核质 E. 细胞膜 5、作为细菌运动器官的特殊结构是() A. 荚膜 B. 鞭毛 C. 菌毛 D. 芽胞 E. 以上均是 6、内毒素的主要成分为() A. 肽聚糖 B. 蛋白质 C. 鞭毛 D. 核酸 E. 脂多糖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 A. 多糖 B. 肽聚糖 C. 脂蛋白 D. 脂类 E. 脂多糖 8、细菌经革兰染色后,如果为阴性,其着色应是() A. 红色 B. 蓝色 C. 深紫色 D. 蓝紫色 E. 绿色 、对外界环境有很强抵抗力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0、对肠粘膜上皮细胞有很强粘附力,与致病性有关的是() A. 芽胞 B. 荚膜 C. 鞭毛 D. 菌毛 E. 质粒 1、细菌生长繁殖所需的条件不包括() A. 营养物质 B. 气体 C. 温度 D. 光线 E. 酸碱度 2、卡介苗是根据下述哪项变异原理制备的() A. 形态变异 B. 毒力变异 C. 耐药性变异 D. 菌落变异 E. 以上均不是 3、属于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是() A. 热原质 B. 硫化氢 C. 外毒素 D. 维生素 E. 抗生素 4、对人致病的细菌大多是() A. 专性厌氧菌 B. 专性需氧菌 C. 微需氧菌 D. 兼性厌氧菌 E. 以上均不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