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绩效管理与评估》课程大纲

《绩效管理与评估》课程大纲

《绩效管理与评估》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绩效管理与评估》

课程代码: MAGT214023T

所在院部:

制订人:

二、课程性质

课程类别:《绩效管理与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职业技术基础课。

学时:48学时

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企业管理》

后续课程:《人力资源培训与开发》、《毕业实习》等。

适用专业: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根据xx学院2019版《文商学院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进行课程设计。以本专业“双特质+双素养+双能力+双未来”人才培养为指导,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行业专家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商企业管理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和能力分析,确定本课程的学习任务与学习内容。

2.为了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绩效管理基础知识、绩效管理、绩效评估等个3模块,并设计为10个项目,创设相应的工作情境。以项目为单位组织教学,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自测练习;解答问题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做”中“学”,使学生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加深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与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达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的同时,逐步具备了一定的相应能力。

(二)课程目标设计

1.课程知识目标

项目一、绩效管理概述

(1)掌握行为概念、绩效的概念,行为与绩效的关系;

(2)掌握绩效管理的概念、目的及意义;

(3)掌握绩效考评与绩效管理的区别。

项目二、绩效管理系统

(1)掌握绩效管理系统的基本定义与内涵及其基本要素;

(2)掌握绩效管理的一般程序,科学地贯彻和实施绩效管理的基本准则。项目三、绩效评估指标

(1)掌握岗位绩效指标形成的基本原理;

(2)掌握设计和推行结果类指标和行为类指标的关键环节和管理背景要求;(3)掌握选择绩效指标所依据的基本原则.

(4)掌握企业绩效指针标系形成的基本过程。

项目四、绩效管理指标的权重确定

(1)掌握绩效评估中权重的重要性,指标权重体系的性质及确定的原则;(2)掌握权重确定的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方法。

项目五、绩效评估的方法

(1)掌握五类员工绩效评估方法的内容及其优缺点;

(2)掌握五类员工绩效评估方法之间的差别;

(3)掌握影响企业选择员工绩效评估的因素。

项目六、绩效评估的准备工作

(1)掌握绩效评估的准备工作内容。

(2)掌握绩效评估需要的信息内容。

项目七、评估者的选择与培训

(1)掌握选择绩效评估者的方法;

(2)掌握绩效评估者应该具备的各种素质及各种技术;

(3)掌握对评估者进行培训的有关知识。

项目八、绩效管理的实施

(1)掌握制定绩效管理计划的过程;

(2)掌握实施绩效评估的步骤;

(3)掌握绩效诊断的方法以及绩效改进的管理方法。

项目九、绩效沟通

(1)掌握绩效沟通的各种形式及方法;

(2)掌握绩效沟通中的诸多障碍及其形成原因。

项目十、绩效评估结果的运用

(1)掌握绩效评估在薪酬奖励方面的运用;

(2)掌握绩效评估在培训和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指导作用;

(3)掌握公平、有效地处理绩效评估后可能的员工解聘工作。

2. 课程能力目标(依次列出该门课程应培养学生的各项专业能力)

(1)能够熟知绩效和绩效管理的概念;影响员工绩效的因素;绩效管理的职能地位;目前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能够掌握绩效管理系统的内涵;绩效管理系统的设计;绩效管理体系设计与实施的前提。

(3)能够熟练掌握绩效目标与绩效考评效标;绩效考评指标体系设计的基本程序和设计方法;关键绩效指标的设定与应用。

(4)能够掌握△确定权重的原则;权重的稳定性和动态性;权重的确定方法。(5)能够掌握△员工绩效评估的方法;员工绩效评估方法的比较与选择。

(6)能够熟练掌握绩效评估的组织准备;建立绩效管理体系需要的信息支持;△制定绩效管理计划;动员和教育员工。

(7)能够掌握评估者的选择;评估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评估者应具备的技术;针对评估者的培训。

(8)能够掌握绩效管理实施过程;实施绩效评估;绩效的诊断与提高。

(9)能够掌握主持评估面谈的方法;影响绩效沟通的因素。

(10)能够掌握绩效评估与薪酬奖励;评估结果与培训开发;评估结果与解雇。3.课程思政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础上的社会发展过程规律,并能够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习近平的基本思想理论,结合课程涉及的知识,科学理解,融汇贯通。

(2)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毛泽东的矛盾分析方法,运用的课程学习中,解决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

(3)坚持党性原则,知识运用,解决问题,不忘无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宏观、微观上,要满足绝大多数的人的利益。

上述目标内容,要在教学中融合体现,并反映到知识体系的灌输中,并有成效。(三)学习项目(任务设计)

(四)教学进度要求

四、考核模式

本课程采用“平时成绩+阶段测试+期末考试”模式,对学生学习的知识及其能力进行考核。分数构成:平时成绩占40%、阶段测试占20%、期末考试占40%。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

(一)教材

《绩效管理实务》(第3版),作者:杨明娜但婕汤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

(二)主要参考资料

《绩效管理》(第2版),作者:严伟,王君,孙大伟,潘文曼,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7年

《绩效管理》,沈丽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年

专业负责人:审核人:二级学院院长签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