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案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案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案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案

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及方案作者:王尉玲

来源:《甘肃教育》2020年第1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20)16—0095—01

新一轮课程改革推动了课程三级管理模式深入贯彻,这就要求校本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应努力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使学生更加亲近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优质课程资源,以明确的主题为核心,并依据学校自身的特点、条件以及可利用和开发的资源,开发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将极大程度地体现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

一、小学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沉淀的文化精华,包括文学、艺术、民俗、精神等在内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传承。在小学开设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将初级教育教学植根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中,能够提升小学生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与认同,激发民族情感,引导其树立民族文化自信。

小学阶段是核心素养形成的关键时期,即学生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为这一阶段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综合素养的提高提供了充分依据。小学生从小受到传统经典的熏陶,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根植心中,在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涵养人文精神养、塑造健全人格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

小学生语文素养及语文能力的提高与传统文化的学习息息相关,开展优秀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不仅能够扩充学生語文语言学习的典范素材,而且能够借助体验与拓展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文学审美,增强学生文化感知,提高学生知识的运用能力。

二、小学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的内容

小学语文传统文化主题式校本课程是以某一个或多个传统文化主题为核心,融合课程内容与结构进行拓展的教学模式。这种主题式的整合形式弥补了以往课程单一的、零散的形式,帮助学生形成统一、连贯的知识体系,在头脑中形成关于传统文化的“网络”,使学生系统地、全面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