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语数微课堂:名师面对面大试卷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小学语数微课堂:名师面对面大试卷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小学语数微课堂:名师面对面大试卷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小学语数微课堂:名师面对面大试卷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小学语文微课堂

(完整)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 一、填空。(18分) 1、84×23的积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2、32×30的积是32×()的积的10倍。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4、34的26倍是(),270是9的()倍。 5、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6、46×35的积的最高位是()位,26×45的积有()位数。 7、□5×21,当□里填()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是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8、在○里填上“>”、“<”或“=”。 27×33○205366×68○67×677×223○45×32 5时○500分100厘米○10分米131×4○139×5 二、我是小法官,错对由我判。(8分) 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2、32个24的和是多少?列式为32+24() 3、48乘50末尾只有1和0.() 4、72×31可以读作72乘31或31乘72。() 5、6个35再加上20个35,可列式为35×26。() 6、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7、50×48的积与50×6×8的积相同。() 8、54×24=4526() 三、精挑细选。(14分)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 A.缩小10倍 B.不变 C.扩大10倍 2、在计算(14+16)×30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A.加 B.乘 C.无先后次序 3、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A.50×20 B.35×40 C.52×40 4、如果□是○的15倍,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 A.○÷15=□ B.○×15=□ C.□×15=○ 5、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65克水,1时浪费掉()克水。 A.650 B.65 C.3900 6、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千米。 A.210 B.226 C.1260 7、()×27<730. A.27 B.28 C.29 四、计算大本营(30分) 1.快速口算。(10分) 20×5= 30×6= 4×70= 100×5= 10×60= 3×200= 3×200= 500×3=100×6= 42×20 = 23×2=12×3=7×11 =5×60=16×5= 50×4 =22×3=15×3= 20×100 = 3×40=

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课 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 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加强数学与文学的联系,体现学科间的互通性与相联性; 3、培养学生的联想、迁移能力,发展学生智力。 教学准备:诗词、谜语、题卡。 教学过程: (一)引入:数学是一门重要的工具学科,日常生活中处处都涉及到数学知识。从平时的观察中,我发现同学们有偏科现象,有些同学偏爱语文,有些同学偏爱数学。其实,数学与文学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知识在文学中的妙用。 (二)数学知识在诗词文学中的妙用: 出示诗二首: ①一去三四里,烟村四五家; 门前六七树,八九十枝花。(乡村景色) ②一片两片三四片,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无数片,飞入梨花都不见。(形容雪花纷飞) ⑴问:诗中共有几个数字,从诗中我们可想象出什么?诗中的十个数字体现了怎样的意境? ⑵指出:两首诗都用了1~10这十个数字,巧妙入诗,成为千古佳句。

(三)数字成语: 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四字成语之多,当居世界第一。尤其值得指出的是,许多成语、口语中都镶嵌了数目字,所占比例非常大。看来,数字与中国人特别投缘。下面我们利用成语、常用语中涉及的数字,做一做巧妙的计算游戏。 1、在()里填数字,组成数,按规定进行计算。 如:(十)拿(九)稳-(七)上(八)下=(三)位(一)体 算式:109 -78 =31 分组竞赛:(在规定时间内全体同学操作,看哪一组组员做对的总题数最多。) ①()光()色×铁价不()=()货公司 算式: ②()年青÷()合花=()花齐放 算式: ③()刀()断×()字经=()头()臂 算式: ④()嘴()舌×()视同仁=()上()下 算式: ⑤()万火急×()指连心=()万富翁 算式: ⑥()()生肖×连升()级=()()()计 算式: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优秀课堂教学设计3 篇 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以及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以下是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3篇,希望可以分享给大家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的位置。 教学难点 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春季是运动的时节,我们同学们都很爱好运动,不久我校就会举行一次越野比赛,现在老师将越野图展现给大家。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出示越野图的起点和终点位置。 2、如果你是一名运动员,你将从起点向什么方向行进?(方向标)加方向标有什么好处?为什么方向标画在起点的位置?(以起点为观测点) 3、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例1的学习是让学生明确可以根据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教学时,可以与主题图的教学结合进行,通过情境使学生明确需要方向和距离两个条件才能确定物体的位置。活动中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可以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探索。 知道在出发点的东北方向就可以出发吗?如果这样会发生什么情况?这样确定方向准确吗?怎么样走会更加的准确? 准确的可以说是东偏北30,那可以用北偏东60这样表示吗?在说具体位置时,一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夹角较小)的方向。——靠近哪个方向就把那个方向放在前面。

(距离1千米)如果没有距离又会怎样? 1号点在起点的东偏北30的方向上,距离是1千米。你学会表示了吗? 三、巩固练习内化提高 做一做呈现了小明家附近几处建筑物的位置示意图,通过方向与距离的确定,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确定方向的具体方法。 练习三第1、2题是相应的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练习。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我们可以根据题目提供的方向和距离这两个条件来确定物体的位置。首先要确定方向标。 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估算和计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2、能力目标:通过有趣的数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意识和 能力。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试卷

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测试卷 姓名:评分: 一、填空。(每题1分共20分) 1.最大两位数与最小三位数乘积是()。 2.两个因数都是25,它们的积是()。 3.600乘50的积的末尾有()个零。 4.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 5.比25的30倍少20的数是()。 6.一个数比最小的三位数小2,乘一个比最大的一位数大2的数,积是()。7.某小区有12栋居民楼,每栋楼有15层,每层有8户,每栋楼有()户。8.估算59×31时,这样想:因为59≈(),31≈(),()和()相乘的积是(),所以59×31≈()。 9.35×22的积是(),它的末尾有()个0。 10、在一个乘法算式里,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也扩大10倍,积就扩大()倍。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6分) 1.240×30=2400×3=24×300。()2.两位数乘两位数,积一定是四位数。()3.一个因数末尾有2个0,另一个因数末尾没有0,积至少有2个0()4.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缩小10倍。() 5.如果两个因数的末尾没有0,则积的末尾一定也没有0。() 6、800乘50的积的末尾有3个零。() 三、选择。(共4分)

1.最小的两位数乘最大的一位数积是()。 A.90B.19C.909 2.下面算式计算正确的是()。 A.78×20=1560B.62×60=2480C.58×30=2740□3.3×11的积最大是()。 A.1563B.143C.1023 4.25乘65的积的最高位是()。 A.十位B.百位C.千位 三、计算题。 1.直接写出得数8分 40×40=47÷47=90×0=8×50=60×8= 55×20=15×4=50×60=60×40=25×8= 2.估算。8分 39×59≈52×48≈21×79≈19×58≈62×21≈49×31≈62×58≈39×42≈3.用竖式计算。(12分) 79×86=56×13=66×15= 24×46=55×29=61×28= 2.用递等式计算。(12分) 36×59÷9565-25×412×32-225

三年级数学上册公开课

三年级数学上册《混合运算》 第一部分【知识整理】(熟记) *知识点一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知识点二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 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知识点三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知识点四 算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括号里面的算式计算顺序遵循以上的计算顺序 第二部分【精讲例题】 例1做手工 小华说:做每面小旗需要4颗小星星小李说:一共有25颗星星小王说:我们三个一起做吧 (1)、如果做4面小旗,还剩下多少颗星星? (2)、如果做8面小旗,还差多少颗星星? (1)第一步:3×5=15(个)(2)第一步:8×5=40(个)第二步:25-15=20(个)第二步:40-25=15(个) 25-3×5列混合算

式:8×5-25 =25-15 =40-25 例2、 买四个皮球一共36元,一辆玩具小汽车19元,买一辆玩具汽车和一 个皮球一共多少元? 解析:第一步,36÷4=9(元)、、、、、、、一个皮球的价钱(单价)第二步,9+19=28(元)、、、、、、一辆玩具车+一个皮球 综合算式:36÷4+19 或19+36÷4 =9+19 =19+9 =28 (元)=28(元) 答:一共需要28元 例3、计算(79-30)÷7 解析:第一步先算(),得()。第二步算(),得()。 第三部分【实战演练】 一、基础强化 1,、计算24÷8+2时,应先算(),最后再算() 2、计算24÷(5+3)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3、30减去6的差,除以4得()。 4、7与8的积,比70少多少?列综合算式()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练习

教学内容考点与难 点 课题: 一、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1. 乘数末尾有0的乘数:用竖式计算时,把0前面的数对齐,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乘数末尾一 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末尾添几个0. 二.用两步连乘解决实际问题方法: 1. 仔细审题,找出已知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2. 抓住有联系的信息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 同一个问题可以有多种解答方法; 练习题: 1. 直接写出得数。 150×4×2= 200×4×3= 45×8×3= 5×250×5= 350×2×2= 130×6×2= 238×2×0= 45×7×2= 360×2×4= 2.列式计算 (1)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6倍,科技书有128本。故事书有多少本? (2)甲数是乙数的5倍,乙数是68,丙数是甲数的3倍。丙数是多少? (3)6乘328与2的积,结果是多少?

3. 解决问题 (1)一个工人一天可以加工24个零件,4个工人一星期能加工多少个零件? (2)同学们去秋游,372人共租了9辆车。如果前8辆车平均每辆坐45人,你知道最后一辆车坐多少人吗? (3)一辆客车每小时行65千米,上午8时从A城开出,下午2时到达B城。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4)某博物馆今天下午有265人来参观,上午来参观的人数是下午的2倍,但今天的总参观人数只有昨天的一半。昨天有多少人来参观? (5)一桶油连桶共重165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共重95千克。这桶油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6)一本故事书,小明看完需8天,每天看105页。你知道小明第8天是从第几页开始看的吗? (7)在“植树造林”活动中,三年级同学在公路的一旁每隔6米植一棵树,连两端在内共植树407棵。你知道这条公路有多长吗? (8)甲车每小时行70千米,比乙车每小时多行7千米。两车同时从A地向B地出发,6小时后,甲车到达B地。此时乙车行了多少千米? (9)每头奶牛每天平均产奶13升。奶牛场有5个牛栏,每个牛栏里有15头奶牛。这个奶牛场一天能产奶多少升? (10)一个两数数乘18,丁丁把18错看成了8.丁丁说:“我算出的结果是296.”你知道正确的计算结果是多少吗?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1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灵宝市五亩乡中心小学方江辉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图片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旧知回顾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瓜果飘香,蔬菜满仓。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课件先出示) 1.先观察再说一说。 (1)先出示第1幅图(辣椒),依次出示紫薯图(5个一组)。 问题:上面图片几个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2)出示玉米图(3个一组)

问题:几根玉米为一组?有几组?可以说是几个几? 2.让学生看图表述(用“几个几”)说出图中的物品: 4个2、5个3、3个5。3.思考: (1)5个3,从哪里体现出“5”,又从哪里体现出“3”呢? (2)3个5,从哪里体现出“3”,又从哪里体现出“5”呢? (3)3个5与5个3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利用学生熟悉的食物图片,增强了简单情境创设的动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通过图片复习旧知“几个几”,与新知“倍”形成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几个几”的乘法意义和“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二)情景创设,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1)胡萝卜2根,红萝卜6根,白萝卜10根。 (2)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板书: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

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奇妙的剪纸》教学案例及评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62—63页 [教学分析]: 这次的实践活动是结合《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安排的,活动的安排大致分为两段:第一段,简单介绍剪纸艺术的特点以及在我国民间广为流行的情况,并出示一些精美的剪纸作品让学生欣赏;第二段,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一些知识和技能独立或分小组自由进行创作,最后组织交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另一方面,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培养他们对民族、对人民的美好情感,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创造才能,用不同的方法剪出形状各异的轴对称图形,使得学生有机会用不同方式、从不同角度体会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深化对周对称图形的认识。 2、培养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意识。 3、通过欣赏剪纸作品,使学生感受古今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体会到我国民间艺术的绚丽,激发他们欣赏美、创造美的热情。 [教学重难点]:学习运用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创作美丽的剪纸图案 [教学实例及点评]: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生:剪刀和蜡光纸。 师:没错,这是一把普通的剪刀和一张普通的蜡光纸,可别小看了它们,就是它们创造了我们中国传统的民间艺术,你们知道是什么吗? 生:(齐答)剪纸。 师:剪纸是我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民间艺人用一把剪刀和一张纸,能剪出各种各样漂亮的图案。 课件出示剪纸作品欣赏: …… (师相机介绍:这是迎春纳福的图案、这是喜庆吉祥的图案、这是以十二生肖为创作题材的彩色剪纸作品……还有山水、花鸟、昆虫、人物……) [评:教师把课前搜集到的剪纸图案和书上的图案集中在一起,有层次地分类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直观的、生动的感性材料,创设了感受剪纸文化的意境] 生1:哇! 生2:真好看! …… 师:刚才大家欣赏了这么多剪纸作品,你有什么感觉吗? 生1:这些剪纸作品很精细、很漂亮。

最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优秀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0~9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体验平均分;初步理解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之一。 2.会借助实物或图形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数学思考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几分之一”的表象,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各种形状纸片(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水彩笔。 教学过程: 1 一、认识 2 1.创设情境,体验分数产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为大家讲小故事。 话说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有一天正好是中秋节,于是八戒一个劲地讨月饼吃。可是唐僧说:“想吃月儿饼可以,不过得过3关。” 第一关,有4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生击掌表示)第二关,有2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 (生击掌表示)师:像这样每人分得的同样多在数学上叫做…(生: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第三关,如果只有一块月饼,平均分给你和悟空,每人分几块?该怎么分?"这可把八戒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分吗? (1)师设疑:(出示媒体)是这样分吗?(不平均) (出示媒体)出示平均分法,强调平均分。 (2)师媒体演示:操作分月饼,把两个半块月饼分开。 师:那么半个该怎么表示呢?你能想上面一样用一个数字表示出来吗? 生:一一介绍自己的表示方法,解释每种表示方法的含义。(2 1、1 2……) 引导学生说分法的时候强调平均分。 2.理解2 1的意义。 师:小朋友们,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月饼的一半,说明你们很有办法。不过,我向大家介绍一种更科学、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当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时,可以像这位同学一样用这个数2 1来表示。(板书) 师:你们知道这个数叫什么名字吗?对啦,叫做分数。 师出示圆片代表月饼,说:“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这块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课件出示) 让学生跟着老师说一说2 1的意义。老师神秘地问:“哎,你还能在这块月饼中找到另外一个二分之一吗? 师:你觉得在说2 1的时候那个词最重要?(理解重点词平均分、它、每块) 小伙伴之间互相讲述着自己对2 1 的理解。

小学数学三年级数学第二课堂精彩活动教案设计(10篇)

巧数线段 活动目的: 1、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2、能清楚、明白的表达数线段的过程和方法。 活动重难点: 能有条理、有次序的数出线段的条数。在数线段的过程中掌握计数线段的方法。 活动过程: 一、学前准备: 3个好朋友聚会,如果每两个人都要握一次手,那么一共要握()次手。 二、自主探究 1、地铁1号线从世纪城站出发到金融城,中间要经过锦城广场和孵化园两个站,按照两站间的地名不同设置票价,有多少种不同的票价? (1)、试一试,你是怎么数的?请你画一画,数一数。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A B C D 2、数一数,下图中共有多少条线段? A B C D E

3、数线段有诀窍吗?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4、我知道:线段条数= 三、巩固练习 1、一条线段上有1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 2、一条线段上有30个点,共有多少条线段? 四、思维拓展 1、什么数字倒立过来会增加一半?() 2、2,3,4,5,6,7,8,9,(打一成语)() 3、从1到9哪个数字最勤劳,哪个数字最懒()

巧求周长 活动目的: 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活动重难点: 解答稍复杂的有关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问题 活动过程: 一、情境引入 猫妈妈有两个可爱的孩子,一个叫猫莎莎,一个叫猫奔奔。莎莎和奔奔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从学校到他们家有两条路,如下图所示(距离如标示)。 一天放学,莎莎和奔奔分别按两条路线回家。奔奔觉得自己走的是直线,应该比莎莎早点到家;莎莎却觉得自己虽然路线绕了点,可那是“小路”,因此觉得自己应该更早回家,结果最后奔奔和莎莎几乎同时到家,聪明的小朋友你们想知道其中的奥秘吗?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巧求周长”的奇妙世界吧! 二、自主探究 1、下图是宜家花园小区一块草地的示意图,求这块草地的周长。(单位:米) 分析与思考:此图为不规则图形,可以通过平移,将它转化为长方形来求它的周长。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优质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获奖

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毫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测量,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 3、在操作与交流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 4、通过测量等活动,知道1毫米有多长,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培养初步的估算能力、应用能力。 5、培养乐学、好学的积极态度。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学难点: 让学生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太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刻度尺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复习旧知 1、从最近比较红的少年歌星王俊凯的个人简介中找出我们学过的长 度单位。 身高1米73厘米 2、引导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3、米与厘米的字母表示法,它们之间的关系 4、比划一下1米有多长,生活中用米做单位的例子;比划一下1厘 米有多长,举例生活中用厘米作单位的例子。 5、如何测量物体? (二)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根据掌握的知识,估计一下我们的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 提出问题:究竟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呢?谁估计的结果更接近准确值呢?请同学们两人一组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实际测量。 二、 探求新知 (一)认识毫米。 1、分组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宽、厚,并把结果填入表数学课本 估算(厘米)长 宽 厚同桌两人快点行动起来 吧!先估测再精确测量 精确测量(厘米) 2、组织学生对测量结果进行交流。 长:26厘米多 宽:18厘米多 厚:不到1厘米 提出问题:要想精确地表示出测量结果,而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怎么办? 引出毫米:当我们测量的物体不是整厘米时可以用毫米表示(板书课题:毫米的认识) 3、师:1毫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直尺:直尺上除了厘米刻度线外,还有小的刻度线。 教师指出:直尺上1厘米中间每一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课件演示) 国际单位:mm 4、学习1厘米=10毫米 提问:从刻度0到刻度1是几厘米? 教师让学生用笔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数一数,在刻度0和刻度1之间有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的活动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面积的活动课 〖教学目标〗 1.在设计活动中,学会怎样选择合适的设计方案,合理地设计图案。 2.在设计活动中,学会自主探究、合作解决问题。 3.在设计活动中,了解面积知识的用处和奥秘,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教学内容包括教材第55页的选择厨房铺地砖的设计方案和设计图案活动。第一个设计活动突出“面积” 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需要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和乘除法的知识去解决问题;第二个设计活动有一定难度,侧重于增强学生建立“图形面积” 的空间观念。这两个设计活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面积” 的用处和奥秘,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由于我校地处商业地段,周围多为流动人口。学生的学习层次不一,教材的两个设计活动,对全体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但自我校参与“新课改”实验以来,学生的学习热情很高,思维更加活跃,乐于展现自己。因此,这节课中我采用“以高带低” 的策略,让学生在小组中互助互动,共同挑战难题,体验合作成功的快乐。 〖课堂实录〗

(一)复习铺垫 (课件出示小小设计师小明。) 小明:大家好!我是小小设计师小明。这是我设计的图案,漂亮吗?你们知道每个图案的面积是多少吗? 小明:你们喜欢设计吗?请你们来当小小设计师,我们一起进行设计活动吧! (二)活动一 1.引入 小明:我们家的厨房要铺地砖,我和爸爸调查商量后,做了两种设计方案。 (出示教材第55页的方案一、方案二的图。) 2.解决问题 (1)出示问题1:第一种设计要用90块地砖,请你计算我家厨房的面积。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你是怎样计算小明家的厨房面积的? (2)出示问题2:第二种设计需要多少块地砖? (学生独立解决,再进行全班交流。) 师:要算出第二种需要多少块地砖,我们可以怎样想? (3)出示问题3:哪种设计便宜? (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可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再进行全班汇报。) (课件出示小明的话) 你们真能干!我们一起来玩设计图案的游戏吧!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优质课《倍 的认识》教学设计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倍”的模型,理解“倍”

的含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图片 名师教案《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现代实验学唐浩瑛(初稿)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高娟娟(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教研室齐胜利(统稿)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旧知迁移,理解“倍”的意义,建立“倍”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比较、变化、抽象中,让学生经历建构倍的直观模型学习过程,把握理解“倍”的本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操作、推理、迁移及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几倍的含义,初步建立倍”的概念。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两位数乘以两位数测试卷.doc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18分,每空2分) 1. 22×38的积是()位数,积大约是()。 2. 39省略最高位后面尾数后,得到的近似数是()。 3. 两个最小的两位数的积是(),最大的两位数与最小的两位数的乘积是()。 4. 计算18×(27+30)时,应先算(),再算(),结果是()。 5. 求一个数的近似数时,一般采用()法。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1. 一个数乘10,只要在这个数的末尾加上一个0就可以。() 2.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积最多是四位数。() 3. 284≈300,读作“284约等于300”。() 4. 20×5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5. 38×26的得数比1200小。() 三、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 69×51的积是()。 ①三位数②四位数③五位数 2. 99×19的积()。 ①大于2000 ②等于2000 ③小于2000 3. 89×90比80×89多()。 ① 10 ② 89 ③890 4. 一个数的6倍是300,这个数是()。 ① 50 ②1800 ③306 5. 最大的一位数乘最小的两位数是()。 ① 99 ②90 ③1089

三、计算题。(共32分) 1. 直接写出得数。(8分,每题1分) 12×10= 30×40= 16×50= 630÷3= 130×4= 25×40= 21×39≈ 43×73≈ 2. 列式计算。(24分,每题4分) 45×37= 24×15= 76×45= 19×37= 26×15= 182×4= 四、解决问题。(共30分,第1、2题各7分) 1. 阅览室里有13排椅子,每排可坐15人,一共可以坐多少人? 2. 小东家每月的水电费大约是78元,他家一年的水电费大约是多少元钱? 3. 每本集邮册有14张邮票,售价为48元,张阿姨卖出27本集邮册,一共卖了多少张邮票?一共卖了多少元?(8分) 4. 同学们去春游,全校共有890人,租17辆车够吗?(8分) 限乘54人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 全册名师公开课优质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

2014秋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的小学生活,孩子们基本懂得了学习的习惯和常规。但孩子们由于存在着心理特征及思维发展不一致,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更要注意因材施教。从上学期的学习情况看,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技能,达到该册的目标要求。但仍有少数同学学习态度的问题,有待于今后积极引导,让他们达到学段目标。所以在新的学期里,在端正学生学习态度的同时,应加强培养他们的各种学习数学的能力,以提高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分三个领域,八个单元。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混合运算”(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加减混合以及两步有括号式题)。结合实际情境,使学生体会到要遵循“先乘除、后加减”及“先算括号里面的”运算顺序,能根据这些运算顺序计算有关问题,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第三单元“加与减”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万以内加减法及连加、边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养成对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进行估计的习惯;能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能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第四单元“乘与除”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百以内)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结合具体情境,感受乘除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探索一位数乘两位数和一位数除两位数的口算方法,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并能正确地计算。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用乘除法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第六单元“乘法”在这个单元中学生主要学习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和连乘。能结合具体情境提出问题,列出乘法算式,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经历与他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

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乘两位数测试题 一、填空。(18分) 1、84×23的积是()位数,最高位是()位。 2、32×30的积是32×()的积的10倍。 3、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位数,也可能是()位数。 4、34的26倍是(),270是9的()倍。 5、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 6、46×35的积的最高位是()位,26×45的积有()位数。 7、□5×21,当□里填()时,这个算式的积是三位数,要是积是四位数,□里可以填()。 8、在○里填上“>”、“<”或“=”。 27×33○205366×68○67×677×223○45×32 5时○500分100厘米○10分米131×4○139×5 二、我是小法官,错对由我判。(8分) 1、两个数相乘的积一定大于两个数相加的和。() 2、32个24的和是多少?列式为32+24() 3、48乘50末尾只有1和0.() 4、72×31可以读作72乘31或31乘72。() 5、6个35再加上20个35,可列式为35×26。() 6、一个乘数末尾没有0,积的末尾也一定没有0。() 7、50×48的积与50×6×8的积相同。() 8、54×24=4526() 三、精挑细选。(14分) 1、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10倍,积()。 A.缩小10倍 B.不变 C.扩大10倍 2、在计算(14+16)×30时,要先算()法,再算()法。 A.加 B.乘 C.无先后次序 3、下面算式中,积的末尾只有两个0的算式是()。 A.50×20 B.35×40 C.52×40 4、如果□是○的15倍,下面哪个算式是对的?() A.○÷15=□ B.○×15=□ C.□×15=○ 5、一个坏了的水龙头每分要白白流掉65克水,1时浪费掉()克水。 A.650 B.65 C.3900 6、一架飞机每分飞行21千米,每时飞行()千米。 A.210 B.226 C.1260 7、()×27<730. A.27 B.28 C.29 四、计算大本营(30分) 1.快速口算。(10分) 20×5= 30×6= 4×70= 100×5= 10×60=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分数的初步认识》公开课教案

分数的初步认识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9--91页例1—2。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分之一表示的意义,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正确读、写几分之一。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能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让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经历分数的形成过程,初步体会分数几分之一的含义,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 难点:建构起几分之一的表象,理解分数的含义。 五、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们喜欢郊游吗?这儿有一群小朋友也特别喜欢郊游,看!他们来了(播放课本情境图录像) 2.教学二分之一 ①我们接着来研究。把这张圆形纸片看做那个饼,先对折,裁开。

师:现在,我们把这个饼怎么样了?分成了几份? ②教师随手拿起一个圆片任意一撕并问:和这一样吗? 师:哪里不一样? 今天我们研究的数就是在平均分中产生的。板书:平均分。 ③(然后教师把学生平均分的圆片贴在黑板上)讲解: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这是其中的几份?(其中的1份),现在把它涂上阴影,这1份就是这个饼的一半,一半在数学中用这个数来表示,这个数就是分数。它读作“二分之一”。我们回想一下是怎样得到这个饼的2 1的?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把一个饼(图片)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1份,就是它的( 2 1 )。这个它是谁?饼 ④现在请看2 1怎么写?先写中间的一横,像不像刚才用的…?“刚才的那把刀”。它表示平均分;在短横线下面写2,想想表示什么?(一共平均分成了2份);在短横线上面写1,表示什么?(其中的1份)。谁再来说一下2 1表示的意思? 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我们一起写一遍,先写短横线,表示平均分,在短横线下面写2,表示平均分成了2份;在短横线上面写1,表示其中的1份。谁再来说一遍2 1表示的含义, 师:“另一份,用什么数来表示?”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个饼片的2 1。 ⑤拿出这张长方形纸,你能折出它的21吗?折完后把它的2 1涂上颜色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轴对称(一)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

轴对称(一)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联系生活中的具体物体,观察、操作,初步体会生活中的对称现象,认识轴对称图形的一些基本特征,并初步知道对称轴。 2、使学生能根据自己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在一组实物图案或简单的平面图形中识别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各种方法制作出一些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实物和课件先让学生感受对称,再通过观察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从而学会“做”出轴对称图形。 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制作、欣赏中感受对称美,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有一定的知识水平,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定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具有轴对称性质的许多事物也为学生的认知奠定了一定的感性基础。这节课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实例和动手实践,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和总结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是切实可行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知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并会判断哪些物体和图形是轴对称。 4教学过程 活动1【讲授】轴对称 一、导入新课 我最近知道你们一个小秘密,都喜欢上美术的手工剪纸课,其实老师也喜欢,所以带来了艺术家的剪纸作品,你们想看吗? 生:想。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剪纸) 师:这些剪纸是人们智慧的结晶,真值得欣赏,老师还带来了自己我的剪纸作品与大家分享。请给个评价吧!(好)被赞美真是一种快乐,也是一种幸福,谢谢你

们给我的自信和力量。 请仔细观察这些图形和刚才的剪纸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中间分开,会有什么现象? 生1:它(左右上下)两边大小和形状是一样的。 生2:它是对称的。 师:大家真聪明,知道是对称的。师板书:对称:对称是艺术家们创造艺术作品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普遍的自然现象。你看(课件演示):有些动物、植物、建筑物都有自己的对称形式,所以咱们的世界才变得如此和谐美丽。今天这节课咱们就一起走进对称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秘,好吗?(好) 二、探究新知、交流总结 1、操作探究,发现特点。(折一折,看一看) 师:刚才你们猜测这些图形是对称的,那么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呢? 生:对折。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的学具来折一折,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请把你们的发现在小组内说一说。 操作交流发现,师巡视。学生汇报. 师:你是怎么折的呢?请上来折给大家看一看?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生1:(拿着一个红心图形上来,边折边说)我是这样折的(动作演示将中间压平)先把两边对齐后,发现它的两边的大小是一样的。 生2:我对折的是小鱼,对折后我发现,折痕两边齐齐的,不多不少。 生3:我发现,有一半挡住了! 生4:我发现,对折后,边上齐齐的,不多也不少! 生5:我发现,对折后两边都合在一起了! 生6:对折后图形的两边重合了。 师:你们说的“挡住了”,“合在一起了”,”不多也不少”也就是对折后这个图形的两边完全——(师板书:重合) 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什么叫做轴对称图形呢?请看:一个图形沿着

人教新版三年级下册数学两位数除两位数测试题(含答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单元测试两位数除两位数 一、单选题 1.10×100的积是() A. 三位数 B. 四位数 C. 五位数 2.下面算式( )的得数大约是3000。 A. 39×92 B. 52×58 C. 26×85 3.与480×40的积一样的算式是( )。 A. 48×40 B. 480×400 C. 48×400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是( )。 A. 二位数 B. 四位数 C. 三位数或四位数 二、判断题 5.四十几乘二十几的积一定是三位数。 6.25×80的积的末尾有两个0 7.两个数的积一定比它们的和大。(判断对错) 三、填空题 8.口算40×30,可以先算4×3,再在得数末尾添上________个0,结果是________。 9.一盒乒乓球有8个,每盒32元,10盒乒乓球共________个,值________元. 10.两位数与两位数相乘,积最大是________,最小是________. 11.计算. (1)23×12=________ (2)37×18=________ (3)20×16=________

四、解答题 12.两个因数分别是25和38,积是多少? 13.李小路用电脑打一份稿件,平均每分钟打48个字。一份稿件有1500个字,他半小时能打完这份稿件吗? 五、综合题 14.列式计算。 (1)最大两位数与最小两位数的积是多少? (2)一个两位数乘7和30乘14的积相等,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3)36的35倍是多少? (4)75个32是多少? 六、应用题 15.一个篮球85元,一个足球43元,学校要买17个篮球和24个足球,李老师带了2600元钱,够吗?

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计划 一、积极开展小学数学课外活动的重要意义 目前,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场新的挑战。为了适应我国的四化建设,为了适应世界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需要,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按三个面向的要求,从发展学生的智力、创造力出发,课外活动在教学工作中的地位更重要了。小学数学课外活动在现代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1.能够广泛地接受新信息 课外活动的内容不受教学计划和教科书的限制,也不受班级授课时间的限制,可以使学生多渠道地接受各种新信息。 例如,微电脑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新信息,根据我国现有的条件,尚不能把它列入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但它可以作为课外活动的内容,使学生及早地接触科学技术的最新信息。 在课外活动中,也可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介绍哥德巴赫猜想、七桥问题、四色问题、莫比乌斯环、模糊数学、图论等,使学生及早接触一些新的数学思想。 2.能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儿童本性是喜爱游戏的,在游戏中,他们是不知疲倦的。数学课外活动能够吸引学生参加,把学习数学变成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据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能够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能够推动学生去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一位外国心理学家说:“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材料本身发生兴趣。”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也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所以,要使学生学好数学,必须使学生热爱数学。有了兴趣,它就能引导学生去克服困难,攀登高峰。 3.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展智力 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有些知识用游戏的形式,儿童容易记忆。曾经有人做过一项对比实验,第一组儿童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学习词语;第二组儿童用游戏的方式学习;第三组儿童既用一般的教学方法,又辅以游戏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第三组儿童的学习效果最好。数学教学也是如此。例如对熟记乘法表、求积公式、计算法则,用游戏的形式来练习比死记硬背的教学效果好。用“找朋友”的游戏,能够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数的组成的知识。又如学生往往会把计量单位的进率搞错,观看相声《进率要记牢》,通过生动有趣的情节,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进率,由于印象深刻,就不易忘记。 因此,数学课外活动能配合课堂教学,加深巩固数学知识,发挥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4.丰富课余生活,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有一些老师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和作业堆里,很少开展课外活动,学生从早到晚不是上课就是做作业,枯燥乏味,负担很重,影响学生的健康。有一位家长反映,她的孩子读一年级,有一天突然对她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