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阅读经典,传承文化

阅读经典,传承文化

阅读经典,传承文化

在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文化艺术星光璀璨,流传下来的大量经典名篇、名著体现了中华儿女的勤劳与智慧,成为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为人类文明做出了杰出贡献,使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之林。

然而,近些年来,传统文化在我们年轻一代几近断裂,很多人对传统文化嗤之以鼻。诚信缺失、信仰危机等社会现象一再出现,欺诈行为屡见不鲜,人民群众对惩治贪污腐败的呼声日益高涨,很多人在工作、生活的压力下,迷失了自我,陷入浮躁迷茫之中。古代圣贤所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我们品读经典就要从中汲取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即孟子所云的“养浩然之气”,做到知仁义、明廉耻、懂感恩、树自信。只有每个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才能稳定和谐、共谋发展。在我从事的驻村岗位上,村集体收入薄弱,村民素质参差不齐,自己和村委的有些想法和工作得不到村民的理解和支持,有时会感到疑惑和迷茫,对服务村民的热情有所降低。通过品读经典,我读到“满招损、谦受益”“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时多了几份宽容与理解,少了几分不解和疑惑;当我读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坚定了为村民的奉献精神和服务意识;当我读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更加懂得了关爱村里老弱病残的道理;当我读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深刻认识到了人民群众的重要性及与群众休戚与共的鱼水之情;当我读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深刻感受到老百姓劳作的艰辛及巨大贡献。

作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教师,更要静下心来,从博大精深的经典中仔细品味圣贤的思想和情操,融会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细微之处,使心灵得到升华、行为得以规范。将经典文化中的宽容和爱心,传递给身边每一个人,做到从立德树人,爱心育人,让我们的教育更幸福,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800字作文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800字作文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 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 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 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马年伊始,中央台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民间走访活动,这一话题也得到人们的热议以及社会人士的好评。 家风不一定必须是白纸黑字写在纸上的,它其实相当于一种信仰,一种以家庭或家族为单位去恪守的一种信仰,就像晋商坚持“诚信 经商,客户之上”的原则一样。潜移默化,慢慢传承下去,渐渐浓缩,最后在每个人的心中都形成了这种精神的精华所在,并从中获益, 一般来说,家风都是些比较正义,比较美好的词语形容的,比如诚信,自强,老实,孝顺等等。我还记得年后某夜晚一家子围坐在 电视机旁谈心时,爸爸也适时问我:“你说说我们家的家风是什么?”我想了想问你往日的一些琐事,父母对我如何教育,悉照他人的一 些说法一一把我的想法细数出来。都是些再平常不过的小事,却恰 恰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从而折射出我们的家风。父亲朗然大笑,褒奖了我的小机灵。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 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 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 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 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 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 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唐朝贞观年间,西城回纶国是大唐的藩国,一次,回纶国为了表示对大唐的友好,派使者带一批珍宝见唐王,其中最珍贵的是白天鹅。途中,白天鹅不谨飞走,使者只拔下几根鹅毛,却没能抓住白 天鹅,使者在担心害怕之余吧鹅毛献给了唐太宗,唐代宗并没有怪 罪他,反而觉得他忠诚老实,不辱使命,从此,“千里送鹅毛,礼 轻情意重”的故事干为流传开来。 中国传统礼仪,应是体现精神价值的生活方式,传录它可以使我们的礼仪化发扬光大。 传统礼仪毕竟是中国传续了几千年的血脉,若血脉堵塞,中国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现代国,而不能称其为中国了。中国传统礼仪文化 博大精深,它足以使国人和海外人引来容耀和自豪,它是中华民族 重要的凝聚力,没有它,国人将迷失自我;没有它,中国便只剩下一 个空壳。 纵观古今中外各国发展,世上没有一个民族失否定自身传统礼仪的,没有任何一个民族会认为自己的优秀的传统礼仪是过时的,有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的精选作文650字

诵读经典传承文明的精选作文650字泱泱中华大国,苍苍历史往事。中国,一个五千年的文明古国,真乃,“江山代有才人出”,一辈辈,一代代,一年年,不管古今,不管久近。经典屡见不鲜,人才源源不绝。记载着沧桑的历史往事,传承着长远的文明文化。 两千五百多万年前,出现了一位圣人——孔子,他的教学和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被学生片片断断的记录下来。这些以课堂笔记为主的记录由他的学生聚集、编纂后,成为《论语》。 《论语》,是我爱读的一本书。它虽出于古代,但意味深长。虽单只语录,但耐人寻味。他记载着孔圣人的言行、举止、如何处世、如何做人等等。更重要的是具有一种伟大的思想,传承着一种恒久的文化。 宋代的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见《论语》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这本曾被誉为“治国之本”的《论语》,对于我们现代社会、现代人的生活,实则也存在着影响与意义。 当一间间教室中,传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这朗朗的书声时。 孔圣人的思想观念、处事原则,也在渐渐的影响着人们,改变着人们。 孔子在做人方面有深得人心的研究。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正道明了君子与小人的区别:君子每天挂念的是自己的道德修缮,小人惦念的则是自己的家乡;君子心中始终有一份规矩,、法度,不得超越,小人满脑子想的则是小恩小惠、小便宜。这些这正是贬低小人,弘扬君子之风。教诲人们不要做小人,要做正人君子。 孔子的处世之道更是意味长远。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告诫我们,与好朋友相处要有度,不要什么事情都大包大揽。 读过《论语》,心中的迷雾遣散开来,思想得到净化。 《论语》正是经典,正是历史的积淀与智慧的攒集,正是圣贤、崇高、伟大的代表。 《论语》告诉了人们生活的真理,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做事,怎样过上心灵所需的那种快乐的生活。 在生活中,“经典”还有太多太多,它们——是岁月长河中闪光的明珠,是沧桑岁月里不朽的传奇!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康家集初中开展中华传统文化活动总结 现就我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关活动情况汇报如下:我校学本期起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我校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之中,并倡导通过有关课程及活动开展书法教育、国学经典诵读等活动。 一、我校设立了第二课堂。并且把书法设立在了里面,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二、我校能够充分利用那些仍得以保留的文化资源和方式,如各种法定节日、传统节日,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等,加以开拓和创新,开展主题班会、专题演讲、歌咏比赛、文艺演出、手抄报、黑板报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引导我校学生弘扬民族精神,增进文化自信和爱国情感,提高道德修养。 为此,我校充分利用各种文化资源,拓宽文化领域,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围绕爱国主义教育、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充分表达对祖国、家乡的热爱。 1.开展“感恩共产党”红歌比赛。 我校结合“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举办“建党节红歌比赛”文艺汇演,激发全校师生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热情。 2.开展“感恩祖国”文艺汇演。 国庆节,我校通过组织开展“喜迎建国七十周年、助力临洮脱贫攻坚”主题文艺汇演,提升学生感恩祖国、回报祖国的朴素情 感。 3.开展“感恩励志”演讲比赛。 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励志”为主题的演讲比赛,引导青少年表达对祖国、父母、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感恩社会、感恩父母、感恩老师。 4.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打造品牌和亮点,形成长效机制我校形成传统文化教育长效机制,我校开展冬至节师生家长联欢包饺子传统文化教育。 5.“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 9月10日我校通过组织以“感恩老师”为主题的主题班会,引导我校学生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培养青少年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本学期来,我校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坚持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环保教育、感恩教育等主题教育活动。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_经典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有哪些》 阅读精选(1):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礼貌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四个特征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一样的历史时期 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一样。 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 度---高深莫测。 文化纵览 简介 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琴棋书画、三百六十行、四大发明、民间禁忌、精忠报国、自然养生、竹、民谣、黄土、长江、黄河、红、月亮。十二生肖: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农家、农民起义;皇宫官府、宫庭文化、帝王学。 诸子百家 中国传统文化 1.道家(老子、庄子、列子;思想:道德,无为、逍遥;《南华经》《道德经》《管子》 2.儒家(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思想:仁、义、礼、智、信;四书:《中庸》《大学》《孟子》《论语》) 3.法家(李悝,韩非、李斯、《韩非子》思想:君主集权,以法治国) 4.墨家(墨子、《墨子》、思想:兼爱、非攻、举贤、节俭) 5.名家(邓析、惠施、公孙龙、桓团《公孙龙子》) 6.阴阳家(邹衍、五行、金木水火土) 7.纵横家(鬼谷子、苏秦、张仪、《战国策》)

[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如今中国的传统文化却在一步步的丢失,那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我们应该传承它,不应该放弃它,或遗忘它、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关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1 我非常之荣幸的参加了宁海县的首届公民道德公益大讲堂,本次大讲堂的主题是“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做有道德的人”,大讲堂的目的是“构建和谐社会,再现中华盛世”。 谈起“中华文化”这四个字,使人自然而然的想起了一句话叫“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是教科书中常见的用来描述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句话,可是,要是问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又有几个人能回答上来呢?就是这样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反思,身为一名中国人,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不知道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我想这是让我自愧的事情,更是让我痛心的事情。 虽是短短四天的学习时间,却是让我受益匪浅,感悟颇深,我是没有什么资格和能力来向大家阐述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因为连我也正处在认识和学习中华文传统化的道路上,我知道,要想要真正的领悟几千年前的古圣先贤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真理,是要我的用一生时光来学习和践行的!我能做的就是做好一个中国人的本分——弘扬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就谈谈我这四天来学习的感受吧! 大讲堂的整个学习过程是不收取任何费用的,除此之外还有免费的午餐和学习资料,还有免费的纪念品!这样的公益活动已经很少见了。据我所知,参加大讲堂的义工是五百多人,想必大家都知道什么是“义工”,就是除了要干最脏最累的活以外,他们的付出是没有任何报酬的,我所要讲的不仅仅是义工的概念,而是他们身上令人尊敬的品德,见人鞠躬一定达到九十度,无论对方年龄大小都称呼为“老师”,每一次台下观众鼓掌,站在一旁的义工们必是鞠躬表示感谢,四天来,我看见的加上我没看见的,我不知道他们每一个义工鞠了多少次躬,真的是数也数不清。在这些义工当中,上至八十多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在我看来,我们这些人哪里称得上是“老师”啊?他们,才是我要学习和尊重的老师啊! 这些义工们,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只想说一句,感恩,感谢! 关于传承中国文化的文章2 上下五千年,中国一路风尘仆仆走来,脚下踏的是深厚的文化底蕴。但在今天,一提及中国传统礼仪,大多数人并没有什么清晰概念,甚至则一位这种传统礼仪人化是过时的东西。因此,中国礼仪文化正在遭受着史无前例的以往与不屑。 然而,中华民族传统礼仪文化是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处理人际关系的实践结晶,是人与人之间行为规范的准则。 杨时与他的学友游酢为求的正确答案一起去老师家请教。时值隆冬,天寒地冻,来到程家时,适逢先生坐在路旁打坐养神,杨时二人不敢惊动老师,就恭恭敬敬立在门外,等候先生醒来,过来良久,程一觉醒来,从窗口发现侍立在风雪中的杨时,只见她遍身披雪。脚下雪已有一尺多后了。此后,“程门立雪”的故事就成了尊师重道的千古美谈。 礼仪是律己,进人是一种规范,是表现了对他人的尊重。古人云“不学礼,无以立”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 东汉黄香仅仅九岁,就懂得尊老爱幼,孝顺父母。在冬天严寒之时,就用自己的身体将父母的被子温暖后,再请父母安寝;在夏日炎热之际,则用扇子给父母扇凉驱蚊,以侍奉父母安寝。黄香温席是在中国传统孝之礼仪,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 近百年来,由于种种原因,一些优秀的伦理道德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今的人们已经

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四年级精选作文

阅读国学经典,传承中华文明四年级精选作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当我第一次读《三字经》的时候,我的教师告诉我,《三字经》是国学经典,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我们一生受用不尽的财富。 如今,我也站在了讲台上,把教师当年告诉我的话,告诉我的学生。从一年级到如今的三年级,看着他们一点点长高,读书的声音由稚嫩变得清脆,对经典的理解也丰富起来。 记得我第一次把三字经写在黑板上,教他们背诵时,他们有的闭着眼摇着头学着古人,看起来有模有样。《三字经》通俗易记、朗朗上口,聪明的他们总是很快就能背的滚瓜烂熟。但是我也会产生一种担忧,他们何时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呢?拔苗滋长是不可取的,但在他们自然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有人引导,方能成长地更茁壮。于是,在他们犯错误的时候,我第一件事不是批评他们,而是引经据典地引导他们明白自己的错误。当我引导吵架的两个学生说出“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的时候,看着他们涨红的脸,就知道他们已经知道了羞愧和错误,这种价值观的引导比就事论事更有意义。 《三字经》中,除了仁义诚敬孝,还包含了中国传统的文学、哲学、天文、地理等文化。读到如“赤道下,温暖极”这样的句子时,会有学生疑惑:赤道时什么?在给他们通俗的讲解,是对他们积极发问的一种鼓励,也是对他们视野的一种开阔。我也会很欣慰于这类学生有了读书中的思考过程,而不是死记硬背。读到“地所生,有草木。

此植物,遍水陆”时,我会引导他们想到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树林、绕堤的水田,告诉他们自然风光的美妙,激励起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读到“曰江河,曰淮济”时,我会告诉他们中国有多少河流,黄河是怎样的,长江是怎样的,让他们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有多么的壮阔。 在我成长的岁月里,《三字经》曾给我很大的影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深深刻在我的脑海中,尤其是那句“蔡文姬,能辨琴”,还有之后那句“彼女子,且聪敏”,曾激励我要成为蔡文姬那样有才学的女子。由于对文学的热爱,毕业后的我选择做了一名语文教师。在讲台上站立的日子,看着台下每一个对知识渴求的面孔,总会想起我当年求学的时光。 《三字经》读了一代又一代,精华的文字流淌了一千年,影响了千千万万的中国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少年强不仅指知识能力要强,还有心智思想方面要强。《三字经》是少年心智成长路上一堂重要的课,上好课是我作为语文教师的使命,而接过上一辈教师的粉笔,弘扬国学的经典与文明,却是我要终身奉行的使命。

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文

关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作文 屋檐上的水滴随着时光的推流而一滴滴地掉落在那堆积了一厘米深的小水晕中,泛起 了小小的涟漪,望着眼前这一雨纷纷的美景,忽然一阵粽叶香,耐人寻味。 “菊花园,炒米饼,糯米团,阿妈带我去睇龙船……”这是小时候奶奶抱着我,在端 午节时嘴中念着的歌谣。而这种古老的气息还能代代相传吗? 走进厨房,家中还是那种老式的灶台,有两口大锅,均由柴火烧制,容量十分大,我想,在爷爷奶奶他们那一代,家中要生存的人很多,所以先前的灶才会是这样的吧。在这时,只见奶奶将用油炸葱头的“葱头油”捞起,放在一旁的小碗中。接着掀开另一锅有拌 着许多什么蒸咸蛋,五花肉,鹌鹑蛋,花生……一切适合的东西,奶奶一样也不错过。因 为再包之前,这些食物都未煮熟,因为害怕太油,所以我帮着奶奶一起弄。我们首先清洗 粽叶,“呀”一不小心就被这粽叶的边缘割破了手,轻微的流血,更映衬出我对这粽子的 喜爱,瞧去,奶奶正眉开眼笑的哼着小曲,包着粽。 双手平摊,在手心先放上一个粽叶,用大拇指夹着,来一个90度的完美弧度,使粽 叶上有一个圆锥形的凹形,然后以3:2:1的比例调配米,鹌鹑蛋,五花肉,一层压一层,最后,再拿一片粽叶“封顶”,用一种植物的叶子绑上,放在篮子里,准备下锅。一只布 满皱纹的手和一只细皮嫩肉的手在一起忙的不亦乐乎。 这细细的粽香,环绕了整个屋子,忽然,听见弟弟对着电话机喊了一声:“小姑,等 等你回来的时候给我带一个汉堡跟一个芝士味的比萨,谢谢。”顿时,屋子里的气氛僵硬了,空气似乎要停止了流动,奶奶在这制作着中国的传统食物,而这新时代的小男孩却要 去品尝外国的“快餐”。 这份古老的传承是否即将遗失了呢?若不是,那又能传承多久呢?这一切的一切,是否 会成为那黑白史书上的记载呢? 在当今社会蓬勃发展的时代,人们都在物质上不断的追求,在生活水平上不断的提高,在工作上同时也是精益求精,但是,人们又会停下来思考那份对于文化的纪念吗?不,不会。然而,在中国古代,有许多优秀的手艺都是因为没有人传承而在现在已断绝了,我们 不能让历史成为历史,要让他们成为未来,而唯一的方法就是,每个人都应该随时接受着 古老文化的熏陶,让这种传承成为永远,这样,在中国的标点上,就只有分号,没有句号。 我想,如此的文化传承,势必会为中国拥有美好的远景蓝图。 粽叶飘香,传之千里。 《中国经典名着》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 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开展了一次阅读《中国经典

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真正的力量的决定性因素。接下来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欢迎大家的借鉴阅读! 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1) 当书信被电子邮件取代,当脚力被各种交通工具代劳,当传统文化在濒临灭绝的边缘苦苦挣扎:处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又该何去何从?科技为上,传统靠边?还是传统为要,科技为辅? 在如今纷繁芜杂的大环境下,科技与传统文化不可偏废。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我们的魂;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促进社会进步,让人享受舒适生活: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的必然选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便对西方现代科技有一种盲目的恐惧或崇拜,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国门,打碎了天朝上国的美梦,也在国人心中种下了恐惧而又歆羡的种子。科技强国也被无数国家奉为圭臬。科技霸权在美国等西方国家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现代科技的优势展露无遗。 但我们就该为此放弃传统文化?中国传统讲究仁义礼智信,中国文化具有兼容并包性,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伟大的中国文化是我们传承千年,历久不衰的法宝,也是我们走向复兴,开创未来的根本保障。虽然,传统文化不乏糟粕,虚荣、麻木等劣根性便是糟粕的体现。但,我们不能否认传统文化的精髓让我们经久不衰,绵延不绝。文化的包容维持着中华民族的和谐与稳定,也为民族大家庭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使其焕发生机。五千年的积淀造就的是传统文化的强大生命力。 社会转型期的今天,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烈碰撞,逐步融合,而在这碰撞与融合中,各自焕发出新的的生机。科技赋予传统文化科学特性和创造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也是经济发展的强大驱动力,而科技发展中形成的科技精神,包括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科学价值观念等,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传统文化。在科技条件下,传统优秀文化经过现代科技的陶冶和兼容,具有了新的创造活力,它既蕴含了现代科技的新成果,又指导着现代科技条件下的民族文化不断创新和发展,永葆生机和活力。发挥科技优势,改造传统文化,是保持传统文化生机的不二法门。 同时,传统文化的道德原则、和谐理念也指引着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走向。先进科技的发展为人们创造了巨大的财富,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现代建筑的发展并随着邻里人情的冷漠,交通工具的进步伴随着健康的,电子文档的的发明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书写能力的退化。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也只能依靠传统文化。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汤恩比博士在上个世纪70年代就提出了令举世深思的论点:“挽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问题,唯有中国的孔孟学说和大乘佛法。”而七十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在巴黎宣布,解决21世纪人类的生存问题,必须去2000多年前的孔子学说中汲取智慧。弘扬传统文化,解决科技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也指引着科技的发展。 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让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在碰撞交融中永葆生机与活力! 弘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作文(2) 在当今开放的世界里,我们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也要大力弘扬华夏五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只有这样,世界才会健康地朝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更加地充满生机和活力。 小时候,每当大年三十晚,村里便鼓声四起,霎时间村当街便挤满了人,

阅读经典,传承文明

阅读经典,传承文明 “常念为经,常数为典”, 常言道:“话说三遍淡如水。”但经典的语言人们一遍遍地说,一代代地传;经典的书,人们一遍遍地读,一代代地品。千百年来,灿若星空的经典文化,熏陶着、滋养着无数的中华儿女。可随着“快餐文化” 的日益盛行,拜金主义、虚无主义等社会意识形 态无形中对经典文化产生了冲击。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不能让传统的瑰宝在华丽的信息时代退出舞台。胡锦涛同志在美国耶鲁 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不辱使命,把人类宝贵的文化财富转化为学生的精 神资源,凸显她的文化功能,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一、明确传承经典的意义 《大学》有云:“克明峻德,皆自明也”,在人生旅途中,经典文化不仅能启发美好的德行, 而且还有净化心灵,抵御精神污染的功效。她本身虽不能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 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文化的生长点。俗话说:“经典常读启智,红歌常唱励志,故事常讲明理,箴言常传警世”。经典文化能够陶冶性情,让读者内心呈现出一种丰富的平静的高境界;能够洗涤人的理念和心灵,提升人的学养和品位。万物的发 展都有相通之处,数千年的文化史,也是人类数千年的思想和行为的演变史,鉴往知来,可 以提高我们思想的深度和广度。因此,传承经典是一种精神的需要,更是一种有益的生活方式。当前全球化的竞争不仅是经济、科技和军事的竞争,也是价值观和文化的竞争,中华民 族传统文化和道德观念是我们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软实力。 对于学校教育来说,传承经典文化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经常背诵经典,孩子的记忆力将获 得明显提高,一旦获得了这种记忆能力,记忆任何科目的知识都会很轻松,学习能力也明显 增强。另外,学生正处在记忆黄金时期和人格形成时期,播下最好的种子,撒下最好的养料,使其终生受益。身为人师的教师本来就是授业解惑的人,身先士卒地阅读经典理应成为职业 的基本功。让经典走进校园是经典自身的渴望,也是教育工作者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职责。 二、激起阅读经典的兴趣。 1.营造阅读经典的氛围。在一个具有浓厚书香氛围的环境中,学生的“读书欲望”更容易被激起。我们可以从阅读环境入手,如把学校环境布置得富有书香气息:校园里摆放图书飘流架,让学生随手就可以取到书;学校有专门的读书场地,如书吧、阅览室,有条件的学校还有专 门的国学教室;在走廊醒目处粘贴读书名言及“吞吐古今、掩卷静思”等读书箴言,引领学生 思索读书意义;各班设立图书角,定期更换经典读物等。 2.苏霍姆林斯基说:“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好好学习的愿望。” 学生都希望能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们的认可,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为此,我们可以模 仿电视推出的《讲坛》《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华好诗词》等栏目,组织一 些《汉字听写大会》《经典故事比赛》《成语大会》等形式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一些读书经 验交流会等,让学生多一些施展自己的机会;定期评选读书之星,颁发奖章以示鼓励,让学 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而更积极、主动地品读经典,使学生逐渐把阅读经典作为精神生活 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3.借助影视提高兴趣。许多影视作品中包含大量文学经典之作,优秀影片把原本由文字表达 的故事内容,演绎成真实、形象、生动的影像资料,学生相对也比较容易接受。一九八六年 录制的《西游记》,已在荧屏上走红近三十年,试问如今有哪一部影视作品可以有如此恢宏 的青春?在影视作品的引领下再鼓励学生去读原著,不仅激起学生阅读经典名著的兴趣,而 且可提高文学作品鉴赏能力,陶冶情操,明辨是非,完善人格。

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三篇

关于传承传统文化的议论文800字【三篇】【篇一】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这样的一个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的文字也历时久远。从最初的仓颉造字,后来有了孔子的“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又经过李白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清照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经过多年的流传,有了如今的中华文化。 中华文化渊源流长,自然是学养深厚。 相传,伯牙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伯牙弹到志在高山的曲调时,钟子期就说“峨峨兮若泰山”;弹到志在流水的曲调时,钟子期又说“洋洋兮若江河”。钟子期死后,伯牙不再弹琴,因为没有人能像钟子期那样懂得自己的音志。后遂以“知音”比喻对自己非常了解的人。一个“知音”里,就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可以想象,成千上万的词语中,包含了多少中国的历史文化。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希望能有一个一心一意的人,就这样,和他一起走到白头也不分离。这样一句家喻户晓的诗句,没有堆砌的华丽辞藻,却扣人心弦,因为它饱含着真情实感。 古语云“百善孝为先。”那么说起美德,孝顺就是中华民族薪火相继的传统美德。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教育我们长大,不知付出了多少心血。我们应当感谢,应当报答。一篇广告,至今让我记忆犹新“一个小男孩吃力地端着一大盆水,笑着对妈妈说说‘妈妈,洗脚!’”让我记忆犹新的,不仅仅是那个小男孩的乖巧,还有他那份发自内心的感谢和至深的爱。他给了我们一个典范,一个让年幼的孩子尚有这样的感恩之心,我们又该怎样做呢? 大家应该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人大学毕业,到一个公司应聘。他走进大厅,看见地上有一张纸屑,来应聘的人很多,却都只顾着自己的事,没有一个人捡起那张纸屑。于是,他走过去捡起纸屑,扔进垃圾桶里。就是这样一个举动,改变了他的命运。他并没有很高的学历,却在这次应聘中脱颖而出,正是因为那一个小小的举动。”这样微不足道的事,但它足已显示出一个人的品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身为中华民族的一员,让我们肩负起这个责任“传承文明,弘扬文化。” 【篇二】 马年伊始,中央台推出了家风是什么的民间走访活动,这一话题也得到人们的热议以及社会人士的好评。 自古至今,由中到外,几乎没有一家是没有家风的,例如说,傅雷家书就是傅家家风的传承及对后代们的教诲的家风的典例。还有的比较熟知的,那大概就是清末重臣曾国藩了。曾国藩曾以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

品读经典,传承文明 大江东去,浪淘尽,留下的便是经典。经典,顾名思义,在我的理解中,经典就是经得起时间的洗礼,时代考验的文明精华。 当今时代,科技与经济的发展迅猛,快得我们没有时间拿起一本书,慢慢地品读一番;快得我们没有时间敲一下邻居的家门,缓缓地聊一番;快得我们没有时间坐下来,静静地沉思一番。这样的发展在我看来未必是合理的,我更愿意看到的是我们每一个黄炎子孙,从我们过去的经典中去挖掘我们的文明,我们的精神财富。 中华民族,两千多年的历史,拥有着灿烂的中华文化,经典的著作更是数不胜数。《论语》的记载,可谓是中华之瑰宝。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对古代的儒生影响非凡,对当今现代的我们仍然有着重要影响,关键看我们怎么去传承它。我不得不说新中国建立后至今,我们对儒学的传承做得不好也不够,文化革命残害的不只是那一代人,还有我们的文化,我们的信仰。儒学在对创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假使我们好好运用,我们现在的生活一定会更和谐,更美满。我们不会有这么多贪官污吏,我们不会有这么多食品安全问题,我们不会有社会的冷漠,不会有老人扶与不扶之抉择。 《论语》中经典的“爱人”思想对我们现在社会的冷漠

正是一剂良药,“老吾老以及人之养;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对待老人要把他当作自己的父母来对待,对待孩子要把他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对待,论语中的和谐,仁爱主张难道不正是我们当今社会所缺乏的吗?所以说,读经典,传经典,思经典,然后学以致用。不管我们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要有一颗善良之心,你不欺我,我不讹你,我们以礼相待,做到对得起良心,这个社会才会温暖起来。 论语中经典语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真的是有大智大慧,倘若运用到企业经营中,这个企业想不发展壮大都难。我们都知道企业不关要讲诚信,还要讲正道,不做苟且之事,不做损人利己之事,不欺骗消费者,不唯利是图。虽说企业以营利为目的,但起码你要有企业责任,道德良心,如果我们每一位管理人员手头都有一本《论语》,每天花点时间读一读论语,反思自己一天有没有对得起孔子,有没有尽到责任,那么我们还怕利润不来吗?如果一个企业能将儒学融入管理中,或许就不会成为下一个“三鹿集团”,食品安全问题也能得到解决。在文化面前,物质是肤浅的,企业应该先有企业文化,才能财源广进。 《论语》中经典语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是古人对统治者的希冀,这要是放在我们当今社会的官场之中一样受用。现如今,中国的社会腐败问题十分突出,这在新中国刚建立时期是不可能的,当然这也是改

高中关于传承传统文化作文

高中关于传承传统文化作文 【篇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在经 ” 全部结束的时候,我才发现自己竟然只对了3 古文化的博大精深。 曹操的宏大抱负、*的革命情感; 魅力。 365首古诗。假如我是风筝,那么古诗就是风,带 ?可想而知,就是一具空壳,没有灵魂的行尸走肉。而我们作为一名初中生, ! 通过这次的观看,我领悟到了很多。作为祖国未来的花朵,我们应该学习国学知识,让祖国的国学知识长流不息,永不磨灭! 【篇二】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弟子规》开篇就提到了“孝”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首先具备的行为品格。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讲座上,姜老师给我们上了关于“孝”的一课。

前半节课,姜老师给我们讲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我们很快了解了中国5000多年的历史,比美国要长很多。一个人的五个行为境界,以及自古以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恶之家必有余秧”。姜老师一直在问我们一个问题“我 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我们一致认为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把它传承下去。姜老师没有作答,而是迅速地讲起 了有关亲情的动人故事。当听到白猴妈妈在临死前还一心想着孩子,把孩子的一切都照顾好后才放心地让猎人开枪; 当听到一位伟大的母亲在地震中舍命护住自己的孩子,并留给他一条感人的短信;当听到两位父母在灾难来临之前分 离把孩子托举起来让他得以存活时,很多同学都流下来感动的泪水。父母为了孩子,甚至可以放弃自己的生命。他们的心中,孩子比自己占据的空间要大得多。只要孩子平安,他们在所不惜。我再回过头来,想想自己的父母,深感惭愧。我的生活,虽没有大起大落,但谁说父母不是在为我默默地、辛勤地付出?身上穿的衣服,口里吃的饭食是从哪 来的?品学兼优、多才多艺又是谁给你的?有两个人,一直在我身上寄予了厚望,可我怎么不感谢他们的信赖,反而有 时要不听他们的话呢? 为什么学习传统文化? 【篇三】 中华文化美丽的篇章;;苏轼那一句句鞥强有力的话语震撼我们的内心。 ;你可能喜欢韩国的温恭礼仪,喜爱他们的文庙礼乐;但你不要忘记,我 现如今,文化底蕴已成为一个人一生的财富,没有文化,就如同行尸走肉,难以立足在这个发展的世界,没有文化,就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鱼儿失去了水,人们失去了阳光,失去了生活所必须的物质。有人曾说:“没有高考, 怎么拼得过官二代富二代。”在这个竞争激烈的时代,能让你出彩的,就是你心中的文化底蕴,其实高考也是文化的 一个检测,也是中华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因此,为了留住中国魂,留住中国梦,提高你的精神境界,我们也应恢复文化底色,打造中国文化人,传承下我们的中国魂。 中华文化虽博大精深,但有时也有不当,我们应鄙弃社会中的低俗文化,传承高尚文化,加强文化底蕴,对待外来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不可盲目吸取,也不可不吸取。要批判的吸收。 希望我们可以让精神文明充满我们的世界,传承中华文化。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国旗下讲话稿

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诵读经典品味书香传承文明》。 说到读书,很多同学会兴奋起来,因为家里就有不少书,每到节假日,总 要父母为自己买书。也有不少同学只要一捧起书,兴许连吃饭的工夫都没有了。是呀,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全世界共同的营养品。如今的我们又是那么 幸运,老师正在为我们营造一个书香校园,让我们在满是读书气息的校园中、 班级里、家庭里快乐地读书。 上周五我们开展了诵读经典的活动。经典作品博大精深,它承载着民族的 历史和文化,记录了民族的感情和精神,见证了民族的灾难和复兴,它以独特 的教育功能,教育和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诸如《三字经》中:“香九龄,能温席;融四岁,能让梨”——尊老爱幼、谦虚礼让的教育。“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勤奋好学的教育,,我们从“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感受过李白的豪放;从“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中读出了白居易的执著;又从“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感受到张若虚对人生的探询。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五千年的文明给我们留下了巨大的精神宝典,诵读中华经典诗文可以加深我们 对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在诵读中亲近中华经典,在亲近中接受中 国文化,在热爱中弘扬中华文明。 常言道:“经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读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诵读经典诗文,积累精美的诗词句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使自己达到“要说口吐莲花,要写笔下生花”的境界。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时间,本着“用心诵, 慢慢读,字字清”的原则,大声地朗诵经典,让自己在朗朗书声中积累经典名 言,陶冶情操。诵读经典的目的在于启迪我们的心智,培养我们良好的思想品 质,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懂得爱国、爱家、爱父母的人生道理。经过一阶 段的诵读,虽“满腹经纶”但只能闷在肚里,或“纸上空谈”,诵读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因此,我们必须要学以致用,用经典来指导自己的言行,从“幼不学,老何为”的教诲中了解时间的重要性,勤学需趁早;在“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呐喊中明白生命的价值,,其实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 学万学,学做真人。我们要能在经典诵读中真正理解为人处事的道理,升华自 己的思想。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 因为你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结识世界上所有的伟人、大师,但通过读书,就有 可能。你不可能走遍世界各地,但书籍可以把你带到地球的每个角落。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因为读书会让我们那玩耍激动的心瞬间平静; 读书会让我们举止文明、羞于粗鲁;读书会让我们充满灵性,不屑那些粗俗的 游戏。 静静地打开一本本经典书吧!一个爱读书的人,总会有很多知心的朋友, 因为他知书达礼,言谈举止总是那样的赏心悦目。 同学们,让我们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用最高亢的声音诵读经典,用 最昂扬的激情书写青春,用最执著的信念成长为中华文明的传承者。 五一班 2014.10.27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之我见 王松 (苏州科技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摘要:本文围绕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战略核心、国民根本、危机萦绕等方面的意义及传承内容展开论述,并就如何传承从政府角度、媒体角度、大学角度和创新角度提出了相关建议。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传承 泱泱华夏,五千年文明,传统文化正如长江之水,滋养了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又如陈年佳酿,时间愈久,越发体现其弥足之“香”。 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 1、因战略核心而传承 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的灵魂和根本,深深影响着国家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当今世界,文化更是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核心竞争力,决定着国家的命运,民族的未来。胡锦涛总书记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因此,要想使中国跟得上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无疑是重中之重,要摆在国家战略核心位置,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 2、因国民根本而传承 孙中山先生说过:“传统文化丢不得,历史上五胡乱华和满蒙入侵,不是戎狄融合汉人,而是汉人同化戎狄,这不能不归功于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所有中国人的成长中起着不可替代和估量的作用,它以儒家学说为主流,与道、佛二家共同构成基本框架,涵盖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是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瑰宝,也是每位中国人所拥有的精神财富。比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操,“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的包容品格,“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生活态度,都是一脉相承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这些一整套的观念和规范至今仍在指导着我们怎么做人、如何做事,作为个体而言,每个人都应该参与到传统文化的传承中来,用其指导人生、塑造自我,通过个体的团结努力,从而提升国家形象和民族风貌。 3、因危机萦绕而传承 孔子曰:“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孔子的这段话,值得今天我们好好反思。随着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的推进,加之我国正处于转型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盲目推崇造成了是非观的颠倒、社会道德的滑坡,“毒奶粉”、“地沟油”、“问题胶囊”等事件的相继出现,不仅拷问着社会的良知,也在警示着我们,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已如弦上之箭,不得不发了。传统文化的危机不仅体现在道德层面,近年来,一些民族工艺技术的流失正在为我们敲响警钟;许多年轻人对西方“情人节”、“圣诞节”的跟风吹捧,对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的无视冷淡,也着实让人倍感揪心。但是“亡羊补牢,犹未未晚”,我们欣喜地看到,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在积极地行动,力挽狂澜于既倒,让中国传统文化从危机中“突围”出来。 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笔者认为,传承的根本原则是坚持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传统文化。对于其中科学的、合理的、符合规律的“精华”,要去吸 收和发扬,对于其中不科学、不合理、甚至充满封建色彩的“糟粕”,要去否定和剔除。 1、传承儒家的文化精髓 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以孔子、孟子为代表,强调“仁者爱人”,主张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尊重,彼此信任;提出“仁、义、礼、智”是人与生俱来的善性,人应常怀“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指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希望人与人之间相互包容;提倡积极入世,奋发进取,自强不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从而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 2、传承道家的文化精髓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主张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时至今日仍在警示着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注重保护生态、保护环境,做到可持续发展,达到“天人合一”。千年前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当今全球所提倡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科学发展不谋而合,这不能不说是中国传统文化超强生命力的奇迹。 3、传承佛家的文化精髓 佛家虽是宗教,却包含着许多人生哲理和修身养性的思想。元代人刘谧对于佛教有着独到的论述:使人弃华就实,背伪而归真,由力行而造于安行,由自利而至于利彼。在物欲横流的今天,当许多人陷入名利场中无法自拔、身心疲惫时,佛家的思想确有让人醍醐灌顶、降伏其心的独特效果。佛家重轮回,讲因果;教人行善积德、知足常乐;教人质朴平淡、自然归真;教人正确对待自己、他人和社会,正确面对顺境和逆境,为迷途之人指出了一条“净心”之路。 4、传承其他家的文化精髓 除了儒家、道家、佛家,中国传统文化还有许多精髓值得我们去传承。比如墨子的“兼相爱、交相利”就是号召人们无差别地彼此敬爱,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比如荀子的“明于天人之分”,既强调了自然界有其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道理,又指出人有主观能动性,可以遵循规律,掌握规律,让自然为人服务;比如韩非的“尚法不尚贤”的法治思想,重法治而轻人治,对今天社会秩序的构建、法律规则的制定、修订、执行,仍然有着非常实用的指导作用。 除了先秦诸子,中国传统文化领域中还有诸多名人、名著,如董仲舒、惠能、张载、朱熹等的思想精髓是值得我们去深思和传承的。 三、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 五四运动,掀起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十年文革,更是将传统文化置于底谷,反思这几十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全面否定的态度和做法确实有些极端,实践也证明,完全丢弃中国传统文化的 文化 文化空间 (下转第56页)197 --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精心整理简述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对当今教育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 1.自强不息的执着精神。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 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三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2.爱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为中华民族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笑谈渴饮匈奴血"到文天祥"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精神,都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3.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就是厚德载物。如战国时代,就开创了在学宫里自由讲学、自由辩论,开创了我国文化史上百家争鸣的先河,为中华文化的继往开来做出了巨大贡献。从汉武帝开始,我国便形成了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文化局面,但实际上我国文化发展史主要是以儒道互补为基本线索的,而这一线索本身就体现了文化的兼容性。 4.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 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_议论文

关于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优秀范文5篇 【篇一:传承中华传统文化】800字 当时间的沙漏漏下最后一粒沙粒,金子的本色才会如此灿烂;当贝壳的泪痕划过最后一瞬,珍珠的色彩也会如此耀眼。当六年的养分在体内积累,毛竹的生机也会如此蓬勃。 正是由于历史的洗礼,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最终诞生了华夏女儿的独一无二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材料中所说的那个歌星的经历,正是由于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观念的更新形成的。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正确对待外来文化。现如今,知道重阳节的人越来越少了,知道感恩节的人越来越多了;知道情人节的人越来越多,可知道七夕节的人越来越少了。对于我们先辈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我们中的许多人都几乎全都置于脑后了,这难道不是一种崇洋媚外吗?这难道是我们口口声声说到的责任感吗?然而,我们身边其实有许多人在为我们做榜样,他们能坚守自己的信念,鼓励人们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著名学者马寅初不就是吗?他积极提倡我们青少年应当多多学习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虽然世界正在多元化,但是,我们传统的中化文化不能丢!因此,我们是否想过,在不久的将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否会被他国文化所取代?这个答案须靠我们用行动来回答。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继续发展的基石,是我们共同保护,共同继承的使命。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坚定信念,共创美好未来!忆往昔,若不是司马迁的沥尽心血,怎会有《史记》的鸿篇警后人,若不是李时珍的跋山涉水,怎会有《本草纲目》的福祉遗万年代;若不是曹雪芹的五次易稿,怎会有《石头记》的哀婉催人泪?看今昔,是谁苦心钻研十余载,终使两星成?是谁奋斗十八年,终抱金牌归?是钱学森!是申雪与赵宏博。他们是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中的坚定,他们是传承了中华传统文化典籍中的不懈。正是由于继承和传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精神,才使得他们能够这般坚定,这般执着。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根小小的火柴,但仍能点亮一片星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如一片绿叶,但能点缀整个春天;传统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虽若驾一叶扁舟,但仍能惊动一片大海。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生命的支撑,成功的基石。 【篇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900字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传承。近年来,我们有幸接受越来越多的感恩教育,这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要进行道德教育就无法离开中华传统文化的教育。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是和谐,要和谐就要顺应自然,尊重自然,而不是去破坏自然,去“人定胜天”。我们把天地比作父母,感恩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感恩大自然赋予了与人类生生不息、和谐相处的万物。有了这份感恩之心,我们就会赞美天地、赞美万物,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我们人类长久生存的金钥匙。1988年,75位诺贝尓奖得主在巴黎发表联合宣言:21世纪的人类要生存,必须从两千多年前的中国孔老夫子那里汲取智慧;二十世纪70年代,英国大哲学家汤恩比教授说:要解决21世纪的人类问题,只有孔、孟学说。这些世界顶尖级的人物,懂得我们中华先祖留下的文化是安身立命、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智慧与大道,而我们更应感念祖恩,以中华文化之精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