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研究生公共英语阅读B第十二单元课文翻译
- 格式:doc
- 大小:16.00 KB
- 文档页数:2
雷华德•加德纳
科技在学校里发起了一场革命。
教育界人士应该迎头赶上,积极应变了。
1. 如果真有一个人能够神奇地从一九零零年来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那么他对于今天教室里的情形大多觉得似曾相识——上课方式一成不变、练习重视有加、材料脱离上下文、课堂活动不是枯燥无味的阅读就是每周一次的拼写测验。
可能除了教堂外,没有哪个机构会象肩负着下一代人的正规教育责任的学校一样根本没有发生变化。
2. 学校里静如止水,跟围墙外面孩子的经历形成了极大的反差。
在现代社会里,孩子得以接触到各种各样的媒体:电视机、移动电话、带有光盘驱动器的个人电脑、传真机、影碟、个人立体音响、照相机、摄影机——早些年这些东西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在工业化程度不那么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它们仍然令人诧异不已。
)
3. 旧时代的人可以轻而易举地辨认出今天的课堂,但却很难理解现代社会十岁孩子的校外世界。
说老实话,我自己经常遇到那样的困难。
4. 如果不把学校教育视作泛指意义的教育,那么它本来就应该是比较保守的。
我还是很赞同这种保守思想的。
但当今世界的变化实在是太快、太重要了。
学校不可能老是维持过去的样子或只是做一点表面的调整。
真的,如果学校不能快速从根本上改变自己,就可能会被其它积极应变的机构所代替(虽然那些机构也许还不够舒适、不够合法)。
5. 当今时代最重要的科技大事就是电脑主宰一切。
从通讯传输到个人簿记及娱乐方式,电脑在生活的许多方面已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
许多学校几乎没有注意到这个趋势,直到现在才购买电脑,建立网络。
虽然经常是用更为便捷有效的工具去上同样的课,但不妨这么说,科技产品已经渗入了校园生活。
6. 然而将来的教育大多是要围绕电脑进行的。
电脑允许有一定的个性化——个人辅导或学习——过去只有有钱人才能这么做。
现在学生上课可以根据他们的需要、学习方式、进度和学习情况及过往的成绩来量身定做。
确实如此,有史以来第一次,电脑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面向全世界学生的“个性化”和“积极亲身学习”的教育革新思想。
7. 电脑科技使全世界范围的信息唾手可得,一点不错。
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
我们再也不用费时间去查找一个人或一份资料——电脑只需一会就找到了。
不用多久,我们甚至不用输入命令就可以知道美国蒙大拿州的州府在哪里,朝鲜的人口是多少或欧姆定理是什么意思。
只要开口问电脑,它就会将答案说出来或打印出来。
这样,人们的“文化水平”马上就提高了。
8. 美中不足的是,因特网上根本没有谁去把关,“谁都可以上网玩。
”真假信息鱼目混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什么可靠的办法可以将网上的真假、是非区分开来。
民族志学家莎莉•特克尔指出,很多孩子始终认为,“税收提高了就总会有暴乱”,因为这是一个随处都可买得到的电脑游戏《山姆城》中提到的常识。
要学会辨别善恶、真假、美丑并知道当中有哪些是有必要了解的,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9. 也许有人会回应说,世界本来就充满了错误的信息。
没错,过去教育当局至少还可
以选择他们最喜欢的教材(并禁止使用其他教材)。
但今天谁都可以马上得到大量的资料,这在过去是绝无仅有的。
10. 人工智能与虚拟现实这两种电脑技术可能会对教育产生巨大的影响。
学校的大多数规划工作也许可以不用人而是由人所编制的程序来完成,以前需要通过课本和间中几次的实地调查来完成的工作现在可以在虚拟现实中完成。
人们不禁要问:这种完全由机器做出来的东西,其真实性到底如何呢?
11. 一改过去的趋势,从官方认可的机构获得学历证书可能也不那么重要了。
个人可以自学(如果不是全部内容也是大部分内容吧),并在模拟的背景中检验所学到的知识。
既然通过电脑可以像以前一样“读法律”,然后通过电脑模拟表现自己的法律技巧,为什么还要花十二万美元去上法学院呢?同样,为什么还要花那么多钱去现场学开飞机或做神经外科手术呢?
12. 以前教育的目的大都是为了保证个人在胜任工作的成年阶段可以稳稳当当地做一份常规工作。
今天,这种想法从以下两方面来看,都行不通了。
首先,几乎所有程式化的工作都可以通过自动控制来完成。
其次,几乎没有人会一辈子只做一份工作。
许多人会频繁变换工作(或是出于自愿或是迫不得已),从一个地方换到另一个地方,从一个公司跳到另一个公司,从一个经济部门转到另一个经济部门。
13. 工作要换来换去,职能也不同,这种情况愈演愈烈,教育空前地变得复杂起来。
多数成年教师和家长都没有那样的经历来帮助年轻人适应一个需要频繁变换工作的世界。
没有先例可循,年轻人只好自己去适应快速变化的“职业道路”和生活形势。
14. 电脑化的教学和课程设置可以说是科技影响教育的主要方面,但其他技术变革也对教育产生了影响。
利用成像技术可以研究学生在解题或创造时大脑的活动及血液流动的情况。
对学生“精神生活”的调查结果,不只限于科研工作,还可能会影响到特殊或主流教育对他们的评价及教学方法。
15. 人们对学习的基因、掌握各种才能的基因认识提高了,也可能会冲击到课堂教学。
用上述方法,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可能进步快,哪些学生可能天生就对付不了“难学的”课程。
一些权威人士坚持要将调查结果应用于具体的案例中,而其他人则坚决反对凭基因信息做出决定。
有助提高学习成绩、改善记忆力或提高学习动机的药物很快就会研制生产出来。
今天的教师和父母可能会面临以前只会在科幻小说里才出现的道德困境。
16. 最后,近来生物医药方面的突破也可能会最彻底地改变教育。
如果个人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来“设计”他们的后代,可以改变活人捐赠的细胞基因;如果有可能克隆人类或克隆人类成为现实,那么我们对于个人和个人作为社会成员的定义也将永远改变。
甚至连进化规律也不得不要重新构想了。
17. 前面说过,教育是保守的,保守思想不一定就是坏事。
确实,从价值观的传递以及某些符号系统和原理的掌握情况来看,还是很需要采取保守的方法的。
然而,知识爆炸和不断改变的原理又要求我们以新的眼光对教学设置的问题予以密切的关注。
年轻人扮演的角色会不断地改变,要为他们做好准备,我们就得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