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教案
三年级经典诵读千字文教案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1

学期目标制定

玉门街小学电子备课表2

教 学 计

划 表

千字文诵读教案

《千字文》(一)诵读教案 山东省益都师范附属小学李珊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 《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诗导入: 师: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把背诵的《唐诗三百首》中的诗背诵一下。注意打好节拍。生齐背。 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 《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

小学生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及内容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生三年级经典诵读篇目及内容三年级 经典诵读篇目 小学三年级经典诵篇目及内容 三年级 (上学期) 经典诵读:《笠翁对韵》 必读书目: 《鲁滨孙飘流记》(英国)笛福 泛读书目: 1、《寄小读者》冰心 2、《小兵张嘎》——代代读儿童文学经典丛书吴光耀 3、《皮皮鲁传》《鲁西西传》郑渊洁 选读书目: 1、《高士其科普童话》高士其 2、注音版《史记》 3、《马戏团的动物明星》沈石溪 4、《时代广场的蟋蟀》(美国)乔治·塞尔登 5、《中国兔子德国草》周锐、周双宁 必背古诗词: 1、凉州词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3、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4、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5、早发白帝城唐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6、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牛郎织女家。 7、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江楼感旧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9、村晚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11、惠崇《春江晓景》[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12、晓出巨量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3、闲居初夏午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14、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游园不值[宋]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6、画鸡[明] 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平生不敢轻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阅读教案

课题预备课课型预备课教学目标明确必读书目及经典诵读内容,读书方法指导。 教学重点明确必读书目及经典诵读内容,掌握科学的读书方法。 教学难点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 媒体应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与心得 一、导入。 二、明确内容。 1. 必读书目。 (1)《晨读对韵》 (2)《百家姓》 2. 推荐书目。 3. 经典诵读 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和科学的读书方法。 1. 制定科学可行的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坚持阅读。 2. 不动笔墨不读书,做好读书笔记。 3. 读书要三到:眼到口到心到。 四、小结下课。

课题 1. 单人旁和双人旁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 掌握单人旁和双人旁的书写要点,写好含有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字,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重点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写法。 教学难点写好含有单人旁和双人旁的字。 媒体应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与心得 一、导入。 二、新授。 1. 教学单人旁的写法。 单人旁是由“人”字变化而来,由撇和垂露竖组成,多出 现在字的左侧。书写要点: (1)单人旁较窄,姿态宜收敛。 (2)撇画斜直,不宜过长。 (3)竖画为垂露竖,起笔多在撇画中间。 2. 教师示范,学生练习。 3. 教学例字:信、伯。 (1)教师重点讲解示范“信”的写法。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 4. 学生自学。 (1)对照单人旁,讨论双人旁的特点。 (2)参照一点通,练习书写例字:徒。 (3)教师巡视。 三、碑帖欣赏。 虞世南与《孔子庙堂碑》。

课题 3. 正确的书写姿势课型 教学目标掌握正确的书写姿势。 教学重点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教学难点做到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媒体应用多媒体 教学过程与方法反思与心得 一、检查: 二、讲授新课: 坐姿要求:头正,身直稍向前倾,两肩要平,两臂自然 分开,坐正,两脚放平和肩同宽(请同学们说出与写硬笔字坐 姿的区别:左手放的位置不同)。老师巡视行间,纠正坐姿。 老师出示站姿挂图,和同学们一起总结出要领:头正、身直(稍 前倾)、肩平、臂开、左手伏案、脚放平与肩同宽。老师出示 执笔挂图,同时补课题:执笔方法。老师和同学一起总结执 笔方法: (一)捏:大拇指和食指末节捏住笔管(虎口成圆形 或扁圆形)。 (二)勾:中指勾住笔管,紧贴食指。 (三)顶:用无名指末节的背部(指甲和肉相连部) 向外顶住笔管。 (四)靠:小拇指靠着无名指,不接触笔管。 (五)指要实在地握住笔管,掌心空,掌要竖起来, 手腕要平。老师边演示,边让学生练习,边纠正。学生可能 有些紧张,用力过大,老师要提醒。 小结:坐姿、执笔一块总结。再练习一下站姿。 四、巩固练习:老师巡视行间,纠正一些毛病。 五、总结:展示作业,给予表扬,号召同学们课下练习 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板书设计: 3. 正确的书写姿势 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千字文全册教案

《千字文》教案 一、简介 根据史书记载,《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时期(502 -549 年)编成的,其编者是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梁史》中说:“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唐代的《尚书故实》对此事做了进一步的叙述,该书说:梁武帝肖衍为了教诸王书法,让殷铁石从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个不同的字,每个字一张纸。然后把这些无次序的拓片交给周兴嗣,让他编成有内容的韵文。周兴嗣用了一夜时间将其编完,累得须发皆白。这件事在唐宋两代多有记载,如《刘公嘉话录》、《太平广记》等书都曾加以记录,其内容与《尚书故实》基本相同。 《千字文》每4 字一句,共250 句,一千个字。其中有一重复的字,即“洁”字,此字在文中出现两次:“女慕贞洁”、“纨扇圆洁”,一些古人曾试图加以修改,如宋人吴枋、明人郎瑛等。《千字文》通篇用韵,朗朗上口,其用韵数字是7 个。 《千字文》行文流畅,气势磅礴,辞藻华丽,内容丰富。千字文》在内容上熔各种知识于一炉,并通篇贯穿以统一的思想,脉络清晰,语言洗炼,这些长处是此前读物所缺少的。由汪啸尹纂辑、孙谦益参注的《千字文释义》将《千字文》分为四个部份,他们称之为四章。从第一句“天地玄黄”开始,至第三十六句“赖及万方”为第一部份;从第三十七句“盖此身发”开始,至第一百零二句“好爵自靡”为第二部份;自第一百零三句“都邑华夏”起,至第一百六十二句“严岫杳冥”为第三部份;自第一百六十三句“治本于农”起,至第二百四十八句“愚蒙等诮”为第四部份。最后还有两句“谓语助者,焉哉乎也”,没有特别含义,将其单列出来。 《千字文》第一部分从天地开辟讲起。 有了天地,就有了日月、星辰、云雨、霜雾和四时寒暑的变化;也就有了孕生于大地的金玉、铁器(剑)、珍宝、果品、菜蔬,以及江河湖海,飞鸟游鱼;天地之间也就出现了人和时代的变迁。在此,《千字文》讲述了人类的早期历史和商汤、周武王时盛世的表现,即文中所说的“坐朝问道,垂拱平章。爱育黎首,臣伏戎羌。遐迩一体,率宾归王。鸣凤在竹,白驹食场。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千字文》的第二部份重在讲述人的修养标准和原则,也就是修身工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备课格式版)

课题经典诵读第1课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多种方式进行诵读,能够读准字音,认识汉字。 2. 理解意思,懂得文中所涉及到的故事。 3.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在读的基础上背诵。 4. 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感知祖国语言文字的博大精深,热爱祖国文字并从中受到熏陶。 教学重点1. 通过诵读,读准字音,认识汉字,理解意思。 2. 通过熟读成诵,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 教学难点通过学以致用,把学到的汉字进行运用并进行拓展延伸。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及活动 二次备课 及反思 一、故事导入 二、介绍《千字文》的学习方法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1.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古代的故事《千字文的来历》。 2.简介《千字文》 3.出示本教材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八句。 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1.字正腔圆知读音 字正,就是发音一定要正确;腔圆,就是字要发的圆润,宏亮。 2.手舞足蹈读节奏 可以利用手脚拍打节奏读《千字文》 3.借助资料知其意

利用图片,注释来理解每一句千字文的意思。 4.摇头晃脑出感情 可以学习古人那样摇头晃脑有感情地读千字文。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一)字正腔圆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侈”“磻”“尹”的读音。 4.听老师范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学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īng””é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一、二组)拍手拍手(三四组)踏脚踏脚/ 拍手拍手踏脚踏脚)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四年级经典诵读《道德经》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题:《道德经》教学内容: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47-49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6、生跟师读两遍。 7、全班齐读,纠正错误的读音。

8、指名读,师及时进行评价鼓励。 9、分小组读。 10、男女生分别读。 三、让学生大致了解学习内容的意思,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重点句: 1)无为而无不为。 2)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3)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四、个人上台展示 五、评选诵读明星

四年级经典诵读《道德经》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课题:《道德经》 教学内容:第50-52章 目的要求: 1、熟读,体会古文的韵味。 2、激发学生朗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朗读、合作、交流的能力。 3、让学生通过学习理解这三章所讲的内容。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熟读,并能明白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师生共同回顾上节《道德经》的主要内容。 二、指导学生读正确、流利 1、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道德经》第50-52章能熟读,并从中有所收获。 2、师范读,生标出不认识的字音。 3、师领读一遍全文。 4、明确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5、明确读的方法:停顿的长短,语速的快慢,声调的高低,声音的轻重。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单元忠于朋友 增广贤文(节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增广贤文》(节选),初步理解容。 2、通过学习本课,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态度和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让学生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增广贤文》(节选) 二、新授 1、师读一遍《增广贤文》(节选)。 2、小组合作学习认读生字,练习朗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一起看后面的文意。全班齐读一遍。 5、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6、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7、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8、分排比赛读。 9、男、女生比赛读。 10、看谁能最快背诵下来。 11、搜集一些类似的小故事读一读。 三、评价表现 1、自我评价。 如果你能熟练朗读背诵,就将四角星涂红。 如果你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给同学们讲几个这样的小故事,就将五角星涂红。如果你表演得真实精彩,获得了同学们的掌声,就将八角星涂红。 2、师小结。

第二课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式:朗读、讨论。交流、背诵。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应当是人生的第一课,《经典诵读》这门课程就能给予你必要的帮助。我们先来看看编者的话“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师读编者的话。 今天我们来学习《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芙蓉楼送辛渐》。 二、读熟文章。 1、师读一遍 2、师简介这两首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送别诗的名作,诗意慰勉勿在离别之时悲哀。起句严整对仗,三、四句以散调相承,以实转虚,文情跌宕。第三联“海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难阻”的情景,尾联点出“送”的主题。《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诗的构思新颖,淡写朋友的离情别绪,重写自己的高风亮节。首两句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烘托送别时的孤寂之情;后两句自比冰壶,表达自己开朗胸怀和坚强性格。全诗即景生情,寓情于景,含蓄蕴藉,韵味无穷。 3、师领读两遍文章,注意纠正学生容易读错的字音。 4、学生借助注音,自己练习读,把文章读流利熟练了。 5、全班齐读一遍,师纠正读错的字音。 6、指生读,点评,注意纠正个别字的读音。 7、分排比赛读。 8、男、女生比赛读。 9、这首诗是什么意思呢?指生说,师补充解释。 三、搜集有关王勃和王昌龄的古诗。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唐诗》等四个单元。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唐诗 1、南园十三首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李贺及其《南园十三首》的原文及译文。

千字文校本课程 教学计划

国学所代表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一般来说,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的精神层面与现在人的精神层面比较,所传达的是心灵的关怀,是启迪良知,明心见性。学习国学,我们会有一种完全不同的心灵体验,你会拥有更深邃的眼光和更深沉的情感,因此我们选择了〈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等作为校本课程的内容,结合现代学生的特点,把国学融入到校本课程当中,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使人生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学习国学《千字文》,体会并理解其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并能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了解千字文,传承国学,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诵读、理解、创新的能力。 (二)具体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背诵《千字文》,体会国学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千字文》,体会和理解其中积极的道理,感受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渗透进学生的思想中; (3)能结合所学的内容,把千字文融入到创编操和自己喜欢的游戏中,在玩中学到知识,有所收获,形成学校校本特色。 (三)学段目标 千字文是国学中的经典著作,它涵盖了天文地理以及道德伦理等内容,涉及面较广,能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更加完善的是非观,将孝敬父母、爱祖国、忠诚自然的思想传递给学生,深入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素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并且对国学产生兴趣。四年级学生基于有过《三字经》、《弟子规》的基础,对于国学《千字文》的接受能力还较强,但其中有部分生僻字,

学生理解起来稍有困难,故在教学中应分清重难点,把握好四年级学生的特点,让其在学习中真正的有所收获。 (四)教学目标以一课为例举出三维目标: 以《千字文》第一课时为例,本课通过让学生闯关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搜集材料、汇报介绍千字文的来历,初步感受千字文的精华、韵律美四、课程实施 1、教学时间: 课程为每两周一节课; 2、授课内容: 千字文内容以及所涉及到的知识及道理; 3、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改变了原有的教和学的方式,用创设情境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千字文,结合我们学校的特点创编了“千字文健康操”,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增强身体的锻炼,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内容,弥补了学校活动空间小,不能大范围活动的缺陷,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健康。 五、课程评价: 根据小组评价形式,进行同学之间互评,教师评价,以及自我评价等方式,形成特色的校本评价。 千字文课程教学实例 1.认识千字文。 听诵读千字文。 师: 同学们知道现在我们听的是什么吗?

国学经典 千字文分析

千字文全文(注音版) 天地玄黄(tiān dì xuán huáng),宇宙洪荒(yǔ zhòu hóng huāng) 日月盈昃(rì yuè yíng zè),辰宿列张(chén xiù liè zhāng)。 寒来暑往(hán lái shǔ wǎng),秋收冬藏(qiū shōu dōng cáng)。 闰余成岁(rùn yú chéng suì),律吕调阳(lǜ lǚ tiáo yáng)。 云腾致雨(yún téng zhì yǔ),露结为霜(lù jié wéi shuāng)。 金生丽水(jīn shēng lì shuǐ),玉出昆冈(yù chū kūn gāng)。 剑号巨阙(jiàn hào jù què),珠称夜光(zhū chēng yè guāng)。 果珍李柰(guǒ zhēn lǐ nài),菜重芥姜(cài zhòng jiè jiāng)。海咸河淡(hǎi xián hé dàn),鳞潜羽翔(lín qián yǔ xiáng)。 龙师火帝(lóng shī huǒ dì),鸟官人皇(niǎo guān rén huáng)。始制文字(shǐ zhì wén zì),乃服衣裳(nǎi fú yī cháng)。 推位让国(tuī wèi ràng guó),有虞陶唐(yǒu yú táo táng)。 吊民伐罪(diào mín fá zuì),周发殷汤(zhōu fā yīn tāng)。 坐朝问道(zuò cháo wèn dào),垂拱平章(chuí gǒng píng zhāng)。爱育黎首(ài yù lí shǒu),臣伏戎羌(chén fú róng qiāng)。 遐迩一体(xiá ěr yī tǐ),率宾归王(shuài bīn guī wáng)。 鸣凤在竹(míng fèng zài zhú),白驹食场(bái jū shíchǎng)。 化被草木(huà bèi cǎo mù),赖及万方(lài jí wàn fāng)。 盖此身发(gài cǐ shēn fà),四大五常(sì dà wǔ cháng)。 恭惟鞠养(gōng wéi jū yǎng),岂敢毁伤(qǐ gǎn huǐ shāng)。 女慕贞洁(nǚ mù zhēn jié),男效才良(nán xiào cái liáng)。 知过必改(zhī guò bì gǎi),得能莫忘(dé néng mò wàng)。 罔谈彼短(wǎng tán bǐ duǎn),靡恃己长(mǐ shì jǐ cháng)。

中华诵__国学经典诵读教案_(四年级下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四年级下册) 教 案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四年级下册) 学期计划 一、教材分析 国学经典文章内涵丰富,语言精练,句式齐整,富有韵律,易于诵记,名篇佳作篇目繁多,美不胜收。让学生从小诵读古文,不仅能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培养对文学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语感,打下扎实的文学功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陶冶他们的情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整体素质。我们的学生正处于记忆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语言、积累文化的最佳时期。因此,吟诵古文活动对于他们今后的治学修身、熏陶性灵、引导价值判断、提升审美品味以及培养语文能力,塑造少年儿童的灵魂,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更具有无与伦比的作用。 二、教学目的 1、培养同学的读书兴趣,提升了语文能力。在吟诵表演中让学生更加感受到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学生从中感受到历史、地理、天文、常识、艺术知识的丰富,激发学习、读书的兴趣,逐步使学生能出口成章、引经据典,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 2、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人文精神熏陶。中华国学经典即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通过诵读活动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接受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熏陶。长远地默默地变化其气质。 3、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通过“国学经典诵读”教育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 提高学生的自身修养;在学生心灵中不断地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渐渐地陶冶其性情,开启其智慧,让经典诵读为孩子的一生提供营养。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熟读成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国学读本的内容达到“认识字、发音准确、流利诵读,对其中大部分篇目能背诵”的目标。 2、教学相长:教师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同时,自己也要广泛学习国学内容,不断提高国学素养,学生背诵的篇目教师先要进行研读,力争做到熟读成诵。 3、教研同步:将“国学经典诵读”作为一项研究课题,学校领导与教师要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边交流,提高国学经典的教育效果,使教师和学生通过此活动在思想和知识能力上有所提升。 本学期教学进度如下:

国学--千字文教案

天地玄黄 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是“昃”“闰”等字。 2. 学生通过自读、互读、游戏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 3.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 重难点能初步识别日、月、星宿等天体,秋、冬等四季,云、雨等天气现象,了解全文的大致意思。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导入新知,未成曲调先有情 1导入新学:《千字文》歌曲 2.解读课题 3.今天,咱们一起学习《千字文》,齐读“天地玄黄”。 二、初读文段,字正腔圆读正确 1.自读课文。 2.反馈 (1)带拼音读,读正确。 (2)带部分拼音读,正音:昃、云腾致雨、闰、律等多音字、易错字 (3)去掉拼音读 3.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明白。 三、精读理解,解惑答疑溯根源 1.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依据回答学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2.看地图,知晓“星宿”概念 3. 朗读: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4.看视频,理解文句含义 5.反馈(1)二十八星宿(2)图画 6.朗读背诵。 四、融读于戏,寓学于乐爱诗文 1.小组准备 2.反馈 3.点评 五、了解四季更迭,自然变化 1.知晓四季更迭的规律 2.了解星宿图 3.了解汉字“月” 作业背诵所学内容 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板书设计 1.天地玄黄日月盈昃自然之美寒来暑往 教学反思

教学内容 2.金生丽水 备课时间月日1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特别要注意“阙”“奈”“芥”“鳞”“潜”等字。 2、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 3、初步了解各种物产如金玉矿产、宝剑明珠、果品菜蔬的名称及其简况。 重点难点能正确、流利地诵读课文。初步了解各种物产如金玉矿产、宝剑明珠、果品菜蔬的名称及其简况。 教法小组合作探究 教学手段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前置学习,说话引入 1、看插图,图上有什么,请自由说说。 2、读课题。 二、正音。(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1、听音频范读。 2、认读生字。字音上要多注意“阙”“奈”“芥”“鳞”“潜”等字音。 三、正读。(读准节奏、停顿、语气) 1、跟着音频读。 2、自由练读,教师巡视。 3、指名读,一人读一句。 4、齐读。 四、读文释义 1、激发学生兴趣,范读正音,配乐诵读。 2、理解大意,提供丽江,昆仑山的图片。 3、理解剑号巨阙,珠称夜光。跟学生讲述巨阙宝剑的故事。 4、“果珍李奈,菜重芥姜”。水果里的珍品是李子和奈果,菜蔬则以芥菜和姜最为重要。 5、“海咸河淡,鳞潜羽翔”。海水是咸的,河水是淡的,长鳞的动物在水里潜行。长羽毛的动物在空中飞翔。 五、背诵全文。 1、师领诵,生跟着试背。 2、男女生分别背诵。 3、齐背诵。 作业背诵所学内容 总结提升今天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板书设计2、金生丽水“阙”“奈”“芥”“鳞”“潜” 教学反思。

经典诵读.千字文

二3班5月第二周经典背诵内容 千字文2 金生丽水 (jīnshēnglìshuǐ), 玉出昆冈 (yùchūkūngāng)。 剑号巨阙 (jiànhàojùqua), 珠称夜光 (zhūchēngyaguāng)。果珍李柰 (guǒzhēnlǐnài), 菜重芥姜 (càizh?ngjiajiāng)。海咸河淡 (hǎixiánh?dàn), 鳞潜羽翔 (línqiányǔxiáng)。龙师火帝 (l?ngshīhuǒdì), 鸟官人皇 (niǎoguānr?nhuáng)。

二3班5月第三周经典背诵内容 千字文3 始制文字 (shǐzhìw?nzì), 乃服衣裳 (nǎifúyīshāng)。 推位让国 (tuīwairànggu?), 有虞陶唐 (yǒuyútáotáng)。 吊民伐罪 (diàomínfázuì), 周发殷汤 (zhōufāyīntāng)。 坐朝问道 (zu?cháowandào), 垂拱平章 (chuígǒngpíngzhāng)。爱育黎首 (àiyùlíshǒu), 臣伏戎羌 (ch?nfúr?ngqiāng)。遐迩一体 (xiáěryītǐ), 率宾归王 (shuàibīnguīwáng)。

二3班5月第四周经典背诵内容 千字文4 鸣凤在竹 (míngfangzàizhú),白驹食场 (báijūshíchǎng)。化被草木 (huàbaicǎomù), 赖及万方 (làijíwànfāng)。盖此身发 (gàicǐshēnfà),四大五常 (sìdàwǔcháng)。恭惟鞠养 (gōngw?ijūyǎng),岂敢毁伤 (qǐgǎnhuǐshāng)。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2011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第一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诵读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 .能凭借课文读懂古诗,体会古诗蕴涵的思想感情,并以此促进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能初步感受中华古诗文的博大精深,喜爱中国古典文化,更好地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教学难点:体会诗歌中大诗人间的深厚情谊、离别情绪,有感情地诵读古诗、课文。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班级分成若干组。 教学过程: 一共背古诗,感受经典。 1. 谈话。同学们,最近你在我们学校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中表现怎么样?都背了哪些古诗文?请你把最近背诵的内容背给同学们听一听。 2 .学生背。 3 .评点:的确,一位好的诗人就像一位好朋友,他能告诉你什么是高山流水般的友谊,告诉你无欲则刚、见贤思齐的人生哲理。古诗文可以提供给我们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提供一个寄放自己心灵的空间。下面老师提供给同学们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希望大家喜欢。(从学生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入手,与学生前期的学习积累建立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正确、通顺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1.出示古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试一试将古诗读正确、通顺。谁已经将古诗读正确、通顺的站起来读一遍。每一组抽一选手读,学生评点(首先学会赞美别人,然后将自己的建议得体地告诉别人)。 3.试一试将古诗背出来。 4.默读,想一想有什么读不懂的地方,然后小组交流一下,看一看大家有没有共同的问题。(1)交流。(2)出示一些重要问题。(初读古诗,质疑生难,勾起深入研读的兴趣和欲望。) 二、初读课文。 1.读一读课文,看一看哪些问题能自行解决,还有哪些问题还有待大家一起继续讨论。 2.读课文,先自读一遍,然后小组合作通读一遍。 3.各小组组长先协商各组读一节,全班合作读好一篇课文。(先练习,再配乐朗读)(读好课文,为读懂古诗奠定基础,同时也初步感受文章大意,了解古诗所描绘的情景。) 三、解读古诗。 1.各小组交流读后感受,看能否凭借课文内容自行解决刚才所提的问题。2.集体交流问题的答案。 3.演示媒体:从黄鹤楼至广陵(扬州)的长江行程,从而理解“西辞”、“下扬州”。

小学国学经典诵读篇目——古诗文100篇

国学经典诵读篇目一 一、幼儿园阶段 国学经典:注音版的《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三百千"及",要求以普通话注音,"不求甚解、但求熟背",让孩子从小就把"三百千"完整地记忆,准确地诵读,获得基本的文化熏陶,得到规范的语言训练,对祖国对家乡有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和爱。 二、小学阶段 小学一二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音版的《弟子规》 有计划地复习诵读注音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 (二)古典诗词: 《咏鹅》《草》《静夜思》《春晓》《清明》《一去二三里》《悯农》(其一)《江上渔者》《江南》(汉乐府)《江南好》(词)《风》《咏柳》《望庐山瀑布》《登鹳雀楼》《村居》《悯农》(其二)《游子吟》《游园不值》《枫桥夜泊》《春日》《回乡偶书》《敕勒歌》《山行》《梅花》《江雪》《长歌行》(汉乐府)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幼儿阶段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基础上,完成注音版的《弟子规》的诵读,要求学生读准字音,渐悟词义

句义,但不讲解,不分析。古典诗词的诵读要特别注意"口诵心惟",要学生能背诵,还能够大概地理解其意思,以"三看三抓三品"的原则指导学生诵读。" 小学三四年级: (一)国学经典: 有计划地诵读完注释版的《弟子规》的诵读理解。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朱子家训》《学庸论语》《孟子》 有计划地诵读完成校订版的《笠翁对韵》 (二)古典诗词: 《江雪》《忆江南》《绝句-迟日江山丽》《小池》《江南春》《塞下曲--林暗草惊风》《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早发白帝城》《夏日绝句》《九月九忆山东兄弟》《滁州西涧》《寻隐者不遇》《题西林壁》《望天门山》《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乐游原》《秋浦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七步诗》《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送元二使安西》《题临安邸》《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鹿柴》《赠汪伦》《宿建德江》《古朗月行》卜算子【宋】刘克庄"片片蝶衣轻" 浪淘沙【南唐】李煜"帘外雨" 虞美人·听雨【宋】蒋捷"少年听雨歌楼上" 守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 (三)简要说明: 有序重复,循序渐进,要巩固一二年级诵读成果和强化其记忆的

四年级上学期经典诵读教案

备课笔记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学校:坡坝小学 年级:四年级 科目:经典诵读 教师:袁冬平 2016年9月1日 四年级经典诵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一、指导思想: 为了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通过背诵经典,让语言文字在儿童心底多一些积淀,多一些感悟,激起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各项经典诵读活动,在实践中增长积累,提高学生文化与道德素质。 二、教学目标: 1、总体目标:通过学校和家庭组织小学生诵读、熟背诗文经典,让他们获得

主流文化的基本熏陶和修养。 2、具体目标: (1)培养小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 (2)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心地向善,修养提高。 (3)提升学生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5)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诵读内容:古诗词 四、活动形式及方法: (1)“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就能成为一个诵读老师。(2)反复诵读,熟读成诵。带念一遍,再一遍,然后鼓励全班齐念;分组念、个别念、接龙念、想方法多听多念。只要熟读成诵,了解内容大概即可,而从中获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 (3)每日利用早晨在校读10分钟。在学校由老师利用经典诵读课、课间背诵。也可以在每节课前由班干部带领读。 (4)每日回家后,再由家长带动诵读(亲子诵读)2分钟。

五、诵读措施: 1、采取多种形式,确保诗文诵读活动的质量。要采取多种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办诗文黑板报、诗文图展、诗文手抄报、诗文朗诵会等来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定期举行古诗文朗诵比赛、背诵比赛,情境写诗比赛,诗配画、背诗大王评选等。营造诗文学习的浓厚氛围,使该项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形式多样,既让全体学生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 3、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六、教学进度安排表:

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国学经典《千字文》诵读教案 教材说明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训蒙教材,用一千个汉字勾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的基本轮廓,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韵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既是一篇四言长诗,也是一部袖珍百科知识全书。明代古文大家王世贞称其为"绝妙文章"。《千字文》是四言长诗,首尾连贯,音韵谐美。构思精巧、宛转有致,气势雄浑,条理贯穿,妙语连珠、文采斐然,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地理、伦理、教育、人物掌故等方面的知识,以及作人处事的道理,其知识性与艺术性,堪称双绝。 ★教学目标 1、能熟读成诵,从而正确认读汉字。 2、运用多种方法诵读,训练学生朗读古文的韵律感,从而达到熟读成诵。

3、读懂文意,培养学生学习古文的基本方法。 4、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意,从而熏陶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疏通文意,熟读成诵。 ★教学策略: 1、朗读教学法,以读促学,以读带学。 2、合作探究法,学习小组相互讨论,相互启发,合作探究领会文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背诗导入: 师:我们会背很多的唐诗。下面我们背诵几首名篇(慕剑青、蔡兴辉领诵)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最优秀的一篇国学启蒙教材,代表了中国传统教育启蒙阶段的最高水平。《千字文》通篇首尾连贯,音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三年级(包含千字文加拼音非常好)

悯农其一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悯农其二 唐李绅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田家 唐夏夷中 zhú 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江上渔者 北宋范仲淹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陶者 北宋梅尧臣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lín lín)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千字文 tiān dìxuán huánɡyǔzhòu hónɡhuānɡ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rìyuèyínɡzèchén xiùlièzhānɡ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hán lái shǔwǎnɡqiūshōu dōnɡcánɡ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rùn yúchénɡsuìlǜlǚtiáo yánɡ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yún ténɡzhìyǔlùjiéwéi shuānɡ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jīn shēnɡlíshuǐyùchūkūn ɡānɡ 金生丽水玉出崑冈 jiàn hào jùquèzhūchēnɡyèɡuānɡ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ɡuǒzhēn lǐnài cài zhònɡjièjiānɡ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hǎi xián hédàn lín qián yǔxiánɡ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 lónɡshīhuǒdìniǎo ɡuān rén huánɡ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shǐzhìwén zìnǎi fúyīshɑnɡ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tuīwèi rànɡɡuóyǒu yútáo tánɡ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diào mín fázuìzhōu fāyān tānɡ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zuòcháo wèn dào chuíɡǒnɡpínɡzhānɡ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ài yùlíshǒu chén fúrónɡqiānɡ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xiáěr yītǐshuài bīn ɡuīwánɡ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mínɡfènɡzài zhúbái jūshíchǎnɡ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huàbèi cǎo mùlài jíwàn fānɡ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ɡài cǐshēn fàsìdàwǔchánɡ

三年级经典诵读教案

三年级诵读教学计划 吴清凌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大部分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够高,对古诗的意境体会浅薄,因此学生常常是背诵容易,巩固难。因此本学期将采取“抓中间、带两头”的方式全面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即:抓尖子生,带动后进学生积极参与到古诗文诵读活动行列中。除此之外,三年级还将坚持“直面经典、不求甚解、形式多样、水到渠成”的十六字原则,根据坚持经典诵读与课改结合,坚持经典诵读与品德教育结合,坚持形式与过程并重的方针。我们选用的“读诗”教材是《小学必背古诗70 首》并进行适当的课外补充,根据教材的深浅,我们在诵读数量上对不同学生进行了划分:尖子生本学期完成十七首古诗的诵读,后进生要完成9 首课标必背古诗的诵读。 二、教学目标为了弘扬传统优质文化,汲取民族的源头活水,不断深入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三年级形成浓厚的诵读氛围提高学生的古诗背诵能力,陶冶情操,增强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现根据学校古诗文诵读开展情况和目前三年级的实际,特拟定本班古诗文诵读计划。 三、主要措施 1、、创设班级诵读环境,激发学生诵读热。环境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使学生能够初步感受到古诗文的魅力,并从中受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从而逐步提高自身素养。教师要注意在班级内营造古诗文诵读氛围,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不断丰富活动形式。 (1)实行“课前一吟、每日必读,熟读成诵。各班级语文课教师要注意把课前一两分钟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课前一吟活动,做到“读而常吟之、学而时习之” ,每日集体诵读五分钟。(2)开展竞赛,激发热情。要充分利用每周一节的诵读课,开展古诗文诵读竞赛活动,如:诗句接龙、归类对诗、你问我答。 (3)开辟诗园,创设文化氛围。班级要在语文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开辟诗画园地(书写古诗文、古诗文配画、改写古诗文等)。成立诗社,学以致用。学生练习写作诗词。 (4)评比“班级诵读能手。坚持一周一检查、一月一测评、学期一总结”的基础上,学期末要继续开展班级诵读能手评比活动。 2、本学期还将对年级古诗文诵读活动进行大胆创新,在学生熟读熟诵的基础上,积极开创多种形式的诵读法,如:古诗文配乐朗诵、开展多样的游戏诵读法(配曲唱诗、诗 句接龙、擂台赛)、跳皮筋诵古诗、拍手歌游戏等。 总之,开展古典诗文诵读活动,对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高道德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