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产高性能内窥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国产高性能内窥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国产高性能内窥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国产高性能内窥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国产高性能内窥镜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项目单位:北京华科创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内窥镜技术是用于筛查早期消化肿瘤的重要手段,在发达国家已作为临床常规检查手段,使这些国家的消化肿瘤早期发现率超过60%,五年生存率超过85%。我国内窥镜市场主要依赖奥林帕斯、富士能等进口产品,价格昂贵,造成内镜检查普及率低,消化肿瘤早期发现率不足15%,五年生存率仅为25%,很多患者失去早期治疗机会,加重了社会和家庭负担。发展高性能国产内窥镜已得到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国家列入到高端医疗器械的重点发展方向,2016年被国家卫计委列为县级基本配置的医疗设备,市场前景良好。

电子内镜、超声内镜、光相干层析内镜是技术融合性强的精密医疗器械,涉及光机电、计算机、新材料、精密制造等跨学科技术领域,与CT/MRI、X光机等体外影像设备相比,具有成像方式直接直观、诊断治疗容易结合,图像数据实时处理、图像分辨率高、无环境辐射伤害等突出优点,在消化科、呼吸科、泌尿科等临床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北京华科创智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专业从事内窥镜研究开发及生产制造的创新创业企业,重点围绕消化肿瘤的早期发现、微创治疗等诊疗技术发展趋势,研发高清电子内镜、高频超声内镜、高分辨光相干层析内镜等高端内镜前沿技术产品。

周智峰研究员领导的创业团队,从企业创建策划及最艰难的创业阶段,持续得到了北京市科委的高度信任与大力支持,使公司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在高端内窥镜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技术创新成果和产品研发业绩,在我国率先开发了高清电子内镜、高频超声内镜、高分辨光相干层析内镜等创新产品,获得了6项发明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等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市科委从发展北京“高精尖”医疗器械产业的战略高度,从发展国产高端产品、打破进口垄断、满足我国消化医学诊疗技术需求的角度,通过科技项目支持公司与优势临床科研单位开展“产学研医检”紧密合作,帮助建立了国内领先的内窥镜技术研发平台、产品测试验证平台、精密制造加工平台;通过与总后卫生部共同支持公司与多家军队医院建立“军地共建北京创新医疗产品临床评价应用基地”,支持公司与北京优势临床医院建立内镜示范应用平台,促进公司研发的内窥镜市场化产业化。

华科创智公司汇集了一批高学历、高职称的高端技术研发及高级制造工艺人才,掌握体内光学电子成像、高频超声成像、高分辨激光成像等内镜关键技术。在北京科委课题支持下,攻克了300瓦大功率多光谱内镜冷光源,40万像素CCD电子光学成像模块,12MHz/20M高频体内超声探头,200MHz超高频超声图像处理器,光谱1310纳米的高分辨激光相干层析探头等10多项核心部件的设计制造瓶颈,实现了产品研发重大突破,达到了70-85%的高国产化率。研发的图像分辨率50um高清电子内窥镜,图像横向分辨率1.3mm、纵向分辨率0.4mm的超声内窥镜等系列产品,完成了产品第三方注册检验,申报了10项三类医疗器械产品注册,即将进入市场推广及产品销售,为我国消化肿瘤的早期检查诊断及微创治疗发挥作用。

工业内窥镜的规范使用

韦林 XLG3? VideoProbe?系列工业视频內窥镜

一、使用前的准备工作 1. 打开机箱上盖和前面板。 2. 检查电压是否稳定,地线是否接地。 3. 连接交流电源,或电池组件。 4. 打开电源开关。 5. 将内窥镜视频探头从探头储存卷盘中取出。 6. 舒展手持机电缆,把手持机从机箱中取出。 7. 安装好物镜转接头,附件以及外围设备。 二、操作规范 1.设备结构说明 1)机箱 机箱有两种尺寸,XLG3 的机箱在储存,运输和操作的时候能保护主机和附件。XLG3 的机箱采用旅行箱式的设计,便于搬运。

2)主机部分

3)操作手柄 目录介绍如下: A. 麦克风能为视频或图片做语音注释。 B. 显示屏超亮,锐利,宽屏的VGA液晶显示屏。 C. 功能按键详细资料参照“功能按键”在第11页。 D. 探头卡环临时固定探头。 E. 手持机电缆连接到主机。为手持机提供电源,为手持机和主机之间提供通信连接,并且通过其内部的照明光纤把主机内的照明光传输到手持 机。 F. LED照明灯为工作提供照明。详细资料参照 G. 供电接口为主机和手持机和探头提供连接。 H.照明光纤接口探头照明光的接口。 I. 触发键与定格/确认键有同样地功能。

2.测量 在XLG3系统中测量能力是可选的。如果你的系统中有这样的选项,存储图像之前或之后你可以测量特征或缺陷(如果图像保存在测量模式之下)。在一幅图像中你可以保存多达5 中测量方法。对于测量图片来说最好的LCD显示设置是不按比例的。测量结果只对空气中测量方法有效。对于液体中的测量,请与GE检测科技联系。GE检测科技不能保证测量的精确性。测量的精度是根据操作者能力不同而不同。 关于测量文件格式,测量图片的格式可以保存为JPEG或BITMAPS.你可以在大多数BMP或JPE浏览器上浏览这些文件,如Windows图片浏览器. 测量类型: XLG3支持3种类型的测量方法:立体测量方法,阴影测量方法和比较测量方法。

呼吸内镜发展规划

关于在PICU建立小儿气管镜室 的可行性报告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PICU 2016年5月

项目名称:小儿气管镜室 项目目的:开展小儿电子支气管镜诊疗术 项目性质:新建 承担单位: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PICU 项目负责人:王怀立,PICU主任 项目地址:11号楼4楼PICU第5单元病房内。

目录 1. 指导思想 (4) 2. 气管镜简介 (5) 2.1气管镜简史 (5) 2.2气管镜诊疗术承担的任务 (6) 2.3适应症与禁忌症 (8) 3. 目前现状 (11) 3.1国内现状 (11) 3.2省内现状 (11) 3.3我院情况 (12) 4. 人才建设 (14) 5. 设备要求 (15) 6. 场地改造 (17) 7. 组织管理 (18) 8. 制度保障 (19) 9. 发展规划 (48) 10. 成本效益分析 (51)

一、指导思想 我院作为国内知名、省内龙头医院,承担着全省和周边省份的医疗服务工作。我院儿科的综合实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高知名度,慕名来诊的病人越来越多,如重症肺炎、难治性喘息性疾病、支气管异物、大面积肺不张、肺实变、支气管狭窄、先天性气道发育畸形等,我们原有的手段已经解决不了这些危重疑难问题。电子支气管镜是解决以上疾病的重要武器,可以快速明确诊断,并介入治疗,提高诊治水平,减少并发症。在2013年全国三甲医院复审标准中明确规定,“地(市、州、盟)级及以上行政区域均应设有PICU,三甲医院中PICU 需具备开展儿科三级以上气管镜检查的能力,并采取一票否决制”。2016年发布的“中国儿童重症病房分级建设与管理的建议”中说明,在PICU应开展的技术中必须具备常规开展支气管内窥镜的能力。但迫于多种原因我们至今尚未正规开展,只此一项,就与国内知名医院已有很大差距。 我们在PICU筹备建立小儿气管镜室是以“成就示范创新的科技强院”的为指导思想,填补我院儿科呼吸内镜空白,提高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水平,攻克严重危害儿童健康的呼吸系统疑难性疾病,提升我院在小儿呼吸介入领域的学术地位及影响力,促进微创及介入医学的发展,更好地为儿童的健康服务。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消化内科制度 消化内镜室工作制度 1.严格掌握检查、治疗适应症、禁忌症。由门诊或病区医师按专用申请单所列项目详细填写,同时开出术前用药处方,然后到内镜室登记预约。急诊、危重患者,需与内镜室负责医师事先联系,商定检查治疗时间、检查前准备等事宜,并由申请医师陪同以便及时抢救。 2.检查前应检查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以尽量减少交叉感染。发现有传染病患者,应当排于最后检查,检查完毕严密消毒仪器及用具。 3.预约时医护人员应耐心细致地向患者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及检查时间。 4.检查前操作医师必须认真阅读申请单,以详细了解病史及需检查重点,了解患者是否按要求做好准备。必要时阅读有关X片及院外医疗资料。 5.检查治疗时,操作医师应集中精力,手法轻巧、准确,观察应全面、认真、细致。操作室内不许大声喧哗,注意遵守保护性医疗制度,不许在患者在场时讨论患者的病情。

6.检查治疗时,医师严格操作规程,严防发生并发症,对疑有与检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患者,应密切随访,并作相应处理。 7.及时、准确报告检查结果。医师应细心地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提出进一步检查、治疗意见,遇有问题,应请示上级医师,必要时要进行随访或与申请医师共同研究解决。 8.送检病理标本时,必须在标本瓶上表明病理号及活检序号。内镜检查记录及病理申请单中应准确表明取材部位及数量。要严格查对,严防差错。 9.要爱护仪器、设备,操作结束时,应严格按规定消毒、干燥并妥善保管仪器。应建立器械、物品登记制度。 10.每次检查、治疗后,应及时把申请单、保管记录、病理结果、相片等资料归档。 11.建立检查项目质量控制制度与评价体系,确保诊断治疗,经常研究诊断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

内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内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拥有10余年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经验,拥有一批高素质编写团队,卓立打造一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平台为各界提供专业可行的报告。 【报告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内窥镜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 《内窥镜商业策划书》 《内窥镜资金申请可行性报告》 《内窥镜项目建议书》 《内窥镜融资可行性报告》 《内窥镜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等报告课题,具体请咨询中金企信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订制报告,以下报告目录仅供参考,成稿目录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内窥镜项目概况 1.1.1内窥镜项目名称 1.1.2内窥镜项目建设单位 1.1.3内窥镜项目拟建设地点 1.1.4内窥镜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1.1.5内窥镜项目性质 1.1.6内窥镜项目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1.7内窥镜项目建设期 1.2内窥镜项目编制依据和原则 1.2.1内窥镜项目编辑依据 1.2.2内窥镜项目编制原则 1.3内窥镜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4内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 第二章内窥镜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 2.1内窥镜项目背景 2.2内窥镜项目必要性 第三章内窥镜项目市场分析与预测 3.1内窥镜市场现状 3.2内窥镜市场分析 3.3内窥镜市场形势分析预测 3.4内窥镜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第四章内窥镜项目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4.1内窥镜项目建设规模 4.2内窥镜项目产品方案 4.3内窥镜项目设计产能及产值预测 第五章内窥镜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

工业内窥镜技术参数

工业内窥镜技术参数 一.镜头部分:至少包含4个镜头 (1)360°电动旋转调焦镜头:旋转镜头直径51mm,径向220°翻转、轴向360°无限旋转,可电动调焦并且被观察目标清晰可见,产品有国际领先的微距可变焦段技术,使镜头在微距接触或无限远的条件下,通过精准调焦得到最佳视频效果。前端至少有32颗高亮度LED灯照明,亮度可调,采用1/3cmos感光芯片、700TV线(像素较其它同类产品高),具有激光测量异物功能,IP68防水标准,可防50米水深。(含镜头保护罩) (2)广角直视电动调焦镜头:镜头直径28mm,视场角175°,可电动调焦,采用1/3cmos感光芯片、700TV线,IP68防水标准,可防10米水深;自带环境光,照度可达600X250lux. (3)广角直视镜头1个:镜头直径16mm,视场角100°,后端带可弯曲弹簧,便于拐弯。采用1/3cmos感光芯片、700TV线,IP68防水标准,可防10米水深。 (4)5.5mm钨丝编网耐磨勾头镜1个:镜头直径5.5mm,视场角100°,采用1/12cmos感光芯片,清晰度700TV线,四方向勾头,最大勾头角度达180°,配置3m检测线,IP67防水标准。 (5)镜头居中器,可保证镜头始终处于管道中间。可检测范围60-200mm 二.控制部分: (1)7英寸以上IPS高亮彩色液晶触摸显示器。支持物理按键与触摸屏兼顾使用。 (2)采用GT智能控制系统。显示器分辨率不低于1280X960。 (3)便携式控制器,操作简单,高效,支持中英文模式。轻触式按键进行调光、调焦、旋转和翻转控制。交直流供电,自带高性能聚合物锂电池,可在满电下持续工作至少6小时以上,无须外接电源。 (4)该主机可进行一体拍照、录像、回放浏览功能;支持图像连续旋转功能;实时图像放大缩小功能;拍照图片文字标注功能。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概述(总9页)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应用概述(总9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研究生课程考试成绩单 (试卷封面) 任课教师签名: 日期: 注:1. 以论文或大作业为考核方式的课程必须填此表,综合考试可不填。 “简要评语 缺填无效。 2. 任课教师填写后与试卷一起送院系研究生教务员处。

3. 学位课总评成绩以百分制计分。 虚拟现实技术在医学领域应用概述 1.虚拟现实概念 从本质上说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一种先进的计算机用户接口,它通过给用户同时提供诸如视、听、触等各种直观而又自然的实时感知交互手段,最大限度地方便用户的操作,从而减轻用户的负担、提高整个系统的工作效率。根据VR 所应用的对象的不同,VR的作用可以表现为不同的形式,例如将某种概念设计或构思可视化和可操作化;实现逼真的遥现场效果;达到任意复杂环境下的廉价模拟训练目的等。 虚拟现实的定义可以归纳如下:虚拟现实是利用计算机生成一种模拟环境(如飞机驾驶舱、操作现场等),通过多种传感设备使用户“投入”到该环境中,实现用户与该环境直接进行自然交互的技术。这里所谓模拟环境就是用计算机生成的具有表面色彩的立体图形,它可以是某一特定现实世界的真实体现,也可以是纯粹构想的世界。传感设备包括立体头盔(Head Mounted Display)、数据手套(Data Glove)、数据衣(Data Sult)等穿戴于用户身上的装置和设置于现实环境中的传感装置(不直接戴在身上)。自然交互是指日常使用的方式对环境内的物体进行操作(如用手拿东西、行走等)并得到实时立体反馈。 虚拟现实技术具有以下四个重要特征: (1)多感知性(Multi-Sensory) 所谓多感知就是说除了一般计算机技术所具有的视觉感知之外,还有听觉感知、力觉感知、触觉感知、运动感知、甚至应该包括味觉感知、嗅觉感知等。理想的虚拟现实技术应该具有一切人所具有的感知功能。由于相关技术,特别是传感技术的限制,目前虚拟现实技术所具有的感知功能仅限于视觉、听觉、力觉、触觉、运动等几种,无论从感知范围还是从感知的精确程度都无法与人相比拟。 (2)存在感(Presnece) 又称为临场感(Immersion),它是指用户感到作为主角存在于模拟环境中的真实程度。理想的模拟环境应该达到使用户难以分辨真假的程度(例如可视

内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窥镜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可行性报告 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公司拥有10余年项目可行性报告撰写经验,拥有一批高素质编写团队,卓立打造一流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服务平台为各界提供专业可行的报告。 【报告说明】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 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关推荐】 《窥镜项目立项可行性报告》

《窥镜商业策划书》 《窥镜资金申请可行性报告》 《窥镜项目建议书》 《窥镜融资可行性报告》 《窥镜行业市场调查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等报告课题,具体请咨询中金企信国际信息咨询。 由于可行性研究报告属于订制报告,以下报告目录仅供参考,成稿目录可能根据客户需求和行业分类有所变化。 第一部分窥镜项目总论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一、窥镜项目背景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可行性研究主要结论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

内镜室管理制度

内镜室管理制度1 、检查预约制度 1、各种内镜检查必须由经管医生按适应证及禁忌症选择病例,填写申请单送到内镜科,由内镜科办公室护士,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预约检查治疗日期,并进行预约登记,办理交费手续。 2、办公室护士接到申请单后应详细检查填写项目,如填写不详,可退回作补充填写或重新填写,确保申请单的质量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3、申请医生选择病例不当,不符合适应证或病人有禁忌症,办公室护士应讲明理由退回申请单,不予预约。 4、常规检查预约时间门诊病人一般不超过一周,住院病人不超过三天,如有特除情况应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 5、急诊或特殊病例,申请医生可直接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处理。 6、申请单预约后,未按规定日期来检查者,该申请单按作废处理,若还需检查应重新申请(无特殊原因不给予退款)。 7、门诊病人应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以便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

、仪器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设备均有内镜科统一管理, 应定点定位放置,不得随意搬动。 2、各检查室内仪器设备由当月在本室工作护士负责,建立仪器清点本;定期进行清点登记,在本室工作结束后应详细交班。库房应有专人管理。 3、一切贵重设备未经科主任批准不准携带出院外使用。 4、所有仪器应保持清洁无尘,无有害气体侵蚀,无阳光直射。 5、不常用仪器应保持每两周检查一次,电器设备需每月作通电试验,必要时作档案记录。 6、仪器损坏需填写记录卡,送修及修理后应作检验记录。 7、各种仪器应建立使用情况登记,维修登记,借还登记本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 三、候诊室工作制度。 1、候诊室为各种内镜检查治疗前病员等侯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2、候诊病员应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按顺序就座,不得大声喧闹。 3、不得吸烟及到处走动,应爱护公共财物, 有问题可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工作人员应注意文明用,语热情接待候诊病员, 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查治疗次序,原则应遵循:(1)军人老干部优先;(2)重症优先;(3)超过70岁老人优先;, 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 4、急诊病人,可由经管医生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不需候诊,可直接进入内镜科检查治疗。 5、定期对候诊室进行卫生清洁。候诊人员应发扬文明精神, 保持室内卫生清洁, 不得随地乱扔杂物, 为候诊人员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 四、复苏室工作制度 1、复苏室为ERCP佥查治疗后复苏及年大体弱重症病人休息过渡场所,故应保持室内整齐清洁安静有序。 2、进入复苏室的所有人员应听从复苏室护士的安排,统一室内陈设,室内物品、床位摆放整齐,固定位置,未经科主任同意,不得任意搬动。 3、每天按时进行卫生清扫,保持室内整洁。

工业内窥镜种类

工业内窥镜种类 一、工业内窥镜简介 现代工业的高速发展,人们质检的标准也越来越高,不仅对零器件的外表的粗糙度要求增加,而且其内部的质量越来越重视。比如内部的一些毛刺、异物、碎屑等等,都开始进行排查。随着产品要求提高,其内部检测已经成为产品竞争的一种趋势。 工业内窥镜主要有视频控制器和视频监视器两部分组成,图像主要依赖于镜身前端装备的微型图像传感器(charge coupled device, CCD), CCD就像是深入产品内的一台微型摄像机,图像经过处理器处理后,在电视监视器的屏幕上显示清晰的彩色图像,用于观察和检测。 二、工业内窥镜的种类 1. 电子工业内窥镜 电子工业内窥镜主要用于小的管道的检测, 一般其检测长度不超过10m,镜头的直径从 1.8mm、 2.8mm、 3.9mm、6mm、8mm、10mm、 17mm几种规格,检测线有柔性和挠性两种,可 根据不同的环境选择不同的材质。其照明有LED 和后置光源两种,后置光源须采用光纤传导的技 术,根据不同的检测环境,镜头的转向有直视的、 两项弯曲以及四项弯曲,来便于不同环境的检 测。电子内窥镜在工业机械、石油化工、电子、 电气工业、煤气锅炉特检、航空、航天、钢铁 加工、铁路、船舶、建筑工程、公共安全公安、 海关部门、电力行业、核电、制药行业、文物考 古等行业,受到了广泛欢迎。

2.管道镜 用于大管道的检测,最大解决范围可达到1200mm的管径,不同的行业,检测的长度也不等,最大的检测长度可达上千米,镜头通过高亮度LED作为照明,可进行360°全方位的扫描,而且还具有一定的调焦和光学变倍功能。 由于特殊的环境,镜头需要防水承压的能力。中级的管道镜对于管径在400mm以下管道内,可识别表面0.5mm缺陷,对于一些高端的管道镜最小识别可 达0.04mm裂纹,如图 3. 爬行器 爬行器就是一种管道视频检 测系统,是以运动机构作为载体, 根据生产任务可选择性搭载相关 检测仪器的平台。主要用于石油石 化、市政排水管道内部快速检测和 诊断,该设备配备强力照明光源和 便携式控制系统,非常适合野外和 移动工作场所,传输线缆可以根据 用户需求配备,可将设备送至所需 工作位置;可检测孔径 150-2000mm管道,可在水下作业, 镜头通过高亮度LED作为照明, 可进行360°全方位的扫描,而且 还具有一定的调焦和光学变倍功

内窥镜的发展史

人类探索自身体内奥秘的兴趣丝毫不亚于探索周围环境奥秘的兴趣,内窥镜就是人类窥视自身体内器官的重要工具。古希腊名医,有着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前370)曾描述过一种直肠诊视器,该诊视器与我们今天所用的器械十分相似。类似的诊视器还发现于庞培遗迹(Pompeii,意大利古都,公元79年火山爆发,全城淹没),这些诊视器曾被用于窥视阴道与子宫颈,检查直肠,并用于检视耳、鼻内。当时进行这些检查时利用的是自然光线。 内窥镜的真正发展还是起于近代,一般可将其发展阶段分为:硬管式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超声与电子内窥镜等阶段。 一、硬管式内窥镜 硬管式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放式硬管内窥镜阶段与含有光学系统的硬管内窥镜阶段。 1.开放式硬管内窥镜 1806年德国法兰克福的Bozzini制造了一种以蜡烛为光源的用于观察膀胱与直肠内部的器械,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他将其称为"LICHTLEITER",虽然“LICHTLEITER',从没用于人体,Bozzini 仍被誉为第一个内窥镜的发明人。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理解这种检查方法,Bozzini也因他的“好奇心”受到维也纳医学院的处罚。第一次将"LICHTLEITER”运用于人体的是法国外科医生Desormeaux,因此他被许多人誉为“内窥镜之父”,他的“LICHTLEITER"是以烧煤油和松节油的灯为光源,灯的上方带有烟囱,并用透镜将光线聚集以增加亮度,可想而知灼伤是进行这种检查时的主要并发症。虽然这种内窥镜可以到达胃,但光线太暗,所以“LICHTLEITER”主要用于检查泌尿系方面的疾病。1868年,Desormeaux和Segelar第一次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内窥镜”一词。 也是在1868年,Bevan用食管镜取出食管异物。次年Pantaleoni借助子宫镜在一老妇人子宫内发现一息肉并用化学试剂进行烧灼。受演艺者吞剑的启发,Kussmaul于1870年将一直的金属管放入一演艺者的胃内来观察胃腔,这样第一台食管胃镜就问世了。1867年,来自Breslau的牙医Bruck以电流使铂丝环过热发光并以之作为光源来观察患者的口腔,他可以称得上是使用内光源的第一人,Bruck后来又发展了一种水冷装置以避免过热的铂丝灼伤组织。 2.含有光学系统的硬管内窥镜 1879年柏林泌尿外科医生Nitze制成了第一个含光学系统的内窥镜(即膀胱镜),其前端含一个棱镜,该内窥镜借用的是Bruck的照明方式,同"LICHTLEITER"一样,该内窥镜仅被用于泌尿系统。Nitze在膀胱内循环冰水以避免热灼伤,由于该内窥镜能获得较清晰的图像,Nitze还利用它拍摄照片。后来Nitze在他的膀胱镜中引入了操作管道,通过该管道可以插入输尿管探针进行操作。 1880年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三年后格拉斯哥的Newman用小型白炽灯替换了原膀胱镜中照明所用的电热丝,1887年Dittell将灯泡置于膀胱镜的最前端,这种照明系统成为那一时期内窥镜所采用的标准方式。Boisseau du Rocher于1889年介绍了一种目镜可与外壳分开的内窥镜,通过外壳还可使用不同的透镜系统。 内窥镜在泌尿生殖系统的成功应用,促使人们将其应用于人体的其他部位。1881年Mikulicz和Leiter采用Nitze的硬管光学系统成功地制成了第一个适用于临床的胃镜,Mikulicz在维也纳Billroth外科门诊部用该胃镜对许多病人进行了检查并获得诊断结果。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胃窥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映进镜深度。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要缺陷,尽管如此,Elsner式胃镜1932年以前仍处于主导地位。1898年Killian制成并成功使用了第一个支气管镜。1901年德国德累斯顿外科医生Kelling为了观察气腹对狗腹腔内器官的影响,他用Nitze发明的膀胱镜直接通过腹壁插入腹腔进行观察,并称其为“koelioskopie",即体腔镜检查,这就是现代腹腔镜的前身,但第一次在人身上使用这种方法的却是瑞典内科医生Jacobaeus ,1911年Jacobaeus在他发表的文章中描述了对人体腹膜腔、胸腔及心包腔的检查,他还第一次提到“腹胸腔镜”这个词。 二、半可屈式内窥镜 随着光学系统的引入,硬管式内窥镜虽然得以不断地完善与发展,但由于内脏器官多存在解剖上的生理弯

内窥镜行业研究报告

内窥镜行业研究报告2020年5月

软镜助力消化道疾病早筛早诊 内窥镜按照管道是否可弯曲,可以分为硬管式内窥镜(简称:硬镜)和软管式内窥镜(简 称:软镜)。硬镜不可弯曲或扭转,主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进入 人体无菌腔室,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镜、椎间盘镜、脑室镜等。软镜镜身柔软可弯 曲,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检查、诊断和治疗,如胃镜、肠镜等。 表 1:软镜和硬镜的主要区别 对比项目 软镜 硬镜 镜身主体不可弯曲或扭转,硬式内镜进入机体 的深度和距离都远远低于软式内镜。 外观形态 镜身柔软,可弯曲的一类腔镜。 主要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或者经外科切口 进入人体无菌腔室,如腹腔镜、胸腔镜、关节 镜、椎间盘镜、脑室镜等。 主要通过人体的自然腔道来完成检查、诊断和治疗,如胃镜、肠镜、喉镜、支 气管镜等主要通过人体的消化道、呼吸道及泌尿道进入人体。 应用方式 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构造:前端部,弯曲部,插入管,操纵部,接目部以及成像 接口部。 1)前端部是硬性部分,端面有多个腔道和窗面,分别为送水送气出口孔,活检 钳出口孔,物镜以及导光窗。送水送气为共同出口,注气时,气体由此孔进入 人体腔内使腔体扩张;注水时,水从此孔出来冲洗物镜镜面及手术野,使视野 保持清晰。负压吸引及活检钳出口孔为同一管口,当腔内有过多液体妨碍观察 时,按压吸引按钮,液体可由此孔吸入吸引瓶内;活检钳和其他治疗器械也从 此孔进入体腔内。 各类硬管内镜结构一般包括外镜管(或鞘套)、 镜体、光导束接口、目端接管以及成像接口部 分。 与软式内镜均有操作孔道不同,部分硬式内镜 镜身无器械及水气孔道,如腹腔镜、胸腔镜、 纵膈镜、关节镜等;各类操作器械需通过另辟 切口来进入体腔内,在硬式内镜的监视和配合 下完成手术操作。 内部结构 2)弯曲部位于前端和插入管之间,由许多环状零件组成蛇管,每对相邻的环状 零件之间均可作各个方向的活动。 3)插入管又叫镜身或软管部,内部为各类管道和钢丝。 4)操纵部包括角度控制旋钮,吸引阀按钮,送水送气按钮以及活检管开口,术 者可以在此操作各种按钮已完成内镜检查和治疗。 图例 资料来源:奥林巴斯年报,CNKI ,市场部 软镜的发展经历了从半可屈式到纤维式到电子式的技术进步。纤维式内窥镜较半可屈式 内窥镜照明效果好,但产品寿命短,图像在传输中较容易出现黑点。电子内窥镜较纤维 内窥镜的图像更清晰、色彩更逼真、分辨率更高,可供多人同时观察。

内镜室管理规定

内镜室管理规定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内镜室管理制度1 一、检查预约制度 1、各种内镜检查必须由经管医生按适应证及禁忌症选择病例,填写申请单送到内镜科,由内镜科办公室护士,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预约检查治疗日期,并进行预约登记,办理交费手续。 2、办公室护士接到申请单后应详细检查填写项目,如填写不详,可退回作补充填写或重新填写,确保申请单的质量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3、申请医生选择病例不当,不符合适应证或病人有禁忌症,办公室护士应讲明理由退回申请单,不予预约。 4、常规检查预约时间门诊病人一般不超过一周,住院病人不超过三天,如有特除情况应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 5、急诊或特殊病例,申请医生可直接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处理。 6、申请单预约后,未按规定日期来检查者,该申请单按作废处理,若还需检查应重新申请(无特殊原因不给予退款)。 7、门诊病人应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以便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 二、仪器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设备均有内镜科统一管理,应定点定位放置,不得随意搬动。 2、各检查室内仪器设备由当月在本室工作护士负责,建立仪器清点本;定期进行清点登记,在本室工作结束后应详细交班。库房应有专人管理。

3、一切贵重设备未经科主任批准不准携带出院外使用。 4、所有仪器应保持清洁无尘,无有害气体侵蚀,无阳光直射。 5、不常用仪器应保持每两周检查一次,电器设备需每月作通电试验,必要时作档案记录。 6、仪器损坏需填写记录卡,送修及修理后应作检验记录。 7、各种仪器应建立使用情况登记,维修登记,借还登记本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 三、候诊室工作制度。 1、候诊室为各种内镜检查治疗前病员等侯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2、候诊病员应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按顺序就座,不得大声喧闹。 3、不得吸烟及到处走动,应爱护公共财物,有问题可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工作人员应注意文明用,语热情接待候诊病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查治疗次序,原则应遵循:(1)军人老干部优先;(2)重症优先;(3)超过70岁老人优先;,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 4、急诊病人,可由经管医生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不需候诊,可直接进入内镜科检查治疗。 5、定期对候诊室进行卫生清洁。候诊人员应发扬文明精神,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不得随地乱扔杂物,为候诊人员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

虚拟现实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虚拟现实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 陆想想1(SX1203225)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南京市,210016) 摘要:虚拟现实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综合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本文简要介绍虚拟人体、虚拟手术、虚拟实验室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在神经心理学与核医学方面的应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期,在未来几年虚拟现实技术将会成为数字医学最主要的应用工具之一。 关键词:虚拟现实;生物医学;数字人;虚拟手术; Application of Virtual Reality Technique in Biomedical Field Lu Xiangxiang1 (1. Department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stronautics,Nanjing,210016,China) Abstract:Virtual reality is a high-tech simulation system, comprehensive integration of computer graphics technology,computer simulation technolog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nsor technology, display technology, and network parallel processingtechnologies. This paper is to briefly introduce simulated human body, operation, laboratory and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applied inneuropsychology and nuclear medicine.In the future, with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computertechnology, virtual reality technology will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pplication of digital medical tools. Key words:Virtual Reality, biomedical , digital human, virtual surgery; 引言 虚拟现实也称灵境技术或人工环境,它是一种由计算机技术辅助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综合集成了计算机图形技术、计算机仿真技术、人工智能、传感技术、显示技术、网络并行处理等技术[1]。 虚拟现实旨在利用计算机生成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的人为虚拟的环境,让使用者有如身历其境一般,并能与之“交互”。它最早源于美国军方的作战模拟系统,20 世纪90年代初逐渐为各界所关注并在各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2]。 近年来,随着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的发展与深入,其应用也在逐渐扩大,在城市规划、能源勘测、工业仿真、古迹复原、建筑虚拟、交通桥梁、港口物流、旅游仿真、虚拟课堂、园林应用、军事仿真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在生物医学领域,虚拟人、虚拟手术等方面的研究也十分活跃[3-5]。 本文对虚拟现实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做一概括性介绍。 一、虚拟现实简介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简称VR)是近年来出现的高新技术。虚拟现实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维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让使用者如同身历其境一般,可以及时、没有限制地观察三度空间内的事物。概括地说,虚拟现实是人们通过计算机对复杂数据进行可视化操作与交互的一种全新方式,与传统的人机界面以及流行的视窗操作相比,虚拟现实在技术思想上有了质的飞跃。 虚拟现实系统分为桌面级的虚拟现实系统、沉浸式的虚拟现实系统、增强现实性的虚拟

2017年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行业分析报告 2017年3月

目录 一、行业主管部门、监管体制及法规 (6) 1、行业主管部门及职能 (6) (1)行业主管单位 (6) 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6) 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6) ③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7) (2)行业自律协会 (7) 2、行业监管体制 (7) (1)医疗器械行业实行分类管理 (7) (2)医疗器械行业实行备案及注册管理制度 (8) (3)医疗器械行业生产企业准入 (8) (4)医疗器械行业经营企业准入 (9) 3、行业主要法规 (10) 4、相关产业政策 (13) (1)《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年)》 (14) (2)《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 (14) (3)《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15) (4)《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15) (5)《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4年工作总结和2015年重点工作任务的通知》 . 15 (6)《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 (16) (7)《<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路线图(2015 版)》 (16) (8)《国务院办公室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17) (9)《“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 (17) (10)《“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18) (11)《三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指南(2016 年版)》 (18) (12)《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指南》 (18)

(13)《“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19) 二、医疗器械发展概况 (20) 1、全球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20) (1)全球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整体分析 (20) (2)全球医疗器械主要区域市场规模分析 (21) ①美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分析 (21) ②欧盟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分析 (22) ③日本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分析 (22) (3)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 (23) 2、中国医疗器械行业概况 (23) (1)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背景 (23) (2)中国医疗器械市场规模整体分析 (24) (3)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25) ①国家经济的发展及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促进医疗器械消费能力的提高 (25) ②我国人均寿命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推动医疗器械的市场需求 (28) ③医疗卫生费用投入的增加及医疗机构的增多为患者入院治疗提供方便 (29) ④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不断完善为患者医疗消费提供保障 (30) ⑤随着国民医疗服务需求持续增长,医疗机构建设也随之加快 (31) (4)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发展趋势 (33) ①医疗器械进口替代成为未来的趋势 (33) ②我国医疗器械市场仍旧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35) ③我国医疗器械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35) 三、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发展概况 (36) 1、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行业发展历程 (36) 2、全球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发展概况 (38) (1)全球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分析 (38) (2)全球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市场区域性分析 (39) 3、国内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发展概况 (40) (1)中国内窥镜微创手术医疗器械市场规模 (40)

内镜室管理规定

内镜室管理规定 Revised by Hanlin on 10 January 2021

内镜室管理制度1 一、检查预约制度 1、各种内镜检查必须由经管医生按适应证及禁忌症选择病例,填写申请单送到内镜科,由内镜科办公室护士,根据当时实际情况,预约检查治疗日期,并进行预约登记,办理交费手续。 2、办公室护士接到申请单后应详细检查填写项目,如填写不详,可退回作补充填写或重新填写,确保申请单的质量符合三级甲等医院的标准。 3、申请医生选择病例不当,不符合适应证或病人有禁忌症,办公室护士应讲明理由退回申请单,不予预约。 4、常规检查预约时间门诊病人一般不超过一周,住院病人不超过三天,如有特除情况应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 5、急诊或特殊病例,申请医生可直接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处理。 6、申请单预约后,未按规定日期来检查者,该申请单按作废处理,若还需检查应重新申请(无特殊原因不给予退款)。 7、门诊病人应详细填写家庭住址及联系电话,以便有特殊情况及时联系。 二、仪器管理制度 1、所有仪器设备均有内镜科统一管理,应定点定位放置,不得随意搬动。 2、各检查室内仪器设备由当月在本室工作护士负责,建立仪器清点本;定期进行清点登记,在本室工作结束后应详细交班。库房应有专人管理。

3、一切贵重设备未经科主任批准不准携带出院外使用。 4、所有仪器应保持清洁无尘,无有害气体侵蚀,无阳光直射。 5、不常用仪器应保持每两周检查一次,电器设备需每月作通电试验,必要时作档案记录。 6、仪器损坏需填写记录卡,送修及修理后应作检验记录。 7、各种仪器应建立使用情况登记,维修登记,借还登记本及仪器使用注意事项。严格执行仪器操作规程。 三、候诊室工作制度。 1、候诊室为各种内镜检查治疗前病员等侯场所,应保持清洁、整齐,安静。 2、候诊病员应服从医务人员的安排,按顺序就座,不得大声喧闹。 3、不得吸烟及到处走动,应爱护公共财物,有问题可随时与工作人员联系。 工作人员应注意文明用,语热情接待候诊病员,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检查治疗次序,原则应遵循:(1)军人老干部优先;(2)重症优先;(3)超过70岁老人优先;,按先来后到的顺序安排。 4、急诊病人,可由经管医生与内镜科办公室护士联系,不需候诊,可直接进入内镜科检查治疗。 5、定期对候诊室进行卫生清洁。候诊人员应发扬文明精神,保持室内卫生清洁,不得随地乱扔杂物,为候诊人员创造良好的候诊环境. 四、复苏室工作制度

工业管道内窥镜

工业管道内窥镜 四、实验目的:了解工业管道内窥镜的结构,工作原理,以及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并且明确和规范管道施工全过程各环节内部清洁度质量控制要求和标准。 五、实验仪器和器材:工业管道内窥镜。 六、实验原理:工业内窥镜,是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也可以说是专门的一个检测技术。 工业内窥镜由于它的特殊尺寸设计,可以让我们不破坏被检测物体的表面简便、准确地观察物体内部表面结构或工作状态。 无损检测需要使用工业内窥镜作为检测工具,是为了满足工业复杂使用环境而专业设计生产的。内窥镜检测是近年来随着内窥镜生产制造技术的发展而逐渐得到广泛应用的一种检测技术。根据制造工艺特点,我们一般把工业内窥镜分为光学硬管镜,光纤镜,视频镜三种类型。 工业内窥镜可用于高温、有毒、核辐射及人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场所的检查和观察,主要用于汽车、航空发动机、管道、机械零件等,可在不需拆卸或破坏组装及设备停止运行的情况下实现无损检测,另外一方面工业内窥镜还可与照相机、摄像机或电子计算机连接,组成照相、摄像和图象处理系统,从而进行视场目标的监视、记录、贮存和图象分析.为诊断和处理提供很好的保证。 七、实验内容。首先色的辅助判断是极为关键。在识别腐蚀、焊接区域烧穿及化学成份的缺陷时,准确的彩色再现往往是重要的。工业内窥镜的视屏成像系统的彩色再现极佳,它能把每个三基色以全宽带记录下来,从而达到最大分辨率。二是光源亮度的自动智能型调节也是良好观察效果的必备条件。如型腔内部表面一般为金属材料,它具有一定的反光性。如果光源亮度不能无极自动调节,而只能通过手动分机调节时,所得到的观察效果肯定会产生较强反射白斑,可能导致无法完成观察工作,进而影响检测效果。三是全方位360度的导向功能,它是在实际工作中不可缺少的,当它进行容器内部观察时,我们既要观察顶部,也要检查底部,还要注意周围的状况,这样就要求工业内窥镜的探头可以360度旋转。如果只能完成四个方向的导向就不得不繁琐地进行插入管的轴向旋转操作,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影响观察效果。四是测量精度认证的保证也是会让使用者对检测结果充满信息。这就如同我们使用一种有精确认证的尺子和没有精度认证的尺子的感受是一样的。测量工作的确是做了,但如果没有精度的认证就无法保证数据的可信度。 八、实验步骤:一、检查人员应具备合适的视力,并经过与所从事工作遵守的标准相符的培训和认证。检查人员应能够熟练操作内窥镜设备,选用合适的仪器、工具及方法;

内窥镜发展史

内窥镜的发展史 人类探索自身体内奥秘的兴趣丝毫不亚于探索周围环境奥秘的兴趣,内窥镜就是人类窥视自身体内器官的重要工具。古希腊名医,有着医药之父之称的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约公元前460-前370)曾描述过一种直肠诊视器,该诊视器与我们今天所用的器械十分相似。类似的诊视器还发现于庞培遗迹(Pompeii,意大利古都,公元79年火山爆发,全城淹没),这些诊视器曾被用于窥视阴道与子宫颈,检查直肠,并用于检视耳、鼻内。当时进行这些检查时利用的是自然光线。内窥镜的真正发展还是起于近代,一般可将其发展阶段分为:硬管式窥镜、半可屈式内窥镜、纤维内窥镜、超声与电子内窥镜等阶段。 一、硬管式内窥镜硬管式内窥镜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即开放式硬管内窥镜阶段与含有光学系统的硬管内窥镜阶段。 1.开放式硬管内窥镜 1806年德国法兰克福的Bozzini制造了一种以蜡烛为光源的用于观察膀胱与直肠内部的器械,由一花瓶状光源、蜡烛和一系列镜片组成,他将其称为"LICHTLEITER",虽然“LICHTLEITER',从没用于人体,Bozzini仍被誉为第一个内窥镜的发明人。但当时的人们并不理解这种检查方法,Bozzini也因他的“好奇心”受到维也纳医学院的处罚。第一次将"LICHTLEITER”运用于人体的是法国外科医生Desormeaux,因此他被许多人誉为“内窥镜之父”,他的“LICHTLEITER"是以烧煤油和松节油的灯为光源,灯的上方带有烟囱,并用透镜将光线聚集以增加亮度,可想而知灼伤是进行这种检查时的主要并发症。虽然这种内窥镜可以到达胃,但光线太暗,所以“LICHTLEITER”主要用于检查泌尿系方面的疾病。1868年,Desormeaux和Segelar第一次在一篇文章中使用“内窥镜”一词。也是在1868年,Bevan用食管镜取出食管异物。次年Pantaleoni借助子宫镜在一老妇人子宫内发现一息肉并用化学试剂进行烧灼。受演艺者吞剑的启发,Kussmaul于1870年将一直的金属管放入一演艺者的胃内来观察胃腔,这样第一台食管胃镜就问世了。1867年,来自Breslau的牙医Bruck以电流使铂丝环过热发光并以之作为光源来观察患者的口腔,他可以称得上是使用内光源的第一人,Bruck后来又发展了一种水冷装置以避免过热的铂丝灼伤组织。 2.含有光学系统的硬管内窥镜1879年柏林泌尿外科医生Nitze制成了第一个含光学系统的内窥镜(即膀胱镜),其前端含一个棱镜,该内窥镜借用的是Bruck的照明方式,同"LICHTLEITER"一样,该内窥镜仅被用于泌尿系统。Nitze在膀胱内循环冰水以避免热灼伤,由于该内窥镜能获得较清晰的图像,Nitze还利用它拍摄照片。后来Nitze在他的膀胱镜中引入了操作管道,通过该管道可以插入输尿管探针进行操作。 1880年著名科学家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三年后格拉斯哥的Newman用小型白炽灯替换了原膀胱镜中照明所用的电热丝,1887年Dittell将灯泡置于膀胱镜的最前端,这种照明系统成为那一时期内窥镜所采用的标准方式。Boisseau du Rocher于1889年介绍了一种目镜可与外壳分开的内窥镜,通过外壳还可使用不同的透镜系统。内窥镜在泌尿生殖系统的成功应用,促使人们将其应用于人体的其他部位。1881年Mikulicz和Leiter采用Nitze的硬管光学系统成功地制成了第一个适用于临床的胃镜,Mikulicz在维也纳Billroth外科门诊部用该胃镜对许多病人进行了检查并获得诊断结果。1895年Rosenhein研制的硬式胃窥镜由3根管子呈同心圆状设置,中心管为光学结构,第二层管腔内装上铂丝圈制的灯泡和水冷结构,外层壁上刻有刻度反映进镜深度。1911年Elsner对Rosenhein式胃窥镜作了改进,在前端加上橡皮头做引导之用,但透镜脏污后便无法观察成为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