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咬文嚼字高考作文

咬文嚼字高考作文

咬文嚼字高考作文
咬文嚼字高考作文

咬文嚼字高考作文

【篇一: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选】

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

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

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

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

多角度的选择。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11、2012年山东作文题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

特点;今年山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12年孙

中山先生的名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

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

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

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

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

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的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力求抓

住生活中零星的感悟,及时表达,积少成多,努力做到词能达意、

词能悉意。当然,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深厚生活积

淀的文学作品和高考优秀范文的品读,对于考生生活和人生感悟的

积累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山东作文题目明显地有以《咬文嚼字》专栏为代表的“读者”和

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

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从“读者”的角度可以写求真,写勇于质疑;从“作家”的角度可以写谦虚,写坦诚,写风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

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

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

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

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

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

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

文价值、现实意义。

【满分作文】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

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

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挑错的必要性,来

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

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

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

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

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

“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

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

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

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

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

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

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

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

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

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

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

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

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

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

人挑错的胸襟,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

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

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作者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

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

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

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

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

和挑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

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

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

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

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

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

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

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

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

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

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

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穷困潦倒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

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误和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这样入题迅速,点题明确,又能避免偏题,使文章干净利落。结构严谨、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话题和中心,再到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同时例证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了主题。最后一部风,表达对国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素材的娴熟运用,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不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

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

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

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

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

香飘千年,至今仍在。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

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

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

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

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

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

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

铿锵前行,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先咏他物,然后引出所咏之物?的起兴手法。

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

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

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

也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此文题目?腹有雅量

气自宽?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

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筹。另外此文诗一般

的语言,流畅通顺,夹叙夹议,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铿锵

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也为作文增色不少。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

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

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

圣贤。

孔老夫子说:“过而能改,善莫大焉。”我们且不说改正错误,单说

知错,便已是不易。对于别人提出的批评,是恼羞成怒,还是虚心

接受并对别人表示由衷的感激?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

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

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

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

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

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

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

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

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

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

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

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

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

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

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

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

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

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

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名师点评】在考场上,难见这样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好文章——

睿智深刻而不消极,语句锤炼彰显生动。考生匠心独运,题目用“闻

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更彰显了考生

的文言文功底。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用

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全篇,这些名

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是,文章多处

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此外,文章开篇

提出论点,并逐层深入摆事实讲道理,可谓精彩。

【篇二: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满分作文选】

咬文嚼字2013年山东省高考作文选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近年来,素有?语林啄木鸟?之称的《咬文嚼字》开设专栏,为当代

著名作家的作品挑错,发现其中确有一些语言文字和文史知识差错。对此,这些作家纷纷表示理解,并积极回应。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诚

恳地感谢读者对她的作品?咬文嚼字?;莫言在被?咬?之后,也表达

了自己的谢意,他表示,请别人挑错,可能是消除谬误的好办法。

要求:1.选准角度,自定立意;2.自拟题目;3.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体特征鲜明;

4.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题目解读】

从题目形式来看,材料作文更能激发考生多角度的思考,让学生有

多角度的选择。从题目内容来看,今年山东高考作文与2011、2012年山东作文题目相比,延续了高考语文作文与社会生活紧密关联的

特点;今年山东作文题目引用莫言的材料,其材料本身较2012年孙

中山先生的名言与社会生活关联更显密切。

从写作的难度来说,山东近三年的作文都不难立意,显然都没有在

审题立意上故意为难考生,但要写出真正优秀的文章却不容易。如

果没有不错的语文素养,没有较深切的对生活、对人生的体会,没

有一定的语言文字表达技巧,是写不出高分作文的。

由此可见,考生要想作文分数有所突破,学习中还要把训练的重点

放在日常生活与人生感悟的表达,以及写作技巧的训练上;力求抓

住生活中零星的感悟,及时表达,积少成多,努力做到词能达意、

词能悉意。当然,在写作能力提高的过程中,一些具有深厚生活积

淀的文学作品和高考优秀范文的品读,对于考生生活和人生感悟的

积累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提高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今年山东作文题目明显地有以《咬文嚼字》专栏为代表的“读者”和

以铁凝、莫言为代表的“作家”两个角度。从这两个角度来看,这个

题目比较适合写议论文。从“读者”的角度可以写求真,写勇于质疑;从“作家”的角度可以写谦虚,写坦诚,写风度。

不管从哪个角度立意都不难,但要出彩,就一定要有亮点。比如“读者”的角度,可以写《做一只无畏的啄木鸟》。题目中运用比喻修辞,比“咬文嚼字”“纠错”诸如此类词语更具有文学色彩;“啄木鸟”前加

上“无畏”,更容易表达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而且好的题目有了,

作文的开头就更容易入题。

从“作家”的角度立意,考生一定要表达出自己对材料中以铁凝、莫

言为代表的作家行为的准确理解:比如敢于承认错误的坦诚与担当,比如面对读者纠错的谦虚与大度,比如那种不浮夸、不炫耀、不推

却待人待己的天然本真。一定要注意,文章不能空泛地谈,要用恰

当的材料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文章的结构思路要清晰,语言表达要

符合逻辑;文章结尾的升华,要结合社会生活,力争体现立意的人

文价值、现实意义。

【满分作文】

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

面对《咬文嚼字》的挑错,著名作家积极以感谢和理解回应,令人

为之动容。我总以为,唯有积极面对别人的批评和挑错,人生境界

才能不断升华,生命才能日益趋向不朽和伟大。挑错的必要性,来

自于主观世界的狭隘与片面。我们常常沉醉于自己超于常人的流光

溢彩,而忘了在骄傲的同时保留一份面对不足的谦卑。

所以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智者如曹禺,也深谙这一哲理。当美国剧作家蒙特来华

拜见这位剧作大师时,交流正酣,曹禺拿出

黄永玉对他的批评信:“我不喜欢你后来的戏,一部也不喜欢,你丢

失了通灵宝玉,你为势位所误!”如此辛辣,一针见血,指出曹禺

“重政治,轻创作”的错误,曹禺硬是让翻译一字一句译给蒙特听??

可见曹禺的伟大,除了对艺术的不懈追求,还体现在了对挑错的理

性面对和坦然接受。

然而,若一味妄自尊大,对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

越走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李经纬,在改革开放

后建立了“健力宝”公司,创造了可与百事可乐比肩的商业传奇。可是,面对前无古人的成功,李经纬却对别人的挑错一概拒绝,面对

公司上至领导下至员工的批评与阻挡,他不管不问,集巨资在广州

建造健力宝大厦,最终超出公司的承受能力。面对业界好友对他“不

考虑商业规律,一味拉广告招商”的挑错,他拒绝诚恳吸收,最终让

健力宝暗淡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他自己也身陷囹圄。

那么,如何善待批评以追求完美自我呢?

首先,面对别人尖锐的挑错,要保持一份淡定平和的心态,不急不躁,不躲不藏;如季羡林所说的那样:“别人说的话是鼓励是批评是

鞭策,都是对我好。”其次,要学会甄别“有价值”的挑错与“一味为

了挑错而挑错”,也就是说,在面对别人挑错时,不是固定的屈从,

而是要保持一份起码的信任。如演员于是之一辈子都在接受观众的

挑错与批评,但必须经过“审视——消化——吸收”的过程,最终把

一个个鲜活的角色演到了人们心中??

人生逆旅,每个人都会犯错,迷失甚至被异化,而往往一份善待别

人挑错的胸襟,能够带领你欣赏更旖旎的风景。

【名师点评】阅卷组专家认为,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首先题目拟得好——?善待错误,人生境界顿开?,把善待错误上升

到人生境界的高度,这就远远高出了那些只知就事论事的考生,这

说明一个好的标题可以激活全篇。当然,作者在选择论据上也费了

一番心思,曹禺一例是正面的例子,论述了?善待别人的挑错,是为

了塑造一个更理性的灵魂,它让人清醒,让人自如?,李经纬一例则

是反例,从反面论述了?别人的挑错‘充耳不闻’,人生之路只会越走

越窄,甚至不可避免地接受失败的苦楚?。文章最后指出了对待批评

和挑错的正确做法。可谓层层递进,水到渠成。

正视批评,成就谦谦君子之风

在《咬文嚼字》杂志开辟专栏,专门为名作家著作挑错之后,这些

作家纷纷表示感谢,诚恳承认错误,可见,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

君子之风。

胡适一生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赞扬和批评他的人都表现到了极致。他有一句名言:“容忍比自由更重要。”他从不以激烈的言辞攻

击自己的反对者,而是正视别人的批评。这不是懦弱卑下的表现,

恰是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之风。他年老时身居台湾,大陆人民不认可他,他坦言:“我这一辈子做了百分之六十的事对国家有益,剩下百分之四十我是不怕骂的。”并说:“允许别人说话是形成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人之老矣,仍保持一份平和谦卑的心态,正视别人的指责,他的谦和君子之风永远存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而与此相对的,是其好友陈独秀。两人初为同道,后因政见不同而成为政治上的死敌,然而私人的友谊仍在。陈独秀主张激进革命,拒绝接受渐进改良派的任何批评建议,最终因自大而决策失误,致使无数共产党人被杀害,其本人也被开除党籍。然而在其穷困潦倒之时,发动北大全体教授营救他的却正是胡适。

接受别人的指责,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成功路上必备的态度。“文化大革命”后,改革开放总设计师正视群众的指责,及时修正错误,做出正确决策,迎来了开放口岸的汽笛声声、交易所的铃声阵阵??

在当今中国,青年们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他们敢于对混乱的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而我想说,青年人要发出属于自己的好声音,首先要练就一副好嗓子,选择那些有可能对现

实造成危害并要继续危害下去的事,以慷慨激昂之音为促进社会的调整和改变发声。而我们的国家,只有正视来自各方的指责,才会让这个几千年来以智慧、谦和而著称的国家,不失应有的谦谦君子之风。

正视批评,让我们一起做出努力,成就谦谦君子之风,消除谬误和浮躁之气。

【名师点评】这是一篇意蕴深厚、条理清晰、比较规范的考场议论文。文章直接截取材料,由此引出自己的观点:接受别人的指正与批评,正视自己的错误,是消除谬论的好方法,显示了一个人大度谦和的君子之风。这样入题迅速,点题明确,又能避免偏题,使文章干净利落。结构严谨、清晰,由材料起,引出话题和中心,再到选取胡适、陈独秀一正一反的例证,相互对照,同时例证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正反对比论证,深化了主题。最后一部风,表达对国家之关怀,结尾处从青年人的角度发出号召,有气度,有担当,情深意切。首尾相扣,一气呵成。对人物素材的娴熟运用,对文化名人的中肯评价,将话题演绎得机警而成功,使文章立意深刻,思想卓然不群,意蕴丰富,具有不可抗拒的思想力量。

腹有雅量气自华

我喜欢门外的那条河。

它平和静谧地流过时光,将所有的杂质一一沉淀,白云苍狗之间,

仍清澈见底。偶有桀骜不驯的一次,人们为它加固堤坝后,它就继

续温顺地滋润农田。

河流有如此雅量,那些被《咬文嚼字》指出错误的作家们又何尝不

是如此呢?雅量,是一种直视错误的大气魄,是一种虚心聆听的大

胸襟。有雅量的人,可通往精神的罗马,可到达花开的彼岸,亦可

安然走过黑夜里的山路。

直视错误,腹有雅量,气自芳华!

金銮大殿上,群臣惶恐,惧怕天威。她读完骆宾王将她骂得狗血喷

头的《讨武檄文》后,莞尔一笑,大赞此人才华。臣子们面面相觑,她却责备宰相不能早日发现这一人才。这是何等的雅量啊!面对批

评和指责,作为天子的她不仅不愠,反而欣然接受。她敢于直视自

己的错误,如玫瑰般铿锵的她从不为自己歌功颂德,而为自己留下

了一块无字碑。她深知,无字,方能不朽;无言,方能万言!

雅量,让一代女皇,托起日月当空!

滚滚长江东逝水,是非成败转头空。而雅量,却如同那幽谷芝兰,

香飘千年,至今仍在。坚净斋里,他挥毫泼墨,一横长城长,一竖

字铿锵。

“诗思清深诗语隽文衡史鉴尽菁华。”启功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大师。

他有着博大精深、无所不容的学问,也有着隽秀洒脱、卓尔不群的

书法。可即使如此,他仍常常虚心请教于人,每当别人指出他的不

足时,他便欣然如一个得到礼物的孩童。

这便是雅量。对待不足敢于直视,胸怀如天地广。

雅量,让一代大家山高水长!

雅量让铁凝与莫言真挚感谢为他们挑错的人,让他们的作品更上一

层楼。于人如此,于国家,未尝不是如此。

遥想百余年前,鸦片战争的炮火攻破了我“天朝上国”的美梦,我泱

泱大国就这样跪倒在了《南京条约》之下。但是面对闭关锁国的错误,我们敢于直视,敢于面对。

于是,有这样一群人站了出来,他们以年华为桨,涉万里河疆。自此,辛亥革命的旗帜飘扬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井冈山的杜鹃开出血

与火的颜色,南海边的渔村也地覆天翻,北京奥运火炬点亮中华??

雅量,让一个民族屹立东方!

而我当代青年,更要直视错误,虚心改正,不计过往,意气风发,

铿锵前行,因为——腹有雅量气自华!

【名师点评】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就是运用了?先咏他物,然后引出所咏之物?的起兴手法。

由眼前河流的雅量写起,由物及人,古今结合,联想到武则天、启

功以及铁凝、莫言等人直视错误的气魄、胸襟,再由个人上升到国家,叙述一代代直视错误并虚心改正的国人的雅量,层层深入,结

构紧凑,过渡自然,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这

也是获得阅卷老师青睐的一个主要原因。再者,此文题目?腹有雅量

气自宽?很有特色,使得文章主旨鲜明,让人耳目一新,可见考生无

论是在对文题的理解上还是在选材上都高人一筹。另外此文诗一般

的语言,流畅通顺,夹叙夹议,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铿锵

有力,具有强烈的感染力,这也为作文增色不少。

闻吾过,心窃喜

三闾大夫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天地万物皆有其不足,人生在世,也难免有过失。就算是圣贤,也

会有百密一疏的时候。那么,圣贤和庸人的区别在哪里呢?其关键

就在于对待过失的态度上:闻过则怒,是为庸人;闻过则喜,是为

圣贤。

闻过则喜,可以成就一个人的事业。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罗勃初任

校长之职时,流言从四面八方席卷而来。这位年仅30岁的年轻人,

出身低微,阅历浅薄,顿时成为舆论的众矢之的。面对那些如山崩

落石般打在他头上的批评,他没有灰心丧气,更没有恼羞成怒,而

是认真收集那些批评他的语言,反省自己,并一心扑在芝加哥大学

的管理工作上,终成该校历史上最著名的校长之一。试问,假如罗

勃面对铺天盖地的批评退缩怯懦了,或是冲动恼怒了,那么他又如

何能名垂青史,成为芝加哥大学的骄傲呢?面对批评,我们应有的

不正是这样一种谦逊的低姿态吗?

闻过则喜,可以带领一个集体走向胜利。纵观历史风云,哪一次战

役的作战计划不是经过了一次次的修改、审议,再修改、再审议才

最终制定的?如果作战计划的制定者没有闻过则喜的胸怀,何来一

次次战役的胜利?如果他一意孤行,又会有多少士兵的生命白白葬送?又会有多少无谓的牺牲?面对批评,我们要学会冷静,冷静地

去思考,到底是不是我们的错,有则改之,并做出改进,为多数人

的利益去奋斗。

闻过则喜,可以兴盛一个王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对于魏征直截了当的批评,他没有以皇帝的威严震慑他,而是欣然接受。正是唐太宗这种闻过则喜的品质,才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才有了仓廪富足、百姓安居乐业的空前盛况。

闻过则喜是一种修养,是一种胸怀。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面对“咬文嚼字”的纠错所表现出的,不正是闻过则喜的胸怀吗?闻吾过,心窃喜,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人所崇尚的道德修养。

闻过则喜,助你在人生路上走得更稳,行得更远!

【名师点评】在考场上,难见这样一篇颇具杂文风格的好文章——睿智深刻而不消极,语句锤炼彰显生动。考生匠心独运,题目用“闻吾过,心窃喜”一语,句式工整,既概括了文章主旨,更彰显了考生的文言文功底。考生以三闾大夫的名言做开门之句,引人入胜,用孔老夫子的名言过渡,承上启下,借唐太宗的话收束全篇,这些名言的引用彰显了文章的厚度。令阅卷老师拍案叫绝的是,文章多处反问连用,增强了气势,大大增强了论证的效果。此外,文章开篇提出论点,并逐层深入摆事实讲道理,可谓精彩。

【篇三:咬文嚼字,让“高考优秀作文”更优秀】

咬文嚼字,让“高考优秀作文”更优秀江苏夏正兵每年高考后,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阅卷组都会推出一批优秀作文,目的是通过范文对作文题目进行更具体全面的解读,启发并引领高一高二的学生作文向“优秀”靠近。但如果用挑剔的眼光来阅读“高考优秀作文”,会发现诸多不足。请仔细阅读下面这篇被刊登在2012年6月25日《扬子晚报》上的江苏省高考优秀作文,看看有什么问题。【原文呈现】忧与爱江苏一考生人们说,社会是和谐的,所以“一个都不饶恕”的鲁迅是要撤退的;人们说,社会是有爱的,所以沉郁顿挫的杜甫是要被重新解构的。似乎那些亘古的忧虑是天地间大爱中的刺耳杂音。可是我们时常见到的是,肤浅者用富丽堂皇的“爱”的金线织出灿烂却脆弱的锦绣华图,而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沉重。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就像“最近很忙”的杜甫,总是一副苦吟愁叹形象的他显然不合社会的主旋律。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形象重见天日。这种娱乐化的方式在传播上具备先天性的优势,但愈是传播得泛滥,愈让人觉得理性的匮乏与交流的无望。正如赫塔米勒

所说:欣赏俏皮的、近乎天衣无缝的幽默,也意味着美化他的离题。杜甫失去了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历史早已告诉我们,一团和气的清明局面下,弥漫的是虚假的爱,真正包藏的是不

怀好意的祸心。没有那戳破假象的忧虑的诤言,爱的阵地迟早会失守。自然地,我们会想到为人民鼓与呼的彭德怀,他的铁骨风范与

理性本质似乎干扰了大跃进的一派繁荣,但他那恼人的谏言却真正

把新中国拉回了悬崖边。不和谐的忧虑中,是柔情似水。然而胜负

已明,时代渐远,战血为雨露洗得干干净净,人们便以为先前的世

界太平了,爱的表达方式再也不是沉重的忧了。就像喜羊羊总是会

战胜灰太狼一样必然,爱的诠释方式只有一种,那就是爱。人情固

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可以理解。但窃以为,“忧”时时刻刻都

应当是一种不朽的时代精神。它自出生起便与爱捆绑在一起,借用

数学的语言讲,忧是爱成立的必要条件。“君子疾末世而名不称焉”,非但是末世,即使是开明的盛世,也要有那么几个急人民之所急,

忧天下之可忧,敢于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

万世开太平的人。他们是时代的瑰宝。没有忧的爱,就像没有纬线

只有经线的布,一扯便断为两截。【字斟句酌】高考阅卷专家对本

文的评价是:“深刻的思想、老道的语言,直陈世态之伪美、无忧之

爱的虚浮。”“论述简洁清晰却又鞭辟入里,凸显了忧之于爱的价值

以及大忧方显大爱的观点。”“一气呵成,气势博大,痛快淋漓。”的

确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但是语言表达方面有些问题。具体如下:第三段首句“不幸的是人们对于‘爱’的追求过于狂热,以至希冀掩盖

所有悖于爱的主旨的一切事物”,首先这句话有文言成分,理解费力,读起来不够流畅。另外“悖于爱”一词不符合考生要表达的意思,因

为由第二段末“先圣却凝着忧郁沉涩的目光将‘爱’字写得那么巨大、

沉重”一句可以看出,考生要表达的观点并不是“忧”“悖于爱”,只是

不能直接表现爱而已。同样在第三段末,考生明确谈及“杜甫失去了

忧虑的本质,他的爱又将寄托在何处”,这也表明“忧”并不是“有悖

于爱”。可以将此句改为“总希望改变所有不能直接表现爱的主旨的

一切事物”。“人们自然知道‘诗圣’的心中确实有天下苍生的大爱,但

仍对他极端的表态方式心存芥蒂。”此句明显是个病句,搭配不当——“天下苍生”不能直接修饰“大爱”,做“大爱”的定语。此外“表态方式”令人费解。在“天下苍生”前

面加上“拯救”二字可消除搭配不当的错误;把“表态方式”改成“表达

方式”更为妥当。“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诗圣以一种更为‘亲民’的

形象重见天日。”“于是一番精彩的涂鸦”不能独立成句,应在“一番”

前加上“经过”以消除语病。“精彩”与“涂鸦”感情色彩不统一,可以

给“精彩”二字加上引号表示讽刺,或者直接改“涂鸦”为“修饰”。第

六段首句“人情固重难而轻易,喜新而厌旧”一句中“人情固重难而轻易”的含义是指重视难

做到的事,轻视容易做到的事。结合上文的语境,上文批评与嘲讽

了“无忧之爱”,而无“重视难做到的事,轻视容易做到的事”的含义,可以把这句改为“好易而怨难,喜愉快而厌沉重”。

《咬文嚼字》教学案例

《咬文嚼字》教学案例 案例背景: 《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必修5文艺评论及随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选自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朱光潜的《美学文学选集》。本单元的重点是让学生感悟汉语的独特神韵和深厚意蕴。选择这篇文章目的在于使学生能够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咬文嚼字》是一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富有理趣的文化随笔。通过学习,学生不仅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还可以学会怎样既严谨又不乏趣味的阐述一个观点。本堂课力求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提炼作者的主要观点;品味经典诗句,感受炼字的妙处;尝试运用课文的观点解决在文艺欣赏方面问题。 高二学生对文章已经有了一定的筛选整合能力,因此,对于文章的重要观点及整体思路,教师只需稍加引导,便可得出。本文虽是一篇文艺随笔,但朱光潜先生运用了许多贴切生动的实例以论证自己的观点,学生可以根据对实例的研究讲述自己的看法,教师只要引导得当,总结出作者观点应该不是难事。 本文设计为两课时,第一课时的主要主要任务是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找出文章的主要观点;在对实例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体悟“炼字”的必要性;对“推敲”部分进行推敲,找出疑点。第二课时的主要任务是将本文与马南邨先生的《不求甚解》进行比较阅读,一方面引导学生将两种读书方式的优劣进行对比,寻找出最恰当的读书方式,另一方面学习两篇文章的写作思路。本文所描述的是第一课时。 案例描述: 一、导入 “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幻灯片显示)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 (设计意图:一方面可以达到积累成语的目的,另一方面是设置悬念,引出学生的质疑,诱导其进入学习状态。) 二、简介作者 三、把握文章整体思路 1、文章有几段?标出标号。 2、文章观点性的语段是第几段?作者主要的观点什么?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明确:文章共分8自然段。观点性语段在最后一段,作者主要的观点是:1、应该有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2、文学是艰苦的事,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设计意图:旨在培养学生的筛选能力,使其能够迅速把握住文章的观点性语句,找出文章的中心,在分析文章时,能有据可依。) 追问: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呢?看一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再看1-7段的内容。这些都是具体咬文嚼字的的实例。总共有几个实例?每个例子的角度是什么? 1、演员替郭沫若改台词(句式不同,意味不同) 2、王若虚改《史记》“李广射虎”(字数不同,意味不同) 3、“推敲”的推敲(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4、《惠山烹小龙团》中两句的剖析(生发联想,意蕴丰富) 5、“套板反应”(套板反应,易生流弊)

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

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 一等奖)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 课题]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P.2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苏教版选修语文选修高一选修高中语文1.2《咬文嚼字》同步练习1

咬文嚼字同步练习 一、基础部分 1.下列对词语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中石没镞zhònɡshíméizú扑朔迷离pūshuòmílí B.学富五车xuéfùwǔchē才高八斗cáiɡāobādǒu C.推陈出新tuīchénchūxīn落入下乘luòrùxiàshénɡD.不求甚解bùqiúshènjiě极端憎恶jíduānzēnɡè 2.下列对加点的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援.例:引用。B.岑寂 ..:寂静。 C.付梓.:刻字。D.尺牍.:书信。 3.下列句子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 B.联想起于习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 C.美人都是“柳腰桃面”“王嫱、西施”,才子都是“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谈风景必是“春花秋月”,叙离别不离“柳岸灞桥”。 D.他就是行将陨落的彗星,光华四射。 4.选出字形有误的一项 A.咬文嚼字郭沫若奴才蹭恶 B.锱铢必较水浒传叙述啰嗦 C.斟酌文字朱光潜敏感惊讶 D.索然无味王若虚援例涵义 5.填入下列各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大凡有成就的人,都善于在看来平淡无奇的事物中提出。 (2)人不是铁打的,你紧张地工作以后,必须得到的休息,精力才能恢复。 (3)说实话,办实事,了他的务实精神。 (4)大西北是一个的天地,青年人在那里是大有可为的。 A.质疑充分表现广阔

B.疑问充足体现辽阔 C.疑问充分体现广阔 D.质疑充足表现辽阔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人步履艰难地翻过一个山头,狂风吹得他有些摇晃,使他越发显得老气横秋 ....。 B.政委充满信心地说:“这伙敌人固然凶残狡诈,但道高一尺 ....,我坚信我们 ....,魔高一丈 的侦察兵一定能完成任务!” C.吕秀莲之流不断散布台独言论,干着分裂祖国的勾当,这些危言危行 ....总有一天会成为套在他们脖子上的绞索。 D.西部大开发既是一项紧迫的任务,也是一项十分艰巨的工程,不可能一挥而就 ....。只有长期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文后问题。 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积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各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 7.选出下列“烟”字意义不同的一项 A.杨柳万条烟B.遍地英雄下夕烟

《咬文嚼字》公开课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高中部:汪俊鹏 一、教学目的 1、理清文章结构,把握文章中心 2、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3、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4、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 神。 二、教学重点 1、深入体会“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 2、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 教学过程 一、诗歌《泊船瓜洲》导入 泊船瓜洲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这首词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曾经换过“过”、“到”“入”“满”等字,最后才确定用“绿”,为什么“绿”字在这里用得好? 二、检查预习 1、咬文嚼字在成语词典中的本意: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注重精神实质。形容过分推敲字 句;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朱光潜在这里说的“咬文嚼字”和刚才字典上的“咬文嚼字”有何不同?能 不能找出本文作者观点? 明确:这里“咬文嚼字”指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为文应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达到艺术之美。不能懒惰,不能粗心,不能受迷惑,不能轻易满足。 作者观点: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三、内容梳理 1、为了说明咬文嚼字的意义和作用,作者在文中举了哪些例子?请同学们归纳总结。

《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在阅读、写作方面的“咬文嚼字”意识 [教学重点] 分析把握文章的内容 [教学难点] 评价把握作者观点 [教学方法] 讨论评价法 [教学设想] 本文是讲述“文字重要性”的一篇文化随笔,行文缜密不失活泼并富有“理趣”。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要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允许求异,总体上欣赏并理解本文的见解,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等。 2.学习目标 ①了解咬文嚼字的基本方法和作用。 ②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从内容和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 ③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④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二、分析 1.解题:“咬文嚼字”的含义 A.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 B.形容卖弄才学。 C.形容强词夺理或狡辩。 2.文中义: 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 三、研读赏析

1.整体把握:

全文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2.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分析课文的思路: 从实例入手,引入论题 静态描写正面描写 阅读咬文嚼字写作 动态描写反面描写 达到艺术的完美 3.合作探究: 文章最后一段中说“以上只是随便举几个实例,说明咬文嚼字的道理”。 分析: 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每一个实例各从什么角度说明一些什么“道理”?给了你什么启示 (1)文章举了哪几个“实例”? 明确: 郭沫若改字 王若虚改《史记》 韩愈改诗 苏东坡写《惠山烹小龙团》 做诗文的人从古籍中找辞藻、乞灵 (2)每一个实例各说明一些什么“道理”? (3)给了你什么启示 明确: ①郭沫若对自己的两部作品所做的两处修改。这两处修改,一处改得好,一处改得文句不通。修改文字当以更准确有力地传达感情为准,郭沫若没有注意这个道理,将文章修改中取得成功的经验直接挪用到别处,以致修改出的语句不仅表达的感情全然不对味,就是从语法角度来看,也全然不符合语法规则。 说明的道理:文字与思想情感有关 启示:(让我们明白)读书、作文,有时连一个字眼都不能放过。 ②王若虚修改《史记》中的李广射虎这个片段。王若虚认为原文啰嗦,用词重复,于是将它加以精简,却没想到,这样一来丧失了原文的丰富的意蕴。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咬文嚼字》课堂教学实录 [教学设计背景] 文艺论文和随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作者介绍—梳理字词—整体感知—揣摩重点语段,教师的这种“套板反应”会让学生听得打哈欠。面面俱到的结果往往是面面不到。不妨另辟蹊径,找准一个突破点,化繁为简。上《咬文嚼字》这篇课文,笔者认为抓住两个短语——“咬文嚼字”和“套板反应”,连线串珠,引导学生讨论探究,理解文章的精神实质,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 [教学情景描述] 一、“嚼”——咬文嚼字 师:大家好,哪位同学来谈谈“咬文嚼字”的含义?(板书)即工具书上的含义,另外注意一下“嚼”字的读音(jiáo)。 生:词典上说,咬文嚼字是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师:从感情色彩上看,这个词倾向于——贬义。(学生集体回答) 师:那么大家结合课文看看美学家朱光潜先生是怎么赋予“咬文嚼字”新的含义的。 生:(迅速地)在第三段,“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但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师:课文很熟悉,相关语句找得也比较准确。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 生:咬文嚼字就是谨慎地运用语言文字,以便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 师:很好。作者是从咬文嚼字的好处这个角度来说的。从全文来看,作者

“咬文嚼字”追求的目标是什么?(板书)选取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生: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师:对。就在文章的最后,作者表达得很明确。以上我们谈的是朱光潜先生对“咬文嚼字”的看法。大家有没有自己的看法?(板书) 生1:我赞成朱光潜的看法。(学生笑) 生2:我认为词典上的含义也有道理,过分地咬文嚼字钻牛角尖不好。 生3:应该全面地看问题。请大家把书翻到第44页,看课后练习二。许多名家读书时都“观其大略”不咬文嚼字,这个“咬文嚼字”用的就是词典中的含义:不死抠字眼,不因小失大,要领会文章的精神实质。而朱光潜讲的是在读书写作、做学问时,要有一种严谨的精神。两者讲的角度不同,但都有道理。 师:很好。看来课文预习得很认真,还注意到了课后练习,理解得很全面。 二、“咬”——套板反应 刚才这位同学看待问题很全面,也有自己的见解,没有落入“套板反应”。大家能不能结合课文给“套板反应”下个定义?(板书)可以先回忆一下必修四学过的下定义的两个要素。 生:(集体)内涵,外延! 师:哪位同学来具体解释一下? 生:内涵就是这个事物的特点。外延就是这个事物涉及的范围。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师:很好。哪位同学再举一个我们熟悉的概念? 生:人是一种有语言,能思维,能直立行走,会制造工具并利用工具进行生产的高等动物。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案

咬文嚼字 一、教学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评价课文的观点。 教学难点:写作技巧(将简单的内容表现得摇曳多姿)。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评价讨论法。 四、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作者简介:

朱光潜,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他的其他代表作有《诗论》、《谈美书简》等。其中《谈美书简》我们是应该读一读的。 三.解题: “咬文嚼字”的“嚼”是斟酌的意思,这个成语的含义是: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买弄才学。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题目的含义则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只有这样,才能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四.分析课文。 (一)分析第一层(1.2段):更替文字意味不同。 1.用“这”和“是”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启示? 明确:①“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语气坚决。 ②六个“你这……”。——感情强烈。→启示:A.思想感情不同 ③“你是个好小子。”——表假定语气。 ④“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启示:B.结构不同,不合逻辑 →启示:C.连郭沫若用好一个字也颇费周折,说明用好语言文字很不简单,一定要细细品味,要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态度。 2.作者列举改字不当之例,常常用怎样的写作方式?作用何在? 明确:对比;正误比较分析,使之更有说服力。 3.所句举例子的共同点是什么?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明确:例子来源于名家名篇。启示:要注意资料的积累、梳理。本文的材料丰富,无论是记忆中的,还是资料中的,都得有资料。如文中的《红楼梦》、《水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南宁市第九中学温钊莲 一、导入 我们来猜个谜语好不好?谜底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这个谜底是?咬文嚼字。这正是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板书)嚼 jiáo jué咀嚼 jiào倒嚼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刚才提到咬文嚼字的三个义项都是贬义,但是作者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并提倡咬文嚼字,在作者的笔下,“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 明确:第3段。“咬文嚼字”本是贬义词,但在本文中却是指“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的实质是什么?也就是为什么要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换句话讲,也就是文字和思想情感有密切的联系。课文围绕“文字和思想情感”这个关系而展开的段落正是前面的五个自然段。弄清楚新含义,弄明白“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关系也就是我们这半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3、作者并没有在文章开头就直接表明观点、就向读者说教,而是列举三个例子(我们可以从课后练习第一大题得到一些提示),这三个例子分别从哪个角度说明文字与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开头就谈郭沫若改剧本台词: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 改得好。“你这什么”是坚决的判断,而且带有极端的憎恶,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只是不带情感的判断。说明了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2)、李广射虎 《史记》中“李广射虎”这段文字在由繁变简的过程中失去了原文的“惊讶”和“失望”的意味,如何理解? 明确:《史记》改文看似较原文要简洁许多,但能传达作者情感的关键词语却几乎消失尽,“视之,石也”就是“惊讶”语气的载体,而“终不能复入石矣”与“终不能入”尽管只是少了三个字,但省略了“复”与“矣”,恰恰将语气的承载体给删除了,怎能不让人觉得味道怪怪的!原文的意思是:见到草中有大石,误以为是虎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咬文嚼字》——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的同质化教学形式例析课堂实录

高考语文名师课堂:如何解决语文教学中的的同质化教学形式例析 在核心文本教学中,我们经常看到一种较为普遍的同质化现象,如:《拿来主义》按照议论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教学,《梦游天姥吟留别》按照诗歌“知人论世-感悟情境-品析字句-多元解读”的套路授课。这种教学问题何在?如何矫正?我们以《咬文嚼字》教学实录,来加以剖析。 问诊案例 《咬文嚼字》教学实录 一、导入:咬文嚼字,今为思维力而来 师:大家查一查词典上“咬文嚼字”的意思,看其意义关涉哪些方面? 生: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生:斟酌字句,反复推敲,说明“咬文嚼字”在情感表达过程中有着思维的深度参与。 师:看来“咬文嚼字”,不仅能“咬”出情感,“嚼”出味道,最重要的是可以习练思维的提升。正如名著《歌德谈话录》中歌德劝作者时所说“要经常温习拉斐尔,以便经常和最好的作品打交道,练习追随着伟大人物的思想而思想。他劝我下这种工夫。”所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一起,训练“咬文嚼字”功夫,谋求思维发展。(屏显1) 二、纵览全文,挖源理脉,首练阅读统摄力 师: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阅读文章,古人最重视抓文章气脉和关键,抓住了这个牛鼻子,阅读才能“眉睫之前,吐纳珠玉之声,卷舒风云之色。”那么,本文的牛鼻子是什么呢? 任务一:快速浏览文章,找出文中体现文章内涵的句子,并梳理文脉。 (学生活动讨论,然后交流成果。) 生:体现内涵的句子为——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王君课堂实录

《喂——出来》课堂实录 王君 洞察人性的蒙昧与觉悟 【教学说明】 人教版教材与教参把《喂——出来》定位为“环保”主题。它说:“本单元以人与自然环境为主题,五篇课文都是科学文艺作品,以不同题材,从不同角度,表达人们对生存环境的忧患与思考……小说警示世人,不从根本上处理环境问题,环境的污染终将危及人类的生存。”这样的诠释当然无错。但是如果我们止步于环保主题,文本丰富的资源就可能浪费了。《喂——出来》作为星新一的经典名作,集中体现着星新一一贯的风格——情节曲折,叙述冷静,主题多元,余音袅袅,引人深思。深入研究文本,我们会发现这篇小说充满了对我们人类自身的观照和反思,寄寓了深刻的人文关怀。 我们完全可以带领学生突围。师生共同努力,一起拔开文本的迷雾,真正亲近 文本走进文本,实现对文本的合理的创新的阐释。 这是我上这堂课的出发点。 在教学手段的选择利用上,我也全力创新。 追求深度教学,教师更要善“导”:要善创“导”之情景,要丰富“导”之方法,要灵活“导”之技巧。只有导得自然、及时、灵动、深入、无痕,才可能让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品质在阅读中得到提升。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尽量用丰富多彩的富有语文味儿的手段铺路搭桥,带领学生在富有创意而又扎实的语言品味中向文本更深处漫溯。 【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了吗? 生:预习了。 师:那我考考大家,你怎么读这个题目啊? (生踊跃起来读,有的读得声音太小,有的读得速度太快) 师:这个女孩儿,你读得很有意思。你觉得你的处理和前边的同学相比谁更好? 生:我觉得我读得好。我的声音响亮,我还读出了拖音。 师:你为什么觉得应该这样处理呢?你能在原文中找出答案吗? 生:书上是这样说的“一个年轻人对着洞里使劲地大叫一声”。首先,这是一 个年轻人的叫声,而且是“使劲地大叫”,可是刚才的同学读得像个老人。(众笑) 师:你为什么会读出拖声呢? 生:有一个破折号啊,说明这个“喂”字延续时间很长的。 师:你太棒了!读书非常仔细,还能独立地咬文嚼字。来,同学们,像这个同学分析的一样来读好这个标题。 (生反复朗读“喂——出来”。) 师:大家再想想,年轻人最初喊“喂——出来”的时候,他可能希望洞子里什么东西出来啊?生:一只狐狸。(众笑) 师:有道理。课文中前面谈到了有人怀疑这是狐狸洞。 生:我想他希望有金银财宝出来。(众笑)

高一语文必修二第一单元《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 一、1、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2、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4、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介绍作者 [PPT课件演示:P.3]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二)粗读课文,把握论点 请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思考问题: 1、“咬文嚼字”什么意思? 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抠字眼而不领会精神实质)。 2、看起来“咬文嚼字”有些贬义,那么朱光潜为什么会用它来作为自己的观点,一定有他的道理,那么,请同学在课文中找一找作者是怎样阐述自己的观点的? (学生思考讨论,总结归纳) 明确: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贬词褒用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1、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 [PPT课件演示:P.5] 明确:①郭沫若改字② 王若虚改句 ③贾岛“推敲”④苏轼《惠》诗 ⑤“套板反应” 2、具体分析有关文字修改的例子: ①郭沫若改字 (通过指导学生诵读修改前后的句子来体会“咬文嚼字”的精神。) 明确: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补充示例:唐代诗人宋之问《渡汉江》“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中“怯”能否替换成“切”呢?

咬文嚼字教案_咬文嚼字阅读答案

咬文嚼字教案_咬文嚼字阅读答案 课文《咬文嚼字》出自高三语文上册课文,其原文如下: 【原文】 郭沫若先生的剧本《屈原》里婵娟骂宋玉说:“你是没有骨气的 文人!”上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提醒他把“是”改为“这”,“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就够味了。他觉得这字改得很恰当。他研究这 两种语法的强弱不同,“你是什么”只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 意义,有时或许竟会“不是”;“你这什么”便是坚决的判断,而且还必须有附带语省略去了。根据这种见解,他把另一文里“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话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见文学创作第四期郭沫 若札记四则)。 这是炼字的好例,我们不妨借此把炼字的道理研究一番。那位演员把“是”改为“这”,确实改的好,不过郭先生如果记得《水浒》,就会明白一般民众骂人,都用“你这什么”式的语法。石秀骂梁中书说②:“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杨雄醉骂潘巧云说③:“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OrG虫口里流涎!你这你这——”一口气就骂了六个“你这”。看看这些实例,“你这什么”倒不仅是“坚决的判断”,而是带有极端憎恶的惊叹语,表现着强烈的情感。“你是什么”便只 是不带情感的判断。纵有情感也不能在文字本身上见出来。不过它也不一定就是“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的含义”。《红楼梦》里茗烟骂

金荣说④:“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这里“你是”含有假定语气,也带“你不是”一点讥刺的意味。如果改成“你这好小子!”神情就完全不对了。从此可知“你这”式语法并非在任何情形之下都比“你是”式语法都来得更有力。其次,郭先生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你这”式语法大半表示深恶痛嫉,在赞美时便不适宜。二、“是”在逻辑上是连接词(COPUA),相当于等号。“有”的性质完全不同,在“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一句中,风度是动词的宾词。在“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中,风度便变成主词和“你(的)”平行。根本不成一句话。 这番话不免啰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zi zh ū)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藉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炼。咬文嚼字,在表面上象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⑤: “李广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zū),视之,石也。更复射,终不能入石矣”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⑥,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在表面上似乎改得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

《咬文嚼字》教案完美版

《咬文嚼字》教案 导入: 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 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一、解题 “咬文嚼字”一般解释为:过分地斟酌字词(死抠字眼,不领会精神实质)。作者赋予这个成语一种新的意义,就是在文字运用上“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作者提倡“咬文嚼字”,认为语言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文字的优劣要从它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表现的意境上去辨别,文字的运用,要从思想感情的透彻、凝练、创新入手。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著名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翻译家。笔名孟实,安徽省桐城县人。我国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他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西方美学史》是朱光潜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也是我国学者撰写的第一部美学史著作,具有开创性的学术价值,代表了中国研究西方美学思想的水平。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主要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给青年的十二封信》

三、课文分析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第l、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子。《史记》原文原本很精彩,但是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凡多三石字”,他把三个石字删了,其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朱光潜先生指出“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朱先生告知人们:文字的“增”或“减”需要人们“细心玩索一番”,才会感到它们意味的不同。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的佳话。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了“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朱光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实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

高级中学语文《咬文嚼字》课堂实录.doc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课堂实录-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 生:也有,?? ?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 没有啊,那太不好了。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 ?生:装修。? ??生:美观,实用。 ?师:对,装修。装修的目的是什么??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 ???生:改造一下。 ?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

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 ? 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大家说,咬文嚼字重不重要? ? ??师:以后在学习语文中,是不是应该大大提倡?生:重要。? 这种咬文嚼字的精神呢? ?生:应该。 ?? ?师:好,孺子可教也! ???二、作者介绍 ???师:我们这一册教材中正好有一篇大学问家朱光潜先生写的小文章,就是关于这咬文嚼字内容的。我们先熟悉一下作者。????看投影:朱光潜情况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学,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

2020-2021年高一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一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理清全文的脉络结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3.分析评价课文观点,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4.培养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精练相吻合”的谨严精神。 教学设计 通过对比阅读来引导学生思考“咬文嚼字”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不同美学追求。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引用武叔卿的话说:“文章有一笔写成不加点缀而工者,此神到之文,尚矣。其次须精思细改,如文章草创已定,便从头至尾—一标点。”同学们能列举出文学史上的作家哪些属于前者,哪些属于后者吗? 前者有李白。后者如贾岛、王安石、欧阳修、曹雪芹等。(贾岛有关于推敲的典故。 王安石修改“春风又绿江南岸”句传为佳话。欧阳修《醉翁亭记》的开头便是精心改成的。《红楼梦》更是“披阅十载,增删五次。”) 提问:古今的伟大作家为什么像李白式的诗人很少,而大多数人却都要“咬文嚼字”,

苦苦修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二、整体感知 1.快速浏览全文,熟悉主要内容。 2.根据“学习重点”,确立学习目标。 三、课文分析 1.理清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首先,让学生找出本文在论证中所运用的材料。 (1)郭沫若听演员的意见改动《屈原》的一句台词。 (2)《水浒传》《红楼梦》中几句谩骂性的话语。 (3)《史记》对李广射虎的描写,王若虚对它的改动。 (4)韩愈帮贾岛斟酌诗句。 (5)“烟”字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 (6)《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 (7)“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 其次,让学生分析作者运用这些材料要证明的观点。 以上七则材料可概括为: (1)炼字的重要性。在结构上起到一个引起下文的作用。 (2)古代伟大作家都注重炼字,古代伟大的著作都是炼字的典范。 (3)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含答案)

咬文嚼字教案 教学目的 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 教学步骤 一、导人新课 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

派的代表。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他的《西方美学史》成为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 三、感知课文内容,积累重点词语 学生浏览课文,画出下列词语: 1.援例2.锱铢必较3.斟酌4.镞词藻 7.蕴藉8.付梓9.尺牍10.陈言务去 请同学们借助工具书准确掌握上述词语的音、形、义。 四、阅读全文,理清整体思路 学生为各自然段标号,分组讨论。 教师明确:全文一共8段,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共有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论述。 第二部分,运用正反对比论证语言要想跟着情感走,就要“惟陈言之务去”。这一段共有两个例子,一正一反。 第三部分,在论证“咬文嚼字”道理的基础上,指出只有“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 五、研习作品 1.学生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思考:课文第一部分各自然段之间什么关系? 学生讨沦。 教师明确: 第一部分:用三个例子.分别从不同角度举例说明文字和思想的密切关系。 第一段,第一个例子,体会“你这”与“你是”两种句式的区别。(学生讨论,试组一些句子,逐个体会,再看课文中的论述。)教师明确:从表面上看,两个句子的区别只有一个字,但表达效果不大相同,初步说明文字与思想是有关系的。另外,文章从一个例子引入正题,使得作者观点更具有说服力。 第二段:又举了《水浒传》和《红楼梦》里的例子,对“你这”句式进行进一步推敲(让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明确:这一段从表面上看是在辨析“这”与“是”的区别, 为下一部分引出作者观点作必要铺垫。 步推。

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

咬文嚼字(市教学设计一等奖《咬文嚼字》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 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布置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3、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4、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5、设计思路:这篇文章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随笔,同时也是一篇短 小精悍的议论文。他告诉人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要有咬文嚼字的精神,刻苦自励,追求艺术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应一方面抓住议论文的特点,了解作者观点,理清论证思路;一方面引导学生培养咬文嚼字的精神,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因此,教学设计在分析论证思路的同时,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并将这种思维习惯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6、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 7、教具准备:PPT课件(另附) 8、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PPT课件演示:P.1 课题] 2009年9月4日,温家宝总理在北京市第三十五中学调研时说“广大师生应该做到:不计名利,成功不必在我;甘为人梯,奋斗当以身为先。自强不息,成功必定在我;奋发有为,报国当以身为先。”我想这是对我们的希望也是要求。大家一起朗读一下这段话。 [PPT课件演示:P.2 ]做学问也好,生活也罢,我们都需要有不计名利,自强不息的精神,今天我们学习的《咬文嚼字》的作者便是拥有这样精神的人。 (二)认识作者[PPT课件演示:P.3] 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代表作品:《文艺心理学》、《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等。 人生格言:“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咬文嚼字》的高中语文教案

《咬文嚼字》的高中语文教案 【教学目的】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培养阅读、写作“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 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精神。 3,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4,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解说:教学目的的确定最重要的依据有两条:一是单元要求,二是本课编者提示。这两者新编课本均有,万不可忽视。)【教学重点】 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①在学生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拎出观点。 ②确定课文的中心论点。 ③评价作者观点。 2,写法揣摩 ①学习本文由实例引入,中间才牵出中心论点的写法,以打 破中学生写议论文总爱在开头揭旨的俗套。 ②学习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以克服中学生议论文中“论点 +论据=论证”的流弊。 【教学设想】 教学方法

自读,理出本文的中心论点;自由举书中例分析作者如何正确运用例证法;熟悉典故及词语。 媒体设计 投影器一台,透明塑料纸若干张,准备让不同学生写出课文中心论点,一同投影,以供讨论。如无此设备,也可叫不同程度的学生若干人板书。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今天,我们来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在大家预习———粗读的基础上,进一步研读,以求能分析评价作者在文中的观点,并借鉴一些文章的写法,让我们的文章也变得美起来。 二、解题 1,投影映出: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教师口头说明:清代,安徽桐城出了以刘大木魁、方苞、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先生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吴汝纶的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2,让学生明确本文论题是“咬文嚼字”,它只是圈定论述范围,而其论点要在文章中求取。 三、研习课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