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 成都市乡村振兴空间发展规划

2018 成都市乡村振兴空间发展规划

乡村振兴十四五发展思路规划

乡村振兴十四五发展思路规划 X、注重产业融合,在“产业升级”上求突破。(X)发展优势规模产业。按照“一区三园”的产业格局,重点发展蔬菜、甜叶菊、油茶、脐橙等优势主导产业,培育形成一大批规模化、专业化、区域化、集群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发挥品牌优势,建成集生产、休闲、观光、体验、物流、销售于一体的蔬菜产业,建成集育苗、种植、加工于一体的脐橙产业,建成集生产、观光、精深加工于一体的油茶产业,建成集科研、育苗、种植、精深加工于一体的甜叶菊产业。到X年末,发展稳定脐橙X万亩、甜叶菊X亩、设施蔬菜X万亩、油茶X万亩,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X个,初步形成农业产业集群,农业总收入达X亿元以上。 (X)积极发展有一村一品的特色农产品。继续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产业、品牌产业,积极培育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主体,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转、土地托管、联耕联种等多种经营方式,提高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到X年,X个行政村均实现有X项以上特色产业,X个以上产业基地,形成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X家,带动农民就业X万人,人均增加收入X万元。培育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X家,其中市级以上X家;培育农产品加工型企业X家。

(X)积极发展观光农业、体验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型的城乡互动产业。重点发挥城郊优势,发展白鹭古村、田村花灯等传统文化特色旅游,发展大埠垂钓体验、湖江水上体验等参与体验收特色旅游,发展宝莲山、寨九坳、韩坊万象山等生态景观旅游,发展江口都是客乡村、五云蔬果小镇等农业体验旅游,结合不同乡镇特色,在每个乡镇错位发展不同的休闲农业业态。到X年末,建成X家以上国家XA 级旅游景区、X家以上XA乡村旅游点、星级民宿X家以上,初步建成乡村旅游项目X个以上,打造X个休闲农业示范点,X家采摘园,X个田园综合体,创建X个县级以上休闲农业品牌,其中市级以上X 家。接待国内外旅客X万人以上,旅游总收入达X亿元以上。 (X)积极发展农村微田园产业。创造条件把村民的住宅中多余的房间与种植的土地合理利用起来,由集体经济组织租赁对符合利用条件的村民住宅进行合理改造,租赁合适的闲置土地进行田园改造,采取充分休闲民宿、体验农田等模式引导城市居民到农村居住、到农村种植,提升村民的住宅利用率、土地利用率,提升村民房屋价值、土地价值,从而使得村民真正从本身固有的资源中获得更大的收益。到X年,创建微田园X户以上。 X、注重全民培训,在“人才升级”上求突破。(X)加强职业农民培育,引导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大力培育现代青年农场主、新型农

XX县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XX县XX村乡村振兴 战略规划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村民增收、脱贫致富为目标,按照农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最终达成:农村产业—强、乡村环境—美、乡风文明—淳、乡村治理—安、农民增收—富的乡村振兴蓝图。 二、发展原则: 1.尊重现状·合理布局 2.整体推进·重点先行 3.设施配套·技术可行 4.传承历史·突出特色 5.注重文化内涵 三、发展目标: 搞活农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早日实现村民脱贫奔小康。实施村庄土地环境整治,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村庄人居环境,提高村民生活质量和生产生活条件。最终将李家源、阿东村建成布局合理、

产业突出、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文明和谐、安居乐业的幸福乡村,成为陕西省深度贫困村整治振兴的示范村。 四、资金来源:整合各种项目资金,捆绑使用。 1.移民搬迁工程:XX万元×300户=XXXX万元 2.土地增减挂钩指标收益约XXXX万元 3.旱改水项目:XXXX元×XXXX亩=XXX万元 4.乡村道路建设项目 5.城乡发展建设项目 6.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项目 7.美丽乡村建设项目 8.农村特色产业发展扶持项目 9.乡村教育文化体育发展项目 10.其他政策性扶持项目 五、特色产业: 1.建立万亩新品种苹果基地 2.美丽生态乡村体验基地 3.种植业 4.养殖业 六、乡村新格局: 新农村居住区、村民委员会、乡村超市、医疗站、文化站、接待站、食堂、幼儿园、图书馆、公共浴室、文化体育广场、

3A级公厕、沼气池、涝池、养殖场等。 村庄道路、居民区实现绿化、美化。 七、创新机制: 1.建立村民股份机制,成立股份合作经营公司,实行所有权、产权和经营权分离,以土地、宅基地、房屋、规模生产资料等评估入股,经营公司全权负责各项经营活动,优先使用村里人才和劳动力。 2.经营公司与投资商建立联营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资金、产品销路与市场问题。 3.经营公司与科研、大专院校建立协作机制,解决生产、经营中的技术问题。 八、规划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发【2018】1号文《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和精准扶贫的政策精神,依据省、市、县扶贫总体规划,结合XX村的实际现状,编制《XX村乡村振兴规划方案》。 规划提纲: 第一章概述 第一节规划背景 第二节村庄自然与经济社会条件 第三节村庄建设现状 第四节现状问题

2018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项目

附件1: 2018年省级乡村振兴战略专项资金(构建现代农业体系)——省级现代农业 产业园创建项目申报指南 一、建设目标 以荔枝、柑橘柚、菠萝、芒果、茶叶、南药等岭南特色优势产业为基础,聚力建设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基地为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品牌化绿色产品引导、现代生产要素聚集的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构建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利益机制,促进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全产业链开发,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升产业整体效益和带动农民增收。 二、申报条件 申报条件主要包括规划布局、主导产业、科技支撑、农民增收、绿色发展、政策支持、管理机制等7方面要求: (一)规划布局合理。有明确的地理界限和一定的区域范围,全面统筹布局农业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重点突出二、三产业板块。 (二)主导产业突出。突出南亚热带及热带特色资源优势,围绕荔枝、柑橘柚、菠萝、芒果、茶叶、南药等产业中的1个主导产业,符合“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要求。 —1 —

1.种植规模。种植的荔枝、柑橘柚、菠萝、芒果、茶叶、南药等,形成规模化加工原料生产基地,能够满足供应加工原料。 2.产值规模。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主导产业产值占园区农业产值50%以上; 3.产业化规模。种养基地规模化、标准化,产加销一体化,有一批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或农产品加工(物流)集群,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二三产业产值占产业园总产值50%以上。 (三)科技支撑有力。现代生产要素集聚,主导品种优良,生产技术先进,设施装备领先;龙头企业建有研发机构,与省级以上科研单位建立紧密协作关系,科技研发投入大,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集成,产业融合。 (四)带动农民增收显著。规模经营显著,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园区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30%以上。 (五)生态绿色发展。农业生产清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高,果茶菜等农作物有机肥替代化肥成效显著,测土配方施肥全覆盖,化肥、农药使用量实现零增长,耕地质量逐年提升;经营品牌化,创建了一批名牌农产品,形成地方公共品牌;无公害农产品全覆盖,绿色食品认证面积达到50%以上;质量可追溯,主要农产品或加工品实现质量可追溯。 (六)政策支持到位。当地政府制定出台扶持产业园发展的政策措施,创新投融资方式,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工商资本 —2 —

2018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2018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 要不断的紧抓乡村的党建工作,提高乡村内干部的能力,对于乡村基层党组织进行规范化建设,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下面是小编带来的2018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方案,快来看一看吧。 **市以提升农村党组织组织力为重点,围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两项重点工作,坚持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为乡村振兴助力。 村开展星级评定 开展星级评定,狠抓乡村党建。依托村级自评,乡镇交叉互评,州委组织部互检复核,不断扩大标准支部的增量、减少涣散支部的存量、提升普通支部的能量。截至目前,评出三星级以上村党组织77个、占比25.4%,四星级以上村党组织13个、占比4.3%,全市星级为二星五,各项指标位于全州前列。 召开全市村党组织书记、贫困村第一书记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培训班 聚集各方优势,助推脱贫攻坚。实施“三大书记”培养工程,完善选拔任用机制、素质提升机制、管理监督机制、储备培养机制、关怀激励机制。结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组织全市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实现对村书记、第一书记培训全覆盖。选派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4名第一书记参加中组织部举办的边疆民族地区村党支部书记培训班。

精准扶贫“第一书记代言” 坚持政治引导,加强宣传教育。坚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推行“3+X”主题党日制度,有针对性举办全市村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学习十九大培训班,利用“新时代传习所”、“新时代e支部”、“边陲党旗红”等平台对农村党员开展线上线下培训。目前,有4名第一书记代言微视频在新时代e支部播放,带动432户贫困户增收13.71万元。 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筑牢战斗堡垒,促进乡村振兴。谋划设计全市抓党建促乡村振兴实施方案,将农村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农村脱贫攻坚、党员教育管理、扫黑除恶等基层组织建设重点纳入重点内容。印发《关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扎实做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工作方案》,召开扫黑除恶工作推进会。下发《软弱涣散党组织包保帮扶方案》,派准派强包保部门和第一书记,31个软弱涣散村第一书记完成了工作对接并入村开展帮扶。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最新)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结合X村实际,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村支两委综合研判,拟定X村X—X年“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 X村位于X乡西北部,海拔介于1400-1770米之间,距X县城28公里。全村面积19.8平方公里,人均耕地约1.6亩,X年人均纯收入7400元。全村有6个村民小组,共372户1055人。X村为省定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8户224人,X年已实现村摘帽、户脱贫。 二、指导思想 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党的X大精神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围绕县、乡建设目标,努力把X建设为“富裕、和谐、文明、宜居”的新农村。 三、建设原则 1.坚持产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原则。新农村建设必须强化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区域资源特色,突出发展生态产业,形成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支撑体系,推进农民持续增收。 2.坚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根据实际,紧密结合资源状况和经济基础,突出高标准、低成本、可承受、可操作和可持续的特点。坚持正确处理阶段性目标和长远目标的关系,既要量力而行,又要尽力而为,打好基础,分步实施。

3.坚持全民参与,因地制宜原则。在上级政府领导下,创造条件,搞好服务,组织和吸引农民群众积极参与;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从解决农民最关心的具体问题入手,调动农民积极性,以农民自愿、村民自治为主,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 4.坚持整体推进和突出重点原则。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改善农民生活条件为重点,协调农村各项事业发展,坚持有重点、有突出,确保农村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四、规划内容 按照“壮支部、固基础、强产业、兴新风、促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X村实际,重点做好“4篇”文章。 (一)强化支部建设,做好示范引领文章。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X村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1.加强“党员之家”建设,增强党员“归属感”。完善现有党员之家活动室功能,配套《党员活动规则》、《党员之家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增添必要文娱设施,真正让党员之家成为党员活动根据地、休息驿站,提高归属感。 2.统筹“活动基金”使用,增强党员“获得感”。统筹现有党员活动基金,完善《党员活动基金使用管理办法》,加强党员活动基金在党员生日、大病、重大节假日、评先评优等方面使用管理,让党员切实感受到支部关心关怀,增强党员获得感。

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1)

XX乡村振兴发展规划 一、发展现状 (一)基本情况:XX辖区面积5000多亩,耕地2800亩,现有户数60户,人口170人,人均土地16.5亩,人均可支配收入1.8万元。 (二)建设规模:建成文化活动室1处150,住房60套,养殖圈舍60套。住房及羊舍为砖混结构,其中:住房建筑面积66,凉房面积16,院落面积168,羊舍面积84,活动圈面积108,活动圈遮阳棚面积16。 二、发展思路 紧紧围绕“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以组织振兴为保障,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以人才振兴为支撑,以文化振兴为抓手,以生态振兴为主题,提出“五大振兴”发展模式。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加快乡村振兴建设步伐,把XX打造成乡村振兴示范村。 二、发展模式 (一)组织振兴:一是突出政治引领,在加强政治领导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发挥领导核心、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领导体制和运用机制,不断增强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基层党组织聚焦中心任务, 1

聚力全面工作,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强化责任落实,严格督查考核述职评议,推动党组织书记切实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责任,构建良好的政治生态;二是突出主体作用,在建强基层堡垒中实现组织振兴。围绕脱贫攻坚,加大产业型党组织建设力度,实现覆盖最大化,设置最优化,功能最强化。提升组织生活质量,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执行“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等组织生活基本制度。创新组织生活的形式,探索体验式、开放式组织生活,积极推行创意组织生活,切实增强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突出队伍建设,在锻造骨干力量中实现组织振兴。高素质基层带头人队伍是实现组织振兴的关键支撑。大力实施农村“火车头”计划,建立健全导向鲜明的村居党组织书记考核奖惩机制,拓宽选人渠道、拓展发展空间、明确退出机制、提升履职能力,不断壮大“项目书记、产业书记”队伍,着力培养乡村振兴主力军。 (二)产业振兴:一是以产兴村和产业振兴为引领,大力发展区域优势、绿色、特色农畜产品,充分利用XX示范村养殖园区为优势,种植纯绿色无污染小麦2000亩,打造巴美肉羊养殖、特色养殖(鸵鸟、狍子、七彩鸡等),以绿色特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同时带动

乡村振兴总体规划提纲【参考】

XX市XX县乡村振兴规划 (参考提纲) 第一章规划背景 一、发展成就 二、主要问题 三、面临机遇 四、规划衔接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规划原则 三、目标定位 四、发展策略 第三章乡村空间布局规划 第四章乡村产业振兴规划 第五章文化与旅游规划 第六章乡村生态环境保护 第七章宜居乡村建设规划 第八章公共服务设施布局 第九章基础设施建设 第十章农业设施布局 第十一章综合防灾规划 第十二章乡风文明建设

第十三章现代乡村治理体系 第十四章体制机制创新 第十五章重点项目库 第十六章时序安排 第十七章保障措施 第十八章规划附图 (1)乡村综合现状图, (2)乡村建设现状图, (3)县域乡村设施综合现状图,(4)乡村空间用地适宜性综合评价图,(5)乡村人口空间分布规划图,(6)县域城乡空间结构图, (7)乡村空间布局规划图(一张蓝图),(8)县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9)县域乡村产业空间结构图,(10)县域乡村农业发展规划图,(11)县域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图,(12)县域乡村农业设施布局图,(13)县域乡村体系规划图, (14)县域乡村建设规划图, (15)县域乡村风貌分区规划图,(16)县域农房建设引导图,

(17)生态安全格局图, (18)生态空间保护与修复规划图,(19)县域乡村公共服务设施布局规划图,(20)县域乡村基础设施布局规划图,(21)县域乡村综合交通规划图,(22)县域乡村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图,(23)县域“四古”保护规划图,(24)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时序规划图,(25)近期建设规划图。

乡村产业发展规划 (参考提纲)第一章现状分析 一、现状与基础 二、特征与问题 第二章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二、基本原则 三、发展定位与目标 第三章乡村产业体系规划 第四章乡村产业生产体系规划 第五章乡村产业经营体系规划 第六章乡村产业融合发展规划 第七章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库 第八章保障措施

2020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2020 年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案 一'加快推进农业高质量发展 (一)稳定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1. 稳定粮食生产。落实产粮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农机具购置、玉米和稻谷生产者补贴等政策,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80 万亩以上,粮食产量稳定在110 万吨以上。 (市农业农村局) 2. 夯实农业生产基础。新增高标准农田12 万亩以上。落实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政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进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巩固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市创建成果。(市农业农村局) 3. 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依托“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推动大米提档升级,加快打造一批“中国好粮油”产品。(市发展改革委) 4. 强化农业防控工作。推进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加强草地贪夜蛾等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市农业农村局) (二)抓好生猪稳产保供 5. 加快恢复生猪生产。落实规模养殖场和种猪场贴息、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政策,环评、用地、信贷等扶持政策向生猪生产企业倾斜,年底前生猪产能基本恢复到接近正常年份水平。(市农业农村局) 6 加强猪肉市场监测和调控。依法打击扰乱市场行为,

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市农业农村局) 7. 强化非洲猪瘟疫病防控。落实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严格执行疫情排查、移动监管、屠宰环节自检等关键防控措施。(市农业农村局) (三)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 8. 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强化县级抓落实责任,推进“菜篮子”基地建设。(市农业农村局) 9. 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充分利用宅基地及周边非承包空隙地,将精耕细作高效种植与环境绿化美化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市农业农村局) 10. 推进设施农业建设。大力发展新型节能日光温室,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100 亩。(市农业农村局) 11. 发展猪肉替代品。统筹推进猪肉替代品生产,引导优化肉类消费结构,稳定发展蛋鸡、肉鸡养殖,鼓励发展肉牛、奶牛、肉羊养殖,增加畜禽产品种类和数量。(市农业农村局) 12. 推进水产绿色健康养殖。创建国家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综合发展复合渔业,巩固发展碳汇渔业。(市农业农村局) 13. 抓好渔业生产。开展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拓展外海捕捞,加强渔港建设和管理改革。全市水产品产量达到20 万吨以上,稻蟹综合种养面积达到80 万亩。(市农业农村局)(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 14. 巩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建设成果。丰富完善农产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