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美感的心理要素

论美感的心理要素

论美感的心理要素
论美感的心理要素

论审美的心理要素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美的东西有很多,一幅美丽的画,一首动听的歌,都可以被认为是美的。总之,只要是能被人们感知的存在,能给人们灵魂带来好的感受的都能称为是美的东西。

我们是审美的主体,世界万物是审美客体,美感就来自我们主体对审美客体的感受,是一系列心理因素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心理因素包括感觉、知觉、联想、想象、情感、理解等。

感觉。我们每天都要观看、倾听、品尝、触摸外物,通过这些渠道获得的感觉就是我们进行理解、想象和情感活动的基础。审美对象都具有可感的形式,或大或小,或暖和冷,这些可感的形象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感觉器官,我们才能开始审美活动,所以,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世界的第一个台阶。

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形成,它和感觉一样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而在大脑中所产生的对当前事物的反映,但它又不同于感觉。感觉是人对事物特征的反应,而知觉是人对事物完整形象的整体把握。感觉直接产生于人的感官对客观事物的接触,而知觉的产生必须通过各种感官的联合才能获得,是在多种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知觉在审美中的作用。一,整体性在审美知觉中更加集中。比如欣赏绘画时,如果我们只感到一块块的色彩,而不能知觉其成的完整形象和它的构图所表现的意境则不能欣赏绘画的美。审美知觉不是零碎的,而是构成一个完整的形象。二,审美知觉的选择性。如我们在影院看电影时可以忽略人说话的声音,只专心于电影。三,审美知觉带有情绪和感情色彩,对同一个审美对象,欣赏者的情绪不同就可能产生不同的审美知觉。诗词中有很多描写秋季的,诗人情绪低落就可能写出“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诗句,诗人情绪乐观,就可能写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诗句。

联想。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同时或相继出现在外部特征和意义上相似或相反的事物,反映在人脑中并建立联系,以后只要其中一个事物出现,就会在头脑中引起与之相联系的另一事物的出现,这便是联想。

联想几种常见形式:一,相似联想,即由某一事物想到与它相似的其他事物,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比如由孩子想到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由暴风雨,想到革命等。二,接近联想,即根据事物之间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彼此接近进行联想,进而产生某种新设想的思维方式。“望梅止渴”的典故就是很好的例子,曹操提到梅子的时候,士兵的脑子里就联想到梅子的酸甜味道,促使唾液的分泌,曹操便利用这个机会把部队带领到前方。三,对比联想,即对于性质或特点相反的事物产生的联想。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就是杜甫由富贵人家酒肉多得吃不完对比联想到穷人在街头因冻饿而死。

想象。指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再造性想象就是根据语言描述、图像、音响的示意等再造出相应的形象;而创造性想象则是不依据形象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的形象。

我觉得,想象比起联想更高一层,它与思维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种具有创

造性的过程。每个人的想象力都不同,思想保守严谨的人可能想象力就比较弱,思维开阔富于创造力且见多识广的人想象力就可能比较丰富。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诗仙李白,他奇特的想象,常有异乎寻常的衔接,比如《望庐山瀑布》中的句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如《金乡送韦八之西京》中:“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一个想象紧接着的另一个想象,跳跃极大,其中的意象也是光怪陆离,纵横变幻,如果不是洒脱不羁才思敏捷绝对写不出这样的句子来。

想象对于对于生活的影响之大不言而喻。首先,对各种美的欣赏都需要欣赏者的想象。有一千个人欣赏《哈姆雷特》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果我们阅读小说名著离开了想象,阅读就失去了一半的意义。其次,没有想象,人就不能创造出比现实生活中已有的事物更美的东西。就拿电影创作来讲,富有想象力的电影往往更加出彩。电影《千与千寻》中千寻的父母无法抗拒美食摊位上食物的诱惑而吃成了猪。《盗梦空间》中各种想象力俯拾皆是,其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非“折叠城市”莫属。还有大片《阿凡达》,其成功的秘诀不仅是精湛的3D技术,还在于它令人叹为观止的想象力。

情感。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强烈的情感能带来更为强烈的审美体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