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说明文阅读常识及解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常识及解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常识及解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常识及解题技巧

说明文阅读常识及解题技巧

一.什么是说明文?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或者是: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或解释事物的状态、性质、构造、功用、制作方法、发展过程以及内在事理的一种实用文体。

二、与其它文体的区别:

1.议论文以理服人,哲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2.记叙文以情感人,形象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3.说明文以知授人,知识性是它的主要特点。

三.说明文的分类即说明文可以分为哪些类别?

?事物说明文:说明事物特征

?事理说明文:说明科学原理

四、说明对象:

1.看文题或首尾段。

2.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对象即可。

3.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

4.答题格式:形成一个短语:本文主要说明了_对象__的_特征___.

五、被说明事物的特征:

1.尽量找原词原句;

2.若没有,则注意段意、中心句。

六、说明方法有哪些?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一)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列图表、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

?.说明方法及作用

? 1.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 2.下定义:科学、准确而简明地揭示说明对象的本质特点(内涵),使说明更加严密。

? 3.列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特征。

? 4.作比较:把……和……进行比较,突出强调了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成因、结构等)。

? 5.作诠释:能通俗地介绍或解说事物或事理的性质与特点。

? 6.分类别:使文章说明的条理十分清楚(条理清晰)。

?7.列(画)图表:直观形象地说明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理,给人以清晰明了的认识,便于比较和记忆、理解。

?8.举例子:使说明的对象更具体、更形象,增强文章说服力。

?9.引资料:可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10.摹状貌:使说明的对象更形象、更生动,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

(二)这些说明方法有何标记?

⑴下定义:……是……,这就是……,叫……。

⑵分类别:有几类(种),一种是……,另一种是……。

⑶举例子:例如、又如、比如、再如、如……。

⑷打比方:像、是、当作……。

⑸作比较:而、比…… 和…… 不同相对于……。

⑹列数字:数词,(概数、确数)

⑺引资料:引用名言警句(标记是引号)或资料

(三)分析下列语句所采用的说明方法:

1、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2、登楼凭栏远眺,八百里洞庭,百舸争流。正如李白诗中写的:“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

3、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

4、没有修剪得想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

5、祠里有100多块碑,刻有从春秋到清代2500年间跟苏州市历史有关的5940幅人物画像。()

6、假山的造型和别致,看上去像各式各样的狮子。它们有的张牙舞爪,像要吃人;有的歪倒在树旁,像经过搏斗后,累得一个劲地喘息;有的静卧着,像是在沉睡……()

7、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8、把花纹图案设计杂窗橱上,中间留出较大的空间,使窗外的景物透入室内,看上去就像墙上挂了几幅生动活泼的图画一样。()

9、国际上一般将光污染分成三类,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昼和彩光污染。()

10、风是因大气层吸收了太阳热能有,随区域性因素而产生不同的大气密度及高低气压所造成的空气流动的大自然现象。()

七.说明顺序即说明顺序有哪些?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1.说明的时间顺序和记叙的时间顺序相似。

2.空间顺序,要特别注意弄清空间的位置,注意事物的表里、大小、上下、前后、左

右、东南西北等的位置和方向。

3.逻辑顺序,常以推理过程来表现。

时间顺序:

按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次序来说明。(如朝代、季节、时间……)

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故宫博物院》

.逻辑顺序:

依据事物之间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说明。

(包括:主要→次要、现象→本质、浅→深、概括→具体、一般→个别、特点→用途、原因→结果、结果→原因等

八.说明文的结构:

常用结构模式有二种:

1.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苏州园林》

2.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的结构,一层一层的剖析事理,各层之间的关系是由浅入深。《大自然的语言》

九、科技说明文写作的一般思路:

提出说明对象:

具体说明事理:

(形状、性质、结构、构造、成因、原理、功用、特征、危害等)

介绍原理运用:

(有时结合原理介绍谈运用)

展示发展前景(有时省略):

十、说明文阅读设题型:

1、本文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1.说明对象,就是文章所要说明的那个事物或事理。

2.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具体事物, 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对象。

3.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一般为抽象事物,找准开头和结尾的总结句。

2、概括说明对象的特征或特点?

所谓特征,就是一种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表现在构造、形态、性质(硬、软、冷、热等)变化(动、静、快、慢)成因(简单复杂)、功用(广义狭义、正反)等。

3、考查全篇文章或某一段落的说明中心(或主要内容):

题型为:

本文的说明内容是什么/“某一说明对象的特征是什么/概括某一段的说明内容。

答题技巧:用原文回答,找出全文的中心段或某段的中心句。

①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对象的特征如:中国石拱桥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②事理说明文:关于……的道理(原因、方法、原理等)

4、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题型为:某段或某句用了哪种(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说明了什么。

a.分类别:

答题格式:

1.此处运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2.按照…..标准或把……(此处指说明的对象+特征)分类、分别加以说明,显得条理清楚或条理清楚地说明了……(特征)。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b.引用:

答题格式:1.运用引用的说明方法,引用……(资料内容)2.突出了……(此处指对象+特征),既增强了说明力,也增强了趣味性。

3.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c.打比方:

(1)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

(2)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本体即说明对象+特征),

注意:采用两步走的办法,千万别忘记步骤。

d.举例子:

答题格式:

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举……的例子,具体说明……的特点(对象+特征),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e.下定义:

答题格式:

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准确简明地揭示了…的本质特点,(对象+特征)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

f.作比较:

答题格式:

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把……和……相互比较,突出强调了(或生动形象地说明了)……(指说明的对象)的特点。

g.列数字:

答题格式:

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用具体的数据……加以说明。具体准确科学地说明了……

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示例:2014年孝感市中考模拟试题《说盐》第21题

答案示例:

?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

?通过举例子,更加增强了“过多地摄入盐对身体产生危害”这一说法的可信度。(说明方法+说明对象+说明特征)

h.摹状貌:

答题格式:

?运用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具体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对象+特征)……,或者用生动的笔触描摹了……或者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使文章显得生动活泼。

示例:《看云识天气》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 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答案示例:

?摹状貌、打比方。

?用“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形象地说明云彩的状态。(对象+特征)5、说明文的题目设题:

题型为:

①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②文章为什么以“**”为题?请谈谈你的理解。

③你认为文章的标题好在哪里?

④如果将本文的标题改为“**”,有什么不同?

⑤标题的含义:分析具体含义,有的还要答出表达情感,尤其是形象生动的说明文

⑥给文章拟标题。

说明文的标题一般有两个作用:

①、内容上,点明说明对象是..,说明对象的..特征(有些题目只有说明对象),揭示说明内容。

②、结构上,运用了..,(具体分析其作用。)答题格式:以此为题形象生动,新颖别致;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6、说明文开头句段的作用:

题型为:

①文章开头为什么从..写起?

②简要说明第一段的作用?

③开头几句有什么作用?

④第一段以..为开头有什么作用?

⑤文章开篇介绍了..,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题思路:

①内容上:1.概括本文(段)内容..,2.引出本文说明对象是..,3.说明这个对象的…...特征

②形式上主要从说明方法的作用回答。

③结构上:照应题目;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的说明。(引起下文)

十一、考查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题型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答题对策:

答:1.解释词语的意思

2.准确/生动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

3.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常见语言:

范围:之一、大部分、全

程度:非常、很、几乎、最

推测语气:大约、可能、也许、据统计、测算

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答题格式:

答:(1)不可以。

(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

(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

(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5)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类型3、某个词语能否删掉?为什么?“删掉这个词语后......”

答题格式:

答:(1)表态(删还是不删)。

(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又如“约、左右”表示不确定;“仅、只”为程度副词,表示限于某个范围或少数范围;“几乎”表示将近于、接近于;“大概”表示大致的内容或情况;“大体”表示多数情形或主要方面;“可能、也许”表示猜测、推测、估计的情况;“一般”指通

常情况,不包括特殊情况等等。这个词说明了..

(3)若删去,就变成了..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十二、说明文语言特点是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浅显/易懂。

体现说明文准确性常用的一些词有:

1、表限定时间:已经、一直、早已、一向、渐渐等。

2、表限定程度;最、比较、几乎、相当、很、尤其、稍微、更加等。

3、表估计或推测:大约、可能、左右等。

4、表限定数量:多、有余、很少等

5、表限定范围;全、都、大部分、总共、少数等。

6、表频率的词语:屡次、往往、常常、经常、通常、总是、有时”等。

7、表质地的词语:软、硬、

常见题型:

补充练习:

按要求完成下列题目:

(1)“绿色住宅的特点是充分利用一切空间栽种各种植物。”一句中的“一切”能否删去,

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因为“一切”是“所有”的意思,表明栽种各种植物利用的空间之广.去掉了,就不能表达这样的意思.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性和严密性.

(2)“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和小乔木。”“部分”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不能删去。“部分”一词是从范围上加以限制,指的是局部,说明不是所有的沿海滩涂地区都能生长红树林,删去不符合实际,说明文语言要求准确性、严密性。

中考试题:(一)

1.速冻食品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它的出现解决了食物的保鲜问题,它以与新鲜食物相差无几的营养和口感走进了千家万户。

2.通常人们把没有经过加工和未做过储存处理的食物都叫做新鲜食物,但是收割或者宰杀时闻比较长的“新鲜食物”,在营养和安全方面都会变差。因为在后续的保存过程中,植物体内的生化反应还会继续进行,缺少了水和养分的供给,这些生化反应的结果往往会使食物腐败;对于肉类来说,它们特有的香味物质不很稳定,容易挥发或者氧化。更严重的是,在这一过程中,食物很容易成为致病细菌生长的“乐园”。

3.怎样才能控制这些生化反应和细菌生长呢?人们想到了低温保存。

4.把食物体存在低温下,上述的反应就会减慢,细菌的生长也会变缓。但是在一般的低温(比如冰箱的“保鲜”温度4℃)下,这些反应和细菌的生长并不能停止。在冷冻的温度(比如冰箱的“冷冻”温度-l8℃至-20℃)下,这些反应就基本停止了,细菌也不会生长。从理论上说,食物在这样的温度下可以长期保存,这样我们就得到了冷冻食品。

5.后来人们发现冷冻食品的口感不太好。实验表明,在一般的冷冻过程中,温度是慢慢降到0℃的,食物中会出现一部分水的“晶核”,随着温度继续降低,“晶核”逐新增大,因为冰的密度比水小,所以这样的”冰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从而导致食物的口感变差。

6.于是速冻食品应运而生。速冻的过程比较独特。在这一过程中,食物的温度快速降低,远远低于水的凝固点。由于降温速度很快,水在零度的时候并没有结冰,从而出现了一种被

称为”过冷”的状态。等到温度远远低于零度的时候,大量的水同时结冰,这样形成的冰没有”冰晶”,对细胞的破坏比较小,从而可以保持食物速冻前的状态,真正达到保鲜的目的。12给本文拟写一个能显示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标题。(3分)

13第⑧段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说明方法?请结合文意分析其作用。(3分)

14.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这样的“水晶”可能会破坏食物的细胞结构

15.根据第⑦段内容,写出下面说法的依据。(3分)

买来的速冻食品最好是吃多少解冻多少,一旦解冻就最好不要再冻回去了。

答案:

12.示例:速冻食品也新鲜(指出说明对象,l分,写出其特征,1分;语言简明,1 分。共3分)

13.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速冻食品的解冻方法(若答“作诠释“,分析合理也可。指出说明方法,1分;分析作用,2分。共3分)

14不能删去。。“可能”一词表推测,准确地说明了这种“破坏”不是一定会发生

若删去就绝对了,表意就不准确、不严密了。(分析合理即可。3分)

15.速冻并不能杀死食物中的细菌,只要解冻,细菌就会恢复生长,反复解冻,会影响食品安全。解冻后再冻回去,就不再是“速冻”了,会影响食物的口感。(意思对即可。3分)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3-15题。(11分)

iPad能不能替代大中小学教科书

①很多年以前,我们就曾经很现实地想象过,用电子教科书取代纸质的教科书,但这个梦想始终未能变成中国的现实。然而,iPad的出现让我们眼前一亮。

②iPad能不能替代大中小学教科书?仅仅这个想法就叫人激动不已。中国是世界上大中小学在校生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大中小学在校生总数超过了4亿人,如果每个学生人均以10本教科书计算,总量将超过40亿册。真是天文数字,真是浩瀚如海呀。

③如果iPad真的取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将为中国节省多少纸张,让中国多少宝贵的森林资源免遭砍伐。对中国森林覆盖率的贡献难以估计,对绿色中国的贡献难以估计。而且大中小学教科书是每个学年都要换新的。可一台iPad,就能让一个小学生从小学入学用到大学毕业,至少用上16年。

④你可以想象,因为用了iPad,小学生背不动的大书包,特别是那种旅行箱式的大书包,会变得有多轻。一个小小的手提袋,将一切搞定。而且铅笔、橡皮、转笔刀、胶带纸、文具盒全都将寿终正寝。连作业本也可以一起作古了。

⑤如果iPad真的替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教室的黑板也将不复存在,更不用说粉笔和黑板擦了。老师也会拿着iPad上课,教室里只要有一台投影仪便可以了。教室会因此变得干净而整洁,而坐在最后一排的学生会和坐在第一排的学生没有区别,都能看得一样清晰。至于老师批改作业,将变得越发简单,用E-mail便能了结。

⑥从现有的性能看,iPad打赢大中小学的教科书,绰绰有余。其容量几乎是一个小型的图书馆,更新起来更是轻便快捷。与纸质的大中小学教科书相比,几乎是太阳与萤火虫比谁更亮,答案不言而喻。

⑦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这个科技进步让人眼花缭乱的时代。每

月出版的刊物,都变成了半月刊或是周刊,而每天出版的报纸,在新闻大战中,都败给了随时都能更新的网络。可我们的以纸质为载体出版的教材,一年才更新一次。这种状况还能继续下去吗?

⑧如果iPad真的取代了大中小学教科书,它还会给中国带来许多预想不到的,影响深远的变化。

(选自《科技潮》,有删改)13.

14

(三)阅读《荷花之谜》,回答问题。(12分)

荷花之谜

①荷花何以出淤泥而不染?是因为荷花的表面十分光滑,污垢难以停留?不是。科学家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发现荷花的花瓣表面像毛玻璃一样毛糙,尽是20微米大小的“疙瘩”。这一被称为“荷花效应【注】”的发现给人意外的启示。它启发人们去研制涂料和油漆,使墙面像荷花一样不受污染,永葆鲜艳色彩。

②荷花能自身加热,即使外界温度降到10℃,它也能保持花朵内35℃的温度。一株盛开的荷花可提供1瓦的功率。这一能量来自荷花细胞内能发热的线粒体——细胞的“动力机械”。荷花的自身加热有利于花粉传播。

③荷花有一种潜藏于莲子的旺盛的生命力。科学家用一颗1288年以前的古老莲子培育出新的健康荷株。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科学家从千年古莲中离析出一种酶,发现正是这种酶在修理细胞本身的蛋白质损坏造成的缺陷。倘能从莲子中分离出负责修理“衰老损坏”的基因,不也可以把这种基因移植到其他植物乃至人身上,让人类的不老梦想成真吗?

注:效应:物理的或化学的作用所产生的效果。

15.这段文字介绍了荷花的哪几个特点?请简要回答。(4分)

答:

16.第③段中划波浪线的句子运用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答:

17.第③段“沉睡了近.千年的莲子竟然在4天后长出新的健康荷株”句中加点的“近”字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