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八章宋朝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朝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朝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朝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朝法律制度

(公元960年—1279年)

重点、难点:

一、《宋刑统》及编敕、编例的立法特点;

二、宋朝刑事法律内容的主要变化;

三、宋朝民事经济立法的主要内容;

四、宋朝司法制度的主要特点;

唐朝灭亡后,中国社会又经历了半个世纪的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状态。960年,后周禁军将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宋朝,定都汴梁(今河南开封),史称北宋。1127年,北宋被金政权灭亡,康王赵构继而即位,迁都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宋,1279年被元朝所灭。

北宋统治前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也先后建立政权,并长期与两宋王朝对峙。916年,契丹族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947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大辽。1125年,辽被金国所灭。1038年,党项族元昊称帝,建立大夏国,史称西夏。它先后与北宋、辽及南宋对峙而立,1227年被蒙古军灭亡。1115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达建立金国,并先后灭掉辽及北宋。1234年,金被蒙古军与南宋联军灭亡。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国。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1279年,元朝结束了两宋时期各民族政权分裂并立的局面,重新统一了全国。1368年,元朝被元末农民起义推翻。

宋辽金元时期持续四百余年,是中国历史上多元法制并存的时期。由于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比较突出,社会问题相当尖锐复杂,其法律制度的时代特色最为鲜明。宋朝吸取唐末五代弊政的历史教训,加强统一,防止分裂,高度强化中央集权,因而立法活跃,法律形式多样,重法惩治“盗贼”犯罪,注重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诉讼审判制度有重大发展,皇帝对司法的控制更为严密。辽金元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法制日趋汉化,但又大量保留原有的民族习惯,因而具有强烈的民族统治特征。

一、宋朝立法概况

(一)立法指导思想

1、加强控制,集权君主

北宋政权是在五代十国分裂割据的基础上建立的,因此,宋初统治者将削弱地方割据势力,恢复政治经济秩序,建立统一的高度中央集权国家作为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专制主义集权措施,将兵权、政权、财权、司法权统归中央,集权于君主。

首先,宋太祖解除禁军将领兵权,重新编配禁军,将藩镇所辖精锐兵力收补到中央禁军之中,并以文臣替代武将,定期调整将帅,使“兵无常帅,帅无常师”,将禁军完全掌控在皇帝手中。此后,又剥夺节度使全面掌管地方军事、行政、财务的权力,将其统领的州郡直属京师,使节度使成为虚衔。

其次,由朝廷直接派遣知州,另设通判牵制和监督知州,并在路一级派遣转运使、提点刑狱公事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监察,使地方权力掌控在皇帝手中。同时,太祖、太宗时要求各州,除地方财政所需之外,每年收入全部送交京师,将财权也集中到中央,使地方无法聚积财富与中央抗衡。

第三,皇帝加强立法权与司法权的控制,除重视制颁法律并不断提高编敕、编例的地位外,还将重大案件的裁决权收归皇帝,甚至常常亲自“御笔断罪”。

2、崇文抑武,强调慎法

宋朝立国后,为防止军阀割据,甚至“黄袍加身”重演,对武将防范戒备甚严。宋太祖认为,百个儒臣贪污的危害,不抵一个武将的威胁。因此,采取崇文抑武政策,限制武将权力,派文臣掌管军事和地方行政。在司法官的任用上,更是注重儒士,重视法律教育和考试。由于科举取士,选择儒臣治狱,削弱了武将的权力,改变了五代时期军阀执掌司法的状况。

为了消除五代以来苛政酷刑的影响,宋朝立法崇尚宽平,强调恤政慎刑、宽缓刑罚,并且创立折杖法,以减轻刑罚。宋朝皇帝常常亲自审录囚犯,加强对司法活动的检查控制,同时纠正一些冤狱。

3、义利并举,重视经济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为本,统治者一向推崇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采取重农抑商政策。进入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农业、商业、手工业都有长足发展,从而对传统观念形成了冲击。其突出表现是功利主义学派对“贵义贱利”的传统思想提出挑战,坚决反对空谈“仁义道德”和抑商政策,主张义利双行、农商并重。为了尽快扭转积贫积弱局面,宋朝统治者也认识到,商品经济与富国强民息息相关,传统的抑商政策应有所改变。神宗就曾下诏:“政事之先,理财为急。”于是,“贵义贱利”逐渐转向义利并举,从官僚士大夫到民间百姓开始言财谈利。宋朝重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民事法律关系及民商事立法的活跃。

(二)主要立法活动

1、《宋刑统》的刻印颁行

宋朝立国之初,仍然沿用唐末的律、令、格、式及五代时期的法律。太祖建隆四年(963年),命工部尚书判大理寺窦仪主持制定《宋建隆重详定刑统》,简称《宋刑统》,并下诏大理寺刻板摹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刻板印行的封建法典。

《宋刑统》作为宋朝的基本大法,其内容源于《唐律疏议》,体例源于唐宣宗时首创的《大中刑律统类》,并在后周《显德刑统》的基础上参酌详定而成。《宋刑统》共12篇,30卷,213门,502条。虽然其篇目、条数与唐律完全相同,内容的差异也极为有限,但仍然有其自身的变化和特点。

第一,改称“刑统”之名。宋朝以前的重要法典,基本称为“律”。《宋刑统》则继承唐末五代的法典编撰形式,将法典改称为“刑统”,使中国古代的法典名称发生了重大变化。

第二,分门类编内容。《宋刑统》将各篇予以分类,在每篇之下,依据条文顺序、内容、

性质,将律文分为若干门,门下再分条,确立了分门别类编排律文的形式。

第三,刑律统类体例。《宋刑统》将唐朝开元二年(714年)至宋初建隆三年近250年的敕、令、格、式中的刑事规范,审定选取177条,经皇帝批准后,每条前均冠有“准”字,附于相关律文之后,确立了刑律统类的新体例。

第四,增设“起请条”。所谓“起请条”,是窦仪等人修订《宋刑统》时,根据社会变化及专制统治的需要,对原有律文和敕、令、格、式等予以审订,就一些具体内容提出调整变动建议,奏请太祖批准后,收入《宋刑统》的新增条款。起请条共32条,每条前均冠以“臣等参详”字样。

第五,总汇类推条文。唐律有“余条准此”内容44条,分别列在各有关律文之后,属法律类推性质。《宋刑统》将其总汇为一门,冠以“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之名,集中列在《名例律》中,便于使用。

第六,删去篇首疏议。《唐律疏议》每篇篇首都有疏议,内容包含篇名的渊源、变化、地位等,虽然具有一定意义,但对律文规范的实施并无实质影响,不存在任何法律效力问题。《宋刑统》删去了每篇篇首的疏议。

《宋刑统》颁行后,曾进行过几次修改,但改动内容不大,它始终是两宋时期广泛沿用的一代大法。

2、编敕与条法事类

(1)编敕

《宋刑统》制定颁行于北宋初年,有些内容很难适应后来的社会变化。因此,两宋政权不断通过编敕弥补刑统之不足,编敕也就成为宋朝经常性的立法活动。正如《宋史·刑法志》所载:“宋法制因唐律令格式,而随时损益则有编敕。”

敕是皇帝发布诏令的一种形式,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效力,可以随时补充、修改、甚至废弃律,可以对特定案件作出与律规定不同的裁决。但敕一般是在特定时间、针对具体的人和事发布的,往往不具有普遍性与稳定性。编敕就是对单行散敕进行整理汇编,将敕上升为一般法律形式的立法程序。

宋朝编敕活动极为频繁,敕条越编越多,不但新帝即位或改元要重新编敕,而且朝廷、地方都在编敕,“一司、一路、一州、一县又别有敕”。如太祖时《建隆编敕》有4卷106条,太宗时《太平兴国编敕》有15卷之多,真宗时《咸平编敕》竟多达12卷18 555条。宋朝的编敕,北宋多于南宋。尤其神宗即位以后,设立专门机构进行编敕,进一步提高了敕的地位,明确规定:“凡律所不载者,一断以敕。”以致最后出现了以敕代律的现象,充分体现了强化君主专制统治的立法目的。

(2)条法事类

由于编敕是以时间先后为序,将散敕综合统编,往往同一内容散见于不同篇目中,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到南宋时期,又将相关的敕、令、格、式等依事项分门别类综合编纂,创制了“条法事类”的新形式。这种立法既加强了敕令格式的内部协调,又便于司法官吏检索适用。如宁宗时颁布的《庆元条法事类》,就是至今保留下来的有关行政、财税、经济以及刑狱等方面的综合法规。它原有八十卷,现残存四十八卷,是研究宋朝法律制度的极有价值的史料。

3、编例与特别法规

(1)编例

神宗以后,法律形式变化较大,不仅编敕地位提高,而且出现了编例,成为宋朝重要的立法活动和法律形式。例分为条例和断例两类。条例是皇帝或中央机关下达的指示命令,亦称指挥;断例是判案成例。编例就是由专门机构将条例和断例加以整理统编,使其上升为具有普遍效力的法律形式。

编例始于北宋中期,盛行于南宋。如仁宗时有《庆历断例》,神宗时有《熙宁法寺断例》、《元丰断例》,哲宗时有《元符刑名断例》,高宗时有《绍兴刑名疑难断例》,宁宗时有《开禧刑名断例》等等。宋朝规定,例的适用是有限制的,只有常法无正条规定时,才可引例判案定罪。但在司法实践中,官吏却常常依例断案,甚至“引例破法”,造成了司法状况的混乱。编例作为一种新的法律形式,也影响了后世的立法活动。

(2)特别法规

为了加强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宋朝制定了一系列特别刑事法规,作为普通法的重要补充。其中尤以惩治盗贼的特别刑事法规为突出代表。如仁宗时有《窝藏重法》,英宗时有《重法地法》,神宗时有《盗贼重法》,哲宗时有《妻孥编管法》等。统治者试图通过这些特别刑事法规,加强对民众反抗的镇压。

二、宋朝法律内容及其特点

(一)刑事法律内容

1、刑罚制度的变化

(1)创立折杖之法

宋朝的刑罚制度,基本沿用隋唐以来的五刑制度。但鉴于唐末五代刑罚过于苛重,不利于新政权的稳定,建隆四年(963年),吏部尚书张昭等奉诏创立了一种变相减轻刑罚的折杖法,列入《宋刑统》中。

折杖法作为一种代用刑,是将五刑中的笞、杖、徒、流四种刑罚折成相应的臀杖或脊杖,使“流罪得免远徙,徒罪得免役年,笞杖得减决数”《宋刑统·名例律·五刑门》规定了折杖法的具体内容,其中加役流决脊杖二十,配役三年;流三千里至二千里,分别决脊杖二十、十八、十七,均配役一年;徒三年至一年,分别决脊杖二十、十八、十七、十五、十三,杖后释放;杖一百至六十,分别决臀杖二十、十八、十七、十五、十三;笞五十决臀杖十,笞四十与笞三十决臀杖八,笞二十与笞十决臀杖七。

折杖法是一种“折减”性质的新刑制,对于缓和社会矛盾具有一定作用。但其适用范围有限,死刑及反逆、强盗等重罪不适用此法。因此,折杖法的创立并未改变宋朝刑罚不断加重的趋势。

(2)滥用野蛮酷刑

北宋初年,为宽贷死罪,开始使用五代后晋天福年间创立的刺配刑,对某些重犯实行“决杖,黥面,配役”的惩罚。这名义上是宽贷死罪的轻刑措施,实质是古代肉刑的复活,而且将杖背、刺面、配役三刑施于一人之身。刺配在宋初并不是法定常用刑种,《宋刑统》也没有此项规定,而是以皇帝诏敕形式,对某些人临时发布施用。起初是对死罪的宽贷,但后来却逐渐突破其限制,被广泛使用起来。太祖时就有黥面、流配的诏敕,太宗时刺配刑已滥加施用;仁宗以后,有关刺配的诏敕逐渐增多,并被列入编敕,上升为正式制度。至南宋时,刺配人犯已多达十余万人之众。

北宋仁宗天圣六年(1028年),因荆湖(今湖北江陵)地区杀人祭鬼,开始沿用五代时期的凌迟酷刑。凌迟亦称陵迟,俗称千刀万剐,是以利刃零割碎剐肌肤肢体,使受刑者在极端痛苦中慢慢死去的一种刑罚。神宗以后,凌迟的使用逐渐增多,主要用于镇压危害特别严重的犯罪。至南宋孝宗时,在《庆元条法事类》中,正式将凌迟列为法定死刑之一。此后,元、明、清各朝法定死刑均有凌迟。

《宋刑统》在绞、斩两种法定死刑之外,又以附敕形式准用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以来施行的“决重杖一顿处死”的酷刑,对一些罪行严重的死刑犯施用重杖活活打死。该刑适用于十恶重罪中的不道、大不恭、不孝、不睦、不义、内乱等六种应处绞、斩刑的犯罪。

此外,宋朝还施用许多法外酷刑,如腰斩、枭首、肢解、磔刑、夷族等等,以镇压民众的反抗。

2、重典惩治盗贼

北宋建立之初,为缓和社会矛盾,改变唐末五代以来刑罚苛酷的状态,曾对一般刑事犯罪减轻处罚,但对盗贼犯罪则仍旧重法严惩。《宋史·刑法志》即指出:“祖宗仁政,加于天下者甚广。刑法之重,改而从轻者至多。惟是强盗之法,特加重者。”这是由于宋朝阶级矛盾与社会问题始终异常尖锐和严峻,农民起义对宋朝统治构成极大威胁。为了镇压广大民众的反抗,宋朝推行重典惩治盗贼的刑事政策。

首先,《宋刑统》作为普通常法,对盗贼犯罪的量刑比唐律明显加重。如强盗罪,唐律根据是否持杖、得赃多少分别处罚:强盗不得财徒二年,得财一尺徒三年,每二匹加一等,满十匹或伤人者绞,杀人者斩;持杖者,虽不得财流三千里,得财五匹绞,伤人者斩。《宋刑统·贼盗律》附敕则规定:“擒获强盗,不论有赃无赃,并集众决杀。”再如窃盗罪,唐律规定:窃盗不得财笞五十,得财一尺杖六十,至五十匹罪止加役流。《宋刑统·贼盗律》附敕却规定:“捉获窃盗,赃满三匹以上者,并集众决杀。”又如制造妖书妖言或传播惑众罪,唐律规定:影响三人以上者绞,不满三人者流三千里,为害不大仅杖一百。《宋刑统·贼盗律》附敕则规定:“有此色之人,便仰收捉勘寻,据关连徒党,并决重杖处死。”

其次,宋朝专门制颁了一系列重典惩治盗贼的特别刑事法规,如《窝藏重法》、《重法》、《盗贼重法》、《妻孥编管法》等,进一步加重惩处盗贼犯罪。仁宗嘉祐六年(1061年),“始命开封府诸县,盗贼囊橐之家立重法”,将该地区划为重法地;凡在重法地犯盗贼罪或包庇窝藏盗贼者,一律按重法严惩。嘉祐七年,正式颁布《窝藏重法》,又将重法地扩大到开封府相邻四州。英宗治平四年(1067年),再度重申《重法》,凡在重法地捉获的强劫盗贼,不论是否当地居民,即使犯在立法以前,也一律适用重法;本人应处死刑者,妻子骨肉送千里外州军编管,家产全部赏给告发人;本人应处徒流刑者,刺配远恶州军牢城,妻子骨肉送五百里外州军编管,家产一半赏给告发人;即使遇有赦令,编管者也不得返回原籍。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又颁行《盗贼重法》,在继承前代《重法》的同时,扩大了《重法》的适用范围,将重法地由扩大到更广泛的地区。神宗元丰年间,全国共有二十四路,其中十路皆为重法地。当时还进一步规定:“虽非重法之地,而囊橐重法之人,并以重法论”;“若复杀官吏及累杀三人,焚舍屋百间,或群行于州县之内,劫掠于江海船筏之中,虽非重法之地,亦以重法论”。各地官员如捉捕盗贼不利,也将受到严厉制裁。此后,哲宗、徽宗统治时期,均沿袭《盗贼重法》,严惩盗贼犯罪。

3、严惩“贪墨之罪”

贪墨即指官吏贪赃枉法行为。北宋建立之初,为稳定社会秩序,巩固统治,吸取五代吏治腐败和贪墨之风盛行的教训,实行从严治贪的方针。太祖、太宗时期,常将贪赃枉法的官吏处以弃市或杖毙于朝。如建隆二年(961年),大名府永济主薄郭顗坐赃弃市,将军石延祚坐监仓与吏为奸赃弃市;太宗天平兴国三年(978年),侍御史赵承嗣隐官钱弃市。宋初还规定,对贪赃枉法之官,不得适用请、减、赎、官当等特权之法;职官以赃论罪,遇赦不得叙用,永为定制。但自真宗以后,贪赃或监守自盗,虽“罪至极法”,却多被宽贷,统治者对官吏逐渐采取较为宽容的政策。南宋时期,又曾下诏继续严惩贪官污吏。

(二)民事法律内容

随着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宋朝民事法律关系异常活跃,交易活动普遍契约化,民事法律内容不断成熟完善,这成为宋朝法律制度的一大特色。

1、租佃契约

宋朝以前,租佃关系建立在超经济强制的基础上,佃农与地主之间并不是契约关系,而

是人身依附关系。根据法律规定,佃农不得随意离开土地,也没有换佃的权利和自由。唐末五代以来,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削弱,一些佃农的身份地位有所提高。宋朝建立以后,将全国居民按有无土地分为主户与客户两大类,佃农被编入客户,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不再是地主豪强的私属户口;也有一些农民因开辟荒地,编入有土地的主户。于是,以契约形式为基础的租佃关系开始发展起来,并得到宋朝法律的承认与保护。

太宗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规定:租佃双方应“明立要契”,“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倘若佃农违约,不按期交纳地租,地主可向官府控告,要求合法保护。但北宋初年,人身依附关系与契约关系二者并存,佃农要想离开地主,必须取得主人的“凭由”。至仁宗时规定,佃农依据契约交完地租后,即可与地主商量去留,而不需要取得主人的“凭由”,地主不得干涉阻拦,否则可告官论断。同时,宋朝法律还严禁地主私自处置或伤害佃农。这种租佃契约关系,在保护地主阶级权益的前提下,也有利于佃农身份地位的某种改善。

2、典卖制度

宋朝的买卖形式有绝卖和活卖之分。绝卖是随买卖关系的成立,所有权也彻底转移。活卖又称典卖,即以物品或人身质贷以钱财,其所有权并不因典卖关系的成立而转移。在约定的期限内,业主可从典主手中回赎原物;如逾期不回赎原物,典主即可自行处置。

典卖在唐朝以前即已出现,南朝一些城市或寺院就设有质库(当铺),人们常以财产抵押“质钱”。唐朝典卖又称典贴。但典卖成为普遍现象,并上升为制度,则是进入宋朝以后。为了规范典卖制度,《宋刑统·户婚律》专设《典卖指当论竞物业》一门,具体规定如下。

第一,契约为凭。业主与典主双方达成协议后,必须签订契约,“当面署押契贴”,并经官府批准认可,“皆得本司文牒,然后听之”。宋朝典当田宅须持红契,契约一式四份,由双方当事人、纳税机构和县衙各执一份,缴纳税钱,交割完毕,官府验明入案。红契不仅是被课税钤印,而且体现了官方对民事契约的认证管理,既保证契税的征收,又减少民事纠纷的发生。

第二,典权归家长。家庭财产的典质权属于家长,“诸家长在,而子孙弟侄等不得辄以奴婢、六畜、田宅及余财物私自质举”。如违反规定,卑幼欺瞒尊长,“专擅典卖、质举、倚当,或伪署尊长姓名,其卑幼及牙保引致人等,并当重断,钱业各还两主”。

第三,典卖顺序。按该“问帐制度”规定,“应典卖、倚当物业”,必须“先问房亲,房亲不要,次问四邻,四邻不要,他人并得交易”,但允许典卖给出价高者。如虚抬价格,或互相欺诈,则要“并据所欺钱数,与情状轻重,酌量科断”。

第四,严禁一物两典。“有将物业重叠倚当者,本主、牙人、邻人并契上署名人,各计所欺入己钱数,并准盗论;不分受钱者,减三等”论罪定刑,并且要“征钱还被欺之人”。

第五,典物时效。凡典卖契约保存完好,原业主可在约定期限赎回原物;原业主身亡,其子孙骨肉在世,且“证验显然者,不限年岁,并许收赎”。超过赎典期限,“经三十年后,并无文契,及虽执文契,难辨真虚者,不在论理收赎之限”,可由典主自行处置。

《宋刑统》有关典卖制度的规定,是宋朝商品经济日趋活跃,货币流通不断扩大,民事法律关系空前发展的结果。但是,当时的典卖业主多为生活困苦的贫穷农民,他们以低价典卖土地财产后,往往无力收赎。因此,典卖制度成为土地兼并转让的一种手段,促进了土地的迅速集中,加速了财产私有权的转移。

3、继承制度

《宋刑统》在继续沿用唐朝继承制度的同时,适应社会变化的需要,专门增加了“户绝财产”、“死商钱物”门,分别对一般财产继承、户绝财产继承、死亡客商财产继承做了详尽规定。

(1)一般财产继承

宋朝实行不分嫡庶的众子均分法,即父母去世,其财产由诸子平均继承。其中未娶妻者

可另分得一部分聘财;非婚生子曾与生父同注于户籍并有证据,也享有继承权;养子一般与亲子权利相同。兄弟间已亡故者,可由其子代位继承。女子一般没有继承权,在室女(未出嫁女)只能获得一份嫁妆,而且数额仅是未成婚兄弟所获聘财的一半;南宋时期有所变化,在室女可继承兄弟应继承份额的一半。养女一般与亲女权利相同。守寡无子的妻妾有权继承丈夫的全部财产,但不得出卖,并应为亡夫立嗣,称为立继子;死后财产由嗣子继承,若改嫁则丧失继承权。别居无户籍的妻妾及其子女无继承权。

(2)户绝财产继承

户绝是指无男性子嗣之户,户绝财产继承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两种。法定继承顺序为在室女、近亲、官府。户绝财产除用于丧葬费外,全部由在室女继承;出嫁女只能获得三分之一财产,其余入官;归宗女被休或无夫无子,在娘家居住的,与在室女待遇相同。无女则归近亲,无近亲则入官。南宋时,归宗女的户绝财产继承权下降,仅为在室女份额的一半。宋朝法律允许近亲尊长为夫妻双亡的绝户立嗣,称为命继子;命继子可继承部分财产,但少于在室女与归宗女。法律也允许以遗嘱的方式继承财产。仁宗天圣四年(1026年)颁布的《户绝条贯》规定:“若亡人遗嘱,证验分明,依遗嘱施行。”南宋时期,有关规定更为明确。遗嘱继承的前提条件是既无男性子嗣,也无女性继承人。遗嘱继承人的范围比较广泛,不受同宗身份的限制。但遗嘱必须经族人见证、官府审批,否则无效。遗嘱的诉讼时效为十年。

(3)死亡客商财产继承

宋朝商业贸易发达,客商居于他乡,死于异地,其财产的处理较为复杂。《宋刑统》新增“死商钱物”一门,准用唐及五代有关敕令规定:死商有父母、妻、子、兄弟、未嫁姊妹、未嫁女和亲侄等随行者,任其继承收管;无上述亲属相随,其钱物先由官府保管,待继承人确定后依数酬还;如无继承人,钱物充公。此外,客死在中国的外国商人的直系亲属,可认领其遗留的财产。

宋朝财产继承制度的完善是前所未有的,对女子继承权的确认是最早的,对外商遗产的处理原则也是往代所未及的,充分反映了宋朝民事法律规范的成熟与完备。

(三)经济法律内容

随着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需要的不断增加,宋朝的经济立法有所加强,主要有禁榷立法、货币立法、市易法、市舶条法、会计立法、审计立法等。

1、禁榷立法

禁榷又称专卖,是国家对某些商品的生产或销售进行垄断经营的制度,又分为全部专卖制与部分专卖制。前者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包括“民营官卖”,统归国家独占经营;后者是商人在国家直接控制下进行购买和销售。

宋朝为解决财政危机,扩大了汉唐以来的禁榷范围。除盐、茶、酒以外,还有钒、香药、铁、石炭(煤)、醋等多种商品。从宋初开始,就对盐、茶、酒等产品进行控制,明令规定:私自煎盐三斤、酿酒三斗、造酒曲十五斤、炼钒十斤,均处极刑。两宋期间,制定有专卖法规严加管制,尤以盐、茶两项立法最为重要。盐的生产由国家统一管理控制,私人不得擅自经营。官家及商人经营,要有“盐引”或“盐钞”。否则,依成盐斤两定罪量刑。盐的分销有“官鬻”与“通商”两种形式,前者为官营运销,后者为商贩运销。经营者须按规定在产盐地批发食盐,在指定地区贩卖;若入禁地贩食盐十斤或硷盐三斤以上,依法处死。

茶的专卖与盐法大致相同。在江淮一带产茶区,有专门机构统一掌管生产经销。茶农除以茶折税外,还要将茶卖给官府;匿不送官及私卖者,茶叶没收,按值论罪。主管官吏私以官茶贸易,价值一贯五百即被处死。私自将茶叶卖给少数民族地区,按军法治罪。

2、货币立法

宋朝以前,主要流通金属铸币,包括铜钱与铁钱。宋朝货币仍以铜铁钱为主,其制造、发行、流通、兑换、币值等均由官府统一掌管,严禁民间私自铸钱。《宋刑统·杂律》“私铸钱”明确规定:“诸私铸钱者,流三千里。”同条所附《刑部格敕》又加重规定:凡私自铸钱或组织谋划者,一律处绞刑并决杖一百;从犯或容留犯人者,加役流并决杖六十;铸钱地邻保配徒一年,里坊村正决杖六十。此后,两宋政权还陆续颁行诏敕,对钱币的规格、毁损、私运、境外贸易等作了详备规定。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交易流转的加快,宋朝白银贵重,铜钱不足,铁钱笨重,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遂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交子最初产生于四川地区。真宗时,四川行用铁钱,比值低,份量重,不便于商旅携带和民间日常使用。于是,十六户富商用财产作保证金,以纸制交子进行结算,并可随时兑换。后因经营亏损,财力衰减,资金紧张,不能及时兑现,导致纠纷争讼不断,官府随即禁止行用。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在转运使薛田的建议下,始设益州交子务,将交子的印制、发行收归官府控制,并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法规,大致内容有:(1)交子的流通期限为三年一界,期满后须换取下一界交子方可行用。(2)每界发行总量为1 206 340缗。(3)每界交子的印发,须备有本钱36万缗作为准备金,以保证其信誉和顺利流通。(4)禁止私人印制交子,伪造者按私造官府文书、印章罪论处,告发者奖赏。

神宗熙宁年间,曾制定《伪造交子法》,“立伪造罪赏如官印文书法”。随着交子的流通区域由四川地区扩展到陕西、京西等地,徽宗崇宁三年(1104年),又置京西北路交子所,并仿照川陕路立伪造法,“通情转用并邻人不告者,皆罪之;私造交子纸者,罪以徒配”。

南宋高宗时期,还曾印制关子和会子。高宗初年,因江西屯兵用钱,而钱重难致,印制关子应付军需。关子可换取茶、盐引或兑取现钱,也可用于民间官私贸易。会子始造于民间,后收归官府统一印行。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定伪造会子法”:“凡伪造者皆处斩,告发者赏钱千贯。”并印在会子票面上。

宋朝纸币的品种、流通量不断增加,流通区域也较为广泛,因而禁止伪造纸币的法令日趋严峻。但南宋中期以后,由于不断增加纸币发行量,导致大幅度贬值,社会经济濒于崩溃。

3、市易法

北宋神宗时期,为扭转财政入不敷出的困难局面,起用王安石进行变法。熙宁五年(1072年),开始施行市易法,先后在京师和全国各地设置21个市易务,收储各种货物;商人可用金银财产作抵押,从市易务赊购货物售卖;半年后,加收利息百分之十;一年后,加收百分之二十;过期不还,每月另加收百分之二罚金。外来客商可将无法脱手的货物卖给官府,并允许在市易务售卖,也可折换官府其他物品。市易法的推行,限制了富商大贾垄断市场交易,操纵物价,牟取暴利的投机活动,减少了中小商贩及居民过多的利益损失,客观上有利于商业繁荣。同时,也使官府从平抑物价和商税方面获得丰厚利润,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不过,王安石被免职后,新法也陆续被废止。

4、市舶条法

两宋时期,海外贸易十分繁荣,带来丰厚利润。朝廷对此极为重视,除设置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外,还颁布大量单行法令,以调整海外贸易活动。元丰三年(1080年)制定的《元丰市舶条》,又称《元丰广州市舶条法》,就是由一系列敕令、指挥等构成的调整海外贸易活动的专门法规。

北宋初期,在广州、杭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掌藩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外国商船靠岸后,先由市舶司检查。凡香药、宝货等禁榷物品,一律计值给钱,征购为官有,满足统治者需要之余,由榷货务加价出售。其余物品抽取十分之一税钱,方可上岸销售。未经允许,严禁私自与外商贸易,违者治罪。如太宗太平兴国初年规定:“私与藩国人贸易者,计直满百钱以上论罪,十五贯以上黥面流海岛,过此送阙下。”商人出海贸易,须向有关机构

申报,领取文券后方可出行。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规定:擅自到高丽、新罗、登莱等地贩易者,徒二年,五百里编管;并将没收的部分钱财作为赏金,奖励告发者。

通过对海外贸易的管理控制,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却也阻碍了民间贸易的发展,限制了中外各国的经济交流,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5、会计审计立法

两宋时期,重视财政管理和会计审计立法,建立了系统的财政管理体制,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

中央设有三司专掌财政,其中户部司掌财政收入,度支司掌财政预算和支出,盐铁司掌工商税收。三司下属的都磨勘司、专勾司等为审计机关。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王安石主持变法,又在三司之上设三司条例司,专掌财经立法。元丰五年(1082年)改革官制,撤消三司,并入户部。南宋改专勾司为审计司,各州县也有审计司,后又设立审计院。这是我国正式以审计命名的机构。

两宋对仓库、薄帐管理人员的监督更为严格,州官到任必须亲阅帐籍,主管库吏三年一换,以防连任生弊。当时还编纂《会计录》,严格规定了会计簿帐的编造、格式、纪录、报送、审核等。文簿籍帐出现问题,有关人员依法治罪。据《宋刑统·杂律》规定:“凡是官物,皆立簿书。”主守人员遗失簿书,致使物品发生差错,以主守不觉盗罪论处,五匹笞二十,十匹加一等,罪止徒二年。主管人员更换离任,要将文案帐籍整理移交,违失者杖一百。而伪造或篡改文案籍帐者,更要视其情节从重处置。

(四)行政法律内容

1、行政管理体制

宋朝强化中央集权,推行“分化事权”的措施,通过机构间的分权,使各部门及人员之间互相牵制,从而强化皇帝对国家机构的控制。宋初以中书门下政事堂掌行政事务,枢密院掌管军国机务,三司掌管财政,对称“两府三司”。神宗元丰五年改革官制,恢复三省六部原有职权,使行政管理体系趋于统一。

地方实行州(府)、县两级制,分别以知州(知府)、县令或知县为长官,由中央委派文官出任。太宗时,在地方增设路一级中央派出机构,加强对地方的监管和控制。

2、职官管理制度

(1)科举考试制度

两宋仍沿用科举取士制度,并以进士科为常科。考生一经录取即可任官,不必再经吏部加试。为了减少作弊,宋朝发明了“糊名”、“誊录”制度,还禁止朝廷官员推荐考生,而且食禄之家子弟必须复试,贵戚子弟须另设考场和另派考官,实行“锁院”。宋朝扩大录取名额,减少门第限制,广泛吸收各阶层士人,以扩大统治基础。当时已有状元、榜眼、探花等名目,科举考试成为猎取功名的主要途径。此外,宋朝还有恩荫制度,勋贵子弟可依靠父兄权位进入仕途。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冗官冗员,甚至导致吏治败坏。

(2)官职差遣制度

宋朝实行官、职、差遣制度,官只表示官阶俸禄品级,并不执掌实权;职是加官虚衔,属名誉称号;只有差遣才握有实权,负有实际责任。差遣制原是一种临时任官方式,宋朝上升为正式任官制度。这种官职名实相分离的制度,是为了防止官吏擅权,但却造成了官僚队伍冗滥臃肿,致使官僚制度闲杂混乱。

(3)职官考课制度

考课也称考绩、考核、考查,是对在职官员政绩功过的考核,并根据考绩结果予以升迁或降职。宋朝实行一年一小考,三年一大考,文官三年一任,武官五年一任的考任制。考课内容和标准,根据官吏职务不同而分别规定。京官由差遣院初考,磨勘院复核,审官东西院主管考课的具体事务。外官由考课院初考,吏部侍郎主管的左右选主管考课的具体事务。五

品以上的文官由宰执负责,武官由枢密院负责,三品以上由皇帝与宰臣决断。

(4)行政监察制度

宋朝监察制度基本承袭唐制,中央仍设御史台,以御史大夫、御史中丞为正副长官,下设台、殿、察三院,职责与唐制大体相同。仁宗明道年间,又设立谏院,设左、右谏议大夫,与御史台共同承担监察职责。神宗元丰年间,还在尚书省专设御史房,负责监督弹劾监察御史的失察行为。

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监察,宋朝在路一级设监司,监察所属州县;各州设通判,号称监州,监督制约地方长官;皇帝还直接委派特使“走马承受”,监察地方行政,形成了一套中央直接控制的地方监察体系。

三、宋朝司法制度

宋朝高度的中央集权统治也表现在司法制度方面。司法权统归中央,皇帝直接控制司法,诉讼审判制度进一步发展,使宋朝的司法制度具有显著特色。

(一)司法机关体系

1、中央司法体制

宋朝沿袭唐制,中央仍以大理寺、刑部、御史台为三大司法机关,各机构职责相沿未改。太宗淳化二年(991年),为加强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朝廷于宫禁中增设审刑院,置知院事一人、详议官六人。全国上奏案件,须先经审刑院备案,再发交大理寺审理和刑部复核,然后由审刑院详议,并奏请皇帝裁决。这实际是在刑部之上又增加了一级复审机构,剥夺了大理寺和刑部的部分权力,使审判和复核程序复杂化。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改革官制,裁撤审刑院,将其职权归还刑部。此后,凡奉皇帝诏命所立案件,由朝官临时组成制勘院审断;由中书省下令所立案件,由诸路监司及州军等派官临时组成推勘院审断,从而保证了皇帝对重大案件的直接控制。

此外,枢密院有权参与军政案件的审判监督,三司及户部有权参与财政赋税案件的司法审判。

2、地方司法体制

宋朝地方实行州(府)、县两级制,仍由行政长官兼理司法。各县有权审判杖刑以下案件,徒刑以上案件须将审理意见报送州府判决。各州有权审判徒刑以上案件,但死刑案件须上报提刑司复核,重大疑难案件要上报刑部,由大理寺审议,或经皇帝裁决。在京畿地区,由开封府和临安府负责司法审判活动。

太宗淳化二年(991年),在州县之上增设路一级提点刑狱司,作为中央派出机构,主要监督本路司法审判活动,复核州县重大案件,监察劾奏州县长官违法行为,以加强中央对地方司法审判权的控制。

(二)诉讼审判制度

1、诉讼时效与审判时限

宋朝对民事和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已有明确区分,并分别规定了具体的诉讼时限。

(1)民事诉讼时限与时效

为了保证农业生产正常进行,宋朝制定了关于民事诉讼时限的“务限法”。所谓“务”,即指农务;入务指农忙时期,务开指农闲时期。根据《宋刑统》“婚田入务”条规定,每年农历二月初一至九月卅日为务限期,州县官府不得受理民间田宅、婚姻、债负等民事诉讼案件;如有民事纠纷,应在十月初一至次年正月卅日递交诉状,官府须于三月卅日之前审理结案;逾期不能结案,必须上报原因。为防止有人趁入务之限阻拦业主赎回出典土地,宋朝法

律补充规定:侵夺财产案件,虽在入务期限,“亦许官司受理”。

对于判决不服,可逐级上诉,直至中央户部。为防止诉讼久拖不决,宋朝规定了审理民事案件的词诉结绝时限。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规定,州县半年内未结绝者,即可上诉。宁宗庆元年间规定,简单民事诉讼,当日结绝;需要证人证言的,县衙限五日审结,州限十日,监司限半月。关于民事诉讼时效,太祖时规定,因战乱出走而返回认领田宅者,超过十五年,官府不再受理。《宋刑统》规定,田地房屋纠纷,事后家长、见证人死亡,契书毁乱超过二十年,不再受理;债务纠纷,债务人、保人逃亡过超三十年,不再受理。南宋高宗时规定,买卖田宅满三年后发生纠纷,不得受理。民事诉讼时效的规定,有利于维护依法形成的民事关系和社会的稳定。

(2)刑事案件的听狱之限

对于刑事诉讼案件,宋朝按大、中、小事分三类规定了“听狱之限”,要求司法官在限内结案。如太宗时规定,大理寺分别限二十五日、二十日和十日,审刑院分别限十五日、十日和五日,各州分别限四十日、二十日和十日。哲宗时,按案卷纸张多少,明确划分大、中、小事的三类标准:二十缗以上为大事,十缗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缗为小事。同时规定:大理寺、刑部复审案件,大、中、小事分别为十二日、九日和四日;京师及八路地区复审案件,分别为十日、五日和三日。、对一些不能按正常程序审判的特殊案件,两宋规定有特殊的断狱时限,体现了灵活变通的特点。

2、皇帝躬亲狱讼

宋朝皇帝对司法权的控制,首先表现为直接介入司法审判活动。太祖、太宗等都曾亲自决断案件,徽宗也常以“御笔手诏”断罪。凡御笔断罪案件,不准向尚书省陈诉冤抑,否则以违御笔罪论处;承受此类案件的官府,也不得以常法“阻拦延误”执行;否则,延误一时杖一百,一日徒二年,二日加一等,三日以上以大不恭罪论处,罪止流三千里。

其次,皇帝还经常亲自录囚。开宝二年(969年),太祖曾下令两京和诸州长吏督促狱掾,每五日一录囚。太宗重申此制,并要求每十日向皇帝奏闻一次,后又将十日一录囚定为常制。太祖、太宗还亲录开封在押囚犯,使数十人获得赦免。南宋孝宗、理宗不仅每年大暑审录决遣,而且实行“大寒虑囚”。

3、重视勘验证据

在司法审判活动中,宋朝重视使用口供、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各种证据,尤其注重法医检验和司法鉴定等调查取证。官府设有专门检验官,并制定勘验法规,以规范检验的范围、内容、程序、规则,检验人员的责任及勘验笔录的文书程式等。《宋刑统·诈伪律》有“检验病死伤不实”门,《庆元条法事类》也有“检验”门及“检验格目”、“验尸格目”等敕令格式,具体规定了检查勘验制度。

宋朝法医学的发展达到新的水平。南宋理宗淳祐七年(1247年),湖南提点刑狱宋慈(1186—1249年)总结历代法医检验技术,结合自己的法医实践经验,编著了世界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医学专著《洗冤集录》,获准颁行全国,成为官员司法检验活动的指南。该书选定官府历年颁定的条例格目,吸取民间医药学知识,编成检复总说、验尸、四季尸体变化、自缢、溺死、杀伤、服毒等53项内容。明朝以后,它还被译成朝鲜、日本、法、英、德、荷兰等国文字出版,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重要影响。

4、鞫谳分司制度

鞫指审理,谳指判案,鞫谳分司就是将审与判二者分离,由不同官员分别执掌。宋朝中央和地方都实行鞫谳分司制度。中央的大理寺、刑部由详断官(断司)负责审讯,详议官(议司)负责检法用律,最后由主管长官审定决断。各州府设司理院,由司理参军(鞫司)负责审讯及调查事实等,司法参军(谳司)依据事实检法用条,最后由知州、知府亲自决断。鞫谳分司强调两司独立行使职权,不得互通信息或协商办案,有利于互相制约,防止舞弊行为。

另一方面,宋朝法律形式复杂多样,条文内容繁多,设立专职官员检详法条,也有利于正确适用法律。但是,鞫谳分司制度并不是解决司法腐败的根本办法,而且这种审者不判、判者不审的审判方式,也不符合司法制度的基本原则。

5、翻异别勘制度

翻异别勘源于唐末五代,是指犯人在录问或行刑时推翻口供(翻异)提出申诉,案件必须重新审理。宋朝录问是对徒刑以上案件判决前的例行程序,受审者可借此获得申诉机会。在行刑前的“过堂”或行刑时,被执行人也可提出申诉。对于这种申诉称冤案件,官府必须重新审理,称为翻异别勘。

宋朝的翻异别勘制度,分为原审机关内的“移司别勘”和上级机关指定重审的“差官别推”两种形式。前者是在原审机关内将案件移交另一司法部门重审,又称“别推”。宋朝中央及地方司法机构中,都设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审判部门,如刑部左、右厅,大理寺狱左、右推;案犯不服判决提出申诉,即移交另一部门重审别推。后者是对移司别推后仍翻异者,由上级机关差派司法官员前往原审机关主持重审,或指定另一司法机构重审。哲宗以后,翻异别勘制度有所变化。凡在录问前或录问时翻异者,应移司别推;在录问后翻异,则要申报上级机关差官别推。

为了防止囚犯反复翻异,《宋刑统·断狱律》规定,翻异别推以三次为限,超过三次仍翻异者,便不再别推。南宋以后,将其放宽到五推为限。

思考题:

1.《宋刑统》的立法特色。

2.宋朝的编敕与编例。

3.宋朝重典惩治盗贼的主要内容。

4.宋朝租佃契约与典卖制度的基本内容。

5.宋朝司法制度的主要变化。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强化练习--第八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2020初级会计职称《经济法基础》强化练习 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法》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某些特殊单位如果能够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并保障劳动者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就可以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特殊单位的是()。 A.文艺 B.体育 C.特种工艺 D.军队 『正确答案』D 2.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A.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工作条件、工作地点、职业危害、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报酬等 B.为调查劳动者的身份,暂时扣押劳动者相关证件 C.为提供培训和制作统一上岗服装而向劳动者索取财物 D.要求新招聘的出纳人员提供担保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BCD,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3.(2013年)2011年3月1日,甲公司与陈某签订劳动合同,陈某于3月5日正式上班,4月1日过了试用期,4月15日领取工资。甲公司与陈某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为()。 A.3月5日 B.3月1日 C.4月1日 D.4月15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本题中,3月5日陈某到甲公司上班,双方劳动关系建立。 4.(2018年)2017年7月1日,李某到甲公司工作,按月领取工资3 000元。

同年9月1日,甲公司与李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已知,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 800元,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3 500元。因未及时与李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甲公司向其补偿的工资数额为()。 A.7 000元 B.3 000元 C.3 500元 D.1 800元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甲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未与李某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应当自满1个月的次日起至补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前1日,向李某支付双倍工资,由于李某已经按月领取工资3000元,因此只需再支付1个月工资补偿。 5.下列关于劳动合同订立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非全日制用工,可以订立口头劳动合同 B.对于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C.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经与劳动者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D.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1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2018年7月1日,赵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每月领取工资4 000元,直至2019年10月1日,甲公司才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赵某与甲公司建立劳动关系的时间是2018年7月1日 B.视为2019年7月1日甲公司已经与赵某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C.赵某可以要求甲公司支付44 000元的工资补偿 D.赵某可以要求甲公司支付56 000元的工资补偿

隋朝宋朝法律制度

一、《开皇律》的主要成就 (一)体例 《开皇律》总结以往的立法成果,以《北齐律》为基础,调整了篇目内容,确定了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等12篇体例,共500条。中国古代刑法典的篇目体例经过从简到繁、从繁到简的发展过程,《开皇律》的12篇标志着这一过程的完成,显示了中国古代立法技术的进步与成熟。“刑网简要,疏而不失”的12篇体例为后来的唐律所沿用。 (二)内容 1.《开皇律》删除了前代的残酷刑罚,把刑罚定型为笞、杖、徒、流、死五刑。其中笞刑从笞十至笞五十,杖刑从杖六十至杖一百,各分五等;徒刑从一年至三年五等,各以半年相差;流刑从一千里至二千里三等,各以五百里相差;死刑为绞、斩两种。封建五刑制度自此正式确立,并一直沿用至清末。 2.《开皇律》在北齐“重罪十条”基础上正式确立“十恶”罪名。“十恶”是指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十种最严重的犯罪行为。 3.《开皇律》还进一步完善“八议”和“官当”制度。“八议”是对

亲、故、贤、能、功、贵、勤、宾八种人犯罪,须按特别程序认定,并依法减免处罚。“官当”是指官员犯罪至徒刑、流刑者,可以官品抵折刑罚,并因所犯私罪、公罪有所区别。“八议”和“官当”制度的完善,使得封建特权法得到进一步发展,走向系统化和固定化。 一、立法概况 《宋刑统》 宋太祖建隆初年由窦仪等人,主持修律。至建隆四年(公元963年),《宋刑统》修成,经太祖批准,“模印颁行”天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首先,《宋刑统》在结构内容上沿袭《唐律疏议》,但在12篇律下分213门,所谓“门”,就是将调整大体同一类社会关系的律文汇编为一个单元。其次,律后附有唐中期以后至宋初的敕文。《宋刑统》在体例上取法于唐末五代的《大中刑统》和《大周刑统》,成为一部综合性的封建成文法典。宋代后期,法律形式和内容虽有变化,但它作为国家基本性法典,“终宋之世,用之不改”。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发布时间:2012-12-17 20:41:36 【】共点击:575次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亚里士多德 学习目标 第一,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特别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公民基本谘务,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和尊严。 第二,初步掌握我国的行政、民事、经济、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公民在这些法律关系中度尖有的权利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学习方法 通过对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的阅读,积极参加各项法律实践活动,掌握我国宪法的概念、原则和特

征,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了解国家机构体系,掌握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基本问题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条件。

5、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6、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哪些条件时方能有效? 7、什么是民事权利?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8、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9、简述合同的内容。 10、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1、我国婚姻法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12、夫妻间有哪些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 13、结婚应具备哪些条件? 14、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15、简述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16、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7、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18、犯罪预备、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

第8章价格法

第八章价格法 一、判断题 1.某商场以低于进货的价格销售一批即将到期的商品。该行为违反了《价格法》的规定,构成掠夺性定价。() 2.《价格法》规定的价格不包括技术价格和信息价格。() 3.价格法规定我国基本价格制度是实行并逐步完善宏观调控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4.市场调节价,是指由经营者自主制定,通过计划和市场竞争相结合而形成的价格。() 5.《价格法》适用的价格指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不包括利率、汇率、保险费率、证券及期货价格。() 6.经营者定价的基本依据是生产经营成本。() 7.《价格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生的价格行为。在中国境内的所有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进行价格活动,都必须遵守《价格法》。香港特别行政区也不例外。() 8.制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公用事业价格、公益性服务价格、自然垄断经营的商品价格等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应当建立听证会制度。() 9.价格监督检查的形式有专门机构监督检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几种价格监督检查形式。() 10.消费者组织、职工价格监督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等组织以及消费者,有权对价格行为进行社会监督。() 二、单项选择题 1.关于政府定价和政府指导价的说法中,下列不正确的是()。 A.政府定价、政府指导价的定价权限和适用范围,以中央和地方定价目录为准 B.中央定价目录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制定、修订,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以下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不得制定定价目录 D.地方定价目录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价格主管部门按照中央定价目录规定的定价权限和----------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第八章 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24页)

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本章目录 核心考点一:劳动合同的订立★ 一、劳动合同订立的原则 1.合法原则 2.公平原则 3.平等自愿原则 4.协商一致原则 5.诚实信用原则 二、劳动合同订立的主体要求 (一)劳动者 1.年满16周岁; 2.特殊情况:文艺、体育、特种工艺单位。 (二)用人单位 1.有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 2.无营业执照或登记证书,受用人单位委托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 【注意】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 三、劳动合同订立主体的义务 劳动 者 如实说明用人单位需要了解的与劳动合同直接相关的基本情况 用人 单位 (1)如实告知劳动者工作内容、条件等情况; (2)不得扣押劳动者居民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以其他 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3)扣押证件的:责令限期退还并依法给予处罚; (4)要求担保或收取财物的:责令限期退还,并处每人500元以上2 000元以下 标准的罚款,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例题·单选题】(2016年)下列情形中,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符合法律规定的是()。 A.甲公司设立的分公司已领取营业执照,该分公司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 B.乙公司以只招男性为由拒绝录用应聘者李女士从事会计工作

C.丙超市与刚满15周岁的初中毕业生赵某签订劳动合同 D.丁公司要求王某提供2 000元保证金后才与其订立劳动合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B,在录用职工时,除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外,不得以性别为由拒绝录用妇女,“会计工作”显然不属于国家规定的不适合妇女的工种或岗位;选项C,劳动法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但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除外,丙超市显然不属于上述单位;选项D,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 四、劳动关系的建立时间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例题·单选题】(2016年)2015年6月5日,张某到甲公司工作。6月8日甲公司与张某签订劳动合同,约定合同期限自2015年6月9日起至2017年6月8日止,每月20日发放工资。甲公司与张某劳动关系建立的时间为()。 A.2015年6月5日 B.2015年6月8日 C.2015年6月9日 D.2015年6月20日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即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2015年6月5日,张某到甲公司工作即为用工之日。 五、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 1.书面形式 (1)建立劳动关系,应订立书面劳动合同。 (2)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合同的应自用工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合同。 2.违反订立时间 【例题·单选题】(2015年)2013年3月12日,吴某应聘到甲公司工作,每月领取工资2 000元,直至2014年2月12日甲公司方与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未及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工资补偿为()元。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

?医疗治理方法 ?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雇员疾病保险 ?特约医院医疗贷款方法 ?门诊医药费补助方法 ?职员健康检查方法 ?职员医疗补贴规定 医疗治理方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医疗制度改革,降低公司行政费用,提供合理的医疗福利条件,特制定本方法。 第二章治理原则和范围 第二条公司按照国家城镇职工差不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精神,按属地化、社会化原则,参加当地差不多医疗保险统筹。

第三条差不多医疗保险费由公司和职员共同缴纳。其中,公司缴费率操纵在职职员资总额的6%左右,职员缴费操纵在本人工资收入的2%。视情况,按规定相应调整费率。 第四条本方法适用于公司全体职员。 第三章病假 第五条职员享有有薪病假。请假程序及请假标准见职员请假方法。 第六条职员请病假须出具公司认可医院的医疗证明。 第四章帐户分立及支付 第七条公司缴纳的差不多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约30%)计入当地统筹基金,其余以职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年龄段确定不同比例计入职工个人帐户。职工个人缴纳的差不多医疗保险费则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第八条规定当地确定的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起付标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和最高支付限额(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由个人帐户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自付。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要紧从统筹基金中支付,职工个人也应承担一定比例。 第九条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不由统筹基金支付,公司可参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解决。补充医疗保险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第五章医疗费报销范围 第十条公司应按照当地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公布的就医和购药清单确定可报销或不可报销范围。公司定期向职员公布。

第八章 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八章宋辽金元时期的法律制度 第一节宋朝法律制度 学习重点: 1、两宋的法律思想; 2、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3、宋代法律内容的发展变化; 4、宋代的司法制度。 一、两宋的法律思想 (一)第一个时期,立法基本指导思想在于强化中央集权; (二)第二个时期,以法律来适应封建商品经济的畸形发展; (三)第三个时期,立法思想主要受程朱理学和“永嘉”功利学派的影响。 二、宋代主要立法和法律形式 (一)《宋刑统》的编撰及其特点 《宋刑统》(《宋建隆重详定刑统》) ——宋朝初年制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刊版印行的封建法典。 .《宋刑统》在体例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有三: 1、以刑律为主,律敕合编 2、篇下设门 《宋刑统》12篇的每篇中,将调整同类社会关系的条文汇编为一门,分为213门。其中“一部律内余条准此条”门是较特殊的一个门,它就某些概念进行界定,适用于其他律条中出现在的同一概念,此即“余条准此”。共有44条,如“‘亲属’,谓丝麻以上及大功以上婚姻之家”,并注明“余条亲属,准此。”即整部律典其余条中所出现的“亲属”都适用这个定义。 3、立“起请”条 《宋刑统》中还有一些条文之后附有以“臣等参详”或“臣等议曰”开头的文字,称为“起请”条。它们是窦仪等《宋刑统》的编修者对某些律、律疏或“准”条的补充,作为参照,也具有法律效力。 《宋刑统》在内容上对唐律的变化之处 1、删除《唐律疏议》每篇篇首的篇名沿革史。 2、增设“折杖法”的规定,即以杖刑代替流、徒、杖、笞之刑,以体现恤刑原则。 3、对官吏犯赃罪的处罚比《唐律疏议》明显减轻,对盗罪的处罚加重。 4、增加民事、商事方面的立法。 (二)编敕 敕是皇帝在特定时间针对特定的人或事临时发布的诏旨,称为“散敕”,在宋代又称为“宣敕”。它不具有普遍性,要上升为一般的法律形式,还须经过特定的编修程序,即“编敕”。 编敕是宋朝最重要、最经常的立法活动 编敕的地位高于《宋刑统》,但《宋刑统》并未被完全废弃,“诸敕令无例者从律,律无例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讲课讲稿

武汉理工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习题第八章-了解法律制 度

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发布时间:2012-12-17 20:41:36 【告诉好友】【返回上页】共点击:575次 人在达到德性的完备时是一切动物中最出色的动物;但如果他一意孤行,目无法律和正义,他就成为一切禽兽中最恶劣的禽兽。 ——亚里士多德 学习目标 第一,了解宪法基本知识,正确理解我国宪法的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特别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以及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增强公民意识,正确行使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自觉履行公民基本谘务,维护宪法的最高权威和尊严。 第二,初步掌握我国的行政、民事、经济、刑事法律制度的主要内容,了解公民在这些法律关系中度尖有的权利义务,以便正确地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学习方法 通过对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的阅读,积极参加各项法律实践活动,掌握我国宪法的概念、原则和特征,明确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了解国家机构体系,掌握我国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基本内容。 基本问题 1、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什么样的特征? 2、如何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3、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4、简述民事法律行为概念、条件。 5、简述侵权行为的民事责任及其构成要件? 6、民事法律行为具有哪些条件时方能有效? 7、什么是民事权利?我国法律规定的民事权利有哪些?

8、简述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9、简述合同的内容。 10、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1、我国婚姻法对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作出了哪些明确规定? 12、夫妻间有哪些人身和财产方面的权利义务? 13、结婚应具备哪些条件? 14、代位继承和转继承的区别。 15、简述法定继承人的范围及顺序。 16、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7、什么是犯罪构成?犯罪构成要件包括哪些?

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练习

第八章劳动合同与社会保险法律制度 一、单项选择题(本类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从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 1.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后果,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没有法律效力 B.劳动合同部分无效的,不影响其他部分的效力,其他部分仍然有效 C.对劳动合同的无效或者部分无效有争议的,只能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确认 D.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 2.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关于劳动报酬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工资可以以法定货币支付,也可以以实物及有价证券替代货币支付 B.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的工资 C.在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期间(妇女节、青年节,且该节日并非星期六、星期日),对参加社会活动或单位组织庆祝活动和照常工作的职工,单位应支付工资报酬,但不支付加班工资 D.如果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妇女节、青年节)恰逢星期六、星期日,单位安排职工加班工作,应当依法支付休息日的加班工资 3.R公司职工,月工资1800元,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为1600元。2014年6月,周某因个人原因给R公司造成经济损失2000元。根据劳动合同约定,R公司决定在周某的工资中扣除。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R公司可在周某当月工资中扣除的最高数额为()元。 A.100 B.200 C.360 D.1000 4.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关于竞业限制的下列请求中,不属于法院应予支持的情形的是()。 A.当事人在劳动合同或者保密协议中约定了竞业限制和经济补偿,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后,因用人单位的原因导致3个月未支付经济补偿,劳动者请求解除竞业限制约定 B.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约定竞业限制,但未约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后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劳动者履行了竞业限制义务,要求用人单位按照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12 个月平均工资的50%按月支付经济补偿 C.在解除竞业限制协议时,劳动者请求用人单位额外支付劳动者3个月的竞业限制经济补偿 D.劳动者违反竞业限制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后,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按照约定继续履行竞业限制义务 5.根据劳动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B.经济补偿金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1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C.劳动者非因本人原因从原用人单位被安排到新用人单位工作的,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不计入新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D.原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新用人单位在依法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计算支付经济补偿的工作年限时,仍需计算劳动者在原用人单位的工作年限

公司员工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管理办法 医疗保险制度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雇员疾病保险 特约医院医疗贷款办法门诊医药费补助办法员工健康检查办法员工医疗补贴规定 医疗管理办法 第一条为适应医疗制度改革,降低公司行政费用,提供合理的医疗福利条件,特制定本办法。第二章管理原则和范围 第二条公司按照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精神,按属地化、社会化原则, 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 第三条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公司和员工共同缴纳。其中,公司缴费率控制在员工工资 总额的6%左右,员工缴费控制在本人工资收入的2%。视情况,按规定相应调整费 率。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章病假 第五条员工享有有薪病假。请假程序及请假标准见员工请假办法。 第六条员工请病假须出具公司认可医院的医疗证明。 第四章帐户分立及支付 第七条公司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约30%)计入当地统筹基金,其余以 职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年龄段确定不同比例计入职工个人帐户。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则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第八条规定当地确定的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起付标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 左右)和最高支付限额(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由个人帐户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职工个人也应承担一定比例。 第九条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不由统筹基金支付,公司可参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解决。补充医疗保险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第五章医疗费报销范围 第十条公司应按照当地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公布的就医和购药清单确定可报销或不可报销范围。公司定期向员工公布。 第十一条一般而言,公司暂确定以下标准: 1.下列费用属报销范围: 药品费、住院费、理疗费、注射费、手术费、检验费、X光透射费、照片费、计划 生育费、接生费(独生)、针灸费、敷料费、住院煎药费、危重输血费、公司体检费。 2.下列费用不属报销范围: 挂号费,出诊费,门诊煎药费,押瓶费,装配假眼、牙齿、假肢、皮钢背甲、腰围、眼镜、胃托、鞋垫、拐杖、助听器,害0狐臭,矫形,整容,证书费,配药用肉、鸡、酒、蛋、蜂蜜、桂圆等,取暖费,陪侍费,转院费,特护费,娩期婴儿护理费,环卫防疫设备费,医学研究费,以及违法乱纪造成伤害、酗酒、自杀发生的急救住院费,体检性质的X光透视、照片,一般报考学校、出国、进修、婚前检查费用。 第六章医疗程序第十二条员工须到公司指定或认可的医院就诊。 第十三条依据医生诊断证明,决定病假、住院、转院等,并及时向人事部通报。 第十四条病愈或长病者中填报医疗费报销单,经人事、财务部审查、审核,报总经 理批准。 第十五条病假期员工应与其主管保持联系,使公司了解其健康状况。 第十六条病愈后交付医院证明,回本部门安排继续工作。 第七章工伤处理 第十七条员工发生工伤事故,首先积极入院治疗,公司有必要时,应调动人员照顾。 第十八条公司组成医务鉴定小组,对员工伤残状况进行鉴定,鉴定范围: 1.员工病伤残的状况及程度; 2.员工是否能继续工作; 3.员工是否享受劳动保险; 4.鉴定后向公司写出书面报告及建议。 第十九条医务鉴定小组如对员工就诊医院诊断证明持有异议,可另指定医院复查。 第二十条公司和员工就其因病伤疗养、提前退休、长假后复工、劳动保险待遇等进行磋商,达成协议。 第八章附则

论宋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变化-论文

论宋朝法律制度的主要变化 摘要 宋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的时期,其经济、政治、文化、科技等方面,都比前朝有长足的发展和显著的变化。而作为“表明和记载经济关系要求”和统治者“用来实现经济利益手段”的法律,在宋代亦表现出与其经济、政治、文化相适应的时代特色,表现在法律制度上的立法、诉讼和审判均较前代呈现出新的特点,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并对后世的法律制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完善和丰富了中华法系。叶适曾说:“今内外上下,一事之小,一罪之微,皆先有法以待之。”足见宋朝法网之密和对法治的重视。本文首先从宋代主要法律文献入手从整体上把握宋代的立法情况,然后分别从刑事、民事、行政、司法等方面研究宋朝法律的变化及特点,最后谈谈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宋刑统》;宋朝;法律制度;司法制度

Introspection of State Owned Shares Reduction Abstract Song dynasty wa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feudal society, a new era, its economic, political, 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han the former have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significant changes. As a "show and documenting the requirements of economic relations" and the rulers of "the means used to achieve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the law, is also shown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its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to adapt. Manifested in the legal system of legislation, litigation and trial than the previous generation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 new, deeply marked with the stigma of the times, and the legal system of the future had a major impact, improve and enrich the Chinese law. Ye Shi once said: "This year both inside and outside the upper and lower, of the small, one of the micro-crimes are pending before the law." Law of the secret shows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importance of the rule of law. In this paper, the main legal documents from the Song to start from the overall grasp of the legislation in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n from criminal, civil, administrative, judicial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Song Dynas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anges in the law, and finally like to express my views. Keywords"Song EC sentence"; The Song Dynasty; The legal system; The judicial system

第八章了解法律章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习题集及详细规范标准答案

第七、八章了解法律制度自觉遵守法律 一、单项选择题 1、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属于公民的( D )。 A、政治自由权利 B、文化教育权利 C、监督权利 D、人身自由权利 2、李某因与邻居王某吵架被打,发誓报仇,欲将王某的工场焚烧。一日拂晓,李某潜入工场,在其点着火后,即听到外面狗叫声,怕被人发现,感到事已难成,遂将火踩灭。李某的行为属于(C )。 A、犯罪既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3、行政处罚由违法行为发生地的( B )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中具有行政处罚 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区 B、县 C、省 D、直辖市 4、某县人民政府对某村卫生站发生的医疗事故作出赔偿决定,这一行为属于( B )。 A、行政立法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 C、抽象行政行为 D、行政处罚行 为 5、刑法附加刑有(B )。 A、管制 B、罚金 C、拘役 D、缓期两年执行

6、我国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B)。 A、国务院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中央军事委员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A ) A.环境权 B.平等权 C.出版自由 D.受教育权 8、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有权按照当地民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特 点制定(B ) A 地方性法规B、自治条例C、单行条例D、行政法规 9、八二宪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人大对宪法进行了(C)。 A、二次修改 B、三次修改 C、四次修改 D、五次修改 10、妇女甲卧病在床。某日深夜乙潜入甲的住室,将甲紧紧抱住,压在床上, 企图实施强奸。甲奋力反抗,并大声呼救。住在隔壁的甲母闻声赶来,见状大怒,顺手拿起床前的坐椅向乙砸去,恰好击中乙的后脑勺。乙抽搐一阵后死亡。甲母的行为属于(C) A、故意伤害他人致死 B、防卫过当 C、正当防卫 D、过失杀人 11、高某持刀杀其父,其父受伤未死亡,高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入院后

第八章__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第八章宏观调控法律制度 ?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国有资产管理法律制度 ?金融法律制度 ?对外贸易法律制度 第一节宏观调控法的一般原理 ?宏观调控法的概念、特征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宏观调控法的经济法原理 ?宏观调控法的基本原则 ?宏观调控法的调整方法 ?宏观调控法的体系结构 一、宏观调控法的概念、特征 ?宏观调控法的概念宏观调控又称宏观经济调控,是指政府为了实现社会总需求与社会总供给之间的平衡,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增长,运用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对社会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 宏观调控法是指调整在宏观调控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宏观调控的特征宏观调控的主体是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只有政府(中央政府)才有可能反映总量运行的经济要求,并可能具备制定克服总量失衡的制度及政策的能力。但不能把宏观经济调控等同于政府调控。 ;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宏观调控手段具有综合性,主要有税收、金融、价格、计划和外贸管制等。 ?宏观调控法的特征以宏观调控关系为其调整对象;主要表现为国家通过经济政策间接影响市场主体经济行为选择的法律手段;由众多经济法律规范组成; 二、宏观调控法的调整对象 ?1、国家同它的各级和各部门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 ?2、各级和各部门国家机关之间的经济关系; ?3、各国家机关同企业、事业等社会组织和公民之间的社会关系; 三、宏观调控法的经济法原理 ?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及其职能的限定 ?宏观调控的法律基础 ?宏观调控法与经济法的关系 (一)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及其职能的限定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均衡的维护 1、市场条件下,政府与市场分担着不同的经济职能。公共物品:是指由公共部门提供的那些能够同时供许多人享有的物品。私人物品:是指由私人部门提供的具有排他性的物品。 2、政府公共选择与市场发挥职能时均有可能越界。 3、政府与市场在实际对比关系中,市场处于实质的弱势地位。市场越界时,政府很容易加以抵制;政府越界时,市场更多地是无能为力。 4、从提供公共物品出发限定政府经济职能是维护政府和市场的必需 ?以组织公共物品为标准对政府职能的限定 在经济层面上,只有当政府行为体现出供给公共物品的属性时,我们才可称之为正当职能,否则即为越界。具体包括:1、限制市场垄断,促进自由竞争;2、提供社会公共产品与服务;3、界定和保护产权;4、宏观经济调控;

我的论文-医疗保险法律制度2

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医疗保险制度的概念的理解,以及对医疗保险制度中存在的常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从法律制度的完善来规范我国医疗保险的运行环境,运行制度,确保医疗保险体系的安全运行。 关键词:医疗保险制度概念立法理念与环境 制约筹资社会化管理 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建立涉及到社会成员的身体健康,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发展。然而,我国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构建缓慢,这不利于构建我国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因此,对于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法律制度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7 年7 月《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国发〔2007〕20 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结合我国国情,在现有的医疗保障体系下,逐步建立和完善城市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并总结现有医疗保险体系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经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以城市居民为参保对象的医疗保险制度。这一意见的颁布意味着我国医疗保险制度与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公费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及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共同构成了覆盖城乡全体居民的医疗保障体

系。这将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确立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仍然存在很多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 一、医疗保险法的概念 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内容之一,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推行的社会保险项目。在现代社会中,疾病是劳动者时常可能遭遇的而且对他们威胁较大的风险之一。它不仅使劳动者在患病期间收入中断、减少或丧失,而且在医疗方面又必须支出费用,这就使劳动者一旦患病便在经济上处于内外交困的窘境。因此,即使从维护劳动力再生产的角度出发,社会也必须承担起对劳动者提供对付疾病风险的保障的责任。 究竟医疗保险法的概念是什么?狭义的医疗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险种,英文为“medical insurance”,仅指对医疗费用的保险或补偿,或仅限于支出补偿。从宏观上看,国民健康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是决定人力资源总体存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同时,国民健康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福利水平。因此,现代国家无不关注国民健康保障体系的建立和完善。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一方面,人们对生命质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供给的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医疗费用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来越大。

价格法律制度--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经济法》第八章讲义6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 中华会计网校会计人的网上家园https://www.doczj.com/doc/dd1788669.html, 中级会计师考试辅导《中级经济法》第八章讲义6 价格法律制度 一、价格法概述 (一)价格 在一般意义上,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我国《价格法》所规范的价格是指商品和服务的价格。 (二)价格法概述 价格法通过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价格行为,改善国家宏观调控,保障市场机制的公平和效率,保障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而实现价格法的经济社会功能。 二、价格调控制度 (一)价格调控宗旨 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是宏观调控的目标,也是价格调控的宗旨。 (二)价格调控制度 1.价格监测制度 (1)价格监测,是指价格监测机构对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确定的重要商品、服务价格的变动进行跟踪、采集、分析和公布的活动。 (2)价格监测制度,包括价格监测报表制度、市场价格动态监测制度、专题价格监测制度、价格监测公布制度、价格监测分析预测制度、价格监测工作制度和考核制度等。 (3)价格监督的信息要及时向政府及其主管部门报告,价格监测报告的内容包括:被监测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情况;被监测商品和服务价格趋势预报、预警;与被监测商品和服务价格有关的其他内容。 2.重要商品储备制度 (1)所谓重要商品,是指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作用重大的商品。 (2)粮食、食油、生猪、食糖、食盐等主副食品,化肥、农膜、农药、成品油农资、成品油和棉花等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基本的重要商品。 (3)为保障重要商品的储备,需要建立贷款资金和费用的补贴制度、储备商品委托管理制度、储备商品和自营商品动态更新制度等。 【例题·多选题】所谓重要商品,是指对经济和社会稳定作用重大的商品。其中,基本的重要商品包括()。 A.粮食 B.棉花 C.汽油 D.食盐 [答疑编号3257080401]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点是重要商品储备制度。粮食、食油、生猪、食糖、食盐等主副食品,化肥、农膜、农药、成品油农资、成品油和棉花等生产和生活资料,是基本的重要商品。 3.重要农产品保护价制度 农产品价格基本由市场供求形成,国家主要通过储备、进出口等措施进行间接调控。 4.价格特别干预制度 (1)当重要商品和服务价格显著上涨或者有可能显著上涨,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对部分价格采取限定差价率或者利润率、规定限价、实行提价申报制度和调价备案制度等干预措施。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采取前款规定的干预措施,应当报国务院备案。 (2)当市场价格总水平出现剧烈波动等异常状态时,国务院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或者部分区域内采取临时

公司员工医疗保险制度

?医疗管理办法 ?医疗保险制度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雇员疾病保险 ?特约医院医疗贷款办法 ?门诊医药费补助办法 ?员工健康检查办法 ?员工医疗补贴规定 医疗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适应医疗制度改革,降低公司行政费用,提供合理的医疗福利条件,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章管理原则和范围 第二条公司按照国家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精神,按属地化、社会化原则,参加当地基本医疗保险统筹。 第三条基本医疗保险费由公司和员工共同缴纳。其中,公司缴费率控制在员工工资总额的6%左右,员工缴费控制在本人工资收入的2%。视情况,按规定相应调整费率。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三章病假 第五条员工享有有薪病假。请假程序及请假标准见员工请假办法。 第六条员工请病假须出具公司认可医院的医疗证明。 第四章帐户分立及支付 第七条公司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的一部分(约30%)计入当地统筹基金,其余以职工本人工资为基数按年龄段确定不同比例计入职工个人帐户。职工个人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则全部计入个人帐户。 第八条规定当地确定的统筹基金支付范围、起付标准(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10%左右)和最高支付限额(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的4倍左右)。

统筹基金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由个人帐户支付,不足部分由个人自付。 起付标准以上、最高支付限额以下的医疗费,主要从统筹基金中支付,职工个人也应承担一定比例。 第九条超过最高支付限额以上的医疗费,不由统筹基金支付,公司可参加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或商业医疗保险解决。补充医疗保险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从职工福利费中列支。福利费不足列支的部分经财政部门核准后列入成本。 第五章医疗费报销范围 第十条公司应按照当地社会医疗保险部门公布的就医和购药清单确定可报销或不可报销范围。公司定期向员工公布。 第十一条一般而言,公司暂确定以下标准: 1. 下列费用属报销范围: 药品费、住院费、理疗费、注射费、手术费、检验费、X光透射费、照片费、计划生育费、接生费(独生)、针灸费、敷料费、住院煎药费、危重输血费、公司体检费。 2. 下列费用不属报销范围: 挂号费,出诊费,门诊煎药费,押瓶费,装配假眼、牙齿、假肢、皮钢背甲、腰围、眼镜、胃托、鞋垫、拐杖、助听器,割狐臭,矫形,整容,证书费,配药用肉、鸡、酒、蛋、蜂蜜、桂圆等,取暖费,陪侍费,转院费,特护费,娩期婴儿护理费,环卫防疫设备费,医学研究费,以及违法乱纪造成伤害、酗酒、自杀发生的急救住院费,体检性质的X光透视、照片,一般报考学校、出国、进修、婚前检查费用。 第六章医疗程序 第十二条员工须到公司指定或认可的医院就诊。 第十三条依据医生诊断证明,决定病假、住院、转院等,并及时向人事部通报。 第十四条病愈或长病者中填报医疗费报销单,经人事、财务部审查、审核,报总经理批准。 第十五条病假期员工应与其主管保持联系,使公司了解其健康状况。 第十六条病愈后交付医院证明,回本部门安排继续工作。 第七章工伤处理 第十七条员工发生工伤事故,首先积极入院治疗,公司有必要时,应调动人员照顾。 第十八条公司组成医务鉴定小组,对员工伤残状况进行鉴定,鉴定范围: 1. 员工病伤残的状况及程度;

中级经济法第八章(四)合同的担保

第八章合同法律制度 第五节合同的担保 (四)保证期间(P330) 如果当事人未约定保证期间的,保证期间为主债务履行期届满之日起6个月。 (五)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P330) 1、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届满前对债务人提起诉讼或者申请仲裁的,从判决或者仲裁裁决生效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2、连带保证 (1)债权人在保证期间内要求连带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从债权人要求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保证合同的诉讼时效。 (2)保证人对债务人行使追偿权的诉讼时效,自保证人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之日起开始计算。 3、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P330) (1)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2)连带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不中断。 (3)一般保证和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的,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同时中止。 【例题】根据合同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有关保证责任诉讼时效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B、一般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C、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断,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断 D、连带责任保证中,主债务诉讼时效中止,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中止 【答案】ABD

二、抵押(2008年重大调整) (一)抵押物(P330) 1、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不能抵押;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其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以外的财产为自身债务设定抵押的,人民法院可以认定抵押有效。 2、所有权、使用权不明或者有争议的财产,不能抵押。 3、依法被查封、扣押、监管的财产,不能抵押;已经设定抵押的财产被查封、扣压的,不影响抵押权的效力。 4、(1)按份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中享有的份额设定抵押的,抵押有效。 (2)共同共有人以其共有财产设定抵押,未经其他共有人的同意,抵押无效。但是,其他共有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未提出异议的,视为同意,抵押有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