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板受力计算

板受力计算

板受力计算
板受力计算

扣件钢管楼板模板支架计算书

计算依据《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162-2008)。

计算参数:

钢管强度为205.0 N/mm2,钢管强度折减系数取1.00。

模板支架搭设高度为5.2m,

立杆的纵距 b=1.20m,立杆的横距 l=1.20m,立杆的步距 h=1.50m。

面板厚度15mm,剪切强度1.4N/mm2,抗弯强度15.0N/mm2,弹性模量6000.0N/mm2。木方50×100mm,间距300mm,

木方剪切强度1.3N/mm2,抗弯强度13.0N/mm2,弹性模量9000.0N/mm2。

模板自重0.20kN/m2,混凝土钢筋自重25.10kN/m3,施工活荷载2.50kN/m2。

扣件计算折减系数取1.00。

图1 楼板支撑架立面简图

图2 楼板支撑架荷载计算单元

按照模板规范4.3.1条规定确定荷载组合分项系数如下:

由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2×(25.10×0.12+0.20)+1.40×2.50=7.354kN/m2

由永久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1.35×25.10×0.12+0.7×1.40×2.50=6.516kN/m2

由于可变荷载效应控制的组合S最大,永久荷载分项系数取1.2,可变荷载分项系数取1.40

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3.0。

一、模板面板计算

面板为受弯结构,需要验算其抗弯强度和刚度。模板面板的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q1 = 0.9×(25.100×0.120×1.200+0.200×1.200)=3.469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标准值 q2 = 0.9×(0.000+2.500)×1.200=2.700kN/m

面板的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120.00×1.50×1.50/6 = 45.00cm3;

I = 120.00×1.50×1.50×1.50/12 = 33.75cm4;

(1)抗弯强度计算

f = M / W < [f]

其中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计算值(N/mm2);

M ——面板的最大弯距(N.mm);

W ——面板的净截面抵抗矩;

[f] ——面板的抗弯强度设计值,取15.00N/mm2;

M = 0.100ql2

其中 q ——荷载设计值(kN/m);

经计算得到 M = 0.100×(1.20×3.469+1.40×2.700)×0.300×0.300=0.071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071×1000×1000/45000=1.589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2)抗剪计算

T = 3Q/2bh < [T]

其中最大剪力 Q=0.600×(1.20×3.469+1.4×2.700)×0.300=1.430kN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430.0/(2×1200.000×15.000)=0.119N/mm2

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40N/mm2

面板抗剪强度验算 T < [T],满足要求!

(3)挠度计算

v = 0.677ql4 / 100EI < [v] = l / 250

面板最大挠度计算值 v = 0.677×3.469×3004/(100×6000×337500)=0.094mm

面板的最大挠度小于300.0/250,满足要求!

(4) 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面板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面板的计算宽度为1200.000mm

集中荷载 P = 2.5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标准值q = 0.9×(25.100×0.120×1.200+0.200×1.200)=3.469kN/m

面板的计算跨度 l = 300.000mm

经计算得到M = 0.200×0.9×1.40×2.5×0.300+0.080×1.20×3.469×0.300×0.300=0.219kN.m

经计算得到面板抗弯强度计算值 f = 0.219×1000×1000/45000=4.866N/mm2

面板的抗弯强度验算 f < [f],满足要求!

二、模板支撑木方的计算

木方按照均布荷载计算。

1.荷载的计算

(1)钢筋混凝土板自重(kN/m):

q11 = 25.100×0.120×0.300=0.904kN/m

(2)模板的自重线荷载(kN/m):

q12 = 0.200×0.300=0.060kN/m

(3)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kN/m):

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q2 = (2.500+0.000)×0.300=0.750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静荷载 q1 = 0.9×(1.20×0.904+1.20×0.060)=1.041kN/m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活荷载 q2 = 0.9×1.40×0.750=0.945kN/m

计算单元内的木方集中力为(0.945+1.041)×1.200=2.383kN

2.木方的计算

按照三跨连续梁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均布荷载 q = 2.383/1.200=1.986kN/m

最大弯矩 M = 0.1ql2=0.1×1.99×1.20×1.20=0.286kN.m 最大剪力 Q=0.6×1.200×1.986=1.430kN

最大支座力 N=1.1×1.200×1.986=2.621kN

木方的截面力学参数为

本算例中,截面惯性矩I和截面抵抗矩W分别为:

W = 5.00×10.00×10.00/6 = 83.33cm3;

I = 5.00×10.00×10.00×10.00/12 = 416.67cm4;

(1)木方抗弯强度计算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286×106/83333.3=3.43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2)木方抗剪计算

最大剪力的计算公式如下:

Q = 0.6ql

截面抗剪强度必须满足:

T = 3Q/2bh < [T]

截面抗剪强度计算值 T=3×1430/(2×50×100)=0.429N/mm2截面抗剪强度设计值 [T]=1.30N/mm2

木方的抗剪强度计算满足要求!

(3)木方挠度计算

挠度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各支座力如下: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变形计算支座力图

均布荷载通过变形受力计算的最大支座力除以木方计算跨度(即木方下小横杆间距)

得到q=0.867kN/m

最大变形v=0.677ql4/100EI=0.677×0.867×1200.04/(100×9000.00×4166667.0)=0.325mm 木方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250,满足要求!

(4)2.5kN集中荷载作用下抗弯强度计算

经过计算得到跨中最大弯矩计算公式为 M = 0.2Pl+0.08ql2

考虑荷载重要性系数0.9,集中荷载 P = 0.9×2.5kN

经计算得到 M = 0.200×1.40×0.9×2.5×1.200+0.080×1.040×1.200×1.200=0.876kN.m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0.876×106/83333.3=10.51N/mm2

木方的抗弯计算强度小于13.0N/mm2,满足要求!

三、板底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计算

横向支撑钢管按照集中荷载作用下的连续梁计算。

集中荷载P取木方支撑传递力。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2.62kN

支撑钢管计算简图

1.179

支撑钢管弯矩图(kN.m)

变形的计算按照规范要求采用静荷载标准值,受力图与计算结果如下: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1.14kN

支撑钢管变形计算受力图

0.150

支撑钢管变形图(mm) 经过连续梁的计算得到

最大弯矩 M max =1.179kN.m

最大变形 v max =2.359mm

最大支座力 Q max =11.467kN

抗弯计算强度 f = M/W =1.179×106/4491.0=262.64N/mm 2

支撑钢管的抗弯计算强度大于设计强度,不满足要求!建议增加支撑钢管根数!

支撑钢管的最大挠度小于1200.0/150与10mm,满足要求!

四、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时,扣件的抗滑承载力按照下式计算:

R ≤ R c

其中 R c——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取8.00kN;

R ——纵向或横向水平杆传给立杆的竖向作用力设计值;

计算中R取最大支座反力,R=11.47kN

单扣件抗滑承载力的设计计算不满足要求,可以考虑采用双扣件!

五、模板支架荷载标准值(立杆轴力)

作用于模板支架的荷载包括静荷载、活荷载和风荷载。

1.静荷载标准值包括以下内容:

(1)脚手架的自重(kN):

N G1 = 0.151×5.200=0.785kN

(2)模板的自重(kN):

N G2 = 0.200×1.200×1.200=0.288kN

(3)钢筋混凝土楼板自重(kN):

N G3 = 25.100×0.120×1.200×1.200=4.337kN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静荷载标准值 N G = 0.9×(N G1+N G2+N G3)= 4.869kN。

2.活荷载为施工荷载标准值与振捣混凝土时产生的荷载。

考虑0.9的结构重要系数,经计算得到活荷载标准值 N Q = 0.9×(2.500+0.000)×1.200×1.200=3.240kN

3.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向压力设计值计算公式

N = 1.20N G + 1.40N Q

六、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其中 N ——立杆的轴心压力设计值,N = 10.38kN

i ——计算立杆的截面回转半径,i=1.60cm;

A ——立杆净截面面积,A=4.239cm2;

W ——立杆净截面模量(抵抗矩),W=4.491cm3;

[f] ——钢管立杆抗压强度设计值,[f] = 205.00N/mm2;

a ——立杆上端伸出顶层横杆中心线至模板支撑点的长度,a=0.27m;

h ——最大步距,h=1.50m;

l0——计算长度,取1.500+2×0.270=2.040m;

λ——由长细比,为2040/16.0=128 <150满足要求!

φ——轴心受压立杆的稳定系数,由长细比 l0/i 查表得到0.412;

经计算得到σ=10379/(0.412×424)=59.381N/mm2;

不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公式为:

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 W依据模板规范计算公式5.2.5-15:

M W=0.9×0.9×1.4W k l a h2/10

其中 W k——风荷载标准值(kN/m2);

W k=u z×u s×w0 = 0.300×1.250×0.600=0.225kN/m2

h ——立杆的步距,1.50m;

l a——立杆迎风面的间距,1.20m;

l b——与迎风面垂直方向的立杆间距,1.20m;

风荷载产生的弯矩 M w=0.9×0.9×1.4×0.225×1.200×1.500×1.500/10=0.069kN.m;

N w——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轴心压力最大值,参照模板规范公式5.2.5-14;

N w=1.2×4.869+0.9×1.4×3.240+0.9×0.9×1.4×0.069/1.200=9.991kN

经计算得到σ=9991/(0.412×424)+69000/4491=72.498N/mm2;

考虑风荷载时立杆的稳定性计算σ < [f],满足要求!

七、楼板强度的计算

1.计算楼板强度说明

验算楼板强度时按照最不利考虑,楼板的跨度取7.50m,楼板承受的荷载按照线均布考虑。宽度范围内配筋3级钢筋,配筋面积A s=4500.0mm2,f y=360.0N/mm2。

板的截面尺寸为 b×h=7500mm×200mm,截面有效高度 h0=180mm。

按照楼板每10天浇筑一层,所以需要验算10天、20天、30天...的

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荷载要求,其计算简图如下:

2.计算楼板混凝土10天的强度是否满足承载力要求

楼板计算长边7.50m,短边7.50×1.00=7.50m,

楼板计算范围内摆放7×7排脚手架,将其荷载转换为计算宽度内均布荷载。第2层楼板所需承受的荷载为

q=1×1.20×(0.20+25.10×0.12)+

1×1.20×(0.79×7×7/7.50/7.50)+

1.40×(0.00+

2.50)=8.18kN/m2

计算单元板带所承受均布荷载q=7.50×8.18=61.31kN/m

板带所需承担的最大弯矩按照四边固接双向板计算

M max=0.0513×ql2=0.0513×61.31×7.502=176.93kN.m

按照混凝土的强度换算

得到10天后混凝土强度达到69.10%,C30.0混凝土强度近似等效为C20.7。

混凝土弯曲抗压强度设计值为f cm=9.94N/mm2

则可以得到矩形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A s f y/bh0f cm = 4500.00×360.00/(7500.00×180.00×9.94)=0.12

查表得到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正截面抗弯能力计算系数为

αs=0.113

此层楼板所能承受的最大弯矩为:

M1=αs bh02f cm = 0.113×7500.000×180.0002×9.9×10-6=272.8kN.m

结论:由于∑M i = 272.83=272.83 > M max=176.93

所以第10天以后的各层楼板强度和足以承受以上楼层传递下来的荷载。

第2层以下的模板支撑可以拆除。

8m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上部结构计算书完整版

8m钢筋混凝土空心板简支梁桥 上部结构计算书 7.1设计基本资料 1.跨度和桥面宽度 标准跨径:8m(墩中心距) 计算跨径:7.6m 桥面宽度:净7m(行车道)+2×1.5m(人行道) 2技术标准 设计荷载:公路-Ⅱ级,人行道和栏杆自重线密度按照单侧8kN/m计算,人群荷载取3kN/m2 环境标准:Ⅰ类环境 设计安全等级:二级 3主要材料 混凝土:混凝土空心板和铰接缝采用C40混凝土;桥面铺装采用0.04m 沥青混凝土,下层为0.06m厚C30混凝土。沥青混凝土重度按23kN/m3计算,混凝土重度按25kN/m3计算。 钢筋:采用R235钢筋、HRB335钢筋 2.构造形式及截面尺寸 本桥为c40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由8块宽度为1.24m的空心板连接而成。 桥上横坡为双向2%,坡度由下部构造控制

空心板截面参数:单块板高为0.4m ,宽1.24m ,板间留有1.14cm 的缝隙用于 灌注砂浆 C40混凝土空心板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f ck 8.26=,抗压强度设计值 Mpa f cd 4.18=,抗拉强度标准值Mpa f tk 4.2=,抗拉强度设计值Mpa f td 65.1=, c40混凝土的弹性模量为Mpa E C 41025.3?= 图1 桥梁横断面构造及尺寸图式(单位:cm ) 7.3空心板截面几何特性计算 1.毛截面面积计算 如图二所示 2)-4321?+++=S S S S S A (矩形 2 15.125521cm S =??= 2 cm 496040124=?=矩形S 225.1475)5.245(cm S =?+= 2 35.2425.2421cm S =??=

超全面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超全面的圈梁、梁、板钢筋计算公式 圈梁钢筋很简单的,分主筋和箍筋两部分 主筋计算:(梁长弯钩长搭接长(单根钢筋长每大于6米时))*设计根数*钢筋的比重 箍筋计算:梁长/设计箍筋间距*每个箍筋的长度*钢筋的比重 设计有外转角的附加钢筋时,按实际总根数*长度*比重就行啦 钢筋计算公式 一、梁 (1) 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 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 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 5d,为直锚,取Max{Lae,0.5Hc 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 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 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 2×11.9d(抗震弯钩值) 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 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 2×11.9d 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 (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 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 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 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 0° ≤800mm 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 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 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 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 前中间支座值) (Ln/3 后中间支座值); 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 前中间支座值) (Ln/4 后中间支座值)。

基本计算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和刚度计算 1.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 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是以截面的平均应力达到钢材的屈服应力为承载力极限状态。轴心受力构件的强度计算公式为 f A N n ≤= σ (4-1) 式中: N ——构件的轴心拉力或压力设计值; n A ——构件的净截面面积; f ——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对于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构件,验算净截面强度时一部分剪力已由孔前接触面传递。因此,验算最外列螺栓处危险截面的强度时,应按下式计算: f A N n ≤= ' σ (4-2) 'N =)5 .01(1 n n N - (4-3) 式中: n ——连接一侧的高强度螺栓总数; 1n ——计算截面(最外列螺栓处)上的高强度螺栓数; ——孔前传力系数。 采用高强度螺栓摩擦型连接的拉杆,除按式(4-2)验算净截面强度外,还应按下式验算毛截面强度 f A N ≤= σ (4-4) 式中: A ——构件的毛截面面积。 2.轴心受力构件的刚度计算 为满足结构的正常使用要求,轴心受力构件应具有一定的刚度,以保证构件不会在运输和安装过程中产生弯曲或过大的变形,以及使用期间因自重产生明显下挠,还有在动力荷载作用下发生较大的振动。 轴心受力构件的刚度是以限制其长细比来保证的,即

][λλ≤ (4-5) 式中: λ——构件的最大长细比; [λ]——构件的容许长细比。 3. 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 《规范》对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计算采用下列形式: f A N ≤? (4-25) 式中:?——轴心受压构件的整体稳定系数,y cr f σ?= 。 整体稳定系数?值应根据构件的截面分类和构件的长细比查表得到。 构件长细比λ应按照下列规定确定: (1)截面为双轴对称或极对称的构件 ? ?? ==y y y x x x i l i l //00λλ (4-26) 式中:x l 0,y l 0——构件对主轴x 和y 的计算长度; x i ,y i ——构件截面对主轴x 和y 的回转半径。 双轴对称十字形截面构件,x λ或y λ取值不得小于t (其中b/t 为悬伸板件宽厚比)。 (2)截面为单轴对称的构件 以上讨论柱的整定稳定临界力时,假定构件失稳时只发生弯曲而没有扭转,即所谓弯曲屈曲。对于单轴对称截面,绕对称轴失稳时,在弯曲的同时总伴随着扭转,即形成弯扭屈曲。在相同情况下,弯扭失稳比弯曲失稳的临界应力要低。因此,对双板T 形和槽形等单轴对称截面进行弯扭分析后,认为绕对称轴(设为y 轴)的稳定应取计及扭转效应的下列换算长细比代替y λ [] 2 /122202022222)/1(4)()(2 1 z y z y z y yz i e λ λλλλλλ--+++= )/7.25//(2 202ωωλl I I A i t z +=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 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 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6.箍筋

钢筋算量公式

一、梁(不完整): 1.焊接按绑扎计算长度,预算时不另行计算焊接费用,机械连接费用由双方协议确定。 2.φ>12时,8米一个搭接,φ≤12时,12米一个搭接。 3.梁端加密区(Ⅱ级)长度=1.5hb。hb——梁高 4.绑扎搭接区内箍筋应加密,机械连接没有箍筋加密要求。 5.定额计算时只分φ10以内和φ10以外两类计费。 6.根据最新的03G101图集规定,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和第二皮均按1/3较大跨长度值取用(原图集中规定为支座负筋伸向梁中的长度第一皮按1/3较大跨长度值,第二皮均按1/4较大跨长度值取用). 二、板: 板筋主要有: 1)受力筋(单向、双向、单层、双层);2)支座负筋;3)分布筋;4)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5)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1.受力筋: 底筋长度L=净长+左支座max{b/2、5d}+右支座max{b/2、5d}+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钢筋); 面筋长度L=净长+2la(两端均为端支座) b——支座宽,d——钢筋直径。 根数=(净长-扣减值)/布筋间距+1 2.支座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设计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有3种计算方法: 1)和负筋搭接计算(采用150搭接长度或250最小锚固长度和300最小搭接长度,任取一种); 2)按轴线长度计算; 3)按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计算。 以上三种方法都可以,但首选第一种方法。 3.附加钢筋(角部的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及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附加钢筋长度=设计标示长度+左弯折+右弯折【板厚-2×保护层(预算时只减一个保护层)】 (注:角部放射筋长度有时长度是从角部向两边逐步递减的) 支撑钢筋是为了保证双层筋的上层钢筋位置的措施钢筋(码凳),一般情况下是每间距1米布置一根,规格为比板筋大一个规格,长度为该跨净跨长度,支撑腿长度为板厚减保护层的两倍腿间距为1米。 三、基础梁钢筋: 一)主筋长度计算方法同框架梁,只是上部钢筋和下部钢筋颠倒了。 a=1.2la+hb+0.5hc hb——基础主梁截面高度; hc——延基础梁跨度方向的截面宽度; 第一排,第二排均lo/3,多于两排钢筋时设计要注明尺寸,l1、l2取较大值。 二)箍筋: 四肢箍(大箍套小箍): 1)大箍下料长度计算方法: (2H+2B)-8bhc+4d+4×弯折调整值+2×11.9d(下料) (2H+2B)-8bhc+8d+2×11.9d(预算)

桥梁博士教程之16m简支空心板桥中板计算

16m简支空心板桥中板计算 本次16m简支空心板桥计算的目的是让同学熟悉《桥梁博士V3.03》软件的基本操作。《桥梁博士》是桥梁专业设计的有限元软件。有限元软件的基本操作可以归结为三大类:前处理(preprocess)、计算(solve)和后处理(postprocess)。 在使用有限元软件之前,我们必须有一些预备知识,例如节点和单元的概念等,这些都在结构力学和有限元等课程中有详细介绍。作为桥梁专业软件,使用《桥梁博士》进行桥梁设计就必须掌握桥梁的相关专业知识,这些都是桥梁工程的主要教学内容。 下面介绍如何使用《桥梁博士》设计一座16m简支空心板桥的中板。下图为16m板桥

一、前处理输入 桥梁博士的前处理包括六大步骤:输入总体信息、输入单元信息、输入钢束信息、输入施工信息、输入使用信息、输入优化信息。 (一)总体信息输入 1.计算类型 计算类别中有四个选项,其中的区别请自行查阅软件的帮助文件,本次计算中直接选用“全桥结构安全验算”。 2.计算内容

计算内容中的6个选项,根据实际需要选取,对于一般的预应力桥梁前4项是最为常用,后两项为非线性计算内容。 3.桥梁环境 这个选项一般情况下不需要做太多修改,但是如果桥梁环境有特殊情况则需要修改。 4.设计规范 设计规范中有交通规范和铁路规范。在这里选择相应的规范,软件就可以自动对规范中一部分的条文和计算公式进行校核。 5.其他信息 其他信息中还有很多相当重要的内容,只是在16m板桥中不需要使用,而在其他的桥梁设计中扮演重要角色。

(二)单元信息输入 单元信息输入中需要输入:节点坐标、单元连接方式、单元类型、截面和材料特征、自重荷载等。 1.节点坐标和单元连接方式 这个方面其实就是将桥梁结构离散化的体现。 如果是一些特定的线形可以用快速编辑器批量输入,本次计算为一直线梁,故可以使用快速编辑器中的直线编辑器。

板钢筋计算

板钢筋计算 计算公式:钢筋长度=板净跨Ln+伸入左右支座内长度+弯钩增加长度。(数据带入即可计算) 具体数据的计算: 底筋长度=净长+2*max(支座宽/2,5d)+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面筋长度=净长+2*la+2*6.25d(一级钢筋)+搭接 根数=(净长-2*50)/间距+1 la:非抗震;lae:抗震 端支座负筋长度=净长+la+6.25d+(板厚-2*保护层) 根数=(净长-2*50)/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左净长+右净长+2*(板厚-2*保护层)

扩展资料: 钢筋混凝土结构工程的组成 一、模板工程 模板是使混凝土结构和构件按所要求的几何尺寸成型的模型板。模板系统包括模板和支架系统两大部分,此外。尚须适量的紧固连接件。 在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对模板的要求是保证工程结构各部分形状尺寸和相互位置的正确性,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刚度和稳定性,构造简单,装拆方便。接缝不得漏浆,经济。模板工程量大,材料和劳动力消耗多。

正确选择模板形式、材料及合理组织施工对加速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和降低工程造价具有重要作用。 二、钢筋工程 钢筋的种类很多,土木工程中常用的钢筋,按生产加工工艺可分为热轧钢筋、余热处理钢筋、冷轧带肋钢筋、冷轧扭钢筋、热处理钢筋、精轧螺纹钢筋等。 三、混凝土工程 混凝土工程包括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捣实和养护等施工过程。各个施工过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 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除按有关规定控制混凝土原材料质量外,任一施工过程处理不当都会影响混凝土的最终质量。 因此,如何在施工过程中控制每一施工环节,是混凝土工程需要研究的课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近年来混凝土外加剂发展很快。 它们的应用改进了混凝土的性能和施工工艺。此外,自动化、机械化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的钢筋计算 【下部贯通纵筋】 +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1)底筋长度=净跨 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 (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 =(ha/2+5d) =(ha/2) =(ha-bhc) 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 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 =La (最小锚固长度) = max(120,h)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 ) 2)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 +1 【面筋】 1)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 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 =0.4 La+15*d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 =(支座宽ha-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 2)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 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负筋】 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支座长度+弯勾+板 =(支座宽ha -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 弯折长度=(板厚h -2*保护层) =(板厚h -保护层) 2)负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 -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1/2直径 3)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搭界长度 150*2+弯勾*2 =轴线长度+弯勾*2 =布筋范围长度+弯勾*2 布筋范围=净跨-50*2

手动计算钢筋方法

手动计算钢筋方法及知识 手工计算钢筋的步骤以及方法: 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钢筋预算和实际的钢筋下料是不一样的。我们所说的钢筋预算就是按照建筑的规范或标准平法图集的要求计算出来的钢筋。而下料还要考虑很多施工现场的要求,例如我们的钢筋断点的位置在实际的施工中是有规定的,必须断在跨中1/3 的范围内,构件交错的地方要注意钢筋的避让等。 在我们拿到结构图纸后,首先分析此建筑是什么结构形式、大致有哪些构件、基础是什么类型。然后我们一般剪力墙按照从下向上的顺序,也就是施工的先后顺序进行计算。 (一)基础: 这里介绍几中常见的基础。 1、独立基础:框架结构中用的较多,在计算钢筋中要注意的就是底板受力钢筋的长度,可取边长或宽度的0.9 倍,并交错布置; 2、筏板基础:一般用于剪力墙结构,我们可以仔细学习一下04G101-3 中的内容,例如对于下沉子筏板中的钢筋中的钢筋应伸出板边LA(最小锚固长度)等方面一些具体要求。 3、条形基础:一般用于砖混结构。 (二)上部构件: 1、柱:柱钢筋比较简单,只有纵筋和箍筋。纵筋要注意底层的基础插筋问题,顶层柱纵筋对于边柱、中柱、角柱的锚固长度的区别可以参见(03G101);箍筋要注意加密区长度的取值问题:底层柱根加密>=Hn/3,柱上部加密长度>=Hn/6、>=500 取大值,还要注意柱搭接范围内应该加密。(其中,Hn 是指所在楼层的柱净高) 2、梁:梁钢筋应按照03G101 进行计算。梁有上部通长筋、支座负筋(一排1/3Ln,二排1/4Ln,Ln 是左右两跨较大值),底筋一般按照每跨分别向两边支座伸入锚固长度的情况进行计算的。 3、剪力墙:剪力墙中的构件一定要计算完全。其中包括:墙体分布钢筋(有水平钢筋和纵向钢筋,要注意墙和墙交接部位的水平钢筋的锚固、各种转角锚固要求是不一样的)、翼柱的钢筋(墙和墙交接的部位形成的柱子)、剪力墙的连梁钢筋(门窗洞口上面形成的连梁)、暗柱钢筋(门窗洞口两侧形成的暗柱)、端 柱钢筋(剪力墙端头的柱子)、暗梁钢筋(由于构造的要求在墙体中所配置的梁)。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的纵向钢筋锚入支座的长度,首先判断直锚能否满足La, 1、(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La ,则直锚La 即可; 2、La>(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0.4La ,则伸至支座对边,并做15d 弯钩; 3、(支座宽度-1 个保护层厚度)<0.4 La ,应与设计沟通,改变钢筋直径或支座宽度,以满足≥0.4 La ; 2、端支座负筋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 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 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四边简支矩形板计算

四边简支矩形板计算 项目名称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 设计者_____________校对者_____________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11000 mm; Ly = 7500 mm 板厚: h = 40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30 fc=14.3N/mm2 ft=1.43N/mm2 ftk=2.01N/mm2Ec=3.00×104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 = 360 N/mm2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55mm 保护层厚度: c = 4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15.0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0.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简支/简支/简支/简支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75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400-55=345 mm

六、配筋计算(lx/ly=11000/7500=1.467<2.000 所以按双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钢筋 1) 确定X向板底弯矩 Mx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287+0.0707*0.200)*(1.200*15.000+1.400*0.000)*7.52 = 43.374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43.374×106/(1.00*14.3*1000*345*345) = 0.025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25) = 0.026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345*0.026/360 = 354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354/(1000*400) = 0.088%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400 = 800 mm2采取方案?12@140, 实配面积807 mm2 2.Y向底板钢筋 1) 确定Y向板底弯矩 My = 表中系数(γG*qgk+γQ*qqk)*Lo2 = (0.0707+0.0287*0.200)*(1.200*15.000+1.400*0.000)*7.52 = 77.430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y/(α1*fc*b*ho*ho) = 1.00*77.430×106/(1.00*14.3*1000*345*345) = 0.045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45) = 0.047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4.3*1000*345*0.047/360 = 638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638/(1000*400) = 0.160%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400 = 800 mm2采取方案?12@100, 实配面积1131 mm2 七、跨中挠度计算: Mk -------- 按荷载效应的标准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Mq -------- 按荷载效应的准永久组合计算的弯矩值 1.计算荷载效应 Mk = Mgk + Mqk

7.7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7.7 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第7.7.1条在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下不配置箍筋或弯起钢筋的板,其受冲切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规定(图7.7.1): 图7.7.1:板受冲切承载力计算 F l ≤(0.7β h f t +0.15σ pc,m )ηu m h (7.7.1-1) 公式(7.7.1-1)中的系数η,应按下列两个公式计算,并取其中较小值:

η 1=0.4+1.2/β s (7.7.1-2) η 2=0.5+α s h /4u m (7.7.1-3) 式中 F l --局部荷载设计值或集中反力设计值;对板柱结构的节点,取柱所承受的轴向压力设计值的层间差值减去冲切破坏锥体范围内板所承受的荷载设计值;当有不平衡弯矩时,应按本规范第7.7.5条的规定确定; β h --截面高度影响系数:当h≤800mm时,取β h =1.0;当h≥2000mm时, 取β h =0.9,其间按线性内插法取用; f 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σ pc,m --临界截面周长上两个方向混凝土有效预压应力按长度的加权平均值,其值宜控制在1.0-3.5N/mm2范围内; u m --临界截面的周长:距离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周边h /2处板垂直 截面的最不利周长; h --截面有效高度,取两个配筋方向的截面有效高度的平均值; η 1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形状的影响系数; η 2 --临界截面周长与板截面有效高度之比的影响系数; β s --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为矩形时的长边与短边尺寸的比值,β s 不宜大于4;当β s <2时,取β s =2;当面积为圆形时,取β s =2; α s --板柱结构中柱类型的影响系数:对中性,取α s =40;对边柱,取α s =30; 对角柱,取α s =20. 第7.7.2条当板开有孔洞且孔洞至局部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边缘 的距离不大于6h 0时,受冲切承载力计算中取用的临界截面周长u m ,应扣除局部 荷载或集中反力作用面积中心至开孔外边画出两条切线之间所包含的长度(图7.7.2).

车库顶板承载力计算书最终版

一、计算书 1.混凝土泵车通过车库顶板时的承载力计算 基本计算参数: 混凝土泵车自重为34t,当混凝土泵车通过混凝土顶板时,前排轮子承受荷载与后排轮子承受荷载的比例为3:4,则前排单组轮子承受的荷载为7t,后排两组轮子各承受的荷载为7t。每组与楼面的接触面积为0.6m×0.3m,前排轮子与后面两排轮子的距离分别是4m和5.6m。车体荷载简化图如图1所示。 图1 车体荷载平面简化图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考虑泵车从250mm的板上通过;顶板混凝土强

度等级为C35,根据混凝土抗压强度报告,试块已经达到设计要求。其抗压强度设计值f c=16.7Pa,抗拉强度设计值f t=1.57MPa。为了安全期间,泵车应缓慢通过楼板,按照通过时最不利荷载对其承载力进行验算。 1.1对板的抗剪强度进行验算: 根据图纸设计和现场混凝土的浇筑情况,选取泵车通过的最大板进行验算,查图纸得到最大跨板的尺寸为8.1m×5.2m。 当整个泵车的轮胎位于长跨板的图示位置时,此时板的抗剪处于最不利位置,以此进行混凝土板抗剪验算。 如下图图2所示: 图2 泵车通过楼板受力简化图 其中泵车轮胎面积为0.6 m×0.3m,当泵车前轮行驶至板的某跨

中位置时,处于最不利位置,泵车荷载为340KN,梁宽l为8.1m,其 70KN/m=233.33KN/m,根据所建模型,整个板剪力图如局部线荷载为 3.0 图3: 图3 泵车通过楼板剪力图 其中所受最大剪力为61.25KN。 对于混凝土板而言,其板厚为250mm,保护层a s=30mm, f t=1.57MPa, h0=h-a s=250-30=220mm。 抗剪配筋验算公式: 0.7f t bh0=0.7×1.57×600×220=145.07KN>61.25KN。 因此,不需要对楼板配抗剪钢筋即可满足抗剪要求。 因此,板的抗剪承载力满足要求。 1.2对板的抗弯强度进行验算: 根据图纸设计和现场混凝土的浇筑情况,选取泵车通过的最大板进行验算,查图纸得到最大跨板的尺寸为8.1m×5.2m。 1.2.1对板最大正弯矩抗弯验算:

板钢筋计算公式

板 【下部贯通纵筋】 底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 伸入支座长度=max﹛(ha/2),(5d)﹜端部支座为梁、剪力墙、圈梁 = max﹛(ha/2),(12d)﹜ =(ha/2+5d) =(ha/2) =(ha-bhc) ha为支座(梁、剪力墙、圈梁)宽, bhc为支座(框架梁、剪力墙、圈梁)保护层 =La (最小锚固长度) = max(120,h)(仅为手工算法) 端部支座为砌体墙 板端支座为砌体墙,h为板厚 12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板底钢筋伸入支座的长度6种选择 底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15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受力筋根数计算方式3种选择向上取整+1,向下取整+1,四舍五入+1 【面筋】 面筋长度=净跨+伸入支座锚固长度*2+(弯勾*2 一级钢筋) 伸入支座锚固长度=La(最小锚固长度) =0.4 La+15*d =(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2*保护层) =(支座宽ha -支座保护层bhc)+(板厚h -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2*保护层) =伸入支座中心线ha/2+(板厚h -保护层) 14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受力筋-面筋(单标注跨板受力筋)伸入支座的锚固长度6种选择 面筋根数=(净跨-50*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净跨+保护层+左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保护层+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2)/板筋间距+1 2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计算设置-计算设置-板-公共属性-起始受力钢筋、负筋距支座边距离50mm,保护层,(S/2-第一根钢筋距梁角筋为1/2板筋间距)

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书

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说明书 1 荷载类型:人群荷载(3.5KN/m) 1.1基本资料 某C25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结构安全等级III级。简支板净跨度L n从 2.0m起按0.5m为一级递增至10.0m。 1.2基本数据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持久状况系数ψ=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 =1.0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1.20,结构系数γd=1.20,混凝土轴心抗压强G 度f c=12.5N/mm2,钢筋强度f y=310 N/mm2。板厚h取L n/20,支承a=h,a s=30,取b=1000mm。 1.3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 1.3.1计算简图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1-1所示。 计算跨度L O=L n+a

1.3.2内力计算 2 0)(8/1l q g M O +=ψγ 考虑板的自重→g ,设计值。 2N/mm 5.3q 考虑人群荷载→,设计值。 1.3.3配筋计算 有效高度h 0=h-a s 截面抵抗矩系数2 s o c d bh f M γα= 544.0211≤--=s αε,说明不会发生超筋破坏。 钢筋面积y c S f h b f A 0 ε= 配筋率%15.0)/(0≥=bh A S s ρ,说明不会发生少筋破坏。

表1-1 单向简支板各计算跨度(人群荷载)配筋表

注:所选钢筋直径<14为Ⅰ级钢,直径≥14为Ⅱ级钢。

2 荷载类型:公路-Ⅱ级车道荷载 2.1基本资料 某C25钢筋混凝土简支板,结构安全等级III级。简支板净跨度 L n从2.0m起按0.5m为一级递增至10.0m。 2.2基本数据 结构重要性系数γ0=0.9,持久状况系数ψ=1.0永久荷载分项系数γ =1.05,可变荷载分项系数γQ=1.20,结构系数γd=1.20,混凝土轴心G 抗压强度f c=12.5N/mm2,钢筋强度f y=310 N/mm2。板厚h取L n/20,支承a=h,a s=30,取b=1000mm。 2.3单向简支板配筋计算 1.3.1计算简图 板的尺寸及其支承情况如图1-1所示。 计算跨度L O=L n+a 2.3.2内力计算

板钢筋计算

一、板钢筋计算依据和钢筋的类型 1、板的平法图集和计算依据是《04G101-4》 2、现浇混凝土楼板的钢筋分为以下几种 1、板底钢筋(包括特殊形式的板底通长钢筋); 2、上层通长钢筋、支座负筋(包括特殊形式板面通长钢筋); 3、支座筋的分布筋、温度筋、附加筋; 4、马蹬筋; 二、各种板钢筋的详细计算 1、字母代表的含义: La—非抗震时锚固长度;d ---钢筋直径;L1E—连接长度;BHC—保护层; Ha—支座宽度S--- 钢筋间距ceil—向上取整 2、板底通长钢筋(下层通长钢筋) 板底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左锚固+ 右锚固+ ―连接长度‖+12.5*D(II 级以上为0) 其中:12.5D是指一级钢中的180度弯钩,一端弯钩是6.25D,两端就是12.5D. ―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几种,可根据图纸说明操作: Max ( ha /2,5*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5倍相比取大值); Max ( ha /2,12*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与钢筋直径的12倍相比取大值); La (即,钢筋的锚固长度); ha /2+5*d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加钢筋直径的5倍); ha–bhc (即,支座宽度- 保护层); ha /2 (即,支座宽度的一半); ·―连接长度‖ 算法为: 当采用焊接、机械连接时:连接长度= 0 ,计算接头个数; 当采用搭接时,连接长度=接头个数* L1=取整(通长钢筋直段长/ 定尺长度)* L1 根数N=ceil [(钢筋布置范围–2倍的受力筋到支座边的距离)/ 钢筋间距] +1; 在根数计算时,起始受力筋距离支座边间距有三种情况可以考虑 A:50mm,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50mm; B:保护层距离,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保护层距离; C:S/2,第一根钢筋距离支座边S/2(S为间距); 纵向的钢筋长度与根数和水平方向的算法一致,不在详讲! 3、板面通长钢筋(上层通长钢筋) 板面通长钢筋有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可以布置多个板块或者一个板块。 长度L=板扣除两端支座的长度(板净长)+ 左锚固+ 右锚固+ ―连接长度‖ ·―左锚固、右锚固‖算法有如下四种 La(钢筋的锚固长度);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常用钢筋计算公式 柱钢筋 1.柱纵筋单根长度=柱基础内插筋+柱净高+锚固长度+搭接长度*搭接个数 搭接长度(Lle):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 a.柱基础内插筋长度=基础高-基础保护层+弯折长度 搭接长度(Lle):如果考试时候题中说明为不考虑,不用计算弯折长度: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max(6d,150)当基础高≤LaE时,弯折长度为15d b.柱净高长度:基础顶面——顶层梁地面之间的垂直高度 c.顶层锚固长度: ①中柱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 ②边、角柱锚固长度: ⑴内侧钢筋锚固长度同中柱 ⑵外侧钢筋锚固长度:1.5LaE(考试用) 2.柱箍筋: 单根长度=(b-2c+h-2c)*2+2* max(10d,75) b.柱宽;h.柱高; c.柱保护层 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加密区长度: ①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hn/3(hn本层柱净高)

②非嵌固部分以上长度为:max(hc,hn/6,500)(考试用) ③柱梁节点加密区长度为:梁高+max(hc,hn/6,500)(考试用) ④当有刚性地面时,除柱端钢筋加密区外尚应在刚性地面上、下各500mm高度范围内加密箍筋。 梁钢筋1.梁上部纵筋长度=总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搭接长度:如为机械连接或焊接连接时,搭接长度为0左(右)锚固长度: 当hc-保护层<LaE时,弯锚,锚固长度=支座宽-保护层+15d 当hc-保护层≥LaE时,直锚,锚固长度= max(LaE,0.5hc+5d)保护层:是柱保护层 2.下部通长筋长度=净跨长+左锚固+右锚固+搭接长度*搭接个数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下部钢筋在中支座中的锚固能直锚的时候直锚) 3.上部端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第二排=1/4净跨长+左(右)锚固长度 左(右)锚固长度:同梁上部钢筋 4.上部中间支座负筋: 第一排=1/3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 第二排=1/4净跨长+*2(净跨长取相邻两跨最大值)+支座宽5.架立筋单长=净跨长-净跨长/3*2+150*2

楼mm厚板计算书增底板抗冲切计算

150mm厚板模板支撑计算书 1.计算参数 结构板厚150mm,层高9.65m,结构表面考虑隐蔽;模板材料为:夹板底模厚度18mm;板材弹性模量E=6000N/mm2,枋材弹性模量E=9000N/mm2,抗弯强度 f m =13.00N/mm2,顺纹抗剪强度f v =1.40N/mm2 ;支撑采用Φ48×3.0mm钢管:横向 间距1000mm,纵向间距1000mm,支撑立杆的步距h=1.50m;立杆伸出顶层水平杆中心线至支撑点的长度a=150mm;钢管直径48mm,壁厚3.0mm,截面积4.24cm2,回转半径i=1.59cm;钢材弹性模量E=206000N/mm2,抗弯强度f=205.00N/mm2,抗剪强度f v =120.00N/mm2。 2.楼板底模验算 (1)底模及支架荷载计算 荷载类型标准值单位计算宽度(m) 板厚(m) 系数设计值 ①底模自重 0.30 kN/m2× 1.0 × 1.2 = 0.36 kN/m ②砼自重 24.00 kN/m3× 1.0 × 0.15 × 1.2 = 4.32 kN/m ③钢筋荷载 1.10 kN/m3× 1.0 × 0.15 × 1.2 = 0.20 kN/m ④施工人员及施工设备荷载 2.50 kN/m2× 1.0 × 1.4 = 3.50 kN/m 底模和支架承载力计算组合①+②+③+④ q 1 = 8.38 kN/m 底模和龙骨挠度验算计算组合①+②+③ q 2 = 4.88 kN/m (2)楼板底模板验算 第一层龙骨(次楞)间距L=350mm,计算跨数5跨。底模厚度18mm,板模宽度=1000mm W=bh2 /6=1000×182/6=54000mm3,I=bh3/12=1000×183/12=486000mm4。 1)内力及挠度计算 a.①+②+③+④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K M =-0.105,M 1 =K M q 1 L2 =-0.105×8.38×3502=-107788N·mm 剪力系数K V =0.606 ,V 1 =K V q 1 L=0.606×8.38×350=1777N b.①+②+③荷载 支座弯矩系数K M =-0.105,M 2 =K M q 2 L2=-0.105×4.88×3502=-62769N·mm 跨中弯矩系数K M =0.078,M 3 =K M q 2 L2=0.078×4.88×3502=46628N·mm 剪力系数K V =0.606,V 2 =K V q 2 L=0.606×4.88×350=1035N 挠度系数K υ=0.644,υ 2 =K υ

梁板柱钢筋计算公式

钢筋计算原理及计算方法 钢筋重量=钢筋长度*根数*理论重量 钢筋长度=净长+节点锚固+搭接+弯钩(一级抗震) 柱 基础层: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长度LLE (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筏板基础〉2000mm时,基础插筋长度=基础层层高/2-保护层+基础弯折a+基础纵筋外露长度HN/3+与上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地下室:柱纵筋长度=地下室层高-本层净高HN/3+首层楼层净高HN/3+与首层纵筋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首层:柱纵筋长度=首层层高-首层净高HN/3+max(二层净高HN/6,500,柱截面边长尺寸(圆柱直径))+与二层纵筋搭接的长度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中间层:柱纵筋长度=二层层高-max(二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max(三层层高HN/6,500,柱截面尺寸(圆柱直径))+与三层搭接LLE(如焊接时,搭接长度为0) 顶层: 角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3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内侧钢筋根数为:1根角筋,b边钢筋总数的1/2,h边总数的1/2。 边柱:外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1.5LAE 内侧钢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LAE 当框架柱为矩形截面时,外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 内侧钢筋根数为:2根角筋,b边一侧钢筋总数,h边两侧钢筋总数。 中柱:纵筋长度=顶层层高-max(本层楼层净高Hn/6,500,柱截面长边尺寸(圆柱直径))-梁高+锚固 其中锚固长度取值: 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弯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弯折12d,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12d;当柱纵筋伸入梁内的直径长〉=LAE时,则使用直锚:柱纵筋伸至柱顶后截断,锚固长度=梁高-保护层, 梁 梁的平面表示方法: 集中标注- 1、梁编号 2、截面尺寸 3、箍筋 4、上部贯通筋或架立钢筋 5、侧面纵向构造钢筋或受扭钢筋 6、梁顶面标高高差 原位标注 7、梁支座上部筋 8、梁下部钢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