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同济大学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By 梁志刚

交通工程知识点归纳

1.什么是交通工程?

交通工程学是运输工程学的一个分支,研究道路、车辆、人、环境四者在一个交通系统中各自和相互存在的内在规律性和最佳配合,以达到道路交通通畅,通行能力达,交通事故少,运输效率高,公害程度低,燃料和运输费用省以及环境协调、舒适的目的。

2.交通工程学的研究内容是什么?

人的特性:驾驶员和行人接受信息后反映特征,驾驶员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和操纵特性。车辆特性:车辆的构造及行驶性能,包括车身长度、宽度、自重、载重、动力性能等。

交通流特性:道路上交通现象的各种变化,车流中车辆的时间、空间变化规律,如交通流量、密度、速度、车头时距的变化规律和各种不同条件下交通特征参数间的相互关系。

道路特性:道路几何线形、道路设施为交通提供的条件,道路条件变化时对交通的影响等。

3.什么是交通三大调查?

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行人和车辆起讫点调查。

4.交通规划有哪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交通调查(出行发生、交通工具、土地使用、路网交通现状、用地规划、影响交通的社会经济因素)

第二阶段:编制数学模型进行交通需求预测(出行发生、出行分布、交通方式划分、交通分配)

第三阶段:规划效果评价,修正规划。

5.交通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交通对社会的公害主要有三个方面:交通噪声、交通废气和交通震动。

6.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哪些?

道路上的车辆按其使用性能分为客运车辆和货运车辆。

7.汽车车辆由哪些部分构成?

汽车构造主要由五个部分构成: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操纵系统、行驶系统和车身。

8.汽车动力性能指标有哪些?

汽车动力性能主要可由三方面的指标来评定,即:最高时速、加速时间、最大爬坡度。

9.驾驶员最重要的生理特征是:视觉特性和反映特征。

10.动视力指的是:车辆行驶时驾驶员的视力,它随着车辆速度的增长而降低。

11.当汽车友明处驶进暗处驾驶员视力恢复至少需要6秒,由暗处驶进明处需要3秒。

12.当驾驶员头部和眼球固定时能够看到的范围称静视野;仅将头部固定眼球自由转动的视野称为动视野。

13.驾驶员遇到的外界信息大致分为五种情况:

早显信息——信息出现有一定的时间提前量

突显信息——外界刺激信息来之突然

微弱信息——刺激量小的信息

先兆信息——信息到来之前有一先兆

潜伏信息——驾驶员用一般直观方法不易察觉的信息

14.影响疲劳的外界因素:复杂环境、单调环境

15.乘客的交通需求心理:便捷省时省力,舒适安全

16.行人的交通特性:步频,步幅,步行速度,速度与密度关系

17.道路上的交通有三个基本属性:两重性(驾驶员既收到交通控制的约束又可以自由改变车速和车辆间相对位置)局限性(车辆间相互干扰和道路交通阻塞)车辆间时空变化属性

18.交通流量:简称流量,又称交通量,是在特定时间段内通过道路上某一地点的车辆或行人数。一般以小时计,日计或年计。

19.交通密度:在单位长度(1km )路段上,一个车道上某一瞬间的车辆数。

20.地点车速:亦称瞬时车速,是车辆通过道路某一地点时的车速。

21.行驶车速:不包括停车时间

22.行程车速:包括停车时间

23.时间平均车速:道路上某一断面车速分布的平均值,即断面上各车辆地点车速的算术平均值。

24.空间平均车速:在给定的路段上,在同一瞬间,车速分布的平均值。

25.车头时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的车头到达道路某断面的时间间隔。

26.车头空距:同向行驶的一列车队中,两连续车辆车头间的距离。

27.交通流模型:流量、速度、密度之间的关系式叫做交通流模型。假设车流均匀、车种单一时可得到交通流基本模型:s

V Q K =

K ——交通密度(辆/km )

Q ——交通量(辆/小时) s V ——空间平均车速(km/小时)

28.速度与密度的线性关系:b aK V s +=,当密度K 趋近于零时,空间平均车速接近于自由行驶车速f V ,故f V b =。当密度很大,车辆无法行驶时,这时的密度称谓阻塞密度,以j K 表示,即j K K =时,0=s V ,代入得j f

K V a -=,最终得到速度与密度的关系式:

)1(f

f s K K V V -= 29.流量与密度的关系:将上式代入基本模型中,得:)(2

j

f K K K V Q -= 30.交通流中的平均车头时距h :)s (3600Q

h = 31.交通流中的平均车头空距s h :)m (1000K h s =

32.平均车头时距与平均车头空距的关系:)s (6.3?=s f

V h h

33.连续流:道路上行驶的车流,不因外界因素干扰而停车,谓之连续流。

34.间断流:道路上行驶的车流,由于外界因素,如交叉口标志信号灯等原因,而停车,车流中断。

35.交通调查的内容有:交通量调查、车速调查、通行能力调查、车辆耗油调查、居民出行调查、车辆出行调查、停车场调查、交通事故调查、交通噪声调查和车辆废气调查等。

36.平均日交通量:简写ADT(Average Daily Traffic),为任意期间各日交通量的总和除以该期间日数所得的值。是衡量该期间交通负荷的重要指标。

37.周平均日交通量:简写W ADT(Weekly Average Daily Traffic),为一周交通量总和除以7所得之值。

38.月平均日交通量:简写MADT(Monthly Average Daily Traffic ),为一月交通量总和除以该月天数所得之值。

39.年平均日交通量:简写AADT(Annual Average Daily Traffic),为一年交通量总和除以该年日数所得之值。

40.高峰小时交通量:全天交通量最大的一个小时称为高峰小时,该小时内的交通量谓高峰小时交通量。

41.年最大小时交通量:指一年内各个小时交通量中,最大的一个小时交通量。

42.年第30小时交通量:将一年内各个小时交通量,从大到小排列的第30个值。

43.高峰小时流量比:高峰小时交通量占全日交通量的百分比

44.高峰小时系数:简写PHF ,将高峰小时分割为若干时段,每一段为t 分钟,统计各时段交通量,选择其中最大值,折算成小时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和折算交通量之比即为高峰小时系数:)(60)(PHF 分钟的最大交通量高峰小时交通量

t t t ?=

45.一般道路的交通量时变图中,上、下午均出现高峰,无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早高峰交通量一般大于晚高峰。

46.一般靠路侧车道由于受到停靠站及其他因素干扰,交通量比其他车道小。

47.方向不均匀系数:%双向总交通量

一行车方向的交通量=D K 48.等时线越密车速越低,从而反映了道路网上交通矛盾所在。

49.一条道路的通行能力最主要取决于车头时距或车头空距。

50.交叉口通行能力的计算方法有:停车线法和冲突点法。

51.饱和流量:在一次绿灯时间内,进口道和冲突点上连续车队能通过停车线或冲突点的最大流量。

52.交通流理论离散型分布:

泊松分布:适用条件 车流密度不大,车辆间互相影响微弱,车流是随机的。

λλ-=e k t P k

k !

)(、t m λ= k P ——计数间隔t 内到达k 辆的概率

λ——平均到车率

m ——泊松分布参数

二项分布: 适用条件 车辆比较拥挤,自由行驶的机会不多。 k n k n k k n t

n t

C P --=)1()(λλ

53.排队论:排队论是研究“服务”系统因“需求”拥挤而产生等待行列(即排队)的现像,以及合理协调“需求”与“服务”关系的一种数学理论。

54.“排队”单指等待服务的,不包括正在被服务的;而“排队系统”既包括了等待服务的,又包括正在被服务的车辆,后者大于前者。

55.排队系统的三个组成部分:①输入过程(顾客按怎么样的规律到来:定长输入、泊松输入、爱尔朗输入)②排队规则(到达的顾客按怎么样的次序接受服务:损失制、等待制、混合制)③服务方式(同一时刻有多少服务台可接纳顾客,每一顾客用了多长时间,服务时间分布有:定长分布、负指数分布、爱尔朗分布)

56.排队论常用记号:M 代表泊松输入或负指数分布服务;D 代表定长分布输入或服务;k E 代表爱尔朗分布输入或服务。例如:M/M/N 表示泊松分布输入、负指数分布服务、N 个服务台的系统;M/D/1表示泊松分布输入、定长分布服务、1个服务台的系统。

57.排队系统的主要数量指标:①等待时间(单位:分钟,顾客由开始等到开始接受服务的时间)②忙期(单位:分钟,服务台连续繁忙时期)③队长(单位:个,有排队顾客数和排队系统顾客数之分)

58.跟车理论:跟车理论是运用动力学方法,探究在无法超车的单一车道上车辆队列行驶时,后车跟随前车的形式状态,并用数学模式表达而加以分析阐明的一种理论。跟车理论只研究非自由行驶状态下车队的特性。

59.非自由行驶状态下车队的特性:①制约性(车速条件:后车车速不能长时间大于前车,只能在前车速度附近摆动;间距条件:前后车必须保持安全距离)②延迟性(前车运行状态改变,后车也要改变,前后车运行状态的改变不是同步的,而是延迟的)③传递性(运行状态信息沿车队向后传递不是平滑连续而是像脉冲一样间断连续的)

60.交通运输分析三要素:土地利用,运输条件,交通活动

61.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资料包括:①本身信息数据(地区功能、建筑物类型、人口数、职工数、分区分区面积……)②有关动态信息(可达性、交通发生、交通分布)

62.交通发生:反映了在指定时段内某街区的交通量。交通发生量与土地利用的类型及其发生活动的规模和强度有关。

63.土地利用规划的内容主要是:功能的划分与组合和分区土地面积需求量的估算。

64.OD 调查:即起讫点调查。

65.起点:一次出行的出发地点;

66.讫点:一次出行的目的地点;

67.出行:人车货从出发点到目的地移动的全过程;

68.出行端点:出行起点、讫点的总称。

69.境内出行:起讫点皆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70.过境出行:起讫点皆不在调查区范围内的出行

71.区内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皆在同一小区的出行

72.区间出行:调查区分成若干小区后,起讫点位于不同小区的出行

73.小区形心:代表同一小区内所有出行端点的某一集中点,是该小区交通流的中心点,不是该小区几何面积的重心。

74.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个小区形心间的直线,因其反映人们期望的最短距离而得名。

75.主流倾向线:又称综合期望线,系将若干条流向相近的期望线合并汇总而成,目的是简化期望线图,突出交通的主要流向。

76.调查区境界线:包围全部调查区域的一条假想线,有时还分设内线和外线,内线常为城市商业中心区域的包围线。

77.分隔查核线:为校核OD 调查成果精度而在调查区内部按天然或人工障碍设定的调查线,用以实测穿越该线的各条道路断面上的交通量。

78.OD 调查的目的:调整城市结构布局;完善交通网系统;选择交通运输方式;预测远景年的交通量。

79.OD 调查方法:家访调查、发表调查、路边询问调查、明信片调查、工作出行调查、车辆牌照调查、运输集散点调查、公交路线乘客调查、电话询问调查……

80.出行发生预测:出行分类(由家出行<工作出行、非工作出行>、非由家出行)出行产生量,出行吸引量,产生率(吸引率):单位出行量(x 车次/住户)

81.出行分布模型:又称交通分布模型,描述各交通区区间交换的交通出行次数和各区自身的交通产生(吸引)量的相互关系的数学方程式。

82.现状分布:各交通区交换出行的现状,又称“现状OD 交通量”,表达形式OD 表

83.未来分布:各交通区交换出行量的预估,也可用OD 表描述。

84.现在型式法:又称“增长系数法”,由现状分布和增长系数进而估算未来分布的方法。

85.重力模型法:由现状分布选取某一适合的重力模型,以此模型为基础推算未来分布的方法。

86.重力模型:他的基本思路是,两区之间的出行数ij T 与出发区i 的出行产生量i p 、到达区j 的出行吸引量j a 各成正比,,与两区之间的行程时间ij t (或费用、距离)成反比。

87.调整系数:无论是增长系数还是重力模型法,都需要以收敛的方式逐步逼近规定的精度要求,在此过程中作调整用的平差系数,称为“调整系数”,写为 。

88.交通方式划分:指个人出行次数在不同交通方式之间进行的划分,也可理解为对出行方式的选择。

89.交通方式划分模型建立的考虑因素:出行特征(交通目的、行程时间、交通费用、舒适程度、安全程度)个人及家庭特征(性别、职业、年龄、收入…)城市和地区特征(城市规模、居民密度)时段特征,交通方式特征(车速、载客量、机动性、准时性)

90.交通量分配:指各交通区之间的交通量在道路网的各条道路以至各个路段上的分配。

91.全有或全无分配模型:假定两区之间的交通量全部在道路网中具有最短行驶时间(最短行程距离)的某条路线中通过,而其他路线上的交通量全部为零。

92.交通控制管理的目的:交通管控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已有道路交通设施的机能,使交通能够迅速、流畅、安全地通行,并减轻噪声、废气等交通公害。

93.交通控制:采用能够与时刻变化着的交通情况相适应的设备(交通信号机)准确地控制交通,使之达到安全通畅的目的。

94.交通管理:就是指定交通规则,作为共同必须遵守的法规。

95.交通管控的手段:①交通规则及限制措施的规定、条例等②交通信号③交通标志④交通标示。

96.交通信号的基本参数:①周期时长②信号相位③绿信比

97.设置信号灯的依据:该处交通的繁忙程度、混乱程度和事故多少。

98.单点定时信号灯通行能力指标:饱和流量(一次连续绿灯时间内进口道车队能够通过停车线换算为小客车的最多车辆数)流量比(进口道实际到达交通量同该进口道饱和流量之比,信号配时的主要依据)有效绿灯时间(l A g g e 启动损失时间黄灯时间实际绿灯时间-+=)

99.交通标志分为:指示标志、警告标志、禁令标志

英文单词

交通工程 traffic engineering

交通系统 traffic system

交通特性 traffic characteristics

人的特性 human characteristics

车辆特性 vehicular characteristics

交通流特性 traffic stream characteristics

交通调查 traffic survey

交通流理论 traffic flow theory

交通管理 traffic management

交通设计 traffic design

驾驶员特性 driver characteristics

视觉特性 visual characteristics

动视力 visual in motion

反映特性 reactive characteristics

交通量 traffic volume

交通密度 traffic density

地点车速 spot speed

瞬时车速 instantaneous speed

时间平均车速 time mean speed

空间平均车速 space mean speed

车头时距 time headway

车头空距 space headway

交通流模型 traffic flow model

自由行驶车速 free-flow speed

阻塞密度 jam density

流量-密度曲线 flow-density curve

交通调查与分析 traffic survey and analysis

交通量调查 traffic volume survey

通行能力调查 capacity survey

居民出行调查 trip survey

周/月/年平均日交通量 weekly/monthly/annual/average daily traffic

高峰小时交通量 peek hour volume

高峰小时系数 peek hour factor

跟车理论 car following theory

排队论queueing theory

城市交通规划urban traffic planning

可达性accessibility

起迄点调查origin-destination survey

重力模型法gravity model method

交通控制与管理traffic control and management 交通信号traffic signal

单点定时信号isolated pre-timed signal

信号相位signal phase

绿信比split

有效绿灯时间effective green time

城市交通控制系统urban traffic control system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考研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专业考研 桥梁系在李国豪教授最初建立的传统研究方向:桥梁空间分析和桥梁稳左与振动的基础上,经过长期的发展和向新兴边缘学科转移,目前已形成了覆盖而较大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方向有:桥梁抗震、桥梁抗风、桥梁汁算机辅助设计及专家系统、桥梁健康监测及状态评估、桥梁空间分析及大跨度桥梁、预应力混凝土桥梁、钢与组合结构桥梁、桥梁施工技术与工程控制。 桥梁抗震 研究抗役规程(主要包括现有规范的修改,超大跨桥梁结构抗震指南以及重大工程安全性、耐久性设置标准等):结构或构件的破坏模式、延性性能:桥梁减丧、隔箴及结构控制研究:考虑各种复杂因素的大跨桥梁空间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桥梁抗震CAD系统,大跨桥梁结构的动力特性及振型耦合:现有桥梁的抗震评估与加固技术。 七十年代末开始结合1976年厲山大地箴进行桥梁抗震研究,先后承担和完成了20多项重要科研项目。主要有:“斜张桥抗风和抗震研究”(城乡部重点科研项目)子项目、“大跨度桥梁非线性稳立分析及抗震抗风设计方法研究”(交通部“七五”重点项目)子项目、“公路工程抗丧设计规范专题研究”(交通部项目,编写组副组长)、“城市高架桥装配新结构的研究及模型试验”(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子项目一“橡胶支座连续梁桥非线性地箴反应分析”、博士点基金项目等及上海测港大桥、天津永和斜张桥、九江长江大桥、广东九江大桥、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徐浦大桥、内环髙架桥、杭州钱江三桥、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我国绝大部分大跨度桥梁的抗鳶研究项目。近年来,年均承担科研与咨询项目经费100多万元。该方向先后获国家“七五”攻关项目集体荣誉奖、建设部科技二等奖、交通部科技二等奖等。该方向目前已成为国内桥梁抗爲的研究中心。现学术带头人为范立础教授(博士导师)。 桥梁抗风 颤振分析方法研究(包括状态空间法、有限元分析法等);顾振理论研究(主要为颤振的概率分析理论);抖振理论研究(包括素流风场中气动导数的识別、气动导纳的识别方法、抖振选型方法、抖振响应谱方法、非线性抖振的时域分析方法、抖振分析的实用工程方法): 风洞试验技术研究(包括大气边界层风场模拟、髙频测力天平技术的应用):风振控制理论的研究(主要研究被动TMD对桥梁抖振、颤振、涡振及驰振的控制、半主动控制理论):大跨桥梁抗风设计方法研究(主要是直接为工程实际服务):高层建筑、髙耸结构、大跨屋盖结构的风致振动研究及抗风设计方法研究。 自1978年项海帆教授率先在国内开展大跨桥梁抗风研究以来,已承担了国内几乎所有大跨桥梁的抗风研究项目,包括上海南浦大桥、杨浦大桥、铜陵长江大桥、武汉长江二桥、广东汕头海湾大桥、江阴长江公路大桥、广东虎门大桥等,为我国的桥梁建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基础理论研究成果有:在桥梁颤振分析方法方而提出了三维颤振分析的状态空间法, 在计算结构动力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材料12-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共30分,20题) 1.宜选用铝酸盐水泥作胶凝材料的工程为________。 A. 大体积砼工程 B. 耐热砼工程 C. 耐碱砼工程 D. 高强度砼工程 2.钢材经过冷加工和时效后,钢材的______。 A. 强度增大,韧性增大 B. 强度减小,韧性增大 C. 强度增大,韧性减小 D. 强度减小,韧性减小 3.对于高温(300~400℃)车间工程,宜选用______。 A. 普通水泥 B. 火山灰水泥 C. 矿渣水泥 D. 粉煤灰水泥 4.抗冻性较好的材料应具有__________。 A. 孔隙率小、孔径小 B. 孔隙率小、孔径大 C. 孔隙率大、孔径小 D. 孔隙率大、孔径大 5.木材的横纹抗拉强度:______。 A. 强度较大,推荐使用 B. 强度中等,可以使用 C. 强度很小,不许使用 6.高铝水泥不宜在________℃左右硬化。 A. 0 B. 10 C. 20 D. 30 7.混凝土拌合物和易性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浇注混凝土的效率,而且会影响混凝土的______。 A. 强度 B. 耐久性 C. 密实度 D. 密实度、强度及耐久性。 8.掺混合材的硅酸盐水泥品种中,抗裂能力较好的是______。 A. 矿渣硅酸盐水泥 B.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C. 火山灰硅酸盐水泥 D. 复合硅酸盐水泥 9.将生石灰块进行熟化后,还要陈伏两星期,这是为了________。 A. 消除欠火石灰的危害 B. 让石灰浆完全冷却 C. 消除过火石灰的危害 D. 蒸发多余水分 10.含水率对木材的强度有较大的影响,所以应按木材实测含水率将强度换算成______时的强度值。 A. 纤维饱和点 B. 标准含水率 C. 平衡含水率 D. 完全干燥 11.混凝土配比设计时,合理砂率是依据______来确定的。 A.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 B. 水灰比和石子的种类 C. 坍落度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D. 水灰比和石子种类和最大粒径 12.影响混凝土拌合物流动性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 A. 水泥用量 B. 用水量 C. 水灰比 D. 砂率 13.钢材的断后伸长率大,表示其______。 A. 塑性好 B. 韧性好 C. 强度低 D. 硬度低 14.普通碳素结构钢按机械性能划分钢号,随钢号的增大,表示钢材的________。 A. 强度增高,伸长率增大; B. 强度降低;伸长率降低; C. 强度增高,伸长率降低; D. 强度降低,伸长率增大。 15.木林的含水率在________%以下,木材中真菌的生命活动就受到抑制。 A. 10 B. 20 C. 30 D. 40 16.软化点较高的沥青,则其_______较好。 A. 大气稳定性 B. 温度稳定性 C. 粘稠性 D. 塑性 17.一批普通硅酸盐水泥安定性不良,则该水泥________。 A. 不得使用 B. 不得用于结构工程,但可用于基础工程 C. 可用于工程,但必须降低强度等级使用 18.建筑塑料主要性能决定于________。 A. 填充料 B. 合成树脂 C. 固化剂 D. 增塑剂

工科女的坚韧-同济桥梁专业考研心得(专业课篇)

工科女的坚韧-同济桥梁专业考研心得 (专业课篇) 摘要:考名校的一大门槛就是专业课,尤其对于跨专业的考生。同济大学桥梁与隧道工程作为一个工科性很强的专业,却迎来了一位美女学霸,一起来看看她的复习经历。 专业课是考同济的一大拦路虎,不仅因为它比较难,还因为它要考两门:材料力学与结构力学!在用时上相当于比别人多考了一门,所以绝不能像考其他学校那样9月份才开始专业课。 我是7月10日实习回来就开始买专业课的书,最先买那三本教材:《结构力学》上下册和《材料力学》,我当时还不知道宋子康的《材料力学》已经绝版,在网上各种搜,就只看到淘宝上面有复印的卖,不甘心,就没有买。 一个月后学长告诉我,其实可以用航天航空研究部编的那本,我才又去买。大家去买的时候要注意了,两个版本封面都一样,价钱相对贵一点的才是我们专业用的书! 7月13日当当网买的结构力学教材到货,我接着去网上下载了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打印出来,于7月15日正式开始专业课的复习。 我还在官网上面下载了专业课考试大纲(这个必须有,每年的变化都不太大,到时候16年的如果还没有出你们就用15年的先应应急),知道专业课不考选择填空题,也不考简答题,只考计算题,一道15分左右,有十来道题。这样就心里有数了,很多教材里面的概念重在理解,不必一字不差去记忆浪费时间。 先看的是结构力学,教材知识点梳理回顾,例题看懂理解透,着手写课后习题,考纲要求的内容相关的每一道题都不放过,朱慈勉那两本教材的课后习题质量非常高,历年的考题在形式上再怎么变化,其思想是一脉相承的,你吃透了教材例题和课后习题,就不用怕它! 结构力学重点在上册,特别是"作弯矩图","作影响线","位移法","力法"这四块,一定要吃透,必考一道大题的;下册的重点是"结构动力学","矩阵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是选考的内容,可以考前再看,到时能搞定最好,搞不定到考场上就选择做材料力学的题目。从时间分配上,上册占三分之二的时间,所以搞定了上册,整个人自信心上来,乘胜追击,下册容易搞定。对了,朱慈勉的下册有两块比较有特色的内容"超静定结构影响线"和"概念分析",这两块是同济历年考题的特色,务必在基础打牢的基础上,把它们也吃透。我觉得"概念分析"不仅仅是为了应试,它也是作为一个土木人应该具备的能力,学过之后你就会明白的。 结构力学教材上册大概要一个多月将近40天的样子搞定,然后就开始写于玲玲《结构力学》这本辅导书,一开始我把上面的每一道例题习题都写,写了大概一个多星期,突然发现时间明显不够用,照这种速度,到考试那天才能写完,哪还有时间写历年真题和看其他辅导书了呢?于是又开始想对策,我把于玲玲整本书大致看了一遍,发现它的特点是收罗了很多土木比较牛的学校历年的考题作为例题来讲解,每一个学校考点的侧重不同,所以我就开始对正本书的题目进行筛选:天津大学,西南交大,清华大学,浙江大学,中南大学和湖南大学的题目尽量都做,同济的不用说都要做,其他学校的看情况,题型跟同济的相近就写,不同就跳过,这样一来,题量上就削减了一小半,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节约了时间,还可以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复习提纲(自己整理有答案)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篇总论(15%左右) 1、桥梁的基本组成及其各部分的作用 桥跨结构:是在线路中断时跨越障碍的主要承重结构。 桥墩和桥台:时支承桥跨结构并将恒载和车辆等活载传至地基的建筑物。 基础:桥墩和桥台中使全部荷载传至地基的底部奠基部分。 2、常用术语:计算跨径、标准跨径、净跨径、总跨径、桥梁全长、桥梁高度、建筑高度、容许建筑高 度、桥下净空、净矢高、计算矢高、矢跨比(重点) 计算跨径:对于具有支座的桥梁,是指桥跨结构相邻及两个支座中心之间的距离,用表示;对于拱式桥,是两相邻拱脚截面形心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标准跨径:对于梁桥,是指两相邻桥墩中线之间的距离,或墩中线至桥台台背前缘之间的距离;对于拱桥,一般是指净跨径。 净跨径:对于梁式桥是设计洪水位上相邻两个桥墩(或桥台)之间的净距,用表示,对于拱式桥是每孔拱跨两个拱脚截面最低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总跨径:是多孔桥梁中各孔净跨径的总和,也称桥梁孔径,它反映了桥下宣泄洪水的能力。 桥梁全长:简称桥长,使桥梁两端两个桥台的侧墙或八字墙后端点之间的距离。 桥梁高度:桥面与低水位之间的高差,或位桥面与桥下线路路面之间的距离。 建筑高度:桥上行车路面高程至桥跨结构最下元之间的距离。 净矢高:是从拱顶截面下缘至相邻两拱脚截面下缘最低点之连线的垂直距离,以表示。计算矢高:是从拱顶截面形心至相邻两拱脚截面形心之连线的垂直距离,以表示。矢跨比:是拱桥中拱圈(或拱肋)的计算矢高与计算跨径之比,也称矢拱度。 3、桥梁分类方式及各类桥梁的名称(重点) 按受力特点分,有梁式桥、拱式桥、悬索桥、斜拉桥、刚构桥和组合体系桥。 按用途分:有铁路桥、公路桥、公铁两用桥、人行桥、运水桥(渡槽)及其他专用桥梁(如通过管道、电缆等)。 按跨越障碍分,有跨河桥、跨谷桥、跨线桥(又称立交桥)、高架桥、栈桥等。 按采用材料分,有木桥、钢桥、钢筋混凝土桥、预应力混凝土桥、圬土桥(包括砖桥、石桥、混凝土桥)等。 按桥面在桥跨结构的不同位置分,有上承式桥、下承式桥和中承式桥。 按桥长分,桥长20 m及以下为小桥,20 ~ 100 m 为中桥,100?500 m为大桥,500 m 以上为特大桥。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资料

同济大学《工程热力学》期末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15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答对一题得1分,共15 分) 1、压力为10 bar 的气体通过渐缩喷管流入1 bar 的环境中,现将喷管尾部截去一 段,其流速、流量变化为。 【 】 A.流速减小,流量不变 B.流速不变,流量增加 C.流速不变,流量不变 D.流速减小,流量增大 2、某制冷机在热源T 1= 300K ,及冷源T 2= 250K 之间工作,其制冷量为1000 KJ ,消耗功为250 KJ ,此制冷机是 【 】 A.可逆的 B.不可逆的 C.不可能的 D.可逆或不可逆的 3、系统的总储存能为 【 】 A. U B. U pV + C. 2/2f U mc mgz ++ D. 2 /2f U pV mc mgz +++ 4、熵变计算式2121(/)(/)p g s c In T T R In p p ?=-只适用于 【 】 A.一切工质的可逆过程 B.一切工质的不可逆过程 C.理想气体的可逆过程 D.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5、系统进行一个不可逆绝热膨胀过程后,欲使系统回复到初态,系统需要进行一个【】过程。 【 】 A.可逆绝热压缩 B.不可逆绝热压缩 C.边压缩边吸热 D.边压缩边放热 6、混合气体的通用气体常数,【 】。 【 】 A.与混合气体的成份有关 B.与混合气体的质量有关 C.与混合气体所处状态有关 D.与混合气体的成份、质量及状态均无关系 7、贮有空气的绝热刚性密闭容器中装有电热丝,通电后如取空气为系统,则 【 】 A.Q >0,△U >0,W >0 B.Q=0,△U >0,W >0 C.Q >0,△U >0,W=0 D.Q=0,△U=0,W=0 8、未饱和空气具有下列关系 【 】 A.t >t w >t d B.t >t d >t w . C.t = t d = t w D.t = t w >t d 9、绝热节流过程是【 】过程。 【 】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考试复习题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 一、选择题 1. 桥梁全长是指( C )。 A.桥梁两桥台台背前缘间的距离 B.桥梁结构两支点间的距离 C.桥梁两个桥台侧墙尾端间的距离 D.各孔净跨径的总和 2. 人群荷载属于( B )。 A.永久作用 B.可变作用 C.其他可变作用 D.偶然作用 : 3. 梁式桥与拱式桥在受力特征上最大的区别在于___C____ 。 A.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 B.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 C.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 D.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 4. 桥梁的建筑高度是指( A )。 A.桥面与桥跨结构最低边缘的高差 B.桥面与墩底之间的高差 C.桥面与地面线之间的高差 D.桥面与基础底面之间的高差 ~ 5. 在影响斜板桥受力的因素中,下列选项中可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D)。 A.斜交角 B.宽跨比l b C.支承形式 D.板的厚度 6. 水的浮力和基础变位影响力属于___A____ 。 A.永久作用 B.可变作用 C.偶然作用 D.可变作用和永久作用 7. 在计算荷载位于靠近主梁支点时的横向分布系数m时可偏安全的采用___A____ 。 A.杠杆法 B.偏心压力法 C.铰接板法 D.修正偏心压力法 8. 重力式桥台的主要特点是依靠什么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其稳定___B____ 。 … A.台后土压力 B.自身重量C台内填土D锥坡填土 9. T型梁截面的效率指标是( C )。 A.预应力束筋偏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B.截面上核心距与下核心距的比值 C.截面上、下核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道路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道路工程 学时与学分:2.5/40 先修课程:《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土木工程地质》等适应专业:创新型高级工程人才试验班(卓越工程师班) 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严作人,陈雨人,姚祖康主编.道路工程.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5.08 参考书目: 1 徐家钰,程家驹编著.道路工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8 2 张雨化主编.道路勘测设计.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10 3 邓学钧编著.路基路面工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5 4 陈洪仁主编.道路交叉设计.人民交通出版社,1991.6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道路工程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学习道路工程的有关设计和施工方面的知识,使学生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学习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掌握有关道路工程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掌握道路工程的有关基本概念、道路的分类分级、道路的组成、道路工程的施工与 养护管理等基本内容; 2.初步掌握道路线形设计和路基路面结构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道路工程的初 步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基本内容及重点*难点△ 1.绪论 道路交通运输系统,*道路的分类与分级,*道路的组成,我国道路建设概况。 2.道路交通流特性及通行能力

道路车辆类型,*设计车速,*△交通量、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 3. 道路规划 道路规划的目的意义和步骤,规划的基本要求、基本形式和主要方法,交通规划的调查与分析,规划方案的综合评价。 4. 道路的几何设计 *△道路平面设计,*道路纵断面设计,*道路横断面设计,△行车视距,*△道路线形几何设计质量评价, 5. 道路交叉设计 交叉口通行特点,交叉口分类,*平面交叉设计,*立体交叉设计 6. 道路结构设计 路基路面的基本要求,路基横断面形式,路面的结构层次,*一般路基设计, *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 7. 道路排水设计 地表排水,地下排水,路面结构内部排水 8. 道路工程施工 *△路基土石方施工,*底基层和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9. 道路交通安全及环保设施 护栏、隔离及防眩设施,*标志和标线,通信与照明,绿化工程与声屏障。 10. 道路设施管理 设施管理系统,*道路使用性能评价,道路使用性能预估。 四、实验要求 无 五、课程学时分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TongjiUniversity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同材[2019]8号 关于印发《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 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的通知 各单位: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经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六日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审议通过,现予以印发,望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附:《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二〇一九年六月二十八日

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 评审办法 根据《同济大学研究生奖励管理办法》(同济学[2018]58号)和《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定细则》(同济学[2018]60号)中关于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的若干要求和规定,结合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的实际情况,现制定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评审办法。 一、奖励对象 同济大学研究生优秀学生奖学金的奖励对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且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全日制(全脱产学习)我校在读研究生。除特别说明外,一般为以下各类研究生:非定向学术型硕士研究生,非定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非定向学术型博士研究生,非定向专业学位博士研究生,以及非在职的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研究生。 在规定学制内的研究生,因国家和单位公派出国留学或校际交流在境外学习的,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由于因私出国留学、疾病、创业等未在校学习的,在此期间原则上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当年毕业的研究生,不再具备申请研究生奖学金资格。超出学制的研究生,除2018级之前入学的博士研究生可在原学制后适当延长一年参评外,其他超学制学生原则上不再具备研究生奖学金参评资格。 硕博连读研究生在注册为博士研究生之前,按照硕士研究生身份申请;注册为博士研究生后,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申请;直博生按照博士研究生身份参与评定;当年入学的博士研究生按照博士研究生新生身份参与评定。 二、评奖条件 1、基本条件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品德修养,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遵守宪法和法律,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3)诚实守信,道德品质优良; (4)积极参加校内外科研和各种有益活动。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复试真题01—03、06、09—13

2001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桥梁工程试题 一、简答题 1. 无腹筋梁在斜裂缝出现前后,梁内应力状态有何变化? 2. 试叙述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基本原理。 3. 与梁式桥相比,拱桥有哪些特点?拱中水平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对哪些因素? 4. 如何处理拱桥中的不等跨分孔问题? 二、计算题 1. 已知某单筋矩形截面梁b=25cm,h=50cm,受弯构件承受计算弯矩Mj=100kNm, 采用25号混凝土和Ⅱ级钢筋(Ra=14.5MPa、Rg=340MPa),相应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ξjg=0.55,材料安全系数γc=γs=1.25。如果设ag=4cm,计算所需 受拉钢筋面积。 2. 钢筋混凝土偏心受压构件,b=40cm,h=60cm,计算长度l0=6m。采用20号混凝土和Ⅱ级钢筋(Ra=11MPa、Rg=340MPa), Ag=12.56cm2,A′g=15.2cm2,ag=a′g=4cm,混凝土受压区高度界限系数 ξjg=0.5,材料安全系数γc=γs=1.25,γb=0.95。承受轴向压力Nj=1000kN,计算弯矩Mj=303.4kNm,偏心距增大系数η=1.105,验算在弯矩作用平面内是否满足纵向承载力的要求 200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桥梁工程试题 一、简答题 1.无腹筋梁当斜裂缝出现后,截面中钢筋和混凝土的应力状态与斜裂缝出现前相比有什么变化? 2.比较普通股筋柱与螺旋箍筋柱中箍筋的作用,并从轴向力应变曲线说明螺旋箍筋柱的受压承载力和延性均比普通箍筋柱高。 3.车轮荷载在行车道板上的分布是如何处理的? 4.布置多跨梁桥的固定支座和活动支座时一般要考虑哪些原则? 5.混凝土的弹性模量Eh如何测定?它和变形模量E″h有何区别?两者有何关系? 6.写出计算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时,常见的几种荷载效应组合。 7.采用偏心距增大系数η的作用是什么?什么情况下可不计η? 8.截面效率指标的定义及其意义。 二、计算题 一座变截面无铰拱桥,跨径l=40m,矢跨比f/l=1/8,拱轴线为二次抛物线 y=4fx2/l2,主拱圈为钢筋混凝土板拱,整体浇筑,混凝土标号为40号(弹性模量E=3.3×104MPa),拱顶截面高1.0m,宽8.0m,截面惯矩按Ii=Id/cos 规律变化。求因混凝土收缩(相当于降温15℃,取线膨胀系数α=0.000010)引起拱顶和拱脚截面的附加弯矩、轴力和剪力。 2003年研究生入学考试桥梁工程试题 一、名词解释(20分) 1、桥跨结构 2、桥面板的有效工作宽度 3、T型梁的“剪力滞效应”

同济大学道路工程试卷(B)

道路工程复习题 一、填空题 1.道路具有、、、和发展经济的功能。2.按道路在系统中的不同功能,将道路分为高速道路、干线道路、集散道路和地方道路四类。 3.我国公路按使用任务、功能和所适应的交通量水平分为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五个等级。 4.道路工程的内容涵盖了道路规划、设计、施工和养护和运营等四个方面。 5.城市道路作为行车构造也是由路面、路基、桥涵组成。6.机动车分为:客车、货车、摩托车。非机动车:自行车、三轮车、人力车、蓄力车。 7.五种基本类型的交通运输系统是轨道交通运输系统、道路交通运输系统、管道交通运输系统、航空交通运输系统、和水路交通运输系统。 8.汽车可分为客车和货车两大类。前者进一步可分为小客车、面包车、公共汽车。后者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组合式货车。 9.车辆的行驶阻力包括:滚动阻力、空气阻力、坡度阻力、弯道阻力和惯性阻力。 10.现代道路平面线形三要素是指直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11.道路施工包括路基土石方施工、地基层和基层施工、沥青面层施工与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等。 12.道路交通环境问题是多方面的,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

对自然景观破坏和行车震动污染等等。主要是空气污染和噪声污染。 二、选择题 1.路面通常设计成多层次的结构,由下到上的结构层一般有(B ) A 垫层、路基、基层和面层 B 路基、垫层、基层和面层 C 面层、基层、垫层和路基 D路基、基层、垫层和面层 2.在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中,当铺筑宽度小于行车道路面宽度时,须设置纵向施工缝, 纵向施工缝的类型一般为( B )P232 A 设传力杆假缝 B 设拉杆平缝 C 设传力杆胀缝 D 设传力杆平缝 3.我国现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的设计标准是(D )P212 A 应力 B 应变 C 表面弯沉D层底应力和表面弯沉 4.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时考虑的最不利荷载位置一般位于( A ) A 板中 B 板的横缝边缘中部 C板的纵缝边缘中部D板角隅 5.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的力学分析模型是( D ) A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的小挠度厚板 B Winkler地基上的小挠度厚板 C 弹性半空间地基上的小挠度薄板 D Winkler地基上的小挠度薄板 6.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的设计指标是( A ) A 水泥混凝土板顶面的拉应力 B 路基顶面的竖向压应变 C 水泥混凝土板底面和/或半刚性基层底面的拉应力 D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表面回弹弯沉 7.路面状况指数(PCI)可用于衡量和评价( B ) A 路面结构的承载状况 B 路面结构的损坏状况 C 路面表面的舒适状况 D 路面表面的抗滑状况 三、名词解释 1.质量-功率比:汽车的总质量除以发动机的功率所得到的质量—功率比 2.设计速度:在道路规划和设计的初期所需决定的用来进行道路几何设计的速度。 3.设计交通量:道路规划设计时依据运输需求预估的交通量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课后习题答案上海科学技术

《工程材料》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金属的晶体结构与结晶 1.解释下列名词 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亚晶粒,亚晶界,刃型位错,单晶体,多晶体, 过冷度,自发形核,非自发形核,变质处理,变质剂. 答:点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三个方向尺寸都很小,主要指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等. 线缺陷:原子排列的不规则区域在空间一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在其余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位错. 面缺陷:原子排列不规则的区域在空间两个方向上的尺寸很大,而另一方向上的尺寸很小.如晶界和亚晶界. 亚晶粒:在多晶体的每一个晶粒内,晶格位向也并非完全一致,而是存在着许多尺寸很小,位向差很小的小晶块,它们相互镶嵌而成晶粒,称亚晶粒. 亚晶界:两相邻亚晶粒间的边界称为亚晶界. 刃型位错:位错可认为是晶格中一部分晶体相对于另一部分晶体的局部滑移而造成.滑移部分与未滑移部分的交界线即为位错线.如果相对滑移的结果上半部分多出一半原子面,多余半原子面的边缘好像插入晶体中的一把刀的刃口,故称刃型位错. 单晶体:如果一块晶体,其内部的晶格位向完全一致,则称这块晶体为单晶体. 多晶体:由多种晶粒组成的晶体结构称为多晶体. 过冷度:实际结晶温度与理论结晶温度之差称为过冷度. 自发形核:在一定条件下,从液态金属中直接产生,原子呈规则排列的结晶核心. 非自发形核:是液态金属依附在一些未溶颗粒表面所形成的晶核. 变质处理:在液态金属结晶前,特意加入某些难熔固态颗粒,造成大量可以成为非自发晶核的固态质点,使结晶时的晶核数目大大增加,从而提高了形核率,细化晶粒,这种处理方法即为变质处理. 变质剂:在浇注前所加入的难熔杂质称为变质剂. 2.常见的金属晶体结构有哪几种α-Fe ,γ- Fe ,Al ,Cu ,Ni , Pb , Cr , V ,Mg,Zn 各属何种晶体结构答:常见金属晶体结构: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六方晶格; α-Fe,Cr,V属于体心立方晶格; γ-Fe ,Al,Cu,Ni,Pb属于面心立方晶格; Mg,Zn属于密排六方晶格; 3.配位数和致密度可以用来说明哪些问题 答:用来说明晶体中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晶体中配位数和致密度越大,则晶体中原子排列越紧密. 4.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有什么不同 答:晶向是指晶格中各种原子列的位向,用晶向指数来表示,形式为;晶面是指晶格中不同方位上的原子面,用晶面指数来表示,形式为. 5.实际晶体中的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对金属性能有何影响 答:如果金属中无晶体缺陷时,通过理论计算具有极高的强度,随着晶体中缺陷的增加,金属的强度迅速下降,当缺陷增加到一定值后,金属的强度又随晶体缺陷的增加而增加.因此,无论点缺陷,线缺陷和面缺陷都会造成晶格崎变,从而使晶体强度增加.同时晶体缺陷的存在还会增加金属的电阻,降低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6.为何单晶体具有各向异性,而多晶体在一般情况下不显示出各向异性 答:因为单晶体内各个方向上原子排列密度不同,造成原子间结合力不同,因而表现出各向异性;而

同济大学桥梁概念设计

方案说明书 目录 一、主要技术标准 (2) 二、主要基础资料 (3) 三、设计方案时应考虑的当地实际建设条件 (4) 四、主桥方案的选择 (5) 4.1 主通航孔跨径选择 (5) 4.2 桥型方案的选择 (5) 4.3 桥型方案选择中的总体构思 (8) 五施工方法 (11)

一、主要技术标准 (1)公路等级:一级集散双向六车道公路; (2)设计速度:80km/h; (3)设计基准期:100年; (4)汽车荷载等级:公路—Ⅰ级,人群荷载标准值:2.5kN/m2; (5)标准横断面:主桥桥梁标准宽度(其中索区宽度为建议值): 39.5 m=3(人行+非机动车)+1.5(索区)+2.5(硬路肩)+3× 3.75(机动车道)+0.5(路缘带)+2(分割带)+0.5(路缘带) +3×3.75(机动车道)+2.5(硬路肩)+1.5(索区)+3(人行+非机动车道) (6)设计基本风速: 100年重现期设计基本风速为45m/s。 (7)设计水位见表1所示。 表1 设计水位一览表 (8)通航标准如表2所示。 表2通航净空和通航孔数量一览表

二、主要基础资料 该大桥是省市公路“十一五”建设规划中的区域干线公路跨越大江的重要通道,连接大江两岸的省道及各港口,将主要承担两岸的交通,既具有公路的功能,也兼顾城市道路的功能,见图1。 因此,本工程的建设对于完善该市交通网络,加快市、区的城市化进程,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促进沿线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大桥桥位 图1 项目地理位置 图2为桥轴断面示意,江面宽度约1770m,水下地形较为平坦,河槽呈“u”字形,河槽最深点高程约-8.4m。

同济大学工程材料期末试题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1分) 1.F和A分别是碳在、中所形成的间隙固溶体。 2.液态金属结晶时常用的细化晶粒的方法有、 、。 3.加热是钢进行热处理的第一步,其目的是使钢获得组织。 4.在Fe-Fe3C相图中,钢与铸铁分界点的含碳量为。 5.完全退火主要用于钢,其加热温度为:。 6.1Cr18Ni9Ti是钢,其碳的质量分数是。 7. QT600-03中的“600”的含义是:。 8.T8MnA是钢,其中“A”的含义是。 9.40Cr是钢,其中Cr的主要作用是。 10.调质件应选成分的钢,渗碳件应选成分的钢。 11.化学热处理的基本过程包括:, ,。 12.按冷却方式的不同,淬火可分为单介质淬火、、 、等。 13.60钢(Ac1≈727℃,Ac3≈766℃)退火小试样经700 ℃、740 ℃、800 ℃加 热保温,并在水中冷却得到的组织分别是:,,。 14.金属的冷加工与热加工是按温度来划分的。 15.制造形状简单、小型、耐磨性要求较高的热固性塑料模具应选用钢, 而制造形状复杂的大、中型精密塑料模具应选用钢。 (请从45、T10、3Cr2Mo、Q235A中选择)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正确√错误Ⅹ,请将答案填入表格) 1.碳钢在室温下的相组成物是铁素体和渗碳体。 2.铁碳合金平衡结晶时,只有成分为 0.77%的共析钢才能发生共析反应。 3.在1100℃,含碳0.4%的钢不能进行锻造,含碳4.0%的铸铁能进行锻造。 4.细晶强化能同时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 5.碳的质量分数对碳钢力学性能的影响是:随着钢中碳的质量分数的增加,硬度、强度增加,塑性、韧性也随着增加。6.固溶强化是指因形成固溶体而引起的合金强度、硬度升高的现象。 7.淬火临界冷却速度是钢抑制非马氏体转变的最小冷却速度。 8.可锻铸铁具有一定的塑性,可以进行锻造加工。 9.高速钢铸造后需要反复锻造是因为硬度高不易成形。 10.同一钢种,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水冷比油冷的淬透性好,小件比大件的淬透 性好。 三.单项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1分)(请将答案填入表格) 1.金属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和断裂的能力叫: a. 强度 b. 硬度 c. 塑性 2.晶体中的位错是一种: a. 点缺陷 b. 线缺陷 c. 面缺陷 3.实际金属结晶时,形核和晶体长大的方式主要是: a. 平面长大 b. 树枝状长大 c. 两者都不对 4.在铁碳合金平衡组织中,塑性最好的是: a. F b. A c. P 5.加工硬化使金属: a. 强度降低、塑性升高 b. 强度增大、塑性升高 c. 强度增大、塑性降低 6.下列钢淬透性高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T8>45>20CrMnTi>20 b.20CrMnTi>20>45>T8 c. 20CrMnTi>T8>45>20 7.钢在淬火后获得M组织的粗细主要取决于: 第 1 页(共3 页)

同济大学道路勘测设计作业

第一章 绪论 习题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指标,为什么 2、公路设计中因设计交通量不同,在同一地形分区内分段采用不同公路等级时,相邻设计路段的计算行车速度之差不宜超过 h km /。 3、城市道路是如何分类的,与公路的分类分级有何不同 4、设计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有什么关系 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 习题 1、 汽车的行驶阻力有那些汽车行驶的充分必要条件是什么 2、 什么叫汽车的动力因数,它反映了汽车的什么性能 3、已知某条道路的滚动阻力系数为,如果东风EQ140型载重车装载90%时,挂1V 档以30h km /的速度等速行驶,试求(1)H =0,(2)H =1500m 海拔高度上所能克服的最大坡度。 4、己知λ=,f =1%,若东风EQ-140型载重车以80h km /的速度开始在3%的坡道上爬坡,当该坡道长为600m 时,求到达坡顶的车速。 5、假定某弯道的最大横向力系数为,则 (1)当R =500m , h i =5%时,允许最大车速为多少 (2)当V =80km/h ,h i =-2%(反超高)时,平曲线半径至少应为多大 6、设某条道路规定的最大纵坡为5%,当汽车以80h km /的速度在半径为250m 、超高横坡度为8%的平曲线上行驶时,求折减后的最大纵坡度。 第三章 道路平面线形 习题 1、试用级数展开法推导带有缓和曲线的道路平曲线其切移值q 与内移值p 的数学表达式。 2、已知平原区某二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 右α=15°28′30″,半径R =600m ,JD =K2+。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 s L (2)计算曲线主点里程桩号; (3)计算曲线上每隔25m 整桩号的切线支距值。 3、 某山岭区二级公路,已知1JD 、2JD 、3JD 的坐标分别为(,),,,,,并设2JD 的 R =150m ,s L =40m ,求2JD 的曲线要素及主要点里程。 4、 计算上题所给平曲线的ZH 、HY 、YH 、HZ 四个主要点的坐标。 5、已知平原区某一级公路有一弯道,偏角 右α=16°36′42″,半径R =1000m ,JD =K4+870。 要求:(1)选择合理的缓和曲线长度s L

个人整理-同济大学高等桥梁结构知识点

箱梁的剪力滞效应(抓住“剪力”这个核心) ● 剪力滞现象:宽翼缘箱梁在弯剪作用下,由于剪切变形的存在和沿宽度方向的变化,受压翼缘上的正应力随着 离梁肋的距离增加而减小,这个现象就称为“剪力滞后”,简称剪力滞效应。 ● 造成该现象的原因:翼缘的剪应力变化引起正应力的变化。(因此剪力越大,剪力变化越剧烈的截面剪力滞越明 显,比如支点、集中力作用点,但有的情况下支点弯矩小,因此总应力还是) ● 剪力滞系数λ:考虑剪力滞/不考虑剪力滞。λ是个沿翼缘板宽度变化的量,一般只考虑腹板与翼缘板相交位置 的λ ● 正剪力滞,负剪力滞。 ● 广义位移函数:挠度函数,纵向变形函数。 ● 考虑剪力滞,翼缘板不满足平截面假定,但腹板仍然满足平截面假定。最小势能原理变分得到带位移函数的微 分方程。 ● 考虑剪力滞,梁的挠度增加。剪力滞降低梁的刚度。因为考虑剪力滞的曲率表达式为: 1 ''[()]F w M x M EI =- + 正剪力滞,MF>0,因此造成曲率偏大,挠度增大,负剪力滞,MF<0,因此挠度减小 ● 悬臂箱梁在均布荷载作用下,离固定端约1/4跨位置会产生负剪力滞效应(邻近腹板的翼板位移滞后于远离腹 板的翼板位移)。M F 为负时,属于负剪力滞。 ● 有效宽度:最大应力×有效宽度=实际应力沿总宽度的积分

●规范规定,结构整体分析采用全截面,截面应力验算,采用有效宽度。 ●承受纯弯曲荷载的箱梁截面,是否也存在剪力滞现象?材料进入塑性状态后,箱梁截面剪力滞将如何变化? ●本节主要介绍剪弯状态下剪力滞问题,如果是压弯状态下(如预应力筋直线布置)截面是否存在剪力滞现象? 箱梁的扭转效应(抓住关键:扭转=偏载×偏心距)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考试复习题

同济大学《桥梁工程》复习题 、选择题 1. 桥梁全长是指(C )。 A. 桥梁两桥台台背前缘间的距离 B. 桥梁结构两支点间的距离 C. 桥梁两个桥台侧墙尾端间的距离 D. 各孔净跨径的总和 2. 人群荷载属于(B )o A. 永久作用 B.可变作用 C.其他可变作用 D.偶然作用 3. 梁式桥与拱式桥在受力特征上最大的区别在于—C—o A.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 B.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 C.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有水平反力产生 D. 在竖向荷载作用下,梁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拱式桥无水平反力产生 4. 桥梁的建筑高度是指( A )o A. 桥面与桥跨结构最低边缘的高差 B. 桥面与墩底之间的高差 C. 桥面与地面线之间的高差 D. 桥面与基础底面之间的高差 5. 在影响斜板桥受力的因素中,下列选项中可不作为主要因素考虑的是( D ) A. 斜交角 B.宽跨比b l C.支承形式 D.板的厚度 6. 水的浮力和基础变位影响力属于___A____ o A. 永久作用 B.可变作用 C.偶然作用 D.可变作用和永久作用 7. 在计算荷载位于靠近主梁支点时的横向分布系数m时可偏安全的采用 _A____ A. 杠杆法 B.偏心压力法 C.铰接板法 D.修正偏心压力法 8. 重力式桥台的主要特点是依靠什么来平衡外力而保持其稳定?—B ______ o A. 台后土压力 B.自身重量 C台内填土 D锥坡填土 9. T型梁截面的效率指标是( C )o A. 预应力束筋偏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B. 截面上核心距与下核心距的比值 C. 截面上、下核心距与梁高的比值 D. 截面上、下核心距与预应力束筋偏心距的比值在计算荷载 10. 单向桥面板是指长宽比( B )的周边支承桥面板。

2018年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试试题

2018年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复试试题 专业课笔试 (必选题6题,共70分;选做题7选3,共30分) 必选题: 1. 什么是材料,什么是材料的性质,材料的四要素是什么及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10分) 2. 叙述三种可以分析材料结构,组成的表征手段及他们各自的测试原理。(10分) 3. 一名材料科研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科研技能包括哪些,试举例说明。(10分) 4. 任选一种具有某种性能的材料(磁性,导电性等),分析它为什么具有该性能,并描述制备该材料的几种方法及他们的各自特点。(10分) 5. 以任意一种材料(金属,无机非金属,高分子,晶体等)为例,说明其强度的影响因素(15分) 6. 请从化学键,结构,化学组分三方面分析各自对材料强度的影响。(15分) 选做题: 1. 高分子分子量对其玻璃转化温度T g的影响,解释原因,为何测试条件变化T g会变化? 2. 晶体的缺陷有哪几种,它们对其性能有何影响。

3. 半导体材料的导电原理,N型P型半导体的区别。 4. 成核及核生长的过程及原理。 5. 顺丁烯橡胶的组成与特点及其应用。 6. 说明冷变形金属加热时回复、再结晶及晶粒长大的过程和特点? 7. 专业英语:文章翻译-关于铁电材料的研究状况。 铁电材料的优秀电学性能孕育了它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电子元件有着集成度高、能耗小、响应速度快等众多优点。而且目前研究者将铁电材料同其它技术相结合,使新诞生的集成铁电材料性能更为优秀。目前详细描述了几种铁电材料的性能特点与研究进展,包括压电材料及在微机电系统中的应用,储能用铁电介质材料,有机铁电薄膜材料,具备2种以上初级铁性体特征的多铁材料,铁电阻变材料等。

土木工程材料(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合编)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土木工程材料的基本性 (1)当某一建筑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材料的密度、表观密度、强度、吸水率、搞冻性及导热性是下降、上生还是不变? 答:当材料的孔隙率增大时,各性质变化如下表: (2)材料的密度、近似密度、表观密度、零积密度有何差别? 答: (3)材料的孔隙率和空隙率的含义如何?如何测定?了解它们有何意义? 答:P指材料体积内,孔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P′指材料在散粒堆积体积中,颗粒之间的空隙体积所占的百分比: 了解它们的意义为:在土木工程设计、施工中,正确地使用材料,掌握工程质量。 (4)亲水性材料与憎水性材料是怎样区分的?举例说明怎样改变材料的变水性与憎水性? 答:材料与水接触时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亲水性材料;材料与水接触时不能被水润湿的性质称为憎水性材料。 例如:塑料可制成有许多小而连通的孔隙,使其具有亲水性。 例如:钢筋混凝土屋面可涂抹、覆盖、粘贴憎水性材料,使其具有憎水性。 (5)普通粘土砖进行搞压实验,浸水饱和后的破坏荷载为183KN,干燥状态的破坏荷载为207KN(受压面积为115mmX120mm),问此砖是否宜用于建筑物中常与水接触的部位?

答: (6)塑性材料和塑性材料在外国作用下,其变形性能有何改变? 答:塑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能产生变形,并保持变形后的尺寸且不产生裂缝;脆性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当外力达到一定限度后,突然破坏,无明显的塑性变形。 (7)材料的耐久性应包括哪些内容? 答:材料在满足力学性能的基础上,还包括具有抵抗物理、化学、生物和老化的作用,以保证建筑物经久耐用和减少维修费用。 (8)建筑物的屋面、外墙、甚而所使用的材料各应具备哪些性质? 答:建筑物的屋面材料应具有良好的防水性及隔热性能;外墙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外性、抗风化性及一定的装饰性;而基础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及良好的耐水性。 第2章天然石材 (1)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哪几类?举例说明。 答:可分为三大类: 1)岩浆岩,也称火成岩,是由地壳内的岩浆冷凝而成,具有结晶构造而没有层理。例如花岗岩、辉绿岩、火山 首凝灰岩等。 2)沉积岩,又称为水成岩,是由地表的各类岩石经自然界的风化作用后破坏后补水流、冰川或风力搬运至不同 地主,再经逐层沉积并在覆盖层的压力作用或天然矿物胶结剂的胶结作用下,重新压实胶结而成的岩石。例如,页岩、菱镁矿,石灰岩等。 3)变质岩,是地壳中原有的各类岩石在地层的压力或温度作用下,原岩石在固体状态下发生变质作用而形成的 新岩石。例如,大理石、片麻岩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