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口腔解剖生理学前半部分总结概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前半部分总结概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前半部分总结概论
口腔解剖生理学前半部分总结概论

一、第一恒牙(上下颌6)的牙胚在形成于胚胎的第四个月,最早

恒切牙,恒尖牙在胚胎第5~6个月

前磨牙,第十个月

第二恒磨牙出生后一岁

下颌乳中切牙:舌窝,舌隆突明显,舌隆突小但明显

下颌第一乳磨牙:是唯一一个不类似任何恒牙的乳牙。颊面:四边形,近中长直,远中突(近似一个以近中为底的三角形)舌面:近中舌尖长而尖,远中舌尖短而小,两舌尖之间有沟

牙合面:不规则四边形(像以远中为边缘脊的三角形),四个颊尖,近中大;远中窝小于近中窝

解剖部分

1,颅骨共有29块,口腔颌面部骨有14块,其中下颌骨和犁骨不成对;颈部:舌骨,脑颅骨:蝶骨、颞骨

2,上颌骨总结为一体四突:上颌体分为前面:

3,前面:上界眶下缘;下界移行于牙槽突;内界鼻切迹;后界颧突及颧牙槽嵴上骨性标志:①眶下孔:眶下缘中点下方约0.5cm处,眶下神经阻滞麻醉进上颌针部位②尖牙窝:前磨牙根尖的上方,进行上颌窦手术由

此进入窦腔

颌后面:骨性标志:①颧牙槽嵴:颧突伸向上颌第一磨牙的骨嵴上颌体后面与前面

的移行处,在面部或口腔前庭部可触及,是行上牙槽后神经阻

滞麻醉的重要标志②上颌结节:后面下部的圆形隆起,翼内肌

浅头的附着点③牙槽孔:后面的中部,即上颌结节上方有无数

个小骨孔,为牙槽管的开口,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时,麻醉

药物应注入牙槽孔周围

?体上面:骨性标志:眶下沟:眶下沟、眶下管(长1.5cm,麻醉时,不可进针过深,以骨免损伤眼球

?管前段发牙槽管(上牙槽前神经、血管)、

?管后段发牙槽管(上牙槽中神经)

?内侧面(鼻面):①上颌窦裂孔②翼腭沟(与翼突、腭骨垂直板共同构成翼腭管)、

③翼腭管(长3.1cm,有腭降动脉、腭神经通行,)上颌神经阻滞麻醉同翼腭窝和腭大孔

额突

颧突

?、

四突腭突牙槽突(骨骼系统中变化最明显的部分):腭大孔: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

上颌骨的三对支柱:尖牙支柱,颧突支柱,翼突支柱

?上颌窦底壁与牙根的关系,上颌第1磨牙根尖距上颌窦底壁最近,上颌第2磨牙次之,第2前磨牙和第3磨牙再次之。

下颌骨:位于面部下1/3,是颌面骨中最坚实和唯一能活动的骨

外面:①颏结节:在正中联合两边,近下颌体下缘处,左右各有一隆起②外斜线:从颏结节经颏孔

之下向后上延至下颌支前缘的骨嵴有降下唇肌和降口角肌附着,外斜线之下有颈阔肌附着③颏孔孔

内有颏神经,血管通过。颏孔多朝后上外方,注意进针方向

内面

牙槽突比上颌牙槽窝小,牙槽突内、外骨板均为厚的骨密质,除切牙区外,很少有小孔通骨松质。拔除下颌牙或牙槽手术,切牙区可用浸润麻醉,其余牙区用阻滞麻醉

下颌体下缘(下颌底):圆钝、骨质最致密,为下颌区手术切口标志,是颈部的上界。

薄弱部位:正中联合、颏孔区、下颌角、髁突颈部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重点试卷(含标准答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重点试卷(含答案)

————————————————————————————————作者:————————————————————————————————日期:

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单选25(25分) 1、根据牙形态与功能特点,恒牙可分为:() A、前牙与后牙 B、同形牙与异形牙 C、切牙、尖牙、磨牙 D、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E、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2、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髓 E、牙髓腔 3、牙体长轴是指:() A、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B、通过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C、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D、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E、贯穿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4、下列关于生长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生长叶交界处为发育沟 B、牙发育钙化的中心称为生长叶 C、每个生长叶都发育为一个牙尖 D、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E、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5、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比较:() A、上颌侧切牙形态窄而长 B、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浅 C、上颌侧切牙唇面唇缘平直 D、上颌侧切牙唇面窄小平坦 E、上颌侧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显著 6、上、下颌切牙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下颌切牙牙冠较窄 B、下颌切牙牙冠唇面较光滑 C、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 D、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E、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浅 7、全口牙中牙根最长的牙是:() A、上颌尖牙 B、下颌尖牙 C、上颌中切牙 D、上颌第一磨牙 E、上颌第一前磨牙 8、有关前磨牙组的外形特征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牙根为单根 B、邻面似三角形 C、颌面均有两个牙尖 D、下颌前磨牙颊尖低而圆钝,舌尖长而锐 E、牙冠有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颌面五个面 9、牙尖偏远中的牙为:() A、上颌尖牙牙尖 B、下颌尖牙牙尖 C、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D、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E、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10、有沟跨过颌面至舌面称为远中沟的牙为:()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11、上颌第一磨牙颌面的发育沟有:() A、颊沟、舌沟、近中沟 B、颊沟、舌沟、远中沟 C、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D、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E、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中央沟 12、临床拔牙时,可用旋转力拔除的牙是:() A、上、下颌中切牙 B、上、下颌尖牙 C、中切牙与尖牙 D、上颌中切牙与尖牙 E、上颌中切牙与上颌尖牙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30分) 1.社会学 2.社区 3.社会控制 4.社会分层 5.社会现代化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3. 简述社会问题产生的原因。 4.社会变迁的形式。 三、论述题(一题,共30分) 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综合研究社会关系及其变化发展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2. 社区人是人们在一定的地域内形成一个个区域性的生活共同体,整个社会就是由这些大大小小的地区性生活共同体结合而成的。这种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在社会学上称之为“社区”。, 3. 社会控制指社会组织利用社会规范对其成员的社会行为实施约束的过程。 4. 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区分为高低不同的等级序列。“分层”原为地质学家分析地质结构时使用的名词,是指地质构造的不同层面。社会学家发现社会存在着不平等,人与人之间、集团与集团之间,也像地层构造那样分成高低有序的若干等级层次,因而借用地质学上的概念来分析社会结构,形成了“社会分层”这一社会学范畴。 5. 社会现代化是有计划地社会整体变迁,它以人口经济发展为核心,涉及政治法律、社会结构、心理、文化等人类活动和思想—切领域的全方位转换过程。 二.简答题 1. 简述群体的一般功能。 群体是个人与社会的中介,把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其一般功能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方面,群体是个人活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能全面满足人的各种社会需要,并且对人的社会化发生作用。(2分)另一方面,群体是社会存在的基本单位。因此它在实现社会组织目标,完成社会各项任务,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发展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类型、结构的群体,其具体功能各有侧重,不尽相同,因此在分析群体功能时,我们心须区分群体的不同类型、结构,并注意认识其外显功能和潜在功能,准确把握不同群体的社会作用: 2. 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1)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共同生活过程中衍生出来或创造出来的,凡人类有意无意创造出来的东西都是文化。 (2)文化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学来的。 (3)文化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全体成员共同享有的,个别人的特殊习惯和行为模式不被社会承认的不能成为这个社会的文化。

(完整版)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整理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整理 一、牙的演化 (一)各类牙的特点 各类动物牙的演化特点 鱼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两栖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端生牙 爬行类:单锥体、同形牙、多牙列、侧生牙或槽生牙 鸟类:单锥体牙 哺乳类:异形牙、双牙列、槽生牙 1.牙附着的形式 (1)端生牙(acrodont):此类牙无根,借纤维膜附着于颌骨的边缘,容易脱落。大部分硬骨鱼类为端生牙。 (2)侧生牙(pleurodont):不仅牙的基部与颌骨相连,一侧也附着于颌骨内缘,此类牙虽无完善的牙根,但比端生牙牢固,如爬行类动物的牙。 (3)槽生牙(thecodont):有完善的牙根,位于颌骨的牙槽窝内,有血管和神经末梢从根尖孔进入髓腔。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都是槽生牙。 2.牙列替换的次数 (1)多牙列(polyphyodont):在端生牙或侧生牙的舌侧有若干后备牙以不断替换脱落的牙,由于一批一批牙的不断替换,故名多牙列。大部分硬骨鱼类、两栖类和爬行类为多牙列。 (2)双牙列(diphyodont):一生中共有两副牙列,即乳牙列和恒牙列。双牙列主要是槽生牙。哺乳动物包括人类为双牙列。 3.牙体外形 (1)同形牙(homodont):全口牙的形态相同,三角片或单锥形,大小相似,如鱼类的牙。 (2)异形牙(heterodont):牙体形态各异,大小不一,可分为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如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牙。 (二)牙演化的特点 1.牙数由多到少(鱼类可多达200个左右)。 2.牙根从无到有。 3.从多牙列到双牙列。 4.从同形牙到异形牙。 5.从分散到集中(牙的生长部位从全口散在分布到集中于上下颌骨)。 6.牙附着颌骨由端生牙至侧生牙,最后向槽生牙演化。 二、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 (一)牙的组成、分类及功能 1.牙的组成从外部观察,牙体由三部分组成: (1)牙冠(dental crown):有解剖牙冠和临床牙冠之分。解剖牙冠指牙体外层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也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临床牙冠为牙体暴露于口腔的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2)牙根(root of tooth):有解剖牙根和临床牙根之分。解剖牙根指牙体外层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也是牙体的支持部分。临床牙根为牙体在口腔内不能看见的部分,以龈缘为界。 (3)牙颈(dental cervix)(颈线、颈缘、颈曲线):指解剖牙冠与牙根交界处的弧形曲线。 牙的组成从纵剖面观察,牙体的组织包括: (1)牙釉质(enamel):构成牙冠表层的、高度钙化的最坚硬组织。 (2)牙骨质(cementum):构成牙根表层的硬组织。 (3)牙本质(dentin):构成牙体的主要物质,位于牙釉质和牙骨质内层,其中央有一空腔,称为髓腔。 (4)牙髓(dental pulp):充满于髓腔中的结缔组织,含有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2.牙的分类 (1)根据牙的形态和功能分类 1)切牙 (incisor teeth):位于口腔前部,上、下、左、右共8个。邻面观牙冠呈楔形,颈部厚而切缘薄,功能是切割食物。牙根为单根。 2)尖牙 (cuspid teeth):位于侧切牙远中,上、下、左、右共4个。牙冠较厚,在切缘上有一长大牙尖,功能是穿刺、撕裂食物。牙根为单根。

2018.10社会学概论历年真题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034) 本试卷共4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顼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在孔德对科学的分类中,科学的最高层次是 A.天文学B.数学C.物理学D.社会学 2.结构功能论兴起于20世纪 A.20年代 B.30年代C.40年代D.50年代 3.交换理论的建立者是 A.霍曼斯B.科塞C.达伦多夫D.帕森斯 4.社会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来自于 A.奥地利B.英国C.德国D.法国 5.在社会学传入中国之时,翻译出版了日本女子大学社会学教授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的是 A.谭嗣同B.康有为C.严复D.章太炎 6.在费孝通提出的“五脏六腑”说中,属于“五脏”的是

A.学术会议B.学会组织 C.社会学课程D.研究方法 7.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加以说明的过程被称为 A.预测性功能B.解释性功能 C.规范性功能 D.描述性功能 8.一种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被称为 A.访谈法B.观察法C.个案研究D.典型调查 9.属于定性方法的是 A.实地研究 B.问卷调查C.实验方法D.统计调查 10.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被称为 A.人口结构 B.社区结构 C.环境结构 D.社会结构 11.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被称为 A.文化采借B.文化互斥C.文化冲突 D.文化排斥 12.重新社会化也称为 A.再社会化B.继续社会化 C.二级社会化D.文化反哺 13.达到社会化目标的根本途径是 A.知识积累B.社会实践C.观察学习D.角色扮演 14.某公司几个合伙人之间的合作,属于 A.契约式合作B.制度化的传统合作 C.自发性合作D.指导性合作 15.在霍尔提出的四种不同的个人空间中,距离最长的是 A.亲密距离B.个人距离 C.社会距离D.公众距离 16.以个人在社会网络中获得的利益来区分,社会网络的形态可以分为 A.稳固形态和松散形态B.互利形态和互补形态 C.利己形态和利他形态D.封闭形态和开放形态 17.一对夫妇没有子女并且自愿终生不育的家庭,属于

最新《新闻学概论》整理版资料

绪论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施拉姆等著)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对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苏联共产主义理论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指导新闻实践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新闻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中的新闻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持与发展。 运用新闻理论,观察新闻报道、新闻改革、业界动态、媒体转型…… 例如:分析新闻报道(单篇报道、系列报道、同题报道等),分析媒体事件(限娱令等)……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的起源:人类的信息需求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事实 新闻事实——经过选择的事实 如何选择事实?21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务实派定义: 1.“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2.“新闻”建立在三个“W”基础上,即“Women(女人)”、“Wampum(金钱)”、“Wrongdoing(坏事)” 3.“凡是让女人喊一声‘啊呀,我的天哪’的东西,就是新闻。” “最坏的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这是大众化报纸(便士报)兴起时期,一些资产阶级报人根据他们的经验对新闻所作的解释。 务实派新闻定义的特点:注重新闻内容的新奇、异常、变态、刺激、色情。

务实派的定义具体形象,但比较随意,不科学 理论派定义 1.强调事实 范长江:“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 2.强调活动(结果) 陆定一: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3.强调手段——手段说的是新闻的功能而不是新闻本身。 甘惜分:新闻是报道或评论最新的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新闻是手段,即意味着新闻媒体是工具.(1980) 4.强调信息 如:新闻是经报道的新近事实的信息。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新闻的本质是信息。 “新闻是公开传播的新近事实的信息。”——这个定义包含了新闻“真实、新鲜、公开”的特征。 信息源于事实,又不是事实本身,事实本身无法传布,只有变成信息才能传布。 新闻的定义 请比较几则新闻定义,谈谈你对它们的看法。 (目前古今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很多,可以首先对定义的整体情况有个基本了解,然后选择有代表性的定义,进行详尽的分析,包括定义的渊源、辨析、对实践的作用等。) 除了陆定一的新闻定义,中外关于新闻的定义有很多,如“事实说”、“报说”、“功能说”、“信息说”、等。首先,它们都肯定了事实的重要性;其次,它们都强调新闻要新,事实要近,陈年旧事不能成为新闻。这些定义是人们对新闻长期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有助于拓宽人们的研究视野,深化对新闻的认识。 西方国家还有一些形形色色的新闻“定义”,如“性质说”与“兴趣说”,们片面强调事实的个别特征,迎合受众的某种需求,诱导人们把注意力放在金钱、色情、暴力、怪异、刺激等消极现象上,其荒谬性和危害性是显而易见的。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新闻的五要素(5W) 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社会学概论试题附答案

社会学概论1 填空题 1、西方社会学创立于19世纪—30-40 —年代。 2、孔德把社会学的研究范围划分为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两大部分。 3、人类社会以_______ 为主体。 4、文化的特征表现为地域性、—共同性_、历史性和继承性。 5、社会学的研究特点表现为整体性、—综合性—和实证性。 6、韦伯认为社会分层的标准有财富、权力与声望。 7、社会学的主要功能有—描述功能—、解释功能、预测功能、实践功能和教育功能。 &人类 社会的基本构成要素有—自然环境_、人口和文化。 9、社会学重在探索导致越轨行为的________因素。 10、依据群体成员间关系的亲密程度,可以把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11、家庭是以—婚姻—和血缘、亲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社会生活的群体形式。 12、社会组织生存的先决条件是由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组成。 13、以农业为活动聚集起来的人们的生活共同体称为—农村—社区。 14、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是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与应受惩罚性。 二、名词解释 1、再社会化个体全面放弃已习得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确立新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标准。 2、社会学:是一门把社会做为整体,研究社会的构成及其运行规律的社会科学 3、社会变迁指一个社会的结构性或形态性变化。 4、组织目标 三、辨析题 1、历史唯物主义与社会学都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它们没有区别。第12 页 ①它们是有区别的。 ②从研究对像来说,历史唯物主义研究的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人类历史的全部过程社会学着眼于特定时空的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过程,研究的是具体规律和特殊规律。 ③从研究方法来说,历史唯物主义采用概括,演绎,推理方法,社会学采用经验研究和分析综合方法。 ④从作用上看,历史唯物主义为人们提供一种科学认识社会历史的方法,社会学是帮助人们直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为促进社会发展,解决社会问题提供科学帮助。 2、越轨就是犯罪。 越规并不都是犯罪。它们都是对公认社会规范的违反和背离,但程度与性质有所不同。越规既包括对社会规范和轻度违反,又包括对社会规范的严重违反;犯罪则是严重违反。越规违反的是较低层次的,犯罪违反的是较高层次的。越规通常不受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犯罪理应受到社会强力机构的惩治。越规往往是犯罪的基础和准备。 四、论述题 1、荀子说,人之生也,不能无群。从社会学角度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存需要,自身组织和维 护和他人生命的生产都不可能靠一个人完成。 生产需要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等资料就需要生产,生产活动,一开始就是共同性的群体活动。安全需要一个人不能抵御自然环境的危害,人身安全,心理安全,都需要群体。精神上的需要离开群体个人就没有表达交流的对像,精神生活无从发生,心理需要得不到满足 2、联系实际论述同龄群体在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同龄群体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提高独立意识,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龄群体背景相同,教育相同,易沟通,有益于成员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同龄群体有自己的行为准则,价值标准,成员以此要求自己,指导自己的行为同龄群体极少强制性,可以自由沟通交流,从中得到安慰和支持。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总结 《新闻学概论》课程是新闻传播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新闻学概论》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集理论性与应用性为一体的学科。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习者在全面了解新闻事业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系统掌握新闻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知识,掌握新闻工作的理论、方法、技能,为今后的新闻理论研究和从事新闻业务工作奠定基础。 学习本课程的要求是:学习者应明确学习和研究新闻理论的意义,掌握学习和研究的科学方法。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和规范新闻学的学习和研究,同时又要联系中国新闻工作的实际,总结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新闻学理论。 明确新闻学的研究对象,理解新闻事业、新闻理论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掌握新闻理论的研究意义和方法。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人类社会的新闻现象。 新闻学有广、狭两义,广义的新闻学包括:新闻理论、新闻史、新闻实务(采、写、编、评、摄、经营管理),狭义的新闻学就是新闻理论。 新闻学研究的内容:人类社会新闻传播的特点、样式、规律、功能、目的等等。重点是现代新闻业和社会的关系,具体说,新闻业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及其与社会的互动。 《新闻学概论》中的新闻学,主要是在狭义上使用。 一、中国新闻教育对新闻学发展的贡献: 1、1918年10月14日,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成立可以视为中国正式新闻教育的开端。 2、我国大学设立新闻系始于1920年,上海圣约翰大学在普通文科内创办报学系,由上海英文《密勒氏评论报》主笔柏德逊(Don Patterson)主持系务,并发行英文《约大周刊》。 3、我们认为,新闻学要想发展到“学术性专业的层次”,这种研究视域和理论建构是不可缺少的。如果说政治、经济、文化视域对新闻学研究来说还具有一定的外在性,那么专业视域则是新闻学研究的内在视域。它以新闻和新闻传播为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新闻和新闻传播自身的逻辑和质的规定性来思考各种实践层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也可以把专业视域称之为“本质视域”。 二、学习新闻学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1、指导新闻工作者自觉从事创造性的工作。 2、指导我们正确对待新出现的各种新闻现象。 3、指导我国新闻改革的顺利进行。

口腔解剖生理学

口腔解剖生理学重点归纳 一、名词解释 1.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为合面牙尖两斜面汇合而成的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每条三角嵴由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2.横嵴(transverse ridge):为合面相对牙尖两三角嵴相连,横过合面的细长形牙釉质隆起,为下颌第一前磨牙合面的重要解剖特征。 3.斜嵴(obligue ridge):合面斜形相对的两牙间三角嵴相连,称为斜嵴。为上颌第一磨牙重要的解剖标志。 4.牙列(dentition):牙按照一定的顺序、方向和位置排列成弓形,称为牙弓或牙列。 5.纵合曲线(sagital curve of occlusion):矢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6.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冠状方向的合曲线称为~。 7.Spee curve:即司皮曲线。为连接下颌切牙的切缘、尖牙的牙尖、前磨牙的颊尖以及磨牙的近、远中颊尖的连线。该连线从前向后是一条凹向上的曲线,为下颌牙列的纵合曲线。 8.横合曲线(transverse curve of occulusion):又称Wilson曲线。在上颌,为连接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凸向下的曲线,即上颌的横合曲线。同样,连接下颌双侧同名磨牙颊、舌尖形成一条凹向上的曲线,称为下颌的横合曲线。9.牙尖交错合(intercuspal occlusion,ICO):是指上、下颌牙牙尖交错,达到最广泛、最紧密接触时的一种咬合关系。 10.覆合(over bite):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唇(颊)面的垂直距离。正常时为2~4mm。 11.覆盖(over jet):是指牙尖交错合时,上颌牙盖过下颌牙的水平距离。正常时为2~4mm。 12.牙尖交错位(intercuspal position,ICP):牙尖交错合时,下颌骨相对于上颌骨或颅骨的位置。 13.后退接触位(retruded contact position,RCP):从牙尖交错位开始,下颌还可以向后下移动少许(约1mm),此时,后牙牙尖斜面部分接触,前牙不接触,髁突位于其在下颌窝中的最后位置,从该位置开始,下颌还可以作侧向运动,下颌的这个位置称为~。 14.下颌姿势为(mandibular postural position,MPP):当人直立或端坐,两眼平视前方,不咀嚼,不吞咽,不说话,下颌处于休息状态,上下牙不接触时,下颌所处的位置称为~。 15.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又称颞颌关节、下颌关节或颅下颌关节,在解剖形态上,它是由盘-颌关节组成的复合关节,该关节又与翼外肌上头关系密切;在生理功能上,通过转动和滑动,不仅参与人们赖以生存的咀嚼和吞咽活动,而且还参与言语和表情等功能。 16.关节盘(articular disk):是介于关节窝、关节结节与髁突之间,略呈椭圆形,内外径长于前后径。为一不能自行修复的特化的纤维性结缔组织。 17.颈动脉窦(carotid sinus):为颈内动脉起始处或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彭大部分,窦壁内含有特殊压力感受器。 18.面部危险三角区:临床上将鼻根部和两侧口角练成的三角区称为~。

社会学概论试题

一、单选题 1.建立在个人的顺从动机基础之上,即让人出自内心地感到这样做是对的。奖励、赞扬、记功、晋升等,这属于()控制的措施。 A.消极控制 B.个人控制 C.积极控制 D.内在控制 2.我国的社区研究是从以()为首的燕京大学社会学系的师生开始的。 A.费孝通 B.吴文藻 C.严复 D.康有为 3.“现代化”是()以后才在西方社会科学中逐渐流行的一个新术语。 A.19世纪60年代 B.19世纪9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4.个体从原有的生活方式向另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转变的过程。要求个体放弃原来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接受一套对他本人完全是新的行为规范和生活方式。这个过程属于()。 A.基本社会化 B.再社会化 C.继续社会化 D.反社会化 5.有人借改革,假公济私,有所谓“你有政策,我有对策”,这种现象称为()。 A.制度化优先 B.制度化冲突 C.制度化逃避 D.制度化建设 6.所有社会制度中最普遍、最悠久的制度是()。 A.军事制度 B.家庭制度 C.福利制度 D.政治制度 7.在关于偏差行为的理论解释中,重视个人的精神、情绪、性格等心理因素对行为的影响的观点属于()。 A.生物学解释 B.心理学解释 C.社会学解释 D.文化学解释 8.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人物是()。 A.帕森斯 B.斯宾塞 C.库利 D.丁伯根 9.一个人同时担当了几种角色,对个人的期待发生了矛盾而难以协调,这种现象称为()。 A.角色扮演 B.角色冲突 C.角色中断 D.角色失败 10.美国的社会学家默顿在迪尔凯姆提出的社会失范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A.“手段——目标论” B.“差异交往”说 C.亚文化群理论 D.标签论 11.行为者个人将社会规范内化为自己持有的观念,从而自觉地按照社会规范的要求约束自己的社会行为,这种控制形式是()。 A.内在控制 B.外部控制 C.内化控制 D.他人控制 12.社会的风俗、道德、准则、法律等规范属于社会制度的()。 A.概念系统 B.规则系统 C.组织系统 D.设备系统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重点名词解释 1、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新闻事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标志。像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统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总称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2、新闻本源: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3、信息:(一般)指与人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只强调对象与人的作用与联系。 (广义)指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过程中呈现出的各自的属性。具有和物质、能量等量齐观的地位。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即排除其他可能性,只采取其中一个的可能性。(在新闻学里主要指狭义这一定义)4、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理论、方针、政策、伦理道德、立场态度)。 5、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物公开发表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6、新闻体制——是新闻事业的所有制性质、决策机构的构成、新闻事业的结构和社会对新闻事业的制约机制等。新闻体制集中表现为媒体的所有制问题。 7、新闻媒介的共性——新闻媒介是工具,是真实地(与文学比较)、及时地(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比较)反映世界新近变动(与历

史比较)的大众(与书信、情报等比较)传播工具,属于上层建筑。 8、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 9、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它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10、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新闻的五要素能够经的起调查核对。

新闻学概论知识点总结

绪论: 1. 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性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2)社会责任论 3)发展新闻学 4)党报理论 2. 1918年,蔡元培创立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 3. 1919年,徐宝璜出版中国人写的第一本完整的新闻学著作《新闻学》。 4. 1978年建立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是我国第一个专门的新闻学研究机构。 第二章 一、新闻起源 1、唯心主义的“生理本能”和“心理欲求”说 代表人物: 美国新闻学者卡斯柏约斯特 代表作品:《新闻学原理》 主要观点:人类对于事物的好奇心和兴趣,是新闻欲的源泉。 2、唯物主义的“社会生产实践说” 主要观点:人类的新闻传播活动在原始社会就已开始,人类通过传播新闻信息协调行动、趋利避害、更好地生存和发展。 参考作品:恩格斯《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阐明好奇心源自于人类劳动过程 二、新闻传播发展过程(十个阶段) (一)、原始人的手势语交流:原始人智力低下,语言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过程,手势语成为最初的表达手段。 (二)、口语新闻媒介:当有声语言完善到可以交流的程度,出现了原始新闻的传播,语言和说话器官构成口语新闻媒介。以上两方面都可称为新闻传播的人身载体。 (三)、实物媒介:以某些物体作为媒介,构成原始社会的实物新闻媒介。 (四)、声光媒介:原始社会的声光媒介,多指用鼓声,烽火和烟雾传播信息。需要事先对信号的含义进行约定,并在视听能力所及的限度内使用。这种传播的共时性和有限距离,制约了传播范围。 (五)、图示媒介:图示媒介用线条把事物的分布写下来,构成信息画面,是象形思维的产物。以上三个方面的传播媒介可通称为体外传播载体。 (六)、手抄媒体:标志人类第一次传播革命开始,传媒发展出现了第一次历史性跨跃。成果:1)文字 2)手抄新闻:如中国殷墟甲骨文;盛行于原始社会末期到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中期; 3)手抄报纸:如唐代《邸报》;公元前59年,罗马议事厅《每日纪闻》;1550年至1566年间的意大利《威尼斯公报》是最有名的手抄报纸。 (七)、印刷媒体:一种高效复制的媒介,开拓了辽阔的信息空间,标志着第二次新闻传播革命的出现。第一份以报纸形式出现的新闻传单,是1529年维也纳政府因土耳其的侵入而刊印的,其内容是向整个基督教世界要求援助这个被围困的城市。 1605年,英国第一位报人:奈森尼乐巴特出版了《约克郡谋杀案》新闻专刊; 1814年,《泰晤士报》和《晚邮报》采用了蒸汽印刷机,宣布了印刷新闻时代的到来。(八)、电子新闻媒介:电信号及其发射、接收装置传播信息,称作电子媒介。广播与电视成为新闻传播的第三、第四次革命。 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个正式的广播电台:威斯汀豪斯公司的KDKA电台正式播音;1925年10月,苏格兰的约翰贝尔德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电视机; 1936年,世界上最早的电视台:BBC电视台在英国伦敦建立; 同年11月20日,世界上最早的电视节目英国伦敦奥林匹克展览厅内诞生,著名的女歌星艾德尔迪克森演唱了一首名叫《电视》的歌。 (九)、互联网传播媒介:20世纪70年代兴起,又称“第四媒体”,互联网标志着人类历史上第五次传播革命的开始。

口腔解剖生理学习题-重点试卷(含答案)

口腔解剖生理学 一、单选25(25分) 1、根据牙形态与功能特点,恒牙可分为:() A、前牙与后牙 B、同形牙与异形牙 C、切牙、尖牙、磨牙 D、单根牙、双根牙、多根牙 E、切牙、尖牙、前磨牙、磨牙 … 2、不属于牙体组织的结构是:() A、牙釉质 B、牙骨质 C、牙本质 D、牙髓 E、牙髓腔 3、{ 4、牙体长轴是指:() A、通过牙冠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B、通过牙根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C、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轴 D、通过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E、贯穿牙冠与牙根中心的一条轴 4、下列关于生长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B、生长叶交界处为发育沟 C、牙发育钙化的中心称为生长叶 D、每个生长叶都发育为一个牙尖 E、多数牙是由4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F、部分牙是由5个生长叶发育而成 5、上颌侧切牙与上颌中切牙比较:() A、上颌侧切牙形态窄而长 B、" C、上颌侧切牙舌窝窄而浅 D、上颌侧切牙唇面唇缘平直 E、上颌侧切牙唇面窄小平坦 F、上颌侧切牙舌面边缘嵴不显著 6、上、下颌切牙区别中不正确的是:()

A、下颌切牙牙冠较窄 B、下颌切牙牙冠唇面较光滑 C、、 D、下颌切牙牙根窄而扁 E、下颌切牙的切嵴靠近牙体长轴 F、下颌切牙舌面边缘嵴明显,舌窝较浅 7、全口牙中牙根最长的牙是:() A、上颌尖牙 B、下颌尖牙 C、上颌中切牙 D、: E、上颌第一磨牙 F、上颌第一前磨牙 8、有关前磨牙组的外形特征中哪个是正确的 ( ) A、牙根为单根 B、邻面似三角形 C、颌面均有两个牙尖 D、下颌前磨牙颊尖低而圆钝,舌尖长而锐 E、: F、牙冠有颊面、舌面、近中面、远中面及颌面五个面 9、牙尖偏远中的牙为:() A、上颌尖牙牙尖 B、下颌尖牙牙尖 C、上颌第一前磨牙颊尖 D、上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E、下颌第一前磨牙牙尖 ) 10、有沟跨过颌面至舌面称为远中沟的牙为:() A.上颌第一前磨牙 B.上颌第二前磨牙 C.下颌第一前磨牙 D.下颌第二前磨牙 E.上颌第一磨牙 11、( 12、上颌第一磨牙颌面的发育沟有:() A、颊沟、舌沟、近中沟 B、颊沟、舌沟、远中沟 C、颊沟、近中沟、远中舌沟 D、颊沟、舌沟、近中沟、远中沟

社会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社会学概论试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严复将斯宾塞的《社会学研究》一书译作 ( ) A.《原强》 B.《群学肄言》 C.《社会学原理》 D.《原富》 2、下列的社会学家,主张冲突理论的是 ( ) A.齐美尔 B.达伦多夫 C.韦伯 D.孔德 3、一个群体和社会文化的外部表现为 ( ) A.符号 B.规范 C.礼俗 D.价值 4、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本群体是 ( ) A.偶发群体 B.社会类属 C.次属群体 D.首属群体 5、下列属于服务组织的是 ( ) A.博物馆 B.图书馆 C.俱乐部 D.医院 6、职业流动的主流是 ( ) A.水平流动 B.向下流动 C.向上流动 D.其它 7、社会行为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 A.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B.心理的需要 C.生理的需要D.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8、社会控制首先是对什么的制约 ( ) A.社会成员心理B.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 C.社会成员的道德行为D.文化规范 9、人类有史以来最后一种家庭形式是 ( ) A.偶婚制家庭 B.伙婚制家庭 C.普那路亚家庭 D.专偶制家庭 10、提出“X”理论与“Y”理论的是 ( ) A.巴纳德 B.涂尔干 C.科塞 D.麦克雷戈 11、构成文化的最小单位是 ( ) A.文化元素 B.文化集丛 C.文化模式 D.礼仪 12、社会学的科学方法论是 ( ) A.实证主义 B.非实证主义 C.历史唯物主义 D.历史唯心主义 13、孔德关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理论是 ( ) A.社会动力学 B.社会静力学 C.社会进化论 D.社会发展论 14、个人社会化的特点是 ( ) A.主动性 B.自觉性 C.互动性 D.强制性 15、作为社会和文化的缩影,是个人生活的基本社会环境的是 ( ) A.工作单位 B.家庭 C.社区 D.大众传播 16、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的首要问题是 ( ) A.利益 B.需求 C.生产 D.阶级

新闻学概论考点与知识点

《新闻学概论》 知识点和考点 一、名词解释、填空题 (说明:但是可能会在简答题、辨析题、论述题中用到) 绪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前提、基本概念、最终效果)(P6页)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起源于欧洲,至今却盛行于北美,尤其是美国。自由主义报刊理论是为了确立、维护和发展新闻自由所作的理论探索。力图以理论的形式来阐述、论证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必然性;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是该理论的主要内涵,并由此确立其基本原则。 (2)主要观点: ①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②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人民有权利监督政府,最重要、最常见的中介就是报刊。即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或第四种权力。 ③“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其要义是让人民群众、让各党各派都利用报刊充分地表达各自的意见。而充分表达意见的前提是给予人民有关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④对事实的信念。从个体主义至上的价值观出发,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强调,新闻报道的最终目的不是向大众灌输某种标准的观点,而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 缺陷: 1.它最大的缺陷:就是对公众的通讯工具的逐日进行的工作未能提供严格的标 准。 2.报刊作为私人企业和作为社会工具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 3.自由竞争的结果必然导致垄断,资本薄弱的报纸无力和大报竞争,最后只能 被淘汰或兼并。 2.社会责任理论(P8页) 3.发展新闻学(“三功能”P10页) 媒介有守望、整合、教育的功能 第二章: 4.唯物主义的新闻起源观(P26页) 1.新闻是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 2.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第三章: 5.狭义的信息(P44页) (狭义)是指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6.宣传(P49页) 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它的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7.决定宣传效益因素(P52页)

全国2016年10月自考真题社会学概论试题与答案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 2016 年 10 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社会学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 :0003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 , 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 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 , 用 2B 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 用橡皮擦干净后 , 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 . 1.社会学主要理论流派中的冲突理论渊源于马克思的社会思想,被认为是最早、也是最 深刻和最系统的冲突论是马克思的(C ) A.历史唯物主义 B .辩证法C.阶级斗争理论D.政治经济学 2. 主张社会批判理论的学术群体是(A) A.法兰克福学派 B .芝加哥学派 C .哥伦比亚学派D.功能学派 3.在社会学的研究功能中,对影响社会事实发生、变化的主客观因素,从其因果联系上 加以说明的过程称为( C ) A.预测性功能 B .规范性功能C.解释性功能 D .描述性功能 4.统计调查的常用方式之一是( B ) A.文案法B.普遍调查 C .实地实验 D .问卷调查 5. 以某个社会单位或案例为一个整体进行详细考察的方法称为(D) A.访谈法B.典型调查C.观察法D.个案研究 6. 在社会学研究的分析类型中,偏重经验实证主义原则的是(A) A.定量分析 B .定性分析C.实地研究D.非介入性研究 7.在社会结构类型中,由一些作为社会实体的基本单元和要素构成的社会结构是 ( A ) A.实体性社会结构 B .关系性社会结构 C .规范性社会结构D.整体性社会结构8.人口数量通常是指( B ) A.人口素质B.人口规模C.人口结构D.人口分布 9. 人们直接感受文化多样性时的心理现象被称为(C) A.文化冲突 B .文化边际C.文化震惊D.文化排斥 10.“文化自觉”的提出者是(D ) 11.再社会化也可称为( C ) A.反向社会化 B .继续社会化C.重新社会化D.基本社会化 12. 建立在血缘、遗传等先天的生理因素基础上的社会角色,被称为(A) A.先赋角色 B .开放性角色 C .首要角色D.表现性角色 13.在社会互动的基本形式中,不同行动者之间相互反对或阻止对方意图的自觉行动,被 称为(A ) 14.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象征,被称为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口腔解剖生理学名词解释

1 解剖牙冠(anatomical crown):牙体外层被牙釉质覆盖部分,牙冠与牙根以牙颈为界。 2 临床牙冠(clinical crown):牙体露出口腔部分,牙冠与牙根以龈缘为界。 3 解剖牙根(anatomical root):牙骨质覆盖的部分。 4 临床牙根(clinical root):口腔内见不到的牙体部分。 5 出龈:牙胚破龈而出的现象称出龈。 6 萌出(eruption):牙冠出龈至【达到咬合接触】的全过程。牙萌出时间是指出龈的时间。 7 唇面(labial surface):前牙牙冠接近唇黏膜的一面,称为唇面。 8 颊面(buccal surface):后牙牙冠接近颊黏膜的一面,称为颊面。 9 舌面(lingual surface):牙冠接近舌侧的一面,称为舌面。 10 腭面(palatal surface):上颌牙牙冠舌面因接近腭侧,称为腭面。 11 邻面(proximal surface):同一牙弓内相邻两牙相互接触的面,称为邻面。 12 近中面(mesi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近的邻面,称为近中面。 13 远中面(distal surface):牙冠离中线较远的邻面,称为远中面。 14 牙合面(occlusal surface):上下颌后牙咬合时发生接触的一面。 15 切嵴(incisal ridge):前牙无牙合面,切端【舌侧】有切咬功能的嵴,称为切嵴。 16 中线(median line):平分颅面部为左右两等分的一条假想线,通过两眼之间、鼻尖、上颌两中切牙、下颌两中切牙之间。中线与正中矢状面一致,将牙弓分成左右对称的两部分。 17 牙体长轴(long axis):沿【冠根】方向通过牙体中心的一条假想线。 18 接触区(contact area):牙与牙在邻面相互接触的区域,亦称邻接处。 19 线角(line angle):牙冠上两个相邻牙面相交处所成的角称线角,如近中面与唇面相交称为近唇线角。 20 点角(point angle):牙冠上三个相邻牙面相交所成的角称点角,如磨牙的近颊牙合点角。 21 外形高点(height of contour):【牙冠】各【轴】面上最突出的部分。 22 牙体三等分(division into thirds):为了便于明确牙体各面上某一部位所在,常将牙【轴面】在一个方向分为三个等份来描述。在唇(颊)舌向将牙冠邻面分为唇(颊)1/3、中1/3、舌1/3;在近远中向可将牙冠分为近中1/3、中1/3、远中1/3;在垂直向可将牙冠分为切(牙合)1/3、中1/3、颈1/3;牙根可分为颈1/3、中1/3、根尖1/3。 23 牙尖(dental cusp):牙冠表面近似锥体的显著隆起称牙尖。位于尖牙切端、后牙的牙合面上。 24 舌面隆突(cingulum):前牙舌面近颈1/3的半月形隆突起,前牙的解剖特征之一。 25 结节(tubercle):牙冠上釉质过度钙化而形成的小突起,可在牙合面、切牙切缘见到。 26 切缘结节(mamelon):初萌切牙切缘上圆形的隆突,随着牙的磨耗逐渐消失。 27 嵴(ridge):牙冠表面细长形的釉质隆起。根据其位置、形状、方向,可分为切嵴、边缘嵴、牙尖嵴、三角嵴、横嵴、斜嵴、轴嵴、颈嵴。 28 切嵴(incisor ridge):为切牙切端舌侧长条形的牙釉质隆起,具有切割功能。 29 边缘嵴(marginal ridge):为前牙舌面窝近远中边缘及后牙牙合面边缘细长形的牙釉质隆起。 30 牙尖嵴(cusp ridge):从牙尖顶分别斜向近、远中的嵴。后牙颊尖和舌尖的近、远中牙尖嵴,分别组成颊牙合边缘嵴和舌牙合边缘嵴。 31 三角嵴(triangular ridge)(03名解):为后牙牙合面牙尖顶端伸向牙合面的细长形釉质隆起。三角嵴由构成牙尖的近中和远中两斜面汇合而成。 32 斜嵴(oblique ridge):牙合面两牙尖三角嵴斜形相连形成的嵴,是上颌磨牙牙合面重要的解剖标志。 33 横嵴(transverse ridge):相对牙尖的两条三角嵴,横过牙合面相连形成的嵴,是下颌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