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对中国周边环境新变化的战略思考

对中国周边环境新变化的战略思考

对中国周边环境新变化的战略思考
对中国周边环境新变化的战略思考

对中国周边环境新变化的战略思考

发布时间:2012-01-30作者:陈向阳来源:《亚非纵横》2012年第1期

【内容提要】随着中国崛起、亚洲振兴与美国“重返”,中国的周边环境正在发生结构性的重大变化,中国、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中国在周边机遇与挑战交织联动,中国应加快制定并实施“周边战略”,通过主动经营赢得战略主动权。

【关键词】周边环境中邻关系中美关系周边战略

自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与中国的力量对比此消彼长,亚洲经济崛起导致世界地缘重心“东移”,中国加速崛起在周边国家引发不同反响,美国着力推进“重返亚太”,全球与地区因素相互叠加,致使中国的周边环境经历着深刻而复杂的演变。中国亟需客观冷静与全面地研判周边环境新变化,主动谋划“周边战略”,为“十二五规划”与“重要战略机遇期”营造更加有利的周边环境,为自身和平发展构筑更加坚实的地缘战略依托,为周边和平稳定与繁荣作出更大的贡献。

一、中国周边环境的三大新变化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中国、印度、东盟等亚洲新兴经济体群体性崛起,使得亚太成为新的世界财富中心,资本、商品、人员、市场等经济要素高度聚集,地区热点广泛分布,引发区内外大国纷纷加大对亚太的战略投入,围绕中国周边加紧角逐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亚太成为全球“中心舞台”,中国周边的“战略行情”持续看涨,中国周边环境由此呈现出以下三大新变化。

(一)各个地缘方向不同程度经历复杂转型,不确定性与不稳定性增加

中国周边主要包括四大方向,各个方向皆有热点,近期普遍出现了需要高度重视的新情况。

在东北亚,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于2011年12月17日突然去世,朝鲜进入“金正恩时代”,朝鲜政局经历深刻演变,朝鲜与韩国因为“吊唁问题”导致矛盾加深,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加强,朝鲜半岛和平稳定面临挑战,朝核问题及其“六方会谈”充满变数。

在东南亚,南海问题因为菲律宾与越南等“声索国”极力强化所谓“现状”、美日印澳等“域外大国”趁机介入而持续升温,中国在南海的正当权益与合理主张面临严峻挑战;缅甸政府实施“民主化”转型,反对派领袖昂山素季重新参与政治,美国加快调整对缅政策,缅甸成为各大国竞相争取的对象。

在南亚,美国加紧实施阿富汗撤军计划,阿富汗以卡尔扎伊政府及其北约盟友为一方,以“塔利班”反政府武装为另一方,双方较量不相上下,呈现“拉锯战”。巴基斯坦因为支持美国“反恐”而一再遭受恐怖袭击,美国一再侵犯巴领土主权导致巴暂停对美“反恐”的支持,美巴矛盾加深,阿富汗与巴基斯坦的安全形势在“后美国撤军时代”面临新的变数。

在中亚,中亚五国普遍处于政治与社会转型期,一些国家面临领导人新老交替的考验,哈萨克斯坦发生石油工人示威预示该地区现有统治方式面临挑战,大国在中亚的博弈呈现“美退俄进”态势。

综上所述,中国周边不少国家仍然处于转型期,政局不稳趋于普遍化与常态化,朝鲜、缅甸、巴基斯坦等“地缘枢纽国家”的发展走向尤其值得关注。与此同时,周边热点问题不同程度升温并且牵动全局,朝核乃至伊朗核问题难解,海洋权益争端加剧,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问题复杂,加之美国“重返亚太”与“激活”地区“休眠火山”,致使中国周边的各个方向都不平静,“局部震荡”难以排除,中国在周边的“维稳”与“维权”皆有难度,兼顾二者更为不易。

(二)中国与周边国家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但摩擦也在增加

一方面,新时期中国与周边国家的互动更加广泛深入紧密,利益共享成为主流。其一,中国与周边互动空前密切,互动领域之广、频率之密、影响之深,均前所未有,不仅涵盖了经济、政治、安全、文化、环境诸领域,而且双边官方定期与机制性的互访对话、民间商务与人文交流并行不悖。特别是在经济上,中国与周边大多数国家互为重要经贸伙伴,中国成为周边多数国家的最大

出口国与重要投资来源国,中资企业在周边加快“走出去”,人民币在周边的“国际化”加快,中国与邻国的双边本币结算规模不断扩大;其二,中国与周边国家日益形成了“利益与命运的共同体”。经济上彼此相互依赖加深,互为主要市场与投资场所,共同参与区域次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政治上以相互协调合作与支持为主,共同发出“亚洲声音”,共同促进“亚洲振兴”。安全上休戚与共,共同应对区域非传统安全挑战,致力于缓解在传统安全领域的“安全困境”,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成为彼此主要共识。文化上彼此具有共同或近似的价值观,共同致力于亚洲古老文明的复兴。另一方面,中国与周边一些国家也存在着摩擦甚至冲突。由于中国加速崛起与区域影响力日益增强,包括中国与邻国的力量对比差距拉大,致使与中国存在领土与海洋权益争端的邻国焦虑不安,其加紧相互串联与加大对美国的借重,对中国实施一系列的反制手段。近来中国与某些邻国之间的历史遗留边界及海洋领土争端不时升温,大多源于邻国对中国的猜忌增加,担心中国在崛起之后以武力或强硬手段“改变现状”(所谓“现状”即邻国非法侵占中国的领土权益等),个别邻国加紧寻求外力介入以制衡中国,一些邻国还以“抱团”的方式来应对中国。

综合上述两种情况来看,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仍以“契合点”与利益交汇点为主,以“冲突点”

与利益竞争为辅,机遇与有利因素超过挑战与不利因素。其中,“契合点”包括:共同的利益如经济、政治、安全利益等,共同的“事业”即各国大多以本国经济发展与政治稳定为“第一要务”、谋求本国及区域安全等,共同的语言即致力于亚洲崛起与文明复兴、大多主张发展模式多样化与反对外来干涉等。“冲突点”包括:尚未解决与历史遗留的领土及海洋争端,市场、资源与能源竞争,生态环境的相互影响,在所谓区域影响力、主导权与“排名”上的竞争;“发展空间”及地缘利益(陆地、海洋)竞争。

应该看到,中国的和平发展给周边国家带来的主要是机遇,但也有“挑战”与“问题”。在国际金融危机持续发酵的背景下,周边国家纷纷抢搭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分享中国经济发展的“红利”。与此同时,中国商品、投资与人员“走出去”规模空前,中国经济持续高增长也对周边一些国家的生态环境产生复杂影响。尤其是在海洋领域,中国与一些邻国的经济摩擦及安全矛盾值得关注,近来中国渔民接连遭到韩国、日本、菲律宾等国的打压,中国与邻国的渔业纠纷趋于上升,而中国海军现代化的稳步前进更是引起某些邻国的惶恐。需要正视的是,在中国加速崛起的背景下,区域内的力量对比正朝着对中国有利方向的发展,中国崛起对周边产生了“冲击波”的效应,致使周边有关国家对华疑惧上升、反制加强、既有争端更趋复杂化。

(三)美国“重返亚太”导致中国周边环境更趋复杂

美国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迫于自身实力下降,对外收缩战线与突出重点,加快“了结”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将国家安全战略的“优先任务”从反恐防扩散转向应对新兴大国尤其是中国崛起,将地缘战略“重心”由“大中东”(西亚、南亚)转向亚太。美国作为中国周边环境的“干预变量”,实质性“战略回归”亚太,运用“巧实力”,发挥军事、外交与海洋“强项”,重组亚太联盟体系与网络,重点利用地区矛盾争端与邻国“忧华”心态,力图维护乃至强化其“领导地位”。

美国“重返亚太”近来动作频频。美国将2011年作为亚太战略“推进年”,“重返”多管齐下、步步为营、咄咄逼人。外交上,奥巴马总统在11月高调展开长达九天的亚太之行并首次出席东亚峰会,希拉里国务卿对美国长期制裁的缅甸进行“历史性访问”,美国在亚太加紧编织“防范中国”

的联盟网,与日本、印度首次举办三边安全对话;经济上,力推“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企图解构东亚经济合作,重塑与主导亚太经济秩序,极力挤占亚太大市场;安全上,利用海洋争端挑拨离间,忽悠“航行自由”,妄想成为南海问题的“裁判”,宣布驻军澳大利亚,针对中国演练“空海一体战”。

美国“重返亚太”目的有三:一是解决眼前国内经济困局,急于到亚太找市场;二是顺应世界重心“东移”大势,弥补前任小布什政府过分专注“大中东”与忽视亚太的战略失误,力图摆脱“大中东”对美国的战略牵制与消耗,将注意力从“大中东”转向亚太,这在某种意义上属于“补课”的性质;三是应对中国崛起,通过编织防范中国的亚太网络,维护美国的亚太主导权。

美国“重返亚太”手段有二:一是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矛盾,极力挑拨离间与分化瓦解,诱使中国陷入与邻国的争端而难以自拔;二是“扬长补短”,“扬长”即发挥军事尤其是海权优势,咬住南海问题不放。“补短”即在亚太经济合作的问题上“急起直追”,重点推动TPP。

美国“重返亚太”前景并不明朗。受制于内外多重困境,美国的“高调重返”可谓色厉内荏、外强中干,美国的巧实力也将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特别是当前中东北非仍然处于剧变与“阵痛”之中,乱象丛生与险象环生的“大中东”仍将严重牵制美国,其“重返亚太”既力不从心,也难以完全放开手脚。

二、尽快制定中国的“周边战略”,积极主动塑造周边

周边与中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周边在中国对外战略全局之中具有极端重要性,时间与实践越来越证明“周边是首要”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周边关系到中国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与国家安全,周边的资源能源、战略通道与巨大市场关系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周边和平稳定关系到中国沿边与沿海地带的和谐安宁,包括东北振兴、西部大开发、东部海洋经济大发展等,周边既是中国崛起的地缘战略依托,也是中国发挥大国影响力的主要区域。鉴于周边的无比重要性与周边环境的复杂新变化,中国宜加快制定“周边战略”,并应包含以下几大要素。

(一)近、中、远相结合,明确分阶段的周边战略目标

当务之急:面对纷繁复杂与格外敏感的2012年,中国的周边外交应着重“维稳”,对周边国家着力增信释疑,大力缓解邻国对中国的疑惧,对热点与争端以“冻结”、“冷处理”为主,稳妥应对美国“重返亚太”,与美国加强沟通,探索中美在亚太的共处之道。

近期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即2015年前,继续着重“维稳”、同时兼顾“维权”,致力于周边总体的和平稳定与发展,为“十二五规划”营造有利周边环境,一方面继续增强自身实力,一方面强化与周边国家的利益“捆绑”,增强中国对邻国的吸引力与凝聚力,妥善处置遗留争端、适当改进方式方法,初步形成中美在亚太共处与中国、邻国、美国三方良性互动的架构,成为“受尊敬的周边主要大国”。在此期间,应着力破解周边五个困境:一是邻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即“经济靠中国、安全靠美国”;二是美国利用中国与邻国的矛盾;三是某些邻国对中国的深度疑惧防范与中邻之间互信的匮乏;四是中美在周边的“零和博弈”;五是中国在周边维护与拓展海权的重重制约。中期目标: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之内即2020年前,着重“维权”、兼顾“维稳”,为国内更高层次的“全面小康”服务,待时机与条件成熟时,着手妥善解决历史遗留的争端,成为“负责任与受欢迎的周边主要大国”。

远期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即2050年前,着重“维权”,进一步主动经营与塑造周边,使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中国完全崛起的“牢固依托”。

(二)周边战略的基本原则是“十个统筹”

一是统筹“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二是统筹维护国家利益与良好地区形象;三是统筹“维稳”与“维权”;四是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五是统筹周边外交与中国沿边沿海大开发;六是统筹周边外交与大国外交,妥善应对各大国在中国周边的战略博弈;七是统筹内部矛盾(中国与邻国之间、邻国相互之间)与外部矛盾(中美之间、邻国与美国之间);八是统筹双边与多边,双边为主、多边为辅、相互促进;九是统筹陆权与海权、近海与远洋;十是统筹周边外交方式方法、体制机制的继承与创新,继往开来、推陈出新,如“不干涉内政”、“不结盟”、“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等,强化经营周边的部门协调、中央与地方协同。

(三)周边战略的手段是多管齐下、扬长补短、刚柔并济

其中:经济既是“基础”,也是中国的主要优势,对此既要坚持、又要改进,加深中国与邻国的经济相互依赖,使经济成为中国与邻国关系的“稳定器”与“减压阀”;安全既是“保障”,也是前提,稳步推进中国的军事现代化,增强威慑力与可信度,威慑个别邻国与“域外大国”不敢进一步侵犯中国的正当权益,加强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合作,在地区安全问题上适度承担“大国责任”,有效化解“中国军事威胁论”;政治与外交是“主渠道”,调整周边外交的布局与重点,改进与加强对“地

缘枢纽国家”的政策,与邻国就治国理政经验等扩大交流;文化是“纽带”,加强人文交流、民间与公共外交,在周边塑造“可爱的中国”、“可靠的中国”、“可信的中国”等良好形象。

(四)周边战略的布局是全面拓展、重点突出、整合“大周边”

应以传统的“分片经略”为基础,推进“大周边”的一体化。一是继续按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与中亚划分的四片经略,各片突出重点、各有侧重;二是将南太平洋与西亚纳入“大周边”视野,这也是适应国际与地区形势发展的需要;三是将上述“六片”统筹兼顾、通盘考虑、联系起来整体推进;四是针对地区热点与难点,制定相应政策,预防失控、争取主动,包括:朝鲜半岛与朝核问题、东海与南海争端、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等。

(五)周边战略的模式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多方共赢、“以我为主”

一是“合纵”模式:将美国的外来干预视为实现中国周边战略目标的最大障碍,主要措施是联合周边国家尤其是大国(俄罗斯及印度等),共同抵制美国主导亚太的图谋。其途径是大力改善中邻关系,以灵活方式妥善解决中邻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尽量排除历史积怨与现实矛盾对中邻关系发展的负面影响,使美国因此而丧失对中邻关系分化离间的机会,使之难以有效利用中邻之间的矛盾。该模式主要难点有二:一是中邻之间的矛盾比较棘手,在短期内难以妥善解决;二是对于中国的“合纵”战略,美国可以“连横”策略加以化解,即利用中邻之间的各种矛盾,对中邻各国加以分化瓦解甚至各个击破,包括利用“中国威胁论”,故“合纵”战略的可行性并不大。

二是“地区一体化”模式:顺应区域一体化潮流,借鉴欧盟经验,倡导区域主义,如参考法德两国的历史性和解以实现中日两国的真正和解,将中国的发展完全融入到本地区发展与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去,并以制度化、组织化的周边关系与多边合作来缓解本地区的“安全困境”。该地区一体化应具有自主性,也就是一定的“封闭性”与“排外性”,即在关系到本地区一体化发展进程的重大问题上,及对本地区成员国给予优惠的制度安排上,完全由区内国家共同作主,美国无权过问。其目的是彻底摆脱美国对中邻关系及地区发展的操纵摆布,这需要一个较漫长的发展过程。而要想在本地区一体化过程中完全排除美国因素也不大可行,因为各国在经济上对美国都有较大依赖,而要在军事关系上摆脱“安全困境”并进而实现一体化则更是困难重重,加之美国与中国的许多邻国早已形成了各种双边军事同盟关系,要想突破这种双边同盟、使东亚各国真正形成“安全共同体”也遥不可及。尽管如此,“地区一体化”战略仍不失为发展的大方向。

三是“中美共管”模式:将中美关系视为实现周边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与重要手段,通过联合美国、以中美战略合作来促进中国周边的稳定与推动热点难点问题的缓解,使美国认识到中国不仅不是其威胁,而且还是美国在亚太乃至全球的关键合作伙伴。该模式将美国的支持视为中国周边战略成功与否的要害,虽然看到了美国的重要性,但却夸大了美国的作用,而把主要希望寄托在美国的身上更是不可靠、不切实际与危险的,因而并不可取。

四是“多方共赢”模式:正视美国在中国周边的广泛与普遍存在,倡导开放的区域多边主义,通过中国、日本、俄罗斯、印度、东盟以及美国这六大力量之间的对话合作,以彼此双赢、六方共赢取代以邻为壑、损人利己、零和博弈,以六方之间多领域、多层次、较均衡的复合型相互依赖来减少冲突的可能性,从而兼顾各方、共同发展、良性互动。该战略具有发展潜力,但能否实现要看其它各方尤其是美国的态度,如美国仍以维持亚太“领导地位”为己任,则难以推行。

五是“综合”模式:抽取前四种模式的合理内核,将其混合集成,其特质在于,以中国内政外交的自强自主为根本,以中邻联合对付美国的分化,同时又尽量争取稳定的中美关系,并以地区一体化与多方共赢作为长远目标。

(作者为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长)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

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因素【内容摘要】: ??? 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也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实现统一的大国,维护国家利益,求得人民幸福,是我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核心所在。我国在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煅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行热电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路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巴以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海之争等。在这样的环境之下,只有处理好周边关系才能实现中国的伟大复兴。

【关键词】: ?????????周边安全环境、冲突、矛盾、共同发展、战略国家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邻最多的国家之一,维护国家的利益,处理好与 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消除危及国家安全隐患,加强对战略安全的 研究,喂中国和平崛起,成为世界强国创造条件。 分析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既要分析对我有利的方面,又要分析对我 不利的方面,其主要方法:一是看其与我国有无根本的利害冲突和 重大战略分歧;二是看其是否拥有危及我国安全或侵害我国主权、 利益的军事力量和战争潜力;三是看其是否采取敌视我国的政策, 特别是有无使用武力或武力相威胁的企图以及针对我国的军事部署。通过综合权衡,全面分析,进而判断威胁我国安全的主次对象、威 胁的性质和程度,特别是有无导致军事冲突和战争的可能性。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谈谈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问题的思考

结合国际国内形势,谈谈对当前中国国家安全环境问 题的思考 一、对当前国际环境的思考我认为当前国际环境的基本特点主要可以概括为四点:1、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动荡十分剧烈。2、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与单极的斗争十分激烈。3、国际反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恐怖主义问题仍然严重。(一)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局部动荡十分剧烈。1、和平与发展是 365000时代的主题20世纪可以说打了一个世纪的战争:有人统计,3650天中,只有23天没有战争。首先是世界范围内的战争:有一战(一战死了2000万);二战(二战死了9000万);苏美冷战;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其次是中国境内的战争:辛亥革命;二次革命;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中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美朝战争;中美越战争;中越战争;中印战争;珍宝岛战争。最终,人人思安、人人思治、人人思和,迎来了21世纪和平与发展的新局面。2、局部动荡十分剧烈。(1)伊拉克战争虽然结束了,但因战争导致的流血和死人依然存在。每天有近100人死伤。2009年1月 50000 14日计,美国在伊拉克战争中已死亡422 42211人。现在估计可能有近500人。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没有下降,而年年在增加。(2)三股恶势力蔓延全球:民族矛盾;阿拉伯国家的民族矛盾和仇恨始终未缓和。以色列与巴勒斯坦的矛盾。(3)宗教问题;恐怖暴力活动。(4)还有:伊朗的核问题非常尖锐。朝鲜核实验问题没有完全解决。老

的安全威胁不断,新的安全威胁又上升。(5)如洗钱、非法移民、难民、诈骗银行、种族冲突、海盗、粮食和能源短缺、大规模毁灭性武器的扩散、转基因食品、毒品走私、金融危机、电脑病毒、债务危机等问题。贫富差距加大。(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但多极与单极的斗争十分激烈。1、世界多极化趁势十分明显。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多极化的趋势:美国一极;欧盟一极;俄罗斯一极;阿拉伯国家一极;非洲一极;中国一极。几股政治势力,互相制衡,互相制约,相互排斥,互相依存。2、多极与单极的斗争有十分激烈。这主要是美国单极超强与多极的矛盾:美国搞单边主义,搞先发制人战略,军事主宰,经济掠夺,霸权主义,引起世界范围内的不满。如撇开联合国,自己说了算,打了一系列的战争——科索沃战争;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三)国际反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恐怖主义问题仍然严重。1、沉重打击了国际恐怖主义势力。(1)摧毁了两个恐怖主义基地——阿富汗、伊拉克。(2)各国高度重视反恐——各国领导人达成共识。成立了国际反恐怖主义组织机构。2、恐怖主义问题还是很严重。(1)、恐怖范围全球化(2)、恐怖目的政治化(3)、恐怖手段科技化(4)、恐怖方式残酷化——牺牲我一个,幸福一家人。(5)、恐怖目标多样化 二、对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思考当前中国的周边安全形势是:1、美国对我国安全的综合性威胁,美国虽然和我国并不接壤,其本土也与我国相隔万里,然而我国周边安全形势未来的走向面临的最强烈挑战依然来自美国。2、日本对我国安全的潜在威胁3、印度对我国安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大学生使命思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与大学生使命思考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无论是生存还是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好的周边环境。周边地区是我国对外战略的重要依托,也是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一环。周边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国的安全利益,事关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期的实现。站在新世纪的高度审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我们不难发现,尽管国际社会面临的安全威胁日趋综合化\多样化和复杂化,但中国周边的安全环境总体是有利的。中国致力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进步的局面得到巩固,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提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不断推进,与各国互利共赢的格局逐步形成。中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改善和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关系的重大措施,推动两岸关系形势朝着和平稳定方向发展。然而,中国的安全环境从来就是复杂的,至今仍面临不容忽视的挑战首先,谈一下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第一,中国疆域辽阔,边界线漫长,相邻国家众多。中国地处亚洲东方,面向浩瀚的太平洋,背靠广袤的欧亚大陆。疆域范围南北长约5500公里,东西宽约5200公里,南起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侧,北达漠河北侧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西起西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东至黑龙江抚远县以东乌苏里江与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交汇处。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第二,中国战略地位重要,是众多大国利益的交汇点。中国的周边是仅次于欧洲的重要战略地区,位于海洋地缘线战略区与欧亚大陆地缘战略区的交接处,这种特殊的地缘关系使得今天的中国成为能够对两大战略区产生重要影响和作用的国家。中国处于这些大国的交接处,如何处理好与美、俄、日三大国的关系,不仅关系到中国自身的安全,而且关系到东亚、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安全与稳定。 。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问题 周边安全环境是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最重要的外部条件。我国周边多个方向频繁出现异常状况,我国周边安全问题关乎到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和国家主权的维护,我国必须要塑造相应的国家安全意识,迎接即将面临的诸多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周边安全环境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稳定动荡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当前中国周边环境总体上呈现“东缓”、“西安”、“南乱”、“北稳”之势。 1、中国南海海洋权益之争 在我国周边安全诸多的挑战中,最近一段时变现得最为突出的无疑是我国与南亚五国(越南、文莱、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南海主权之争和中日钓鱼岛之争等。菲律宾驱逐我国在黄岩岛作业的渔民、越南挑衅我国台湾驻太平岛士兵、日本无理扣押我国在钓鱼岛附近作业的渔民等。事实,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南海之争,不仅存在岛屿之争,还有海域划界和资源开发之争。中国和日本除了钓鱼岛的主权归属之争外,还有专属经济区和东海大陆架划界问题,中国和朝

韩在东海域划界问题上也有分歧,这些问题都是关于资源和地缘优势争端,而这些海洋权益一旦丧失,将危害中国国土安全。 我国与南亚五国、日本、韩国、朝鲜等国的海权之争,实质是这些国家我国海洋资源的窥视、无理占有欲掠夺。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随着能源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严重,人们渐渐地把更多的目光转到海上资源。因为南海蕴藏这大量丰富的石油、鱼类等资源,所以我国周边各国都想来捞一手。 2、美国“重返”亚太 美国战略东移的实际展开,东亚和中亚地区都将成为美国军事部署和战略争夺的重点,这在客观上也势必加大对中国的军事压力。 目前,美国全球战略重心正在由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其军事部署的重点也在随之调整,大量先进的海空力量逐步部署到东亚地区。同时,为了控制中亚地区的能源资源,美国也加快了谋势中亚的步伐,既和俄罗斯争夺势力范围,也对中国形成钳制。中美之间尽管在经济合作领域日益密切,政治对话也不断加强,但作为当今世界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决不会改变对中国的防范立场。美国的战略非常注重前瞻性,不是考虑三五年的事情,而是预谋一二十年甚至二三十年的事情,他们不可能对快速发展的中国完全放心,军事上的未雨绸缪是应有之义。在此情况下,中美之间在东北亚、东海和南海以及中亚地区的“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美国是中国为主要潜在对手,加紧在中国周边布置棋子. (1) 美国实施军事前沿部署,对我国构成现实的军事压力. 美国在亚太地区分三线部署兵力。第一线前沿驻扎部队,如驻日韩,美军和在太平洋执勤的海上第三,第七舰队:第二线是前沿基地部队,如夏威夷,阿拉斯加,关岛和其在太平洋上的部队。第三线是美国本土部队。 (2) 调整了其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战略部署。美国强化了与日韩澳等号称亚洲“小北约”的军事盟国关系:提升关岛美军的军备水平和战略威慑能力,形成日本和关岛两大地区兵力投掷中心。美国军事进入中亚,进入阿富汗,伊拉克等。。其军事基地驻我国西北地区最近只有200 多公里,将对我国安全产生。直接影响: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调整,逐渐形成了以前沿军事存在为核心双方军事同盟为基础,以多边军事合作为补充的亚太军事安全体系,对我国形成完整的C 型战略包围圈。 二、台湾局势错综复杂,祖国统一任重道远。 (1)台湾是西太平洋第一岛链的战略枢纽。不仅扼守中国南北海上交通要冲,而且是控制西太平洋地区的第一咽喉要点。台湾问题事关祖国统一,美国的插手无疑将增大台湾回归的风险。(2)当前台湾也出现了一些积极的变化。但反台独斗争依然任重而道远。2008 年以来随着马英九的上台,大陆和台湾交往频繁,并举行了四轮制度化谈判和事务性协商,取得了巨大的成

果。但是以为国为首的国际反华势力,干涉中国内政,是中国的统一变得错综复杂。 三、海权问题争端遭遇严峻复杂的挑战。 (1)东海领土主权归属问题。东海领土主权问题是中日问题发展道路上的三大障陆架自然延伸”的原则。中方考虑到存在争议,为了维护两国关系,一直没有在存在争议的海域进行资源开采活动。对于东海划界问题上的争议,中方一贯主张双方应该通过谈判加以解决,多次强调,“主权归我,合作开发”是解决东海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 (2)南海权益争端问题。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日本政府在 1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 日本拟立法保护冲鸟礁和南鸟岛海岸线号的例行国会上提交一项新法案,要求保护日本最南端的冲之鸟岛(我月18 号的 国称为冲鸟礁)和最东端的南鸟岛的海岸线,因为有这两岛的存在,日本就可以保护自己主张的专属经济区的权益。关于冲之鸟岛,中国一贯认为“它不是岛,而是礁石,不应设定专属经济区”。日本经济新闻分析认为,日本政府此次是希望通过新法,为在这两岛周边开发渔业和稀有资源供依据,并隐含有牵制中国的意图。南海地区是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设计我国领土主权、海洋权益维护等重大问题。南海油气资源总储量估计可达一千亿吨,号称世界上的第二个“波斯湾”;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当前我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具有5000年文明历史的中国宛如一条巨龙横卧亚洲东方。早在16世纪杰出军事家,政治家拿破仑就曾经说过:“中国是头沉睡的雄狮,未来的某一天将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事实证明了这位伟人的预言。新中国建国六十余载,其间遭遇坎坷艰辛,但都坦然度过,付出了巨大代价,也收获了宝贵经验。自改革开放战略实施以来,中国这一块古老的土地上又一次迎来了新的活力,改革开放如今已实施三十余年,我国所取得的各项成就足以令世界为之瞩目,我国已经开始了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之旅。随着波澜壮阔的二十世纪的结束,世界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我国也怀着满腔的热情迈入二十一世纪,国富民强,国泰民安的盛世景象开始有了愈加清晰的轮廓。不可否认,我国现在处在一个良好的发展时期,近三十年来,我国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国家实力进一步提升,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我国三十年间相对稳定的周边环境。众所周知,自70年代对越反击战后,我国基本处于和平状态,无明显对外战争,然而不幸的是,近年来我国的周边环境逐渐恶化,领土、海洋争端不断凸显,周边国家政局动荡,恐怖势力蔓延。而一国的周边环境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个稳定的周边环境是我们寻求和平发展的重要基础,周边形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着我国的国家安全,影响着国家和平发展和战略机遇的实现。 我国是世界上邻国最多的国家,我国疆域辽阔:东临太平洋,西接亚洲腹地,四周分别与东北亚、东南亚、南亚、中亚相邻。回顾历史,冷战结束后,我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我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我国周边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总体上是稳定的,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总体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而这些都促使我们必须加紧重视周边安全形势。 由于我国邻国最多,因此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型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型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无疑,这些不安全因素如果不能有效地解除或者处理,将会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家安全造成重大的影响。下面我就中国周围安全形势做一个简单的概括性介绍: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编号:SM-ZD-19721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 的影响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比如,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世界主要陆海大国都与美国远隔重洋。美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好,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把美国和其它主要强国隔开,历次战火(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烧不到美国本土,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默无闻的墨西哥,“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恙”,因此,美国很少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土安全问题,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的非常有利的地缘政治因素。中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如果能把地球压扁,中美国两国的领土会大致重合在一起。然而,中国的安

中国外交战略

中国外交战略 新中国外交的指导方针和差不多原则 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外交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进展观是中国对外工作的指导方针 为了同旧中国的半殖民地外交一刀断,爱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 49年春夏之际,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打扫洁净房子再请客”,是指:往常对国民党政府同各国政府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一律不予承认,对驻在旧中国的各外国使节只当作侨民对待,而不作为外交代表;对旧中国同外国签订的一切条约和协定都要进行重新审查处理,把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努力和特权逐步进行肃清,在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一边倒”是指:倒向社会主义一边。这是因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国际上显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美国站在中国人民的对立面,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而苏联对中国人民的革命长期给予同情和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我们就不能不考虑到:新中国成立后帝国主义对新中国进行武装干涉的可能性,这就决定了新中国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各国联合的必要性。因此,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公布宣布新中国倒向社会主义一边。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方针,我们不仅要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要向资本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同进展中国家,也要同发达国家进展友好合作关系。如何处理意识形状和社会制度的差异同国家利益之间的关系,成为我们党在对外交往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咨询题。邓小平同志从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和拓展对外关系新局面的大局动身,明确提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要紧应该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动身”,“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的差别”,“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谈咨询题和处理咨询题”。(12)这就为我们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国家关系和党际关系中的意识形状咨询题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针。所谓不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状差异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 近期,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

新世纪的到来,在祈祷和平的钟声敲响之际,冷静地观察中国周边的国际形势,审慎地预期周边国际环境变化,对我国在未来一个时段内维护地区和平,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非常重要的。近年来我国周边地区出现了一些令人不安的事态。美国在亚洲地区继续推行军事同盟政策,而且试图建立可能破坏地区军事力量平衡的TMD系统;亚洲国家出现了军备竞赛的苗头;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对一些国家正在构成严重挑战;还有近期与越南、菲律宾等国的南海纠纷等等。在意识到这些对和平与安全的威胁的同时,我们还必须从更全面的角度来观察周边国际力量关系的分布情况,观察各国对国家利益的确认与实现方式是否发生变化,以此对未来周边环境作出判断。 我国的邻国有14个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隔海相望的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等。在地形方面:东北部有外兴安岭、萨哈林岛(库页岛)濒临日本海;东部隔黄海与韩国相望,隔东海与日本相望,与台湾省相隔台湾海峡,台湾岛东北部有著名的琉球群岛;南部的南海分布着储量巨大的油气田,有南沙、西沙、永暑礁等岛屿,最南端是位于北纬4度的曾母暗沙;而北部湾的部分海域和越南有争议,云南、广西有很多从金三角来的毒贩,中国的澜沧江(经越南向泰国,叫做湄公河)和怒江(进缅甸,称萨尔温江)流向东南亚;西南是中印边界,多以喜马拉雅山为天然边界(存在非法的麦克马洪线),雅鲁藏布江(南亚次大陆和亚欧大陆的地理缝合线)曲折地流向印度;西北,天山延伸出去有帕米尔高原、咸海等,新疆北部有阿尔泰山,其中有中俄交界处的友谊峰;北方有巨大的蒙古高原和大量的戈壁,再北有原属中国的世界最深湖泊——贝加尔湖。 中国周围分布了: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阿富汗)、中亚、北亚等国家。亚洲所有的习惯性分界,中国都与之相邻,所以亚洲所有地区的形势的变动,都和中国息息相关。 中国作为邻国最多的国家,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与周边国家在领土、领海等权益上,存在巨大问题,而影响我国周边安全的主要因素有:恐怖主义、宗教权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领土纠纷、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安全问题就像一条“V形热点线”,呈放射状特点,在北部、西部、南部、东部和东南部都存在着不安全因素。V形线的左端是一条西北东南走向的大陆线,有中亚五国问题,阿富汗冲突、印巴冲突、印中争端等问题;V形线右端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海洋线,有日俄北方四岛之争,日韩的竹岛(独岛)之争、朝鲜半岛之争、中朝黄海大陆架之争、中日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之争以及南中国海之争等。 (一)中亚五国与中国安全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中国周边安全形势分析论文 当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新变数与新“乱子”有所增加,不稳定与不确定性有所上升,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中,一些争议和摩擦连续出现,如中日钓鱼岛之争、中印边界领土争端、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等,分析其原因不难发现: 一是因为中国周边地理环境复杂。中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疆土,有2.2万公里长的陆地边界线,与中国接壤的国家有14个。中国还有1.8万公里长的大陆海岸线,与6个海上邻国的领海相接或相重叠。此外还有非接壤但有着密切关系的近邻国家等,因此,中国被称为“世界上邻国数目最多的国家”。中国不仅邻国数量多,而且这些国家的情况十分复杂多样,这在世界上较为少见。中国所处周边环境特别复杂,决定了在中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二是因为在中国与近邻国家之间,还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下来的,未解决的边界问题。其中包括中印边界问题、中日钓鱼岛问题,还有南中国海问题。在这些领土和领海的划界问题上,虽然中国希望通过和平谈判的方式加以解决,但一些邻国不断采取各种手段,试图强化对争议地区的实际占领。这反映了周边某些国家的一种机会主义的心态,它们试图利用中国的和平主义政策,造成对中国不利的既成事实,谋取现实的利益,或者强化自身在未来边界谈判中的地位。 三是由于中国崛起带来的冲击。随着中国经济地位迅速上升,日本东亚经济主导国的地位受到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似乎中国正在逐渐确立自身在东亚地区的主导地位。日本对这一前景并不是欣然接

受,而是试图延缓这一进程,或者通过与其他国家联合的方式,制约中国影响力的上升。这就在一定时期内增大了双方发生摩擦的可能性。类似的情况,也在中印关系、中韩关系等双边关系中不同程度地存在。 四是美国在东亚地区,存在着一个同盟体系。中国周边的日本、韩国、都是美国的盟国,此外,美国与菲律宾、泰国、新加坡、印度等保持着紧密的安全合作关系。特别是,日美同盟关系在很大程度上是直接针对中国的。美国的战略是维持在全球事务中的领导地位,并试图排除任何一个大国对美国领导地位可能发起的挑战。因此,近来美国的战略东移,试图牵制中国崛起的意图更加明显。 不过,中国的周边环境也存在一些有利因素,首先是中国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力逐渐增大。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额巨大,是许多周边国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同时,中国在周边国家的投资也在迅速增长。周边国家对中国经济影响力的扩大,持一种多少有些矛盾的心态,一方面由于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所带来的经济机会;另一方面,也有一些防范心理,担心从经济上受制于中国。但不管怎么说,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关系,是双边关系中的一个重要稳定因素,这在几年前中日关系的“政冷经热”中已经有清晰的体现。 其次是国际社会对中国战略意图的认知。随着中国的发展,很多周边国家对“中国威胁”感到焦虑。对此,中国提出了一系列政策理念和政策举措,来缓解这方面的焦虑,包括新安全观、和平崛起、负责任大国、建立一系列伙伴关系、提出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沈修祥涡阳县农机监理站指导老师赵兵(安师大) 摘要: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是国与国之间交往关系的根本目的和最高原则。一个国家的周边安全环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以及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特点;影响因素;应对策略 国家周边安全是指国家周边有无危险和受到威胁,也就是说一国的周边国家或集团对其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政治稳定、社会发展与进步是否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破坏、设臵障碍等。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情况及条件。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国际格局大环境下国家周边地区各种力量长期作用的产物。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时刻都在发生着某种程度的变化,它对该国的稳定与发展会产生重要的影响。了解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分析影响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主要因素,明确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应对策略,变被动应付为积极防御,防患于未然,对于维护中国的安全和利益,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早日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基本特点 1、矛盾多而复杂 中国周边共有邻国21个,其中陆上接攘14国,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隔海相望7国,分别是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除俄罗斯外,这些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大都摆脱不了西方大国的左右和影响。中国与邻国领土争端颇多,尽管近年来已解决了部分争端如中俄关于划分黑瞎子岛的协议,但仍存在更为复杂的领土和领海纠纷如中印边界问题、中日东海划界和钓鱼岛问题、中菲黄岩岛问题、南海周边国家力图扩大海洋权益等。中国是当今世界为数不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的老大哥,难以避免地成为东西矛盾即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制度斗争和文明冲突的焦点。中国周边诸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平衡,资源分布不均,意识形态各异,历史积怨深重,宗教信仰不同,各种矛盾与斗争此起彼伏。中国、俄罗斯、日本、印度都是当今世界上较大的战略主体和多极化的重要主体,其中互有矛盾,掣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态势解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基本态势解析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在其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周边安全环境是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之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中国国家安全与发展的最直接和最主要的外部因素。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继续发生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有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进一步增强,不利于和平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并时有激化,呈现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明显特征,维护和平稳定的周边安全环境依然任重而道远。 周边安全环境总体稳定与局部动荡并存 冷战结束后,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已不存在现实的战争或武装冲突,中国在国土周围也不再面临重大的现实军事威胁,这是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得到根本改善的主要标志。进入21世纪后,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总体上是稳定的,这一稳定局面是由以下几方面因素决定的: 首先,亚太地区安全格局在发展中保持相对稳定。美、日、中、俄、东盟和印度是决定亚太地区安全格局的六大力量。它们在亚太安全事务中均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形成既相互合作又相互制约的复合型战略关系,构成了“一超多强”、合作制衡的亚太安全总体格局。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保持着程度不同的相互合作与协调关系。美日及美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存在较为密切的合作关系,俄印、美印之间正在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中美、俄美、中日之间也保持和发展着相互合作与协调的关系。另一方面,各大力量之间又存在复杂的竞争关系,形成相互制约的态势。美俄、美中之间存在着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中日、中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不信任和相互竞争,俄日之间存在着领土争端,等等。由于在谋求地区安全与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利益,亚太大国关系将保持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一般不会出现全面性对抗。未来十几年,尽管亚太地区大国之间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保持和发展一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还是可能的,这种协调性的关系框架是构成地区总体格局基本稳定的基础(注:张蕴岭:《如何认识中国在亚太地区面临的国际环境》,载《当代亚太》2003年第6期。)。地区安全格局的相对稳定为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提供了有利的背景和条件。 其次,中国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全面推进。近年来,中国同周边国家建立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确立了在新世纪发展相互关系的基本框架(注:刘华秋《谱写对外工作的绚丽篇章》,载《求是》2002年第21期。)。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的方针,进一步巩固了周边睦邻关系。中俄于2001年签署了《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两国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继续推进。中朝传统友好关系得到恢复和加强,中韩全面合作伙伴关系深入发展,中国与朝、韩之间在朝鲜半岛问题上保持着磋商和协调。中国同东盟的友好合作全面发展,双方睦邻互信伙伴关系已升级为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全面合作伙伴关系和中国与中亚国家、蒙古、阿富汗的睦邻友好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印度核试验后一度倒退的中印关系已全面改善和发展,特别是2003年6月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中印睦邻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中日政治关系近年来受历史等问题影响而处于低潮,但双方努力保持和加强高层接触与往来(包括2003年两国首脑在俄罗斯和东南亚的会晤及吴邦国委员长对日本的访问),同时双方经贸关系持续发展。总体而言,

中国周边环境形势论文

浅谈中国周边安全形势与稳定 摘要中国当前周边安全形势总的说是良好的,暂无大的危机。但是又不可掉以轻心,只有巩固的国防,才能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人民安居乐业。虽然当前我国的周边形势仍是以和平与发展为主流,但是局部周边安全形势仍然趋于严峻。总体而言,合作与竞争,机遇与挑战共存的局面将会长期存在于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外交进程中。 关键字周边局势稳定国家安全 一、中国的地理位置 ㈠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我国位于北半球。 我国领土的最北端在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的中心线上,最南端在北纬4°附近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北回归线横穿我国南部的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四省区。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一小部分在热带。这样的纬度位置既适于人类生活,又使温带、亚热带的各种动植物在我国都能繁殖生长,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从远古时代起,就劳动、生息、繁衍在这块辽阔的土地上。 我国领土的最东端在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的主航道会合处,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恰县以西的帕米尔高原上,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这样的海陆位置,再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势,就使我国东部和南部广大地区深受海洋影响,雨量丰沣,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十分有利;同时,广阔的海洋也为我国发展海上交通,加强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以及发展各种海洋事业,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㈡我国的面积及邻国 我国的领土辽阔广大,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占亚洲面积的四分之一, 在世界各国中,领土面积之大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我国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跨纬度近50度,当北方的黑龙江省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南方的海南岛已经是春耕时节了,而南海诸岛更是一片盛夏景象。我国东西相距5200千米,跨经度60多度,东西两端的时差在4小时以上。当松花江上将近中午的时候,帕米尔高原还是 阳光初照的早晨。 我国有漫长的国界线,陆上疆界长达两万多千米,与15个国家为邻,东邻朝鲜,南有越南、老挝和缅甸,北有俄罗斯和蒙古,西北有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西有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有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 我国东面和东南面濒临海洋,有绵长的海岸线,隔海相望的国家有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6个国家。 总之,中国作为一个地缘政治大国,身处险要之地。位于亚洲东部,西邻中亚,东濒太平洋,南面东南亚、印度半岛,北临俄罗斯。坐拥国土960多万平方公里,西依亚洲腹地,东望太平洋,傲立于世界。 二、中国周边安全形势的基本特征 ㈠中国是亚洲诸国中邻国最多、地缘矛盾最多、最复杂的战略主体。

新时期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论新时期中国外交及其战略挑战 外交的历史命运和国家的历史命运是休戚相关的,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腾飞的事实检验了这一次时代观革新的正确性。如今中共中央从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国内形势的变化这两个大局出发,在“和平与发展”的表述中加上了“合作”二字,在丰富了时代观内容的同时,也为下一步中国外交的发展定下了基调。其次,形成了“全方位外交”的外交战略。新的外交战略紧扣时代主题,内容更加丰富全面,更具开放性和包容性,真诚地表达了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的愿望,指明了未来中国外交的发展方向。再次,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是中国外交理论的又一创新。中国既要通过维持和平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以谋求更大的发展。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是由中国文化传统决定的,也是由中国适应世界发展潮流决定的。最后,构建了“和谐世界”理论。这是中国外交最新的理论创新。它的提出为中国外交特别是多边外交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它也为世界各国发展对外关系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提供了一种不同以往的全球治理模式。 一个全新的世界级大国的形象开始出现,中国为人类、为这个星球作出更大贡献的梦想开始初现端倪了。不过,在那众多令人鼓舞的现象背后,我们还要有更多的忧患意识,因为山爬得越高,一旦摔倒,

可能摔得更重,爬得越高风景越美,也可能更加孤寂、寒冷。现在中国就恰巧处在高山,风景更加壮美,同时又是高处不胜寒的双重境地。而我认为,从宏观角度看,中国的外交战略面临三大挑战。 第一,经济领域中的发展的危机。 发展的危机是指过去曾经让中国富强和发展起来的要素正在变得枯竭,越来越多的不利因素正在成为中国新时期前进道路上的麻烦和障碍。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中国的发展就会走向一个新的十字路口。所以,危机也可以说是一个十字路口,要么开辟新路,要么走进死胡同。我国原有的廉价劳动力和资源的优势在逐渐丧失,就是这一表现。第二,在安全领域中的安全难题。传统安全威胁就是中国是全世界邻国最多的国家之一,但是,在新时期新的画面中,我们的海外安全问题在日益凸现,包括海上通道安全、人身财产安全问题在日益加剧。据悉,现在有关部门一天所接到的海外遇险事件比过去一年都多,而且多数是没法处理的,还有我们的海洋通道安全问题,我们很多能源、物资都需要通过海洋从海外运输回来,而一旦海洋通道被切断,就势必对中国的经济发展造成重大的打击。就是说,对外经济依赖越高,经济的脆弱性就越大。第三,国际领域中的国际压力我国虽然在外交政治和经济上取得了大国的地位,但是国际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没有完全的消失。南北发展不平衡,某些国际的武断专横。还有各极势力的划分与制衡。表面看似风平浪静实际暗波涌动。还有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敌视和冲突。这些都给中国外交造成很大的压力。

形势与政策: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与挑战 摘要:当前,亚太地区形势相对稳定,热点地区降温,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牵动全局的战乱,外敌大规模入侵我国的可能性基本排除,国内形势稳定,经济发展较快,周边安全环境获得改善,这是我们对目前周边态势的基本判断。但是,我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一些固有矛盾没有解决,甚至有些问题和矛盾正向着对我极其不利的方向转化,影响和平、安定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国周边安全面临着不同对象、不同程度的多种威胁。 关键词:领土纠纷、军事威胁、祖国统一 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主要是: (一)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冷战思维对我国周边安全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长期的 美国从地理位臵上讲与我远隔万里,但对我国安全的影响却近在眼前,美国的干预和影响渗透到了我国周边的大多数地区,中美关系时有变化,总是处在不断的摩擦和碰撞之中,近期的中美关系,处在由轰炸我驻南大使馆而引发激烈对抗后的平静期,但从长远看,中美之间的对抗将长期存在,美国对我国安全将构成长期、严重的威胁。从美国的国家性质、战略目标、特别是两极格局终结后的政策走向来看,无论是遏臸派还是接触派,其实质都是企图延缓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脚步。为此,美国对我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处处臸造事端,甚至鼓动、唆使我周边国家与我对抗,从而成为我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对我潜在威胁最大的国家。 (二)日本将我国视为假想敌国,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上升趋势 近百年来,在世界列强中,日本是加害中国最重的国家。目前,中日摩擦的焦点集中在四个问题上:台湾问题、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和日本扩军问题。近年来,日本对华政策中消极因素明显上升,随着日本经济、军事力量进一步增强和政治野心的不断膨胀,日本对我国安全构成的潜在威胁呈不断上升趋势。日本急于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急于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提出修定联合国维和行动合作法,以解除日军参加维和部队的限臸。日本提出对周边爆发战争将进行积极对应,其所指就是我国。日本加快扩军步伐,防务开支高居世界第二位,已成为军事技术领先的潜在军事大国,对我国的潜在军事威胁逐步增大。日本与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842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的影响详细版 In Order To Simplify The Management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Efficiency, It Is Necessary To Make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And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我国周边地理环境及其对我国安全 的影响详细版 提示语:本安全管理文件适合使用于平时合理组织的生产过程中,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实现简化管理过程,提高管理效率,实现预期的生产目标。,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毫无疑问,影响一国安全环境的国际、国内因素是复杂多变的。但是,对一国的安全环境起决定作用的是地缘政治因素,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周边安全的复杂程度,也决定了它在国际战略格局中的地位,其影响具有长久性。比如,美国安全的基本特征是:“东西有大洋,南北无强邻”,世界主要陆海大国都与美国远隔重洋。美国周边环境得天独厚好,浩瀚的太平洋和大西洋把美国和其它主要强国隔开,历次战火(包括两次世界大战)烧不到美国本土,北面是加拿大,南面是默无闻的墨西哥,“炮声远处响,危险隔重洋,任他国战火纷飞,我自安然无

恙”,因此,美国很少需要关心自己的国土安全问题,这也是美国称雄世界的非常有利的地缘政治因素。中国的国土面积略大于美国,如果能把地球压扁,中美国两国的领土会大致重合在一起。然而,中国的安全环境远比美国复杂得多。军事科学院战略部部长姚有志在半月谈上发表文章指出:在世界上所有国家当中,中国的周边环境是最复杂的。从蒙古、中亚、西来、南亚直到南海,打开世界地图一看,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没有中国那么复杂的周边安全环境。 有一位专家说,我们的周边安全环境是“先天不足,后天难塑”,相当复杂。中国是世界上陆海邻国最多的国家,(俄罗斯)而且多陆海强邻,我们有领土接壤的15个国家,原来12个,苏联一解体,多出了3个: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从东向西依次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安全

浅谈中国周边环境安全 人文社科学院英语专业蔡焕婷 2011061082 摘要:由于中国的客观态势,中国容易和周边国家发展互相信赖的友好关系。而这一态势的带来的缺陷是一些国家可能利用中国的弱点,不时给中国制造麻烦,或要挟。为了我国周边环境安全,我国应自觉主动地采取正确的方针和态度。 关键词:周边环境安全 一、审视中国周边环境 中国具有较为错综复杂的地缘环境。而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当是邻国越少、越弱越好。中国同其他大国相比,却恰恰周边地缘环境极为复杂,邻居太多且“品种齐全”,面临的问题最多,且有些问题最紧迫。地理位置和地缘环境的特殊性将长期制约中国周边环境。 1. 中国是世界上拥有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国家多达29个,既有接壤的国家(21个),也有不接壤的国家(8个),其中越南、朝鲜既是陆上邻国又是海上邻国。 2. 周边国家的人口超过世界人口的三分之一。全世界十个人口最多的国家中,有六个在中国周边(印度、印度尼西亚、俄罗斯、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 3. 周边地区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中国周边地区多样性的特点十分突出,有社会主义国家,有资本主义国家,有民族主义国家,还有君主制国家。周边国家民族众多,历史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模式和水平很不相同,这使各国所奉行的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不同。因此我国与邻国之间发生摩擦的概率要更大一些。 4. 中国与某些邻国存在历史纠纷。历史上西方列强对中国领土的掠夺和瓜分,让中国周边各个地缘方向几乎都曾经存在领土争端和跨界民族问题。 5. 中国周边不乏军事大国的存在。中军事力量排在世界前25位的国家中有八个在中国周边,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八个国家中的四个在中国周边,即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俄罗斯。强邻之多为世界罕见,这给中国周边安全造成了巨大压力。 二、我国周边形势日趋复杂 1. 东北亚局面 东北亚是当前中国周边安全最关键、最微妙的地区,也是美俄日等传统大国利益交汇之处。2010年,朝鲜半岛局势呈现波诡云谲的特征,相继发生天安舰事件、延坪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