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进仔猪管理要点

新进仔猪管理要点

新进仔猪管理要点
新进仔猪管理要点

新进仔猪管理方案

一、仔猪进栏前的准备工作

把栏舍清刷干净,用2%烧碱喷洒消毒,干燥后用水冲刷地面上的烧碱,自然干燥后再用高效优质消毒药如复合碘、复合醛类消毒一次,自然干燥后空置5-7天再进猪。

二、如何挑选仔猪

1、仔猪应该在健康猪场购买。

2、根据自已场的情况选择猪的品种。瘦肉型猪适合用全价饲料喂养,本地土猪、本地杂交猪较适合

泔水料和半全价料喂养。

3、优秀的猪表现为:身体较长,两肩胛距较宽,背宽,臀部肌肉丰满,四肢粗壮。

劣质的猪表现为:两头尖,肚子大,脐疝、腮大,腿短的猪。

4、健康猪的表现为:

A、精神状态良好,眼睛有神,眼角无泪斑、无分泌物。

B、采食正常,食欲良好。

C、皮肤光滑有光泽,活动自如,行走正常。

D、体温、脉搏、呼吸正常。

E、粪尿排泄正常,粪尿中不混杂有未消化的的饲料和血块。

三、输过程中注意的问题

1、运输的车辆要干净,严禁使用运淘汰猪的车辆运猪苗。

2、运输车辆要彻底消毒。

3、运输前猪不能喂得过饱。

4、尽量在早晚天气凉爽时运输。

5、长途运输时,中途适当给予饮水或饲喂青料。

四、仔猪进栏初期的管理

1、仔猪进栏后按猪大小、强弱分栏栏饲养,保持圈舍干燥,清洁、卫生,切忌潮湿拥挤,防止拉稀

和患皮肤病。建议每栏饲养10-15头为宜。

2、仔猪进栏第一天不喂饲料,只供给清水、0.1%柠檬酸溶液或电解多维溶液饮用(饮水可加入5-10%

的糖,0.5-1%的盐,以补充猪体营养)。

3、第二天起给予小量饲料,给料当天给量不超过0.25kg,第二天可逐渐增加,第三天恢复正常再增

加料量。直至进栏5天才喂八成饱,防止过饱拉稀。

4、对猪体进行一次常规消毒,建议先用菌毒敌(灭、净)或消特灵等消毒药水消毒,

5、进栏后用金卡人工乳喂5-7天转用金卡银太子保育王全价料饲喂。

6、进栏第一周添加药物预防和驱虫。

7、经过7-10天饲养稳定后,结合本地疫病发生情况给仔猪打疫苗,主要做好猪瘟、链球菌、猪肺疫

A、B,伪狂犬、口蹄疫等疫苗。每隔5-7天分别依次注射猪瘟疫苗3-4头份/头,猪口蹄疫疫苗

1-2ml(浓缩型),猪链球菌疫苗(多价型)1-2ml/头,猪肺疫A、B苗2ml/头,猪伪狂犬(1-2ml/头),仔猪副伤寒(1-2ml/头)等疫苗。

五、驱虫健胃

注射疫苗后进行合理驱虫健胃。用0.6%伊维菌素500-1000g/吨料拌料,连续5-7天,体外驱虫结合用双甲脒(或1-2%的敌百虫)溶液喷洒(应避免对着口、鼻),健胃用大黄苏打粉1-2kg/吨料拌料,连续5-7天。

六、肉猪的预防保健方案(500kg饲料量)

R:1、15%金西林2kg+清肺散3kg+洛霉定150g

2、强力霉素150g+麻杏石甘散3kg

3、20%氟苯尼考250g+强力霉素100g

4、泰乐菌素100g+金霉素200g

5、80%枝原净75g+金霉素200g

选其中一方,连续饲喂7-10天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小猪称为哺乳仔猪。仔猪的哺乳期一般为28—56天,超早期断奶为21天,乳仔猪阶段是猪一生中生长发育最迅速、代谢最旺盛、对营养物质最敏感的阶段,这一阶段培育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生长育肥期日增重和出栏时间,因此,打好这一基础,对加速猪群周转,提高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乳猪的生理特点: 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寒冷应激的抵抗力差。 奶仔猪出生前子宫内环境温度较为恒定(39—39.5℃)出生后环境与体温差异很大(相差5—6℃)初生奶仔猪的体毛少,体表脂肪层很薄,体温调节能力弱,御寒能力差,因此保温是对初生仔猪的特殊要求,初生仔猪的临界温度为35℃,一周之内起码保持在27—33℃,10日龄体温调节趋于改善,20日龄时接近完善(仔猪大脑皮层调节体温中枢不发达,不能利用血糖转化来维持体温,体内血糖和肝糖的贮备极其有限,2天吃不到初乳,即可发生低血糖昏迷)。 在哺乳期内,仔猪的体脂肪增长较快,初生时体脂仅占1%—2%,1周龄时体脂猛增到10﹪左右,2 周龄时为15﹪左右,4周龄时增至18﹪左右,由于皮下脂肪层的加厚,以及调控机能逐渐建立,仔猪逐渐适应较低的温度。 ⑵消化机能不完善 消化器官容积小,排空速度快并且晚熟,至6周龄才逐渐发育健全,由于消化器官的晚熟,导致消化腺分泌不足和消化机能不完善,

胃蛋白酶很少,缺乏游离盐酸,不能很好地消化蛋白质(尤其是植物蛋白)食物主要在小肠,借助胰蛋白酶和乳糖酶消化,这就决定了只能吃奶而不能吃料。 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初生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酸酶,而唾液和胃蛋白酶很少,同时,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很少。同时,胃底腺不发达,缺乏游离的盐酸,胃蛋白酶就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特别是植物性蛋白质,这时,只有肠腺和胰腺的发育比较完善,胰蛋白酶、肠淀粉酶和乳糖酶活性较高,食物主要是在小肠内消化,所以,初生仔猪只能乳而不能利用植物性饲料,由于仔猪胃中缺乏盐酸,不能抑制或杀死有害细菌,因此使仔猪易患胃肠疾病。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食物对胃壁的刺激,仔猪到20日龄时开始分泌盐酸,以后不断增加到35—40日龄时,胃蛋白酶才表现出较好的消化能力,仔猪可以利用乳汁以外的多种饲料,并进入“旺食”阶段,直到2.5—3月龄,盐酸的浓度才能接近成年猪的水平。 仔猪消化器官尚未发育完全,消化力差,初生时胃的重量4—8克,至20日龄达到34克。 ⑶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出生时10日龄30日龄 由1公斤2公斤5—6公 斤 由于其生长快,特别是20天后,母猪泌乳量下降,使二者形成剪刀差,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 规模猪场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是高效益养猪技术的关键。根据生产实践,保育阶段的仔猪,母源抗体水平、仔猪自身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都比较低,加之转群、环境、饲料变化等不同程度的应激,给断奶仔猪的饲养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必须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用科学的饲养管理技术,确保仔猪正常生长发育。 1 提供全价营养日粮 1.1 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据生产实践,仔猪断奶后会出现暂时性的断奶应激,引起食欲下降、消化不良等,可能会导致仔猪因日粮摄人能量不足而影响生长。因此,要适当提高饲粮能量浓度,一般可通过添加高能量的油脂使日粮消化能不低于l4.65 MJ/kg,同时根据仔猪对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短链饱和脂肪酸消化率较高的特点,常在日粮中添加椰子油、豆油等来满足仔猪的能量需要。 1. 2 适当降低饲料蛋白质水平在早期断奶仔猪日粮中应注意适当降低蛋白质水平,以消除蛋白质对整个日粮组成的不利影响。对植物性蛋白源可进行膨化、浓缩等处理以除去或减少抗营养因子。适当降低饲粮蛋白质水平,可使肠道中的蛋白质腐败作用降低,减少消化道疾病。 1. 3 合理使用添加剂 1.3.1 添加有机酸仔猪断奶前胃内的酸性环境主要依靠母乳中乳糖发酵产生乳酸维持的。断奶后因形成乳酸的乳糖来源不足,添加酸化剂则有助于保持胃肠道内的酸度,激活消化酶,有利于有益细菌 (乳酸杆菌)的繁殖,提高消化能力。目前国内外应用的有机酸以柠檬酸、延胡索酸效果最好,在断奶仔猪日粮中的添加量一般为1.5%~2.0%。1.3.2 应用酶制剂酶制剂可弥补早期断奶仔猪体内各种消化酶的缺乏,提高饲料中营养物质的消化率,保证断奶仔猪的生长速度和降低仔猪的腹泻发病率,将外源酶与抗生素结合使用,将是养猪业中的重要发展趋势。 1.3.3 添加益生素益生素是从畜禽肠道正常菌群分离培养而得的有益菌种,其主要作用是能够抑制病原菌及有害微生物在肠道中的生长繁殖,形成肠道内良性微生态环境,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Pottm~(1993)报道,仔猪从出生后1~2d开始直接饲喂益生素,断奶仔猪的成活率可提高4%~5%。 1.3. 4 补充硒和维生素E 硒和维生素E参与机体的抗氧化防御体系,可增强仔猪的免疫力,降低断奶仔猪的死亡率,预防仔猪水肿病和肝营养不良的发生,减轻仔猪断奶应激。实际应用时,饲料中亚硒酸钠的添加量为0.3g/t,维生素E的添加量为40~ 6og/t。 1.3. 5 应用调味剂调味剂可改善饲料中的不良气味和滋味,促进唾液、胰液和胃液分泌,增加食欲和提高采食量。目前生产上常用的调味剂有乳猪宝、乳猪香等,但其功效只体现在断奶后2~3周以内。 1.3. 6 添加抗生素生产实践证明:添加抗生素药物能有效抑制和杀灭进入仔猪消化道的病原微生物,增强抵抗力,促进仔猪生长发育,提高饲料利用率。汪明等(1997)报道:在仔猪饲料中添加lOOmg/ kg泰乐菌素可比对照组日增重提高34.4%,料重比降低12.7%。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生长育肥猪的六种饲养管理方法 (1)一贯育肥法 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 猪是群居动物,来源不同的猪并群时,往往出现剧烈的咬斗,相互攻击,强行争食,分群躺卧,各据一方,这一行为严重影响了猪群生产性能的发挥,个体间增重差异可达13%。而原窝猪在哺乳期就已经形成的群居秩序,肉猪期仍保持不变,这对肉猪生产极为有利。但在同窝猪整齐度稍差的情况下,难免出现些弱猪或体重轻的猪,可把来源、体重、体质、性格和吃食等方面相近似的猪合群饲养,同一群猪个体间体重差异不能过大,在小猪(前期)阶段群体内体重差异不宜超过2~3千克,分群后要保持群体的相对稳定。 (3)饲料调制和饲喂 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 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浅谈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讲解

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成人(自考)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学院:江西生物科技职业学院 姓名:喻涛涛 学号/准考证号: 017113106063 专业:动物科学 指导教师:黄小红 二0 年月

目录 摘要 (Ⅰ) Abstract (Ⅱ) 1 前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 2 初生期的饲养管理 (2) 2.1 接产 (3) 2.2 断脐 (3) 2.3 剪犬齿 (3) 2.4 断尾 (3) 2.5 打耳号 (3) 2.6 固定乳头、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 (3) 2.6.1 固定乳头 (3) 2.6.2 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 (4) 2.7 防寒保温 (4) 2.7.1 仔猪自身供热机能 (4) 2.7.2 哺乳仔在各阶段的适宜温度 (4) 2.7.3 措施 (5) 2.7.4 注意事项 (5) 2.8 选择性寄养 (5) 2.9 防止踩压 (5) 2.10 仔猪补铁 (6) 4 防疫灭病措施 (6) 5 仔猪最佳的断奶时期 (6) 结束语 (6)

参考文献 (7) 致谢 (7)

摘要 初生仔猪不具备先天免疫能力,哺乳仔猪成活率低,腹泻较严重,究其原因主要与营养和管理有关,其中饲养管理不当是根本性的原因。哺乳期较难饲养,如管理不善便极易死亡。本文简述仔猪初生期、开食补料期的管理要点及疾病防疫策略。从出生护理、及早哺初乳、清洁饮水、补饲、适时断乳、消毒防疫等方面介绍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以指导养殖户对哺乳仔猪的饲养,从而获得更大经济效益.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哺乳仔猪具有①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②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③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患病;④调节体温能力差,怕冷。饲养管理好乳仔猪是搞好养猪的生产基础,仔猪培育工作的成败,既关系着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又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加速猪群周转,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哺乳仔猪饲养得好,仔猪成活头数就多,母猪的平均年生产率就高。仔猪的饲养包括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的饲养,这个阶段饲养成绩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猪一生的生长成绩。仔猪一般以生长快、机体发育正常、健康为饲养目的。自然哺乳的仔猪在哺乳期的生长发育主要看出生时的体重和生理的发育,但与母猪的泌乳量、乳汁的成分、进食补饲的数量及质量等因素有关。 关键词仔猪哺乳饲养管理生理特点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_断奶仔猪饲养管理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要点_断奶仔猪饲养管理仔猪饲养如何管理?下面小编就跟大家深入探讨一下关于仔猪饲养管理技术。仔猪培育在养殖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采取适当合理的饲养管理措施,可以降低发病率,促进仔猪健康生长。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实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是提高仔猪成活率的关键,是养殖户能否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也是养猪能否成功的关键。 仔猪生理特点通常体重在20 公斤以下的猪叫仔猪,仔猪的生理特点决定了其饲养管理的独特性。 仔猪的生理特点主要有: 1、胃肠容积小,功能差,酶系统发育不完善,消化机能差; 2、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出生时体内没有抗体; 3、体温调节能力差; 4、生长强度高,营养需求大。 仔猪的饲养需分阶段管理和保健。

一、生产时的仔猪 1、仔猪出生后,应该一手握住其前躯,先仔猪口鼻中的黏液抠出,再用毛巾擦干其口鼻和全身的黏液; 2、如有胎儿被包在胎衣内产出时,应该立即撕破胎衣,抢救仔猪。 3、对于产出的假死仔猪,立即进行急救,人工呼吸或者接产员一手托住肩部,一手托住臀部,做屈伸运动,或者小猪头朝下给小猪撸气,频率和仔猪的呼吸次数一致。 4、将仔猪全身擦干净后断脐带,长度为3--5厘米,脐带的断头处涂上碘酊或者撒上“保舍卫士”,如果脐带血流不止时候,应该立即用消毒的结扎线扎紧,或者用手捏住,待到不流血为止。 5、按照猪场的要求进行仔猪个体称重,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6、新生仔猪在吃初乳前,将每个乳头的前几滴乳汁挤掉。然后在喂仔猪。 7、仔猪全部的产出后,给母猪注射“观林先锋+增免素食针(柴胡)”做消炎处理,避免炎症继发母猪不食从此导致仔猪黄痢的发生。 二、断奶后的仔猪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

仔猪饲养管理的方法 一、猪厩的建设 猪厩要求光照条件好、排水良好、既利于通风又利于保暖。隔墙高1.1~1.2米,食槽及水槽高15厘米、宽30~35厘米,设排水孔,仔猪洞高35厘米、宽18厘米、门开向仔猪间,后墙排水孔高20厘米、宽5厘米,厩门与隔墙同高、宽70厘米、内蒙铁皮防止大猪拱 爬及仔猪逃出。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性与生活习性: (1)生长发育快。哺乳仔猪新陈代谢旺盛,生长发育较快。生后 一个月,体重可达初生体重的5~6倍。生后两个月,体重可达初生 重的10~15倍。生后20天内,每千克体重每天沉积蛋白质9~14克,是成年猪的30~35倍。 (2)消化器官机能不发达。初生时胃仅能容纳乳汁25~40毫升,生后三周才增至3~4倍。生后20天前,胃液中缺乏盐酸,胃蛋白 酶也不多,对蛋白质及脂肪的消化力弱,抵抗细菌的能力弱,易患 胃肠病。 (3)神经系统机能不完善。体温调节能力差,御寒能力又差,极 怕寒冷,易被冻死;行动不灵活,易被母猪压死。 (4)缺乏先天免疫力,容易得病。仔猪出生后没有先天免疫力, 即体内没有抵抗传染病的抗体,只有靠初乳(母猪产后4~7天内分 泌的乳汁)从母猪体内获得母源抗体,因此仔猪出生后应让它们尽早 吃到初乳。 (5)生活习性:生后3~5天内,仔猪表现为饱吃鼾睡,四肢无力,动作迟钝。一般于吸乳后立即排泄粪尿,然后依偎母猪腹部,或者

相互堆聚睡眠。7天左右开始在圈内啃东西活动。半月左右相互追 逐嬉游。7~10天开始学吃料,25~30天基本上可以吃饱饲料。30 天以后进入旺食阶段。 2、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措施: (1)固定乳头,早哺初乳。初乳中含有仔猪所需的极为丰富而全 面的营养物质,还含有母源抗体,可增强仔猪的抗病能力,并含有 镁盐能促进仔猪排出胎粪。仔猪生后,应让它们尽早吃到初乳。同时,因母猪乳头自前向后泌乳量依次减少,从第一次哺乳开始,应 按体重由小到大将仔猪由前到后依次固定乳头,坚持2~3天仔猪就 会认定乳头吃乳不再改变。给仔猪哺乳时,应先检查仔猪乳齿是否 很好,若长应先将其剪短,以防咬伤母猪乳头及仔猪舌头。 (2)防止压死,确保成活。仔猪初生几天,四肢无力,行动迟钝,尤其寒冷季节,常喜依偎在母猪腹部或相互堆聚取暖,睡眠很沉, 常被母性差的母猪压死。一方面应加强人工护理,垫草宜短宜少另 一方面可设防压架,使母猪卧下哺乳时不紧靠厩墙。 (3)预防贫血,补充矿物质。仔猪对矿物质容易缺乏,尤其是铁 和铜。生后3~4天内,尚可依赖本身储存供应,以后从乳中所获铁、铜就供不够身体需要,会妨碍血红素的形成,导致贫血,影响生长 发育。为此,仔猪生后3~5天就要补铁、铜,可注射牲血素等制剂。 (4)给予清洁饮水。仔猪生长发育快,加之乳汁能量高,需要大 量水分。生后3~5天就要开始给仔猪喂水,否则一方面影响生长发育,另一方面仔猪因口渴饮脏水污尿而导致拉痢。若有条件可安装 自动饮水器。 (5)提早补料,促进胃肠发育。一般仔猪生后7天,开始长牙, 牙床发痒,喜啃硬物,此时为提早补料的最好时机。可用乳猪全价 颗粒料拌上点红糖,用浅盆装放在仔猪活动的地方,教诱仔猪吃食。会吃后停加红糖,随时供给仔猪足够量的乳猪全价颗粒饲料让仔猪 自由采食。提早补料不仅可以促进胃肠的发育,更重要的是补给仔 猪母猪泌乳高峰过后从乳汁中所获营养之不足,以利仔猪在哺乳期 正常生长发育。

浅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系(部)畜牧兽医技术系专业名称动物科学 年级 10牧教丁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浅谈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摘要仔猪由于其自身的生理特点,哺乳期较难饲养,如管理不善便极易死亡。简述仔猪初生期、开食补料期的管理要点及疾病防疫策略。 关键词仔猪哺乳饲养管理生理特点 1.哺乳仔猪的生理特点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哺乳期在各个养猪场长短不同, 一般为21~35 天。哺乳仔猪是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 也是抵抗力最弱的时期。 1.1生长发育规律 哺乳仔猪生长发育快,物质代谢旺盛。猪出生后,其生长强度高于其他家畜。猪的初生重轻,不足成年体重的 1%,但生后生长发育很快。在1月龄时.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重的5 6倍,2月龄时仔猪的体重可达到初生体重的 10 13倍。猪的生长强度大,因而代谢很旺盛。[1] 1.2机体调节 哺乳仔猪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抗寒力差。哺乳仔猪出生时.大脑皮层发育不健全,通过神经系统涮节体温的能力差.再加之仔猪皮薄毛稀.皮下脂肪少.相对体表面积大.散热多,冈此.仔猪特别怕冷。而且仔猪体内能源的贮存很少.遇到寒冷血糖很快降低,如不及时吃到初乳则很难成活。 1.3消化机能 哺乳仔猪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腺机能不完善。仔猪出生时,消化器官虽然已经形成,但其重量和容积都比较小。仔猪胃内仅有凝乳酶,缺乏游离盐酸:胃蛋白酶没有活性.不能消化蛋白质,缺乏蔗糖酶,不能很好地利用蔗糖.由于胃及肠管pH值较高,对进入的细菌缺乏抵抗力,所以哺乳仔猪易患病。 1.4免疫力

哺乳仔猪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生病。哺乳仔猪的免疫系统不发达,在l叶I生后,依靠母猪的初乳传递一些抗体.自身的抗体产生系统在30日龄后才能真正发挥作用.所以仔猪患病往往是在生后3~20天。 2.初生期的饲养管理 针对初生仔猪反应不灵敏、抵抗力差、免疫力弱、抗寒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极易受伤害等特点,不断加强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1接产 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出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工作。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鼻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及时把初生仔猪放进保温箱,以免着凉。 2.2 断脐 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距离腹部4cm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2] 2.3剪犬齿 仔猪生后的第一天,对窝产仔数较多,特别是在产活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时,可以剪掉仔猪的犬齿。对出生重小,体弱的仔猪也可以不剪。去掉犬齿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铁钳子,注意不要损伤仔猪的齿龈,剪去犬齿,断面要剪平整。剪掉犬齿的目的,是防止仔猪互相争乳头时咬伤乳头或仔猪双颊。 2.4 断尾 用于育肥的仔猪出生后,为了预防育肥期间的咬尾现象,要尽可能早地断尾,一般可与剪犬齿同时进行。方法是用消毒后的铁钳子剪去仔猪尾巴的1/3(约2.5cm长),然后在创口初涂上碘酒,防止感染。注意防止流血不止和并发症。 2.5 打耳号 对预留的后备种猪逐头打耳号,每头仔猪1个号;对准备作为商品肉猪的仔猪逐头按窝打耳号,每窝1个号,同窝同号,将来根据耳号即可查到出生日期和父母代,便于考察肉猪的生长发育情况。 2.6固定乳头、及早吃上并吃足初乳 2.6.1固定乳头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 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2)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1初生期 1.1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近年来,我省部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一般保持在1.4~1.5kg/头之间,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做起。在"二元"母猪繁殖场中选择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腰胯宽大、乳头7对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母猪,严格遵守"饲养到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上,发情两次后,第三次发情配种"的原则。后备母猪在配种30天之前先注射乙脑疫苗2次,细小病毒疫苗2次。配种后30天内限制饲料营养水平,30天以后按怀孕母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30~80天期间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定量饲喂,平均采食量增加到2.5kg/天的水平;膘情偏瘦、偏肥的可据实情适当加减饲料,但给喂量范围保证在1.6~3.0kg/天。80天以后增加母猪采食量,保证每天2.8~3.0kg/头,注意钙、磷的补充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只要能保持均衡的膘情即达到目的。母猪怀孕的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初生胎儿体重的2/3是在这期间增长的,所以提高初生重的关键是抓好该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后期可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但切忌为了追求初生重而过量添料,这样会引起胎儿过大引起难产,特别是初产母猪易造成胎儿死亡而引起很大的损失。母猪在预产期前1个星期经清洗、消毒后转入产房。 1.2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时的技术关键在于接生、确保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防寒保暖、防压、防病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

1.2.1 接生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鼻、口和全身黏液,剪脐带(留3~5cm,并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内。接生结束后立即清除舍内胎衣和已污染的垫草,防止母猪吃掉胎衣养成咬食仔猪的恶癖。被污染的垫草不清除,污物会腐败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散发恶臭,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 1.2.2 确保仔猪吃上初乳 母猪分泌的乳汁分初乳和常乳两种。初乳主要是产仔后24小时之内分泌的乳汁,比常乳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包括:LgG、LgA和LgM、矿物质、维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抗病力,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仔猪出生时,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猪胎盘构造的特殊性--母猪血管和胎儿血管在胎盘上由6~7层组织(称为胎盘屏障)隔开,所以限制了母猪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在初生的2小时内,肠道黏膜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处于原始状态,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体内免疫力迅速增强。而出生后36~72小时,肠渗透性发生改变,吸收能力降低,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维持的时间很短,3天后仔猪能够吸收的免疫物质就降至最低水平。仔猪10日龄后才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但速度慢。因此,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是增强仔猪抗病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初乳中所含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铁和维生素A、D的含量也是常乳的5倍以上。所以,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代替的食物,如仔猪由于某些原因需人工哺乳或寄养,也应尽量设法让它吃到2~3天的初乳。 1.2.3 固定乳头

浅谈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浅谈仔猪的饲养管理要点 郑作胜 仔猪养殖是生猪生产的基础,关系到整个饲养周期的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以及整个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仔猪繁育是生猪繁育成功的关键。笔者认为,根据仔猪的生理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措施是饲养好仔猪的关键。 一、饲养环境 为仔猪提供清洁、消毒、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的舒适环境。 1、产房、用具消毒,产房空置并保温2~3天,母猪临产前猪体擦洗干净,乳房消毒,接产人员双手消毒,为仔猪出生创造必要的卫生条件。 2、新生仔猪皮下脂肪层薄,皮毛稀疏,体温调节能力差,可致仔猪冻死、压死、饿死、腹泻。因此,建立仔猪保温箱是提高仔猪生长速度的关键措施。新生仔猪保温区温度维持在32~35℃,仔猪1周龄后开始降低温度,2~3℃/周,2月龄时开始降至到22℃。此外,还必须安装仔猪防护装置,以控制仔猪的进出,防止它们被母猪践踏和压碎。 3、在保持室温的前提下,及时通风换气,消除异味湿气,保持空气清新。 二、为仔猪提供全面充足的营养,争取较大的断乳体重 1、固定奶头,仔猪均能吃到足量的母乳

母猪泌乳时间短,泌乳量不同。一般来说,前排多后排少。新生仔猪有抢占多乳头的习惯。如果仔猪的乳头不固定,它们可能会因为争夺乳头而错过喂食的时间。有时在争夺乳头时会咬住乳头,造成母猪拒绝喂奶,导致仔猪不能吃奶。因此,需要人工辅助固定乳头。固定乳头以自选为主,个别调节为辅。将新生小猪固定在前乳头上,初生体大的仔猪固定在后乳头上,有利于母猪的泌乳和仔猪的均匀发育。 2、及早补料,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母猪产后20~30天为哺乳期高峰,40天后明显缩短。母乳满足仔猪营养需求的程度在3周时为97%,4周時为73%,8周时为28%。需要人工干预,训练仔猪尽早开始喂养,否则当母乳减少时,仔猪就不会习惯进食,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此外,仔猪胃肠功能较差,消化功能不完善,早期开始喂养可刺激消化器官的发育,改善仔猪的分泌功能,减少断奶后腹泻的发生。一般情况下,仔猪在5日龄时接受饮水训练,7日龄时开始进行喂养训练,20日龄时可大量喂养。 开胃注意事项:选用优质适口的饲料,多次保持饲料新鲜,提供充足清洁的饮用水,每天擦嘴或将仔猪和母猪分开几个小时,帮助仔猪尽快学会进食。 抓旺食:在仔猪20日龄左右,饲料中添加干酶母液、柠檬酸、维生素C或多维,可提高仔猪摄取量,减少腹泻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应对各种应激,尽可能减少其对仔猪的危害

初生仔猪的管理

初生仔猪管理的几个重点 1 保温 清理擦干初生仔猪口腔及体表的粘液,避免因体表水分蒸发而损失过多的热量。同时保证仔猪体感温度33—35℃,初生仔猪生理发育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被毛稀少,皮下脂肪少,抗寒能力极差,如果保温措施不好,就会造成初生仔猪活动力下降,一方面易被母猪压死,二方面仔猪抢食初乳能力下降,少吃或吃不到初乳,进而造成仔猪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2 吃初乳 由于胎盘结构的特殊性,仔猪不能获得母源抗体的被动免疫,自身主动免疫系统又未发育成熟,仔猪出生后吃初乳前仔猪的免疫保护力几乎为零,所以仔猪此阶段最易感,这就要求产前母猪及产床的清洁卫生和产后仔猪及时足量吃到初乳。 3 剪牙 即剪犬齿,建议出生后第二天修剪,目的是防止仔猪咬伤母猪乳房及仔猪争食时的相互伤害,一窝中较弱仔猪暂缓剪牙,以增强弱仔猪在吃乳时的竞争力。 4 补铁补气血 仔猪补铁主要由于本身存储不足和奶水中铁含量不足,不能满足仔猪三天以后对铁的需求,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导致仔猪精神不振,食欲减退,腹泻,生长缓慢,所以应对仔猪在出生3日内和10日龄左右进行两次补铁。 但仅仅补铁是不够的,中医认为气和血密不可分,常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来形容气和血的关系。“气为血之帅”,说的是气能生血、行血和摄血。“血为气之母”,说的是血能载气、养气。伴农气血双补注射液,通过先进工艺加入当归、党参、黄芪等,中西医结合,融入中医补血的理念—气血同补,气生血,血养气源源不断,生生不息。 5 开食 a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仔猪在两周龄左右时母猪奶水已经不能完全满足仔猪快速生长的需要 b仔猪肠道发育的需要,饲料中的各种营养物质及异源蛋白能够促进肠道绒毛膜的发育和胃肠消化酶的激活分泌 c减少断奶应激的需要 6 断奶 一般断奶日龄在25日左右,将母猪驱离产床,仔猪能够采食一定的饲料(100g/日以上),重量在7Kg以上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各阶段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1初生期 提高仔猪初生重的措施 近年来,我省部分水平较高的养殖场母猪所产仔猪初生重一般保持在~头之间,达到这样的水平要做好一系列工作。首先,必须从后备母猪的培育做起。在"二元"母猪繁殖场中选择体躯较长、四肢粗壮、腰胯宽大、乳头7对以上的个体作为后备母猪,严格遵守"饲养到8月龄,体重达110kg以上,发情两次后,第三次发情配种"的原则。后备母猪在配种30天之前先注射乙脑疫苗2次,细小病毒疫苗2次。配种后30天内限制饲料营养水平,30天以后按怀孕母猪的正常营养需要饲喂。30~80天期间根据母猪的膘情进行定量饲喂,平均采食量增加到天的水平;膘情偏瘦、偏肥的可据实情适当加减饲料,但给喂量范围保证在~天。80天以后增加母猪采食量,保证每天~头,注意钙、磷的补充和饲料中营养物质的平衡性,只要能保持均衡的膘情即达到目的。母猪怀孕的后期是胎儿增重的关键时期,初生胎儿体重的2/3是在这期间增长的,所以提高初生重的关键是抓好该阶段母猪的饲养管理。在母猪怀孕后期可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但切忌为了追求初生重而过量添料,这样会引起胎儿过大引起难产,特别是初产母猪易造成胎儿死亡而引起很大的损失。母猪在预产期前1个星期经清洗、消毒后转入产房。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 初生时的技术关键在于接生、确保仔猪吃上初乳、固定乳头、防寒保暖、防压、防病和哺乳母猪的饲养管理等几个方面。 接生

仔猪出生后,应及时擦干鼻、口和全身黏液,剪脐带(留3~5cm,并用碘酒消毒),然后放入保温箱内。接生结束后立即清除舍内胎衣和已污染的垫草,防止母猪吃掉胎衣养成咬食仔猪的恶癖。被污染的垫草不清除,污物会腐败引起病原微生物大量繁殖和散发恶臭,对仔猪的健康造成威胁。 确保仔猪吃上初乳 母猪分泌的乳汁分初乳和常乳两种。初乳主要是产仔后24小时之内分泌的乳汁,比常乳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免疫球蛋白(包括:LgG、LgA和LgM、矿物质、维生素,可以提高仔猪抗病力,是哺乳仔猪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仔猪出生时,体内没有免疫抗体,缺乏免疫力,抗病力低。这是因为免疫抗体是一种大分子物质,由于猪胎盘构造的特殊性--母猪血管和胎儿血管在胎盘上由6~7层组织(称为胎盘屏障)隔开,所以限制了母猪抗体进入胎儿体内。仔猪在初生的2小时内,肠道黏膜组织绒毛上皮细胞处于原始状态,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可以经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体内免疫力迅速增强。而出生后36~72小时,肠渗透性发生改变,吸收能力降低,加上免疫球蛋白在初乳中维持的时间很短,3天后仔猪能够吸收的免疫物质就降至最低水平。仔猪10日龄后才能产生自身免疫抗体,但速度慢。因此,让初生仔猪吃足初乳,是增强仔猪抗病力的重要措施。此外初乳中所含的镁盐具有轻泻作用,能促进胎粪排出;铁和维生素A、D的含量也是常乳的5倍以上。所以,初乳是初生仔猪不可代替的食物,如仔猪由于某些原因需人工哺乳或寄养,也应尽量设法让它吃到2~3天的初乳。 固定乳头 仔猪出生后有自行固定乳头的习性,但是有些仔猪由于各种原因固定不到合适的乳头,往往奶水较多的乳头都被比较强壮的仔猪抢到。因此,要使仔猪生长均匀、全活全

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初生仔猪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1、吃足初乳 由于出生仔猪没有先天免疫力,必须通过吸允初乳方能获得。仔猪消化佳能[微博]较弱,胃消化液缺少盐酸,而初乳的营养极其丰富,内含大量的蛋白质、乳脂,酸度较高,这样有利于促进仔猪消化道的活动,可满足仔猪生长发育的需要。若有弱小仔猪吸奶不足,可进行人工补喂,以便提高整窝仔猪的成活率。因此,在仔猪出生后,应当让仔猪尽早能吃上和吃足初乳。 2、保证环境温度 初生仔猪的环境最佳温度32度,1周龄内的适宜温度为25-30度,达不到条件的可根据实际情况,建立简易的保温室。如果是在冬季,保温室的建造材料可就地取材。一般要求长1.2米,宽0.75米,高1米左右,并在保温室的一侧底部留可供仔猪初乳的小门。可通过悬挂红外线灯或用热水袋提高温度,病在保温室中间离底部0.5米处悬挂干湿温度计,以便准确掌握温度和湿度。另外,可在室内放一些松软垫草,并注意勤换。尽量使母猪和仔猪分开睡,防止母猪压死仔猪。 3、补充微量元素 铁是血红素的重要组成成分,初生仔猪体内储备的铁很少,每天的需要量为7~8毫克,而从母乳中能得到的数量也有限,所以若不能给仔猪及时补铁,必将导致仔猪患上贫血症。 4、寄养与并窝 寄养是指母猪产后死亡或产后无乳,或者所产仔猪数超过了有效乳头数时,将那些无奶吃的仔猪叫由其他的母猪哺育。并窝是指母猪产仔偏少或者所产仔猪中的部分因某些原因死亡,为了提高母猪的利用率,可将这些仔猪进行合并饲养,并窝前一定要让仔猪吃足初乳。 在寄窝并养前,用寄养母猪的乳汁(不提倡用母猪的尿液)涂擦仔猪全身,并选择在夜间进行混群,使母猪无法区分自产和寄养的仔猪。之后要注意观察,防止母猪拒绝哺乳或咬伤过寄仔猪。寄养与并窝的仔猪要求产期相似,最好不要超过3-4天。 5、疾病预防 吃初乳前,可按常规剂量接种猪瘟兔化弱毒疫苗,2小时后再让仔猪自由吃奶。另外,可给母猪服用土霉素,以防仔猪发生红、黄痢。对圈舍每日要进行清扫,使舍内保持卫生干燥,给仔猪提供清洁、安静、空气新鲜的生活环境。每日要细心注意观察,发现下痢时,要及时进行治疗。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操作规程 1.保温与防压 1.1仔猪哺乳期最适温度:1-7日龄为32-28℃、8-28日龄为28-25℃、舍内温度控制在20-22℃,相对湿度50-70%,保持空气新鲜。 1.2设仔猪保温箱,并保持清洁干燥。保温箱内温度达不到要求时,可在箱内距底30-40厘米处挂一只100W的白炽灯泡。 1.3夜间专人值班,看护好仔猪。 2.吃足初乳 仔猪生后1小时内要人工辅助,吃足初乳;进行猪瘟乳前免疫的,一小时后人工辅助,吃足初乳。 3.固定乳头 以仔猪自然选择为主,人工辅助为辅。对弱小和抢不上乳头的仔猪要人工辅助哺乳,并固定在前乳乳头,饲养员要保证仔猪生后3天内固定好乳头。 4.补铁 仔猪生后24-36小时内,在仔猪颈部两侧深部肌肉注射牲血素1头剂。 5.寄养与并窝 5.1寄养泌乳母猪要每头哺仔10-12头,窝产超过12或不足7头仔猪的,按先产的仔猪往后产的母猪寄养的原则,将寄养的仔猪转给产期相差不超过3天,产仔少的母猪带哺,仔猪寄养前必须吃足初乳。 5.2并窝对产仔过少的母猪,可按寄养的原则,将两窝仔猪合并1窝,由体质好、乳量足的母猪哺育,并窝仔猪必须吃足初乳。 6 开食与补料 6.1开食仔猪3日龄训练饮水,将自动饮水器的嘴加垫,使之有少量常流水,引诱仔猪吸吮,仔猪7日龄训练开食,用少量仔猪料撒在补料槽内,让仔猪学食,使之逐渐认料,至15日龄应全部开食。 6.2补料仔猪开食后,喂给高能量、蛋白质,添加含微量元素和复合维生素添加剂的全价料,少给勤添,保持饲料新鲜。 7.去势:做为育肥用的公仔猪于7-15日龄去势。 8.预防下痢

8.1母猪妊娠期体况保持适中,避免过肥,过瘦。 8.2每天清扫走廊2次,随时清扫床面,保持床面干燥清洁。每周走廊用有效消毒液喷洒消毒1次。 8.3母猪泌乳期喂全价饲料,并保持相对稳定。不准骤然变换饲料。 8.4仔猪全价料中要加入有效抑菌药物防止下痢。 8.5仔猪发生下痢后,除改进母猪饲养和舍内卫生消毒外,要按兽医的指导及时治疗。 9.猪瘟首免 仔猪生后18日龄于颈部肌肉注射猪瘟疫苗3头剂,其它免疫接种,参照免疫程序进行。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畜 牧 兽 医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年第8期 摘要:生猪养殖生产各个阶段中,仔猪是最为关键的基础阶段。同时,是后期养好猪的敏感阶段。此期,能确保做到饲喂管理科学化、合理化,对提升仔猪养殖经济效益而言极为重要和关键。从提升仔猪成活率,增加养猪经济效益而言,分别自哺乳仔猪养殖管理、断奶仔猪养殖管理两大方面,就仔猪饲喂管理技术做要点阐述,为提升仔猪成活率、增加生猪养殖效益提供理论和技术指导。 关键词:仔猪;饲养技术;管理方法 0 引言 在本地养猪业是民众脱贫增收的重要门路,养猪生产期间,仔猪是极为关键的一个阶段。科学高效的仔猪养殖生产工作,对提升仔猪成活率,降低养猪成本,提升民众经济效益大有裨益。 1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对仔猪而言,一般哺乳期在30天左右。虽然时间有限,但是,为后期的育成影响较大,务必要引起重视,加强饲喂管理,提升仔猪成活率。 1.1 吃好初乳 初乳中,含有高质量的免疫球蛋白。刚出生3天的仔猪,及时吮吸母乳,能大大增强仔猪抗体水平,降低各种病害的感染几率。确保所有仔猪能吃好、吃足初乳,注意固定弱仔在前排乳头吸奶。前期,需做好人工的手动辅助,一般3天所有仔猪哺乳位置都能固定。 1.2 补铁补硒 对仔猪而言,铁、硒不足,会造成仔猪贫血、腹泻,继而影响生长发育、降低成活率。一般情况下,仔猪每天铁剂量的补充在7~16 mg。但是,靠母乳获取的也仅有1 mg。为此,仔猪刚出生后第3天,可尝试通过颈部肌肉注射铁复合制剂的方法得以补充,待到15天时,在补充1次,每次用100 mg。而对硒元素的补充,同样需经注射给入。出生后5日龄,用0.1%亚硒酸钠注射液,肌肉注射,每次1 ml。达到30日龄时,再行注射1次。 1.3 保暖防寒 仔猪体温调节能力差,外界御寒能力不足。为此,应注意保暖防寒,避免着凉。就产房而言,地面需铺垫25 cm左右的厚草,控制产房内温度在20℃为适宜,这样一方面能保暖,另一方面厚草能起到防潮湿的目的。对产房温度的控制,也可用红外线灯或电暖风。温控如下:1~5日龄,温控在33℃。6~10日龄,温控在30℃。11~20日龄,温控在27℃。21~30日龄,温控在24℃。室温的控制,要循序渐进,避免骤高骤低。总之,适宜的温度,是提升仔猪成活率,增强其抗病能力的关键。 1.4 断奶补料 合适的断奶期,选在21~28日龄。对散养户、小规模猪场而言,建议在30日龄断奶。断奶前第五天,逐渐减少母猪供料,减少母猪泌乳,以迫使仔猪去适应吃料。 补料工作,要提前断奶很多。一般情况下,出生后1周,即可诱食。考虑仔猪喜食甜食,补料易用香、甜、脆、易消化的饲料。将选择好的诱食,前期先涂抹在母猪乳头上,诱使其习惯这些气味。后期慢慢适应,即可跟着采食食料。仔猪20日龄,依然不喜欢吃食饲料。应尝试母仔分开饲喂的方式,仔猪先吃料,间隔1~2 h后,母猪进入仔猪处给予哺乳。同时,后期对母猪采取限食,控制泌乳量,迫使仔猪吃料。2 断奶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仔猪在断奶后,面临着多种生活条件的变化。受这些应激的作用,表现出:食欲废绝、体重骤降。尤其补料晚的仔猪,上述表现症状更加明显。为顺利渡过断奶关,在饲料、喂养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都需要做出调整。整体而言,要维持原哺乳期的用料、生活和饲喂,同时能逐渐向新饲养制度、环境条件等过渡。 2.1 做好饲料过渡 断奶后,仔猪应保持半个月的原饲料喂养,以免影响食欲,诱发多种病害感染。半个月之后,调整喂料饲料。考虑到此期,处于身体发育迅速期,应多补充高蛋白、高能量、富含多纤维的维生素、矿物质的饲料。同时,注意适量补充添加剂,限制粗纤维饲料的补充。 2.2 做好环境过渡 仔猪断奶的最初几天,常表现出精神不安、鸣叫,寻找母猪。为了减轻仔猪的不安,最好将仔猪留在原圈,也不要混群并窝。到断奶半个月后,仔猪的表现基本稳定时,方可调圈并窝。在调圈分群前3~5天,使仔猪同槽吃食,-起运动,彼此熟悉。然后再根据性别、个体大小、吃食快慢等进行分群,每群多少视猪圈大小而定。应让断奶仔猪在圈外保持比较充分的运动时间,圈子内也应清洁、干燥、冬暖夏凉,并且进行固定地点排泄粪尿的调教。 2.3 适量添加抗菌素 饲料中按规定标准加入抗菌素,能够增强抵抗疾病的能力,促进猪的生长发育。-般常用的抗菌素有金霉素、土霉素等。用量按猪的体重、饲料类型和卫生条件而定,仔猪每1 t饲料中添加抗菌素10~40 g。僵猪每吨饲料中添加抗菌素50~100 g,发育正常后降低到正常水平。抗菌素应连续使用,如果仔猪断奶后停喂,反而容易发生疾病。 3 结语 仔猪养殖管理工作的开展,应顺应仔猪的生长发育特点,对应优化改进饲喂管理制度,以提升哺乳成活率,确保其顺利渡过断奶期。仔猪向育成期过渡,哺乳期、断奶期是很关键的两个时期。 哺乳期,一般哺乳期在30天左右。虽然时间短,但是,对后期的育成率影响很多。围绕“提升仔猪成活率”的初衷,应做好这些工作:吃好初乳、补铁补硒、保暖防寒、断奶补料。 断奶期,面临着多种生活条件的变化应激。对此,必须要在饲料、喂养制度、生活习惯等方面做出优化,以保证其顺利渡过断奶期。整体而言,要维持原哺乳期的用料、生活、饲喂,同时能逐渐向新饲养制度、环境条件等过渡。 参考文献 [1] 韦玲玲,许胜男.哺乳仔猪饲养管理要点分析[J].今日畜牧兽 医,2019,35(1):62. [2] 邓卉,熊霞.仔猪饲养管理[J].四川畜牧兽医,2014,41(10): 39-40. [3] 佚名.仔猪转群前后的饲养管理要点[J].河南畜牧兽医(市场 版),2018,39(12):40. 仔猪饲养管理技术 孙素声 (黔江区邻鄂镇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重庆市 409000) ·226·

哺乳仔猪饲养管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畜牧兽医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准考证号: 060101201743 姓名:黄兵龙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绪论 在集约化养猪生产中,仔猪是养猪生产的基础,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是生产的关键。仔猪饲养管理的成败直接关系到养猪生产水平的高低,同时对提高养猪经济效益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影响仔猪成活率有诸多因素,因此, 如何科学的饲养管理, 对促进仔猪快速发育、缩短饲养期、降低饲料报酬、获得最高的断奶体重, 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就如何抓好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提高仔猪成活率等方面进行简要阐述。

哺乳仔猪的饲养管理关键技术 摘要根据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饲养好仔猪应做到给它早吃初乳、保温防压防冻、均窝寄养、防止黄白痢病、及时补铁和硒、剪尾剪牙及提早开食补料。 关键词哺乳仔猪饲养管理技术仔猪 1.哺乳仔猪的主要特点 哺乳仔猪是指从出生到断奶阶段的仔猪。由于有些养殖户不了解仔猪特点,又缺乏饲养经验,造成仔猪成活率不高。 1.1生长发育快、生理机能不成熟,代谢功能旺盛,利用养分能力强。 1.2消化器官不发达,消化功能不完善。 1.3缺乏先天性免疫力,容易得病。 1.4调节体温能力差。 2.初生期的饲养管理 针对初生仔猪反应不灵敏、抵抗力差、免疫力弱、抗寒能力差、消化机能不完善、极易受伤害等特点,不断加强仔猪初生期的饲养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1接产 临产母猪快要分娩时,接产员要经常注意观察,并做好接产准备。分娩时必须有专人接产和助产,尤其是出产母猪,并注意做好消毒工作。仔猪出生后,接产人员应立即用手指将仔猪的口、鼻的黏液掏出并擦净,再用抹布将全身黏液擦净。及时把初生仔猪放进保温箱,以免着凉。 2.2 断脐 先将脐带内的血液向仔猪腹部方向挤压,然后在距离腹部4cm处把脐带用手指掐断,断处用碘酒消毒,若断脐时流血过多,可用手指捏住断头,直到不出血为止。[2] 2.3剪犬齿 仔猪生后的第一天,对窝产仔数较多,特别是在产活仔数超过母猪乳头数时,可以剪掉仔猪的犬齿。对出生重小,体弱的仔猪也可以不剪。去掉犬齿的方法是用消毒后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