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_勿失良辰_唯美现实主义_的杰作

_勿失良辰_唯美现实主义_的杰作

_勿失良辰_唯美现实主义_的杰作
_勿失良辰_唯美现实主义_的杰作

2002年第6期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16 2002总第200期Journal of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 ocial Sciences )Sum No 1200

[收稿日期]2002-06-28

[作者简介]张钧(1965-),男,辽宁锦州人,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

[美国文学研究]

《勿失良辰》:“唯美现实主义”的杰作

张 钧

(东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吉林长春130024)

[摘 要]贝娄是战后美国文坛一位重要小说家,他著名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是一部富于喜剧精神和抒情色彩的唯美现实主义杰作,代表了他在小说创作水平上一次质的飞跃。小说的形式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和语言风格与作者的思想命题相适应,较好地体现了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主题关怀。本文拟从叙事结构、背景描写、人物刻画等几个方面探讨这部小说的艺术特色,阐释作者对当代文明与人生的理解。

[关键词]唯美现实主义;背景描写;人物刻画;悲喜剧;主题关怀

[中图分类号]I106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201(2002)06-0088-08 索尔?贝娄(Saul Bellow ,1915-)在战后美国文坛的地位毋庸置疑,他在小说创作方面的成就及对20世纪美国文学的贡献也许只有海明威和福克纳才可以相提并论。在西方,他的作品备受读者青睐和批评家的关注。但在我国,贝娄研究相对滞后,其作品的翻译和介绍也不多,这种状况与贝娄这样一位研究当代美国文学不可或缺的作家所应得到

的关注极不相称。[1](P84)笔者拟对其著名的中篇小说《勿失良辰》

(Seize the Day )略做探讨,以就教于我国学界同仁和贝娄爱好者。

《勿失良辰》是贝娄1956年出版的一部备受称赞的中篇小说,但无论对故事的思想内容还是对作品的形式结构,人们的理解和看法并不一致。布莱德伯利认为它是贝娄在《奥吉?玛琪历险记》中尝试了一种随意、开放、充满喜剧色彩的风格之后对早期写作方式的一

种回归。

[2](P52)但事实并非如此。这部小说尽管在多方面与贝娄最早两部作品,特别是《受害者》,具有共同之处,但它不是作者对早期创作风格的简单回归,而是代表了作者在艺术创作水平上一次质的飞跃。这部小说是贝娄经过了在前三部小说中的大胆实验与创新之后的一部杰作,有些评论家甚至认为它标志贝娄作为小说家在艺术创作形式上的完

全成熟。

[3](P70)笔者认为它是贝娄富于喜剧精神和抒情色彩的一部现实主义杰作,一方面完善了最初两部小说体现出的心理现实主义风格,另一方面也保留了第三部小说《奥吉?玛琪历险记》所展示出的文体和表达方面的丰富与蕴藉。更为重要的是,贝娄终于能够驾

驭自己充盈旺盛的创造力,控制多种常常矛盾的艺术冲动,创作出一部近乎完美的艺术精品。用福克斯的话来说,“胜过贝娄的任何一部作品,《勿失良辰》是以唯美现实主义模式来构思、写就的。”[4](P95)与《受害者》一样,这部作品的结构严密紧凑,细节的使用经济纯粹,更胜一筹的是它还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和喜剧精神,这是《受害者》所不具备的。可以说,《勿失良辰》是贝娄早期三部作品所体现出的不同艺术特点的完美结合。在这里,贝娄成功避免了前几部作品中时常出现的离题进行抽象议论的毛病,对主人公现实生活经历的巧妙叙述完全传达出作者的创作理念和主题关怀,清晰、稳定、充实的形象刻画和场景描写完全取代了空泛的议论,作者和故事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活跃起来,使作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通过场景和人物形象的有机结合,故事节奏鲜明地向诗意斑斓的高潮发展。贝娄的第一部小说《挂起来的人》是他最“现代”的作品,以书信体写成,内容主要由主人公的思想意识和内心独白构成,几乎没有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情节可言,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某种思想或理念的传声筒,并没有作为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获得读者认同。在《奥吉?玛琪历险记》中,贝娄倒是充分展示了对自己通过具体生动的叙述传达思想之能力的信心,但该书的行文多有粗糙凌乱之处,结构与语言风格方面的缺陷也显而易见。比较而言,《受害者》一书对材料的处理和内容的表述要好得多,但即使是在那里,作者借助书中人物强行进入作品高谈阔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在《勿失良辰》中,作者彻底克服了这种冲动,小说的形式结构、背景描写、语言风格和人物刻画完全与作者思想命题相适应,它是贝娄整个创作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勿失良辰》以纽约为背景,叙述了主人公汤米?威尔姆(原名威尔姆?艾德勒)短短一天的生活。然而这一天是他幡然醒悟的一天,是他浪费半生光阴后终于牢牢把握住的一天,是他迎接曙光到来之前要经历的漫漫长夜。这一天里,一生的苦难达到了顶点,使他不堪重负而摘下了所有的面具,不再演戏。全篇行文节奏如同一次火山喷发,贝娄运用极其精到的文字,仔细选择、巧妙安排的背景和意象,构建缜密的叙事结构和精雕细镂的人物刻画,使威尔姆短短一天中的每一刻都富于感染力和重要意义,使这篇小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完美地展现了主人公对于人生真义的最终把握。

汤米?威尔姆的悲喜剧在百老汇这个纽约最主要的戏剧娱乐中心上演。这是一个五光十色却又空虚浮泛的世界,为满足人们各种物质需要,旅馆、商店、自助餐厅、美容院、减肥中心和殡仪馆林立,极尽豪华铺张之能事。威尔姆眼下所住的旅馆叫“G loriana”,意为“辉煌”,这一命名本身即具有强烈讽刺意味。“G loriana旅馆中的多数房客都已过了退休年龄。沿着百老汇,在第七十至九十街上,聚居着纽约市众多老年男女的大部分人。”那里的休息大厅折射着昏暗的灯光,而镜子也故意做得色泽暗淡,以掩盖这些上了年纪房客的老态和缺陷。威尔姆与泰姆金医生吃午饭的餐馆有着“金碧辉煌的门面”,一个虚假的外表,其内里也与外表一样华而不实。午饭时间,这里门庭若市,很难找到空位子。“老人们无所事事地喝着咖啡聊着天。那些老妇人们仍然涂脂抹粉,描眉画甲,仍然使用蓝色的染发液和眼影膏,仍然戴着珠宝首饰。她们中许多人还自鸣得意地用一种不应属于她们这个年纪的神情凝视你。”[5](P91)

纽约是一间地狱,人们在那里备受煎熬。他们无法分辨“谁的精神正常或失常,谁是智者或傻瓜,谁是青年或老年,谁有病或没病。父亲不像父亲,儿子不像儿子”。纽约是一

座新的巴别塔,到处呈现出冷漠和压抑,“每个人都说着自己的语言。……你得翻译了又翻译,解释了再解释,没完没了。”[5](P105)人们疯狂追求物质享受,陷于拜金热、美国梦中无法自拔。在这里,人们树立了自己的物质之神———金钱,而华尔街就是他们的庙宇,“对钱的狂热使他们对此外任何事物都无动于衷了”[5](P36)。简单的生活需求和单纯的人际关系不复存在,人和人之间无法进行真正的交流:“你不得不在白天和自己交谈,在晚上和自己讨论。在纽约这样一个城市里,还有谁会和你说上半句话呢?”[5](P84)生活在这样一个没有人性、没有同情、没有精神希望和指引的世界,威尔姆感到极度孤独落寞、无依无靠。然而,这样的道德背景正适合上演威尔姆命中注定的悲喜剧。贝娄为了彰显威尔姆这重要的一天,还给小说涂上了一层宗教色彩。威尔姆经历回忆、自省、认罪和自净的这一天、他企求上帝宽恕和帮助的这一天正是“赎罪日”,是犹太新年的伊始,是犹太人最为神圣的节日,人们要在这一天为一年来犯下的罪行而禁食、悔过、祷告以求宽恕和救赎。但是,威尔姆并没有在犹太教堂订下座位,他的教堂在百老汇,在G loriana旅馆,他在那里经历着自己富于象征和讽喻意味的仪式。在《勿失良辰》一书中,无论是故事时间还是地点的选择都恰到好处,是作者匠心独运、苦心经营的结果。

这个虚假、空洞、骗人的世界究竟是怎样的,生活在其中的现代人是什么形象,贝娄如何认识评价这个世界,所有这一切都在这篇小说里通过对汤米?威尔姆、艾德勒医生、泰姆金医生和其他几个人物的成功刻画艺术地展现出来。限于篇幅,本文只对艾德勒医生和主人公威尔姆进行重点分析和阐释,借以阐明作者这部小说的主题关怀及表现手法。

贝娄对美国社会荒谬绝伦和泯灭人性的实质最有力的批判体现在他对书中那些富有老人们的描写上,特别是对威尔姆的父亲———艾德勒医生的刻画。

艾德勒医生虽年近八十,却仍格外注重修饰,不厌其精。他是一位社交大师,风度翩翩,对除了自己儿子以外的人都很和善,也颇为G loriana旅馆的众人所仰慕。从哪方面来看,他都是一位成功者:纽约的名医之一,退休时挣下了一笔可观的财产。但他把钱都藏了起来,只肯用在保养自己日益衰朽的身体上。在威尔姆看来,他爱慕虚荣,是一个“吹牛皮的老伪君子”。虽然威尔姆在贫困和悲痛的重压下几近崩溃,他却依旧向人吹嘘:“我儿子过去的工资收入达五位数”。他不信奉任何宗教,据威尔姆的说法,他早已接受了庸俗都市生活所传播的追求物质、金钱和成功的福音。一言以蔽之,他是当代金钱文化孕育的一个典型人物,体现了现代生活中严酷、压抑的现实。

艾德勒医生的冷酷无情在小说的许多地方都有表现。他不记得自己妻子的忌日,也不肯花钱修缮妻子和母亲坟墓之间那条被掀翻、砸坏的石凳。虽然威尔姆一再要求他换条新的,他却一口拒绝,说自己也快进火葬场了。对于威尔姆经济上的窘境和渴求帮助、关爱的呼声,艾德勒医生置若罔闻。作为一名生活优裕的退休医生,他可以轻松地帮助儿子渡过物质上的难关,但他的原则是只同情“真正的病人”,即身体有病的人。“他对待自己的儿子就像他从前对待病人一样,这使威尔姆无比痛心,使他几乎无法忍受”。[5](P11)对于儿子的困境,他唯一的建议就是水疗和运动,以及“不做任何人的牛马”。当威尔姆恳求他的帮助时,他斩钉截铁地拒绝道:“我一分钱也不能给你。这种事一开头,就没完没了。你和你姐就会把每个铜子儿都从我这儿拿走。我还活着,还没闭眼睛呢。我还住在这儿,我这辈子还没完呢。我不想再为谁做牛做马。滚开!”弗洛姆说:“总是担心失去什么的守

财奴,从心理上说,不管他拥有多少财富,都是一个贫困的人。”[6](P20)这正是艾德勒医生的真实写照:物质上的富有并不能消除他精神上的贫乏和垂死状态。他那冷漠的、理性的教条主义使人想起贝娄在《奥吉?玛琪历险记》中对劳奇奶奶的刻画以及她那些“无情的教训”:人有感情就会变得脆弱,只有不成熟的人才会有感情,而这在一个崇商、拜金的世界里绝对是一个弱点,威尔姆连续的失败证实了这一点。“作为贝娄所谓‘脑袋文化’(Head Culture)的一个代表,艾德勒医生鄙视所有在理性解决方案范畴之外的各种知识。运用科学求证和理性分析的方法,他获得了职业上的成功,同时也建立了一套系统来防御人类知识的‘特殊负担’,即奥吉?玛琪所谓的‘最古老知识’及与之俱来的义务。”[7](P81)用所谓理性把情感拒之门外,铁石心肠、自私自利的艾德勒医生虽然在逻辑上或现实生活中常常是“正确的”,但他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人的品性。

与艾德勒医生形成鲜明对照的威尔姆,无论在身体还是精神上,都显得臃肿、笨拙和散漫。父亲的一生显然很成功,赢得了G loriana旅馆众多房客的敬仰;而威尔姆的生活则是一团糟,不断遭到父亲的批评和指责;父亲干净利落、彬彬有礼、品味高雅;但威尔姆却邋里邋遢、笨手笨脚、冒冒失失。艾德勒医生总显得冷静、理智,且很有学识;但威尔姆却“多愁善感、面慈心软、优柔寡断”。艾德勒医生爱慕虚荣,自以为是,很少为别人着想;但威尔姆却害怕出丑,过于低估自己,处处体现出“身处主流文化中的少数民族所特有的一种自卑心理”[8](P70)。艾德勒医生不仅生财有道,每一分钱也好像都花得是地方;威尔姆却似乎不知道如何挣钱、如何花钱。这对父子几乎在任何方面都形成极端的对立。在艾德勒医生眼里,威尔姆连连出错,因此虚度半生,如今一无是处、一钱不值。

威尔姆不是一个特别讨人喜欢的人物,和艾德勒医生一样,读者也会发现他身上种种令人讨厌的地方,如过分的自怜和孩子气的依赖感。但无论怎样,他惨痛的经历和失败总会立即唤起我们的同情。贝娄通过对这个人物的刻画及对其不幸遭遇的描述,准确传达了他对当代文明的理解,他对人类精神上的贫困和“先进的现代意识”贬低人类纯真情感这种普遍现象的关注。通过威尔姆这个人物,他向我们揭示了人类美好品质不可估量的价值及当今社会生活的种种荒谬。不像奥吉?玛琪———年轻英俊,追求者众多,总是有意识去追求“一个足够好的命运”,威尔姆是一个天生的失败者,正坠落命运的深渊却浑然不觉,于是乎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一场又一场的损失中蹉跎了岁月。如今,已过不惑之年的他,丢了工作,与妻子不睦,跟子女分离,和情人结婚无方,寄宿于一家旅馆,还被父亲轻视,可谓穷困潦倒、伤心失意到了极点。但又如奥吉,他也具备一种天赋,即感情细腻丰富,心地善良。这种天赋出于本能,发自内心。仁者爱人,爱的能力是他善良天性的精华,这一点在小说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

把威尔姆与其他人物相比较,如艾德勒医生、玛格丽特(威尔姆的妻子),读者会清楚地认识到他是一个有情有义的人。在他损失惨重的这一天,他回忆起祖母当年照料他的情形,想到他慈爱、善良的母亲,想起自己的两个儿子,甚至还想起了他那只澳大利亚牧羊犬。虽然妻子的仇恨和恶毒使他心灰意冷,但他仍然善待她:“四年前我们分手时,我把一切都给了她———财产、家具、存款。我完全是一片好心,却没有好报”。虽然父亲对他的困境毫无恻隐之心,在与泰姆金医生的谈话中,他也流露出对父亲发自内心的爱:说到对父亲的爱,“他的内心深处好像被什么牵动了一下。鱼上钩时,你的手会感到这样一股力量:

一个神秘的东西在水下受饥饿驱使咬了饵,急游开去,接着便挣扎、翻腾。威尔姆从来也不清楚是什么在牵动他的心。那东西从未露面。它溜走了”。这正是他那洋溢着爱的灵魂在悸动,那上苍赐予人的无价之宝。拥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是他一生最大的理想,但他的家庭生活却是最不如意的。艾德勒医生总把威尔姆的求助看成要钱,但他真正需要的是理解和关心。他依附泰姆金正是因为自己的父亲不理解他内心最大的需求是要克服疏离孤独之感,这是人深层次的需求。“那个医生[泰姆金]关心他;这使他高兴。这是他所渴望的,即应该有个什么人来关心他,为他好。善意和仁慈是他想要的东西”。威尔姆深沉的情感及其价值在小说的最后一幕———当他为一个死去的陌生人放声大哭的时候———得到了证实。一个站在旁边的人,“睁大了双眼,眼里闪着光,充满妒忌”地看着他,显然被威尔姆的悲痛感动了,禁不住感叹道:“哦天哪!哦天哪!能被这样哀悼”。对这位旁观者而言,“能被这样哀悼”是死者的福气和幸运,因为在这个世界上,爱已经成为一个希罕事物了。但我们读完整篇故事,知道威尔姆并不只是为死者而哭,也不仅是为他自己,更是为了每一个“殊途同归”的人。但在现实生活中,威尔姆的爱却遭到鄙视,他对爱的渴望也被这压抑人性、冷漠无情的社会所蔑视。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勿失良辰》是一部悲剧,威尔姆是崇尚物质和理性的当代文明的受害者。

然而这部小说也是一出喜剧,威尔姆也是一个有趣的、晃来晃去的人。仔细考察他的种种失算和错误,我们发现他失败的根源在于“他从未认真地探究过为什么[活着]”。生为艾德勒医生的儿子,生活在一个崇拜成功、金钱至上的社会里,他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些思想的污染,从而在奋力追求世俗所谓“成功”的过程中与真正的自我疏离。他的烦恼实际上源于他精神上的惰性。他“常感到神秘莫测的重担,这是要尽他一生来担负的不断增长的一堆不可名状的东西”。有时候,他私下猜想“那一定是人活着的目的”,但他从未认真思考过自己真正问题之所在。他专注于追求现实意义上、外在的成功而忽略了认识真实内在的自我。

和其他人一样,他也试图把自己掩盖起来,害怕袒露内心世界,但他是一个蹩脚的演员,因为他缺乏泰姆金医生那样的智力或者说骗术,无法为自己制订一套完善的掩护策略。他努力要装出一副成功的样子,但无论是做演员、儿子、丈夫、父亲、还是职员,他都失败了,处处碰壁。他努力要显得像他父亲那样风度翩翩、格调高雅,但言行举止却总是笨手笨脚、马虎草率;他努力要变得善于交际、彬彬有礼,但在内心深处,他只有愤怒和怨恨。“置身G loriana旅馆这些老人中间,威尔姆觉得不合时宜”。威尔姆的原名叫威尔姆?艾德勒。汤米是他去好莱坞闯荡时为摆脱父亲的影响而给自己取的名字。改名是他为了像父亲一样成功而做的最早努力,但是“艾德勒医生拒绝接受这个变化。直到今天他仍叫儿子威尔基,四十多年来他一直是这么叫的”,而威尔姆也“从未真正感觉自己是‘汤米’,因为‘威尔基’一直占据着他的心灵”,虽然“他摇身一变成了汤米?威尔姆”,而且“一直渴望着成为‘汤米’”。现在,他朦胧认识到“改名是个错误”,“威尔基是他逃避不了的自我”,“也许他作为汤米没取得成功倒是一件好事,因为骗取威尔基的天赋权利,‘汤米’是不会真正成功的”。但大多时候,他并不能肯定自己到底是谁,徘徊于他的本性和种种伪装之间,把“人生真正的使命”与“世俗事务”混为一谈。威尔姆丰富的感情和善良的心地是他追名逐利道路上的绊脚石,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他的错误和失败。这些品质使他在严酷无情的

世界里变得脆弱无力、不堪一击。“他能愉快回忆起来的成就”只有一件,就是他在大学时代读过一本《英国诗歌散文选》:“要说还有一门至今仍有意义的课程,那就是‘文学I’”,它教会他“爱那口你即将离别的井泉”。如果好莱坞代表了“世俗事务”,他在那儿试的一次镜头无疑表明了他作为一个富于感情的人无法在这个蔑视感情的世界上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而他在牌桌上的运气则是他整个人生的缩影:“他从没赢过。一次也没有”。正如一位评论家所说:“汤米知道游戏的规则,却总是输。”[9](P73)决定去好莱坞发展是他犯的“第一个重大错误”,而这一天里他一共回想起了过去犯下的10个类似的大错:他不顾劝告与玛格丽特私奔并结婚;他把自己最后仅有的700元存款托付给泰姆金去做投机生意……但“威尔姆就是这个样子。在经过了思考、犹豫、斗争之后,他总是走上那条他曾否决过无数次的道路。10个这样的决定构成了他一生的历史”。他的内心总在进行着“真我”和“假我”的斗争,而他的痛苦和悲哀即来自内心这种不断的挣扎和冲突。对于这个世

“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和“纷繁复杂的世俗事务”,他界所充斥的“玩世不恭的生活态度”、

心中燃烧着怒火,不住破口大骂“这些东西对他的影响”。在这冷酷、混乱、可怖的物质世界里迷失了自我,这个孤独的灵魂却渴求融入群体的真切感觉,渴求心灵与心灵的自然联结,他是注定要失败的。这不仅因为他无力战胜强大的外部敌对势力,也由于他与他的真我已相疏离。在他能够珍惜光阴,去“实现内心的终极需要”,发现真正的自我从而结束自己“晃来晃去”的状态之前,他必须要经历被剥夺种种世俗成功和虚幻希望的磨炼,那才能使他最终认识到生命本身就是人类存在的最高价值,而爱则是生命塔楼得以建立的坚实基础。这便是贝娄通过《勿失良辰》及其他作品所传达的重要信息:“人要生存”。

贝娄为威尔姆最后见到希望的曙光做了精心的铺垫。小说以一个鲜明有力的形象———一个“发自肺腑”痛哭的人———结尾。无意闯进了为一位陌生人送葬的队伍打开了威尔姆内心的闸门,情感的洪水一泻千里,冲垮了他的“伪灵魂”,他那不堪一击的伪装和面具都被抛到一边,他的“真灵魂”从无穷无尽的问题与烦恼的重压下被释放了出来,在“崇高而使人忘怀一切的幸福泪水”的洗礼下得到了新生。故事结尾一幕在现实生活中会显得荒唐滑稽,但在小说中却得以升华,光彩夺目。评论家公认小说的最后一段是创造简练文风的奇迹:

“鲜花和灯光在威尔姆朦胧湿润的泪眼里令人心醉地溶合在一起;忧伤的、海涛般的音乐涌进了他的耳朵。那崇高而使人忘怀一切的幸福泪水把他淹没在他所藏身的人群中。他听着音乐,内心益发悲苦,一开始只是断断续续地呜咽和抽泣,到后来终于尽情地放声痛哭起来”[5](P118)。

此段文字极富抒情色彩,且意味深长,但它同时也有含糊其辞之嫌,让人费解,从而引起了不同的阐释。一些评论家认为结尾的基调是积极的,他们把这段意义模糊的描述理解为通过哀悼而走向痊愈、净化和完善,意味着威尔姆可能从磨难中得到救赎。如,科恩认为威尔姆是一个不谙世事的傻瓜,“深受这个世界鲨鱼般凶残自私的物质主义的侵害”[10](P90);波特把威尔姆“淹没”在泪海中解释成一种“洗礼,一种新生”[11](P125),而奥普德尔则把威尔姆看作一个“好人”,挣扎于一个与善“对立”的世界,而他的崩溃则是一次“胜利”[12](P112-115)。但也有一些评论家对此持怀疑否定的态度。哈桑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使[威尔姆]得到启迪的方式是[不是]不太合理,与全文他所一直关注的事情[是不

是]毫无联系?”[13](P136)肯定有许多读者会有同感。“小说结尾以高亢庄严的音符结束了我们的阅读。而结束之后,我们却开始思考贝娄究竟是怎样把我们带到这最后事件中去的呢?因为小说以阐述在美国追求世俗成功所造成的问题开始,进而深入威尔姆个人的小世界,从生活方式、道德伦理等方面来探讨他的困境,然而突如其来地,小说跳到了一个更高的认识层面———一下子就把问题解决了。”哈桑认为这个“从行为方式到形而上学的象征性转变”过于生硬突兀,就此来说,《勿失良辰》只能算成功了一半。[13](P315)然而,福克斯仔细研究了小说多部手稿之后,令人信服地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最后一幕中威尔姆“被淹没的意象”是对小说道德维度的一个提升,“它证明了威尔姆迫切需要去表达、去争取、去维护‘爱’这个真实存在———手足之情、血肉亲情、情欲爱念、宗教之爱。意识到人不能永生之后……威尔姆唯一的武器就是爱,这就是为什么他在蝇营狗苟的人群中步履艰难的原因。”[14](P97)理解的多样性也许正说明了这部小说的伟大与成功,但无论如何阐释,我们都不能不承认小说的结尾是作者精心构思的,因为贝娄深知,一部伟大的作品必须首先是一部精美的艺术品。《勿失良辰》整部作品里的插曲和暗示、意象和主题都在这最后一幕汇合了。威尔姆终于在他觉醒的这一天从所有的压迫与压抑下爆发。然后会怎样呢?他能克服他的依赖感和消极态度吗?他会与无情的父亲和冷酷的妻子彻底决裂吗?他有可能成功离婚而与爱他的情人结婚吗?但这又何必?当代小说创作实践已经证实:传统意义上的结局对于一部小说的有机结构并不一定是至关重要的,而且一出喜剧也并非一定要以大团圆收场。这样一个宁可自己流泪也不愿伤害别人的人,纵使不能得到我们的尊敬,至少会得到我们的同情。从故事一开始我们就知晓威尔姆将要经历“他早已预感到而至今尚捉摸不定的一场风波”,作者让我们感到主人公剧烈的痛楚,让我们看到他的恳求一而再、再而三地遭到拒绝,让我们听到他近乎绝望的呼救不断受到漠视和指责,但我们也注意到泰姆金医生的“教导”深深地影响了他:“过去于我们无益。未来又充满未知的焦虑。只有目前才是真实———此时此地,勿失良辰”。贝娄富于诗意而又带有形而上学味道的结尾,无论从结构还是主题上,都没有损害《勿失良辰》的和谐统一,却最集中地反映出现实社会的黑暗和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光明的天性,而人类内心深处的这种光明正是贝娄毕生努力在自己作品中向读者展示的东西。据露丝?米勒记载,童年贝娄喜欢独自坐在马路边凝视道旁排水沟中的污水,他常能看到彩虹似的色彩在水面油脂上泛起,于是得出这样的结论:街上排水沟里的脏水也同样反射头上灿烂的阳光,发出斑斓的光芒。[14](P5)贝娄是一位艺术家,更重要的是,“贝娄是为数不多的、仍然记得人有灵魂而非仅仅是受各种社会条件制约的混合体的作家之一”。[15](P43)威尔姆是一个有灵魂的人。作为这样的人,他备受折磨,物质上被洗劫一空,但是他的灵魂,他真正的灵魂,人类共同的灵魂,并没有淹没于黑暗阴沉、波涛汹涌的现实之中。尽管世界如此黑暗,但确有人类的灵魂在其间闪闪发光。“有些关于人生的真理只有借助叙事艺术家特有的语言和形式才能得以恰当而精准的表达”[16](P5),贝娄的《勿失良辰》无疑证明了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参考文献]

[1]张钧,隋晓莹1贝娄早期小说《受害者》思想命题探微[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2).

[2]Malcolm Bradbury,Saul Bellow,Methuen&Co.Ltd.,London,1982.

[3]Robert Baker,“Bellow Comes of Age”(1957),in G erhard Bach ed.,The Critical Response to Saul Bellow,

Greenwood Press,Westport,Connecticut,1995.

[4]Daniel Fuchs,Saul Bellow:Vision and Revision,Duke University Press,Durham,1984.

[5]Saul Bellow,Seize the Day,Penguin Books Ltd.New Y ork,1974.

[6]Erich Fromm,The Art of Loving,Harper&Row,Publishers,Inc.1956.

[7]Ellen Pifer,Saul Bellow Against the Grain,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 Press,1990.

[8]张群1不应忽视的文学形式———美国犹太诗歌鸟瞰[J].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2000(3).

[9]Michael K.G lenday,Saul Bellow and the Decline of Humanism,The MacMillan Press Ltd.1990.

[10]Sarah Cohen,Saul Bellow’s Enigmatic Laughter,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Urbana,1974.

[11]G ilbert M.Porter,Whence the Power?The Artistry and Humanity of Saul Bellow,University of Missouri Press,

Columbia,1974.

[12]Keith Opdahl,The Novels of Saul Bellow:An Introduction,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Press,University

Park,1967.

[13]Ihab Hassan,Radical Innocence:Studies in the Contemporary American Novel,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Princeton,1961.

[14]Ruth Miller,Saul Bellow:A Biography of the Imagination,St.Martin’s Press,New Y ork,1991.

[15]Frederick G laysher,“A Poet Looks at Saul Bellow’s Soul,”in Eugene Hollahan(ed.),Saul Bellow and the

Struggle at the Center,AMS Press,New Y ork,1996.

[16]Martha Nussbaum,Love’s Knowledge:Essays on Philosophy and Literature,Oxford University Press,Oxford,

1990.

Seize t he Day:Masterpiece in Aesthetic Mode

ZHAN G J un

(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nges,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130024,China)

Abstract:Seize the Day is Bellow’s most tightly built novella,with which Bellow ascended to a new level of literary creation and attained his artistic maturity in the sense that he has exquisitely combined the psychologi2 cal realism of Dangling Man and The V ictim,and the inventive energy,the stylistic richness of,The A dven2 tures of A ugie M arch,that Bellow’s ideational emphasis is conveyed in an aesthetic mode,i.e.he makes the structure,the setting,the imagery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is novella all count to reveal his vision of and concerns about the human soul.In my reading of the book,I try to interpret the protagonist’s experience as an unconscious struggle to shed off his pretender soul for a firm sense of his true self and the real meaning of hu2 manity,of a spiritual human existence against the crass materialism of contemporary society.With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novella,I intend to clarify Bellow’s thematic concerns in this most compact piece of writing that clearly marks an important stage in Bellow’s development as an artist.

K ey w ords:aesthetic mode;setting;characterization;thematic concerns

[责任编辑:张树武]

青春励志优美句子,青春励志的句子致自己

青春励志优美句子,青春励志的句子致自己 1、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的朋友。 2、这世间,唯有青春和梦想不可辜负。花开正好,微风不燥,扬帆起航,追逐梦想。 3、过去不等于未来;没有失败,只有暂时停止成功;采取更大量的行动。 4、用伤害别人的手段来掩饰自己缺点的人,是可耻的。 5、书写漫漫青春,激荡热血的心灵;挥洒淡淡笔墨,感慨奋斗的生命。 6、青春乃心境,而非年华;青春非现于桃面朱唇之艳,灵活矫健之躯,而现于志士之气,遐想之境,激情之盛。 7、如果说人生的五彩缤纷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绚丽的一抹;如果说人生的动静交融的,那么青春必是其中最活力四射的一份。 8、青春是烈火,融化前进中所有的坚冰!梦想让我们在沼泽中,越行越远。 9、一个人除非自己有信心,否则带给别人信心。

10、有一首诗最为动人,那就是青春;有一段人生最美丽,那就是青春;有一道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青春。 11、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 12、对人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 13、烈火燃烧青春的血,冰水冻结年轻的骨,让新一代因残酷而傲立,因绚烂而精明,因瑰丽而传奇。 14、趁我们还单纯着,青春着,快乐的生活吧。 15、对于个简单的问题反复研究的结果就是这个问题比原先更为复杂。 16、青春是一场泅渡,如履薄冰,战战兢兢我们却要把持住那些岌岌可危的惶恐,毅然朝梦里花开的暖季前行。 17、青春是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但这种快乐往往完全是因为它充满着希望,而不是因为得到了什么或逃避了什么。 18、我们什么都没有,唯一的本钱就是青春。梦想让我与众不同,奋斗让我改变命运! 19、青春是拿来拼搏的,奋斗的,而不是享受的,上帝给了人们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dd14716047.html, 巴尔扎克作品中的现实主义风格 作者:梁萧 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01期 摘要:法国文学巨匠巴尔扎克的作品充满了批判现实主义色彩,以写实为基调,成为19 世纪法国社会的一面镜子。他善于在特定环境下塑造典型的、具有代表性的、富有个性化的人物;再通过人物再现的写作手法,折射社会,堪称现实主义写作风格的代表作家之一。他所描绘的现实世界,并非是生活的复制品,而是基于小说家敏锐的观察力,用小说写作手法呈现“真实”的世界。可以说,他是一位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作家。 关键词:巴尔扎克;现实主义;写实 中图分类号:G63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1-0140-05 作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巴尔扎克不仅开辟了小说的新天地,更将小说的表现力提升到空前的高度。他强调塑造人物要典型化,从典型化中突出人物个性,再通过典型人物这一个“点”去折射社会现实的一个“面”。他所刻画的人物如“伏脱冷”、高老头的女儿,将个性与共性完美结合,又展现得淋漓尽致,使之成为典型的小说人物。他的作品反映社会现实,以写实为基调,长于描写丰富多彩的生活,刻画的法国社会风俗细致入微,读者通过人物命运的变化,看到了19世纪法国社会所经历的巨变。他通过创造现实来描写“真实”世界的创作模式,被誉为“创造现实的现实主义者”。 一、还原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文学巨匠,是塑造典型小说人物的大师。在其二十载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幽谷百合》等脍炙人口的不朽之作,而《人间戏剧》更是被誉为“法国社会的百科全书”,真实地呈现了19世纪法国社会中金钱的统治地位,深刻剖析了人性的丑与美,在世界小说史上树立了一块迄今为止仍无法超越的丰碑。[1]与他 同时代的法国文学巨匠维克多·雨果在其葬礼上发表了这样的赞誉:“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第一等的人;在最优秀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最高的一个。”[2] 尽管巴尔扎克在生前并未得到应有的赞誉,但在其死后,人们逐渐认识到他作品的伟大之处,并将其誉为“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在今天,我们重读巴尔扎克作品时,不禁被其光怪陆离的小说场景、极富个性的人物形象、对现实世界中追逐金钱名利心理的深刻剖析所折服。他的作品兼具了现实主义小说的三大特性,即真实的细节描写、典型的人物形象、客观的叙述方式。要解读巴尔扎克作品,剖析他是如何创作出如此“真实”的小说,首先要还原巴尔扎克,还原他的创作历程。 (一)折射社会的镜子

2020最新唯美励志句子大全.doc

2020最新唯美励志句子大全 最新唯美励志句子1 1.人生不能过于平淡,索然无味的人生必然会错失生命的乐趣。若人生是一片大海,那就期待惊涛骇浪,浅滩上的航程永远不能抵达美丽的彼岸。若人生是一片山川,那就期待峻岭绝顶,山脚下的登攀永远不能领略秀丽的风景。若人生是一片草原,那就期待狂风暴雨,荒原边的游牧永远不能造就壮丽的搏击。 2. 如果你想放弃,想想当初是因为什么,让你一路坚持!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强。人生无完美,曲折亦风景。别把失去看得过重,放弃是另一种拥有;不要经常艳羡他人,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属于你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3. 有些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坚持,而是因为坚持了才会看到希望。我坚持,无论有多绝望,无论有多悲哀,每天早上起来,都要对自己说,这个世界很好,很强大。要坚信,你是一个勇敢的人。因为你还活着,活着,就要继续前进。 4. 人的心态好了,就会觉得生活中无时无刻都洒满阳光,虽无名利傍身却依然感到幸福快乐。此刻的万物虽然与之前没什么两样,太阳每天依旧会升起又落下,天空依然会刮风又下雨,只是心态好了,心灵添置了微笑,悲伤的物事再不会影响自己。 5. 追求,是一种动力;奋斗,是一种乐趣;助人,是一种

储蓄;吃亏,是一种积累;谦和,是一种修养;宽容,是一种境界;忍让,是一着妙棋;冷静,是一副良药;嫉妒,是一支毒箭;私欲,是一条祸根;冲动,是一个魔鬼;挫折,是一种磨练。最大的魅力,是有一颗阳光的心态。 6. 内心充满希望,才可以撑起一身傲骨。有梦想,才会有希望;有希望,才会有未来。很多时候,我们是在毫无防备中受伤的,一句话,一件事,都有可能让牵手成为陌路。那些曾经的伤,犹如破碎的精美瓷器,只留下一些残片,沉淀在往后的记忆中。 7. 一波巨澜,潮起潮落时更能叠出惊心动魄的鸣响;一个故事,遗憾悲婉里才有肝肠寸段的凄凉;一种人生,跌宕放诞放诞困顿中方显惊世骇俗的豪壮。你不能左右天气,但可以改变心情。你不能改变容貌,但可以掌握自己。你不能预见明天,但可以珍惜今天。 8. 微笑再美,亦难永恒;哭音再悲,终有尽头。你若跌落谷底,每一次攀爬都在往高处走;你若傲立波峰,稍有不慎就会向低处去。曾以为,路是对的,就不害怕遥远,只要上下求索,终可得偿所愿;只要认准是值得的,就不吝啬付出,相信精诚所至,顽石亦能开出花朵。 9. 血和泪染红的战旗,高高的飘扬,只要有我在,就屹立不倒,因为我用火热的青春铸就了我对于可爱祖国的忠诚。倒下的是一个个英勇就义的革命的先烈,我现在接过他们的枪,执

最新 《搜索》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分析-精品

《搜索》的现实主义创作特色分析 商业与市场经济让第五代导演纷纷投身于商业大片的创作当中,逐渐背离了第五代导演曾经扛起的家国情怀表达的旗帜,反而专注于视觉奇观的建构。随着一部部商业大片的问世,商业大片时代的大门逐渐被开启,张艺谋的《英雄》、陈凯歌的《无极》,让观众和导演都看到了商业大片的迷人之处,同时也让人们看到了以娱乐元素和商业元素为轴心的商业片的空洞和无趣。电影《搜索》是导演陈凯歌经历了《无极》的“电影噩梦”以后,根植于真实生活,将镜头对准当今社会问题,以犀利的电影视角深入挖掘了问题的症结根源。整部电影表现出浓厚的批判现实主义电影特征,揭露社会问题的同时,也深层次挖掘了人性的复杂。本文就电影《搜索》的现实主义创作特征做出研究探索,以期对该片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一、基于现实的思辨创作理念 对于导演陈凯歌而言,电影《搜索》不仅仅是一部商业电影,而是代表他对于第五代导演艺术创作本真的回归——揭露社会现实、描绘人性复杂性以及探索造成这些问题的内部原因。但是,这种艺术创作本真的回归又有别于第五代导演曾经坚持的家国情怀,对于“人肉搜索”“诚信缺失”“网络暴力”等当今最为火热的社会问题的展示和思考,呈现出一种更为务实的现实主义姿态。尤其是在经历过电影《无极》的极端负面批评之后,陈凯歌急需一部让自己“翻身”的电影,来重新塑造自己的电影形象以及重新诠释自己的创作理念。 如果说张艺谋执导的电影《英雄》开启了中国商业大片时代,那么,陈凯歌的《无极》无疑是继《英雄》之后,另一部诠释中国商业电影大片时代的标志性作品。张艺谋在电影《英雄》当中,放大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将民族文化符号化、奇观化,从视觉审美的角度出发,利用颜色调配和画面构图,创设了一种中式意境,为观众制造一场极具中国特色的影像奇观。而陈凯歌则期望从中国的神话传说这一民族文化入手,另辟蹊径,从另外一种视角诠释自己所认知的中国式商业大片。电影从业者与观众不禁开始对中国商业大片产生疑问,是否对比强烈的视觉元素与搜奇列怪的神话故事足以支撑起商业大片的票房? 因此,电影《搜索》显示出一种更为复杂的特质,从题材的选择到影像语言的表达,都彰显出导演陈凯歌对于自身以及电影艺术的冷静思辨,企图从另一个角度出发,重振自己的电影品牌以及表达自己的电影理想。陈凯歌以电影

一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

一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 很多事情,但凡与青春联系到一起,那不算什么,一离开青春,原来什么也不是本文是小编精心编辑的一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希望能帮助到你! 一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1、青春并不忧伤、却被我们演绎的如此凄凉。 2、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人生是踏上了就回不了头的路,爱情是扔出了就收不回的赌注。 3、青春是打开了就合不上的书。 4、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 5、青春就像卫生纸,看着挺多的,用着用着就不够。 6、短暂的狂欢,以为一生绵延。漫长的告别是青春盛宴。 7、每段青春都会苍老,但我希望记忆里的你一直都好。 8、过去就像回形针,把青春一页页的固定,然后变成了一本不被出版的书。 9、很多事情,但凡与青春联系到一起,那不算什么,一离开青春,原来什么也不是。 10、青春真的很单薄,什么都很轻,风一吹,我们就走散了。 11、我们不能做到青春活得不留遗憾,但要做到在青春里活得心安。

12、站在青春里,遍地美好。就算那里的烦恼特别多,那里的遗憾忘不掉,可是留白的青春,一样重要,一样美好。 13、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的青春。 14、青春无语,却焕发出活力,鲜花无语,却散发出芬芳,春雨无语,却滋润着大地。 15、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 16、青春是与七个自己相遇,一个明媚,一个忧伤,一个华丽,一个冒险,一个倔强,一个柔软,一个正在成长。 17、每个人的青春,终逃不过一场爱情。在这里,有爱,有情,有喜,有乐,却单单没有永恒。 18、青春终将散场,唯独记忆永垂不朽。 19、最美的青春不过是有一两个一直陪伴你的朋友和一个盗不走的爱人。 20、岁月悠悠,衰老仅及肌肤;抛却热忱,颓废必至灵魂。忧虑慌恐,丧失自信,定使人气死如灰,心寒于铁。 21、青春是蓝色的,像深远的晴空,像迷人的海洋,深远辽阔,富于幻想。 22、青春是绿色的,像滴翠的青竹,像坦荡的草原,充满无限生机和活力。 23、青春是红色的,像燃烧的火焰,像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

唯美伤感的句子让人心疼

直住在心里,却告别在生活里。 13、谁总是在床上玩手机,老是被手机砸到脸,还一个懊恼的 表情。出来冒个泡。 14、你不会知道我是爱你的,因为我永远也不会说出来了。这 就是我爱你的方式,虽然很苦。 15、就像我喜欢站在人群中,却又成了最碍眼的一角。 16、时间会证明那些用键盘敲出来的承诺不堪一击。 17、生命中有很多东西,能忘掉的叫过去,忘不掉的叫记忆。 18、我的脾气越来越好,因为我知道迁就我的人会越来越少。 19、既然不爱我,就不应该接受最初的那份情,你知道吗,你 给了我最美的希望,却让我伤断了愁肠,最后才知道,你只是暂借 了我的肩膀。 20、你不懂我的时候,就算我把我心掏给你看,你也看不懂。 21、人的七情六欲注定着人是逃不过沉默、孤独与悲伤。 22、打量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原先居住的大海已经成为高不可 攀的山脉。而我。是一块僵死在山崖上的化石。 23、那个承诺会陪你走到最远的人,最后却成了伤你最深的人。 24、不知道为什么,心里总是沉甸甸的,总是压不过气来,感 觉好累,真的好累。 25、坐在医院的长椅上,看着病人来来往往的经过,以前的我 是怎么面对这一切的,可以说是麻木的没有感觉,伤口又再一次的 在我胸口剖开了一个洞。 26、有些东西消失了在也找不到了,但它却变成了一根针,扎 在心头挥之不去,想让你痛你就得痛。 27、我们总是习惯,跟不在乎的人说一些在乎的话。

28、如果忽远忽近的洒脱,是你要的自由,那我宁愿回到一个人生活。 29、曾经以为,离别是离开不爱的人,有一天,长大了,才发现,有一种离别,是离开你爱的人,有一种离别,是擦着眼泪,不敢回首。 30、突然觉得自己老了好多,像是做了一个好长好长的梦,疲倦却又醒不来,什么也抓不住。 31、无论受了多少委屈。我只会把它憋在心里。不是不想说,只是不知道该怎么说,能和谁说。 32、到不了的都叫做远方,回不去的都叫做过去,不回头的都叫做别离。 33、像我这样的女人,总是以一个难题的形式出现在感情里。 34、你的生命不再只属於你自己,而是属於所有爱你的人! 35、追寻我生命的那份纯真,心中抹不去的那一片云彩。 36、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我不去想,身后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既然目标是地平线,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37、记忆是手心里面的水,不管握多紧,有些人注定要在你记忆里流逝。 38、这城市那么空,这回忆那么浓,这街道车水马龙,我能和谁相拥。 39、迩路过我生命。什么都没留下,却带走了我的心。 40、我们互相戴错了面具,于是还未相遇便匆匆失散。 41、我忘记了哪年哪月的哪一天,我在哪面墙上刻下了一张微笑着,忧伤着,凝望着我的脸。

简析《变形记》中的现实主义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情感因素对外语教学的影响 2 中英文新闻标题对比研究 3 从《阿甘正传》看美国梦的追求和幻灭 4 论《德伯家的苔丝》的苔丝悲剧原因 5 《乞力马扎罗的雪》中的象征手法解析 6 论圣经诗篇的修辞特点 7 浅谈电影名称的英汉互译 8 中美家庭教育的比较研究 9 从凯鲁亚克的《在路上》看“垮掉的一代” 10 A Study of Chinglish as Found in Students’ Writings 1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2 文档所公布均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原创Q 805 990 74 9 13 换位思考在商务信函中坏消息的运用及建议 14 中西饮食文化中的差异 15 从《简?爱》与《藻海无边》看女性话语权的缺失 1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17 论《远离尘嚣》中女主人公的悲剧原因 18 中西酒店文化比较及探讨 19 论海明威作品中的悲剧意识 20 论不可译到可译的历史性变化 21 从《纯真年代》的女性角色看旧纽约的女性地位 22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 23 英汉动物习语的对比分析研究 24 《追风筝的人》中哈桑自我牺牲精神的研究 25 红色,英汉词汇差异的文化理据 26 对比研究中西家庭观 27 从跨文化角度对品牌名称的研究——以化妆品品牌为例 28 中英禁忌语的异同性分析 29 论海明威在小说《太阳照样升起》中的象征意义 30 中美幽默的比较 31 Cultural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Proverbs and Their Translation Strategies 32 如何设计中学英语课堂中的提问 3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自卑情结分析 34 《一位女士的画像》伊莎贝尔婚姻悲剧的原因分析 35 The Influence of Bob Dylan and His Works on American Social Movements 36 哈利·波特系列成功的原因 37 论《霍华德庄园》中的象征主义 38 从功能理论角度分析电影《点球成金》字幕翻译 39 从美学角度浅析许渊冲《汉英对照唐诗三首》——“意音形”三美论 40 礼貌,商务信函的灵魂—礼貌原则及其在商务信函中的应用 41 基于合作原则的金凯瑞式美国幽默分析 42 浅析中美家庭教育的差异

100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摘抄

100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摘抄 曾经的拼搏,收获总是寥寥;坚韧与执着,结局未必称心。我们可以坦然接受失败,但无法面对心灵的懦弱,拒绝了奋斗和坚持,又怎能保持完整的自我。加油呀!接下来 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青春励志唯美的句子,希望大家喜欢! 青春励志唯美的句子【一】 1、只要你不懒惰,终有一天会闪烁。 2、初三是集体战斗与个人成就的时期。 3、没人看好我,我就自己看好自己。 4、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 5、懒人老是找不到给他干的活。 6、我就是我,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7、做人要不断的往前走,难免会跌倒但是要爬起来再跑,再跌倒再爬起来,做人就是这样的。 8、明月几时有,自己抬头看——-相信自己! 9、总有一段路,需要一个人走,那就勇敢的漫步,华丽的走完。 10、简单的喜欢最长远,平凡中的陪伴最心安,懂你的人最温暖。 11、一个讯息从地球这一端到另一端只需秒,而一个观念从脑外传到脑里却需要 一年,三年甚至十五年。 12、人生犹如一本书,愚蠢者草草翻过,聪明人细细阅读。为何如此。因为他们 只能读它一次。 13、那些繁华哀伤终成过往,请不要失望,平凡是为了最美的荡气回肠。 14、人生本来就是徒劳无功,但我们还是义无反顾。 15、只有经历过无数的失败,才能懂得成功的艰辛。 16、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地快乐。 17、做人,如果不善于发现阳光面,那只会放大了别人的幸福,缩小了自己的快乐。 18、就算疲惫不堪,还要继续拥抱明天。 19、心大一点,别斤斤计较。 20、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动机。

21、余生最多余的就是想太多。 22、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23、一生之苦今日吃,三年之乐来日享。 24、重复别人走过的路,是因为忽视了自己的双脚。 25、梦不是为想象,而是让我们继续前往。 26、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有努力就会有回报。 27、人生没有回头路,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选择了头破血流也要闯下去。 28、幸福就像玻璃,平时看不见,稍微调整一下角度,就会光芒四射。 29、人生是船,自信是帆,要想船走,必须升帆。 30、烦恼是自己制造、自己享用的一种精神。 31、这个世界最脆弱的是生命,身体健康,很重要。 32、拼,困难向咱们低头;再拼,成功向咱们招手。 33、商业道德是一种资产,而非负债。它可能会增加交易时间,但却减少了交易成本。 34、人生不用急,好吃,慢喝,活好当下,来日方长。 35、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36、如果鞋子漏水,打着雨伞也是没用的。 37、知音,能有一两个已经很好了,实在不必太多。朋友之乐,贵在那份踏实的信赖。 38、新朋友不知你的旧脾气,旧朋友不知你的新处境。 39、当你停止尝试时,就是失败的时候。 40、失去的东西如果还想要就不会在乎能不能回到当初。 41、鹰有时候比鸡飞的还低,但鸡永远飞不到鹰那么高。 42、创富靠坚韧不拔的精神,坚持为群众增收致富贡献一份力量。 43、决定忘记的人再见到就别再心潮澎湃了。 44、不要认为只要付出就一定会有回报,这是错误的。学会有效地工作,这是经营自己强项的重要课程。 45、世上所有的不愿将就,大概都是在等一个不会回来的人。 46、一边成长,一边受伤,这便是青春。

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_百年孤独_中的运用_刘知洪

yǔw ěn ji àn sh è lǐniàn理念wénxué文学 同的主要原因之一。那么,从邵挺所译《天仇记》的译本中抽出几个关键性的地方,揣摩译者的用心,我们就会对文言文译 本《天仇记》那带着镣铐跳舞的优美舞姿有一个新的认识。 身世飘零、命运多舛的哈姆莱特在第一幕第二景中的首次 亮相,就相当明确地表现出来遭受父死母嫁失掉应得王位打击后的内心世界,并且极力掩饰自己悲哀的心绪。邵挺在翻译的同时,对克劳狄斯和哈姆莱特的对话以及人物形象进行了评析,并对自己的译文作了说明。黑蒙勒第一次出场,今王和他有一段对话,邵挺译为:王:“胡为浊云尚医障汝”,黑蒙勒:“否。我主。某光明如 太阳。” 黑蒙勒一开口,邵挺就赞美道:“黑蒙勒极富哲学理想。思 虑极灵敏。言多深思奇妙而妥帖。此即一端。案英文太阳与子 同音。意本双关。兹仅能译其一。不能译其二。读者谅之。”在 这一句中,克劳狄斯主要是在试探哈姆莱特,哈姆莱特的目的 就是要把自己的仇恨隐藏起来。邵挺在译文中带给我们的理解 是,面色不好,是不是有心事,“浊云”一词使我们体会到“汉 语的音象与汉诗词曲本身要求的情韵味之间”的“先天性契合” 贯通,何况,莎剧原来就是诗剧,译者采用长于诗歌的文言翻 译,形式与形式、形式内容契合,给读者带来了审美的愉悦。 而对于黑蒙勒回答我光明正大就像太阳一样,邵挺老实承认, 对于双关语只能译出一种意思“太阳”,并请读者原谅。“医” 通“翳”,“翳障”即障蔽。《西京杂记》卷四:“茂陵轻薄者化 之,皆以杂错翳障,以青州芦苇为弩矢……”在此,读者也可 悟出,王子是被今王的卑鄙“障蔽”了。 在《哈姆莱特》研究中,“生存还是死亡”一句历来受到研 究者的重视,相当多的研究者也对它作出了不同的解释。有的 人从这句话中看到了哈姆莱特对充满欺骗、暗杀的封建腐朽社 会的绝望;有的人从中看到了哈姆莱特对人和人世的极端厌倦, 乐观的人生态度受到了致命的打击,由享受生活的淳酒变成了厌恶人世。这一段邵挺译文为:[黑蒙勒]噫此躯壳太———太坚“悲愤交集。出辞不相接”不能融化露水也。上帝未尝立法。禁人自戕也。唉、天呼。斯世于予。何其倦惫平淡也。世其无福哉。吁。无福哉。荆天棘 地。满目蓬蒿。竟至若斯。“痛其父之死。恨其母之婚。百感萦怀。觉此世之无味。故一切乐观。尽成悲观。然谁可告语者。号泣于天而已。”“汉语言文字它是一种综合性很高的语文……它那个信息量负载量很大。”汉语言文字的诗歌性质,可以淋漓尽致地挥洒在莎氏诗剧译文中,而文言文又把这种信息量、负载量发挥到了极至,邵挺的这段译文在所有译文中是最经济的,从哈姆莱特呼天抢地的呼喊中,我们不难体会到他对这个世界已经彻底绝 望了。从邵挺的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自戕”、“自戮”都是这个意思,准确地体现出了哈姆莱特在看透这个世界的同时,也准备与这个世界同归于尽。邵挺译“倦惫平淡”语气不够强烈,两个“无福哉”的“福”为幸福的意思,对于黑蒙勒来说“无福”就是“没有幸福”。文学语言要充分体现其美学效果,诗歌的语言美在于承载它的言词,尽管是文言文,邵译文不但在审美上达到了一个高度,而且较好地传达了原作的意思。而且,他在译文中的评点也一针见血地点出黑蒙勒由于“悲愤交集”,上句不接下句,面对父死母嫁的现实,已经由一个开朗乐观的王子,变成了一个悲观的厌世者。邵译文的“躯壳太坚”也较好地体现了第一对开本中的这个意思。三、结语 邵挺翻译的《天仇记》是《哈姆莱特》文言文译本中的最后一个译本,它的出现标志着采用文言文翻译《哈姆莱特》的终结。又是《哈姆莱特》三大文言文译本中在形式上和译文上最接近原本的一个译本,它不是译述形式的散文、故事译本,而是真正以戏剧(诗剧)的形式翻译的莎士比亚剧本。对它的研究有助于填补翻译文学史、中外文学关系史、中国莎学史研究的空白。参考文献:[1]莎士比亚,卞之琳译.莎士比亚悲剧四种[M].人民文 学出版社,1988.[2]林煌天.中国翻译词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7. 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百年孤独》中的运用 成都师范学院 刘知洪 摘要: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拉丁美洲逐渐兴起的文学流派,它的范围主要盛行于拉丁美洲。《百年孤独》是作者马尔克斯倾尽心血创作的巨著,其中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倾向,使整部作品在魔幻现实主义的包裹下显得魅力顿生。本文通过分析魔幻现实主义在《百年孤独》中的运用,进一步解释出《百年孤独》作为魔幻现实主义代表力作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百年孤独 魔幻现实 运用 魔幻现实主义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从拉丁美洲开始逐渐兴起的,其影响力起初涵盖面较窄,《百年孤独》是马尔克斯的代表力作,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充分运用了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通过构造一个虚虚实实的封闭世界,从而逼真地映射社会现实。这种手法使小说中所构造出来的部落充满了桃园之乐与原始味道,使所有情节都充满了魅力,使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对情节进行猜想和试探,从而引申出魔幻现实主义之于《百年孤独》的重要意义。通过了解《百年孤独》的基本内容,我们可以大致知道这部巨作所想要表现的内容和核心主旨。对魔幻现实主义的合适界定,也能够使我们在了解小说大致情 节和内容的基础上,逐渐抽丝剥茧出一种关于魔幻现实主义的特征和思路,从而进一步推进我们在《百年孤独》中对具体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的运用加以分析和解读。 一、小说《百年孤独》 《百年孤独》是哥伦比亚作家马尔克斯完成于1967年的代表作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魔幻现实主义开始在拉丁美洲流行,辐射范围大致主要涉及到拉丁美洲。《百年孤独》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在作品完成后,一度被人称为是再现了拉丁美洲的社会历史,可以说算得上是一篇鸿篇巨著。作品在情节建构的过程中,塑造出了主人公布恩迪亚家族一家,布恩迪亚一家有七代人,作者在整部作品中着力塑造布恩迪亚家族这七代人的故事,他们的故事可以说得上是一个传奇。它所描写的七代人的故事因为每一代都有其各自的孤独、狭隘和封闭,导致了七代人的悲剧,直到最后一代人死去的时候,发现了箴言,原来对于布恩迪亚家族的预言早已经写到:“家族的第一个人会在树上死去,家族的最后一个人会被蚂蚁吃掉”,而布恩迪 DOI:10.16412/https://www.doczj.com/doc/dd14716047.html,ki.1001-8476.2013.29.025

读书励志唯美句子 一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

读书励志唯美句子一句青春励志唯美句子 1、山水是大地的书籍,请您用心领悟;书籍是案头的山水,请您尽情欣赏。世界读书日,愿您多领略山水之美,多享受读书之乐。 2、看书不要上瘾玩的时候痛快玩,读的时候认真读。一天到晚伏案苦读,不是良策。读书到一定程度就得休息补充能量。读书之余,一定要注意休息。但读书时,一定要全身心地投入,手脑并用。不要让自己在很累很累的情况下读书这样也会读不好书的。这样反而会消耗体力,体力不支! 3、4月23为世界读书日,多读书,读的知‘书’达理;多阅读,像四‘书’五经;多写作,成为一介‘书’生;愿你以后成为‘书’香门第之家,祝你永远开心快乐。 4、有几分勤学苦练,天资就能发挥几分。天资的充分发挥和个人的勤学苦练是成正比的。--海涅 5、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百读不厌,心情舒展,生活蜜甜;千读不倦,爱情如愿,快乐相伴;万读不烦,健康平安,幸福路宽。世界读书日,愿你多读书,“阅”读“阅”幸福! 6、花香,草香,不如书本墨香。游乐,玩乐,不如读书快乐。书中自有醒脑剂,书中自有快活林。世界读书日,愿你体味更多读书的乐趣。 7、经过大海的一番磨砺,卵石才变得更加美丽光滑。 8、勤奋和智慧是双胞胎,懒惰和愚蠢是亲兄弟。

9、图书馆里坐一坐,胜过跑马和赛车;报刊亭边站一站,赛过东山活神仙;新华书店逛一逛,如逢喜事精神爽;编辑部里走一遭,胸中顿涌浪滔滔。世界读书日到,希望你向书报到。 10、知识是世界上唯一可以随身携带的财富,博览群书才能学富五车,学富五车就能富可敌国,世界读书日,愿你读好书,增见识,添快乐! 11、少小离家老大回,天天在外去读书。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来读书。天长地久尽有时,读书绵绵无绝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读书。世界读书日,愿你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技压群雄,声名远播! 12、活到老,学到老,学到八十仍嫌少。 13、智慧是勤劳的结晶,成就是劳动的化身。--卡莱尔 14、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必定有深奥的内涵,幽默的谈吐,无形的魅力,极好的人缘。世界读书日降临,今天,你读了吗! 15、爱读书,充实知识又养性;好读书,怡情修身炼心志;读好书,唤起生活的渴望;多读书,书中财富等你挖。世界读书日,愿朋友拿起书本,阅读美好未来! 16、书本是个宝,教你烦恼少:愚昧不见了,浅薄无处找,慌张少又少;快乐随手抓,好运到身旁,甜蜜疯狂涨。世界读书日,祝你在书中寻到宝! 17、感悟人生,参透生活,领悟生命,体味精彩。世界读书日,沉下一份心思,读出人生的快乐;静下一份心神,读出生活的幸福;灵动一份美好,读出生命的精彩;发送一份问候,传递读书的喜悦:世界读书日快乐!

摄影师教你如何拍摄唯美逆光人像

摄影师教你如何拍摄唯美逆光人像 摄影是光的艺术,光的特性分为光度、光质、光位、光型等许多方面。对于一般的业余爱好者来说,日常拍摄中最多遇到的可能就是自然光了,用日光拍摄有利有弊,强大的光度可以保证足够的色彩表现,但如果需要特定的光色、光位就需要选择正确的时间进行拍摄。特别是喜欢拍摄风景的朋友一定会了解,往往等待的时间比拍摄的时间要付出更多。 拍摄人像要尽量避开正午的阳光直射、拍摄夜景最好是利用魔幻时刻的黄金一小时,这些都是在无数次拍摄后的经验之谈,错过了最佳的拍摄时段,阳光的色温、角度都会有很大不同,得到精彩照片的概率也就相对难一些了。不过事事无绝对,有时候正当你觉得阳光相当不适合拍摄,准备收起相机的时候,却可以得到一些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摄影师:壞壞外滩印象 一、令人又爱又恨的光源:逆光 下面就和我一起探讨下人像版块的摄影师是如何来拍摄唯美的逆光人像的!

逆光拍摄时可以在物体周围产生耀眼的轮廓光,强烈的勾勒出物体的外观: 摄影师:壞壞外滩印象 逆光,特别是日落时的低角度逆光往往会带来被摄物体上的强烈阴影对比,造成很大的光比差别,在受光和背光的部分总有很多细节不能兼顾,更不用说逆光拍摄了(提示:剪影也是其中一个可利用的技巧)。即便是那些价值上万的高档镜头,拥有较好的抗逆光性能,也难免在完全逆光的情况下出现眩光和自动对焦的障碍,对于普通镜头来说就会更加严重。不过

事事无绝对,只要运用得当,结合良好的构图,逆光拍摄也可以得到美轮美奂的效果。在拍摄广角风景、微距甚至人像的时候都可以采用逆光的光位得到不同的效果。 二、光线对逆光人像的影响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下拍摄逆光人像摄影的技巧 1、对明亮的背景测光而对前景完全不进行补光可以得到对比强烈的剪影效果,很好的渲染气氛。

对外政策中的现实主义分析

对外政策中的现实主义分析 [摘要]美国对外政策中一直打着道义的旗号,这在威尔逊主义诞生之后似乎形成了一种传统。事实上,美国一直是个注重现实主义的国家,在对外政策中更多是服务于本国利益。无论是在立国之初还是在今天,维护美国的利益始终是美国对外政策的基准点。冷战期间美国的所作所为,生动诠释了美国的利益外交,而两次海湾战争,更将美国的利益外交发挥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美国;对外政策;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一直以来,美国的对外政策当中既有理想主义因素,更多的是现实利益的考量。无论是立国之初还是在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今天。美国的对外政策究竟是重理想还是更重现实,其实非常明了。很多网络写手总是有选择性地大谈美国在某些时段里对中国如何如何友好,却闭口不谈美国近些年来对于中国的各种伤害和打压阻挠。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之后,美国就把遏制和颠覆的重点对准中国。这个点是不争的事实。美国作为一个诞生实用主义思潮的国度,在对外政策理想的追求过程当中永远不会忘记自己身居何处,手中有何物,所为有何结果,因而现实主义更能得到广泛的认同,也能在经历过长期的国际政治斗争中持续总结经验与教训的政客以及官方智囊团的谋划与演绎当中变得更为完美,进而形成一套试图解释各种冲突的理论范式。

一、现实主义理论的历史发展脉络 (一)现实主义原则 发端于美国,成熟于美国,使用得最为娴熟的也还是美国现实主义理论大都认为,国际政治的本质是权力政治。在对外行为层面上,现实主义学者们都倾向于把国家看作马基雅维利式的功利国家,而非康德意义上的道德国家。古典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摩根索、爱德华卡尔及尼布尔。这三位代表人物当中,其中两位即摩根索和尼布尔均来自美国。秉持现实主义理论的学者们通过对历史上无数交往例子分析总结后认为,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所给予的奉献是非常有限的。国家其实也是一个群体。任何一个国家都有着自身的多重利益,所作所为表现出自私的一面再正常不过。当一个国家以国家的名义行为时,必须考虑自己国家的利益。现实主义理论的要点大致能够概括如下:现代国家绝绝大多数都是理性、自利的行为体。一直以来,国际社会充满着竞争和冲突,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国际社会均处于无政府状态(当时还未有联合国这类组织),更缺乏超越主权国家之上的统治权威。国际社会中的每个国家为了确保自己国家的根本利益,都不得不为权力而争斗。现实主义理论认为,国际政治中具有最终的决定权是权力,这种权力具体体现为支配或者控制他国的力量;地区大国或者在国际舞台上具有强大影响的国家为了维护和扩大自身的权力或力量必须持续地削弱对手的实力或阻止对手力量的增长〔1〕。简单地说,就是打击或遏制对手。看看美国今天在中国周边的所作所为,是

分析实证法学-法律现实主义与法律形式主义资料

对实证主义法学、法律形式主义和法律现实主义的简单介绍一、实证主义法学 (一)实证主义简介 近代以来的哲学大致可以归为科学主义哲学和人本主义哲学两大类,科学主义哲学的主要思想就是实证主义。从思想源头看,实证主义源于古希腊的经验论哲学传统,而现代的实证主义按其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的实证主义为法国人孔德(Auguste Comte 1798—1857)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初所创建,除孔德外此一理论的支持者还有英国人约翰·穆勒和斯宾塞;到了十九世纪末,马赫主义成为实证主义的第二代;其后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主义和日常语言哲学被认为是实证主义的第三代。 实证主义者一般既反对将世界归结为精神,也反对将世界归结为物质。他们把经验作为科学的基础,只承认可观察和感觉到的事实才是知识的来源,其基本立场是研究的任务在于“获得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1。在社会科学上,以法学为例,它要求“法律的研究也必须建立在确证的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停留在像自然法等虚幻的抽象概念和原则上”2。 (二)实证主义法学3 实证主义法学在广义上包括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和社会实证主义法学,前者的任务是分析实在法,后者考察和描述与实在法有关的社会因素。换句换说,实证主义法学强调以研究事实为依据,如果这种事实指的是实在法律规则,那就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如果此事实指的是法律规则以外的其他社会因素,就是社会实证主义法学。 但是在狭义上,实证主义法学仅指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虽然很难给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下一个精确的定义,但是在笔者看来,它有如下三个特点值得关注: 1.法律和道德的分离。分析实证主义法学坚持法律和道德在逻辑上是可以区分的。休谟对事实和价值的区分是分离命题的哲学源头,边沁和奥斯丁则在法理学上完成了这一区分,比如奥斯丁曾说,“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其优缺点是另一回事。它是否存在是一个问题,而它是否能与某种预设的标准相一致则是另外一个问题。”4也就是说,虽然法律和道德会有内容上的重合或要求的一致,但是法律与道德的这种一致并不是必然的。 2.社会事实命题。在坚持法律和道德相分离的基础上,我们进一步就会问:“什么样的法律是有效的?”或者“成为具有效力的法律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分析实证主义法学认为法律的有效性在于法律是一种社会事实。这一命题是分析实证主义法学的核心。不过,不同的学者对社会事实的阐述是不一样的:奥斯丁认为,“准确意义上的法(laws),具有命令(commands)的性质”5,他将主权者对臣民的命令作为鉴别法律的事实;凯尔森则认为法律规范的效力来源于上级规范的授权这一事实;而哈特认为法律规则的效力在于通过了承认规则的检验。当然,至于奥斯丁的“主权者”、凯尔森的“基本规范” 1顾肃,小田桐忍(日).法律实证主义的哲学基础与方法论特色.南京大学学报,1995年第2期,112页.2同上,113页. 3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边沁为实证主义法学的创始人的话,实证主义法学会比近代实证主义哲学的出现要早,但是笔者认为实证主义法学仍然可以归入西方实证主义的哲学传统。 4H.L.A.哈特,支振锋译.法理学与哲学论文集.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 5约翰·奥斯丁,刘星译.法理学的范围.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1. 6笔者以为,“主权者”和“基本规范”只是一种先验的或预设的事实,至于“承认规则”,依哈特的观点可以认为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赞扬青春或励志青春的句子

赞扬青春或励志青春的句子 下面是给大家整理的赞扬青春或励志青春的句子,供大家参阅!赞扬青春或励志青春的句子精选1、青春的光辉,理想的钥匙,生命的意义,乃至人类的生存、发展,全包含在这两个字之中,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治愈过去的创伤;只有奋斗,才是我们民族的希望和光明所在。 2、青春应该怎样度过?有的如同烈火,永远照耀别人。 有的却像荧光,甚至也照不亮自己!不同的生活理想,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一个人在战斗中站的位置。 3、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旷野,可以栽种树木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 4、没有什么能够阻止我们,对美的向往;没有什么能够左右我们,对青春的虔诚。 5、做一番伟大的事业,总得在青年时代开始。 6、撇开友谊,无法谈青春,因为友谊是点缀青春的最美的花朵。 7、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的一部分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 他们最肯学习,最少保守思想,在社会主义时代尤其是这样。 8、青春之所以幸福,是因为它有前途。 9、青春不只是秀美的发辫和花色的衣裙,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化做黄金;青春的所有者,也不能总是在高山麓、溪水旁谈情话、看流云;青春的魅力,应当叫枯枝长出鲜果,沙漠布满森林;大胆的想望,不倦的思索,一往直前的行进,这才是青春的美,

青春的快乐,青春的本分!10、年轻的朋友啊,春已经翩然而至,就像阻不住的生机已经降临枝头,青春已经降临你的生命。 让我重复一句吧:它得之不难,失之也易。 因此,当你拥有它的时候,就得想到应该如何珍爱它,不久之后又应该如何与之揖别,以及将来应该如何使之终于化作我们称之为“果子的东西。 11、我们是青春,我们是夜空璀璨的星星;我们是不羁,我们是天边执着的飞鹰。 12、生活赋予我们一种巨大的和无限高贵的礼品,这就是青春:充满着力量,充满着期待志愿,充满着求知和斗争的志向,充满着希望信心和青春。 13、青春是一本书,有悲伤也有欢乐;青春是一条河,有平缓也有险恶;青春是一个早摘的苹果,有甜有涩,青春是一条充满风景的路,有平坦有坎坷啊,青春,你是那早晨树梢上低声鸣叫的小鸟,你是那湛蓝天空放飞的信鸽,你是我回忆里永远不褪色的日记,你是我生命中永远欢唱的赞歌!14、青春啊,永远是美好的,可是真正的青春,只属于这些永远力争上游的人,永远忘我劳动的人,永远谦虚的人!15、青春是一个普通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好的,但它也是充满着艰苦的磨炼。 2、我有那无比绚烂的青春,于是我有了生机盎然的世界。 青春如一片丰收恬淡的庄园,硕大的希望与幸福等待着我的一闪

古风唯美伤感的句子

古风唯美伤感的句子 导读:本文是关于古风唯美伤感的句子,希望能帮助到您! 1、彼年,听雨桥旁,一滴雨,一个季节,一滴泪,一片心湖,一朵花,一个世界,一个人,一座城市。 2、长路多潇潇,姻缘如芥草,若得一人老,暮暮朝朝好。 3、朝朝暮,云雨定何如,花日穿窗梅小小,雪风洒雨柳疏疏,人唱晚晴初。 4、春深花浅笑,秋浓叶忧伤,夜月一帘梦,春风十里情。 5、春挽冬留独自悲,日月星辰几轮回,花间媚影谁留恋?待看红尘谁伴随? 6、等一个人,等得流年三四轮。 7、多少人提剑纵马,说诗酒趁年华,可知年华只是弹指一刹。 8、繁杂的经历在眼角镌刻深深的纹、我转身雕下一朵花。 9、拂过红尘衣袂,涤荡污浊俗心。愿纵马而歌归故里,能得你素衣不改,白裙曳地,夹道相迎。 10、还魂幽草谁怜,剑魂等待千年,谁来续我千年缘? 11、你给我的一滴泪,我看见你心中所有的海洋。 12、你笑一次,我就可以高兴好几天;可看你哭一次,我就难过了好几年。 13、寂寞的人总是会用心的记住他生命中出现过的每一个人,于是我总是意犹未尽地想起你在每个星光陨落的晚上一遍一遍数我的寂寞。 14、我总是这样凝望那些日升月沉无家可归的忧伤。

15、幸福的時刻,一半是和你在一起,一半是在夢里;痛苦的時刻,一半是分離,一半是默默地想著你。 16、要理想不要幻想,要激情不要矫情。凡事知足常乐。 18、一个人身边的位置只有那麽多,你能给的也只有那麽多,在这个狭小的圈子里,有些人要进来,就有一些人不得不离开。 19、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20、我们放荡的青春还可以挥霍多久。 21、一个人总要走陌生的路,看陌生的风景,听陌生的歌,然后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你会发现,原本费尽心机想要忘记的事情真的就这么忘记了。 23、遗忘是我们不可更改的宿命所有的一切都像是没有对齐的图纸从前的一切回不到过去就这样慢慢延伸一点一点的错开来也许错开了的东西我们真的应该遗忘了。 24、在人们习惯了听假话的环境中,有时说真话就像在说笑话。 25、有了你,我迷失了自我;失去你,我多么希望自己再度迷失。 26、有些人会一直刻在记忆里的,即使忘记了他的声音,忘记了他的笑容,忘记了他的脸,但是每当想起他时的那种感受,是永远都不会改变的。 27、山河拱手,为君一笑。 28、几段唏嘘几世悲欢可笑我命由我不由天。 29、经流年梦回曲水边看烟花绽出月圆。 30、雾散,梦醒,我终于看见真实,那是千帆过尽的沉寂。 31、生生的两端,我们彼此站成了岸。 32、缘聚缘散缘如水,背负万丈尘寰,只为一句,等待下一次相逢。

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杜甫诗歌中现实主义精神的体现 导语: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杜甫的诗歌格外明亮、耀眼。千百年来,其以真、善、美的星光闪烁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由于自幼接受儒家正统文化的熏染,杜甫心中常常激荡着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诗人用毕生心血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主流――儒家文化的仁爱精髓熔铸到诗歌中,融化到血液和骨髓之中。 杜甫一生坚持“奉儒守官”,形成了积极用世、忠慈仁爱的性格和襟怀。纵观其诗,儒家的仁者情怀与关注民生疾苦的精神高度统一于其身。诗人常常以时代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身份对民生疾苦赋予深厚的同情,他的诗歌中较多涉及“骨”字,随物赋形,以“骨”述他人与社会之境况,具有博爱精神,这些富含“骨”字的诗作被称为“骨诗”。顾名思义,所谓骨诗,指诗句中带“骨”字的诗。骨是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在这里比喻人的品格、气质、神韵。这些“骨诗”将作者关爱生命和忧国忧民的情怀融为一体,集中彰显了杜甫悲天悯人的博大胸襟、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亲情友情的真诚呼唤和疾恶如仇的仁爱情怀。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杜甫流落蜀中时写的一首著名诗篇,其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宁苦身以利人”的精神,千载之后,依然感人。“三吏”、“三别”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中的不朽之作,集中体现了杜甫对安史之乱中人民苦难的认同和深切同情,如《新婚别》中,诗人以新嫁娘的口气诉说了千回百转的心事。《杜诗祥注》说此诗“君”字凡七见,“君妻”,“君床”,聚之短也;“君行”,“君往”,别之速也;“随君”,情之切也;“对君”,意之伤也;“与君永相望”,志之坚且贞也。频频呼君,几乎一声一泪。这样的诗,句句都能打动读者的心弦。 与热爱人民的感情相联系,揭露统治阶级的罪恶,是诗人经常表现的重要主题。他的笔锋永远指向最高统治者。在《丽人行》中,他以非常生动而含蓄的笔墨,讽刺了在唐玄宗的娇宠下,杨氏姐妹所过的奢侈淫乱的生活;在《遣遇》、《甘林》等诗中,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