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学反思集10月份

教学反思集10月份

教学反思集10月份
教学反思集10月份

教学反思集(10月份)

谈小班数学活动《给三只熊整理物品》的调整与优化

宋一叶近日,听了小班数学活动《给三只熊整理物品》,在一课三巡的过程中,我们对整个活动的设计有了不断深入的碰撞与思考,并在一次次的研讨中进行了调整与优化,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一、操作材料的调整,让活动更具科学性。

1、在第一次的设计中,教师提供的操作材料是:三个大小不同的餐盘及三份大小不同的早餐食物——玉米和蛋糕。活动中孩子们先给三只熊分餐盘,即熊爸爸用大的盘子,熊妈妈用小一点的盘子,熊宝宝用最小的盘子;然后尝试为三只熊分配早餐食物,即熊爸爸吃大的玉米、蛋糕,熊妈妈吃小一点的玉米、蛋糕,熊宝宝吃最小的玉米、蛋糕。

对于这样的操作材料,我们觉得不够科学与合理,对于“熊爸爸胃口大,就要用大盘子以及吃大的玉米和蛋糕”这样的说法,也值得推敲,因为身体的大小与所用盘子及所吃食物之间的关系是没有必然联系的。鉴于此,我们在操作材料上进行了第一次调整,改为提供大小不同的生活用品,如衣物、小床等,让它们与三只熊产生必然的联系,在比较大小的基础上与三只熊进行对应和匹配。

2、第二次的活动中,经过调整,教师选取了衣服、裤子、帽子等作为操作材料,避免了第一次活动中材料的问题。但是,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值得推敲的地方:即教师在准备操作图片的时候,不仅是衣服、裤子等图案的大小不同,连提供的纸片也是大小不同的。如此一来,我们发现一部分孩子是根据纸片的大小完成操作的,反而省略了我们所要求的比较衣物大小进行匹配的目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样的处理也降低了活动的难度。因此,在第三次的课堂中,我们再次调整了操作材料,将提供的图片都剪成一样大小的投放给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调整中,操作材料更规范了,活动也更加科学合理。

二、情景创设的调整,让活动更具情趣性。

在第一次的活动中,教师创设了“给三只熊配早餐”的情景。但是由于这样一个情景的创设与材料的提供存在争议,我们在研讨中觉得,既然活动开始是以《三只熊》的故事情节导入的,那何不充分利用好这个故事来展开呢?因此,在第二、第三次的活动中,活动的情境创设进行了调整,以走进三只熊的家认识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帮助它们整理衣服——整理其他衣物——完成任务为整个活动的行进路线,将情景贯穿活动始终,在情境中一步步推动幼儿的学习,增加了情境中学数学、生活中用数学的情趣性。

三、学习方式的调整,让活动更具自主性。

在第一次的课堂中,教师带领着幼儿先集体教学,再个别练习,虽说加入了情景的创设,但是整个课堂看上去还是在老师的高控制下开展教学活动的,教师教的痕迹比较重,课堂中缺少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气氛。于是,在第二次的活动中,我们试着转变这种教学方法,努力把孩子推在前面,让他们自主地学习。我们将第一环节的集体教学活动变成了自主操作,在认识了三只熊后就抛出问题:三只熊的衣服弄乱了,请小朋友去帮帮他们把衣服整理一下。在这个自主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及时抓取幼儿的差异资源并组织交流,追其思维过程,以幼儿的会去教幼儿的不会,并在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小结。在此基础上进行后面的第二次操作,既巩固了新经验,也解决了活动的重难点。应该说,调整后的课堂,让孩子学习的更加自主和有效了。

四、几点思考与建议:

1、活动中三只熊的大小区别,教师沿用的是老教材中“大的、小的、最小的”这样的表述方法,相比较之下,“小、中、大”这样的表述方式更合适、更恰当一些。

2、两次操作活动没有体现递进性,对于孩子来说挑战不大,应思考第二次操作要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体现难度和梯度。如调整三只熊的位置等等。

3、幼儿操作活动时教师不能干预得太多,不然在幼儿差异资源的抓取和真实性上面就有所缺失了。

语言教学反思:《母鸡和苹果树》

顾科望10曰18日我执教了语言活动《母鸡和苹果树》。下面我来谈谈执教这个活动后的感想。

这个故事是充满趣味性的。从内容来看,绘本生动幽默地描述了母鸡临危不惧,运用自己的智慧“狼”口脱险的过程。这对幼儿在生活中遇到突发事件也能沉着冷静对待,能起到一个很好的启发、引导作用。同时提高幼儿的安全意识,符合《纲要》中“服务于幼儿生活”的精神实质。作品层次明显,每一层是相同的讲述思路,但是逐层深入,层层递进,采用以教导学的迁移法学习,充分调动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故事正文是以一个个色彩丰富、动态鲜活的画面来组成,文字不多,简洁明了,给儿童想象的空间,符合幼儿阅读的特点。所以,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这也正符合《纲要》中语言领域中所要求的: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大班幼儿想象力丰富,思维活跃,但是口语表达能力相对较弱,在集体发言时态度拘谨,语言表达不够流畅。所以,在活动中让幼儿学习新的讲述思路——观察苹果树变化以及讲出两个主要角色之间的对话。

大班的幼儿有一定的对比感知能力,因此活动设计中多次设计了亲身感受母鸡和“苹果树”的情景感受:如学说对话:母鸡:真奇怪,我从来都没见过苹果树上长出尖尖的耳朵。苹果树:我们苹果树有时候是这样的等。在母鸡妈妈想办法的环节,孩子们想出了好多,如:可以将苹果树取下来,母鸡赶紧躲进屋里……接着又总结出了“转危为安“这个词语,让孩子们猜一猜意思,虽然不是预设中的,但是我也问了孩子们你们知道什么意思吗?孩子们回答的还是很好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知识的渴求是积极的,在活动中将一知识点进行拓展延伸是很有必要的,既能满足孩子的需求又能将教育的职能发挥的淋漓尽致。

下面在针对活动中对幼儿回答的回应和差异资源的利用来谈谈。我觉得要做到很好的回应幼儿必须要预设幼儿的回答,幼儿是有生命的个体他们的回答可能千变万化,作为老师尽可能多的去预设幼儿的回答。如在活动中我提问到:孩子们,你们觉得母鸡妈妈会想什么办法呢?孩子们答到:可以把苹果树取下来,直接拿下山来。当时是我立马假装取苹果树,然后孩子们发现苹果树取不下来,于是这个问题就这样过了,后来活动结束后想想其实我处理的不是特别恰当,充分说明活动中还是让幼儿想象观察为主,对幼儿的回应还是不足的,需要更多的经验积累和丰富自己的相关素养。

差异资源在课堂中是最显性的教育资源,用孩子的会来教孩子的不会,比如说在学说对话的过程中,我先让孩子讨论你觉得母鸡会说些什么?苹果树又会怎么回答?在讨论时我参

与到孩子中,倾听孩子是怎么说的!接着在回答时我先请了能力一般的孩子来回答这个问题,在肯定他的同时追问:还有谁能说的更好更完整些?于是第二个孩子能力较强的孩子又说了自己的想法,第三第四第五个孩子会在第二个孩子说的基础上进行学说,然后全班的孩子进行分角色对话。

本次活动效果良好,孩子们的想象很丰富,大多数孩子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都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学说对话。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全面的解读教材和孩子,相信孩子、真正的放手孩子,你就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中班科学活动中如何运用记录表的几点想法

——科学《它能吹出泡泡吗》教学反思

张丽

和孩子们共同探索、发现了很多奇妙的事情。

一、课前修改——教案的个性化修改。

介绍一下我在原来集体备课的教案上自己的修改:

1、材料中将笔管改成毛根(笔管很难取到,而且这种材料的作用其它的材料能够显示,而毛根能够卷曲成圈,相较之,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广度;

2、记录表除了有集体记录的大表格,提供给幼儿人手一份小的记录表。

二、课中观察——课堂的整理性记录。

1、亮点:材料适宜,流程清晰,活动有助于拓展幼儿思维的广度。

我提前用洗洁剂、肥皂粉调出了泡泡液,又提供了各种吹泡泡工具:积木、筷子、回

孩子们参与地积极性很高。通过各环节的尝试、探索孩子们发现我准备的吹泡工具中有些能吹出泡泡有些则不能。最终得出结论:有洞且两头相通的工具才能吹出泡泡。活动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孩子们动手,给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纸和毛根)进行改造,变得能吹。孩子们都积极动手尝试,想出了各种好办法,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例如:将纸片卷起来、将纸片中间抠个洞、将毛根卷曲等等。

2、不足:记录表幼儿有使用的意识,但部分幼儿看不懂记录表,不会准确记录。

本次活动共39名幼儿参加,39份记录表第一次猜测记录中39名幼儿全部记录,第二次操作记录中10名幼儿听清楚要求尝试记录,24名幼儿在教师的再次强调下尝试记录,5名幼儿从头到尾没有进行记录。(在34名尝试记录的幼儿中有一小半幼儿知道操作结果,但不会记录,记录时把第一行猜测的擦掉后重新记录。)

记录表是幼儿具体操作后的结果反映,设计记录表要科学、合理,便于幼儿了解和记录。幼儿在小班记录时,幼儿只有集体记录的经验。作为中班刚入园一个多月的幼儿来说,幼儿的记忆还比较短暂,又要操作前猜想又要操作后记录,记录表有两栏,对于幼儿来说太难,这才导致很多幼儿不会记录。

3、整改策略:遵循年龄特征,简化记录表,记录前看懂记录表。

(记录表上的材料根据内容,贴上实物图片做标记,使幼儿一目了然,便于理解。)原来的集体记录表和幼儿记录表是同一张:

实物

积木筷子

回形针纸吸管毛根

改后的幼儿记录表(只要求幼儿记录实际操作后的结果,能吹出泡泡就打钩,不能就打叉):

实物积木筷子回形针纸吸管毛根

备注:之所以在操作结果记录一栏放两个标记是为了告诉幼儿在探索过程中小手要动起来,小眼要看清楚,同时这样排列比比原来的记录地方大了也便于有部分能力强的幼儿想出办法让纸或者毛根也能吹出泡泡来进行适当记录。

集体记录表:

实物积木筷子回形针纸吸管毛根

备注:原来要求的幼儿先个别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后再集体交流并记录在大表格中现调整为直接集体交流猜测并记录在大表格中。

三、课后反思——科学活动中如何运用记录表。

有了一张简洁明晰的记录表,那么,在具体的使用中又要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一)循序渐进,尊重差异。

不同年龄的幼儿科学活动有不同的要求。反映到记录表上,自然应该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发展水平,在使用过程中,要考虑到由简单到复杂,由二元逐渐过度到多元。在同一年龄段的孩子相同活动中也同样要考虑到不同能力的孩子,给予难易程度不同的记录表。使幼儿能充分认识并掌握记录的技能,从而真正发挥记录的有效性。

(二)记录方式灵活多样。

这是综合考虑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探究活动的特点而言的。我们知道,一般来说,记录的方式无非有三种:1、教师记录2、个人记录(以个人的探索为基础的个体记录)3、小组记录(以几个人共同试验为基础的合作记录)。

在具体的使用中,小班一般采用教师记录的方式,这不仅仅因为小班幼儿手指肌肉的发展还不足以担负起记录的“重任”,也是由他们的思维能力所决定的。中班幼儿开始比较多地接触这类有记录要求的探究性的科学活动,操作能力的提高和思维的发展,使个体记录成为可能。大班幼儿的社会性进一步增强,有了较强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小组记录也就成为培养幼儿合作能力的一种有效措施。同时,为发挥幼儿的创造性,提高幼儿对于记录活动的兴趣,让幼儿自己设计表格进行记录和交流也是一种好办法。

(三)记录形式个性化,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

记录作为科学活动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能够帮助幼儿带着明确的探究目的,积极地参与探究活动,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对于发展幼儿细致的观察力、求异的思维力、多维的创新力以及促进幼儿形成积极主动、尊重科学的正确态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如何发挥记录应有的效用、让幼儿愿意记录乐于记录,尊重幼儿之间的差异,将记录形式多样化、个性化是相当重要的。它既能给予幼儿一定的创造想象的空间,又能满足幼儿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记录过程中,我们要积极地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法:有的用粘贴、打勾、笑脸、手指点画,有的用数字、图像、符号、绘画等方法。例如在大班科学“有趣的转动”中,我们可以不要限定幼儿用某一种符号来表示转与不转,而是鼓励幼儿大胆地发挥想象,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转”与“不转”。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转动的标志有螺旋线、圆圈、指针、带箭头的圆弧线等等,充分展示了幼儿非凡的想象力,进一步提高了幼儿在下一环节——交流分享中的兴致。

当然,我们也应该看到,鼓励幼儿个性化的记录的确能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提供给幼儿大胆表现和创作的机会;但是对于一些常见的概念,我们应该给幼儿一个相对统一意义的符号和图画。这对于培养幼儿严谨的记录方法和正确的科学态度很重要。作为教师不能一味地追求记录方形式的个性化,还应与幼儿一起探求最简洁、有效的记录方式,帮助幼儿建立应有的科学态度和精神。

(四)记录要与交流分享紧密结合。

记录的过程即是幼儿探索、思考、发现的过程,其间有疑惑、有失望、有苦恼、有惊喜,这些都是幼儿非常想与人交流和分享的。所以,教师要创设条件,使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说明、描述记录的内容,同时可以指导幼儿用准确、连贯的语言去讲述记录的过程和发现,既增进了幼儿记录的兴趣、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提高幼儿总结、概括科学现象的能力。在这里,记录成为幼儿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与同伴相互交流和沟通的重要工具,成为放飞幼儿心灵的空间。

教学反思:小班语言《搭积木》

胡华在主题活动《好习惯》中我们开展了语言活动《搭积木》。《搭积木》是一个看图讲述的故事体裁。故事中红红和冬冬搭积木的行为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通过观察、交流让幼儿在理解图意的基础上学说短句“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或“我给你一块积木吧。”习得同伴之间交往的技巧,从而懂得同伴之间要友好相处,一起快乐地游戏。谈谈我对本活动的几点感悟:

一、选材贴近幼儿生活

现在每个家庭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孩子在家里交往范围小,处于“自我中心”状态。家里玩具随意玩,孩子可独霸一方。而到了幼儿园里,玩具数量是有限的,任何教玩具都需要幼儿轮流分享。所以在幼儿园里,这样争夺玩具的行为表现得特别多,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样是不对的,一些攻击性较强的幼儿总是会与同伴发生矛盾,经常出现争抢玩具、推人甚至打人的现象。因此,实施共享教育非常重要。小班幼儿的社会性刚刚开始萌芽,是品德教育的关键期。我觉得在此时组织这样的教学活动是解决孩子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是非常及时、有效的。

二、为幼儿创设口语表达的情境

看图讲述活动的关键就在于为幼儿创设正式的口语表达情境。为了调动幼儿参与讲述的积极性,我采用了情境教学的方式,从观察图片画面入手,让幼儿在一定的情境中想象故事发生的情节以及角色间的对话。如“红红搭桥的时候,少了一块积木,她会怎么办呢?”,孩子们会说“问东东要”。“那谁能用一句好听的话去问东东借呢?”有的孩子说“谢谢”,基本表达不清。这时我出示一块红色的积木,问:“我这里有一块红积木,如果你们是红红,你会怎样问我借呢?”这样身临其境似的故事情境,调动起了孩子们讲述的兴趣。有的孩子说:“给我一块积木好吗?”这时只需老师适当的引一引“谁能说得更有礼貌一些呢?”在这样的情境中孩子自然而然地学会了短语,也能从中明白当自己需要问别人借玩具时要有礼物。

幼儿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孩子初步了解熟悉了看图讲述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开展情境表演,在情境表演中模仿角色对话,体验角色情感,提升讲述经验。活动中我采用老师与幼儿、男孩与女孩、个别与个别进行人物角色对话,使每个孩子都有表演讲述的机会,提升了孩子的讲述经验。

不足之处:活动前预设了两个“红红搭桥的时候,少了一块积木,她会怎么办呢?”在活动前我预设两种情境,根据幼儿的观察讲述进行引导。情境1:如果幼儿回答:红红可以问冬冬借。教师引导:红红会对冬冬说什么呢?(提醒幼儿用好听的话说一说。)幼儿学说:“请你给我一块积木,好吗?”情境2:如果幼儿回答:冬冬会给红红一块积木。教师引导:冬冬会对红红说什么呢?幼儿学说:“我给你一块积木吧。”在活动中孩子只说了情境1,我也只重点与幼儿一起讲述了“有礼貌”。活动结束后我反思,同样的搭积木,其实可以渗透两个关键词:有礼貌、会分享。在平时的生活中也经常看到一个孩子非常有礼貌地去问同伴借了,但另一个孩子却不愿给他,这也是孩子“自我中心”的表现。所以在活动中我还需适当的引导:“东东看到红红没有积木,他会怎么做呢?”让孩子谈谈。或许这样孩子们也能懂得一点分享的交往品质。

从“一课三研”看教学设计的有效

——以《大班科学:种子藏在哪里》为例

王志薇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幼儿是教师教学的主体。没有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能力进行教学设计,是不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的;没有根据幼儿的兴趣,在其认知基础上设计的教学内容,是不会吸引幼儿哦。科学活动的核心价值在于激发幼儿的探究感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学会探究的方法。那么,如何设计一节科学课,让孩子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呢?这一次的大班科学活动《种子藏在哪里》给我们提供一个很好的课例,让我们明白,原来,科学课也可以很简单,孩子们真的可以很快乐。

在“一课三研”的过程中,通过教师们对课题的理解,对孩子能力的把握以及研讨中的相互碰撞,教案呈现了不断优化的一个过程:

第一稿教案的教学目标及过程:

活动目标:

1、观察比较,找找种子藏在哪里,了解种子的用途。

2、通过的方法,发现种子生长在果实的不同部位。探索发现种子生长在植物的不同部位,

3、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种子藏在哪里”。

2、可事前请幼儿收集一些水果:柚子、香蕉、苹果等……

活动过程:

一、找找水果的种子藏在哪里。

1、出示水果图片(也可请幼儿事前带些水果,切开找找),找找种子藏在哪里。

2、幼儿交流,分享经验,知道水果的种子都在果实里。

二、寻找蔬菜、作物的种子,发现种子生长部位的不同。

1、提供部分蔬菜、作物的图片,找找它们的种子藏在哪里。

2、交流,发现种子生长部位的不同。

3、小结。

三、讨论,了解常见的种子食品。

四、结束活动。

今天我们了解了一些植物和果实的种子,在生活中还有好多植物和果实,请小朋友回家后和你们的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还有那些植物和果实有不一样的种子,它们又在哪些部位?

第二稿教案的教学目标及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了解常见植物的种子及不同的生长部位。

2、大胆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活动准备:

1、ppt“种子藏在哪里”、图片。

2、幼儿收集相关果实或含果实的植物:桔子、南瓜,石榴、玉米、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苹果。瞧,这是什么?你知道苹果的种子在哪里吗?

二、找找常见植物的种子藏在哪里。

1、从熟悉的植物入手,幼儿自由探索种子藏在哪里。

2、交流,分享经验。

三、了解更多种类“植物种子藏在哪里”。(PPT)

1、出示更多种类植物。

2、观察,了解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

3、小结。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那你知道这些种子有什么用途吗?下课后我们一起去寻找还有哪些植物的种子,它们又藏在哪里,好吗?

第三稿教案的教学目标及过程: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了解常见植物的种子及不同的生长部位。

2、大胆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

3、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种子藏在哪里”(带有音频介绍)、图片。

2、幼儿收集相关果实或含果实的植物:橙子、南瓜,石榴、玉米、花生、芝麻等……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出示苹果。瞧,这是什么?你知道苹果的种子在哪里吗?

二、找找常见植物的种子藏在哪里。

1、从熟悉的植物入手,幼儿自由探索种子藏在哪里。

2、交流,分享经验。

三、了解更多种类“植物种子藏在哪里”。(PPT)

1、出示更多种类植物。

2、观察,了解种子生长的不同部位。

3、小结。

四、延伸活动

今天,我们了解了这么多植物的种子,那你知道这些种子有什么用途吗?下课后我们一起去我们的种植园去进行种植,观察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好吗?

反思评析:

从以上三次教案的修改中不难看出,每一次的活动都更加贴切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兴趣点。在修改的过程中,教师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思考:

一、目标切合,紧扣课题。

目标是一节课的核心定位,必须紧扣课题,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呈现出来。那

么,如何确定目标呢?第一稿的目标中“观察比较,找找种子藏在哪里,了解种子的用途。”放在主要目标位置,可以看,出需要孩子探索的太多了。本节课的课题是《种子藏在哪里》,一个“藏”字,就体现了本节课的灵魂,那教师就要切题“种子藏在哪里”。那么,藏在哪?如何找?怎样分享?这样的一个思路就会让我们将观察、比较、探究、交流、分享都囊括在内,进而目标一“通过观察探索了解常见植物的种子及不同的生长部位。”就自然替代“观察比较,找找种子藏在哪里,了解种子的用途。”;目标二、三“胆表达自己探索的过程与结果。”“体验探究和发现的乐趣”就轻而易举地显现出来。这样的目标作为行走路线,教学环节的设计才能够紧扣主题,满足幼儿的需要。

二、环节紧凑,层次清晰。

环节应该为目标服务,清晰,有层次的环节,让孩子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进行难度的递增,而丝毫没有痕迹。那在第一稿教案中,两次探索,两次记录,其实,并没有从孩子的知识经验以及能力上入手,对于孩子来说太难。记录仅仅是一种形式,让孩子进

行探索、观察、讲述才能够体现思维的轨迹。因此,在第二稿的设计中,两次探索改为一次探索,让孩子充分探究种子藏在哪里。但是,从孩子的探索,记录过程中不难发现,对于本次活动来说,即使没有记录,孩子也能够清晰地表述种子藏在哪里。那么怎么办呢?于是,第三稿中,记录被删除,取而代之的就是孩子间的相互交流,大家的资源共享。原来。有时候,探究过程就是这么简单。

三、贴近生活,自然架构

孩子的经验来自生活,孩子们的学习也同样来自生活。一个教学活动的设计,不是教师的凭空想象,而是根据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经验为基础,找到探究点,从兴趣出发,自然生成的课堂才是最受孩子喜欢的。三次活动下来,教学的难度一次比一次低,但是孩子的兴趣却一次比一次高。从直接出示苹果,共同找种子,再到孩子们自己想办法找到各种蔬菜水果的种子,最后到了解更多的相关知识,每一个环节都是那么自然。在最后一个环节,“那你知道这些种子有什么用途吗?”当这个问题抛出后,孩子们说到很多,有的说可以吃,有的说可以种,有的说好看。这时,教师就自然的拓展到:那我们下课后一起去我们的种植园去进行种植,观察种子是怎样生长的,好吗?借助孩子的资源,将孩子想的还给孩子。这样的自然,顺理成章。

一节课的设计,不是单纯进行想象,而是和幼儿,和教材密不可分的。课堂是多彩的,孩子是有个性的。我们只有更多的了解幼儿,才能够将普通变得不普通,才能演绎精彩的课堂。

中班语言《朋友船》教学反思

常玲教材分析:

中班语言中的一则童话故事《朋友船》十分有趣,但故事后半部分情节中船破了,海中动物劝大家离开这只危险的船,可动物们感情深厚,谁也不愿意离开谁,幸好最后把洞补上,才幸免于难。《朋友船》体现的是动物间团结合作的精神,对独生子女自私、以“我”为中心的现象有较大的教育意义。同时故事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欣赏和学习。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自私、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尤为严重,借助这个故事开展了本次活动,旨创设轻松的语言学习气氛中在让幼儿初步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帮助,帮助别人的同时也能收获一份快乐!

在活动设计时我注意遵循了以下原则:

1、注意儿童获得经验的原则。设计时,先考虑到幼儿已经获得的经验。中班上学期的幼儿,已经有了看图讲故事的经验。他们可以通过观察图片,简单的讲述图片上的内容,猜测动物角色之间的对话及想法。通过活动,丰富词汇,拓展幼儿的知识经验,这些都是建立在幼儿已经获得经验的基础上。原有经验和新的内容会引发幼儿较强烈的学习兴趣。

2、不同发展领域活动因素相互渗透的原则。

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学习吸收的主要是语言信息材料,但也包括那些与语言有关的其他信息材料。新大纲中指出: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所以在设计活动时,除了语言,还有音乐、动作、科学等不同发展领域活动的因素存在,也将幼儿的多方面发展要求揉合于本次语言活动中,如思维、情感、常识等。

3、教师与儿童相互作用的原则。

我们知道,教师参与活动必须帮助幼儿更积极、主动地学习为目的,在此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活动中,不少环节组织幼儿讨论、与教师交流,所以教师的语言设计上注重启发性,并给予积极的应答,旨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让幼儿学得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及心理特点,从情感、能力、知识三个方面制定了教学目标。具体是:

1、积极参与阅读活动,大胆用语言讲述画面内容。

2、学习看图讲故事,发展观察、分析能力。

3、知道朋友间要互相帮助,体验帮助别人的乐趣。

探究学法:

根据故事内容、孩子学习的特点,让幼儿身临其境,主动观察画面内容,切身体会到故事中角色的情感、心理,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用不同的方式(视、听、说、动作)感受并理解故事的内容,通过感觉的多通道参与满足孩子多方面的需要。并注重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既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也促成“合作探究式”师生互动的形成。

每个活动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幼儿的接受能力,我把活动分成四个部分完成。

(一)导入活动——(二)看图共同讲述画面内容,理解故事——(三)完整欣赏故事——(四)结束活动。

收获与感悟:

《朋友船》这个故事本身充满想象和幻想的色彩,幼儿在故事世界里自由翱翔,对触动幼儿思维灵感、促进幼儿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活动幼儿尽情地投入其中,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从中获得诸多关键经验。仔细对之进行回顾,我获得以下收获与感悟:

●利用声音营造情境,开展阅读讲述活动。

我在认真分析作品和幼儿年龄特点的基础上,利用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激发起他们对故事内容的猜测和讲述的兴趣。比如,突如其来的风暴声,让幼儿感受到了恐惧和不安,也为船上的小动物着急,所以他们才会说出“小狗,快点逃跑,到岸上。”“我来救你。”“小猴,早知道你不多带点东西把洞补起来嘛!”等话语。而故事的结尾、开头,我也插上欢快的歌曲,帮助幼儿体验小动物的心情。

●把握细节,不断钻研。

细节决定成败,完美源于钻研。首先,让幼儿明确“好朋友”的概念,也为后面理解小动物为什么不愿离开朋友船的原因,起到了铺垫作用。其次,在设计《朋友船》活动过程中,不断地思考:怎样引发幼儿讲述积极性?怎样支持幼儿的主动学习?……本次活动中,我始终注意通过问题引领幼儿思维的方向,而层层深入地问题有效引领幼儿逐渐打开视线,从关注个别情节到理清故事发展脉络,从简单介绍情节大意到开始练习对话表达说话人的心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教师应重视互动形式多样化。

在理解第二段对话的过程中,我让幼儿和旁边的好朋友说说“章鱼又会对小猴说什么呢?说的时候应该是什么语气?”孩子们都有些拘谨,不知怎样交流,我走到他们身边鼓励他们和好朋友交流,通过追问、提醒,孩子们有了方向。其实不光是生生互动,师幼互动、幼儿与教具、学具的互动中都可以多给他们交流的空间,在练习中让他们养成良好的与同伴交流的习惯。

●语言教学可以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最后,我觉得一个故事,我们可以发掘出很多有意义的东西。就像《朋友船》告诉我们两个道理,一个就是小动物之间表现出的互相帮助,在危险的时候也不离开朋友的精神。另一个就是小动物之间遇到危险不慌张,齐心协力共同战胜困难的可贵之处。然而,在我的故事教学设计中,我更侧重第一点进行教学,没有让幼儿猜想“船被礁石撞破了,如果你在船上会怎么办?”这种开放性问题,也可以在其他活动时进行渗透,扩散幼儿思维。

对于中班的孩子来说,只依靠语言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要开发新途径,促进孩子在教育关键期得到适宜的发展。既然,语言能力发展可以通过语言教学活动实现,那么,具体的语言教学活动目标也可以回归幼儿生活来实现。

如何有效地进行儿歌教学——以《团结友爱亲友亲》为例

钟淑月随着《我长大了》这一主题的开展,孩子们回顾自己的成长变化,深切得体会到“长大”是一件神奇和令人兴奋地事。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在家、在班级的“我是中班小朋友”的角色,也逐渐拥有了那份“我是中班小朋友”的自豪和喜悦。《团结友爱亲友亲》这首儿歌作为主题的收尾与提升,显得非常合适与及时。这首儿歌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儿歌从星星过渡到身边的朋友,更容易帮助幼儿理解懂得朋友多了才快乐的道理,活动中幼儿还结合生活经验讲述,进一步得到情感体验。针对本次儿歌教学,我有以下几点感悟:

一、文字符号转换图片符号,以图谱介入儿歌。

一首儿歌是以文字的形式出现在眼前,如何让文字符号有效地转换成图片符号,从而让孩子接纳喜欢,帮助他们理解感受,这是我们教师要考虑的。相对于大图片来说,小图标是一种凝练、抽象的记号,而相对于汉字,小图标又具有形象、会意的特质,它是介于文字与图像之间的学习诗歌的载体。本次活动中,我们把每一句儿歌都做成了一张生动的图片,这也是儿歌教学中我们常用的一种方式,这样的设计排放帮助幼儿幼儿理解记忆儿内容,了解儿的句式、结构,帮助幼儿顺利的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总的说来,教具图片的设计使用对儿歌教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要根据儿歌内容全局考虑。

二、倾听感受理解,以提问带出儿歌。

倾听感受儿歌内容,让孩子初步熟悉儿歌的语词语句,这在儿歌教学中必不可少。在这次教学中,我首先提问:“小朋友一个人玩游戏的时候是什么感觉?”孩子会感受到孤单,不开心。有了这样的情感基调,孩子更容易体会前半部分诗歌的意境,是孤单、冷清的,出现两颗星、三颗、更多星星的时候,提问“这么多星在一起心情又会怎么样呢?”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解答,然后有意识地用诗歌中的语言进行总结,接下来两颗星、三颗星帮助孩子讲清楚。在儿歌教学中,教师要为幼儿围绕儿歌内容精心设置问题情景,引导幼儿展开想象,进一步理解诗歌内涵。儿歌的内容环环紧扣,正因为儿歌的形式是“连环式”的,所以教师所提的问题都有所指向,层层深入,鼓励幼儿充分想象,培养幼儿的思维。

三、创造性朗读,以趣进入儿歌。

儿歌朗诵是一种艺术性的有声语言活动,是一个再创造过程,同时也是儿歌学习活动中重要而又枯燥的一个环节,幼儿很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而且儿歌的语言情感可跨性大,这就要求朗诵应充分调动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以往活动中,我也明显的发现,让朗诵的次数多了孩子没有兴趣,可是不进行集体朗诵孩子无法感受儿歌的语音、语调、语

气;于是,我经常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让孩子朗诵,例如《团结友爱亲友亲》我就通过抽、摆图片的方式来引起孩子的注意,让孩子觉得这是图片在和自己捉迷藏,帮助孩子更好的集中注意力学习儿歌内容。就像唱歌一样,还可以运用轮流朗诵、领诵、男女生分别朗诵等形式,孩子们便会对朗诵有着满满的期待,再有了很多经验后,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朗诵形式,甚至是创造朗诵形式,在这次活动中有一个幼儿提议让10月份生日的孩子展示朗诵,孩子们因为这种新的形式开心不已,孩子们通过趣味的朗诵,学习和体验着儿歌的趣味。

这就是我在本次活动之后的一些简单思考,希望在以后的儿歌教学中能有更多的收获!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及反思

周长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容及简析: 教材44-45页(周长的认识)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容,是新课标教材中"空间与图形"领域中有关"图形与测量"的容。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认识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并且已经掌握了这些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此外,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周长也有一定的了解。本节课主要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体验"边线、一周、封闭"这些词,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的周长,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 课前预设: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本课我准备采用来源于生活--提炼为数学--应用于实际这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指导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学习,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的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而本课我打算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实践探索,理解新知;操作实践,巩固新知;实践训练,深化新知;归纳总结,完善认识五个环节,通过比一比、画一画、评一评;描一描、摸一摸、走一走;量一量、围一围;想一想、算一算、练一练;说一说这些活动进行教

学。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教学教具 1、电脑课件、展示台 2、学具袋(光盘、直尺、细绳子或皮卷尺、水彩笔、树叶、作业纸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大树爷爷告诉我:小蚂蚁特别喜欢练长跑,瞧!一只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它正准备沿着树叶的边跑一周,你觉得它应该怎么跑?(现在我们来看看它是怎样跑的?)根据学生看蚂蚁爬过树叶的动画,提问:你发现了什么?(提示:从起点开始,又回到起点。)我们再看看是不是这样跑的。小蚂蚁爬过一周的长度是树叶的什么呢? 板书课题:什么是周长(周长的认识)

教学反思

Unit 11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重点学习句型Wha t’s the weather like in …? How is the weather in…?及其答句。本节课为Unit 11的第一课时(听说课),教学的主要内容为 Let’s talk,主要谈论英国不同月份的天气、人们的穿着和活动。要求学生能流利地朗读课文,并把所学词汇和句型运用到交际中。 首先,在引起关注环节,我通过与主题相关的歌曲“How is the weather”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并引出weather主题。接着运用游戏“Sharp eyes”复习活动类的短语,为本节课后面谈论各种天气人们的活动作有效铺垫。 其次,在学习新知环节,我通过创设情景:Xiaoling想去英国,但是不知道哪个月最适合去英国,让我们通过学习英国各个月份的天气,然后告诉Xiaoling 哪个月最适合去英国。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的学习。并在学习英国五月、八月和十二月的天气的过程中,学习了表示天气的词汇,谈论天气的句型,以及谈论在各种天气人们的穿着和活动。然后学习四月和十月的天气,让学生听课文,把有关这两个月的天气、衣着和活动等信息进行连线,培养学生整体听和抓住关键信息的能力。我还通过小组活动,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练习从三各方面谈论英国各个月份的天气。 最后,在发展阶段我布置了选择你认为最适合去英国的一个月份,从三个方面来介绍这个月的天气,并进行汇报。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大部分学生能完成预设的任务。上完课后,感觉良好,教师在课堂上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激发了他们积极的学习情感,整节课学习气氛浓厚,学生能积极参与课堂,参与面广。能达到预期的目标,目标达成度高。 本课的不足之处:首先,有三个新单词放在听课文、学习课文环节教,所以课上到这里就不够顺畅,应该在前面教单词和句型的时候,就把这部分单词一起教;其次,问天气的句型操练有所欠缺,老师问的多,学生比较少用到这个句型,要通过替换的过程,学生才能表达得更流利;最后,板书的内容比较多,有单词、

每月教学反思

《窃读记》教学反思 9月份黄忠《窃读记》通过“我”放学后急忙跑到书店藏身于众多顾客之中偷偷看书的事情,表达了我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其中作者对自己在偷偷看书时的心理和动作描写得十分细致。 在教学时,我抓住文章的中心句“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这到底是一种怎样的滋味。基本上学生都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理解,但仅仅局限于回答为什么快乐或者为什么惧怕。为此,我引导学生除了书本上谈到的感受,再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作者窃读的滋味。比如,生怕别人发现,随时保持警觉地读书会怎样;长时间的站着读书会觉得怎样;饿着肚子读书会怎样……这样一点拨,学生就能联系自身的实际谈体会来谈窃读的滋味,对于窃读的滋味学生也就体会得更加深刻了。比如一位学生说:“一本书要换几个书店才能看完,看书时还要察颜观色,并且还只能长时间站立着看书,这样读书会觉得很累,不仅是身体累,而且心也累。”充分说明了窃读的滋味。所以,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应侧重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这才能避免出现空泛的口号式的语言,阅读教学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这是我在第一学期上的第一堂语文课,学生的表现比较出色。尤其是朗读能力有了很大的进步,不管是从语气上还是表情上都让我比较满意。

《鲸》教学反思 10月份黄忠《鲸》是一篇浅显易懂的常识性说明文,较之其他类型的课文知识性较强。课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学生很容易理解,而且学生对鲸这种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哺乳动物很感兴趣,但如何避免将常识性课文上成常识课,是设计教学中的难点,也是我在课前一直找不到好的教学方法的一个疑难问题。 在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一个小故事,让学生从故事中去找鲸是哺乳动物的理由。然后我让学生理清课文思路,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解决问题“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鲸的特点的?”然后我板书了课题《鲸》,学生找出答案后,我相机板书“形体、进化、种类、食物、呼吸、睡觉、生长”。 当学生对鲸的各个方面有了充分了解后,我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方面在小组内进行交流。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充分尊重学生自主性,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汇报他的学习成果。如,演一演、读一读、画一画、讲一讲等,充分展示学生个性、特长,也使学生理解的更透彻,体验也更深。但在学生汇报完后,我却以时间不够用,没有让他们去表演,下课后看到他们画的画,我感到有点后悔,自己为了把课上完整,把孩子的特长给掩饰了。 然后,让学生看相关的影视资料,跳出课文,根据图片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我急于求成,出现了多处不该出现的失误。在我让学生概括第二段时,黄子航说的是“进化成鱼”,听课老师都笑了,可我却听成了“进化鲸鱼”,我却没有及时的给他纠正,是我的一个失误,我经常让学生学会倾听,可我却没做到,而且有的同学在语言上出现了错误,我也没有纠正,没有关注课堂上的细节问题,是我最大的不足,再着就是自己的板书书写的不好,由于紧张,作比较的“作”写成了“做”,出现了不该出现的问题。今后这些问题我会避免发生,让课堂上呈现出更多的精彩之处。 整堂课下来,可能是我紧张的原因,学生也很紧张,课堂有点沉闷,心理素质的培养也是我要多学习的地方。以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科学、艺术的做好教学工作。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高中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上饶县二中:王水清 课题:《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北师大版)第二章第一单元第一节直线与直线的方程) 高中数学教学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学习的基础上,能过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进一步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续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依据此要求,本教学设计面向全体原则,运用引导、启发、点拨式教学方法,力图围绕各教学环节,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认识过程,有梯度地精心设置问题,向学生提供较为丰富的实际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与探究,逐步实现教学目标,提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表达交流能力。 教学设计思路 在直线与直线的方程中首先通过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具体几何图形探索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引入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推导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然后利用斜率公式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并以此为基础导出直线方程的两点式,期间通过例题介绍了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截距式;结合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介绍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最后结合图形研究如何根据直线方程判断两条直线平行和垂直,如何求两条中心的交点以及平面直角坐标系中一些距离问题。 对直线斜率的处理,本章所采用的方法与传统的处理方法不同。在这里我们用直线l上两点的垂直增量与水平增量的比来定义斜率,当水平增量为一个单位时,垂直增量就是这条直线的斜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能通过具体图形理解确定直线的几要素, 2、使学生理解直线倾斜角、斜率的概念 3、掌握通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公式 3、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对简单实例思考、分析、解决,初步形成直线与直线方程的概念;用归纳的思想得出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并深刻认识直线与方程中倾斜角与斜率及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并能进行简单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能深刻体会直线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并会利用条件求直线方程 教学重点:直线的斜率与倾斜角 教学难点:直线方程的推导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式 教学流程: 问题情境引入课题————实例分析、解决,初步形成概念-----变式训练,得出概念并深化对概念的认识——应用概念,突破难点—

五年级下册英语教学反思:Unit 3 B Lets learn

My school calendar教学反思 B Let’s learn 本次观摩课的授课内容是PEP第六册第三单元B部分单词教学,教学目标是掌握六个月份单词的听说读写,以及六个节日短语的听说认读,还有了解节日单词的缩写形式,以及正确运用本课句型等。重点是六个月份单词的听说读写,难点是让学生了解介词in和on的用法的不同。 整个授课思路分六步走,第一步热身,歌曲导入,学生唱一二单元已经很熟悉的歌曲以及教师教唱本单元歌曲,活跃课堂氛围。 第二步复习及导入,课件呈现A部分学过的六个月份单词及相关节日的短语,快速读的小游戏,以及师生问答形式复习所学,引入新知。 第三步授新,课件呈现图片导入,各种形式朗读以及拼读新单词及短语,以及穿插难点讲解和缩写形式。 第四步操练,用一段歌曲再现让学生重唱十二月份,将所学十二个月份单词操练几遍,再用同桌操练问答形式操练本课句型。 第五步巩固,让学生做书上习题,做完再相互说一说,进一步巩固单词和句型。 第六步总结评价及家庭作业,将黑板上的板书齐读一遍,家庭作业是写本课六个单词及相关练习册上的习题。 听课教师对我的课做了很中肯的评价,说了优点缺点若干。整体的评价就是形象及口语不错,适合去讲公开课,就是缺少激情。缺点就是整个设计上新授环节用时过多,导致操练不到位,没有将所学充分的运用起来,也就是学生的输出不够,另外细节上的不足之处,就是课件的制作上,没有将单词的音频放上去,还有一个没有照顾到学生的地方,学生在展示的时候对有个单词不太熟悉我没有借机解决这个问题,而是让学生坐下了,有点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自尊心。

我自己对这堂课感觉是中规中矩,按流程走完了整个课堂,但是课堂气氛不是我预期的,整体感觉不是很好,最大的问题还是缺乏激情,没有调动学生的情绪。另外课件出现了一点小问题,下载的音频失效了,还有操练环节的一段音乐也没有播放出来。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除法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体验平均分的过程。 3、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 学具准备:圆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师:在大森林里,住着小猴子一家人,有一天小猴兄弟俩遇到了一点小麻烦,爸爸买了8个桃子要分给2只小猴,该怎么分呢?小猴子们想请大家帮忙来分桃子,大家愿意吗?(板书课题:分桃子)。二、合作分一分,探究新知识。 活动一: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小圆片代替桃子帮他们分一分。 1、汇报分的情况。(全班汇报,说出各种分法,并板书)。 2、师:在这些分法中,你认为哪种分法小猴们最满意?说说你的想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同样多、一样多)。 活动二: (1)师:这时猴爸爸又拿出6个小木块,请小猴分成2堆,猜猜看小猴会怎么分?(同桌互相讨论)。

(2)同学们同桌合作用小棒分一分。 活动三:认识平均分。 (1)师:小猴跟同学们学到了新知识非常的高兴,他们准备把好消息告诉小猫,可是小猫正在为一件事发愁呢。 (出示):要把12条小鱼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要同样多,怎么分?同学们帮帮它们吧。(4人小组用小棒摆一摆,说一说)。(2)交流汇报:12条鱼平均分给4只小猫,每只小猫分到3条鱼。(3)学生总结平均分东西的方法。结论:把每一份分得一样多叫平均分。(板书) 活动四:巩固平均分。 (1)师:小猴告别了小猫又来到小狗家,小狗也有问题没有解决,让我们也帮帮小狗吧!(出示题目请学生读32页第3题)。怎么分?谁来圈一圈。 (2)尝试用完整的话汇报。 三、实践应用。 师:小猴在外面玩了一圈回家一看,家里来了那么多客人,猴爸爸说,快来、快来,帮爸爸摆筷子。(33页第1题,课件出示12根筷子,学生用手中的小棒摆一摆,借助生活经验,进一步体会平均分)。师:吃完饭,猴子兄弟回到自己的房间做作业,弟弟不小心把铅笔撒了一地,请大家帮猴子兄弟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师:猴爸爸拿出9个汽球要平均分给4个客人,大家帮猴爸爸分一分。”(引导学生完成第4题)。

Unit12-Spring-Festival(反思)

Unit12 Spring Festival Wonderland—教学反思 本课时作为单词新授课的教学重点是: 1能准确听说并正确书写本单元单词:Fourth / third / January /February / March / May / June / April / ect.以及日期的表达方式。 2.能够准确表达各个月份的缩写形式.如:Jan. Feb, Mar. Apr. Jun. 备课时候我充分考虑了如何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一步步有层次地展开教学。 本课教学成功之处在于: 1.不断修改教案,符合学生实际。第一稿教案时我只是让学生自己书写新授的 月份,如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以及它们的缩写式。试教之后觉得在新授结束之后应该让学生们把12个月的完整式和缩写式进行配对。这样不但巩固了新授内容,而且还复习了Unit 11所教的其他月份名称。 让学生们自己动动手,进行自主学习。 2.不仅仅停留在书本单词的教学,合理进行拓展。有道是词不离句,要求教师教授单词时要给学生语境,把新词放在已学的句型中操练。为了教授月份,我就联想到可以通过介绍节日来帮助学生们练习。如When is Women’s Day? It’s in March. It’s on March 8th. (eighth) Is April Fool’s Day in March? No, it’s in April. It’s on April 1st. ( first) 通过这样的问答,学生们了解了妇女节的英语表达,也结合本课懂得了三月八日用英语该如何说。 本课教学不足之处: 教学内容安排上显得过多,月份完整式和缩写式的配对环节等待时间过长,导致了下课时有延迟的情况。 总之,教学之路还很漫长,我要不断探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杨惠萍 2011.11.30

幼儿园12月教学反思(通用4篇)

幼儿园12月教学反思(通用4篇) 幼儿园12月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反思呢?下面是精心整理的幼儿园12月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12月教学反思1 渐渐转冷的十二月里,我们并没有让丝丝寒意消融了热情与活力,在老师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我们度过了充实又美丽的一月:这个月我们开展了《运动身体》和《高高兴兴》两个主题活动。在主题《运动身体》中,我们利用故事、儿歌、歌曲、游戏等方式让幼儿知道运动对身体的好处,在区域活动中,我们为幼儿提供火柴棒、橡皮泥、几何图形等让幼儿拼摆出人的不同姿势、动作;还为幼儿提供螺帽、螺栓,供幼儿组装,提高幼儿手部动作的灵活性;在户外活动时我们为幼儿提供多种小型运动器械供幼儿运动,还准备了较多数量的皮球,和幼儿一起开展球类游戏;另外我们还举行了班级运动会,孩子们从运动会比赛项目的选定、比赛规则的制定、奖牌的设计等全程参与,让这个活动举行得很是圆满,孩子们的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 在主题《高高兴兴》中,我们开展听故事、玩玩具、迎新年、做贺卡等活动,激发幼儿对喜、怒、哀、乐等主观情绪的体验。从中孩

子们感受到快乐和欢笑,并尝试用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心情,主动地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分辨自己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建构健康的人格。如活动《菲菲生气了》,让孩子知道生气是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但是遇到不开心的事要尝试自我调节;《小仙女的云》又让孩子知道快乐的孩子能找到更多的朋友。 在日常生活方面,我们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开展了旨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的系列活动。首先结合午睡等生活环节,强化幼儿穿衣服、拉拉练、穿裤子等;接着针对个别能力较差的幼儿与家长联系 家园共同努力帮助他们较快获得提高;最后,结合小红花评比,提高幼儿的学习积极性。经过努力,现在孩子们的自理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既减轻了老师的负担,也减少了受凉得病的隐患,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自己有了进步。 本月我们举行了家长开放半日活动,通过观摩教学活动,家长们对幼儿园的教学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怎样更好地达到家园共育呢?我有针对性地对家长开展了一次关于早期阅读方面的讲座,这让家长更新了观念,知道重点是让孩子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 圣诞、元旦将临,节日的气息也慢慢渗透到了幼儿园。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候,祝愿孩子们身体健康,快乐成长! 幼儿园12月教学反思2 在县委、县教体局领导的关怀、指导与帮助下,在园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幼儿园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园圆满地地完成了各项

年月日教学反思与点评

《年、月、日的认识》课堂实录、反思与点评 金旭学校葛建 〖教学目标〗 1. 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有关大月、小月、平年、闰年等方面的知识,记住每个月各有多少天,平、闰年各有多少天;能初步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推理能力以及创新的意识。 3.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时间与数学的密切关系,使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同时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的良好品质。 〖教材分析〗 1. 本课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时、分、秒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 2.有关年、月、日的知识具有常识性,学生在生活中已有很多的经验,教学时不要把学生看作一张白纸,而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经验。 3.年、月、日的知识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自主地进行探究,发现已有的规律,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4.年、月、日的知识包含着许多规律,它虽然是天文知识,但与数学密不可分,并且其中奥妙无穷,应给学生提供充分探索研究的机会,经历探索研究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教学重点是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其相互的关系;教学难点是记住各月的天数及闰年的判断方法。 〖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 我所执教的是天津市河西区一所寄宿小学三年级的学生。使用实验教材已经有两年多的时间了,在与新课程同行的这段时间中,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十分浓厚。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设疑导入 师:你们知道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吗? 生:2003年9月16日。 师:现在的时间是8点30分34秒。 师:想一想,在这几个时间单位中,哪些是我们以前没学过的? 生:年、月、日。 师:关于年、月、日,你们知道些什么? 生1:一年有12个月,每月有31天。 生2:不是每个月都是31天,还有的月是30天。 生3:2月份的天数也不是31天,是28天。 生4:我知道一年有365天。 生5:我还知道有平年和闰年。 …… 师:通过这节课你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1:一个月到底有多少天? 生2:什么叫平年?什么叫闰年? 生3:哪些年是平年?哪些年是闰年? …… 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有关年、月、日的知识。(板书课题:年、月、日) (二) 通过观察,探究新知 1. 请你拿出2003年的年历,完成2003年的统计表 月份一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 天数31 28 31 30 31 30 31 31 30 31 30 31 观察统计表,你能发现什么?小组讨论。 全班汇报。 生1:我们组发现一月、三月、五月、七月、八月、十月和十二月都是31天;四月、六月、

数学《比的应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数学《比的应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数学《比的应用》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54页例2和练习十二第1~4题。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运用按比例分配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并能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悟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 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如果妈妈的菜地里的白菜长虫子了,妈妈会怎么办呢?肯定要买

杀虫剂(浓缩剂)进行杀虫。那浓缩剂能不能用来杀虫呢?你们想不想解决这类有关的问题呢?根据学生的回答,那好,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的应用。 板书:比的应用。 二、探索新知。 请同学们打开教科书的54页。 出示教材54页例2 阅读与理解: (1)、了解情境中的生活信息。 (2)、已知条件:500mL是配好后的稀释液的体积,1:4表示的是浓缩液与水的体积的比。 分析与解答: (1)、稀释液:500ml总分数:1+4=5 1:4表示什么意思呢? 浓缩液:水 (2)、浓缩液和水的体积比是1:4。 浓缩液的体积是稀释液的1/5。 水的体积是稀释液的4/5。 方法一: 总体积平均分成5份。先算出总分数,再求每份是多少,最后分别求出浓缩液和水的体积。 把每份是:500(1+4)=100(mL)

幼儿园十月份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幼儿园十月份奥尔夫音乐教学反思 这一段时间的奥尔夫音乐学习中,孩子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还是很高的,部分孩子对音乐的倾听能力和记忆能力很强,对创意节奏游戏的模拍也很感兴趣,但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表演能力,在打击乐活动中的专注倾听与配合还不够好。 九月份的教学中,重点巩固培养幼儿在奥尔夫音乐活动中的良好活动常规,进一步提高幼儿对音乐游戏的兴趣,我们再次感应了音乐《欢乐满山谷》的曲式,大部分幼儿对这首音乐的曲式很熟悉,能听辨出音乐中的各种音色,用语词、肢体动作及乐器为音乐做顽固伴奏(tatatitita)。本次活动的重点是打击乐的的演奏,为了让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再进一步的提高,这次的打击乐中,让小朋友来做小指挥,并且在敲奏中加入了各种敲奏方式,配合音乐做出顽固伴奏,小指挥非常熟悉音乐,能很好的指挥幼儿敲奏,而加入了新的轮奏方式也让幼儿很感兴趣,这次的打击乐大部分幼儿都能够专注及配合。 为了提高幼儿对音乐的表现表演能力,十月份

的教学中,我们通过《狮王进行曲》这首有趣的音乐进行了一次表演,幼儿在熟悉音乐曲式的基础上,扮演狮王、狮后、小狮子及各种小动物,通过竞争来筛选主要角色,不仅激发了幼儿对表演的兴趣,还使幼儿更好的掌握了本首音乐的特点,幼儿在扮演角色中表现自己,在表演中也得到了许多快乐。但在表演动物时的表情、动作还有待提高! 不仅要提高幼儿在打击乐中的专注倾听与配合,还要不断丰富音乐领域中的多元素曲风,提供孩子们更加感兴趣的音乐信息,本月我们还学习了歌曲《小溪流》,学习歌曲,感受音乐活泼轻快的韵律,让幼儿能用身体动作表现音乐前奏和间奏的旋律。这首歌曲的歌词与旋律简单易懂,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我们还加入了两种乐器(打棒、铃鼓)进行配乐,将幼儿分成三组,一组唱歌,另外两组幼儿持乐器配乐,这样新颖的表现方式让幼儿非常的喜欢,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倾听能力,但在敲奏时节奏还是有些不准,在配合方面还有待提高! 这一段时间的奥尔夫音乐学习中,孩子们对音

小学四年级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反思 直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分析 一、教学设想: 在学生初步认识角以及知道了长方形、正方形、圆等图形以后,教材编排了认识直角。教科书上安排了两道例题,一是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二是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一个角是否是 直角及用三角板画直角。尤于在认识角的时候,学生就是先从实物中抽象出角而其中就有直角,所以本课我改变了这一模式,在学生介绍了角后,直接引入直角,观察直角的图形,认 识直角标注符号。然后找一找生活中的直角,并将抽象出的三个直角按不同位置摆放,使学生正确感知直角。而后通过“折一折”指导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折出直角,并通过比较折出 的多个直角和直尺上直角的大小来地出结论:所有的直角都一样大。利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一判其他角是不是直角。经历画一画、猜一猜、数一数等多种操作、体验活动,让学生逐步 认识直角。整节课教师给学生主动学习创造了尽可能多的机会和条件,并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特别注重给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操作体验的时间以及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不仅开放学生求知探索的空间,而且改变了学生学习的方式,促进学生主动探索、有效合作,充分交流,力求把课堂上有限的时空变成了人人参与,个个发展的无限空间。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学会用三角板上 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经历多种操作体验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初 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初步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三、教学重点: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四、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不同方向的直角。 五、教学准备: 一副三角板;长方形正方形和圆纸各一张; 不规则纸和白纸若干张。 六、教学环节分析: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分以下四个步骤进行教学。 第一部分是复习引入: 首先,让学生介绍“角”,说说有关角的知识。 接着引入直角,并简单概括了角与直角的关系。

三年级语文老师10月份工作笔记总结反思材料

三年级语文老师10月份工作笔记总结反思材料 1、十月 张鑫星 每个月一到写月工作总结的时候就会意识到时间过得真快。翻开会议记录本,一页页记录着每周的工作要点。 这个十月,我们又一次召开了家长会,回想13年第一次主持家长会,紧张的不得了,会上自己却不知哪儿来的话,滔滔不绝地讲了两个小时。后来的家长会不紧张了,也不准备稿子,只想重点,看到家长会不自觉地从脑海中冒出来很多话。这次采取家长交流经验、方法的形式,感触很深,很感谢家长的配合,孩子学习离不开家长的支持。这次家长会我认为很成功,家长踊跃发言,认真听讲,我也从家长们的发言中收获了很多。 这个十月,我们举行了三年级第一次月考,孩子们的语文成绩整体不理想,1、从二年级进入三年级刚刚学习写作文,开学一个月,虽然三年级组织了四次作文课,他们似乎对作文的概念、意识还不太清晰,记得考试那天我监考,试卷是半命题作文,虽然讲过,还有部分学生忘记补充题目,题目很明了“我的_____(爸爸、妈妈、同学…..)”很多学生写的五花八门:爬山、梨树、绿博园……看着真寒心。我们正在作文教学上努力。2、句子转换题中失分较多,这是我们老师的缘故,由于都没有教中高年级的经验,三年级前两单元没有相关知识,我们仅仅依纲扣本教学,所以没有讲句子转换的知识,导致全军覆没。我明白了,教学应瞻前顾后,对整个学段的知识重点有所把握。 这个十月,我们进行了常规工作检查,在教导处翻阅作业的时候,令我感触最深,你想不到的做不到的,其他老师有会想到会做到的。1、有的班级作业干净整齐,在错误率少,连老师的批改都很规范/2、有的班级作业整体清洁度不够,在错误率高/3、还有的出现老师没有发现错误或圈出错误,学生没有及时更正的现象都有存在/4、作文批改中,有的老师批改认真,一看就知道她认真阅读了学生的作文,并且给与了恰当的评价。有些却只有总评阅号而已。记得我小时候发下作文本时,最先翻开看的是老师给了我怎样的评语。 这个十月,我外出学习的机会很多。小语观摩、校园论坛、教学培训等,进一步提升了我的知识和认识。其中小语观摩最充实,一天听了16节20分钟的课,如果从整体上回顾16节课,让我对这种观摩教学有了自己的见解,1、有的老师太注重表演,注重比赛效果,而忽略孩子们的收获;有的老师确实让我们看到了孩子们学到了什么。2、有的老师激情四射,有的老师温文尔雅。3、有的教学方法优于自身素养,有的自身积淀的语文素养令人敬佩。 这个十月,孩子们长大了,尤其是插班生的表现越来越好,他们已经完全适应了这里的一切。和同学们玩儿到了一起;了解了每位老师的教学特点;知道了这里的生活学习规律;弄清了教学楼的分布;学会了大课间的广播体操、集体舞…… 学校生活每天都是现场直播,每天给你带来新的认识,每个月都会有不同的心情,或是像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或是像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和孩子们在一起他们会带给你另类的体验。

12月教师个人总结

12月教师个人总结 12月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精选3篇) 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能够给人努力工作的动力,不如我们来制定一份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12月教师个人总结范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2月教师个人总结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已接近尾声,为了更好地做好今后的工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本人特就这学期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思想工作方面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本人一直在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地提高自己,以便使自己更快地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通过阅读大量的道德修养书籍,勇于解剖自己,分析自己,正视自己,提高自身素质。在抗“非典”时期,能够主动配合学校,做好防治宣传工作。 二、教育工作方面 这学期,本人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班级人数众多,又面临着新课程改革。面对首次接触的教材,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遇到了不少困难。针对这些情况,我在积极参加教育局组织的新教材培训的同时,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及兄弟学校的同行讨教经验。在教学中,认真钻研新大纲、吃透教材,积极开拓教学思路,把

一些先进的教学理论、科学的教学方法及先进现代教学手段灵活运用于课堂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勇于创新的等能力。另外,本人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有了心得体会就及时记下来与同事交流,本学期撰写综合活动案例《翱游花海》以及论文多次参加市级交流、获奖、发表。 三.遵守纪律方面 本人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迟到、不早退、有事主动请假。在工作中,尊敬领导、团结同事,能正确处理好与领导同事之间的关系。平时,勤俭节约、任劳任怨、对人真诚、热爱学生、人际关系和谐融洽,从不闹无原则的纠纷,处处以一名人民教师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言行,毫不松懈地培养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业务进修方面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中文本科并积极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初步掌握了多媒体课件制作。 12月教师个人总结2 本学期开始,我将继续担任6.1班数学教学。一学期来能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一、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 认真钻研数学课标和教材之外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地注意了解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智力水平和个性心理品质,考虑影响学生学习的各种因素,并研究相应对策。把教材和学生实际很好地结合起来,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

10月份教学反思—罗磊

10月份教学反思—罗磊 10月份教学反思—罗磊 毫不夸张的说,读书应该是一个人了解这个世界的一把钥匙,是全世界精神的营养品。人生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是要了解人,第二是要读书。曾经在大学听过宗璞老师的课,她当时问了我们一个问题,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当时,我们回答五花八门。因为要升学,因为要考试,因为要为将来找个好工作做准备等等。宗璞却说,人的读书不仅仅是功利性的,读书最大的作用是让一个人活得更明白。让一个人活得更明白?这句话我思考了很久,越想越觉得有道理。是啊!我们作为一个个体,了解这个世界太少太少了,而书籍是我们了解人了解生活了解世界的多么好的一个途径! 2.读书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健全的人格。 语文是教出来的吗?是课堂上教出来的吗?我觉得并非是这样。课堂上课本上我们能给他们指引的地方并不是很多,而语文岂是简单的一本语文课本!语文是什么?是文化,是情感,是人间百态,是这个世界。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看的书多了,自己的阅历丰富了,自然文章也不会差。因为在读书中,你会掌握很多词汇,优美的句子,文章的构思和结构,学习能够挖掘人心灵的东西。 4.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学生的天职就是读书。提起来读书,多少学生会皱起来眉头。在他们印象中,读书是枯燥的学习,是不断的考试,是如山的作业,我们读书的乐趣又到哪去了?在夏日的午后或者深秋的傍晚,手掩卷香,仿佛和一位伟人在交谈,亦或是把自己投身于书的世界,是多么

的惬意!所以,回归读书原本的愉悦,可以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10月份教学反思—罗磊〕 附送: 10月份班主任工作计划 10月份班主任工作计划 10月份班主任工作计划() 10月份班主任工作计划201N-10-05 07: 26 10月份班主任工作计划孙娟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10月份班主任工作计划。养成好的习惯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开学已经一个月了,经过一个月的常规教育,学生对于学校生活已经基本适应。在语文教学和开展班主任工作的过程中,让我深切地体会到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学生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有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教师在工作的工程中也会轻松许多,同时我也认识到良好的习惯是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形成的,必须打持久战,而急于求成,效果会适得其反。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共同让学生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具体做法如下: 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让孩子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一年级的学生每天至少应有10小时的睡眠时间,帮助孩子掌握看电视的时间,适当让孩子观看知识性、趣味性强的少儿节目;

十二月份英语教学反思

十二月份英语教学反思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十二月份英语教学反思 分析两极分化的原因,主要来自师生两方面,综合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1、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有不少学生开始学英语时是从兴趣出发,随意性和方向性程度大。他们学英语只是一阵子,一旦遇到挫折,就容易丧失兴趣和信心,知难而退,不思上进,导致成绩直线下降。 2、学生不了解学习英语的关键和要点。不少学生误以为,英语是知识型、理解型的课程,仅满足于老师讲的内容听懂了,而没有把主要精力用在听、说、读、写实践练习上,所以就无法形成语言技能,不能熟练掌握,就会边学边忘,越学越困难,最终导致掉队。 3、学生忽视了语言学习的渐进性。学习英语一定要循序渐进、扎扎实实、逐步提高。单词学不好就无法组织句子,简单句掌握不好就难学复合句,听力差就不能说好英语。如果一段时期没有抓紧,连续出现缺漏,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就困难重重,掉队就难以避免。 英语的教学重点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因此教学应面向全体同学,争取做到人人基本达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出现差距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出现,就应该及时找学学生谈,分析他们掉队的原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外语的重要性。1、教师要善于调动和爱护学生的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把课上得生动有趣。教师首先要认真地钻研教材与教法,坚持循序渐进、精讲多练的原则,要有超前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预测到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要找出克服困难的方法,要帮助学生顺利地学会所教内容。教师要善于创造良好的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教师讲课语言要生动,表情要自然,教态要和蔼,手势要恰当。 2、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要对班上每一名学生负责。要特别关注中下游学生的学习,对他们所取得的点滴进步都要加以肯定,当他们出现学习困难时,随时帮助解决。 3、端正学生的学习目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树立远大理想,做好克服困难的准备。 4、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习成功的保证,方法掌握得越好,效率越高。如:记单词应提倡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文不离景,也可采用同义词、近义词、反义词、同音词及派生词、衍生词等“葡萄式”记忆法。 “ 2

小学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模板

基本信息 位置与顺序 课题 (人教版第一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 作者及工作单位三台县星火小学:于志强 教材分析 《位置与顺序》的第一课时,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内容,学好这部分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让学生直观地认识物体间的相对位置关系,教材借助“森林运动会”这一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学习用“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学生在学前已初步明确前、后、左、右、上、下位置关系,有了一些实际的经验。尤其在生活中,在具体的活动中,基本能确定这些位置与顺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教学中要安排一系列学生感兴趣的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前后、左右、上下等方位。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在描述物体的位置时,有时会说不全或遗漏表示方位的关键词。尤其,“左右”的相对性在学生的思维上还是一片空白。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在具体的生活实践和游戏中,体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能准确地确定物体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培养学生关于前后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学习数学是有趣的,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描述物体的“前、后”位置。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前、后”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教学 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环节

一、激趣引入 “同学们,今天老 师给大家带来了两 位新朋友,他们是“喜 洋洋”和“灰太狼”,他 们准备给我们表演 一个节目……”接着, 教师用课件演示“喜 洋洋”和“灰太狼”表 演魔术,演变出“前 后”二字。 同学们开心地 看着屏幕,期待“喜 洋洋”和“灰太狼”的 表演,并读出所变 出的结果“前后”。 通过邀请“喜洋洋”和 “灰太狼”这两位小朋友 都喜欢的朋友来给我们 表演变魔术的游戏,结 合flash动画效果,演变 出“前后”二字,既揭示了 课题,又激发了学生的 学习兴趣。

十一月教学反思

本节是以横、纵叉教学内容为主的复习课,通过学生们合作讨论,利用横、纵叉拼成自己所熟悉的造型。教学要让活动内容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被组内其他同学所尊重和接纳,继而达到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的目的。 上课时在学生们兴致勃勃地讨论过程中,教师只是作为一名大朋友,帮助各组设计、选择最佳方案,并不时地改变自己的角色身份。一会儿是一个促进者,积极创设适合学生进行合作商议的环境,激活封存在每个学生意识中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一会儿是一个合作者,参与组内商量讨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以利于学生人格和心理健康成长,建立和保持与他人相互依赖和相互合作的关系;一会儿是一个帮助者,为组内营造和谐的气氛,帮助组内“穿针引线”,倾听他们的讨论,概括和提炼学生已发现的结论,提供给他们发表个人意见的场景,适时地也说一下想法;一会儿又是一个激励者,对组内商议的好的组合形式赞赏表扬,让学生运用已有的运动和学习经验,进行各种组合和创新练习。 课上通过点拨和组内集思广益的研究,每个小组都创设了许多运用横、纵叉拼合的图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兴趣,每个学生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这在无形中增强了锻炼效果,并且为这种锻炼效果延伸至课外创造了条件,也为“终身体育”意识与能力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体育新课程改革非常强调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把评价活动和过程当作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和机会,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努力和成绩,让学生获得一种成功的满足和喜悦。 体育新课程课堂评价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教师的微笑多了,对学生的表扬、鼓励多了。这是好事,体育教师对学生的课堂反应情况应该“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问题是,微笑、表扬、鼓励并不是多多益善,尤其是对学生明显错误的动作应予以否定,不能动辄表扬,要值得表扬才表扬,同时要让学生知道体育教师所表扬的是什么。其实,激励也好,批评也好,只要适时适度,都能恰到好处。有时体育教师一个信任的点头,一个由衷的微笑,一个亲切的动作,其所蕴含的表扬、鼓励更充满感情,会起到更好的作用。 体育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体育课程评价“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体育学习”,“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表扬学生在于努力挖掘学生的全部潜力,促进它们的发展,“只有对学生有深刻的了解,‘读懂’学生,才能真正地焕发出表扬的强大力量。如果体育老师能够读懂学生,即使批评指正,学生接受起来也不困难”。 可见,体育新课程理念下的评价应是能够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虽然廉价的表扬、鼓励比批评、训斥要好得多,但如果过分地、铺天盖地地表扬,是起不到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