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模块声音传递信息与能量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模块声音传递信息与能量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模块声音传递信息与能量训练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 声现象模块声音传递信息与能量训练

2019-2019学年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声现象模块-声

音传递信息与能量训练

一、单选题

1.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A. 声呐探测鱼群

B. 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

C. 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2.下列现象中,不是依靠声获得信息的是()

A. 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B. 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

C. 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

D. 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

3.下列事例利用超声波进行诊断的是()

A. 医生为病人做“B超”检查

B. 耳科医生检查病人的耳道

C. 内科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

D. 内科医生为心脏病人做心电图

4.下列选项中,可以体现出“声能传递能量”这一性质的是()

A. 用超声波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

B. 用超声波清洗物体

C. 利用声呐来探测鱼群

D. 汽车利用倒车雷达来探测道路上的障碍物

5.一般来说,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凸凹不平的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A. 减弱声波的反射

B. 增强声波的反射

C. 增强声音的响度

D. 仅仅是为了装饰

6.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A. 声呐探测鱼群

B. 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

C. 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 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

7.下列事例中,可以说明声能传递信息的是()

A. 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

B. 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

C. 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

D. 美国科技人员用噪声干燥食品,结果发现其吸水能力为传统干燥方式的4至10倍

8.如图中关于声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B.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C. “倒车雷达”是利用次声波传递信息

D. 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9.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 用“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

C. 太空中宇航员能对话,说明声音可在真空中传播

D. 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响度不同

10.下列实例中,不能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的是()

A. 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 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C. 孕妇作“B超”

D. 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11.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

A. 铃声以波的形式传播

B. 铃声能传递能量

C. 铃声属于噪声

D. 铃声能传递信息

二、填空题

12.爆炸声会使附近的门窗发出响声,强烈的爆炸声甚至可以将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

________,利用回声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声音来传递________。

13.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除去人体体内的结石,是利用了声波能传递 ________,中国传统中医有“望、闻、问、切”检查病人,其中:“闻”就是 ________的意思,它是利用声波能传递 ________

14.(1)利用超声波探伤碗的裂痕,(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受到自然灾害的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4)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以上事列中,属于传递信息的是________,属于传递能量的是________.

15.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________.

16.声音既可以传递 ________,也可以传递 ________

17.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________;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________

三、解答题

18.登山运动员在攀登雪山时不许高喊,只能借助手势互通信息,你知道这里面的物理学道理吗?

19.如图所示,说明超声波在生活、医疗和工业等领域各有什么应用,它们分别是利用了声波在传递过程中的哪些特点?

四、实验探究题

20.在学习声现象的相关知识时,有同学提出疑问“声音具有能量吗?它具有的能量与声音的响度是不是有关呢?小华同学对其中两个问题进行探究,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右边是一个去掉底的玻璃瓶,它的底部用塑料薄膜包住并绷紧后用橡皮筋扎牢.左边为一只点燃的蜡烛.

(1)声音的响度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利用________法,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多次练习达到熟练的程度),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________.完成表中的内容.

五、综合题

21.请你在下列问题中填上通过声音获取了什么信息:

(1)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________;

(2)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________;

(3)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________;

(4)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________;

(5)蝙蝠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可以确定________;

(6)现在,利用超声波检查(平时所说的做“B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A错误;

B、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B错误;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C错误;

D、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D正确;

故选D.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2.【答案】A

【解析】【解答】解:A、眼镜店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是利用超声波的破碎能力来清洗的,即是利用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A正确.

BCD、有经验的养蜂人通过听蜜蜂的“嗡嗡”声就能判断它是否采了蜜;往热水瓶内倒水时,通过听声音就能判断是否已装满;西瓜的生熟可以通过拍拍西瓜听听声音来辨别,这都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B、C、D错误;

故选A.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和能量,以及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区别.

3.【答案】A

【解析】【解答】解:A、“B超”就是B型超声波,利用了超声波能够传递信息,符合题意;B、耳科医生检查病人的耳道用的是凹面镜,不是超声波,不符合题意;

C、内科医生用听诊器听病人的心音,这个声音是能够听到的,而超声波是人耳听不到的,不符合题意;

D、心电图是利用心电图机从体表记录心脏每一心动周期所产生的电活动变化图形的技术,不是超声波的应用,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分析】超声是指振动频率高于20190Hz的声音,人耳无法听到超声,超声波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4.【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利用超声波来检测锅炉是否有裂痕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利用超声波来清洗精细的机械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能量,故B正确;

C、利用声纳测海深是利用了声音能传递信息,故C错误;

D、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错误.

故选:B.

【分析】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5.【答案】A

【解析】【分析】大会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这样可以吸收一部分声音,减弱了声音的反射,使人们能够更好地听清楚台上发出的声音,故应选A。

6.【答案】B

【解析】【解答】解:A、利用声呐探测鱼群,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故选B.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7.【答案】A

【解析】【解答】解:根据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传递能量可知,题中四个选项中,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B、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减弱噪声;

C、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就是利用声音的能量将结石击碎,是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的

D、美国科技人员用噪声干燥食品,结果发现其吸水能力为传统干燥方式的4至10倍,这是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选A.

【分析】声音的应用有两个方面,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等;利用声音来传递能量,如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等.

8.【答案】D

【解析】【解答】A.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A不符合题意;

B.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B不符合题意;

C.“倒车雷达”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C不符合题意;

D.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音的音叉将乒乓球弹开,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9.【答案】B

【解析】【解答】A、道路两旁的隔音板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A不符合题意;

B、“B超”即超声诊断仪,“B超”检查身体是超声波在医学中的应用,B符合题意;

C、真空不能传声,太空中宇航员对话需借助无线电设备,C不符合题意;

D、能从不同乐器中分辨出小提琴的声音主要是因为音色不同,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超声波清洗牙齿等.

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10.【答案】C

【解析】【解答】A、超声波可以使钟表精细器件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钟表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A不符合题意;

B、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是利用超声波的能量来对工件进行加工,B不符合题意;

C、孕妇做“B超”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是用来传递能量的,符合题意;

D、超声波有很强的穿透性,能够传递能量,所以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声音传递信息和声音传递能量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分析.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是声音给我们提供了开始答卷的信号,说明铃声能传递信息.

故选D.

【分析】声音能传递信息,也能传递能量.结合选项中的描述可做出判断.

二、填空题

12.【答案】能量;信息

【解析】【解答】爆炸声将窗玻璃震碎,这说明声音能传递能量;利用回声测量海水深度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信息.【分析】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和信息。

13.【答案】能量;听;信息

【解析】【解答】解:超声利用能量将结石粉碎,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中医中的“闻”,是指医生通过听声音,来判断病人的病情,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能量;听;信息.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根据具体实例,对声音的特点进行分析.

14.【答案】(1)(2)(3);(4)

【解析】【解答】解:(1)利用超声波探伤碗的裂痕,(2)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3)通过声学仪器接受到自然灾害的信息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都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4)利用超声波击碎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答案为:(1)(2)(3);(4).

【分析】声波可以传递信息,是指告诉我们什么,也就是传递了信息,如教师讲课,告诉我们知识;声波可以传递能量是指可以改变什么,也就是传递了能量,如超声波洁牙,使我们的牙齿上的牙垢去掉,使我们的牙齿更洁净.

15.【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解答】解:蝙蝠可以靠超声波发现昆虫,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外科医生可以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由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故本题答案为:信息,能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能够传递信息,声音也能够传递能量.

16.【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解答】解:一、声可以传递信息: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的心、肺的工作状况;雷声预示着可能下雨.

二、声可以传递能量:超声波空气加湿器;超声波碎石.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分析】声音的利用包括声可以传递信息和声可以传递能量.

17.【答案】信息;能量

【解析】【解答】解:医生用超声波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能量;医生给病人做B超诊断病情,说明声波能够传递信息.

故答案为:信息,能量.

【分析】声音即能够传递信息,也能够传递能量.

三、解答题

18.【答案】解:人在高声喊叫的时候,声音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积雪层的振动,高积雪层的振动后可能造成雪崩,带来人员伤亡和财产的损失.

【解析】【解答】解:因为人在高声喊叫的时候,声音引起周围空气振动,空气的振动引起积雪层的振动后可能造成雪崩,所以声可以传递能量,高嘁可能由于声传递的能量造成雪崩,带来人员的伤亡和财产的损失.【分析】声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19.【答案】(1)声音能够传递信息;(2)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解析】【解答】(1)图中用超声波检查金属部件内部是否有气泡、裂痕,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2)图中用超声波清洗碗碟,是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能量;(3)图中用“B超”给病人做常规检查,利用了声音能够传递信息;

【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如: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声呐”的利用、医用“B超”等;声音能够传递能量,如:利用声波来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超声波碎石”等。

四、实验探究题

20.【答案】(1)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

(2)控制变量;距离;声音具有能量;3cm;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烛焰摆动幅度不同;声能与响度有关

【解析】【解答】解:(1)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此外还与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2)在假定拍塑料薄膜的力量相同的情况下,通过通过改变小孔距烛焰的距离,观察烛焰摆动的幅度,这种探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拍塑料膜发出较强的声音时,可以看到烛焰在跳动;烛焰的跳动是由喇叭声引起空气的振动产生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控制距离不变,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使塑料膜振幅不同,观察到烛焰摆动幅度不同,这说明声能与响度有关.

故答案为:(1)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2)控制变量;距离;声音具有能量;3cm;轻拍塑料膜和重拍塑料膜;烛焰摆动幅度不同;声能与响度有关.

【分析】(1)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距声源的距离有关.(2)根据控制变量法分析.五、综合题

21.【答案】(1)一场可能的大雨

(2)松动的螺栓

(3)心肺的工作状况

(4)悬崖的距离

(5)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6)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

【解析】【解答】解:(1)雷声往往发生在下雨之前,预示着一场可能的大雨.(2)敲击钢轨,通过钢轨振动发声的特点,来对松动的螺栓进行判断.(3)听诊器可以让医生听到病人的心跳声音,由此来对心肺的工作状况进行判断.(4)号角的声音传递到悬崖后,发生反射,由此人们可以对悬崖的距离进行判断.(5)蝙蝠通过发出声音后,声音反射产生回声的特点,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6)B超可以探测人体内部的情况,可以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故答案为:(1)一场可能的大雨;(2)松动的螺栓;(3)心肺的工作状况;(4)悬崖的距离;(5)目标的位置和距离;(6)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分析】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也可以传递能量.

根据题目所给具体实例,对声音传递信息这一特点进行探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套教案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全章概述

第一节走进神奇 1.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让学生体会到自然界中的神奇. 2.通过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神奇,而这些神奇则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3.通过解释一些神奇现象,让学生知道通过学习科学,这些神奇是可以得到解释的.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神奇,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 难点:成功地演示新奇有趣的物理小实验. 【新课导入】 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接触一门新的学科——物理,物理课将学习什么内容呢?教师指着教室的门说,开门、关门是我们每天都做的事,可是大家注意了吗?当你手握住门把手开门非常容易(边讲边演示),可是,手越向里边移动,开门就越费力.如果你握住“折页”的轴,无论你用多大的劲,也无法把门打开.所以我们说,这门不是一般的门,它是物理学的力学之门,今天我们将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初中物理只是学习物理的启蒙课,将学习一些基础的知识,而第一章则是启蒙课的开篇,我们用3节课的时间完成.哥白尼说:“人的天职在于勇敢探索真理”,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探索物理现象中的真理.物理是很神奇的,到底神奇在哪里呢? 【课堂探究】 一、自然中神奇 活动1:从茫茫的星空到辽阔的大地,从高耸的雪峰到澎湃的江河,神奇无处不在.请大家欣赏课本P3~4及图 11~14,并试着回答下列问题. (1)宇宙是无穷大的,我们生活的地球只是围绕太阳旋转且在自转的行星.除地球之外,还有其他行星,如:水星、金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等.公元前1057年的一次彗星,就是后来命名为“哈雷”的彗星. (2)闪电是云层和云层之间或云层和地面之间的一种放电现象,而放电时所发出的巨大声响就是雷鸣. 闪电与雷声同时发生,我们之所以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光速远大于声速. (3)太阳光在物体表面发生反射,由五颜六色的光进入人们的眼睛,所以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绚丽多彩 的. (4)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能传播能量.所以在雪山附近禁止大声喧哗,声音产生的能量会形成雪崩.

沪科版八年级【上】物理-知识点整理

第一部分运动复习提纲 一、参照物 1、定义:为研究物体的运动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通常选择参照物以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如研究地面上的物 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于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在这种情况下参照物可以不提。 3、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 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4、不能选择所研究的对象本身作为参照物那样研究对象总是静止的。 练习 1、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 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 2、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 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 乙汽车没动② 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在 那可看到地球上许多河流。 二、机械运动 1、定义: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特点:机械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 3、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⑴比较同时启程的步行人和骑车人的快慢采用:时间相同路程长则运动快 ⑵比较百米运动员快慢采用:路程相同时间短则运动快 ⑶百米赛跑运动员同万米运动员比较快慢,采用: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实际问题中多用这种方法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物理学中也采用这种方法描述运动快慢。 练习 : 体育课上,甲、乙、丙三位同学进行百米赛跑,他们的成绩分别是14.2 S, 13.7 S,13.9 S,则获得第一名的是同学,这里比较三人赛跑快慢最简便的方法是路程相同时间短运动的快。 4、分类:(根据运动路线)⑴曲线运动⑵直线运动 Ⅰ 匀速直线运动: A、定义:快慢不变,沿着直线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s s, s = v t 计算公式: v= t变形t = v B、速度单位:国际单位制中m/s运输中单位 km/h两单位中 m/s 单位大。 换算: 1m/s=3.6km/h。人步行速度约 1.1m/s 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人匀速步行时 1 秒中运动 1.1m S 从图象中可以看出直接测量工具:速度计速度图象:匀速运动的物体速 度v 是个恒量与路 程 S 时间 t 没关系Ⅱ 变速运动:t A、定义:运动速度变化的运动叫变速运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案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 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重点】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教学难点】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教具准备】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 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声音的产生 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 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 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 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 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 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用收音机播放一小段音乐.并问,这美妙的乐声也是有发声体在振动吗?从收音机中小心地取出喇叭,让学生想一下,用什么办法可以验证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 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物理八年级沪科版公式归纳 1 (1)路程(S )的单位及其换算:==dm m 101210=cm 310=mm m μ610=9 10nm ; (2)时间(t )的单位及其换算:=h 160min ;=min 160s ; =h 13600s ; (3)速度(v )的单位及其换算:=s m 1 3.6h km ; = h km 16 .31 s m ; 2(知一求一) (1)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2)质量(m )的单位及其换算:1t =3 10kg =6 10g =9 10mg ;1公斤=1kg ;1斤=500g ; (3)重力(G )的单位:N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质量(m )的单位必须是Kg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3(1)体积(v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3 =310dm 3 =610cm 3 =310L = 6 10mL ; (2)密度(ρ)的单位及其换算:=31cm g 10003m kg ; =31m kg 1000 1 3cm g ; 2、阿基米德原理 推导公式:g F v 液浮 排ρ= 5、压强的计算:注意根据题目合理选择压强的计算公式 (1)固体压强的计算:(都是选下面这个公式) 图2

①压力(F ):当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时...........,=F G=mg; ②受力面积(s )的单位及其换算:1m 2 =2 10dm 2 =4 10cm 2 ; 注意:应用此公式计算时受力面积(s )的单位必须是m 2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液体压强的计算:(基本上是选gh p ρ=,有时须选用F p = 配合解题) ①重力常数:g=Kg N 8.9;题目有说明g 取Kg N 10才能取。 6 (1)距离(S )的单位必须用m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W )的单位:J ; 7(1)时间(t )的单位必须用秒(s ),这点很多同学容易出错,切记!! (2)机械功率(p )的单位:瓦(w ); 1Kw=1000w ; 8、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物理复习提纲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除研究物外任意物体。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换算关系:1m= 10dm = 10 2㎝ = 103mm = 106 μm= 109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量程、分度值(相邻两刻度线间的距离)、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4、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1s=103 ms=106μm 5、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6、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定义: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路程多少。 公式:υ= s/t 单位:国际制单位:米/秒符号:m/s 换算关系:1m/s=3.6km/h 8、直线运动:①匀速直线运动:物体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径是直线运动. ②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平均速度表示物体的运动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工作计划是行政活动中使用范围很广的重要公文。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的各级机构,对一定时期的工作预先作出安排和打算时, 都要制定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种类,它们不但有时 间长短之分,而且有范围大小之别。 以下是###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频道。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赵河一中刘强;一、指导思想:;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三、知识体系分析:;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在此 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本学期教学内容 主要包括:第七章密度与浮力;第八章;第九章机械与人;第十章 xx年春期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赵河一中刘强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但应该注重科学知识 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 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水平、 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所以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 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理解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 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为 了更好地实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担任八年级两个班的物理教学任务。八( 1 )班共有学 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 3 )班共有学生65人,其中女生

25人;八( 3 )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 新水平和逻辑思维水平。八( 1 )班的基础相对较差,有少部分学 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 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个特点,也能将这部分 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 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注重、多多协助他们。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 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 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 把握这个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 探究活动的水平,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 起准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 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所以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 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 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点,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 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 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然与生活现象中引入物理问题,通过探究寻找物理规律,然后将其用 于生活、生产实践;注重将科学探究的各主要环节渗透于不同章节,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不但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还将体验科 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养成科学探究的水平,以便学

沪科版 八年级 物理 全册 知识点

第一、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比m大的有km,比m小的有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1km=103m 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比s大的有h、min。比s小的有ms、μs。 (2)换算关系:1h=60min 1min=60s 1s=103ms 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 (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国际单位:m/s,常用单位km/h,换算关系1m/s=3.6km/h 4、公式:v=s/t,变形公式s=vt,t=s/v。 5、直线运动的分类 (1)匀速直线运动:运动速度保持不变的直线运动。 (2)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 (3)平均速度: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用v=s/t计算。 (4)相对速度:两个都在运动的物体,以其中一个为参照物时,另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速度。 ①方向相同时,相对速度v=v1-v2;②方向相反时,相对速度v=v1+ v2。 6、测量速度的方法:(1)根据v=s/t(2)借助光电计时器(3)速度仪 四、速度变化的科学探究 1、实验程序: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收集证据、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2、探究内容:小球沿斜面的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完整版)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一册)

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 1、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2、伽利略率先用望远镜观察天空,支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 3、牛顿与牛顿三大定律。 4、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5、玻尔是量子力学的奠基人。 6、物理学定义:物理学是研究自然界的物质结构、物体间相互作用和物体运动最一般规律的自然科学。 7、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1)提出问题;2)猜想与假设;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5)分析与论证;6)评估;7)交流与合作。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动与静 1、运动的世界:宇宙每时每刻都在运动。 2、机械运动 (1)定义: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 (2)描述方法:选择参照物。 (3)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二、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m(米),比m大的有km(千米),比m小的有dm(分米)、cm(厘米)、mm(毫米)、um(微米)、nm(纳米)。 2)换算关系:1km=103m、1m=10dm=102cm=103mm=106μm=109nm 2、时间的单位 1)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s(秒),比s大的有h(小时)、min(分钟)。比s小的有ms(毫秒)、μs(微秒)。 2)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s=103ms、1ms=103μs。 3、用刻度尺测长度 1)使用前三认清:①认清是否磨损;②认清量程;③认清分度值。 2)正确使用方法:①(放尺)刻度尺要放正,要紧靠被测物体;②(看尺)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③(读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记下单位;④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3)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测量值=准确值+估读值+单位 4、用停表、秒表测时间 5、测量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产生原因:客观因素(如测量工具),主观因素(如读数、测量方法)3)减小方法: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三、快与慢(速度) 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速度的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1) 一、选择题(共32分,每小题2分;1—13为单选题,14、15小题为多选题,每小题3分,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不选或错选的不得分) 1、下面几个物理量中可以用来鉴别物质的是() A.质量B.密度C.体积D.温度 2、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了 A.实物的等大的倒立的实像B.实物的放大的倒立的实像C.实物的缩小的倒立的实像D.实物的放大的正立的虚像 # 3、下面的质量最接近5×107㎎的是() A.一只足球的质量B.一只老母鸡的质量C.一个学生的质量D.一头大象的质量 4、测绘图人员绘制地图时,常常需要在高空的飞机上向地面照相,称为航空摄影,若使用航空摄影照相机的镜头焦距为50mm,则底片到镜头间的距离为() A.100mm以外B.50mm以内C.略大于50mmD.恰为50mm 5、站在河岸上的人看见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 A、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B、鱼的虚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C、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浅 D、鱼的实像,较鱼的实际位置深 % 6、270dm3的水结成冰后,体积() A.增大了27 dm3 B.减小了27dm3 C.增大了30dm3 D.减小了30dm3 7、A、B两个实心球,已知V A>V B,m BρB D.无法确定 8、把一块体积较大的冰放在一个容器中熔化,当冰全部化成水以后,可知() 】

A、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减少了 B、变成水后质量和体积都未变化 C、变成水后质量未变,体积减少了 D、变成水后质量少了,体积未变 9、下列不属于磁性材料应用的实例是() A.DVD影碟B.电话磁卡C.电脑软盘D.磁悬浮列车 10、把一金属块浸没在盛满酒精的杯中.从杯中溢出10g酒精.若将该金属块浸没在盛满水的杯中.则从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 A.大于10g B小于10g C.等于10g D.无法确定 11、对于一只使用了多年的铅球来说,没有发生变化的物理量是() * A.质量B.体积C.密度D.形状 12、图9—1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图,由图可知,这两种物质的密度关系为 13、秋高气爽的夜里,当我们仰望天空时,会觉得星光闪烁不定,这主要是因为 A.星星在运动B.地球在绕太阳公转C.地球在自转 D.大气密度分布不均匀,星光经过大气层时,折射光的方向随大气密度的变化而变化 14、下面列举的各种现象中,能说明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是 : A.铁铲用久了,会变薄B.博物馆门前铜像的手被人摸久了,会变小 C.秋风一吹,树上的叶片渐渐变少了D.屋檐下的石块,出现了“滴水穿石”的现象 15、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物质的密度是物质本身的基本属性,其大小与质量和体积无关 B.凹透镜只能成正立缩小的虚像 C.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总是向着所看到的鱼的下方叉 D.将钢棒靠近小磁针的一端时,小磁针的这一端会远离钢棒,这说明钢棒一定有磁性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9 分) 16、一支铅笔斜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看上去铅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了,这是光的现象,水中部分的铅笔看上去变粗了,这是因为圆柱形的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课堂教学计划(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 为增强教育教学的时效性和规范性,深化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确保本学期课堂教学工作顺利实施,制定本计划: 教育教学目标 一、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认识物质的属性及结构等内容,了解物体的尺度等内容,初步认识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2.初步认识机械运动等自然界常见的运动和相互作用,了解这些知识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3.初步认识能量、机械能、内能等内容。初步认识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4.初步了解物理学及其相关技术产生的一些历史背景,能意识到科学发展历程的艰辛与曲折,知道物理学不仅指物理知识,而且还包含科学研究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 5.具有初步的实验操作技能,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和测量工具,能测量一些基本的物理量。 6.会记录实验数据,知道简单的数据处理方法,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会用科学术语、简单图表等描述实验结果。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有初步的观察能力。

2.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 3.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学习拟订简单的科学探究计划和实验方案,能利用不同渠道收集信息。有初步的信息收集能力。 4.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初步认识科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性,学习信息处理方法,有对信息的有效性作出判断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处理能力。 5.学习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简单的科学规律,尝试应用已知的科学规律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 6.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能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对大自然有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2.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究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的物理学原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调查等科学实践活动。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能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 4.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不迷信权威,具有判断大众传媒是否符合科学规律的初步意识。 5.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也勇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6.初步认识科学及其相关技术对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学复习专题沪科版

声现象知识归纳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一)音的发生 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发声体的共同特征: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并没有停止 (二)声音传播 1、声音靠介质(任何气体、液体和固体)传播。真空不能传声。 2、声速(15℃)340m/s。声速由大到小排列:固体、液体、气体。 3、声音的实质:声音实质是一种波,叫声波。在传播过程中声以声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介质本身并不随着声波一起传播。 4、人能听到声音的途径:(1)人耳听声;(2)骨传导。 5、双耳效应:声源到人耳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以及步调也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现象。 (三)回声1.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听到回声条件:0.1s以上,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s= 2 1 vt 二、音调、响度和音色 (一)音调 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细粗),跟物体振动快慢有关。 2.频率:物体在1秒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单位赫兹。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20000Hz的叫超声波(如蝙蝠),低于20Hz的声音为次生波(如大象)(二)响度 1.响度:指声音的大小。 2.振幅:物体在振动时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中振幅。 3.响度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 (三)音色 1、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有关。发声体的结构发生变化,其音色也发生变化,如好碗与有裂缝的碗。

2、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和波形是不同的,我们能听声辩物是根据音色不同 (四)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及过程: 1、条件:(1)声源振动;(2)介质传播;(3)传播到耳;(4)人耳的听觉系统不出现故障;(4)声的响度达到一定数量;(5)声音的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 。 2、过程:声音??→?声波 鼓膜振动?→? 听小骨振动?→?听觉神经?→?大脑。 三、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一)噪声 1. 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 环境保护角度: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工作和学习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 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 (二)噪声等级 1、分贝(dB ),声音强弱的单位。 2、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Db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dB ;为了保证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dB ;比较安静的环境为30—50dB 。 (三)怎样减弱噪声 1、听到声音的三个阶段:声源振动产生声音-->介质中传播 鼓膜振动引起听觉 2、控制噪音的方法:(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四、阶梯式训练题 A 、基础概念题 1.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 而产生。 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 传播。 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 传来的。 3.声音速度: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 。声音在 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 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总总vt S s 2 1 21== 5.乐音的三个特征: 、 、 。(1)音调:是指声音的 , 它与发声体的 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 ,跟发声体的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人们用 来划分声音强弱的等级, 是较理想的环境,为保护听力,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应控制噪声不超过 分贝。 7.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 减弱;(2)在 中减弱;(3)在 处减弱。

最新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物理(沪科版)教学工作总结 二○一六年十二月

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总结 八年级1、2、3班教师 本学期我担任八年级1、2、3班的物理教学任务,一学期来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新要求和物理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科学合理地布置作业,及时批改作业、讲评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重学科渗透,便于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做到教学相长,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顺利完成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任务。现将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准把握新课程标准,精心备课 平时熟读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理念的相关资料,透彻理解并掌握新课程标准,力争在每节课前制定具体的教学方案,在教每一节课前,精心准备、认真备课,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做到教学中有的放矢,不打无准备之仗。①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理念,课改精神。对于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做到能运用自如。 ②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重视过程与方法的教学。从一学期的教学情况来看效果较好,学生的各项素质有较大的提高。 二、认真落实教研常规,狠抓学风 八年级学生两极分化比较严重、部分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特别是难度较大的物理学科。部分学生由于是独生子女比较娇惯,学习和纪律都很不好。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做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彻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方法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心理负担,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沪科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一) 1、机械运动:定义: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2、参照物:定义: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 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二)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m dm cm mm 卩m nm 换算关系:1km=1000m; 2 3 6 9 1m= 10 dm = 10 cm = 10 mm= 10 卩m= 10 nm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的五会: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 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转化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 化直为曲:测量操场的跑道。 2、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 ) 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卩m 换算关系:1h=60min=3600s 3 6 1s= 10 ms= 10 m 3、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 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 ③测量者估读 误差的减小: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 ②改进仪器材料 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④设计更合理的测量方案 (三) 1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八年级物理第二学期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经过八年级第一学期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物理这门自然学科有着非常明显的特点,充分以探究活动为主,注重实验与观察的方法,同时具有很强的神秘感与奥妙。教师应充分把握这一特点,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更好地探究活动的能力,寻找物理规律,学习掌握好物理知识与技能,树立起正确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运用科学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尤其是这下学期的学习任务很重,时间紧,内容多而且知识内容难,因此更要抓好学生的双基教学和创新教学,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进行物理教育教学,特制订本学期的教育教学计划: 二、学生的基本情况分析: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是很好,纪律一般。经过初二年级的学习,对于初中物理知识有了一定的基础,学习方法逐渐成熟,但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却很欠缺。进入本学期学习,对物理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将有助于物理学科的学习。教师在刚开始教学时,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兴趣,以物理的趣味性、科学性、自然性、实用性等这些特点来促进物理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八级学生中有少部分学生的学习成绩很差,心思未放在学习上,纪律性也较差,但这部分学生思维敏捷,爱动手动脑,教师充分把握住这一特点,也能将这部分差生规范过来,认真搞好物理学科的学习,同时有可能这部分差生的成绩还比较,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应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好初二物理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尤其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逐步培养和锻炼。 三、知识体系分析: 教科书《物理》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目标,以及课程基本理念: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构建新的评价体系等思想。 在此基础上,物理注意了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个方面的课程培养功能的体现;注重从自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全套】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全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数据收集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运动的世界 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 静止:在物理学中,把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没有改变称为静止 2、参照物:研究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事先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选择原则: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视研究问题的方便而定。) 3、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即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4、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基本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 m dm ㎝ mm μm nm 换算:1km=1000m、 1m= 10 dm = 10 2㎝ = 103mm= 106 μm= 109nm 长度测量的工具:刻度尺 使用前的观察:三看:量程、分度值、零刻度线是否磨损。 测量:会选:根据测量的实际需要选取适当的分度值和量程。 会放:刻度尺要与被测物体平行,刻度尺的一侧紧贴被测物。 会看: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会读:读出精确值后,还要再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 会记:会记录测量值,由精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测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纸张的厚度。 化曲为直:一段铁丝,可用细棉线。测量操场的跑道 5、时间的单位:国际制单位:秒(s)常用单位:小时、分、秒、毫秒、微秒 h min s ms μm 换算:1h=60min=3600s 1s= 103 ms= 106μm 6、误差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产生原因:①仪器精密度不高②环境变化对器材的影响③测量者估读 减小方法:①误差可以减小,但不可避免②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7、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 ①相同的路程,比时间的多少(百米竞赛) ②相同的时间,比路程的长短(观众看跑步比赛) ③不同时间和路程,比较速度的大小 8、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2.第二节 声音的特性教案

第二节声音的特性 教学目标 1.从生活经验中体会乐音的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从实例中认识噪声和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3.进行简单的专项社会调查,使学生具有将科学服务于人类的意识,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振兴中华使命感和责任感的人。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能对生活中声音的三个特性加以辨别。 (2)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的主要因素。 2.难点 能用实验验证影响乐音特性——响度、音调和音色的主要因素。 教具准备 粗细不同的若干条橡皮筋、疏密不同的梳子、硬纸片、尺子、鼓、小纸人、吉他、音叉。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师:激昂的进行曲令人精神振奋,婉转的歌声让人如痴如醉,但刺耳的汽车喇叭声却使人紧张、烦躁。有规律、好听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无规律、难听刺耳或污染环境的声音叫做噪声,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乐音与噪声。 新课内容 一、响度、音调、音色 演示实验:请一位同学上讲台,用不同大小的力敲打鼓面或拨动琴弦,大家听到的声音大小不一样。 师:物理学中把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板书。 1.响度。 演示实验:再请一位同学用力敲打鼓面,鼓声越大,鼓面上的小纸人跳得越高。 师:鼓声越大小纸人跳得越高,说明了什么? 生:说明鼓面振动幅度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师:请你设计一个实验说明,物体振幅(振动幅度简称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 生甲:用一只手将一根橡皮筋张紧,另一只手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乙:将一把尺子压在桌边,露出桌面一部分,如图所示。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尺子,尺子振幅不同,声音的响度也不同。尺子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现场表演: 生丙: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音叉,音叉振动的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音叉的振幅可从悬挂的乒乓球被弹开角度大小看出来。 现场表演: 生丁: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吉他,琴弦振动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也越大。 师;大家讲得很好,懂得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探究,加深对物理现象,规律,概念的理解。 以上的实验说明了什么? 生:讨论、归纳得出:声音的响度一般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声源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面对新的物理课程改革,教育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湛的专业水平,还要有多元化的知识储备,才能适应新课程实验改革。以下是由聘才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一、指导思想 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教学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教学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就要关注每个学生,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与人格养成,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强与学生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联系的教学,还要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的教学,从而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学情分析 八(1)班共有学生55人,其中女生26人;八(2)班共有学生54人,其中女生25人;八(3)班共有学生56人,其中女生25人。八(1)、八(3)的基础较好,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他们虚心好学,有进取心;他们有明确的是非观,独特的情

感体验;他们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八(2)班的基础相对较差,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关注、多多帮助他们。 三、教材分析 1、本期教学内容共有六章,他们分别是:第一章打开物理世界的大门、第二章运动的世界、第三章声的世界、第四章多彩的光、第五章质量与密度、第六章熟悉而陌生的力。具体的栏目丰富多彩,在“迷你实验室”,你可以做一些妙趣横生的物理小实验;在“实验探究”中,有需要你动手动脑的物理实验;通过“讨论与交流”,希望你畅所欲言;“信息窗”为你提供自学的阅读材料;在“请提问”、“实践活动”以及“作业”等栏目中将为你提供思考、实践、练习的空间,你可以选做一些活动或练习。 2、教材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培养的目标。在内容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材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要求出发,在知识选材上,适当加强联系实际、适当降低难度、降低要求,既考虑现代生产发展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又考虑当前大多数初中学生的学习水平的实际可能。在处理方法上,适当加强观察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