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刑法试题

刑法试题

刑法试题
刑法试题

刑法试题

一、填空题

1、危害行为有 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2、我国刑法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和 __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原则。(2次)

3、关于刑法的溯及效力问题,我国刑法采取_____________ 原则。

4.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即_______性、刑事违法性和__________性。

5.减刑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__________,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________________。

7、犯罪故意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两种。

8、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只能出在------------------的犯罪中。

9、组织、领导犯罪集团进行犯罪活动的或者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10、从犯罪的主观要件上分,犯罪可分为-----------------和--------------------。

11、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12、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13、--------------不满十八周岁的人和--------------------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二、判断题

1、为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实施的见义勇为行为不是正当防卫。()

2.犯罪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的行为人希望危害结果发生,后者的行为人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3、中国公民在中国域外犯罪,适用中国刑法。()

4、对于犯有贩卖毒品罪的被告人,只要其有立功表现即使不具备自首情节,也可以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

5、根据刑法规定,犯罪分子经过一次或几次减刑以后实际执行的刑期,判处无期徒刑的,不能少于15年。()

三、单项选择

1、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2、某日深夜,某甲在一偏僻小巷中把一下班归家的女工乙拦住,企图进行强奸,乙正在抗拒时,其同事女工丙来到,丙捡起一块砖头向甲头部砸去,甲应声倒地,后因颅内出血而死。丙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防卫过当 C.故意伤害他人致死 D.过失致人死亡

3、某甲因离婚不成,欲杀害其妻,某日饭前在其妻饭碗中放了毒药,其妻饭后,某甲感到后悔,急送医院抢救,但因抢救无效而死。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犯罪中止

4、没收财产前犯罪分子所负担的正当债务,需要以没收财产偿还的,应当偿还()

A.经法院决定 B.根据实际情况 C.经合议人员集体评议 D.经债权人请求

5、某甲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他实际上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限为()

A.4年 B.3年 C.18年 D.15年

6、甲(15岁)先后唆使乙(15岁)殴打丙,致其轻伤;唆使丁(17岁)绑架他人勒索财物5000元;唆使戊(15岁)抢劫他人财物共计1000元,甲的行为构成()

A.伤害罪和抢劫罪B.抢劫罪C.绑架罪和伤害罪D.伤害罪、抢劫罪和绑架罪

7、甲出差住A市某宾谊,发现同房旅客乙随身带有现金5万元,遂起歹意。当晚,甲盛邀乙饮酒,在乙的酒中偷放了大量安眠药,使乙很快昏睡过去。甲乘机将乙的5万元现金偷偷拿走。甲的行为构成()A.抢劫罪B.盗窃罪C.侵占罪D.诈骗罪

8、陈X一日到银行自动提款机取款500元。按正常操作程序操作后,提款机却因技术故障自动吐出5万元;陈X遂将5万元据为已有,后经银行多次催要仍拒不归还。经查,陈×储蓄卡上全部存款只有1000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陈的行为构成盗窃罪B.陈的行为构成侵占罪

C.陈的行为不构成犯罪,但应返还不当得利D.陈的行为并不违法

9、犯罪主体对自己所实施的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所持的心理态度是指()

A.犯罪构成B.犯罪客体C.犯罪客观方面D.犯罪主观方面

10、关于法定量刑的情节,下列表达是错误的是()

A.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对于中止犯,应当免除或者减轻处罚

C.犯罪后坦白交待的,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11、某甲为防止别人愉其塑料大棚里的黄瓜,在棚周围拉上了电网,某日,某乙去偷黄瓜,被电死。某甲对某乙死亡所持的心理态度是()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12、某甲,1992年3月1日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附加剥夺政治权利3年,问,某甲从哪一日起享有政治权利()A.1995年3月2日 B.1995年3月1日C.2002年3月2日 D.2002年3月1日13、关于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任何犯罪都必然侵害一定的客体,但行为对象不一定受到犯罪的侵害

B.某甲偷盗了某乙家的电视机,侵害对象是某乙的财产所有权

C.犯罪客体是犯罪构成的要件之一 D.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二者是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14、下列不属于正当防卫成立条件的是()

A.必须有不法侵害行为发生 B.必须是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

C.防卫的目的必须是为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 D.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15、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韩某的作为:()A.构成非法拘禁罪B.构成绑架罪

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D.构成敲诈勒索罪

16、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李某见主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B.犯罪既遂C.犯罪未遂D.犯罪预备

17、王某为了躲避持刀抢劫犯张某的追赶,在一胡同拐弯处踹开一住户大门进入躲避,不幸将门后一老太太撞倒在地,致其受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A、正当防卫

B、紧急避险

C、疏忽大意的过失犯罪

D、意外事件

18、万某盗窃同事的手机后,感觉心中不安,于是在同事发觉前把手机又放回了原处。万某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未遂

C、犯罪既遂

D、不负刑事责任

19、李某家住5楼,欲扔一空瓶,怕杂到行人,便从窗口伸出头看一看,见楼下无人,便随手扔出酒瓶,不想砸到刚从楼里出来的孙某,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构成()

A、故意伤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

20、甲在丙家盗窃了财物,刚出门遇到乙,甲以为乙就是失主,为抗拒抓捕拿出刀对乙就是一阵乱砍。甲构成()A、盗窃罪 B、抢劫罪 C、故意伤害罪 D、故意杀人罪

21、甲、乙、丙三人为朋友,丙与本村丁某因琐事发生纠纷,三人合谋决定将丁某打一顿。到丁家后,甲在门外望风,乙和丙进屋,两人将丁打倒在地,致其轻伤,乙便要离去,这时丙拿起桌上的酒瓶猛击丁的头部,致丁死亡。对此案的正确处理是()

A、甲、乙、丙构成共同故意伤害罪,丙单独构成故意杀人罪

B、甲、乙、丙构成共同故意杀人罪

C、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乙、丙构成共同故意杀人罪

D、甲、乙不构成犯罪,丙构成故意杀人罪

22、陈某在商场金店的柜台内发现一条价值8000元的白金项链与自己所戴的银项链款式完全相同,陈某便以挑选项链为名,趁售货员不注意,用自己的项链调换了上述白金项链。陈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罪

B、抢夺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23、甲(15岁)因受到老师批评,心存不满,为报复老师,往老师就餐食堂的面团里撒进砒霜,导致多人中毒。甲的行为如何认定()A、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 B、不构成犯罪

C、构成故意杀人罪

D、构成生产、销售有害物质、食品罪

24、甲绑架赵某,要求其亲属交付100万,在提出勒索要求后,甲害怕受到刑罚处罚,又将赵某释放,甲的行为属于()A、犯罪未遂 B、犯罪中止 C、犯罪预备 D、犯罪既遂

25、张某在火车上窃得一皮包,到家打开一看,里边没有钱,却有手枪一支,子弹若干发,张某便将枪支、子弹藏于家中。张某的行为构成()

A、盗窃枪支、弹药罪

B、非法持有枪支、弹药罪

C、盗窃罪

D、非法运输枪支、弹药罪

26、司机陈某深夜在公路上正常行驶,突然从路边蹿出一行人,陈某刹车不及,将行人撞倒,陈某怕承担责任,不敢停车,疾驶而去,致使受伤严重的行人失血过多死亡。陈某的行为构成何罪。()

A、交通肇事罪

B、故意伤害罪

C、过失致人死亡罪

D、交通肇事罪和故意伤害罪两罪并罚

27、乙在乡村小学教书,找到教育局长甲,请求调到县城,果然事成。事后甲见乙没有任何表示,便让甲妻向乙索要了2万元酬劳。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甲不构成受贿罪,甲妻构成受贿罪

B、甲与甲妻共同构成受贿罪

C、甲构成受贿罪,甲妻构成敲诈勒索罪

D、甲构成犯罪,甲妻不构成犯罪

28、关于犯罪客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犯罪客体决定着犯罪行为的性质

B、犯罪客体同犯罪对象都是任何犯罪构成的必要条件

C、针对同一对象的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犯罪)客体也是相同的

D、每一种犯罪行为,只能侵犯某一种(犯罪)客体

30、以下哪种情形中的被告人不构成累犯()

A、某甲犯盗窃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4年又犯强奸罪

B、某乙犯间谍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2年又犯抢劫罪

C、某丙犯交通肇事罪被判有期徒刑,刑罚执行完毕后第3年又犯故意杀人罪

D、某丁犯叛逃罪被判处管制2年,管制期满后20年又犯为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

31、甲盗割正在使用中的铁路专用电话线,在构成犯罪的情况下,对甲应按照下列哪一选项处理()

A、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盗窃罪与破坏交通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D、盗窃罪与破坏公用电信设施罪中处罚较重的犯罪

32、我国刑法第28条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的,应当按照他的犯罪情节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这一规定体现的刑法基本原则是()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责自负,反对株连原则

C、刑法适用人人平等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

33、甲与乙结有仇怨。一日,甲携带猎枪前往乙居住地,准备枪杀乙。然而,甲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乙甲楼下有多位警察正在处理一起刑事案件,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没有犯罪行为

34、刑法明确规定应当数罪并罚的是()

A、在走私过程中,又以暴力、威胁方法抗拒缉私的

B、伪造货币并出售或运输该伪造的货币

C、盗窃信用卡并使用

D、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并使用该证件招摇撞骗的

35、下列哪种情形是没收财产刑()

A、甲犯贪污罪,法院没收属于其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

B、乙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获利400万元,法院予以没收

C、丙用自己的渔船组织偷越国境,被法院予以没收

D、丁贩卖毒品1500克被当场查获,对其1500克毒品予以没收

36、被告人王某,货车司机,因受单位领导批评,为发泄不满驾车驶入闹市区冲向密集人群,当场撞死8人,撞伤21人。王某的行为构成()A、交通肇事罪 B、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D、故意杀人罪

37、吴某在街上趁刘某不备,将其手机(价值2000元)夺走。随后,吴某反复使用该手机拨打国际长

途电话,致使刘某损失电话费5000余元。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吴某仅构成抢夺罪B.吴某仅构成盗窃罪

C.吴某构成抢夺罪和盗窃罪,应数罪并罚D.吴某行为构成牵连犯,应按一罪从重处罚

7、甲追杀乙,乙夺命逃跑,途中被乙的仇人丙发现,丙正驾驶汽车,顿起杀心,立刻驾车将乙撞死。

对于甲的行为与乙死亡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正确的看法是()

A、不存在,因为丙的出现这一介入因素过于异常

B、不存在,因为甲的追杀行为对乙的死亡作用不大

C、存在,因为丙的出现这一介入因素并不异常

D、存在,因为甲的追杀行为对乙的死亡作用很大

四、多项选择题

1、已满14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对下列犯罪负刑事责任()

A.分裂国家罪 B.故意杀人罪 C.盗窃罪 D.贩卖毒品罪

2、下列哪些罪种,在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出自故意()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侵犯财产罪 C.贪污贿赂罪 D.渎职罪

4、关于累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前后罪都是故意犯罪 B.前后罪都是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

C.后罪发生的时间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5年以内 D.对于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5、甲想杀害妻子乙。一日,甲放毒药于乙碗中,乙吃后疼痛难忍。甲动了恻隐之心,急忙将乙送往医

院。乙经抢救无效而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行为属于犯罪中止 B.甲的行为不属于犯罪中止 C.对甲的行为,应当减轻处罚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对其积极施救行为,在量刑时可以酌情考虑

6、某晚,甲潜入乙家中行窃,被发现后携所窃赃物(价值900余元)逃跑,乙紧追不舍。甲见杂货店

旁有一辆未熄火摩托车,车主丙正站在车旁吸烟,便骑上摩托车继续逃跑。次日,丙在街上发现自己的摩托车和甲,欲将甲扭送公安局,甲一拳将丙打伤,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本案应当以下列哪些罪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A.抢劫罪B.抢夺罪C.盗窃罪D.故意伤害罪

8、下列犯罪是继续犯的是()A、非法拘禁罪 B、重婚罪 C、贪污罪 D、遗弃罪

9、关于抢劫罪,有下列哪些情形,就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A、入户抢劫的

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C、抢劫银行

D、冒充军警人员抢劫

10、甲因盗窃被捕,预审时,他又交待了自己的弟弟乙诈骗2万元的事实,并提供了乙的可能藏匿地点。

根据甲的交待,侦查机关顺利将乙抓捕归案,对于甲的这一行为()

A、属于立功

B、属于自首

C、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

E、应当免除处罚

11、甲将头痛粉冒充K粉卖给了乙,乙到迪厅贩卖,被公安机关当场查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构成贩卖毒品罪

B、甲构成诈骗罪

C、乙构成诈骗罪

D、乙构成贩卖毒品罪

E、甲、乙构成贩卖毒品罪的共犯

五、名词解释

1、犯罪中止

2、上诉不加刑原则

3、共同犯罪

4、特殊正当防卫

5、自首

6、犯罪构成

7、紧急避险

六、简答题:

1、刑罚的概念及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2、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3、简述正当防卫的构成条件。

4、不作为构成犯罪相当于作为构成犯罪,需要哪些特定的条件?

5、自首成立的条件有哪些?

6、简述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的区别。

7、什么叫犯罪中止?成立犯罪中止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七、案例分析题

1、黄某(1958年7月14日生)于2001年7、8月间,以小恩小惠相利诱,与其小保姆刘某(女,1987年10月31日生)发生性关系,并且教唆刘某行窃。刘某听从黄某的教唆,行窃多次,窃得不少财物。2002年2月19日再次行窃时被抓获。黄某、刘某二人的行为如何处理?(7分)

2、甲、乙、丙三人系同厂工人。2003年3月5日,甲召集乙和丙密谋,欲盗窃本厂财务室。在甲的策划下,三人分头进行犯罪预备,乙负责找到工厂出纳员丁,骗取其财务室钥匙,并偷配了一把,配好后,乙将钥匙交给了甲,同时,甲和丙也作好了其他盗窃准备,三人相约于3月20日晚12:00在厂门口会合后,共同行窃,但是,乙思前想后,认为犯罪没有好下场,就没有如约前往。当晚,甲和丙没有等到乙,就由丙放风,甲用早已配好的钥匙顺利打开财务室,并窃得现金2万元。事后,甲分得1万元,丙分得7000元,二人还给乙送去3000元,乙未拒绝。数月后,适逢严打,乙迫于公安机关的强大宣传攻势,遂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交待了全部罪行,案件告破,经查,1999年2月,甲还曾参与走私洫犯罪。

问:(1)甲、乙、丙三人是否成立共同犯罪,为什么?

(2)乙的行为属于何种故意犯罪形态,为什么?

(3)对甲、乙、丙三人量刑时应具体考虑哪些量刑情节?

3、甲,15周岁。乙,17周岁。丙,19周岁。三人伙同到王某家行窃。甲在大门口负责望风,乙、丙进屋行窃。这时,王某返回,三人见状夺路而逃,王某紧追不舍。在追逃中,甲掏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将王某刺成重伤。后来三人被公安机关抓获,并交待了整个犯罪经过。检察机关依法提起公诉,法院会开审理了该案并作出了判决。甲的辩护律师丁在法定期限内提起上诉,二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维持原判。

问:(1)分析甲、乙、丙的行为性质,并简要说明理由。(9分)

4、孙某深夜潜入本单位财务室,意图盗窃保险柜中的财物。但孙某用尽了各种办法,也未能将保险柜打开,感到十分沮丧。正要离开的时候,恰逢保安员巡逻至此。保安员发现财务室的门虚掩,即进去查看,与孙某撞个正着。孙某为了抗拒抓捕,用撬棍将保安员打昏后逃走。回到家中后,孙某恐保安员醒来后认出自己,就拿了一把匕首,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刚刚返回单位大门,即被接到报案赶来的公安人员抓获。问:(1)孙某盗窃保险柜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其特征有哪些?(4分)

(2)孙某盗窃后将保安员打昏的行为构成什么罪名?请说明理由。(4分)

(3)孙某返回现场欲将保安员杀死灭口的行为属于犯罪的哪种形态?请结合案情与该犯罪形态构成要件作具体分析。(8分)

5、甲(20周岁)、乙(18周岁)、丙(16周岁)三人喜好上网,但经常身无分文。2004年4月,三人决定想办法弄点钱上网,商定摹仿电视剧情绑架人质。三人看中了周某的小女儿小周(13周岁),将小周骗至A 市关押起来。甲找到一家公用电话给周某打电话,要周某拿20万赎人。十日之后,周某仍未送钱,丙见拖的时间太长,害怕了,要求退出,向甲、乙发誓不会泄露任何消息之后离开了A市。甲、乙遂商量干脆把人卖掉弄点钱算了,于是,甲在家看守,乙外出寻找买家。趁乙外出期间,甲强奸了小周。乙找来买主刘

某,二人以6000元钱卖掉了小周。刘某将小周买回家之后,左看右看觉得小周年龄太小,也觉得她太可怜了,就将小周放回了家。

问:(1)本案中甲、乙、丙三人的行为应如何认定?(6分)

(2)刘某构成何罪?是否需要追究其刑事责任?请说明理由(4分)

6、被告人李某,男,32岁,某单位汽车司机。

被告人李某于2002年8月17日上午11时,同装卸工刘某、王某等三人驾驶解放大卡车由某乡向市里送货(该货车核准载重8吨,该批货物约重13吨多)。车超速行使,当开到某乡政府的十字路口时,将前方同方向骑车的季某连人带车撞出20多米,造成季某重伤(后因抢救不及时,在被他人送医院的途中死亡)。被告人见撞人后,为了逃避罪责,非但不停车抢救被害人,保护肇事现场,听候处理,反而继续加速行驶逃跑。一出租车司机看到此情景后,驾车追赶,并示意其立即停车,但李某对此根本不予理会。当跑出大约3公里到市郊一农贸市场附近时,路上的人很多。被告人为摆脱该出租车,只顾逃跑,看到人多也不采取减速等措施,又把路边一骑车带着小孩的母女撞出12米,小孩当场即死亡,妇女撞成重伤,同时还撞伤在路边赶集的两位老人(重伤)。公安机关接群众报案后,仍拒不接受公安人员的停车指令,驾车虽未直接冲向机动车道的路障与交警,但紧打方向盘强行从北侧非机动车道穿越,径直撞向站在路上执行堵截任务的交警毛某,将其撞出30多米。毛某当场死亡。后李某被公安人员抓获。

根据案情,分析下列问题:

被告人李某违章高速行驶将季某撞死的行为如何处理?(4分)

被告人李某第二次高速行驶,连续撞死他人的行为应如何处理?(4分)

李某驾车闯关,撞死交警毛某的行为如何论处?(4分)

如李某在第一次撞人以后,正在犹豫是否应停车救人,而同车的装卸工刘某却极力让李某赶紧逃离现场,则刘某的行为应当如何论处?(3分)

7、冯某见邻居周某买彩票中了大奖便产生歹意,勾结魏某,谎称周某欠自己5万元货款未还,请魏某协助索要,并承诺要回款项后给魏某5000元作为酬劳。魏某同意。某日按照约定,冯某和魏某以谈生意为名把周某诱骗到某宾馆房间内,共同将周某扣押,并由魏某对周某进行看管。次日,冯某和魏某对周某拳打脚踢,强迫周某拿钱。周某迫于无奈给妻子蒋某打电话,以朋友有急事急需5万元现金为由,让蒋某将现金送到宾馆附近一公园交给冯某。冯某指派魏某到公园取钱。魏某取钱回到宾馆房间,发现冯某不在,周某倒在才窗前已经死亡。见此情形,魏某到公安机关投案,并协助公安机关将冯某抓获归案。事后查明,周某因爬窗逃跑被冯某用木棒猛击脑部而亡。

一审过程中,公诉人对被告人冯某、魏某同时进行讯问后,经审判长许可周某的妻子蒋某以附带民事诉讼原告的身份,就犯罪及财产损失事实向冯某、魏某发问。宾馆服务人员江某旁听了案件审理,并应控方要求就周某的被害情况向法庭作证,先后回答了辩护人、公诉人及审判长的发问。审理后,冯某被判处死刑,魏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赔偿原告损失10万元。宣判后冯某提出上诉,二审法院认为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维持了原判,并上报最高人民法院核准。

根据案情,分析下列问题:

冯某将周某扣押向其索要5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4分)

魏某将周某扣押向其索要5万元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为什么?(4分)

魏某的投案行为是否成立自首与立功?为什么?(3分)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狭义刑法是指( B ) A.单行刑法 B.刑法典 C.附属刑法 D.实质刑法 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 A.惩罚犯罪 B.打击敌人 C.保护法益 D.保护人民 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 A.三权分立学说 B.心理强制学说 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 D.自然法思想 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 A.属于自然人犯罪 B.属于单位犯罪 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 D.适用双罚制 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 (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 (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 (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 (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 (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 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

当减轻处罚. 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 A.减轻处罚 B.免除处罚 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 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 A.继续犯 B.连续犯 C.想象竞合犯 D.结果加重犯 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 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 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 A.拘留 B.罚金 C.管制 D.劳动教养 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 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 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 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 它人罪行行为 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 A.一般主体 B.国家工作人员 C.司法工作人员 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 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 A.航空器 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 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 D.我国航空器

《刑事诉讼法》专题考试试卷(一)

《刑事诉讼法》专题考试试卷(一) 姓名: 考试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任务,是保证准确、及时地查明犯罪事实,正确应用法律,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刑事追究,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积极同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社会主义法制,,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2、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 3、国家安全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办理的刑事案件,行使与公安机关相同的职权。 4、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依靠群众,必须。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5、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6、各民族公民都有用进行诉讼的权利。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于不通晓当地通用的语言文字的诉讼参与人,应当为他们翻译。 7、刑事诉讼中,在少数民族聚居或者多民族杂居的地区,应当用进行审讯,用当地通用的文字发布判决书、布告和其他文件。 8、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终审制。 9、未经,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10、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应当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依法享有的和其他诉讼权利。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计20分) 1、对于一切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许有任何特权。() 2、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以保证准确有效地执行法律。() 3、人民检察院依法对刑事诉讼实行法律监督。() 4、人民法院审判案件,实行两审终审制。() 5、人民法院审判案件,除本法另有规定的以外,一律公开进行。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人民法院有义务保证被告人获得辩护。() 6、未经人民检察院起诉并经人民法院依法判决,对任何人都不得确定有罪。()

大一刑法试题

法学专业刑法学(1)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刑法,就是规定、和的法律。 2、根据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刑罚的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和相适应。 3、我国刑法解决溯及力问题的原则是。 4、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及其,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一切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5、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并对直接负责的和判处刑罚。 6、为了犯罪,、的,是犯罪预备。 7、牵连犯,是指行为人实施某种犯罪(本罪),而或又触犯其他罪名(他罪)的犯罪形态。 8、刑罚适用的主体是。 9、对犯罪的时候的人和审判的时候,不能适用死刑。 10、假释的对象是被判处、的犯罪分子。 二、选择题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限制 C、对前段的强调 D、对前段的例外 3、我国刑法典修订后的施行时间是()。 A、1997年3月14日 B、1997年7月1日 C、1997年10月1日 D、1998年1月1日 4、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2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5、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6、某甲打猎时,发现一头猎物旁边有个小孩在玩耍,他明知自己枪法不好,但打猎心切,于是开了枪,结果猎物没打着却打死了小孩。某甲行为时的心理态度属于()。 A、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过于自信的过失 7、犯罪既遂的类型有()。 A、行为犯 B、危险犯 C、结果犯 D、举动犯 8、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9、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A、人民法院 B、人民检察院 C、劳改机关 D、公安机关 10、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2018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二

2018年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二 答案】 1.ABCD。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2.C、D。根据刑法第59条,没收财产的范围仅限于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合法财产。选项A、B属于非法财物,但并非没收财产刑的对象,而应当根据刑法第64条的规定予以没收或者追缴。 3.BC。宣告前数罪,罪名相同的,不实行数罪并罚;宣告前的数罪的罪名不同的,才实行数罪并罚。选项A的情形,犯罪数额累计计算,按一罪处理。选项D的情形,因为前罪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当然也没有并罚的问题。 4.BC。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对象条件的情形下,但不符合限度条件的防卫,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对于不符合

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且刑法有规定的,为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因此,选项B、C应选。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不存在故意犯罪的问题。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题干“甲误认为”表明不是“明知”。 5.ABCD。根据刑法第225条第1项,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者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根据刑法第214条,销售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销售金额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根据刑法第140条,销售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的行为构成销售伪劣产品罪。据此,选项A、B、C均正确。甲的行为由于侵犯不同客体而构成不同罪名,构成想象竞合犯。据此选项D应选。 6.ABCD。对属地管辖的把握,首先注意把握“地”的含义。属地管辖的“地”包括中国领域,即领土、领水、领空;中国船舶或者航空器内也视为中国领域(第6条第2款)。其次,对于属地管辖意义上的“犯罪地”既包括犯罪行为地,也包括犯罪结果地(第6条第3款)。选项A,犯罪结果地在中国领域内;选项B犯罪行为地,同时也在中国领空内;选项C,犯罪行为地在中国航空器内;选项D,犯罪行为地在中国领域内。因此,选项ABCD都应选。 7.BC。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

刑法试题库大全

《刑法》试题库 第一章刑法概述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反映的意志,刑法的阶级性质是由的阶级性质所决定。 ※2、我国刑法的解释从解释的效力来划分,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学理解释。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就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刑法是关于()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A、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的总和 B、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C、总则和分则 ※2、下列()没有法律效力。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3、我国刑法第91条至99条是对“公共财产”等规范含义的说明,属于()。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4、最高人民法院对审判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法令问题所做的解释是()。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学理解释 5、有权进行司法解释的是()。 A、各级人民法院 B、各级人民检察院 C、各级司法行政机 D、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6、直接对法律条文的文字和语义加以注释说明的是()。 A、论理解释 B、学理解释 C、文理解释 四、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的解释从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A、立法解释。 B、司法解释。 C、文字解释 D、论理解释 E、学理解释。 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我国刑法明确规定了三项基本原则,即 __, ________ 和。 ※2、我国刑法第4条规定;对任何人犯罪,在 ___一律平等。不允许任何人________。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刑法面前人人平等,适用的对象是全体公民。 三、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题1分,共30分) 1、我国刑法第61条规定:对于犯罪分子决定刑罚的时候……依照本法的有关规定判处。这一规定体现了()原则。 A、实事求是 B、罪刑法定 C、罪刑相适应※ 2、甲实施的某一行为,新的刑法规范认为是犯罪,而旧的法律认为不是犯罪,此时法院宣告甲无罪,这在本质上坚持了()。 A、罪刑相适应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D、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原则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题及答案 司法考试刑法试题及答案:危害公共安全罪 1.(事故型犯罪、法条竞合)甲某是某建筑队的电焊工,在一次建筑物装修的施工中,没有注意清除电焊作业下方堆放的大量的木板 和棉织物,就进行电焊作用。结果炙热的电焊残渣掉落到下方的物 品上,引起火灾,造成大楼被烧毁,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同时还导致20人被大火烧死。甲某构成:( ) A.失火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失火罪 C.重大责任事故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D.重大责任事故罪 2.甲某开办一生产烟花爆竹的工厂,因为生产场地狭小,违反成品不能堆放于生产车间的规定,将成品堆放于生产车间。.工人在 操作时不慎打出火花,引燃火药,继而引爆堆放的成品,引起巨大 爆炸,致使在车间工作的十几人死亡。甲某的行为构成:( ) A.过失爆炸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危险物品肇事罪 D.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 3.(破坏型犯罪、想象竞合犯)甲某见村边新架设的电力线路还不带电,认为不会有危险,就爬上电线杆,割下100余米,价值3000余元。经查,该部分线路已经架设完毕并经电力部门验收合格,打 算下个月通电。在审查中,甲某还交代,曾经盗割过一段国防通信 线路,当时造成该线路通信中断3小时。曾经盗割过一段铁路专用电话线路,造成 铁路调度工作中断,差点造成严重的交通事故。甲某的行为:( )

A.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通信设备罪 B.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交通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C.构成破坏电力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破坏军事通信罪 D.构成盗窃罪、破坏广播电视、公用电信设施罪和破坏军事通信罪 4.(破坏型犯罪)甲某为泄愤,在夜晚先后到乙、丙、丁三家打谷场(不在一起)上放火,烧毁乙某稻谷3000公斤,稻草2000公斤;丙某稻谷50}oO公斤;丁某稻谷3500公斤,稻草2万公斤,造成直接损失1.5万元。甲某的行为:( ) A.构成放火罪 B.构成破坏生产经营罪 C.故意毁坏财物罪 D.不构成犯罪 5.某甲的公司购买工业用基础油,未经检验鉴定使用于生产饼干50余吨,分别销往各地。其中X X镇幼儿园因购买了4箱该厂生产的饼干,分给311名儿童食用,造成了 44名儿童集体食物中毒的严重后果。该单位构成:( ) A.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罪 B.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 C.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 D.过失投放危险物品罪 6.甲某(越南人)对婆婆乙某心生怨恨,萌生毒死乙某的恶念。某日将灭鼠药放入丈夫为公公丙某、婆婆乙某煎的中药内。乙某先倒给丙喝,在丙某喝时,甲某害怕罪行败露未予制止。丙某中毒死亡。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1]汇编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 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 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 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 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 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 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 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 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 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王某的行为属于()。A.故意杀人未遂 B.犯罪中止 C.故意杀人既遂 D.意外事件 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那么,梁某和程某的行为属于()。 A.继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吸收犯 11、夫妻甲、乙有嫌隙,甲欲毒死乙,误将白糖当作砒霜拌入乙的食物中,乙吃后平安无事。在这种情况下,甲的行为()。 A.不构成犯罪 B.属意外事件 C.故意杀人预备 D.故意杀人未遂 12、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A.犯罪行为的个数 B.犯罪构成的个数 C.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个数 D.犯罪结果的个数 13、孙某纠集李某等5人组成“天龙会”,自封“大龙头”,要李某等人“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天龙会创收”。李某等人在3个月内抢劫6次,杀死1人,重伤3人,劫得财产物若干。上述犯罪行为有的孙某知道,有的不知道,其中参与抢劫1次。对孙某应如何处理?() A.对其知道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B.对其参与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C.对其指挥的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D.对全部犯罪行为承担刑事责任 14、李某带匕首去杀张某,途中腹痛返回,李某的行为属于()。

全国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试题_1(1)

全国2005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刑法学 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 A.刑法典 B.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C.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D.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 2.我国修订后的刑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A.1996年10月1 H B?1997年3月24日 C.1997 年7 月1 H D. 1997 年10 月1 日 3.下列各项中属于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主客观相一致 B.惩办与宽大相结合 C.严格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罪责刑相适应 4.某甲实施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事实是() A.发生在荒野 B.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C.发生在〃严打〃期间 D.被害人是盲人

5.结果加重犯属于() A.单纯的一罪 B.处断的一罪 C.结合的一罪 D.实质的一罪 &我国刑罚的目的是() A.惩罚犯罪 B.预防犯罪 C.伸张社会正义 D.平息民愤 7.强制犯罪分子或犯罪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罚是() A.罚款 B.罚金 C.赔偿经济损失 D.没收财产 8.因犯某类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这种罪的犯罪分子,是特别累犯。这类犯罪是() A.危害公共安全罪 B.侵犯人身权利罪 C.危害国家安全罪 D.危害国防利益罪 9?下列法定量刑情节中,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是() A.未遂犯 B.既遂犯 C.累犯 D.预备犯 10.缓刑犯在考验期限内犯新罪,考验期满后才被发现的() A.应当撤销缓刑 B.不应撤销缓刑

刑法经典练习题

刑法经典练习题 试题1: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A: 构成犯罪的行为B: 一切违法行为 C: 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 触犯了刑律的行为 答案: A 试题2: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A: 宪法B: 民法 C: 行政法D: 侵权法 答案: A 试题3: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A: 有期徒刑B: 管制 C: 剥夺政治权利D: 拘役 答案: C 试题4:刑事诉讼法属于()。 A: 程序法B: 实体法 C: 特别法D: 临时法 答案: A 试题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A: 市公安局B: 区治安联防队 C: 区公安分局D: 李某 答案: C 试题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甲的行为属于()。A: 故意杀人B: 意外事件 C: 过失致人死亡D: 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7: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A: 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 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 C: 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D: 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 答案: C 试题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A: 14周岁B: 16周岁 C: 18周岁D: 20周岁 答案: A

试题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甲的行为属于()。 A: 杀人中止B: 杀人未遂 C: 杀人预备D: 不构成犯罪 答案: A 试题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A: 三年B: 四年 C: 五年D: 十年 答案: C 试题11:挪用公款罪的主体是()。 A: 一般主体B: 国家工作人员 C: 国家工作人员和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D: 国家机关 答案: C 试题12:我国刑法对于未遂犯的处罚原则是()。 A: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B: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答案: C 试题13:王某见自己的女友遭两个流氓调戏,前去制止,而反遭流氓攻击、立即进行反击。此时,便衣民警李某赶到,未及表明自己的身份即迅速抓住王某以制止殴斗。王某视李某为流氓团伙,随即拔刀将李某刺成重伤。王某的行为属于()。 A: 故意伤害B: 过失伤害 C: 正当防卫D: 假想的防卫,应按意外事件处理 答案: D 试题14: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年。 A: 五B: 十 C: 十五D: 二十 答案: B 试题15:《刑事诉讼法》规定,不服判决的上诉和抗诉期限为()。 A: 5日B: 10日 C: 15日D: 20日 答案: B 试题16:司法工作人员对明知不符合减刑、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条件的罪犯,故意予以减刑、假释或者暂予监外执行的行为,应判处()。 A: 徇私舞弊罪B: 司法工作人员玩忽职守罪 C: 司法工作人员徇私舞弊D: 行政执法人员徇私舞弊罪 答案: C

刑法试题1

第一轮复习刑法试题 姓名:分数:2012.3.4上午8:30-11:30 一、单项选择题:1~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所具有的显著特点是( ) a.阶级性 b.战斗性 c.严厉性 d.调整、维护社会关系的广泛性和处罚方法的严厉性 2.我国修订后的现行刑法开始施行的时间是( ) a.1997年3月14日 b.1996年10月1日 c.1997年7月1日 d.1997年10月1日 3.我国刑法对于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 4.犯罪行为的本质特征是( ) a.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 b.危害社会 c.违反法律 d.应受法律惩罚 5.刑法解释,从解释的方法上分类,可分为( ) a.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b.立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c.司法解释和立法解释 d.学理解释和文理解释 6.我国刑法的目的是( ) a.惩罚犯罪 b.预防犯罪 c.改造犯罪 d.消灭犯罪 7.被判处“死缓”的犯罪分子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 a.遵守监规监纪 b.积极参加劳动并有科技发明创造 c.没有故意犯罪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时间、地点 d.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 9.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 ) a.12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14周岁 10.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 ) a.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b.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 c.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d.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11.某甲将某乙打昏在地,路过此地的某丙见乙昏迷,趁机将乙的提包拿走,内有人民币5000元。甲与丙的行为属于( ) a.事先有通谋的共同犯罪 b.事先无通谋的共同犯罪 c.任意共犯 d.不构成共同犯罪 12.交通肇事罪的主体( ) a.只能是交通运输人员 b.只能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c.只能是交通管理人员 d.既可以是交通运输人员、也可以是非交通运输人员 13.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物归个人使用的( )

刑法总论试题及答案

2.以下系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 )。 、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其他原则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有人认为 D 项不属于,故不选 D 项不算错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外汇犯 罪决定 立法解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以下不 是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是( A .罪刑法定原则 B C.罪责自负不株连无辜原则 D 2.我国刑法溯及力的原则采用的是( A. 从新原则 B. C. 从旧原则 D. )。 .罪刑相适应原则 .适用 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 从新兼从轻原则 从旧兼从轻原则 3 某甲实施的故意杀人罪的下列行为事实中,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是( A .发生在荒野 C.发生在“严打”期间 4 重法具有溯及既往的效力, A .罪刑相适应原则 C.刑法适用平等原则 .用枪将被害人打死 D .被害人是盲人 在本质上违反了( B .罪刑法定原则 D .罪责自负原则 ) 。 5 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罪刑法定的表述,下列哪一理解是不准确的 A. 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罪刑法定是依法治国在刑法领域的集中体现 B. 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罪刑法定充分体现了权力制约 C. 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罪刑法定同样以此为思想基础 D. 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网民对根据《刑法》规定作出的判决持异议时,应 当根据民意判决 6.某孤儿院为谋取单位福利,分两次将 38 名孤儿交给国外从事孤儿收养的中介组织,共收取 余万美元的“中介费” 、“劳务费”。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符合依法治国的要求 ( ) ? A. 因《刑法》未将此行为规定为犯罪,便不能由于本案社会影响重大,就以刑事案件查处 B. 本案可追究孤儿院及其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C. 报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核准后,本案可作为单位拐卖儿童犯罪处理,以利于进一步发挥法律 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D. 可追究主管人员与其他直接责任人的刑事责任,以利于促进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 果的统一 7 外国人A 乘坐我国民航客机,在飞机飞行于公海上空时在飞机里对我国公民 造成重伤。对此案件,应适用 ( ) 。 A 属地管辖原则 B 属人管辖原则 C 保护管辖原则 D 普遍管辖原则 8\1983 年全国人大常委通过的《关于严惩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犯罪的决定》规定:本决定颁布后 审判的案件适用本决定,其在溯及力问题上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新原则他 B 从新兼从轻原则 C 从旧原则 ( )? 30 B 实施伤害行为, 9 当开往A 国的我国国际列车行驶于 B 国境内时, 怒之下用刀将乙某捅死。 对甲某的犯罪行为( )。 A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B 、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 、不能适用我国刑法 D 、酌情考虑适用我国刑法 10 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方面采取( )原则。 A 、普遍管辖原则 、保护原则 ( ) D 从旧兼从轻原则 A 国公民甲某与 C 国公民乙发生殴斗,甲愤 C 、属地原则 D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以下属于广义刑法( A 刑法典 B c 刑法修正案 D

刑法习题3

《刑法》习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防卫过当的罪过形式是()。 A.过失 B.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或者间接故意 D.间接故意或者过失 2.下列行为中,()属于因不符合对象条件而不成立正当防卫的情形。 A.对实施正当防卫者进行防卫 B.对自动中止侵害的不法侵害人进行防卫 C.对不法侵害人以外的人进行防卫 D.对尚未开始的侵害进行防卫 3.张三误把李四当王五杀害,张三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罪未遂 B.故意杀人既遂 C.疏忽大意过失致人死亡 D.意外事件 4.甲带匕首准备去杀乙,但在去往乙家的路上,突然肚子疼痛,便回到家中。 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5.对于未遂犯,()。 A.应当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应当比照既遂犯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相区别的基本方面是()

A.犯罪是否进入实行阶段 B.犯罪是否达到预期目的 C.犯罪停止是否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 D.犯罪是否停止在实行行为完毕之后 7.判决宣告以后又发现漏罪的并罚原则为()。 A.先减后并 B.先并后减 C.限制加重 D.并科 8.甲教唆乙杀丙,被乙当场拒绝,甲的行为()。 A.与乙构成共同犯罪 B.属于犯罪未遂 C.属于犯罪预备 D.成立共同犯罪中的主犯 9.对于附加驱逐出境的外国人,应()。 A.判决生效后立即驱逐出境 B.主刑执行完毕后驱逐出境 C.在主刑执行的过程中可视情况随时驱逐出境 D.根据外国政府的要求决定何时驱逐出境 10.冬季某日,爆炸工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他同事的饭盒,把它放在 炉上烤,以致发生爆炸事故,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A.间接故意 B.疏忽大意的过失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11.一切犯罪在客观方面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A.危害行为 B.危害结果 C.危害行为和时间、地点

法考刑法历年真题答案及解析

2018法考刑法历年真题答案及解析(一)2018法考已进入到了紧张的复习阶段,真题练习必不可少,小编整理了刑法历年真题供各位考生练习,帮助大家解析命题思路,了解命题的陷阱与障碍。 一、单项选择题 1、老板甲春节前转移资产,拒不支付农民工工资。劳动部门下达责令支付通知书后,甲故意失踪。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立即抽调警力,迅速将甲抓获。在侦查期间,甲主动支付了所欠工资。起诉后,法院根据《刑法修正案(八)》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认定甲的行为,甲表示认罪。关于此案,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刑法修正案(八)》增设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体现了立法服务大局、保护民生的理念 B.公安机关积极破案解决社会问题,发挥了保障民生的作用 C.依据《刑法修正案(八)》对欠薪案的审理,体现了惩教并举,引导公民守法、社会向善的作用 D.甲已支付所欠工资,可不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以利于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本案中甲有能力支付劳动报酬而以转移财产的方式拒不支付,且经劳动部门责令支付后逃匿,符合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犯罪构成。因此,甲的行为构成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另外,根据《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第三款规定,有拒不支付劳动报酬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

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题干中给出的信息看,甲在侦查期间即起诉前支付了所欠工资,且未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可以对其减轻或免除处罚。另外,注意减轻或免除处罚与不再追究刑事责任是不同的,减轻或免除处罚是以定罪为前提的,而不追究刑事责任则是不构成犯罪。 【提示】解答本题主要是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的认定及处罚入手,法治理念只是形式。 2、甲与乙女恋爱。乙因甲伤残提出分手,甲不同意,拉住乙不许离开,遭乙痛骂拒绝。甲绝望大喊:“我得不到你,别人也休想”,连捅十几刀,致乙当场惨死。甲逃跑数日后,投案自首,有悔罪表现。关于本案的死刑适用,下列哪一说法符合法律实施中的公平正义理念? A.根据《刑法》规定,当甲的杀人行为被评价为“罪行极其严重”时,可判处甲死刑 B.从维护《刑法》权威考虑,无论甲是否存在从轻情节,均应判处甲死刑 C.甲轻率杀人,为严防效尤,即使甲自首悔罪,也应判处死刑立即执行 D.应当充分考虑并尊重网民呼声,以此决定是否判处甲死刑立即执行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死刑、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刑法》第四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据此可知,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即作为死刑的适用对象的罪犯应当是罪大与恶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本案中,甲犯有故意杀人罪,满足罪大的条件,但其存在自首情节,如果不存在恶极情况的话,则不能适用死刑。 3、关于罪刑法定原则有以下观点: ①罪刑法定只约束立法者,不约束司法者

刑法试题1

刑法总论试题集 1、属于我国刑法适用中最高原则的是( A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D、明确性原则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刑法中关于刑法适用空间效力的规定( D)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时间、地点 4、下列不属于不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有(D)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C、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D、刑事政策规定的义务 5、完全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是(D) A、13周岁 B、14周岁 C、15周岁 D、16周岁 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B)负刑事责任 A、不 B、应当 C、可以 D、不一定 7、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A.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 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几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C.高等院校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对单位犯罪的两罚制是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 8、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 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9、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10、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C )。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1、下列行为中,已满14 周岁不满16 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D)。 A、故意伤害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B)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 3、消防队员甲在执行灭火任务中,担心被大火毁容,逃离火灾现场。甲的行为(C)。 A.属于紧急避险 B.属于紧急避险过当 C.不成立紧急避险 D.属于假想避险 4、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B)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C)。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 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

《外国刑法》作业题及参考答案

《外国刑法》作业题 班级___ ___ 姓名__ _ 得分______________ 一、基本要求:论文的字数要求在1500~3000字。 二、作业题目(以下任选两题) 1、简述构成要件理论的发展和基本特征 一.构成要件理论的发展 构成要件的观念,来源于中世纪意大利宗教裁判的纠问程序中Constare de delicti(犯罪的确证)一词。当时的纠问程序分为一般纠问与特殊纠问,一般纠问在于确证犯罪事实是否存在,特殊纠问是针对特定的嫌疑者进行的纠问。直到18世纪末,德国刑法学者费尔巴哈、施蒂贝尔等人才明确把犯罪构成(德语Tatbestand)作为实体刑法上的要件加以理解。费尔巴哈认为:“犯罪构成乃是违法的(从法律上看)行为中所包含的各个行为的或事实的诸要件的总和。” 现代意义的构成要件理论是进入20世纪以后,由德国刑法学者贝林格所创立的。自从1906年贝林格提出构成要件理论100多年来,构成要件概念几经变迁,成为犯罪论体系的基石。 贝林格认为构成要件是“犯罪类型的轮廓”,只包括客观的、论述的要素,而不包括主观的、规范的要素,构成要件与违法性和有责性没有关系。 20世纪30年代,目的行为论兴起。目的行为论认为,人的行为是追求一

定目的的活动,目的是行为的核心。因此,主观的要素(包括故意与过失)是构成要件要素。现在,大陆法系国家的构成要件理论则普遍认为:构成要件符合性、违法性和有责性是成立犯罪的三个条件,故构成要件符合性只是犯罪成立条件之一,构成要件是违法类型,即符合构成要件的行为原则上具有违法性;构成要件不仅包括客观的、记述的要素,而且包括主观的、规范的要素。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是本世纪50年代初期从前苏联直接引进的,它是在吸收他国犯罪构成学说内容、总结我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来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起步晚,又长期受到前苏联刑法学理论的深刻影响,因此,具有中国特色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仍处于探索研究之中,在犯罪构成诸问题上,依然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 (一)后期古典学派的犯罪构成理论 古典学派创立了犯罪构成理论,随着时间的发展,刑法理论也有了很大发展,刑事人类学派、刑事社会学派(相比较古典学派,被称为新派)先后出现,在刑法的一些基本问题上有了不同于占典学派的新的主张,古典学派的一些基本本理论被动摇了。刑事新派主张,“应受惩罚的是行为人,而非行为”,主张根据主体的社会危险状态或反社会性来定罪,重视犯罪的主观要素,认为行为只具有征表犯罪人危险性格的意义。新派一般赞成不定期刑,并主张保安处分,认为保安处分和刑事处分的使命都是教育、改善行为人。新派的理论,完全动摇了犯罪构成理论及其理论基础—罪刑法定主义,使得古典学派的基础被有力地冲击了。于是,一些坚持古典学派观点的学者对古典学派的一些思想进行了修正、完善,以对抗新兴的新派理论。在这种背景下,后期古典学派出现了,现代的犯罪构成理论为后期古典学派所主张。现代的犯罪构成理论的正式形成时间是在20世纪初

刑法总论试题和答案

课程刑法总论专业法学年级2013 级本试卷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考试方式:闭卷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以下正确的是( c ): A.不明知所犯罪客观要件内容就不构成故意犯罪 B.错把乙当甲杀害是犯罪对象认识错误 C.错将100克面粉当毒品海洛因贩卖属于对象不能犯未遂 D.非法拘禁他人两天后出于良心发现自动中止放出被害人构成犯罪中止 2.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B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3.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下( D )情况成立共同犯罪。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和共同行为的的同时犯 C.共同过失行为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4.甲遭乙追杀,情急之下夺过丙的摩托车骑上就跑,丙被摔骨折。乙开车继续追杀,甲为逃命飞身跳下疾驶的摩托车奔入树林,丙一万元的摩托车被毁。关于甲行为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B )A.属于正当防卫B.属于紧急避险 C.构成抢夺罪D.构成故意伤害罪、故意毁坏财物罪5.甲出于盗窃枪支的故意,窃得一军人的手枪一支,随后藏于家中。甲的行为属于( B )。 A.结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想象竞合犯 6.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依法不适用死刑。对这一规定的理解,下列

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C ) A.刑事拘留关押期间人工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B.刑事拘留关押期间自然流产的,属于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 C.不适用死刑,是指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但可适用死缓 D.不适用死刑,既包括不适用死刑立即执行,也包括不适用死缓 7.关于数罪并罚,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D ) A.甲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漏罪的,应当按照"先并后减"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B.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的,应当按照"先减后并"的原则实行数罪并罚 C.丙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再犯新罪,同时又发现漏罪的,应当先将漏罪与原判决的罪实行"先并后减";再对新罪与前一并罚后尚未执行完毕的刑期实行"先减后并" D."先减后并"在一般情况下使犯罪人受到的实际处罚比"先并后减"轻 8.关于累犯,下列哪一判断是正确的( B ) A.甲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三年。甲在附加刑执行完毕之日起五年之内又犯罪。甲成立累犯 B.甲犯抢夺罪于2005年3月假释出狱,考验期为剩余的二年刑期。甲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五年内再故意犯重罪。甲成立累犯 C.甲犯危害国家安全罪五年徒刑期满,期满六年后又犯故意杀人罪。甲成立累犯 D.对累犯可以从重处罚 9.甲女因抢劫杀人被逮捕,羁押期间不慎摔伤流产。一月后,甲被提起公诉。对甲的处理,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 ) A.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 B.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可适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被强制流产 D.不应当视为“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因甲并非在审判时摔伤流产 10.关于减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C ) A.减刑只适用于被判处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缓的犯罪分子 B.对一名服刑犯人的减刑不得超过三次,否则有损原判决的权威性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减刑后,实际执行时间可能超过十五年 D.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不能少于原判刑期的二分之一,但判前先行关押时间不算在内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小题,每小题 2 分,共1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 悉乙家的丙为自己能盗窃成功标别墅图。甲入室后未使用丙提供的图纸就找到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