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
- 格式:wps
- 大小:290.00 KB
- 文档页数:11
折弯系数计算折弯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加工工艺,通过对金属材料进行弯曲,使其形成所需的形状和角度。
在进行折弯加工时,我们需要计算折弯系数,以确保折弯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折弯系数是指在折弯过程中,金属材料的弯曲变形程度与折弯角度之间的关系。
它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折弯时所需的力量和工艺参数,以及预测折弯后的形状和尺寸。
计算折弯系数的方法有多种,其中一种常用的方法是通过实验测量得到。
首先,我们需要准备一块具有一定长度和宽度的金属材料样品,并在其上标记出一系列不同角度的折弯线。
然后,将样品放置在折弯机上,通过施加力量将其折弯到指定角度。
在每个角度下,我们需要测量折弯后的形状和尺寸,并记录下来。
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折弯角度与折弯后形状的关系曲线。
根据这条曲线,我们可以计算出折弯系数。
具体计算方法是将折弯角度除以折弯后形状的弯曲长度,即:折弯系数 = 折弯角度 / 弯曲长度通过计算折弯系数,我们可以了解到金属材料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程度。
折弯系数越大,表示金属材料的弯曲变形越大,需要施加更大的力量才能完成折弯。
相反,折弯系数越小,表示金属材料的弯曲变形越小,需要施加较小的力量即可完成折弯。
除了通过实验测量计算折弯系数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理论计算来得到折弯系数的近似值。
根据材料的力学性质和几何形状,我们可以使用数学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这种方法适用于已知材料性质和几何形状的情况下,可以提供较为准确的结果。
在实际应用中,折弯系数的计算对于折弯工艺的设计和优化非常重要。
通过准确计算折弯系数,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工艺参数,确保折弯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同时,折弯系数的计算还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折弯后的形状和尺寸,为后续的加工和装配提供参考。
总之,折弯系数的计算是折弯加工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实验测量或理论计算,我们可以得到金属材料的折弯系数,从而指导折弯工艺的设计和优化。
折弯系数的准确计算可以提高折弯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为产品的制造和装配提供可靠的基础。
折弯系数计算公式多种算法折弯系数是用于计算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变形程度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确定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性能和可靠性。
在工程设计和制造过程中,正确计算折弯系数对于保证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和多种算法,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重要参数。
折弯系数的定义。
折弯系数是指材料在弯曲过程中受到的应力与材料的抗弯强度之比。
它通常用符号k表示,其计算公式为:k = M / (S W)。
其中,M表示弯矩,S表示截面模量,W表示截面宽度。
折弯系数的大小反映了材料在弯曲过程中的变形程度,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选择合适的材料和设计结构,以确保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过度变形或破坏。
计算公式。
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材料和弯曲情况进行选择。
常见的计算公式包括:1. 金属材料的折弯系数计算公式。
对于金属材料,其折弯系数可以根据材料的弯曲强度和截面形状来计算。
常见的计算公式包括:k = (σ / σy) (1 / R)。
其中,σ表示材料的抗弯强度,σy表示材料的屈服强度,R表示截面曲率。
这个公式适用于不同形状和尺寸的金属截面,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根据具体的材料和结构来确定折弯系数。
2. 塑料材料的折弯系数计算公式。
对于塑料材料,其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与金属材料有所不同。
常见的计算公式包括:k = (σ / σy) (1 / R) (t / T)。
其中,σ表示材料的抗弯强度,σy表示材料的屈服强度,R表示截面曲率,t 表示材料的厚度,T表示材料的宽度。
这个公式考虑了塑料材料的厚度和宽度对折弯系数的影响,可以帮助工程师和设计师更准确地计算塑料材料的折弯系数。
多种算法。
除了常见的折弯系数计算公式外,还有一些基于数值模拟和实验数据的算法可以用于计算折弯系数。
这些算法可以更准确地考虑材料的非线性和变形特性,适用于复杂的结构和加载条件。
常见的算法包括:1. 有限元分析。
折弯系数完整版折弯系数中性层:在绘制钣金展开时,板料中有一层既不伸长又不缩短的一层称为中性层,随板厚的不同中性层的位置是不同的,折弯系数是用来表示这一层位置的参数系数:钢板的产地不同及不同的折弯机,系数有差异,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数先说明一下:1.折弯系数的算法通常以90度折弯来计算的,具体数据取决于折弯机刀槽和所应用钣金材料2.折弯系数包括两个定义(折弯扣除ΔΚ、折弯系数ΔΤ)即两种算法,但无论用哪种算法最后展开值是一致的3.具体算法是:折弯扣除ΔΚ等于外档尺寸相加减去展开长度L;折弯系数ΔΤ等于展开长度L减去内档尺寸之和即设折弯形状为L形,两外档尺寸分别为A、B内档尺寸为a、b 展开长度为L料厚为T 则:ΔΚ=A+B-L;ΔΤ=L-(a+b) 推出ΔΚ=2T-ΔΤ4.本人上传一个折弯系数表供大家参考(实际是扣除表)具体值可参考实际更改,此格式不是太成熟,由于工作忙等抽空再做个更人性化的给大家,5.只要将表放到其他系统系数表文件夹里就可看到了,也可放一个固定位置浏览一下就行了6.再声明一下,具体的值要根据自己的折弯机和材料进行试验来确定的,不同厚度的材料扣除值是不同的,同厚度不同刀槽折的值也是不同的,不同材料的值也是不同的上模R角大小:未知V槽口尺寸:一般折弯用的V槽口尺寸为板厚的8倍计算折弯系数跟材质;折弯半径/板材厚度,V口宽度及上模半径有关4m以下算内层的长度,4m到10m之间算中间层的长度,再以上,应该是中间偏上,就有系数了。
两个办法:1、根据实际结果和计算值,得出这种材料的中间层位置系数。
2、根据截面密度计算理论值,再修正。
1折弯系数确定的重要性在钣金加工中, 对零件展开料计算时, 工艺人员是凭经验确定折弯系数(即消耗量) 的, 不同工艺人员编制的工艺文件, 其确定的折弯系数也不相同。
通过查阅大量的有关钣金加工手册, 也没有查到明确的公式来计算折弯系数, 只能查到不同折弯内圆弧的折弯系数, 而内圆弧与加工工艺方案有关, 使用不同的折弯下模槽宽, 内圆弧也不相同, 从而导致工艺文件上无法确定折弯系数的准确值。
全面的折弯系数及计算钣金产品展开的基本算法展开计算原理: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内层受到压应力,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2.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 料内+ 料内+ 补偿量一般折弯1 (R=0, θ=90°):L=A+B+K1. 当02. 对于铁材(如SUS﹑SGCC﹑SECC﹑CRS﹑SPTE等):(1) 当0.3<t</t(2) 当1.5≦T<2.5时, K=0.35T(3) 当T≧2.5时, K=0.3T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等):当T>0.3时, K=0.4T一般折弯2 (R≠0,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1. 当T<1.5时, λ=0.5T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 bdsfid="122" p=""></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一般折弯3 (R=0, θ≠90°):L=A+B+K’1. 当T≦0.3 时, K’=02. 当T>0.3时, K’= (u / 90) * 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 一般折弯4 (R≠0 ,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 时, λ=0.5T 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 bdsfid="138" p=""></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Z折1 (直边段差):1. 样品方式制作展开方法:(1) 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 按两个90°折弯计算.(2) 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注: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1. 直邊段差展開系數一覽表2. 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1) 当C≧5T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L=A-T+C-2T+B+2K(2) 当3T<c<5t时:</c<5t时L=A-T+C-2T+B+K(3) 当C≦3T时<一次成型>:L=A-T+C-2T+B+K/2注: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Z折2 (非平行直边段差):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 高度H取值见图示.Z折3 (斜边段差):1. 当H<2T时:(1) 当θ≦70°时, L=A+B+C+K (此时K=0.2).(2) 当θ>70°时, 按Z折1 (直边段差) 的方式展开.2. 当H/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Z折4 (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1. H≦2T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两圆弧相切展开时, 取基体外侧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 向内侧偏移一个料厚按图示处理, 然后按Z折1 (直边段差) 方式展开.2. H>2T, 请示后再按指示处理.反折压平:L= A+B-0.4T1. 压平的时候, 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 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先V折30°, 再反折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N折: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计算,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4 (R≠0, θ≠90°)”.3. 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 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 L=A+B+H+2K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4. N折展开系数T H 0.5 0.8 1.0 1.2 1.50.5 1.50 1.92 2.20 2.41 2.720.6 1.66 2.08 2.37 2.57 2.880.7 1.82 2.24 2.54 2.73 3.040.8 1.98 2.4 2.71 2.89 3.210.9 2.14 2.56 2.88 3.05 3.371.02.30 2.723.05 3.21 3.531.22.633.0 3.31 3.53 3.811.5 3.12 3.48 3.70 3.90 4.22抽孔与抽牙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 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 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径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取值原则如下:(1) T≦0.5时, 取S=100%T(2) 0.5<t</t(3) T≧0.8时取S=65%T注: 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2. 常见抽牙预冲孔孔径一览表规格料厚M3 M3.5 M4 M5 #4-40 #6-32 #8-32T=0.8 1.6 1.3 1.2 1.2 1.2 1.3 1.0T=1.0 2.0 1.9 1.6 1.7 1.4 1.7 1.5T=1.2 2.2 2.3 2.1 2.1 1.6 2.2 2.0说明:1. 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2. 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2. 抽孔展开处理:2.1抽孔与色拉孔铆合时, 抽孔外径=色拉孔底孔孔径-0.3, 壁厚=0.5T (通常情况下)2.2若客户图纸上抽孔没标抽孔孔径尺寸, 展开时以下列情形处理:(1) 当T'≧0.7T时, 取T'=0.7T, 并保证抽孔内径.(2) 当0.5T<t'<0.7t时,按原图抽孔内﹑外径取值.< bdsfid="227" p=""></t'<0.7t时,按原图抽孔内﹑外径取值.<>(3) 当T'≦0.5T时, 取T'=0.5T, 并保证抽孔外径.注: 若计算出的预冲孔孔径<1.0, 则取预冲孔径为1.0.方形抽孔(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1. 当R≧4MM时: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2. 当R<4MM时,请示上级.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压缩抽形(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 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 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1. 当Rd≦1.5T时, 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D/2=[(r+T/3)2+2(r+T/3)*(h+T/3)]1/22. 当Rd>1.5T时:l按一般展开计算方法取值D/2={(r+T/3)2+2(r+T/3)*(h+T/3)-0.86*(Rd-2T/3)*[(r+T/3)+0.16*(Rd-2T/3)]}1/2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淮》.Proe及SolidWorks鈑金展開中系數值材質T(厚度) @(折彎係數) R(內圓角值) DL(圓弧展開長度) PROE/Y係數PROE/K係數SECC 0.5 0.2 1.40 2.1717 1.3825SECC 0.6 0.2 1.60 2.1431 1.3643 SECC 0.8 1.5 0.2 0.50 0.2323 0.1479SECC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 SECC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 SECC 1.5 2.5 0.2 0.90 0.3906 0.2486 SECC 1.6 2.6 0.2 1.00 0.4287 0.2729 SECC 1.9 3.2 0.2 1.00 0.3610 0.2298SECC 2.0 3.40 0.3 1.20 0.3644 0.2320SECC 2.2 0.2 4.80 2.0390 1.2981 SECC 2.5 0.2 5.40 2.0343 1.2951 SECC 3.0 0.2 6.40 2.0286 1.2915AL1100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AL1100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AL1100 1.5 2.4 0.2 1.00 0.4572 0.2911AL1100 2.0 3.2 0.2 1.20 0.4429 0.2820 AL1100 2.5 4.0 0.2 1.40 0.4343 0.2765AL1100 3.0 0.2 6.40 2.0286 1.2915 SUS 0.8 1.50 0.20 0.50 0.2323 0.1479SUS 0.9 1.70 0.20 0.50 0.2065 0.1315SUS 1.0 1.9 0.2 0.50 0.1858 0.1183 SUS 1.05 2.00 0.2 0.50 0.1770 0.1127SUS 1.1 2.10 0.2 0.50 0.1689 0.1076SUS 1.15 2.15 0.2 0.55 0.2051 0.1306SUS 1.35 2.35 0.2 0.75 0.3228 0.2055SUS 1.5 2.7 0.2 0.70 0.2572 0.1638 SUS 1.8 3.2 0.2 0.80 0.26990.1718 SUS 2.0 3.6 0.2 0.80 0.2429 0.1546 SUS 2.5 0.2 5.40 2.03431.2951SUS 3.0 0.2 6.40 2.0286 1.2915備註:DL=2(T+R)-@ Y=(DL-Pi/2*R)/T K=Y*2/Pi 其中@为本厂折弯系数经验值(展开长度=外皮尺寸累加-N*@)钣金工艺专业术语按基本工艺顺序:1、剪料:指材料经过剪板机得到矩形工件的工艺过程。
在计算钣金折弯或CAD钣金展开长度时,总是希望提高效率。
计算越简单越好。
弯曲系数的计算公式是最简单、最好的。
实际上,如果不需要精确的钣金误差,可以使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计算弯曲系数。
发现弯曲系数最简单的计算方法是90度弯曲系数的经验公式:材料厚度的1.7倍。
这个公式怎么用?用于90板料弯曲加工,直角弯曲减去材料厚度的1.7倍。
例如,材料为1mm 铁板,弯曲角度为90度,弯曲尺寸分别为100和50,计算和展开方法为:100+50-1.7=148.3mm。
按展开长度计算。
有人说这个1.7是1.6或1.65倍。
是的,可以稍微调整一下。
由于在工厂使用时,对板料的微调要求也会有所提高,因此每种模具都会出现微调和误差。
弯曲系数的最简计算公式板料弯曲既有90度弯曲,也有非90度弯曲。
有最简单的计算方法吗?有一个公式可以精确计算非90度弯曲系数。
该公式利用中性层的概念计算弯曲件的弧长,最后计算弯曲系数。
网上有很多例子,前文也提供了计算方法。
在这里,可以用一个特殊的角度来计算弯曲系数。
当弯曲系数为金属板厚度的135.5倍时,弯曲系数可以减小到0.5度。
如材料为1mm铁板,弯曲角度为135度,弯曲尺寸分别为100和50,计算和展开方法为:100+50-0.5=149.5mm。
其他金属板厚度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计算。
仅适用于135度,其他角度不可用。
135度板料弯曲系数的最简算法板料弯曲中还有一种特殊的角度弯曲,即板料弯曲,也称死角,可以用简单的方法计算。
弯曲系数等于金属板厚度的0.4倍。
如材料为1mm铁板,弯曲为死角,弯曲尺寸分别为100和10,计算和展开方法为:100+10-0.4=109.6mm。
计算是一个经验公式,所有这些公式都非常精确。
一些钣金厂可能因设备不同而有所不同。
板厚折弯系数 板厚 折弯系数 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L:展开长度L1:边长1(见右图)L2:边长2(见右图)δ:板厚Z: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1.0 1.2 1.5 1.8(热板)2.0 2.53.0 Z 无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 (冷板) 22 2、5 * 3、25 4、2 5 刨槽折弯 (冷板) 11 1、5 * 2、0 2、5 3 无刨槽折弯(热板)* * 3 * * 5 不锈钢板:1.01.2 1.5 1.82.0 2.5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 全国注册建筑师、建造师考试 备考资料 历年真题 考试心得 模拟试题Q/ZB J65—20101钣金展开计算方法2、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得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得长度与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就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得基准。
2、2 中性层得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得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得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得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我们使用得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得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得板厚得5-6倍。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板厚(t) 1、0, 1、2,1、51、5,2、0 2、5,3、0 3、0,4、0,5、0适用V槽宽度81216254 展开计算方法: 4、1 90°折弯(一般折弯)Q/ZB J65—201024、1、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得折弯上模得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得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与材料厚度t。
上下折弯系数计算公式在工程结构设计中,对于梁柱等构件的设计,常常需要计算其弯曲性能。
而在计算弯曲性能时,一个重要的参数就是折弯系数。
折弯系数是用来描述材料在受弯曲作用时的变形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材料力学性能指标。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梁柱等构件的折弯系数,以便评估其受力性能。
本文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计算折弯系数的公式,并对其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折弯系数的定义。
折弯系数是指材料在受弯曲作用时,截面上的应力与截面模量之比。
它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 C = \frac{M}{S} \]其中,C表示折弯系数,M表示弯矩,S表示截面模量。
弯矩是指在梁柱等构件受到外力作用时,引起的弯曲应力。
截面模量是指材料在受力时,截面上的抗弯刚度。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材料在受弯曲作用时的变形能力。
接下来,我们将对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详细的解析。
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出梁柱等构件的弯矩。
弯矩的计算公式为:\[ M = F \times d \]其中,F表示受力,d表示力臂。
受力是指梁柱等构件受到的外力,力臂是指外力作用点到梁柱等构件中心的距离。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柱等构件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弯矩。
然后,我们需要计算出梁柱等构件的截面模量。
截面模量的计算公式为:\[ S = \frac{I}{c} \]其中,I表示惯性矩,c表示截面的最大距离。
惯性矩是指梁柱等构件在受力时,截面对抗弯刚度的影响。
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计算出梁柱等构件在受力时的截面模量。
最后,我们将弯矩和截面模量代入折弯系数的计算公式中,就可以得到梁柱等构件的折弯系数。
通过这个折弯系数,我们可以评估梁柱等构件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在实际工程中,折弯系数的计算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
它可以帮助工程师评估梁柱等构件的抗弯性能,从而指导工程设计和施工。
因此,掌握折弯系数的计算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读者对折弯系数的计算方法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可以在实际工程中更好地应用这一知识。
板厚 折弯系数板厚 折弯系数折弯展开计算(折弯角度为90°): L=L1+L2-2δ+ZL:展开长度L1:边长1(见右图)L2:边长2(见右图)δ:板厚Z :折弯系数(见下表)铁板:1.0 1.2 1.5 1.8(热板) 2.0 2.5 3.0 Z无 0.4 0.5 0.6 0.75 0.8 1 无刨槽折弯(冷板)2 2 2.5 * 3.25 4.2 5 刨槽折弯(冷板)1 1 1.5 * 2.0 2.5 3 无刨槽折弯(热板) * * 3 * * 5 不锈钢板:1.01.2 1.5 1.8 2.0 2.5 3.0 Z无 0.4 0.50.6 0.75 0.8 1Q/ZB J65—20101钣金展开计算方法1 范围公司折弯次数小于8次的常规钣金件适用本方法,精密钣金件、折弯次数较多或折弯内圆弧半径R有特殊要求的钣金件需进行试折弯。
2 展开计算原理:2.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內层受到压应力,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度层为中性层;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保持不变,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
2.2 中性层的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当弯曲半径较大,折弯角度较小时,变形程度较小,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当弯曲半径较小,折弯角度增大时,变形程度随之增大,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內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內侧的距离用λ表示(见图一)。
3 折弯模具:我们使用的小松数控折弯机所配套的普通折弯模具V型槽宽度通常为适用该折弯模的板厚的5-6倍。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见表1)。
表1 板厚与适用V型槽宽参数板厚(t) 1.0, 1.2,1.51.5,2.0 2.5,3.0 3.0,4.0,5.0适用V槽宽度81216254 展开计算方法: 4.1 90°折弯(一般折弯)Q/ZB J65—201024.1.1 (如图二),由于我们常用的折弯上模的尖角通常小于0.5,所以折弯内圆弧R可以视为定值,因此折弯拉伸系数的影响因素主要取决于折弯下模槽宽V和材料厚度t。
折弯系数最简单的算法折弯系数是用来衡量材料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程度的物理常数。
它是通过测量材料在不同折弯角度下的变形量来计算得出的。
折弯系数通常用于设计和制造过程中,帮助工程师预测材料在折弯操作中的变形情况,以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
有很多算法可以用来计算折弯系数,下面我将介绍其中最简单的几种算法。
1.线性插值法:这是最简单的计算折弯系数的方法。
它的基本思想是根据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对应的变形量,通过线性插值来估计其他折弯角度的变形量。
具体步骤如下:-收集一组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对应的变形量数据。
-根据已知数据,绘制出折弯角度和变形量之间的曲线。
-对未知的折弯角度,通过在曲线上进行线性插值,估计出相应的变形量。
2.多项式拟合法:多项式拟合法是通过将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变形量数据拟合成一个多项式函数,然后利用该函数来计算折弯角度的变形量。
具体步骤如下:-收集一组已知的折弯角度和对应的变形量数据。
-将这些数据拟合成一个多项式函数。
可以使用最小二乘法或其他拟合算法来得到拟合函数。
-对未知的折弯角度,通过将其代入拟合函数,得到相应的变形量。
3.数值模拟法:数值模拟法是通过建立材料的数学模型,并使用数值方法来模拟材料在折弯过程中的变形情况。
具体步骤如下:-建立材料的数学模型,包括材料的物理性质、几何形状和应力分布等。
-使用数值方法,如有限元法或其他数值求解方法,求解模型方程,得到材料在不同折弯角度下的应力和变形情况。
-根据模拟结果,计算折弯系数。
这些算法中,线性插值法和多项式拟合法是比较简单和常用的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折弯问题。
数值模拟法则更加复杂和耗时,但可以更准确地预测材料的变形情况,适用于复杂的折弯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计算折弯系数时应该考虑到材料的物理性质、几何形状、应力分布以及折弯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非线性效应等因素,以避免得出不准确的结果。
此外,折弯系数也可以通过实验来得到,比如使用万能材料试验机进行拉压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计算折弯系数。
钣金折弯系数表钣金折弯系数是指在钣金折弯加工中,通过经验和实验测量得出的材料在不同弯角和弯曲半径下的伸长率和压缩率的比值。
在钣金加工中,了解钣金折弯系数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决定钣金的弯曲半径和折弯角度,从而确保加工出来的钣金零件符合设计要求和标准。
本文将详细介绍钣金折弯系数的相关知识,包括什么是钣金折弯系数、折弯系数的计算方法、常见材料的折弯系数表和使用注意事项等。
一、什么是钣金折弯系数折弯系数也称弯曲收缩系数,是指材料在经过折弯加工后,伸长率和压缩率的比值,通常用K表示。
折弯系数的大小受到材料的影响,常见的折弯材料有冷轧板、热轧板、不锈钢板、铝板等。
不同的材料折弯系数是不同的,同一材料不同条件下折弯系数也可能不同。
二、折弯系数的计算方法折弯系数的计算方法比较复杂,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出,也可以通过数学模型计算得出。
不同的计算方法应用于不同的折弯材料和折弯工艺。
通常来讲,折弯系数越小,材料的剧变越大,所以在实际加工中要尽量选择折弯系数较大的材料和工艺。
三、常见材料的折弯系数表下面是常见的折弯材料的折弯系数表:冷轧板材料的折弯系数:抽象138.16HRS137.80410S不锈钢148.13316不锈钢167.57铝板156.75铝合金125.94热轧板材料的折弯系数:普通碳钢板168.25低合金钢板166.96高合金钢板173.7465Mn弹簧钢板186.7420CrMnTi合金钢板174.35铝合金板155.95不锈钢板材料的折弯系数:304不锈钢177.41321不锈钢194.49316不锈钢167.57410S不锈钢148.132205不锈钢178.95以上数据仅供参考,具体的折弯系数值可能会因为不同的工艺和设备而有所不同,具体的情况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测试和计算。
四、使用注意事项1.在进行钣金加工时,需要根据材料的性质和折弯条件选择合适的折弯角度和折弯半径,避免超过材料的最大折弯角度和折弯半径。
钣金产品展开的基本算法展开计算原理:1. 板料在弯曲过程中外层受到拉应力, 内层受到压应力, 从拉到压之间有一既不受拉力又不受压力的过渡层称为中性层; 中性层在弯曲过程中的长度和弯曲前一样, 保持不变, 所以中性层是计算弯曲件展开长度的基准.2. 中性层位置与变形程度有关, 当弯曲半径较大, 折弯角度较小时, 变形程度较小, 中性层位置靠近板料厚度的中心处; 当弯曲半径变小, 折弯角度增大时, 变形程度随之增大, 中性层位置逐渐向弯曲中心的内侧移动. 中性层到板料内侧的距离用λ表示.展开计算方法: 展开计算的基本公式: 展开长度= 料内+ 料内+ 补偿量一般折弯1 (R=0, θ=90°):L=A+B+K1. 当0<T≦0.3时, K=02. 对于铁材(如SUS﹑SGCC﹑SECC﹑CRS﹑SPTE等):(1) 当0.3<T<1.5时, K=0.4T(2) 当1.5≦T<2.5时, K=0.35T(3) 当T≧2.5时, K=0.3T3. 对于其它有色金属材料(如Al﹑Cu等):当T>0.3时, K=0.4T一般折弯2 (R≠0,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1. 当T<1.5时, λ=0.5T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一般折弯3 (R=0, θ≠90°):L=A+B+K’1. 当T≦0.3 时, K’=02. 当T>0.3时, K’= (u / 90) * K 注: K为90°时的补偿量.一般折弯4 (R≠0 , θ≠90°):L=A+B+K (K值取中性层弧长) 1. 当T<1.5 时, λ=0.5T2. 当T≧1.5时, λ=0.4T注: 当用折刀加工时:1. 当R£2.0时, 按R=0处理.2. 当2.0<R<3.0时, 按R=3.0处理.3. 当R≧3.0时, 按原值处理.Z折1 (直边段差):1. 样品方式制作展开方法:(1) 当H/5T时, 分两次成型时, 按两个90°折弯计算.(2) 当H¢5T时, 一次成型, L=A+B+K注: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1. 直邊段差展開系數一覽表2. 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1) 当C≧5T时,一般分两次成型,按两个90°折弯计算.L=A-T+C-2T+B+2K(2) 当3T<C<5T时<一次成型>:L=A-T+C-2T+B+K(3) 当C≦3T时<一次成型>:L=A-T+C-2T+B+K/2注: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Z折2 (非平行直边段差):展开方法与平行直边Z折方法相同(如上栏), 高度H取值见图示.Z折3 (斜边段差):1. 当H<2T时:(1) 当θ≦70°时, L=A+B+C+K (此时K=0.2).(2) 当θ>70°时, 按Z折1 (直边段差) 的方式展开.2. 当H/2T时, 按两段折弯展开(R=0, θ≠90°)Z折4 (过渡段为两圆弧相切):1. H≦2T段差过渡处为非直线段两圆弧相切展开时, 取基体外侧两圆弧相切点处作垂线, 向内侧偏移一个料厚按图示处理, 然后按Z折1 (直边段差) 方式展开.2. H>2T, 请示后再按指示处理.反折压平:L= A+B-0.4T1. 压平的时候, 可视实际的情况考虑是否在折弯前压线, 压线位置为折弯变形区中部.2. 反折压平一般分两步进行:先V折30°, 再反折压平.故在作展开图折弯线时, 须按30°折弯线画, 如图所示:N折:1. 当N折加工方式为垫片反折压平, 则按L=A+B+K计算, K值依附件一中参数取值.2. 当N折以其它方式加工时, 展开算法参见“一般折弯4 (R≠0, θ≠90°)”.3. 如果折弯处为直边(H段), 则按两次折弯成形计算: L=A+B+H+2K (K值取90°折弯变形区宽度).4. N折展开系数T H 0.5 0.8 1.0 1.2 1.50.5 1.50 1.92 2.20 2.41 2.720.6 1.66 2.08 2.37 2.57 2.880.7 1.82 2.24 2.54 2.73 3.040.8 1.98 2.4 2.71 2.89 3.210.9 2.14 2.56 2.88 3.05 3.371.02.30 2.723.05 3.21 3.531.22.633.0 3.31 3.53 3.811.5 3.12 3.48 3.70 3.90 4.22抽孔与抽牙孔:抽孔尺寸计算原理为体积不变原理, 即抽孔前后材料体积不变; 一般抽孔, 按下列公式计算, 式中参数见右图(设预冲孔径为X, 并加上修正系数–0.1):1. 若抽孔为抽牙孔(抽孔后攻牙), 则S取值原则如下:(1) T≦0.5时, 取S=100%T(2) 0.5<T<0.8时, 取S=70%T(3) T≧0.8时取S=65%T注: 一般常见抽牙预冲孔按附件一取值.2. 常见抽牙预冲孔孔径一览表规格料厚M3 M3.5 M4 M5 #4-40 #6-32 #8-32T=0.8 1.6 1.3 1.2 1.2 1.2 1.3 1.0T=1.0 2.0 1.9 1.6 1.7 1.4 1.7 1.5T=1.2 2.2 2.3 2.1 2.1 1.6 2.2 2.0说明:1. 以上攻牙形式均为无屑式.2. 抽牙高度:一般均取H=3P,P为螺纹距离(牙距).2. 抽孔展开处理:2.1抽孔与色拉孔铆合时, 抽孔外径=色拉孔底孔孔径-0.3, 壁厚=0.5T (通常情况下)2.2若客户图纸上抽孔没标抽孔孔径尺寸, 展开时以下列情形处理:(1) 当T'≧0.7T时, 取T'=0.7T, 并保证抽孔内径.(2) 当0.5T<T'<0.7T时,按原图抽孔内﹑外径取值.(3) 当T'≦0.5T时, 取T'=0.5T, 并保证抽孔外径.注: 若计算出的预冲孔孔径<1.0, 则取预冲孔径为1.0.方形抽孔(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当抽孔高度较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 圆角处展开按保留抽高为H=Hmax的大小套弯曲公式展开,连接处用45度线及圆角均匀过渡, 当抽孔高度不高时(H≦Hmax) 直边部展开与弯曲一致,圆角处展开保留与直边一样的偏移值.1. 当R≧4MM时:材料厚度T=1.2~1.4取Hmax =4T材料厚度T=0.8~1.0取Hmax =5T材料厚度T=0.7~0.8取Hmax =6T材料厚度T≦0.6取Hmax =8T2. 当R<4MM时,请示上级.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准》压缩抽形(量产模具制作展开方法):直边部分按弯曲展开, 圆角部分按拉伸展开, 然后用三点切圆(PA-P-PB)的方式作一段与两直边和直径为D的圆相切的圆弧.1. 当Rd≦1.5T时, 求D值计算公式如下:D/2=[(r+T/3)2+2(r+T/3)*(h+T/3)]1/22. 当Rd>1.5T时:l按一般展开计算方法取值D/2={(r+T/3)2+2(r+T/3)*(h+T/3)-0.86*(Rd-2T/3)*[(r+T/3)+0.16*(Rd-2T/3)]}1/2注: 折床制作展开方法参照《产品展开工艺处理标淮》.Proe及SolidWorks鈑金展開中系數值材質T(厚度) @(折彎係數) R(內圓角值) DL(圓弧展開長度) PROE/Y係數PROE/K係數SECC 0.5 0.2 1.40 2.1717 1.3825SECC 0.6 0.2 1.60 2.1431 1.3643 SECC 0.8 1.5 0.2 0.50 0.2323 0.1479SECC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 SECC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 SECC 1.5 2.5 0.2 0.90 0.3906 0.2486 SECC 1.6 2.6 0.2 1.00 0.4287 0.2729 SECC 1.9 3.2 0.2 1.00 0.3610 0.2298SECC 2.0 3.40 0.3 1.20 0.3644 0.2320SECC 2.2 0.2 4.80 2.0390 1.2981 SECC 2.5 0.2 5.40 2.0343 1.2951 SECC 3.0 0.2 6.40 2.0286 1.2915AL1100 1.0 1.7 0.2 0.70 0.3858 0.2456AL1100 1.2 2.0 0.2 0.80 0.4049 0.2577AL1100 1.5 2.4 0.2 1.00 0.4572 0.2911AL1100 2.0 3.2 0.2 1.20 0.4429 0.2820 AL1100 2.5 4.0 0.2 1.40 0.4343 0.2765AL1100 3.0 0.2 6.40 2.0286 1.2915 SUS 0.8 1.50 0.20 0.50 0.2323 0.1479SUS 0.9 1.70 0.20 0.50 0.2065 0.1315SUS 1.0 1.9 0.2 0.50 0.1858 0.1183 SUS 1.05 2.00 0.2 0.50 0.1770 0.1127SUS 1.1 2.10 0.2 0.50 0.1689 0.1076SUS 1.15 2.15 0.2 0.55 0.2051 0.1306SUS 1.35 2.35 0.2 0.75 0.3228 0.2055SUS 1.5 2.7 0.2 0.70 0.2572 0.1638 SUS 1.8 3.2 0.2 0.80 0.2699 0.1718 SUS 2.0 3.6 0.2 0.80 0.2429 0.1546 SUS 2.5 0.2 5.40 2.0343 1.2951SUS 3.0 0.2 6.40 2.0286 1.2915備註:DL=2(T+R)-@ Y=(DL-Pi/2*R)/T K=Y*2/Pi 其中@为本厂折弯系数经验值(展开长度=外皮尺寸累加-N*@)钣金工艺专业术语按基本工艺顺序:1、剪料:指材料经过剪板机得到矩形工件的工艺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