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终稿-广西教育-2005年第6期-结果与过程兼得乎(修改稿)

终稿-广西教育-2005年第6期-结果与过程兼得乎(修改稿)

终稿-广西教育-2005年第6期-结果与过程兼得乎(修改稿)
终稿-广西教育-2005年第6期-结果与过程兼得乎(修改稿)

新课程实施反思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

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孔凡哲王郢1

《广西教育》(小教版)2005年第6期A

[摘要] 过程与结果是课程教学研究领域永恒的主题,教育变革就像是在过程与结果两极间不断摇摆的钟摆。新课程实施以来由于多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激现象,产生了一些误区。恰当寻找过程与结果之间的平衡,全面评价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健康、持续的发展。

[关键词] 课堂教学,过程,结果,评价,新课程

过程与结果,是课程领域乃至教育领域一直以来讨论的热点问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掐头去尾烧中段”就是针对“重结果、轻过程”的倾向而提出的。目前,新课程改革的一些实验区不仅流行“重过程、轻结果”、“重要的是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结果有没有并不重要”,而且在一些学校或地区相当流行。如何看待“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过程与结果,熊掌和燕窝,二者可兼得乎?

一、问题的提出

国内现行的一本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用书的书末,对于如何评价一堂好的数学课提出了如下要求:

在课程改革刚刚开展之时,为了推动、唤起改革的高潮,这样的评价标准并无不妥,但是,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仔细推敲,就可以发现,对于学生而言,这个评价标准关注的仅仅是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认知的过程等方面的因素,但对于学生获得什么样的知识、掌握知识的程度以及如何获取知识,却只字未提。

由于类似教师用书的影响,到底如何评价一节课?如可把握课堂教学中的知识技能的形

1作者简介:孔凡哲,男,教授,山东济宁人,教育部东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硕士生导师,东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助理,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王郢,四川成都人,东北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系在读硕士。

成过程以及知识技能本身?不少教师对此产生曲解、误解。

二、重视结果是时代的产物,是历史发展的必经阶段

我国的传统课堂教学中一直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重视结果而忽略过程”的倾向,造成很多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潜意识里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所设计好的教学方案按部就班的做出回答,并且努力的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进行学习活动和认知活动,而对于学生所提出的“非预期”问题或答案则采取回避、不理睬等方式一带而过,这样“有条不紊”的教学可以保证在既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教学进度,达到既定的认知目标,然而,这样做,对于学生发散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的迁移能力的发展都十分不利。

其实,在课堂教学评价中,对过程和结果的争论由来已久。最早表现为主知主义和行动主义的争论。主知主义强调得失系统的知识的学习,而行动主义则提倡动手能力的培养。在历史上,从赫尔巴特到20世纪初的杜威,正是从主知主义向行动主义的过渡,而从杜威再到凯洛夫又是一种从行动主义到主知主义的回归。这一争论也被看作是知识教学与个人体验的关系[1]。教育改革似乎更像是钟摆,在过程与结果之间来回的摆动。能不能在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完美的结合点呢?

对于我国来说,“重结果而轻过程”的教学模式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渊源。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教学论乃至教育学研究一直受到前苏联教育理论的影响,尤其是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影响至深。在凯洛夫看来,课堂教学是学校教学的中心工作,是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着绝对权威的地位,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知识是否能得到充实和巩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能够形成等问题。同时,针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苏联受“学校消亡论”的影响而导致的教学工作混乱的局面,凯洛夫再次重申教科书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这种理论实际就是强调了教科书的权威性、教师的权威性以及学科知识体系的权威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三中心”论。

自二十世纪中后期我国教学论初步形成以来,其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强调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强调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而把教学过程当成是学生的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在这样的理论指导下,课堂教学的评价就变成了对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业成绩)考察。这种观念发展到极致,就是将课堂教学的优劣完全由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与程度决定。评价者关注的只是教师是否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的等这些可测量、可操作的指数,却忽略了学生所经历的获得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等这些不太可见的效果指数。与这样课堂教学评价相适应,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就形成了以纸笔测验为主要形式的高利害评价模式,这种单一、武断的甄选方式必然导致诸如学生学习负担过重、高分低能、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一系列问题。

随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不断深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人们所掌握的知识总量也呈爆炸状态增加。仅以数学为例,从1821年柯西、魏尔斯托拉斯等人奠定近现代数学基础,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人类所发现的数学成就之和比1821年之前所发现的数学成就之和还要多,而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短短不足60年,人类的数学成就的总量甚至超过了二次大战以前的所有总量。面对无限增长的知识,作为一个个体的人,其认识能力变得越来越渺小,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所信奉的“传承人类文明、继承人类已有的所有知识”的教学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重能力、重视获知的本领,变得越来越重要!而能力是在过程中完成的。在此背景下,重结果不重过程的极端评价理念越来越站不住脚。

三、重视过程、轻视结果是对新理念的误解

1.过程与结果的含义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通常认为“教养目标”就是课堂教学目标的全部,这里的“教”

的目标就是针对学生在课堂上所获得的知识、技能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养”通常就是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德育教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等等”。

在课程改革的今天,人们通常把课堂上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技能统称为“结果”,从心理学的角度看,这主要是认知性的,于是,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也常常被人们等同于一节课的认知教学目标,即“重结果”;而“过程”则是指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亲身经历,对学习过程和方法的感受、体验,对学习经验的积累、提纯、升华,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和深化。这个过程与学生获取知识、技能的过程是否是同时发生、同步进行的?“新课程贵在经历过程,结果有没有不重要”等观点是否正确?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到各科课程标准,到底如何正确处理“结果”与“过程”的关系?这些问题正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程、教学问题(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问题)。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人们对于传统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因此,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表现在课程教学目标上就是,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获得全面发展,也就是实现“三位一体”的目标。

2.课程是生成的还是预设的?

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对待过程与结果相互关系的观点,具体体现为对待课程是生成的还是预设的认识差异。

我们认为,对教师来说,课程是预设的目标、预定的目标,是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工作是协助学生生成课程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课程是生成的,而不是预设的。

正如课程专家古得莱德对课程所划分的层次一样,从专家设想的理想课程,到文本课程,再到具体实施的课程,都会参杂参与者的经验背景而产生不同的理解,即所谓的理解课程。这种理解课程与最初的理想课程有很大差异,与文件课程也有差异,而课程实施者用他们所“理解”的课程来进行教学的时候,实际实施的课程就有不少的差异。有人把这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的课程的变化称为“课程异变”[2],这种异变实际上分为衰减和增值两种情况。

正是由于课程改革的参与者不同的经验背景、不同的专业功底,使得每个人在理解新课程的理念时都有各自不同的见解,这种不同的见解就是课程的异变,它可能是“正异变”,即课程的增值,也可能是“负异变”,即课程的衰减。在改革过程中,一些参与者错误地理解了“转变以前传统教学中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的含义,极端地认为,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就不需要注意学生获取知识与否,获取的程度如何这样的“知识本位”问题。这样的看法无疑是对新课程理念的错误理解,是违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初衷的。值得我们关注的是,持有这样看法的人,不仅是个别教师,甚至还包括课程实施的一部分研究者和管理者。

3.重过程轻结果的弊端分析

在前文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乍一看来,并无不妥,仔细推敲就会发现,这样的导向必然会导致对教师对教学重心的转移——为了适应这样的评价要求,教师必然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模式和策略,即使在内心深处教师并不认同这样的评价标准。于是,在重结果还是重过程的两项选择中,就出现了两种非常极端而又普遍存在的现象,出现了几个常见误区。

误区一:“为讨论而讨论”、“为合作而合作”、“为活动而活动”、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等只求“表面热闹”的教学,使课堂教学华而不实。

许多教师为了让自己的课堂“看起来”很有新课程的“风格”,往往将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一古脑儿往自己的课堂里夹,而不管自己所教授课程的内容是否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这必然导致课堂教学效率的下降,让学生“动了却没有懂”,“热热闹闹,却无收获”。

同时,还有一些教师片面理解合作学习的含义,在课堂上不管什么问题都让学生合作学习,似乎不合作就不是新课程。甚至出现了在45分钟的课堂上竟然出现合作学习三十多次,

平均每一次小组合作的时间不到20秒。试问,这样的合作学习效果何在?

我们认为,不同的学习内容适宜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客观的根据自己所教授的课程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新课程关注的是如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全面、持续发展,而不是仅仅关注用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只要能够更好地促进每位学生的健康、持续、全面、和谐发展,就是新课程所要追求的。

误区二: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开口讲话,许多教师对驾驭课堂产生了困惑。

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评价平时教学的一个原则。有的教师甚至上课该讲的也不敢讲,本来老师一句话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捉迷藏”,似乎都较着劲比谁更“少言寡语”。

我们认为,一般来说,陈述性的、事实性的知识可以让学生运用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进行学习。例如:加号+怎么写,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就行了,没有必要探究、合作。在课堂教学中,该引的就要引,该问的就要问,该讲的就要讲,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4.全面重视过程与结果是许多学科发展的必然

在科学发展过程中,科学家运用观察、归纳、类比、灵感、直觉等丰富多彩的思维形式,探索科学的规律,在整理科学思维结果时,运用逻辑的方法,整理出相对系统、完整的结果。这些结果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后人应当传承;而再现科学家探索的过程对于学生学会学习、提高思维水平,具有良好的价值。因此,现代课堂教学主张让学生经历知识技能发生发展的全过程。

以数学为例,数学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过程,而数学活动的完整过程就是“现实问题数学化、数学内部规律化、数学内容现实化”。数学不仅帮助人们更好地探求客观世界的规律,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数学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的基础上,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应用,这一过程除了逻辑和证明外,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对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要学习数学的思维结果,更要学习数学思维的方式方法,发展数学能力。能力的发展决不等同于知识与技能的获得。事实上,能力的形成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它不是学生“懂”了,也不是学生“会”了,而是学生自己“悟”出了道理、规律和思考方法等,这种“悟”只有在数学活动中才能得以进行,因而,教学活动必须给学生提供探索交流的空间,组织、引导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并把推理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融合在这样的“过程”之中。任何试图把能力“传授”给学生,试图把能力培养“毕其功于一役”的做法,都不可能真正取得好的效果。

四、在过程与结果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点

正如前面所说,过程与结果是教学改革的两极,教学改革如同钟摆在两极间来回摆动。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过程与结果水火不容,难以达到满意的和谐。事实上,过程与结果是一对矛盾的两面,它们既相互对立又彼此统一。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应该正确处理二者的关系,力求找到平衡,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我们认为,过程与结果至少存在以下的两种关系:

1.重过程但不能以牺牲结果为代价

过程产生结果,而结果同时又催生了新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只知道过程而不注重结果,必然为以后的学习埋下隐患,课堂教学旨在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要义,而素质既包括了能力也包括知识。另一方面,基本的知识是形成逻辑思考得前提和基础,而低一级的知识更是高一级过程的催化剂,因此,只重过程不重结果必然导致学生学习的缺失。

2.没有过程的结果将是短命的

如前所述,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知识爆炸”、“信息海量”的现状,学校教育不可能使学生继承人类已经获知的所有知识,因此,如果不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寻找答案的过程和方法,不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价值观念,必然导致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学习竞争中处于劣势地位甚至被淘汰,对于整个国家和民族来说,则更决定着其未来综合竞争力的强弱。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过程与结果的有机结合,恰如其分地运用各种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不仅“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从评价的角度讲,现代教育评价之所以强调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传统的考试之外,不断拓展出更多的评价方法和工具,通过这些新的评价方法和工具,更好地关注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其重要目的也在于全面刻画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兼顾学生的现有水平和未来发展可能。以概念的评价为例,由于概念的抽象程度是有层次性的,而且个体对概念的理解是在不断变化与发展的,理解的标志不可能是“有或者没有那个东西”,即选择题等“标准化”试题不能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理解水平;理解的差异在于深度与广度的不同;能够对考试题,尤其是“标准化”试题给出正确答案,并不总是对相应知识具有高水平理解的标志。通常,对学生思维活动过程的评价要比仅仅对其活动结果的评价更有意义、更准确无误。

还是让我们回到本文开始时的问题。就新理念下的课堂教学评价来说,评价的目标应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课堂教学目标是否明确、适当,是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能够根据实际需要做出适当的调整;教学目标是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内容是否围绕教学目标而选取,并切合学生的承受能力和发展需求;教学方法的选择是否遵循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的要求,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兴趣;学生的参与度与参与面是否足够深广。

当然,课堂教学评价还要结合各门课程的具体特点,设计具有学科特点的评价标准。以

众所周知,从[4]等有关材料可以发现,与西方教师相比,中国教师的课堂教学“绝活”和强项在于,知识得出后的巩固、强化,而西方教师的“强项”则是如何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生成课程,讲究“何时介入”、做一个积极的旁观者。如何继承中国教师课堂教学的强项,用西方教师的强项弥补我们的不足,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在教学中,兼顾过程与结果,这对新时期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充分利用课堂中教师的个人知识、师生互动产生的知识,不仅使学生掌握知识本身,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更重要的是,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方法,让学生更简单明了地理解人们在认识知识的过程中所做出的各种努力,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经历前人经过几十年甚至几千年才完成的认识结果,在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同时,引导学生重塑自我认知,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所学内容的个人意义。

总之,只有正确认识师生交往、师生互动、共同发展[5]的现代教学观,并在教学过程中,自觉地将外在的教育理念物化为个人的课堂教学行为,才能让过程与结果兼得,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志军著,课堂评价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4页

2.石鸥、彭慧芳,课程改革:在实施中异变的原因与对策[J],课程?教材?教法,2004(3)

3.孔凡哲等,初中数学教育评价[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81页

4.顾泠沅等,寻找中间地带-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大趋势[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164 5.孔凡哲,新课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数学(初中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9页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

初中数学有效教学论文范文|谈谈初中数学有效教学的几个问题 目前中小学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教师教得很辛苦,苦得不知道尽头在哪里;学生学得也很痛苦,苦得不知学习的乐趣在哪里。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育体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及标准问题,更有教师本身素质和能力问题。作为一线教师,应该正视这个问题,并作深刻的反思。 我想,要彻底解决这个问题,不是教师的力量所能做到的,但是,从如何提高教学效益,那应该属于教师的份内职责。目前,随着新课程的全面实施,为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契机。下面就从有效教学理念出发,结合数学教学的实际来谈几个问题。 (一)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教学” 所谓“教学”,是指由教师引起、维持或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它的必要条件主要有三个:一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教学是在学生“想学”的基础上展开的。二是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到学到什么程度,学生只有知道学了什么以及学到什么程度,才会有意识地去主动参与;三是采用易于学生理解的方式让学生听清楚、听明白,为此,需要借助一些技巧,如重复、深入浅出、抑扬顿挫的教学语言等。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标准。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 (二)实现有效教学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仅仅是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怎样学。教师不是评判者,也不只是对学生提出要求,教师更多的是学生的服务者,他的职责要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通过教师的努力使学生真正学到知识和本领,教师应努力满足学生的求知愿望,使他们能自觉热爱学习,在学习中去体验快乐。在这个前提下,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目标,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获得成功,这样的教学才会是有效的、高效的,才会是受人欢迎的。以往教师都能教的内容准备得竭尽所能,讲课时也能做到如行云流水一样畅通,尽力处处讲到,常常是自我感觉惬意,却忽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忽略了学困生的困惑。这种单纯传授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主体作用的指导和发挥,这就会让我们的教

教育学笔记(表格式整理版)精华(新)

教育学 一、教育与教育学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三、教育与人的发展 四、中学教育(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 五、学生与教师(师生关系) 六、中学课程 七、中学教学 八、中学德育 九、班主任与班级管理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教育的发展 1教育活动中的三结合——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教育的本质属性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三大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3教育起源论:生物起源说(各类动物的生存本能)利托尔诺、沛西·能 心理起源说(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孟禄 劳动起源说(源于劳动过程中社会生产需要与人的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 米丁斯基、凯洛夫 4

(二)教育学的发展 1教育学时一门以教育现象与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学科

二、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一)教育与生产力 1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 2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1)教育再生产劳动力(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 动效率)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使原本由少数人掌握的科学知识为更多人掌握) (二)教育与科学技术 1学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 (三)教育与文化 1教育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文化对教育——影响教育目的、内容、教学方法的确立 教育对文化——具有筛选、整理、传递、保存传播、交流更新、创造文化的作用 2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 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 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文化——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构成文化本体3学校文化是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可供参考)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范文六篇 【篇一】 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未来的栋梁之材,因此,教师如何组织教学,秉持什么样的教师观,学生观,就显得至关重要。爱因斯坦曾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惟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教师所拥有的良好品德和才能会感染到学生,并对他们产生深远的影响。我愿意用自己健康的人格,乐观的心态和温厚的爱去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陪伴他们从稚嫩的小树长成茂盛的参天大树。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我想,在真正站上三尺讲台之前,需要了解语文这门人文学科的内涵: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目,它是听,说,读,写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言文

字是有生命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要让课堂变得生动活跃,让同学们感受到语文灵动的美。 夸美纽斯说过:“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从古至今,教师便被人们称赞为春蚕,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等等,这些光环的背后,是社会,家长,学生对于老师的信任和期望,是老师身上所背负的巨大的责任。那么,教师应该如何组织好教学工作呢?我想,有以下几点要求:一、坚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我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他们更多的爱与温暖,耐心地和他们进行沟通,打开孩子们的心扉,成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朋友。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我们的学生是发展的人,是独特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体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为他们营造一个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二、教师应注重自身形象,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古往今来,对学生进行教育,言教和身教缺一不可,言教重在说理,以提高学生对问题的认识;身教重在示范,能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的行为和实践。从这个意义上讲,身教比言教更为重要,对学生往往能产生更大的感化作用,更能提高教师的影响力。教

自学考试教育学二历年真题答案

2007年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教育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44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lO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D.壬子——癸丑学制 2.文化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A.梅伊曼、拉伊B.狄尔泰、斯普朗格 C.杜戚、克伯屈D.瓦斯凯、乌里 3.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观点是典型的【】 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 C.遗传环境辐合论D.教育万能论 4.“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它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示范性特点B.长期性特点C.创造性特点D.复杂性特点 5.杜威指出:“教育的过程,在它自身以外没有目的;它就是自己的目的。”这句话反映了杜威是一位典型的【】 A.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者B.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者 C.神学的教育目的论者D.教育无目的论者 6.以直接经验为主的课程,典型的表现形式是【】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综合课程D。分科课程 7.诱导学习动机一领会新教材_巩固知识一检查,这种教学模式是【】A.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B.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C.结构化教材和发现学习模式 D.范例教学模式

8.为了防止发生教学低于或高于学生实际程度而提出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量力性原则D.巩固性原则 9.由保加利亚医学博士卢扎诺夫创立的教学方法是【】 A.纲要信号图式教学法B.范例教学法 C.非指导教学法D.暗示教学法 10.被称为“现代教育测验之父”的学者是【】 A.赖斯 B.泰勒 C.斯金纳 D.桑代青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1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学校教育是由教育者_____、_____三个基本要素构成。 12.我国教师聘任制依其聘任主体实施行为的不同可分为招聘、_____、_____、辞聘等形式。 13.是学校管理的基本途径;是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 14.学校的管理方法主要有_____、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_____、学术方法等。 15.就教师的身份特征而言,教师是_____;就教师的职业特征而言,教师的职责是_____。 16.世界各国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呈现出以下趋势: (1)分层教学;(2) _____;(3) _____。 17.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计划的编写上:(1)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2) _____;(3) _____。 18.从测验目的的角度区分,测验可分为安置性测验、_____、_____和总结性测验。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参考标准

教师教育教学论文评比参考标准 分 值 类别等级标准得分 50分理 论 性 和 实 践 性 A 观点鲜明真确,符合教育方针,符合现代教育思想;具有针 对性,能揭示教育教学某一个侧面本质的规律;能从理论事 实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尊重客观事实,真实、可信;在 探索教育规律方面有独到见解。材料来自教学实际。数据准 确,丰富详实,真实可信,属于教学论文。 50-43 B 观点正确。能揭示教育教学某一个侧面本质的规律,论文具 有针对性,能从理论事实等方面论证自己的观点,能对一些 教育教学现象进行分析和总结,属于经验总结性文章。 43-38 C 观点正确。能谈一些教育教学中的体会,能举一些教育教 学中的事例,反应一般规律。属于一般性体会文章。 38-30 D 观点有偏颇或有待商榷,没有成熟的体系,理论及论据支持, 且泛泛其谈,联系实际不多,或举例不当,耽误错误。 30- 25分指 导 意 义 A 论文有较强的实践基础,能指导教育教学改革,有借鉴作用。 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对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 的提高,成效显著。对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或教育教学中 某一问题的解决,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一定的推广价值。 25-22 B 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能证明其观点,做法在 教育教学中改革中有积极作用,对学校、教师、学生的发展, 对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效益提高有较好成效。 22-19 C有一定的借鉴作用。19-15 D指导作用一般。15- 25分结 构 与 表 达 A 论证严密,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表达流畅,语言精辟,行 文简洁,结构严谨,格式规范,有一定文采。 25-22 B思路清晰,语言较通顺,析理较清楚。22-19 C语言基本通顺,能基本表达自己的观点。19-15 D结构松散,语病较多,辞不达意。15- 每篇论文位评委,取平均分,四舍五入取整数,得分85分以上(含85)为A级,总分84-75(含75)为B级,总分74-60(含60)为C级。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及优秀论文范例

教师教学论文撰写格式要求及论文范例一、教师教学论文格式要求 (1)完整的论文一般应包括:正文(题目、内容提要、关键词、正文内容、参考文献)。 (2)正文格式要求 1)文章题目为三号黑体字,可以分为1或2行居中打印; 2)题目下空一行输内容提要,采用小四号楷体字; 3)内容提要下输入关键词:采用小四号楷体字; 4)关键词下空一行输入正文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字打印; 5)文章中小标题用黑体、四号字; 6)参考文献的字体采用小四号楷体。 (3)页面设置: 1)页边距:上:3.0cm ,?? 下:2.0cm,?? 左:3.8 cm??? 右:2.2 cm.?? 2)行间距: 22磅(操作:格式→段落→行距→固定值→设置值22磅) 3)字间距: 加宽1磅(操作:格式→字体→间距→加宽→磅值1磅) (4)标题层次表述(正文中所有内容换行时请空两格) 一、?????? (一) 1.?? (1) (5)文章最后空一行,写作者简介,字体采用小四号楷体。 (6)参考文献格式 参考文献表中通常仅列出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建议采用顺序编码制,即按引用文献出现先后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将序号加方括号标注在文献之前。正文所引用的文献的主要来源有:专着或书;连续出版物或期刊杂志;会议文献或会议记录、资料汇编;报告;专利等。参考文献着录格式如下: 1)专着、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 【1】刘国,陈绍业,王风翥.图书馆目录[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

【5】成升魁,沈镭.青藏高原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互动关系探讨[J] .自然资源学报,2000,15(4):297~304. 3)报纸文章 [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 .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8】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 .人民日报,1998-12-25(10). 4)电子文献 1998-08-16/1998-10-16/2001-04-01. 二:论文范本 授之以渔,方能“不用扬鞭自奋蹄” ——谈语文自学能力的培养 淮安市袁集乡中心小学朱丽芳 (本文荣获“师陶杯”教师论文评选市级一等奖) 【摘要】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要改变学生习方式,即改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探究的习惯。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已刻不容缓。 【关键词】预习自学能力导读默读读书方法 张田若先生说:“学习是学生的一项脑力劳动,通过脑力劳动来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任何人的任何学习都要通过自己的脑力劳动,也就是自学。阅读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学生自己的大量的阅读实践才能获得,所以,阅读教学要以学生自学为主。”鉴于以上认识,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教给预习方法,掌握自学规律 良好的预习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达到阅读目的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一篇课文,并不是从老师讲课开始的,而是从学生预习开始的。 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我都要上一、两节预习指导课,着重教给学生预习方法。(一)查找与本课有关的教资料。(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通过工具书掌握生字新词,要求边读、边想、边记,力求做到眼到、口到、手到、心到。正确地、经常性地利用工具书,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起到关键的作用,要特别重视学生对工具书的运用。凡是在课堂上不能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二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及答案解析(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 ?国民教育制度 B ?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 ?学校教育制度 2 ?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A) A ?教育学 B ?教育哲学C.教育社会学 D ?教育经济学 3. 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A ) A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 .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 .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D) A .美育B.劳动教育 C .爱国主义教育 D .美育、劳动教育 5. 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D) A .目的B.内容C .方法D .功能 6.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A) A .壬寅学制 B .癸卯学制C.壬戌学制 D .壬子癸丑学制 7.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C) A .演示法 B .练习法 C .实验法 D .实习作业法 &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C ) A .桥梁作用 B .关键作用C.主导作用 D .决定作用 9. 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B) A .循序渐进 B .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D .防微杜渐 10. “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C ) A .启发性原则 B .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 D .量力性原则

教育学笔记整理版

教育学笔记 教育与教育学 教育的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教育者: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受教育者:学生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及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极其联系的总和。 在这三个基本要素中,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是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属性 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阶级性。 四、教育功能的分类及教育的个体功能

教育起源的相关学说:

综观古代学校教育,其共同特征是: 1.教育与生产劳动想脱离; 2.教育具有阶级性和等级性 3.教育内容偏重于人文知识,教学方法倾向于自学、对辩和死记硬背。 接下来我们用两张思维导图来记忆近代社会的教育和现代社会的教育: 通过之前的笔记,我们了解了教育发展的历史形态,那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又是什么呢?我们接着往下看: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状况。 首先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 那么我们先要了解一下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什么是教育现象呢? 教育现象是教育活动的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什么是教育规律呢?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诸因素之间、教育与外部诸因素之间内在、本质、必然的联系。 其次我们来思考一下,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呢? 教育学的研究任务是阐明教育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揭示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给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以理论和方法的指导,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培养合格的人才服务。这句话比较长,也比较拗口,聪明的你记住了吗?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下教育学和几个概念的联系和区别: 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针政策,但二者之间是有联系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制定要考虑教育学所阐述的教育科学理论,教育学也要围绕教育方针政策提出的问题、课题,开展科学的研讨和探讨,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教育学源于教育实践经验,又高于教育实践经验。教育实践经验是学习、研究、发展教育学的基础之一。 教育学是庞大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 教育学的价值与意义: 1.有助于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提高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有利于巩固热爱教育事业的专业思想,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 3.有助于认识和掌握教育规律,提高从事教育工作的水平和能力。 4.有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教育科学研究。

(完整版)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作文20篇范文

缤纷成就和谐 三个学生走进商店寻解渴之物,喜甜者偏爱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欢又苦又甜者买下咖啡,三种味道不同,但却因不同而和谐——和而不同方为和谐,若这世上只有一种饮料,则不免单调而索然无味。 缤纷成就和谐,试看暮春三月,鹅柳淡烟的嫩黄,映阶碧草的翠绿,出墙红杏的艳红,卷云时舒的碧空,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但这又有何妨?“万紫千红总是春”,本来万物都欣然生长的春日就不是由一种色彩来主宰的。不同的是表象,和谐的是本质,缤纷成就的是多彩的世界,是真正意义的和谐。 轻叩红楼之门,寻那桩百年来曼远悠长的梦,你说《红楼梦》里众相纷芸,钟灵秀丽的女儿如此之多,谁是读者的最爱?从来是众口难调,然而亦从来是雅俗共赏,轻抚着略微卷起的书页,我们仿佛听到,那“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张扬,那“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忧伤,那“这个妹妹,好像哪里见过”的惊喜,那“爱哥哥,爱哥哥”的呼唤,汇成了一曲和谐的乐章,不绝于耳,味之不尽…… 和谐不是一把尺子,硬生生地丈量万物,用同一个标准命令世间万物达成量的一致;和谐是一位总揽全局的决策者,抑或说是指挥家,让万事万物各就其位,让它们演绎真实的自己,成就真正的和谐。 千年之前,春秋战国的战乱年代里却上演了空前而惊世的文化盛宴,诸子百家的争鸣之声穿透史册、书卷,穿越时空仍然在耳畔掷地有声;千年之后,蔡元培先生的“不以自己思想来束缚他人,亦不以他人之思想来束缚自己”这一名言震醒了求索中的多少中国人,而“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思想又延续至今,令人感佩。 子曰“有教无类”。作为人民教师,我们应尊重不同的学生,尊重不同的看法,尊重不同的选择,用心去领会并呵护真正的和谐,对各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保护;对各个学生的学习陋习给予宽容;尊重商店里买不同饮料的学生;尊重音像店里买古典音乐或是流行摇滚音乐的学生……正是每个学生的不同特性构成这变幻多彩的大千世界,没有不同就没有真正的和谐。

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二)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 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 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 A.斯巴达教育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 年限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 A.延展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

教育学笔记整理

教育学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学任务: 孔子的教育思想收录于《论语》、柏拉图的《理想国》。 世界上最早出现的专门论述教育、教育理论的专著是我国战国末期的《学记》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35-96年)《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第一部教育论著。 《师说》(韩愈)是中外教育史上出色的一篇教师专论。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 仅依附于其他思想而存在,理论水平较低。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中国教育起源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有受教育的的权利。 关于教师如何教的问题: 1.[启发诱导]; 2.[因材施教]; 3. [诲人不倦]。 关于学生如何学的问题: 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我师”、“虚心笃实,不耻下问”;学习态度要端正“学行结合,学行并重”。 苏格拉底的“产婆术”被认为是启发式教学法在西方的渊源。 【产婆术】又叫苏格拉底法,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苏格拉底的用语,指帮助他人获得知识的方法。这种方法是通过问答揭露对方的矛盾,使之逐步达到所谓普遍性的认识。它主要分为三步:第一步为讽刺,使人自知其无知;第二步为定义,即通过反复诘难与归纳,得出明确的定义与概念;第三步为助产术,即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得出结论,如同产婆一样能催生出新生命。 亚理士多德(公元前384——前322)是古希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创办了“吕克昂”哲学学校。 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办过“学园”,他的教育思想宏伟博大几乎涉及教育的所有领域。其中,对教育与政治的关系、国家建立统一的学制、教育与环境对人的巨大影响、学前教育、妇女教育、身心和谐教育、德育等都有独到见解。其教育思想主要在其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 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总结了当时的雅典和斯巴达的教育经验,提出了一个比较系统的教育制度,规定了不同阶级的人的不同的教育内容。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首次创立了系统的学校制度,建立了较完整的课程体系,按年龄实行班级授课制,高度地评价了教师的职业,强调了教师的作用,还提出自然性、直观性、确切性等教育教学原则等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形成阶段 ?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得以确立。 ?教育学的学科水平有所提高。 最先提出教育学这个概念的,是“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弗兰西斯·培根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师教育论文范文 用“暗示法”教育幼儿 有一次户外活动回来,孩子们可能太兴奋了,在教室里大喊大叫安定不下来。一会儿还有外宾要来参观呢.为了让孩子们安静下来,同时又能保持这种良好的情绪,我避免采取强迫命令的方法,而是朝着大家用双手把耳朵捂了起来,装着忍受不了噪声的样子。有几个比较安静反应较快的小朋友也学着我的样子捂起了耳朵。不一会,全体都安静下来了。 用这种“暗示法”来启发教育个别幼儿,也能收到良好效果。一次午睡时,别的幼儿都睡了,只有侯文阁小朋友仍一如以往不愿睡,而且这天特别不安静。我就与另一位教师按事先商定的,互相“犯愁”地看着,一个说:“哎呀!真急人,侯文阁不爱午睡,这对身体可不好啊!”另一个说:“是呀,侯文阁是个好孩子,可就是不睡午觉,怎么办呢?”……侯文阁听见了这一对话,大眼睛扑闪了几下,果然动了心,对我说:“老师,我也睡。”我赶忙一边夸奖他,一连安置他睡下。他终于睡了个好觉。而且逐渐习惯午睡了。 张莹小朋友初入园时,哭闹不休,得由老师久久陪在旁边,哄她,安慰她,才渐渐安定下来。不能长此下去。于是,有一天早晨,正当接待孩子入园的忙碌时刻,我一边照常陪着、哄着张莹,一边对另一位教师说:“今天你再多辛苦点啦!我看张莹小朋友已经越来越乖啦!别看她这一次还哭,下一次不再哭啦!”从张莹含着眼泪的目光中,可看出她听懂了我的话。当天为了加强效果,我又找个时间给张莹和另外几个小朋友讲了个题为《下一次》的故事。主要内容是说有几个小动物对自己今天做的一些 事(包括有个小动物无故哭了一场)不满意,决心“下一次”改正了。第二天早晨,当我把张莹从她妈妈手中接过来后,大概出于习惯,她又想哭了。我赶快高声说了几句别的话,转移了一下她的注意力,然后装作突然想起似的,亲热地凑在她耳旁悄悄说:“张莹,昨天老师讲的故事好听吗?老师先去照顾别的小朋友,等会儿再给你讲故事听,好吗?”她点了点头,虽然眼里又有泪了,可终于没有掉下来。我在接待别的孩子时,也一直没忘记向她点头、微笑。她每天早晨都要哭闹一场的毛病,终于改掉啦! 给每个孩子信心 徐冬云 思思是个能歌善舞、聪明美丽的小姑娘,深得教师和小朋友的喜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偶像”,孩子们都以能和思思坐在一起为荣。一天语言课后,只听蒙蒙叹口气说:“我要是思思多好,什么都会……。” 这固然是老师激励孩子们的一种手段的结果,但又何尝不是传统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误导的反映呢?老师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顺利地组织教学,常常以某一个在老师心目中能干出色的孩子作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不可否认,这种激励方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久而久之,对其他小朋友来说,却可是一种误导,容易使多数孩子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自卑、焦虑等不良情绪。对思思这样的孩子而言,也很有害由于长期处于重视、关怀的位置,往往丧失判断是非的能力,更看不到自己的不足,有的甚至形成某种心理压力,心理脆弱,缺乏承受挫折的能力。 作为幼教工作者,首先在观念上要更新,要针对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个体差异,不能千篇一律,以同一个标准去衡量要求每一个不同的幼儿,以防扼杀幼儿个性。 作为成人,应帮助幼儿发现自己的长处,树立信心,并知道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另外,

历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真题试卷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括号内。 1.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学 B.教育哲学 C.教育社会学 D.教育经济学 3.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的教育工作方针是() A.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教育必须为阶级斗争服务,必须与工农业生产相结合 D.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4.我国当前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德育、智育、体育、() A.美育 B.劳动教育 C.爱国主义教育 D.美育、劳动教育 5.决定教育永恒性的是教育的() A.目的 B.内容 C.方法 D.功能 6.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壬子癸丑学制 7.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A.演示法 B.练习法 C.实验法 D.实习作业法 8.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 A.桥梁作用 B.关键作用 C.主导作用 D.决定作用 9.教育要适应人的身心发展个别差异性,应做到()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0.“学而时习之”的主张说明教学应遵循的原则是()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量力性原则 11.“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的() A.广阔性 B.独立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2.看书时,用红色笔划出重点,便于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 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13.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起伏变化的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相互作用 D.实践活动影响 14.脑神经属于下列哪一类神经?() A.交感神经 B.副交感神经 C.中枢神经 D.周围神经 15.有预定目的,用专门方法的识记是()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16.长系列的材料,中间部分记忆的效果差,两端效果好,这是由于中间部分要受哪种抑制干扰?() A.前摄 B.倒摄 C.单一 D.双重 17.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 A.动力系统 B.自然前提 C.心理基础 D.核心成分 18.年龄智商的公式是() A.IQ=MA/CA×100% B.IQ=CA/MA×100% C.IQ=MA/CA×100 D.IQ=CA/MA×100 19.人的认识的倾向性是() A.兴趣 B.需要 C.动机 D.理想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https://www.doczj.com/doc/dd13174653.html, 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 一、最新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选题参考 1、基于网络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培训对策 2、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 3、音乐教育的教学阻隔——高校教师教育音乐专业与中小学音乐新课程教学间的透析 4、从“教书匠”到“教育者”——谈中学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 5、中学教师怎么选择网上教学资源——基础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之实证研究 6、以教育教学应用文档为纲,纲举目张——中小学教师Office应用能力培训的新思路与新方法 7、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权的法理探讨 8、初中教师资格教育教学基本能力测试方案初探 9、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10、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与高校美术学(教师教育)关系研究 11、中学物理教师教育教学研究能力形成的个案研究 12、试论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13、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内容改革初探 14、浅谈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计算机应用的思考 15、一种极其重要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21世纪初农村初中教师科研推动型继续教育教育教学模式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 16、论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 17、新课程背景下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科研工作 18、山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的需求及其发展

https://www.doczj.com/doc/dd13174653.html, 19、中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与学科教学能力的相关研究 20、浅谈初中英语教师如何利用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二、中学教师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1、中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教学模式 2、中小学教师与教育教学研究 3、中学数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4、中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探究 5、信息技术下提高教师个人教学效能感的对策——基于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 6、库伯经验学习理论视角下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模式 7、中学教师怎样选择教学资源——基础教育网站评价指标之实证研究 8、中小学教师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9、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评价的有效性审视 10、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思考 11、制定和实施《教学方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跨世纪的初中教师 12、基于教育教学实践的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 13、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道德责任与法律义务 14、初中数学老师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的问题意识进行培养的相关研究或者探索 15、中学教师资格培训"教育学"教学设计与应用 16、中小学教师教育培训教学浅见 17、新一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初探 18、山东省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现状调查及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发展研究

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论文范文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研究 摘要:幼儿园美工区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是幼儿园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工区活动能提供给幼儿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能帮助孩子解放头脑、眼睛、双手、嘴等各器官,使幼儿获得最好的乐趣和满足。对促进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转自映辉论文网你最优秀的论文服务专家。 关键词: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开展 美工区是幼儿艺术活动中的一部分,它能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时间和空间,能帮助幼儿解放头脑、眼睛、双手、嘴等各个器官,使幼儿获得最好的乐趣和满足。对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一、幼儿园美工区的界定 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欣赏和创作的重要场所,是一个让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小天地,它为幼儿的游戏、学习与创作提供适当的环境和条件,营造宽松、愉快而有要求的氛围。在这个区域内,幼儿可以操作各种材料,选用不同的工具和材料与同伴友好地合作,用绘画或手工这些外在的符号形式,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施展自己的才能,任意享受创造活动的快乐,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幼儿园美工区活动是幼儿园美工教学的重要补充形式 二、美工区活动开展的现状分析 美工区是能使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来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情感的大好舞台是能使幼儿有一个自由时间和空间来施展他们才能的大好机会能使幼儿获得更大的乐趣和满足。然而,美工区虽然是幼匕非常喜欢的游戏区域,但是在活动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幼儿发展的许多因素,主要归纳为以下三点。 (一)预设大于生成—美工区活动主题事先规划 在美工区活动时,往往由教师决定活动的主题。 1.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每周的主题相联系教师根据幼儿园的主题来决定美工区活动的内容,匕如最近开展的《环保小卫士》主题活动,那教师往往会把关于环保的一些内容有目的地渗透在美工区活动中,这是教师预先设计的。 2.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教学活动相联系教师根据幼匕的教学活动来决定美工区活动的内容例如今天上了美术活动课《美丽的扇子》,但是一课时下来,动作慢的幼儿往往不能及时完成作品,于是美工区往往可以成为美术活动的延伸区。 3.幼儿园美工区活动内容的选择与教师的规定相联系教师根据自己的想法决定美工区活动内容,但这会使幼儿失去自由创作的空间,而且由于主题事先的规划性,幼儿在活动过程只是处于被动的接受地位,从而失去区角活动原有的意义。 (二)技能的传授大于幼儿的创新—美工区活动过程强调模仿 在美工区活动中,幼儿模仿教师是常见的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片面追求整齐划一,幼儿只能机械地模仿老师。以往的美术区活动多以模仿为主,这就只要求幼儿亦步亦趋地按教师的方法步骤临摹。殊不知在临摹过程中抑制了幼儿的创造,扼杀了幼儿稚拙而天真的表达方式,使幼儿产生了盲目服从权威的心态,丧失了主动表现的自信心,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二是教师对幼儿思维能力缺乏足够的信心。教师往往会担心幼儿在自己的创作过程中无法完成任务,因此一味要求幼儿跟着老师做。这是教师对幼儿能力发展把握不足的

小学老师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如何提高班主任的影响力,提高威信素质教育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身体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地发展,这是一项长期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学校教育是我国主要的教学形式,班级授课制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形式。因此,作为班集体灵魂的班主任应该充分认识到自己所承担的历史重任。小学班主任面对6--12岁的儿童,工作更加繁重。我相信,任何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胜任这项工作并把自己从繁重中尽量解脱出来,那么,如何提高自己对班级的影响力,提高自己的威信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 一、以“爱”生威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要有热爱学生的慈母心,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大到生病住病,小到问寒问暖,促膝聊天,班主任心里必须时刻“装”着学生,尤其是能关心、爱护后进生。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爱是无声的语言,它能叩响学生的心门。 二、以“情”辅威 传统观念认为管理就是控制,现代观念则认为管理就是服务。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创造适合学生学习、生活的班级环境,营造有利于每位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的良好氛围。这也是素质教育对班主任工作的内在要求。因此,班主任仅作为具有爱心的“长者”出现是不够的,

还应作学生的知心朋友,应与学生建立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信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老师可通过“感情”这条纽带把准学生成长的“脉搏”,以便对症下药,及时解决各种问题,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班主任要放下架子,多挤出点时间参与同学们的活动,多渠道沟通师生间的感情,努力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三、以“德”树威 班主任的威望与号召力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班主任的道德修养。由于青少年学生的可塑性、模仿性较大,而班主任的思想品德、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等时刻处于学生监督之下,所以,班主任对学生的影响和熏陶是潜移默化的。“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已。”班主任要自觉提高道德修养,要具有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探索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不计得失的奉献精神,从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给学生施以正面影响。身教重于言教,班主任的榜样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巨大的教育力量。 四、以“才”强威 班主任的榜样作用之所以巨大,学生之所以尊敬和依赖班主任,除了班主任的“德”之外,还与其“才”密切相关。作为班主任,首先要精通自己所任教的学科,做到业务过硬,又要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如三字一话等)。试想,一个连自己担任的课程都不能胜任的班主任,怎能受到学生的尊敬和欢迎呢!作为班主任,要不断地自我加压,自我“充电”,不断地更新知识,这样才能“才”源不断。作为班主任,还应努力做到既专又博,涉猎广泛,具有多方面才能。比如你在联欢会上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新课标的逐步实施,要想激活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就要求教学应围绕学生的需要展开。本文基于一些教学实践,对新课改下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讨。 关键词:教学方法;教学导入;主体参与;人本观念;良好习惯 新课程改革势不可挡,课改前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的主要弊端在于传统的教学方法基本属于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四十五分钟,不留给学生充分的主动学习时间。实质上具有重教师主导作用、轻学生主体作用;重知识灌输、轻养成教育;重课堂教育、轻社会实践;重学校教育、轻社会教育等诸多特征。而现行的初中思想政治新课程力求倡导课堂教育的实践性,提倡教师要构筑新的教育理念,突破旧有的封闭、单一、机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环境和教学方式上要大胆革新,创新方法,达到真正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作为一名初中思想政治教师,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尝试,在创新教学上形成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借此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激活思想品德课堂应当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计算机日益普及的同时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现在初中各学校都建有微机室或电教室,互联网络高效、敏锐的信息获取;方便、快捷的操作方式,都为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因多媒体教学能把声音、图像等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为此,我们的思想品德课教师要能够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式,加强学习,特别是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计算机运用的基础知识和课件的制作方法,着力推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 二、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前奏 教学中,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教师谱写一首优美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间情感共鸣的第一个音符,也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精炼、贴切、感人的情境或其他形式的导入,可以使学生分散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其思维和求知欲,还可以借此交给学生一把打开新课大门的钥匙,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它在整个教学中起着诱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乃至激情的作用。为此,我们教师要注意教学导入的情境化,重视教学前奏。 在新课进行前,教师可以编拟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富有启发性的情境,引导学生回忆、联想或渗透本课学习目标、研究的主题。当然,导入设计要符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实际和课型的需要,力求做到短小精悍,形式多种多样。诸如: 1多媒体演示导入法。在讲授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中《珍惜生命》这一课时,就现在初中生非常强烈的自尊心下无法承受一些小的压力和挫折,极易导致对生命的轻贱,毫无珍惜和责任意识的问题,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生命的感性认识,教师可以用多媒体向学生播放殷雪梅教师为救几名学生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事迹的视频材料,学生可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珍惜生命”知识的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视频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应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可以引用诗歌诵、歌曲等形式,达到引人入胜、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效果。 引用故事导入法。中学生都爱听故事,教师可根据思想品德教材内容的特点和需要,选讲他们熟悉的或与其生活联系紧密的故事片断给学生听,也能提升其兴致,进而导入新课。 3列举学生身边事例导入法。贴近学生生活的例子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身边人、事、物的关注。为此,导入时可设计引用身边事例。如讲身边某同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