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2019高中化学 第一章 第三节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化学反应热的计算

1.从能量守恒角度理解并掌握盖斯定律。

2.能正确运用盖斯定律和热化学方程式进行有关反应热的简单计算。 3.学会反应热计算的方法技巧,进一步提高化学计算的能力。

1.盖斯定律的内容

不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或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即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

2.盖斯定律的理解-能量守恒角度

反应体系的始态为S ,终态为L ,从S →L ,ΔH 1<0,体系放出热量,从L →S ,ΔH 2>0,体系吸收热量,则ΔH 1和ΔH 2的关系:ΔH 1+ΔH 2=0。

3.盖斯定律的意义

盖斯定律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很重要的意义。有些反应的反应热虽然无法直接测得,但可通过间接的方法测定。

如:C(s)+1

2O 2 (g)===CO(g)反应的ΔH 无法直接测得,但下列两个反应的ΔH 可以直接

测得:

C(s)+ O 2 (g)===CO 2(g) ΔH 1= -393.5 kJ·mol -1

CO(g)+12

O 2 (g)===CO 2(g) ΔH 2= -283.0 kJ·mol -1

则在此温度下C(s)+12

O 2 (g)===CO(g)反应的ΔH =ΔH 1-ΔH 2=-110.5 kJ·mol -1

[新知探究]

1.内容

不论化学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热是相同的。

2.特点

(1)反应的热效应只与始态、终态有关,与途径无关。

(2)反应热总值一定,如图表示始态到终态的反应热。

则ΔH=ΔH1+ΔH2=ΔH3+ΔH4+ΔH5。

[名师点拨]

盖斯定律应用的常用方法

(1)虚拟路径法:

若反应物A变为生成物D,可以有两个途径:①由A直接变成D,反应热为ΔH;②由A 经过B变成C,再由C变成D,每步的反应热分别为ΔH1、ΔH2、ΔH3,如图所示:

则有:ΔH=ΔH1+ΔH2+ΔH3。

(2)加合法:

将需要消去的物质先进行乘除运算,使它们的化学计量数相同,然后进行加减运算。

①确定待求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②找出待求热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出现在已知方程式中的位置(是同侧还是异侧)。

③利用同侧相加、异侧相减进行处理。

④根据未知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通过乘除来调整已知反应的化学计量数,并消去中间产物。

⑤实施叠加并确定反应热的变化。

[对点演练]

1.已知:

2SO2(g)+O2(g)2SO3(g)ΔH1=-196.6 kJ·mol-1①;

2NO(g)+O2(g)2NO2(g)

ΔH2=-113.0 kJ·mol-1②,

则反应NO2(g)+SO2(g)SO3(g)+NO(g)的ΔH=________ kJ·mol-1。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①×12-②×1

2可得:

SO 2(g)+NO 2(g)

SO 3(g)+NO(g),则

ΔH =12ΔH 1-12ΔH 2=12×(-196.6 kJ·mol -1)-12×(-113.0 kJ·mol -1

)=-41.8

kJ·mol -1

[答案] -41.8 【特别提醒】

(1)热化学方程式同乘以某一个数时,反应热数值也必须乘上该数。

(2)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减时,同种物质之间可相加减,反应热也随之相加减(带符号)。 (3)将一个热化学方程式颠倒时,ΔH 的“+”“-”号必须随之改变,但数值不变。

[新知探究]

方法 1 依据热化学方程式:反应热的绝对值与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依据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 求反应热,如

a A +

b B===

c C +

d D ΔH a b c d |ΔH | n (A) n (B) n (C) n (D) |Q |

n (A)a =n (B)b =n (C)c =n (D)d =|Q ||ΔH |

。 [对点演练]

2.25 ℃、101 kPa ,将1.0 g 钠与足量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晶体,并放出18.87 kJ 热量,求生成1 moL 氯化钠的反应热。

[解析] 1.0 g 钠生成氯化钠晶体,放出18.87 kJ 热量,要生成1 mol 氯化钠,需要23.0 g 钠,放出热量为23.0 g

1.0 g

×18.87 kJ =434.01 kJ 。

[答案] ΔH =-434.01 kJ·mol -1

方法2 依据物质的燃烧热ΔH :Q 放=n 可燃物×|ΔH |。

[对点演练]

3.乙醇的燃烧热: ΔH =-1 366.8 kJ·mol -1

,在25 ℃、101 kPa,1 kg 乙醇充分燃烧放出多少热量?

[解析] 乙醇的燃烧热是1 mol 乙醇(即46 g 乙醇)充分燃烧的反应热,1 kg 乙醇充分燃烧放出的热量:1 000 g

46 g

×1 366.8 kJ =29 713.0 kJ 。

[答案] 29 713.0 kJ

方法 3 依据盖斯定律:根据盖斯定律,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热化学方程式包括其ΔH 相加或相减,得到一个新的热化学方程式,同时反应热也做相应的改变。

[对点演练]

4.已知下列反应的反应热:(1)CH 3COOH(l)+2O 2(g)===2CO 2(g)+2H 2O(l) ΔH 1= -870.3 kJ·mol -1

(2)C(s)+O 2(g) ===CO 2(g) ΔH 2=-393.5 kJ·mol -1

(3)H 2(g)+12

O 2(g)===H 2O(l) ΔH 3=-285.8 kJ·mol -1

试计算下列反应的反应热:2C(s)+2H 2(g)+O 2(g)===CH 3COOH(l) ΔH =_______。 [解析] 根据盖斯定律,由(1)×(-1)+(2)×2+(3)×2得2C(s)+2H 2(g)+O 2(g)===CH 3COOH(l),则ΔH =-ΔH 1+2ΔH 2+2ΔH 3=870.3 kJ·mol -1

+2×(-393.5

kJ·mol -1

)+2×(-285.8 kJ·mol -1

)=-488.3 kJ·mol -1

[答案] -488.3 kJ·mol -1

方法4 依据反应物断键吸收热量Q 吸与生成物成键放出热量Q 放:ΔH =Q 吸-Q 放。

[对点演练]

5.白磷与氧气可发生如下反应:P 4+5O 2===P 4O 10。已知断裂下列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分别为P —P a kJ·mol -1

、P —O b kJ·mol -1

、P===O c kJ·mol -1

、O===O d kJ·mol -1

,根据图示的分子结构和有关数据估算该反应的ΔH ,其中正确的是( )

A .(6a +5d -4c -12b ) kJ·mol -1

B .(4c +12b -6a -5d ) kJ·mol -1

C .(4c +12b -4a -5d ) kJ·mol -1

D .(4a +5d -4c -12b ) kJ·mol -1

[解析] 由键能求反应热的公式为ΔH =反应物断键吸收能量总和-生成物断键吸收能量总和,则ΔH =6×a kJ·mol -1

+5×d kJ·mol -1

-(12×b kJ·mol -1

+4×c kJ·mol -1

)=(6a +5d -4c -12b )kJ·mol -1

,A 项正确。

[答案] A

方法5 依据反应物的总能量E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总能量E 生成物。ΔH =E 生成物-E 反应物。

[对点演练]

6.红磷P(s)和Cl 2(g)发生反应生成PCl 3(g)和PCl 5(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如图所

示(图中的ΔH 表示生成1 mol 产物的数据)。

根据图像回答下列问题:

(1)P(s)和Cl 2(g)反应生成PCl 3(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 5(g)分解成PCl 3(g)和Cl 2(g)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P(s)和Cl 2(g)分两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g)的ΔH 3=________,P(s)和Cl 2(g)一步反应生成1 mol PCl 5(g)的ΔH 4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ΔH 3。

[解析] (1)联系图像找出生成1 mol PCl 3(g)时放出的热量为306 kJ 。(2)联系图像分析出PCl 3(g)和Cl 2(g)生成1 mol PCl 5(g)时放出93 kJ 的热量,则1 mol PCl 5(g)分解为PCl 3(g)和Cl 2(g)时应吸收93 kJ 的热量。(3)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由P(s)和Cl 2(g)生成1 mol PCl 5(g)的ΔH 3=ΔH 1+ΔH 2=-399 kJ·mol -1

,不管该反应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反应的热效应不变。

[答案] (1)32Cl 2(g)+P(s)===PCl 3(g) ΔH =-306 kJ·mol -1

(2)PCl 5(g)===PCl 3(g)+Cl 2(g) ΔH =+93 kJ·mol -1

(3)-399 kJ·mol -1

等于

1.物质E 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一系列转化,由图判断下列关系错误的是( )

A .E ―→J ΔH =-ΔH 6

B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1

C .G ―→J |ΔH |=|ΔH 1+ΔH 2+ΔH 6|

D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

解析:选 B 由盖斯定律可知:E ―→J ΔH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即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0,故A 项正确,B 项错误;由G ―→J 可以判断,ΔH =ΔH 3+ΔH 4+ΔH 5=-(ΔH 1+ΔH 2+ΔH 6),故C 项正确;由E ―→H 知:ΔH =ΔH 1+ΔH 2+ΔH 3=-(ΔH 4+ΔH 5+ΔH 6),故D 项正确。

2.关于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X 代表卤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H(g)+2X(g)===2HX(g) ΔH 3<0

B .生成HX 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所以ΔH 1=ΔH 2+ΔH 3

C .途径Ⅲ生成HCl 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 的多,说明HCl 比HBr 稳定

D .Cl 、Br 、I 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所以途径Ⅱ吸收的热量依次增多

解析:选D 原子形成化学键时放热,焓变小于0,则2H(g)+2X(g)===2HX(g) ΔH 3<0,A 项正确;反应热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与反应途径无关,生成HX 的反应热与途径无关,故ΔH 1=ΔH 2+ΔH 3,B 项正确;途径Ⅲ生成HCl 放出的热量比生成HBr 放出的热量多,说明HCl 的能量低,比HBr 稳定,C 项正确;Cl 、Br 、I 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断裂Cl 2、Br 2、I 2中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依次减少,所以途径 Ⅱ 吸收的能量依次减少,D 项错误。

3.今有如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1) H 2(g)+12O 2(g)===H 2O(g) ΔH 1=-a kJ·mol -1

(2) H 2(g)+12O 2(g)===H 2O(l) ΔH 2=-b kJ·mol -1

(3) 2H 2(g)+O 2(g)===2H 2O(l) ΔH 3=-c kJ·mol -1

关于它们在下列表述中的原因和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原因

结论

A H 2的燃烧是放热反应

a 、

b 、

c 均大于零

B 方程式(1)和(2)的物质种类和系数均相同 a =b

C 方程式(1)和(3)中H 2O 的状态不同,系数不同

a 、c 不会有任何关系

D

方程式(3)的系数是(2)的2倍

ΔH 2<ΔH 3

2123变,a 、b 、c 分别表示焓变数值,故a 、b 、c 均大于零,正确;B 项,物质状态不相同,故a

≠b ,错误;C 项,方程式(1)和(3)表示的反应实质相同,故a 、c 之间应有一定的关系;D 项,比较ΔH 的大小应同时注意数值和符号,因方程式(3)的系数是方程式(2)的2倍,因此2b =c ,但ΔH 2=-b kJ·mol -1

,ΔH 3=-c kJ·mol -1

,故ΔH 2>ΔH 3,错误。

4.已知:①2C(s)+O 2(g)===2CO(g) ΔH =-221.0 kJ·mo l -1

;②2H 2(g)+O 2(g)===2H 2O(g) ΔH =-483.6 kJ·mol -1

。则制备水煤气的反应C(s)+H 2O(g)===CO(g)+H 2(g)的ΔH 为( )

A .+262.6 kJ·mol -1

B .-131.3 kJ·mol -1

C .-352.3 kJ·mol -1

D .+131.3 kJ·mol -1

解析:选D 据盖斯定律,1

2

(①-②),得:

C(s)+H 2O(g)===CO(g)+H 2(g) ΔH =12[-221.0 kJ·mol -1-(-483.6 kJ·mol -1

)]=+

131.3 kJ·mol -1

5.发射卫星时可用肼(N 2H 4)为燃料,用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种物质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气。已知:①N 2(g)+2O 2(g)===2NO 2(g) ΔH 1=+67.7 kJ·mol

-1

②N 2H 4(g)+

O 2(g)===N 2(g)+2H 2O(g) ΔH 2=-534 kJ·mol -1

;试计算1 mol 肼与二氧化氮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________kJ ,写出肼与二氧化氮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根据盖斯定律,为了在反应物中消去O 2并得到N 2H 4和NO 2的反应,可令②×2-①得:2N 2H 4(g)-N 2(g)===2N 2(g)+4H 2O(g)-2NO 2(g) ΔH =2ΔH 2-ΔH 1,整理得:2N 2H 4(g)+2NO 2(g)===3N 2(g)+4H 2O(g) ΔH =(-534 kJ·mol -1

)×2-67.7 kJ·mol -1

=-1 135.7

kJ·mol -1

,则1 mol 肼与二氧化氮完全反应时放出的热量为567.85 kJ 。

答案:567.85 N 2H 4(g)+NO 2(g)===32N 2(g)+2H 2O(g) ΔH =-567.85 kJ·mol -1

6.已知下列两个反应:

a .C 2H 2(g)+H 2(g)===C 2H 4(g) ΔH <0

b .2CH 4(g)===C 2H 4(g)+2H 2(g) ΔH >0

判断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ΔH 1、ΔH 2、ΔH 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C(s)+2H 2(g)===CH 4(g) ΔH 1 ②C(s)+12H 2(g)===1

2C 2H 2(g) ΔH 2

③C(s)+H 2(g)===1

2

C 2H 4(g) ΔH 3

解析:由热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列式。由2×(③-②)=a ,则2(ΔH 3-ΔH 2)=(ΔH )a <0,即ΔH 3<ΔH 2;由2×(③-①)=b ,则2(ΔH 3-ΔH 1)=(ΔH )b >0,即ΔH 3>ΔH 1。

三者之间的关系为ΔH 1<ΔH 3<ΔH 2。

答案:ΔH 2>ΔH 3>ΔH 1

一、选择题

1.已知:①Zn(s)+12O 2(g)===ZnO(s) ΔH =-348.3 kJ·mol -1

②2Ag(s)+12O 2(g)===Ag 2O(s) ΔH =-31.0 kJ·mol -1

则Zn(s)+Ag 2O(s)===ZnO(s)+2Ag(s)的ΔH 等于( ) A .-317.3 kJ·mol -1

B .-379.3 kJ·mol -1

C .-332.8 kJ·mol -1

D .+317.3 kJ·mol -1

解析:选A ①-②得:Zn(s)+Ag 2O(s)===ZnO(s)+2Ag(s) ΔH =-317.3 kJ·mol -1

。 2.运用中和热的测定方法,即保温、隔热的条件下,向盛有20 mL 2.08 mol·L -1

NaOH 溶液的试管中分五次加入1~5 mL 未知浓度的H 2SO 4溶液(边加边振荡,每次加入1 mL)后,测得溶液的温度分别是1.4℃、2.5℃、4.2℃、5.2℃、5.18℃,则该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

A .20.8 mol·L -1

B .6.9 mol·L -1

C .5.2 mol·L -1

D .4.16 mol·L -1

解析:选C 酸碱中和是放热反应,通过对题中的数据分析和观察,每多中和1 mL H 2SO 4

时,溶液温度由 1.4℃逐步上升到5.2℃,又由5.2℃下降到5.18℃,这说明与NaOH 恰好中和时用去的H 2SO 4的体积为4 mL(即温度上升最高时,所用H 2SO 4体积)。当H 2SO 4过量时,温度开始下降。故求该H 2SO 4物质的量浓度时应以5.2℃为标准,共用去4 mL H 2SO 4的体积来计算:0.02 L ×2.08 mol·L -1

×

120.004 L

=5.2 mol·L -1

3.已知:

①2C(s)+O 2(g)===2CO(g) ΔH =-220 kJ·mol -1

②氢气燃烧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1 mol C(s)完全燃烧放出110 kJ 的热量

B .H 2(g)+12

O 2(g)===H 2O(g) ΔH =-480 kJ·mol -1

C .C(s)+H 2O(g)===CO(g)+H 2(g) ΔH =+130 kJ·mol -1

D .欲分解2 mol H 2O(l),至少需要提供4×462 kJ 的热量

解析:选C 1 mol C(s)燃烧生成CO 时放出110 kJ 热量,此时不是完全燃烧,A 项错误;根据氢气燃烧的能量变化示意图,可得热化学方程式②2H 2(g)+O 2(g)===2H 2O(g) ΔH =2×436 kJ·mol

-1

+496 kJ·mol

-1

-4×462 kJ·mol

-1

=-480 kJ·mol

-1

,故H 2(g)+

1

2

O 2(g)===H 2O(g) ΔH =-240 kJ·mol -1

,B 项错误;根据盖斯定律由①-②2可得目标热化

学方程式,故C(s)+H 2O(g)===CO(g)+H 2(g) ΔH =+130 kJ·mol -1

,C 项正确;由图中信息可知,分解2 mol H 2O(g)需要提供4×462 kJ 的热量,而分解2 mol H 2O(l)需要提供的热量更多,故D 项错误。

4.乙醇的燃烧热为ΔH 1,甲醇的燃烧热为ΔH 2,且ΔH 1<ΔH 2,若1 mol 乙醇和甲醇的混合物完全燃烧,反应热为ΔH 3,则乙醇和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

A.ΔH 3-ΔH 2ΔH 3-ΔH 1

B.ΔH 2-ΔH 3

ΔH 3-ΔH 1

C.

ΔH 2-ΔH 3ΔH 1-ΔH 3 D.ΔH 3-ΔH 1

ΔH 2-ΔH 3

解析:选B 设乙醇的物质的量为x mol ,则甲醇为(1-x ) mol ,则x ·ΔH 1+(1-x )ΔH 2

=ΔH 3,解得:x =ΔH 3-ΔH 2ΔH 1-ΔH 2,1-x =1-ΔH 3-ΔH 2ΔH 1-ΔH 2=ΔH 1-ΔH 3

ΔH 1-ΔH 2

故乙醇与甲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ΔH 3-ΔH 2ΔH 1-ΔH 3=ΔH 2-ΔH 3

ΔH 3-ΔH 1。

5.已知:

①2H 2(g)+O 2(g)===2H 2O(g) ΔH 1

②3H 2(g)+Fe 2O 3(s)===2Fe(s)+3H 2O(g) ΔH 2 ③2Fe(s)+3

2O 2(g)===Fe 2O 3(s) ΔH 3

④2Al(s)+3

2

O 2(g)===Al 2O 3(s) ΔH 4

⑤2Al(s)+Fe 2O 3(s)===Al 2O 3(s)+2Fe(s) ΔH 5 下列关于上述反应焓变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ΔH 1<0,ΔH 3>0 B .ΔH 5<0,ΔH 4<ΔH 3 C .ΔH 1=ΔH 2+ΔH 3 D .ΔH 3=ΔH 4+ΔH 5

解析:选B 反应2Fe(s)+3

2O 2(g)===Fe 2O 3(s)为放热反应,故ΔH 3<0,A 错误;反应2Al(s)

+Fe 2O 3(s)===Al 2O 3(s)+2Fe(s)为放热反应,ΔH 5<0,根据盖斯定律有④-③=⑤,故ΔH 5

=ΔH 4-ΔH 3<0,则ΔH 4<ΔH 3,B 正确,D 错误;根据盖斯定律有①=(②+③)×2

3,故ΔH 1

=(ΔH 2+ΔH 3)×2

3

,C 错误。

6.已知:

①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1=-Q 1 kJ·mol -1

②2H 2(g)+O 2(g)===2H 2O(g) ΔH 2=-Q 2 kJ·mol -1

③2H 2(g)+O 2(g)===2H 2O(l) ΔH 3=-Q 3 kJ·mol -1

室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氢气11.2 L(标准状况),经完全燃烧后恢复至室温,放出的热量为( )

A .(0.4Q 1+0.05Q 3) kJ

B .(0.4Q 1+0.05Q 2) kJ

C .(0.4Q 1+0.1Q 3) kJ

D .(0.4Q 1+0.4Q 2) kJ 解析:选A n (气体)=

11.2 L 22.4 L·mol -1=0.5

mol ,n (CH 4)=0.5 mol ×4

5

=0.4 mol ,n (H 2)=0.5 mol ×1

5=0.1 mol 。燃烧后恢复至室温,H 2O 为液态,所以放出的热量Q =0.4 mol ×Q 1

kJ·mol -1

+0.05 mol ×Q 3 kJ·mol -1

=(0.4Q 1+0.05Q 3) kJ 。

7.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6C(s)+5H 2(g)+3N 2(g)+9O 2(g)===2C 3H 5(ONO 2)3(l) ΔH 1 2H 2(g)+O 2(g)===2H 2O(g) ΔH 2 C(s)+O 2(g)===CO 2(g) ΔH 3

则反应4C 3H 5(ONO 2)3(l)===12CO 2(g)+10H 2O(g)+O 2(g)+6N 2(g)的ΔH 为( ) A .12ΔH 3+5ΔH 2-2ΔH 1 B .2ΔH 1-5ΔH 2-12ΔH 3 C .12ΔH 3-5ΔH 2-2ΔH 1 D .2ΔH 1-5ΔH 2-12ΔH 3

解析:选 A 利用盖斯定律求新的方程式时应注意两点:①如果要保持分步反应与总反应中的物质在同一侧时应相加,将分步反应中的物质转移至另一侧时应该相减;②可将分步反应乘以适当的系数来求总反应方程式。

8.S(单斜)和S(正交)是硫的两种同素异形体。

已知:①S(s ,单斜)+O 2(g)===SO 2(g) ΔH 1=-297.16 kJ·mol -1

; ②S(s ,正交)+O 2(g)===SO 2(g) ΔH 2=-296.83 kJ·mol -1

; ③S(s ,单斜)===S(s ,正交) ΔH 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ΔH 3=+0.33 kJ·mol -1

B .单斜硫转化为正交硫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C .S(s ,单斜)===S(s ,正交) ΔH 3<0,正交硫比单斜硫稳定

D .S(s ,单斜)===S(s ,正交) ΔH 3>0,单斜硫比正交硫稳定

解析:选C 根据盖斯定律得③=①-②,则ΔH 3=ΔH 1-ΔH 2=-0.33 kJ·mo l -1

,说明反应③为放热反应,单斜硫的能量比正交硫高,正交硫更稳定。

9.已知:NH 3·H 2O(aq)与H 2SO 4(aq)反应生成1 mol 正盐的ΔH =-24.2 kJ·mol -1;强酸、强碱的稀溶液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57.3 kJ·mol -1

。则NH 3·H 2O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9.4 kJ·mol -1

B .-45.2 kJ·mol -1

C .+69.4 kJ·mol -1

D .+45.2 kJ·mol -1

解析:选D 根据题意先写出热化学方程式:①2NH 3·H 2O(aq)+H 2SO 4(aq)===(NH 4)2SO 4(aq)+2H 2O(l) ΔH =-24.2 kJ·mol -1

,②H +

(aq)+OH -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再由盖斯定律①-2×②2

得:NH 3·H 2O(aq)===NH +4(aq)+OH -(aq) ΔH =+45.2 kJ·mol -1

D 正确。

10.已知H —H 键的键能(断裂时吸收或形成时释放的能量)为436 kJ·mol -1

,H —N 键的键能为391 kJ·mol -1

。根据热化学方程式:N 2(g)+3H 2(g)===2NH 3(g) ΔH =-92.4 kJ·mol

-1

,N ≡N 的键能是( )

A .431 kJ·mol -1

B .946 kJ·mol -1

C .649 kJ·mol -1

D .896 kJ·mol -1

解析:选B 设N ≡N 的键能为x kJ·mol -1

,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的能量为(x +3×436)

kJ ,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能量为6×391 kJ ,则6×391 kJ -(x +3×436)kJ =92.4 kJ ,解得

x ≈946。

二、非选择题

11.工业上制取硝酸铵的流程图如下所示: NH 3――→Ⅰ NO ――→Ⅱ NO 2――→Ⅲ HNO 3――→Ⅳ NH 4NO 3 请回答下列问题:

已知:4NO(g)+4NH 3(g)+O 2(g)4N 2(g)+6H 2O(g) ΔH =-1 745.2 kJ·mol -1

6NO(g)+4NH 3(g)

5N 2(g)+6H 2O(g) ΔH =-1 925.2 kJ·mol -1

则反应Ⅰ的热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将已知的两个热化学方程式从上到下依次标记为①和②,根据盖斯定律由①×5-②×4得: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1 025.2 kJ·mol -1

答案:4NH 3(g)+5O 2(g)===4NO(g)+6H 2O(g) ΔH =-1 025.2 kJ·mol -1 12.(1)碳氧化物的转化有重大用途,请回答关于CO 和CO 2的问题。 已知:①C(s)+H 2O(g)

CO(g)+H 2(g) ΔH 1

②2CO(g)+O 2(g)===2CO 2(g) ΔH 2

③H 2O(g)===H 2(g)+1

2

O 2(g) ΔH 3

则C(s)+O 2(g)===CO 2(g)的ΔH =______________(用ΔH 1、ΔH 2、ΔH 3表示)。 (2)二氧化碳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节能减排,高效利用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一种用CO 2生产甲醇燃料的方法:

已知:①CO 2(g)+3H 2(g)

CH 3OH(g)+H 2O(g) ΔH =-a kJ·mol -1

②CH 3OH(g)===CH 3OH(l) ΔH =-b kJ·mol -1

③2H 2(g)+O 2(g)===2H 2O(g) ΔH =-c kJ·mol -1

④H 2O(g)===H 2O(l) ΔH =-d kJ·mol -1

则表示CH 3OH(l)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现反应CH 4(g)+CO 2(g) 2CO(g)+2H 2(g) ΔH 0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减缓

燃料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已知:2CO(g)+O 2(g)===2CO 2(g) ΔH 1=-566 kJ·mol -1

2H 2(g)+O 2(g)===2H 2O(g) ΔH 2=-484 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g) ΔH 3=-802 kJ·mol -1

则ΔH 0=________kJ·mol -1

解析:(1)根据盖斯定律,①+12×②-③可得C(s)+O 2(g)===CO 2(g),则ΔH =ΔH 1+1

2ΔH 2

-ΔH 3。

(2)根据盖斯定律,由32×③+2×④-①-②,整理可得热化学方程式:CH 3OH(l)+

3

2

O 2(g)===CO 2(g)+2H 2O(l) ΔH =-? ??

??32c +2d -a -b kJ·mol -1

(3)将题给热化学方程式依次编号为①、②、③,根据盖斯定律,由③-①-②可得所求热化学方程式的反应热,则ΔH 0=ΔH 3-(ΔH 1+ΔH 2)=+248 kJ·mol -1

答案:(1)ΔH 1+1

2

ΔH 2-ΔH 3

(2)CH 3OH(l)+3

2

O 2(g)===CO 2(g)+2H 2O(l)

ΔH =-? ??

??32c +2d -a -b kJ·mol -1

(3)+248

13.(1)已知:①C(s)+O 2(g)=== CO 2(g) ΔH 1=-393.5 kJ·mol -1

②2CO(g)+O 2(g)===2CO 2(g) ΔH 2=-566 kJ·mol -1

③TiO 2(s)+2Cl 2(g)=== TiCl 4(s)+O 2(g) ΔH 3=+141 kJ·mol -1

则TiO 2(s)+2Cl 2(g)+2C(s)=== TiCl 4(s)+2CO(g)的ΔH =______________。

(2)已知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

①Fe2O3(s)+3CO(g) ===2Fe(s)+3CO2(g) ΔH1=-25 kJ·mol-1

②3Fe2O3(s)+CO(g)=== 2Fe3O4(s)+CO2(g) ΔH2=-47 kJ·mol-1

③Fe3O4(s)+CO(g) ===3FeO(s)+CO2(g) ΔH3=+640 kJ·mol-1

请写出FeO(s)被CO(g)还原成Fe和CO2(g)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③+2×①-②得所求方程式,即ΔH=ΔH3+2ΔH1-ΔH2=+141 kJ·mol -1+2×(-393.5 kJ·mol-1)-(-566 kJ·mol-1)=-80 kJ·mol-1。(2)由题意:④FeO(s)

+CO(g)=== Fe(s)+CO2(g) ΔH。则④=1

2

×①-

1

3

×③-

1

6

×②得:ΔH=-218 kJ·mol-1

则FeO(s)+CO(g)===Fe(s)+CO2(g) ΔH=-218 kJ·mol-1。

答案:(1)-80 kJ·mol-1

(2)FeO(s)+CO(g) ===Fe(s)+CO2(g) ΔH=-218 kJ·mol-1

[能力提升]

14.比较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ΔH的大小关系。

(1)S(s)+O2(g)===SO2(g) ΔH1

S(g)+O2(g)===SO2(g) ΔH2

ΔH1________ΔH2

(2)CH4(g)+2O2(g)===CO2(g)+2H2O(l) ΔH1

CH4(g)+2O2(g)===CO2(g)+2H2O(g) ΔH2

ΔH1________ΔH2

(3)4Al(s)+3O2(g)===2Al2O3(s) ΔH1

4Fe(s)+3O2(g)===2Fe2O3(s) ΔH2

ΔH1________ΔH2

(4)煤作为燃料有2种途径:

途径1——直接燃烧:

C(s)+O2(g)===CO2(g) ΔH1<0

途径2——先制水煤气:

C(s)+H2O(g)===CO(g)+H2(g) ΔH2>0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 ΔH3<0

2H2(g)+O2(g)===2H2O(g) ΔH4<0

ΔH1、ΔH2、ΔH3、ΔH4的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中两式相减得:S(s)===S(g)ΔH=ΔH1-ΔH2>0(固态硫变为硫蒸气是吸热过

程),所以ΔH 1>ΔH 2(气态硫比固体硫燃烧放出的热量多)。(2)中两式相减得:2H 2O(g)===2H 2O(l) ΔH =ΔH 1-ΔH 2<0(水蒸气变为液态水是放热过程),所以ΔH 1<ΔH 2(生成液态水比生成水蒸气放出的热量多)。(3)中两式相减得:4Al(s)+2Fe 2O 3(s)===2Al 2O 3(s)+4Fe(s) ΔH =ΔH 1-ΔH 2<0(铝热反应很剧烈,是典型而熟悉的放热反应),所以ΔH 1<ΔH 2。(4)中将途径2的后两个热化学方程式分别乘以 1

2 后与第一个热化学方程式相加得:C(s)+

O 2(g)===CO 2(g) ΔH =ΔH 2+12(ΔH 3+ΔH 4),即ΔH 1=ΔH 2+1

2(ΔH 3+ΔH 4)。(两种途径的ΔH

完全相同)。

答案:(1)> (2)< (3)< (4)ΔH 1=ΔH 2+1

2

(ΔH 3+ΔH 4)

15.氮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一种元素,氮及其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作用。

(1)上图是N 2(g)和H 2(g)反应生成1 mol NH 3(g)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请写出N 2和H 2

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已知化学键键能是形成或拆开1 mol 化学键放出或吸收的能量,单位kJ·mol -1

。若已知下列数据

化学键 H —H N ≡N 键能/(kJ·mol -1

)

435

943

-1

。 (3)用NH 3催化还原NO x 还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4NH 3(g)+3O 2(g)===2N 2(g)+6H 2O(g) ΔH 1=-a kJ·mol -1

N 2(g)+O 2(g)===2NO(g) ΔH 2=-b kJ·mol -1

若1 mol NH 3还原NO 至N 2,则该反应过程中的反应热ΔH 3=_______ kJ·mol -1

(用含a 、

b 的式子表示)。

解析:(1)由图像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且生成1 mol NH 3(g)时,放出的热量为(300-254) kJ =46 kJ 。故N 2和H 2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 2(g)+3H 2(g)

2NH 3(g) ΔH =

-92 kJ·mol -1

。(2)设N —H 键能为x ,故反应热ΔH =-92 kJ·mol -1

=(3×435+943) kJ·mol -1

-6×x ,x =390 kJ·mol -1

。(3)将①-3×②,可得,4NH 3(g)+6NO(g)===5N 2(g)+6H 2O(g),故其反应热ΔH =3b -a ,故1 mol NH 3还原NO 至N 2,反应热为3b -a 4

kJ·mol -1

答案:(1)N 2(g)+3H 2(g)2NH 3(g) ΔH =-92 kJ·mol -1

(2)390 (3)3b -a

4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教案

教学目标: 1、知道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并进行简单计算。 2、通过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3、通过学习过程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问题。 教学重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测定某些化学反应速率。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探讨]物理课中所学的速率的共同特点。 [回答]都有一个确定的起点(速率=0);都有一个和速率大小相匹配的时间单位;都有说明体系某种变化的可计量的性质。 [导入] 提出问题讨论: (1)怎样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你能否判断出一个反应比另一个反应快多少吗? [板书]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讨论]在物理上用单位时间内物体运动的距离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那么在化学上怎样定量的表示化学反应进行得快慢呢? [讲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若浓度用物质的量(C)来表示,单位为:mol/L,时间用t来表示,单位为:秒(s)或分(min)或小时(h)来表示,则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学表达式为: V == △C/△t 单位是:mol/(L·s)或mol/(L·min)或mol/(L·h)[板书]1、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的浓度增加来表示。 V == △C/ △t 单位是:mol/(L·s)或mol/(L·min)或mol/(L·h) [例题1]在密闭容器中,合成氨反应N2 + 3H2 = 2NH3,开始时N2浓度8mol/L,H2浓度20mol/L,5min后N2浓度变为6mol/L,求该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 解:用N2浓度浓度变化表示:V (N2)== △C/△t ==(8mol/L -6mol/L)/ 5min ==0.4 mol/(L·min)V(H2)==1.2mol/(L·min) V(NH3)==0.8 mol/(L·min) [讨论]上述计算题的结果,你会得出什么结论? [讲解]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上述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2.无论浓度的变化是增加还是减少,一般都取正值,所以化学反应速率一般为正值。 3.对于同一个反应来说,用不同的物质来表示该反应的速率时,其数值不同,但每种物质都可以用来表示该反应的快慢。 4.在同一个反应中,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的系数比。即:

高中化学选修4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4)全册教案 绪言 一学习目标:1学习化学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 3:有效碰撞、活化分子、活化能、催化剂二学习过程 1: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1)化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化学反应2)化学中最具有创造性的工作是:设计和创造新的分子3)如何实现这个过程? 通常是利用已发现的原理来进行设计并实现这个过程,所以我们必须对什么要清楚才能做到,对化学反应的原理的理解要清楚,我们才能知道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为什么 有的反应快、有的反应慢,它遵循怎样的规律,如何控制化学反应才能为人所用!这就是 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目的。 2:化学反应原理所研究的范围是1)化学反应与能量的问题2)化学反应的速率、方向及限度的问题3)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的问题4)电化学的基础知识3:基本概念 1)什么是有效碰撞?引起分子间的化学反应的碰撞是有效碰撞,分子间的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必要条件,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分条件,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大小与,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的次数有关2)什么是活化分子?具有较高能量,能 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是活化分子,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但活化分子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有效碰撞次数的多少与单位体积内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多少有关。3)什么是活化能?活化分子高出反应物分子平均能量的部分是活化能,如图 活化分子的多少与该反应的活化能的大小有关,活化能的大小是由反应物分子的性质决定,(内因)活化能越小则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越容易,则活化分子越多,则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越多,

则反应速率越快。4)什么是催化剂?催化剂是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反应前后本身性质和质量都不改变的物质,催化剂作用:可以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也就等于提高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提高了有效碰撞的频率.反应速率大幅提高. 5)归纳总结:一个反应要发生一般要经历哪些过程? 1、为什么可燃物有 氧气参与,还必须达到着 火点才能燃烧?2、催化剂在我们技术改造和生产中,起关键作用,它主要作用是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试想一下为什么催化剂能提高反应速率?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反应热,焓变 二学习过程 1: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高中化学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 1.地位和功能 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后两种分类初中没有涉及过,因而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在高中化学学习中将大量涉及,因此,这两种反应是重要的基础知识,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教学重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 课时安排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2课时 第二节离子反应 2课时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2课时

人教版化学选修四第一章第一节教案

教学过程

[探讨]给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现在大家看到的都是直观和表面的信息,有没有更深层次的信息?或者我们将得到的信息稍稍处理一下,能否得到更有价值的信息呢?思考,回答 断开1molH-H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计算 1molH2和1molCl2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 [分析]给出反应热的定义 [质疑]Q是什么?H又是什么?△H又是什么? [分析]化学反应都伴随能量的变化,所以可以将化学反应分为两类 分析反应热之前,弄清楚两个概念:环境和体系[板书]放热反应:体系环境 H △H < 0为“-” Q > 0 [结论]△H 和Q的角度不同,△H从体系的角度 Q从环境的角度思考 回答: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阅读书本 回答: 自己分析:吸热反应 体系环境 H △H>0为“+” Q< 0 [提问]看看两幅图分别表示什么反应,这一段差值表示什么? A B 回答: A图表示方热反应,△H<0 B图表示吸热反应,△H>0 差值表示反应热。 [提问]考考大家一个有难度的问题:预测生成 2molHF 和2molHCl时,哪个反应放出的热量多?并说出你的理由?思考,回答:生成HF放出的热量多。因为F2比Cl2活泼能量高,而HF比HCl稳定,能量低,所以如此。 [评价]非常好,同学知道从物质活泼性和稳定性的角度来分析问题,非常好。 [提问]如何验证你们的预测呢?这里老师提供键能的数据。 [分析]我们可以从反应热的角度判断反应发生的难易程度,这是反应热的一种应用。计算,结论:的确生成等物质的量的HF 放出的热量多 第二课时 [提问]石墨能否自动转化为金刚石?如果要达到目的,需要采用什么办法? [讲解]反应热还有其它的应用:计算燃料的用量回答:不能;需要加热 H Cl H Cl H H H H Cl Cl Cl Cl ++ 436 kJ/mol 243kJ/mol 431 kJ/mol 能量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6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案 课题金属的化学性质年级高中化学必修一 授课对象授课教师刘时间2016年月日 学习目标1、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2、加深对基本的理解和对化学反应规律的认识 学习重点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钠的氧化、铁的化学性质、Fe与水反应原理、铝和强碱的反应 教学过程 S (归纳) 第一节金属的化学性质 一、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1、钠( sodium)的物理性质: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是热和电的良导体,质软,密度小,熔点低。 2、钠与氧气的反应: (1) 缓慢氧化:4 Na+O2==2Na2O [探究实验3-2]钠在空气中加热(2) 2Na +O2 △ Na2O2 [科学探究]铝的性质探究 3、其它常见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 2Mg+O2点燃2MgO 4 Al+3O2点燃 2 Al2O3 3Fe + 2O2点燃Fe3O4 规律小结: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3Fe + 2O2点燃Fe3O4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2Fe +3Cl2点燃2FeCl3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Fe +S 点燃FeS 二、金属与酸和水的反应 [观察实验3-3]钠与水反应 1、钠与水的反应:2 Na +2H2O ==2NaOH +H2↑ 2 Na +2H2O ==2NaOH +H2↑ 离子方程式:2Na +2H2O==2Na++2OH―+H2↑ 2、金属铁与水的反应:3Fe +4H2O (g) △ Fe3O4 +4H2 失2 e- 得2e-

3Fe + 2O2点燃Fe3O4 [讲]除了能被氧气氧化外,金属还能被氯气、硫等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所氧化,生成相应的氯化物或硫化物。 [概念]规律小结: 一般金属+O2金属氧化物 金属+Cl2最高价金属氯化物 金属+S 低价金属硫化物 例如:3Fe + 2O2点燃 Fe3O4 2Fe +3Cl2点燃2FeCl3 Fe +S 点燃FeS [小结]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金属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与氧气反应和铝箔在空气中加热的反应情况。同时我们利用铝在空气中的化学特性,可以把铝制成日常用的铝制品。 钠与水反应 实验步骤: 1、用镊子取一小块钠置于滤纸上,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绿豆大的一粒,其余放回原瓶。 2、在小烧杯中加一小半水,并将切下的钠粒投入小烧杯中,观察实验现象 3、反应结束后向烧杯中滴入1-2滴酚酞试剂,观察溶液的变化。 [观察]实验现象 现象解释 浮在水面上钠的密度比水小 熔成银白色小球钠是银白色金属,熔点低,且反应放热 小球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响声生成气体推动小球游动反应剧烈且放热 滴入酚酞溶液变红色有碱性物质生成[概念]1、钠与水的反应 2 Na +2H2O ==2NaOH +H2↑[问]从氧化还原角度分析反应

高中化学_全册精品教案_新人教版必修1

化学必修1全册精品教案全集 教案编号:1 课题:初中知识复习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学习的基本操作 2、复习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能力目标】掌握各种基本操作技能 【道德情感目标】建立从实验学化学的观点 二、重点与难点 【重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难点】巩固过滤、蒸发、蒸馏、萃取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三、教学器材 四、教学方法与过程 [归纳整理]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填上分离的物质及应用举例及二、离子的检验。并交流答案。 [板书] 一、混合物分离与提纯 [投影] [讲述] 物质的分离是把混合物中各物质经过物理(或化学)变化,将其彼此分开的 过程,分开后各物质要恢复到原来的状态;物质的提纯是把混合物中的杂质除去,以得到纯物质的过程。 [ 思考]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常用的物理方法。 [提问]过滤、蒸馏注意事项 [投影] [讲述]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如图:

①“一贴”:折叠后的滤纸放入漏斗后,用食指按住,加入少量蒸馏水润湿,使之紧贴在漏斗内壁,赶走纸和壁之间的气泡。 ②“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略低约 1cm),以防止未过滤的液体外溢。 ③“三接触”:漏斗颈末端与承接滤液的烧杯内壁相接触;使滤液沿烧杯内壁流下;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要使玻璃棒一端与滤纸三折部分轻轻接触;承接液体的烧杯嘴和玻璃棒接触,使欲过滤的液体在玻棒的引流下流向漏斗。过滤后如果溶液仍然浑浊,应重新过滤一遍。如果滤液对滤纸有腐蚀作用,一般可用石棉或玻璃丝代替滤纸。如果过滤是为了得到洁净的沉淀物,则需对沉淀物进行洗涤,方法是:向过滤器里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水面浸没沉淀物,待水滤去后,再加水洗涤,连续洗几次,直至沉淀物洗净为止。[板书] 1、过滤操作应注意做到“一贴、二低、三接触” [投影] [讲述并板书]2、蒸馏操作应注意的事项,如图: ①蒸馏烧瓶中所盛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②温度计水银球部分应置于蒸馏烧瓶支管口下方约0.5cm处; ③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上口出; ④为防止爆沸可在蒸馏烧瓶中加入适量碎瓷片; ⑤蒸馏烧瓶的支管和伸入接液管的冷凝管必须穿过橡皮塞,以防止馏出液混入杂质; ⑥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思考与讨论] 蒸馏与蒸发的区别 [提问]蒸馏与蒸发的区别:加热是为了获得溶液的残留物(浓缩后的浓溶液或蒸干后的固体物质)时,要用蒸发;加热是为了收集蒸气的冷凝液体时,要用蒸馏。 [讲述]蒸发操作应注意的事项:注意蒸发皿的溶液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加热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免溶液溅出;如果蒸干,当析出大量晶体时就应熄灭酒精灯,利用余热蒸发至干。 [投影] [讲述并板书]3、萃取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用普通漏斗把待萃取的溶液注入分液漏斗,再注入足量萃取液; ②随即振荡,使溶质充分转移到萃取剂中。振荡的方法是用右手压住上口玻璃塞,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反复倒转漏斗并用力振荡; ③然后将分液漏斗置于铁架台的铁环上静置,待分层后进行分液; ④蒸发萃取剂即可得到纯净的溶质。为把溶质分离干净,一般需多次萃取。 (6)分液的操作方法: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

高一化学必修I 第1章第1节《走进化学科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分子层次上认识物质和制备新物质的一门科学。 2.让学生了解20世纪化学发展的基本特征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趋势,明确现代化学作为中心学科在科学技术中的地位。 3.让学生了解现代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以及在高中阶段将要进行哪些化学模块的学习,以及这些课程模块所包含的内容。 4.使学生了解进行化学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和必要技能,让学生了解高中化学的学习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查阅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概括的能力。 2.通过探究课例培养学生学会运用观察、实验、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同时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3.通过对案例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从而悟出学好化学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化学史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并欣赏化学科学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和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2.通过化学高科技产品及技术介绍,激发学生的科学审美感和对微观世界的联想,激励学生培养自己的化学审美创造力。 3.介绍我国科学家在化学科学的贡献和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引导学生思考“化学与社会”、“化学与职业”等问题,激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关注与化学有关地社会问题,引领学生进入高中化学的学习。【重点、难点】 使学生知道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教学过程】 [电脑展示] Chemistry ----- What? Where? How? [引言] 通过初中化学课程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化学知识,面对生机勃勃、变化无穷的大自然,我们不仅要问:是什么物质构成了如此丰富多彩的自然界?物质是怎样形成的?物质是如何变化的?怎样才能把普通的物质转化成更有价值的物质?或许你也在思考,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吧,相信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化学会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情景一:溶洞景观图片(其它图片可以自己收集补充)

高中化学选修4教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变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了解反应热和焓变的含义 ②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2.过程与方法 从化学反应的本质即旧键断裂与新键形成的角度研究反应热产生的原因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简单过程中的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重点 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实质 教学难点 能量变化中的热效应 教学用具: 投影仪 学习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过程中,除了生成了新物质外,还有 思考 (1)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放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酸碱中和反应、燃烧反应、多数化合反应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2)你所知道的化学反应中有哪些是吸热反应?能作一个简单的总结吗? 多数的分解反应、氯化铵固体与氢氧化钡晶体的反应、水煤气的生成反应、炭与二氧碳生成一氧化碳 反应物具有的总能量 < 生成物具有的总能量 1:当能量变化以热能的形式表现时: 我们知道:一个化学反应同时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那么一个反应中的质量与能量有没有关系呢? 有能量的释放或吸收是以发生变化的物质为基础,二者密不可分,但以物质为主。 能量的多少则以反应物和产物的质量为基础。那么化学反应中能量到底怎样变化 2: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为什么会有能量的变化?(用学过的知识回答) 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断裂,形成新的化学键,从新组合成生成物的分子的过程。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要放出能量。而一般化学反应中,旧键的断裂所吸收的总能量与新键形成所放出的总能量是不相等的,而这个差值就是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所以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 反应热焓变 化学反应过程中所释放或吸收的能量,都可以热量(或换算成相应的热量)来表述,叫做反应热,又称为“焓变”。符号:ΔH ,单位:kJ/mol 或kJ?mol-1 ?H为“-”为放热反应,?H为“+”为吸热反应 思考:能量如何转换的?能量从哪里转移到哪里?体系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是降低?环境的能量如何变化?升高还是降低?规 定放热反应的ΔH 为“-”,是站在谁的角 度?体系还是环境? 放热反应ΔH为“—”或ΔH〈 0 吸热反应ΔH为“+”或ΔH 〉0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物质的量教案设计

物质的量一、教材简析与教材处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选自必修1专题一第一单元丰富多彩的化学物质。《物质的量》。他是高中阶段重要理论部分的内容之一,将贯穿今后学习理量之一,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是mol气体摩尔体积、在化学教学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根据物质的量的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的全过程,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因此,物质的量被广泛的应用于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这些知识,对于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微观粒子与宏观物质之间的联系,特别是对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计算技能和实验技能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掌握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含义;理解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 B、通过联系掌握物质的量与物质微粒数目间的关系)能力与方法目标(2通过体验“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该你那的形成过程,学会运用类比推理、归纳推理等一些基本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 、通过学习概念的推导及应用,形成相信科学、尊重科学的思想。A 、养成自然学学的兴趣及不断进取、创新的优良品质。B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集合粒子、A在“物质的量”教学中,隐含着这种思想:粒子粒子,即把单个粒子的称量转化为粒子集合的称量,从而间接地求出单个粒子的质量。以“称量一粒米”为背景,建立微观与宏观的联系,设制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 具体思路: 如何称量一粒米的质量学生提出可能的答案归纳处理粒子计算方法 提出物质的量的概念联系其他物理量掌握微粒数的计算 提出摩尔质量的概念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 B、物质的量对学生来说是个全然陌生的概念,以旧的物理量引入,进入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的命题网络。设置问题,让学生在旧的知识体系中形成新的概念。培养学生学习概念的能 力。. 引 入物质的量的概回忆原有的物理 掌握微粒数的计算方法强调概念的内涵 掌握物质的量与质量的换算引入摩尔质量的概念 三、主要教学程序设计)物质的量的引入(1情景1

最新高二化学选修4第四章全套教案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4.1 原电池 一、探究目标 体验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 二、探究重点 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三、探究难点 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研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的本质,以及这种转化的综合利用价值。 四、教学过程 【引入】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提电脑、手机、相机、摄像机……这一切都依赖于电池的应用。那么,电池是怎样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呢?我们这节课来一起复习一下有关原电池的相关内容。 【板书】§4.1 原电池 一、原电池实验探究 讲:铜片、锌片、硫酸都是同学们很熟悉的物质,利用这三种物质我们再现了179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留给我们的历史闪光点! 1、锌片和铜片分别插入稀硫酸中有什么现象发生? 2、锌片和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现象又怎样?为什么? 3、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溶液中c (H +)如何变化? 4、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反应式怎样书写? 5、电子流动的方向如何? 讲:我们发现检流计指针偏转,说明产生了电流,这样的装置架起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桥梁,这就是生活中提供电能的所有电池的开山鼻祖----原电池。 【板书】(1)原电池概念: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问:在原电池装置中只能发生怎样的化学变化? 学生: Zn+2H +=Zn 2++H 2↑

讲:为什么会产生电流呢? 答:其实锌和稀硫酸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的转移,但氧化剂和还原剂热运动相遇发生有效碰撞电子转移时,由于分子热运动无一定的方向,因此电子转移不会形成电流,而通常以热能的形式表现出来,激烈的时候还伴随有光、声等其他的形式的能量。显然从理论上讲,一个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若能设法使氧化与还原分开进行,让电子的不规则转移变成定向移动,便能形成电流。所以原电池的实质就是将氧化还原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实质:将一定的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即将化学能转化成电能的形式释放。 问:那么这个过程是怎样实现的呢?我们来看原电池原理的工作原理。 (3)原理:(负氧正还) 问:在锌铜原电池中哪种物质失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学生:活泼金属锌失电子,氢离子得到电子 问:导线上有电流产生,即有电子的定向移动,那么电子从锌流向铜,还是铜流向锌?学生:锌流向铜 讲:当铜上有电子富集时,又是谁得到了电子? 学生:溶液中的氢离子 讲:整个放电过程是:锌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铜流回原电池,形成电流,同时氢离子在正极上得到电子放出氢气,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铜片上产生了气泡的原因。讲:我们知道电流的方向和电子运动的方向正好相反,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铜到锌,在电学上我们知道电流是从正极流向负极的,所以,锌铜原电池中,正负极分别是什么? 学生:负极(Zn)正极(Cu) 实验:我们用干电池验证一下我们分析的正负极是否正确! 讲:我们一般用离子反应方程式表示原电池正负极的工作原理,又叫电极方程式或电极反应。一般先写负极,所以可表示为: 负极(Zn):Zn-2e=Zn2+(氧化) 正极(Cu):2H++2e=H2↑(还原) 讲:其中负极上发生的是氧化反应,正极上发生的是还原反应,即负氧正还。 注意:电极方程式要①注明正负极和电极材料②满足所有守衡 总反应是:Zn+2H+=Zn2++H2↑ 讲:原来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通过一定的装置让氧化剂和还原剂不规则的电子转移变成电子的定向移动就形成了原电池。 转折:可以看出一个完整的原电池包括正负两个电极和电解质溶液,及导线。那么铜锌原电池中的正负极和硫酸电解质能否换成其他的物质呢? 学生:当然能,生活中有形形色色的电池。 过渡:也就是构成原电池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二、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1、活泼性不同的两电极

高中化学选修四:化学平衡状态教案

教学目标:1.了解可逆反应,掌握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2.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计算,转化率的计算 教学重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运用化学平衡常数对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 教学难点: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定义:在相同条件下同时向正、反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称可逆反应。 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水在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H2+O2=H2O是可逆反应。 (2)硫酸铜晶体加热变成白色粉末,冷却又变成蓝色,所以无水硫酸铜结合结晶水的反应是可逆反应。 (3)氯化铵加热变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两种气体又自发变成氯化铵,氯化铵的分解是可逆反应。 可逆反应的特点: (1)不能进行到底,有一定限度 (2)正反两个方向的反应在同时进行 (3)一定条件下,正逆反应达平衡 可逆反应在反应过程中的速率变化: 反应开始V正> V逆 反应过程中V正减小, V逆增大 到一定时间V正=V逆≠0 2.化学平衡 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 要点:对象——可逆反应 条件——一定条件下,V正=V逆 特征——各成份的浓度不再变化 特点: 动—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V正=V逆≠0; 定—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的浓度保持不变; 变—当外界条件(C、P、T)改变时,V正≠V逆,平衡发生改变 二、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1)等速标志,υ正= υ逆(本质特征) ①同一种物质:该物质的生成速率等于它的消耗速率。 ②不同的物质: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各物质的计量数之比,但必须是不同方向 的速率。 (2)恒浓标志,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外部表现): ①各组成成分的质量、物质的量、分子数、体积(气体)、物质的量浓度均保持不 变。 ②各组成成分的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气体的体积分数均保持不变。

高中化学必修一氧化还原反应教案

学科教师辅导学案 教学内容 T -----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直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各类反应各举一例,写出化学方程式。要求:均生成CO2 ①; ②; ③; ④o 考点一:氧化还原反应

1 .化学反应与元索化合价的变化 在某些化学反应中,元素得到电子,化合价;失去电子,化合价0元素化合价升高总数笠壬元素化合价降低的总数。 2. 定义:在反应过程中有元素的化学反应。 ①氧化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②还原反应: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反应物所含某种或某些元素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3.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问题导思】 1、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能单独存在吗? 2、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升高和降低总数有什么关系? 3. 有单质参加或有单质生成的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吗?试举例说明。 5 .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演变

高中化学必修1全册教案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3.掌握物质过滤、蒸发操作的方法,能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设计除杂质方案。 情感目标: 1.树立绿色化学思想,形成环境保护的意识。 2.能发现学习和生产、生活中有意义的化学问题,并进行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难点:过滤、蒸发操作的掌握及应用。 实验准备:(4人一组)烧杯(15)、玻璃棒(15)、过滤装置(15)、蒸发装置(15)、试管4×15、稀硝酸、氯化钡。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将P2及P3化学家做实验及实验室投影到教室前面,引导学生从思想意识中进入化学世界。

[讲述]故事:1774年,拉瓦锡在发现氧的著名实验中,经过科学分析得出了反应事物本质的结论:空气是有两种气体组成的。拉瓦锡通过严谨的化学实验拭净了蒙在氮元素上的尘土,人们终于科学的认识了空气的基本组成。 [引言]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科学规律是通过对自然现象的发现、探究和反复验证形成的。化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方法,所以学习化学离不开实验,掌握实验方法以及完成实验所必须的技能,是学好化学的关键。 [板书]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问题]回顾初中我们所学习的化学基本实验操作有哪些? [学生讨论、回答]固体、液体的取用、物质的加热、以及基本仪器的使用。 [问题]一般情况下,怎样取用固体、液体? [学生回答] 固体盖住试管低、液体1~2ml。 [讲解]为了完成更多的实验,我们还需进一步学习一些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本操作。[板书]一、化学实验安全 [投影]以下图片,请同学们想一下在哪些地方见过?你知道什么意义吗?

高中化学选修4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高中化学选修4第一章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教案

【提问】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这个支点和杠杆是什么呢 【讲解】对,能量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杠杆”!能量使人类脱离了“茹毛饮血”的野蛮,进入繁华多姿的文明。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之一(一般以热和功的形式与外界环境进行能量交换)。所以,研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显得极为重要。下面让我们一同进入选修4 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 【板书】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反应与能量变 【回忆】通过必修二的学习,我们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仅有物质的变化,还有能量的变化。那么常见的能量变化形式有哪些 【学生】阅读本章引言回答:热能、电能、光能等 【过渡】当能量以热的形式表现时,我们把化学反应分为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你能列举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吗 【回答】放热反应如燃烧反应、酸碱中和反应、大多数化合反应等;吸热反应如大多数分解反应、金属氧化物的还原反应等 【质疑】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有的放热、有的吸热为什么说“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是以物质的变化为基础的” 【回忆】我们知道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的过程,那么化学键断裂的过程中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提问】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的时候能量是如何变化的能否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能量变化的原因 【回答】水分子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当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距离增大,所以要吸收能量 【分析】虽然力的种类和大小不同,但是本质都一样,就是形成作用力时要放出能量;破坏作用力时要吸收能量,即物质的变化常常伴随能量的变化 【探究】给出具体实例,图例,请学生分析图中包含的信息 【引导】在化学反应H 2 +Cl 2 =2HCl的过程中能量变化如何 【投影】 【提问】为什么化学反应过程中会有能量的变化从两个角度来考虑: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是怎样发生的与能量有什么关系2、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相对能量的大小 【图像分析】1molH 2和1molCl 2 反应得到2molHCl要放出183kJ的能量;断开1molH-H 键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断开1molCl-Cl键需要吸收243kJ的能量;形成1molH-Cl 键能放出431kJ的能量; 【讲解】1、从化学键的角度看化学反应包含两个过程:旧的化学键断裂和新的化学键形成。断裂化学键需要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要释放出能量,断开化学键吸收的能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全集 通用(精品教案)

第一节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在复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基础上,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有多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各种分类方法由于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 .使学生学会用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并会利用“双线桥”分析氧化还原反应。 .使学生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 .在理解电子得失、氧化和还原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对立的关系上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 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来理解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共课时 ●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引入]初中所学许多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可将其进行分类,其中有重要的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请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写出生成2的四个化学方程式。 [板书]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讨论]以上反应类型的分类依据是什么? [小结]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及种类来区分。 [思考]+ +、++两反应属何种基本反应类型? [小结]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任何一种,说明此种分类方法不能囊括所有化学反应,不能反映所有化学反应的本质。 [过渡]那么++反应属于什么类型呢?(从得失氧角度分析) [板书].氧化还原反应 [讨论]完成下列表格 高温 点燃 高温

[板书] [讨论]从得失氧角度分析,在++反应中失氧发生了还原反应,那么此反应是否属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在以上反应中发生了氧化反应,所以从整体上看,上述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设问]在+反应中,对于镁来说,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那么有还原反应存在吗?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同时存在,同时发生,两者既对立,又统一,不能截然分开。因此是氧化反应的说法是片面的。 [设问]究竟如何理解反应中的还原反应? [思考]+、a+lal、+ll三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阅读]阅读课本有关反应类型的内容。 [总结]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有多种分类方法。各有其适用范围。如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它只是依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种类对化学反应的一种形式上的分类,并不能包括所有反应,即说它没有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而从得失氧角度.....划分的氧化还原反应同样不能反映化学反应的本质。如在 反应中无氧的得失,那么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 [布置作业]预习并思考。 [板书设计]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一、化学反应类型 .基本反应类型 . 得氧 点燃 得氧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点燃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量》教案 一、教学内容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二、教学目标知 识与技能: 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认识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能力。 2.培养 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三教学过程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 共同点呢?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按一定的数目关系进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进行反应吧!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 样取用物质来进行化学反应的啊?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 筒量液体的体积。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 利之间按一定比例进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L)的化学物质来进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微观粒子的数目和物质宏观的质量或者体积之 间是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的。今天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它们之间的 这种联系!板书课题:物质的量嗯,老师现在遇到了一个小麻烦,现在老师的粉笔用完了,所以呢,只有再买一些。可是粉笔好小啊,一支支的数好麻烦啊!同学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呢?学生答:买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doc

高一人教版化学必修一教案 【一】 一、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1、引入物质的量的必要性 2、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3、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应用。 4、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两个基本公式的应用。 课时安排:约15~20分钟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理解到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2、理解提出摩尔这个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掌握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能用于实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过程与方法: 1.培养逻辑推理、抽象概括水平。 2.培养计算水平,并通过计算更好地理解概念和使用、巩固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体会定量 研究的方法对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在讲解今天的内容之前,老师先考考大家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水准! 请问物质是由什么组成的啊? 学生答: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 嗯,是这样的!物质就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组成的。 那么这些粒子之间有什么共同点呢? 学生答:都很小,都在不停地运动? 对!它们都很小! 我们知道,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分子、原子或离子之间 按一定的数目关系实行的。但是这些微粒都太小,显然我们是不能一个一个将它们取出来实行反应吧! 那大家告诉我,在实验室里我们是怎样取用物质来实行化学反应 的啊? 学生答:天平称固体的质量,量筒量液体的体积。 嗯,虽然我们说物质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微利之间按一定比 例实行的。但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是称取一定质量(g)或者量取一定体积(m L)的化学物质来实行我们需要的化学反应的。在这里我们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