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药物的种族差异

浅谈药物的种族差异

浅谈药物的种族差异
浅谈药物的种族差异

发布日期20050415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浅谈药物的种族差异

作者杨进波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三部杨进波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药物种族差异的定义、药物种族

差异的来源及产生的环节。

随着中国加入WTO,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临床资源,国外制药厂商纷纷将其产品推向中国,这可能包括两种

情况:(1)开发中国市场,将其已在本国上市的产品出口

中国;(2)厂家的全球发展策略,将其正在开发产品的临

床试验的一部分放到中国来做(称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让中国成为其全球临床试验的中心之一。在以上两种情况之

下,均会涉及到药品技术审评人员从人种(族)因素角度出发如何评价药物的种族差异。本文主要介绍药物种族差异的

定义及产生来源。

一、药物种族差异的定义

药物种族差异(ethnic differences of drug)指由于种族因素的差异导致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种族人群安全性、疗效、

剂量和给药方案的不同。

种族因素的定义是:种族性"(ethnicity)来源于希腊语"ethnos",意思是民族或人民。种族因素是与种族或以共同特征和习惯而聚集的大规模人群相关的因素。应注意,因其文化和遗传学的含义,使种族性(ethnicity)这一定义比人种(racial)有更广泛的意义。种族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

外在因素。

内在种族因素:内在种族因素是指有助于定义与鉴别一组亚人群,并可影响地区间临床资料延用可能性的因素,例如,基因的多态性、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瘦体质、机

体组成和器官功能障碍。

外在种族因素:外在种族因素是与居民居住环境和文化相关的因素。外在因素大多由文化和行为所决定,而较少受

遗传因素的影响。例如医疗实践、饮食、吸烟、饮酒、大气污染和光照、社会经济状况、服药依从性,特别重要的是对其他区域研究的依赖性以及临床试验设计和实施的实践。

二、药物种族差异来源及产生环节

药物种族差异由种族因素(ethnic factors)的差异所产生。种族因素对药物作用的影响是多种多样的,但最终均影响到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反应(临床疗效、安

全性和量效关系)。

(一)药物代谢动力学种族差异的来源及产生环节:一般而言,药代动力学的种族差异主要与内在的种族因素有关。例如抗结核药异烟肼在人体内经乙酰化后排入尿中,这一乙酰化作用在人群中有快慢之分。白种人的慢代谢者占50%,而黄种人只占10%。类似的代谢差别在磺胺二甲嘧啶、肼屈嗪、普鲁卡因胺和苯乙肼也可以见到。此例仅谈到代谢对药代种族差异的影响,其实种族因素对药物药代动力学的影响可产生于药物吸收、分布、代谢和清除(ADME)

每个过程。分述如下:

1、种族因素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药物吸收分为被动吸收和主动转运。大多数药物的吸收

是被动吸收,一般而言,被动吸收引起的种族差异很小,经主动转运而吸收的药物可能存在种族差异。但也有特殊情况,比如食物的影响,某一药物是被动吸收的,但其吸收与饮食脂肪的含量密切相关,因为各地区的饮食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推测类似这样的药物应当也有种族差异。

首过代谢也是影响药物吸收的重要影响因素,因为很多文献报道,多数有种族差异的药物都存在首过代谢。故而推测首过代谢的不同可能也是引起种族之间药代差异的重要

原因之一。

2、种族因素对药物分布的影响

血浆蛋白结合率是药物分布的重要决定因素,主要的药物结合蛋白是白蛋白和α-酸糖蛋白(AGP)。AGP含量较低,但与药物亲和力较高,是多数药物的结合蛋白。

已经有一些研究报道在中国人和高加索人药物分布是否存在种族差异。这些研究发现了一个共同的现象,结合于白蛋白的药物一般没有种族差异,而结合于AGP的药物一般

有种族差异。

血浆蛋白结合率的差异可进一步影响其他药代参数(如表观分布容积Vss和清除率),这可以进一步解释其差异为什么是造成药物种族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比如高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只要在不同种族人群结合率略有差别,即会造成

以上PK/PD参数的显著不同。这提示我们在评价种族之间药代差异时,应当关注血浆蛋白结合率这个参数,特别是一

些具有高蛋白结合率的药物。

3、种族因素对肝药酶代谢的影响

肝酶代谢引起的药物种族差异一直被认为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分析评价药代种族差异的最主要考虑因素。代谢酶的不同及其基因多态性是造成药物代谢种族差异的根本原

因。

根据文献报道,一般认为经CYP2C9、2C19、2D6、1A2、2A6和N-乙酰转移酶等代谢的药物具有种族差异的可能性较大,因此,在评价药物代谢方面的种族差异时,应当重点关注经这些酶代谢的药物。值得指出的是,实际上大多数药物往往由多种肝酶来代谢,单一酶的作用往往有限,故而我们只评价其中某一种酶的作用来预测该药的种族差异是明显不够的,而对多个酶代谢的预测往往又不能得到全面和客观的结论,这给我们实际评价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基于肝酶代谢的复杂性和目前的研究文献以及数据库的不完善,在实际工作中,如果碰到肝酶代谢很丰富的药物,一般很难直接预测肝酶代谢导致的种族差异。

4、种族差异对清除的影响

(1)经胆汁和粪便清除的药物

有很多经肝脏代谢的药物在胆汁分泌后,再经粪便清除,目前尚未发现经这类途径清除的药物在排泄上具有种族差

异性。

(2)经肾脏清除的药物

有三个过程影响到药物肾脏清除率:①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这是一个游离药物的被动转运过程;②肾小管的排泌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耗能过程;③肾小管的重吸收过程,这是一个被动转运过程。因为肾小管的排泌过程是一个主动的耗能过程,故推测这个过程可能与种族差异的关系更密切。

(二)药效学反应种族差异的来源及产生原因:药效学反应(临床疗效、安全性和量效关系)可能受内在和外在种族因素的影响,如果不在新地区进行临床试验,是很难判断的。如以心血管药普萘洛尔(心得安)为例,若要想使患者心率下降20%,其所要求的血浆药物浓度,中国黄种人比美国白种人低一倍多,而用于呼吸抑制的吗啡正好相反,起效剂量中国人比美国人高一倍多。类似的例子还较多,如果不在我国进行一定规模的临床试验,仅仅凭借药代动力学方面的估测,是难以判定中国人和外国人在药效学反应上的差异的。综合分析,它主要产生于以下几方面:

1、药物的药理学特性

有些药物虽然在不同种族人群的药代动力学、适应症等

均没有差别,但在疗效和安全性方面却不同,这与药物固有的药理学特性是相关的。其实,每一种药物在不同的个体均存在敏感性和耐受性方面的差异,一旦这种差异在不同种族人群表现得有临床意义,则应当关注其药理学特性。

2、药代动力学

药代动力学的不同是药效学反应产生种族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能够通过数据和分析最能够把握得住的过程。

3、剂量-效应过程

此过程最复杂,因为它同时受内在和外在种族因素的影响。如果不能清楚阐明这一过程,应当通过新地区的临床试验来说明。此过程要注意一种特殊情况,即当不同种族间有相似的量-效关系曲线时,还应当关注其是否发生了整体位移,比如黑种人对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降血压反应整

体反应较差。

4、其他(如社会文化因素、医疗实践等)

有些社会文化因素也是造成药物药效学反应的重要原因。如对疾病的诊断,在某一地区被诊断为疾病参数值在新地区却被认为在正常值范围,这势必会造成药物疗效的差异。再如疾病在不同地区的发病率不一样,在两地区疾病危险度同样减少的情况下,就意味发病率低的地区受益的实际病人数量变小,这时药物副作用则显得权重更大,这实际影

响了该药物整体的风险-利益评价而导致药物产生种族差

异。

备注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第五章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收特征。在酸性条件下不电离,无紫外吸收。而含硫巴比妥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有紫外吸收,据此可以区别。 内容 第一节基本结构与特征 代表性药物: 1、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 ) 2、司可巴比妥钠(Secobarbital sodium) 3、硫喷妥钠(Thiopental sodium) 4、巴比妥、异戊巴比妥、戊巴比妥(barbital,Amobarbital,pento barbital) 一、弱酸性--与强碱成盐 二、水解反应---与碱液共沸→NH3↑ 三、与重金属离子反应 与钴、铜→有色↓,与银、汞→白色↓

四、紫外吸收光谱特征 (一)、硫代巴比妥的紫外吸收 (二)、5,5-取代巴比妥的紫外吸收特征 五、显微结晶 (一)、药物本身的晶形 1、巴比妥——长方形结晶 2、苯巴比妥——球形->->花瓣状结晶 (二)、反应产物的晶形 1、巴比妥与铜-吡啶形成十字形紫色结晶 2、苯巴比妥形成浅紫色不规则或菱形结晶

其他巴比妥类与铜-吡啶不形成结晶,可区别。 第二节鉴别试验 一、丙二酰脲试验: (一)、巴比妥类 + Na2CO3·TS+ 过量AgNO3→白色↓ (二)、巴比妥类 + 吡啶溶液 + Cu2+→紫色(↓) (含硫巴比妥类为绿色,可与之区别) 二、钠盐的鉴别试验:(钠离子的焰色反应) (一)、在无色火焰中燃烧,呈现黄色火焰。 三、取代基试验 (一)、苯环取代基反应: 1、硝化反应 2、亚硝酸钠-硫酸反应 3、硫酸-甲醛反应 苯巴比妥 + KNO3+H2SO4→黄色 苯巴比妥 + NaNO2+H2SO4→橙黄色 苯巴比妥 + 甲醛+ H2SO4→玫瑰红色 4、硫元素反应: (1)、硫喷妥钠+NaOH+Pb2+ →白色↓ (2)、加热→PbS↓(黑色) 5、与香草醛反应: (二)、不饱和取代基(烯丙基)反应: 1、司可巴比妥钠 + I2( Br2)→碘(溴)褪色 2、或在碱性溶液中与高锰酸钾反应,使后者褪色

人种分类

人种分类 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过去全世界人种大致上分为3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色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有人还主张再分出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来。在这些主要人种之间还有若干过渡人种,如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的有埃塞俄比亚人种和南印度人种,介于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的有南西伯利亚人种和乌拉尔人种,介于蒙古人种和尼格罗人种之间的有波利尼西亚人种和千岛人种。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类的生产活动能力的提高,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强,社会因素逐渐加强而自然选择因素逐渐削弱,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各人类集团间不断发生混杂,混杂现象越来越广泛,几乎扩展到了世界上每个角落,因此,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绝对的纯种人种。 黄色人种: 也称“蒙古人种”、“亚美人种”,包括东亚、北亚、中亚、北极等原有居民和美洲的印第安人。体质特徵:肤色呈黄色或白色;头发直,发色黑;眼色深;颧骨较高;面部扁平;内眥皱襞和门齿铲形的出现率较高;体毛和胡须稀疏。主要分布于中国、朝鲜、日本、西伯利亚、中南半岛、美洲和北极地区。其形成地区,在东亚和中亚的干旱多雪地区和风沙较多的地带。在四大人种中,人口最多,分布最广。蒙古人种的铲型齿特征来源于温带,有利于依靠植物(果实,叶茎等)为生。 印度人种: 印度地理人种的外表特征虽与高加索人种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肤色较深,身材细长,有些属骨瘦如柴类型。此外,骨密度低;B型血型出现率高,Rh阴性血型出现率低。显示其血型特征上与蒙古地理人种相似。 高加索人种: 高加索地理人种的Rh阴性血型出现率高,并有A2型血型的人,与印度地理人种不同。其肤色浅、体毛浓密。鼻大而窄和男子秃顶者多也是其显著特征。 印第安人种: 印第安地理人种或称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过去曾依外表特征而归于蒙古人种,如直黑发、铲形门齿出现率高、体毛稀疏、男子秃顶者少等。但其肤色较蒙古人种更浓重,且具偏红色调。其血型特征也与蒙古人种不同,如无B型及Rh阴性血型的人,N型血型的人也很少,而Diego阳性血型出现率高。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八、(3)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一、单选题:每一道测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第1题取某药物约0.1g,加碳酸钠试液1ml和水10ml,滴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振摇,沉淀溶解,继续滴加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该药物应是 A、对氨基水杨酸钠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盐酸丁卡因 E、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C 第2题巴比妥类药物的共同反应是 A、和铜吡啶试液的反应 B、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C、和亚硝酸钠-硫酸的反应 D、和甲醛-硫酸的反应 E、和碘试液的反应 正确答案:A 第3题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对照法)测定注射用硫喷妥钠含量的计算式为:供试品中硫喷妥钠质量(mg)=50×1.091×(A/AR)×CR,式中1.091应是 A、对照品硫喷妥的质量 B、对照品硫喷妥溶液的浓度 C、换算因数 D、计算常数 E、硫喷妥钠和硫喷妥分子量的比值 正确答案:E 第4题苯巴比妥中酸度检查的目的在于 A、控制苯基丁二酰脲的限量 B、控制巴比妥酸的限量 C、控制中性或碱性物质的限量 D、控制合成过程中盐酸的残存量 E、控制合成过程中脲素的残存量 正确答案:A 第5题取苯巴比妥0.20g,加水10ml,煮沸搅拌1min,放冷,滤过,取滤液5ml,加甲基橙指示液1滴,不得显红色。该试验是检查 A、苯巴比妥酸 B、中性物质 C、碱性物质 D、酸度 E、纯度 正确答案:D 第6题《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检查苯巴比妥的乙醇溶液的澄清度,其目的是 A、控制苯巴比妥酸杂质 B、控制中间体

浅谈药物的种族差异

发布日期20050415 栏目化药药物评价>>综合评价 标题浅谈药物的种族差异 作者杨进波 部门 正文内容 审评三部杨进波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药物种族差异的定义、药物种族 差异的来源及产生的环节。 随着中国加入WTO,由于中国有着巨大的市场和临床资源,国外制药厂商纷纷将其产品推向中国,这可能包括两种 情况:(1)开发中国市场,将其已在本国上市的产品出口 中国;(2)厂家的全球发展策略,将其正在开发产品的临 床试验的一部分放到中国来做(称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 让中国成为其全球临床试验的中心之一。在以上两种情况之

下,均会涉及到药品技术审评人员从人种(族)因素角度出发如何评价药物的种族差异。本文主要介绍药物种族差异的 定义及产生来源。 一、药物种族差异的定义 药物种族差异(ethnic differences of drug)指由于种族因素的差异导致同一种药物在不同种族人群安全性、疗效、剂量和给药方案的不同。 种族因素的定义是:种族性"(ethnicity)来源于希腊语"ethnos",意思是民族或人民。种族因素是与种族或以共同特征和习惯而聚集的大规模人群相关的因素。应注意,因其文化和遗传学的含义,使种族性(ethnicity)这一定义比人种(racial)有更广泛的意义。种族因素可分为内在因 素和外在因素。 内在种族因素:内在种族因素是指有助于定义与鉴别一组亚人群,并可影响地区间临床资料延用可能性的因素,例如,基因的多态性、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瘦体质、机 体组成和器官功能障碍。 外在种族因素:外在种族因素是与居民居住环境和文化相关的因素。外在因素大多由文化和行为所决定,而较少受

药物分析笔记:胺类药物的分析

药物分析笔记:胺类药物的分析 芳胺类药物的分析 1、基本结构与化学性质: (一)盐酸普鲁卡因: 1、芳伯氨基特征:重氮化偶合反应 2、酯键易水解:光、热、碱, 3、产物为对氨基苯甲酸(paba)。 4、游离碱难溶水且碱性弱:非水滴定法, 5、亚硝酸钠法测定含量。 (二)对乙酰氨基酚: 1、水解产物呈芳伯氨基特性:酸性中易水解 2、水解产物易酯化:水解后产生醋酸 3、与三氯化铁呈色:紫外、红外、均可 2、鉴别试验: 1、重氮化偶合反应:盐酸普鲁卡因、对乙酰氨基酚(水解成对氨基酚) 2、三氯化铁反应:对乙酰氨基酚水液加三氯化铁显蓝紫色。 3、水解产物的反应: 4、红外吸收光谱 3、对乙酰氨基酚的杂质检查: 1、乙醇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检查中间体对氨基酚的有色氧化产物。 2、有关物质:药典用薄层色谱法检查对氯乙酰苯胺。 3、对氨基酚:中间体或水解产物, 4、毒性大。有芳胺反应,而 5、对乙酰氨基酚没有。 4、盐酸普鲁卡因注射液中对氨基苯甲酸的检查:药典规定检查水解产物对氨基苯甲酸小于1.2%. 5、含量测定: (一)亚硝酸钠滴定法:有芳伯氨基的药物(普)以及水解后有芳伯氨基的药物(对)

均可测定。 测定条件: 1、加入溴化钾(2g):加速反应。 2、加入强酸加速反应:反应加快、重氮盐酸性中稳定、防偶氮氨基化合物生成。 3、室温10——30 c 温度太高,亚硝酸逸出 4、滴定管尖端插入液面下滴定:避免滴定过程中亚硝酸挥发和分解。 (二)紫外分分光度法:对乙酰氨基酚 苯乙胺类药物的分析 1、基本结构与典型药物:肾上腺素 2、鉴别试验: 1、三氯化铁反应: 2、氧化反应:盐酸异丙肾上腺素偏酸性下与碘迅速氧化。 3、甲醛——硫酸反应: 4、紫外特征吸收与红外吸收谱: 3、酮体检查:四种都需检查酮体, 4、酮体在310nm处有吸收, 5、小于0.06% . 6、含量测定: (一)非水溶液滴定法:冰醋酸为溶剂,醋酸汞消除氢卤酸干扰,结晶紫指示终点。三种 (6)溴量法:盐酸去氧肾上腺素及注射液用此法。 要点:防游离溴及碘逸出,溴过量2%,空白试验。 氨基醚衍生物药物的分析 1、基本结构与性质:遇光分解盐酸苯海拉明: 2、鉴别试验: 1、与硫酸反应显色:二苯甲氧基反应 2、水解反应:遇酸水解生成二苯基甲醇 3、与硝酸银反应形成沉淀: 4、紫外红外吸收光谱 三、含量测定:

中国与美国的种族差异

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的经济生活以及 表现于共同的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且民族之间的复杂程度甚于中国,因 为美国没有一个处于绝对强势的民族。也正因为如此,才造就了美国如此开放 如此多元化的氛围。虽然也有着很多种族史上黑暗的瞬间,比如黑奴,比如夏 威夷土著,比如印第安人,比如排华法案,比如日裔美国人集中营等等,但是 相对而言,美国更开放,更包容,更利于不同种族的人民生活在一起。正式因 为美国这种“自由、平等”的立国原则,让美国成为了二百年来各种族人民都 最向往的大陆 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大陆,但与美国不同,如果说美国是多民族的 熔炉,那中国就是多民族的拼盘。因为各族之间的互相征伐和斗争的时间远胜 于和平相处。美国是一个非常平等的社会,其财富和等级的区别,比起其他任 何国家的人民都要小得多。这种平等,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独立之初的美国,除了美洲的土著印地安人和被强迫贩卖来的黑人奴隶以外,完全就是一个 由移民组成的国家,它没有自己的皇室和欧洲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也没有欧洲 国家那样根深蒂固的封建等级传统和势力。 当时的美国还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国,绝大多数人务农,由于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地广人稀,土地拥有者非常普及,传统意义上靠租种别人土地过活的农民,在 美国基本上不存在.我们通常都知道,政治权力是由经济权力来决定的,而当时

的经济权力,主要就表现在对土地的占有上。如果土地只为少数人所有,政权 肯定是贵族政体,由少数能够享受教育的精英来统治多数没有土地的人,而当 一个国家的人民都是地主的时候,那结果就只能是建立一个高度平等的共和国。美国当时的开国元勋皮克尼就曾指出,美国的平等将持续很久时间,因为在一 个新的拥有着巨大的未开垦土地的国家,不会有许多穷人和依靠别人的人。为 了保持很大程度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平等,强烈主张民主的杰斐逊总统,甚至 希望美国永远保持为一个由小农组成的社会。 美国有利于民主政体生存发展的第二个条件,是他们所享有的高度自由。在十 七和十八世纪,包括洛克、伏尔泰等著名启蒙思想家在内的许多欧洲人,都认 为北美殖民地是美德和自由的特殊保留地。大批移民从欧洲纷纷涌入美洲大陆。他们当中许多人就是为了逃避各种各样的迫害,到北美寻求自由的,移民到新 英格兰的清教徒如此,在威廉宾的率领下定居于宾夕法尼亚的教友派教徒也是 如此。 最后,美国大多数人思想一致,认为民主是一个很好的政体,而且愿意为它的 不断发展而努力,甚至可以为此相互妥协。这种思想上的共识,对于民主制度 是绝对有必要的,若是缺少这种共识,一个民主自治的制度只会陷入瘫痪,导 致无政府主义,这也正是十八世纪末部分美国人反对民主政体的根本原因所在。美国人的思想及意识形态惊人地一致,这与他们的国情有关。早期的美国移民,大都来自英国,有着相同的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价值取向。比起单一的英

三大人种的种族差异

三大人种的种族差异 (2011-02-17 05:58:18) 转载▼ 标签: 种族 黑人 白人 黄种人 杂谈 种族分类学是可以用来进行预测的。总体来说,华人,日本人,朝鲜人比较类似,但却不同与美国白人、德国人以及俄罗斯人,然而这些人之间比较相似,但却又不同于美国黑人、海地人以及撒哈拉黑人。下面我将说明种族具有很高的预测性。 我过去20年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主要种族之间的差异,这三个种族是东方人(东亚人),白人(欧洲人)以及黑人(非洲人)。在这篇论文中我集中讨论这三个种族。 在通过对於脑体积,智力,性格,性行为,繁殖,成长率,生命周期,犯罪以及家庭稳定等研究,东方人作为一个整体在这个谱线的一端,黑人在另一端,白人在中间。整体上,东方人显示了较慢的成熟期,较低的繁殖率,较低性活动率,较大的脑体积以及较高的智商。黑人则完全相反。白人在中间(但更靠近东方人)。 (表一)(选自种族、进化和行为一书,第5页) 黑人,白人,东方人的平均差异: 脑体积 头颅容积:黑人(1267)、白人(1347)、东方人(1364) CORTICAL神经元(单位百万):黑人(13185),白人(13665)、东方人(13767) 智力 智商:非洲黑人(70)、欧洲白人(95)、东亚(106) 文化成就:黑人(低)、白人(高)、东亚(高) 繁殖 双胞胎( 每1000新生儿):黑人(16)、白人(8)、东亚(4) 贺尔蒙: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性器官:黑人(大)、白人(中)、东亚(小) 性交频率: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性放任度: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性病: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性格 侵略性: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谨慎度:黑人(低)、白人(中等)、东亚(高) 冲动性: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自我概念: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交际度:黑人(高)、白人(中等)、东亚(低) 成熟 怀孕期:黑人(短)、白人(中等)、东亚(长) 头颅发育:黑人(早)、白人(中)、东亚(较晚) 运动发育:黑人(早)、白人(中)、东亚(较晚) 牙齿发育:黑人(早)、白人(中)、东亚(较晚) 第一次性交:黑人(早)、白人(中)、东亚(较晚) 第一次怀孕:黑人(早)、白人(中)、东亚(较晚) 生命周期:黑人(短)、白人(中等)、东亚(最长) 社会组织 婚姻稳定性:黑人(低)、白人(中等)、东亚(高) 守法性:黑人(低)、白人(中等)、东亚(高) 心智健康:黑人(低)、白人(中等)、东亚(高) 当然这些差异只是平均水平。个人是个人。(译者加:当然象赖丝,鲍威尔这样的非洲裔就比绝大多数白人以及东亚人优秀。)然而,我也发现不论时间与地点,这种差异模式非常一致。这种差异表现在60多种不同的生物与行为模式上,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当然这也显示了种族差异不仅仅是之在於皮肤。这些数据来自于WHO、UN 以及INTERPOL。最近,我又去南非收集到了最新的IQ数据。 让我们从几乎所有人都可以观察到的体育说起。John Entine在他的新书<<禁忌:为什么黑人运动员DOMINATE 体育项目以及为什么我们不敢讨论?>>中指出“白人跳不高”这个老的说法几乎可以改成“东亚人更差”了。他还指出黑人可以跳得象飞一样。然而数据也显示出西非黑人善於短跑,东非黑人善於长跑(如:肯尼亚)。东、西非的差异显示出观察平均水平

不谈种族歧视看人类的进化与人种差别解读

不谈种族歧视看人类的进化与人种差别当种族歧视这个词被创造出来的时候,人类就被它束缚被它左右了,我们不敢进犯努力地避趋之。 如今黑人已经在中国社会产生各种不好的影响了,当一些人产生怨恨开始攻击黑人的时候另一些人开始拿出“种族歧视”这个词进行还击,首先这个词本身就不是产生在中国的,而且也曾被白人用在黄种人身上,中国人的概念中从来没有觉得哪个人种有优势,所以在中国不要拿种族歧视讨论问题。我们不谈种族歧视来看一下人类的进化与人种的差别。 引用网友吐槽的一段话: “当我们吐槽印度人,称他们为阿三,穷,脏,傻的时候,没有国人说我们种族歧视! 当我们说韩国人是棒子,很丑,大饼脸,好看的都整过容时,没有国人说我们种族歧视! 当我们骂日本人,鬼子,好色,变态,下流时,没有国人说我们种族歧视! 当有人黑新疆人,河南人很坏的时候,没有其他省份的人高喊种族歧视! 当我们看到在国外各大旅游景点都设有中文字样“禁止触摸,禁止吐痰,禁止乱扔垃圾”时,没有中国人高喊种族歧视。因为大家觉得这是对的,我们就是这样。我可以这么回答“我没有吐痰,我爸妈吐了。你们在以偏概全”。当法国酒店因为中国人太吵,拒绝中国人入住。日本人因为中国人垃圾不分类,拒绝中国人租房的时候!怎么了,没听见一个国人高喊,种族歧视,以偏概全!当外国人批评中国人时,比如奴性,不团结,窝里斗,大声喧哗时,没有一个国人高呼种族歧视!以偏概全! 美国杂志说黄种男性缺乏男子气概,书呆子时,没有中国人说种族歧视。 说黄种人体制差!不是种族歧视,是事实! 当我们说黑人种种不好的时候,马上就会有国人大叫种族歧视! 黑人智商低,这不是事实吗?为什么要说成种族歧视? 黑人不爱学习,这不是事实吗?为什么要说成种族歧视? 黑人易激动有严重暴力倾向,这不是事实吗?为什么要说成种族歧视? 黑人犯罪率高,这不是事实吗?为什么要说成种族歧视? 黑人很多不工作,生一大堆孩子,靠救济金生活,这不是事实吗?为什么要说成种族歧视? 黑人性滥交,生完孩子不管,美国黑人家庭百分之70是单亲家庭,这不是事实吗?为什么要说成种族歧视? 这究竟是为什么?!” 好好看看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 回顾人类历史: 约在20万年前,现代人的祖先“智人”出现了。 约在6~10万年前,现代人出现了第一次分裂,一支留在非洲成为所有现代黑人的祖先,另一支走出非洲成为其他现代人的祖先。 约在4万年前,出现了第二次分裂,一支成为欧罗巴族裔的祖先,另一支成为蒙古利亚族裔的祖先。

巴比妥类药物分析

巴比妥类药物分析 一、最佳选择题 1、具有硫元素反应的药物为 A.苯巴比妥 B.司可巴比妥钠 C.异戊巴比妥钠 D.硫喷妥钠 E.肾上腺素 D 巴比妥类药物包括司可巴比妥钠。司可巴比妥钠具有丙烯基结构,可发生烯基的特征反应:与碘试液的反应司可巴比妥钠结构中含烯丙基,可与碘试液发生加成反应,使碘试液的棕黄色消失。 2、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含量时,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苯巴比妥的量是(苯巴比妥的分子量是232.24) A.23.22mg B.232.24mg C.11.6l mg D.5.85mg E.2.322mg A 《中国药典》采用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的含量,以电位法指示终点方法:取供试品约0.2g,精密称定,加甲醇40ml使溶解,再加新制的3%无水碳酸钠溶液15ml,用硝酸银滴定液 (0.1mol/L)滴定。每1ml硝酸银滴定液相当于23.22mg的苯巴比妥(C12H12N203)。滴定反应的原理与丙二酰脲类鉴别反应中的银盐反应相同。即利用滴定过程中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化学计量点稍过,过量的银离子与药物形成难溶的二银盐。曾利用二银盐浑浊指示终点,但实际操作时,终点不易准确判断,故采用电位法指示。以上滴定中,1mol的硝酸银相当于1mol的苯巴比妥,苯巴比妥的分子量为232.24,所以滴定度 T=0.1×232.24=23.22(mg/ml)。 1L=1000ml,1g=1000mg. 1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苯巴比妥的量: 1x0.001(L)x0.1(mol/L)x232.24(g/mol)=0.001x0.1x232.24x1000(mg)=23.22(mg) 丙二酰脲类的鉴别反应:巴比妥类药物含有丙二酰脲结构,在碱性条件下,可与某些重金属离子反应,生成沉淀或有色物质。这一特性可用于本类药物的鉴别。 其中,银盐反应:巴比妥类药物的一银盐可溶于水,而二银盐不溶。反应中第一次出现的白色沉淀是由于硝酸银局部过浓,产生少量巴比妥二银盐,振摇后,转换为可溶性的一银盐,继续滴加硝酸银至过量,则完全生成白色二银盐沉淀。 《中国药典》采用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的含量,以电位法指示终点。滴定反应的原理与丙二酰脲类鉴别反应中的银盐反应相同。即利用滴定过程中先生成可溶性的一银盐,化学计量点稍过,过量的银离子与药物形成难溶的二银盐。 在银量法测定苯巴比妥的含量中,生成一银盐、二银盐的两个方程式中,各物质的摩尔比都是1:1. 3、取某一巴比妥类药物约0.2g,加氢氧化钠试液5ml,与醋酸铅试液2ml,即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沉淀变为黑色。该药物应为 A.异戊巴比妥 B.苯巴比妥钠 C.司可巴比妥钠 D.硫喷妥钠 E.苯妥英钠 D 4、用亚硝酸钠-硫酸反应鉴别苯巴比妥及其钠盐的原理为 A.烯醇式的酸性反应 B.丙二酰脲的水解反应 C.可能为苯环上的硝基取代反应 D.估计是苯环上的亚硝基取代反应 E.丙二酰脲1,3位N上的缩合反应 D 与亚硝酸钠-硫酸的反应发生在苯环上,以此区别不含苯环的巴比妥类药物。 苯巴比妥在硫酸存在下与亚硝酸钠作用生成橙黄色产物随即转为橙红色。可用于区别苯巴比妥与其他不含苯环的巴比妥类药物。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试卷.doc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试卷 [模拟] 120 A型题题干在前,选项在后。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为最佳答案。 第1题: 决定巴比妥类药物共性的是 A.巴比妥酸环结构 B.巴比妥碱环结构 C.巴比妥取代基的性质 D.巴比妥取代基的个数 E.2位碳的饱和性 第2题: 取苯巴比妥0.2g,精密称定,加甲醇40ml使溶解,再加新鲜配制的3%无水碳酸钠15ml,照电位滴定法,用硝酸银滴定液(0.1mol/L)滴定,即得,每lml硝酸银滴定液(0.1mol/L)相当于多少mg的苯巴比妥(苯巴比妥的摩尔质量为:232.24) A.11.61 B.23.22 C.46.45 D.92.90 E.232.2 第3题: 巴比妥类药物鉴别反应的主要根据是 A.具有2位不饱和碳氧双键 B.丙二酰亚胺结构 C.具有两个亚胺结构,但仅可在水中产生一级电离 D.一取代时与取代基相连的碳上含有氢,可以发生互变异构 E.互变异构以后,可以形成三个羟基,形成三个氧负离子 第4题: 关于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中的银盐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在适当的碱性条件下进行,生成难溶的一银盐沉淀 B.在适当的碱性条件下进行,生成难溶的二银盐沉淀 C.在适当的酸性条件下进行,生成易溶的一银盐沉淀 D.在适当的酸性条件下进行,生成易溶的二银盐沉淀 E.在中性条件下进行,生成难溶的一银盐和二银盐沉淀

第5题: 下列反应使含芳香取代基的巴比妥类药物生成玫瑰红色产物的反应是 A.硝化反应 B.磺化反应 C.碘化反应 D.甲醛-硫酸反应 E.硫酸-亚硝酸钠反应 第6题: 一般不用于巴比妥类药物鉴别的金属离子反应是 A.铜盐反应 B.汞盐反应 C.银盐反应 D.钴盐反应 E.锌盐反应 第7题: 关于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反应中的汞盐反应,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与硫酸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可溶解于氨试液 B.与硝酸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溶解于磷酸试液 C.与硝酸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可以溶解于氨试液 D.与硝酸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可以溶解于氨试液 E.与硝酸汞或氯化汞反应,生成红色沉淀,可以溶解于磷酸试液 第8题: 5,5-取代巴比妥在下列溶液中可产生紫外光谱的是 A.酸性溶液和pHl0的溶液 B.酸性溶液和pHl3的溶液 C.pHl0和pHl3的溶液 D.仅酸性溶液 E.仅pHl3的溶液 第9题: 鉴别巴比妥是否含有不饱和取代基的反应是 A.甲醛-硫酸反应 B.银盐反应 C.硝化反应 D.硫酸-亚硝酸反应 E.碘试液反应 第10题: 鉴别司可巴比妥的试液是 A.碘试液 B.氢氰酸试液

关于人种的差异的研究

关于人种的差异性的探究 学校:江苏教育学院姓名:冯芊芊班级:11级思政专转本班学号:1120220098 【摘要】:人的身体和内脏功能基本是相同的,然而,在人种或人群之间,却存在着某些奇妙的、耐人寻味的差异。不同人种在体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人种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生活着不同种族的人群, 这些人群在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之所以形成人种的差异也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 【关键词】:人种、差异、原因 人的身体和内脏功能基本是相同的,然而,在人种或人群之间,却存在着某些奇妙的、耐人寻味的差异。不同人种在体质形态上有许多差异,人种的差异表现在不同的方面,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生活着不同种族的人群, 这些人群在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根据这些差异, 把全球的人群划分为九大地理人种。不同地理人种之间差异的存在是由于他们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造成的。人类是自然环境的产物, 是自然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 据说,19世纪,在英国诞生了一位伟大的博物学家,发现了一套轰动全世界的生物进化理论,他的名字叫达尔文。根据做了大量的关于人类进化论的观察与实验探究以后,他认为物种的形成及其适应性和多样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自然选择,生物为适应自然环境和彼此竞争而不断发生变异。如果不适应自然环境,就会被淘汰,有句话归纳的好“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达尔文的这番结论也奠定进化生物学的基础,并且他通过进化论对人类发展的思考,进一步的阐明人类在动物界的位置及其由动物进化而来的依据,得出了人类起源于古猿的结论。从达尔文学说的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人类起源说。他们认为,人类是古猿经过数百万年的漫长岁月,在万物更迭交替变化中逐渐进化而来的;根据这些证据,人们推测地球生物进化的总模式是: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灵长类动物——猿猴类动物——人类。人类是由古猿中的一支进化而来的,古猿早在3000多万年以前就已出现在地球上,体形较现代猿类小。人类脱离古猿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猿人阶段;第二阶段是占人阶段,或称早期智人阶段;第三阶段为新人阶段,又称晚期智人阶段。第三个阶段的形成的跟现在的人差不多, 世界各地这么辽阔,许多世界各地的游客到我们这里来旅游,总会看到与我们不一样的肤色的人群,你不会也产生诧异呢?也会产生一些好奇,都是人,为什么都存在这么大的差异呢? 为什么大多数来自欧洲的人有白哲的肤色为什么美国的大多数非洲和欧洲人及其后代的眼睛在外形上如此相象而又与亚洲人的眼睛如此不同或许, 你最想了解的是为什么人有如此多种不同的肤色和脸型, 另外有很多人想知道这些差异是否不仅仅在于皮肤呢? 什么叫人种呢,人种的差异性具体表现在哪里呢?形成的原因在哪里呢? 人种是世界人类种族的简称, 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 历史上所形成的, 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人种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肤色:肤色有白色、黄色、和黑色、棕色等,详细划分可分为4种不同色调。 眼色:眼色由虹膜中黑色素分布区域和数量多少决定,有黑褐色、褐色、浅绿色、灰色、天蓝色等,并可详细划分为12~16级。 发色:发色包括灰金黄色、浅金黄色、金黄色、深金黄色14种黄色调;棕色有6种色调;黑棕色及火红色各有6种色调,发色共有32种色调,有专门的带实物的发色表可供对比。

浅谈为什么有人种的差异

浅谈为什么有人种的差异 在这个包罗万象的世界里,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地球村里住着各种颜色的人。那么当你看到各种不同肤色人出现的时候,你是否在惊叹造物者的神奇。这篇文章将会为大家科学的介绍人种的差异。 首先,人种(race)是指人类在一定的区域内,历史上所形成的、在体质上具有某些共同遗传性状(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和发型、身高、面型、头型、鼻型、血型、遗传性疾病等)的人群。通常把全世界的人划分为4个人种: ⑴蒙古利亚人或称黄种人,肤色黄、头发直、脸扁平、鼻扁、鼻孔宽大; ⑵高加索人或称白种人。皮肤白、鼻子高而狭,眼睛颜色和头发类型多种 多样; ⑶尼格罗人或称黑种人,皮肤黑、嘴唇厚、鼻子宽、头发卷曲; ⑷澳大利亚人或称棕种人,皮肤棕色或巧克力色,头发棕黑色而卷曲,鼻 宽,胡须及体毛发达。 (一)人种的差异。 一、肤色 肤色是人种分类的重要标志。人类皮肤颜色的深浅主要取决于组织中的一种色——黑色素。 在世界各地的居民中,肤色的分布明显与纬度相关。高纬度地区的人群常常有较浅的肤色,而低纬义地区居民的肤色常常较深。在现代人中,肤色最浅的是北欧居民,肤色最深的是大洋洲的美拉尼西亚人和非洲的黑人。在蒙古人种中,肤色由北向南逐渐加深:西伯利亚平原地区的居民肤色较浅;东北亚中央亚细亚一带的居民肤色较浅,中国人的肤色更深一些;肤色最深的是印度支那半岛及印度尼西亚居民。 二、发色与发形 在现代各人种之间,发色的差异也很大,从浅淡的金黄色、灰色到较深的火红色,棕色和黑色,总共可大致分为30种不同的色调,各类发色在人群中的分布基本是与肤色同步的。 头发的形状一般可大致区分为3种基本类型,即直发(lissotrichous)、波发(kymatotrichous)和卷发(ulotrichous)此外,有人还从卷发中区分出单独一类发型,称为羊毛状发(woolly)。 三、鼻部形态 人类的鼻部在外形上也存在着颇为明显的种族差异,主要反映在鼻的突出程度,鼻梁侧面观的形状以及鼻孔的形状等方面。鼻的突出程度在人种分类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欧罗巴人咱的鼻根多半很高,鼻梁突出。例如希腊人,高鼻类型者约占90%左右,而鼻梁几乎全部是突出的。蒙古人种、罗格罗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鼻突出度则比较小,大多数属中等或低平类型。 四、血型

人种差异的临床试验

在FDA、EMA注册,都要求提供人种差异的临床试验数据。至少需要做白人和黑人的,而且有最低多少比例的需求,这个在临床方案设计的时候会有体现。 如果是全球上市的产品,在做国际多中心临床的时候一般也会考虑各国参与中心的临床实际病例人种情况。 CFDA接受的黄种人试验的范围会包括哪些地区?中日韩是可以认的,香港和澳门应该也没问题,台湾比较特殊,那么东南亚接不接受呢?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那泰国?柬埔寨?越南?老挝?缅甸? 呵呵,想偷懒,没门了吧,就是让你重新去做一遍临床了。 70年代我原来公司按国家计生委要求仿制避孕药,结果就是这个问题,老外的体质和我们不一样,结果最终投产时剂量只有原来的20%。。。那时就是仿一个剂量找人试验,不行减半再试。。。 中国加入ICH,将在一定程度上助推药物临床试验进行种族差异的探索研究,也势必 会带动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和新药开发企业关注种族差异。在2017中国新药临床开发高峰论坛上,中国药科大学教授、国家药审专家杨劲教授就种族因素下药物临床试验设计的整体考量作了报告,对中国临床医学现状提出了思考。 2017年6月1日,中国获得批准正式加入ICH,毫无疑问,加入ICH有利于中国的创新药走向世界。而中国加入ICH,进行种族差异探索研究的可能性也必然会得到提高。近年来临床试验法规、政策的改革变动特别大,中国国内的企业在新的政策的调整下应共同面对机遇与挑战,不惧怕不畏缩。杨劲教授表明法规是用来监管的,监管的目的是为了安全、有效,而科学性永远是药物安全有效最核心的点。会上,杨劲教授和在座参会人员探讨多样性在临床试验上的意义,以及药物临床剂量的调整与差别。他用一个个生动的案例、系统的数据清晰地指出了种族不同对于临床试验给药剂量上的不同。一是个体上的差异,他形象地把人比喻成烧杯,美国人相当于是一个大烧杯,而中国人则是一个小烧杯,烧杯不一样,同样的浓度,剂量肯定是要调整的。 二是环境的因素,他用2004年做的一个系统性的研究表明,发现都是日本人,一个是在美国的日本人,一个是生活在日本的日本人,个体疾病的诊断在数据上的差异十分巨大。 三是临床实践的差异,他提到了中国的艾滋病人群和美国的艾滋病人群群体的差异性。在谈到目前中国临床医学上的现状,杨劲教授提出了思考,这些差异有没有临床意义呢?是人种内的差异大,还是人种间的差异大?随后他用一个个案例中的抽样结果展现出不同人群的代谢酶、转运体、药效的靶点都有很明显的多态性和差异性。那么,临床逻辑的核心要点在哪里?他指出,种族差异是药品的临床响应,包括有效性和安全性,具有种族敏感性,其代谢动力学、药效学、安全性在不同人种间往往表现不同的特征,分为内因和外因。同时,杨教授强调临床意义取决于药物的治疗窗和给药方式。

不同人种、性别头发差异

不同人种头发差异: 根据地域和人种不同,人类的头发主要分为4种类型:亚洲型、欧洲(高加索)型、非洲型和拉美(黑白混血)型。虽然不同人种头发在化学成分上没有本质区别,均为由氨基酸所组成的角质蛋白组成,占头发的65%—95%,但每种头发类型,无论是亚洲、高加索、非洲或混合的种族血统,都具有完全不同的物理形态结构。例如,亚洲头发一般是黑色,直发,从根部到发梢比较均匀一致,发丝横截面形状呈圆形,直径较粗,韧性高,不容易断裂;欧洲头发颜色有银灰色、金黄色、棕黑色和黑色,一般是直发或稍许弯曲,发丝横截面形状较圆,发丝较细,柔软;而非洲头发一般是黑色,卷发,发丝横截面形状呈椭圆形,容易断裂;黑白混血人种的头发物理形态基本介于欧洲和非洲头发之间。当然,在同人种中,由于年龄、地域、性别、烫发和染发都可以影响头发的形态差异。 头发湿度:非洲人头发湿度低于高加索人头发。 发量:亚洲人的毛囊密度低于高加索人,所以头皮上每平方厘米的发量较少。 亚洲、欧洲(高加索)、非洲以及拉美(黑白混血)人种头发的物理特性和分类

注:CD表示卷曲直径;i表示卷曲指数;W表示卷曲数量 男女脱发差异: 在美国,每4个女性中有一个患有脱发,称为Female Pattern Baldness(FPB)。通常情况下,更年期是女性开始明显脱发的最常见时期。脱发对于女性比男性更加令人苦恼。头发开始稀少通常不能被多数女性接受为随年龄增长而发生的正常变化。大家普遍认为拥有一头浓密的秀发是女性魅力的象征。 男性和女性虽然都会脱发,但他们通常脱发的顺序和外观是不一样的。通常男性发现脱发的时间会较早,而女性则在25到45岁期间首次发现。女性脱发通常发生在荷尔蒙变化期间,如使用避孕药物,生孩子以后,或者绝经期间或以后。男性脱发通常是局部头发稀少,而女性脱发通常发生在头顶或更广泛的区域表现为头发稀少。 压力会导致脱发,而女性对压力比男性更敏感。但这种类型的脱发并非FPB,而是“静止期脱发”。这种脱发是身体为了转移能量到其它部位时而使头发进入休眠期。因此,压力可以临时改变脱落头发的量,但是脱落的头发还会重新长出来。

世界上分为三大人种

总的来说,世界上分为三大人种,黑人白人黄种人,但是同样人种之间,也有可能存在不同的种族差异,所以以国家论来说也可以 黄种人的种族天赋,首先我觉得就是皮肤的纯净度,这个纯净度的意思不是指黑或者白,而是肤色很干净,很少有什么斑斑痣痣。 一般白人,身上的斑点和痣真的很多,看起来不是很干净的样子,所以他们喜欢晒黑和纹身吧。 他们太容易老了,皮肤很软,所以容易松弛,所以白人最喜欢拉皮手术。 黑人,我觉得他们介于亚洲人和白人之间,没白人那么容易老,也没黄种人那么逆天的童颜。 跟其它种族比起来,亚洲人的胖子几率很低 所以从种族基因来说,他们跟亚洲人比起来,是属于易胖人群。 当然这里面也有饮食习惯问题,但是我还是认为,即使吃一样的东西,亚洲人还是没白人和黑人那么容易发胖 黄种人种族天赋之四:体毛少,这个就很明显了,没什么好说的,不管男女,体毛都很轻,白种人就不行了,他们体毛很旺盛,就跟荒草一样长。 好了,关于黄种人的种族天赋,就是以上,下面来说一说其它人种的种族天赋 先说白人吧,白人的种族天赋很明显,就是五官的美丽和身材的好看

首先就是眼睛,我们的眼睛都很大,形状也基本都很好看,所以我几乎没看过眼睛长得难看的白人诚实地说,大眼睛确实好看,白人几乎各个都是大眼睛,这一点没有硬伤。 黄种人在这一点上比较吃亏,那种眯缝眼,确实从审美上不好看黑人,也是大眼睛,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却没有那么好看,可能因为实在太大了,大得有点超出比例,有点不和谐,而且有时候有点鼓。 再说白人的脸型,他们的脸型很好,也是基本无硬伤的那种,不是瓜子脸就是鹅蛋脸,而且脸小,容易显得腿长,比例好 黄种人这一点就差了不少,有些人脸大头大,各种不规则脸型(方脸国字脸由字型脸猪腰子脸)看起来就不那么美观,所以基本演员都是些头小脸小之人,这样上镜好看,黑人的脑袋也小,但是他们头骨嘴部前凸,有返祖倾向,不好看。 白人的鼻子,主要他们很少蒜头鼻,一般都比较坚挺小巧,形状直,鼻尖有型,鼻子难看的少. 亚洲人里面鼻子好看的比率,比白人少,黑人更悲剧,长得好看的鼻子几乎都是跟白人混过血的,传统的黑人鼻子都是宽、大、扁,不好看。 白人的另一个种族天赋,就是耐寒,跟亚洲人比起来,他们真的不怕冷。我们体毛旺盛,相当于亚洲人已经穿了一件薄毛衣了,还怕什么冷,人体毛衣自带。 接下来说黑人吧,黑人的种族天赋也很明显,强壮,爆发力

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八、(3)巴比妥类药物的分析 一、单选题:每一道测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 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第1题取某药物约0. 1g,加 碳酸钠试液1ml和水10ml,滴加硝酸银试液,即生成白色沉淀,振摇,沉淀溶解,继续滴加硝酸银试液,沉淀不再溶解。该药物应是 A、对氨基水杨酸钠 B、阿司匹林 C、苯巴比妥 D、盐酸丁卡因 E、盐酸去氧肾上腺素 正确答案:C 第2题巴比妥类药物的共同反应是 A、和铜吡啶试液的反应 B、和三氯化铁的反应 C、和亚硝酸钠-硫酸的反应 D、和甲醛-硫酸的反应 E、和碘试液的反应 正确答案:A 第3题紫外分光光度法(对照品对照法)测定注射用硫喷妥钠含量的计算式为:供试品中硫 喷妥钠质量(mg)=50 X 1. 091 x (A/AR)x CR,式中1. 091 应是 A、对照品硫喷妥的质量 B、对照品硫喷妥溶液的浓度 C、换算因数 D、计算常数 E、硫喷妥钠和硫喷妥分子量的比值 正确答案:E 第4题苯巴比妥中酸度检查的目的在于 A、控制苯基丁二酰脲的限量 B、控制巴比妥酸的限量 C、控制中性或碱性物质的限量 D、控制合成过程中盐酸的残存量 E、控制合成过程中脲素的残存量 正确答案:A 第5题取苯巴比妥0. 20g,加水10ml,煮沸搅拌1min,放冷,滤过,取滤液5ml,加甲基橙指示液1滴,不得显红色。该试验是检查 A、苯巴比妥酸 B、中性物质 C、碱性物质 D、酸度 E、纯度 正确答案:D 第6题《中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检查苯巴比妥的乙醇溶液的澄清度,其目的是 A、控制苯巴比妥酸杂质 B、控制中间体

人种问题

根据体质特征的差异,过去全世界人种大致上分为3大人种,即蒙古人种(黄色 人种)、高加索人种(白色人种)、尼格罗人种(黑色人种)。有人还主张再 分出澳大利亚人种(棕色人种)来。在这些主要人种之间还有若干过渡人种, 如介于尼格罗人种和高加索人种之间的有埃塞俄比亚人种和南印度人种,介于 高加索人种和蒙古人种之间的有南西伯利亚人种和乌拉尔人种,介于蒙古人种 和尼格罗人种之间的有波利尼西亚人种和千岛人种。随着人类历史的发展,人 类的生产活动能力的提高,控制自然能力的增强,社会因素逐渐加强而自然选 择因素逐渐削弱,人类交往日益频繁,各人类集团间不断发生混杂,混杂现象 越来越广泛,几乎扩展到了世界上每个角落,因此,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绝对 的纯种。 人种的其他划分 除外表形态特征外,在生物化学及人类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发现过去以纯形 态学为标准的三分或四分的人种划分方案已经不能全面反映真实情况了。至于 完全以肤色为标准的“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棕种人”,甚至还有“红种人”的名称也并不十分恰当,应该摒弃。 基于科学的发展,在外表形态特征基础上,加上血型、遗传病等的差异,再考虑地理阻障等因素,把世界人种划分为9个地理人种(geographical race)。 印度地理人种的外表特征虽与高加索人种有许多相同之处,但肤色较深,身材细长,有些属骨瘦如柴类型。此外,骨密度低;B型血型出现率高,Rh阴性血 型出现率低。显示其血型特征上与蒙古地理人种相似。 高加索地理人种的Rh阴性血型出现率高,并有A2型血型的人,与印度地理 人种不同。其肤色浅、体毛浓密。鼻大而窄和男子秃顶者多也是其显著特征。 印第安地理人种或称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过去曾依外表特征而归于蒙古人种,如直黑发、铲形门齿出现率高、体毛稀疏、男子秃顶者少等。但其肤色较蒙古 人种更浓重,且具偏红色调。其血型特征也与蒙古人种不同,如无B型及Rh 阴性血型的人,N型血型的人也很少,而Diego阳性血型出现率高。 蒙古地理人种在血型特征上是 B型血型出现率高,Duffy血型及Diego阳性血 型出现率不稳定或偏高。 尼格罗地理人种从外形特征上有时可以划分为具典型特征的刚果人种和肤色微黄,身材矮细、具螺旋状丛生发的开普人种(包括科伊桑人)。二者在血型上 无明显差异。一般R0型血型出现率高,U-阴性血型略少,Fy型和V型血型很 罕见。血红蛋白异常。有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 澳大利亚地理人种肤色浓黑,发波状至卷曲状,身材细长、体毛中等至浓密、男子秃顶率高、并伴有小腿无毛现象。牙齿大、眉嵴高、下颌突出。B型血型 出现率很低,N型血型出现率极高,无S型血型。无异常血红蛋白,无6-磷酸 葡萄糖脱氢酶缺乏症,与尼格罗人种相反。 大洋洲诸岛上的人种曾与澳洲人种共称澳洲大洋洲人种。美拉尼西亚地理人种外貌上近似澳大利亚人种,但铲形门齿出现率高,B型和S型血型出现率高。

巴比妥类药物分析

第四章 巴比妥类药物分析 练习思考题 1.试述巴比妥类药物的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 2.如何利用巴比妥类药物的紫外吸收光谱特征来区别不同类型的巴比妥和进行含量测定? 3.巴比妥类药物的鉴别试验主要有哪些?其原理是什么? 4.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的原理是什么?历版药典对该法进行了哪些改进? 5.试述巴比妥类药物的银量法与沉淀滴定法中的银量法的异同点? 6.说明溴量法测定司可巴比妥含量的原理、滴定度和含量计算。 7.什么叫差示紫外分光光度法?说明其含量测定原理。 8.如何区别硫喷妥钠、苯巴比妥、司可巴比妥和异戊巴比妥? 9.司可巴比妥钠的澄清度检查中溶解样品的水为什么要事先煮沸? 10.司可巴比妥钠胶囊含量测定:精密称取内容物0.1385g,置碘量瓶中,加水10mL,振摇使溶解,精密加溴滴定液(0.1mol/L)25 mL,再加盐酸5 mL,立即密塞并振摇1分钟,暗处静置15分钟后,加碘化钾试液10 mL,立即密塞,摇匀,用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F=0.992)滴定,至近终点时加淀粉指示液,继续滴定至蓝色消失,并将滴定结果用空白试验校正。已知:样品消耗硫代硫酸钠滴定液(0.1mol/L)17.05 mL,空白试验消耗25.22 mL,每1mL溴滴定液(0.1mol/L)相当于13.01mg的司可巴比妥钠。问: (1)溴滴定液是如何配制的?在本方法中需要标定吗?在滴定反应中,加盐酸后溴滴定液起了怎样的化学反应? (2)空白试验在本方法中起什么作用? (3)为什么要待近终点时加入淀粉指示液? (4)计算本品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规格0.1g,20粒胶囊内容物重2.7506 g)? 选择题 一、最佳选择题 1. 巴比妥类药物在吡啶溶液中与铜离子作用,生成的络合物颜色通常为( ) A、红色 B、紫色 C、黄色 D、绿色 E、蓝色 2. 用银量法测定巴比妥类药物含量,下列哪一方法是正确的( ) A、将检品溶于硝酸溶液,加入过量硝酸银滴定液,剩余硝酸银用硫氰酸铵滴定液回滴, 以铁盐为指示剂 B、将检品溶于水,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以铬酸钾为指示剂 C、将检品溶于弱碱性溶液中,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以荧光黄为指示剂 D、将检品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中,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以产生的浑浊指示终点 E、将检品溶于甲醇,加入适量碳酸钠溶液,用硝酸银标准液滴定,以电位法指示终点 3. 巴比妥类药物含量测定可采用非水滴定法,最常用的溶剂为(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