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

第三章 货币的中性与非中性理论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之争

货币中性与非中性理论之争 一、货币是中性还是非中性,就是看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对一般价格水平和实际利率及产出水平的影响差异。如果货币供给变化只是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一定量的货币供应增加(减少)只引起一般价格水平的上升(下降),那么货币就是中性的;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实际利率和产出水平等实际经济变量的调整和改 变,那么货币是非中性的。 (一)货币中性论 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1、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他们一般把货币作为与实体经济没有内在联系的“外生变量”,强调货币的中性,即货币的供给变化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从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和所谓的“货币面纱论”。在“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的,因而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古典学派货币中性论理论的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最基本的观点是货币供应量变化将最终体现于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上。我们可以通过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剑桥方程式M =kPY和费雪方程式MV=PY虽然形式不同,但这两个方程式却表现了同一实质内容的关系:即国民收入水平((Y)与价格水平(P)、货币供应量(M)之间的数量关系。假定k(货币余额与名义国民收入或实际国民收入的比例系数)或V(货币流通速度,即一单位名义货币余额的流通速度)不变、Y也不变,则货币供给量M的变化将完全体现于价格P的变化上,所以货币是中性的。 货币中性论的另一理论支柱是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他认为经济本身是一个整体,任何一种商品的供给和需求,不仅取决于该商品的价格,而且取决于其他所有商品的供求和价格,如果一种商品出现超额供给,则其他商品必然出现超额需求,这种暂时的不均衡将通过自发的价格调整而迅速消除,货币的出现不过是在已有的商品系列中添加一个特殊的商品而已,利息只是这个特殊商品的“价格”,货币均衡的实现和利率的决定过程,同其他任何商品供求均衡及价格的决定过程是一样的,它的存在既无助于也不妨碍经济的全面均衡,货币对经济是“中性”的。 帕廷金试图将古典学派传统的货币数量论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结合在一起。他提出了实际货币余额这一概念,并认为个人的实际货币余额水平在一定时期内是一个常量,通过这一概念,他将货币变化引入了一般均衡分析。在一般均衡已达到的情况下,假使MS/P的水平一定,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一倍,那么实际货币余额水平也将随之上涨一倍,由此必然造成对物品的过度需求,由于是在充分就业水平之上,过度需求必然造成价格水平上涨,只有价格水平也上涨一倍,实际货币余额水平方能恢复常态,这时,商品间的相对价格水平没有受绝对价格水平变化的影响,实际部门也就不会作出调整。所以货币是中性的。 2、新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新古典学派认可货币中性完全是基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的两个基本假设:理性预期和市场出清。由于人们的预期是合乎理性的,他们就会考虑到过去的失误,并在必要的时候修改预期,以便在今后的行为决策中成功地消除那些引起预期失误的规律;而由于市场是可以出清的,产品市场和劳动市场都不会存在超额供给:当产品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价格就会下降,直到商品价格低到使消费者愿意购买时为止;当劳动市场出现超额供给时,工资就会降低,直到工资低到使厂商愿意为想工作的失业者提供工作为止。这样,政府的经济政策,不管是被人们所预期到的,还是没有被人们预期到的,都不会对实际经济产生真正的影响。具体来说,已经被人们准确预期到的经济政策,只要他们希望维持原先的经济地位,就必然会采取措施设法抵消这些政策的作用,从而使这些政策无效。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通过从理论上解释现实经济中的产出波动来证实其上述货币中性论的观点。其中,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古典主义经济学家通过建立一个货币经济周期模型来解释经济波动的原因。他们认为,货币供给的冲击即货币存量的随机变动是引起经济波动的根源,而货币供给的冲击之所以会引起经济波动,原因在于经济当事人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从而不能准确地判断价格变化的实际情况,由此导致产量和就业量的波动。总之,按照货币经济周期模型,货币因素是经济波动的初始根源,而波动的传导机制是信息障碍,

货币时间价值-小论文

精心整理 货币时间价值的相关理解分析 姓名:李冲学号:班级:11级金融学(2)班 摘要:财务管理观念是人们在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基本理念,只有树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理财观念,加强财务管理,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财务问题的日益复杂化,企业要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就 水。 二、货币的时间价值的形式 1、相对数:没有风险和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 2、绝对数:即时间价值额是资金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带来的真实增值额,即一定数额的资金与时间价值率的乘积。

三、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原因 1、货币时间价值是资源稀缺性的体现 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消耗社会资源,现有的社会资源构成现存社会财富,利用这些社会资源创造出来的将来物质和文化产品构成了将来的社会财富,由于社会资源具有稀缺性特征,又能够带来更多社会产品,所以现在物品的效用 未来,现在的货币能够支配现在商品满足人们现实需要,而将来货币只能支配将来商品满足人们将来不确定需要,所以现在单位货币价值要高于未来单位货币的价值,为使人们放弃现在货币及其价值,必须付出一定代价,利息率便是这一代价。 四、货币时间价值在企业中的运用

(一)在筹资中的运用 1.利用权益资本筹资 首先是关于吸收直接投资,由于这种方式不仅可以筹集到资金还可以直接获取投资者的先进技术,所以有利于尽快形成生产能力,这样就可以为企业增加一定的时间价值。但是这种方式的资本成本较高,因为其报酬是根据出资的数额和实现利 2. 券成本一般要低于股票利息,而且无论发行公司的盈利多少,持券者一般只收取固定的利息,这样增加的收益大于支付的债息额就会增加股东的财富和公司的价值。不论通过何种筹资渠道来进行等资活动,都要为资金所有者因暂时失去其使用价值而付出代价,因而企业不仅要承担相应的资金成本,还要支付一定的利息,这说明不管选择哪种筹资方式都要支付出相应的货币时间价值。由于各种筹资渠道的资金

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参考书 考研考试科目

2015年天津财经大学金融专硕考研参考书考研考试科目 专业目录 专业代码专业、研究方向考试科目及代码 025100金融硕士①101政治理论 ②204英语二 ③303数学三 ④431金融学综合 参考书 初试参考书: 431金融学综合: 1、《金融学(第二版)精编版》,黄达编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出版; 2、《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7出版; 3、《现代公司金融学》,马亚明,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6月版。 复试参考书: 1、《货币银行学原理》(第五版),郑道平、龙玮娟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6出版; 2、《国际金融概论》(第三版),王爱俭主编,中国金融出版社,2011.7出版; 3、《投资学》,张元萍,中国金融出版社,2013年1月第二版。 育明教育天津分校分析:以多年的辅导经验来看,专业课是最终能否考上的关键,建议大家在准备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专业课的复习,尤其要抓住考试的重点进行复习,育明专注专业课辅导多年,更多考研信息可以随时关注育明官网或者咨询育明考研天津分校高级咨询师王老师 专业课的复习和应考有着与公共课不同的策略和技巧,虽然每个考生的专业不同,但是在总体上都有一个既定的规律可以探寻。以下就是针对考研专业课的一些十分重要的复习方法和技巧。 一、专业课考试的方法论对于报考本专业的考生来说,由于已经有了本科阶段的专业基 础和知识储备,相对会比较容易进入状态。但是,这类考生最容易产生轻敌的心理,因此也 需要对该学科能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做到知己知彼。 跨专业考研或者对考研所考科目较为陌生的同学,则应该快速建立起对这一学科的认知 构架,第一轮下来能够把握该学科的宏观层面与整体构成,这对接下来具体而丰富地掌握各

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意义

一、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及意义 货币时间价值是指—笔货币在周转使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的差额价值,又称为资金的时间价值,一般是指几乎不存在通货膨胀和风险的前提下的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货币时间价值的产生是需要满足条件的,就是货币必须投入使用,直接或间接地投入生产中进行循环和周转。资金的循环和周转需要或多或少的时间,每完成一次循环,货币就增加一定数额,周转的次数越多,增值额也越大,因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总量在循环和周转中按几何级数增大,使得货币具有时间价值。货币如果闲置不用,不光没有时间价值的,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只有把货币转化为资金并投入到生产过程中进行周转才能产生时间价值。因此我们必须树立货币时间价值观念,这对于资金的合理使用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探究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 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者从资本家和消费者心理出发, 高估现在货币的价值, 低估未来货币的价值, 从而认为货币时间价值主要取决于流动性偏好、消费倾向、边际效用等心理因素。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时间利息论”者认为, 时间价值产生于人们对现有货币的评价高于对未来货币的评价, 它是时间差的贴水, 即“时间”产生价值。“流动偏好论”者认为, 时间价值是货币所有者放弃流动偏好的报酬。“节欲论”者则认为, 时间价值是对货币所有者推迟消费时间的耐心给予报酬, 即“耐心”创造货币时间价值。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得出, 货币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使资本取得了双重存在, 即借贷资本和职能资本, 从而使平均利润分割为企业利润和利息, 进一步割断了这两种收入与雇佣劳动的联系。从表面上看, 企业利润表现为职能资本家经营管理劳动的报酬, 利息则表现为借贷资本家资本所有权的果实, 来源于借贷资本运动的时间差, 是借贷资本自行增殖的结果, 是借贷资本家放弃资本使用权而忍欲牺牲的报酬, 而实际上企业利润和利息的共同来源和本质就是雇佣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并进一步得出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本家共同无偿地瓜分工人劳动成果的结论。据此马克思指出货币的时间价值不可能由“时间”、“耐心”创造, 而只能由工人的劳动创造, 时间价值的真正来源是劳动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我国学者是在批判西方观点的基础上推崇马克思的观点, 但马克思实际上只承认雇佣工人劳动创造价值, 把借贷资本家取得利息视为一种对工人的剥削。据此推断, 我们是否也怀疑货币所有者获取时间价值的合理性可这有悖于我们对货币时间价值的理解, 因为当前我们特别强调货币是具有时间价值的。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探究利息来源这一思路, 笔者试图寻找货币时间价值产生的根本原因。在认识利息的实质和来源上, 曾志立提出不同观点, 他认为存款者之所以获取利息, 根本原因是存款者提供了一种能参与创造价值的东西———劳动。由于货币资金这个“媒介物”的掩盖, 这种处于再生产起点环节的劳动往往被忽视了。那么这是怎样的一种劳动呢他称之为节约劳动, 即劳动者对过去劳动创造的一部分物质产品不消费, 或延期消费, 或合理使用, 省下用于社会再生产以创造更多物质产品的行为。这一概念中, 要点在“省下”, 力求省下, 需要耗费一定的脑力或体力的劳动, 要占用人们更多的时间, 这是一种超额劳动, 即超过过去劳动的劳动, 或者说, 这是在过去劳动基础上的追加劳动。表现为消费前的计划安排和选择, 消费中的合理使用和维护, 即为在物质生产部门, 对生产资料消费的本身就是生产,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 导言: 中央银行为实现:物价稳定、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大经济目标,采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等经济变量的方针和措施。即利用货币政策调解。为充分发挥货币政策的效用,加强对经济的可控性和可调解性,因此,中央银行推出三大一般性货币金融工具。即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 法定存款准备金的实施具有突然的震动性,即使是对准本金率很小的调整,对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货币乘数的影响也非常大,因而不常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调整。 再贴现率有以下不足: ①使央行处于被动地位,其成功与否常常取决于商业银行。 ②只影响利率的总水平,无法影响利率的结构。 ③调整再贴现率常引起利率的升降变动。如时常调整,使商业银行及大众无所适从。 相对前两者来说,公开市场业务有五大优点: ①中央银行能以此影响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②使央行处于主动地位。 ③可进行微调整。 ④可持续进行操作。 ⑤万一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可迅速进行反向的操作。 因此,公开市场操作成为西方中央银行常用的货币政策。 一、公开市场业务的介绍: 1、定义: 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达到扩张和收缩信用、调解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目的。中央银行买卖的证券主要是政府公债和国库券。 2、公开市场业务的发展: 公开市场业务操作最早起源于19世纪的英国,当时的英格兰银行为了平衡国库收支,开始公开市场业务操作。但20世纪30年代后,公开市场业务才真正成为货币政策的工具。其中,凯恩斯主义使公开市场业务这一间接货币政策工具的地位得以稳定。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货币理论推动公开市场业务发张到一个全新的阶段,使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全世界工业国家、发展中国家、经济体制转轨国家的日常货币管理工具。 中国从1998年1月放弃贷款限额管理,是公开市场业务成为央行间接调控和日常货币管理的最有力的工具。

宏观经济学期末试卷与答案

《宏观经济学》试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 得分 签字 一、单项选择题:( 以下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1、在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 A、国内生产净值 B、个人收入 C、个人可支配收入 D、国民收入 E、国内生产总值 2、下列哪一项应计入GDP 中: A、面包厂购买的面粉 B、购买 40 股股票 C、家庭主妇购买的面粉 D、购买政府债券 E、以上各项都不应计入。 3、计入 GDP 的有: 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折算合成的收入 B、拍卖毕加索作品的收入 C、出神股票的收入 D、晚上为邻居照看儿童的收入 E、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 4、在下列各项中,属于经济中的注入因素是 A、投资; B、储蓄; C、净税收; D、进口。 5、政府支出乘数 A、等于投资乘数 B、比投资乘数小1 C、等于投资乘数的相反数 D、等于转移支付乘数 E、以是说法都不正确 6、在以下情况中,投资乘数最大的是 A、边际消费倾向为0.7; B、边际储蓄倾向为0.2; C、边际储蓄倾向为0.4; D、边际储蓄倾向为0.3。 7、国民消费函数为C=80+0.8Y ,如果消费增加100 亿元,国民收入 A、增加 100 亿元; B、减少 100 亿元; C、增加 500 亿元; D、减少 500 亿元。 8、如果政府支出增加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 IS 曲线向右移动 C、 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9、政府税收的增加将 A、对 IS 曲线无响应 B、 IS 曲线向右移动 C、 IS 曲线向左移动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0、位于 IS 曲线左下方的收入与利率的组合,都是 A、投资大于储蓄; B、投资小于储蓄; C、投资等于储蓄; D 、无法确定。 11、当经济中未达到充分就业时,如果 LM 曲线不变,政府支出增加会导致A、 收入增加、利率上升;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D 、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2、一般地,在IS 曲线不变时,货币供给减少会导致 A、收入增加、利率上升; B、收入增加、利率下降; C、收入减少、利率上升; D 、收入减少、利率下降。 13、如果现行产出水平为10 万亿元,总需求为8 万亿,可以断定,若经济不是充分就业,那么: A、就业水平将下降 B、收入水平将上升 C、收入和就业水平将均衡 D、就业量将上升 E、就业水平将上升,收入将下降 14、在流动陷阱(凯恩斯陷阱)中 A、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十分有效 B、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无效 C、货币政策无效,财政政策有效 D、货币政策有效,财政政策无效 E、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15、如果实施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可采取的措施是 A、卖出国债; B、提高法定准备金比率; C、降低再贴现率; D、提高再贴现率; 16、如果名义利率为6% ,通货膨胀率为12% ,那么实际利率是A、 6% ;B、18% ;C、12% ;D、-6% 。 17、自发投资增加10 亿元,会使IS 曲线 A、右移 10 亿元 B、左移 10 亿元 C、右移 10 亿元乘以支出乘数 D、左移 10 亿元乘以乘数 18、由于经济萧条而出现的失业属于: A、摩擦性失业 B、结构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货币中性问题

科研训练实验报告 姓名:贾森 学号:09182077

货币中性问题研究 【摘要】对于“货币中性问题”(即货币对实物经济活动的影响是否中性的问题)的争论从未停止过,而正是西方经济学的不同流派对此问题的探讨推动了货币理论的发展。目前,对这一问题仍然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我们在了解学习西方货币政策时应该注意到这一分歧。 【关键词】货币中性/非中性 【关键词】 什么是“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即流通中的货币数量只影响经济中的价格水平,不会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 一、西方关于货币是否中性的争论评述 (一)货币中性论 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他们一般把货币作为与实体经济没有内在联系的“外生变量”,强调货币的中性,即货币的攻击变化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从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和所谓的“货币面纱论”。在“古典”学派经济学家来看,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的,因为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其中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的主要内容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物价水平的高低和货币价值的大小由一国的货币数量所决定的。货币数量增加,物价随之正比上涨,而货币价值则随之反比下降。反之则相反。1911年,费希尔在其代表作《货币购买力:其决定因素及其与信贷、利息和危机的关系》中提出现金交易方程式。指出,在商品交易中,买者支出的货币总额总是等于卖者收入的货币总额,如以M代表货币供应量,以V代表货币流通速度,以P代表物价水平,以T代表社会交易量,则: MV=PT 费希尔认为M由现金和活期存款组成,因而: M = M1 + M2 V = V1 + V2 费希尔认为,在P、T、M1、M2、V1、V2这六个因素中,T、V是比较稳定的,是个常量,因为工商业的发展取决于自然资源和技术情况,不决定于货币的数量,虽然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人们的支付制度和支付习惯,而且二者是相对稳定的;M、P是不稳定的,是个变量,因为M是由货币管理当局控制的,而在T、V相对稳定的情况下,P不能不受M的影响。他指出,在货币的流通速度与商品交易量不变的条件下,物价水平随流通货币量的变动成正比例变动。货币数量决定着物价水平,而不是物价水平决定着货币数量。即货币供应量M的变化完全体现于价格P的变化,所以货币是中性的。

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认识和分析

对资金的时间价值的认识和分析 在学了本书之后,我了解到:资金的时间价值,是指在一定量资金在不同时点上的价值量的差额。也就是资金在投资和再投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资金之所以具有时间价值,根源在于其在再生产过程中的运动和转化,它是生产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通常情况下,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看成是没有风险(没有通货膨胀)条件下,社会平均资金利润率(额)。资金的时间价值表现形式:绝对值——利息;相对值——利率。 资金时间价值是指资金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随着时间推移而产生的增值。它也可被看成是资金的使用成本。资金不会自动随时间变化而增值,只有在投资过程中才会有收益,所以这个时间价值一般用无风险的投资收益率来代替,因为理性个体不会将资金闲置不用。它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是时间的函数,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价值的变化,变化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原有的资金时间价值。只有和劳动结合才有意义,不同于通货膨胀。 我们还学过另外一个经济名词:资金成本。那么资金成本和资金的时间价值又有什么关系呢? 资金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是同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如果以相对数表达时,资金成本是筹资人付出的代价,而得到这个代价的一方,我们就可以叫它为资金时间价值,当然其中还包括风险价值和通货膨胀等因素。因此如果同时从从投资者和筹资者双方来考虑,对于某一具体年度来说,筹资者付出的资金成本率=投资者得到的资金时间价值率+投资者得到的风险价值率。由于资金时间价值率是一个社会的平均利润率,所以在实际工作很难找的准确的计算,因此通常可能由资金成本率来替代,尤其在投资决策中,我们用资金时间价值方式来判断方案的可行性时,理论上应该以资金时间价值率为依据,但是实际上都是以资金成本率来替代,这个很容易理解,因为资金成本就是资金时间价值的最低底线。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的资料查阅,我对资金的时间价值再次进行了深入分析,了解到以下几点时间资金价值与其他因素的实际应用。 一.资金在企业投资决策的应用 由于资金时间价值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中,就应充分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货币如果闲置不用是不会产生时间价值的,同样,一个企业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肯定会赚得比原始投资额要多的资金,闲置的资金不会增值,而且还可能随着通货膨胀贬值,所以企业必须好好地利用这笔资金,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一个好的投资项目将资金投入进去,让它进入生产流通活动中,发生增值。企业的投资需要占用企业的一部分资金,这部分资金是否应被占用,可以被占用多长时间,均是决策者需要运用科学方法确定的问题。因为,一项投资虽然有利益,但伴随着它的还有风险,如果决策失误,将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灾难。有的企业由于乱投资,瞎投资,造成公司破产或寿命缩短的现象。

金融专业知识与银行基础知识竞赛策划书

金融专业知识与银行业务基本技能比赛简介 一、总序 (一)比赛目的与意义 1、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比赛以银行业务基本技能为重点,严格按 照银行员工考核标准评分,有利于学生掌握银行基本业务技能,从而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2、培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学习态度。比赛内容既有金融专业理论知 识考核,又有银行业务基本技能竞赛,要求学生理论学习与实际业务相结合。 3、补充课堂学习内容。课堂学习中以理论知识为主,业务操作相对较 少。学生参加比赛,需要利用业余时间对多项银行业务反复练习,从而弥补课堂学习中实际业务操作的不足。 4、丰富学生知识结构。比赛面向经贸学院各专业学生,鼓励非金融专业学生积极参加比赛,有利于学生掌握更多的金融专业知识与业务技能。 5、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准备阶段的练习和比赛都在课余进行,参加比赛学生组成小组,一起学习和练习,并时常关心金融经济政策变化及其影 响,使学生通过比赛活动既增长了知识、扩大了眼界,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 (二)筹划安排 1、指导老师:谢林林 2、组织老师:肖志贤 3、评委老师:谢林林、洪冬青、钟玉文 4、筹备组员:张美霞、陈羽妍、邓冬喜、郑惠琼、黄文苑、吴琼

琼、黄玲 (三)比赛时间安排 1、报名时间:4月9日-4月12日 2、初赛:4月19号晚上7:30到9:30 3、复赛:5月9号晚上7:30到9:00 4、决赛:5月23号晚上7:30到9:30 二、比赛内容和评分标准 大赛分3个阶段进行,初赛、复赛、决赛。3场比赛均由2大部分组成, 即第一部分金融专业知识的考察环节和第二部分银行业务基本技能比拼环节。 金融专业基础考查方式分为笔试、必答题、抢答题、风险题四种方式。 银行业务基本技能比拼分为单指点钞、多指点钞、辨钞、翻打凭条、机器 点钞和汉字输入6个方式。 ㈠金融专业基础考查 1.笔试环节 以闭卷形式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题(30题,2分/题)、不定项选择(10题,3分/题)、判断题(10题,1.5分/题);总分100分。考试时间: 30分钟(参赛队提前15分钟进场)。评分标准:答对一题记相应分数,累 加正确题目分数得总分。 2.必答题环节 必答题由多媒体显示,一共有10道,选择题和判断题各5道,每个小组举牌答题。

货币金融学习题(第4-6章;第5讲)

第4-6章 一、选择题 ?如果利率为5%,下一年支付52.50美元、2年后支付110.25美元的证券的现值是A.162.50美元; B. 50美元; C.100美元; D.150美元。 ?5000美元的息票债券,息票利率为6%,每年支付 A.50美元; B.500美元; C.250美元; D.100美元; E.上述都不是。 ?如果某证券向你提供的收入明年为105美元,后年为110.25美元,它的销售价格为200美元,那么,到期收益率是 A.4%; B.5%; C.6%; D. 7%。 ?面值为2万美元,一年后到期、出售价格为1.5万美元的贴现债券,到期收益率为A.20%; B.25%; C.33 1/3%; D.66 2/3%。 ?下列面值为1000美元的证券,哪种到期收益率最低? A.出售价格为10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B.出售价格为12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C.出售价格为9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D.出售价格为1000美元,息票利率为10%的息票债券; E.出售价格为900美元,息票利率为5%的息票债券; ?面值为1000美元的贴现债券,1年后到期,出售价格为4000美元,它的到期收益率为A.5%; B.10%; C. 25%; D. 50%。 ?拥有债券的人不愿意听到利率上升的消息,这是因为 A.他们得到的息票利息会减少;

B.他们的回报率会上升; C.债券的到期回报率会下跌; D.债券价格会下跌。 ?在下列哪种情况中,你更愿意借入资金? A.利率为20%,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5%; B.利率为4%,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 C.利率为13%,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5%; D.利率为10%,预期通货膨胀率为15%; ?下列哪个公式说明名义利率等于实际利率加上预期通货膨胀率? A.费雪方程式; B.凯恩斯方程式; C.马歇尔方程式; D.乘数公式。 ?当房地产市场的经纪人手续费从房屋售价的6%提高到7%时,债券的曲线会向位移。 A. 需求,右; B.需求,左; C.供给,左; D.供给,右。 ?当预期通货膨胀率下跌时,债券的需求曲线向位移,供给曲线想位移,利率。A.右,右,上升; B.右,左,下跌; C. 左,左,下跌; D.左,右,上升。 ?如果人们降低了对明年短期利率的预期,长期债券的需求曲线会向位移,它们的利率会。 A. 右,上升; B.右,下跌; C.左,下跌; D.左,上升。 ?正常情况下,在经济衰退时期,债券的需求曲线向位移,供给曲线向位移,利率。 A. 右,右,上升; B.右,左,下跌; C.左,左,下跌; D.左,右,上升。

第五章 货币的时间价值理论利率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题目中,只有1个答案正确,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 1.在物价水平上涨的条件下,要保持实际利率不变,应将名义利率()。 A.保持不变 B.调高 C.调低 D.不确定 2.某投资者购入A公司股票,买入价格为50元,持有一年后分得现金股利5元,该投资者在分得股利2个月后以60元卖出该股票,则该投资者的持有期收益率为()。 A.30% B.40% C.20% D.10% 3.已知一年期、两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2.25%,2.40%,则第二年的远期利率为()。 A.2.25% B.2.40% C.2.325% D.60% 4.在利率决定理论中,强调投资与储蓄对利率决定作用的是()。A.可贷资金理论B.马克思的利率决定理论C.实际利率理论D.凯恩斯的流动性偏好理论 5.当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供给增加会导致利率()。 A.不变 B.下降 C.上升 D.不确定 6.假设某公司借银行贷款100万,年利率15%,期限为三年,按年单利计息,则到期后应付的本利和为()。 A.145万 B.100万 C.152万 D.150 7.假设同上,复利计算,则到期后应付的本利和为()。 A.145万 B.100万 C.152万 D.150万 8.债券面值为1000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10年,每半年付息一次,投资者以1050的价格购入该债券。如果投资者持有一年后以1100元卖出该债券,则该债券的持有期收益率为()。 A.7% B.14% C.10% D.16% 9.市场分割理论的一项假设认为不同期限的债券()。 A.可以相互替代 B.不可以相互替代 C.完全可以相互替代 D.不确定10.某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为6%,名义利率为10%,则实际利率为()。 A.4% B.16% C.10% D.6% 二、多项选择题(下列题目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1.债券的到期收益率取决于()。

最新货币银行学原理(郑道平版本)重点知识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产生与发展 货币是商品交换的产物 发展过程:实物货币→金属称量货币和铸币→可兑换的信用货币→不兑换信用货币→存款货币和信用货币。主要经历了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三个过程。 实物货币称量货币 商品货币金属货币(铜、银、金) 铸币 货纸币、银行券(现金) 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 电子 2.职能与作用 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货币对经济的影响(即货币与经济的关系):货币使用方便了交易,扩大了市场,降低了交易费用,从而促进可社会分工的发展和深化,提高了整个社会的生产能力。 3.货币制度 货币制度包含四个要素:规定货币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规定本位币和辅币的铸造、发行和流通程序;建立准备制度。 货币制度的发展:金属本位币制度{(银本位制度→金银复本位制度→金本位制度(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不兑现信用货币制度(特点:国家授权中央银行垄断发行纸币,具有无限法偿能力;货币由现钞和银行存款构成;货币主要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发行;货币供应在客观上要受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供应过多势必危及国民经济正常运行;货币供应量不受贵金属量的制约,具有一定的伸缩弹性,通过货币供应管理,可以使货币流通数量与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 4..货币的发行与区域货币 国家对货币制度和货币发行的管基于两个方面的利益考虑:货币作为公共事业所带来的间接利益。随着铸币的产生,国家可以依靠发行不足值的铸币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能够为发行者带来直接的铸币税收入 区域货币也称地区货币,它是由一定区域的经济特征和政治制度联系的紧密性做决定的。譬如我们国家的“一国多币”(人民币港元澳元台币)和多国一币(欧盟集中发行的欧元。罗伯特A.蒙代尔是“最优货币区域理论”的首创者,因倡议和设计了世界第一个区域货币,被称为“欧元之父”。还有西非货币联盟和西非货币区。) 附带理解 如何理解货币的本质? 从货币的起源和逻辑分析的角度来把握本质是最重要的: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理解: ●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具有商品的共性。 ●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一切商品价值的表现材料,具有与其他商品直接相交换的能力。

生活中的货币时间价值

《生活中的货币时间价值慕课》课后习题 第一章天使还是魔鬼?——货币的多元解读 1. (单选)货币形态有哪些? A、实物货币; B、金属货币与纸制货币; C、电子货币; D以上全部; 参考答案:D、 2. [ 单选题] 以下哪种货币是实物货币? A、琥珀金币; B、法国国王指券; C、贝币; D布币; 参考答案:C、 3. [ 单选题] 以下哪种货币是称量货币? A、环钱; B、银锭; C、秦半两; D蚁鼻钱; 参考答案:B、 4. [ 单选题]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纸币是: A、交子; B、巴伐利亚纸币; C、殖民地钞票; D法国国王指券;参考答案:A、 5. [ 单选题] 以下哪些是电子货币? A、支付宝; B、微信钱包; C、购物卡; D以上都是;参考答案:D、 6. [ 单选题] 货币是什么? A、美元; B、人民币; C、硬币和纸币; D在商品服务交易中或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参考答案:D、

7. [单选题]以下哪些是通货? A、人民币; B、纸币和硬币; C、美元; D信用卡;参考答案:B、 8. [单选题]财富是什么? A、股票; B、货币; C、能够储藏价值的各种财产总和; D 土地; 参考答案:C、 9. [单选题]货币的主要功能有: A、交易媒介; B、记账单位; C、价值储藏; D以上全部; 参考答案:D、 10. [单选题]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是: A、货币; B、股票; C、机器设备; D房屋; 参考答案:A、 11. [单选题]钱妈妈在超市花了100元人民币买日常生活用品,这时的人民币执行了什么功能? A、记账单位; B、交易媒介; C、价值储藏; D支付手段; 参考答案:B、 12. [单选题]小李2016年初有个人财产50万元,2016年小李共支出6万元,2016 年末小李有个人财产57万元,小李在2016年的收入是多少? A、6万元; B、7万元; C、13万元;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C、 第二章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一一货币时间价值原理初探 1. [单选题]绝对的、真实的数学时间,就其自身及其本质而言,是(它不依),

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

国民收入: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投入的生产资源生产出来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总和。 国内生产总值(GDP):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总产出=总收入=总支出=新增价值 支出法:按购买者支出的货币金额汇总而成。GDP=C+I+G+(X-M) C:个人消费I:私人投资:总投资=净投资+折旧 G:政府购买X:出口M:进口 收入法要素收入法按企业生产成本核算国民收入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非公司企业主收入+企业间接税和转移支付+折旧+误差调整 国民生产总值(GNP):一定时期内本国或本地区常住单位生产的各种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 名义GDP用生产的物品和服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 按不变价格计算的当年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均衡产出:与总需求相一致的产出,即经济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全体居民和企业想要有的支出。国民收入决定于总需求均衡产出=计划需求=计划支出=计划产出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收入的增长带来消费的增长,但消费增长的幅度总是小于收入的增长的幅度,边际消费倾向不断递减杜森贝里相对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会受自己过去的消费习惯及周围消费水准的影响来决定消费,从而消费是相对地决定。消费与所得在长期维持一固定比率,长期消费函数为从零点出发的直线。 棘轮效应:由于消费习惯,增加消费易,减少消费难 示范效应: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受周围人们消费水准的影响。 莫迪利安尼生命周期理论:消费者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消费开支,以达到他们在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弗里德曼永久收入消费理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主要不是由他的现期收入决定的,而是由他们的永久收入决定的。 生命周期理论与永久收入理论异同(1)区别,前者偏重于储蓄动机,后者偏重于个人如何预测未来收入(2)相同点①消费不只与现期收入有关,而是以一生或永久收入作为消费决策的依据②一次性暂时收入变化引起消费支出变化很小,永久性收入变化引起的边际消费倾向很大③临时性政府税收政策,消费不会受到很大影响 均衡国民收入概念:国民收入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处于均衡状态的国民收入。与计划支出相等的收入 乘数理论的概念指某一影响国民收入因素的增减变化,引起的国民收入的数倍变化。 贴现率。这一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在使用期内各期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加预计净残值现值等于资本物品的价格。 资本边际效率递减规律:在技术装备和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边际效率随社会投资额的不断增加呈递减趋势。 产品市场均衡概念:产品市场总供给等于总需求 IS曲线:投资储蓄曲线是指在产品市场均衡条件下,收入与利率组合点的轨迹 利率是由货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决定的。利率决定投资,进而决定国民收入,反方向。 货币需求:指由于货币具有使用上的灵活性,人们宁愿以牺牲利息收入而储存不生息的货币来保持财富的心理倾向。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 流动偏好陷阱:利率越高,投机货币需求量越小。当利率很高时,人们认为利率不会再高,此时证券价格也很低,不会再下跌,而纷纷买进有价证券;反之,当利率很低时,人们认为证券价格不会再上升,而纷纷抛出,增加货币持有量。这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穷大,银行即使再增加货币供给,也不会使利率下降。 货币供给:一个国家在一时点上保持的不属于政府和银行所有的硬币、纸币和银行存款的总和。 均衡利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时的利率 LM曲线的形成:货币需求和供给相等条件下,利率与收入组合点的轨迹 货币市场均衡条件:货币需求函数:L= ky-hr 货币供给函数:m=M/P 均衡:L= m IS-LM模型概念:把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各自均衡结合起来,达到一般均衡,称为IS-LM模型。 IS-LM动态分析:均衡与充分就业IS和LM交点同时实现了产品市场均衡和货币市场均衡,但不一定是充分就业的均衡。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实现,需要实行宏观调控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有效需求原理:指市场有支付能力或有购买能力的需求,是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需求,是决定总就业水平的社会总需求。失业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

威廉森《宏观经济学》笔记和课后习题详解(货币跨期模型:货币中性)【圣才出品】

第10章货币跨期模型:货币中性 10.1 复习笔记 一、货币 1.货币三个重要职能 (1)交换媒介; 货币的明显经济特征是它的交换媒介作用,原因在于: ①有关资产品质的信息常常不完整。 ②一些资产的货币面额很大,因此难以用于零买。 ③一些资产按其市值出售要花时间。 (2)价值储藏; (3)记账单位。 2.货币供给的衡量 (1)最狭义的货币总量是M0,它有时指基础货币或外部货币。 基础货币完全由联邦储备系统的负债构成,构成M0的负债是流通于美联储之外的美元和存款机构在美联储的存款。 M0的数量被称为外部货币,因为它是流通于银行系统之外的数量。 (2)M1的数量等于现金、旅行支票、活期存款和存款机构其他可开支票的存款之和,M1是用来衡量私人部门进行交易时用得最广泛的资产指标。 (3)M2的数量是M1加上储蓄存款、小额定期存款和零售货币市场共同基金。

二、货币跨期模型 1.交换中需要货币 ①在现代经济学中,物物交换,即以商品交换商品,困难重重。 ②在有些情况下,难以或不可能进行信用交易。 尽管现代信用卡制度化解决了利用个人信用进行交易所衍生的一些信息问题,但这种制度的实施成本高。由于货币容易识别,除假币问题外,利用货币进行交易所衍生的信息问题基本不存在。 2.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和费雪关系式 假定全部货币存量由通货构成,P 表示当期价格水平,用P '表示未来价格水平。名义债券是当期售价1单位货币、未来偿还1R +单位货币的资产。因此,R 是用货币单位表示的债券收益率,即名义利率(nominal interest rate )。 (1)通货膨胀率 P'P i P -= 也就是说,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从当期到未来的增长率。 (2)费雪关系式(Fisher relation ) ①实际利率用以欧文·费雪命名的费雪关系式来确定,可表述为: 111R r i ++= + ②费雪关系式的推导 以实际值来看,购得名义债券的某人,当期放弃1P /商品,未来就获得回报()1/R P +'商品。因此,根据等式P P i P '-= ,名义债券的实际毛收益率是:

金融学概论论文

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ZHUHAI CAMPUS OF 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课程论文 课程名称金融学概论 论文题目从存款创造到商业暴利 —浅谈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背后学院会计与金融学院 专业财管4班 学号110809041012 姓名蒋璇

从存款创造到商业暴利 ——浅谈中国银行业高盈利的背后 摘要:自有银行家坦言“银行利润高得不好意思说”开始,银行利润问题备受舆论拷问。最早主要是网民对银行业高利润的质疑,之后蔓延到各个领域的争议。“暴利”一词也来源于网络,虽然不能和化妆品、烟酒类的商品暴利相提并论,但这一词也表明了民众对银行高盈利的不满情绪。为何作为一个只做存款、贷款、结算业务的行业能取得如此高的ROE呢?本文从存款创造、商业银行业务等封面简要分析银行业的高盈利背后的危机与应对方式。 关键词:商业银行,高盈利,利差,危机 一、商业银行的起源与特点 商业银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它是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化大生产需要而形成的一种金融组织。商业银行经过几百年的发展演变,现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活动中最主要的资金集散机构,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力居于各国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之首。 从商业银行的起源和发展历史看,商业银行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追求利润为目标,以经营金融资产和负债为对象,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首先,商业银行是一种企业,它具有现代企业的基本特征。和一般的工商企业一样,商业银行也具有业务经营所需的自有资金,也需独立核算、自负盈亏,也要把追求最大限度的利润作为自己的经营目标。获取最大限度的利润是商业银行产生和发展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动力。就此而言,商业银行与工商企业没有区别。 其次,商业银行与一般的工商企业又有不同,它是一种特殊的企业。 主要表现在: 1、商业银行的经营对象和内容具有特殊性。 2、商业银行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和受社会经济的影响特殊。 3、商业银行责任特殊。 商业银行是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标,能向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的特殊的金融企业。盈利是商业银行产生和经营的基本前提,也是商业银行发展的内在动力。 尽管各国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名称、经营内容和重点各异,但就其经营的主要业务来说,一般均分为负债业务、资产业务以及中间业务。 二、银行盈利与存款的创造 商业银行有权经营活期存款,商业银行在经营存贷款的过程中还具有创造存款的能力。 在广泛采用非现金结算的情况下,银行将吸收的原始存款中的超额准备金用于发放贷

【环球外汇】外汇百科:什么是货币中性

货币中性 环球外汇货币中性是货币数量论一个基本命题的简述,是指货币供给的增长将导致价格水平的相同比例增长,对于实际产出水平没有产生影响。总体来看,古典学派和新古典学派的经济学家都认为货币供给量的变化只影响一般价格水平,不影响实际产出水平,因而货币是中性的。 理论之争 有关货币中性的问题是理论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问题。传统的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量的增减只会导致一般物价水平同方向、同比例的变化,而不会带动实际收入水平的变化,货币是中性的。 魏克塞尔首先对货币中性的问题提出质疑,他认为货币只有在银行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时才是中性的,否则经济就会发生累积性扩张或者收缩,货币就不是中性的。 哈耶克则认为货币只有在影响一般价格水平,而不影响相对价格水平的情况下才是中性的,否则也会影响经济运行,货币就是非中性的。根据这样的标准,凯恩斯理论中的货币是非中性的,因为货币供给和需求对实际收入是在充分就业水平,还是非充分就业水平的决定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帕廷金的“实际余额效应”分析说明在特定的条件下,货币存量的变动会引起一般价格水平同方向、同比例地变动。这就是说,帕廷金用与古典数量论不同的分析方法,得出与古典学派相同的货币中性的结论。但是,帕廷金的分析突出了古典数量说没有展开的货币影响经济的过程分析,而在这个过程中,货币影响了实际经济的运行,因此是非中性的。 古典学派的货币中性论 概况 古典学派经济学家将统一的经济整体机械地分为实物方面和货币方面,他们一般把货币作为与实体经济没有内在联系的“外生变量”,强调货币的中性,即货币的供给变化不影响就业、产出等实际变量,从而形成了传统的两分法和所谓的“货币面纱论”。在“古典”学派经济学家看来,经济的长期发展完全是由实物部门决定的,因而政府任何积极的货币政策都是多余的,甚至是有害的。货币政策任务只是在于控制货币数量,稳定物价水平,维持货币的购买力。 货币数量论 古典学派货币中性论理论的典型代表是货币数量论。货币数量论最基本的观点是货币供应量变化将最终体现于一般价格水平的变化上。人们可以通过剑桥方程式和费雪方程式清楚地说明这一问题。剑桥方程式M=kPY和费雪方程式MV=PY虽然形式不同,但这两个方程式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