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康复物理疗法

关于康复物理疗法

关于康复物理疗法
关于康复物理疗法

康复的概念

康复(rehabilitation)这一名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尽可能去除由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身心的伤害,目的是尽量使患者恢复作为社会一员的正常生活。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综合的医学学科。为了能够使患者回归社会,康复不只包括医学方面的康复,而且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复。

康复方法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康复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职业疗法、康复工程等。其中物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是利用人体生理对物理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来达到

治疗目的。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用自然界中或人工制造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与预防

疾病。物理因子种类很多,用于康复治疗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大自然的物理因素,有日光、

空气、海水、温泉及矿泉等疗法;二是应用人工制造的物理因素,有电、光、超声波、磁、

热、水及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的作用

1、消炎:如对急性炎症可选用紫外线、微波、超短波疗法,对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可选用短波、红外线

疗法。

2、镇痛:如磁疗、干扰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均有显着的镇痛作用。

3、镇静:水疗、电睡眠疗法、空气负离子疗法等。

4、兴奋作用:如低频及中频电疗法可以治疗肌萎缩。

5、改善血液循环:水疗、直流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都可引起人体组织充血反应。

6、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

7、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超声波、音频电疗法均有明显的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作用。

8、杀菌:例如紫外线疗法。

9、治癌:高频、微波、热疗等方法对治疗癌症有一定效果。

物理疗法的优越性

50年代初,人们注意到物理因子在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尤其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显示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因子治疗的设备及手段也日趋完善。

首先,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体各部位,能够改善局部的不适感及症状,如颈、肩、腰、腿痛,浑身无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毒及致痛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中频电疗、超声波、半导体激光、红外线、磁疗、蜡疗等,是这类作用的典型代表。

其次,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肤、肌肉和其它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对其进行整合作用,通过肌体进行神经或体液调节,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平衡,使烦躁、失眠、头痛、胸闷等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如音乐治疗、生物反馈、色光治疗、芳香治疗、水疗、空气离子疗法等。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使人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物理因子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作用不可取代。

物理治疗的适用证及禁忌证

适应症:1、炎症:如急性、亚急性和慢性炎症,包括化脓性或非化脓性、体表和深部炎症。

2、各类损伤:软组织损伤、神经损伤。

3、粘连及瘢痕:术后粘连、瘢痕增生。

4、溃疡:皮肤溃疡、胃溃疡、伤口未愈合。

5、功能障碍性疾病:肌肉、关节、血管、内脏、代谢、内分泌功能障碍及神经官能症。

禁忌证:严重的心脏病和动脉硬化、动脉瘤、出血倾向、高热、恶液质、活动性肺结核及癌肿均属理疗禁忌证。

服务对象:

在许多疾病的治疗中,如果能及时而合理的应用理疗,就会加强药物对病变局部的作用,促进吸收,有利于症状的缓解过程的缩短及防止或纠正后遗症。理疗做为一种主要的或辅助的治疗手段,常用于急、慢性病,器质性或功能性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临床可应用于各种疾病:如骨科、外科、内科、神经科、儿科、妇产科、肿瘤科及精神科等患者。疾病举例:

疖、痈、丹毒、淋巴结炎、肺炎、气管炎等体表或内脏的炎症性病变;肩周炎、颈椎病、滑囊炎及风湿性关节炎等骨关节系统病变;神经痛、神经炎、神经麻痹、脑血管意外或脑外伤偏瘫及脊髓病变等神经系统疾病;疼痛症候群、神经宫能症、癔病等手术后粘连性病变及其它各系统的多种疾病.

常用的物理因子治疗方法

电疗法主要有直流电疗法,离子导入疗法,低频及中频电疗法,长波、中波、短波及超短波电疗法,微波疗法等。

磁疗法主要有静磁场疗法,脉动磁场疗法,低频及高频交变磁场疗法等。

光疗法主要有红外线疗法,紫外线疗法及激光疗法等。

超声波疗法主要包括局部直接治疗,沿神经干治疗及神经反射治疗方式。

运动疗法主要有体育疗法和机械疗法等。

中医药疗法如针灸疗法和拔罐疗法等。

另外还有水疗法、传导热疗法、冷疗法等。

消炎作用,特别是急性化脓性炎症有良好的作用。在治疗急性炎症时,小剂量有明显的消炎作用,大剂量有时反可使病情恶化;

对肾脏有扩张肾血管,解除肾血管痉挛,使尿量增加,尿蛋白降低;

可降低血管张力,使小动脉毛细血管扩张,组织细胞营养改善;

可降低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应用小剂量的超短波,作用于颈交感神经节,可使高血压病人血压下降。

加强结缔组织再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

适应症:1:全身各系统、器官的一切炎症,对急性、亚急性效果更好,特别是对化脓性炎症疗效显着;2:各种创伤,创口及溃疡;

3:急性、亚急性肾炎,急性肾功能衰竭引起的少尿,无尿疗效显着;

4:血管运动神经及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疾病;症状性高血压(Ⅰ、Ⅱ期),闭塞性脉管炎,雷诺氏病等;

5:疼痛性疾病:神经痛,灼性神经痛,肌痛等。

禁忌证

凡有活动性肺结核,装起搏器及心瓣膜转换者,孕妇腹部、心力衰竭,有出血倾向者、恶性肿瘤患者。中频电疗法

治疗作用:

1 镇痛;

2 促进血液循环;

3 兴奋骨骼肌

适应症

等幅中频电疗法:软化疤痕和松解粘连,术后早期应用有预防疤良增生作用。常用于各类疤痕,肠粘连,声带小结,因疤痕而引起的痒痛等的治疗。

干扰电疗法:各种软组织损伤、肩周炎、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局部血循环障碍性疾病,废用性肌萎缩,胃下垂,习惯性便秘及锻炼失神经肌肉等。

调制中频电疗法:可治疗小腿淋巴淤滞,输尿管结石,中心性视网膜炎及视神经炎等。

禁忌证:

急性化脓性炎症,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治疗部位有较大金属异物,孕妇下腹等。

低频电疗法

低频脉冲电疗法是应用频率1000Hz以下的脉冲电流治疗疾病的方法,

其特点是:对感觉及运动神经有强的刺激作用,因此能够起到兴奋神经肌肉组织、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镇痛等治疗作用。

直流电疗法

治疗作用:

直流电疗法具有镇静、止痛、消炎、促进神经再生和骨折愈合、调整神经系统和内脏的功能、提高肌张力等作用

适应症:神经(根)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慢性溃疡,伤口,放射治疗反应,深浅静脉炎(血栓性)等。

禁忌证:高热,恶病质、心力衰竭、出血倾向者、直流电过敏等。

磁疗法

治疗作用:

1止痛作用2镇静作用3消炎作用4消肿作用

适应症:

临床上常用于治疗急性胃炎、慢性结肠炎、急性软组织损伤、肩周围炎、网球肘、腱鞘炎、血肿、滑囊炎、三叉神经痛、枕大神经痛,眶上神经痛,单纯婴儿腹泻,颞颌关节功能紊乱、冠周炎等。

禁忌证:

磁疗法目前尚无绝对禁忌证,但下列情况一般不用磁疗:白细胞总数在4,000个/cm2以下者;出血或有出血倾向者;高热者;孕妇;体质衰弱或过敏体质者。

超声波疗法

适应症运动支撑器官创伤性疾病:如腰痛、肌痛、挫伤、肩周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腱鞘炎等;

疤痕,粘连等结缔组织增生:如炎症后硬结,注射后硬结,血肿机化、慢性附件炎等;下行神经炎、神经痛、带状疱疹等。

禁忌症活动性肺结核,严重心脏病、急性化脓性炎症,恶性肿痛(一般剂量禁忌),出血倾向,孕妇下腹部、小儿骨骺部位等不宜用超声波治疗。

光疗法

利用人工光线,如红外线、紫外线、可见光、激光等,防治疾病和促进机体康复。

红外线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炎症消散,加速伤口愈合,减轻术后粘连,软化瘢痕等。

激光疗法激光手术,以及慢性伤口、溃疡的愈合和过敏性鼻炎等。?

紫外线消毒杀菌,改善伤口的血液循环,刺激并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治感冒),镇痛,预防和治疗佝偻病、软骨病等。

光疗法-红外线疗法

治疗作用:1.改善局部血循环,促进炎症消散——适应症:慢性炎症

2.降低神经兴奋性、镇痛、解痉——适应症:神经性皮炎、神经根炎、周围神经损伤

3.减少渗出,促进肉芽生长,加速伤口愈合——适应症:烧伤创面、慢性伤口、褥疮、乳头裂

4.促进肿用及血肿消散——适应症:扭挫伤,软组织损伤

5.减轻术后粘连,软化疤痕,减轻疤痕挛缩——适应症:术后粘连,注射后硬结,疤痕挛

缩术后粘连,注射后硬结,疤痕挛缩

禁忌证:凡有出血倾向、高热、活动性肺结核、

闭塞性脉管炎,重度动脉硬化均不宜做红外线疗法。

光疗法-紫外线疗法

适应症:红斑量紫外线常于治疗急性化脓性炎症(疖、痈、急性蜂窝织炎、急性乳腺炎、丹毒、急性淋巴(腺)管炎、急性静脉炎)以及某些非化脓性急性炎症(肌炎、腱鞘炎);伤口及慢性溃疡;急性风湿性关节炎、肌炎;神经(根)炎及一些皮肤病,如玫瑰糠疹、带状疱疹,脓胞状皮炎等。全身无红斑量紫外线常用于预防和治疗佝偻病,骨罗软骨病,长期卧床骨质疏松、流感、伤风感冒等。

禁忌症:大面积红斑量紫外线照射对于活动性肺结核,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恶性肿瘤、急性肾炎或其它肾病伴有重度肾功能全,重度肚功障碍、急性心肌炎、对紫外线过敏的一些皮肤病(急性泛性湿疹、光过敏症、红斑性狼疮的活动期等)是禁忌。

红外线治疗仪

紫外线治疗仪

激光治疗仪

结束语

由于现代物理学、生物学的迅速发展,物理治疗日益受到重视,已成为临床综合治疗及康复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理治疗属无损伤手段,易被病伤残者所接受。物理治疗的作用广,不仅可用于对症治疗,而且可作为某些疾病的病因治疗。若能正确地选择应用各种物理治疗法,可收到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效果,有利于患者及伤残者的康复。

康复基础知识

第一篇基础知识 第一章康复医学概述 第一节学科内涵和特征 一、康复 1、定义康复(rehabilitation)直译是“复原”、“重新获得能力”、“恢复原来的权利、资格、地位、尊严”等。中国大陆翻译为康复,香港翻译为复康,台湾翻译为复健。20世纪40年代以来,康复的定义和内涵不断地演变。世界卫生组织(WHO)1969年的定义是“综合和协同地将医学、社会、教育和职业措施应用于残疾者,对他们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以恢复其功能至最高可能的水平”。1981年提出新的定义“康复是应用所有措施,旨在减轻残疾和残障状况,并使他们有可能不受歧视地成为社会的整体”。 2、基本内涵 1)采用综合措施,包括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方面的措施。 2)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3)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4)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二、康复医学 1、康复医学(rehabilitation medicine)是具有独立的理论基础、功能评定方法、治疗技能和规范的医学应用学科,旨在加速人体伤病后的恢复进程,预防和/或减轻其后遗功能障碍程度。 2、医疗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属于临床医学的工作内容,是应用临床医学的方法为康复服务的技术手段,旨在改善功能,或为其后的功能康复创造条件。例如白内障患者在眼科进行晶状体手术摘除。 3、物理医学(physical medicine)与康复医学国际上物理医学的治疗主体是运动和理疗,主要目标是针对各种临床疾病,达到消炎、止痛、改善躯体功能等目标。康复医学则强调采用综合措施,针对患者或残疾者的功能障碍进行以改善、适应、代偿和替代为主要特征的治疗,达到提供生活独立能力和回归社会的目标。这两方面都是本学科的主要工作内容。为了突出本学科在物理治疗以及功能康复的特征,美国等采取以“物理医学与康复(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作为学科名称;而许多国家采用比较简洁的名称-康复医学。两个名称的实质内涵并没有本质区别。进入21世纪以来,两个主要的国际学术组织联合成为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Physical and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ISPRM),提示本学科团结发展的大趋势。本书名称根据卫生部的科室分类,采用康复医学作为学科名称,包含物理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基本内涵。 4、四大医学之间的关系世界卫生组织将康复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保健医学作为现代化医院的基本功能。这四个学科的关系不是以时间划分的阶段关系,而是互相关联、互相交错、四环相扣的关系。 (1)康复医学与预防医学。通过积极的措施,例如健身锻炼和合理的生活习惯,防止各种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功能障碍的可能性,这是康复医学的一级预防。许多疾病在发病后,需要积极的康复介入,以预防继发性功能障碍或残疾的发生,这是康复医学的二级预防;已经发生功能障碍后,可以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防止功能障碍的加重或恶化,这是康复医学的三级预防。康复预防和与预防医学在上述方面的内涵一致。 (2)康复医学与临床医学。其关联不仅在于康复治疗过程经常需要同时进行临床治疗,而且临床治疗过程也需要康复治疗积极地介入。例如心肌梗死、脑卒中、脑外伤、脊髓损伤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教学大纲 康复治疗技术课程主要包括《康复概论》、《物理治疗学》、《作业治疗学》、《言语治疗学》、《临床康复学》、《神经康复学》等,很多内容需要结合实践方能更好的掌握,因此在学习中,需要边学习,边操作,方能更好的掌握,以获得更确实的临床康复经验。 第一章康复概论 目的要求 1、掌握康复的概念 2、掌握康复的工作内容 3、掌握康复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康复的内容 2、康复的治疗过程 3、康复的发展史 第二章物理治疗学 第一节运动疗法概述 目的要求 1、掌握运动疗法的定义 2、了解运动疗法的分类 3、熟悉运动疗法的内容 4、熟悉运动解剖学基础 5、熟悉运动生理学基础 6、掌握肌肉收缩的不同方式 7、熟悉运动代谢基础 8、掌握运动疗法的常用运动方式 9、熟悉运动疗法的生理作用 10、掌握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11、熟悉运动疗法应注意的事项 12、熟悉运动疗法的禁忌症 13、熟悉运动处方的项目 14、熟悉运动量控制的内容 15、熟悉运动疗法应用的基本原则 教学大纲 一、运动疗法的定义 1、运动疗法的定义 2、运动疗法的分类 二、运动疗法的内容和分类 1、常规的运动疗法 2、神经生理学疗法 3、运动再学习 三、运动疗法的基础

1、运动学基础:运动解剖学基础、运动力学基础 2、运动生理学基础:肌肉的理化特性、肌肉的收缩形式、肌肉的协同作用 3、运动的代谢基础:肌肉收缩的能量供给、运动中气体交换的两个重要指标、对训练的代谢反应 四、运动中常用的运动方式 1、被动运动 2、主动运动:随意运动、主动助力运动、抗阻运动 3、牵引 五、运动中的生理及治疗作用 1、生理作用:心脏、骨骼肌、骨和关节、血压、肺、血脂质、其他 2、运动疗法的治疗作用 六、运动疗法的临床应用及注意事项、禁忌 1、临床应用 2、运动疗法中应注意的事项 3、运动疗法的禁忌 七、运动处方 1、运动治疗项目:耐力性项目、力量性项目、放松性项目、矫正性项目 2、运动治疗量:运动治疗强度、治疗频率、治疗持续时间、 3、注意事项 第二节常规的运动疗法 目的要求 1、掌握关节活动基础 2、掌握主动运动、主动助力运动的具体方法 3、掌握被动运动具体训练方法 4、掌握不同关节的关节活动具体方法 5、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概念 6、了解关节的生理运动和附属运动 7、掌握关节松动术的基本手法 8、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手法分级标准 9、掌握关节松动术手法应用的选择 10、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治疗作用和临床应用 11、掌握关节松动术的操作程序 12、掌握人体主要关节的关节松动术的具体操作 13、掌握软组织牵伸的概念 14、掌握被动牵伸的种类及操作 15、掌握主动抑制的概念和方式 16、掌握肌肉牵伸的目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17、掌握肌肉牵伸的程序 18、了解牵伸的局部放松技术 19、掌握人体主要肌群的牵伸技术 20、掌握肌力的概念 21、熟悉影响肌力的因素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 的临床应用及探讨 姓名:杨文正 专业:康复治疗学 年级: 2015级 学号: 站点名称: 指导老师:张德云 2016年5月

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观察及护理 年级:2015级专业:康复治疗学学号:姓名:杨文正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脊柱侧弯患者60例,采用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9例患者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0%以上;9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效果明显。严密观察脊柱侧弯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身理的护理、康复宣教抑制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 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康复; 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姿势,腰腿疼痛,下肢不等长,炎症的刺激,脊柱骨折,脊柱结咳等,是脊柱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60例患者的观察和康复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科住院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学》中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1]。采用现病史、康复评定检查与X片,CT扫描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60例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身体变形,胸背部疼痛及脊柱区域肌肉疼痛。治疗前行站立位的全X片检查显示脊柱有大于15度的侧方弯曲40 例,最大侧方弯曲度20度,最小侧方弯曲度15度;特发性10例;先天性5例;神经肌肉性5例。 1.2 方法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3.运动学)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 础知识 3.运动学) https://www.doczj.com/doc/dd12515377.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基础知识三.运动学 一.运动生物力学 1.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人体力学、内力和外力学以及骨骼运动学** A:运动生物力学定义** 定义:(Biomechanics)是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系统影响的科学,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 B:人体力学定义** ①定义:是用力的观点、方法定量描述、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力学的医学科学 ②决定运动治疗有效性:主要是骨骼系统对力的耐受性及其活动性。 C:内力和外力** ①外力:外界作用人体的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流体作用力、摩擦力、器械阻力等; ②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力,包括:肌肉收缩力、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内脏器官的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的阻力、体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流体阻力等 D:骨骼运动学** 2.骨骼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 A: 骨骼力学** 力矩: ①力矩: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的绕某轴转动的作用就称为力矩 ②单位为牛顿.米(N.M) ③力矩的大小也称为扭力 应力和应变: ①应力:(stress)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 N/M2 ②应变:(strain)物体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大小的相对变化 ③弹性形变基本形式:(elastic deformation)有长度形变、体积形变和形状形变。 ④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刚体: 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刚体(ringid body) B:动力学** ①动力学状态: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会加速物体的运动,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此为非平衡状态,也称动力学状态。 ②线加速度:力所产生的加速度是沿直线方向。 ③角加速度:由扭力所产生的绕轴旋转的加速度。 C:静力学** ①静力学平衡: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称为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可分析作用处于静态系统上所有力的平衡问题 3.脊柱运动节段、脊柱运动学、脊柱小关节和神经根** A:脊柱运动节段** ①定义: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与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motion segment),又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unit) ②分部:前后两部 a前部: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b后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答案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 持续性被动活动(CMP):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是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在○1 一定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体位转移: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 向心性收缩:指在肌力训练中,是肌肉产生向心性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平衡:是指物体所受到来自各个方向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使物体处于一种稳定状 态。 步行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即指自一侧腿向前迈步该足跟着地时 起至该足跟再次着地时止所用的时间,称为一个步行周期 神经发育疗法: 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 —Knott—Voss技术(又称PNF技术),这些技术具有以下共同特 点。①治疗原则,以神经系统作为治疗重点对象,将神经发育学、 神经生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法则应用到脑损伤后运动障碍的康复治 疗中。②治疗目的,把治疗与功能活动特别是日常生活活动(ADL) 结合起来,在治疗环境中学习动作,在实际环境中使用已经掌握 的动作并进一步发展技巧性动作。③治疗顺序,按照头-尾,近端 -远端的顺序治疗,将治疗变为学习和控制动作的过程。在治疗中 强调先做等长练习(如保持静态姿势),后做等张练习(如在某一 姿势上做运动);先练习离心性控制(如离开姿势的运动),再练 习向心性运动(如向着姿势的运动);先掌握对称性的运动模式, 后掌握不对称性的运动模式。④治疗方法,应用多种感觉刺激, 包括躯体、语言、视觉等,并认为重复强化训练队动作的掌握、 运动控制及协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⑤工作方式,强调早期治 疗、综合治疗以及各相关专业的全力配合如物理治疗(PT)、作业 治疗(OT)、言语治疗(ST)、心理治疗以及社会工作者等的积极 配合;重视患者及其家属的主动参与,这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 因素。 联合反应:是脑卒中后的一种非随意性的运动和反射性的肌张力增高。如当 健侧肢体用力过度时,患侧肢体出现相应的动作,这种反应称为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脑卒中后患侧肢体出现的一种不可控制的特定运动模式,即当一 个关节试图活动时,相连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随之活动,在用 力活动时表现更为突出。 关节挛缩:关节外软组织痉挛、收缩而致关节活动受限者称为关节挛缩。 关节松动技术:是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中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治疗师在患者环节活动允许范围内完成的一种手法操作技术,临床上用来治疗关节功能障碍如疼痛、活动受限或僵硬等,具有针对性强、见效快、患者痛苦小、容易接受等特点 二、填空题

康复医学治疗技术考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答案,每题1分,共20分) 1.康复医学是一门 ( ) A.研究残疾人和病人的行为学 B语言矫治学 C.研究残疾人和病 人的社会心理学 D.有关促进病、伤、残者恢复身体、精神和社会生活 功能为目标的学科 E.有关促进残疾人恢复的特殊教育学 2.以下几种常见的病理步态哪项描述是正确的 ( ) A.减痛步常见于足下垂 B.回旋步常见于偏瘫病人足内翻 c.剪刀 步常见于小儿麻痹后遗症 D.斜肩步常见于股四头肌瘫痪 E.前冲步 常见于小脑性共济失调 3.矫形器的使用目的是 ( ) A.防止再骨折和扭伤 R.主要是预防或矫正畸形,减轻疼痛,补偿功 能活动,支撑体重 C主要是为了减轻疼痛增强肌力训练、锻炼肌肉 D.主要用于各种手术的保护和支持 E.主要用于纠正足下垂 4.下述哪项不是脑瘫发生的危险因素 ( ) A.孕龄34~36周 B.低体重(<2500 g) C.胎盘早剥 D.胎 儿畸形 E.胎儿窒息 5.下述哪项不是脑瘫常见的临床表现 ( ) A.运动障碍,肌张力增高 B.姿势异常 c.语言障碍 D.行为 异常E.感觉异常 6.下述哪项不是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中强调功能训练作用的原因( ) A.提高过去相对无效的通路 B提高新形成的突触效率 C.要求对 原先不承担某种功能的结构去承担新的不熟悉的任务 D.通过反复学 习、接收和利用外周刺激的感觉反馈 E.通过巨细胞释放细胞素 7.臀大肌可使髋关节( ) A.前屈 B.旋外 C.旋内 D.外展 E.内收 8. Vojta认为:发育落后正常儿童多长时间为异常 ( ) A、1个月 B、2个月 C、3个月 D、6个月 E、12个月 9. ADL运动方面不包括 A、轮椅上运动和转移 B、室内或室外行走 C、床上运动 D、以慢速跑45米 E、公共或私人交通工具的使用 10.肌张力增高是由于( ) A、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B、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引起 C、感觉神经损伤引起 D、交感神经损伤引起 E、肌纤维损伤引起 11.异位骨化最常见于哪个关节周围 A、肩关节 B、肘关节 C、髋关节 D、膝关节 E、踝关节 12.正中神经支配 A、旋前圆肌 B、尺侧腕屈肌 C、尺侧腕伸肌 D、桡侧腕伸肌 E、指伸肌 13.用于增强运动控制能力的作业是 A、木钉板训练 B、下棋 C、打牌 D、套圈 E、揉面团 14.有关等张收缩,下列哪项表述是错的( ) A.是肌力大于阻力时产生的加速度运动和小于阻力时产生的减速度运动 B.运动时肌张力基本恒定 C.肌肉本身发生缩短和伸长,而引起明显的关节运动 D.也称之为动力收缩 E.人体在维持特定体位和姿势时常采用这一收缩形式

康复综合考纲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101000 医学技术(康复治疗方向) 学科简介 上海体育学院在1989年经国家教委批准, 在国内率先招收体育保健康复专业(理学)本科生。经过20余年的发展,我校康复学科不断地加强学科建设,在研究方向、研究平台和人才梯队建设等方面形成了良好的基础,形成了完整的康复相关方向不同层次人才的培养体系。2014年,我院陈佩杰教授领衔的“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创建体医结合运动康复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本专业将运动科学与康复医学相结合,主要培养临床康复治疗和运动伤害防护等多方面人才,所培养的学生既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又有创新和实践能力。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康复治疗基础、康复治疗临床技术、康复工程和传统养生康复。学科的主要特色体现在运动学科和医学学科的交叉方面。学科发展的科学技术涉及到生物学、康复医学和运动科学等多个领域。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开拓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既能从事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工作,又能在各级医院、康复机构、体育科研机构、运动训练基地、疗养院、社区,从事创伤、疾病、残障、衰老等造成的身心功能障碍的预防与康复治疗工作,为我国康复事业做出贡献。 考试科目 康复综合(包括康复基础和临床康复两部分) 1、康复基础课程为: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 2、临床康复课程包括:康复评定学、运动疗法学、肌肉骨骼康复学、神经康复学

康复综合考试大纲 1、康复基础 《运动解剖学》:细胞和细胞间质、组织、运动系统总论、运动系统各论、体育动作解剖学分析 参考书目:潘珊珊主编,运动解剖学,人民体育出版社2007 《运动生理学》:细胞的基本功能;血液循环;呼吸生理;物质和能量代谢;肾脏生理;感觉器官;神经生理;内分泌;肌肉收缩;体温调节;运动技能的形成;身体素质的生理学基础;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运动效果的生理学评定;特殊环境的运动训练;主要运动项目的生理特点;儿童少年、女子的解剖生理特点。 参考书目:陆耀飞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7 2、临床康复 《康复评定学》:康复评定学的基本概念、内容、人体形态评定、心肺功能评定、反射发育评定、肌力的评定、关节活动度的评定、肌张力评定、感觉评定、平衡与协调功能的评定、神经电生理检查、步态分析、手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生活质量及社会功能评定、截瘫及四肢瘫评定、偏瘫运动功能评定、 环境评定 参考书目:王玉龙主编,康复功能评定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运动疗法学》:关节活动技术、体位转移技术、肌肉牵伸技术、关节松动技术、肌力训练技术、牵引疗法、平衡与协调训练、步行功能训练、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本体神经促进技术、运动再学习技术、、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心肺功能训练、引导式教育 参考书目:燕铁斌主编,物理治疗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神经康复学》:脑卒中康复、颅脑损伤康复、脑性瘫痪康复、帕金森病康复、老年痴呆康复、多发性硬化康复 参考书目:倪朝民主编,神经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肌肉骨骼康复学》:上肢创伤康复、下肢创伤康复、脊柱和骨盆创伤康复、脊髓损伤康复、运动创伤康复、周围神经损伤康复、关节置换康复、骨关节康复、脊椎病康复、下背痛康复、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康复、脊柱侧凸康复 参考书目:张长杰主编,肌肉骨骼康复学(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 7.物理学基础)

基础知识:七.物理学基础 第一章电疗法 1.电疗法定义*** 定义:用电能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电疗法。 2.电疗法电学基础知识*** A:电与电荷:*** ①电定义:有电荷存在和电荷变化的现象称为电 ②电荷定义:有电性的物体称为带电体或荷电体,即电荷。正电性:正电荷;负电性:负电荷。 ③电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 B电场*** ①定义:电荷电力所作用周围的空间称电场 ②电荷与电场不可分割 ③引入电场中的任何带电物体都将受到电场的作用 C磁场:*** ①磁体的磁力所能作用到的周围空间。 ②任何运动的电荷或电流的周围空间内除了电场以外,也有磁场的存在。 D电磁场*** ①磁场:任何电场的变化都会使周围产生磁场。 ②电场:任何磁场的变化都会使其周围产生电场 ③电磁场:变化的电场及其密切联系的磁场称为电磁场 ④变化总是相应,变化(强度、速度、方向的变化) E电磁波:*** 定义:电磁场在空间中以波的形式迅速传播扩大 F电磁波的波长*** ①电磁波呈波状传播,从一个波峰至下一个波峰之间的长度为波长(λ) ②米(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③换算公式:1m=100cm,1cm=10mm、1mm=1000um、1um=1000nm J:电磁波的传播数度:*** (V)300 000 000m/s 相当于光速 K:电磁波的频率:*** ①定义:每单位时间内电磁波波动的次数为频率(f) ②单位:赫兹(Hz)、千赫(KHz)、兆赫(MHz)、吉赫(GHz) ③换算公式:1GHz=1000MHz、1MHz=1000KHz、1KHz=1000Hz L电磁波的周期:*** ①定义:从一个电磁波的起点至下一个电磁波起点之间的时间陈为周期(T) ②电位:秒(s)、毫秒(ms)、微妙(us) ③换算公式:1s=1000ms、1ms=1000us M:周期、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换算关系*** 公式:周期=1/频率、波长=波速/频率 N:电流:*** ①电荷在物体内流动形成电流 ②电流方向:正到负, ③电流强度(I):单位时间内流过的电量 ④电流强度的计量单位为:安培(A)、毫安(mA)、微安(uA) ⑤换算公式:1A=1000mA、1MA=1000uA O导体与绝缘体:***

康复物理疗法

康复物理疗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康复的概念 康复(rehabilitation)这一名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尽可能去除由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身心的伤害,目的是尽量使患者恢复作为社会一员的正常生活。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综合的医学学科。为了能够使患者回归社会,康复不只包括医学方面的康复,而且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复。 康复方法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康复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职业疗法、康复工程等。其中物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是利用人体生理对物理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来达到 治疗目的。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用自然界中或人工制造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与预防 疾病。物理因子种类很多,用于康复治疗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大自然的物理因素,有日光、 空气、海水、温泉及矿泉等疗法;二是应用人工制造的物理因素,有电、光、超声波、磁、 热、水及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的作用 1、消炎:如对急性炎症可选用紫外线、微波、超短波疗法,对亚急性或 慢性炎症可选用短波、红外线疗法。 2、镇痛:如磁疗、干扰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均有显着的镇痛作 用。 3、镇静:水疗、电睡眠疗法、空气负离子疗法等。 4、兴奋作用:如低频及中频电疗法可以治疗肌萎缩。 5、改善血液循环:水疗、直流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都可引起人体组织 充血反应。 6、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 7、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超声波、音频电疗法均有明显的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作用。 8、杀菌:例如紫外线疗法。 9、治癌:高频、微波、热疗等方法对治疗癌症有一定效果。 物理疗法的优越性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3运动学

基础知识三.运动学 一.运动生物力学 1. 运动生物力学定义、人体力学、内力和外力学以及骨骼运动学** A :运动生物力学定义** 定义:(Biomechanics )是研究能量和力对生物系统影响的科学,是力学、生物学、医学等学科相互渗透的学科B:人体力学定义** ①定义:是用力的观点、方法定量描述、研究人体组织和器官力学的医学科学 ②决定运动治疗有效性:主要是骨骼系统对力的耐受性及其活动性。 C:内力和外力** ①外力:外界作用人体的力:重力、支撑反作用力、流体作用力、摩擦力、器械阻力等; ②内力:人体内部各组织器官间相互作用的力,包括:肌肉收缩力、组织器官间的被动阻力、内脏器官的摩擦力、内脏器官和固定装置间的阻力、体液在管道内流动时产生的流体阻力等 D :骨骼运动学** 2. 骨骼力学、动力学和静力学 A: 骨骼力学** 力矩: ①力矩:一个力施加于物体所产生的绕某轴转动的作用就称为力矩 ②单位为牛顿. 米( N.M) ③力矩的大小也称为扭力应力和应变: ①应力:(stress )单位面积上的作用力N / M2 ②应变:(strain) 物体在内部应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和大小的相对变化 ③弹性形变基本形式: ( elastic deformation )有长度形变、体积形变和形状形变。 ④弹性模量:(modulus of elasticity) 应力和应变的比值 刚体:定义:在外力作用下,物体的大小与形状不发生改变的物体称为刚体( ringid body ) B:动力学** ①动力学状态:一个力作用于物体,会加速物体的运动,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此为非平衡状态,也称动力学状态。 ②线加速度:力所产生的加速度是沿直线方向。 ③角加速度:由扭力所产生的绕轴旋转的加速度。 C:静力学** ①静力学平衡:当作用于物体上的合力或合力力矩为零时,物体没有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此时物体保持平衡、静止或匀速运动, 称为静力学平衡。静力学平衡可分析作用处于静态系统上所有力的平衡问题 3. 脊柱运动节段、脊柱运动学、脊柱小关节和神经根** A:脊柱运动节段** ①定义:相邻两椎体及其间的软组织构成,能显示与整个脊柱相似的生物力学特性的最小功能单位,其运动的叠加可构成脊柱的三维运动,称为运动节段( motion segment),又称脊柱功能单位(functional unit ) ②分部:前后两部 a 前部:两个椎体、椎间盘和后纵韧带 b 后部:椎弓、椎间关节、横突、棘突和韧带 ③前后部承载:侧方、前方剪应力作用、轴向压缩及屈曲运动时,前部的椎间盘是主要的负重部位。如伴有较大的位移时,后部的小关节也承受部分载荷,在后方剪应力(背伸运动)和轴向旋转时,小关节则是主要的负重部位。 ④功能: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名称与代码】 康复治疗技术(630405) 【专业简介】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是我校2008年设置的专业。现有在校学生64人;已毕业学生63人;毕业生就业率为96.7%。 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现有专业课专任教师7名,其中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人,讲师(主治医师)4人,助教(住院医师)2人。校内兼课教师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讲师1人。100%的专任及校内兼课教师具有“双师”资格。专兼职教师队伍的年龄、职称、学历、能力等结构合理,形成了有良好发展前景的学术梯队。 学校拥有直属附属医院二所,其中三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504张;二级甲等医院1所,开放病床数120张。拥有113个校外实习教学点。初步建立起“校院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和临床实践三者融合,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化实验实训、临床见习和顶岗实习三个重要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等全方面发展的,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卫生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掌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毕业后能在各级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事康复治疗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职业岗位群和人才培养规格】 一、专业人才培养基本要求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热爱祖国,拥护党的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 2、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公民修养,对工作、社会积极、认真、负责的态度;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艰苦创业、爱岗敬业的职业素养,能够守法自律。 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体魄。 4、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较强的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职业能力、较快适应临床一线岗位需要的实际工作能力,主辅修课程及实训环节考核合格,操行评定合格。掌握康复功能评定和各种康复治疗(包括传统康复治疗)技术,能够开展临床康复服务。 二、具体要求 1、知识结构 (1)熟悉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中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康复医学的基础理论知识。 (3)熟练掌握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 (4)熟练掌握常见疾病康复的基本知识。 2、能力结构 (1)具有康复功能评价的能力。 (2)具有开展各种康复治疗技术(如运动疗法、物理因子疗法、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传统中医康复疗法等)的能力。 (3)具有对临床常见疾病进行康复治疗的能力。 (4)具有开展康复教育的能力。 (5)具有沟通协调的能力。 3.素质结构 (1)政治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 (2)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和较宽的知识面,有强烈的求知欲及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意识,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 (3)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端庄的仪态、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具有良好的心理调节和自我锻炼能力。 三、岗位面向 1.主要就业岗位: (1)各级综合医院康复科室的康复治疗岗位; (2)专科医院如儿童医院或妇幼保健院、精神病院或脑科医院,以及康复专科医院的康

康复物理疗法知识

康复的概念 康复(rehabilitation)这一名词是从西方传过来的,是20世纪中期出现的一门新兴的学科。它是一门以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高人的各方面功能,尽可能去除由疾病或外伤所引起的身心的伤害,目的是尽量使患者恢复作为社会一员的正常生活。是功能障碍的预防、诊断、评估、治疗、训练和处理的综合的医学学科。为了能够使患者回归社会,康复不只包括医学方面的康复,而且还包括心理的、社会的、经济的、职业的、教育的等多方面的康复。 康复方法 针对不同的疾病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康复的方法也是丰富多彩的。 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语言治疗、心理治疗、职业疗法、康复工程等。其中物理疗法是非常重要的康复治疗手段。 物理疗法 物理治疗法包括运动疗法和物理因子疗法。是利用人体生理对物理刺激所作出的反应来达到治疗目的。 运动疗法,是指利用器械、徒手或患者自身力量,通过某些运动方式(主动或被动运动),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功能、感觉功能恢复的训练方法。 物理因子疗法,简称“理疗”,用自然界中或人工制造的物理因子作用于人体,以治疗与预防疾病。物理因子种类很多,用于康复治疗有两大类:一是利用大自然的物理因素,有日光、空气、海水、温泉及矿泉等疗法;二是应用人工制造的物理因素,有电、光、超声波、磁、热、水及生物反馈等治疗方法。 物理治疗的作用 1、消炎:如对急性炎症可选用紫外线、微波、超短波疗法,对亚急性或慢性炎症可选用短 波、红外线疗法。 2、镇痛:如磁疗、干扰电疗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均有显著的镇痛作用。 3、镇静:水疗、电睡眠疗法、空气负离子疗法等。 4、兴奋作用:如低频及中频电疗法可以治疗肌萎缩。 5、改善血液循环:水疗、直流电疗法、高频电疗法等都可引起人体组织充血反应。 6、调节植物神经及内脏功能。 7、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超声波、音频电疗法均有明显的松解粘连及软化瘢痕作用。 8、杀菌:例如紫外线疗法。 9、治癌:高频、微波、热疗等方法对治疗癌症有一定效果。 物理疗法的优越性 50年代初,人们注意到物理因子在保健和疾病治疗方面有其独到的作用,尤其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显示出不可比拟的优越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物理因子治疗的设备及手段也日趋完善。 首先,各种物理因子直接作用于身体各部位,能够改善局部的不适感及症状,如颈、肩、腰、腿痛,浑身无力、肥胖、便秘等,并有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有毒及致痛物质排出体外的作用。中频电疗、超声波、半导体激光、红外线、磁疗、蜡疗等,是这类作用的典型代表。其次,各种物理因子作用于皮肤、肌肉和其它感觉器官(如眼、耳、鼻)进行良性刺激,使大脑对其进行整合作用,通过肌体进行神经或体液调节,从而恢复和维持人体平衡,使烦躁、失眠、头痛、胸闷等症状得以改善和消除。如音乐治疗、生物反馈、色光治疗、芳香治疗、水疗、空气离子疗法等。相互影响,协同作用,使人体各项生理指标恢复正常。物理因子在亚健康状态的治疗中作用不可取代。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

康复治疗系物理治疗学考试题(卷) 一、名词解释:(20分) 持续性被动活动体位转移向心性收缩平衡步行周期 神经发育疗法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关节挛缩关节松动技术 二、填空题:(15分) 1、等长收缩就是指肌肉收缩时没有改变,而增加。 2、拮抗肌就是指与作用相反的肌群。 3、运动疗法根据动力的来源分为运动与运动。 4、神经生理治疗技术常用的有与。 5、运动再学习的三个阶段: 、、。 6、关节运动方向包括: 、、、、、、。 7、体位转移一般分为: 、、。 8、生理运动就是指关节在范围内完成的活动。 9、人类的平衡可以分为与,后一种平衡又分为、 。 10、Brunnstom将脑卒中等神经损伤以后的偏瘫恢复分为6个阶段,即第1阶段: ;第2阶段: ;第3阶段: ;第4阶段: ;第5阶段: ;第6阶段: 。 三、选择题:(5分) 1、经皮电神经刺激疗法的禁忌症就是 A、神经痛 B、关节痛 C、术后伤口痛 D、刺激颈动脉窦 E、骨折后骨连接不良 2、神经发育疗法不包括下列哪一种治疗技术; A、Rood技术 B、运动在学习 C、Bobarth技术 D、引导式教育 E、PNF技术 3、肌肉收缩时张力明显增加,但关节不产生肉眼可见的运动,称为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等速运动 D、放松运动 E、用力运动 4、肌肉收缩时张力基本不变,但肌纤维长度缩短或延长的运动,称为 A、等张运动 B、等长运动 C、等速运动 D、放松运动 E、用力运动

5、下列哪项不就是牵拉的作用: A、增加关节的活动范围 B、防止组织发生不可逆挛缩 C、调节肌张力 D、增加肌力 E、阻断恶性循环、缓解疼痛 四、判断题(10分) 1、物理治疗就是以功能训练与手法治疗为主要手段的运动疗法。() 2、步行周期分为摆动期与支撑期,其中摆动期占整个步行周期的40%,支撑期占60%。() 3、运动在学习的适应性特征指身体在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后所产生的解剖学、力学与功能学等适应性变化。() 4、呼吸训练适应于慢性阻塞性肺病与慢性限制性肺病,但不适应于合并有严重肺动脉高压或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的患者。() 5、引导式教育可用于脑性瘫痪的儿童,对极重度智力低下的患儿效果良好。() 五、简述题(30分) 1、关节活动技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简述肌肉牵伸技术的作用 3、简述平衡训练的原则。 4、简述Rood技术临床应用中的促进方法。 5、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的入选标准就是什么? 六、论述题:(20分) 1、结合您所学的物理治疗学,论述偏瘫患者的床上转移技术 3、试述步行训练的分解训练 一、名词解释 持续性被动活动(CMP):就是利用机械或电动活动装置,就是肢体能进行持续性,无疼痛,在○1一定范围内的被动活动。 体位转移:就是指人体从一种姿势转移到另一种姿势的过程,包括卧→坐→站→行走。向心性收缩:指在肌力训练中,就是肌肉产生向心性收缩的一种训练方式。

康复治疗之物理治疗

社区康复治疗讲座 康复治疗之物理治疗 1. 什么是物理治疗 是应用光、电、声、磁、热、冷、机械等物理因子治疗疾病和功能恢复的方法。 2. 物理治疗有什么特点 ①收效迅速:如电疗对治疗急性扭挫伤可立刻止痛。 ②没有痛苦,病人不但感觉不到痛苦,相反常因其奏效迅速、疼痛减轻,而有一种舒适轻快的感觉。 ③副作用少,没有药物那样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3. 物理治疗的种类 物理因子无处不在,可分为自然物理因子和人工物理因子。应用自然物理因子治病的有日光浴、空气浴、温泉浴、海水浴、泥疗等。人工物理因子治病的方法有电疗(直流电药物导入、间动电疗、感应电疗、神经肌肉电刺激、TENS、功能性电刺激、完全失神经治疗、高压脉冲电刺激、音频电疗、干扰电疗、电脑中频、经络导平治疗、超短波、微波透热、高电位)、光疗(He-Ne激光、半导体激光、激光血管内照射、紫外线、红外线、TDP、可见光)、磁疗(脉冲磁、旋磁、贴磁)、超声波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热疗(蜡疗、中药熏蒸)、机械方法(包括电动和手动颈椎腰椎牵引、家用颈椎牵引器、运动治疗、四肢充气循环治疗等)理疗项目。 4. 物理治疗的适应证 ①各种急慢性炎症、感染 ②各种软组织损伤 ③各种疼痛 ④血液循环不良者,如脉管炎、雷偌氏病。 ⑤运动功能障碍者,如脑损伤、周围神经损伤。 治疗的疾病主要包括偏瘫、截瘫、截肢、颈椎病、腰腿痛、软组织损伤、关节病、神经炎等疾病所导致的感觉和运动功能障碍及其并发症。 5. 物理治疗的禁忌证 ①恶性肿瘤、出血体质、活动性肺结核、肝肾功能严重障碍者、全身衰弱者,禁忌常规物理治疗。 ②年老体弱、婴儿、孕妇、感觉障碍者,应小心。 ③脑、心、眼睛、睾丸等部位,慎用或禁忌某些物理治疗。 社区康复治疗讲座

康复治疗技术模拟试题基础知识

基础知识 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 B C D 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 1 关于康复医学描述错误的是【 A】 A.核心理念是以人体功能障碍为中心 B. 治疗手段以非药物治疗为主,强调患者主动参与合理训练。 C.治疗目的以功能障碍为核心,强调改善,代偿,替代的途径来提高功能,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 D.临床评估以躯体,心理,生活,社会独立功能为主 E.工作对象时各类功能障碍者和残疾者 2 康复的最终目标是【 D】 A. 采用综合措施(医疗,教育,职业,社会和工程等)进行康复 B. 以残疾者和患者的功能障碍为核心 C. 强调功能训练,再训练 D.以提高生活质量,回归社会为最终目标 E.提高生活质量 3 以下哪项不是康复医疗的共性原则【 C】 A. 因人而异 B.循序渐进 C. 综合治疗 D.持之以恒 E. 主动参与 4 不能用于计数肋骨和椎骨的结构是【 A】 A. 胸椎柄 B.肩胛下角 C. 胸椎角 D.第七脊椎棘突 E.胸骨体和柄结合处

5 以下属于单轴关节的是【 E】 A.桡腕关节 B.拇指腕掌关节 C.髋关节 D.肩关节 E.桡尺近侧关节 6 肱骨内上髁后方的一浅沟是【 B】 A 桡神经沟 B.尺神经沟 C结节间沟 D.半月切迹 E冠突窝 7 属于上臂后侧肌群的肌肉是【 B】 A 三角肌 B肱三头肌 C肱二头肌 D 喙肱肌 E 肱肌 8 具有囊内韧带的关节是【E】 A踝关节B肘关节C肩关节 D颞下颌关节E膝关节 9 是踝关节内翻的肌肉主要是【C】 A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B腓肠肌,比目鱼肌,胫骨后肌 C胫骨前肌,胫骨后肌 D胫骨前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E 胫骨后肌腓骨长肌腓骨短肌 10影响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不包括【D】 A关节面的形态 B关节头和关节窝的面积差 C关节辅助结构的状况 D滑液囊滑液鞘的大小和滑液的多少 E关节内结构的影响 11下列哪块肌肉属于背肌【E】 A旋前圆肌B梨状肌C肱肌 D胸锁乳突肌E菱形肌 12成人脊髓下端水平达到【B】 A第2骶椎下缘水平 B第1腰椎下缘水平 C第3腰椎下缘水平 D椎管末端 E第12胸椎下缘水平 13下列关于骨骼肌的说法错误的是【D】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

康复治疗学毕业论文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湖南中医药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本科生(业余)毕业论文 题目: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 临床应用及探讨 姓名:杨文正 专业:康复治疗学 年级:2015级 学号: 站点名称: 指导老师:张德云 2016年5月 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的观察及护理年级:2015级专业:康复治疗学学号:姓名:杨文正

[摘要]目的:观察关节松动术结合运动疗法及理疗治疗脊柱侧弯的效果,探讨其护理方法。方法:2014年1月~2015年12月脊柱侧弯患者60例,采用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术及运动疗法等治疗,并给予精心护理。结果:49例患者症状消失,日常生活无异常,6个月内无复发,治愈率90%以上;9例好转,2例无效。结论:现在康复治疗技术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效果明显。严密观察脊柱侧弯症状缓解情况、加强心身理的护理、康复宣教抑制不正确的生活习惯、坚持按疗程治疗是取得治疗成功的关键。 [关键词]脊柱侧弯;脊柱侧弯的康复; 脊柱侧弯,它是一种脊柱三维畸形,包括冠状位,矢状位和轴位上的序列异常。因长期不良生活习惯姿势,腰腿疼痛,下肢不等长,炎症的刺激,脊柱骨折,脊柱结咳等,是脊柱常见病及多发病。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我院用关节松动技术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脊柱侧弯60例患者的观察和康复体会,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2月康复科住院就诊患者,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断学》中脊柱侧弯的诊断标准[1]。采用现病史、康复评定检查与X片,CT扫描相结合的诊断方法,收集60例患者,年龄20~45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身体变形,胸背部疼痛及脊柱区域肌肉疼痛。治疗前行站立位的全X片检查显示脊柱有大于15度的侧方弯曲40例,最大侧方弯曲度20度,最小侧方弯曲度15度;特发性10例;先天性5例;神经肌肉性5例。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人体发育学)

康复治疗技术考试(基础知识人体发育学) 基础知识:六.人体发育学 第一章正常发育 康复医学角度人体发育:重(运动发育)和(心理社会发育)1.生长发育的一半规律** A:分为:不平衡性逐渐性和个体性 B:生长发育的不平衡性: ①开始发育速度是平均一的 ②发育过程中身高和体格明显增大的两个高峰期,一个婴儿期,另一个青春期 ③器官的功能发育不等速:脑发育最早,5岁时脑的大小及重量已接近成人 ④性器官则要到青春期才迅速发育 C:生长发育的逐渐性表现: 由头到尾、由近道远、由粗到细、由动到静的规律 D影响生长发育的差异是: 遗传、环境 2.运动发育规律** A:①第一年:人类特有动作—手的动作和直立的出现,标志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②第二年:相对稳定 ③第三年:迅速发展时期

B:①从泛化到集中:婴儿最初动作全身性,不精确的,以后局部性、精确的动作,由不协调到协调。 ②从上到下:头到足 ③从近到远:从生体中部,越近躯干部位动作发育越早,然后逐渐向远端发育 C:粗大运动发育顺序** ①指:姿势或全身(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跳跃等 ②抬头:新生儿几俯卧时能抬头1-2秒;3个月抬头较稳定;4个月抬头稳定; ③坐:6个月时能双手向前撑住独坐;8个月坐稳 ④翻身:7个月有意仰卧位→俯卧位→在到仰卧位 ⑤爬:8-9用双上肢向前爬 ⑥站、走、跳:11可独自站立片刻:15月独自走稳;24月双足并跳;30单腿跳 D:精细运动发育规律** ①指:手和手指的运动及手眼协调能力 ②精细动作多为小肌肉的运动,在全身大肌肉发育后迅速发育;手指是精细动作重要。 ③3-4月握持反射消失 ④6-7月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 ⑤9-10月可用拇指、食指拾物,喜撕纸 ⑥12-15月学会用匙,乱涂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