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

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

“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 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 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理论基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一)腧穴热敏化现象腧穴热敏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局部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或其他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表面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

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二)热敏化规律

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

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

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其中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病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下降至10%左右。

2.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的关系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热敏化腧穴具有时变特性,即随着时间其部位和强度也发生变

化。对热敏化腧穴进行艾灸治疗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

3.热敏化腧穴对艾灸的反应

热敏化腧穴对艾热反应表现为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和非热觉, 平均出现概率为70%,这说明上述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有其内在的必然性。

二、腧穴热敏化的分布

腧穴热敏化有其自身的分布规律,如:

面瘫多在翳风、下关、颊车、太阳、神阙、手足三里穴出现热敏

化;

感冒多在风池、风府、大椎、肺俞、太阳穴和上印堂穴出现热敏

化;

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多在风门、肺俞、至阳、次醪、命门、

肾俞、脾俞出现热敏化;

消化性溃疡多在中脘、脾俞、肝俞、阳陵泉、足三里出现热敏化;

肠易激综合争多在上星、神阙、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出现热

敏化;

便秘多在次醪、大肠俞、大横、迎香、上巨虚出现热敏化;

原发性痛经多在关元、中极、子宫、次醪、三阴交出现热敏化;

盆腔炎多在三阴交、次醪、大肠俞、关元、子宫出现热敏化;

中风病在百会穴、曲池穴、风市穴、血海穴、阳陵泉穴出现热敏

化;

颈椎病在百会穴、大椎穴、风池穴、颈夹脊、肩井穴出现热敏化;

过敏性鼻炎在大椎、肺俞、上印堂、神阙、肾俞出现热敏化;

腰椎间盘突出多在至阳、腰阳关、大肠俞、关元俞、委中、委阳、阳陵泉、昆仑穴出现热敏化;

增生性膝关节炎在内外膝眼穴、血海、梁丘、肾俞穴出现热敏化点;

八、、,

荨麻疹多在肺俞、至阳、神阙、阴陵泉、曲池出现热敏化。

三、灸法操作

1.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移动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2-3分钟。

2.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特定体表部位,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的左右方向移动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继以雀啄灸。

3.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的摆动,如鸟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

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准备,临床操作以1-2分钟为宜。

4.温和灸

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热敏化腧穴,距离皮肤3cm左右实施温和灸, 以患者无灼热痛感为度。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

激发灸性感

传。

四、取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 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腧穴, 后选四肢部腧穴

3.先选近心部腧穴,后选远心部腧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五、热敏灸技术作步骤图

选-艾要求安静、

通风的环境

施灸方法

临床用条或艾条选择患者舒

适、术者易操

作的体位

用点燃的艾,以患

者体表病位附近经

穴、压痛点、皮下

硬节等反应物部位

为中心,3cm 为半

径的范围内,距离

皮肤3?5cm 左右施

行回旋灸1?3min,

继以在重点位置予

以雀啄灸以加强灸

量,找到热敏化穴

位后予以温和灸。

当患者感受到艾热

发生透热、扩热、

传热等感觉时,此

点即为热敏点。

的纯艾

条对准热敏化腧穴,

距离皮肤3cm左右

实施温和灸,以患

者无灼热痛感为度;

灸量以完成感传为

度,直至热敏现象

消失。对热敏点完

成一次治疗剂量的

施灸时间因人而宜,

一般从5?100分

钟不等,每日1次。

六、适应症

1.痛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软组织损伤、颈肩腰腿痛、骨性关节炎等;

2.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偏瘫、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

3.肺系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4.消化系统疾病:功能性消化不良、胃肠动力障碍、腹痛、腹泻等;

5.生殖系统疾病:痛经、月经不调、盆腔炎、性功能障碍等;

6.其他疾病,如风湿性关节炎、慢性疲劳综合征等。

七、热敏灸技术的临床应用举例1.面瘫适应症:适用于急性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以口眼?斜为主症者。

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翳风穴、阳白穴、下关穴、颧醪穴、颊车穴、大椎穴、足三里穴、手三里穴、合谷穴附近进行热敏探查;

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 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2.感冒适应症:适用于感冒表现为鼻塞流涕、喷嚏、头痛头晕、全身酸痛等症状,可伴有发热或不发热;

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印堂穴、太阳穴、风池穴、丰富穴、大椎穴、至阳穴、腰阳关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

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 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3.过敏性鼻炎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有半年以上典型过敏病史,表现为喷嚏、鼻塞流涕、鼻痒、严重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

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上印堂穴、通天穴、风池穴、肺俞穴、神阙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

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 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4.原发性痛经

适应症:主要适用于原发性痛经表现为行经前后或经期出现下腹疼痛、坠胀不适、

腰骶酸痛,可伴有头晕头痛、发力、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

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关元穴、子宫穴、次醪穴、三阴交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

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 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5.功能性消化不良适应症:主要适用于消化不良表现为上腹部疼痛、饱胀、暧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上腹部不适症状,持续4周以上,并排除相关器质性疾病;

主穴:主要于热敏高发部位天枢穴、中脘穴、关元穴、肝俞穴、膈俞穴、上巨虚穴等穴位附近进行热敏探查;

操作方法:运用“回旋灸”温热施灸部位的气血,然后“循经往返灸”疏通经络,

激发经气,“雀啄灸”进一步加强局部敏化;确定热敏点,做好标记;最后于局部“温和灸”进一步激发经气,直至热敏灸感消失。

八、禁忌症

1.感觉障碍、语言障碍、听觉障碍、肿瘤晚期、出血性脑血管病急性期、大量失血、结核病、过饥、过饱、过劳、酒醉等患者;

2.对于证属实热及阴虚发热者,一般也不宜施灸;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 一、针刺疗法技术目录(27种) 1.毫针技术2.头针技术 3.耳针技术4.腹针技术 5.眼针技术6.手针技术 7. 腕踝针技术 8.三棱针技术 9.皮内针技术10.火针技术 11.皮肤针(梅花针)12.芒针技术 13.鍉针技术 14.穴位注射疗法 15.埋线疗法16.平衡针技术 17.醒脑开窍技术18.靳三针疗技术19.贺氏三通技术 20.子午流注技术21.灵龟八法技术22.飞腾八法技术 23.电针技术24. 针刺麻醉技术25. 鼻针技术26. 口唇针技术 27. 浮针技术 二、灸类疗法技术目录(7种) 1. 直接灸技术 2. 隔物灸技术 3. 悬灸技术 4. 天灸技5.温针灸技术 6.热敏灸技术 7.雷火灸技术 三、刮痧疗法技术目录(3种) 1.刮痧技术 2. 撮痧技术 3. 放痧技术 四、拔罐疗法技术目录(7种) 1. 留罐技术2.闪罐技术3.走罐技术 4. 针罐技术 5.刺络拔罐技术6.药物拔罐技术 7.刮痧拔罐技术 五、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8种) 1.针刀技术 2.带刃针技术 3.刃针技术 4.水针刀技术5.钩针技术 6.长圆针技术 7.铍针技术 8.拨针技术六、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9种) 1.皮部经筋推拿技术2.脏腑推拿技术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4.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经穴推拿技术6.导引技术7.小儿推拿技术8. 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穴位敷贴技术 2.中药熨敷技术3.冷敷技术 4. 湿敷技术5.熏蒸技术6.泡洗技术7.淋洗8.中药灌洗肠技术八、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8种) 1.理筋技术2.复位技术3.正骨技术4.夹板固定技术5.石膏固定技术6.支架固定技术7.牵引技术

最新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资料

洪江市第一中医院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 一、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二、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一)单点灸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1.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2.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3.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 1~3分钟。 4.温和灸 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二)双点灸 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操作手法包括回旋灸、雀啄灸、循经往返灸、温和灸。双点灸有利于接通经气,开通经络。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三)三点灸 包括三角灸和T形灸,即同时对三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

热敏灸技术详解

热敏灸技术 热敏灸是采用艾条悬灸热敏化的腧穴,激发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感等热敏灸感或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现代针灸学家周楣声教授在其《灸绳》中首先提出“热敏点”的概念,其论“还有热敏点反应,……当照至敏感点时,每见火焰下沉,而局部之热感亦向深部窜透。或用艾条点燃慢慢熏烤,当熏至敏感点时,亦可使热感向内深透,或向远方传布。”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教授在继承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腧穴热敏化现象进行大 量观察及广泛临床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提出“腧穴热敏化悬灸疗法”。 一、理论基础: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是疾病在体表的反应点,也是针灸等治疗的刺激点,具有反应病症、协助诊断、接受刺激、防治疾病的作用。在生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气血活动的门户,病理状态下腧穴是脏腑经络病症的反应点。其反应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分为形态改变点和功能改变点。形态改变点如皮下组织和肌肉处出现条索状、结节状改变,皮肤出现皮疹、血络、色泽的改变等;功能性改变点如压痛点、低阻点、皮温改变、热敏化点等。其中热敏化点既是诊断疾病的腧穴也是治疗疾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应用广泛。 (一)腧穴热敏化现象 腧穴热敏化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局部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或其他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表面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7.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缓解。 (二)热敏化规律 1.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 普查健康人群的结果显示,腧穴热敏化出现率约5%,而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生殖系统等20种疾病进行艾灸腧穴观察,腧穴热敏化的出现率平均可达70%左右。其中寒证、湿证、瘀证、虚证中多,急性病和慢性均可出现。疾病愈后,腧穴热敏出现率下降至10%左右。 2.热敏化腧穴与经穴定位的关系 腧穴热敏化作为一种疾病的病理反应,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但它可以经穴为参照坐标系来定位。

中医适宜技术考试卷及答案资料讲解

中医适宜技术考试卷 及答案

2013年XX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考试试卷(一) 医院:科室: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 1.穴位热敷现象不包括() A、透热 B、扩热 C、传热 D、散热 2.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的是()。 A、三阴交 B、渎鼻 C、足三里 D、外膝眼 3.雷火灸的作用不包括() A、活血化瘀 B、祛风除湿 C、消肿止痛 D、通络散结 4.钩活术疗法中局部放血目的是() A、祛瘀生新 B、活血散结 C、消肿止痛 D、活血化瘀 5.平衡针灸的作用机制就是针刺() A、中枢神经靶点 B、外周神经靶点 C、交感神经 D、副交感神经 6.带状疱疹常选用以下哪项疗法() A、平衡针 B、火针 C、铍针 D、雷火灸法 7.热敏灸疗法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可分为() A、单点温和灸、双点温和灸、三点温和灸、接力温和灸、循经温和灸。 8.钩活术疗法中进针钩治中不包括() A、钩治 B、割治 C、挑治 D、灸疗 9.头针疗法中治疗对侧下肢瘫痪选择的区域() A、运动区上2/5 B、运动区中2/5 C、运动区上1/5 D、运动区中1/5 10.下列不属于头针疗法禁忌症的是() A 、孕妇B、囟门未完全闭合的婴幼儿C、70岁以上的老人D、心衰患者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针灸是和的合称。 2. 中医六腑是指:、、、、、。 3. 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 4.毫针的结构分为 5 个部分:、、、、。 5、中医六淫是指、、、、、。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钩活术疗法常用于脊柱退行性() 2.松解是根据治疗需要,用针刀在不同的解剖层次进行点刺、切割、剥离。() 3.脑出血患者应在急性期给予头针治疗以促进功能康复。() 4.火针应迅速准确进针,并迅速把针拔出,这一过程不超过一秒。()

热敏灸

热敏灸

热敏灸疗法理论常用灸法分类 第一节热敏灸疗法 什么是热敏灸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与传统的温和灸法不同之处: 1、灸感不同 传统灸只产生热感,没有传导的现象;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达到热敏化。 2、灸位不同 传统灸法未认识到穴位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因此施灸时很少有激发以气传感的现象。而热敏灸要求施灸的穴位是敏化态穴位,易激发经气传导。

3、灸量不同 传统灸法一般灸量: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要求灸量:施灸时间因人而异,热敏灸感消失为度(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 热敏灸的疗效远比传统灸疗效好。 一、热敏灸的理论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人体穴位存在两种状态:静息态(健康状态)与敏化态(疾病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1、热敏化的特征: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2、具有普遍性,艾灸热敏化穴位易激发经气

传感:出现率约90%。 3、证候相关性: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关。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3、动态性: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可能是穴位标准定位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位置。 4、遁经感传,气至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5、找到敏感穴位可以大幅度提高疗效。 证候的相关性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热敏灸技术操作规范 一、概述 热敏灸又称热敏悬灸,全称“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简称“热敏灸”,属于针灸的一种,不用针、不接触人体,无伤害、无痛苦、无副作用,效果优于一般临床针灸。 二、操作规程 1、选穴原则 (1)先选强敏化腧穴,后选弱敏化腧穴 (2)先选躯干部,再选四肢部 (3)先选近心穴,后选远心穴 (4)远近搭配,左右搭配,前后搭配 2、灸法操作 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全部采用艾条悬灸的方法,结合临床运用及腧穴热敏化的特性,将艾条悬灸分为单点灸、双点灸、三点灸。 (1)单点灸 单点灸是指对单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灸操作。根据临床操作需要,将单点灸分为回旋灸、雀啄灸、温和灸与循经往返灸。 ①回旋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均匀地左右方向或往复回旋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温暖舒适为度。回旋灸有利于温热局部气血,临床操作以 1~3分钟为宜。 ②雀啄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对准患者施灸部位,一上一下地摆动,如麻雀啄食一样,以患者感觉施灸部位波浪样温热感为度。雀啄灸有利于加强施灸部位的热敏化程度,疏通局部的经络,从而为局部的经气激发,甚至产生灸性感传作进一步的准备。临床操作以1~3分钟为宜。 ③循经往返灸 用点燃的纯艾条在患者体表,距离皮肤3cm左右,沿经络循行往返匀速施灸,以患者感觉施灸路线温热为度。循经往返灸有利于疏导经络,激发经气。临床操作 1~3分钟。 ④温和灸 将点燃的纯艾条对准已经施行上述三个步骤的腧穴热敏化部位,在距离皮肤3cm左右施行温和灸法,以患者无灼痛感为度。此种灸法有利于激发施灸部位的经气活动,发动灸性感传,开通经络。临床操作以完成灸感四相过程为度(见下述施灸剂量,不拘实际操作时间。 (2)双点灸 即同时对两个腧穴热敏化进行艾条悬灸操作。操作手法

神奇的热敏灸

神奇的热敏灸 请点击标题下方蓝字(人卫中医)快速关注作者/陈日新等 编辑/李剑光孔烈【编者按】一篇文章弄懂何为热敏灸,后附过敏性鼻炎和原发性痛经的灸法(图文并茂版)。作者曾这样描述热敏灸:“一根微细的艾条,一点微弱的热量,作用于人体体表微小的特殊部位,施以微妙的手法操作,顿时,一股温暖舒适的感觉,直奔病所,病症开始慢慢缓解……”------------------------------一、热敏灸疗法的概念热敏灸疗法是指选择热敏的腧穴,施以消敏的灸量进行悬灸以提高疗效的一种灸疗新技术。换言之,热敏灸,灸在体表,热在体内!热敏灸疗法实现了针刺疗法所要求的“气至病所”“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风之吹云,明乎若见苍天”的神奇现象与疗效!传统的悬灸疗法是以固定经穴为灸位,局部与表面的温热为灸感,每穴艾灸时间没有个体化的明确灸量指征,其结果是临床灸疗疗效的潜力未能发挥。热敏灸疗法与传统温和灸疗法一样,都是对准穴位“悬空”而灸的悬灸疗法,但有以下本质的不同。1.灸感不同灸感即施灸时患者的自我感觉。对于悬灸疗法,艾热作用于体表,自然产生热感。针刺疗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发经气,气至病所。热敏灸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产生透热、扩热、传

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6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2.灸位不同灸位即施灸部位,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因此不要求辨别与选择热敏穴位施灸,因此激发经气感传的效率较低。3.灸量不同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有效作用剂量。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在施行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因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这是患病机体自身表达出来的需求灸量,所以是最适的个体化充足灸量即饱和消敏灸量。而传统悬灸的灸量每次每穴一般从10分钟到15分钟,或者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往往达不到治疗个体化的最佳灸量。4.灸效不同20年的研究表明,由于热敏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实现古人“气至而有效”的要求,因此热敏灸的疗效较传统悬灸疗法有大幅度提高。二、穴位热敏的概念穴位热敏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体表反应现象,是热敏灸疗法的理论基础。我们在长达20年的灸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人体在疾病或亚健康状态下,相关穴位会发生热敏。对热敏穴位艾灸时会表现出一些奇异的灸感现象。1.透热灸

热敏灸疗法

热敏灸疗法 ?传统灸法:仅强调要求施灸过程中的腧穴产生局部热感和皮肤红晕,并不强调艾灸治疗过程中产生感传活动。 ?定义: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非热感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灸量,从而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效。 ?人体腧穴存在静息态与敏化态两种状态;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 刺激大反应?±; ?规律二: ?腧穴敏化的类型多种多样,如:力敏化(压痛点、压之快然点),适宜推拿和针刺治疗;而腧穴热敏化是一种新类型;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喜热、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奇异现象;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沿某一方向传导。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部位的病所处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产生其他非热感觉: 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上述灸感传导之处,病症随之而缓解: ?(1)悬灸风门穴,热胀感向肩部传导,多年肩痛立即缓解; ?(2)悬灸阳陵泉穴,热胀感向腰部传导,多年腰部困重紧痛感立即缓解; ?(3)悬灸三阴交,热流传至下腹部,几次治疗后盆腔积液明显改善;?(4)悬灸天枢穴,热流直透腹腔,几次治疗后,多年紊乱的肠功能明显改善。 以上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化现象,这些已热敏化的腧穴称为热敏化腧穴。 规律三: ?腧穴热敏化具有普遍性

热敏灸

热敏灸疗法理论常用灸法分类 第一节热敏灸疗法 什么是热敏灸 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能大幅度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 热敏灸与传统的温和灸法不同之处: 1、灸感不同 传统灸只产生热感,没有传导的现象;腧穴热敏化的特征是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只要出现一种或一种以上灸感达到热敏化。 2、灸位不同 传统灸法未认识到穴位有静息态与敏化态的区别,因此施灸时很少有激发以气传感的现象。而热敏灸要求施灸的穴位是敏化态穴位,易激发经气传导。 3、灸量不同 传统灸法一般灸量:施灸时间一般为10-15分钟或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热敏灸要求灸量:施灸时间因人而异,热敏灸感消失为度(饱和消敏灸量)。 4、灸效不同 热敏灸的疗效远比传统灸疗效好。 一、热敏灸的理论 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相关部位会出现病理反应,这种病理反应伴随疾病的发生而产生,随病情的改善而减轻或消失,这个体表相关部位在出现病理反应期间,就称为疾病反应点。 人体穴位存在两种状态:静息态(健康状态)与敏化态(疾病状态)。 人体在疾病状态下,体表腧穴会发生敏化,敏化态的腧穴对外界相关刺激呈现“小刺激大反应”。 1、热敏化的特征:当受到艾热刺激时呈现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和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现象。 2、具有普遍性,艾灸热敏化穴位易激发经气传感:出现率约90%。 3、证候相关性:热敏穴位分布的高发区与中医证候高度相关。经过20多年的探索,初步掌握了某些疾病的腧穴热敏化分布部位的高发区,如面瘫在翳风、感冒在风府和上印堂、盆腔疾病在三阴交、眼科疾病在耳垂区耳穴等。 3、动态性:热敏穴位的出现部位随病情变化而变化,出现的部位与经穴定位不完全符合,可能是穴位标准定位的上下左右的大致位置。 4、遁经感传,气至病所。《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5、找到敏感穴位可以大幅度提高疗效。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技术===陈日新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技术 江西省中医院陈日新 热敏灸简介 一、腧穴热敏现象 (一)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二)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三)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一定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到达病所; (四)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 的部位感觉甚热; (五)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六)产生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以上灸疗现象的发生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相关腧穴对艾热异常敏感,产生一个“小刺激大反应”(其他非相关腧穴对艾热仅产生局部和表面的热感)。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腧穴热敏现象,这些已热敏的腧穴称为热敏腧穴。 二、腧穴热敏的探查 腧穴热敏化探查是激发感传、开通经络、防病治病的第一步。临床研究表明,探查腧穴热敏化必须在深刻认识腧穴热敏化现象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艾灸材料,采用正确的艾灸方式。 (一)灸材选择 腧穴热敏的特性研究及临床疗效研究结果证实,这类新型敏化腧穴的最佳刺激方式为艾条悬灸,故选择纯艾条作为腧穴热敏探查的灸材。 (二)探查准备 1、环境 保持诊室安静,可适当运用轻柔的音乐。诊室的温度保持在20℃~30℃。 2、灸态 (1)消除患者恐惧、紧张心态,选择舒适体位,充分暴露探查部位,放松肌肉,均匀呼吸,思想集中,体会艾灸时的感觉。 (2)医生集中注意力于施灸部位,不断询问患者在艾灸探查过

程中的感觉,随时调整艾灸的手法与位置。 (三)探查部位 腧穴热敏是疾病在体表的特殊反应,它直接或间接的反映机体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理变化。根据长期的临床观察与研究发现,不同疾病的腧穴热敏的出现部位是不同的,颈椎病的腧穴热敏高发部位见下述。 (四)腧穴热敏的判别 腧穴热敏化是根据施灸部位对艾条悬灸的灸感反应来判别的。长期的临床观察表明,腧穴热敏化在探查过程中,会出现以下几种灸感反应,只要出现以下一种以上(含一种)灸感反应就表明该腧穴已发生热敏化 1.透热:灸热从施灸点皮肤表面直接向深部组织穿透,甚至直达胸腹腔脏器; 2.扩热:灸热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片状扩散; 3.传热:灸热从施灸点开始循经脉路线向远部传导,甚至达病所; 4.局部不(微)热远部热:施灸部位不(或微)热,而远离施灸的部位感觉甚热; 5.表面不(微)热深部热:施灸部位的皮肤不(或微)热,而皮肤下深部组织甚至胸腹腔脏器感觉甚热; 6.其他非热感觉:施灸(悬灸)部位或远离施灸部位产生酸、胀、压、重、痛、麻、冷等非热感觉; 三、热敏灸剂量 掌握最佳施灸剂量,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防止不良反应。腧穴热敏的施灸剂量不同于传统艾灸疗法,是以上述热敏现象消失所需要的时间为每穴施灸的时间。 四、热敏灸的适应症 凡是出现腧穴热敏的病症,无论热证、寒证,或是虚证、实证,均是腧穴热敏化艾灸疗法的适应症。 热敏灸治疗颈椎病

神奇的热敏灸!——北京“热敏灸核心技术培训班”归后感

此文转载于学员孙庆升博客 十一月五日我到北京参加了由中国针灸学会主办的“热敏灸核心技术培训班”,培训地点在北京中医药大学。 虽然培训班仅是短短几天的时间,但通过对热敏灸理论课的学习和具体实习操作的培训,我对热敏灸有了非常深刻的认识和初步的掌握,归来后我对热敏灸总结了四个字:震撼、神奇!如果由不懂中医的人或外国人来评价热敏灸就应当再加一个词“奥妙”! 要说知道“热敏灸”,我也就是刚刚一个多月的事儿,是无意中在电视、报纸以及网站上看到了上海世博会有关热敏灸的新闻报道:【9月29日,在上海世博会国际信息发展网络馆,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联合国发展计划署执行机构——国际信息发展网组织罗马总干事丹尼尔·巴瑞奥共同启动“中华热敏灸日”暨“中华热敏灸全球启航仪式”。该活动由江西中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与新加坡等单位联合举办。】…… 江西省副省长谢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李大宁等有关领导参加上海世博会“中华热敏灸日”看到与之相关的新闻、报道之后,我觉得非常惊讶,针灸是中国的国粹,是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了。我们老百姓常常将针灸混为一谈,其实针灸包含两种疗法,“针”是“针”,“灸”是

“灸”,“针”是指针刺,目前许多医院都有针灸科,但大部分用的是针刺,很少用灸;“灸”是指用艾叶等制成艾炷或艾卷烧灼或熏烤人身的穴位的一种疗法,针灸是指针刺与艾灸的合称。 长期以来,传统灸法因疗效无明显突破、操作费时费力,烟雾影响等原因,一度陷入困顿、停滞状态,在医院、诊所和家庭也很少有人应用,传统艾灸中医技术由于无创新而在逐渐趋于萎缩。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热敏灸”会在世博会上被高度重视并得到广泛推广?这种疗法到底疗效如何?真的那么神奇?……,一连串的疑问不禁使我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于是,我在网上详细查阅、收集有关热敏灸的新闻、报道,知道了热敏灸疗法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常务理事、江西省针灸学会会长陈日新教授等专家,经过了长达22年的潜心研究,发现人体穴位不是固定的,而是动态的,有的穴位是处于敏化状态的(或称为激活状态),同时结合中医古典《黄帝内经》有关针灸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苦心钻研、探索、总结、验证……。热敏灸便是基于此发现并创新而取得了重大理论、临床研究成果。2006年经国内权威专家鉴定,热敏灸疗法属原始创新技术,在灸学临床研究方面达到国内国际领先水平。2007年热敏灸疗法及其相关理论研究获江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针灸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中医医疗技术项目

中医医疗技术目录 一、 针刺疗法技术目录( 1 .毫针技术 5. 眼针技术 9 .皮内针技术 ■ 13 .鍉针技术 17 .醒脑开窍技术 20 .子午流注技术 23 .电针技术 27.浮针技术 二、 灸类疗法技术目录( 1.直接灸技术 6. 热敏灸技术 三、 刮痧疗法技术目录( 1 .刮痧技术 四、 拔罐疗法技术目录( 1.留罐技术 5 .刺络拔罐技术 五、 中医微创类技术目录 1 .针刀技术 5.钩针技术 六、 推拿类疗法技术目录 1 .皮部经筋推拿技术 4 .关节调整推拿技术 5 .经穴推拿技术 6 . 9.耳鼻喉擒拿技术 七、 敷熨熏浴类疗法技术目录 1 .穴位敷贴技术 5 .熏蒸技术 八、 骨伤类疗法技术目录( 1 .理筋技术 5 .石膏固定技术 功康复技术 九、 肛肠类技术分类( 27种) 2 .头针技术 6.手针技术 10 .火针技术 14 .穴位注射疗法 18 .靳三针疗技术 21 .灵龟八法技术 24.针刺麻醉技术25.鼻针技术 3 .耳针技术 7.腕踝针技术 11 .皮肤针(梅花针) 15 .埋线疗法 4 .腹针技术 8 .三棱针技术 12 .芒针技术 16 .平衡针技术 19 .贺氏三通技术 22 .飞腾八法技术 26. 口唇针技术 7种) 2.隔物灸技术 3.悬灸技术 7 .雷火灸技术 3种) 2.撮痧技术 3. 4.天灸技5 .温针灸技术 放痧技术 7 种) (8种) (9种) 2.闪罐技术 6.药物拔罐技术 2 .带刃针技术 6 .长圆针技术 3 .走罐技术 4.针罐技术 7 .刮痧拔罐技术 2.脏腑推拿技术 刃针技术 铍针技术 4 .水针刀技术 8 .拨针技术 3.关节运动推拿技术 导引技术 7 .小儿推拿技术 (8种) 2 .中药熨敷技术 6 .泡洗技术 8种) 2 .复位技术 3 .正骨技术 6.支架固定技术 5 种) 8.器物辅助推拿技术 3 .冷敷技术 4.湿敷技术 淋洗 8.中药灌洗肠技术 4 .夹板固定技术 7 .牵引技术 8 . 练

神奇的热敏灸带大家探索热敏灸的奥秘.docx

神奇的敏灸——大家探索敏灸的奥秘 【者按】一篇文章弄懂何敏灸,后附敏性鼻炎和原性 痛的灸法(文并茂版)。 作者曾描述敏灸:“一根微的艾条,一点微弱的量,作用于人体体表微小的特殊部位,施以微妙的手法操作, ,一股温暖舒适的感,直奔病所,病症开始慢慢解??”---- -------------------------- 一、敏灸法的概念 敏灸法是指敏的腧穴,施以消敏的灸量行灸 以提高效的一种灸新技。言之,敏灸,灸在体表,在体内!敏灸法了刺法所要求的“气至病 所”“气至而有效,效之信,若之吹云,明乎若天”的神奇象与效! 的灸法是以固定穴灸位,局部与表面的温灸感,每穴艾灸 没有个体化的明确灸量指征,其果是床灸效的潜力未能。 敏灸法与温和灸法一,都是准穴位“ 空”而灸的灸法,但 有以下本的不同。 1.灸感不同灸感即施灸患者的自我感。于灸法,艾作用于 体表,自然生感。刺法的精髓与灵魂是“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即激气,气至病所。敏灸要求施灸程中生透、、、 局部不(微)

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 6 种热敏灸感和经气感传,气至病所,而传统悬灸仅有局部和表面的热感。 2.灸位不同灸位即施灸部位,热敏灸是在热敏穴位上施灸, 热敏穴位对艾热异常敏感,最易激发经气感传,产生小刺激大 反应;而传统悬灸由于未认识到穴位有敏化态与静息态之别, 因此不要求辨别与选择热敏穴位施灸,因此激发经气感传的效 率较低。 3.灸量不同灸量即艾灸的每次有效作用剂量。艾灸剂量由艾灸强度、艾灸面积、艾灸时间三个因素组成,在前两个因素 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艾灸剂量主要由艾灸时间所决定。在施行 热敏灸疗法时,每穴的施灸时间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因人因 病因穴而不同,是以个体化的热敏灸感消失为度的施灸时间, 这是患病机体自身表达出来的需求灸量,所以是最适的个体化 充足灸量即饱和消敏灸量。而传统悬灸的灸量每次每穴一般从10 分钟到 15 分钟,或者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往往达不到治 疗个体化的最佳灸量。 4.灸效不同 20 年的研究表明,由于热敏灸激发经气,气至病所,实现古人“气至而有效”的要求,因此热敏灸的疗效较传 统悬灸疗法有大幅度提高。 二、穴位热敏的概念 穴位热敏是一种新发现的疾病体表反应现象,是热敏灸疗法的 理论基础。我们在长达 20 年的灸疗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