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期末论文
心理学期末论文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教育学院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题目:关于现代爱情观

任课老师:

上课班级:

学院:

班级:

姓名:

学号:

论文评分标准:

关于现代爱情观

摘要:随着现今社会的发展,当代人的爱情观念早已不同于以往。当代的部分已经普遍为大众所接受。有些爱情观会引起社会的激烈反响,讨论其观念是否扭曲,是否有触碰道德底线?爱情的过程的美好的,最终能修成正果是否重要?爱一个人而无关乎他的背景和条件这样是否现实?这值得我们去思考,去正视。

关键词:爱情过程结果门当户对身家背景

爱情三角理论定义的完美的爱情有三个要素,亲密加激情加承诺。达到完美的爱情很难,时间久了,或许亲密程度就降低了,激情也减退甚至没有了,到最后好像也不需要承诺什么了。如果告诉你这就是爱情最后的结果,那你还愿意花时间去灌溉吗?有人把爱情比作美酒,嗅到香浓醇厚便无法自已,浅尝到酣畅贪杯便无法自拔,醉后沦陷其中不胜酒力便无法自救。品味爱情的过程教人心醉沉迷,在现实面前该如何面对?

“爱情享受和需要的是过程而非结果”这个观点我不能完全认同。

在这个快餐式爱情的时代,到处都是“真爱”,寂寞太会见缝插针,让人十分难耐。在这种背景下,两个人能够因为彼此之间有爱情而在一起是很难能可贵的,网上甚至有数据说两个人相爱的概率是0.00049。

爱情的过程是很绵长的。当爱情发生的时候,很难有人能够有定力将其抗拒。双方在近距离的接触的过程中,可能被外表吸引,可能因为日子长久了而获悉了彼此的性格,了解了彼此的内心。相处过程中发现原来两个人是可以那么的投机,那么的有话题可以聊,顺其自然的了发生爱情。然后走向下一个阶段,暧昧。很多人都说爱情最甜美的时刻就是暧昧期,一个你喜欢的人对着你表达朦胧的爱意的时候,多数人都不会去理智的分析到底要不要开始一段感情,理所当然,男女朋友关系就在这样的状况下确定了。

接受爱情,享受爱情,这本身就是对感情负责的一种态度。爱情会给人带来快乐、愉悦的心情,会让一个人懂得要怎么去爱另外一个人,这对于每个在恋爱关系的人来说都是一种成长。爱别人的同时更加的自爱。去体会的是与友情和亲情有别但貌似又糅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情感。兴许会发现在这段关系中自己能发现自己都不知道的一面,了解了自己,又了解了他人。在享受爱情的过程中,自己的时间不再是自己一个人的了,自己的圈子也变成双份的了,自己的情绪也很容易被对方带动了,自己好像就要成为另外一个他了。

在这个兼容的过程之中,爱情不止是能给你甜头,它同时会带来烦恼、忧郁、愤怒等不良的情绪。渐渐的发现,对方的价值趋向、行为观念、对于未来的期许、家庭背景、性格差异等与自己出现冲突的时候,有人便开始考虑结果了。如果珍视一段感情,彼此之间有爱情,便不会不在意两人发展到最后的结果。

我的一个女生朋友和他的男朋友在高中的时候在一起了,女生很明确会在国外上大学,异国恋明显很难维系,她也很清楚的知道很可能会面临分手。果不其然,最后这两个在女生还没有出国之前就分手了。结束是一个不好的结果,可是这段爱情还是一段好爱情。面对一个大概率发生的结果,两个人却都说有过程有过美好的回忆就足够了。我也一直抱有一种,如果遇到了真心想要在一起的人,不管后果是什么,这个过程只要享受了就没有遗憾了。

直到我得知表姐的恋情后,我发现,过程固然是需要和享受的环节,可是结果,未必能享受,却是需要的。在当时,她的年龄已经不小了,比男生的年龄要大。她根本无法得知这段爱情最终会有什么结果,两人都在向好的方向努力。尽管在很多长辈看来,这是一段不太

现实的爱情。两个人异地恋,男生在边工作边考研,可是女生已经在工作了,如果要结婚生子,基本上就是要在男生毕业后完成的事了。对于他们,显然结果是很重要的。一个是现实的问题,还有一个就是爱情的问题。最后他们两个还是结婚生下了小宝宝。在这一步,我的表姐不能够不去思考她自己的未来,不得不去考虑两个人的关系是否能够得到持久性的发展,她最终能给她的爱情什么样的交代。她注重过程,同时更注重结果。前面爱情过程在甜蜜,如果得到一个坏的结果,恐怕她会更痛苦。

举这两个例子,一个是享受过程不注重结果的,一个是享受过程注重结果的。我想说每个人的爱情都不一样,产生的年龄、时机,发展的程度都不同。如果我有年轻的资本,我也大可说我享受过程,结果是好是坏我都能承受,也都不重要,跟他在一起过就足够了。但是,如果换到我像我表姐那一个年龄,在面对人生一个重要阶段:结婚生子的时候,对于我而言,这段感情的把握十分关键,我会想和对方去达成一个美满的结果。这不意味着年轻就可以不管结果,只是太年轻的爱情未必能考虑的长远,因为前方要追逐的东西太多,还有梦想还有未来,爱情能左右的力量太小。

“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比较不能认同这句话。

感情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开始,双方都愿意更多的展现出自己好的一面,而且在那个时候好感度正在一个上升的高度,光环效应让眼睛都被蒙蔽了。慢慢缺点才会暴露出来,或许这个时候才发现自己错得离谱,根本与这个人不适合。如果坦诚的选择沟通磨合之后,还是未能很好的接受对方,那么这个时候放手是对自己对他人对这段感情最负责的做法。“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在某种程度上就背负了太大的压力,而且我觉得这也不太现实,恋爱和结婚本来就是两回事。之所以需要恋爱,就是要在这个过程中更加的了解对方,注重结果是重要的,但是婚姻是最美满的结果,把它当成一个恋爱的目的,委实有些牵强。是在恋爱中才能意识到这个人是否能够陪伴着自己一辈子。

爱情需要认真的态度,而且不应当抱着太大的目的性。

“门当户对是牢固爱情的基础。”我个人是蛮认同这个观点的。在以前我曾经觉得门当户对是古人的言辞,流星花园对我的影响太大,一直觉得灰姑娘和王子,穷人和富人在一起也是可以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但是慢慢长大,与不同的人相处过后,发现这并不是简单因素所构成的。如果两个人的家庭背景、生长坏境相差很多,那么这两个人形成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恐怕也会天差地别。到长大,发现价值观和人生观不同的两个人,同时还难以互相接受对方的观念,交流就会有很大的分歧,很难继续沟通下去。经常能听到别人说到南北之间的差异,可能还会产生偏见。地域就是形成一个地方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地方的人的价值观和习惯也都不一样,更何况是每个家庭呢?我的爸爸是广东人,妈妈是河北人,这个南北差距很大,我置身于这个家庭,经常可以发现他们为一些文化、习惯差异进行热烈的“探讨”。不过,我很庆幸的是,他们两个的家庭状况比较相像。也就是我们说的算是门当户对。虽然不能达到在价值观和人生观上的同步,但是至少不会产生特别大的差异。我有时候在思考,如果这两个人的家庭背景差距也很大,那么不知道沟通障碍会有多大。我的父母也是赞同门当户对,从前我对他们这个观点是很不赞同的,我一心想着,如果我爱他,不管他有多穷我都要嫁给他;即使他家很有钱,我也可以做到不挥霍,好好的过现在的生活。但是,爱情不是万能的,不是在你发现两者落差原来如此之大的后来,你还能不理智的说要结婚。

假设女方觉得买一杯星巴克喝是一件非常的事情,可是男方却觉得这十分铺张、奢侈。即使女方自己出钱,男方也未必能接受这样的消费方式。

不是说任何家庭经济状况稍微差一点的都会有这样的表现,这只是投射在一件事情上。很有可能两个不是门当户对的人在很多事情上都不能达成共识。所以,爱情发生还有一个叫做相似性的性质。如果两个人比较相似,会更加的吸引彼此。如果在磨合的情况下,发现两人都无法让步,距离越来越远,那么,最后可能就不会以好的结果结束。

“爱情不应该介意对方的出生背景。”这个观点我不同意。我想,我会在对一个人有好感之后,主动的了解对方的出生背景,如果两个人的背景相差很远,那么,我想我们之间应该不会发生爱情。

有人说,这样想太现实了。我曾经还严厉批判过这样想的人,但是等自己长大发现或许以往自己真的是太梦幻了。如刚才对上一个观点的分析,我想这样相处的两个人是很痛苦的。而且两个人结合不单单只是两个人的事情,还要考虑到双方的家庭。你除了要跟对方相处,还要跟对方的家人相处。嫁到对方的家中,自己要改变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的价值观,我觉得人都会变得扭曲。

对出生背景好于自己的人来说,在恋爱过程中,可能慢慢产生自卑的心理,发现自己不如别人。对出生背景不比自己好的人来说,我觉得特别是在争吵过程当中,更容易将对方放置于一个较为弱势的地方,甚至会用他的出生背景来压制他,觉得自己高人一等。

所以,我个人觉得在了解对方的出生背景后再进一步发展会比较好。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 教育心理学结课论文范文一:法语教学教育心理学论文 1教育心理学在法语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意义 1.1运用教育心理学改善教学方法 在法语教学活动中运用的各种教学方法大都是教师根据学生所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而采用的手段与措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对于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选择科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能够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进行优化,从根本上提升教学有效性。法语教师在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结合实际教学状况选择高效率、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坚持运用教育心理学来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的规律来分析,人们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所产生的遗忘现象具有一定的规律,整个遗忘过程也并不是均衡发展的,在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前期阶段很容易出现遗忘,并且整个遗忘速度相对较快,后期将会减慢。大学法语教师要能够运用这一规律,在开展法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对前期教授的知识进行巩固,从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1.2结合心理学原理开展针对性的教学以及教育活动 学生法语学习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或者出现很多错误,对于考试作弊、作业抄袭以及逃课的现象,大都是社会问题或者家庭问题的延伸,也可能是由于教师的的教学措施以及课堂教学环境导致的。大学法语教师面对这样的状况,需要运用教育

心理学对种种问题背后的原因进行分析,开展有效的疏解以及干预措施,避免使用任何强制性的措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源头处对学生进行教育,提升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保证法语教学活动产生更加显著的效果。 2大学法语教学运用教育心理学产生的问题 2.1法语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系统的知识 通过上文中的分析不难发现,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与教育心理学有着必然的、本质的以及内在的联系。但是,现阶段的法语教师很难抽出时间对专业教育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学习,从而,导致法语教学活动中无法系统科学地对教育心理学的规律以及原理进行综合运用,严重影响整个教学活动的效率和水平。 2.2教师缺乏教育心理学的技术以及运用 在现代的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中,还很难较为普遍地运用心理学的工具以及技术。例如在开展的心理咨询工作中缺乏一定的技术设备。在对学生进行测量时,很少能够给运用到科学的量表以及测量手段和工具。现阶段的大学法语教师很难方便及时地获取各种关于教育心理学的新信息或者新资讯,教师群体之间也很少进行必要的联系和信息交流,从而导致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中难以对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运用,缺乏必要的经验交流。 2.3大学法语教学活动与教育心理学之间缺少理论整合 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人的思想和心理相通性为教育心理学在法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和理论依据,若将二者不断进行整合,并将所得的理论体系进行运用,则依然存在部分问题,二者之间的联系依然缺乏科学的阐述方法,技术调整工作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高校学生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上述内容中,我们已经清晰直观地看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具有的重要意义,并逐步完善管理能力,将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实施管理。但是据调查发现,其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的认识不到位、相关教材不完善。管理力度不够、师资力量欠缺等等。针对这样的现象,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提高其应用,加强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性。 (一)健全科学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体系 现如今,教育教学新观念不断深入推进,现代化教育是集学科教学和管理于一体的教学内容。在新的时代发展背景下,我们一定要摒弃固有的老旧思想,转变管理观念,健全思政政治教育心理学的科学性,将心理学内容贯穿于其中,并强调管理的积极作用,以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为基础,促进学校管理的有效落实。 (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成果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是与人的思想内涵有关的教育内容,心理学使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它能够外化为一种表现形式,

体现在学生的行动、技术等各个方面。有些高校虽然认识到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利用的过程中却无法使其有效的发挥。因此,各大高校一定要加强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切实应用到管理中来,构建符合新时代的管理形式,逐步转变教育者的思想理念,坚持培养他们的优秀品质,运用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从而完善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管理力度。 (三)完善师资建设,加强研究力度 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有效应用,一定要以科学合理的研究为基础,以完善的师资力量作保证。因此,学校一定要不断增加资金投入数量,对教师进行严格的培训,提升他们的素质水平和能力水平,设立专门的研究组织,对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教学内容进行探索,找到其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紧密联系,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真正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以正确的思想完善学校管理,增强学校管理能力。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主义教育教学改革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高校规模不断扩大,学生数量逐年递增,学校管理工作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应用到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之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素养,起到育人功效,推进管理力度的提升。因此,各大高校要准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对学校管理的重要意义,并结合自身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找到以往工

强迫症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目录 Contents 一、概述 (02) 1、强迫症的定义 (02) 2、强迫症的发病率 (02) 3、强迫症的症状表现 (03) 二、强迫症的主要病因和病理机制 (04) 1、强迫症的病因以及影响因素 (04) 2、有关强迫症的病因以及病理机制的部分假说 (06) 三、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方法 (07) 1、强迫症的高危发病人群 (07) 2、强迫症的预防 (08) 3、强迫症的治疗 (09) 四、笔者对强迫症的一些看法和观点 (10) 1、完美型人格就是强迫症吗? (10) 2、怎样判断身边的人是否有强迫症倾向 (11) 3、怎样与身边的强迫性人格者或强迫症患者相处 (12) 五、参考文献 (12)

一、概述 定义:心理障碍(狭义)[1] 狭义的心理障碍,又称心理失常,属于心理病理学范畴,是心理状态和心理能量的衰退或丧失,以及心理能力下降的表现。因此,心理障碍是以心理疾病的某种症状出现的,当这种心理疾病症状单独出现时,就是心理障碍,其中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行为等方面的心理障碍,它们都严重地损害人的能力。 1、强迫症的定义[1][2][3][5] 强迫症是以强迫症状为中心的一组神经症,是焦虑症的一种,也是最为常见的焦虑障碍和思维障碍之一。患者主观上感到有某种不可抗拒和被迫无奈的强迫观念或意向、强迫情绪或强迫行为的存在。它们或是单一的出现,或是夹杂在一起出现。强迫症最主要的特征是同时存在有意识的“强迫”和有意识的“抗拒强迫”。患者虽然认识到它们是不恰当的或者毫无意义的,或是同其人格不相容的,并且强烈地希望将这些观念或动作排除,但又难以将其排除。一些患者因此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冲突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恐惧。有时为了减轻焦虑会做出一些仪式性的动作。 强迫症多见于青少年期或成年早期。 定义:神经症[1] 神经症也称神经官能症或精神神经症。这是一组没有查出任何器质性原因的精神障碍,是由于精神因素造成的常见病。其病态表现比较复杂,且患者大多还能应付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除了部分有明显躯体症状的患者外,绝大部分患者是以痛苦的主观体验为主。尽管这种主观的痛苦体验有时可能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然而却难以被大多数人所觉察和理解。神经症常见的类型有抑郁症、焦虑症、恐怖症、强迫症、疑病症、神经衰弱等。 2、强迫症的发病率[2]

有关于发展心理学的论文

有关于发展心理学的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我整理的发展心理学论文内容,供参考! 学生的德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高职生德育工作也取得了极大的进展,但由于目前高职生德育工作多沿袭了普教德育模式,这种传统的德育模式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高职教育的规律,对学生德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性似乎已经达到了瓶颈状态,需要有一种新的思想和思路来打破。而积极心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恰为新时代高职生德育工作开展提供了新的视角。积极心理学主张要打破传统心理学关注“问题、障碍”的消极模式,探索和研究人的积极层面,把研究的视角转向关注人、社会以及生活的积极方面,倡导利用积极的力量和品质帮助有问题的人、普通人或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潜能,获得良好的生活。因此,从积极心理学的视野出发,对当代高职生德育工作新模式构建加以思考,对高职生德育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积极心理学视野下当前高职生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目标消极化 传统的德育模式德育目标定位具有明显的消极化特征。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习惯于从“问题学生”的“问题方面”出发进行“管、纠、训”,把德育教育目标片面地理解为关注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把学生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当作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德育工作陷入了被动和片面。此外,以“学生问题”为取向的传统德育模式过分关注部分学生问题方面,忽视了教育的首要目的应该是面向全体同学,注重潜能的开发和素质的培养。

(二)德育思想片面化 传统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具有明显的片面化特征。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对德育教育对象的问题认识过于片面化,使实践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问题的消极方面,忽视了问题本身可以是一把“双刃剑”,导致在处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出现管理多服务少、批评多褒扬少的模式,这样的问题处理方式可以暂时性地压制学生的问题。但这种简单的、片面的处理问题的方式很可能会通过消极的暗示作用对学生本人或其他学生产生负向的激励作用,使学生本人以及其他高职生开始关注自己的消极方面,甚至导致部分学生形成了过分关注消极问题,而忽视积极品质培养的思维定式。这种过分关注问题消极方面的、片面应对问题的德育思想,严重偏离了德育的培养目标,无法有效地实现德育注重潜能开发和素质培养的目标。 (三)德育内容空泛化 传统德育模式德育内容具有明显的空泛化特征。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往往从社会本位出发,没有充分挖掘学生成长的内在需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等,过多强调了“成才”教育,相对地忽视了学生“做人”的个人道德和素质的培养。导致德育内容无法贴近学生,对学生道德激励作用不强,流于形式,无法引起学生共鸣,甚至出现一些抵触情绪。 (四)德育途径刻板化 传统德育模式德育途径具有明显的刻板化特征。学校德育工作往往长于“灌”和“管”,疏于“导”和“放”,方式呆板,无法完全贴近学生的思想实质。德育工作载体创新性不够,仍以传统的“说教式”“灌输式”课堂教学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往往作为高高在上的“管理者”,未雨绸缪地提前制订条条框框来“管”学生,无法充分“放手”,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辨别和判断,限制

积极心理学相关小论文

由《心灵捕手》所想于幸福 ——只要心中有景,到处都是花香满径 XXX学院 XXX班 XXX 国庆期间,央视《新闻联播》播放了一组在街头随机采访平凡百姓的新闻,记者向采访对象发问:“你幸福吗?”问题虽然简单,答案却是千奇百怪。作为一个关注民生的良好市民,抄袭网上的回复即兴演绎出下面一段对话就是:——你幸福吗? ——我不姓福,我姓蓝。 ——那你满足吗? ——我畲族的。 前一阵子在校园网观看了一部典型的讲诉人心理的影片《心灵捕手》,又名《骄阳似我》。男主角威尔.杭特虽然聪明绝顶,但是却有着严重的心结,最终在数学教授的好友肖恩.马格瑞的引导下敞开了心扉,并找到了自己内心的方向。可以看出,威尔.杭特的生活中缺少了一种积极因素。 积极的心理对一个人很重要。 生活中只有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生活,同样一个人,不同的心理状态就决定了他对生活的态度。威尔.杭特开始时候就是因为自己孤儿的身份所以自卑,自暴自弃,并且终日与一群小混混混在一起,差点就因此惹上了牢狱之灾。拥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即使逆境也会生活得很好,心情好了,看到的所有景物都会是美好的,困难也会成为你成长的奠基,迎风破浪,直达沧海。悲观的人,心境截然相反,遇到困难总是想着怎么办,怎么做,总是害怕自己会失败,对待生活,看不到美好的一面。一个人是否年轻,就要看他的心理状态。年轻无关年龄,只在于心理状态。积极开朗地生活,才是人生的真谛。 快乐地生活是幸福的根源。 “快乐生活”是指过去、现在和将来的积极正面的情感。关于过去的积极情感(安宁、知足和满意)。关于现在的积极情感(躯体愉快:指直接且相对短暂

的知觉上的欢快)和(复杂愉快:是指需要学习和培养的乐趣)。乐观、希望、信念、信任和信心则是关于未来的积极情绪。快乐生活是将快乐和积极情感扩展到最大并把痛苦和消极情绪缩减到最小。“充实生活”是指充分利用个人优点、天分和潜能.人的思想需要用一生来成长,在生活切忌不要做塑料人,积极的生活但同时也要保持一颗乐观清醒的头脑,只有乐观积极向上的人才能开辟新的生活,成功不可模仿亦是不可被复制,人生不可能又有相同的路,自己的路要自己不断的去寻觅和探索,只要你去执着的走自己选择的路,总有一天会发生奇迹。 也许,我们的童年并不像威尔.杭特那样的凄惨;也许,我们的未来也并不一定能有肖恩.马格瑞中年丧妻的那般痛苦;也许,我们人生旅途中沼泽遍布,荆棘丛生;也许,我们前行步履总是沉重,蹒跚;也许,我们虔诚的信念会被世俗的晨雾缠绕,而不能自由的翱翔;也许...唯有把握现在,积极乐观地生活,也许就不会出现那么多不必要的也许了... 幸福,很简单的两个字,却是一个令人不能安然淡定的名词。一些人可以科学的解释幸福的定义,却全然不知早已偏离了生活的正轨;另一些人呢,快快乐乐的充实地生活着,这是对幸福的最好的诠释了。 诚然,幸福一词难以用言语来定义,只有用心去体会、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才能感觉到幸福的存在。一句话:只要心中有景,到处都是花香满径。

教育心理学相关论文

教育心理学相关论文 1概念的界定 2从教育心理学角度来看武术走进中小学的充分性 2.1武术走进中小学符合全面发展教育的方针 2.2武术走进中小学丰富了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以发展人的多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身体素质是发展其他各项素质的物质基础[2]。武术作为实现身体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多样的运动形式和完备的技术体系,全面均衡地发展学生力量、耐力、柔韧等各项素质。武术的教学过程绝不是单项传递、孤立进行的,无论是武术教的过程中直观形象的讲解示范,还是学的过程中的拳械对练与集体演练,无疑都是促进师生对话、生生交流的平台;“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的体悟式学习是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最佳诠释;而通过以武术为平台的各种演出活动与赛事,学生的团体意识、集体协作能力无形中增强。 《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心理学发展》 一、教育心理学的本质特征 教育心理学是从人本主义出发的,通过对人的了解和分析,解读教学现象并进行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提高教学水平,以符合人对教学的需要,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侧重点主要在于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心理问题,目的就是将心理学的精髓融入到教育发展应用当中。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在大力组织教学改革,促进教育发展和应用,教育更加注重心理教育、德育等方面的引导作用,教育心理学的学科地位在不断提升,其作用正逐步凸显。 具体来讲,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潜力。人的潜力是无限的,教育心理学的根本思

想正是通过教育心理学方法的应用,以此发展并挖掘学生客观存在 的潜能,促进教育成效最大化。 二是教育心理学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在学习动力。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为此学生的学习观也会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差异,人大都遵从自己的内心,特别是仍在读书的学生,思想里的意识能 够引导学生的行为,教育心理学的应用就是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自我,参与认知等起到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的作用。 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史 20世纪是教育心理学发展的主要阶段,这一阶段研究的课题很 多是围绕三大定律开展的。这个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发展阶段,20 世纪30年代起,教育心理学才慢慢走入正轨。 三、教育心理学发展的时代意义 四、教育心理学的未来发展趋势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也有很多学派,特别是受到哲学思潮的影响颇深,不同的学派有着不同的主张,侧重心理学方面的人认为,教育 心理学的发展将受到心理学传统模式的限制,其发展思维及路径与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高度有关,更倾向于心理学发展高度决定着教育 心理学发展高度的学术思路。 另一方面,随着各派别思想的融合和碰撞,还有人认为,教育心理学的深刻内涵与积极作用,除了理论价值外,实践价值才是教育 心理学存在的根本,认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不会单纯依照某一派别 的思路进行,而是随着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 的影响,即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进而衍生出不同的实践方式,教 育心理学将更加倾向于多元化的方法、多维度的取向、多样性的观点,从而展现学科实践的本土化、人性化、生态化等环境特质。 强调以实践促进理论,以应用指导发展的思路,遵循这样的发展思路可以被视为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式的发展,这也是学科本质所 决定的,笔者认为,教育本身就应当是不拘一格的,教育心理学的 理论学派再多,最终还是要落到实践环节,适合的就是最好的,同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期末论文 课题——大学生心理行为的自我调控 学生:何佑纲学号:20134344 班级:交运四班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高校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社会竞争压力的日益增加,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负面个体事件也时有发生。社会和教育工作者都认识到大学生在知识储备之外,更应该在个体人格发展中不断优化和提升,尤其是自我心理调控在人格发展中占据基础性地位,它的水平的高低会直接影响甚至决定其他行为能力的养成和培养目标的实现,对大学生适应社会环境、培养健康的心理状态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要做到与时俱进,全面发展,各方面素质都要跟上时代的要求,包括我们内在的素质,也就是我们的心理素质。而心理自我调控则是心理素质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想要培养自己的心理自我调控能力,我们必须要知其然,即心理自我调控能力的准确定义是什么。 查阅诸多资料文献后,我总结的对心理自我调控的能力的定义有两种,第一:个体能够根据主体意图与外部环境,自觉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外在反应施加影响,实现自身知、情、意、行的动态平衡。在这一过程中个体通过自我觉察、认知判断与调节控制等作用于个体发展,从而产生一种自觉行为,呈现出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这种相应的外在行为状态就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这是一个觉察、调整、适应的过程。它是个体基本生存的需要,是在人类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在生存发展与环境的促进作用下达成平衡的行为。 第二:自我心理调控,又可称为“自我调控”,一般是

指人类个体根据目标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自觉进行调节和控制,对外界环境主动的适应与把握的过程,包括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它强调在个体在达成主观意图和适应情境需要的过程中,实现个体心理过程与行为习惯的动态平衡及和谐统一。自我调节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内部机制,实现个体自身知、情、意的协调一致;自我控制是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外部表现,是逐渐由不适应到适应的一个动态过程。 了解了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定义,我们只是对它有了一个初步的认知,在我们直接论述如何培养大学生心理自我调控能力之前,我们必须知道培养它到底对我们当代大学生有何意义,这样才能使我们更全面更深刻的体会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才能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更好的去践行。 首先它有助于大学生人格发展目标的实现。 自我心理调控行为是人格形成和完善的基础,在大学生人格培育过程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心理成长的过程,是长大成熟的标志,也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大学生活的保障。拥有良好的自我心理调控行为可以让学生形成正确的认知,拥有切实可行的目标并付诸实践,同时能够正确的应对压力问题与情绪问题,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保证学习、生活、工作的顺利展开。自我心理调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他行为培养的实现程度。 初入大学,有些学生面临着不适应环境、期待过高等问题,导致一时间无法开始正常的大学生活,产生一些逃避行为,消极

心理学与生活 期末论文

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论文 数学科学学院 1090500031 孟凡艳 fanying.450@https://www.doczj.com/doc/dd11208898.html, 一:自我状况 没有上课以前,我的生活几乎是三点一线式的,刚刚开始的大学生活,新奇过后,就只剩下了,平淡与无味。仿佛我四年的大学生活就要这样的从我手间匆匆流过,没有一丝痕迹。我有一些不甘,却也是安于现状。苦恼,但却不知如何解决。上课后,我最大的改变是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即看到我身边的环境变化,我能自发的运用我在生活教育课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并且积极主动的去接触生活。看到了生活中有一些新的东西。以前的我,感觉离现实的生活太远,并没有自发的思考过我身边的生活,但是在上完这门生活教育课后,我发现我有了这样的一种意识。再者,我知道了如何在生活不尽如人意的时候提高自己的生活满意度,让自己的生活质量提高。 在这门课上我了解到了健康的六个因素,智力激发,情感健康,身体健康,称心的生活角色,社交效力,心灵之旅。在学完这门课后,我也经常从这六个角度看自己。这就好比是给了我六个渠道,让我对自身的生活状况有了一定的认识。比如,我会想,我是如何对待班上的学生的,他们又是如何对待我的,我和同辈的人相处是否融洽。和其他一些待人处世的方法。有一种说法是人的一生的知己用自己的手指就可以数的完,那么我也会思考我是否有属于我自己的亲密的朋友。并且当我自己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能否做到恰当的表达自己的情感,培养积极的自尊,能够接受个人局限性,并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支持。此外,在大学学习方面,以前的我也只是机械的去学,没有注意到一些必要的延伸,并没有考虑太多在知识本身以外的东西,以及如何去用的问题。那么通过这次课我了解到了学习不仅仅局限于知识本身,我应该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东西,并且学习有效处理新挑战。此外,学习是终身的学习,应该有无限的好奇心,并且要为自己创造更多的学习机会以应对更多的挑战。我学会了更加乐观的去生活和学习,找准自己的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尤其是评判性思维工具,努力做一个成熟的,理智的处理问题的人。 二:友谊 以前的我没有对友谊没有更多的想法,认为那只是顺其自然的事,全凭缘分。例如在一起上课,例如是一个宿舍的舍友等等。没有更多的对友谊的维护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 教育心理学论文范文一:人本主义教育心理学论文 一、教育心理学在军校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如何运用教育心理学来提升教师、指导学员,了解学员的心理活动特点,从而不断提高军校教学质量是当前军校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大量沟通和调研表明,目前军校学员多为90后,并且具有以下显著特点: (1)自尊心强、好面子,同时,渴望得到关注; (2)由于对第一任职需求认识不足,没有就业压力,又被限制考研等原因,部分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 (3)三年级学员已经初步了解第一任职需求,对军事装备内容格外关注; (4)信息化程度高,接受新事物速度快,习惯网络交流和学习等; (5)军事训练较多,课下复习时间少,知识前后衔接困难等。针对学员以上特点,我们依据教育心理学理论,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一)运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激发学员学习动机 20世纪70年代,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将皮格马利翁效应引入心理学和教育学,该概念旨在教师对学生有积极良好的期望,学生的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从而证明教师的期望和鼓

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根据这一理论,作为军校教员,我们应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激发学员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毅力。针对90后学员自尊心强,渴望得到关注的特点,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具体做法就是通过心理上的尊重,激发学员的内在学习动机。首先,面对学员出现的问题,要充分运用“赏识”教育手段,积极正面引导,少批评、少指责;其次,尽快记住每个学员的名字和特点,并在提问和点评作业时直呼其名,这样,让学员觉得你是真正注意到他,不是表面文章,学生才会接纳你的想法;再次,发自内心地关心学员、爱护学员,对于学员确实存在的毛病,可以在作业点评时提醒他们,既解决问题,又不失他们的面子;另外,遇到有学员因近几年的教学经验表明,上述措施的确可以满足学员心理特点,激发学员内在学习动机。 (二)基于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培养学员学习主动性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以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为基础的,其代表人物罗杰斯和马斯洛认为,在教育和教学中应该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以学习者为中心,发挥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这些思想对于军校教学改革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并且对于解决军校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和关注军事装备这两个特点具有现实指导意义。针对部分军校学员学习价值理解有偏差、求知欲不足的特点,我们在教学形式上,将学员置于主体地位。例如,在《激光技术》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主要采取两种方法:首先,通过提问、讨论和参与演示实验等传统方式将学员置于主体地位;其次,根据学员知识结构,合理设置疑问,引导学员从思维上,主动参与思考。这样,无论从形式,

社会心理学期末论文 大学生从众心理文献述评

大学生从众心理文献述评

【摘要】:本文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对近年来发表的有关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文献进行了分析。本文主要从具体表现、分类、成因分析等方面对从众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和综述。 【关键词】:大学生;从众心理;文献述评 1前言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社会群体压力,放弃自己的意见,选择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这种“随大流”的现象就是从众心理。从众( conformity) 是指个人的观念与行为由于群体直接或隐含的引导或压力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1]人类生活的社会高度相互作用,作为社会人,每个人都会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来自群体的“无形的压力”的影响,所以,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 大学生处于人生发展成熟的重要时期,处于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学生面临着重要的学习和就业的挑战,也肩负者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使命。本文旨在通过文献分析的方法,对从众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在大学生身上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从具体表现,影响因素,建议策略等方面进行文献述评。 通过从“中国知网”“万方知识数据平台”和“谷歌学术”等数据库,以“大学生从众”进行篇名搜索,可以发现,关于“大学生从众心理效应”的研究,最早的文献记录的是1988年的《试论大学生的从众心理及其教育》,从此至1999年,该领域的相关文献都非常少。中国知网中,2001年至今(2015年)共129篇相关文献记录,根据不同年份的篇数进行统计,可以发现对于大学生从众心理的研究总体呈攀升趋势。(图1)本文主要从具体表现及分类,成因分析及影响因素等方面对“大学生从众心理”进行文献述评。

发展心理学—期末论文

什么是遗传与环境之争?应如何看待遗传和环境因素在心理发展中所起的作用? 试述心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 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分析自我成长的经历。 如何运用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阐述发展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及其应用,探讨各种有利条件与不利 因素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了解儿童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进程与特点,重点研究小 学阶段,讨论如何培养一个身心健康的儿童。 关键词发展心理学儿童情感身体弗洛伊德 发展心理学也被称为儿童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胎儿的发展、婴儿的认知、知觉发展、发展的阶段、记忆的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情感发展、社会发展以及应用和未 来的挑战等方面,主要介绍儿童从0~24岁各个阶段的心理发展进程与特点,系统的 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历史、重要人物、重要理论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对更深入地学习 心理学知识具有指导意义。 一、儿童的主要发展阶段及心理历程 1、0—6岁(幼儿园),感知觉 2、6—12岁(小学),记忆、语言、想象 3、12—18岁(中学),意志力 4、18—24岁(大学、社会),和谐能力 二、儿童的个体发展重要时期——小学(6—12岁) 1、小学儿童是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 小学阶段是儿童在各方面是打基础的时期,特别是在记忆、语言、想象这三 个方面,这个时期的教育、学习对于儿童今后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小学儿童身心发展的特殊性。 在这个阶段儿童生理、心理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在教育过程中只有遵循这 些特点采取有效教育、教学措施才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取得良好的效果。小

校得不到老师的认同,也没有朋友,这一切的一切是他的情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他没法以优秀来赢取别人的关注,只能以另一种极端来让老师同学关注他。到最后老师同学对他的漠视及置之不理,是最后结局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1、不同时期的儿童身心发展程度不同,影响因素不同及影响程度也有差 别,应该在不同时期给予不同内容的教育及采取相应的教育方式。 2、小学阶段是儿童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应该高度关注此时儿童的 身心变化。 3、儿童的心理需要与生理需要同样重要,都要求得到满足,不能忽略了 其中的任何一方面。 4、大人在儿童身心发展历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作为儿童成长 的好榜样,正确引领儿童成长。 参考文献: [1] 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 [2] 齐建芳.儿童发展心理学.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3] 黛安娜·帕帕拉.发展心理学(第九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教育心理学论文 (1)

建构主义教学与学习动机对教学的影响汉语言专业13010328 党金鹰 【摘要】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起源于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它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利用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建构。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以学习者为中心和师生互动的合作教学方式。有效的课堂活动设计,不仅能帮助学生获得技能,还可以通过在完成交际任务的相互协作中体验教育的价值,实现人格的提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营造合作友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的合理利用,对现代课堂交际活动的设计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建构主义合作式教学学习理论学习动机 一、引言 教育心理学中的建构主义是以往把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行为主义对语言教学曾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它只关心可观察到的反应行为,忽略了学习者的心理感受和心理反应,而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外部刺激的加工处理和内化吸收,认为学习是使知识及其结构内化为学习者的知识的过程。学习不是被动的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建构,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来信息进行主动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和理解。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对教学和创造性人才的培养有一定的启示作用。而教学的改革也应该以这一理论为指导,从教学方法、模式和教学理念上改进教学模式。人的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所激发并指向一定的目的,学习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很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于学生的自身发展以及教师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结合具体的案例我们可以总结提炼出有效的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案例 魔兽世界游戏,想必很多人都玩过,也知道魔兽世界有很多团队副本。某高中某班,全班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玩,而班主任老师也是一个铁杆魔兽游戏迷。为了鼓励学生学习,班主任自己建立了一个公会,让班级中玩魔兽的同学都加自己的公会,每周有三天时间带领学生打副本。高中比较苦,打副本的时间也不多,而魔兽世界的好装备都是副本掉落的,所以好装备有限。那时公会的团长可以分配装备,所以班主任定了一个规矩,每次考试成绩

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

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 教育心理学类论文不会写?没关系,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有关教育心理学论文范例1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高校学生可以接收各种复杂多样的信息,学生更追求个人人格的独立。在这种状况下,高校工作的展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都受到巨大的阻碍。因此,正确的使用教育心理学是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管理手段。本文通过对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从而发挥教育心理学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最大作用,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 一、引言 在xxx年首届高校辅导员工作创新论坛上,对高校辅导员的工作提出了最新的要求和标准:思想上要开放化;方法上要多样化;能力上要专业化;态度上要人性化。“四化”的提出,使得教育心理学在辅导员的工作中的重要性显现的日益明显。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第一,动机理论。任何人的举动都有一个原始的出发点,大家将这个出发点称之为“动机”。大学生的热情在高考结束后已经消失

殆尽,在这个时候,如果提供给学生一个学习动机,就会很好地改善大学生的消极玩乐心理。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学习引导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辅导员的关心和支持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推动大学生建立最新的学习目标、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社会动机培养和成就动机培养是现今培养大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途径。经过对教育心理学案例的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的强弱决定着大学生是否能更好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二,迁移理论。大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促使大学生从学生生涯更好地过渡到社会实践生涯中,这个过程就是迁移的过程。高校辅导员如果能在这一迁移过程中给大学生提供相应的指导,就会在大学生迁移能力的培养上起积极作用。 三、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运用教育心理学方法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辅导员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当代高校学管工作中,为了更好地开展学生工作,辅导员灵活运用心理学知识引导教育学生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出现,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在很大的程度上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影响,这些信息有时会跟中国的传统文化形成强烈的反差,因此很多大学生都会根据自己的想法来思考做事,且不计后果。所以现在的高校辅导员要在以前的方法上突破创新,做到审时度势、做到与时俱进。那么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2]利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方法来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和沟通引导就显得无比重要。第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高校辅导员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不但可以让学生得到心理疏导,还能对他们的学习起到帮助。

大学生心理学大作业论文

《大学生心理学》小学期期末作业(2011年7月)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学号:________2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耿亮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英1001_____________ 2011年7月6日

自我个性(人格)分析 一、什么是人格 1、个性的定义 现代心理学一般认为,个性就是个体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所谓个性就是个别性、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表现于外就是他的方式、行为方式和情感方式等等,任何人都是有个性的,也只能是一种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是人的存在方式。 简单的说,个性就是一个人的整体,即具有一定的心理特征的。个性一词最 初来源于拉丁语Personal,开始是指演员所戴的,后来指演员——一个具有特殊性格 的人。一般来说,个性就是的简称,在西方又称。 个性,在中的解释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性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由于个性结构较为复杂,因此,许多心理学者从自己研究的角度提出个性的定义,美国心理学家(G.W.Allport)曾综述过50多个不同的定义。如美国心理学家 认为:“人格是的全部品质。”人格心理学家卡特尔认为:“人格是一种倾向,可借以 预测一在给定的环境中的所作所为,它是与个体的外显与内隐行为联系在一起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心理学中个性就是指个体在对象活动和交往活动中获得的,并表 明在个体中表现社会关系水平和性质的系统的社会品质。” 2.个性的结构 从构成方式上讲,个性其实是一个系统,其由三个子系统组成: 1)个性倾向性 ——指人对社会环境的态度和行为的积极特征,它是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力系统,是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决定着人对周围世界认识和态度的选择和趋向,决定人追求什么。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等。个性倾向性是人的个 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它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决定着人对认识活动的对象的趋向和选择。个性倾向性是个性系统的动力结构。它 较少受生理、遗传等先天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在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个性倾向性中的各个成分并非孤立存在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和互相制约的。其中,需要又是个性倾向性乃至整个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只有在需要的推动下,个性才能形成和发展。动机、兴趣和信念等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而世界观属于最高指导地位,它指引着和制约着人的思想倾向和整个心理面貌,它是人的言行的总动力和总动机。由此可见,个性倾向性是以人的需要为基础、以世界观为指导的动力系统。 2)个性心理特征 ——指人的多种心理特点的一种独特结合。所谓个性心理特征,就是个体在其心理活动中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是指人的能力、气质和性格。其中能力,能力指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特征。能力总是和人完成一定的活动相联系在一起的。离开了具体活动既不能表现人的能力,也不能发展人的能力;气质,一部分取决于先天因素,大部分取决于一个人所处的环境及后天的教育,就像各种不同阶级有着不同气质的人一样;性格。性格指一个人对人对己对事物(客观现实)的基本态度及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独特的心理特征的综合。气质无好坏、对错之分,而性格有。 3)自我意识

毕生发展心理学论文小总结

抱着想拥有健康的心理我参加选修毕生发展心理学。虽然这个学期我学的不是很认真,但耳濡目染的也明白了一些道理,毕生发展心理学的重要性。 孔子在总结自己的人生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毕生发展心理学是关于从妊娠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行为的成长、稳定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它的核心假设是个体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并没有到成年期就结束,而是扩展到了整个生命过程,它是动态、多维度、多功能和非线性的,心理结构与功能在一生中都有获得、保持、转换和衰退的过程。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发展变化从开始到成熟大致体现为:一是反应活动从混沌未分化向分化、专门化演变;二是反应活动从不随意性、被动性向随意性、主动性演变;三是从认识客体的外部现象向认识事物的内部本质演变;四是对周围事物的态度从不稳定向稳定演变。正常情况下,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既不能逾越,也不会逆向发展。如个体动作的发展,就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中心向外围、从粗动作到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些规律可概括为动作发展的头尾律、近远律和大小律,体现在每个人身上,都是如此。 而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正在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强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知识爆炸性地增加,迫使人们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人类进入了情绪负重年代”,人们的观念意识、情感态度复杂嬗变。作为现代社会组成部分,在大学院校生活和学习的大学生,对社会心理这块时代的“晴雨表”,十分敏感。况且,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还有他们自己许多特殊的问题,如对新的学习环境与任务的适应问题。对专业的选择与学习的适应问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问题,人际关系的处理与学习、恋爱中的矛盾问题以及对未来职业的选择问题等等。如何使他们避免或消除由上述种种心理压力而造成的心理应激、心理危机或心理障碍,增进心身健康,以积极的、正常的心理状态去适应当前和发展的社会环境。 通过老师对毕生心理发展的原因和机制的揭示,不仅有助于我们构建有关心理发展的理论体系,更好地遵循毕生心理发展的规律,也使我们对心理发展的培养与干预具有了科学的依据。 通过这学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然后通过后续部分的学习,我又找到了一些能够针对自己心理问题的解决办法,如通过良好的心理暗示提高自信心,努力让自己处于良好的,积极的自我体验中。重视积累成功的愉快体验,以不断获得自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立行动目标,使之容易实现,自尊心、成就感获得满足从而自信心增强。当然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离不开健康的心理社会环境,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离不开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校风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条件。良好的校风会潜移默化地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虽然毕生发展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久的甚至是一生的。要想占有未来,不仅要作思想品德、智能、体魄的储备,更要作战胜各种困难挫折的心理准备,从而引导科学地走出自我认识的误区,改变陈旧观念,达到新的境界,超越自我。这门课程正是给与了我这些方面的知识与启示,让我从稚嫩走向成熟。

教育心理学论文要求

教育心理学课程论文考核细则 一、论文整体要求: 《放牛班的春天》、《地球上的星星》、《吮拇指的人》、《庸人哈尔》任选一部,进行观看,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进行分析、探讨,写出自己的感想。 二、具体要求: 1、论文字数2000字左右。 2、不在上述范围内写作,以及复制、抄袭别人论文,论文内容雷同者均以零分计。 3、16周上交交论文之时,由本人亲自上交,同时打印之时,不必再打印课程论文要求,只打印考核表、论文,并按此顺序装订。三、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开本大小:A4纸; 页面设置:左边距:30mm,右边距:25mm;上边距:30mm,下边距:25mm。 封面:论文题目小于25个字,隶书、二号、加粗; 摘要: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 关键词:3~5个,宋体、小四号、各关键词间距3个空格; 引言与关键词间距一行。字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左对齐。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课程论文;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课程论文; 三级标题:宋体、小四号、加粗,段前段后间距为一行、左对齐、单列一行, 如:1.1.1课程论文; 正文:宋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 参考文献:与正文间距三行。宋体、五号,书写格式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书写; 图(表):标题宋体、五号、加粗,内容宋体、五号,表注为宋体、五号。 四、评分细则 1.90-100有自己的真实感想与切身体会,格式准确无误,论文有结合学科内容且有深切体会,或对相关问题有较为深刻的分析,论点鲜明,论据确凿,逻辑严谨。 2.80-90格式准确无误,论文有一定的实际感想或理论创新,提出的对策建议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逻辑严谨,语句通顺。 3.70-80格式比较规范,论文选题有一定的价值,对相关理论与实务中的问题有一定的分析,论点正确,论据可靠。 4.60-70格式基本符合要求,论文观点基本正确,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论述中有自己的独立思考,语句较通顺。 5.60分以下抄袭,或堆砌现象十分明显,或格式完全不符合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