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级初二复习提纲

2010级初二复习提纲

2010级初二复习提纲
2010级初二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题纲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一、地球:

??

????

?????地球的形状: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椭圆形球体。地球的大小: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53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论证地球的形状:1、太阳东升西落;

2、海边眺望帆船驶近,先看到桅顶后看到船身;

3、麦哲伦环球航行。

二、地球仪:

四、知识点

1、赤道(00)、回归线(23.50)、极圈线(66.50)和极点(900)的位置和度数。

2、如何判定纬线的长短?纬度越大,纬线长度越短。

3、如何划分高、中、低纬?0—30度为低纬度,30—60度为中纬度,60—90为高纬度。

4、如何划分东、西经?竖线度数向右增加为东经,竖线度数向左增加为西经。

5、如何划分南、北半球?以赤道为界,南纬(S)为南半球,北纬(N)为北半球

6、如何划分东、西半球?西经20度向东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西经20度向西到东经160度为西半球。

7、如何判断经线、纬线?(横纬竖经)

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1、定义: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规律: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旋转。);

周期:24小时即一天。

3、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和时差现象(不同地方的时间不同)。

4、晨昏线:昼、夜半球相交的圆圈。(判断依据:随地球自转进入白天的是晨线,进入夜晚的是昏线)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地球绕太阳的旋转。

2、规律:方向:自西向东;周期:1年。

3、特点:地轴始终向一个方向倾斜。

4、地理现象: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四季的形成(南、北半球相反);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和极夜的形成;五带的划分。

三、地球公转示意图:(第13页图D)

要求掌握: 1)、在图上标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公转的方向。

2)、在图上标出地球的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节气名称,日期)。

3)、二分二至时太阳的直射纬线。

4)、二分二至点(北半球)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昼最长;冬至:夜最长;春分、秋分:昼夜平分。

4、太阳直射点位置周年变化图(南、北回归线上一年直射一次;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直射两次;纬度大于23.5度没有太阳直射。)。

5、地球上五带的气候特点:

寒带:终年严寒,长冬无夏;温带:四季分明,气候适宜;热带:终年炎热,长夏无冬。

6、极昼极夜现象:北半球,夏季出现极昼,冬季出现极夜;南半球则相反。(第16页)

7、四季的划分:

北半球: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

南半球:春季:9、10、11月夏季:12、1、2月秋季:3、4、5月冬季:6、7、8月

第3节地图

一、地图上的方向(第19页图C):

1、一般地图上的方向:左西右东,上北下南;

2、指向标表示方向:箭头指向正北方。(运用方法:把指向标平移到被比的地点上,再把要比的两点

连成一条直线。)

3、经纬网表示方向:同一经线只有正北、正南方;

同一纬线只有正东、正西方;

北极为最北方、南极为最南方。(做题判断方法顺序是⒊>⒉>⒈)

二、地图上的比例尺

1、公式: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分子、分母统一单位为厘米)

2、表示形式:线段式:

数字式:1︰100000;或1/100000;或十万分之一;

文字式: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千米。

3、比例尺的大小比较: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地图事物越简单;反之,范围越小,比例尺越大,地图事物越详细。

4、地图详略判定:范围越大,内容越简略;反之,范围越小,内容越详细。

5、比例尺的计算

三、地图的种类:

1、按内容分: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

2、按区域分:世界图、半球图,大洲图、国家图等。

3、按功能分:交通地图,旅游地图……

四、图例和注记(二者的定义)P22

第4节地形图

一、海拔和相对高度: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又叫做绝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相对高度。

二、陆地地形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地形判断:

山顶(山峰):封闭曲线向内增高。盆地:封闭曲线向内降低;

山脊:等高线向突出方向降低;山谷:等高线向突出方向增高;

鞍部:两个山峰之间。陡崖(断崖):几条等高线重合的地方。

四、等高线分层设色地形图:

绿色代表平原;黄色代表高原或山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雪山或冰川。

五、地形剖面图:直观反映出地势高低起伏的状况。

用途:治山治水、建楼修路。

六、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地形和缓,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地形陡峭。

第二章第1节中国的疆域和行政区划

一、中国的位置:

1、经度位置:730 E~1350 E;跨经度60度,东西时差4个多小时,跨5个时区;东西相距5000千米。

2、纬度位置:530 N~40 N ;跨纬度约500 ,南北气候差异大,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无寒带,

南北相距5500千米。

3、半球的位置:从南北半球看,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位于东半球。

4、海陆位置: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位置的优越性:1、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2、海陆兼备,有利于我国发展海洋事业和对外交往。

二、中国的四端点。

最西端(730E):新疆帕米尔高原;

最东端(1350E):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最北端(530N):黑龙江省漠河县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最南端(40N):南海的曾母暗沙。

三、中国的海洋:

1、主权海域里程(领海):海岸线向海里延伸12海里;

2、两大内海:渤海,琼州海峡;

3、海洋名称(自北向南):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四、中国的邻国(第38页图E)

陆上14邻国:东朝北蒙东北俄,西面哈吉塔阿巴,西南印度和尼不,南面还有缅老越。

隔海相望6国:东韩日,东南菲,南面印尼和马文。

一、级别划分:省级(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县级(县、自治县、市)

乡级(乡、镇、自治乡)

二、省级行政区划分:23省;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

三、分区记忆行政区划分:(第40页图F)

1、东北地区:黑、吉、辽;

2、北部边疆:内蒙古;

3、西北地区:陕、甘、宁、新、青;

4、西南地区:西藏、云、贵又渝、蜀;

5、华北地区:两河两山连京津;

6、长江中下游地区:两湖三江接皖沪;

7、东部沿海地区:福建两广近两岛,港澳原本是我土。

四、特殊的行政区划:

1、东部沿海行政区划:如辽宁、河北、天津、山东等;

2、内陆行政区划:如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等;

3、跨纬度最多的:海南

4、跨经度最多的行政区划:内蒙古自治区

5、人口最多的行政区划:河南

6、面积最大的行政区划: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7、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行政区划:云南

8、邻省最多的行政区划:陕西和内蒙古自治区

9、北回归线穿过的行政区划:云南、广西、广东、台湾

10、阳光直射的行政区划:云南、广西、广东、台湾、海南

11、长江流经的行政区划: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江苏、上海。

12、黄河流经的行政区划: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

13、既临海又临陆的行政区划:辽宁省(临朝鲜和渤海)、广西省(临越南和南海)

五、简称及行政中心(P41)

简称分类:

1)以河流、山川、湖泊命名:如安徽(皖)、福建(闽)、江西(赣)、湖南(湘)、甘肃(陇)等;2)以古代州和郡命名:河北(冀)、山西(晋)、山东(鲁)、河南(豫)、湖北(鄂)、海南(琼)、重庆(渝)、四川(蜀)、陕西(秦)等;

3)取省区名称的一个字:如北京市(京)、辽宁省(辽)等。

第3节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

一、中国的地势

1、地势:地表高低起伏的总趋势。

2、地势特征: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

3、阶梯海拔及包括的地形:一级(西部)4000米以上,分布盆地、高原;

二级(中部)1000~2000米,分布盆地、高原;

三级(东部)500米以下,分布:丘陵、平原。

4、地势优越性:气候:有利于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带来降水,利于农作物等的生长;

经济:大江大河沟通内陆沿海的水上交通,利于经济交流;

水能资源:河流在流程中,落差较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

二、中国的地形

1、地形的类型及比重(第60页图C):山地33℅、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

2、地形特征:①类型多种多样,有利于发展农业、林业、牧业、副业,;

②山区面积大,平原面积小,耕地资源不足。

3、山区:指山地、高原、丘陵三种地形,占全国面积的2/3。

三、三级阶梯特点:

四中国地势剖面图:(见书第59页图B)

三、中国主要的山脉(第61页和63页)

1、东西走向:1)天山山脉——阴山山脉;2)昆仑山脉——秦岭山脉;3)南岭山脉。

2、东北——西南走向:1)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2)长白山——武夷山脉;3)台

湾山脉。

3、南北走向:横断山脉

4、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脉和祁连山脉;

5、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中华五岳:

1、东岳泰山(山东省)“五岳独尊,名山之祖”;

2、西岳华山(陕西省)“华山天下险”;

3、南岳衡山(湖南省)风景秀丽,“高、秀、深、奇”;

4、北岳恒山(山西省) “幽”;

5、中岳嵩山(河南省)---少林武术的发祥地.

四中国主要的地形:

五、主要山脉和地形的相对位置:

六、山脉两侧的行政单位:

一、气温的变化:

日变化最高时:下午2:00(14:00);最低时:日出前后

年变化月平均气温最高:7月;月平均气温最低:1月(南半球相反)。

空间变化南北差异

冬季气温分布规律:自南向北降低,南北温差很大

原因:1 冬季,太阳光直射在南半球,各地获得太阳光热较少,越向北越少;(纬度因素)

2 来自蒙古、西伯利亚一带的冷空气对北方影响更大,对南方的影响较小,加剧了南北温差。(冬季风)

夏季气温分布规律:除青藏高原外,全国普遍高温,南北温差不大。

原因:1 夏季,太阳光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大多数地方获得太阳光热较多,南方多于北方;

2 但北方的白昼长于南方。

二,等温线:(P72、P73)

1、定义:把气温相同的各点连线。

2 、1月平均气温0度等温线:秦岭——淮河一线。

3、等温线的判读:等温线越密集,温差越大(中国1月平均气温图);

等温线稀疏,温差不大(中国7月平均气温图)。

四温度带,耕作制度和农作物:

五降水的变化

1.时间变化规律:

季节分配很不均匀,集中于夏季。利: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生长十分有利;弊:容易产生春旱、夏涝。解决措施:兴修水库

(南方雨季早于北方,结束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晚于南方,结束也早,雨季短。)

2.空间变化规律: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工程

3.两条重要等降水量线:

①.800毫米等降水量线:沿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

②.400毫米等降水量线:沿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六中国干湿区的划分:P77

七、几个知识点

1.秦岭-淮河一线:①、1月平均气温0度等温线

②、8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③、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④、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

2.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脉东南端:

①、400毫米年降水量线

②、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第3节天气与气候

一天气、气候的区别:

二卫星云图:绿色代表陆地,蓝色代表海洋,白色代表云团,云团越白,表示云层越厚。

三.天气符号:

如:雾雷阵雨冰雹霜冻台风沙尘暴西风4级东北风8级西北风6级

四.中国的气候特征:

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优越性:为多种农作物和动植物在我国的生长提供了条件:

2 、季风气候显著受冬夏季风的影响,与世界同纬度地方相比,我国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1、季风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2、许多喜温作物在我国的生长纬度位置高于其他国家。)

五中国的气候类型及特点:P83(要求掌握每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降水柱状图)

1.热带季风气候(北回归线以南):全年高温,一年分旱季和雨季;

2.亚热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南,中国南方地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3.温带季风气候(秦岭—淮河以北,华北平原、黄土高原、东北平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4.温带大陆性气候(400毫米降水线以西,内蒙古高原、新疆地区):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全年干燥少雨;

5.高原高山气候(青藏高原):由于海拔不同,气候呈垂直变化。

五季风:

1、定义:风向一年之中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规律的变化,称为季风。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能到达的地方成为季风区;反之,把夏季风难以到达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七年级下册)第四章第2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一、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按比重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草地、其他(难利用土地如戈壁、石山、高寒荒漠等)、森林、耕地、内陆水域(耕地比重较小)

二、土地资源特点:

①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我国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3位,耕地居世界第4位,林地居世界第6位)

②山地多,平地少。

③中国农耕历史悠久,可供开垦的土地已为数不多,后备耕地资源缺乏而且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等边远省区。

三、因地制宜:在农业发展中,利用各个地方自然条件的优势,把最适宜的农业生产部门、布局在适宜它发展的地区。(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

四、中国农业资源

㈠、农业资源的分布:

①东南部:南方地区:湿热多雨,耕地类型为水田,主要种植水稻;

北方地区:降水偏少,气温略低,耕地类型为旱地,主要种植小麦、棉花;

②西北部:全年降水少,耕地类型为草地,是我国主要的畜牧业基地。

㈡、三大林区的分布:东北林区、西南林区、南方林区。(教材15页图F)

㈢、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地理图册第9页,中国小麦、水稻、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的分布,落实到图。)①小麦:主要分布于北方地区;②水稻: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③油料作物:花生主要分布于华北平原;大豆主要分布于东北平原;油菜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④糖料作物:甜菜主要分布于东北和新疆等北方地区;甘蔗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

土地政策: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第3节工业

一、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经济基础的强弱,对工业会产生一定

的影响。

二、矿产资源(地理图册第11页和教材21、22页图B、图C。)

1、煤炭:总量居世界首位。分布:华北和西北,尤其是山西、陕西、内蒙古三省最丰富。三省接壤的地

带分布有世界罕见的超大煤田,被誉为“乌金三角”。山西被称为“煤海”

2 、石油:分布:东北、华北、西北以及沿海大陆架。

3、铁矿:分布广泛,尤其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大。

三、我国的钢铁工业

1、原料:铁矿

2、钢铁工业中心的分布:鞍山、北京、武汉、包头、上海、攀枝花、太原、马鞍山、重庆。(教材22页图C)

分布特点:东密西疏

影响因素:交通条件、资源状况、消费市场。

三、主要的工业基地的分布(教材23页图D)

㈠、我国四大工业基地:

京津唐工业基地,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沪宁杭工业基地,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㈡、分布特点:向沿海地区分布㈢、工业基地分布临海的原因:

1、自然条件:气候温暖湿润,地形平坦。

2、交通条件:临海,交通便捷。

3、农业条件:历史悠久,农业基础好。

4、技术条件:科技发达,技术领先。

5、其他:水资源充足,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市场广阔。

四、高新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代表了工业发展的方向。)

1、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2、分布:高校,科研单位集中的大城市(北京“中关村”)

第五章第1节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

一、地方文化的种类:历史文物、文化遗迹、古典建筑、文化艺术、风土民俗、工艺特产、风味佳肴等。

(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是最具有吸引力、最有魅力的旅游资源,也是旅游也发展的基础。)二、影响因素:自然环境。地形、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自然因素是地方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同时,各种自然因素又常常成为地方文化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三、各地民居特点

(建房原则:尽量就地取材,降低造价。如山区多建石屋;黄土高原建窑洞;傣族、壮族建竹楼;西北地区将黄土直接夯筑成墙。

四、服饰

1、定义;广义上包括衣、裤、裙、鞋、袜等服装,及其头、手、颈、胸等人体部位所佩戴的各种饰物。(服饰是人们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服饰成为区别我国各民族的重要标志。)

2、各地服饰及特点

傣族服饰:妇女穿短衣和筒裙,男子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衫,下穿肥大的长裤,以适应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炎热的特点。

藏族服饰:长袖、宽腰、大襟,以适应高原温差大,气候相对较低的环境。

(服饰的基本功能是抵御寒能暑,减少日晒,遮挡风雨,防止蚊虫叮咬等。)

五、饮食

1、东北地区:粮食作物有春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居民以面粉和杂粮为主食,以豆油为主要食用油。冬季除少量温室以外,当地无法种植蔬菜,居民有挖窖储藏冬菜和腌制酸菜的习惯。

2、南方地区:粮食作物主要有水稻、小麦、油菜等。居民以米饭为主食,以菜油为主要食用油。

第六章第4节黄土高原

识图:(教材第83页图C)

一、概况: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起古长城,南至秦岭,海拔为1000-2000米,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覆盖区。

二、黄土高原的成因:风成说。主要是盛行风从中亚、蒙古的沙漠和戈壁搬运来的黄土堆积而成的。

三、黄土高原的景观(教材第84页图D):塬、墚、卯(应识别相应的等高线地形图)

四、地形特征: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原因:每年地表约有1厘米厚的土壤流失,造成了土地贫瘠、旱涝灾害频发。)

五、治理黄土高原的关键:治理水土流失。

六、制约黄土高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两个最关键因素:水土流失和干旱。

七、水土流失的原因:

1.自然原因

降水特征:降水集中于7、8月,且多暴雨;土质特征:疏松,易溶于水;

植被特征: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地形特征:坡度越陡,水土流失越严重;

2.人为原因

开发历史久,人口增长快,不断开荒种地;过度放牧,草场沙化;

八、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

1、退耕还林还草;

2、改变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工业;

3、大力发展农业科技,培育耐寒品种,实行节水灌溉;

4、修建水土保持工程,如修梯田、水库等;

5、进行黄土高原的小流域治理;

九、黄土高原的矿产资源:

1、分布:山西、陕西、内蒙古接壤的地区分布着世界罕见的超大型煤田,被誉为祖国的“乌金三角”。

2、特点:煤质好,埋藏浅,多可露天开采,开采成本低。

3、主要煤矿:山西的大同、阳泉、平朔;陕西的神府,内蒙古的东胜等地;

4、位置特点:居中,运输方便。

5、煤炭输出形式:原煤输出、发电输出、煤气输出。

第七章第1节比较中国四大地理区域差异

秦岭——淮河线:冬季1月0℃等温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

四大地理区域:认识地图(教材第95页图L)

第一章海陆分布

(一)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陆地:1.49亿平方千米29% 主要在北半球和东半球

海洋:3.61亿平方千米71% 主要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海陆分布特点:不均匀地球上任何两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二)七大洲

大陆:面积较大的陆地。6块最大:亚欧大陆最小:澳大利亚大陆

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最大:格陵兰岛(在北美洲)

半岛: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最大:阿拉伯半岛(在亚洲)

大洲:大陆+附近的岛屿7大洲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大→小)

轮廓和分布见图册4—6页能很快在东半球和西半球,南半球和北半球上指出7大洲

洲界线:天然界线和非天然界线非天然界线如运河洲界线落实到图

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它也是太平洋和北冰洋的界线)

北美洲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南美洲和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欧洲和非洲:直布罗陀海峡

亚洲和欧洲位于同一大陆——亚欧大陆上亚洲最大,大致相当于欧洲的4倍

南极洲: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360度)最冷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定居居民的大洲

赤道穿过4大洲:非洲、亚洲、大洋洲、南美洲赤道穿过非洲和南美洲的大陆

完全在北半球2个:欧洲和北美洲完全在南半球1个:南极洲

主要在东半球4个: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主要在西半球2个:北美洲和南美洲(以上在图中理解记忆)跨东西半球:南极洲

(三)四大洋太大印北(大→小)

四大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大洋的边缘部分。海峡: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

太平洋:被5大洲包围跨南北半球面积最大最深(马里亚纳海沟)——世界最深处岛屿最多(45%)

大西洋:被5大洲包围跨南北半球第二大深度第三形状S形

印度洋:被4大洲包围大部分在南半球完全在东半球最热深度第二

北冰洋:被3大洲包围完全在北半球最小最浅最冷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多注:大洲和大洋的空间关系一定要对应到图上

海陆变迁

(一)沧海桑田的变化(海陆面积的变化)

中国古人将海洋和陆地的变化,形象的比喻为沧海桑田。

海陆变迁的原因:1、地壳的变动2、海平面的升降3、人类活动

(自然因素、主要因素)(人为因素,次要因素)

(二)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海陆分布的变化)

1、大陆漂移学说德国魏格纳

依据:①大西洋两岸特别是非洲西岸和南美洲东岸大陆轮廓的凹凸几乎吻合。(主要依据②南美洲和非洲的古地层具有相似性。

③南美洲和非洲的动物具有相似性。

主要内容:①大约在2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被海洋环抱。②后来,这块大陆分裂成几块,每一块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海陆分布状况。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

2、板块构造理论

基本观点:①地球表面由6大板块拼合而成

②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

③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多火山、地震

6大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主要是海洋)、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名称和位置放在图中记忆,它和大洲大洋的名称、位置有关联)

各大板块的运动方向见图册15页

→←发生碰撞挤压地表隆起抬升形成巨大山脉

←→发生张裂运动地表产生断裂形成裂谷、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相互碰撞挤压而形成的

看图用板块运动理论能解释:太平洋、地中海为什么越来越小;大西洋、红海越来越大

三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海岭地震带

(见图册11页,能在图上指出相应位置,能看图分析一个地区是否多火山地震。)

热带温带寒带

全年高温夏季高温,冬季寒冷全年寒冷

(无四季)(四季分明)(无四季)

最热的洲:非洲最冷的洲:南极洲夏季避暑应到海边

南半球的等温线比北半球平直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大,气温变化小

降水最多的地区:赤道附近最贫乏的地区: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海岸

雨极:乞拉朋齐湿极:怀厄莱阿莱干极:阿塔卡马沙漠(落实到图)降雨类型:①对流雨②锋面雨③地形雨④台风雨

降水条件:①空气中有足够的水汽②空气上升,空气气温下降,水汽凝结成雨。

世界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的判定方法:“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用气温来判定属于哪个温度带,然后再根据降水的特征来看属于这个温度带中的哪一种类型,见下表)

各气候区的典型动、植物见教材

(八年级下册)第五章第1节亚洲的自然环境

1.位置范围东半球,北半球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是欧洲纬度位置(110S——810N)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

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比4个欧洲还大,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积最大,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大)2.亚洲地理分区:6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能在图中找出位置以及本区的主要国家)见6页C图

3地形在图中找出以下地形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马来群岛、青藏高原、伊朗高原、蒙古高原、帕米尔高原、西西伯利亚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见4页A图地形特点1:地形复杂多样,以山地和高原为主2。地势起伏大,中间高四周低。是除南极洲外最高的洲

4河湖大河最多巨河之洲呈放射状向四周分流入海(主要河流见4页地形图)长江亚洲最长,世界第三长河湄公河亚洲流经国家最多锡尔河,阿姆河著名的内流河贝加尔湖世界最深,蓄水量最大的淡水湖里海世界最大湖泊,也是最大咸水湖死海盐度最大,也是陆地最低点

5.气候亚洲主要气候类型见9页F图

特点:1。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纬度跨寒、温、热三带,海陆位置、地形等综合影响)2.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海洋吹向陆地,冬季风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降水受夏季风强弱影响大3。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广(该气候的特征: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第节亚洲的人文环境

1.人口:特点:A。人口数量最多有6国人口过亿B.人口密度最大稠密区主要有南亚、东南亚、中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群岛(自然条件优越、开发历史悠久、水陆交通方便、工农业发达)C.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应计划生育)D。人口净增数最大

亚洲是黄色人种的故乡,但南亚、西亚主要是白色人种

2.宗教:三大宗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佛教)的发祥地,也是印度教,犹太教、道教的发祥地。

3.古文明:三大古文明发祥地:古中国——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古印度——印度河谷地;古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两河流域)。(位置见13页B图)

4.经济:曾经落后(因殖民掠夺),现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最有活力的地区之一

特点:各国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①日本:在亚洲最发达,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国内生产总值居世界第二位

②韩国、新加坡、(台湾、香港,亚洲四小龙):新兴的工业化国家,特点:“以出口为主导”

③波斯湾沿岸——石油——富④尼泊尔、阿富汗——自然条件差、战乱——穷

第六章第3节欧洲西部

1.位置、范围:指西部波罗的海东岸和黑海西岸一线以西的大陆以及附近的岛屿。大约占欧洲的1/2,它相对于地中海、大西洋、北冰洋、北海、波罗的海、挪威海、黑海的位置(在图中找出来)

地理分区:(见35页D图和34页B图,掌握地名位置)

南欧: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西班牙、意大利、希腊

西欧:西欧平原、大不列颠岛、英国、法国

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日德兰半岛、冰岛、挪威、瑞典

中欧:波德平原、德国、波兰、

2.地形:在图上找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西欧平原、波德平原、阿尔卑斯山脉。

地势:北部、南部高,中间低

3.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

4.河流-交通:多瑙河(欧洲第2长河,欧洲流经国家最多,向东注入黑海)

莱茵河、易北河,这几在河流是相通的,再加上欧洲西部三面临海水路交通发达

鹿特丹——世界最大海港

5.经济:发达国家最多,如: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

农业:渔业(挪威)、畜牧业

工业:以高新技术的核能、电子、汽车和化学工业为主。工业区见39页K图

第三产业发达

6.欧洲联盟:27个成员国,只有塞浦路斯在亚洲,其他的都在欧洲。(货币)欧元

欧盟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接近美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位,与美国、日本三足鼎立

第4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黑非洲)

1.位置、范围:在43页图上找出以下地理事物,注意它与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的方位关系:

撒哈拉沙漠、大西洋、几内亚湾、印度洋、马达加斯加岛、红海、好望角

2.气候(热带大陆):找出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大部为热带

特点:气候和自然景观形成大体以赤道为对称轴呈南北对称分布。分布详见44页D图

热带雨林气候:刚果盆地、几内亚湾沿岸(高温多雨;热带雨林)

热带疏林草原气候(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热带雨林气候的东和南北两侧(全年高温,降水差异明显,形成干、湿两季;热带疏林草原)

热带沙漠气候:炎热、干燥;沙漠

旱灾——萨赫勒地区原因:A。自然因素(降水减少)B。人为因素

3.河流:尼罗河(世界最长)、刚果河(水量大)、尼日尔河、赞比西河。

4.地形:(高原大陆)在43页B图上找撒哈拉沙漠埃塞俄比亚高原、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刚果盆地、乞力马扎罗山东非大裂谷(地壳断裂,位置47页H图)

地势:东部和南部高,西部和北部低

5.矿产:金刚石、金、锰、铀等储量世界之首金刚石——刚果民主共和国(储量和产量居世界首位)、南非(产值和出口量世界第一)金——南非铜——赞比亚

6.经济:咖啡、可可、椰枣、油棕、香蕉的故乡。

特点:单一初级产品为主的经济,卖出初级产品,买进工业制品(殖民主义者政治侵略、经济控制造成的)改变措施:A。改变单一经济结构,发展民族工业B。各国之间加强合作(非洲联盟)

非洲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人口、粮食、环境问题

第5节极地地区

1.位置、范围:

南极地区:泛指南纬600南的区域,包括南极大陆及周边的水域。平均海拔2300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陆,也是地球上唯一一块人类共有的陆地。(在53页D图上找出本初子午线,找出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北极地区:指北极圈以内的地区。(在53页F图上找出北冰洋、本初子午线、欧洲、亚洲、北美洲。) 2.气候:南极大陆——寒带冰原气候98%被冰雪覆盖。气候特点:酷寒,烈风,降水少(白色沙漠)。冰盖厚达2000米,去掉冰盖,南极大陆平均海拔只有410米,地球淡水总量的3/4在这里。只有边缘有极少地衣和苔藓,特有动物:磷虾、企鹅、海象、海豹、蓝鲸等

北极地区——寒带苔原气候和寒带冰原气候寒冷,干燥植物除地衣和苔藓外,还有北极棉花、北极柳等。动物:北极熊、驯鹿等。

极地地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

只有北极地区有少量的人居住(因纽特人和沙米人),南极无定居居民。

3.开发、利用和保护:

南极:煤、铁、石油等220多种矿藏中国科考站——长城站、中山站(落实到图)

北极;煤等中国科考站——黄河站(落实到图)

第七章第2节美国

937的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四) 2..84亿人首都:华盛顿英语美元

1.位置、范围:北半球西半球北美大陆中部,东面是大西洋,南是墨西哥湾和墨西哥,西是太平洋,北是加拿大。共50个洲,本土48个,本土外阿拉斯加(北极圈)、夏威夷(北回归线)

2.地形:美国地形大致是南北纵列分布,西部是高大的落基山脉,东部是低矮的阿巴拉契亚山脉和沿海平原,中部是广阔的平原,其中平原面积占整个美国总面积的一半以上。

3.河、湖:密西西比河(世界第四长河)五大湖:苏必利尔湖(世界最大淡水湖)、密歇根湖、休伦湖、伊利湖、安大略湖,除密歇根湖外,其余四个和加拿大共有

4.气候(根据纬度位置)美国本土大部分位于北温带,主要是亚热带和温带气候类型

5.人口,人种:“人种博物馆”印第安人(土著居民)——黄欧洲移民后裔(英、法、西班牙等)——白82% 非洲移民后裔——黑13% 共同组成美利坚民族多元文化

6.经济:美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世界上均居首位,科技水平居世界领先地位。它还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和军事大国

农业: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国,粮食总产量占全球1/5,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总量的1/2

农业生产特点:①专业化(农业带和农业区)、②机械化、现代化

农业带和农业区分布见70页F图五大湖——乳畜带

工业:71页H图(要能在图上找出相应地区和城市)

①美国东北部是世界上最大、最集中的工业区大西洋沿岸和五大湖南岸制造业带

纽约——美国最大城市和海港,最大综合性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华尔街、曼哈顿、自由女神像)

芝加哥——第二大城市,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

华盛顿——首都,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白宫、林肯纪念堂)

底特律——最大的汽车工业中心(“汽车城”)

②美国南部墨西哥湾沿岸和西部太平洋沿岸的加利福尼亚等州——“阳光地带”

休斯敦——南部最大城市,全国最大石油化工基地,美国航天中心

洛杉矶——最大飞机制造和石油加工等多种工业中心(迪斯尼乐园、好莱坞)

圣弗朗西期科(旧金山)——美国西部最大港口,华人在美最大聚居地附近的圣克拉拉谷地——世界最大新技术、新产品开发中心——“硅谷”

高新技术产业:原三大支柱产业:汽车制造业、建筑业、钢铁业在90年代被信息技术产业超过,信息技术产业成为了美国头号支柱产业。

原经济三巨头:通用公司、福特汽车、克莱斯勒公司——现三巨头:微软、IBM、英特尔

第3节澳大利亚

769万平方千米(世界第六)1939万人(地广人稀)首都:堪培拉英语澳元

1.位置:南半球,东半球。东:太平洋,西:印度洋。领土包括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和附近的一些小岛。是世界唯一独占一个大陆的国家。

2.人口人种:(特点)地广人稀。95%是白色人种(英),土著人仅有37万多人。人口主要分布在大分水岭东南沿海地区(亚热带湿润气候)

3.地形:三大纵列带:东——山地(大分水岭);中——平原(大自流盆地,世界最大的自流盆地);西——高原(占陆地面积一半)。艾尔斯山——世界最大独石山

4.气候:分布见76页D图(注意南回归线的位置)

5.经济:东南沿海地区:是澳大利亚经济最繁荣发达的地区。悉尼——全国最大工业城市和海港(悉尼歌剧院),首都堪培拉——“花园城市”

中部平原:气候干旱,河流很少,地势平坦,地下水丰富且含盐分,无大型肉食动物(养羊业的优势)——羊(美利奴细毛羊)——“澳毛”。澳大利亚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首位,羊肉的产量和出口量也居世界前列——“骑在羊背上的国家”。

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质量好,一半以上供出口——“坐在矿车上的国家”,煤、铁等

采矿、冶金、机械制造业——曾经的支柱产业服务业——新的支柱产业

大堡礁——世界最大珊瑚礁群,著名的旅游胜地

6.独特的动植物——“古生物博物馆”

桉树袋鼠、树袋熊(考拉)、鸸鹋、鸭嘴兽等

第4节巴西

854万平方千米(第五) 1.72亿人(首都)巴西利亚葡萄牙语

1.位置:西半球、南半球南美洲东部,东临大西洋大部分在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

2.地形:南——巴西高原北——亚马孙平原(世界面积最大的平原)

3.河流:亚马孙河——世界第2长河,也是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水量最大的河流。向东流入大西洋,航运发达

4.气候:位于赤道与南回归线之间——热带和亚热带

巴西高原——大部分热带疏林草原气候亚马孙河流域——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动植物王国”

(植物4万多种,特有动物美洲豹、树懒等)“地球之肺”“绿色心脏”

亚马孙热带雨林遭到了严重破坏,后果:A、动植物遭到破坏,B、全球气候受到影响

5.经济:支柱产业——服务业、工业、农牧业

农业:咖啡,甘蔗、天然橡胶等热带经济作物,世界主要咖啡生产国

工业:矿产资源丰富(铁,有世界少见的优质铁矿)工业区——巴西高原东南部

建成了轻、重工业都较发达的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了南美洲工农业最发达的国家,也是发展中国家中重要的经济大国。

6.城市和人口:混血人种占多数,人口分布不均,90%集中在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地区

里约热内卢——全国最大的海港,最大的旅游中心

圣保罗——南美洲最大的城市,巴西最大的工业中心和金融中心

巴西利亚——首都,政治中心世界文化遗产(注:城市位置一定要落实到图)

第6节埃及

首都;开罗语言:阿拉伯语人种:白色人种宗教:伊斯兰教

1.位置:98页B图找出非洲、亚洲、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奈半岛、红海、尼罗河、利比亚、苏丹(注意相对位置关系)

2.气候:(注意北回归线)

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沿海地区——地中海气候大部分——热带、亚热带沙漠气候

3.河流:尼罗河——世界第一长河,自南向北流入地中海,是埃及几乎唯一的地表水源。

尼罗河沿岸和尼罗河三角洲——集中了95%的人口城市:开罗、亚历山大(工业中心)

阿斯旺水坝——农作物一年一熟变为了一年两熟或三熟不利:出现了生态问题

苏伊士运河——亚洲和非洲分界线,连接地中海和红海,沟通大西洋和印度洋。运河外汇收入巨大

4.经济:(农业国)世界最重要的长绒棉生产国

工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机电产品自给率低工业以纺织业和食品加工业为主,石油和天然气工业发展较快,石油工业已成为埃及的支柱产业之一

外汇四大主要来源:侨汇、旅游(最多)、运河、石油工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