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月亮不是光源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

小孔成像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

类型

漫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日月食的形成现象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

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影子的形成平面镜

成像

镜面的距离相等激光准直

应用

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光现象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红外线

紫外线

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看不见的光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

光的折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

色散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

显微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

和望远镜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

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眼睛

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照相机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放大镜

成的近视镜矫正视力矫正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

成的远视镜矫正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

透镜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 :焦距

u :物距v :像距

说明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作用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物质由气态变成固态凝华

升华

含义

凝华是一个放热的过程物质由固态变成气态

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摄氏度,用℃表示

升华是一个吸热的过程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常用单位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分,每一等份就是1℃液化是一个放热的过程

液化

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可以使气体液化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

温度

用途测量温度的工具

蒸发是发生在液体表面、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的快慢与液体的温度、表面积以及液面上空

气的流动速度有关原理

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性质制成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使用

汽化

沸腾时在液态的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汽化现

象,液体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温度计

使用时液泡不能接触容器底和容器壁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汽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

读数时,视线要正视刻度线,液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所测温度不能超过量程

注意物态变化

温度计的量程是35~42℃,分度值是0.1℃,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凝

固过程中,温度升高

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升高熔化是一个吸热过程

凝固

熔化

凝固是一个放热过程

定义:把内能转化成机械能的装置

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内容

扩散

内燃机:一个工作循环包括吸气、压缩、做功、

排气,常见的内燃机为汽油机和柴油机分子热机

动理论

热机效率:用来做有用功的那部分能量,与燃料

完全燃烧所释放的能量之比,热机的

效率不能达到100%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温度越快,扩散越快,分子运动越剧烈

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与质量的比值

热值

单位:J/kg

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是能的总和

热量计算:Q =qm

和热机

一切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有内能

定义

意义:表示物体吸热的本领

内能与机械能不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单位:J/(kg ·℃)

特点:同种物质在同种状态下,比热容相同,

与其质量、温度无关

内能

比热容

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热量计算:Q =cmΔt

吸吸热时:Δt=t-t 0做功是内能与其他形式能的转化热传递是内能的转移

改变方式

放热时:Δt=t -t

粗略地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值

测量长度的工具

含义

测量

使用前要观察零刻度是否磨损,看清量程和分

度值

原理:v=s/t 测路程:刻度尺测试间:停表平均

速度

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放正,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

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估读到分度值

下一位

测量

记录结果包括数值和单位

秒表:测量时间的工具

机械

运动在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任何

含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通过路程与所用时间之比

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

参照物在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以地面为参

照物,此时参照物可以略去不说单位:国际单位m/s

常用单位km/h

单位换算速度

物体本身不能作为参照物

运动

的描述

1m/s=3.6km/h

公式:v=s/t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以及运

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鉴别物质求质量:m=ρV 求体积:V=m/ρ

密度应用

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质量

单位:千克(kg )

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无关

原理:ρ=m/V

(1)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

下水的体积V 1用途:测量物体的质量

测量固体密度

放: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

的零刻度线处

(3)将物体浸没在水中,记下水

和物体的总体积V 2

测量密度

调节方法:左低右旋,右低左旋

(4)密度表达式:ρ=m/V -V 21

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在分度

盘的中线处

(1)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待测液体的总

质量m 1(2)将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液体的体积V 添加砝码要按“先大后小”的顺序使用方法

测量液体密度

天平

称:被测物体放在左盘,用镊子向右盘中加、

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3)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待测液体

的总质量m 2质量(4)

表达式:ρ=(m -m )/V

12记: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

与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之和

定义:物体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与密度

公式:ρ=m/V

注意事项:所测物体不能超过天平的量程;保持天平水平、

干燥

单位:国际单位kg/m 3

,常用单位g/cm 3

换算关系1g/cm 3=1000kg/m 3

密度

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定义: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或有相互运动的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阻碍相

对运动的力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每个力都有施力物体与受力物体

力总是成对地出现,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摩擦力

影响因素: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

减小摩擦:滚动代替滑动,减小压力,减

小接触面粗糙程度,使接触面

一对相互作用力彼此作用在对方,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条直线上

改变

彼此分离

摩擦使物体发生形变

增大摩擦:增大压力或接触面粗糙程度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常见的力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力的单位:牛顿(N)力的

描述

定义: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

施力物体只有一个,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球

附近的一切物体

力的示意图:一个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线段的起点

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重力物体由于发生形变而产生的力

大小:G=mg

弹力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方向:竖直向下

三要素弹簧的伸长量越长

弹簧测力计

作用点:重心

注意事项:所测的力不能超过其量程;使用

前,需要“调零”;弹簧伸方向

要与受力方向相同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

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意义:是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经过推理而得出的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运动状态不变,可能不受力,也可能

受平衡力

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的原因,不是维持物体运动

状态的原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一定受非平衡力

物体不受力

适用范围

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

运动和力

平衡力: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运动

状态不变,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二力平衡

定义: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不是力

同体: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等大:两个力大小相等

惯性

条件

反向:两个力方向相反

注意

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与速度大小无关

共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大小:放置在水平面上时,压力等于重力

方向:垂直向下

压力

压力不是重力,也不一定由重力产生

压力大小

压力的作用效果

受力面积大小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增大压强: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

压强的改变含义表示压力作用效果

减小压强: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

物体受到的压力与受力面积的比

定义

压强

帕斯卡(Pa)单位计算公式

p=F/S

上端开口,底部联通的容器

液体有重力,对器底有压强液体有流动性,对侧壁有压强

产生原因

特点:连通器中装入同种液体,液体静止

后,各个液面高度相同连通器

应用:水壶、排水管的U 形“反水弯”

液体压强

在同种液体的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压强大小相等

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

计算公式:p=ρgh

液体内部压强随液体深度的增大而增大液体内部压强还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大气对浸在它里面物体的压强

定义

流体压强

与流速的关系

流速大的地方,压强小

气压越高,沸点高

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

托里拆利实验测出了大气压的数值

两个实验

大气压与

沸点的关系

大气压强

流体压强

气压越低,沸点低

标准1标准大气压等于760毫米水银柱产生的压强,

等于1.01×105Pa,近似值取105Pa 晴天比阴天的大气压高大气压的变化大气压

压力差法称量法定义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力

原理法

浮力V >V 物

的计算

由于液体深度不同,压强不同,使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上、下表面受到的向上的压力F 与向下的压力F 21漂浮

悬浮

大小不同

产生原因

F =G

平衡法

浮力的实质是一个压力差,F =F -F 12

浮V =V 物

浮力

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所受浮力就越大

内容: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浮力

大小等于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

阿基米德原理

表达式:F =G =ρgV

影响因素

浮排液设计实验时应使用控制变量法

该原理也适用于气体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物体的重力G ,再读出物体浸在液体中时测力计的示数F ,F =G -F

当物体浸没时

轮船能够浮在水面上,是采用

“空心”的办法,增大排开水的

体积,从而增大浮力

结果:漂浮,F=G

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实

现上浮和下潜的应用浮力

F>G,物体上浮

的应用

气球和飞艇内气体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所以能飘在空中浮沉

条件

F=G,物体悬浮

F<G,物体下沉

结果:沉底,F<G

含义:表示做功的快慢定义:功与做功时间之比

表达式:P=W/t 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作用下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做了功

功的定义

功率

单位:瓦特(W )

两个因素缺一不可

功和功率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

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功等于力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距离

的乘积

1.物体受力,但保持静止

2.物体由于惯性而运动

功的计算

表达式:W=F ·s 三种不做功的情况

功的单位:焦耳(J )

3.物体受力,也移动了距离,但移动方向与受力方向垂直

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风能水能

自然界中的机械能

动能

可以用来发电

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势能也可以转

化为动能定义:物体由于位置所决定的能

重力势能种类

如果只有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机械能的总和不变,或者说,机械能是守

恒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越大,位置越高,重力势能

越大

转化

势能

机械能

如果考虑摩擦等因素,动能和势能在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总和变小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

影响因素:同一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程度越大,具

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动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称为机械能

一个物体可以既有动能,又有势能

机械能

构成:由具有共同转动轴的大轮和小轮组成特点:轮半径是轴半径的几倍,作用在轮上的

力就是作用在轴上力的几分之一

轮轴

特点:不计摩擦,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拉力就是阻力

的几分之一实质:是一个可以连续转动的杠杆

斜面

实质:是一种省力的简单的机械

定义:使用时轴固定不动

定滑轮

定义: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

特点:不能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简单机械

1.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定义:使用时轴可以随被吊物体一起运动动滑轮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

特点:可以省力,但不改变力的方向,且

五个要素

平衡条件

费距离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

滑轮

定义: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杠杆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特点:既可省力,又可改变力的方向滑轮组

省力判断:不计动滑轮自重及摩擦,有几

表达式:F L =F L 1122

省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使用时虽然省力,

但费距离

股绳承担重物,拉力就是物重

实质

的几分之一

分类

费力杠杆:动力臂<阻力臂,使用时虽然费力,

但省距离等臂杠杆:动力臂=阻力臂

实质

在滑轮组不变时,增大物重增大滑轮

组机械效

率的方法W=W+W

额总有

在物重不变时,减小动滑轮自重

1.有用功:为了达到目的而做的功,用W表示

滑轮组机械效率的高低与

其省力情况无关,与物体上升高度和速度无关

三种功 2.额外功:不是人们需要,但不得不做的功,用W额

3.总功:总共做的功,用W表示

机械

效率

原理:η=W/W=Gh/Fs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有总

需测量的量:拉力F、重物上升高度h、

拉力作用点移动的距离s

公式:η=W/W×100%

有总

测量滑轮组

的机械效率

机械效率

注意:因为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

测量工具:刻度尺、弹簧测力计总是小于1

结论:同一滑轮组,物重越大,其机械

效率越大

说明机械效率通常用百分数表示

摩擦起电: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

串联电路中电流处处相等

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

注意:两种轻小物体相互排斥,一定都带电,且带同种电荷;若相互吸引,可能带异种电荷,也可能只有一个带电

并联电路中,干路中电流等于各支路中电流之和

正电荷: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两种电荷

电现象

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

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使正、负电荷分开方向: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正电荷

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电路和电流

条件:只有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有电流

单位:安培(A )

组成: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通路:正常接通的电路电路

使用电流表可以测量电流,它的符号是○A 电流

三种状态

断路:断开的电路

0~0.6A 的量程,每大格表示0.2A ,每小格

表示0.02A

短路:直接用导线将电源两极连接起来的电路

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各用电器不能单独工作

0~3A 的量程,每大格表示1A ,每小格表

测量

示0.1A 应与被测电路串联,让电流从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所测电流不能超过其

量程,不能直接接在电源两极

串联电路:用电器依次相连接入电路

并联电路:用电器的两端分别连在一起

种类

干路的开关控制所有用电器,支路开关只控制所在支路用电器,各个用电器能独立工作

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改变

连入电路的阻值

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

作用: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滑动单位:伏特(V )

注意: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取决于接入电路的下面接线柱,与上面接入电路的接线柱无关

变阻器

1节干电池:1.5V

1节铅蓄电池:2V

常见电压值

电压

接法:一上一下

对人体的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我国家庭电路电压:220V

电压和

电阻

仪器:电压表,符号○V

量程:0~3V ,每大格表示1V ,每小格表示0.1V ;

0~15V ,每大格表示5V ,每小格表示0.5V 使用:与被测电路并联,电流从“+”接线柱流

入,所测电压不超量程

定义: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测量

注意: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电阻

影响因素: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

截面积,另外还与温度有关

串联电路两端的总电压等于各部分电路两端电压之和并联电路各支路两端电压相等

串、并联电路的电压特点

电路图

实验器材:电源、开关、导线、定值电阻、电流表、

电压表、滑动变阻器

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内容

在导体电阻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

端电压成正比

实验结论

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电阻成反比

I=U/R 表达式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注意问题

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应移到阻值最大处欧姆定律

计算电压:U=IR

变形公式

保护电路,防止电路中电流过大滑动变阻器计算电阻:R=U/I

的作用

调节定值电阻两端电压

多次测量的目的:防止偶然性,找到普遍适用的结论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 现象 应用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激光准直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光的色散 平面镜 成像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类型 紫外线 红外线 光现象 看不见的光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光的折射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 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镜面的距离相等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小孔成像 日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成 镜面反射 漫反射 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月亮不是光源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f :焦距 u :物距 v :像距 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 成的远视镜矫正 视力矫正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成的近视镜矫正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 个凸透镜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 网膜上眼睛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 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 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透镜的作用 透镜 焦距 对光有发散作用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 凸透镜成像规律 显微镜和望远镜 眼睛和眼镜 说明

初中物理思维导图-高清版

月亮不是光源 定义: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含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 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的介质中,使光 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 光源 条件:同种均匀介质光速:c=3×108m/s 小孔成像 定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光的反射 镜面反射 类型 漫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日月食的形成现象 特点:成正立虚像,像和物大小相等,像 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 影子的形成平面镜 成像 镜面的距离相等激光准直 应用 应用:水中倒影,平面镜成像,潜望镜 光现象 射击瞄准中的“三点一线” 规律:三线一面,两线分居,空气中角大,光路可逆特点:使被照射物体发热,具有热效应,穿透力强应用:红外夜视仪、遥控探测、红外烤箱 红外线 紫外线 实例: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 时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比实际位置高看不见的光 特点:能使荧光物质发光,化学作用强 应用:验钞机、杀菌消毒 含义:太阳光用三棱镜可以分解成红、橙、 黄、绿、蓝、靛、紫的色光的现象 光的折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的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由反射色光决定, 色散 透明物体由透过色光决定 光路的可逆性原理 颜料的混合:混合色由反射色光决定

显微镜能观察肉眼看不见的物体 望远镜能观察遥远的星空 显微镜焦点到光心的距离 焦距 和望远镜 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同一 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 凸透镜 凹透镜 对光有会聚作用眼睛 通过改变的晶状体形状,使远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照相机近不同物体的像都能成在视眼睛和眼镜 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前方,需戴由凹透镜制 生活中的透镜 投影仪放大镜 成的近视镜矫正视力矫正 远视眼看近处物体时成像在视网膜的后方,需戴由凸透镜制 成的远视镜矫正 u >2f 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f <v <2f ,此时u >v 透镜u =2f 时,成倒立、等大的实像,v=f ,此时u=v f :焦距 u :物距v :像距 说明 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作用 f <u <2f 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v >2f ,此时u <v u <f 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初中物理全套思维导图

1 初中物理知识体系全套思维导图 (跟谁学学员专属,主讲王磊老师著作,请勿外传) 前言 尊敬的家长: 您好!为了帮助孩子更系统,更高效的学习初中物理知识。跟谁学初中物理主讲王磊老师,根据10余年的一线教学经历,上万人的教学经验,对初中物理知识进行了系统整理,总结出了这套初中物理知识体系思维导图。这套思维导图,把初中物理的“声光热力电”的知识进行了科学的梳理。 这套思维导图: 有助于同学们学习时在头脑中建立知识联系,深刻记忆; 有助于同学们在考前高效复习,查缺补漏; 有助于同学们整体把握初中物理的知识体系。 而这些恰恰是提高同学们的物理水平,考试能力所必需的。希望每个孩子都通过这套思维导图有所收获,成绩进步! 王磊老师 跟谁学北京总部 跟 谁 学

2 目录 九年级全本 第一部分 分子动理论和内能 第二部分 内能的利用 第三部分 电荷和电路 第四部分 电流、电压、电阻 第五部分 欧姆定律 第六部分 电功和电功率 第七部分 电与磁 第八部分 能源和信息 八年级上册 第一部分 机械运动 第二部分 声现象 第三部分 温度和物态变化 第四部分 光现象 第五部分 透镜及其应用 第六部分 质量和密度 八年级下册 第一部分 力的认识 第二部分 力和运动 第三部分 压强 第四部分 浮力及其应用 第五部分 功和能 第六部分 简单机械 跟 谁 学

3 第一部分:八年级上册 声现象 机械运动 温度物态 光现象 质量密度 透镜及应用 跟 谁 学

4 跟 谁 学

5 跟 谁 学

6 跟 谁 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