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摄影频道——试论专题摄影

摄影频道——试论专题摄影



试论专题摄影
一、摄影与专题
■摄影术起源于美术,是画家们为了更加准确的画制表现对象而发明的。自从1826年法国的尼普斯使用照相机拍摄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以来,摄影做为艺术与技术结合而产生的新的艺术门类,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从最早的针孔成像的房屋相机,长时间涂布的感光材料,人类经过了不断的探索。目前高科技的电子计算机测光控制系统、超声波自动马达对焦系统、多种电脑自动曝光系统、电脑自动调焦测控光闪光系统、DX编码自动设定胶片感光度系统、高速马达自动上片过片倒片系统、长时间和超高速及超大光圈曝光系统,非球面、多层镀膜,从鱼眼到1200mm的镜头群,使得摄影者手中的相机处在一种尽乎尽善尽美的境界,使得每一位摄影家能够更加容易的捕捉到完美生动的一刻。高低速、超微粒、数码的出现,使摄影的空间更为广阔。广大摄影工作者不再为曝光失误、焦距不清而犯愁,可以更多的腾出手来注重摄影所应表现的对象。
■摄影分新闻摄影(注重对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风光摄影(强调的是对大自然的艺术表现)、舞台摄影(突出造型艺术)、人物摄影(表现人物的神态及思想内含)等等。这些摄影大都以抓取事物最为精彩的一瞬入手,来表现所要拍摄对象的某一点,某些侧面,以小见大,以瞬间见全局。然而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处在发展变化之中,要想用一个瞬间凝固的画面比较全面的、系统的、深刻的反映一个事物的全过程,显然是不行的。随着历史的发展,一种使用多幅照片,从多个侧面、不同角度、不同时间、不同光线,用逻辑的红线来把它们联贯起来,配有图片所不能顾及的一篇具有一定思想水平、优美抒情的文章,每张图片配有图片分说明的综合式的专题摄影应运而生。由于专题摄影是用多幅照片与多个瞬间来表现一个发展变化中的事物的全过程,因此和一个瞬间的单幅照片相比较,所反映的对象应该说是更加全面,更加深刻,因而也更加有说服力和更加具有思想深度。专题摄影的出现并大量的被采用,是人们对视觉信息照片、深层次的报道的要求,是人们对摄影提出的更高标准,是摄影成熟的标志,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专题摄影的出现,在世界摄影发展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专题摄影的研究对于从理论上指导专题摄影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专题摄影产生于何时,争论颇多。但是从大量摄影史料的研究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专题摄影是在现代印刷术解决了把照片通过制版印刷在书刊、报纸上之后出现的

。美国《生活》杂志的编辑说:“在出现印刷的书刊上的照片以前,照片都是以单幅出现的,自从有了报刊,并能在其报刊上印刷出清晰的照片来,报刊做为一种传播图片的媒体,使得编辑能够把具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的照片放在一起编排开来,表述一个完整的故事,因此专题摄影应运而生了”。前苏联摄影家叶凯契夫在他的一本专著中说到:“现代的摄影大师们在表现某一种事件的过程时,已不再局限于一幅照片了,而是创作成组的照片,按照逻辑的顺序来叙述事件的过程了,从而来说明整个主题”。从这些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专题摄影最早出现在书刊开始刊用照片的本世纪的20年代,并且最早在画报上出现,仍是至今画报报道的主要表现形式。后来专题摄影逐渐在报纸杂志画册上广泛使用开来,成为一支独立的摄影门类。

二、专题摄影的选题
■摄影者拍摄的独幅的新闻或其它照片,讲究的是抓取瞬间的突发性,新闻性,典型性的画面。摄影工作者去参加某一活动,除了要拍摄活动外,最主要的是要抓取活动中的突发事件,新闻摄影抓取瞬间是第一性的,平淡中没有新闻。只有突发性的重大事件,才能构成新闻照片。如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国经常发生事端,可当以色列总理拉宾这位主张巴以和解的重要人物在出席一个会议时,突然被以色列极端主义者所杀害的突发性的事件被摄影记者抓拍到,当即成为世界各种报刊争相刊登的头条新闻照片。作者是在不可知的情况下突然抓拍的,由此可见突发事件在新闻摄影中的重要性。纵观世界上的各种新闻摄影比赛、评比,每次获得大奖或是好评的都是世界上发生的重大的突发事件。记者的采访拍摄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不可知性,新闻是第一性的,画面构图的完整性,照片的光线、色调、层次的完美性,都是第二位的。而专题摄影工作者,更加注重的是要在专题拍摄前,对所要拍摄的专题进行了解、熟悉、分析,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从思想上,艺术表现上,从拍摄的效果、产生的影响上全面考虑好。人民画报社高级记者茹遂初同志前不久来新疆采访,他在和我们的交流中讲述了他自己策划拍摄“黄河”专题摄影照片的体会时说:“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中华民族古代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但是有史以来,黄河由于河泥淤积,下游成为悬河,治理黄河是我国历代政府的重大课题,是中国人民所关注的重大事件,但是使用专题摄影的表现形式来表现“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源头到入海几千公里的流域上的每一个故事的专题摄影的实施是在做了大量的前

期策划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他拍摄的专题《黄河源头》、《大河上下》、《黄河入海流》、《塞上江南》等一组组从不同侧面组合起来反映一个主题的“黄河”专题,起到了非常好的社会效果。因此采访前的策划、选题是专题摄影是否成功,是否有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关键的一环。选题在专题摄影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人类生活的这个星球乃至太空极为丰富多彩,是一部永远写不完的书。就我们的生活范围而言,大自然中的地貌、风光、雪山、草原;沙漠、戈壁、森林、矿藏;河流、海洋、植被、动物;人们生活中的政治、经济、民俗风情、文化、卫生、科学、军事、农牧业生产、工业、贸易、教育、交通、饮食、城市、乡村、新闻、信息、体育、艺术等等。要拍摄的专题空间很大很大,但要拍摄好专题就必须了解专题的性质、任务、特点和要求。在选择选题时要考虑到以下因素:
第一,专题的选题一定要有思想性,要具有一定的价值。必须明确这个选题要告诉读者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宣传效果。思想性是专题摄影的灵魂。
第二,要选择那些适合于使用形象性,专题性的形式来表现的选题;不适合使用形象的形式来表现的选题不要勉为其难(如思想斗争,心理情感,精神领域的活动等等)。
第三,要选择那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艺术性的选题,尽量做到让读者受益,又具有很高的艺术鉴赏性。做到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充分发挥专题摄影的优势,使专题摄影更加多姿多彩,生动照人。
要选择好专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坚定的政治立场。要站在党性的立场上,站得高看得远,才不会偏离航向。 ■第二、要有广博的知识。没有广博的知识很难选出有思想的深度,丰富多彩的选题。 ■第三,要具有一定的生活阅历,要见多识广,这样才更加容易在人们习以为常、司空见惯的生活中选出有特点的优秀的选题。 ■第四,要勤于思考,反复推敲。要对选择的专题了解得尽量多一点。很多事物光靠耳闻目睹还不够,不懂就问。要多跑,很多的选题是靠腿跑出来的,闭门造车不行,多跑才能见多识广,选出好选题。 三、专题摄影的采访
■有了好的选题并且确定下来之后,一般采用采访(或是约稿)的手法实施。采访得好可以表现好选题,采访得不好的选题和设想也会落空或是不尽人意。专题摄影和新闻摄影的最大区别是在采访前要做更多的准备工作和采访中的周到和详细。

采访是搞好专题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有了好的选题之后,我们怎样来表现它呢?
■(一)要尽可能周密的做好调查研究,尽量多的查阅和选题有关的第一手的背景材料,做到心中有数。试想:如果对你要表现的事物一无所知,不了解采访的对象,只能按照编辑的指令去采访,那么你在采访中将会处于一种什么样尴尬的境地?你要想通过你的专题摄影塑造感人的形象,通过你的专题去感动读者、并吸引读者耐心的看下去,那么首先必须对你要采访的对象了如指掌,成为这方面的半个专家,在采访中说的是内行话。只有这样你的采访才会具有一定的深度。1993年到1994年两年,我在《新疆画报》上搞了一个反映哈萨克牧民生活的选题《千里大迁徒》,但是在这组稿子的选题的制定和采访却是在1985年前后就开始构思策划了。这中间经过近10年的反复调查论证,体验生活和采访了。记得在采访前,我反复调查论证,体验生活和采访。记得在采访前,我反复查阅了哈萨克的历史、生活、生产、民俗风情的资料,做到了心中有数,接下来几次加入牧民们的迁徒活动,体验生活、调查研究,因此这个专题刊出后受到很多读者以及畜牧专家们的高度评价,并在全国获奖。 ■(二)专题摄影和独幅新闻照片的入手点不同。新闻照片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突发性和不可知性,而专题摄影则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专题摄影工作者,在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对于选题的意义,报道的意图,拍摄的构思心中有数,要有所预见,接下来就是制定好一个采访的计划。 ■采访计划包括一个总的思路,在采访中不可偏离这个中心思想。
■(三)专题摄影工作者除了应具备一般摄影工作者的基本修养、素质外,还必须根据专题摄影对采访者的要求,要能够集拍摄、文字为一体。专题摄影工作者应该具备很高的文字水平,要能够写出很好的文章,要成为文字、摄影的两栖记者。这也是专题摄影有别于独幅照片对摄影工作者的不同要求,搞专题摄影要有一个详细的书面采访计划,选择最好的时机、最好的季节、最佳的光线条件、最理想的角度、最好的拍摄点、最美的画面、最好瞬间、最佳状态;采访中采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找什么人引见,分几次进行等等。专题摄影的形式决定了你的采访必须要全面,不但要考虑到面,还要考虑到点;不但要大场面,要中景,还要有特写。此外,还要考虑到大量的照片之间要有逻辑联系,要有一条中心思想的红线贯穿其中。 ■(四)深入采访,吃苦耐劳,勇于在艰苦环境中完成任

务,不达目的决不罢休。专题的采访是一项非常艰苦的劳动,不是人人都能胜任的,是要付出汗水、心血、乃至生命的。美国地理杂志的记者詹姆斯为了拍摄美国的大峡谷而摔断了腿。解放军画报的记者为了拍摄金沙江的专题而付出生命。因此采访活动中必须做好吃大苦耐大劳的思想准备。要把书面上的计划变成现实,想象不到的因难是很多的,特别是新疆边远地区的采访,上高原、沙漠、雪山、戈壁地区的采访,要做好吃不上饭,睡不好觉,找不到人,失败而归的思想准备。做为一个专题摄影工作者,就要有不达目的绝不罢休的决心和信心,要想方设法完成任务,把第一手材料拿回来。
■(五)要注意每张照片都要围绕着一个主题,每张照片之间都要有逻辑联系,拍摄中尽量想到方方面面,在实践中不断修订拍摄的设想。要反复提炼,反复实践,始终扣紧主题,使专题摄影尽可能的达到较高的艺术境界,文字优美感人。 四、专题摄影的编辑与媒体
■专题摄影确定了好的选题,经过深入艰苦的采访后,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素材。有了材料还要经过编辑加工,版面设计,并通过媒体后才能和读者见面。专题摄影由若干照片组合而成,并要配有精美的文字和图片说明。它是一个独立的,整体的,占有相当篇幅的,不依附其它形式的完整的体系。因此专题摄影对编辑工作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编辑要能够提出好的策划好的选题,并指导记者的采访。
■(2)编辑要根据采访得来的素材认真审稿并提出编辑思想,把采访者的思想和编辑的思想统一起来加以升华。我拍摄过很多好的专题如《艾德力丝绸》、《中国绿珍珠》、《骆驼》都是在与编辑充分研究,增删补拍后才获得成功的。 ■(3)编辑要处理好文字与摄影专题的关系,要做到文图并茂,互为补充。一篇文字新闻,它要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为什么、怎么样,要通过对事件的全面交代,使读者接受信息。而专题摄影的文章是在一组已具有逻辑联系的照片基础上的文字,要求是拾遗补缺。文章要有利于突出主题,要有文采,要栩栩如生给人以美感。另外编辑还要起到核对事实、数据,杜绝差错,提炼主题的职责。 ■(4)担负专题报道的形式,决定了图片较多数量和图片与图片之间有一定的逻辑联系。由于多幅照片编辑在一起刊出,整个照片构成了情节的起伏和发展变化过程,照片又有特写、全景、中景、历史照片、资料片等,因此需要编辑通过文字和美术设计来把照片联系起来以突出主题,美化画面,

吸引读者。 ■目前,我们已进入了信息社会,电脑制版、彩色印刷系统的不断完善,使得专题摄影已越来越多的要依赖媒介作为阵地来表现自己。因此,可以说专题摄影的完成,是一项综合性的集体劳动,做为记者在制定计划和采访中要熟悉编辑和美术设计业务,以便在采访中能够考虑到采访后期的诸多因素。而文字编辑、美术编辑们也要和记者加强联系、配合、协作,尽可能的突出主题,表现好摄影专题。 ■在我们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纵观当今世界各国的报刊杂志,有三个最为明显的趋势:一是都在大量使用专题图片,因为专题摄影和单独的文字相比更加使人信服,而成组的、系列的专题照片更接近于电影电视的反映过程,又具有资料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并且成为报刊和电视争夺读者最为有力的武器。二是由于大量图片的刊出使刊物要讲究版面的美术化设计。三是要文图并茂、互为补充,给读者更多的信息与知识。可以说专题摄影是现代化传播工作的一项“系统工程”。作为报刊的独立的重要的兵种它将占具报刊的重要位置。它的发展前景光辉灿烂。
(作者:赵君安)
发挥摄影优势 服务西部开发

■龙年千禧,世纪之交,神州大地响彻一声春雷: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是以江泽民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根据邓小平同志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高瞻远瞩,统揽全局,面向新世纪作出的重大决策。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是扩大国内需求,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增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和巩固边防的根本保证;是逐步缩小地区差距,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必须要求。
■江泽民同志指出:加快开发西部,是全国发展的一个大战略,大思路。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也是空前艰难的历史任务。他号召西部各省区广大干部和群众,要抓住这个历史机遇,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利用自己的优势,创造新的业绩,建设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河秀美的西部地区。
■新疆属于西部,是西部大开发的重点地区。新疆大开发的战略任务与战斗部署是: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以公路建设为主,加强铁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电网、通信、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二、加强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农业要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特色农业。优先发展天山北坡经济带;畜牧业

要发展细毛羊和肉牛肉羊生产基地;林业要发展经济林、防风林、用材林,退耕还林(草),优化生态环境;工业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依托资源开发特色产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城乡集团、个体、私营等各种所有制经济;积极开发石油、天然气、煤炭和其他矿业产品。三、依托铁路大陆桥国际大通道,边境口岸,东联西出,发展边境贸易,建设西部国际贸易中心。四、优化投资环境,吸引国内外投资。五、发展旅游业,使之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六、发展社区服务,开辟就业门路。
■摄影的优势是能够快速地、真实地、直观地、形象地反映客观事物。作为一种图象文化,是极富魅力的宣传媒体,具有很强的认识教育作用。知识信息的传播作用,思想文化的交流作用和精神情感的审美作用。它还可以通过直观图象使使用不同语言文字的人都能一目了然。因而已经成为国际交流的“最佳共通语言”。
■摄影工作者要展现西部大开发的宏图伟业,一是要精神抖擞,积极参与,全身心地投入这场再造华夏文明的英雄壮举。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心,留下自己的劳动和作品。用视觉形象营造西部开发氛围。用精彩的作品鼓舞一代开发者。并使之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二是要深入学习,提高对西部大开发伟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认识,从总体上了解西部大开发的规划和部署。只有有了高屋建瓴的认识,才能心有全局,激情倍增,深刻领悟到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三是要在全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自己长于什么,准备反映什么,打算表现整体开发进程中的哪个方面哪个部分。并积极补充自己所缺少的专业知识、文化修养和技术能力。要给自己提出奋斗目标。四是要认识到西部大开发是一个有周密计划的、完整统一的、互相紧密相关的、分阶段长期完成的巨大工程。因此,摄影者个人必须有限苦奋斗,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不是哄一阵子,也不是拍一些照片就算完事。
■西部大开发给摄影工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在这个亿万人民挥戈上阵地的万里疆场,摄影家尽可以施展个人的才华,去寻找自己要反映的题材,去收获自己梦寐以求的创作硕果。
■面对西部大开发,摄影工作者的光荣任务是什么?概括地说,那就是:纪录西部大开发的创业行为,前进步伐;表现西部大开发的火热场面,精彩瞬间;歌颂我们伟大祖国蒸蒸日上、腾飞跃进的时代精神;赞扬人民群众、英雄人物的爱国热情与意气奋发的革命气魄;塑造一代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光辉形象;反映西部开发过程中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面向国内国外介绍新疆的

自然地理风貌,丰富的矿产资源,特色农牧产品,多民族聚居的人文状况,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以及优越的投资条件。要增强外向信息交流,吸引国内外旅游者、探险家、科学家、企业家前来考察观光,投资开发。
■具体到每个摄影者要干什么,就必须结合每个人的职业专长,兴趣爱好,知识积累,文化修养来选择适体的表现对象。一般来说,宜于做专家,不宜做通家,应当选择生活的某个方面,摄影的某个门类,知识的某个学科,风格的某个追求,集中精力,深入探究。最好能使自己的作品规模化,系统化,学术化,艺术化。而不要什么都拍,弄得杂乱俗浅,不上档次。比如说,大家都拍摄过的罗布泊、火焰山、怪石沟、五彩湾、火龙洞、那拉提草原、哈纳斯湖、天山一号冰川等奇特的地貌风光,并没有被拍完拍绝。还可以从地球形成的角度,生态学的角度,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去拍它。甚至可以从地球形成摄影、抽象摄影、幽默摄影的视觉感受去拍它。再比如,我们可以从商业广告的需要拍摄新疆的特色农产品番茄、红花、枸杞、香梨、葡萄、石榴、大枣、巴旦杏等,对外宣传,促成外贸出口。还比如,我们新疆久负“歌舞之乡”的盛名,可是至今没有一本介绍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的舞蹈画册。西部大开发项目繁多,规模宏大,几乎涉及及各行各业。新疆这块土地,无论她的地理风光特色,丝路文化特色,民族人文特色,都是摄影家心向往之的圣地。凡是来过新疆的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友人,无不盛赞新疆是摄影家的天堂。我想,不管你是新闻摄影家,还是艺术摄影家,都有英雄用武的之地,都可以大显身手,成就事业。这里正是产生摄影大师的温床。
■面对摄影要展现西部大开发的光荣使命,摄影家有什么困惑,或者说还有什么不适应之处呢?大家都谈到,西部摄影家目前普遍存在的障碍是思想保守,自我封闭,视野狭窄,观念陈旧,缺乏时尚敏感、经济眼光、追新创造和竞争意识。因此,必须首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打破思想认识方面的禁锢。
■一、要冲破思想僵化,自我封闭的所谓“盆地意识”。
■某些摄影者多年来只看到自己身边的一片井底。只按老习惯、老手法拍一些风光人像,孤芳自赏,自安于“吐鲁番水平”。对外边五彩缤纷的世界恍若隔世,对新的信息技巧麻木不仁。不与别人交流,也不学习人家的长处。由于不是宏观地、动态地看待世界摄影发展的趋势,更找不到自己与别人的差距。依然我行我素,在低水平的圈子里往返徘徊。同时,还由于消息闭塞,孤陋寡闻,不明白自己置身其中的日常生活

竟是别人追觅的宝贵资源。比如,新疆众多少数民族蕴藏着取之不尽的民俗素材,是社会学家研究人类社会发展的“活化石”,具有世界意义。而我们因为不知道这也是摄影的一个门类,而使这块领域迟迟得不到开拓。有些素材,比如民俗风情,巴札集市,牧民转场,赛马叼羊,自己觉得司空见惯,毫不新意,早已拍多了,拍腻了,可别人一拍,竟能获得国际大奖。这也是由于不识手中题材的世界价值导致的失误。
■二、要克服摄影题材的狭窄观念。
■在某些摄影者看来,“摄影就是艺术摄影,艺术摄影就是风光摄影,风光摄影的审美标准就是诗情画意。”所以一拿起相机,整天跑着找风光。更有甚者,认为只有拍风光才是当行本色,拍花鸟动物什么的,都不是摄影。当然也瞧不起新闻大师拍风光,达到了诗情画意的境界,确是一种继承、革新和创造,必须给予极高的评价。但却不能因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家都挤一条道,把摄影的题材和审美标准单一化,刻板化。这就需要从根本上认识相机的功能和摄影的特征。叫做正本清源好呢,还是叫做更新观念好?反正相机只是一架光学器械,拍什么都行。还是让它反映更多的对象,表现更多的社会生活领域为好。还是让摄影家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法,拍出具有多种多样审美愉悦的作品为好。至于因为认识偏颇,门户之见,互相瞧不起,则更有害团结,不利共同进步。
■当前,国内国际摄影创作日新月异,发展很快:题材范围越来越广;探索的走向越来越宽;追求的旨趣越来越深;运用的技巧越来越新;风格流派越来越多;审美标准也越来越趋向多样化。我们要是老用狭窄的观念应对摄影潮流的追新时尚,势必落得被淘汰的下场。
■三、破除“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的偏见。■有人说:“我们辛辛苦苦拍的东西总也不好,内地的人来了拍的也是那些东西就获奖。看来还是外来和尚会念经。”言外之意,有些怀疑,抱怨,不服气。以我看,对这话要分析:1、不是所有的“外来和尚”拍的新疆东西都能获奖,获奖者仅是极少数;2、许多人同拍一个景象,由于构图、取舍、景距、用光、色彩、曝光的不同,效果决不会是相同的;3、能获奖的“和尚”是因为他确实对新疆景物有新鲜感受,有独特视觉,有深厚文化积淀,有高超的摄影技巧。这就是你和人家的差别。应当在这些地方虚心向人学习;4、不懂得摄影家的差别重在内功修养,单从下了多少功夫,吃了多少苦头和人较劲,是很不清醒很不明智的;5、比不过人就堵气,不服气,是不思进取的惰性和盲目偏见的表现。事实上,因为

拍了新疆题材而声名大噪的“外来和尚”能有几个?不能丈八灯台照远不照近。以我看,真正把新疆题材拍深了,拍活了,拍出了名堂的还是我们新疆的“和尚”。赵承安几十年如一日苦苦钻研新疆地理地貌摄影,他的《中国石油地质·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获得了中国摄影艺术金像奖。不仅是新疆地理地貌风光照片,还是新疆石油地质资源的重要参考书。郭新甘耐十年寂寞,独自倘佯于戈壁砂砾的魔鬼城,给荒漠枯树注入了顽强抗争的生命力。他的《大漠·太阳·生命》获得全国摄影奖。就连韩连赟的新疆民族民俗摄影,虽然刚刚起步三四年,却已引起了摄影界和民俗社会学家的特别关注。我们应当及时、认真、敏锐地借鉴他们取得创作成功的经验,抓住特色题材,一抓到底,不获成功,决不转移。万不可木偶过海,望洋兴叹,为自己的裹足不前寻找种种借口,期期艾艾,怨天尤人。
■ 四、要增强竞争意识。■摄影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就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应有的影响。多出作品,多出精品,多出画册影书,多办各类影展。让展览走出展厅,走向街道、广场、工矿、农村,走向内地城乡,走向国外各地。还可利用上网广泛宣传。大开展就要大开放,大开放才有大竞争。要让更多的人了解摄影家,要让世界各国的人民了解新疆。
■ ■五、必须树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观点。■过去,我们只说摄影家必须不断提高文化修养。而现在,在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全球化的情况下,还必须具有一定的经济学知识。学会运用经济学原理和方法观察认识社会生活,以便更准确地把握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意义和价值。比如新疆的战略产品“一黑一白”,黑的石油,已经出版了《中国新疆石油大观》,白的棉花,就觉得没啥拍头。北京的罗小韵拍了《走进棉花王国》,而新疆的摄影家就缺乏这种敏感。如果能从石油和棉花是新疆的两大支柱产业的经济观点看问题,棉花大宗出疆出国和“西气东输”,将给新疆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摄影家就会得到新的启示和感受,从而产生必须大力宣传的积极性。
■ 六、用“影书”的形式关注社会人生。■目前,虽然摄影界还没有正式命名,但实际早已存在的“影书”,较之“专题摄影”更能规模化、系统化、学术化、艺术化地讲述某人某事,评述某个社会问题,传播某种知识信息,建立某种学术观点,宣传某种思想文化,或者通过美的分析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它有图有文,图文互补;以图为主,以文为辅;图片画龙,文字点睛。是摄影关注社会人生的新体裁新品种。社会纪实摄影

家可以用它来反映社会重大问题,如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改水工程,邪教罪行,科普宣传,爱国主义教育,治理沙化土壤等等。
■ 七、严肃对待摄影创作。
■摄影不是随便拍张照片玩玩,也不是凭借一架好相机,外加一个好运气就能拍出好作品。它同样是一种严肃的创作活动。既然是创作,就得遵循创作规律:真正深入生活,认真选择题材;对拍摄对象要有深刻了解,有独特感受,有特殊视点,有创新立意;并且注入主观感情,使一切景语都成情语;要不断加强文化修养;要有感受美、捕捉美、表现美的艺术气质和技术技巧;要增强照片的文化内涵和个性特征;要树立精品意识等等。现在有的人不愿下功夫练基本功,只想碰运气拍出好照片去参赛获在奖。这种懒惰、侥幸和浮躁的心态,恰似缘木求鱼,是无法完成展现西部大开发的光荣任务的。■要想充分发挥摄影优势,完成服务西部大开发的历史使命,还需要党的宣传部门,政府的文化主管部门,新闻出版单位和各级摄影家协会做好组织领导工作。■一、要针对西部大开发的规划和部署,强化形象新闻意识,引导摄影家抓大趋势,大规律,大事件;表现全局性主战场动态;掌握重点项目的发展变化。要显示出领导者的组织水平,策划水平,控制水平和管理水平。■二、组织各类学科的专家学者和摄影家共同筹编,争取出版一套《新疆资源》丛书。用影书的形式分辑介绍新疆的石油天然气,农林牧副渔,工业矿藏(包括煤、铁、金、玉、宝石、石棉、稀有金属……),风光旅游,文物考古,人文资源(包括民族、宗教、民俗、人种、文化、教育、音乐、舞蹈……)。加强对外宣传,吸引他们前来旅游考察,投资办企业。■三、每年都有许多港澳台同胞,日本、韩国、东南亚、欧洲、美洲等外国朋友,或组团或个人来疆旅游摄影,我们何不定期举办“全球摄影家中国新疆采风”活动,并举办摄影展览、理论研讨与参赛评奖。通过他们的帮助来宣传新疆。■四、培养、提高、扩充、壮大摄影队伍。为了适应西部大开发对摄影工作质量和数量的需求,应当做到:1、举办各种高级摄影家理论研讨班;中级摄影人员讲习班;青年摄影大专学习班。提高现有摄影工作者的素质与水平,培养新的一代摄影专业人才。2、举办各种类型的作品研讨会、讲评会;坚持两年一次的全疆摄影理论年会;发表摄影评论文章,出版论文汇编和理论研究专著;加强理论对创作的指导帮助,保证摄影创作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3、为了繁荣创作,壮大理论队伍,摄影界应当热情欢迎文学、美学、美术、音乐

、戏剧、舞蹈、雕塑、电影等姊妹艺术界的作家、艺术家、理论家加盟我们的阵营,以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优势互补,切磋琢磨。不要用“在文学界、绘画界混不下去了,就转到摄影界来指手画脚。”那种话讽刺挖苦人。说实在的,摄影界的理论研究空气太稀薄,需要引进各类专家学者介入进来。多一些不同意见的争论,总比一团和气要好。“指手画脚”有什么不好,说错了可以争鸣嘛!不要小家子气。不要占山为王,容不得别插进一只脚。■愿摄影界的朋友们团结起来,协调作战,努力展现西部大开发亢奋昂扬的时代精神和惊天动地的历史画卷。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使自己得到锻炼,走向成熟,取得丰硕成果。
(作者:雷茂奎)


新世纪纪实摄影断想

纪实要植根于本民族

■在人类即将进入新世纪的时候,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也将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生活急速变化,物质生活不断提高,在文化艺术上必将有新的追求,在求新求奇求变的心态驱使下,对西方的新潮、新派兴趣倍增,大量接受西方个性解放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给我国封闭的文化市场打开了一扇紧闭的大门,形形色色的艺术形式,开阔了视野,丰富了表现形式与内容,文化市空前繁荣。特别是在一些青年人中,莫不以此为时髦,以此为快。新兴的文化市场到处是灯红酒绿,光怪陆离,为了投其所好,人们的兴趣像走马观灯似的变换着,艺术在这里成了一种变态的发泄,最终发现这并不是纯正的艺术,不过是感官的刺激而已。
■随着现代物质生活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人像机器一样不停地工作,去追求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成功,更显赫的名誉。人生便多了些无奈,少了些激情,在疏远而封闭的人际关系中,又渴望友谊和真情,在拥挤喧嚣的城市中又希望宁静和回归大自然,在高度现代化生活中又生发着强烈的回归感。人们终于弄清了最希望看到的是实实在在与自己息息相关的文化艺术,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的纪实艺术。
■我国在改革开放年代,随着经济大潮涌进来的新派艺术,使人们在观念上有了新的突破,认识到艺术必须要发展,不发展就没有生命力,但同时也感悟到任何艺术发展,都离不开本民族的根,离不开艺术本身的特性,如果不能正确引导,随波逐流,任其泛滥,我国几千年优秀文化遗产将被冲刷消失殆尽,试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文化艺术,唯西方文化牙慧为荣,其未来将是多么的悲哀。
■纵观世界上的艺术形式,经常有所变化,但其本质特性都不会有变(

如果变了,这种艺术形式就不存在了),人类从诞生以来,本能的创造了舞蹈、音乐、诗歌等,流传至今,长盛不辍,而这些古老的艺术形式,至今仍焕发着光辉,其重要原因就是,这些艺术是人们在劳动生活中创造的,尽管后来被改造、移植、发展、变异,但这些艺术本质特征没有丧失,更由于国家、民族、地域的不同,保留下来的艺术特色也绝不雷同,这自然形成了世界上艺术的多元格局,使世界上的艺术变化无穷、丰富多采,构成了一个灿烂多姿、繁星闪耀的艺术世界。“艺术只有是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摄影最本质的特征是纪实
■每一种艺术形式都有其最本质的特征。摄影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以纪实写真为其最基本特征的,它虽然脱胎于绘画,但又具有绘画所不及的逼真无误的特性,这是它赖以生存的先决条件。它首先是丝毫不变的真实纪录,然后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给以艺术加工,于是一门独立的摄影艺术产生了。不管是源于摄影的电影、电视也好,或一些合成加工的所谓艺术摄影也好,它们都没有代替的纪实照片写真的魅力,这也是时隔一百多年仍具有强劲的发展势头的原因。
■早期的纪实照片虽为数不多,但弥足珍贵。一些历史人物、历史遗迹,还有谁能看到它的真面目?只有那些泛黄的老照片,是有力的见证,最具有说服力!《清明上河图》、《红楼梦》,用绘画和文字描绘了当时的世俗民风,建筑景观,但究竟不是亲眼所见,总有一种艺术再造的感觉,人们对它往往会有多种的解释和争议。只有纪实写真的摄影,没有人去怀疑它的真实性。中国有一句古话,“耳听是虚,眼见是实”。这就是纪实摄影在人们心目中至今仍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以致早期的民族解放战争的照片到当今的《希望工程》照片等,如果不是它的真实可信性,决不可能成为背负民族的希望,唤配亿万人民行动起来的号角,这已是人众所公认的事实。
■虽然建国以来纪实摄影曾被歪曲过自己的形象,纂改了纪实的真正涵意,成为掩盖、粉饰虚假现象的专用工具,使它丧失了真实的本性,失去了人民的信任,但历史是属于人民的,粉碎“四人帮”后,纪实摄影振奋精神、解放思想,产生了许多反映现实的优秀作品,纪实摄影重又得到了人民的认可。
■改革开放以来,摄影艺术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摄影艺术呈现多元,摄影走向一个空前繁荣的时期,并出现了电脑加工合成,创意构图达到完全自如的程度,这是科学的进步,为此,有人大声疾呼新时代的到来,带来了艺术上的革命。其实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新世纪是高科技

时代,必然给人类带来生活上质的变化,同时也带来精神上的一些苦闷与烦恼。人际关系的疏远,精神生活的空虚,人们更多渴望真实、真情,人们需要一个平常的心态去看待社会,因而在文学上需要真人真事的纪实文学;在电视上要看普通百姓们的家长里短;在摄影作品中则喜爱那些不事矫情造作的真实自然形象。《希望工程》、《俺爹俺娘》、《麦客》等纪实摄影受到欢迎和赞扬,人们爱看的不是外在美,而是纪录下来人的真情,真情是什么?真情就是真实生活的提炼,人们的情感交织就是最动人的艺术。没有激情,没有个性,还有什么艺术性可言。
■新世纪的到来,一定会面临许多新问题,特别是高科技给纪实摄影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同时也带来一些观念上的冲击,比如说电脑制作,就可以把储存的照片资料拼凑成一幅构图精致、完整无缺的照片,不需要摄影者冒着风险,风尘万里的去到现场拍摄,不需要等天气变化就会造出霞光万道的云景,这虽然方便、完美,但作者那价创作的艰辛与快乐却消失了,没有创意只有编制。观赏者也认为这像画面一样拼凑起来的作品,虽然好看,但失去了精神,缺乏了韵味,久而久之,摄影的纪实美将茫然无存,就象在小摊位上那些电脑制作的人像照片一样,没有头发换一头秀发,瞎子也可以换一副明亮的眼睛,最后完整了,可找不到她本人。
■电脑、数码的运用,的确给摄影带来了一场技术革命,大大强化了摄影的手段,但技术绝不能代替艺术,艺术是有思想的人性化完美的组合,世界再发生什么变化,矛盾永远存在,爱与恨、丑与美永远都会并存,对先进的技术不能低估,但必须明确摄影艺术不是自然科学,技术是要为艺术服务的。
纪实摄影要高扬主旋律
■纪实摄影永远是站在时代的前列,真正的纪实摄影应该是处于时代大潮的风口浪尖上。早在二、三十年代就有先驱者用摄影为劳苦大众呐喊,歌颂底层的受苦受难的民众;全民抗日战争打响,摄影又为民族的尊严而战斗。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斗争,祖国的四化建设,乃至反抗“四人帮”的“四·五”影展,那一次不是高唱时代的主旋律?得到人民的拥戴,纪实摄影只有高扬主旋律的大旗,才有着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才真正符合广大人民意志,具有更为广泛而深刻的人民性。
■对主旋律有人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百花齐放应该是多元共荣,齐头并进,再提主旋律已经过时了。我不同意这种看法,主旋律是什么?我认为主旋律是时代的大潮,是千百万人民的愿望与奋进的方向,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社会潮流,任何人都不能违

背这个潮流,顺民意则倡,逆民意则亡,文学艺术要紧随时时代,这才是时代的主流,热衷于孤芳自赏,雕虫小技,终成不了大器,必被时代所担淹没。我们应把眼光放远些,放亮些,在社会大转型的新世纪,我们绝对不要迷失方向,要认清我们的责任,纪实摄影仍然是我们手中最有利的武器,《希望工程》、《俺爹俺娘》、《麦客》等这些最朴实无华的纪实摄影,再次得到社会的认可,他们宣扬的是中华民族坚实的脊梁,这些最普通的人们蕴含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拍摄他们就是宏扬主旋律,揭示人民性。这样的题材、内容,我们永远拍不完,这样的主题必将受到人民大众的欢迎。当前我国正进入一个大发展的时期,有多少动人心魄的感人故事需要用纪实摄影来表现,“抗洪救灾”、“西部大开发”就是前无古人的壮举,古人尚提出“文需有益于天下”的口号,我们面临这改变人类命运的机遇,正是纪实摄影大显身手的好时机。
典型人物性格必须是典型环境中的纪实
■长期以来,摄影界都在为拍不好人物而苦恼,能够保留、流传下来的人物作品屈指可数,这里面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还是大量的人物作品不是在现实火热的斗争中以及在事物进行中完成的。当我们看到一幅内容丰富、性格鲜明的人物照片时,不啻读一篇洋洋洒洒优秀的文学作品,人物复杂的表情,传达出大量的内心世界,人物的神态与服饰足可以折射出一个时代,如《在结婚登记处》(李仲魁摄)、《上访者》(李晓斌摄)。新世纪的人们面临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世界,人的思想感情往往呈现着迷茫复杂的心态,渴求真诚、真情,厌恶虚伪欺诈,他们希望看到普通百姓的生活写照,关心、同情不幸的个人命运,甚至一些人还有很浓厚的怀旧情绪,他们想从逝去的生活中找回心灵的慰藉。新世纪的人们心丰收是多变而充满矛盾的。
■但人物摄影在一个很长时期都给简单化了,概念化、公式化倾向十分严重,甚至在“左”的垄断了成了政治需要的传声筒,人民群众对此产生了十分厌恶和反感情绪,拨乱反正以后,新时期出现了生机,人们看到了真正有个性有内蕴的人物形象,但这类照片与整个形势和人口来比较,确实相距甚远。
■ 纪实摄影中的人物,应该说都是从生活中抓取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人物性格才得以充分展示。这种在生活中去选择,比较、提炼、抓拍的手法,大大增加了人物摄影的难度,于是有人避难就易,仍离不开那种摆布、导演人物的手法,这种不深入生活只是想当然的让模特摆几个姿式的做法,自然是拍个不出令人信服的人物照片来的

。纪实摄影纪的是真人真事,这就需要摄影者去关注特定环境下人物真情的流露,要求摄影者必须具备审视人物内心世界的慧眼,才能在最典型的时刻,抓取到符合特定情节的人物性格。这是纪实人物摄影的难点,但也是纪实的最大特色与优势,其真实感人的程度,任何其他艺术形式,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具有高素质的新世纪的人们。更需要纪实摄影的真实人物形象去感染他们、影响他们,任何说教式的宣传,在当代人们心理上都会适得其反。
■ 纪实风光摄影的再现与表现 ■风光摄影是直接取材于现实客观存在,是大自然真实的写照。(用电脑制作的照片另当别论)早期优秀的风光摄影大师亚当斯的系列黑白片,以其大气磅礴的气势,至今仍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这就足以说明纪实风光照片的穿透力和永恒的魅力和永恒的魅力。当今摄影器材的精良与普及,已是今非昔比,人人都有登山涉水拍摄自然景观的机会。虽然这方面的照片甚多,但真正像大师那样震撼人们心灵的作品仍是风毛麟角,究其原因,则是作者对风光理解的十分浮浅,往往是带着争奇猎艳的心态去拍摄,如某处发现了一处景点,慕名而来的接踵而至,于是这类照片刊物、报纸上充斥于市,不久这个景点就被拍滥了,人们失去了兴趣,于是再次转移。这些所谓的风光艺术照片,目前在一些展览中占据很大比重,展览也只是开幕式上热闹一阵,过后冷冷清清,再无人问津。
■艺术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风光照片决不止于再现原貌。要想让风光照片达到艺术境地,必须有作者主观的创意构思,虽然面对的是不变的自然界,但自然界仍是有外部的变化。春夏秋冬,阴晴雨雪,景色情调绝不相同,都可以赋予大自然不同的光色影调的变化。当然真正创意的风光照片决不止于美化外形,而是将作者的感情升华到大自然中去,于是高山有情。这些片观后让人浮想连翩,将人的思绪引向无垠的深远,如:郭新的《大漠·太阳·生命》就属于这种对大自然有着全新诠释的作品。
■风光纪实摄影不应仅仅是为纪实而纪实,而是要深入发掘景物内涵,拍得既真实又空灵,突出了一种竟境的美,让人们去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完美,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新世纪的人需要更完善更高层次的美,他们已不满足表面的形式化,他们需要有个人风格融入大自然的新作问世。
■有人预言新世纪是纪实文学独领风骚的时代,一切文化艺术也必然步入这个大趋势中。以纪实为主要特征的纪实摄影多,更是首当其冲,让纪实艺术推动整个社会的前进,让更多的纪实摄影家投身到这空前的大变革

中,去迎接新世纪霞光万道的曙光。
(作者:樊矫健)

浅论摄影作品的商品属性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精辟的论述到: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与这一劳动的生产力成反比。这些物现在只是表示,在他们的生产上耗费了人类劳动力,积累了人类劳动。这些物,作为他们共有的这个社会实体的结晶,就是价值——商品的价值。商品是一种二重的东西,即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摄影作品是一种技术和艺术的“混血儿”,是摄影人精心炮制的一种产品。对这样一种特殊的产品,作为一个业余爱好摄影的“发烧友”想就其摄影作品的商品属性、价值、市场交换模式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1、关于摄影作品的商品价值■商品是有一定价值的,摄影作品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也是一种特殊的商品,那么怎样来确定一幅摄影作品的价值呢?物价部门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关于摄影作品的价格),作为摄影作品的生产者——摄影人也是说不太清楚。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商品的价值量与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的量成正比,那么我们先看一下摄影作品产生过程中摄影人的劳动。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是现代科学技术和艺术的结晶,是摄影人艺术素养和创新精神的体现,是反映历史变迁世纪瞬间的图像见证。摄影人在创作摄影作品时是一种创新的劳动,是具有艺术想象力的劳动。根据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我们了解一下摄影人的劳动的质和劳动的量即怎样劳动和劳动多少的问题,任何好的摄影作品产生却是没有规定的模式和拍摄时间,而拍摄的过程是很短暂的,有时是瞬间完成的,作品的好坏成功与否是与“怎样劳动”有很久的关系,“怎样劳动”即“怎样拍摄”怎样拍摄是一个复杂劳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摄影人要付出大量的脑力劳动。并取决于其艺术修养、摄影技术、创新思维能力等因素,故摄影拍摄过程又是一个创造性的劳动过程。
■综上所述,摄影作品的商品价值首先应考虑的是作品的创意价值,一幅作品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设计就是作品的生命,没有创新的作品是不能称其为好作品的。“相似”和“类同”是没有什么价值可言。当然,摄影作品的价值还应考虑其艺术的价值、纪实的价值、实用的价值。
2、关于摄影作品的价格定位和市场流通
■国内摄影作品的价格体系是不太规范的,一幅作品如何定价,如何确定其市场价格,作为摄影作品的生产者——摄影人应该首先心中有数。根据价格理论,市场的商品价格决定于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需求曲线表明大多数商品的

需求量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化。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对于某些特殊商品如:名贵的装饰品、古董、名画、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比较高的摄影作品等,需求量与价格可能呈同方向变化,价格越高越能显示其珍贵性,往往需求量会越大,价格下降反而会遭人冷落。这些知识摄影人是应该了解和掌握的。■关于摄影作品的定价问题国外国内情况是有所区别的,国外的有些做法和经验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亚当斯的一幅摄影作品《月升》可开价几千万美金,而国内一幅摄影作品能定价一万元人民币以上者是寥寥无几。最近在北京举行了第六届国际汽车工业展,车展举办了摄影大奖赛。近200名摄影者玩命似的拍摄,影赛收到了2320幅作品,而奖项只有27项;虽有80幅作品获奖,但53名作者作品入选者除一纸入选证书外,主办单位不付任何报酬(主办单位还有权使用作品),据悉主办者还收购底片,附上样照每幅50元,摄影人也有出售的。国内的图片就这么不值钱?这归根结底是一个摄影人的观念问题,是摄影人怎样看待自己劳动的问题,摄影人的劳动和创作难道就是一幅底片50元的廉价劳动?故摄影作品的价格定位,作为摄影人自己应该把摄影者的劳动成果看的珍贵一些!■摄影作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和拍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情况是不一样的。在我国目前还没有规范的摄影作品交易市场,而摄影人自己大多数也没有把拍摄作品当作盈利和赚钱的手段(专业摄影师除外)。中国的摄影人追求摄影艺术者众多,通过摄影追求经济效益者很少,当然国内的摄影人体现自己摄影价值也有其他的途径:投稿、参加影展、参加影赛、出画册等等,把金钱看的是比较淡的,有些人把自己毕生的精力、财富献给了摄影事业,这是中国摄影人的一种精神,一种为摄影艺术献身的精神。也是全国各级影协组织越来越兴旺的根基所在。但是,本人认为市场经济下的摄影事业光有这种精神是不够的,摄影人不但要有为艺术献身的精神,还应该转变观念,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要有经济头脑;要有效益意识;要有竞争意识;要有以摄影养摄影以摄影促进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意识。■建立规范的摄影作品交易市场,比较合理的确定摄影作品的价格,这需要摄影人的摇旗呐喊,当然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及政府对有关方面协调和干预。 3、关于摄影作品的市场需求营销渠道和人们的接受程度■摄影作品作为商品要进入市场销售,其前提是必须首先了解市场需要什么样的摄影作品。根据调查,目前国内对摄影作品的需求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1)个人收藏,指对有收藏价值、具有历史意义或表现国内外自然风光名家之作。(2)商业用途,装饰广告类。(3)各类出版物、画册征稿(付稿酬)。(4)自我表现愿望的需求,拍写真集,拍婚纱照。(5)各类(网络)图片库,网上图片交易。■了解了摄影作品的各类需求类型,我们再看一下摄影作品的营销渠道。当摄影人有了自己的创作作品时,通过什么样的渠道能使自己的劳动成果创造经济效益呢?最好是有一个比较规范的摄影作品的收购部门(相当于拍卖行),这在我国目前还极少。其次如果有一些比较规范的摄影作品交易场所,对摄影人来说也是求之不得。另外,这几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图片网上交易也是受摄影人欢迎的。对职业摄影师、影楼摄影师来说,摄影是其生存的需要。他们已经适应了市场竞争,熟悉了各类摄影作品交易形式,而对自由摄影人和业余摄影人来说,规范摄影作品的营销渠道是摄影作品商品化的重要保证。■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生活的文化层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根据经济学家的调查,居民的购买力逐年增加,而“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购买食物的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例下降)即人们已经有更多的钱来购买文化生活用品,这为中国的摄影作品商品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另外随着人们文化水平和艺术修养的不断提高,对高层次高品位的摄影作品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也是摄影作品商品化的基础。当然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还处于小康水平,作为摄影人首先应该从国情、民情出发,从大多数人对摄影作品的承受能力出发,进行摄影创作,进行摄影作品的商品交易。在这里我不否定国内有相当一部分摄影大师、摄影高手有实力也有能力创作出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佳作,也能够在世界摄影作品市场占领一席之地,根据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和收藏价值确定其价格。但本人认为,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摄影作品流通渠道和营销形式是中国摄影作品商品化的必由之路,根据国内人们的经济水平和承受能力确定摄影作品的价格水平,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摄影作品商品化的具体要求。 4、各级影协组织在摄影作品商品化中的作用■我国各级影协组织在推动摄影事业的发展和提高摄影技术和艺术的水平与层次方面做子大量的工作,在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广大专业和业余摄影人提供了相互交流、相互促进的机会和场地,在培养新人、传递信息、理论研究等方面功不可没。■

摄影作品商品化已经成为趋势,那么各级影协组织在摄影作品这个特殊的商品进入市场销售的过程中就是摄影人的引路人和保护神!影协的作用首先要引导各类摄影人转变观念,树立“以影养影”“以影创效益”的思想,树立摄影作品即是艺术作品也是特殊商品的思想。使摄影人认识到摄影作品创造经济效益是理直气壮的事情,把推销自己的作品看作是正当、合法的权力。是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而奠定物质基础。这是摄影人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前提条件。■影协在促进摄影作品商品化的过程中还有其重要的组织协调作用。所以在影协组织内也可设立专门的机构负责摄影作品的鉴定、推荐、推销工作,为摄影人提供作品推销服务。在摄影作品交易市场不规范的情况下,影协的这种功能是应该完善和进一步加强的。 5、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新疆的摄影作品走向市场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给新疆的各行各业带来了空前的机遇和发展前景。对新疆的摄影人来说国家的大开发战略给新疆的摄影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新疆摄影事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空间。■新疆是一个多民族居住的地方,有着丰富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民情摄影资源。高山湖泊、沙漠胡杨、原始森林、雪山冰川、野生动物、草原牧场吸引着国内外众多的摄影爱好者。作为新疆的摄影人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也创作出了一批具有国内和国际一流水平的作品,在国内和国际影展中获得了好评,为让世界了解新疆作出了贡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是机遇也是挑战。新疆摄影人在创作意识、市场意识方面与内地经济发达地区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市场竞争是激烈也是公平的,旅游业的发展给新疆带来了机遇,国内外的摄影人怀着“走进新疆了解新疆”的心态必将大批涌入新疆,这对新疆的摄影人是一个严峻的挑战,同时也对新疆摄影作品市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疆摄影人应该充分利用摄影资源优势,尽快弥补观念滞后、信息滞后的差距,为赶超国内一流水平而快马加鞭。■摄影作品的商品化在新疆还刚刚起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广告业、装修业、艺术收藏等对摄影作品的需求在不断的增加,同时国内外对新疆题材的摄影作品需求也在不断增加,这为新疆的摄影作品商品化提供了机遇,新疆的影协组织和摄影人应该把握机遇,振奋精神,根据新疆独有的地方特色,转变观念,占领市场,推销自己,探索具有新疆特色的摄影作品营销渠道,让摄影作品既介绍新疆,又创造经济效益。■摄影作品是艺术作品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