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管理学考试试题

管理学考试试题

管理学考试试题


1、名词解释:(20分,4题)


管理者:管理者指的是在一个组织中直接督导他人工作的那群人
组织:是将一定的人员有系统地安排在一起,以达到某些特定的目标


个性:就是个体在适应环境时的思维和行为的特殊方式


气质:人的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和风格气度
情商:指的是那些非知觉性的技巧、素质、能力的综合,这些因素影响一个人处理环境需求和压力的能力


群体: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团队:是某种心理群体,其成员分享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通过集体活动去寻求目标的实现。成员们作为集体分享成功、共但失败,所有人都为集体的成功而分享利益,为集体的失败而担负责任
领导:领导就是影响组织成员的活动,使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一种能够影响群体和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


2、简答:(21分,3题)
1)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是研究人的需要结构的一种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所首创的一种理论。他在1943年发表的《人类动机的理论》一书中提出了需要层次论。这种理论的构成根据3个基本假设:
(1)人要生存,他的需要能够影响他的行为。只有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满足了的需要不能充当激励工具。
(2)人的需要按重要性和层次性排成一定的次序,从基本的(如食物和住房)到
复杂的(如自我实现)。
(3)当人的某一级的需要得到最低限度满足后,才会追求高一级的需要,如此逐
级上升,成为推动继续努力的内在动力。
马斯洛提出需要的5个层次如下:
(1)生理需要,是个人生存的基本需要。如吃、喝、住处。
(2)安全需要,包括心理上与物质上的安全保障,如不受盗窃和威胁,预防危险
事故,职业有保障,有社会保险和退休基金等。
(3)社交需要,人是社会的一员,需要友谊和群体的归属感,人际交往需要彼此
同情互助和赞许。
(4)尊重需要,包括要求受到别人的尊重和自己具有内在的自尊心。
(5)自我实现需要,指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
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
马斯洛本人的著作中对需要层次论还作了更多的探讨。首先,除了广为人知的以
上五种需要外,马斯洛还详细说明了认知和理解的欲望、审美需要在人身上的客观存在,但是他也说明,这些需要不能放在基本需要层次之中


2)赫茨伯格 双因素理论:双因素理论(Two Factor Theory)又称激励保健理论(Motivator-Hygiene Theo

ry),是美国的行为科学家弗雷德里克·赫茨伯格(Fredrick Herzberg)提出来的。双因素理论认为引起人们工作动机的因素主要有两个:一是保健因素,二是激励因素。只有激励因素才能够给人们带来满意感,而保健因素只能消除人们的不满,但不会带来满意感。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


3)群体发展的阶段: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它以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为特点。当群体成员把自己视为群体的一分子思考问题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forming)
第二阶段: 群体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却抵制着群体对个体所施加的控制,进一步,存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stroming)
第三阶段: 规范阶段。群体进一步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系, 同时也表现除了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定, 群体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阶段就结束了。(norming)
第四阶段: 执行阶段, 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 群体的主要精力从互相了解认识进入到了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performing)
第五阶段: 存在于临时群体,解散阶段,人们不在关心工作业绩而是善后适宜。(adjourning)


4)组织文化的层次性:
组织文化有三个层次:即潜层次、表层和显现层三层。
1、 潜层次的精神层(主文化、核心层):指组织文化中的核心和主体,是广大员工共同而潜在的意识形态。
2、 表层的制度系统(行为层):又称制度层,指体现某个具体组织的文化特色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和员工行为准则的总和,也包括组织体内的分工协作关系和组织结构。是组织文化核心层和显现层的中间层,是由虚体文化向实体文化转化的中介。
3、 显现层(

视觉层):又称物质层,是指凝聚着组织文化抽象内容的物质体的外在显现,它既包括了组织整个物质的和精神的活动过程、组织行为、组织体产出等外在表现形式,也包括了组织实体性的文化设备、设施等,显现层是组织文化最直观的部分,也是人们最易于感知的部分。


5)组织文化的构建原则:
1、创建合乎道德的组织文化
组织文化的价值取向会对员工(乃至组织本身)的行为产生强有力的正向影响.
承担社会责任是创建合乎道德的组织文化的起点.
2、创建以人为本的组织(企业)文化
如何看待股东、员工、顾客及公众的利益,如何处理这些利益关系,反映了企业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以人为本就是把人视为管理的主要对象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以人为本”的组织文化的核心思想在于满足各层的需要,这是企业创造力的源泉
3.创建市场导向的企业(组织)文化
市场是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企业一切管理活动的依据也是企业经营哲学的核心。
以市场为导向的企业文化必须强化


6)群体决策
为发挥集体的智慧,由多人参与决策分析,这些参与决策的人,我们称之为决策群体,群体成员制订决策的整个过程就称为群体决策。群体决策是决策科学中一门具有悠久研究历史和现代应用价值的学科。它研究如何将一群个体中每一成员对某类事物的偏好汇集成群体偏好,以使该群体对此类事物中的所有事物作出优劣排序或从中选优。作为一种抉择的手段,群体决策是处理重大定性决策问题的有力工具。






3、理论比较(24分,2题)
1)团队与群体
团队是某种心理群体,其成员分享一个共同的目标,并通过集体活动去寻求目标的实现。成员们作为集体分享成功、共但失败,所有人都为集体的成功而分享利益,为集体的失败而担负责任。群体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组合而成的集合体。
团队都是群体,但并不是所有的群体都是团队。团队中的成员们能够分享一个共同目标并且通过集体活动去寻求目标的实现。团队成员们要么全体成功,要么全体失败群体中成员分享许多共同特征,每个人都有目标,如果没有共同目标,他们就会相互竞争。
团队有效运转的指导方针。任务类型要适合工作团队,团队成员和组织中的其他成员都要将这个群体视为团队,团队的结构包括任务、团队成员和团队标准以及提升团队工作的需求,组织必须通过各种政策和系统来支持团队,帮助其满足需求,专家指导和信息反馈,团队对任务有明确的权威


2)领导与管理
领导就是影响

组织成员的活动,使其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一种能够影响群体和组织实现目标的能力,管理是指通过与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既有效率又有效果地把工作做好的过程。
领导与管理的区别:A、变革的导向不同
领导者:建立远景和掌握主动权的人;领导者做正确的事;领导者是预言家、催化剂、提议者,关注战略
管理者:监督目标进程以实现组织秩序和稳定;管理者正确的做事;管理者是经营者、技师和问题解决者,关注目标的实现
B、职能不同:领导职能:建立议程上是建立方向、开发人力上是调整分配人力、执行上是激励和鼓励、成果上是实施变革,而管理职能则是:建立议程上是规划和预算、开发人力上是组织并安置人员、执行上是控制和解决问题、成果上是维持。




3)福特制和后福特制
第二次产业革命建立现代大工业之后,西方企业主要实行以福特公司为代表的福特制生产方式,它是指以市场为导向,以分工和专业化为基础,以较低产品价格作为竞争手段的刚性生产模式。
后福特制是指以满足个性化需求为目的,以信息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生产过程和劳动关系都具有灵活性(弹性)的生产模式。

福特制生产方式(后代称A)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生产、标准化产品、垂直型的组织形式、刚性生产和生产者决定论。

后福特制生产方式(后代称B)的主要特征是:大规模定制、水平型组织形式、消费者主权论、弹性生产和竞合型的市场结构。

后福特制的弹性生产方式和福特制生产方式主要在生产特点、经济基础、创新模式、产业组织、组织形式上有区别





4、小论述题:(15分,1题)
1)西游记中的师徒4人可以裁员哪一个?理由 ?前提是西天取经用了14年 唐王只给你5年的时间 这种办事效率低下的表现 从管理学的角度说应该裁谁?
解:不裁员,唐僧师徒是一个团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作用,缺少不可,所以不裁员。唐僧是领导者,是指导取经的前进方向,并且坚持立场,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不改初衷,是个合格的领导者,裁不得。孙悟空是技术精英,是企业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斩妖除魔,是保护唐僧西去的主要人物,裁不得。猪八戒是业务骨干,是企业的润滑剂,在唐僧和孙悟空前面相处发生冲突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对外谈判上也是关键性人哦,裁不得。沙僧是老黄牛似的人物,任劳任怨,勤勤恳恳,是企业中的基础力量,裁不得。小白龙是支持力量,平常发扬做牛做马的精神,加快唐僧等人西行的脚步,且关键时还能搬来龙王等救兵,所以也裁不得。
虽然这个团队每个人都

各司其职,不可缺少,但如想在大环境下生存下去,就必须进行学习、培训和深造,唐僧必须提高管理能力,加强对团队的管理,孙悟空需要服从管理,减少个人英雄主义,猪八戒需要改善懒惰的个性,增强团队意识,沙僧需要提高业务能力,不能只做些基础工作,小白龙则需学习如何融入团队,为团队创造更多的利益,只有通过不断的培训、学习,这个团队才能更加有能力创造更多的价值。






2)请结合《墨攻》中梁王的角色论述领导权变理论及其应用
所谓权变理论就是领导者必须调整他们的领导风格以适应环境的需要。
墨攻中的梁城像是一个家庭企业,梁王则是这个家庭企业的领导者,作为一个领导者,一方面,梁王不算优秀,不会居安思危,在赵军未来时,加强梁城的防御能力,而在赵军压境之时,也过份的依靠外来力量,向墨家军求援,没有自己组织抗敌。而另一方面,他也具备一个领导者的特质,在墨者革离到来之后,即当出现一个可能拯救梁城的CEO后,梁王对他进行一番试探后,便果断给赋于他无限大的权利,充分体现出梁王的领导魄力。在革离守住梁城赵军转移兵力后,梁王感觉到自己的权力受到侵害时,又快速夺回革离的权力,这虽然是过河拆桥的小人行径,但自古“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千古不变。一个领导者,必须把握住大局,大权在握,关键时刻,绝不手软。在梁王试探、任用和再夺权的整个过程中,充分地应用了领导的权变理论,梁王就是根据不同的环境需要适时的调整自己的领导风格。


5、大论述题:请结合木桶原理及新木桶原理分析自己的竞争优势及其应用策略(20分,400字以上)
所谓木桶原理又称水桶原理或短板理论,其核心内容为:一只水桶盛水的多少,并不取决于桶壁上最高的那块木块,而恰恰取决于桶壁上最短的那块。根据这一核心内容,“水桶理论”还有两个推论:其一,只有桶壁上的所有木板都足够高,那水桶才能盛满水。其二,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不够高度,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
我们知道的木桶定律——桶装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子。传统的木桶定律是把木桶放在平面上来衡量的。但是,如果把木桶放置在一个斜面上的时候,木桶装水的多少就取决于最长的一块板子的长度。当然这要求长与长要正相对,并且长木块的周围要有相应长度的木块作为她的辅助。也就是说当我们比别人在某一块短一大节时,不但要选择合适的斜度。更重要的是把其他木块合理排列起来,使它们发挥应有的作用。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

利用现有的木块


赞赞赞赞转载(887)分享评论复制地址编辑个人日记 |仅自己可见 |转自:騎♂豬♀賞月亮 |标签:考试试题组织文化双因素理论马斯洛员工
上一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 |下一篇:管理重点 |返回日志列表
签名档正品购买地址ww.jian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