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十世纪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二十世纪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二十世纪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二十世纪城市规划理论总结

田园之城

田园城市的解决方案:伦敦、巴黎、柏林、纽约(1900-1940)

1、田园城市理论(Garden City)

提出者:霍华德(1850-1928,英国)

著作:《明日的田园城市》(1902)

理论内容:

1)田园思想的内核——社会改良的主张

在他的著作里,霍华德提出了土地公有的倡议,要求废除地主的地租,消灭平民窟,改革市政、住房和铁路税收,促进农业发展,建立儿童、妇女慈善机构,发放老年抚恤金。霍华德自始至终提倡的是一种全面的社会改革的思想,他更愿意用“社会城市”而不是“田园城市”这个词语,更希望用形态的概念来表达他的思想,并以此展开他对“社会城市”在性质定位、社会构成、空间形态、运作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的全面探索。

2)田园城市的规划概念——城乡磁体

认为理想城市应兼有城与乡二者的优点,并使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像磁体那样相互吸引、共同结合。这个城乡结合体成为田园城市,是一种新的城市形态,把高效率、高度活跃的城市生活、美丽如画的乡村田园风光结合起来,以摆脱当时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认为这种城乡结合体能产生人类新的希望、新的生活和新的文化。

3)田园城市的空间模式

田园城市包括城市和乡村两个部分。城市人口规模限制为3万人,占地1000英亩,外围有5000 英亩农业用地作为永久性绿地。城市由一系列同心圆组成,6条大道由圆心放射出去。城市中心

画廊和医院等,它们的外围又是一圈公园,公园外圈一些商业用房,居住区位于中间地带,环状

林荫道从其间穿过,大道当中布置了学校,儿童游戏场和教堂,城市外环布置了工厂、仓库、市场等工业用地,最外围是永久性农业用地。

根据霍华德的设想,当任何城市达到一定规模时,应该停止增长,其过量的部分由邻近的另一个城市来接纳。因而居民点就象细胞增殖那样,在绿色田野的背景下,呈现为多中心、复杂的城镇聚集区,霍华德称这种多中心的居民点为“社会城市”。六个田园城市围绕着一个人口规模为5.8

万的中心城市,形成规模为25万人的城市集合。这些城市以快速交通和先进的通讯手段相连接,政治上联盟,文化上密切联系,经济上相对独立,能够享受到一个25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拥有的

一切设施与便利,而没有当时大城市的种种弊端。

代表城市:莱奇华斯(1903);韦林(1920);威顿肖维(1930)

影响:1)在城市规划指导思想上,摆脱了传统规划主要用来显示统治者权威或张扬规划师个人审美的情趣的旧模式,提出了关心人民利益的宗旨,表达了规划师应具有的人文关怀和的思想根本。2)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出现的严峻、复杂的社会与环境问题,摆脱了就城市论城市的狭隘观念,从城乡结合的角度将其作为一个体系来解决。

3)设想了一种先驱的模式,一种比较完整的规划思想与实践体系,对现代城市规划思想及其实践的发展都起来重要的启蒙作用。

4)首开了再城市规划中进行社会研究的先河,以改良社会为城市规划的目标导向,将物质规划与社会规划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2、带形城市

提出者:索里亚?伊?马塔(1844-1920,西班牙)

理论内容:他认为传统的从中心向外一圈一圈扩展的城市形态已经过时,它只会使城市更加拥挤和环境恶化。在新的集约运输的形式的影响下,城市将发展成带形的。城市应有一条宽阔的道路作为脊椎,其宽度应有限制,大约为50米,但长度可以无限延伸。沿道路脊椎可以布置一条或多条电气铁路运输线,可铺设供水、供电等各种地下工程管线,最理想的方案是沿道路两边进行建设。

马塔认为带形城市可以横跨欧洲,从西班牙的加的斯延伸到俄国彼得堡,如果从一个或若干个原有城市做多方向延伸,则可以形成三角形的网络系统,这样不仅能使城市居民容易接近自然,又能将文明的设施带到农村。

代表城市:1882年,马塔在西班牙的马德里外围建设了一个4.8千米的带形城市,后于1892年又在马德里周围设计一条有轨交通线路,联系两个原有城镇、长度约58千米的马蹄形带形城市。

影响:带形城市对日后西方的城市分散主义思想有一定影响。二战后的哥本哈根(1948)、华盛

顿(1961)、巴黎(1965)和斯德哥尔摩(1966)的规划中,都多多少少看到带形城市理论的影响。

3、工业城市

提出者:嘎涅(1869-1948,法国)

著作:《工业城市》1917

理论内容:嘎涅的工业城市建立在“未来城市必须以工业为基础”的信念上,他提出了一般工业城市的建设原则和布局方式,提出了钢筋混凝土建造技术的结构模式,对城市居住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嘎涅理想的城市人口规模约为35000人,城市不同功能区块的布置方位通过分析进行了布置。在工业区的布置中,将不同的工业组织成若干个群体,对环境影响较大的工业布置得远离居住区,对环境影响较小的工业则布置在居住区附近,并在工业区中布置大片绿地。在居住街坊的规划中,将一些生活服务设施与住宅建筑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定地域范围内相对自给自足的服务设施。居住建筑的布置从日照和通风条件的要求出发,放弃了当时欧洲尤其是巴黎盛行的周边式形式,并留出一半的用地作为公共绿地使用。

嘎涅比较重视规划的灵活性,给城市各功能要素留有发展余地。他提倡运用20世纪最先进的钢筋混凝土结构来完成市政和交通工程的设计,发展先进的城市交通,设置快速干道和供飞机发动的试验场地。

影响:理论最独特的贡献在于实行了城市的功能分区和适度分离,以最先进的交通方式加强各部分的联系,并且为城市的继续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工业城”模型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城市组织形式具有极强的现代性,完全摆脱了传统城市规划追求气魄、大量运用对称和轴线放射的现象。在城市空间的组织中,他更注重各类设施本身的要求和与外界的相互关系。嘎涅的功能分区思想对解决当时城市中工业居住混杂带来的种种弊病具有积极意义。这一思想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

所提出的功能分区原则。

4、有机疏散

提出者:伊里尔?沙里宁(1873-1950,芬兰)

著作:《城市:它的发展、衰败与未来》1943

理论内容:沙里宁认为城市混乱、拥挤、恶化仅是城市危机的表象,其实质是文化的衰退和功能主义的盛行。改建衰败城市应当能够达到这样的目标:1)针对工业社会中城市衰败地区的各种活

动,按照预定方案,转移到适合于这些活动的地方去。2)把腾出来的地区,按照预定方案,进行整顿,改作其他最适宜的用途。3)保护一切老得和新的使用价值。

沙里宁认为,城市作为一个机体,它的内部秩序实际上是和有生命的机体内部秩序相一致的。如果机体中的部分秩序遭到破坏,将导致整个机体的瘫痪和坏死。为了挽救今天城市免趋衰败,必须对城市从形体上和精神上全面更新。再也不能听任城市凝聚成乱七八糟的块体,而是要按照机体的功能要求,把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分散到可供合理发展的离开中心的地域。有机疏散论认为没有理由把重工业布置在城市中心,轻工业也应该疏散出去。当然,许多事业和城市行政管理部门必须设置在城市的中心位置。城市中心地区由于工业外迁而腾出的大面积用地,应该用来增加绿地,而且也可以供必须在城市中心地区工作的技术人员、行政管理人员、商业人员居住,让他们就近享受家庭生活。很大一部分事业,尤其是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日常生活供应部门将随着城市中心的疏散,离开拥挤的中心地区。挤在城市中心地区的许多家庭疏散到新区去,将得到更适合的居住环境。中心地区的人口密度也就会降低。

代表城市:1918年大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影响:有机疏散思想对以后特别是二战后欧美各国改善大城市功能与空间结构问题——尤其是通过卫星城市的建设来进行疏解,重组特大城市的功能与空间——起到了重要的知道作用。但70年

代以来,有些发达国家城市过度地疏散、扩展,又产生了能源消耗增多和旧城中心衰退等新问题。

5、卫星城市

提出者:欧文、帕克

著作:《卫星城镇的建设》1922

理论内容:城市化达到一定水平后的反城市化,使大城市里的要素往城市郊区流动。卫星城的目的是为了分散中心城市(也有人称之为母城) 的人口和工业,减小中心城市规模,避免出现中心城市功能过于集中和庞大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诟病;卫星城市与母城之间保持着相对独立但密不可分的关系,它们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一般来说,卫星城有按规则构建的自成体系的工业企业、住宅区和成套的生活服务设施,具有建筑密度低,环境质量高,一般通过绿地防止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心城区相粘连的特点。

影响:卫星城理论虽然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提出,但其实践主要在二战以后,特别是被广泛应用于伦敦等大城市战后空间与功能疏解以及新城建设中。卫星城的思想广泛影响了欧洲、美国乃至全世界诸多国家。

区域之城

区域规划的诞生:爱丁堡、纽约、伦敦(1900-1940)

提出者:帕特里克?盖迪斯(1854-1932,苏格兰)

著作:《进化中的城市》1915

理论内容:

1)城市综合研究地思想

盖迪斯强调城市规划不仅要注意研究物质环境,更要重视研究城市社会学以及更广义的城市学,

因此,盖迪斯事实上是使西方城市科学由分散走向综合的奠基人。盖迪斯所谓的“城市学”就是

强调要用有机联系、时空统一的观点来理解城市,既要重视物质环境,更要重视文化传统与社会

问题,要把城市的规划和发展落实到社会进步的目标上来,这是盖迪斯认识城市问题的理论思想

的精髓。

2)区域协调的规划思想

盖迪斯是西方近代建立系统区域规划思想的第一人。他强调把自然地区作为规划的基本构架,首

创了区域规划的综合研究,指出城市从来都不是孤立的、封闭的,而是和外部环境相互依存的。

盖迪斯提出城镇聚集区的概念,具体论及英国的8个城镇集聚区,并有远见的指出这并非英国所

独有而将成为世家各国的普遍现象。这个断言比1957年法国城市地理学家戈特曼提出的大都市带

概念早了40多年。

3)调查实践的规划方法

盖迪斯提倡规划应重视调查实践,传统的规划程序由盖迪斯恰当而简练地概括为:“调查—分析—

规划方案制定“三个步骤。即对现状进行调查,根据分析调查后的结论提出必须采取的措施,这

些措施则具体地体现在规划方案中。

4)城市规划的人文关怀观

盖迪斯极度重视人文要素与地域要素在城市规划中的基础作用,因此他认为应该以人文地理学为

规划思想提供丰厚的基础。他把以煤和蒸汽机为基本动力,以追逐利益的资本家为决策者,很少

考虑环境保护的时代成为“旧技术时代”,而把以电力为基本动力,以联系和教导群众的政府为Array决策者,关心环境和艺术的时代称为“新技术时代”,他指出将城市从旧技术时代引向新技术时

代是城市规划的重要目标之一。

盖迪斯深切关怀城市中广大居民的生活条件,主张规划要在经济上和社会上促进各系统的协调统

一;尊重社区传统,对巴黎改建那样简单粗暴的“城市清理”持怀疑态度;强调规划师一种教育

居民为自己创造未来环境的宣传工具。他很早就有了通过展览会促进公众参与意识,直接向广大群众宣传他的区域和城市规划观点,并向他们揭示当地的优势、潜力和问题。

影响:盖迪斯所有的思想、学说、实践中都闪烁着深刻的人文主义精神光辉,被尊奉为近代人本主义城市规划思想的大师。作为一个城市规划方面的先驱者,虽然盖迪斯的成就很难在他有生之年被人充分认识到,但盖迪斯的思想强烈地影响了他的学生刘易斯?芒福德以及20世纪的其他规划思想家。

纪念碑之城

城市美化运动:芝加哥、新德里、柏林、莫斯科(1900-1945)

城市美化运动(City Beautiful Movement)的内容:

1)“城市艺术”

听过增加公共艺术品,包括建筑、灯光、壁画、街道的装饰来美化城市。

2)“城市设计”

将城市作为一个整体,为社会公共目标,而不是个体的利益进行统一设计,城市设计强调纪念性

和整体形象及商业和社会功能,包括户外公共空间的设计,并试图通过户外空间的设计来烘托建筑及整体城市形象。

3)“城市改革:

努力把社会改革与政治改革相结合,因为大量的社会底层拥挤在缺乏基本健康设施的区域,形成各种犯罪、疾病和劳工动乱的发源地,是城市变得不适宜居住。

4)“城市修葺”

强调通过清洁、粉饰、修补来创造城市之美,包括步行道的修缮、铺地的改进、广场的修建等。代表城市:

1)芝加哥世界博览会(1893)

1893年,为了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400周年,芝加哥举办了哥伦布世界博览会。会场选址在密歇根湖畔,由建筑师丹尼尔?伯纳姆和奥姆斯特德规划,来自全国各地的建筑师按照古希腊以来欧洲古典建筑风格设计了各个展馆,形成了被称为“白色城市”的会场景观风貌。宽阔的林荫大道、广场、巨大的人工水池、华丽的古典主义建筑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与当时美国呆板划一的城市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但是博览会的建筑大部分是临时建筑,后来都被拆掉了,唯一留下的是当时的美术宫,即现在的芝加哥科学和技术博物馆。

博览会会场设计的成功导致城市美化运动席卷全国。它强调把城市的规整化和形象设计作为改善 城市物质环境、提高社会秩序和道德水平的主要途径。它突出规则、几何、古典和唯美主义特征, 最终目的是通过创造一种城市物质空间的形象和秩序,来更新和改进社会的秩序,恢复城市中由 于工业化而失去的视觉美和生活的和谐。

2) 华盛顿特区规划(1901)

第一个按照城市美化运动原理规划的城市是首都华盛顿。1900年,美国建筑师协会为庆祝华盛顿 建都100周年在华盛顿召开年会。会议成立了哥伦比亚特区改善委员会,该委员会要求重新修改 1791年的朗方规划,并根据欧洲的规划经验制定了新的华盛顿规划。该规划由议员詹姆斯?麦克 米兰领导,成员包括伯纳姆、奥姆斯特德等,于1901年修改完成。新规划在原朗方规划的基础上, 代之以密度更大、更建筑化合几何化的城市形态,尤其强调了纪念性轴线的几何与形式化,并再 增加了绿地的面积。

3) 芝加哥规划(1909)

城市美化运动史上最为全面的规划师1909年的芝加哥规划。规划中,伯纳姆提出了如下建议:① 发展区域高速干道、铁路和水上运输,加强城市间联系;②系统安排城市内的道路系统,建造放射 性道路以直接连接市中心,拓宽街道;③在密歇根湖建造新码头;④发展与市中心相连接的滨湖文 化中心;⑤在芝加哥河两岸建设市政中心;⑥沿密歇根湖和芝加哥河建设风景休闲区;⑦建立公园 路,并与周围林地形成完整的系统。

按照规划,芝加哥市在城区建设了多个大型的城市公园,沿密歇根湖边建成了长达39千米,宽1 千米的湖滨公共绿地,这个绿化系统迄今为止一直受到良好的保护,是芝加哥的骄傲。虽然芝加 哥规划只有一部分被实施,但它的意义体现在树立了一种从全局和长远观点综合看待和规划城市 的思想方法,确立了城市规划的地位。另一方面,芝加哥规划在宣传和获得公众认知方面也作出了 不懈的努力,成为最早具有公众参与意识地规划。当然,过于形式主义、忽略社会、经济问题等 批评也一直伴随着芝加哥规划的实施。

影响:在20世纪前十年中,城市美化运动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几乎所有北美的主要城市。城市美化 运动综合了对城市空间和建筑设施进行美化的各方面思想和实践,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创造新的 物质空间形象和秩序,恢复城市由于快速工业化的破坏发展而失去的和谐。然而针对其实际效果的争议却很大,在1909年的首届全美城市规划大会上,城市美化运动很快被科学地城市规划思潮所 代替。

塔楼之城

柯布西埃式的光辉城市:巴黎、昌迪加尔、巴西利亚、伦敦(1920-1970)

提出者:勒?柯布西耶(1887-1965法国)

著作:《明日的城市》1922;《阳光城》1933

理论内容:针对工业革命以来的城市问题,柯布西耶的解决方案是建设或改造大城市,被称为“城市 集中主义”。他的城市规划思想充满对工业时代的认同和赞美,他的主要观点有四:1)传统城市由 于规模的增长和市中心拥挤程度地加剧已出现功能性老化;2)采用局部高密度建筑的形式,换取 大面积的开敞空间以解决城市拥挤问题;3)在城市不同部分用较为平均的密度,取代传统的“密 度梯度”(即越靠近市中心密度越高的现象),以减轻中心商业区的压力;4)采用铁路、人车分流 高架道路等高效的城市交通系统。

代表城市:

印度昌迪加尔规划(1951)

昌迪加尔新城的规划的规划目标是要成为“印度自由的象征,摆脱过去传统的束缚,表达我们民族 对未来的信心”,采用了格状系统模式形成清晰的交通网络,在可以发展拼接的格网中配置不同的 功能组团。以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态的构思,主脑为行政中心,设在城市的顶端山麓下。商业中心 位于全城中央,象征城市的心脏。神经中枢位于主脑附近,为博物馆、图书馆等,地处风景区。大 学区位于城市西北侧,宛如右手。工业区位于东南侧,宛如左手。水电系统似血管神经,分布全城。 道路系统形成骨架。市内建筑像肌肉贴附。留作绿地用的间隙空地似肺部呼吸。

昌迪加尔规整有序的布局在20世纪50年代受到广泛的称赞,但明确的功能分区加深了社会的分化, 西方的城市文化显然还不能适应东方古国的生活模式。城市中心虽然规模宏大,但布局过于生硬机 械,城市空间空旷单调,未能形成亲切宜人的城市环境。

巴西利亚规划(1956)

总体规划采取了巴西著名建筑师科斯塔的方案,规划人口50万,用地约150平方公里。城市平面 模拟飞机形象,象征巴西是一个迅猛发展、高速起飞的发展中国家。机头昂向东方,预示朝气蓬勃, 机头有三权广场(国会、总统府、最高法院),建有各部大楼。机身长约8公里,是城市交通的主轴。其前部为宽250米的纪念大道,两旁配有高楼群。两翼为长约13公里的弓形横轴,交通设置了专用线,为步行交通设置地下通道和步行街,主干道交叉点设置大型立体交叉。

这个城市是根据勒?柯布西耶密集型城市的模式,并以宏伟的规模建设的。建成后,各方面人士反

它过分追求形式,对经济、文化、社会和传统较少考虑,与其说是个生活的城市,不如说是个机械 的城市组合体,感觉空洞和缺乏渊源与生气。

广亩之城

赖特的广亩城市:

提出者:弗兰克?劳埃德?赖特(1867-1959,美国)

著作:《消失中的城市》1932

理论内容:当柯布西耶提出了空间集中的规划理论的时候,美国建筑师赖特却提出反集中的空间分 散的规划理论。1935年发表的论文《广亩城市:一个新的社区规划》,是他的城市分散主义的总结, 充分反映了他倡导的美国化的规划思想,强调城市中人的个性,反对集体主义,呼吁城市回到过去 的时代。赖特认为所谓的现代城市并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也不能代表和象征现代人类的愿望, 是一种反民主的机制,因此这类城市应该取消。“广亩城”是一个把集中地城市重新分布在一个地 区性农业的方格网上的方案。他认为在汽车和廉价电力遍布各处的时代里,已经没有将一切生活 都集中城市中的必要,而最为需要的是如何从城市中解脱出来,发展一种完全分散的、低密度的生 活、居住、就业结合在一起的新形式,这就是他规划设想的“广亩城”。在这种反城市的城市中, 每一户周围都有一英亩的土地来生产供自己消费的食物和蔬菜。居住区之间以高速公路相连接。沿 着这些公路,建设公共设施、加油站等,并将其自然地分布在位整个地区服务的商业中心之内。 影响:“广亩城”成为后来欧美中产阶级郊区化运动的根源,但是以小汽车作为交通工具来支撑的 美国式低密度蔓延、极度分散的城市发展模式,对大多数西方国家而言是无法模仿的,20世纪90 年代后更是被“新城市主义”思想所竭力反对。

公路之城

汽车郊区:长岛、威斯康星、洛杉矶、巴黎(1930-1987)

1、雷德朋体系

提出者:泰恩、赖特

理论内容:随着私家车拥有量的不断增加,居住小区内部的人车混行变得越来越危险,道路系统 的规划设计越来越重视分散汽车交通量和局部人车分流。在这种情况下,“人车分流”的道路系 统在美国20世纪20年代被提出,1928-1929年美国建筑师泰恩和规划师赖特在新泽西州纽约郊

区的雷德朋居住区中予以实施。新城规划人口25000人,面积5平方公里,分为三个邻里。其主

要的规划特点是:人车分离,住宅组团布置,支路形成尽端式,绿地和开放空间相互贯通,从而

形成完整的体系。但随后的经济危机迫使规划规模大大缩小,面积仅有0.3平方公里,包括400

套住宅和1500居民。

影响:雷德朋被称为“汽车时代的城镇”。它的设计原则影响了几代人的社区规划,其中包括罗斯

福新政时期联邦房屋管理局在20世纪30年代至五十年代、60年代分别开发的大规模社区和新城。雷德朋的理念代表了美国区域规划协会的目标,即以英国田园城市规划为基础,促进社会改革和改善美国中产阶级住房条件。但由于没有就业场所,雷德朋实际上只是一个具有田园氛围的城郊社区,但它前瞻性地认识到汽车交通对城市的影响,因而成为汽车时代新城规划的典范。

2、邻里单位

提出者:佩里

著作:《邻里单位》1929

理论内容:佩里认为,邻里单位就是“一个组织家庭生活的社区计划”,因此这个计划不仅要包括

住房,包括他们的环境,而且还要有相应的公共设施,这些设施至少要包括一所小学、零售商店

和娱乐设施等。他同时认为,在快速汽车交通时代,环境中最重要的问题是接到的安全,因此,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改善道路系统来减少行人和汽车的冲突,并且将汽车交通完全地安排在居住区

之外。根据佩里的论述,邻里单位根据以下六个原则组成:

1)规模:一个居住单位的开发应当提供满足一所小学的服务人口所需要的住房,它的实际面积由

它的人口密度所决定。

2)边界:邻里单位应当以城市的主要交通干道为边界,这些道路应该足够宽,以满足交通的需要,避免汽车从居住单位内穿越。

3)开放空间:区内设有占总面积10%的公园游憩用地,计划用来满足特定邻里的需要。

4)公共服务设施:学校和其它机构的服务范围应当对应于邻里单位的界限,它们应当适当地围绕

着一个中心或公共场所进行成组布置。

5)商业设施:与服务人口相适应的一个或更多的商业区应当布置在邻里单位的周边,最好是处于交通的交叉口处与相邻的邻里的商业设施共同组成商业区。

6)内部道路系统:邻里单位应当提供特别的街道系统,每一条道路都要与它可能承载的交通量相适应,整个街道网要设计得便于单位内的运行同时又能阻止过境交通的使用。

影响:邻里单位概念的产生与当时美国城市发展的动向密切相关。其中,小奥姆斯特德设计、位于

纽约市郊的森林山庄直接成为邻里单位理论所依据的原型。邻里单位的理论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发展。由佩里的工作伙伴赖特和泰恩规划的位于美国新泽西州的雷德朋新城诠释了汽车交通时代的邻里单位思想,成为第一个把邻里单位与人车分行思想结合在一起并付出实践的实例。

3、划区

提出者:屈普

著作:《城市规划与交通》1942

理论内容:泰恩与佩里的组织社区与划分邻里单位的思想,与40年代被苏格兰交通警察助理总监

屈普发展。他提出一种创新的建议,即英国城市的战后重建应该建立在划区的基础上,即用新的系统代替那种造成车辆拥挤、加剧交通事故、功能混杂而且与地方道路有过多交叉点的城市主要道路网。新的系统是道路分级,主次干道与地方支路明显地分开,并且避免沿街建设房屋。这种高容量、高速度的干道决定了城市的大街坊形式。街坊内有自己的商店和地方性服务设施。

影响:屈普的主张被那是正在编制伦敦战后重建规划的建筑师们所采用。在伦敦重建规划的一个重要章节中,提出要求广泛应用划区的原则。战后英国考文垂中心区的重建,体现了划区的原则。

重要补充

雅典宪章

在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基本上是在建筑学领域内得到发展的,甚至可以说,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是追随着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的。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CIAM)雅典会议的主题是“功能城市“,并通过了柯布西耶倡导与亲自起草的《雅典宪章》。《雅典宪章》依据理性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当时城市发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其核心是提出了功能主义的城市规划思想,并把该宪章定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大纲”。

宪章的主要观点和主张有:

1)认为工业社会中城市的存在、发展及其规划有赖于所存在的区域(城市规划的区域观)。

2)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是城市四大功能。

3

健康、舒适、方便、宁静的居住环境。

4)以工业为主的工作区须依据其特性分门别类地进行布局,与其他城市功能之间避免干扰,且保

持便捷的联系。

5)确保各种城市绿地、开敞空间及风景地带。

6)依照城市交通的要求,区分不同功能的道路,确定道路宽度。

7)保护文物建筑与地区。

8)改革土地制度,兼顾私人与公共利益。

9)一人为本,从物质空间入手,处理好城市功能之间的关系,是城市规划者的职责。

《雅典宪章》作为建筑师应对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方法与策略,集中体现在以下特点:首先,现

代建筑运动注重功能,反对形式的主张得到充分的体现,反映在按照城市功能进行分区和道路类别

与等级等方面。其次,城市规划的物质空间形态侧面被作为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虽然土地制度及

公有与私有之间的矛盾被提及,但似乎恰当的城市物质形态可以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大部分问题。此外,《雅典宪章》虽然明确提出以人为本的指向,但现代建筑运动驾驭时代的自信使其通篇理论建立在“设计决定论”的基础上,改造现实社会的主观理想和愿望与可以预期的结果被当做同一件事情

来论述。作为城市真正主人的广大市民仅仅被当做规划的受众和被拯救的对象。

事实证明,《雅典宪章》并没有能够有效的解决城市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在于对理性主义思想的过分强调。所以到了20世纪60年代末以后,《雅典宪章》的主体思想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怀疑和批评,并最终导致了《马丘比丘宪章》的产生,《雅典宪章》虽然有时代局限性,但其中的主要思想和原则任然具有深远的影响。

马丘比丘宪章

由于理论和实践中均出现一些脱离社会现实和矫枉过正的情况,现代建筑运动在20世纪50年

代中期前后开始受到质疑和职责。在这种背景下,一批城市规划学者于1977年在古文化遗址马丘比丘签署了《马丘比丘宪章》,根据1930年之后将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城市规划与建设实践和社会实际

变化对《雅典宪章》进行了补充和修订。

在《雅典宪章》的基础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需要修正和改进的观点:

1)不应因机械的分区而牺牲了城市的有机结构,城市规划应努力创造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而不是隔离。

3)改变以私人汽车交通为前提的城市交通系统规划,优先考虑公共交通。

4)注意节制对自然资源的滥开发、减少环境污染、保护包括文化传统在内的历史遗产。

5)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应认识到其双刃剑的特点。

6)区域与城市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同时包含规划的制定与实施。

7)建筑设计的任务是创造连续的城市框架,建筑、城市和绿化景观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此外,《马丘比丘宪章》还针对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化问题,将非西方文化以及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城市规划问题纳入到考虑问题的视野之中。该宪章是继1933年《雅典宪章》以后对世界城市规划与设计又深远影响的有一文件。

60年代以来城市规划中的环境——行为研究

60年代以来环境概念全面深化,城市规划与设计出现了根本性的突破。它不再停留在强调视觉艺术的方法,即由设计者决定形态设计,而是按照城市使用者的要求,在环境中寻求满足使用者的需求、理想和爱好的场所与形态。

这种历史转变,有着极其复杂的社会原因,其中与战后40-50年代城市环境面临严重困境(如城市中出现严重社会问题、城市设计的反人性以及城市环境中人的心理与行为受损)有直接关系,与西方二次大战后社会建筑思想的变革有密切关系,与现代科学,尤其是人文科学的发展(包括行为科学、对人感情研究的重视等)有重要关系。

60年代初,罗迦尔?卡逊发表了《寂静的春天》明确地把环境问题提到人类生存的社会生态系统来认识。为解决面临的巨大困境,西方社会对城市环境进行了广泛的探讨,开展了城市环境的社会目标研究;人与环境的研究;社会心理的研究;生活环境建设的研究等。

1959年凯文?林奇发表了《城市意象》一书。60年代初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发表了《城市并非树形》、《关于形式合成的纲要》。1961年简?雅各布斯发表了《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开始挣脱传统束缚,确定了社会方法。城市环境不再被认为仅是一种视觉艺术空间,而应主要理解为一种综合的社会场所。

现代科学方法论

以老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与新三论(协同论、突变论和耗散结构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方法论是本世纪以来最伟大的理论成果。它的崛起,为人类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提供了新的Array有力的思想武器。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这三门学科是于1948年左右同时诞生的。60年代以来得到重大的发展。

协同论是1973年创立的,耗散论是1969年提出的,突变论是1972年提出的。

城市环境生态学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借助生态过程的类比,来解释人类的种种居住模式及其演进,这至少在本世纪20年代就有过了。从此时起,人们曾多次企图使生态学变得“人化”起来。1921年芝加哥的一群城市社会学家提出了“人类生态学”的概念。1935年斯坦利又提出较重要的生态系统概念。它要求对一个社区和其环境

的结构和功能作出明确的阐释,并予以定量化。1958年以多加迪斯为首成立了“雅典及时组织”,并予1963年建立了雅典人类环境生态学中心。这个机构遍布30多个国家,在新城建设、旧城改造、

市区更新、区域规划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它着重研究城市居民与其生态环境的十分复杂的关系,

研究城市建设对自然条件、环境质量的作用与反作用,力图创造适合人类居住和工作的环境,以求

全面合理的解决现代城市面临的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问题。

1969年麦克哈格撰写《设计结合自然》一书,被誉为城市环境生态学方面的指导性学术著作。

他不仅从生态学的外部因素去观察自然景观的各种变化,而且把自然环境与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去观

察研究。他认为人与自然必须使伙伴关系,必须与大自然合作才能使两者共同繁荣。他研究分析了

城市和区域的土地利用、道路选线、城市绿地对气流和小气候的控制,对流域和森林植被的保护,

防止土地的侵蚀等实际工程和规划问题。美国城市规划理论家芒福德曾指出,麦克哈格的贡献在于,将许多关于自然的知识综合起来,最后落在建设上面,而且他以复杂的综合的实例,阐述如何管理

自然区,如何选择城市用地,如何在巨大的集合城市地区重建人活动的规范和提高生活的目标。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非农人口、产业聚集的居民点,我国行政 建制的市、镇。 2.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产物,两次劳动分工有较 大促进作用: ●农牧业标志第一次,固定居民点。 ●商、手工业标志第二次,产生城市。 3.城市化与工业化紧密相关,工业化的促进是城市 化的动因: ●农村推力:剩余劳力向城市集中。 ●城市引力:工业供剩余劳力就业。 4.城市发展理论: ●经济基础:经济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 基本经济满足外部产品、服务需求。 从属经济(非基础)满足内部产品、服务。 城市发展阶段:专门》综合》成熟》区域化。 ●城市进化:城市发展与经济转型。 绝对集中:工业初期,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 相对集中:工业成熟,城市人口向郊区扩散》 相对分散:后工业初期,郊区增长超过中心城》 绝对分散:后工业成熟,逆城市化。 发达国家后工业成熟,第三世界处于工业初期。 ●增长极核:城市发展与区域经济。 条件优越、规模集聚效应产生中心城市。 ●全球化:城市发展与国际分工。 发展中国家从原料地向生产、装配基地转变。 一体化经济,部分城市地位突出。 5.城市物质环境构成 ●公共领域:共享,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投资。 ●非公共领域:个体占有,非公共投资。 ●公共领域主导,为非公共领域提供可能和约束。 6.城市社会基本特征: ●人际关系以社会分工为基础。 ●空间分布聚居的异质性强(与农村本质区别)。 7.农村社会主要差别:●人际关系以地缘关系、乡土意识为认同基础。 ●聚居空间形态异质性弱。 8.我国城市社会演化趋势: 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休闲化。 9.城市产业构成:经济活动部类 ●第一产业,产品直接来源自然界。 ●第二产业,初级产品再加工。 ●第三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服务。 10.城市产业构成演化: ●第二向第三产业主导转化,比重显著升降。 ●传统向高科技产业转化,二产中后者取代前者。 ●体制、构成由水平、部类向垂直、层面特征转化。 11.城市化:农业传统乡村社会转向工业、服务业现 代城市社会,乡村到城市的复杂过程。几种含义: ●城市生活方式的强化。 ●乡村人口向城市转化集中。 ●农业经济向非农业经济转移并空间集聚。 ●农业区、未开发区出现城市。 12.世界城市化三阶段: ●兴起、验证、示范,英国首先城市化过半。 ●欧洲、北美推广、普及、基本实现。 ●全球推广、普及、加快。 13.城市化进程一般特征: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 ●产业构成消长、变化。 ●与人均国民生产值的增长成正比。 ●以二、三产、农业现代化为基础。 14.世界城市化进程特点: ●势头猛烈。 ●主流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 ●向大城市集中,处于支配地位。 15.中国城市化进程特点: ●增长多,比重不大,速度缓慢。 ●不稳定,波动明显,与社会经济政治相关。 16.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农业是初始,工业是根本, 第三产业是后续动力。 17.城市化源于经济发展,关系密切,相互推动。 18.城市化是达到现代化唯一有效的综合性手段。 19.城市:区域的中心/某些职能有辐射、吸引作用。 20.中心城市:对周边城镇经济文化等有组织作用/ 受区域资源、发展条件制约/与区域城镇相互促 进、制约。 21.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影响: ●区域自然、社会、人文、文化资源影响。 ●社会经济、城市化水平、生产力布局直接影响。 ●空间布局由大城市单中心到多重心组团城镇群。 22.城镇体系:区域中,不同职能、等级规模,空间 有序,相互依存。城乡一体化的驱动力。决定城 乡整体发展水平。 23.城镇体系特征:群体、关联、层次、开放(各城 镇对内外开放/整体对外部开放)、动态、整体性。 24.城镇体系、城乡发展一般规律: ●城镇发展造成城乡差别》城市引力》向心增长 ●城市辐射》离心增长》城镇体系强化城乡发展 25.城市规划:一定时期,经济社会、土地、空间、 建设,综合部署、具体安排、实施管理。 26.我国古代规划思想: ●礼制,周礼考工记,最早。 ●自然,管子。 ●商品经济、世俗生活,清明上河图。 ●唐长安,轴线、方格、核心皇城、三面里坊。 ●元大都、北京,三套方城、宫城居中、轴线。 27.古希腊城市:广场、公建、集会场所,民主。 28.古罗马城市:浴室、斗兽场、宫殿,享乐;罗马 帝国时期的广场、铜像、记功柱、凯旋门,核心; 集中体现为广场群。 29.中世纪欧洲城市:教堂、城堡。 30.文艺复兴、巴洛克:意大利古典严谨,罗马圣彼 得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巴黎轴线宫殿。 31.现代城市规划历史渊源: ●空想社会主义,莫尔、欧文、傅里叶。 ●英国关于城市卫生和工人住房的立法。 ●巴黎改建,排水、环卫、公园、墓地。 ●城市美化,欧美国家,城市景观空间。 ●公司城。 32.早期城市规划思想: ●田园城市:现代城市规划形成标志,分散模式。 霍华德,为健康、生活、产业,规模有限,农业围 绕,土地公有,莱奇沃斯。 ●现代城市:技术手段解决城市问题,集中发展。 柯布西耶,明天城市,功能理性,绿地空间阳光。 光辉城市,深化和集中体现。 33.早期其它探索: ●线性城市,索里亚玛塔,西班牙。 ●工业城市,戈涅,法国。 ●区域规划,格迪斯,芒福德发展。 ●城市规划方法,格迪斯,调查、分析、规划。 34.分散发展理论:卫星城(大城市派生)/新城(独 立)/有机疏散(沙里宁)/广亩城(赖特)。 35.集中发展理论:聚集区/大城市带(戈德曼,法)。 36.区域发展理论: ●区域是城市的基础、腹地、发展动力。 ●城市是开放系统,依赖区域支持。 ●美国田纳西河流域规划的成就和示范作用。 37.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同心圆:吉伯斯,中央商务》过渡(衰败居住)》 工人居住》良好居住》通勤(富裕居住)。 ●扇形:霍伊特,放射,轴状延伸。 ●多核心:哈里斯、乌尔曼,设施位于少数区域(中 央商务)、受益于接近(工业、工人居住)、对抗 和消极影响(高级住宅、污染工业)、无法负担 土地费用而位置不合理(边缘仓库)。

同济城市规划原理整理版知识讲解

17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 1.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 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 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 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 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型曲线: 3)“S”

最新整理城市设计规划工作总结范文.docx

最新整理城市设计规划工作总结范文 本篇文章()精心为您整理,如果您觉得对您有所帮助的话请将本站添加到收藏夹以便下次xxx。 一、城市规划编制实现历史性跨越 1、各专项规划的编制。为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聘请中国规划院编制的**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完成初稿评议工作,正在积极做准备论证。**市电力规划、**市消防专项规划等已分别要求市供电局、市公安局、市消防大队委托设计单位着手编制,市住宅建设规划已由市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完成,正着手组织专家评审。相关文档:培训心得 2、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按照20xx年工作计划,城市规划区范围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目前已完成东南、东北、木鱼山、政务新区、西南等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龙眠河控制性详细规划已经专家评审并报市政府通过。 3、城市公共设施布点规划、老城区控规、同安南路区域控规、毛河区域控规、盛唐北路和望溪东路两侧区域概念规划、文四路东段两侧区域概念规划、南山路、盛唐路两侧街景规划,墩塘景观规划已委托市规划建筑设计院正在按任务进度开展工作。 4、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为配合拆迁征地、解决回迁安置,完成了城北安置点、海峰路龙眠河段安置区、西南片区安置a区,居巢路安置点,东南安置a、c点等修建性详细规划。完成了市近郊公园规划,龙眠河综合整治概念性规划、政务新区城市设计。 二、规划技术、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1、规划管理的关键是制度的完备,针对过去制度不完善的情况,20xx年已完成《**市规划规划管理技术导则》(草稿)、《城市城乡规划委会议规划》(送审稿)、

《**市城市规划区内农村村民建房实施办法》(讨论稿)、《规划工作岗位制度》、《规划工作实用指南》、《规划执法集中整治实施方案》、《关于开展规划执法集中整治活动的意见》、《**市城市规划区建设用地范围违法建设认定标准及行政处罚措施》等。 2、1999年版地形图已不能满足城市发展需要,20xx年委托省测绘院对城市规划区108平方公里地形图的航拍,现测绘成果已通过专家验收,并投入使用,为城市建设发展提供了详实的第一手资料。 3、强化对在建工程的跟踪管理。对经批准的工程实行放线、验线及验收制,建设工程基本上根据坐标定位,基槽开挖立模后委托市规划建筑设计院实测验线。并从建筑的色彩、立面效果等方面,细化到项目实施的每一个环节,覆盖建设的全过程,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有效的减少了建设单位工程竣工后再行整改的损失。

(完整版)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同济版

第一章 复习课时所提重点:1. 什么是城市?特征?内涵? 2.不同阶段城市的发展特征 3.什么是城镇化?定义、内涵、S型曲线3 阶段 1.城市的概念: 城:防御性的构筑物;市:交易的场所; 字面意思:防御和交易的场所 2.城市的内涵:一定数量的非农人口和非农产业的集聚地,一种有别于乡村的居住和社会组织形式;人口数量、产业结构、职能(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的居民点) 3.城市的特征: 1)非农业的(第二、三产业)职能 2)高度密集的生活居住空间 3)较为确定的领域界限 4)公共的人工环境和人工景观 4.城市发展不同阶段特征及影响因素 城市发展两阶段:农业社会(前工业化时期、古代的城市)--- 工业社会(工业化时代、近代的城市)

1 )古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与防御要求; 社会形态发展(社会的阶级分化与对立)与城市的布局; 政治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中国:中央集权,政治统治中心; 欧洲:封建城邦,神权统治 经济体制对城市的影响; 2)近代城市的发展: 城市工业的发展与人口的聚集:工业化吸收大量的农业人口工业化初期城市发展的典型形态:圈层式向外扩张 城市布局变化; 城市与环境; 居住条件恶化; 卫生条件差; 环境污染; 交通问题; 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人口的聚集——生产力的聚集; 3)二战后的城市的发展:

城市/ 城镇化进程加快; 生态环境问题凸显;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城镇群/ 城镇密集区的发展:城市群——有核心城市; 城市发展的主要形式:城市的外延扩展城市发展的主要形态:大城市中心向外圈层式扩展; 单中心--- 沿交通干线放射发展 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发展形式多中心开放组合式发展以中心城为核心的城镇群城市:集聚效应第三产业的集中造成 辐射效应 -- 强大的经济实力带动 小汽车进入家庭会造成城市蔓延,市中心的衰退建新城的优点:与大城有关联,疏解 城市人口,集聚效应大于卫星城 5.城镇化 1)定义: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镇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 村人口向城镇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2)内涵:农业劳动力转移;人口地域空间积聚;城市物质和环境的改善;城 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传播和完善

精选-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一、单选题 1、早期城市形成的主要动因是(C )。 A.由于人类劳动的大分工B.农业和牧业为标志的第一次人类大分工C.商业和手工业从农牧业中的分离D.商业和手工业的聚集 2、人类社会第二次劳动大分工的标志是(B )。 A.手工业与农业的分工B.商业、手工业与农牧业的分工 C.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D.手工业与畜牧业的分工 3、城市与农村社会的区别主要是( D )的不同。 A.人口规模B.空间规模C.居住形式D.产业结构 4、一般把( A )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A.发明蒸汽机B.汽车的出现 C.空想社会主义开始 D.机器制造业、冶金业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5、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 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A.市场推动型B.地方推动型C.辐射扩散型D.外资促进型 6、以下四项中,( D )项不是城市化。 A.一个城市生活方式的发展过程B.第二、第三产业向城市的集中过程C.人口向城市集中的结果 D.城市人口增多导致城市空间规模增大的过程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 A.20%;35%;50% B.30%;30%~70%;70%一90% C.25%;40%;60% D.40%;40%~80%;80%~95% 8、(B)是一个国家城市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激发因素,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 A.第一产业B.第二产业C.第三产业D.第四产业 9、通常我们把(B )称为第一次产业革命,把(B )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A.畜牧业的产生与发展;农业的产生与发展B.农业的产生与发展;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 C.近代工业的产生与发展;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D.信息工业的产生与发展;智力教育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章 一、单选题 1、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祥地,在公元前5世纪,当时的主要建筑,如广场和公共建筑体现了( B ) A.帝王宣扬功绩的思想B.民主和平等的城邦精神 C.欧洲教会势力的强大 D.帝王贪图享受的思想 2、以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为标志的现代城市规划出现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反映他这一思想的是(C)。 ①奠基于社会改革的理想,直接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而建构其体系 ②规划体系更多地体现出人文的关怀和对社会经济的关注

xx年度城市规划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总结范本:_________ xx年度城市规划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6 页

xx年度城市规划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xx年还剩下最后的几天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展望即将来临的xx 年我充满着期待和希望。时间过的很快,五月份从杭州来到恒邦房产大半年了,站在年尾总结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感触很多,新的公司、新的同事、新的交流空间,同事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处的非常融洽和谐,这时刻激励着我的工作。感谢公司给了我工作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虽然万邦国际中心项目进展的不是十分的顺利,不过今年的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工作中即取得了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一定会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激情和活力,以百倍的努力敢于挑战困难,相信xx年会做得更好! 还记得今年五月十二号正好是“汶川大地震的二周年纪念日”,全国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场灾难,街道上拉响了防灾警报,当人们看到一幅一幅灾区震后倾倒的建筑物照片,对于我(一个刚从事建设行业不久的从业人员)的感触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激起我从事房产建筑工作的决心,朋友的鼓励也让我坚定来到这里,就在这一天我和童工经过楼总的安排一起从杭州来到杜桥,融入到恒邦房地产公司。台州是—片美丽且处处充满生机的热土,台州恒邦置业有限公司是我职业的新起点,因为这个刚刚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尚不明朗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整个楼市影响初见的情况下,公司依然注册成立并竟得杜桥镇第三菜场地块,对于公司和每个员工来说这不仅是个机会更是一个挑战。 五月份是踏上征程的起点,工程部里的五个人便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楼总是工程总监,周经理是工程部经理,谢工负责强弱电,童工负 第 2 页共 6 页

(完整word版)南京工业大学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整理

梳理 一、城镇与城市化 1、城市规划调查的内容 1)自然条件下和历史方面的资料 2)技术经济方面的资料 3)建筑方面 4)城市环境方面 2、城市的产生与定义: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城市内外各部门各要素的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3、对城市定义的基本理解应该基于三个前提: 1)城市是相对于农村而言的 2)城市的概念和定义是发展的(虚拟城市) 3)城市的定义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多角度) 4、城市的起源(血缘制和宗教中心说、权利维系与防御说、交换集市中心说) 5、城市的产生: 农业社会城市:规模小、数量职能有限、缓慢 工业社会:规模大、发展迅速 后工业社会:多中心、弹性化、分散化(信息社会) 6、城镇化(城市化)定义: 城镇化(城市化)是工业革命后的重要现象,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已成为历史的趋势,我国当前正处于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重要时期,研究各国城镇化的历程,结合我国国情,预测城镇化的趋势及水平对指导城市规划与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7.名词解释:城镇化水平 人口按其从事的职业一般可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户籍管理办法又可分为城镇人口与农村人口。 8、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1)城镇化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2)城镇化是城市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 3)城镇化水平高,农业人口减少。 9.城镇化水平三阶段(S型曲线) 起步阶段,城市人口占总人口30%左右,生产力水平尚低 加速阶段,超过30%,60%+ 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 二、城市规划的思想发展 1、城市田园理论 1)提出者:霍华德《明天----一条引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明日的田园城市》) 2)中心思想:以分散城市功能的角度解决人口聚集问题,在城市外围建设卫星城。 2、卫星城镇规划的理论 1)提出者:昂温 2)背景:资本主义发展到高峰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 3)形成过程:三代卫星城:卫星城,多功能半独立卫星城,独立的卫星城(新城) 4)特点:单一功能---多功能,半独立----完全独立 3、《雅典宪章》 1)提出时间:1933 2)代表组织:国际现代化建筑协会CIAM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我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春秋战国时期 ?(1)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结构布局:以宫殿为中心组成中轴线构成城市的骨架; 平面布局:以宫城的内城为中心,其外再建外城。 用地布局:功能分区和齐整的道路系统。 ?(2)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变通 2、案例:1)长安城规划布局特点: 总体布局:总体平面为规整的长方形,中轴对称;宫城居中偏北,宫城之南的皇城,集中布置官府机构及官办手工业作坊与军营。宫城、皇城东西南三面为居住坊里,用城墙分隔,以体现“官民不相参’’的思想。 道路系统: 完整的方格网的棋盘式道路。 宽度极大,纯交通性道路。

分为全市性的干道及坊里内部的地区性道路。 里坊 管制严格,面积大; 在建城时巳划定,然后逐步填满; 坊里中有很多大的府第及寺庙。 商肆 集中设置东市和西市,对称布置。 大小与附近的坊里相同,但内部呈井字形,宽度不大。 市中设有管理机构,管平价、收税及治安。同样的商店,往往集中在一条街上。 2)开封规划布局特点:总体布局 总平面为正方形,但不甚规整,三套城墙。 宫城居正中,为皇室办公、居住服务,城南正门为宣德门是城市中轴线的起点。 内城又称里城,呈不规则方形,主要布置衙署、寺观、民居、商店、作坊等。 最外为罗城,又称外城,呈不规则的方形,主要作防御之用 道路系统 城市道路系统基本上是方格网形,但不对称、不规整。 道路宽度小,主要街道宽40—50m。 道路与商业街相结合。 居住区

2017年终城市规划部门个人总结范文

2017年终城市规划部门个人总结范文 **年度城市规划部门个人工作总结 **年还剩下最后的几天就要和我们说再见了,展望即将来临的**年我充满着期待和希望。时间过的很快,五月份从杭州来到恒邦房产大半年了,站在年尾总结一年的工作和生活感触很多,新的公司、新的同事、新的交流空间,同事们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相处的非常融洽和谐,这时刻激励着我的工作。感谢公司给了我工作的机会和成长的空间,虽然万邦国际中心项目进展的不是十分的顺利,不过今年的工作还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工作中即取得了成效,但是也存在着不足,总结经验和教训,我一定会以更加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时刻保持激情和活力,以百倍的努力敢于挑战困难,相信**年会做得更好!还记得今年五月十二号正好是“汶川大地震的二周年纪念日”,全国以不同的形式纪念这场灾难,街道上拉响了防灾警报,当人们看到一幅一幅灾区震后倾倒的建筑物照片,对于我(一个刚从事建设行业不久的从业人员)的感触是可想而知的,这也激起我从事房产建筑工作的决心,朋友的鼓励也让我坚定来到这里,就在这一天我和童工经过楼总的安排一起从杭州来到杜桥,融入到恒邦房地产公司。台州是—片美丽且处处充满生机的热土,台州恒邦置业有限公司是我职业的新起点,因为这个刚刚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在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尚不明朗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整个楼市影响初见的情况下,公司依然注册成立并竟得杜桥镇第三菜场地块,对于公司和每个员工来说这不仅是个机会更是一个挑战。五月份是踏上征程的起点,工程部里的五个人便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楼总是工程总监,周经理是工程部经理,谢工负责强弱电,童工负责土建,我负责

给排水,领导很亲切,大家很好沟通,很有意思的是我们都不抽烟。第一件事、熟悉“万邦·国际中心”设计方案。对于我而言就着重给排水专业的了,地下一层作为未来的停车场、设备用房,地上一层至三层为酒店、商业用房,四层至二十二层为住宅区,这个现代化的高档型小区在未来的两三年里必将以她那美轮美奂、温馨舒适、功能齐全、交通便捷的综合优势吸引无数人的目光。第二件事、配合建筑工程质量通病的总结,我们查阅了多种版本的建筑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包括当地的和杭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总结的。把一些容易发生质量问题的节点分专业归类,这对于今后我们万邦国际中心项目的总包合同的制定,工程的质量目标控制,确保整治不合格工序,有效地管理总包方,做到有依有据都是十分必要的。第三件事、临水方案的确定。在工程部李主任的协调下,自来水公司同意给我们在杜北路的市政给水管网末端开一个dn100的口引至工地的西北角围墙内,相应的管道、阀门、水表已安装到位,这一工作在五月二十一日顺利完成,临水点的确定使我们完成了“三通一平“的其一。第四件事、配合地块周边已建建筑物的测量。我们经过几次的实地测量,终于测量出了项目所在附近牌门路、杜北路、沿河路和中心路两侧已有建筑物总高和一层阳台高,经过整理把这些数据传递给设计院,设计院进行日照分析这是必不可少的。第五件事、配合地质勘探。五月二十号是个重要的日子,勘探工作的全面展开,标志着我们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南北两台钻机紧张工作,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施工四十个勘探井将全部结束,其中十六个钻井取土样送往核工业金华工程勘察院经过他们分析,所得出的地质勘探研究成果将作为设计院设计桩位图的依据。第六件事、配合工程总工期计划的排列。经过不断地讨论和多次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

城市化: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 泛城市化:在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同时,非城市地区的就业情况、生活环境与质量甚至生活方式都与城市没有本质差别,城乡之间的界线变得不再清晰。这种现象称为“泛城市化”。 城市的定义:城市是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是…人口集中,以从事…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社会...中心,是其内外各部门、各要素有机结合的大系统。 热岛效应: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出大量热量,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外要高的现象城市用地适用性评定:根据土地的自然环境,按照规划与建设的需要,对土地使用的功能和工程的适宜程度、以及城市建设的经济性和可行性的进行的评估。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它既是指已经建设使用的土地,也包括已列入城市规划区域范围内尚待开发建设的土地用地评定是以用地为基础,综合与之相关的各项自然环境条件的优劣,来鉴别各种用地是否符合规划与建设的需要 城市功能:是城市存在的本质特征,是城市系统对外部环境的作用和秩序。城市结构是指城市各组成要素相互关系、相互作用的形式和方式。城市形态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整体形式 管线综合:搜集城市规划地区各单项工程项目的现状资料、规划设计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研究,解决他们之间在规划设计中的矛盾。生命线系统:在灾害发生时关系到人民生命安全及生存环境的工程项目工业革命对城市发展的主要影响:1城市的人口规模、用地规模逐渐扩大,城市数量增加,城市化速度加快;2交通工具的变化和交通设施的发展使城市的道路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从而也改变了城市内部结构布局;3城市用地类型增加;4城市的类型增多;5引发环境问题,产生现代城市问题; 6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城市建设管理的变化。 城市规划纲要:在城市总体规划之前,可由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制定城市规划纲要,作为编制城市总体规划的依据。 主要内容有:1论证城市发展的技术经济依据和发展条件。2拟定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3论证城市在区域中的战略地位,原则确定市域城镇布局。4论证并原则确定城市性质、规模、总体布局和发展方向。 具体内容1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纲要2提出城市规划区范围3分析城市职能、提出城市性质和发展目标4提出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范围5预测城市人口规模6研究中心城区空间增长边界,提出建设用地规模和建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考试要点总结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仅供参考 作者: 收集于网络 第一章城市与城市发展 一、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一)城市形成的动因 城市与人类文明史 城市与人类劳动大分工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农业和牧业/原始社会/固定居民点 第一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奴隶社会/城市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 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工业化和城市化:农村的推力和城市的引力 城市的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 (二)城市发展的规律 1、城市发展与基本经济部类:城市经济基础理论 基本经济部类和从属经济部类:循环积累过程和乘数效应 2、城市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城市进化理论 "绝对集中"时期(工业化初始期) "相对集中"时期(工业化成熟期) "澜对分散"时期(后工业化初始期) "绝对分数"时期(后工业化成熟期) 3、城市发展与区域空间经济:增长极核理论集聚与扩散 4、城市发展与国际劳动分工:经济全球化理论经济全球化的城市和区域影响 二、城市的物质、社会和经济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一)城市的物质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l、城市物质构成 公共领城和非公共领域、城市物质构成的空间属性(可达性和外部效应) 2、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趋势 城市物质环境的演化方式:内外扩展和内部重组 城市物质环境的更新:建筑物的经济寿命与再开发的时机 经济结构重组与物质环境演化 (二)城市的社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社会构成:异质性和社会空间 2、城市社会的演化趋势:人口老龄化、家庭核心化、生活闲暇化

(三)城市的产业构成及其演化趋势 1.城市产业构成:三大产业和两大部类 2、城市产业演化趋势 从第二产业主导到第三产业主导 从传统制造业主导到高科技产业主导 从水平空间经济结构到垂直空间经济结构 三、城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 (一)城市化的含义 不同学科对城市化的理解 (二城市化水平的度量指标 (三)城市化的进程与特点 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 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 世界城市化的进程的特点 中国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 (四)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五)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 四、城市与区域发展 (一)城市与区域发展的相互影响 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l、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区域条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城市发展方向的区域分析 城市发展规模的区域论证 城市布局的区域空间结构 (二)区域城镇体系及城乡发展 城镇体系的概念 l、城镇体系的发展条件分析 (1)城镇体系区域发展条件 (2)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 2、城镇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及机制 《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复习要点 (该部分内容为本站收集整理,纯属民间信息,仅供参考,本站不承担任何因此产生的后果。特此声明!) 第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城乡规划个人工作总结

城乡规划个人工作总结 篇一:城乡建设局普通干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城乡建设局普通干部个人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在单位领导的正确指导和干部职工的关心、支持下,我做了一些具体的工作。下面,就本人在思想、工作、学习、廉洁自律方面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保持坚定的政治方向 在政治思想方面,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工作首位,不断增强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作为一名普通干部,我积极主动地协助分管领导和局领导开展好各项工作,坚决服从领导的指挥和调度。在工作方面,坚决维护单位领导的权威,在单位决策方面,严格按照领导安排做到贯彻执行不走样。平时,与其他干部职工以诚相待,互相支持,优势互补,互相提高。在工作中顾全大局,既不揽权,也不越权,既坚持原则,又密切配合,做到了分工不分家,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另外,在工作中多听取领导和同事的意见和建议,注重与局机关团结协作,力争使单位更加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加强学习,注重自身能力建设 在学习方面,我自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坚决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局机关的安排部署,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治素养。在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上,始终坚持以

局机关的安排部署为要求,通过报刊杂志,加强相关政策、理论和时政要闻的学习。业务方面,加强与单位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学习,积极与单位联系部门的业务人员联系沟通,学习请教他们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并通过络学习加强与业务相关的知识学习。 三、狠抓工作落实 在具体工作中,一是按照局机关的安排负责了人秘股的相关工作,加强了局机关收发文件、档案管理、来人接待、内外协调等方面工作;二是负责了精神文明、思想政治、工会工作目标责任书的办理;三是配合局领导开展了创先争优、三送三问、学习型党组织创建等一系列党务活动;四是按照局领导的安排,完成了其他各项工作任务。 四、廉洁自律 作为一名普通党员,一名普通干部,做到身正、行直、言诤,倍加珍惜今天这份工作,从点滴细小之处严格要求自己,牢记“两个务必“、风清气正,踏实工作。在廉洁自律方面,始终坚持努力抓好自身党风廉政建设,在平常工作中,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和法规程序办事,在具体办理的事务中没有吃、拿、卡、要和托拉、推委的现象。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虽然通过一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从长远目标和发展方向来看,自身在有些方面还有一些差距。主要表

城市规划原理考点总结.

1.城市形成的原因:由于生产力的提高 2.1898年英国人霍华德提出了田园城市;昂温提出了卫星城市;美国人赖特提出了广亩城市;康帕内拉提出了太阳城 3.城市适用性评定是在城市用地规划之前进行的一项工作 4.城市规模界定:特大城市100万以上大城市50万以上中等城市20万到50万小城市20万以下 5.城市人口: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指城区(镇区的常住人口,即停留在该城市(镇半年以上,使用各项城市设施的实际居住人口 6.机场选址要求:无电波干扰;用地坡度不大;净空限制区内无障碍物 7.完善城市道路系统的措施:快慢车分流、客货车分流(主要措施;发展快速交通;开辟公共交通专用线;增加必要的停车站场 8.小区规划理论是在“邻里单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9.编制城市规划一般分为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 10.我国城市规划编制的完整过程由2个阶段(总体规划阶段和详细规划阶段;6个层次组成,即:城市总体规划纲要、城市总体规划(含城镇体系规划和中心区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 11.城市总体艺术布局协调统一的内容:与适用、经济的统一;近期和远期艺术面貌的统一;整体和局部、重点和非重点的统一 12.城市镇体系规划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一化二系三结构”,即城市化;公共设施系统、生态环境系统;等级结构、职能结构、空间结构。 13.城市用地规划的方法及其原因?

14.城市建设用地分类适用于规划中心城区范围的土地,共分为9大类、29中类和57小类 15.城市总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规划说明、研究报告和基础资料等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全国人大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7年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 17.总规划的主要内容:确定规划期内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和布局结构;做出人防、抗震、防灾规划。 18.城市用地自然条件包括:地质条件(建筑地基、滑坡和崩塌、冲沟、地震、水文条件(水文条件、水文地质条件、气候条件(太阳辐射、风向、温度、降水和湿度和地形条件 19.地震烈度在9度以上地区不宜选作城市用地; 20.地下水按其成因与埋藏条件可以分为上层滞水、潜水和 承压水(具有城市用水意义三类 21.地下水作为作为城市用水来源,若盲目过量的抽用,将会出现地下水位下降,形成“漏斗”;长期大量地抽用地下水还可能引起地面下沉,导致将海水倒灌或地面积水。 22.风向,风吹来的方向,风是以风向和风速两个量来表示的。风向一般分为8个或16个方位观测 23.容积率(又称建筑面积毛密度=总建筑面积/总用地面积 24.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知识

1、城市规划领域中城市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从城市规划得角度而言,城市就是一个以人为主体,以空间有效利用为特征,以聚集经济效益为目得,通过规划建设而形成得集人口,经济,科学技术与文化于一体得空间地域系统。这一概念涵盖四个方面得含义:(1)城市得人本性,城市就是为人得福利提高,人得能力建设而存在得;(2)城市得聚集性,城市就是最节约得空间资源配置形态;(3)城市规划得必要性,城市规划就是实现科学管理得有效方式;(4)城市得多元性,城市就是区域得社会,经济,文化中心。 2、城市规划得内涵就是什么? 答:城市规划就是为了实现一定时期内城市得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二进行得确定城市性质、规模与发展布局,合理利用城市土地,协调城市空间布局与进行各项建设得综合部署与全面安排。城市规划就是建设城市与管理城市得基本依据,就是保障城市空间资源有效配置与土地合理利用得前提与基础,就是实现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目标得重要手段之一。 3、城市发展得规律有哪些? 答:(一)城市现代化得发展规律1、人口大量城市化2、产业不断高级化3、社会结构逐步优化4、市民素质不断提高(二)城市发展得空间变化规律1、城市空间聚集2、城市空间扩散3、集散与扩散得统一(三)城市集群得发展规律 4、城市规划得发展趋势如何? 答:1、宏观研究得拓展与微观研究得深入2、将时间要素引入城市规划设计与研究3、多种学科交叉推动城市规划发展 5、城市规划得学科如何定位? 答:城市规划学科从实践中产生并服务于实践,对城市发展中实际问题得解释与解决就构成了规划学科存在得意义与价值基础。现代城市规划学科形成与发展得目得就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得种种弊病,即城市问题。城市规划就是以城市及其空间为研究对象得一门综合性学科。对城市及其空间发展得控制与引导就是城市规划学科得本质与核心。 6、城市规划得作用有哪些?在城市建设中,城市规划需要完成得任务就是什么? 答:作用:(1)规范城市土地开发秩序(2)引导市场达到规划目标(3)促进经济协调发展 任务:(1)保证城市规划按照合理得程序进行科学得编制,修订与实施,使城市有规划,并按照规划进行建设(2)通过审批管理与规划立法以及一系列规章制

2019年城市规划人员个人工作总结(四篇)

工作总结参考范本 2019年城市规划人员个人工作总结(四篇)目录: 2019年城市规划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一 2019年城市规划人员个人工作总结900字二2019年城市运行安全整治年终工作总结三2019年城管个人工作总结四

2019年城市规划人员个人工作总结一我九四年七月入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城市规划管理工作。 在前一阶段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认真学习了中央及省市各级领导的重要讲话,系统地学习了十六大报告、党章、《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等一系列文件,撰写了三篇读书心得和二万四千字的读书笔记。通过深入学习,对这次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有深刻的认识,深感这次教育活动意义深远。党性分析,是整个教育活动的核心,通过民主评议,广泛采纳意见,进一步深刻地自我剖析,把存在的问题找准、找足。 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针对自己的实际,结合自己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位置、所扮演的角色,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对照党组织的希望和要求,对照我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实施意见,我认识到自己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习不够全面。虽然平时比较注重学习,熟悉业务知识,了解“九公开”、“六类事项办理制”,但忽视了知识能力的培养再造,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与本职业务有关的就学一点,与本职业务联系不紧的就很少涉猎。 2、政策理论水平不太高。对党建、市场经济、科技等方面的知识学的少,不系统,不全面;缺乏开口能讲,拿笔能写,动手能干的复合才能;不善于研究思考问题,只知道埋头干活,不善于总结积累。 3、联系群众不够广泛。这次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范围是全体党员,在自己加强学习的同时,还要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发

城市规划原理重点总结

城市规划要点 第一章 1.人类第一次大分工:原始群落中产生了从事农业和畜牧业的分工。 2.人类第二次大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 3.有了剩余产品就产生私有制,原始社会的生产关系也就逐渐解体,出现了阶级分化,人类开始进入奴隶社会。 4.城市是伴随着私有制和阶级分化,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的 5.城市是有着商业交换职能的居民点。 6.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业人口和城市用地转化的现象和过程。 7.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8.人口按从事的职业一般可以分为农业人口和非农业人口(第二第三产业人口),按目前的户籍管理办法分为城镇人口和农业人口。 9.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 (1)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 自然增长率)。 (2)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 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3)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 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10.截止2009年,全国城镇人口按统计口径已达6.22亿,城镇化水平46.6%。 11.中国城镇化已经步入城镇化加速发展的第二阶段。 12.直到2030~2040年,中国的城镇化才会真正达到稳定阶段,届时中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城镇化稳定期70%~80%的一般水平。第二章 13.春秋战国之际的《周礼考工记》记述了周代王城的建设布局:“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市朝一夫” 14.《周礼》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开始进入都城建设,这是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 15.在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和建设中,大量可见“天人合一”的思想,体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观念。 16.中国古代城市规划强调整体观念和长远发展,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强调严格有序的城市等级制度。 17.空想社会主义的乌托邦是马托斯。莫尔在16世纪提出的。 18.“田园城市”的理论是英国人霍华德在1898年提出的。 19.今天的规划界一般都把霍华德“田园城市”理论的提出作为现代城市规划的开端。 20.城市规划的目的是解决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四大城市功能的正常运行。 21.邻里单位是美国人佩里提出的。 22.全球城市区域是在高度全球化下以经济联系为基础,有全球城市及其腹地内经济实力较雄厚的二级大中城市扩展联合而形成的独特空 间现象。 23.城市规划面临的城市发展趋势:城市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信息网络化、全球城镇化。 第三章 24.规划法规系统是规划行政体系、规划技术系统和规划运作系统的法律固化总和。 25.城市规划的法规体系包括主干法及其从属法规、专项法和相关法。 26.“一书两证”制度: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四章 27.规划是一种有意识的系统分析和决策过程,规划者通过增进对问题各方面的理解以提高决策的质量,并通过一系列决策保证既定目标 在未来能够得到实现。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 期末考试重点2014最新

雅典宪章》共分八章: 1)城市发展受地理、经济、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城市与周围地区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区域观点 2)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功能分区 3)居住区应选用城市的最好地段,在不同地段根据生活情况制定不同的人口密度标准,在高密度地区应利用现代建筑技术建造距离较远的高层住宅。 4)工业必须依其性能、需要进行分类,选址时应考虑与城市其他功能的相互关系。 5)利用城市建设和改造的机会开辟城市游憩用地,同时开发城市外围的自然风景供居民游憩。 6)城市必须在调查的基础上建立新的街道系统并实行功能分类,适应城市现代交通工具的需要。 各功能区位置的选择 7)城市发展过程中应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历史建筑的保护 8)每个城市应该制定一个与国家计划、区域计划相一致的城市规划方案,必须以法律保证其实现。规划的必要性与法律的保障 《雅典宪章》存在的问题:过于死板的功能分区、分隔的措施肢解了城市的有机结构,使复杂、丰富的城市生活走向单一化,与人类心理需要相背;绝对的分区使居住远离工作,扩大了城市的交通量,使极为拥挤的城市交通随着交通工具的革命而日益恶化。 关于居住建筑的指导意见以及人口密度的划分无法适应原有的社会结构,忽略了城市的地方性,导致了千篇一律的“国际风格”的盛行。 1,城市规划技术系统 各个层面的规划应完成的目标、任务和作用,以及完成这些任务所必须的内容和方法,也包括各层面上规划编制的技术规范。 两个基本层面 战略性发展规划: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实施性发展规划:是开发控制的法定依据 如控制性详细规划,作为地块开发控制(规划管理)的法定依据,对于开发行为具有法定约束力,又称为法定规划,必须遵循法定的编制内容和编制程序 一、城市规划层面及其内容 一般城市规划分为城市发展战略和建设控制引导两个基本层面 发展战略:指导性框架 如城市总体规划,制定城市发展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原则和空间策略,为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框架,但不足以成为规划管理的直接依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