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

第一讲政治学导论

一、政治的多面向

1、远?近?

2、黑暗?高尚?

3、高深?直白?

4、伟大?渺小?

二、为什么需要政治

1、社会契约理论

2、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

3、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治的起源

伦理学研究个体的善,经济学研究集体的善,而政治学研究国家的善。政治是最高的善。政治和我们息息相关,无论一个人是否喜欢,实际上都不能完全置身于某种政治体系外。……每个人都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方式卷入某种政治体系。

------美国政治学家罗伯特.达尔

政治是人类过一种有组织的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要素,是人们组织安排集体生活的核心机制。

三、为什么学习政治

1、确定共同的政治理念,广泛形成政治共识;

2、探索合理的政治安排,合理地规划政治生活;

3、寻求文明的政治规制,文明地解决政治冲突;

4、适应全球化时代发展,与世界各国成功交往需要

?第二讲政治的内涵与政治学学科定位

一,政治的内涵

(一)、词源解释:

政者事也”,政指的是国事。“政”有时候也与“正”相通。(端正)“治”是什么意思?古人云“治者理也”。“理”是指管理的艺术、方法、方式和道理。政与治,即事与理。对国家事务的管理的活动及其方式。把政和治两个字连起来运用在汉语中大量出现,是近代以来的事。

政治”的英文概念为Politics,该词来源于古希腊语的Polis,其字面意义指“城邦”或“城市国家”众所周知,由Polis演化过来的Politics,就是指有关城邦的事务。今天,Polis已经发展而成State(国家),所以,“政治”也就变成了有关国家的事务。就是说,在中西方,政治这个词产生的时候,就和国家联系在一起。

(二)、关于政治的多重理解

由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面临的任务不同政治实践不同,对政治的理解不同,于是就出现了政治的伦理说,神权说,权力说,管理说,分配说等。

1、“伦理说”。政治的过程就是一种社会伦理价值追求,共同体善的追求)。代表人物:中国的孔子,西方的柏拉图。

这种政治观更多的是以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西方的正义、中国的仁、义礼智信,实现这些价值的社会是理想的社会,并描绘理想的社会应当是什么样子的(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和谐大同等)探讨如何达致理想的政治的途径(行王道,

道德示范,为政以德,为政以礼,其身正,不令则兴,做民众道德的楷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评价:1、这是古代东西方国家较为普遍的观点。2、这种政治观表明了当时政治学与伦理学尚未分化的历史状况。3、这种政治观首开政治哲学的先河,为确立政治的价值评判标准提供了根据,4、这是用道德的观点解释政治,是一种价值性解释。

2、“神权政治说”或“神秘说”。政治就是受命于天、代表神天命在人间进行统治的过程。是一种主观臆测,经不起推理和实证,往往是暴君借神权迫害人民的护身符,但是,政治的神学性解释权力的来源,为政治生活提供了一时的合法性基础。

3、“权力说”。它把政治就是追求和运用权力的。这是一种现实主义的思维向度,这两者都反对把道德的良善作为政治追求的目标。

现代意义上的权力说认为政治就是人际关系中的权力现象。研究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4、“管理说”。即认为政治就是一种管理行为,或者说是一种管理公共事物的活动。这种观点在我国解放前较为流行。这种观点的主要代表是中国的孙中山。

5、“国家说”。政治就是国家活动以及围绕着国家而展开的活动,他又分为传统意义上的国家说和现代意义上的国家说。

6、“分配说”。政策说,即认为政治是为社会作出和执行权威性分配(或有约束力的决策)的行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著名政治学者戴维?伊斯顿。资源的权威性分配。这种学说侧重于对实际政策的研究。

7、马克思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的论述非常丰富,经典作家们的一生都在实践着他们的政治观。因此,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包罗无遗是非常困难的,其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3、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

(三)政治的定义:政治就是政治主体以实现自身利益为目的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展开的活动及其所形成的关系的总和。

第一,政治系统是社会系统良性运行的核心机制。

第二,政治的主体是特定的集团和个人。国家是国际政治活动中最主要的政治主体。他合法的垄断暴力,掌握着国家公权力,决定着公共资源的权威性分配。

第三,政治的目的是实现政治利益。利益是政治主体参与政治的起点和归宿。

第四,政治的核心是国家政治权力。任何时侯,政治的主要的根本的问题,都是政权问题。第五,政治内容是政治主体所进行的政治活动及其所形成的政治关系。主要包括两方面的活动,人们基于利益驱动围绕公共权力而展开的活动以及政府运用公共权力而进行的资源的权威性分配的过程。

权力与利益:讲政治问题说到底是利益问题,是对的,但是,又不能反过来简单地讲所有的利益问题都是政治问题;只有那些需要通过国家政权,通过政府行为和法律手段来处理这些利益关系才是政治,只有在这些利益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形成的关系,才是政治。在进行利益分析的时候,区分政治现象和非政治现象的关键,是看一种利益关系是否是借助于国家政权或国家政权的延伸部分的力量来实现的。

关键词:系统主体利益权力内容(系统,主体,目的,核心,内容)所形成的权利与权力关系。权利影响权力,权力分配资源保障权利。

三、作为博弈的政治

政治博弈的要素:

所有的对策性博弈都有如下要素:局中人(参加者)、资源、对策、规则及目标,即局中人运用他们的资源,在一定规则范围内制定对策以达到他们的目标。

政治的资源多种多样,最明显的是财富、人数、威望、职位及说服技巧。

博弈理论的一些经典案例:

1、囚徒困境。

2、智猪博弈。

二:政治学的学科定位。

以国家权力为中心的政治关系、政治体制、政治文化和政治行为及其发展规律。是政治学的研究对象。政治学研究的目的揭示政治的发展规律。

国家权力是研究的核心;关系、体制、文化、行为是研究的基本内容;规律是研究的目的。(二):研究方法

重点掌握政治哲学方法与政治科学方法

第三讲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西方政治学的发展历程

按照通常的历史分期,西方政治发展经历了古希腊、罗马—中世纪——近现代——当代,四个时期。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又被称为“古典政治学时代”。古希腊时期(前500——前200)和古罗马时期(前200——476)。(文明的奠基时期,详细讲)

古希腊是西方政治学的源头。早起对政治世界的认识和解释采用神话的方式。

哥拉斯、赫拉克里特及芝诺等人,就开始讨论政治问题。但他们的主张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开始系统研究政治问题是柏拉图(公元前427 ——347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 ——322 ),(从对包括人类社会在内的周围世界的神话认识,过渡到用合理的逻辑方法去认识和解释周围的世界)

柏拉图三篇政治学经典著作:即《理想国》、《政治家篇》和《法律篇》。采用政治哲学的方法研究政治,着力于探讨政治应当是什么。

亚里斯多德的经典著作《政治学》《雅典政制》,被看成是古希腊城邦政治学的理论大全,被看成是西方政治学的开端。

古希腊政治学主要研究如下方面的问题:

1、国家问题。

2、关于政体问题。为实现城邦国家的目的,城邦应实行什么样的体制去组织政治生活的问题。这就是政体问题。

古希腊全部政治学学说中,这方面的内容最为丰富,也最有价值。

评价:思想对后世政治影响最大。

3、关于法律制度问题。如财产所有问题、理想的生活原则及其规范化问题、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公民轮番执政的问题,以德才标准选择统治者的问题、以法治国问题等等。最著名的是关于法治与人治选择的论述。

亚里士多德亚里士多德,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认为法治代表理性的统治,而人治难免使政治混入兽性的因素,即使最好的人也不能消除兽欲和私人情感,这就往往在执政时引起偏见和腐败,而法律的统治正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性的体现;法治与民主共和政制的结合,

可以有效防治腐败;法治可以促进自由等善的品德。

古罗马人少有理论研究的热情与兴趣天才,他们是实用主义的,他们修建的大道至今仍在使用。他们对政治问题的思考主要体现在对国家和法律的研究当中,罗马对西方政治传统最大的贡献是它构建的法律制度(罗马法,文明程度很高)和自然法思想。

(二)中世纪“神学政治学时代”(公元476年——14世纪。)

“神学政治学时代”(公元476年——14世纪。)代表人物:基督教神权统治的合理性、君主政体、关于法的理论。

成果:

⒈论证了基督教神权统治的合理性。在他们看来,是上帝创造了一切,因而上帝高于一切。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是教会。教会高于国家,教权高于王权。(教权与王权关系)

⒉吹君主政体。他们认为,在上帝的名义之下,世俗国家的存在是必要的,它的目的是追求一种有德行的生活。应由上帝在人间的代表教会和它的最高领袖统治国家。(君权合法性来源、)

⒊法的理论。他们把法分为二类四种:一类是神法,包括永恒法(神的自然法)和神法(神的实在法);一类是人法,包括自然性(人间自然法)和人法(人的实在法)。他们认为,人法的作用在于规定社会生活的秩序,而神法旨在指示达到天堂的途径。法的本质是人类的理性,因为人是上帝创造的,但归根结底是上帝的意志,因此,人法要服从神法。

中世纪神权政治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一个是圣.奥古斯丁(354 ——430 )。他是神权政治学的创始人,他用基督教教义全面改造了古希腊的政治学说,从而奠定了神权政治学说的思想体系。另一位神权政治学代表人物是托马斯。阿奎那(1224 ——1274 ),他是神权政治学的集大成者和最高权威。在这里,神权政治学进一步系统化、完善化。他本人亦被教会奉为圣人。神权政治学的主要内容是:他们作为神学家,都为天主教辩护,主张神权至上,君权神授,进一步阐述了世界国家的观念。

(三)近代西方的政治学:被称为“理性主义”政治学时代(时间:公元1500年—19世纪末)城市的兴起,民族国家开始产生,罗马基督教的统治走向衰落,现代欧洲的政治格局和政治理念逐步形成。(研究主题:关于民族国家的理论(国家学说):国家如何形成,政府的目的和形式,政府权力的基础和构建等。)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⒈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形成阶段(15 ——16 世纪)。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为马基雅维里法国政治思想家让。布丹(1530 ——1596 )第一个提出了资产阶级国家主权学说,对内的最高权和对外的自主权,主张国家与教会脱离,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君主政权和统一独立的民族国家。

⒉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成熟阶段(17 ——18 世纪)。

⒊资产阶级政治学的转变时期(19 世纪)。到19 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已经取得了胜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取得主导和支配性地位。这一时期政治关系的另外一个变化是,无产阶级作为独立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如何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这一时期政治学的主要内容。如边沁提出的资产阶级功利主义理论;约翰。密尔的自由(从绝对自由,不可私夺,天赋人权)主义主张;以孔德和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实证主义,在政治主张建立“社会政体,资本家掌握生产资料,负领导和管理社会的职能,无产阶级服从这种领导)政治思想、社会团结思想。他们以自然科学的方法来说明资本主义条件下阶级合作与团结的必然性,主张用社会团结来调和阶级对立。特别是19 世纪末德国尼采的权力意志论。

(四)、现代西方政治学进入(20世纪以后。)传统政治哲学研究开始向政治科学研究转变。科学主义政治学时期

当代西方政治学发展的另一个方向是行为主义政治学。

行为主义政治学本质上是政治学研究对象和方法的革新,它要求用研究自然科学的态度、手段和方法来研究政治现象,由此出发,特点:1,研究人的实际的政治行为,主张以政治行为(如投票行为、集体决策行为等)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以此取代以国家和政治制度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传统政治学。2,定量分析。强调政治研究方法和手段的精确化、数量化,强调科学的定量分析,2,价值中立,坚持以经验分析和实证研究为原则,主张对政治生活进行价值中立的客观描述和经验研究。

随着政治行为这一研究基点的确立,政治学研究便把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地理学、生物学、数学、统计学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方法和成果引入了政治学研究领域,并运用抽象调查法、数学模拟、计算机模拟、变量分析、个案分析、实地测量、科学预测等方法,对人们的各种政治行为和各种政治现象进行分析说明。行为主义研究方法强调“纯科学”,和“价值祛除”,重数据、重定量、重模式、重实际、重过程;而轻定性、轻价值、轻宏观、轻理论,企图使政治学变成一门可以测量和验证的象自然科学那样能够进行精确计算的科学。这一研究方法,在政治学的某些领域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比如竞选、民意测验等等。促进了政治学的发展(民意测验、计量、定量分析,能准确地反映公民的政治态度。对某一领导的支持率、反对率是多少,比较精确。而不使用诸如“大多数人”支持“极少数人”反对这样的定性的概念。)3;价值中立

现代西方政治文化的总体特点

1基于性恶论之上的法治主义

2。基于个人主义之上的怀疑主义

3.基于相对主义之上的宽容精神

二、中国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古代的政治研究

(1)古代政治学的萌芽时期。

评价:这一时期主要论述政权的合法性问题。政治学的研究不系统。

(2)古代政治理论的成熟时期(春秋战国时期)。阐述如何进行统治

评价:这些学说,.不仅为中国封建社会后世统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把中国政治学说从论证统治的合法性为主要内容推进到了以阐述如何进行统治为主要内容。

(3)古代政治理论完善时期(秦——晚清)。

2、中国传统政治研究主要理论观点

君权神授说、圣贤政治观、

伦理政治与尊君思想、

忠孝观念,三纲五常、等级尊卑观念、

德刑兼重、法、术、势的结合统治术、

重农抑商思想、天朝大国理想、

重民养民教民思想

守旧传统,祖宗法制不可更改、

汤武革命,应天顺人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特点

1.在维持君主专制的前提下研究具体的“治国之道”,在统治的策略和方法上比西方更为突出。

2.政治思想与哲学思想、伦理思想等融为一体,并渗透了强烈的宗法观念。

3.由于数千年的专制制度和高度集权等原因,中国古代政治思想未能演化出民主科学思想和现代政治价值观念。

?一、研究的测重点不同。

?二、受宗教影响程度不同。

?三、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时间不同。

?四、发展道路不同:

?西方政治学经历了古典时代-----神学时代------理性时代-、-----科学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国经历的是传统时期向现代时期的转换过程。在实现转换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建立-----取消----恢复的曲折历程。

(二)近代政治研究

西方的政治学说的引进经历了一个艰难的历程:

1、闭关锁国:禁止外来文化

2学习外国的制炮制船技术军事科学和技术。以夷制夷

3、全面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和技术

4、全盘西化,一切学习西方

(三)现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

三、中西政治研究差异、中西方政治观念的差异:

1、中西政治学研究的差异:

政治研究的源头在中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古罗马时期,考察源头可以发现,中西方政治研究从一开始就形成了不同的特点,有明显的差异:

一是研究的测重点不同。西方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建构的制度选择,政府形式和体制问题,而中国政治研究主要探讨的是国家统治的策略选择问题“治国之道”。(治理国家的个人条件和政治统治术。

二是宗教的影响不同。受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影响非常深远。神学政治学的自然法思想融进成为西方普遍的政治意识,成为近代政治思想的基础与起点。

三是作为独立的学科产生时间不同。西方从一开始就形成了具有独立地位的政治学科,而中国长期以来政治与伦理高度结合,形成的是伦理政治学。

四发展道路不同:西方政治学经历了古典时代-----神学时代------理性时代-、-----科学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国经历的是传统时期向现代时期的转换过程。在实现转换的过程中,又经历了建立-----取消----恢复的曲折历程。

中西政治观念的差异:

理性主义与现实主义

人治主义和法治主义

集体之上主义与个人之上主义

国家权力本位主义与个人权利本位主义

?第四讲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

?政治关系是指政治主体之间基于利益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进行政治实践而形成的权力与权利关系。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一)利益的涵义

?人的利益首先起源于人的需要

?人的需要及其实现受社会关系的制约。

?人们的社会关系形成以后,使得需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转化为人与人的关系。

?需要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转换为利益

所谓利益,就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征的需要。

?

利益的心理和生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

需要不是利益。

获得社会内容和特性的人们的需要,才是利益。

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

利益反映着特征历史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利益是社会关系的核心内容。

人的利益的形成是一个从人的需要到人的实践活动,再到社会关系的逻辑过程。

?(二)利益的特征

?利益实现要求上的主体性和实现途径上的社会性。

?利益形式上的主观性和利益内容上的客观性。

?利益的目标性和手段性。

?利益的具体有限性和利益发展的无限性

?(三)、利益在政治中的地位与作用

1,利益是政治生活的基础。

2,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

3,利益是政治实践的动因

4,是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权利

?(一)基本概念辨析

?权利

?道德权利与法律权利

?基本权利

?政治权利

?

(一)基本概念辨析

?权利:做某种事情的资格或正当性。

?法律权利是由法律所确认的、主体以相对自由的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获得利益的一种资格。

?法律权利:利益、能力、自由、资格。

?

(一)基本概念辨析

?政治权利:社会成员为实现自身利益在法定范围内拥有进行政治活动的自由;

?政治权利的内容就是参加政治“共同体”,人们有资格在政治共同体的政治生活中进行活动,要求自己的利益得到政治权力的保障。

?(二)政治权利的内容

?其一,对公共事务的决定权

?1,决定共同体内的利益分配

?2,选择公共权力的行使者

?3,特定事项决定权

?其二,担任国家公职的权利(被选举权)

?其三,对国家权力的监控权

?其四,公民的联合行动权

?其五,政治生活的知情权

?宪法上政治权利的范围和刑法54条范围差异:

?《刑法》第54条剥夺的政治权利包括: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二)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

?(三)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

?(四)担任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

?(三)政治权利的社会作用

?有利于激发公民的政治热情和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

?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不同利益主体的有机整合。

?有利于激发政治主体的主人翁精神和构建“权利制约权力”的社会机制

?有利于形成相互依存且富有尊严的生活方式。

?有利于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提升。

?权力

?(一)、政治权力的内涵

?(二)、政治权力的特征

?(三)、政治权力的悖论

?(四)、政治权力的基础

?(五)、政治权力的合法化

?

?政治权力则是政治的核心;

?政治的根本问题就是国家政权间题。

?不理解权力,就很难理解政治。

?从某种意义上说,政治研究就是关于权力分配方式和权力运行机制的研究,政治学也就是关于权力的学问。

?“权力”是一个人或许多人的行为使另一个人或其他许多人的行为发生改变的一种关系。

?权力是指在特定的关系中,权力主体通过一定的方式,制约或支配他人(权力客体)行为的能力。

?权力现象的普遍性

?政治权力是政府公共组织对公共资源和组织成员的支配能力。

◆(二)、政治权力的特征

◆国家强制性

◆工具性

◆稳定性

◆组织性

◆垄断性

◆公共性

(三)、政治权力的悖论

?滥权何以可能?

?权力为什么需要制约?

?如何理解权力的悖论?

?(四)政治权力合法性的类型与基础

?1)传统型:传统的神圣性;

?2)魅力型:超凡的魅力与神性;

?3)法理型:合理的制度与章程;

?4)三种合法性类型之关系与演变;

?案例:王朝国家的统治者、毛主席的魅力、第三代领导人对法治国家的强调。

?获得合法性的途径

?第一,政治主体的实际社会成就。

?第二,意识形态对于民众的训导。

?第三,已有的规则和制度。

?第四,民主权力。

?第五,个人魅力。

?

第五讲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

?核心内容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三、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四、政治文化的功能

?五、政治文化的传习——政治社会化

?一,政治文化的含义

(一)关于文化的不同理解

?最广义的文化

?文化是指除自然生成物外,人类在历史上所创造的一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自然(nature)与文化(culture)

?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称为文明(civilization)

?“文明”是人类在借助知识、科学等手段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历史标高,是人类社会的进步状态,是文化发展积极成果的总和(包括有形的技术手段、制度形式、物质外壳),是良好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风尚,表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达到较高的水平。

?文明与文化的区别

?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

?

?文明是一元的,是以人类基本需求和全面发展的满足程度为共同尺度的;而文化则是多元的,是以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地域和不同条件为依据的。

?文明的价值含量越高,越能满足人类精神物质的需求,这种文化就越具有生命力?(二)、什么是政治文化?

?三种代表性观点

?第一种观点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体系的心理方面,它包括政治体系的成员对体系各层面的感觉、认知、评价和价值取向。

?西方学者的观点

?第二种观点将政治文化定义为政治体系中各种主观因素的综合。政治心理+政治思想

?第三种观点认为,前两种定义中所包含的内容是观念性的政治文化,除此以外,政治文化还应包括上层建筑领域“物质性”层面的政治制度和政治规范。

?

?政治文化是社会意识中反映一切政治现象的观念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为其主要内容,政治意识形态是其核心。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强烈的阶级性

?鲜明的民族性

?相对的稳定性

?历史的继承性

?自觉的能动性

?三、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

?(一)政治心理:作为政治生活的心理投射,是人们对社会政治生活直接的、具体的、自发的、不定型的、不系统的、非理论化的反映形式。

?——政治认知

?——政治情感

?——政治动机

?——政治态度

?——政治信念

?政治心理的特征

?自发性、

?潜在性、

?不系统

?不稳定、

?主体性

?(二)政治思想

?政治思想是政治主体对政治存在的理性反映,是政治主体对政治问题进行理性思考的理论结晶,也是政治意识理论化、系统化和自觉化的表现形态。如果说政治心理是一种低水平的政治意识,那么,政治思想则是一种高水平的政治意识。

?政治思想特征

?强烈的阶级性、

?严密的逻辑性、

?相对的独立性、

?1、政治文化与政治体系: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2、政治文化与政治行为:政治文化指导政治实践行为。

?3、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影响政治制度的建构、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政治制度的变迁

?4、政治文化与政治发展:推动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发展与变革

?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制度与文化的差异

?1、产生方式

?2、作用机制

?3、影响范围

?4、变迁速度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双重关系:

?政治文化外化于政治制度之外,形成了政治制度的外在环境;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内化于政治制度之中,构成了政治制度的内在精神。

?

?

?

?中西方政治制度设计背后的文化差异L

?西方:

?人性论方面的性恶论与知识论上的怀疑论

?基于性恶论之上的法治主义

?对权力的戒备

?有限政府论

?宽容思想

?平等观和天赋人权观

?消极、务实的政治观

?中国:

?1、性善论和可知论。基本上属于性善论和乐观自信的可知论。但在可知论中区别于西方的平等观,将人分为“上智下愚”两种。

?2、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认为人性就是天性,个人尤其是那些特殊的人可以成为天子。

?儒家文化引发出的一系列政治逻辑:

?1、伦理的而非政治的政治观。强调内心,在“心性”中寻找政治问题的答案。夸大迷信道德教化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2、人治与全能政治和专制政治。既然存在君子与小人,上智与下愚,存在全知全能、“至圣至明”万善具备的人,则最经济、最有效的治国方式就是君子教化小人,“上智” 统治“下愚”,方式最好就是由他“乾纲独断”、“为民做主”,而无需对权力加以限制,也不必要采取公民参与、分散、渐进尝试的民主决策程序。

?3、容易导致政治至善论和空想、浪漫主义

?

?1.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变革

?2.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

?3.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新的政治制度获得稳定的政治认同

?旧的政治制度的瓦解以及随之而来的政治文化断层,将导致或显或隐的社会心理紧张与认同危机,人们犹如步人了一个全然陌生的环境而感到恐惧和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与新的政治制度相契合的新的政治文化,为人们提供了一套认识新的政治生活的符号框架:一方面把因政治制度变迁而造成的诸多意识的、情感的、价值的碎片重新整合起来,缓解制度变迁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熨平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因为利益结构的急剧调整而产生的差别感和“被剥夺”感,使具有不同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人们能够重新凝聚在新的政治共同体中,从而巩固和扩大对新的政治制度的认同;另一方面,这个符号框架又为人们在新的制度环境中的行为提供指导。?政治文化历史延续性决定新的文化并可能使凭空出世的,它吸收旧有文化的一些合理因子,它是在旧有文化基础上的一种螺旋式上升,而潜移默化地沉淀于新的政治制度中.这样避免人们在设计制度时过于理想化过于脱离实际,造成和旧有世界的脱离,也就是说也将新制度过于突兀的“棱角”进行磨合和化解,使之与现实的社会发展达至充分的融合,并进而融入到人们的主观心理构造中,从而更加深入地为广大民众所接受。

?五、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是人们学习政治知识和技能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社会塑造其成员政治心理和政治意识的过程。

?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代代相传的方式。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见课本)

?

第六讲政治意识形态

?主要内容: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和作用

?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分析

?三、政治意识形态的分布

?

?一、意识形态的含义与作用

?意识形态的定义

?意识形态是一种具有行动取向的信念体系,一种指导和激发政治行为的综合性的思

想观念。

?这种观念由一系列概念、价值和符号所组成,从总体上表达了对人性的看法,对人

类行为的批评,对应然问题的阐释,以及对正确安排社会、经济和政治生活的意见。

?政治意识形态的特征

?1、它对现存秩序表达不满,提出批评;

?2、它提供未来理想的模式;

?3、它指出政治变迁如何发生,指明人们应该如何改变现实。

?政治意识形态的作用

?正向

?1、使某种行为和安排合法化

?2、使人们在某种目标下凝聚和团结起来

?负向:

?排斥异己引发的冲突

?二、主要政治意识形态分析

?(一)、古典自由主义

?1776年,苏格兰经济学家斯密的《国富论》出版,为古典自由放任的经济学奠定了

基础。

?主要观点:一国的真正财富不是金银总量的增加,而是国民创造的商品服务的数量。

?政府的干预阻碍了增长。将政府排除出经济领域,仍经济生活自行其是,就有可能

真正的拥有最好的经济体系。在自由市场中,一直看不见的手约束、自我修正着经济生活。看不见的手实际上是无数个体理性的计算引导着经济生活。社会应当尽量从政府干预中摆脱出来,尽量的自由。管的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

?(二)、古典保守主义

?英国人伯克为代表

?赞同自由市场是最好的经济体系

?反对以革命方式将自由主义的理念应用于法国。在那里,受哲学家卢梭和美国革命

者潘恩的影响,自由主义变成了激进主义。

?对理性的怀疑、对传统与制度价值的强调

?对理性的怀疑

?自由主义使人类理性有了太多自信,人们其实只是部分理性的,他们同样具有广泛

的非理性激情。为了控制人类的非理性,社会经年累月地发展出了传统、制度与道德标准,例如君主制和教会。将这些旧制度全部打碎,人类的非理性冲动将会导致无序和混乱,反过来又会产生专制,这比革命者所推翻的要更坏。

?对传统与制度价值的强调

?传统与制度是千百年来人们屡次尝试的结果,人们对此已经习惯了,最好是予以维

持或保留。无论他们如何不完美,毕竟已经运作了很久。这并不是说,事情就应该永远不变,当然应该改变,但是只能是渐变,让人们有一个适应的时间。

?“一个国家,如果没有某些变化,就没有可以保守的地方”

?革命之后的无序

?现代自由主义

?19世纪80年代,思想家格林对自由主义重新反思:政府应当为了自由而适当限

制自由。政府的干预是为了确保足够的自由。

?古典自由主义把政府从市场驱逐出去,现代自由主义又将政府招了回来。

?20世纪美国弗兰克林罗斯福的自由主义。福利改革和经济干预是20世纪现代自由

主义的主要观点。

?现代保守主义

?保守主义的代表: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弗里德曼

?现代保守主义倡导最大可能的经济自由和最小可能的政府管制。在他们看来,斯密

所阐述的自由市场的原始教义是正确的,政府的干预只能把事情弄得更糟。此外,现代保守主义继承伯克关于传统和权威的思想,认为应当尊重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各种传统的社会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包括宗教信仰的传统,反对人为干涉。对于一切新出现的问题和要求,如妇女堕胎、同性恋权利等等,保守主义采取一贯的反对态度。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早期的社会主义正统理论具有明显的革命性,其目标是要消灭以市场交换为基础的

资本主义经济,在公有制原则基础上建立完全不同的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最具影响的代表人物是马克思。他被认为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为19世纪的社会主义和20世纪的共产主义奠定了基础。

?共产主义的分支:欧洲共产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主义、铁托主义。五、六十年

代,89年,衰落

?社会民主主义

?伯恩斯坦:修正主义。

?19世纪以后,一种改良主义的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产生。它认为通过改善工作条

件,提高工资待遇,组织工会组织和政党,工人阶级可以逐步融人资本主义社会。

它主张通过和平的、渐进的、合法的道路(即议会道路)来实现社会主义的转变。它的理论代表是被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

?选举权的扩大-走议会斗争的路线,放弃暴力革命-政策:福利国家

?新保守主义

?20世纪70年代,

?基本理念与现代保守主义相似,但是来自一个有趣的群体:充满幻灭感的现代自由

主义者和左派人士。

?他们特别反对有约翰逊总统在6o年代中期推行旨在消除贫困和犯罪的“伟大社会运

动”。

?新保守主义

?希望恢复与家庭、宗教和民族国家相联系的权威和传统价值。认为权威是社会稳定

的保障,对权威的服从和尊重,以及共同的价值和文化观念的形成,是社会团结和文明的条件。新保守主义者批评6o年代的“放纵”和“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态度和观点,认为那是自由过头。

?新保守主义对于跨文化和跨区域社会的形成也持怀疑态度。认为文化和区域之间本

来就充满冲突和不稳定。

?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是对国家伟大和国家统一的一种夸大认识。是以“民族”为符号、动力和

目标,或以民族国家为诉求的意识形态,或以文化传统为依托的情结和情绪。

?认为民族是绝对的人类价值,把民族视为所有善的根源,推行民族崇拜。

?认为个人的自由说明不了什么,通过使自己从属于民族,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教育就必须灌输民族主义情感,从而在人们心中驱逐去个人主义。

?法西斯主义

?是一种相信民族国家至上的极右政治意识形态。

?“一切为了国家”这一口号概括了它的全部思想

?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问题上,认为个人必须完全融入国家和集体,为国家或种族感

到自豪,无条件地效忠国家、百分之百的服从最高领袖。

?为国家尽责,随时准备为其民族与种族的光荣而奉献生命,成为国家的英雄,是个

人作为国家成员的全部价值之所在。

?德国法西斯主义: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相互交织

?声称有一个特殊的白人群体是所有文明的载体,那就是雅利安人,诺曼人是雅利安

人中更为优秀群体。德国人是诺曼人。优秀的诺曼人有被邪恶的非德意志力量征服的危险。犹太主义、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甚至罗马天主教,都是使德国堕落的阴

谋集合体。

?反社会主义的、反犹太主义,反资本主义、反自由主义、反个人主义。

?和支配西方的政治思想观念与价值背道而驰。理性主义、进步、自由与平等之类的

价值观被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斗争、领导权、权力、英雄主义、战争等名词。

?自由主义的要素

?个人主义:核心原则。

?自由:核心价值。

?理性

?平等

?宽容

?同意

?宪政主义

?保守主义的要素

?1、传统观

?2、实用主义

?3、人性论

?4、社会有机论

?5、等级观念

?6、权威观念

?7、财产观念

?社会主义的要素

?1、社群

?2、博爱

?3、社会平等

?4、需求

?5、社会阶级

?6、共同所有权

三、政治意识形态分布

?政治意识形态的分布

?根据各主要意识形态的观点和政治态度:

?? 左:平等、激进、社会、政府干预经济

?? 右:自由、保守、个人、私营经济的创造力、政府不加干预

?位于他们之间的人,可以称为“中左”或“中右”

?根据政治态度定位各意识形态

?以国家与个人、公共权力与个人权利、公共权威与个人自由的关系为标准

?不同主义不同的政治价值观

对现实政治安排的影响

?不同的价值选择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制度安排,也会影响政治决策和不同的公共政策。

?政治的自由、平等、民主是三个最主要的选项。

?以自由为本位兼顾平等:自由主义国家的政治模式

?以平等为本位兼顾自由: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模式

?以民主为本位兼顾自由和平等:社会民主党的政治模式。

?自由选项比较

?“大政府”还是“小政府”?“积极政府”还是“消极政府”?

?平等选项比较

?平等与政府模式、税收政策有关:民强与国富、大河与小河的关系。

?民主选项比较

?民主成分的多少变化

?讨论:自由与平等

?自由

?自由是什么?

?“自由”:自由”即“由于自己”,不由于外力

?自由是指一个人不受束缚、限制或强制得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现自己的意志。

思考:自由的障碍有哪些?

?自由不仅需要条件也需要能力

?自由的条件

?1)当你要做某件事的时候,必须不受别人强制或干涉;强调自由的条件——“你别干

涉我”。消极自由,外在自由。

?(2)当你要做某件事的时候,你自己必须具备做某件事的能力。强调自由的能力

——“我能做我想做的”。积极自由,内在自由。

?自由的两个方面的含义概括为:“X is free from Y to do or be Z”:

?自由

?对自由的不同理解:消极自由与积极自由

?自由的理解就是指一个人不受束缚、限制或强制、阻碍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实

现自己的意志。

?消极自由(negative liberty/freedom):不受干预,即个人不受外部因素的限制,可以

按期意志来行动。选择自由、公民自由和个人隐私等。(being free from something.)

?积极自由(positive liberty/freedom):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个人能够实现其意志的能

力,个人发展或个人实现。(being free to do something)

?古典自由主义和现代自由主义的分野

?古典自由主义:消极自由。

?人是有理性的智慧动物,在涉及自己利益的问题上,能够做出明智的决定;让每个

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去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幸福。所以,尽可能少的对个人行为进行人为干涉;政府作为公共权力,除了维持秩序外,对社会采取放任自由的态度是最好的。“消极政府”:是一个无为的旁观者,中立性的裁判,在大街上的溜达的巡警。还包括“新右派”。

?现代自由主义:积极自由。

?自由不是天堂,不能给人一切。人们有了自由,可能还不得不忍受贫困、孤独,自

由未必必然给人效率、平等、民主和公正

?个人能力不足阻碍着个人自由的实现,而提高个人能力决非个人所能;现代社会非

常复杂,好多事情关系到整个社会,根本不是个人所能办到的。“积极政府”:政府应该为人民实现自由提供基本保障。政府还应该为人民幸福和福利的创造者。

?伯林:为了让别的利益,如安全、和平或健康有足够的空间,自由也许不得不被剥

夺;或者为了明天更大的自由今天的自由不得不被剥夺;

?这两种观点(在其各种版本中)的战斗,乃是现代世界基本的政治议题。”

?不同的自由观导向不同的政府模式:

?“消极政府”:政府是一个无为的旁观者,一个不代表任何利益的中立性的裁判,一个

在大街上踏挞的巡警;

?“积极政府”:(a)政府还应该是为人民实现自由提供基本保障,(b)甚至更进一步,政府

还应该称为人民幸福和福利的创造者。

?一个是尽可能把国家政治权威压缩至最低限度。另一个是扩大国家的责任范围,特

别在关系到社会福利和经济管理的时候。

?在争论的双方中,一方把国家看做个人自由的敌人(当它从外部限制个人自由的时候),

而另一方则把国家看成个人自由的保障(当它为个人发展和自我实现创造条件的时候)。

?平等

?1、根本平等:坚信人类生而平等的思想,强调人类的尊严、生命是等值的。

?2、形式平等:社会成员在权利和资格方面的正式身份的平等,法律平等和政治平等。

?3、机会平等:

?4、结果平等:收益的平等分配

?支持和反对“社会平等”的观点比较

?不该干预的理由

?一个人的所获是他的能力和努力等人格特质和机遇综合作用的结果,那么,即使他

所获得的比别人多,在严格限制的条件下,也不能将他多得的这一部分拿去重新分配。这么做是不公平的。从理论上讲,人在不侵犯他人的资源份额与影响、剥夺其机会的前提下,其所获因得到了起点平等和规则公正的支持在道德上完全是“应该”

的。

?应该干预的理由

?成功人士的所获可以分解为三个部分:他作为构成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应获的与所有

人都相同的份额;他通过能力、努力等比他人多付出的成本而在公平的意义上应比他人所获较多的份额;他通过影响、控制公共决策,在挤占或剥夺他人机会的基础上所获的不应得的、本质上是他人应获份额的份额。那么这部分就不再仅仅是某人通过自己既有资源的所获,而是较多地利用了本来应该让大家平等地利用的公共资源的结果。

?不干预则是不正义的

?如果人们的所获不是与其作为构成一个社会的最基本单位的人的贡献所应获的份额

和他比他人多付出的成本的贡献所应获的份额的叠加对应,如果一些人的所获是通过挤占、剥夺他人的机会来实现的,那么这一“合作体系”便是不合理,不公平的。

??自由主义:信仰平等与自由、保障私有财产权利、相信个体理性、乐观主义;

??保守主义:强调等级和集体主义、维护传统与权威、保障私有权、悲观主义;

??激进主义:主张天然自由权力、批判现实社会、主张采取政治行动(暴力革命)、

社会进步观念;

第七讲政治制度概述

?主要内容

?一、政治制度的内涵

?二、政治制度的功能

?三、政治制度的分类

?四、政治制度研究的意义

?

?何谓制度(institution)?

?制度是由一系列正式规则和非正式规则(道德规范、风俗习惯)构成的交往秩序,

它以特定的组织或机构为运行载体,通过明确规定或提供预期的方式规范个体和组织在具体环境中的行为,并以自我约束或外部权威约束的方式,使这些规则得到社会群体的广泛接受和普遍遵循。

?政治制度的含义

?政治制度是一系列组织和安排政冶生活、规范人们政治行为的规则构成的交往秩序。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政治实践中形成的,它通过各种法律、规定、规则、程序、习俗等形式表现出来,它的功能在于约束个体行为,解决社会冲突,维持政治共同体的存在。

?政治制度的功能:

?提供政治行为模式

?减少政治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降低政治生活的交易成本、

?抑制政治生活中可能的冲突

?建立社会秩序

?为合作创造条件

?保障个人自由和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财富创造

?政治制度表现了人类的创造力

?政治制度体现了各个国家和民族在文化传统、历史传统方面的差别

?政治制度的分类

?制度建设是最大的政治

?

?第八讲政治制度之政权组织形式

?

?政治制度的双向配置。

?政权组织形式——政治制度的横向权力关系:涉及同一层级的国家机关尤其是全国

性国家机关之间的权限划分。

?国家结构形式——政治制度的纵向权力关系:全国性政府与区域性政府之间的权力

配置关系。

?

?纵观人类社会发展史,政体先后出现了君主制和共和制两种形态

?议会共和制的主要特点

?1、以选举产生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是虚位总统

?2、以普选产生的议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3、有拥有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领袖组织内阁,并对议会负责。

?4、政府官员与议员可以相互兼任

?总统制政府的主要特点

?第一,以普选产生并掌握行政实权的总统作为国家元首

?第二,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总统拥有独立的最高行政权,负责制定

并执行一切内外政策,

?第三,总统由选民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不是由议会选举。

?第四,政府和议会在宪法之下平行而分立,总统既不能解散国会,议会也不能罢免

总统。(除非通过弹劾途径)。

?第五,政府与议会是完全分离,政府成员不得同时兼任议会议员和不能出席议会,

总统也不能直接向议会提出法案

?第六,以分权制衡的原则设立政府体制。

?相互制衡关系

?半总统制政体的主要特点

?第一,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既是国家元首,又拥有任免总理、主持内阁会议、公布

法律、统帅武装部队等大权。

?

?第二,议会有选民选举产生,议会中的多数党或多数党联盟组阁。

?

?第三,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同时对议会和总统负责。

?

?第四,总统对全民负责,议会不得弹劾。

孰优孰劣:总统制与议会制

耶鲁大学的林兹教授认为,议会制比总统制更有利于导向稳定的民主

总统制有如下基本弱点:

1、合法性二元化

2、固定任期的刚性。

3、总统选举的零和性

4、总统制选举成本较高。

再比一比:孰优孰劣?

如果议会制必然优于总统制,如何理解美国?

林兹等人的解释:承认美国作为总统制国家,是世界上历时最长最稳定的民主制国家。但这只体现了美国例外论,即认为美国社会意识形态居中,多数人不左不右,跨党投票现象也较为常见,故合法性二元化等总统制的一般弊病在美国并未造成大问题;反之,新兴民主国家中社会经济矛盾激烈,总统制的二元合法性、固定任期和零和选举很易导致新生民主政体死於摇篮之中。

再比一比:孰优孰劣?

反对的声音:总统制具有议会制所不具备的下述优点,从而更适于民主转型中的制度选择。

1、事后可追究性(问责更明确)

2、事前可辨识性。

3、相互制约

4、更加稳定(政府的稳定性)

5、更大的民主性。

6、适应新兴民主化国家对权威的需要

再比一比:孰优孰劣?

中国的政治制度何以优于西方

优势之一在于可以制定国家长远的发展规划和保持政策的稳定性,而不受立场不同、意识形态相异政党更替的影响。

优势之二在于高效率,对出现的挑战和机遇能够做出及时有效的反应,特别是在应对突发灾难事件时。

优势之三在于社会转型期可以有效遏制腐败的泛滥。

优势之四在于这是一个更负责任的政府。

优势之五在于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以及避免人才的浪费。优势之六在于它可以真正地代表全民

摘自《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10日文章。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精简版)

政治学原理 一、简述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说明政治哲学和政治科学的主要区别 答:1)政治哲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辩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显示政治作出评价,并试图探求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 2)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 2.什么是政治参与?列举现代政治参与的主要方式 答:政治参与是普通公民通过各种合法方式参加政治生活,并影响政治体系的构成、运行方式、运行规则和政策过程的行为。 政治参与常见的方式有:1、政治投票。2、政治选举。3、政治结社。4、政治表达。5、政治接触之。6、政治冷漠。 3.说明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政治观的差异 答: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是两种不同的政治思维模式。 1、对人性的看法 理想主义:人性本善,至少可以通过修养达到善 现实主义:人性本恶,人有权欲,本性难改 2、对国家关系的看法 理想主义:国家间的利益能够调和,主张在道义和民主基础上建立公正的国际关系 现实主义:强调世界的竞争性,各国利益不可调和,国际关系只能以权力与利益为轴心 3、对国际法和国际组织的作用的看法 理想主义:极为看重国际法和国际组织,视之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唯一有效工具 现实主义:离开权力均势,国际组织就名存实亡 4、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 理想主义:强调研究社会和世界“应该如何”,对世界报以盲目乐观态度 现实主义:信奉实证原则,强调人类应当面对争斗的现实,不可陷入和谐的空想 5、对未来的看法 理想主义:认为未来的目标是实现普遍裁军和建立民主的世界政府 现实主义:未来受到人的利己主义的支配,实现世界和平的目标路途坎坷 理想主义重要特点之一是从道德和价值判断的角度看待一切。反映在世界政治中,理想主义从道德价值和合法规则的角度出发,探讨国际政治的行为标准,在对世界事务做出道德评价的基础上,致力研究国际政治体系中各国应当如何行动的问题。它以人类必将走向大同,世界必将走向和平的信念为前提,强调全球利益和国际合作。由于它对世界政治的看法并非建立在现实经验的分析之上,所以,也将被现实主义视为空想主义理论。 现实主义是最古老的国际政治理论,强调全力政治和国家利益。它将其全部理论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国家是国际和世界舞台上的主角,是一个拥有主权的自治实体。而且,民族主义的兴起和现代国家的产生,更使国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政治共同体,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4.简要概括政治社会化的含义 政治社会化就是社会成员在政治实践活动中逐步获取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整治意识和立场的过程。它是社会成员与政治体系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互动过程,是社会意识继承与创新的统一,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5.概括说明政党的主要功能 答: 1、凝聚阶级的利益要求和政治意识。2、集合和发展阶级政治力量。3、影响和领导社会政治生活。4、培养本阶级的政治骨干分子。 5、影响国际政治和国际事务。 6.什么是联邦制?说明联邦制的主要特点 答: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1)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4)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 7.简要说明政治文化对于政治体系的作用 答:政治文化对既有政治体系起着维护和延续的作用,同时,政治文化的变化最终又可能带来现实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变迁。政治文化作为政治体系的“软件”部分,一般与政治制度性结构安排相匹配。跨国性比较研究和现代化研究显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差异不仅体现在制度安排方面,而且也体现在政治文化方面;民主政治制度的良好运转,需要以民主的政治文化为条件。 8.什么是政党制度?举例说明目前世界上存在的主要政党制度类型 答: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类型:1、资本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两党制。(2)多党制(3)一党制。 2、社会主义国家政党制度:(1)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制。(2)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课程代码264001) 一、名词解释 1、政治权利 2、国家 3、政治权力 4、政党 5、政治文化 6、两党制 7、政治统治 8、联邦制 9、政治管理 二、简答 1、简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关系。 2、政治领袖的政治心理有哪些基本类型。 3、什么是政治学?试简要对比中西方政治学历史演变。 4、什么是政党?简述资本主义国家的不同政党类型。 5、简述政治统治的基础与方式。 6、简述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及其特性。 7、简述社会主义政党制度。 三、辨析 1、我国唯一的执政党是中国共产党,其余民主党派的实质身份就是西方政党制度中 的在野党。 2、苏联和中国都实行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所以二者采取了完全相同的政党制度。 3、从我国实行“一国两制”以后,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单一制国家,而成为复合制 国家 4、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一样都只能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 四、论述 1、试结合现实,评述我国各类政治社团的发展历程以及对当前政治生活的影响。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与政治协商制有哪些特点?并据此说明在中国为什 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所谓政治权利,就是在特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由社会公共权力确定的社会成员获得自身利益的特定资格。 2、国家的起源:国家是一个历史的、社会的产物,是最高社会公共权力的体现。原始社会并未形成国家,但已在孕育之中。(血亲复仇、近亲不能结婚和氏族议事大会)形成国家的要素:领土、人口、语言、主权。国家的本质: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阶级统治的工具。 3、政治权力实际上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力主体为了实现和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拥有的对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能力。政治权力在本质上是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最高形式是特定的国家权力。 4、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坚分子为了夺取或巩固国家的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当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生活的感受、认识、情感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政治文化一般由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两个层次构成。 6、两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两大政党通过竞选而轮流掌握国家政治权力,组织政府,主持国家政治事务的制度。两党制起源于英国,后推行到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 7、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它是经济上最强大的、占优势地位的阶级,为维护和强化既定的政治关系和社会秩序,通过国家权力而对全社会所进行的一种强力支配与控制。 8、联邦制国家:由若干相对独立的政治实体或行政区域通过政治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联邦制国家的具体特点如下: (1)国家具有最高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且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 (2)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是,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的范围内,各联邦成员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3)在对外关系中,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 当前世界上主要的联邦制国家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印度、澳大利亚、巴西、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A

政治学原理阅读分析 1.在13世纪时,英国的议会…… (1)根据上文,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 点? 答:从国家机关的关系角度来看,英国是议会内阁制。 主要特点: 1)国家元首为虚位元首,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但不掌握实际的政治权力,通常也不承担政治责任; 2)内阁与议会相结合。多数议会内阁制国家中,内阁成员本身即是议员,但也有少数国家中内阁成员不得兼任议员; 3)内阁与议会存在制衡关系。若议会反对内阁的政策,议会可以提出不信任议案,要求内宅辞职;新一届议会再次对内阁担出不信任案,那么内阁必须辞职; 4)内阁集体对议会负政治责任。若议会对内阁表示不信任,而内阁必须辞职时,内阁必须集体辞职。 (2)根据上文,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什么政体?这种政体有何特点?答: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来看,英国是民主政体。 主要特点: 1)竞争性的选举制度,在这种政府形式下中,政治权力与权威主要掌握在由选举产生的民意机构和政府首脑手中; 2)立法、行政和司法各权力部门之间的互相制衡。政府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权力分立和制衡就成了“以权力制约权力”的主要内容; 3)公民社会的独立性。公民社会主要是指由家庭、经济领域、文化活动和政治互动等社会生活领域构成的社会自组织系统; 4)在意识形态领域倡导多元价值并存。以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公民社会的独立为前提,必然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持一种开放的态度。 2.被统治阶级参加统治阶级的对外战争……

(1)该段资料说明了政治学的哪个基本原理?这段资料 答:这个例子说明了国家具有相对自主性。 (2)请对该原理进行全面阐述。 答:国家的相对自主性,即国家在形式上脱离阶级冲突而作为整个社会利益的代表的属性。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主要分析了产生国家相对自主性的两种情况:1)国家处于某种危机状态时会表现出很强的自主性。阶级的统治是以这种国家形式的存在为前提的。这种努力的最根本目的还是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和利益;2)国内各阶级的斗争处于势均力敌的状态时,国家也会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性。掌权的阶级独立于各阶级或各派别之外,使阶级或派别的冲突得到缓和。国家相对自主性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国家是代表整个统治阶级来实行阶级统治的。任何一个政权要实现稳定的政治,都必须代表一定阶级的整体利益; 2)在形式上,国家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来实施阶级统治的。国家表面上是以第三种力量的面目出现的;3)国家利益不仅在形式上,而且一定程度上在实质上也具有社会公共利益的性质。国家利益具有公共利益的性质与国家的阶级统治本质并不矛盾。 3.二战之后…… (1)从该段资料中分析韩国是那种政体? 答:威权政体 (2)该种政体有何特点? 答:主要特点:威权政体的关键特征在于它否定民众对统治者的有效控制,统治者要求的是政治上的消极与服从,而非热情参与和动员。这种政体既非民主又非极权,是中间形式。 (3)该种政体有哪些亚类型? 答:一般可进一步划分为五种亚类型:君主统治型。个人统治型。支配政党型。宗教控制型。军人政权型。 (4)请评价该种政体? 答:按照民主政治的标准,威权政体显然是一种糟糕的政治形式,但是八十年代以来,为了应对现代化的巨大压力而又同时维持社会秩序,亚非拉国家多数都选择了威权政体,这一选择看来是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的。在众多采取了威权政体的发展中国家中,成功的实现追赶式的经济发展的只有东亚地区屈指可数的几个国家和地区。 4.当代世界各国都面临改革问题…… (1)这段资料说明了政治发展的什么特性?

政治学原理简答题

政治参与的作用是什么?(1)政治参与有助于促进政治民主发展;(2)政治参与有助于经济发展,政治参与能够加强政府或执政党推进经济增长政策的力量;(3)政治参与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政治参与是人民群众表达愿望的过程,它有助于使社会利益分配的政策向符合人民利益的方向发展,并还有助于推动社会福利事业。现代国家的选举原则是什么?(1)普遍选举原则;(2)平等选举原则;(3)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原则;(4)秘密投票原则。儒、法、道、墨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儒家政治学说以“礼治”和“德治”为主要内容,其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即,以道德教化、修身养性来实行统治,反对以苛政、刑律治天下;(2)法家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法”、“术”、“势”为核心的政治观,主张以明令显法和统治术来驾驭人民。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 的“王道”和“霸道”。(3)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4)墨子的政治学说则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政党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和利益集团的特性是什么?(1)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政府权力;(2)政党是一个拥有正式会员的较为稳定的组织机构;(3)政党对政府政策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以广泛的关注;(4)政党以一定程度的共同政治偏好和意识形态为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1)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社会关系;(2)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3)政治的根本问题是政治权力,也就是国家政权问题;(4)政治是有规律的社会现象,是科学,也是艺术。为什么现代化过程中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1)现代化过程中的利益冲突加剧,导致政治不稳定。(2)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3)人们的社会期望以及参与意识的提高而导致政治不稳定。(4)政府的执行危机。 (5)此外,对于那些后期现代化国家来说,由于国际势力的影响也往往造成了很大的不稳定因素。 政治权力具有哪些特性?(1)权威性;(2)支配性,;(3)强制性;(4)扩张性;(5)排他性。 善治的精神是什么?(1)契约观念,契约观念的要素:第一,自愿;第二,一致同意;第三,责任性;第四,公开性或者说透明性。(2)效率精神,包括的内涵:第一,管理效率;第二,制度效率;第三,回应性。 经济发展如何促进政治民主化?1) 经济发展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这是民主的基础之一。2) 与中产阶级规模发展相伴随的是教育水平的提高。与上述两方面因素相联系,经济发展使人们逐步认识到自身利益并希望表达出来。公民自我意识和个人权力观念的形成,是要求制

2010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提要

10秋《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提要 第一部分教学要点回顾 第一章绪论 政治就是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人民获取、组织和掌握国家政权,并通过国家政权,以决策为核心内容来谋求人民利益的一切形式和行为。 西方的政治学家从不同角度表述了“政治”的含义。而马克思主义将“政治”概念界定为: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体现”,这揭示了政治的本质。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这确定了政治的属性。3、“政治就是参与国家事务,给国家定方向,确定国家活动的形式、任务和内容”,这描绘了政治的基本内容。4、“政治是一门科学,是一种艺术”,这表明了政治的特征。 西方的政治研究可大致划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时期,中世纪时期和现代时期三个阶段,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是一个全新的体系。 第二章国家的本质、历史类型与职能 国家指的就是某种具有领土、人民、政府和主权的特殊政治共同体。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基本表述。但是,国家在某些情况下会脱离阶级属性而存在,这表明国家还具有相对自主性。 国家的起源理论包括自然生成论、君权神授论、社会契约论、暴力征服论和社会分工论等。马克思主义是从社会分工的发展与社会阶级分化两个角度相结合来说明国家起源的。 国家的历史类型分为传统国家与现代国家两大类。其中,传统国家形态包括古代城邦国家、古代帝国、中世纪封建王国、专制国家等几种具体形态。现代国家的具体形态包括自由资本主义国家、法西斯国家、晚期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以及第三世界的威权主义国家。 国家的基本职能从本质来看,包括政治统治的职能和社会管理的职能;从范围来看,可以分为对内职能和对外职能。现代西方国家职能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迁。 第三章国家形式 国家形式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二是国家结构形式。 政体,是指一个国家采取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国家权力机构,具体表现为国家权力的横向配置关系,即同一层级上不同国家权力机构之间的关系模式。本章主要介绍了亚里士多德的古代政体理论、波利比乌斯的近代混合政体理论及现代民主政体理论。重点对比了君主制和共和制、议会内阁制与统制的差异。 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构与地方权力机构,也即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关系的构成方式。单一制和联邦制是两种最主要的国家结构形式。我国在坚持单一制的前提下,建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 第四章国家机构 现代的国家机构主要包括国家元首、立法机构、行政机关和司法机构。现代政府的基本原则有:人民主权原则、责任政府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法治原则。 国家元首是主权国家形式上或实际上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 立法机构是由公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集体议事机构。主要职能是代表职能、立法职能和监督、制约职能。其构成涉及到三个方面的问题:一院制还是两院制、委员会制度、议

《现代政治学原理》复习要点要点

政治经济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政治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个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奠基者:英国学者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的完成者:英国学者大卫李嘉图《政治经济学及其赋税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及其评价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但有根本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及历史上的其他学说。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以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商品为始点范畴,以剩余价值为基本范畴,全面分析了资本主义经济过程,从理论上再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通过资本主义社会中物物关系,深入分析生产过程中的人人关系,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不合理性,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将为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所取代 马克思在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过程分析的同时也研究和揭示了商品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对未来公有制社会的经济制度和资源配置提出了原则性的构想。 列宁的经济学说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3)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实践和政治经济学的发展 A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在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实践的基础上,基于对社会主义本质的重新认识和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而提出来的。理论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配置资源的手段和调节经济的方式,市场经济可以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市场不是发挥一般的调节作用,市场机制应该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的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D现代企业制度理论 主要形式是公司制,基本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E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理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原则 在分配政策上,提出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原则,再次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F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G经济体制改革及转型理论 第二节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专升本)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专升本) 一、填空题 11、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 12、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是。 13、西方资本主义的民主是通过议会制度、、普选制度三大支柱支撑起来的。 14、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西方国家大体上经历了三个时代:国家建设时期、 民主化时期、时期。 15、是我们党和国家对待宗教问题的一项长期基本政策。 16、政治学是研究的一门科学。 17、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 18、民主共和制是与经济联系在一起。 19、在中国封建社会,以皇权主义、和等级秩序等构成的封建政治文化维护了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统治。 20、民族平等和是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 二、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对于()问题十分重视,把它作为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实现民主的重要标志。 A.政权建设 B.普选 C.人民当家作主 D.政治参与 2、虽然解决矛盾或危机的方法很多,但在民主政治制度中,()则是最根本的民主途径。 A.监督 B.选举 C.弹劾 D.罢免 3、政治参与实际上乃是公民行使以()为核心的公民权利的过程。 A.咨询权 B.知情权 C.罢免权 D.普选权 4、在现代法治社会,()监督已经成为公众参与监督的最重要的形式,也是遏制官僚主义、以权谋私等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有力武器。 A.政党 B.社会 C.公民 D.新闻舆论 5、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督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6、()是一种对国家管理的最直接、最广泛的监督方式。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7、()为政治文化研究提供了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因此被认为是当代政治文化研究的经典之作。 A.《公民文化》 B.《政治文化》 C.《政治社会学》 D.《政治心理学》 8、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出,国家统治=暴力+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9、()被认为是工业化国家的意识形态,至今有300多年的历史。它是封建主义走向衰亡、市场经济逐步发展的产物。 A.自由主义 B.保守主义 C.社会主义 D.无政府主义 10、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一般把社会主义和()看成是两种对立的意识形态。 A. 无政府主义 B.自由主义 C.保守主义 D.法西斯主义 11、()是西方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 A.自由主义 B.福利社会主义 C.社群主义 D.“第三条道路” 12、现代自由主义以认同和支持()为特点。

2016《政治学原理》试题答案

《政治学原理》历届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209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行政管理专业 政治学原理试题(2007年1月) 一、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政治制度化包括政治参与的制度化、()的制度化两个基本方面的容。 2、政党就是指人们为了通过()或其他手段赢得政府权力而组织的政治团体。 3、政治()主要指政治秩序或体系丧失其合法性的情况。 4、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5、古典观以()为蓝本,把视为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提倡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的决策和管理。 6、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二、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根据政治学的一般分析原理,非政府政治体系由()组成。 A.个体公民 B.社团 C.政党 D.市民社会 2、一般来讲,社会监督的途径和方式主要包括() A.舆论监督 B.公民监督 C.政党监督 D.社会团体监督 3、()精辟地论述道:“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A.密尔 C.卢梭 B.孟德斯鸠 D.托克维尔 4、()是政府的灵魂。 A.权威性 B.有机组织性 C.阶级性 D.公共性 5、英国政府一直在()的轮流执掌之下。 A.保守党 B.党 C.党 D.工党 6、的限度包括()。 A.以不产生多数人对少数人的暴政为限度 B.以不干涉政党活动为限度 C.以不干涉社会自主为限度 D.以不侵人“私人领域”为限度 7、马克思主义认为()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专制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二元君主制 D.寡头制 8、()是得以保障和保存的基础性权利。 A.弹劾权 B.选举权 C.罢免权 D.质询权 9、概括而言,政党的功能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实现社会化和政治动员的途径 B.组织政府的手段 C.实现利益聚集和表达的途径 D.形成和培养政治精英的渠道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就其内容来说,主要是指。 2、社会团体对政府实施监督的方式,主要是通过在中对政府的产生和构成施加影响。 3、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是一种具有公共性的。 4、国家的产生以的形成为组织标志。 5、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6、英国实行议会制,议员不由竞选产生,因而不受政党活动的影响。 7、国家的统治、社会的管理都必须以为依归。 8、现代生态主义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人们重新关注由污染、资源损 耗、人口爆炸等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的产物,生态主义者组建了自己的政党:。 9、青年时期的政治社会化是个人一生中政治观和。 10、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和复合制。 11、"政治"概念的提出,始于人类文明史上的____________社会时期。 12、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____________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13、政治学的心理研究兼顾人的政治心理的____________和有意识两个方面。 二、单项选择题(没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符号 1、中国古代关于政治的研究主要围绕君主的( )而展开。 A 合法性 B 治民之术 C 统治术 D 治国之道 2、1978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基本上采用了()的自上而下的相对分权主义的政治发展策略。 A 民粹主义 B 民本主义 C 精英主义 D 民众主义 3、马克思主义认为()制是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的典型政体形式。 A 专制君主 B 贵族 C 二元君主制 D 寡头制 4、1869年8月,德国创立了第一个民族国家范围内的工人阶级政党,即德国()。 A 社会民主工党 B 社会工人党 C 共产党 D 共产主义者同盟 5、欧美的保守党、自由党、民主党、共和党等都属于()政党。 A 核心会议型 B 精英型 C 支部型 D 代表性 6、社会主义将()确定为其宪政规则。 A 民主法治 B 三权分立 C 依法治国 D 议行合一 7、参加政党活动在资本主义国家多集中在()期间。 A 游行 B 集会 C 公决 D 选举 8、一般来讲,()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 社会监督 B 政治监督 C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 政府监督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政治学原理复习资料 注意:填空与选择题,大家主要复习黄色小册子为主,这里整理的内容较少,不全。 《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指导》期末复习指导的综合练习题基本涵盖了考试的全部内容,大家一定要全面复习! 一、填空题 、中国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正确答案:儒家 、马克思主义认为,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正确答案:国家政权 、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正确答案:政治权力 、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正确答案:理想主义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正确答案:马基雅维利 、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问题。 正确答案:价值中立 、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正确答案:伦理 . 对生活的参与是公民权利的首要内容。 正确答案:国家政治 .公共利益具有和最高权威性,公共权力部门得到公众授权,代表公众行使公共权力,追求和实现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公共性 .经验事实表明,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正确答案:权力 、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正确答案:人民 、权力制约原则在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中主要表现为。 正确答案:分权原则 、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政府组织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即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 正确答案:议行合一原则 、政党的目标是通过竞取政府职位而赢得。 正确答案:政府权力 、和全能主义国家被视为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基本模式。 正确答案:一元主义 、制度是近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它强调政治权力的获得以及政治权力的运作必须遵从人们的政治正义观念。 正确答案:宪政 、政治秩序最关键的核心是或者说政治共识的存在。 正确答案:政治合法性 、古代社会治理的核心理念是。

政治学原理试题14

政治学原理试题12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 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17分) 1、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西方政治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是………………………………………………………………………() ①国家②权力③政策④法律 2、集欧洲中世纪神权思想之大成的人是………………………………………………………………………………………() ①奥古斯丁②斯宾诺莎③托马斯·阿奎那④格老秀斯 3、国家产生的最纯粹、最典型的形式是………………………………………………………………………………………() ①雅典国家②罗马国家③德意志国家④印度国家 4、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具体表现为的矛盾…………………………………………………………………() 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③和产关系与生产力④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 5、社会主义民族问题的性质属于………………………………………………………………………………………………() ①民族矛盾②敌我矛盾③阶级矛盾④人民内部矛盾 6、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说的“半国家”是指……………………………………………………………………………() ①资本主义国家②社会主义国家③帝国主义国家④福利国家 7、资产阶级民族主义的实质是来看待和处理民族问题。……………………………………………………………………() ①民族大融合的观点②民族自决权原则③资产阶级利益为核心④民族同化的原则 8、从13世纪末起,欧洲大部分国家先后实行过等级君主制,其中以最为典型。…………………………………………() ①德国②西班牙③法国④葡萄牙 9、在政治体系内部,处个机构、组织的活动都要围绕进行。………………………………………………………………() ①国家机构②政党③领袖人物④利益集团 10、我国国家元首职权由国家主席和共同行使………………………………………………………………………………() ①国务院②全国人大常委会③全国政协④中央政治局 11、美国参议院议员是由………………………………………………………………………………………………………() ①总统任命②行政官员兼任③选民间接选举产生④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12、党的领导的核心是……………………………………………………………………………………………………

政治学期末复习资料

政治学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一、政治的内涵:“政治”的英文概念为Politics,该词古希腊的“polis”。其字面意义是指“城邦”或“城市国家”。polis演化过来的politics,就是指有关城邦的事务。今天,polis已经发展而成state,所以,“政治”也就变成了有关国家的事务(what concerns the state)。“政治两字的意义,浅而言之,政就是众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众人之事,便是政治。” ——《孙中山选集》二、政治学的研究范围与内容:政治的本质是选择,它涉及对一套而非另一套价值的谨慎偏好。政治学研究的五大问题包括有: 1.公民资格范围:它是排他的还是包容的?【平等与不平等】 2.国家的职能:它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多元论和一元论】 3.权威的来源:它人民还是政府?【自与独裁】

4.权威的结构:权力应当集中还是分散?【分散和集中】 5.国家的规模及其外部关系:什么样的政治单位更好?什么样的国际秩序是可取的?【众多的国家与世界性的国家】三、政治学的两个内容体系:政治哲学与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先验的哲学思辨的方法,论证某些政治价值是值得追求的,并以这些价值为标准,对现实政治做出评价,并试图探寻理想的政治生活方案。它以人类追求的政治价值如民主、自、正义、平等观念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政治的价值基础和根本原则。【什么样的政治生活是值得追求的?】应然政治科学研究主要运用经验的、科学的和实证的方法,对政治生活进行量化分析,比如对选举和投票行为和结果的分析,对民意的调查研究,对政策结果的绩效评估等等。【现实政治生活是什么样的和为什么是这样的?】实然)四、政治学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经济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利益分析法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_和答案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虽然近代意义上的“市民社会”概念源自于洛克的自由主义学说,但对国家与社会之间做出严格区分的是( A ) A.黑格尔 B.孟德斯鸠 C.马克思 D.康德 2. 在政治学中,有一个特定的词汇用以指称社会秩序和政治权威被自觉认可和服从的性质和状态,这个词是( A ) A.合法性 B.权利 C.权力 D.权威 3.政治权威和政治权力的最大不同在于( B ) A.权威的背后是合法暴力在支撑 B.权威依赖于人们的自愿服从 C.权威是一种强制命令 D.占据职位就拥有了权威 4. 孙中山先生认为政治是( C ) A.一种法律现象 B.政府制定和执行政策的活动 C.管理众人之事的活动 D.争夺权力,施展谋略和玩弄权术的活动 5.目前,现代国家一般都采用( A )民主制。 A.代议制 B.一元 C.直接参与 D.精英 6.作为一个分析框架,国家与社会关系理论强调社会与国家相对的二元性质,关注那些不能与国家混淆或者不能被国家淹没的社会生活领域,因而它通常被称为( A ) A.市民社会理论 B.国家主义理论 C.社会资本理论 D.社团理论 7. 把人定义政治动物,把政治规定为公民(自由人)追求公共利益“至善”活动的学者是( C ) A.黑格尔 B.马克思 C.亚里士多德 D.孟德斯鸠 8.马克思全部社会政治思想的主题是( A ) A.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B.国家是普遍利益和共性的代表,是理性发展的最高阶段 C.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最后一种统治形式 D.建立一个充分自足的市民社会 9.下列说法中,不属于马克思市民社会观的是( A ) A.市民社会是以私利活动为内容、受盲目导向和因果律支配、同国家相对的、具有特殊性的利已社会 B.市民社会与国家都是阶级社会的产物,将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 C.不是国家决定市民社会,而是市民社会决定国家 D.把克服市民社会与政治解放联系起来 10.当代中国市民社会兴起的最深刻根源是( A ) A.以市场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B.对外开放的战略 C.宪法的修订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 11.将流行于西方世界的自由放任政策带入困境,并使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只应保持在最低限度的这种“最小国家”理论遭受致命打击的是 ( C ) A.20世纪60年代的信仰危机 B.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 C.1929-1933年的全球经济危机 D.“水门事件”造成的政府信任危机 12.在经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大萧条过后,有经济学家认为导致资本主义自由竞争市场所带来的过剩危机

电大 政治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政治学原理试题 班级:学号:姓名: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每题至少有一个答案.多选少选均不能得分) 1.政治学名著《政治学》的作者是( )。 A.亚里士多德 B.柏拉图 C.苏哥拉底 D.’西塞罗 2.( )是多党制的典型国家。 A.法国 B.美国 c.日本 D.意大利 3.梁启超认为君主专制政体、君主立宪政体和民主宪政政体代表政体的进化方向,通过改良途径建立( )是中国未来政治的发展方向。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民主宪政政体 D.共和政体 4.( )认为,在确立各种规则时,必须要征得参与者的同意,所谓“同意限定公正”。 A.布坎南 B.哈耶克 C.罗尔斯 D.诺齐克 5.一般来讲,( )只有在民主社会和宪政国家中才能存在和实现。 A.社会监督 B.政治监 C.以权力制约权力的监督 D.政府监督 6.政治学研究最常见、最传统的方法是( )。 A.制度研究途径 B.权力研究途径 C政策过程研究途径D.政治功能研究途径 7.( )方案是“法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A.科学主义 B.经验主 C.现实主义 D.理想主义 8.美国政治学家科恩提出民主政治需要具备的物质条件是( )。 A.地理条件 B.经济条件 C平等和福利 D.设施条件 9.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家( )在分析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特点的时候指 出,国家统治=暴力十文化领导权,其中,拥有文化领导权使其政治统治合理化。 A.哈贝马斯 B.伯恩斯坦 C马佐尼 D.葛兰西 10.精英民主理论所指的精英是指( )上最优秀的人物,他们是与普通大众相 对应的一个群体。 A.文化 B.经济 C政治 D.道德 二、填空(每空1分,共6分) 11.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_ 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2. 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民主的基础与前提是倡导和个人独立。 14.韩非指出,政治就是,“先王所期者利也,所用者力也”。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考试复习试题及答案

2018年电大政治学原理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中国儒家学说对政治的阐释,直接寄托了他们对于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追求。 2、马克思主义认为,国家政权问题是全部政治的基本问题,根本问题。 3、在中国历史上,权力政治观的代表当属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家。 4、直到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才给“政治”一个较为准确而深刻的定义。 5、道德政治观或伦理政治观认为政治是一种社会价值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 6、亚里士多德把国家等同于“最高的善”,认为它是人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7、柏拉图在《理想国》一书中明确指出,政治的本质在于公正,一个“理想国”具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四种美德。 8、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分析方法内含着唯物辩证法的思想,它将社会划分为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三大结构。 9、政治权力是政治的核心,一切政治活动,都是围绕着这一核心展开和进行的。 10、西方现代政治学的经济学研究方法把政治生活中的个人看作是理性经理人,他们遵循着个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行政治活动。 11、理想主义方案政治设计的核心是寻求一个清官明君式的好人统治,这是“人治”社会的政治设计思路。 12、马基雅维利被认为是近代西方政治科学的奠基人。 13、政治研究的科学化进程遇到的三个难题是数据问题、隐性价值问题、价值中立问题。 14、伦理与政治不分是儒家思想的特色。 15、自秦汉到晚清,中国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政治延续2000多年。 16、儒家政治学说的核心是仁政,主张为政以德,修己治人。 17、儒家和法家的主张分别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的王道和霸道。 18、墨子的政治学说以兼爱、“非攻”为中心,主张以缓和社会矛盾来维持统治。 19、道家的政治学说以“法自然”为思想核心,在统治手法上强调无为而治。 20、行为主义就是坚信社会科学应该建立在可观察的人类行为基础之上、并只能就可量化的数据展开研究的观点。 21、公民权利指的是根据宪法、法律的规定公民享有参与公共社会生活的权利。 22、公共权力具有权威性和至高无上性,公民权利具有神圣不可侵犯性。 23、经验事实表明,权力的滥用是社会动荡的根源。 24、公共利益是政治共同体内全体成员共同利益的统称,它是全体社会成员在一定社会基础之上所形成的总体意志和要求的表达,是个人利益和团体利益上升到全社会范围内的利益意志的表现。 25、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在“社会契约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出人民主权学说。 26、在我国,制度化的政治接触渠道是信访。 27、政府的作用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和途径,在形式上或者实质上把自己的主张、制度、规则和政策等上升为对普遍的公共利益的诉求。 28、政治权力是一种支配力量,掌握了政治权力,也就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掌握了社会的支配力量,也就意味着在社会价值和利益分配中处于优势地位。 29、公共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公共利益。 30、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共产党和民主党派合作的主要场所。 31、国家的三要素说,认为具有人民、土地、主权者即为国家。 342、马克斯·韦伯根据政治权威的建立和运行依据,把国家划分为传统型权威国家、个人魅力型权威国家和法理型权威国家。 33、封建地主阶级在进行政治统治时,在统治形式上采取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34、政府以法律制度为基础,以暴力手段为后盾,具有凌驾于社会之上的普遍强制力。 35、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单一制和复合制。

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山东理工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政治学原理复习题 一、单项选题 1、政治革命的根本问题是() A政党 B民族 C政权 D暴力 2、君主的是名义上的国家元首,但政府不向君主负责而向议会负责的政体是()A二元君主制 B议会君主制 C民主共和制 D专制君主制 3、中华民族共和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政治协商制度 4、从根本上说,产生革命的深刻社会根源是() A统治者的残暴 B人民生活极端贫困 C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D启蒙思想的传播 5、德国的政党制度是() A两级多元格局的多党制 B两党制 C一党制 D内阁制度下的多党制 6、“政治社会化”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 A20世纪40年代 B20世纪6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30年代 7、判断一个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本质的最重要依据是() A政党的政治纲领 B政党的党员构成 C政党的决策 D群众基础 8、国家的本质是指() A国家的阶级性 B国家的群众性 C国家的主权性 D国家的社会性 9、最直观的反映一个国家统治形式和权力结构特征的是() A政体 B国体 C政党制度 D国家结构 10、近代西方政治学的奠基人是()

A马基雅维利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奥古斯丁 二、判断(正确的在括号内划√、错误的划×) 1、政治协调就是政治管理主体调节社会政治关系和政治矛盾,不维持社会生活和谐稳定发展的过程。() 2、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与生俱来的现象,会永恒存在。() 3、政治现象的产生是社会分工的发展。() 4、就政治的起源和发展而言,人类社会经历了从无到有、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再到自行消亡的政治演变进程。() 5、领袖是一定阶级的代表,其不仅才识高于一般阶级成员,而且往往与国家最高权力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组织者或领导者。() 6、与政治革命不同,政治改革不是采取暴力方式而是采取和平方式。() 7、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之间只具有内在统一性,不具有具体差异性。() 8、一个国家公民的政治参与水平与这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是密切相关的,经济发展是公民政治参与行为的物质基础。() 9、政治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政治进步的决定性动力。() 10、国家之间的政治斗争不是以国家及其行为主体并围绕国家利益所展开的政治冲突。(×) 三、名词解释 1、压力集团 2、政治环境 3、政治监督 4、政治接触 5、民族问题 四、简答题 1、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助制度的特点 2、简述政治管理的作用 3、简述政治管理的特征 五、论述题 1、试述政治权利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 2、试述政治参与的作用 3、试述政治革命的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