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蔡楼) (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蔡楼) (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蔡楼) (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蔡楼) (2)

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指导思想:

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遵循《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和要求,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选取生动有趣的素材,让儿童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语文,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引导儿童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丰富课堂活动,体现序法,利学利导。

二、学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女生学习自觉,习惯较好,成绩也好,部分男生基础差。他们喜欢语文,上课积极认真,课外阅读兴致很高,字也写得不错。但亦有个别学习能力较弱的同学上课不自觉,作业潦草,掌握知识与别人距离较大,这学期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优差生的辅导,调动每一个孩子的语文兴趣,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三、单元分析:

本单元围绕“父母之爱”这一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略读课文《慈母情深》、《学会看病》4篇文章。这些课文,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令人震撼,让人感动,引人思考。

四、导学重难点:

1、通过浏览课文,初步感知单元主题“父母之爱”

2、读通课文,了解单元课文的大意

3、训练学生运用问题来梳理主要内容的能力。

4.培养学生学会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五、导学目标:

1. 掌握本单元28个生字,会正确读写25个。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对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表达作者情感方面的作用。

3. 品读课文并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 激发学生理解父爱、母爱的深沉与宽广,崇高与无私。

六、导学措施

精读课文《地震中的父与子》

1.整体感知把握基调

本组教材训练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心理描写”。抓住这样的段落或句子,实际上就是抓住了全文的一个切入点和感悟点,是为了更好的实现由点到面、由部分到整体的感悟过程。而要寻找到这一合适的感悟点,首先应该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领悟。只有准确地把握了整体,找准了文本的基调,对局部的理解才会到位。

2.整体规划抓住文眼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情感性特别强的文章,课文结尾“这对了不起的父与子,无比幸福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提领全文的关键句,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课文主要写了“了不起的父亲”和“了不起的儿子”两大板块,这对父子的了不起都是因为他们信守诺言“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这是课文的主线,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

课文写父亲的了不起,共写了三个画面。第一个画面是父亲悲痛欲绝,但一想起自己对儿子的诺言,又重新挺立;第二个画面是父亲不听别人的劝阻,坚持挖废墟中的儿子;第三个画面是父亲长时间孤军奋战,面目全非。在这三个画面中,第三个画面“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人再来阻挡他。他满脸灰尘,双眼布满血丝,衣服破烂不堪,到处都是血迹。”最有感染力、震撼力,最能说明父亲的了不起,最能体现父亲那饱含血泪的沉甸甸的爱,最能在学生心中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因此,我们在教学时可以避轻就重,抓住这一片段重点感悟。

3.细读文本充分感悟

五年级学生的生活经历和文本有很大的距离,可以说没有学生体验过生离死别的痛苦,他们的理解和我们教师的理解也有很大的差距。在课堂上,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而应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体验、想象等方法来感悟。感悟儿子的了不起也同样可以通过想象。课后有个“小练笔”:想象一下,阿曼达在废墟下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把你想到的写下来。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当时的阿曼达只有七岁,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不可能不感到恐惧,在废墟下的漫长时间里,不可能不哭泣,不可能不感到绝望。他是怎样战胜恐惧,战胜饥饿,重新鼓起勇气的,又是怎样把这种力量带给其他同学的?把自己当成废墟底下的阿曼达,把埋在废墟下的这一过程写下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通过想象,更能感受到伟大的父爱对孩子的重要。

4.课后拓展,感悟父爱

推荐阅读:马一刀的《鼾声》、石涧竹的《父爱安全网》、叶倾城的《奇迹的名字叫父亲》、刘蒙的《父亲的爱》……

略读课文《慈母情深》

1.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慈母情深》讲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可见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爱。因此,学习过程中,体会慈母情深的同时,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敬爱也是课文学习的重点。

2.自读课文,抓住重点句

本文作者是带着对母亲深深的敬意与无比的热爱写这篇课文的。作为略读课文,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学。教学时可让学生先读一读课文上面的导语,导语中提示了本文的学习重点“阅读下面的课文,画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体会课文是怎样表现母亲的深情的。”通过朗读,学生不难找出描写母亲外貌和语言的语句:①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脊背弯曲着,头和缝纫机挨得很近。②背直起来了,我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③母亲掏衣兜,掏出一卷揉得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④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对那个女人说:“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⑤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3)朗读感悟,体会母爱

自由朗读上面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看到的是一个怎样的母亲?你是从哪些词语中感悟到的?(贫穷的母亲,疲惫的母亲,辛劳的母亲,通情达理的母亲……)特别是“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从这句简单而又朴素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不仅是母亲的宽慰与欣喜,还包含着母亲为了孩子甘愿辛劳的无怨无悔,包含着母亲对子女未来的憧憬和期望,母亲那平凡而伟大的爱跃然纸上。

(4)拓展阅读,加深感悟

阅读推荐:梁晓声的《母亲》、张玉庭《母爱·风筝·童话》、安徒生的《母亲的故事》、黄衣青《没有人喝彩的工作》、陈运松的《鱼头》……

口语交际和写作

先通过出示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几个小片段,引出话题,让学生评说,提出自己的看法。如果有不同的观点,可以让学生辩论,最后形成统一认识。教学中,对三个故事谈看法,要广开言路,畅所欲言。要让学生打开思路,充分交流。“口语交际”的另一个话题,是把自己与父母之间发生的小故事讲给同学听,并谈谈看法。这是前一个话题的拓展,加强了与生活的联系。最后是给爸爸妈妈讲三个小故事,请父母谈看法,促使父母正确教育孩子。

在习作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打开思路,选好写的内容,这是习作能否做到内容具体、言之有物的关键。第二是沟通要真诚,只有真诚,才能做到表达真情实感。把习作读给爸爸妈妈听,这个环节一定要做好,目的是让孩子加强与父母的沟通,增进了解,融洽关系,形成良好的家庭育人氛围,这也是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为生活服务的最直接体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1课:《草原》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全文按 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 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 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 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第2课:《丝绸之路》 1.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 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2.重点词语理解 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今陕 五西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年无

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级文化的友谊之路。历史上一些 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语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文 第3课:《白杨》下册第一部分第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课文内容理解 一: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2.中心思想单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作者借白杨,绍白杨树的事。元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知含义深 刻的句子理解 3.识“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①结 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构 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心。理解: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 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的右面,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单元课题: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相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相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识字1》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柳树醒了》是一首诗,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春雨的色彩》春雨贵如油。《邓小平爷爷植树》邓小平爷爷植树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古诗二首》这课学习两首古诗。《春晓》给我们体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人由喜春到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村居》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29个字。 2.能主动积累相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4.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理解本单元的生字,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单元导语导入——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学习课文——指导书写——拓展延伸——限时作业——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找春天,画春天,感受春天带给人们希望的气息。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结构图[1]

例1:什么叫比例比例的意义 比例基本性质 2 例2例3:解比例 4:例5例6求实际、图上距离,比例尺 3:成正比例的量 4——例6:成反比例的量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比较 :圆锥的体积计算 例2:圆锥的重量计算 :填写统计表 :制作单式条形统计图 :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 数的改写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 简易方程 例4:分数应用题 例5:用比例解应用题 质量单位 名数的改写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

1.比例:表示两个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外项 3.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4.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5.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所得商,叫做比值。 6.比例的意义: 两个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于连接起来 80:2=200:5 80:200=2:5 师:以上这些比中,有整数比也有小数比和分数比,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我们就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接起来。把两个比值相等的比用等号连接起来的式子叫比例式。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意义。(板书课题) 师:通过学习要求同学们明确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根据不同要求,正确地列出比例式。师:什么叫比例?(启发学生回答并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师:(1)比例是由几个比组成的?(两个) (2)是否任意的两个比都能组成比例呢?(不是) (3)组成比例的条件是什么?(比值相等) 师:只要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就可以连成比例式。这就是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的条件。 7.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 正比例和反比例 - 正比例 1.、用文字来描述: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正比例的图像是一条直线

单元知识结构图

传统的教材除了一首歌曲、还有知识点以及相关的练习,不管学生的感受,教师总有事做,教歌、教知识或教识谱。《新教材》根据《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一、二年级以感受音乐为主,教科书给予教师的提示也非常有限,教师实施教学有一定困难。如何使用教材,如何实施教学,以下提供给教师一些建议。 (一)教师必须熟悉和了解教材,深入领会教材的意图 教师必须钻研教材、领会教材编写的意图,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知识点、音乐表现手段、相关社会文化等等内容,以音乐为主线将这些内容贯穿起来,才能符合《音乐课程标准》和《新教材》的要求。 《新教材》的每个单元基本上由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组成:感受与鉴赏、音乐表现。音乐创造、相关音乐文化。有的内容是显性的,有的内容是隐性的。 如第二册第一单元“红灯停绿灯行”,教材显示有三个层面的教学内容:一是歌曲学唱;二是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音符与休止符;三是道德行为规范。本单元共三首歌曲,一首童谣,教学侧重点各有不同,但都综合贯穿音乐感受、音乐表现、社会行为规范三个方面的内容。隐性的内容是感受音乐和培养学生内心稳定节奏感,创造性地处理歌曲大声歌唱与内心默唱的部分,自由选择打击乐器为童谣伴奏等内容。 又如第四单元“五十六朵花”要求听出《保护小羊》这首歌曲前、后两个乐句结束音的不同,这是显性的教学内容。隐含在教材后面的意图是,前面学过的歌曲《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也是如此,教师教学《小动物唱歌》《小毛驴爬山坡》时可以提前进行前后乐句的比较,也可以从结束音的比较,扩展到前后乐句的比较,如《小雨沙沙沙》《红眼睛绿眼睛》则是前后两句前半句相同、后半句不同,甚至节奏与音高的比较,如《小蚂蚁》节奏不同,音调不同等。 再如,第六单元“藏猫猫”《玩具兵进行曲》,显性的教学内容是哪首乐曲适合走步?请随

单元知识结构图

知识结构分析 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是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的第一个小说单元,选编的是一组写少年生活的小说。其中《孤独之旅》和《心声》完全以少年人物形象为中心的;而《故乡》重在写故乡的一切的变化(如景、人),但是描写少年闰土的片段历来脍炙人口,让人印象深刻;《我的叔叔于勒》主要写菲利普夫妇对亲弟弟的薄情寡义,但它是通过少年若瑟夫的视角来表现这一人间悲剧的,其中也包含了若瑟夫对人生、社会的认识。针对上述内容及体裁,在单元教学中,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小说的体裁特点(三要素)并在文中的体现;其次应围绕青少年生活的内容展开,重点抓住人物分析,揭示小说主题,并把握小说特点及相关的语言分析;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多篇小说给了我们创造想象的空间),这既是一个有利深化对内容、人物形象的理解,更是一次创新思维的培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小说的体裁和特点,掌握阅读小说分析小说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阅读,理解作者写作意图和作品本身;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欣赏作品中,领略人生的启示和艺术的享受。 三、单元教学重点 1、注意小说的体裁特点,了解人物、情节和环境等要素。 2、抓住人物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体会心理描写和环境描写的作用,领会文章优美的意境。 四、单元教学难点 理解小说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语言。 五、单元中每篇文章课文的教学建议 1、《故乡》 重点:品析人物的言行神,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理解文章主题。 难点:文中议论性语句内涵丰富,体会其言外之意。 教学建议:这是一篇经典小说,贯穿全文的是个“变”字,小说通过一个“离去—回归—离去”的知识分子的眼睛,运用对比手法,展示人物和环境的巨变,震撼读者的心灵,引发深沉的思索。因此,本课可采用“对比阅读板块碰撞式”的教学方法来突破重点。 其做法是: ⑴对比阅读,故乡巨变──问题设计: ①‘记忆中的故乡’与‘现实中的故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②仅是故乡环境发生了变化吗?假如你就是小说中的‘我’,故乡哪些人的变化最令人心痛?(提示闰土的肖像、语言、神情、动作的变化。)外在的变化令人心痛,最可怕的变化是什么?

单元知识结构图语文

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小测(1)班级姓名成绩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畸形/羁绊缥缈/剽窃倒胃口/倒栽葱 B.档案/跌宕亢奋/伉俪冲锋枪/冲击波 C.隽永/眷念篆书/椽子迫击炮/迫切性 D.市侩/反馈果脯/哺育空白处/空城计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在这个功利泛滥而诗意乏善可陈的年代,诗性教育能走多远?诗性是怎样才能与教育相得益彰?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先行者实已不易,可能的践行者更加任重道远。然而,我们也看到不少教育工作者在诗意地耕耘,任劳任怨,让我们看到曙光。 A.乏善可陈B.相得益彰C.任重道远D.任劳任怨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B.利用高科技手段,为中国公民诚信文化建设构筑可靠的技术平台和技术环境,有利于在社会发展中维护和确立以诚信为基础的主流价值观和公民行为准则。 C.2010年两会期间,代表们提出,只有走最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为基础的循环经济之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标。 D.备受舆论关注的“我爸是李刚”事件的调查结论何时公布,仍没有得到已介入此案调查的河北省检察机关的明确答复。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①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 ②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所重视 ③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 ④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⑤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 ⑥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 A.④③⑤①⑥②B.③④①②⑤⑥C.③②④①⑥⑤D.④①③②⑤⑥ 5.下面是某市妇联对市民聘请家政服务人员原因的调查表。请根据表格反映的情况,补充文段中A、 从上表可以看出,市民聘请家政服务人员的需求将发生变化,具体表现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分),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字)(2分),看护儿童、护理产妇的需求基本不变。当前该市不少家政人员通过了“护婴”“月嫂”课程培训,拿到了“护婴证”“月嫂证”,但无法上岗。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建议该市的家政培训机构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5个字)(2分),提高上岗率。

小学语文各年级知识结构图

小学语文各年级知识结构图 一年级 一、拼音 1.声母 2.韵母 (1)。单韵母 (2)复韵母 (3)前鼻音韵母 (4)后鼻音韵母 (5)特殊韵母 3.整体认读音节 4.大小字母 5声调 二、字 1.笔顺 2.识字 a。形近字 b.会意字 c.形声字 d.多音字 e.多义字 3.生字组词

1.反义词 2.量词 3.叠词(AABB式) 三、句 1.看拼音写句子 2.关联词 ……因为……所以…..、……一边……一边……3造句 …….像……、……..从……、……来……. 3.疑问句 四段 1.认识自然段. 2.在自然段前面加序号 五、口语交际 1看图 2.按顺序说 a.从上到下 b.从左到右 c.从中间到两边 d.从景到人 六积累

2.对子 3.儿童诗歌 4.谚语 二年级一字 1.识字 a。形近字 b.会意字 c.形声字 d.多音字 e.多义字 2.熟练识字方法 3.生字组词 二词 1.写 a看拼音写词语 b多音字组词 2词语搭配 3积累词语 a.四字词语 b.成语 三句

1认识句子 a比喻句 b拟人句 c.反问句 3.写句子 a.运用标点符号写句子(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b.联系上下文写句子 四段 1.背诵片段 2.理解段落内容 五口语交际 1制定计划 2.听别人讲 3.学会转述 六习作 1.培养写作兴趣 2.学写 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 3.拓展 学写日记 七积累 1.儿歌

2.谚语 3.古典诗词 4.名言警句 三年级 一、字 1.学写钢笔字 a.练字必须有正确的姿势 b.练字必须有正确的执笔和运笔方法 c. 注意钢笔字的笔法 2.识字 a.形近字 b.多音字 3.生字组词 二词 1写 a看拼音写词语 b生字组词 c多音字组词 d近义词反义词 2.积累词语 a.成语 b.ABB式词语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二年级下册各单元知识结构图 汇总:起凤街代军强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作者:二实验安旭莲) 第一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一) 第二课时:有余数除法的认识(二) 观察归纳余数都比除数小 应用 检查除法算式正确性

第三课时:除法的笔算 第二单元:时、分、秒:(作者:新西 赵段源) 第一课时:认识钟表(整时): 时针(短) 指针 分针(长) 数字(1~12) 格 (大格、小格) 认识(分针12,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读法 如:8时 写法 如:8:00

第二课时:认识时、分: 钟面上的格:12个大格(每个大格有5个小格)=60个小格 时针=1小时(感知长短) 关系[时针走1大格,分针走1圈(60个小格)就是60分] 分针小格=1分(感知长短) 简单计算 第三课时:认识几时几分: 先看时针(时针过几就是几时) 再看分针(从12起过几小格就是几分) 如:几时几分 8时零5分 : 8:05 几时少5分 几时过5分

第四课时:认识秒 时针 分针 关系[秒针走一圈(60秒),分针走一格(1分)] 1分=60 秒 秒针(最长最细):走1小格是1秒(体验长短) 如:几时几分几秒 : : 比较时间(几秒)长短 第三单元:认识方向:(作者:建设路 孙小波) 第一课时:认识东、南、西、北 东 (前) 西 (后) 认识方向 东 借助自己的前后左右 南 (右) (方法) 判断生 活中的方向

北 (左) 早晨太阳的方向 第二课时:平面图中的方向 上 北 下 南 平面图中的方向 左 西 右 东 观察者的 第三课时:确定物体的方位 平面图中的方向 方法 确定物体的方位 参照物 判断参照物的东南西北各是什么 第四单元:认识万以内的数 能正确判断平面图中个物体的方向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

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单元知识结构框架在各个学段中,《课程标准》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四个学习领域。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在《圆》这一单元中,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我对这一单元教材的认识和我的主要教学策略: 一、课标要求: 关于圆,在第一学段(1—3年级)的要求是: 1.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它的特征。初步了解它是轴对称图形。 3.能对简单图形进行分类并会用各种平面图形拼图。 在本学段,即第二学段(4—6年级)的要求是: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 2.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3.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4.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圆的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圆是一种曲线图形,它同直线图形有不同的特点。在本册之前各册教材出现的平面图形都是直线图形。所以“圆”的教学是学生系统认识曲线图形特征的开始。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虽然也出现过圆,但只是直观的认识,比如:

人教版一年级上册第四、五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分类》,初步认识圆并能够对基本图形进行分类。 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图形的拼组》,尝试用不同的立体图形或平面图形进行设计和拼组。 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初步了解圆是轴对称图形,并知道它有无数条对称轴。 本册的第四单元《圆》,要认识圆的基本特征,会画圆,会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并会灵活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学习直线图形到学习曲线图形,不论是内容本身、还是研究问题的方法,都有所变化,教材通过对圆的研究,使学生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同时,也渗透了曲线图形与直线图形的内在联系。在这一单元里,教材还利用学生已有的对轴对称图形的初步认识探讨圆的轴对称特点,给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使学生关于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系统化,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察。 这一单元是一年级认识的基本平面图形(圆形)的延伸,也是学习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圆柱与圆锥》相关知识的基础,更是学生在第三学段学习更多相关几何知识的起点,可见这部分知识的重要性。 三、知识结构: 本单元教材主要内容有:认识圆、圆的周长和圆的面积等。 圆的认识包括圆的基本特征(认识圆心、半径和直径、半径和直径的长度间的关系)、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加深对圆的认识)、圆是轴对称图形,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公式的教学,加强了启发性和探索性,注意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交流、思考来探究圆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逐步导出和掌握计算公式。对于圆的周长,让学生通过用线绕一绕,把圆放在直尺上滚一滚等方法来测量,然后再通过填表,运用不完全归纳法来探寻周长与直径的比值的规律,从而引出圆周率的概念。对于

五年级语文下册总复习知识点

第一单元 《草原》: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 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线索:草原美景、喜迎远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联欢话别 (草原美景、迎客、待客、话别)(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 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 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 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一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一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谭燕萍 单元课题:第一单元:多彩的春天 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是围绕“多彩的春天”来编排的,识字课选的是有关春天的词语,课文写的是春天的景,春天的人,春天的事,口语交际也是关于春天的话题。在识字部分,提示学生去寻找春天,画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资料,在语文园地里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舞台。 《识字1》是看图学词识字。八个四字词语写的都是春天的典型事物或现象,构成了一幅春景图,引人进入春天的美好境界。八个词语排列整齐,韵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柳树醒了》是一首诗,课文中的插图,让人感到春天跳动着的生命力。春天是美好的,春天是迷人的,春天是催人奋进的。《春雨的色彩》春雨贵如油。《邓小平爷爷植树》邓小平爷爷植树在北京天坛公园,邓小平爷爷亲手栽种的松柏,带着老人的希冀和心愿茁壮成长。《古诗二首》这课学习两首古诗。《春晓》给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雨后清晨的春景图。诗人由喜春到惜春,用惜春衬爱春,言简意浓,情真意切。《村居》花草繁盛,千里莺啼,春风杨柳,令人陶醉。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着风筝,放飞着快乐,放飞着希望。 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的生字,会写要求书写的29个字。 2.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 3.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发现春天里事物的变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及关键: 认识本单元的生字,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 单元教学设计思路、教学方法和措施: 单元导语导入——指导预习——检查预习——学习课文——指导书写——拓展延伸——限时作业——板书设计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引导学生找春天,画春天,感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 第一单元:走进西部 第1课:《草原》 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3.句子理解 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理解: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 4.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为:自然风光、盛装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 5.拓展延伸: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长篇巨作《四世同堂》。 第2课:《丝绸之路》

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句子理解 ①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理解:这句与课文的尾句“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首尾呼应的好处)。 3资料袋:丝绸之路上一些著名人物,如,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经的玄奘。 第3课:《白杨》 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 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服务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3.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 4.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

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 第一单元 1《草原》 A作者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B说说对“蒙汉情深何任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答:蒙汉人民之间的情谊深厚,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呢,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这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互相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作为全篇的结尾,点明了蒙汉两族团结情深的中心。 C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2《丝绸之路》文化交流、经济交流(友谊之路) 3《白杨》作者托物言志、借物喻人,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A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服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B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爸爸的

神情也随之发生着变化:出神——微笑——严肃——沉思——微笑。C含义深刻的句子: 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三个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著。 ②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借白杨树表达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 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理解体会: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 D造句:“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中心思想:文章记叙了西部建设者修建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风火山隧道的经过。赞扬了建设者的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和吃苦奉献的精神。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 (例如:65X 5表示求5个65的和是多少? 1/3X 5表示求5个1/3的和是多少?)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例如:1/3 X 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 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 3、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再计算;也可以直接约分。 (交叉约分) 分数化简约分的方法: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数乘分数,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也可以将小数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计算。 r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2、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0除外),积小于这个数 3、 一个数(0除外)乘1,积等于这个数。 分 数 乘 法 的 计 分 数 乘 法 乘 法中 比 较 大小的 1 、

分 数乘 法分 数 混 合 运 算 分 数 乘 法 的 解 决 问 题 (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整数混合运算顺序: 先算乘除,后算加减; 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然后算括号外面 的。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 用。 乘法交换律: \乘法结合律: 乘法分配律: (a x b )x c = a x ( b x c ) (a + b)x c = a c + b c 画 线 段 图 (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先画单位一的量,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 (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 图。 找 单 位 丨 1、单位“T 在分率句中“分数”的前面; 2、或在“占”、“是”、“比” “相当于”的 后面。 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 T的量x分数=具体量 解 决 问 题 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1)单位“ T的量x(1+分数)=另一个部分量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七年级语文第一单元知识结构图 学习目标 1.阅读 (1)识记、理解、掌握本单元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体会文章的结构特点。 (3)抓住文中关键的字词、短语、句子,进行揣摩、品味,从而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4)明确整体阅读的步骤,学习整体把握课文的方法。 (5)阅读时注意结合自己的经历和体验,深入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进一步感悟生活。 2.写作 (1)阅读、摘抄、背诵文中优美的句子和段落,并进行仿写练习。 (2)学习安排文章结构的方法,写作文前要列出作文的写作提纲。 (3)学习运用“插叙”的记叙顺序。 3.口语交际 (1)努力做到声情并茂地复述课文。 (2)按写作提纲在小组讲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故事。 学法指导 1.单元聚焦 本单元的课文题材都是以成长为主,内容主要讲述的是自己的经历。 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述自己从游戏孩童到小读书郎的成长过程。作品是一篇传统课文,感染了一代又一代读者。 林海音的《爸爸的花儿落了》围绕毕业典礼引出对爸爸及相关往事的回忆,从回忆中展示自己不断成长的过程,学习本文可以了解插叙的巧妙作用。 安徒生的《丑小鸭》讲的虽然是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故事,却能给我们成长中的青少年以有益的启迪。“丑小鸭”已经成为人们经常使用的文学典故,成为激励身处逆境的人们不断进取追求美好生活的典型形象。 诗两首--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是从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告诉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美好的;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是借自然界的路来写人生之路,告诫人们人生只能选择一条路,必须慎重,不能随波逐流。这两首诗虽然是关于人生的,但也与成长有关。 王安石的《伤仲永》一文叙写方仲永从幼年时天资过人到长大后“泯然众人”的变化过程,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是“不使学”,这对我们的成长也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2.文章阅读建议 (1)熟悉相关知识,适当了解历史背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最初发表在《莽原》半月刊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文章涉及的“旧事”是鲁迅童年时代的生活。当时中国正处在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的统治下,对外丧权辱国,对内实行封建专制。他童年所受的尊孔读经、科举求仕的教育,只能摧残青少年,不能培养出救国志士。鲁迅“重提旧事”,是为了借它来讽喻现实,也就是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种生活作对比,痛斥封建教育强迫儿童读那些无用的书、摧残儿童身心的罪恶。 《爸爸的花儿落了》选自林海音的短篇小说《城南旧事》(1960年完成)。林海音于1918年3月18日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就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他的父亲不敢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在北京长大。她曾先后就读于北京城南厂甸小学、

单元知识结构图-体育

小学二年级前滚翻(连续2个前滚翻)单元结构图 年级二年级学习内容基本内容I 滚翻:——前滚翻成蹲撑(连续两个前滚翻)课次 5 单元学习目标1、发展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和综合活动能力,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 2、学会前滚翻成蹲撑动作,体验连续两个前滚翻动作,提高平衡能力。 3、树立“我能行、一定行”的自信心,并敢于表现自我的良好品质。 4、养成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的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相互协作的能力。 安全提示1、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注意颈部)。 2、自我保护与互相帮助的正确方法。 课次学习目标学习重点、难点学练活动示例 1 前滚翻成蹲撑1、学会团身紧的向前滚 翻动作,激发滚翻兴趣。 2、感受“积极思考、积 极尝试”的学习习惯。 1、团身紧 2、合作解决问题的 能力 1、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向前滚翻的 同时钻过圈?” 2、小组合作带着问题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3、学生交流、展示、讨论,引出团身紧的重要性。 4、小组练习后,分小组依次展示,及时评讲、表 扬。 2 前滚翻成蹲撑1、体验身体依次着垫的 团身滚翻动作,发展滚翻 能力。 2、体验自我保护与互相 帮助的正确方法,树立协 作意识。 1、蹬地有力、团身 滚翻 2、自我保护、互相 帮助 1、引导学生在小组练习中,相互仔细观察,体会 头、肩、背、臀着垫的部位。 2、教师示范,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动作,交 流讨论得出加快滚翻速度的关键是蹬地有利。 3、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教师加强自我保护、互 相帮助方法的指导,并不断强调动作要领。 3 前滚翻成蹲撑1、学会身体依次着垫的 团身滚翻动作,提高平衡 能力。 2、,建立敢于表现自我 的信心。 1、蹬地有力、退守 及时 2、积极自信、敢于 展示 1、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动作 评价。 2、引导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流、展示,能正确评 价伙伴动作。 3、“我是体操小能手”,建立展示舞台,鼓励学 生大胆展示、师生共同评讲动作,并及时加以表扬。 4 连续两个前滚翻1、感受连续两个前滚翻 动作,体会连续动作的衔 接。 2、树立“我能行、一定 行”的自信心。 1、连续动作的衔接 2、积极自信 1、提问:“我们已经学会了向前翻1个前滚翻动 作,哪能不能向前连着翻2个呢?” 2、分组尝试连续两个前滚翻动作练习,教师巡视 指导。 3、展示交流,知道连续动作的衔接。教师示范, 强调衔接动作。 4、集体分组依次展示,及时点评、表扬。 5 连续两个前滚翻1、学会前滚翻成蹲撑动 作,体验连续两个前滚翻 动作,能自主进行不同练 习场景中的前滚翻分层 练习。 2、学会正确的评价、分 1、蹬推有力、团身 紧 2、不同场景的分层 练习 1、正确评价、自主 分层 1、分组进行前滚翻练习,相互正确评价动作,找 到自己动作不足。 2、根据自己能力,选择不同练习场景进行滚翻练 习。(钻圈滚翻--沿直线滚翻--连续两个前滚翻。) 3、分层展示,师生共同评价,鼓励学生大胆、正 确地进行评价。

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框架图

六年级数学上册 比和比的应用 (一)、比的意义 1、比的意义: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在两个数的比中,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例如 15 :10 = 15÷10=3/2(比值通常用分数表示,也能够用小数或整数表示) ∶∶∶∶ 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3、比能够表示两个相同量的关系,即倍数关系。也能够表示两个不同量的比,得到一个新量。例:路程÷速度=时间。 4、区分比和比值 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能够写成比的形式,也能够用分数表示。 比值:相当于商,是一个数,能够是整数,分数,也能够是小数。 5、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两个数的比也能够写成分数形式。 6、比和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前项比号“:”后项比值 除法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分母分数值 分数分子分数线 “—”

7、比和除法、分数的区别:除法是一种运算,分数是一个数,比表示两个数的关系。 8、根据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能够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 体育比赛中出现两队的分是2:0等,这仅仅一种记分的形式,不表示两个数相除的关系。(二)、比的基本性质 1、根据比、除法、分数的关系: 商不变的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时(0除外),分数值不变。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2、最简整数比:比的前项和后项都是整数,并且是互质数,这样的比就是最简整数比。 3、根据比的基本性质,能够把比化成最简单的整数比。 4.化简比: (2)用求比值的方法。注意:最后结果要写成比的形式。 如:15∶10 = 15÷10 = 3/2 = 3∶2 5.按比例分配: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来实行分配。这种方法通常叫做按比例分配。如:已知两个量之比为,则设这两个量分别为。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doc

分数乘法法分 则数 乘 法 的 计 算 乘 法 中 比 较 大 小 的 规 律 六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结构图 (例如: 65× 5 表示求 5 个 65 的和是多少 ? 1/3× 5 表示求 5 个 1/3 的和是多少 ?) 2、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是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例如:1/3×4/7表示求1/3的4/7是多少。) 1、分数与整数相乘:分子与整数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不变。 (整数和分母约分 ) 2、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做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注意: 当带分数进行乘法计算时,要先把带分数化成假分数再进行计算。 3、为了计算简便 ,能约分的要先约分 ,再计算;也可以直接约分。(交叉约分) 分数化简约分的方法:分子分母同时除以它们的最大公因数。 4、小数乘分数 ,可以先把小数化为分数再计算;也可以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建议把小数化分数再计算);也可以将小数与分母直接约分再计算。 1、一个数 (0 除外 )乘大于 1 的数 ,积大于这个数。 2、一个数 (0 除外 )乘小于 1 的数 (0 除外 ),积小于这个数。 3、一个数 (0 除外 )乘 1,积等于这个数。

小结: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分 整数混合运算顺序:先算乘除 ,后算加减; 数 混同级运算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合 带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然后算括号外面的。运 算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同样适用。 乘法交换律: a × b = b × a 分数乘法 乘法结合律: ( a × b )× c = a × ( b × c ) 乘法分配律: ( a + b )×c = a c + b c 画(1)两个量的关系:画两条线段图 ,先画单位一的量 ,注意两条线段的左边要对齐。 线 段(2)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画一条线段图。 图 分 找 数 1、单位“ 1”在分率句中“分数”的前面; 单 乘 位 法2、或在“占”、“是”、“比”“相当于”的后面。 丨 的 解 决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单位“ 1”的量×分数 = 具体量 问 解2、求比一个数多(少)几分之几的数是多少: 题 决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教材知识点梳理教材概貌 1、教材的基本结构 教材继续按专题组织单元,共设计了八个专题。依次是:我爱阅读,月是故乡明,学习说明性文章,生活的启示,遨游汉字王国,父母之爱,不忘国耻、振兴中华,走近毛泽东。 每个单元包括导语、课例、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与拓展四大部分,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中,“遨游汉字王国”单元采取了全新的编排方式,包括“活动建议”和“阅读材料”两大部分。 本册共有课文28篇,其中精读课文14篇,略读课文14篇;教材后面还附有8篇选读课文,总共32篇。教材注意整合性和训练性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前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与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运用”。本册还安排除 2个重点训练项目,《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体现由扶到放的设计思路。 2、教材的主要特点 (一)专题组元的角度更加灵活多样 (二)加强整合的编写目的更加明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导语导学,整合单元内容。 2.精读课文与略读课文的整合。 3.单元之间各学习内容的铺垫和照应。 (三)课文既保留传统的优秀篇目,又增加了富有时代感的新课文。 (四)强化导学功能,引导学生思考。 (五)改进“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六)拓展学习资源,加强课内外语文学习的联系 教学目标概述 (一)认字200个,会写150个,会使用字典、词典,有一定独立识字的能力。 (二)能用钢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并有一定的速度。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并体会汉字的优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