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专业引领促成长 教研之花遍地开

专业引领促成长 教研之花遍地开

专业引领促成长  教研之花遍地开
专业引领促成长  教研之花遍地开

专业引领促成长教研之花遍地开

——南康区实验小学2013-2014学年度第二学期教研处工作总结

本学期,教研处在学校整体规划下,围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走教研教改之路,提高教学效率”这一工作中心,进一步增强服务育人和管理育人意识,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育实践,推进高效智慧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全心全意为提高育人质量,创造性地、积极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以课堂为主

线,以培训为手段,以活动为阵地,促使学校教研水平再上台阶。下面将本学期教学教研工作总结如下:

一、校本培训借外力,课堂改革促规范

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根本。本学期,我校邀请广州名校长、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专家,以及著名教师闫学、何文来校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培训和业务指导,从而创建一支“师德高、业务精、育人优、质量好”的优秀教师队伍,更好地服务于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

为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2014年3月28日,邀请了华南师范大学及广州名校长一行16人莅临我校指导工作。活动共分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语文听课评课;第二阶段教育教学管理经验介绍;第三阶段数学听课评课。在培训中,全体教职员工积极参与,严守纪律,认真培训。特别是有些备课组因文艺调演事务较多的情况下,依然能克服困难热情参与,展示出备课组打得蛮,吃得苦,耐得烦的小组风貌。罗晓莉老师执教的《北京亮起来了》,让专家感叹于我校学生良

好的课堂纪律以及教师组织教学的有序。数学组谢娟老师认真准备,执教的《找次品》,大胆创新,展示了教师熟练驾驭课堂、学生主动求知、积极探索的教学风貌,让几位名校长对我校教师素质大加赞叹。但在活动中也发现了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在大班额的环境下,对个体的关注少,小组的展示机会少;教师说得太多,放手不够;多媒体运用要为课堂服务,力求精用,手不解放,心难飞翔……

针对以上的问题,全体教师对照自我反思,并在下一阶段进行有效的改进,从而达到了此次培训的目标。

为了加强教师对高效智慧课堂认知,进而指导课堂操作的方法;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真正动起来,2014年4月,卢毓燕主任和梁玲校长分别就“智慧课堂实施方案”对全体语数教师在“智教”和“慧学”方面进行了详细解读。

为将智慧课堂、高效课堂落实到位,2014年5月17、18日,开展了小学语文数学高效课堂教学策略“同课异构”教学形式观摩研讨会。著名特级教师,杭州市拱墅区教育局小学语文教研员闫学,安徽铜都双语学校特级教师、副校长何文参与了此次活动。活动中,名师与我校教师廖敏、朱小玉同台执教。让全体教师领略到相同的课文,不同的构思,相同的内容,不同的角度。尤其是闫老师对课本的精彩解读,让全校语文教师看到我们在课堂教学之中存在的差距。何文老师则以新颖的导学案,幽默机智的教学语言,高效驾驭课堂的能力,激发了数学教师对智慧课堂的思考……

本次培训使教师了解了导学案的编写方法及在课堂上的运用,优化集体备课制度;使一线教师熟悉高效课堂、智慧课堂的操作流程,能够真正驾驭课堂;发现学校自主实践中的有待完善之处,解决学校

领导和教师有关智慧课堂的诸多问题,协助学校优化管理评价体系。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加快培训的步子,深入学习,实地考察,为课堂教学改革打好基础,本学期学校多次组织老师外出考察学习,梁玉明、钟玉琼参加了清华附小“1+X”课改成果展示,廖春莲参加了南昌“聚焦课堂,相约名师”观摩会,卢毓燕、郭婷、罗凤英、钟玉莲、邱蓉、卓金艳、张书琴等参加了厦门举办的“相约名师,聚焦课堂”语文、数学教学观摩活动,李侦参加了井冈山的教改观摩活动,吴薇、黄健平、龙永丽、谢娟、邱际星、张书琴等参加了“第二届中小学教师信息教学化教学大赛”观摩,吴娴、朱芳老师参加小学英语观摩活动;邱际星老师到南昌参加信息观摩活动。同时学校还让外出学习的教师购置了大量的有关新课改的光盘,以改变教师的教育教学观念。老师们收获颇多,也开阔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发自内心的感受到课堂教学必须改,打造高效的智慧课堂势在必行。

二、集体备课促成长,积极听评有成效

教研组建设是我校教育教学活动开展的重点工程,特别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以来,加强集体备课,发挥教研组的工作能动性更是学习教育教学工作的一大举措。我们每周继续开展“一备二改三完善四记五查”的集体备课模式。继续把集体备课搬到多媒体教室,主备课既备教案,也备课件,并演示课件的使用方法,之后,大家共同讨论,主备课再根据大家的修改意见完善课件、教学设计、练习。备课制度的改革,把研究资源变成了一个重要的备课元素。开学初,即由二年级语文组(主备课:罗凤英)和五年级数学组(主备课:龙永丽)进行了集体备课展示活动,在活动中强调课件与教学设计的高度统一,规范了备课程序,强化了备课的管理,提高了备课的实效,通过备课

营造了更浓的教研氛围,提高了教学的实效。而一学期来,全体教师都能加强教学研究,坚持集体备课,完善使用集体教案,本学期集体教研时间基本上有检查、有总结,广大任课教师能合理充分利用教研时间,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拓宽任课教师视野,感受智慧教研带来的益处。学校行政能经常结合教学实际,深入教研组指导集体备课。在集体备课中,我们看到,一年级教师的养成教育卓有成效;二年级教师的新教材培训方向性强,教师们都懂得了如何体现低年级的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给学生的学习方法,中、高年级教师的教学水平都迅速提高,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在备课的基础上,各分管领导,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认真贯彻课改精神,坚持深入课堂随堂听课,并结合课改精神加以分析、指导。一起一起采取“一听二看三评四谈”的方法实行推门听课。“一听”即听课;“二看”即看两稿,检查教师备课情况,并判断课堂授课情况是基于两稿、高于两稿,以督促教师更好地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三评”即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的、科学的评价;“四谈”即针对学生反映的情况和教师交换意见,促进教师不断反思在教书育人方面的不足,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通过“一听二看三评四谈”的推门听课,我们不仅了解了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班级建设情况,也增强了教师向课堂要质量的意识,从而促使教师有效进行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在听评课中,我们发现了一大批课改进步快的教师,如:黎春林、谢玉莲、宋崇友……

三、教研活动氛围浓,各类活动展风采

为发挥全体教师参与高效智慧课堂的主观能动性,本学期开展了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

基本功大赛突显能力青年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为展示青年教师的风采,开展了“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活动。比赛不仅仅是青年教师才华的角逐,智慧的较量,更是心与心的交流,思想的互动,为年轻教师搭建了锻炼能力和展示风采的舞台。参加演讲及板书比赛的十几名青年教师,用充满激情的语言、生动鲜活的事例,展现了青年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新变化、新气象,充分展示了奋发向上、积极有为的精神状态。其中,赖玉清、王春梅、曾金梅以扎实的基本功获得本次大赛的一等奖。

好课推荐成绩斐然为积极推进智慧课堂,优化课堂结构,探讨素质教学课堂教学新模式,加快和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举行了“好课推荐”活动。活动包括:组内赛课,校内赛课。活动中,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出谋划策,努力探讨,团结合作,力争集全体教师的智慧,创最优的成绩。整个活动下来,全体教师都是受益者,大多数教师在教学功底上都有了较大的提高:板书设计美观了,肢体语言丰富了,教学语言精练了,课堂充满活力了,其中,王小明、邱欠福、赖金华老师的课件选材新颖,课件图片和文字资料深入浅出,能很好的利用课件进行直观教学,效果突出。尤以邱欠福老师进步较大,他以精心的设计,高效的提问,智慧的引领获得了本次活动的一等奖。

青蓝工程全面推进继上个学期的青蓝工程之后,根据青年教师的教学情况,本学期又增加了段艳风——张凤霞这一对师徒,继续以师徒结对的方式从师德师风、课堂教学、教学质量全面帮助新教师,新老师都迅速成长,成为了学校工作的新一批生力军。

四、教学常规严要求,课改推进强质量

教学管理是整个学校管理的核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

教研促我成长

教研促我成长 利通区第十一小杨月霞自我校开展校本教研活动以来,根据中心学校教材培训学习的要求,我校组织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教材教法培训,力求通过《小学语文教材教法》培训和教材教法达标活动,使全体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思想,提升教改科研能力。我作为一名六年级的语文老师,一名年级组长一直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参与到校本教研工作中来。回顾一年来的每一次活动,总是受益匪浅。 一、加强学习,指导教学。 每开学初,我先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新理念,深入解读、品味课标中的理念内涵,使自己能。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学习,使我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的理解,做为教师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新课程实施中,课程理念将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而我们在实践中要有自己的思考,在研讨与观摩课例中要及时反思。教科研的生命力来自实践,但要驾驭实践,很大程度取决于理论素养。因此认真学习有关课改的新理念,新知识;积极参加学校、学区级是教研室组织的各项学习培训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查阅学习有关校本研究方面的文章、书籍……采取多种方法充实自己,使自己及时掌握有关教研的新动态,新理论,还经常和我们同组的人员针对教学上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即使反思,长此以往,养成了反思的习惯。使自己不断地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二、实践获真知。 1、教材分析

我校要求每位教师对小学语文各个年级的教材指导思想、教学要求、重点阅读目标、基本特点等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进行了诠释和分析,使教师能够对本册教材的整体框架有了初步的了解。特别是学区和市教研室组织的教材分析活动,启发我进行多元思考、领会课改的意图和要求,明确本学科本册教材的主要任务,并且对新教材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新课程的评价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通过知识树的形式分析了教材,受益匪浅。通过对教材的学习,我了解了教材,能正确的来使用教材,把握教材。能更好地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为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通过这次的教材分析学习,我深刻感受到吃透教材的重要。只有不断的学习,才会有更高的提升! 2、集体备课 本学期我校尝试实行以年级为单位的集体备课,采用每位教师负责一个单元的备课方式。活动时,中心发言人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过程、设计意图”等方面介绍教学设想,然后,全体成员再针对本班学生实际及自身的教学风格进行参与式讨论,写出个案,研究交流,达成共识,形成教案(学案)。 在教学上,我深刻领会新课标精神,并把新的课标精神落到实处。明确教学目标,用心理解教材,分析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最大限度提高教学效率。课堂上,用赏识的眼光来看每一位学生,鼓励学生大胆发言,主动展示,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性,自觉去读书。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使其扩大视野,提高能力,多种途径提高写作水平,培养写作兴趣。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教师在校本教研中成长 展校本教研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校本教研从教师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具体实践为落脚点,具有灵活性、参与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是促进教师开展研究性教学,提高专业化水平的一项创造性的教研活动。在校本教研中,我们的教师作为一个参与者、互动者和分享者的角色,教研组长是设计者、组织者,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而有效的校本教研的开展能最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帮助教师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高其教育教学水平。 但在我们的教研活动中,我发现,我园的教师明显存在着二段体现象。青年教师实践经验不足,不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一部分骨干教师思维活跃,但往往是单一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和想法,互动性不够,不会倾听,不善于帮助组员梳理问题、归纳策略、提升经验。导致了幼儿园教研效果不明显,因此,如何借助校本教研这一平台来帮助教师在看、听、学、记、说中,能大胆参与、有效互动,促进教师全体作

用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提高了教师参与教研的能力。即教师学会寻找问题,提出质疑,在教研活动中介入积极有效的互动对话。而教研组长则要学会梳理问题、归纳、提升,引领组员交流共享。为了使我们的教师能主动地介入教研,同时也能反映我们的教师对教研的真实方法和需求,让教师了解自己参与教研活动的现状和可发展的空间,以期给我们的教师一个更适宜有效的教研活动。 一、问卷调查:校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研究,主体是教师,研究对象是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教师自己的问题。对于我们的教师而言,如何让他们真正直接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去,解决实际的教研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呢?在开学初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一次了问卷调查。问题A:“我们的教研活动存在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B:“你认为一个好的教研活动应该是怎样的?” 实效(一):主动介入问题。l 目的:

精选-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 六年级是五年级和七年级之间的年级,也是六年制小学中最重要的一个年级,最后一个年级。小升初的来临将使小学生忙碌起来,此时家长也会带着孩子到各种中学参加考试。六年级学生要仔细温习以前的所有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好牢固的基础。时刻预备,万万不可怠懈,不可松懈。下面是收集整理的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范文,欢迎鉴戒参考。 六年级语文教研组工作计划(一) 一、工作目标: 1、全面落实;教学五认真;。 进步备课质量。深进研读教材,认真备课,虚心学习共同体学校的备课成果,根据班级情况进行二次备课。 进步课堂效率。严格遵守课堂教学规范,严格执行候课制度,精讲精练,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 加强作业治理。充分利用学案,精选习题,严控作业量,做到有做必改,有批必评。 做好提优补差工作,关注优秀生和后进生的发展。制定详实的特殊学生辅导计划,每周定时定内容进行辅导 加强对学生的质量监控,认真进行质量分析,发现题目,及时调整。 2、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活动,发挥教研组核心作用,组织教师开

展磨课、评课活动,强化团队合作水平,进步教科研氛围。 3、认真参加中山共同体集体备课,做到有预备,有记录,有进步。 4、继续开展;五个一;活动:每位教师上一节课,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论文,练一项基本功,写一篇有见解的教学反思,帮扶一个特殊学生。 5、开展;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指导学生根据推荐书目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并按照《书海拾贝》的要求做好读书记录。每位教师读2本好书,写好一篇读后感,参加一次读书分享。 三、具体工作: 9月份 1、加强教学常规,迎接开学工作检查。 2、制定教学计划、进度。 3、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 4、参加共同体活动。 5、志愿导学工作正常化。 6、;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10月份 1、参加共同体活动。 2、;五认真;常规检查。 3、;书香伴我成长;系列活动。 11月份

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成长和发展

在主题教研活动中成长和发展 实验小学:周元伯 2011年以来我校校本教研开始实施“主题教研活动”,教研组开展以问题为驱动,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为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和专业化成长和发展开拓了有效途径,并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教师的成长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学校发展的有生主力军。学校在打造精诚团结,互助合作的优良团队的同时,摸准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途径,潜心开创富有本校特色的主题教研之路。以课堂为阵地,以问题为起点,以教师为核心,以解决问题和改革教学行为为使命的主题教研活动。主题的确定,尊重教师,以教师为主体,横向梳理问题,集中同年级组教师所反映的教学实践中,感到困惑的有价值的问题,继而形成学科组本学期的主题研究课题。2011年以来,语文组分别开展了以“古诗词教学”、“美文美教”、“经典解读”为主题的教研活动;数学组先后开展了“计算课的教学模式初探”、“空间与图形的教学模式初探”、“概念课的教学模式初探”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帮助教师有效地改革课堂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 在集体备课中促进 学校本着发展的原则,一切行动都以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为宗旨,竭力打造和谐的团体,造就优秀教师队伍。俗话说;“一支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集体备课其价值取向在于教育教学效益的最大化,可以集思广益,博采众长,在讨论的过程中,相互启发,

在思想碰撞中,擦出智慧的火花,针对教研主题,集体备课是对教学优化的创造性活动,使教师对教与学的认识及预设上向科学合理的方向转化。自我钻研,集体研讨,同课异构,课堂实践,教后反思。主题研讨,成果转化的过程,就是教师专业化成长和发展的过程。同时在主题教研活动中集体备课的开展,一方面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起来,另一方面,让教师谦虚谨慎,严谨治学,促进教师之间团结协作,共同成长发展。 在课堂实践中锤炼 课堂是主题教研的主阵地和平台。这个平台,不仅是展示自己的平台,也是相互交流研讨的平台;更是主题教研实践的平台和检验的平台。主题教研通过一个个精彩纷呈的研讨课,其主题教研的理念和模式得到充分的实践和检验。同时通过交流,讨论,反思,形成共识,得到提升。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身体力行经历者,在研讨课中得到一次洗礼,一次质的升华。经历集体备课,自主备课,操鞭执教,课堂再现,其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风格、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得到锤炼和提升。每一节研讨课,无不经过反复打磨,不断反思。是一个用心浇灌,用爱启迪的过程,一个不断否定自我,超越自我,感动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会反思,追求完美的过程;一个心灵历练,专业成长发展的过程。同行教师亲临那精彩缤呈的课堂,生动有趣的课堂,亲同感受课堂的氛围,享受课堂带给的快乐和喜悦,享受课堂带来的震憾和感动,同时带来的触动和感悟。是一个学习交流的过程,一个吸收、消化、反思的过程,更是一个共同成长发展的历程。

教研与教师的成长

教研与教师的成长 “以校为本的教研,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的主体,理论和专业人员共同参与。”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目的是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念的转变,激发教师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研究的兴趣,增强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和运用现代教育理论的意识,使教师能充分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课堂教学的优化。 本学期,我校坚持以校为本的教研形式,以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对象,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教研组长的作用,把日常教学工作与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在重视教师个人学习和反思的同时,特别强调教师集体教研的作用,强调教师之间的专业切磋、协调与合作,互相学习,彼此支持。 一、统一思想,明确任务 以学校发展为本,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课堂教学的诊断与评价为切入点,研究教育思想、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手段、课程评价、研究开发教育资源、探索教学规律、组织指导课题实验,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活动以及专题性研讨活动,从而在学校营造浓厚的教学研究氛围,发展个性、不断创新。 二、强化管理,落实措施 我校把教师参加校本教研的情况作为对教师教学常规考评的一个重要方

面,充分调动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积极性。行政领导亲自参加每个课题组的活动,重过程,讲实效,不搞形式。 随堂听课是我校的传统,也是最廉价、最有效的业务培训形式,长期以来,学校加大了随堂听课的力度,全面实行随堂听课制度,教师在随堂听课中学习,在随堂听课中成长。教师们的教学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综合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 三、加强学习,重视反思 校本教研是教师自身发展内在的必然要求和最佳途径之一,直接的受益者是教师。教研室组织本年段本学科教师学习前沿教育理论、课程标准、教师教学用书,或者针对一节课例展开讨论,吸取其他教师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理论素养,提高研究和解决教学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在上公开课《力在那里》,貌似较完美,我虚虚心请教,发现细节上有不少纰漏。随着我在着手制作说课稿及说课课件的过程中,越深入研究问题越多,上课过程中不甚清晰的理念逐步条理层次化,首次接触自己不熟悉的说课环节研究后,让我体会到课堂教学的艺术,和教学教法的和谐统一之美。重视教学中的自我反思,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对自身教学中存在的不足进行适时反馈,在以后的教学中不断加以实践和完善,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四、强化培训,提高水平 外出学习培训、听课研讨,能够起到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开阔教师的眼界,从而打破校本教研局限性的作用,启迪丰富校本教研,有利于校本教研工作的深入开展。近年来,各学科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外出学习

教师演讲稿:教科研伴我幸福成长

教师演讲稿:教科研伴我幸福成长 尊敬的领导,亲爱的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 从教十年,一路走来,风雨兼程。在这教育科研的路上,充满了辛劳和汗水,充满了欣喜与激动,充满了感悟与收获,更充满了幸福和喜悦。从无知走向成熟,渐渐地,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播种希望,收获硕果,是您——教科研一路伴我幸福成长。 刚刚踏上三尺讲台那一天,我就立志把自己打造成一名教科研型的专业的新型老师。虽然年轻的我对教育科研全然陌生,但是我拥有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投入到教科研中来。教育家鲍林说过:“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即使他的研究工作不像他希望的那样有成就,但他可以继续有效地进行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而且还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迎着课程改革的东风,我兴奋极了,牢牢地抓住了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可什么是教科研呢?当我真的要靠近它时,却又觉得它是那么的神秘,遥不可及。多亏了前辈们的指点帮助,使我终于明白了教育科研就是一个“实践——反思——总结”的过程。记得我踏上讲台的第一天,我任教五年级四班的数学兼班主任。刚开始我眼高手低,觉得自己刚刚大学毕业,满腹经纶,当一名小学老师应该是游刃有余。记得当时我给同学们讲如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时,觉得自己讲

的也很到位,可是孩子们一单元检测,我就傻眼了。全班同学的优秀人数很少,不及格的人数却很多。看到这样的教学成绩,我不由自主地落泪了。那天我在班里发了一通火,同学们都认认真真地聆听我的教诲。课后我认真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原来我根本没有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上来备课,讲授新课,课后也没及时让孩子们巩固新知,导致了新知识没学扎实。我决心向每一位优秀教师虚心学习,拜师学艺,主动走进师傅的课堂,有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老教师。我认真地备课,上课,课后及时反思,我很快便掌握了有效的教学方法,到了期末考试,孩子们也取得了优异的学习成绩,那一刻我欢呼了、雀跃了…… 在不断积累和沉淀的过程中,我的教学业务水平更上新台阶。教务处主任亲切地对我说:“牟,除了搞好教学外,还要认真地搞好教育科研工作……”我牢记领导对我的嘱托,不断地夯实自己的业务,多向优秀教师取经,不断地进行课例打磨,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我先后参加了两次县优质课评选,获县级一等奖,一次市优质课评选,获市级二等奖。我还参加了全国中青年优质课征集评选活动,获国家级三等奖。2008年4月,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小学数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培训,聆听了名师的教科研报告,与名师面对面地交流,使我受益匪浅。我培训回来后又在全县的小学数学教师培训中作了题为《让课堂教学走向常态》的专题讲座。在2011年的省远程研修中,我积极主动地参与磨课,一次又一次地进行课例打磨,撰写研修随笔,发表研修主贴,最后被评为省优秀学员。在2013年

有效开展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扎实有效开展校本教研,促进我镇小学教师专业成长 -----在泔溪镇主任培训会上的发言 泔溪镇中心校:杨顺富 新课程改革给我们农村教育工作者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为新课程强调教师与课程、学生、学校共同发展,教师知识体系建构要不断优化,专业技能要不断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的健康发展,不仅在与学校管理的优化,更在于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的创新和课堂教学的高效。要达到课堂的实效、高效,就要求有一支乐于教育科研、善于教育科研的教师队伍。下面我将从目前我镇的教师队伍现状以及如何开展学校教育科研,谈谈我粗浅的看法。希望与大家共勉。 一、我镇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分析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众所周知,当前我镇小学学校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的现状存在一些问题: 1.教师结构失衡。在人员充实、更新方面,已经有多年没有分配新教师,近几年也只是通过招聘的方式,引进了人数较少的特岗教师。全镇教师将逐步趋向老龄化,据统计,全镇一共68位教师(小学,不含幼儿园),30岁以下的教师只有11位,不足20℅,而五十岁以上的教师达到位,大多数教师在四十岁以上。而且优秀教师、年轻教师向县城、其它乡镇流动、外调现象依然存在,教师年龄结构失衡。学校师资缺乏、教师专业不对口等矛盾日益突出。如泡木小学目前两名公办老师,其余全为代课老师,泉孔、太吉校点也因为师资的缺乏,不得不请代课老师。最为突出的是学科教师配备不齐,对于英语、科学、综合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乃至音体美等专业教师的配备不足,造成课程计划的学科设置形同虚设,这些课程的落实存在随意性较大的现象。 2.专业水平不高。一些教师缺乏创新理念、探究意识,“惯性教学”严重制约了课堂的有效教学;师德水平制约着一部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缺乏专业成长的内需,安于现状,学习被动现象凸显;教育手段简单、粗暴,不善协调师生、家校关系;在现代教学条件下,还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和电化设备;骨干教师少、缺乏专业引领力量。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高。年轻教师虽然是高学历,但是教学实践的经验相对来说不高,加之一些年轻教师在校的专业和现在任教的学科不衔接,专业成长需要较长的时间。 3.教师培训工作滞后。由于学校经费以及其它方面的原因,教师培训工作未能全面开展;老师培训条件欠缺;依赖于学校自身的校本教研的有效性、层次性较低,校本教研活动处在低水平重复的徘徊状态;虽然近几年县教委、继教中心也利用假期组织了语文、数学、村小教师的全员培训以及品社、科学部分教师的培训,但是整个过程参培教师也不是特别重视,在思想认识上不是很高,没有把它当成促进自身专业成长的路径来对待,大多当做一个任务,何况,教师的培训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仅仅凭借几天或者短期的培训,是难以到达很高的期望值。 4.教师参与教育科研的热情、积极性不高。这可能源于教师自身的认识问题,也可能源于本身在教育科研方面能力的局限,也可能源于学校对教师的激励性措施缺失等。 “课程改革,成也教师,败也教师”,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对学校创新工作的要求却不断拔高,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越发凸显。对于教师队伍结构失横的问题,学校自身无能为力。我们只有思索,在现有条件下,如何依据校情,把工作开展得更好。让学校成为教师专业发挥的一个舞台,让课堂成为教师专业

教研活动教师个人总结

教研活动教师个人总结 教研活动教师个人总结1 根据县教研室安排,我校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于11月19日开展,总体评价:顺利,成功。 本次展示活动分为两个部分:文档资料展示和四堂专题研究课。由于平时资料收集和整理比较规范、教师(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教师)通力配合、舒校长专业指导等原因,文档资料得到教研室领导的肯定。无论是校本教研活动还是教师个人小专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成果材料都体现出规范、详实、信度高的特点。 下面仅就四堂专题研究课做简要分析: 这四堂课分别是:覃--老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文学》、赵--老师围绕个人小专题研究的思想品德课——《经济生活》、---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课——《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老师的主题班会研究课——《爱伴我成长》。本次展示没有一堂课是老师们驾轻就熟的考试科目常规课型,不难看出,舒校长布置任务时就刻意让我们在教研室的领导面前“丢人现眼”。把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教学大纲和--年的课标稍作对比就会发现,这些课型背后的理念正是课改的精髓所在。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布置任务的人的本意:把握“新”字,突出“研”字。 任务布置以后,各教研组成员积极协作,献计献策,查资料,分析教学设计、听试讲。四位承担上课任务的年轻人更是忙的不亦乐乎,教学语言、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每一环节的内容和环节之间的

衔接都反复推敲,教学设计几易其稿。即使在繁忙、劳累的期中考试和运动会期间都在夜里加班改稿,群体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钦佩。 覃--老师执教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文学》:根据九年级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她采用了综合比赛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是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去广泛阅读,确定具体书目或篇目;接着指导学生选定1—2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反复阅读、揣摩、进行点评,完成“美文推荐”的发言稿;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小创作活动,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个小课本剧,然后把学生分成甲队和乙队。每一队又按不同的探究方向分组,四六人不等;还成立了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她的课堂分为“文学常识”、“美文推荐”、“文学创作”、“现场表演秀”四个板块,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力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因为任何知识只有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在活动中探索,在体验中深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当然,这四轮比赛的设计更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一次大挑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形成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赵--老师执教围绕个人小专题研究的政治课——《经济生活》,他的教学设计以我们山区学生很熟悉的场景(赶集)导入,从而引起大家学习、探究的兴趣,告知他们这就是经济生活。进而以教材第三章前言部分小叶的故事得出结论:我们也有经济生活,经济生活就在我

幼儿园立足校本教研 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立足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与天使同行 学校的教研工作是教育理论转化为教育实际的桥梁,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力途径,我们在几年的校本教研工作中,立足本园实际,脚踏实地,锐意创新,把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以研促教,努力寻求有幼儿园自身特色的校本教研之路。 一、健全校本教研培训网络和管理制度,脚踏实地开展校本教研工作。 1、校本教研管理规范化: 1)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建立了以园长为站长,副园长全面负责的幼儿园校本培训管理网络,实行分层管理、责任到人。同时建立以教科研相互融合、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纵横交错的培训网络,保证校本培训工作的畅通。 (2)重新制定和建立了有利于教师主体性发展的校本教研制度。教研制度是校本教研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合并后,我们在吸收两个幼儿园优势的基础上,以教师为本,重新制定了校本教研四级制度(一级:园长、副园长、园教研室、教科室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二级:教研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三级:年级组(长)、学科组(长)校本教研工作制度;四级:教师校本教研工作制度。) 2、校本教研管理质量化: 1)结合幼儿园的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计划,加强对校本教研工作计划的质量管理,遵循“加强针对性、强调互动性、注重实效性”的原则。在活动中不断反思、及时调整,提高校本培训的质量。 (2)重视幼儿园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的规范建设,注重良好组风建设。定期召开了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会议,统一认识。要求各部教研组与年级组、学科组要以解决教师实际问题,扎扎实实开展教研工作为己任,不搞花架子,不走场子,切实提高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成效。同时,园领导加强了对各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的指导与检查,重视活动的过程,并通过相互的观摩、学习、研讨,切实提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学科组长的能力,使教研组、年级组、学科组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同时重视对校本教研活动的调研,了解教师的想法与困惑,寻找问题、为下一步更好的开展校本教研工作提供了依据。 (3)引进竞争机制,调动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我们为激励教师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把竞争机制引进到教研活动中来,尝试在学年结束时根据教师参加活动情况与成绩,评选园优秀教研组(年

“三度”教研促成长

“三度”教研促成长 发表时间:2019-04-08T16:16:57.017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作者:刘光琼[导读] 摘要:“团队合作,三度教研”的校本研修方式,实现研修过程人人参与、研修成果人人分享,从不同纬度和广度将主题研究不断深入、不断透彻,关注教学模式、关注核心素养、关注微型课题,夯实了教研基础、突出教研了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四川省广汉市雒城镇第二小学校刘光琼 摘要:“团队合作,三度教研”的校本研修方式,实现研修过程人人参与、研修成果人人分享,从不同纬度和广度将主题研究不断深入、不断透彻,关注教学模式、关注核心素养、关注微型课题,夯实了教研基础、突出教研了实效,促进了教师专业成长。关键词:“三度教研”;广度教研;深度教研;效度教研在构建多级教研网络中,以校为本的校本教研是最常见,最实用,最经济,最见效的,可以说,校本教研是教研的主阵地。我们学校一直重视教研这项工作,并认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先后进行了说课比赛、高效课堂优质课竞赛,都是语数教师全部参与,行政担任评委,也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教师都是以个体形式参赛,同伴之间的探讨思考不够;没有形成一定的听课制度,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不够;评课的时间预留不够,教师的思维碰撞不够。 一、广度教研:从“个体”到“团队” “三度教研”实现了研修过程人人参与、研修成果人人分享。这也是笔者所在学校在落实校本研修大环境下做出的积极尝试。为了体现教研活动的成效,我校提倡“教研团体”的教研方式:即一人承担教学,众人参与研究。校本研修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所有组员参与其中,共同经历这三个层次。全校展示时,教研组的一位老师负责上课,一位老师负责介绍磨课经历,其余老师负责评课的方式来进行教研活动。这样有三个生动的“面”就围成了一个教研共同“体”。第一是老师们带着思考选主题,第二是带着疑问磨过程,第三是带着主题办教研。由此我们的课堂不再“平板”,它注入了这个团体老师所有的心血,配上了学生思维之花的绽放,使我们课堂变得更加 “立体”。以中段语文组的一次教研活动为例,一度教研:由组内6名教师共同选择研讨主题四年级上册“观察与发现”单元的一篇课文《蟋蟀的住宅》,每人各自备课,设计一份教案,再进行集中研究,形成一份凝聚所有组员智慧的教学设计。教研组长组织组内教师召开课前会议,确定一名青年教师在组内上课,其他成员进行课堂观察分工。二度教研:承担上课的老师进行试讲,其余老师按照分工,各司其职,认真听课,分别对教师、学生进行观察。课后,教研组全体成员汇报观察结果,评议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出教学意见,进一步完善教案,进行深度磨课。三度教研:教研组在全校展示汇报,先前试讲的青年教师执教汇报课;再由教研组长介绍磨课经历《慢磨出好课》;组员自由发言,真诚评课。在“三度教研”中,由于全组教师全程参与,互动碰撞,每个组员对教学内容都有深度思考,教研时更具针对性。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成长共同体。团队教研,同伴互助,资源共享,这样的教研活动,每个教师既是首席参与者,又是第一受益者。 二、深度教研:从“零散”到“整合”。 为了让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学校找到了打开的“金钥匙”——深度研究:将延续主题、丰富内涵、完整过程开展教学活动为老师的教学打开思路,使教学的触须走得更深。 主题的延续性。为了把散落在身边的主题教研串联起来,老师们从不同纬度和广度将主题研究不断深入、不断透彻。例如在数学教研组“简约教学”为主题的教研活动中,针对老师们指定的目标过于宽泛这一现象,其教研组就“目标简约”组织了一次教研活动,发现经过几次这样针对性的活动,老师们的教学目标越来越明。遇到了好的开头,数学教研组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一鼓作气,又进行了“材料简约”和“过程简约”这两个教研活动。在这样层层深入的过程中,老师由起初的“徘徊”延伸到了“懂”简约。“三度教研”引领教师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使课堂教学更精美、更完善、更高效。“三度教研”不仅会促使教师去思考一些平时不细想、不全想的环节,而且执教者会主动寻求同事的指点,这就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研究共同体。团队教研,同伴互助,资源共享,这样的教研活动,每个教师都有收获。也在不经意间形成了校园的和谐。因此,校本研修不仅是教学研究、教师培训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它是我校实现“梦开始的地方”的主要抓手。 三、效度教研:从“形式”到“本质” 给予了教师后台的保障,提供了教师发展的方向,搭建了成功的平台,我校的校本教研更注重有效教研的“炼丹炉”——效度教研:关注教学模式、关注核心素养、关注微型课题。 我校的“三度教研”创新了传统校本研修重理论重讲座重测评、轻教师教学实际、忽略教师个人教学所需的形式,做到了研修内容紧扣教师、教学实际,紧接地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模式、鲜活的课堂教学实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突破了传统校本研修参与面广但并非人人受益的局限,能让教师普遍受益。全校教师,人人投入三度教研,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研修,互相学习,个体群体普遍受益,提升发展专业素质。突破了传统校本研修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局限,做到了深度研讨,能使教师专业素质得到效果显著的发展。教研组对一堂课的研究,至少在二——三周以上,至少经历独立备课、资源共享、试讲会诊、观课议课四个阶段,“实践——反思——研究——重构”走几个来回,这样一来,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方法的选择、策略的实施等就会有深度的思考,大家在真实的教学情境中直面问题,在真诚的互动心态下认识自我,在真诚的团队合作中超越自我,教师个体的成长与团队研究的能力互补共进,专业素质得很快提升。突破了传统校本研修听命于上级安排、教师被动参与、时紧时松的局限,三度教研紧扣教学实际,教师们都尝到了参与的甜头,因而主动参与,乐于参与。三度教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贯穿于每个学期,能保障教师专业素质得到可持续的发展。因此,三度教研不是一次性的研修,而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动态过程。“人们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一次就有可能产生一人10次才能完成的思考和联想。”在三度教研中,因为有了团队力量,同伴互助,凝聚着集体智慧,所以,这些经过打磨的课,精彩纷呈,保障教师专业素质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三度教研活动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为教师的成长提供了良田沃土,学校将一如既往地实行“三度”教研,优化课堂,不断提升教研品质,为老师们走上专业成长幸福路“保驾护航”。

2020校本教研成果汇展的活动总结【精品】

根据县教研室安排,我校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于11月19日开展,总体评价:顺利,成功。 本次展示活动分为两个部分:文档资料展示和四堂专题研究课。由于平时资料收集和整理比较规范、教师(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教师)通力配合、舒校长专业指导等原因,文档资料得到教研室领导的肯定。无论是校本教研活动还是教师个人小专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成果材料都体现出规范、详实、信度高的特点。 下面仅就四堂专题研究课做简要分析: 这四堂课分别是:覃xx老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文学》、赵xx老师围绕个人小专题研究的思想品德课——《经济生活》、xxx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课——《水循环和水保护》、xxx老师的主题班会研究课——《爱伴我成长》。本次展示没有一堂课是老师们驾轻就熟的考试科目常规课型,不难看出,舒校长布置任务时就刻意让我们在教研室的领导面前“丢人现眼”。把上个世纪90年代的教学大纲和XX年的课标稍作对比就会发现,这些课型背后的理念正是课改的精髓所在。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布置任务的人的本意:把握“新”字,突出“研”字。 任务布置以后,各教研组成员积极协作,献计献策,查资料,分析教学设计、听试讲。四位承担上课任务的年轻人更是忙的不亦乐乎,教学语言、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每一环节的内容和环节之间的衔接都反复推敲,教学设计几易其稿。即使在繁忙、劳累的期中考试和运动会期间都在夜里加班改稿,群体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钦佩。 覃xx老师执教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文学》:根据九年级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她采用了综合比赛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是教会学生利用络查找相关资料,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去广泛阅读,确定具体书目或篇目;接着指导学生选定1-2篇文质兼美的,反复阅读、揣摩、进行点评,完成“推荐”的发言稿;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小创作活动,写一篇,或者编一个小课本剧,然后把学生分成甲队和乙队。每一队又按不同的探究方向分组,四六人不等;还成立了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她的课堂分为“文学常识”、“推荐”、“文学创作”、“现场表演秀”四个板块,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力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因为任何知识只有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在活动中探索,在体验中深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当然,这四轮比赛的设计更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一次大挑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形成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赵xx老师执教围绕个人小专题研究的政治课——《经济生活》,他的教学设计以我们山区学生很熟悉的场景(赶集)导入,从而引起大家学习、探究的兴趣,告知他们这就是经济生活。进而以教材第三章前言部分小叶的故事得出结论:我们也有经济生活,经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它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让学生自主体会有哪些变化,进一步归纳经济生活的变化。最后在运用部分,让学生设计“我的元旦之旅”,来引导学生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经济生活。赵老师个人小专题研究的课题是“培养初中学生思想品德课自主学习方法”,他的课堂就是围绕课题展开的: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由学生本人有目的的自觉探索,让学生多交流,教师也参与学生的交流,使学生的认识范围不断扩大,从而掌握更多、更全面的知识。

教科研助我成长

教科研伴我成长 内容摘要:多种教研方式,扩大了我的视野,提高了我的能力,我这位普通教师伴着教科研渐渐成长起来,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作为一个教师的存在价值。在这个过程中,我的教育教学工作逐步由“经验型”转向“科研型”,努力由“教书匠”向“专业型”教师转换。 斗转星移,时光荏苒。总是感慨岁月的流逝,以为日积月累的烦琐会冲淡生命的颜色,直到认识了科研、参与了科研、感悟了科研、享受了科研,我对教育事业产生了一种更加强烈而神圣的使命感,对自己多了一份期待,多了一份动力,多了一份责任。在教科研的路上,我坚强、辛苦地走过了25年。一路走来,荆棘跟我成为朋友,汗水与我相伴。但我始终觉得,辛苦着并快乐着!是教科研伴随着我越过一道道坎坷;引领我体验一次次成功。 12年前,带着初为人师的神圣、喜悦和热情开始了我的教师生涯。我努力地备课,极力搜寻当时可怜的教学资料,尽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接受自己。通过不懈的努力,我的课被学生们接受了,成绩也名列前茅。优异的成绩赢得同行领导的赞许,自己也因此沾沾自喜。但一次教研督导活动让我有了新的认识,那是县教研室领导第一次听我的课,尽管我做了精心准备,按照事先写好的教案一步步地教学,可结果领导的评价并不理想,我迷茫,沮丧……我似乎进入了山重水复的境地,但迷茫之余,沮丧之后,怀着对教师这一职业的挚爱我反而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要做一名优秀的语文老师。 在这次活动中有幸观看了县优秀教师观摩课,他们的课堂艺术对我的刺激太大了,我不由得静下心来认真反思:在教学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自己还是一名教书匠,没什么教学艺术可言,也谈不上什么成就感以及个人的专业成长和进步,我只是在为了上课而上课,为了教学而教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丰富的教学理论。我的教学理论丰富吗?我的文化底蕴丰厚吗?我陷入了沉思,随后听了名师的经验介绍,教研员的引导,我突然发现,我所做的是那样的肤浅,仅凭两本书:一本教材、一本教参,年复一年的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这势必会成为我教育的悲哀,科学理论的指导才能使美好的

【精品】教研活动总结范文汇编八篇

【精品】教研活动总结范文汇编八篇 教研活动总结范文汇编八篇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在我们的学习、工作中起到呈上启下的作用,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我们该怎么去写总结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研活动总结8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教研活动总结篇1 根据县教研室安排,我校校本教研成果展示活动于11月19日开展,总体评价:顺利,成功。 本次展示活动分为两个部分:文档资料展示和四堂专题研究课。由于平时资料收集和整理比较规范、教师(特别是四十岁以下的教师)通力配合、舒校长专业指导等原因,文档资料得到教研室领导的肯定。无论是校本教研活动还是教师个人小专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成果材料都体现出规范、详实、信度高的特点。 下面仅就四堂专题研究课做简要分析: 这四堂课分别是:覃xx老师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文学》、赵xx 老师围绕个人小专题研究的思想品德课——《经济生活》、xxx老师的研究性学习课——《水循环和水资源保护》、xxx老师的主题班会研究课——《爱伴我成长》。本次展示没有一堂课是老师们驾轻就熟的考试科目常规课型,不难看出,舒校长布置任务时就刻意让我们在教研室的领导面前“丢人现眼”。把上个世纪

90年代的教学大纲和XX年的课标稍作对比就会发现,这些课型背后的理念正是课改的精髓所在。这样就很容易理解布置任务的人的本意:把握“新”字,突出“研”字。 任务布置以后,各教研组成员积极协作,献计献策,查资料,分析教学设计、听试讲。四位承担上课任务的年轻人更是忙的不亦乐乎,教学语言、学生可能出现的答案、每一环节的内容和环节之间的衔接都反复推敲,教学设计几易其稿。即使在繁忙、劳累的期中考试和运动会期间都在夜里加班改稿,群体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让人感动、钦佩。 覃xx老师执教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爱文学》:根据九年级这个年龄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她采用了综合比赛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效率。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先是教会学生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室、阅览室、微机室去广泛阅读,确定具体书目或篇目;接着指导学生选定1-2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反复阅读、揣摩、进行点评,完成“美文推荐”的发言稿;同时指导学生开展文学小创作活动,写一篇文章,或者编一个小课本剧,然后把学生分成甲队和乙队。每一队又按不同的探究方向分组,四六人不等;还成立了语文主题活动小组。她的课堂分为“文学常识”、“美文推荐”、“文学创作”、“现场表演秀”四个板块,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能力和实践活动能力,力求让知识与学生的活动体验交织在一起。因为任何知识只有在合作中学习,在交流中分享,在活动中探索,在体验中深化,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当然,这四轮比赛的设计更是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写作能力的一次大挑战。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培养了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形成了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模式。 赵xx老师执教围绕个人小专题研究的政治课——《经济生活》,他的教学设计以我们山区学生很熟悉的场景(赶集)导入,从而引起大家学习、探究的兴趣,告知他们这就是经济生活。进而以教材第三章前言部分小叶的故事得出结论:我们也有经济生活,经济生活就在我们身边,并且它还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让

#校本教研与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校本教研和英语教师专业成长课题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对教师的专业要求越来越高,要求教师从单纯的“教书匠”转变为自觉的“研究者”,主动的“实践者”和理性的“反思者”,但教师专业发展的紧迫性和缺乏专业指导的矛盾日益突出,我区农村学校居多,区域特点强,教师培训工作量大、面广,仅靠专家的指导远远不能适应新课程发展的需要,大规模送教师外出学习也不现实。因此构建和新课程相适应的具有本土特点的校本教研方式、促进学科教师的专业发展是我们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新课程实践并健康推进的需要。 二、研究目标 我们认为,基于校本教研的基本理念,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加强教育教学的反思力度,营造自主学习和反思、同伴合作和互助的氛围,唤醒教师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意识,整合市区教研资源,力求专业支持,实现有效教研,渐进式地促进英语教师获得实践性知识并不断的更新、演绎和丰富,发挥和挖掘教师的实践智慧,在教学中研究,研究中教学,达到尽快成长,以适应新课程和学校发展的需要。 三、课题的理论基础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主张学习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积极地探究。知识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解释、一种假设,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它必将随着人们认识程度的深入而不断地变革、升华和改写,出现新的解释和假设。此外,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每个人自己决定的。对于现实世界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取决于特定情况下的学习活动过程。所以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 2、教师职业智慧体验理论。教师职业具有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教师的职业化是教师成为专业人员并在教学中逐步成熟的发展过程,教师的职业化需要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具有自身的核心特质和衍生特质。我国学者认为,教师专业化有学科专业化和职业专业化两个方面。学科专业化指对学科知识由一般懂得到透彻再到出神入化,职业专业化是由体验经验到体验科学

研修促我成长

案例描述: 案例题目:研修促我成长 案例内容: 通过研修学习,我感触颇多。看了专家讲课实录,专家细微之处深深地打动了我,让我反思,促我奋发。关注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才是真真的课堂。为人师,传道、授业、解惑,真正的课堂缺一不可,不只是知识的灌输,还有人性的还原。 想想这段时间的生活,更多的是喜悦、欣慰和收获。远程培训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先进教学方法的平台。课程标准远程培训让我转变了学习观念,更加了坚定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远程培训使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感受到名师就在身边,让我受益匪浅。 通过研修学习,使我重新认识了自己的责任,树立了科学的教育观。现代远程教育不仅仅是教师的工作,还应是教师的事业,实施课程标准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师不仅是照亮别人的“蜡烛”,更是不断充电的“长明灯”。在课程改革中,我们利用现代教育资源,摆正了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形象,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且还是课程的建设者、开发者、创造者,是课程实施中问题的协商者、解决者,改变了传统的援业、解惑的角色,以适应新时代的挑战。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不能满足于自己的一桶水,更要成为“长流水”,长流常新,永无止境,具有自我诊断、自我激励、自我调控和自我改进学习的功能。 研修为我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专题讲座等,使本来枯燥的学习、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易懂,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拓展了自主学习的空间。而实时视频教学更是使远在千里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课堂上课的氛围。通过网络,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可轻松地学习,参与网络评论给我们增添了许多乐趣,上面不但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同学和同学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还可以互相交流、互相讨论。 总之专家的谈话,与学员之间的相互交流、切磋,使自己对教师这个职业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在教育科研的方法、课堂教学的艺术、教研活动的形式方面都获益匪浅。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要充分利用好远程网络研修平台。继续用好网络研修资源,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提高业务水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