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几点做法

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常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是经过认真推敲并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而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概念对于学好化学是十分重要的。初中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水平都比较差,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把好这个关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一、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和词

为了深刻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不但要注意对概念论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同时还要即时纠正某些用词不当及概念理解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一定要强调概念中的“纯净物”三个字。因为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否则学生就容易错将一些物质如金刚石、石墨的混合物看成是单质(因它们就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同时又可误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看成是化合物(因它们就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又如在初中教材中,酸的概念是“电解质电离时所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做酸。”其中的“全部”二字便是这个概念的关键了。因为有些化合物如NaHSO4,它在水溶液中电离是既有阳离子H+产生,但也有另一种阳离子Na+产生,阳离子并非“全部”都是H+,所以它不能叫做酸。所以在讲酸和碱的定义时,均要突出“全部”二字,以区别酸与酸式盐、碱与碱式盐。

二、剖析概念,加深理解

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实行剖析、讲解,以协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溶解度”概念一直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不但定义的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学生往往难于理解。所以在讲解过程中,若将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

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其一,强调要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其二,指明溶剂的量为100g;其三,一定要达到饱和状态;其四,指出在满足上述各条件时,溶质所溶解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

又如在学习“电解质”概念时,学生往往容易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甚至同金属的导电性混淆在一起,导致学习中的误解。所以教师在讲解时,可将“电解质”概念剖析开来,强调能被称为电解质的物质①一定是化合物;②该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有导电性;

③条件是指在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二者居一即可,所以概念中用“或”不能用“和”。如NaCl晶体虽然不导电,但①它是化合物;②NaCl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能导电,所以NaCl是电解质。而NaCl溶液和Cu丝虽然能够导电,但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单质,所以它们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在教学中若将概念这样逐字逐句剖析开来讲解,既能即时纠正学生容易出现的误解,又有抓住特征,使一个概念与另一个概念能严格区分开来,从而使学生既容易理解,又便于掌握。

三、正反两方,讲清概念

有些概念,有时从正面讲完之后,再从反面来讲,能够使学生加深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在讲了“氧化物”的概念“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可接着提出一个问题:“氧化物一定是含氧的化合物,那么含氧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呢?为什么?”这样,能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由两种元素组成”来分析,由此加深对氧化物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也对今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总来说之,在实行化学概念的教学中,要抓住每个概念中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词、句子以及相关特征,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搞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这样,对培养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理解水平和增强学习水平都是大有协助的。

(完整word版)初中化学基本内容

化学 一、上海初中化学基本教学内容与要求 第一部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一、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一)学习要求 1.知道分子和原理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区别和联系,能从原子、分子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为进一步从本质上认识物质的变化打下基础。 2.识记元素的概念,分析物质的元素组成,并能判断元素的存在形容。 3.知道地壳中、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和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4.学会分析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5.知道同素异形现象和同素异形体的概念,识记碳元素的一些常见的同素异形体以及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二化学用语 (一)学习要求 1.熟练书写常见的21种元素的符号和名称:H、He、C、N、O、Na、Mg、Al、Si、P、S、Cl、K、Ca、Mn、Fe、Cu、Zn、Ag、Ba、Hg。 2.识记常见的原子团的符号和名称:铵根、硝酸根、氢氧根、硫酸根、碳酸根。 3.知道化合价的概念,熟记常见的元素和常见原子团的化合价(只要求掌握C和Fe的可变化合价)。能熟练运用元素的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能应用元素的化合价判断化学式的正误。 4.能根据物质的化学式求所含元素的化合价。 5.知道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和读法;能根据化学反应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并能配平化学反应方程式。 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质量守恒定律 (一)学习要求 1.知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它们的本质区别,会判断比较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做出判断。 2.学会用化学方程式表述各类反应,理解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反应的概念,并能作出判断。3.知道中和反应的概念、中和反应放热,理解中和反应过程中常见指示剂颜色的变化。能书写若干常见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理解氧化反应、还原反应的概念和氧化剂、还原剂的概念,学会从得氧、失氧角度判断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和氧化剂、还原剂。 5.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 四、溶液 (1)学习要求 1.认识自然界中的物质常以某种分散体系的形态存在。溶液是一种重要的分散体系,在生活、生产和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2.初步理解溶液、溶质和溶剂的概念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常识性了解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并知道它们跟溶液的区别。 3.初步体验自然界中充满了“物质溶解成溶液,溶液中析出溶质”的现象。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知道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

初中化学中考复习策略

化学 顾太明: 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化学教研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初中化学教研组组长。具有多年一线教学经验,教学中秉承“因材施教”、“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最大限度的发掘学生自身的潜能。中央电视台中学生频道特邀兼职教师,学大全国十佳教师。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二、把握中考复习的主要环节 三、中考化学试卷的解答要领 四、中考化学冲刺阶段注重整理和思考

中考复习策略 中考渐近,做好最后阶段的化学复习,对巩固学习成果、提高学习成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的情绪都难免焦灼与忐忑,都在想着各科的“法子”,寻找着各科的“捷径”,以便能考出一个理想的成绩。各学科复习的基本方法都大致相同,但又存在着各自的特点,各有“巧妙”不同。现就初中化学如何进行考前复习提几点建议,供同学们参考。 一、明确中考的主要要求 明确要求就是要看准方向,关注中考化学考试说明变化,把握复习的深度难度,增强复习的效率。2012年的考试说明与2011年的考试说明相比,考试性质、考试方式、试卷结构、以及考试内容要求,基本上都没有变化。从中我们体会到以下三点: 1. 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是中考要求的“支撑点”。 中考试卷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属于水平考试,因此,必然具有明显的基础性。基础题一般占60%左右,许多稳定的考点带有明显的基础性。 2. 领会层次要求是提高复习效率的“着力点”。 《课标》是教师教学的根本依据,也是同学们中考复习的基础依据。《考试说明》中每一章的“知识能力要求”已将其进一步明确,它实际上就是每个知识点应该达到的“程度”。 3. 适应发展是决定中考复习质量的“关键点”。 中考试题既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发展性。某些考点将随着当年考试要求的变化作相应的调整。如:基本概念的死记硬背进一步淡化;化学计算在降低计算难度的同时对思维能力的要求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大全

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流程 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结合我市初中化学教学实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情境导入——探究新知——应用提高——反思调节”四环节教学流程。 情境导入 情境是指能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化学问题情境,包括化学实验、模型、图表、习题、文字材料、动画演示、化学游戏等。可以是教师课前设计的在上课开始的时候作为创设情境、积累经验和提出问题之用,如利用化学实验、实际问题或设置悬念导入新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研究需要而临时产生的尝试性的研究活动,如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提出的意想不到的观点或方案等。 探究新知 根据具体情况,一般可采取以下两个环节。 ㈠自主探究 自学探究是由学、思、疑、问、解五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的,学而不思,思而不疑,疑而不问,问而不究是传统教学的一大弊端;而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问有所解是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的追求和要求。学生在自主探究中,把学、思、疑、问、解有机连结,获取新知和能力。 在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探究性课题,设计教学个案,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参与教学,以学生自主探究实验为主,实验基本步骤为:(1)发现并明确提出要探究的问题(2)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假设和猜想(3)通过实验、观察、调查、查阅文献等各

种方法收集有价值的科学证据(4)对所有收集的证据进行综合处理,并运用已有知识得出符合证据的结论,对问题做出科学的理解(5)检查和思考探究计划的严密性,证据收集的完整性和问题理解的科学性,并对结论的可靠性做出合理评价。 ㈡合作交流 学生自主探究的方法、过程、现象、结论、体验不尽相同,合作交流可以产生思维的碰撞,启迪学生的智慧,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交流是多向的群体交流,是师生、生生之间的一种平等、民主、有序的交流。在教学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合作小组内自主探究、交流、对话,获得成果;小组之间互相交流、评价,达到师生、生生交流、交往,教学互动。合作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学会合作,体会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合作的重要性,感受合作成功的快乐。促进合作交流策略有: (1)合理设置学习小组。按学生学习可能性水平和个性把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实行优化组合,组建“合作小组”。 (2)提出问题启迪思维。提出的问题要使学生有明确的研究方向,且有思考价值,尤其是提出的问题必须是“生长”在学生“最近发展区”上的,这样学生对问题的钻研是一种在“原有认知基础上的主动建构。”故一般对于教学重点、难点、疑点、易错点等,可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3)培养学生合作技能。即要提出合作建议,让学生学会合作,小组合作交流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但并不是放任自流,要组织学生按一定的分工、程序有效开展活动。 (4)开展竞争鼓励合作。如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对同一问题设计探究方案,比一比哪组方法既多又科学,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小组竞争。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中考化学专题讲座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

专题讲座一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考点剖析: 1、化学用语 化学用语是化学学科的语言工具,熟悉并熟练应用化学用语,是初中学生应该具有的化学学科基本素质之一,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学用语有:元素符号、离子符号、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对其基本要求是能够理解其意义并能正确书写。 2、物质的组成、结构和分类 重点掌握物质的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会判断物质的类别并掌握各类物质的读法、写法。 3、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重点掌握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等基本概念,并运用这些概念对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进行判别。 4、质量守恒定律 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去解决实际问题。 中考热点预测 1、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化学用语表示微粒或元素化合价,根据物质名称或指定物质类别书写化学式是较典型的题。近年来联系最新科技信息的题目渐多,一般是根据题目提供的化学式说明新物质的元素组成或分子构成情况。 2、物质的结构和分类 分子、原子、离子定义及原子(或离子)结构示意图等内容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联系环保、化工等问题,考查物质的类别、组成或构成及隶属关系。在介绍一种新物质或有关环保、毒品或中毒的事件后,要求考生根据题给信息进行讨论和判断,是较新潮的题型。 3、化学方程式 判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化学方程式的读法等内容是考查的重点,对化学反应类型的考查多与书写方程式相揉和,特别是复分解反应发生条件是必考点。 4、质量守恒定律 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理论解释是本部分的基础,利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各地中考题中的常见题型,如:利用质量守恒定律判断化学反应之中某物质的质量变化、求某物质的化学式或推断物质的组成。 说明:本部分内容在各省市中考题中都有,常常作为中考试题的开篇题,考核率为100%,命题的形式有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等形式。 复习技巧点拨 1、掌握规律,把好记忆关,在记忆过程中注意总结,增强应变能力和迁移能力。 2、复习时要有所侧重,在中考中,化合价与化学式、化学方程式是必考知识点,对于这样的精品知识,复习时要重点突破。 3、抓住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有无新物质生成。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发表时间:2009-08-21T16:02:48.793Z 来源:《新科教》2009年第7期供稿作者:孙凤(呼盟鄂伦春自治旗大杨树第三中学,内蒙古呼盟,02215 [导读] 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摘要:课堂教学是整个教学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应该抓好每一个环节。本文阐述了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优化,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关键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方法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教学大纲,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思想品德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德。一堂课,一方面有主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是面向全国的。它只是根据教学大纲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大纲,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语言规范准确能使学生得到严格的训练,形成一丝不苟的学风。反之,讲课模棱两可,实验结论似是而非,将使知识的本来面目全非。因此教学语言应字斟句酌,完全符合学科知识,不允许有半点疏漏。此外教师语言还要求既精练、丰富、生动活泼,又有幽默感,同时还要速度适中,这样可以增添课堂活跃气氛,减少疲劳,激发兴趣。板书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的一种手段,好的板书能够帮助教师表达讲课的程序和内容,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够体现出讲课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好的板书还能弥补教师讲授的不足,起着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维的作用;好的板书便于学生记笔记,有利于学生进行课后复习,理解和巩固知识。因此板书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定要精心设计,要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的重点、难点设计出最合理的板书,排列出的纲目以及图表等要清楚,字迹要工整,规范。一堂课一般一个板面,并分主、副使用。如一个板面不够,可用投影片或小黑板。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初中生学习化学,往往反映内容多,杂乱,理不出头绪,要记的东西多,容易忘。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四、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一定要重视实验教学,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直观、显明、省时、准确、安全。学生实验一定要课前准备好,课上教师组织、指导好。教师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学生是教育的客体,又是学习与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要落实到学生的学上。课堂教学是一种教学形式,教师的一堂课不能只满足合乎科学性、系统性,还必须看到学生是否有了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是否带着一种高涨的情绪,进行思考和学习,是否处在积极的智力活动中。

人教版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 基本概念和原理 【知识点精析】 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①宏观上没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没有新分子生成。 ②常指物质状态的变化、形状的改变、位置的移动等。 例如:水的三态变化、汽油挥发、干冰的升华、木材做成桌椅、玻璃碎了等等。 (2)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①宏观上有新物质生成,微观上有新分子生成。 ②化学变化常常伴随一些反应现象,例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生成沉淀等。有时可通过 反应现象来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或者产物是什么物质。 (3)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①物理性质也并不是只有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才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木材具有密度的性质,并不要求 其改变形状时才表现出来。 ②由感官感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状态、气味等。 ③需要借助仪器测定的物理性质有: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导电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只有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物质的金属性、非金属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热稳定性等。 2. 物质的组成

宏观 元素 组成 微观分子 原子核 质子原子 中子离子 核外电子 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好像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3. 物质的分类 (1)混合物和纯净物 混合物:组成中有两种或多种物质。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自来水、土壤、煤、石油、天然气、爆 鸣气及各种溶液。 28

纯净物:组成中只有一种物质。 ①宏观上看有一种成分,微观上看只有一种分子; ②纯净物具有固定的组成和特有的化学性质,能用化学式表示; ③纯净物可以是一种元素组成的(单质),也可以是多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可分为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及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3)氧化物、酸、碱和盐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其中有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 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还可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和两性氧化物;酸: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为氢离子的化合物。酸可分为强酸和弱酸;一元酸与多元酸;含氧酸与无 氧酸等。 碱:在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碱可分为可溶性和难溶性碱。盐:电离时电离出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的化合物。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和碱式盐。 ì元素符号 ? ?化学式 4. 化学用语í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浅谈

初中化学教学策略浅谈 发表时间:2014-05-21T10:33:43.000Z 来源:《教师教育研究(教学版)》2014年5月供稿作者:毛志刚[导读]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基,重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 ——◎毛志刚 /河北省沙河市栾卸学校—— 〔摘要〕化学教育是科学教育,理想的科学教育应该是科学理性与人文精神协调的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应该做好化学教学情境设计、推行多感官表征学习、根据首因—近因效应调节学生的学习和复习时间、做好化学知识的深加工和实验教学的科学思维引导。只有不断摸索出一条适合本学校的化学教学方法,积极采用好的教学策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策略由于化学世界中物质变化的多样性、复杂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认识能力的差异性以及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和学生思维的发展等因素,大大增加了化学课堂教学的偶然性。这就要求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或在教学过程中面对意外发生的事情,快速调整教学方案,采取新的措施,圆满完课堂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一、注重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初中学生有较强的求知欲,具备初步的独立思考和钻研能力,但自学能力较差,往往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就学化学来说,初中化学是学生学习的又一新起点,趣味的化学实验、悠久的化学史、日常生活中生动的化学事实所展现的新世界,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这种情况下,学生会凭着一时的兴趣来接受化学这门学科。随着学习内容的深入,课程难度的增大,有的学生越学越觉困难,到学完初中化学了,仍会有学生说出“我怎样才能学好化学”、“我似乎没有摸到一点学化学的门路”等类似的话。因此,我们在化学教学中,除了要“传道授业”、“供人以鱼”,更重要的是“教给学法”、“授之以渔”,使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受益终身。总之,我们在教学中要正确处理好教法与学法的辩证关系,按循序渐进的原则,把学生领入化学学习之门,在教的过程中逐步解决好学生怎样学的问题。 二、注重化学概念的教学,加强化学计算能力 涉及初中化学计算的一些重要化学概念,首先在形成它们时尽可能通过实验或其它具体事物分析、概括导出,其次注重概念同化,进行新旧概念对比,弄清相近概念间的本质区别与内存联系,然后加强运用概念的训练,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提高运用基本概念的能力,最后还要加强与基本概念相关的化学用语的训练,掌握化学学科独特的学习语言。实践证明,当学生理解了化学式、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等基本概念,化学式含义及化学式前系数的含义等内容后,有关化学式的基本计算就可以说是“轻而易举”了;当学生理解了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能够表示反应物及生成物各物质间质量比的含义等内容后,学生基本都能够进行化学方程式的简单计算了;当学生理解了溶液、溶液的组成(溶质、溶剂)、溶质的质量分数等基本概念后,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也就不再难倒学生了。 三、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 改革教学方法,加强双基,重视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运用启发式教学,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精讲多练的教学思想,要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云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一是认真学习教学大纲中考考纲,抓好初三化学的起始教学:要通过加强实验,联系生活,生产实际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按教学目的要求,处理好教材,使学生易于理解掌握。学生学习中最易出差错的是化学用语,最难理解的是氧化物、酸、碱、盐及其互相转化,最灵活综合的计算是溶解度、溶质的质量分数、密度等的计算,也是容易引起两极分化的知识点。二是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向45分钟教学要质量。教师在设计教案时,应充分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原则,根据化学学科的特点以及学生的年龄、思维特点等,设计好符合教学规律与教学原则的教案。一节化学课一般包含有新课引入,讲授新课,课堂例题,巩固训练和课堂小结等几个部分。三是重视抓好双基教学,重视培养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各章结束后要及时检查学生掌握基本技能与能力的程度。 四、优化对教学内容的掌控 对于确定的教学内容,教师应在明确教学目标、掌握学生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的前提下,准确把握其深度、广度和梯度,应当做到以教学大纲为纲,认真钻研教材,掌握教学要求。首先应统揽全章内容,划分单元之后,再回到每节课的内容上,运用整体——部份——整体的分析方法,做到每节课相互串联,在教法及知识结构上不脱节。在挖掘教材优点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有目的地翻阅资料,从中寻找最新的有关背景资料,选择较好的表述方式,好的典型例题,好的演示方法及适宜的辅助练习等,以弥补教材某些方面的不足。例如初中化学“奇妙的二氧化碳”的教学中,结合课文的特点,通过查阅资料、文献,得知“海啸”和“飓风”等的形成也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有关,因此在上课引言时,采用幻灯把“海啸”和“飓风”引起的灾难性的场景呈现在同学面前,让学生发挥其丰富的想象力,找出他们引起的原因,从而激发同学的求知的欲望,再根据同学在日常生活中已知的知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化学实验相结合,打破书中原有的格局,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通过观察、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该堂课的的知识,教学效果良好。因此在优化教学内容时,应本着主次详略得当,精讲多练的原则,分清哪些内容教师讲,哪些内容学生讲,哪些内容安排学生自学或讨论,哪些由师生共同解决等。课堂教学中要围绕教学内容,使各个教学环节能在时间和空间上得到合理安排,让教师和学生各处其位,协调一致,配合有序,发挥课堂教学的最大效益。 总之,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学过程应充分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教学思想,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调动其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和教学过程,并且注重学法指导,促进其有效学习,直至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概念

一、药品的取用原则 1、使用药品要做到“三不”:不能用手直接接触药品,不能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取用药品注意节约:取用药品应严格按实验室规定的用量,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即液体取1-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底部。 3、用剩的药品要做到“三不”:即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不能拿出实验室,要放到指定的容器里。 4、块状或密度较大的固体颗粒一般用镊子夹取, 5、粉末状或小颗粒状的药品用钥匙(或纸槽)。 6、使用过的镊子或钥匙应立即用干净的纸擦干净。 7、少量液体药品的取用---用胶头滴管,吸有药液的滴管应悬空垂直在仪器的正上方 8、从细口瓶取用试液时,应把瓶塞拿下,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应使标签向着手心 三、酒精灯的使用 酒精灯注意事项:A、酒精灯内的酒精不超过容积的2/3;B、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用嘴去吹灭;C、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D、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引起火灾。E、不用酒精灯时,要盖上灯帽,以防止酒精挥发。F.给药品加热时要把仪器擦干,先进行预热,固定在药品的下方加热;加热固体药品,药品要铺平,要把试管口稍向下倾斜,防止水倒流入试管而使试管破裂;加热液体药品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要把试管向上倾斜45°角,并不能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别人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石蜡的熔化、水的蒸发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如物质的燃烧、钢铁的生锈 (本质特征:生成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物理变化不伴随化学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挥发性、硬度、熔点、沸点、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 定性)。如铁易生锈、氧气可以支持燃烧等。 5、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如N2 O2 CO2 P2O5等。 6、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如空气、蔗糖水、合金等 7、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如N2 O2 S P等。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优化初探.doc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重点概念要使学生透彻理解,重点的技能要让学生熟练掌握。要形成一个有主有次,有详有略,前后有序,张驰适宜的知识结构。 课堂知识教学是由教师的语言和板书表现出来的。教师能否掌握语言艺术,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在化学教学中,(教学论文

三、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手段,是使教学过程达到优化的一种推动力。化学教学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学科的特点出发。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时,对实验现象兴趣很浓,但并没有因此形成稳定发展的内在动机,也不晓得应该怎样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想问题,更不会联系自己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去想问题,不重视记忆,不理解重要的事实、述语和原理,造成知识上的脱节,甚至学习水平分化,所以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下功夫,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针对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最主要的是激发和发展学生探索、求知的内在动机。 比如,在绪言课教学中,演示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教师应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生动的实验现象,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共同点?表明了什么道理?应当得出什么结论?并在这一认识过程中,从学习方法上给学生以启迪,初中学生关于化学的准备知识是薄弱的,再加上初中阶段的学习内容,因受学习水平的限制,描述性知识偏多,概念多,而且集中,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doc 6页)

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 金坛市第四中学阚和明 【摘要】问题解决是学习者针对不同的问题情境,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在此过程中,学习者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原理、技能重新加以整合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加强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领会、巩固、应用和发展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本文着重从“巧设问题,激发求知、准获信息,发展智能、科学探究,提升能力、把握因果,派生新疑”四个方面阐述了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具体做法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问题解决策略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加涅早在《学习等级分类》一书中明确指出:问题解决是以独特的方式选择多组计划并加以综合运用的学习。从现代教育观点看,问题解决就是以问题为切入口,以信息的获取、组织、加工为重要认知活动,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方式的探究性实践活动。它大致可以分为“问题的创设与感悟、信息的获取与加工、问题的提出与论证、结论的形成与新问题的派生”四个阶段。主要流程为:问题—→感悟—→假设—→验证—→结论—→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习者不仅仅是简单调用自己原有知识、技能的过程,而是把自己原有的相关知识、原理、技能重新加以整合后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因此,加强问题解决教学,不仅能够促使学生领会、巩固、应用和发展所学的化学知识,而且能够发展学生的智能,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下是笔者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的一点体会,提出来与同行们商榷。 一.巧设问题,激发求知 “创设和感悟问题”是化学问题解决教学的基础。问题是问题解决的源头,没有问题,学生就不会有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创造学认为,不是任何问题都能引起创造动机,只有在对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产生困惑时才能产生创造动机。创设问题情境关键是让学生感受到问题的存在,并进入解决问题的思考状态。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曾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同样,富有情趣和吸引力的化学问题,会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发现、创造新知识的问题情境,重视知识的分化点、生长点和交叉点。这些问题就在学生身边,但是平时很少有学生会想到。这些问题的提出和解答,不但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达到真正的理解、巩固,而且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好的化学问题除了要包含三个要素,即未知事物(目的)、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觉察到问题),遵循二个原则,即最近发展区原则和循序渐进原则外,还应具备以下五个特点:(1)发散性或开放性:存在多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 (2)实证性:以化学实验为主的方式证实或推翻假设,更好地体现化学学科特点; (3)挑战性:必须通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解决,避免简单再现化学中有关知识和事实类型的问题; (4)新颖性:能体现与化学有关的新内容,新方法或新思想的问题; (5)关联性:与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相联系。 因此,在化学问题解决教学中,应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他们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深刻性,提升他们感悟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初中化学(沪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上册

初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所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一基本概念: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教师教育论文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方法初探 文/白玉成 新课标下的初中化学如何围绕课标、考纲为学生的发展上好每一节课、如何开展化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每一位初中化学老师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我校学生在化学学习方面的现状 有调查才有发言权。我校学生化学学习方法到底是怎样呢?下面几组问卷调查结果可说明一些问题:1.在学习化学的态度方面,愿意学习化学的比例高于95.2%,说明学生普遍是愿意学习化学的。2.在对化学好学程度的看法上,认为好学的少于25.6%,一般的占52.1%,认为不好学的超过20%。3.对待预习的问题上,大部分学生都没有预习,但认为预习很有必要。4.在听课方面,认为老师还是讲细点,因为他们自学能力差。5.做作业的习惯不好,边做边翻书的人为62%。6.复习这个环节抓得不好,在当天没有复习的超过60%。7.80%以上的人愿意配合教师改进学法,说明进行学法指导能受到学生欢迎。 二、分析问题,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1.环境的影响。我校学生大部分来自农村,在小学读书时,没有受到科学学习方法的系统训练、培养,加之农村家庭父母文化水平较低,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有明显不足。 2.教师课堂教学方法的影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真正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机制没能真正建立。 3.学生自身因素。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成绩差主要是脑袋笨,再好的学习方法

也没有用。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不反思,对自己的现状得过且过,没有较高的要求。 三、对症下药,形成有效教学的方法 (一)严格管理,培养良好习惯 在学生初学化学时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1.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2.培养良好的上课习惯。3.培养良好的复习习惯。4.培养良好的实验习惯。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除演示实验外还有较多的学生实验。尤其在酸、碱、盐一章,化学药品多是有毒、有腐蚀性的。而学生又特别喜欢做实验,为了保证学生的安全,我们严格要求学生遵守实验规则,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5.培养良好的改错习惯。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及时改错。作业本改错不能在原题上改,在教师评语下面重新改正,改完错题后再做新作业。对于检测时出现的错题,要求学生用红笔在原题旁改正。并要求学生将错题进行整理,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我们要求学生将错题用红笔改过并注明错误原因。然后将错题裁减下来贴在错题本上,为自己今后学习积累资料。 (二)注重方法,提高实效 1.抓教学,攻心为上。前面我谈了在教学中对学生要严格管理,但严格不等同于严厉。现在的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思想很叛逆,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问题时教师只是严厉的批评,学生会口服心不服,这时要做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真正心服口服。在教育学生时要就事论事。在教育学生时注意语言,要尊重学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2.抓知识,重联系。备课时做好前后知识的联系,为学生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3.抓方法,重实效。对于学生学习分化点,感觉困难大的内容,我们想办法降低难度,带领学生顺利的爬“坡”。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基本概念 1、化学:是一门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物理变化:这种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3、化学变化:这种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化学性质: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 活泼性---稳定性、酸性---碱性 5、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6、混和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 [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叫混合物。] 7、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叫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 8、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 9、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10、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 11、有机化合物:(包括蛋白质、糖类、油脂、维生素等) 12、无机化合物:(包括酸、碱、盐、氧化物) 13、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 14、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另一种的反应叫分解反应。 15、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的反应。 16、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 17、氧化反应: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叫做氧化反应。 18、还原反应:这种含氧化合物理的氧被夺去的反应叫做还原反应。 (1) 放热反应:反应后使体系温度升高。 包括:燃烧反应、氧化反应、中和反应、金属与酸反应、CaO与H2O反应等。 (2) 吸热反应:需要在不断提供热量的条件下才能发生的反应。 包括:加热分解制氧气。 19、中和反应: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20、缓慢氧化:有些氧化反应进行很缓慢,甚至不容易被查觉,这种氧化叫做缓慢氧化。 21、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燃烧。 22、催化剂:这种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 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这种物质叫催化剂(又叫触媒)。催化剂所起的作用叫做 催化作用。 23、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4、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5、离子: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6、相对原子质量:即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与它相比较 所得的值叫做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7、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8、硬水: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 29、软水:不含或含有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叫软水。 30、化学式: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31、合金:在金属中加热融合某些金属或非金属,就可以制得具有金属特征的合金。 3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中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和物,叫溶液。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