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1

部编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1

部编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1
部编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1

部编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导学案:第九课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序言

我们在集体中学习过共同生活。共同生活中的你我他渴望秩序与和谐,渴望平等与自由。法律调整人际关系,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平正义,为我们的生活保驾护航。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走进法治天地,我们用心体会法治对于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在不断完善的法治社会中健康成长。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引言

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在建设法治中国的进程中,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紧密相连?这些法律从何而来?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

1.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请加以具体说明。

2.法律的本质和功能分别是什么?

3.法治强调哪些要求?它对公民(组织)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于实现中国梦有何作用?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生活与法律的关系)

1.法律的产生和调整源于生活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2)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法律服务和指导着人们的生活

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举例:公民的权利、义务及相应法律

二、法治的脚步

1.法律的出现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

【相关链接】◇公元前21世纪,我国产生了古代第一个王朝——夏,以及维护夏朝统治的法律制度。据文献记载,夏朝的法律称为“禹刑”。

◇在古巴比伦,公元前18世纪制定的《汉谟拉比法典》刻在一个高2.25米的石柱上,竖立在巴比伦的神殿里。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一部成文法典。

2.法律的本质和功能

(1)法律的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2)法律的功能: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的含义及重要性

(1)今天,现代国家用法治替代了绵延千年的人治。

(2)法治的含义

①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②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

(3)法治的重要性

①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②法律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体现着人类对公平正义的不懈追求。

4.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我国法制建设历程

新中国成立伊始,我国就开启了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航程。

(2)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意义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5.近年来,我国推进法治建设的举措举例

(1)修改食品安全法,加大对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我国政府加强网络版权监管,打击侵权盗版,保护知识产权。

(3)多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根据疑罪从无原则得到纠正,并依法给予国家赔偿,切实维护了司法公正,保障了赔偿请求人的合法权益。

一、辨析题

1.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

2.法律产生之后,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二、选择题

3.有人认为:自己一不违法,二不犯罪,法律与自己无关。这个观点的错误在于() A.否认了青少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B.否认了法律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C.看到了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社会D.把公民个人同法律密切地联系起来了4.赵氏四兄弟因遗产纠纷诉讼至法院,法院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作出公正判决,避免了兄弟间的冲突。这体现了法律能够()

A.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争端B.打击现实生活中一切违法犯罪行为C.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平D.调整社会生活中人们之间的矛盾与纠纷

5.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上学不用交学费、杂费,这是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我们的父母有劳动法等法律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道路上的行人、车辆都必须遵守交通法规;盗窃、抢劫等违法行为会受到法律制裁。这说明()

A.矛盾和纠纷可以靠道德来协调B.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

C.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D.闯红灯容易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

李小军的邻居因涉嫌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听到这个消息,李小军的父亲对李小军说:“你可千万别学他的样,否则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李小军说:“我一定做个遵纪守法的人。”据此回答6—7题。

6.李小军的话“我一定做个遵纪守法的人”,直接说明()

A.法律就在我们身边B.法律保护我们的合法权益不受非法侵害C.法律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D.法律指导着我们未来的生活

7.“你可千万别学他的样,否则也会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父亲对李小军的告诫,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②法治国家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

③法治是实现政治清明、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④只要不抢劫就不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8.(2016·台州)2016年2月,演艺明星傅某因吸毒、容留他人吸毒被北京警方带走。这一案例的警示是()

A.金无足赤,人无完人B.近墨者黑,近朱者赤

C.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法网恢恢,疏而不漏

9.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下列是同学们对法治国家的期待,正确的

是()

①政府的干部要依法行政,不能以言代法

②法院要徇私枉法,尽量让犯罪分子付出代价

③作为现代公民,要懂法、知法和守法,做一名遵纪守法的公民

④要继续发挥习总书记的作用,全部用他讲的话代替法律的行使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10.针对做了好事还要赔偿,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新通过的法律规定:“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除有重大过失外,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

①说明法律可根据生活需要随时修订,无须一定程序

②体现了立法对见义勇为等紧急救助行为的宽容和鼓励

③说明法律调整着社会关系并对人们的行为起导向作用

④表明在享有的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三、简答题

11.看图明理,仔细观察漫画,分析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12.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中,郑西坡的儿子郑胜利自诩为“水军总司令”。剧中,郑胜利因谣言被转发超过500次被警察问话。

(1)郑胜利被警察问话说明了法律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2)从《人民的名义》中体现出在当前我国是崇尚法治还是崇尚人治?我国践行这一理念有何重要意义?

参考答案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节生活需要法律

【自主学案】

1.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调整。同时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法律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本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功能:法律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法律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能助推中国梦的实现,也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

【当堂巩固】

一、1.错误。法律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法律服务与指导着我们的生活;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2.错误。法律的产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但并不是法律产生后人类就走上了依法治国的道路。

二、3.B 4.D 5.B 6.D7.A8.D9.B10.D

三、11.①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②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③我们要学会用法律维护我们的权益。④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12.(1)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①法律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②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我国崇尚法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社会公平、民心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强和完善法律制度,推进法治建设进程。

文化生活第9课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导学案

第9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2框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班级姓名 一、明确目标引导过程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四有”新人。了解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是大力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 2.能力目标:能够正确辨别科学与非科学现象,自觉树立科学精神。积极参加有意义的精神文化活动,丰富我们的精神生活,陶冶我们的道德情操,升华我们的道德境界。 3.价值目标:尊重科学,追求真理,具有科学的态度和创新精神。 二、自主学习筑牢基础 (一)阅读P100-101页,理解精神文明建设的意义和建设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 1.精神文明建设、建设文化强国、走中国特色文化发展道路的关系:,必须推动社会主义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必须建设。 2.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意义:人心凝聚,,各项事业就会。 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培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二)阅读P101-102页,理解如何建设精神文明 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努力办好的教育。 (1)地位:教育是和的基石。 (2)要求:①要坚持教育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②坚持教育为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③把作为教育的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大力发展科学事业 (1)地位:科学技术是。 (2)要求:①大力加强科学建设;②普及,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素养;③坚持和并重,充分发挥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3.发展文化事业 (1)具体措施:深化,解放和发展。 ①大力发展,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②加快发展___________,推动其成为国民经济__________产业。 (2)文化改革和发展的总要求:努力为提供广阔文化舞台,让一切充分涌流,开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得到更好保障、中华文化不断增强的新局面。 (三)阅读102-103页,了解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形式的丰富性和对青年的要求 1.创建活动具有实践性 (1)主体:是亿万人民参加的伟大实践。 (2)措施: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活动,完善社会体系。 (3)目的:形成、尊老爱幼、互爱互助、的社会风尚。 (4)形式:人民群众在创建活动中创造了__________的形式。 2.对当代青年的要求 投身于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伟大实践,做新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_______。 三、合作探究提升能力

法律与生活课的心得体会3000

法律与生活课的心得体会3000 篇一:法律与生活学习心得 法律与生活学习心得 我一直就特别喜欢法律的那种魅力,小时候经常看《今日说法》,因此撒贝宁老师一直是我的偶像。但是法律是个很复杂的东西,小时候只是看电视的情节,也不明白到底是根据什么判决的,总是感性的判断是非,对法律了解甚微,因此缺乏理性。上了老师的几节课,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受益良多(但是法律实在太繁琐,真的很佩服学法律的人)。关于这门课,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法律。法律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以规定当事人权利和义务为内容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法律是一种公平的规则,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的保证实施为手段。法律需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律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由经济基础决定,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律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律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随着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演变,最终它也将随着社会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在古时候法律是指律令或刑法;由立法机

关制定,国家政权机关保证执行的行为准则。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化产物,从人类社会早期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习惯法的产生,到国家的诞生,诉讼与审判的出现,再到权利和义务的区别开来,在不同的国家在不同的时代,法律被赋予了不同的含义,但一成不变的是:法律是被国家赋予的强制性社会规范。 法是治国之本、安邦之基。国家要实现法治化,就必须有社会公众对法律的尊重、认可和接受。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言:“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法治”。自党的十五大全面推进法治建设以来,全国各阶层都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以适应时代的发展。法律素养指人们对法律的知识内化、实践运用并自觉提高的能力或素质。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则是专指大学生这一群体对法律的知识内化、实践运用并自觉提高的能力或素质 我作为一个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知法是重要的权利义务,学法是必修课程,守法是重要的内容,用法是基本框架,护法是重要的基本职责。然而许多人不懂公民基本法,所以即使有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也不懂利用这些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学生作为祖国的主要发展力量,学好法律是一件重要的事情,用法也有实际的必要. “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法律作为约束国家公民的工具,需要我们大家认真学习。法律是一种调整人们行为的

新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下教案:生活需要法律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 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的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 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 (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提示: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二)法律与个人 活动二:权利义务相伴一生 思考: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及问题) 李华参军前是个勤奋学习的学生,2014年复员后到电厂工作,由于工作努力,又被评为县人大代表。他每月寄800元钱给乡下年迈的父母,并自觉交纳个人收入调节税。 材料中的李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将下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初中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第1课时 生活需要法律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能力目标】 初步养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 知道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的意义。知道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 法律的产生和本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阅读材料,思考:

材料一2018年6月25日,新华社记者从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获悉,去年“6·26”以来,四川法院一审共受理毒品案件10059件,审结9054件。 材料二2018年7月2日,小海在宁波某面馆吃面时,发现碗中有一根比面条还要长的头发,便找来服务员询问。出乎意料的是,服务员态度很嚣张,不仅没有道歉,反而说:“有根头发很正常嘛!我给你换一碗?”在小海拒绝换一碗的提议后,服务员表示:“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气不过的小海遂拨打了消费者维权热线申请调解,要求“退一赔三”,但被餐馆拒绝,最终小海通过法律途径成功解决此事。 上述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法律为我们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的规范和保障。 教师过渡: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和谐自由的空间,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本课时,就让我们共同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新课讲授】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小组讨论 (1)以你的一天为例,会涉及哪些法律? 提示: 我的一天涉及的法律 早晨上学之前在家受未成年人保护法保护

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_20120402084541984

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文化复古主义 这种观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 教师总结: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教师提出问题:那什么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 学生阅读课本,明确结论。(学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教师总结: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华文化开始由衰微走向重振。因而,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师提出问题: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坚持?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问题。(见学案) 明确知识: ⑴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把握其要点: ①指导思想: ②目标: ③特点: ④本质: 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⑶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学生阅读课本P97~98,概括总结。

法律与生活感悟

法律与生活感悟 院系:12级国贸3班 学号:20123742 姓名:肖年新 一切人类理性的发展都依赖于法律!一切人类法律的发展都来源于生活!在这个法制逐渐完善,民主程度不断提高的中国,知法,懂法,守法,用法成为每个公民必备的素质。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未来的国家是法制的国家,而法治的国家只有懂得法律的人民才能创造出来,所以我们新一代的青少年应该懂法,用法,守法。作为有知识有文化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提升我们的法律素养。所以当我看到《法律与生活》这门课时,毫不犹豫选择了它,并且让我受益匪浅。 大家似乎对“法律”二字都不会陌生,或多或少对它都有一定的了解。那究竟什么是法律呢?可能很少人能说出它确切的概念。法律,即人类在社会层次的规则,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规范,以正义为其存在的基础,以国家的强制力为其实施的手段者。法治和法律要逐渐变得适当宽容以利于社会和谐。法一般限于宪法、法律。法属于上层建筑范畴,决定于经济基础,并为经济基础服务。法的目的在于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是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项重要工具。所以,法是阶级社会特有的社会现象,它随着阶级、阶级斗争的产生、发展而产生和发展,法律将随着社会阶级、阶级斗争的消灭而自行消亡。从法律的定义我们可以看出,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主要手段,生活是一种实践活动,离不开社会,离不开人与人的社会活动,经常受到法律调整。所以,二者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有意、无意地与法律发生着各种关系。 学习法律应向生活学习,向经验学习,而要学法律,功夫在法外,应在社会实践中学习。在法学院校学习的法律其实也是从社会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生活是根基,法律是花朵,根基深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知识目标: 知道生活离不开法律,懂得治理国家需要法律。 能力目标: 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和分析有关案例,培养学生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技能和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认识到生活中法律无处不在,生活离不开法律;树立法制观念,做自觉守法、护法的好公民。 【教学重点】 生活离不开法律 【教学难点】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教学过程】 一、观察思考导入新课 多媒体呈现图片——生活中的违法行为 让学生观察这三幅图片,并谈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点拨: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运用法律手段。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第一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二、探究新知 (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思考:列举你所知道的法律,如果没有这些法律会怎样? 探究一:探究与分享~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教材P85) 问题: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要求:认真观察三幅图片,认真思考问题,在小组内交流分享,教师进行总结。 教师小结: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法律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问题:哪些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呢? 多媒体展示与相关资料 教师小结: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探究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阅读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分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探讨: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多媒体呈现结论: 权利有:申报户口、申办身份证、就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义务有:上学、父母抚养和教育我、依法服兵役、赡养和扶助父母等 (二)法治的脚步 探究三:探究与分享~法律的产生及发展 (教材P87) 问题:法律产生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4_9_1 生活需要法律学案 新人教版

第一框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目标】 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 3.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树立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 【重点难点】 重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难点:理解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请大家看教材P84图片,想一想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学生回答。 师:法律为我们生活保驾护航,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今天我们就这一方面话题展开学习——生活需要法律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一)自主预习 1.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 2.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3.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4.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5.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二)合作探究

探究一:法律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85探究与分享,探讨: 1.上述行为都是自觉的吗? 交流点拨:是的,他们都按照法律的要求去做,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 2.有人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不惹上官司,法律就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你赞成这一观点吗? 交流点拨:不赞成。因为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 探究二:法律规定了我们的权利和义务 学生阅读教材P86探究与分享,分辨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探讨: 说说上述内容中哪些是我们的权利,哪些是我们的义务。 交流点拨:权利有:父母抚养和教育我、就业、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义务有:申报户口、申办身份证、上学、依法服兵役、赡养和扶助父母等。 探究三:法律的产生及发展 1.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87相关链接,了解中外法律的产生。 交流点拨: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 2.学生阅读分享教材P87探究与分享“如何更好地组织和管理社会”,探讨: (1)法律产生以后,人类走上依法治国道路了吗?为什么? 交流点拨:没有,因为在古代实行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古代统治阶级的话就是法律。 (2)法治强调的是自由、平等、公平、正义。你期待的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 交流点拨:政府:清正廉洁,依法行政;法院:公平公正;社会成员: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自觉遵守法律规定,自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依法维护国家利益。 探究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学生分享教材P88相关链接、了解我国的法治进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身边》说课稿 含板书、反思 初中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九课《法律在我身边》说课稿 《生活需要法律》说课稿 一、说教材 本课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律调整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矛盾纠纷,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伴随着我们一生。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创制法律,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法治助推中国梦的实现。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二、说教学目标 “生活需要法律”这一框题,是初中学生首次系统地接触法律知识的一课,对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通过了解法治的发展进程,增强自身法治观念。

能力目标:初步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 三、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难点:法治的发展进程 四、说学情 未成年人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法治意识如何,关系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能否实现。受生理发育、心理发展的限制,未成年人辨别是非的能力不强,法治观念淡薄,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甚至可能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因此,有必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五、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设计了走近法治、追寻足迹、探究力量三个教学环节。 导入:“身边法律大家谈” 我们的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都离不开法律,请你来分享: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生活需要法律》教案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此材料)材料一为保证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放心购买各类消费品,市质监局出动执法人员980人次,对299家生产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检查中,共立案查办131起,其中大案要案33起,查获涉案货值280余万元;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有:掺假,以次充好;标识标注无净含量;无3C、无生产许可证生产;伪造、冒用厂名、厂址;伪造日期;棉花产品无中文标志;定量包装无厂名等。 材料二张立兵、孙红等四人加工、销售黑心棉被、黑心棉垫子金额达7万多元,已涉嫌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经检察院提起公诉,张立兵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其女张蒙蒙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缓刑一年,妻子孙红被判处拘役六个月、女婿张大山有期徒刑六个月缓刑一年。 想一想: 材料表明了法律怎样保护我们的生活?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提示:学生可以从法律作用、执法管理、百姓生活等不同的角度思考) 教师总结: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为我们的成长提供文明有序、安全稳定的空间。法律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法律与生活的关系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一)法律与生活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多媒体链接教材上P84“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想一想: (1)图片中有哪些法律?能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吗? 提示:食品安全法、建筑法、道理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2)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提示:如果没有法律,就像道路没有交通信号灯一样,车会横冲直撞,交通瘫痪,安全事故频发。如果没有法律,社会生活就会没有秩序,人类随心所欲,带来的是自己的灭顶之灾。 特别强调:生活需要法律,生活离不开法律。(3)如何理解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课后辅导练习十七

2019-2020学年度北师大版初中政治思品七年级下册第九课 法律与生活课后辅导练习十七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违法行为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如果违法情节比较轻微,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B、违法行为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应受到刑罚处罚 C、违法行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应该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D、未成年人由于年龄小,任何违法行为都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违法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不履行法律规定义务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B、做出法律所禁止的一切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C、所有犯罪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D、所有违反道德的行为都是违法行为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图示法是我们日常学习中表示概念关系的重要方法。如图所示的是公有制经济和国有经济的关系。下列可以用图中所示方式表示的是( ) ①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②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 ③人格尊严权和名誉权④人民和公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2014·江西中考)2013年“十一”长假首日,上海某旅行社一位女导游持假导游证带团,被旅游执法部门依法罚款1 000元,并没收违法所得。这是旅游法实施后,全国开出的第一张罚单。这说明( ) A、持假证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C、旅游法是惩治犯罪的有力武器 D、一般违法行为不及时改正可能导致犯罪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岁的肖某因在歌舞厅起哄、打闹,被公安机关拘留10天,罚款500元。肖某的行为属于( )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答案】:

文化生活第九课第一框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知识目标:识记:①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 ②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教学目标

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 文化复古主义 这种观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犯了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的错误。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岀新,革故鼎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在实践中加以发展和创新。 教师总结: 奉行全盘西化"论和文化复古主义,都不能产生中国先进文化。 教师提岀问题:那什么能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呢? 学生阅读课本,明确结论。(学案)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只有中国共产党代表的人民革命实践为基础、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人民群众为创造主体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充满了旺盛活力,成为名副其实的先进文化。” 教师总结:随着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中华文化开始由衰微走向重振。因而,毛泽东说: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 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可见,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对中国文化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二目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教师提岀问题:也正是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那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为什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何坚持? 学生阅读课本,完成学案中的问题。(见学案) 明确知识: ⑴先进文化的科学内涵:发展先进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注:把握其要点: ①指导思想: ②目标: ③特点: ④本质: ⑵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要求和根本保证。 ⑶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教师提岀问题:为什么关键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学生阅读课本P97?98,概括总结。

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七年级政治下学期第四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主备人:_______ 审核人:______ 班级:_____ 姓名:_______ 家长签名:_____ 日期:_____ 课题9.1生活需要法律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与法律相伴;了解法律产生的过程;体会法律对生活的作用,认识生活与法律的关系;了解我国法治建设的发展历程,懂得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2.通过对生活与法律关系的学习,能够体会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通过对法治的学习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问题的理解能力和归纳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学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和法律观念。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法治的意义。 教学难点:法律的产生和本质。 三、教学方法:事例分析法、比较法、讨论法、活动体验法等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时间:1课时 六、学习过程: (一)自学过程 1、法律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的各种社会关系,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的本质: 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是用来统治国家、管理社会的工具,也是调整社会关系、判断是非曲直、处理矛盾和纠纷的标尺。 3、法律的产生: 原始社会没有法律,人类用习惯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这些习惯靠人们自觉自愿遵守。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国家产生之后,统治阶级开始有意识地______________。 4、什么是法治?它的要求是什么?它的意义是什么?

(1)含义:法治就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 (2)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服从法律,遵守法律, 依法办事。 (3)意义:法治是人们共同的生活方式,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二)检测练习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只有违法的人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B.任何人都要与法律打交道 C.守法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不会与法律打交道 D.未成年人年龄尚小不需要与法律打交道 2.法律通过规定人们的来规范全体社会成员的行为( A ) A.权利和义务B.道德与责任 C.生活习惯D.社会秩序 3.法律所体现的是( D ) A.奴隶主阶级的意志 B.地主阶级的意志 C.资产阶级的意志 D.统治阶级的意志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依法治国的( D ) A.本质B.根本目的 C.基本要求D.总目标 5、在生活中有许多规定,如“不准带手机进考场”“严禁酒后驾车”“严禁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上车”等。每个公民都必须遵守这些规定,因为( B ) A.人们的行为都是不自觉的 B.良好的社会秩序离不开法律的保障 C.社会生活离不开共同的准则 D.道德比法律更有约束力 (三)能力提升 大千世界,纷繁复杂,善恶美丑,是非对错,有时候哪怕只是差之毫厘,也会失之千里。学好学坏,有时候就在一念之间,我们青少年正处于步入成年的转折期,要过好人生的每一天,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1)判断是非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判断是非的依据是法律和道德的要求。 (2)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好奇心? 答案:一方面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积极探究,发挥其对学习和生活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要克制那些超越道德与法律规范的好奇心,避免受其消极影响。 【学习反思】

第九课 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生活需要法律(学案1) 责任编辑:林立松使用者:七年级班组号年月日第节【学习目标】 1.能够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理解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2.了解法律的产生和法治化的进程,初步形成服从法律、遵守法律、依法办事的法治意识。 【学习重难点】 1.理解我们在享受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2.知道法律的性质和法治的要求,初步形成法治意识。 【学习过程】 一、知识准备:(要求:按照下面的提示,复习、思考,2分钟,抽查、展示2分钟。共计约4分钟。) 阅读教材第84页“运用你的经验”,先说说你对插图中的理解,再列举一些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相关法律,最后思考、交流:如果没有这些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二、新知探究:(要求:学习教材84——88页,完成下面学习探究活动,并将知识点在书上准确地标记出来,积极参与思考、讨论、交流、展示等活动。共计约25分钟。) 活动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阅读教材第85页正文第一段,思考、概括: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一: 生活的社会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需要法律来。法律应而和,又对生活加以和。 2.阅读教材第85页中页“探究与分享”,体会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3.阅读教材第85页正文第二段,思考、概括: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二: 法律深深地我们的生活,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法律不仅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着人们的未来生活。 4.阅读教材第86页上页“探究与分享”,完成活动中的相关要求: 5.阅读教材第86页正文第一段,思考、概括:法律与生活的关系三: 法律与我们每个人,。法律规定的和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自由和的空间。 6.小结: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体现在哪些方面? (1)生活需要法律来,法律是的调节器。(2)法律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服务并我们的生活。(3)法律与我们相伴一生,为我们提供自由和的空间。 活动二:法治的脚步 1.阅读教材第86页正文第二段,了解法律是怎样产生的。 2.阅读教材第87页中页正文第一段,理解并记住法律的性质。 法律是的体现,是用来、的工具,也是、、的标尺。 3.阅读教材第87页下页正文第二段和88页正文部分,理解法治的相关知识要点。 内涵:法治是,强调、,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 地位(意义):(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 (2)坚持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3)法治助推的实现,是实现政治清明、、、的必由之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9.1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生活需要法律》教学设计 【课题】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第一框题《生活需要法律》 【教材分析】本框由“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和“法治的脚步”两目组成。从生活需要法律、法律嵌入生活、法律相伴人生的三个方面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简要介绍法治的发展进程,引导学生了解法治的含义和意义,知道法治建设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 【学情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高度重视培养和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肩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抓好青少年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和法治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后续法律学习奠定基础。 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中学生的生活经验、社会见闻不断丰富,他们初步感受到法律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但由于他们的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有限,他们对法律的认识比较片面,忽略的法律的保障作用,缺乏法律意识。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法律对生活的保障作用;初步树立尊重法、敬畏法律、遵守法律的意识。 能力目标:初步形成自觉按照法律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初步培养用历史、发展的观点认识法治建设进程的能力 知识目标:1.认识到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2.了解法律的产生及其发展,认识法治对于推动中国梦实现的重要作用。 【课标依据】“成长中的我”中“心中有法”部分“知道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一种特殊行为规范。理解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 教学难点:理解法律的产生及本质、法治的进程 【课时安排】1-2课时 【教学仪器】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新课,对所学内容有所了解;教师广泛搜集教学资源,准备教学设计及PPT课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播放视频《大学生掏鸟窝被判刑10年》 思考:这个事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师:法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法律。我们要学习法律,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今天我们就这一方面话题展开学习——生活需要法律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一、生活需要法律 学习新知: 互动探究:板块一: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视频播放:常回家看看 2013年7月1日,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实施,新法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 思考:《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为什么要添加“常回家看看”的内容 点拨: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矛盾和纠纷,不仅需要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法律来调整。每一部法律都是应生活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又对生活加以规范和调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 1.生活需要法律来调整 活动:展示图片《我的一天》,学生仔细观察,思考问题:这是我们一天的生活,都与哪些法律有关 点拨: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已经逐渐转化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关系的调节器,法律不仅服务于人们的当前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2.法律已经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

法律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计算机绘图》对第二章的学习说明(一) 中央电大理工部齐宏 2003年12月08日文章浏览次数:15 责任教师联系方式: 资料来源: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教材中提纲携领地介绍了知识要点,对于没有面授可的同学应当注意对以下知识点的正确理解:教材16页下列出的是AutoCAD绘图窗口的主要元素:所谓AutoCAD绘图的窗口指绘图软件界面的窗口,它包括2个和当前文件相关的子窗口,即一个大“图形窗口”和“命令及文本窗口” 教材17页的图2-1下面的文字说明提到“在标题栏的右侧有三个按钮,依次是……”,应当注意这些按钮是对软件平台界面而言的,从左向右依次是“最小化按钮”用于将窗口最小化,以便显示其他软件界面并对其操作(因此缩小窗口的概念是不准确的);“还原窗口”是指平台窗口转换的开关按钮,即是平台窗口进入全屏幕状态(充满整个屏幕)和还原窗口状态(鼠标托拽改变窗口大小),当处于全屏幕状态时,窗口尺寸不能调整;“关闭窗口”是指对平台界面的操作,点击后将退出AutoCAD。细心的同学会发现在上述三按钮下还有三个图形相同、排列一样的按钮,这写按钮是对当前文件操作的按钮,分布实现“最小化”、“还原”和“关闭”的功能,不同的是他们是针对当前文件的操作。要大家注意的是任何软件使用中度存在类似的问题,注意你操作的对象是软件的界面还是当前文件,尤其是打开多文件的情况下因关闭平台窗口,要注意文件保存(不仅保存当前的文件),防止平台关闭后将所有文件关闭而丢失对文件的修改。至于“当前”的概念是学习中要注意的,例如该页倒数第2段写到“……若某一单项为灰色,则表示该项不可选。”应当说明这种选择是指当前状态下的不可选择,例如没有选中图形对象时,相应的功能就不可选,因此需要理解为“该项在当前不可选”,换言之,只要当前状态变化后该项则可能变为“可选”。此类问题在学习中还会遇到,希望同学注意。在订正一下,17页倒数12行“它们分别对应了十一个下拉菜单条”,应将“条”去掉,改为“它们分别对应了十一个下拉菜单”。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学案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9.1生活需要法律学案 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 第九课法律在我们身边 第1课时生活需要法律 【基础知识】 1.为什么说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为什么】 (1)法律就在我们________。 ①我们在生活中形成的各种__________,以及由此产生的________和________,不仅需要依靠道德、亲情、友情来协调,而且需要________来调整。②每一部法律都是应________的需要而制定和颁布的,又对生活加以________和__________。 (2)法律已经深深地嵌入我们的生活之中,渗透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法律需要调整________,不仅服务于人们当下的生活,而且指导着人们未来的生活。 (3)法律与我们每个人如影随形,相伴一生。 2.什么是法律?【是什么】 法律是____________意志的体现,是用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工具,也是调整__________、判断____________、处理____________的标尺。 3.什么是法治?【是什么】 法治是________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强调依法治国、法律至上,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法治的重要性【为什么】 (1)法治是人们共同的____________,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____________。 (2)法治助推________的实现,是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必由之路。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什么?【是什么】 建设____________________,建设____________。 【基础达标】 1.一个人从出生到去世都和法律结有不解之缘,我们一生都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这告诉我们( ) ①我们的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②法律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③法律与我们每个人相伴一生④法律是治理国家的重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因为国内和国外的安全形势对国家造成安全威胁,并通过互联网这种载体表现出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才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了。这说明( ) A.法律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唯一手段 B.成年人与法律的联系更紧密 C.法律的制定和颁布与生活的需要相关 D.法律也可以调整亲情、友情关系 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②法律产生之后,人

新《文化生活》第九、十课知识点整理

第九课新知识点 1.【老课本P85第四单元导言部分】从“通过学习,我们将懂得”以后修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选择健康有益的文化生活,就要坚持先进文化,提高辨别、抵制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能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应该具有更高的思想道德境界。 2.怎样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以下表述主要从国家角度,做题时审清主体灵活把握) ①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②关键在于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③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⑤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 ⑥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⑦必须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⑧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还必须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⑨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新版第九课的导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此,我们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新版第九课最后一段总结性表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我们一定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更加自觉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更有自信地迈向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 3. 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多渠道多角度采集,注意结合具体题目灵活把握,其中的④⑤是新教材新加的内容)①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联系文化对经济、政治的关系)③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联系优秀文化对个人的作用)。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宏伟目标。→必然性、必要性:这一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⑤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必由之路。这个路径,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决定的,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要求决定的,是由我国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⑥有利于增强我们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