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资中县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四川省资中县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四川省资中县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四川省资中县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四川省资中县气候与农业的关系

Robot

(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2009级重庆北碚 400715)

摘要:资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冬季短,光热充足,雨量充沛。资中的气候变化影响着其农业生产。农业气象渗入农业生产的方方面面。农业气象研究对农业生产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开展农业气象研究工作的同时,要巩固和发展气象研究,以找到更适合于资中县农业生产的对策。

关键词:资中县气候农业生产对策

前言

资中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偏南,沱江中游,地跨北纬29°34′至30°02′,东经104°27′至105°07′之间。东邻内江市东兴区,南接威远,西连仁寿,北靠安岳和资阳,东西长63.38公里,南北宽52.23公里。距成都140公里,离重庆190公里,幅员面积1733.73平方公里,折合260.06万亩。

资中历史悠久,山川毓秀,植壤膏腴,地灵人杰,文风鼎盛,交通便利。现为全国粮食、柑桔、瘦肉型生猪生产基地县和全国百名肉类、油料生产大县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日益加剧,全球气候日趋变暖且越发变幻无常。资中的气候也发生了一些不稳定变化,给境内的农业生产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本文就资中县气候的形成因素、气候特征,以及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三大方面做简要分析,希望能够从中找到针对不同气候而采取的不同农业生产对策。

1.资中县气候形成因素

1.1辐射

资中各季节辐射总量以夏季最高,春季次之,秋季再次,冬季最低。年太阳总辐射量为95千卡/平方厘米,在我国属于年总辐射低值区。这主要是由于山脉和丘陵起伏地形阻滞作用,秋、冬长常形成精致锋面,春季西南低洼活动频繁,夏季西南风和东南季风侵入,阴雨多、日照少所致。5—9月太阳辐射量占全年

辐射量的60—70%。资中年光合有效辐射约为42千卡∕平方厘米,≥0℃期间总辐射与年太阳总辐射量相同,即95千卡/平方厘米。日平均气温≥10℃太阳总辐射量约为85千卡/平方厘米。

1.2环流

资中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夏季因受太平洋高压和印度洋低压控制,盛行从偏南方向吹来的暖湿的夏季风,雨量多,气温高;冬季因受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的影响,盛行从北方吹来的强劲干冷的冬季风,雨量少,气温低。且资中地处四川盆地中心,由于盆地四周山脉阻挡,寒流不易进入。

1.3下垫面

资中属浅丘地形,全县地势由西部和西南部向东部和东北部平缓倾斜。西南是低山窄谷,深丘窄谷,中部沱江沿岸属于浅丘陵,东北为缓丘宽谷。低山区占14.8%,深丘区占17.5%,浅丘区59%,缓丘区8.7%,一般海拔400-500米。最高点新桥清平观音岩737米,海拔最低点银山沱江河面298米,相对高度439米。资中境内有大小河流95条,沱江河纵贯全境,与球溪河、蒙溪河、麻柳河等支流形成密集的水域网。资中县属川中重点林区产材县,有成片林面积62万亩,其中以马尾松、美松、湿地松、墨西哥柏、川柏等为主的防护林、用材林34.5万亩,竹林10.5万亩,以塔罗科橙、脐橙、椪柑、枇杷、板栗、柚桃、黄花梨为主的经济林17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25.8%。

2.资中县的气候特征

2.1 季节

资中县四季划分主要有两种:以月份划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为秋季;12-2月为冬季;以气候划分:候平均气温(5天为一候)在10℃以下为冬季;候平均气温在22℃以上为夏季,介于10℃~22℃为春秋两季。资中四季分明。春季来得早,气温暖和;夏季最热,且持续时间长;秋季持续时间短;冬季气温较同纬度地区(四川盆地外)偏高,一般无冻害发生。冬季气温逐

渐下降,相对湿度较小,空气干燥,日照时间不断缩短,多有西北风,气温变化剧烈,昼夜温差较大,一般在10-15℃。秋冬季节变换时期,雨雾时段较多。

2.2 温度

资中县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7.5℃。最冷月为1月,平均温度7℃;最热月为7月,平均气温26.7℃。极端最低气温-3.2℃,极端最高气温41.9℃,年平均地温19.5℃。全年≥0℃积温6500℃,活动积温5600℃左右。在中国天气网查得资中各月气温特征,见图1:

图1

2.3 降雨量

资中县雨量充沛。全年降雨要集中在春季和夏季。平均年降雨量1000毫米左右,其中60%以上集中在夏季,4—9月降雨量达到800余毫米,占年降雨量的89%之多。资中全年可能蒸发量为600毫米,全年水分盈余400余毫米。干燥度接近0.5,相对湿度80%以上。在中国天气网站查得资中月降水量分布如图2:

图2

2.4 光照

资中县全年云量、雾日较多,年日照总时数较少,为1296小时,年日照百分率不足30%,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资中各季节日照时数与辐射量一样,均按照夏、春、秋、冬顺序依次减少。≥10℃期间日照时数为1000左右。

2.5 无霜期

资中处于四川盆地中部,由于盆地西北有青藏高原,北有秦岭、大巴山作为屏障,一般情况下阻碍冷空气进入。资中境内除霜一般于12月下旬或1月初出现,终霜在2月上旬结束,全年无霜期长达330天。

3.资中县的气候对该地区农业的影响

3.1 有利方面

资中县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冬季寒潮不易侵入,因此冬季温和。春季来临时

间早,生长季长达280—320天以上,极有利于小麦、油菜等越冬作物和亚热带经济林果的生长。资中县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资中主产水稻、玉米、小麦、甘薯等粮食作物,盛产油料、蚕茧、蕃茄、辣椒及各类水果。

水稻资中水稻种植以粳稻为主。春季气温回升早,有利于水稻安全播种。

小麦资中热量条件充足,冬季温度偏高,分蘖和穗分化都处在6—12℃的适宜温度条件下,对小麦生产有利。

玉米资中气候适宜种植玉米,以春玉米为主。玉米生长季降水需求大于400毫米,而资中降水量达600—1000毫米,充分满足了玉米生长需要的水分供应。

油菜资中是秋播油菜最适宜气候地区之一。紫资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油菜生长期降水量500毫米以下。资中冬季温度偏暖,十分有利于油菜的生长。

柑桔资中土壤多为紫色土,比较肥沃,又无黄龙病、青枯病等严重病害,非常适合甜橙的生长。资中相对湿度达80%以上。而柑桔生长季节的相对湿度一般以80%为宜。适宜的空气湿度能够使柑桔果皮光滑,色泽鲜艳,汁多味甜。所以资中适宜柑桔的种植与生产。资中塔罗科血橙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全县目前种植塔罗科血橙6000余公顷,为国内最大规模的生产基地,被中国经济林协会授予“中国塔罗科血橙之乡”。此外,资中红桔种植也较多。

3.2 不利方面

资中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初夏旱和伏旱区。其特点是现有初夏旱,继后又出现伏旱,十年中出现了3—4年。初夏旱一般从4月底5月初至6月下或7月初。伏旱一般出现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这两个时段对资中的农业生产具有严重的影响。因为这两个干旱时段正是小麦与油菜成熟的关键时期,也是秧苗成长的关键时期,如没有采取适当措施保证足量水分的供应,将导致小麦、玉米、水稻的产量下降。这两个干旱时段之间,一般有较明显的降水过程,能使旱情得到一定的缓和。但是这个降水过程中,

正值玉米的收获期,故而对玉米的收获有所影响,有可能导致玉米还未收获籽粒就在苗上发芽,或是收获后因不能及时晒干而大量发芽。资中县春、夏、伏旱交替发生。春旱持续时间最长的有43天,夏旱时间长达67天之久,伏旱最长的也有43天。秋季绵雨(类似重庆的梅雨)危害很大,对大春收获和晚秋作物生长极为不利。早春有寒潮(72小时内降温≥8℃)发生,寒潮对春播影响很大。资中县境内河流众多,由于夏季强降雨,易发生洪涝,对流域内的农业生产造成重大损失。

4.适应资中县气候条件的农业生产对策

4.1 加强农业气象监测,提高灾害预警能力

气象与农业生产彼此联系紧密,气象贯穿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气象的变化给农业生产给农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影响。要保证农业生产正常有效地进行,首先就得加强农业气象监测,对监测数据作记录分析,及时公布气象数据,对可能发生的农业灾害做出预测,并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指导农业生产。

4.2 加强农业生产工作者的气象知识教育

农民在长期的农业生产过程中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经验,对于土地耕种、农作物生长各养分的施加量较为娴熟。但是在气候方面的认知甚少。政府应加大宣传教育,普及农业气象知识。农民的气象知识掌握得越多,他们就越能够根据气象的变化对自己的农业生产做出适当调整,从而达到增加产量、减少灾害损失的目的。

4.3 抓好水利建设,克服旱涝突害

资中县境内春、夏伏旱,夏季洪涝等自然灾害交替出现,对农业生产威胁很大。夏季雨量较大,且雨水集中,导致境内沱江河和球溪河、蒙溪河、麻柳河等支流水位急涨,对其流域的农作物生产危害极大。资中境内耕地多成梯状分布,蓄水能力较弱,雨水多的时节水土流失较严重。故有重点地兴建一些水利工程很有必要,从而逐步提高防御水旱灾害的能力。资中水土流失率较高,根据《岷江、

沱江流域生态安全评价及其预警》查得:1995年—2005年,沱江流域平均水土流失率保持在25%—30%;2005年,资中县水土流失率达40%以上。为降低水土流失率,水利建设也同样显得重要起来。

4.4 适应气候特点,调整种植制度

资中主要有小麦、春玉米、甘薯带状轮作套种三熟。这种种植方式既可躲过春旱和伏旱,集中利用降水,又可争取农事季节,提高光能利用效率,对增产可起积极作用。充分利用柑桔、枇杷等经济林果的气候优势,建立塔罗科血橙、枇杷等生产基地。此外,为充分利用日照少、辐射量小的气候特点,大力发展耐阴作物和林业生产是一项增产增收的有效措施。

4.5 大力植树造林,改造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

资中全县森林覆盖率较低,仅为25.8%。资中境内的山地、丘陵由于长期的滥伐乱垦,形成大量陡坡耕地,同时也有抛荒现象发生,旱情和水土流失相当严重。因此结合坡地改造梯田与兴建水利工程,进行植树造林,保持水土,增加森林覆盖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条件,是改善资中农业气候条件的重要措施之一。

4.6 促进原有作物增产,培育新型作物

针对资中县的气候特点,对于原有的农作物及经济林果、木类,采取适当措施弥补不利的气候因素所带来的影响,提高其产量。同时研究培育出能够克服不利因素的新作物品系,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小结

资中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春早夏长,秋冬季短,热量充足,雨量充沛,云雾多,无霜期长,日照时数少。资中适合种植多种农作物和经济林木。在发展农业的过程中,资中的气候对其农业生产有诸多有利因素,但是也带来一些不利影响。为保证农业生产力的良好发展,要根据气象的多变性制定不同的农业生产对策。

参考文献:

[1]国家气象局展览办公室编,我国农业气候资源及区划,测绘出版社,1986年7月

[2]李世奎、候光良、欧阳海,中国农业气候资源好人农业气候区划,科学出版社,1988.9

[3]中国农林作物气候区划协作组编著,中国农林作物气候区划,气象出版社,ISBN 7–5029–0030–6/S·002,1987年10月

[4]邓玉林、彭燕,岷江、沱江流域水土流失与生态安全,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ISBN 978–7–5111–0180–8,2010.2

[5]https://www.doczj.com/doc/dc7158001.html,/view/71428.htm

[6]https://www.doczj.com/doc/dc7158001.html,

[7]https://www.doczj.com/doc/dc7158001.html,/whtml/nykk/

[8]https://www.doczj.com/doc/dc7158001.html,

[9]https://www.doczj.com/doc/dc7158001.html,

[10]https://www.doczj.com/doc/dc7158001.html,/qxfw/index.shtml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doc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方向与就业前景 本页讲述了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后能做什么工作、用人企业招聘需要的要求、就业后的工资待遇、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哪些城市比较吃香以及同类专业还有哪些专业比较好。 工资待遇 截止到12月24日,65505位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毕业生的平均薪资为4233 元,其中0-2年工资3331元,应届毕业生工资3585元,10年以上工资4585元,3-5年工资4801元,6-7年工资7676元,8-10年工资10251元。 招聘要求 针对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招聘企业给出的工资2000-2999最多,占比50%;3-5年工作经验要求的最多,占比50%;学历要求的最多,占比50%。 就业方向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或单位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就业岗位 储备干部、储备干部店长助理、基地管理员等。 城市就业指数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就业岗位最多的地区是北京。薪酬最

高的地区是金华。 就业岗位比较多的城市有:北京[42个]、广州[15个]、成都[8个]、上海[7个]、朝阳[7个]、武汉[6个]、南京[5个]、天津[4个]、宁波[4个]、深圳[4个]等。 就业薪酬比较高的城市有:金华[12499元]、包头[8999元]、滨州[6999元]、上海[6351元]、北京[5233元]、厦门[4845元]、深圳[4832元]、杭州[4615元]、广州[4555元]、南京[4511元]、佛山[4506元]等。 同类专业排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专业学科中属于农学类中的森林生产类,其中森林生产类共3个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在森林生产类专业中排名第2,在整个农学大类中排名第12位。 在森林生产类专业中,就业前景比较好的专业有:园林,农业资源与环境,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动物医学,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烟草,植物保护,林学等。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四川省巴中市地理气候概况 一.地理概况 地形地貌: 巴中位于中国西部,地处川陕两省交界的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盆周边远山区,东邻达州,南接南充,西抵广元,北接陕西汉中。 境内地势,北高南低。山河之间,田连阡陌,风景名胜,星罗棋布。雪山屹立,气势雄伟;灵山耸翠,风光独具;石窟胜迹,名冠巴蜀;桃园仙境,诺水风光,使人留连忘返。巴中幅员12325平方公里,海拔最高2507米,最低208米,其中耕地面积258.8万亩。 巴中市地处川东北大巴山脉米仓山南麓,辖巴州区、南江县、通江县、平昌县三县一区。 大巴山 大巴山属秦岭支脉,延绵数百里,山势雄奇,云海茫茫。原始森林,遮天蔽日,悬岩绝壁,峡谷瀑布,幽深秀丽,山花野果,奇珍异兽,无不包罗其中。 自然资源 森林资源: 全市有林地面积649.7万亩,占林业用地面积861.5万亩(未

含四旁树折合面积)的75.4%。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2.7%。。活立木蓄积2061万立方米。有森林植物100科,293属,821种;有野生动物199种,其中兽类56种,鸟类129种,爬行类14种。建有省级森林公园3个,即四川省南阳森林公园,四川省佛头山森林公园,四川省光雾山森林公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即四川省南江大小兰沟自然保护区。 动物资源: 全市共有野生动物275种,其中兽类51种,鸟类123种,爬行类14种,两栖类11种,鱼类76种。属国家重点濒危、珍稀的野生动物如:梅花鹿、金钱豹、黑熊、麝、猕猴、锦鸡、长尾雉、大鲵等约20余种;属省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如赤狐、青麝、豹猫、野猪、小麂等约25种。蛇类对药品开发有重要作用。 植物资源: 全市木本植物有91科、233属、600余种。特别是南江的光雾山原始森林保存完好,被专家称为“四川盆地北缘山地重要生物基因库”。南江境内的巴山水青杠被英国剑桥大学皇家物种协会鉴定为世界稀有树种,列为世界保护树种,是生产各类人造板和家俱的上等优质木材。 林副特产品丰富,银耳、香菇、核桃、板栗、银杏、生漆、杜仲、黄柏、厚朴等畅销36个国家和地区,通江县陈河乡被誉为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及其产生的效应 小气候是因下垫面性质不同,或人类和生物的活动所造成的小范围内的气候。在一个地区的每一块地方(如农田、温室、仓库、车间、庭院等)都要受到该地区气候条件的影响,同时因下垫面性质不同、热状况各异,又有人的活动等,就会形成小范围特有的气候状况。小气候中的温度、湿度、光照、通风等条件,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人类的工作环境、家庭的生活情趣等。为避免其产生的不利影响,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措施加以改善。 小气候与大范围气候相比较,有五大特点。 1.范围小 沿铅直方向大概在100米以内,主要在2米以下,水平方向可以从几毫米到几十公里,因此,常规气象网站的观测不能反映小气候差异。研究小气候必须专门设置测点,要求密度大,观测次数多,仪器精度高等。 2.差别大 无论铅直方向或水平方向,气象要素的差异都很大。例如,在靠近地面的贴地层内,温度在铅直方向递减率往往比上层大2~3个量级。 3.变化快 在小气候范围内,温度、湿度或风速随时间的变化都比大气候快,具有脉动性。例如,M.N.戈尔兹曼曾在5厘米高度上,25分钟内测得温度最大变幅为7.1℃。 4.日变化剧烈 越接近下垫面,温度、湿度、风速的日变化越大。例如,夏日地表温度日变化可达40℃,而2米高处只有10℃。 5.小气候规律较稳定 只要形成小气候的下垫面物理性质不变,它的小气候差异也就不变。因此,可从短期考察了解某种小气候特点。 由于小气候影响的范围正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空间,研究小气候具有很大实用意义。我们还可以利用小气候知识为人类服务,其中农田小气候、森林小气候为小气候的典型类型。 一、农田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农田小气候从成因上划分可分为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和秸秆覆盖小气候。 1.复合农林业小气候效应 复合农林业小气候可分为农林间作小气候和农田防护林小气候。 ⑴农林间作小气候效应:在防风、降温和增加湿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作用,可有效应对高温及干热风危害。 ⑵农田防护林小气候效应:在湿润地区,防护林可使农田温度升高;可明显降低风速,起到防风作用;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夏秋季节和白天防护林具有降温作用,在春秋季节和夜间防护林可使农田升温;防护林农田内的土壤湿度要高于开阔农田。 2.秸秆覆盖小气候效应 低温条件下,地面覆盖秸秆后,会使导热率变小,辐射能量反射率增大,从而使近地面的空气温度变化较小,减少了气温急剧变化而对作物造成的生理伤害;覆盖秸秆可明显抑制田间水分蒸发,明显提高近地面土壤的水分含量。 二、森林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1.湿润区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湿润区的森林,面积较大,蒸腾作用旺盛,使空中大量水汽遇冷凝结降水。导致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大大降低土壤水水分蒸发。树冠、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迟缓,减少径流减弱穿透树冠的降水对林地土壤的冲击力,使降水能够充分渗入土壤,有利于保持水土,防止水土流失。 2.城市森林小气候的效应 可以增加空气的相对湿度;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可以明显消减太阳紫外线的强度;降低局部的气温,减少闷热天数,提高人们的舒适度。 3.绿洲小气候产生的效应 绿洲内部的气温低于绿洲外部,并且绿洲的覆盖率越高降温越明显;绿洲内部的温度变化幅度要低于林外,湿度均高于林外,所以绿洲在维持生物最少需水量起到一定作用;绿洲可降低水分的蒸发,增加降水的有效性;绿洲还可以降低风速,缓解风沙流动。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微专题

微专题---------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学习目标】 1、识记重要气候类型的气候特征。 2、能够准确评价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3、掌握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一般分析方法。 【关键词】光照、热量、降水、水热组合、昼夜温差、气象灾害 【导学案】 一、读图完成下列要求。 要求:1、填写出各种气候类型。 2、标出各气候类型的纬度范围。 3、熟练背诵各气候类型的成因及特征。 二、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气候条件。 热量-----------------决定农作物的生长期和熟制等。 降水-----------------决定农业生产类型(种植业或畜牧业)和耕作方式(旱地或水田)。光照------------------影响农作物的光合作用。 昼夜温差-----------影响有机质的积累。 水热组合--------高温期植物生长需水量多,水热组合好利于农作物生长。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和低温冻害等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理论探究】-----------主要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条件评价的常用语

【实践探究】 探究一 下图是某国某州区域图,据图回答。 图示地区南部是该国重要的水果、蔬菜生产基地。请从气候角度分析其条件。 探究二 花椒,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多刺,喜光,耐寒,耐旱,果实需人工采摘,可用作调料、药材。武都(位置见图)素有“千年椒乡”之称,古书有“蜀椒出武都”的记载。据此完成下题。

与四川盆地相比,武都生产花椒的气候条件优越的主要原因有() ①纬度较高②年温差较小③位于夏季风迎风坡④海拔较高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总结梳理】 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类题目的一般分析方法: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好)

不同气候类型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1、季风气候: 利: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弊: 季风强、弱的影响,易形成旱、涝灾害,有效措施是兴修水利设施。 (1)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到三熟。 不利: 多旱涝灾害。 (2)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沛,雨热同期,平原—发展种植业,多为水稻,一年两熟;山地丘陵——发展林业(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不利: 多旱涝灾害;冬春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会受低温影响。 (3)温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利于发展种植业(小麦、玉米),二年三熟、一年一熟。 不利: 多旱涝灾害;降水相对较少,冬春季缺水(尤其华北);热量相对不足,且冬春季会受低温、寒潮(冻害)的影响。 2、温带大陆性气候——有利: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利于作物积累养分,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种植瓜果、棉花等。 不利: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干旱是典型特征,多为草原荒漠),适宜发展畜牧业。

3、xx气候——有利: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蔬菜、水果和花卉等时鲜业(园艺业)作物的生长;冬季温和多雨,有利于作物越冬。 不利: 夏季降水少,蒸发量大,雨热不同期,灌溉水源缺乏;有效措施之一是大力兴修水利工程,发展节水型农业——如兴修水库、跨流域调水,种植耐旱作物等。 4、温带海洋性气候——利: 全年降水均匀,气温变化不大,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不利: 光热不足,不利于谷物生长、成熟, 5、热带雨林气候——水热充足,适宜种植水稻和热带经济作物,也适宜发展林业。 6、热带沙漠气候——利: 光热充足,在有水源地区适宜发展灌溉农业;不利: 全年干旱。典型: A以色列的节水农业,滴灌技术;B埃及的棉花种植,长绒棉 5、热带草原气候——适宜发展畜牧业;光热水较充足,可合理发展种植业,但干湿两季的特点易带来旱涝灾害。 6、xx针叶林气候——不利影响: 冬季长而寒冷,不利于农业生产,粮食生产不稳定。 7、高原气候——高原畜牧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如青藏高原河谷种植青稞。

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特点 四川气候总的特点是:区域表现差异显着,东部冬暖、春早、夏热、秋雨、多云雾、少日照、生长季长,西部则寒冷、冬长、基本无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干雨季分明;气候垂直变化大,气候类型多,有利于农、林、牧综合发展;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高,范围大,主要是干旱,暴雨、洪涝和低温等也经常发生。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由于复杂的地形和不同季风环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在地形作用下,以垂直气候带为主,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一、气候类型多 气候区 四川气候的重要特点之一是气候类型极其多样。最暖的类型是南亚热带型,基本无冬;最冷的类型是终年有冰雪的永冻型;最干的类型年干燥度大于3.5,而最湿的类型年干燥度不足0.5。气候类型之纷繁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所不及。正是由于有多样化的气候类型,才孕育出万千物种,这是省内动植物种属多、物种资源丰富的重要原因。 由于受地理纬度和地貌的影响,气候的地带性和垂直方向变化十分明显,东部和西部的差异很大,高原山地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并存。根据水、热和光照条件的差异,大致可分为三大气候区: 一、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温润气候区,即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该区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温16~18℃,日温≥10℃的持续期240~280天,积温达到4000~6000℃,气温日较差小,年较差大,冬暖夏热,无霜期230~340天。盆地云量多,晴天少,全年日照时间较短,仅为1000~1400小时,比同纬度的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少600~800小时。雨量充沛,年降水量达1000~1200毫米。 二、川西南山地亚热带半湿润气候区。该区全年气温较高,年均温12~20℃,年较差小,日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显,但干湿季分明。降水量较少,全年有7个月为旱季,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云量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年日照多为2000~2600小时。其河谷地区受焚风影响形成典型的干热河谷气候,山地形成显着的立体气候。 三、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气候区。该区海拔高差大,气候立体变化明显,从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现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亚寒带、寒带和永冻带。总体上以寒温带气候为主,河谷干暖,山地冷湿,冬寒夏凉,水热不足,年均温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天气晴朗,日照充足,年日照1600~2600小时。 二、区域差异显著 日照 东四川日照的地域分布也很不均衡。四川盆地云多雾重日照少,年日照时数大部分地区少于1400小时,最少者不足800小时,是全国两个日照最少的区域之一。川西高山高原区及川西南山地海拔高,空气洁净,多晴少云,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最多者超过2600小时,又属全国日照较多区之列。而长江中下游年日照时数多在1600—2200小时之间,区际差距显然比四川小得多。 部盆地全年日照900~1600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在地域上由西向东递增:盆西900~1200小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报告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报告 学院:农学院 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 班级:农资121班 学号:1209010135 学生姓名:申修旭 指导老师:刘元生 2015年9月

目录: 一前言 (3) 二实习目的 (3) 三实习任务 (3) 四实习路线 (4) 五实习内容 1长顺县绿壳鸡蛋产业示范园区 (5) 2遵义红花岗区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 (10) 3遵义县乐山花卉苗木示范园区 (11) 4惠水县七里冲万亩茶园 (14) 5长顺县高钙苹果产业示范园区 (16) 6遵义马家湾批发市场和贵阳花溪石板镇批发市场 (18) 六实习总结 (23)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 一前言 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的重点是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农业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自然资源是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等。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各种农业自然资源,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运动规律,但它们也有共同点和共同规律。 农业环境是以农作物或农业生产为主体的周围环境各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农田、森林、草原、灌溉水、空气、光、热及施用于农田的肥料(包括化肥)、农药和农业机等。这些农业环境要素共同构成了一个农业环境综合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为人类创造出生产上和生活上必需的大量物质,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实习目的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本专业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和形式,也是反映学生培养质量和影响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通过资源与环境专题实践,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的知识理论,锻炼自己的动手以及沟通能力,工作能力. 三实习任务 1、调查农业园区与农业生产基地的概况,运行模式,种植品种,经济盈利点,了解水土气的协调关系以及推广扩散未来发展方向等基本信息。 2、进行市场调查,了解产地供应关系与商机。

农业小气候观测站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 一、概述 农田小气候指农田中作物层里形成的特殊气候。农田小气候对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以及病虫害都有很大影响。农田小气候既具有其固有的自然特征,又还是一种人工小气候,人类可以通过农业技术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农田小气候。研究农田小气候的根本目的在于改善农田小气候条件,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农田小气候观测站满足GB/T 20524-2006国家标准要求,可为病虫害防治、作物生产和商业及科研分析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该系统具有性能稳定,检测精度高,无人职守,抗干扰能力强,软件功能丰富等方面特点,实现了提高观测效率,减轻观测人员的劳动强度,是植保部门病虫测报可视化、网络化、标准化、自动化工作必备的基础设施。 产品组成:传感器部分、数据采集仪、通讯系统、供电系统及支架等。 应用领域: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部门,科研教学,农民生产等领域对农田小气候的实时监测。

二、产品特点 1、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不仅可对常规十二种气象因子(大气温度,环境湿度,平均风速风向,瞬时风速风向,降水量,光照时数,太阳直接辐射,露点温度,土壤温度,土壤热通量,土壤水分,叶面湿度)进行直接测量,还可以测量水面蒸发,太阳光合有效辐射等多种要素。 2、系统监测记录仪具有大屏幕汉字图形液晶显示屏,实现即可用微机实时监测数据,又可独立运行显示、存储气象要素值。自动气象站监测记录仪完成对测量数据及时间进行采集、存储、显示处理。 3、农田小气候观测站主机采用高性能微处理器为主控CPU,大容量数据存储器,可连续存储数据8000条以上。同时可选配U盘数据存储器,实现无限容量数据存储功能。该技术结合了移动存储器及数据通讯转换技术,与仪器通讯口连接就可完成监测数据的连续存储。具有操作方便,数据实时可靠,断电后数据永不丢失等特点。 4、农田小气候观测站管理软件采用可视化操作界面,在WINDOWS XP以上环境即可运行,实时显示各路数据,每隔10秒更新一次,数据自动存储(存储时间可以设定),与打印机相连自动打印观测数据,数据存储格式为 EXCEL标准格式并可供其它软件调用。 5、系统采用交直流两用供电方式,同时也可配接太阳能电池板,保证系统在无电地区常年稳定工作。供电系统内置蓄电池具有交流电(220V)与太阳能电池双充电功能。农田小气候观测站具有停电保护功能,当交流电停电后,由充电电池供电,可维持48小时以上不间断观测。 6、观测站的通讯系统具有标准RS232通讯接口,可与微机连接实现数据下载。

浅谈农业资源与环境

浅谈农业资源的利用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何晓琴 摘要: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农业资源的蕴藏量和能利用量是有限的,人类利用资源的能力、利用范围也是有限的,但是由于农业资源具有可更新、再生性,加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可以寻找新的资源和扩大资源利用范围,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生产能力,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多,人类为其自身生存和发展,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自然环境破坏和污染所产生的危害人类生存的各种负反馈效应。笔者系本县种植业管理局技术骨干,结合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资源可持续性发展 农业资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笔者系本县种植业管理局技术骨干,结合农业资源利用现状进行阐述并提出一定的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我国农业资源现状 1、耕地资源紧张 从我国耕地资源的数量来看,我围耕地面积大约为1.2亿hm2,占世界耕地面积的7%,人均耕地0.1hm2左右,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3。而且,我国的人口以l300一l400人/h 的速度增长,耕地则以33.3-40.0 hm2 /h的速度减少。全国耕地面积已从1996年的13003.92万hm2减少到2004年的12244.43万hm2,8年间共减少75949万hm2,减少幅度达5.84%。 2、农业水资源不足 从农业水资源的数量来看,总量较多.排在世界第6位;人均量较少,排在世界第109位。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2.80万亿m3,其中农业灌溉水占国民经济用水量的80%以上,但仍有部分耕地少水、缺水或无水。

农田小气候的改善与利用

农田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层的光照、温度、湿度和风的状况以及土壤上层、土壤表面的热状况和水分状况,即作物生活环境的小气候。错综复杂的农田小气候常通过农田中不同作物群体结构内的辐射、温度、湿度、风和co2等农业气象要素的变化反映其主要特征。农田小气候对作物生长发育影响很大,反过来农田小气候又受作物和农业技术措施等的影响和制约,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制约。 1 农田小气候的一般特征 1.1光和辐射 太阳光进入农田作物层中,受到茎叶层层削弱,有些被吸收,有些被反射,部分透过第一层叶片,进入第二层之后又被反射和吸收,部分则经过茎叶空隙直达地面。总辐射、直接辐射和漫射辐射的铅直分布趋势基本相似,都是从上往下递减,并且都在开始时递减缓慢,通过枝叶密集的作物群体上层时递减迅速,到了下层递减速度又减慢。晴天农田各个高度上太阳辐射的日变化基本一致,均为早晚弱而中午强;但量值变化白天在各个高度上却存在差异;高度越高光照强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1.2温度 农田作物层中的空气温度,主要决定于作物群体结构内不同茎叶层透入太阳辐射和湍流交换(影响水汽和热量输送)强弱的对比关系。在作物群体密度大时,作物层内白天的空气温度与裸地比较相对较低,夜间则相对较高。如作物密度不大,则作物层中的温度在夜间就可能相对高些。但是不同作物和不同生育期,农田上温度的铅直分布情况有相当的差异。 1.2.1生长发育初期和后期 初期作物茎矮叶小,植株覆盖面积少且分布稀疏,白天和夜间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几乎与裸地一样,即白天温度呈由地面向上递减的日射型分布,夜间呈温度随高度增加而相应上升的辐射型分布。到作物成熟的生长发育后期,禾谷类作物茎叶枯黄,阳光透达地面,植株蒸腾减弱,农田空气温度的铅直分布又几乎回复到生长发育初期的状况。水平阔叶作物(如棉花地)的情况有所不同,白天空气温度铅直分布廓线的最高点并不出现在地面,而是在植株顶部的叶面附近。夜间温度廓线的最低点却仍在地面。 1.2.2生长发育盛期 这一时期,作物封行,枝繁叶茂,形成小气候的因子变化频繁,温度铅直分布情况也较为复杂,白天和夜间温度的分布正好相反。 1.3湿度 农田中的空气湿度状况主要取决于农田蒸散(即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之和)和大气湿度两个因素。农田作物层内土壤蒸发和植物蒸腾的水汽,往往因为株间湍流交换的减弱而不易散逸,故与裸地比较,农田中的空气湿度一般相对较高。湿度铅直分布相对比较简单,不论白天和夜间绝对湿度都随高度增加而降低。 1.4风 农田中的风速与作物群体结构的植株密度关系很大。由于植株阻挡,摩擦作用使农田中的风速相对较小。从风速的水平分布看,风速由农田边行向农田中部不断减弱,最初减弱很快,以后减慢,到达一定距离后不再变化。从铅直方向看,风速在作物层中茎叶稠密部位受到较大削弱;顶部和下部茎叶稀少,风速较大;离边行较远地方的作物层下部风速较小。 1.5co2 农田co2的状况,决定于农田湍流交换强度、大气中co2含量和土壤释放co2数量三个方面的因素。作物层内co2浓度在叶面积密度最大层次附近为最低。在白天,农田co2由作物层上部向下和由地面向上输送。

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农业资源与环境(资源环境科学)专业培养方案 一、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农业资源与环境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土地、环保、农资等部门从事农业资源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生态农业、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的教学、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二、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资源的管理及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农业生态、资源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农业资源调查与规划、土壤肥力和植物营养与施肥技术、环境监测与评价、生态效益分析、气象观测、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农业资源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对农业资源和环境进行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农业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理论; 3.掌握农业资源的管理与利用、农业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生态农业建设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4.掌握农业资源调查、环境质量评价、化学及现代仪器分析、植物营养的研究方法、科学施肥与科学灌概、农业再生资源综合利用、土地规划与制图、资源信息管理等方面的方法与技术; 5.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资源与环境的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6.熟悉资源管理与利用、环境保护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7.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8.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口头与文字表达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 三、主干学科:农业资源利用、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 四、主要课程(学位课程):土壤学、生态学、植物营养学、土地资源学、资源遥感与信息技术、土壤调查与制图、环境学、农业气象学、水土保持学、环境微生物学、农业化学分析。 主要专业实验:土壤与农业化学分析、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环境质量分析与监测、地质与地貌、测量与制图、气象观测。 五、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社会实践、课程见习、土壤调查与制图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论文)等。 六、主要专业实验:包括土壤学实验、植物营养学实验、农业化学分析实验、环境微生物学实验、环境监测实验等。 七、学制:四年。 八、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怎样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 小气候和大气候不同,它除受大气环流、地理纬度、距海远近等影响外,还受当地的地势、方位、土壤性质及地面植物覆盖等下垫面的状况差异的影响,这些差异会引起局地热量和水分收支的不同,从而形成局部地区的特殊气候,称小气候。也就是说,小气候就是指在局地内,因下垫面条件影响而形成的与大气候不同的,通常指2米以下的近地层气候。这种小气候特点是: 越接近下垫面的空气层,受下垫面的影响越大,小气候特征越显著;反之离下垫面越远,小气候特征也就不明显了。 小气候可分为: 农田小气候、保护地小气候、山地小气候、防护林小气候等多种多样。其中以农田小气候对农业生产的意义更为广泛,更为重要。因为在贴近地气层的小气候环境中,生活着各种生物,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基本上都在这一层中进行。同时,小气候也最容易按着人们的需要加以改造利用,例如应用不同的耕作方法、灌溉、营造护田林、设置风障、保护地经营等等,都能使小气候条件向所需要的方向改变,并在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生产和试验中,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可以了解不同作物不同生育期所形成的小气候情况。同时,还可以了解不同农业技术措施的农田小气候效应,以便考查分析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适宜的小气候环境,并按照需要采取不同措施,创造有利的农田小气候条件,达到两高一优的目的。 进行农田小气候观测,重点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测点和确定观测项目。观测点要有代表性,选择的测点应能反映当地的一般实际情况,观测点分为基本测点、辅助测点和对比测点等。基本测点是进行小气候观测的主要测点,通过基本测点取得农田小气候的特征资料。基本测点要设在最有代表性的地段上,观测项目比较全,如空气温度、湿度,土壤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光照等。辅助测点是为了补充基本测点资料的不足,为了更加完善地了解基本测点的小气候特征,满足小气候分析需要。辅助测点按照需要,可以设固定的,也可以是流动的,观测项目和基本测点相同,或少于基本测点,但观测时间应当一致。对比测点是根据对比观测需

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山东省气候特点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摘要:山东省位于东部沿海, 地处黄河下游, 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光、热、水等自然条件配合较好,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对近50年来山东省气候变化一简单介绍, 并初步探讨对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以期对山东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关键词;山东省气候农业生产影响 正文;山东东接太平洋,西连亚欧人陆,受海洋和大陆影响,季风特点明显,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是重要的农业大省,又是气候年际变化大的省份。因此,加强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影响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山东省气候特点 1.1气温时间变化: 山东省近40年来的气温变化有以下两个突出的特征:①有明显的变暖趋势。从20世纪60~90年代各年代的平均年均气温(12.51℃、12.81℃、12.86℃和13.46℃)的比较中也可看出这种变暖的趋势。在变暖的过程中,80~90年代气温增幅最大,为0.60℃,约是近40年来平均增温幅度的2倍。②变暖特征在冬季最突出。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变化倾向率中冬季最大,约是同期年平均气温增幅的1.8倍;夏季最小,仅为冬季气温增幅的3.3%。 1.2降水时间变化 通过查阅研究山东省1961年以来的年降水量可见,山东省的年降水量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逐渐减少,倾向率为每10年一37.491 mm。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山东省降水量的递减趋势存在着年代际和季节差异:从各年代来看,60~90年代的平均年降水量分别为729 mm、704 mm、599mm和649 mm,说明年降水量在80年代减幅最大,90年代后有所回升。从各季节降水量的时间变化序列来看,降水量减少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倾向率为每10年一28.356 mm,对年降水量时间序列倾向率的贡献率为82%;相反,冬季降水量则表现出微弱增加的趋势,倾向率为每10年0.827 mm,表明山东省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是由于夏季降水量减少所致。1.3水、热匹配变化特点 山东省降水集中分配在农作物主要生长季节(4~10月),各年该期间的降水

农业资源与环境 (1)专业大学生毕业个人简历

李小岚 科研人员 个人信息 工作经验: 四年以上工作经验 性别: 女 年龄: 29岁 居住地: 扬州 电 话: 136********(手机) E-mail : l ixiaolan@https://www.doczj.com/doc/dc7158001.html, 求职意向 到岗时间: 一周之内 工作性质: 全职 希望行业: 学术/科研 目标地点: 江苏 期望月薪: 面议/月 目标职能: 科研人员 语言能力 英语: 熟练 听说: 熟练 读 写: 熟练 最近工作 公司: XXX 环境与能源学院 行业: 学术/科研 职位: 科研人员 最高学历 学校: 扬州大学 学历: 本科 专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 自我介绍 熟悉环境监测的相关操作步骤,能操作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气相色谱仪等仪器。熟悉环评的理论知识,能进行基本的报告的编写。性格开朗,待人友善,积极参与各类集体活动。专业知识良好,自学、动手能力强,熟悉SAS-JMP ,曾组建并管理微生物 分子生态学实验室。 工作经验 职位: 科研人员 公司: X XX 环境与能源学院 2012/1--2017/5 行业: 学术/科研 部门: 环境与能源学院 工作内容: 1.参与环境工程实验室建设土建工程的招标和施工管理; 2.负责环境工程实验室安全、实验学生管理、实验室仪器试剂采购、实验室大型仪器管理和项目实施等工作; 职位: 科研人员 公司: X XX 生物研究有限公司 2011/1--2012/1 行业: 学术/科研 部门: 植物生理系 工作内容: 1.研究光信号在拟南芥叶绿体类囊膜上的转达; 2.研究叶绿体信号识别体之间的蛋白质相互作用并成功筛选到功能基因; 3.熟练掌握了各种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和蛋白生化技术; 4.运用细胞生物学技术进行了重力信号钙离子在玉米根尖柱细胞中转达的研究; 职位: 药物发现信息学研究员 公司: X XX 生物制药有限公司 2010/1--2011/1 行业: 制药/生物工程 部门: 研发部 工作内容: 1、参与公司的化药和保健食品研发; 2、结合化学信

四川盆地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四川盆地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 1、四川盆地气候特点 四川盆地地形闭塞,由于北部秦岭阻挡冷空气,冬季气温高于同 纬度其他地区。最冷月北部均温3~5℃,南部5~8℃,较同纬度的上海、湖北、安徽及纬度偏南的贵州高1~4℃。盆地北部极端最低温- 8~-5℃,南部-5℃~-2℃。霜雪少见,年无霜期长280~350天,同纬 度上的武汉冬天却霜雪不断,盆地位于长江河谷中的长宁全年无霜。 盆地气温东南高西北低,盆底高边缘低;各地年均温16~18℃。10℃以上活动积温4500~6000℃,持续期8~9个月,属中亚热带。东南部的长江河谷积温超过6000℃,相当于中国南岭以南的南亚热带气候。盆地气温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盆底高而边缘低,等温线分布呈 现同心圆状。 四川盆地年降水量1000~1300毫米,盆地边缘山地降水十分充沛,如乐山和雅安间的西缘山地年降水量为1 500~1800毫米,为中国突 出的多雨区,有“华西雨屏”之称。但冬干、春旱、夏涝、秋绵雨, 年内分配不均,70~75%的雨量集中于6~10月。

(1)四川盆地的气候具有什么特点扩展资料: 四川盆地的特征: 1、地貌特征 四川盆地可明显分为边缘山地和盆地底部两大部分,其面积分别约为10万多和16多万平方公里。边缘山地多中山和低山。景观各要素过渡性明显,如动植物组成上分别渗透了华中区、西南区、青藏高原区和华北区的成分。边缘山地区从下而上一般具有2~5个垂直自然分带。 2、形态特征 四川盆地其轮廓形态总体近似长方形,形似信封状,右倾斜置在亚洲大陆,因此被地理学者称之为信封盆地。信封盆地东部顶点云阳(靠近万州),南部顶点叙永(靠近遵义),西部顶点雅安,北部顶点广元。 3、地形特征

农业资源与环境论文: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加强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 引言 近几年,农业经济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结构产生了巨大改变,尤其是在农业生产方面,农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得到了充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获得了有效改善,尽管农业经济获得了很大提高,农业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但在很多地方仍存在农业资源被破坏、土质酸化、空气污染等现象,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本文就农业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进行了探讨。 1 农业资源的概念 农业经济资源与农业自然资源统称为农业资源。农业经济资源是经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农业生产带来经济作用的资源。比如交通运输、农业设备、农民劳动力、通讯、卫生等基础设施。农业自然资源是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利用到的自然要素,比如环境资源、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农民从事农业经济活动或进行农业生产所使用到的各种资源,包含农业经济资源与自然社会资源,前者主要包括农业生产设

备、农民劳动力等有关经济技术的资源,后者主要是源自自然环境的水资源、土资源、空气资源、气候资源等。 2 农业资源利用的影响因素 2.1 资源浪费 在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尤为严重,农业资源得不到有效运用,致使大量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流失。比如目前社会较为关注的秸秆焚烧问题。在农作物收割完成之后,农民先预存充足的日常使用劈柴,然后将多余的农作物秸秆就地焚烧,这样的处理方式对自然环境造成了严重损坏,污染了大气。事实上农作物秸秆有很多用处,比如玉米秸秆可以加工成为有机肥料或饲料;稻草可以作为其他农作物的生产饲料、或编制成工艺品。 2.2 对水源的污染 当前化学农药已经成为农业生产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些农药挥发到空气中、渗入到土壤中,对周围环境、地下水资源造成了严重损坏。经相关研究表明,喷洒的化学农药与施加的化肥仅有1/5被农作物吸收,大概有一半渗入到地下水源当中,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个人简历模板原创

……………………….…………………………………………………………………………………姓名:杜宗飞专业: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 院校:浙江大学学历:本科……………………….…………………………………………………………………………………手机:×××E – mail:×××地址:浙江大学

自荐信 尊敬的领导: 您好!今天我怀着对人生事业的追求,怀着激动的心情向您毛遂自荐,希望您在百忙之中给予我片刻的关注。 我是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的2014届毕业生。大学四年的熏陶,让我形成了严谨求学的态度、稳重踏实的作风;同时激烈的竞争让我敢于不断挑战自己,形成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生活理想。 在大学四年里,我积极参加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学科相关的竞赛,并获得过多次奖项。在各占学科竞赛中我养成了求真务实、努力拼搏的精神,并在实践中,加强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动手能力。 在大学就读期间,刻苦进取,兢兢业业,每个学期成绩能名列前茅。特别是在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必修课都力求达到90分以上。在平时,自学一些关于本专业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工作上,我担任农业资源与环境01班班级班长、学习委员、协会部长等职务,从中锻炼自己的社会工作能力。 我的座右铭是“我相信执着不一定能感动上苍,但坚持一定能创出奇迹”!求学的艰辛磨砺出我坚韧的品质,不断的努力造就我扎实的知识,传统的熏陶塑造我朴实的作风,青春的朝气赋予我满怀的激情。手捧菲薄求职之书,心怀自信诚挚之念,期待贵单位给我一个机会,我会倍加珍惜。 下页是我的个人履历表,期待面谈。希望贵单位能够接纳我,让我有机会成为你们大家庭当中的一员,我将尽我最大的努力为贵单位发挥应有的水平与才能。 此致 敬礼! 自荐人:××× 2014年11月12日 唯图设计因为专业,所 以精美。为您的求职锦上添花,Word 版欢迎 下载。

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

四川省省情(一)四川省的地理历史概况一、四川的地理位置 四川简称?川’,或?蜀?位于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介于东经 97 度 21 分~108 度 31 分和北纬 26 度 03分 ~34 度 19 分之间,北连青海、甘肃、陕西,东邻重庆,南接云南、贵州、西衔西藏。东西长 1075 公里,南北宽 921 公里,东、西边境时差达 51分钟。现辖 18 个地级市、3 个民族自治州;全省共有 181 个县(市、区) ,列全国首位,其中有 43 个市辖区、14 个县级市、120 个县,4 个自治县。辖区面积 48.5 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 5大省。 二、四川的地形地貌 四川地跨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横断山脉、秦巴山地、四川盆地等几大地貌单元。复杂的地形和地貌,大致沿东经130 度子午线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东边是著名的四川盆地,地势低陷,海拔高度一般在 300 或 400米间,丘陵低山散布其间,物产丰富;西部为高原、山地,海拔多在 4000 米以上,雪峰、冰川、高原、沼泽、草原……,多种多样的地势,在这里应有尽有。四川地理的概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出?西高东低?、?四周高,中间低?的地势大观。平原、丘陵、山地和高原 4种地貌类型齐全的地势地貌条件,造就了四川类型各异的自然环境和独特风光。四川盆地以浅丘和平原为主,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一。 四川最高点是西部横断山脉的主峰贡嘎山,海拔 7556 米。最低点在南边沪州市合江县的长江之滨,海拔约220 米。

四川从高原、山地、峡谷到盆地、丘陵、平原,从江河湖泊到温泉瀑布,从岩溶地形到丹霞地貌,一应俱全,旅游资源之丰富,世界罕见。 三、四川的气候 四川位于亚热带范围内,气候复杂多样。东部盆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西部高原从南部山地到北部高原,由亚热带演变到亚寒带,垂直方向上有亚热带到永冻带的各种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气候类型,有利于全面发展四川经济特别是农业生产。 四川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气温 16'C以上,年平均降水量 1000‐1400 毫米。 东部盆地全年日照 900‐1600 小时,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西部高原则属全国光能丰富区之列。 四、四川的土地 四川地域辽阔,土壤类型丰富,垂直分布明显。平原、丘陵主要为水稻土、冲积土、紫色土等,是全省农作物主要产区。高原、山地依海拔高度分别分布不同土壤,其中多数有利于不同作物的生长。 四川大部分地方为紫色土,系侏罗纪、白垩纪紫色砂岩、泥岩风化而成。该土壤内富含钾、磷、钙、镁、铁、锰等元素,土质风化度低,土壤发育浅,肥力高。 四川湿地资源极其丰富,主要类型有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及库塘四大类。全省单个面积大

高考地理 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光、热、水等能量和物质,某地的气候因素往往决定了该地的种植制度。 10 ℃的 的积累。 例如,西北地区气候干旱,多晴天,光照强,且沙砾地面热容量小,白天在强烈的太阳照射下增温很快,

(3)水分条件制约着农作物的生长,不同的农作物需水量不同 需水较多的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茶叶等,需水较少的农作物有甜菜、小麦、玉米和高粱等。棉花在播种期和生长期需水较多,采摘期需水较少。我国的降水主要受夏季风的影响,分布上东南多、西北少。大致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东部为种植业,西部为畜牧业。大致以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南方为 水田农业,北方为旱作农业。 (4)光热、水分的组合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水、热条件在时间、空间上结合得越好,越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我国东部地区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非常有利;但因夏季风不稳定,气象灾害频繁。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有旱、涝、低温、冻害、干热风等,其中干旱的影响范围最大。如华北地区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强烈,但降水较少,易造成春旱;7、8月份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副热带高压 的控制下,盛行下沉气流,高温少雨,形成伏旱。 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强烈的降温会使农作物遭受冻害,尤以秋季 和春季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归纳】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种植业发展;夏 季风不稳定——多旱涝灾害,需兴修水利设施。 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光照强烈,雨热不同期——需解决灌溉问题,有利于园艺业、水果种植业发展。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降水均匀,但热量不足,不利于谷物成熟,但 有利于多汁牧草生长,可发展乳畜业。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排名.doc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排名 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排名 农业资源(高考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类3业介绍及就业分析)是农业自然资源和农业经济资源的总称。农业自然资源含农业生产可以利用的自然环境要素,如土地资源、水资源、气候资源和生物资源等。农业经济资源是指直接或间接对农业生产发挥作用的社会经济因素和社会生产成果,如农业人口和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农业技术装备、包括交通运输、通讯、文教和卫生等农业基础设施等。下面的文章将盘点中国内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高校: 中国内地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10强大学:中国农业大学 一、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属、与农业部、水利部和北京市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入选2015计划、111计划、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为中管副部级高校,设有研究生院。 学校起源于1905年成立的京师大学堂农科大学,是中国现代农业高等教育的起源地。1995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农业大学与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合并成立新的中国农业大学。 二、南京农业大学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

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之一。 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业博物科和1914年金陵大学农学本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由金陵大学农学院和南京大学农学院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学校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迁回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三、浙江大学 浙江大学(Zhejiang University),简称浙大,前身是1897年创建的求是书院,是中国人自己最早创办的现代高等学府之一。1928年更名为国立浙江大学。中华民国时期,浙江大学在竺可桢老校长的带领下,成长为中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被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誉为东方剑桥。浙大是中国首批7所211工程大学、首批9所985工程大学,中国大学C9联盟、世界大学联盟、环太平洋大学联盟的成员,是中国著名顶尖学府之一。 四、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Northwest A F University)简称西农或西北农大,坐落于农科城杨凌,是中国著名高等农业学府,中央部属高校,中国最顶尖的32所副部级建制的重点大学之一,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划40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111计划,2015计划成员。由教育部与中国科学院、农业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等16个部委和陕西省共建。同时是中国西北地区现代高等农业教育的发源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