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行业竞争结构的网络模型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的网络模型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的网络模型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的网络模型分析

行业竞争结构的网络模型分析

作者:吴维库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084

刊名:

管理工程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INDUSTRIAL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MANAGEMENT

年,卷(期):2002,16(1)

被引用次数:8次

参考文献(4条)

1.Barry J Nalebuff;Adam M Brandenburger Co-opetition: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Business Strategy For the Digital Economy 1997

2.Adam M Brandenburg;Barry J Nalebuff:The Right Game:Use Game Theory to Shape Strategy 1995

3.Michael E Porter How Competitive Foces Shape Strategy 1979

4.Andrew S Grove The Sixth Forces Affectiing a Business,How to exploit the crisis Point That Challenge Every Compony and Career 198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旷开萃.尤建新.KUANG Kai-cui.YOU Jian-xin寡头竞争模型的拓展研究[期刊论文]-华东经济管理2007,21(10)

2.朱芸产品异质性与竞争优势研究[学位论文]2004

3.韦雯英国3G市场竞争分析及启示[期刊论文]-通信世界A2005(11)

4.谢能刚.孙林松.包家汉.方浩.Xie Nenggang.Sun Linsong.Bao Jiahan.Fang Hao拱坝体型的多目标博弈设计[期刊论文]-固体力学学报2007,28(2)

5.高琰竞争模型综述[期刊论文]-考试周刊2008(32)

6.方曙红.李正逸差异化定价对提升产业规模的意义[期刊论文]-统计与决策2007(18)

7.王辉我国中小企业成长期的战略选择研究[期刊论文]-中国集体经济2008(27)

8.王婧行业视阈下企业并购与联盟的选择偏好研究[学位论文]2009

9.顾锋.黄培清.GU Feng.HUANG Pei-qing基于信息差异化的价格竞争模型[期刊论文]-系统管理学报2007,16(2)

10.袁立科.张宗益.YUAN Li-ke.ZHANG Zong-yi寡头竞争模型下的非对称R&D分析[期刊论文]-管理工程学报2008,22(2)

引证文献(8条)

1.杨振亚信息对企业战略的作用及其影响[期刊论文]-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04(12)

2.龚朴.汪冬华"本构关系"方法在房地产行业投资价值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城市科学版) 2003(4)

3.汪冬华.龚朴"本构关系"方法在钢铁行业投资价值分析中的应用[期刊论文]-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3)

4.汪冬华我国上市公司行业分析方法及违约风险预警模型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4

5.张红兵.和金生战略管理理论的演绎和展望[期刊论文]-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4)

6.张捍东.杨维翰.许宝栋.汪定伟企业战略管理理论的发展[期刊论文]-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3(4)

7.陈奇勋九芝堂股份有限公司竞争战略调整研究[学位论文]硕士 2006

8.蒋士杰我国汽车电子产业分析与投资价值研究[学位论文]博士 2006

引用本文格式:吴维库行业竞争结构的网络模型分析[期刊论文]-管理工程学报 2002(1)

打造核心竞争力方案

背景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的阶段,高等教育面临着深刻变革,就如何提升我院在校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学院、系、各班从11年春期开始开展了长时间深入的讨论,就核心竞争力的内涵和外延,核心竞争力的生成机制,开发和培养核心竞争力的途径,核心竞争力与学生人格发展、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核心竞争力培养的内、外部条件等问题,一零级物流专业学生已经形成了较清楚的认识。 此次核心竞争力的讨论,限制在职业人核心竞争力范围内,是指在职场竞争中的竞争对手在短期内难以模仿,职业人长期拥有,使职业人的职业生涯能够稳定发展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核心竞争力可以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长期训练加以培养。学院、系、班级加强方向引导、营造良好氛围、提供适当条件,可以加强核心竞争力培养计划的效果,让更多学生受益。 在学院、系不断加强打造建院学子核心竞争力的大背景下,我们结合本年级本专业实际,制定了一系列计划和措施,我们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在秉承建院优良传统的同时,一定能够创造属于我们这个群体的独特文化、精神和气质,全面提升我们的核心竞争力。

方案设计的前提假设 一、能力素质模型(Competency Model)。能力素质划分为五个层次:1、知识(Knowledge)、2、技能(Skill)、3、自我概念(Self-Concept)(态度、价值观和自我形象等)、4、特质(Traits)、5、动机(Motives)。哈佛大学教授大卫.麦克里兰(David McClelland)博士把不能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知识与技能部分,称为基准性素质(Threshold Competencies),也就是从事某项工作起码应该具备的素质;而把能够区分优秀者与一般者的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称为鉴别性素质(Differentiation Competencies)。 二、大学生的日常表现明确体现出自身社会角色定位和未来规划(如定位不明确,应加强引导,明确定位)。学生群体大致可分为:理论学习类、社会实践和交际类、就业导向类,其他类。应因材施教,提供差别化教育、管理、服务。 三、大学生的深层次鉴别性素质已经形成,同时,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施加影响,能强化符合教育目的的鉴别性素质。 四、核心竞争力提升依赖于符合教育目的的鉴别性素质的强化。

旅行社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科技信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2008年第6期● 科中国旅行社业经过这几年的资源整合,管理理念的更新,出现了一批发展较快的旅行社,但整体仍然没有摆脱小、弱、散、差的竞争状况,众多企业为了争夺市场份额大打价格战,导致整体行业在总收入不断提高的同时,利润率却不断下降,这说明我国旅行社业存在着较严重的恶性竞争。1.用波特五力模型分析行业状况五力模型是由美国著名教授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用于研究产业的竞争形态及如何设计对应战略分析构架。波特认为,任何产业中的竞争强度普遍受到潜在进入者威胁、替代品威胁、客户议价能力、供应商议价能力、现有企业间竞争力量这五种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这五个基本的竞争力决定了一个行业的竞争状态,旅行社行业的发展也同样由五种力量决定其竞争状态。1.1现有竞争对手间竞争的激烈程度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行社行业逐步打破了原有的国旅、中旅、青旅3家垄断的局面,大小旅行社林立,竞争非常激烈。现有的竞争对手众多或势均力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外出旅游人数剧增,开办旅行社对技术和资金的宽松等原因,致使各地旅行社如雨后春笋般涌出来。不仅航空公司利用自身优势经营旅行社,电视台、学校也开办自己的旅行社,甚至还有私人竞投旅行社的经营权。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有五千多家大大小小的旅行社,但没有谁能独霸一方,大家都在进行着激烈的竞争。不同地区的旅行社将展开跨地域竞争。我国原有的旅行社行业竞争格局具有市场经济体制下条块分割、地域性色彩浓厚的特点,比如山东省中旅在山东组团再多,也不能“捞过界”,到上海或北京去发展业务。现在国家正逐步放开对旅行社业务的地域性限制,像上海春秋旅行社已在广州设立办事机构,为开拓广州客源市场做准备。国外旅行社将进入中国市场。自我国加人WTO后,完全开放旅游市场,给予外国旅行社市场准入和国民待遇,中外合资旅行社、外资旅行社的兴起加剧了我国旅游市场的竞争。1.2进入威胁旅行社行业不像某些行业那样存在行政和法律的严格限制,进入威胁程度大小主要取决于从经济考虑的进入壁垒。总体来说,旅行社行业的进入壁垒是比较低的,进入威胁小,竞争激烈。原因有三:第一规模经济不明显。规模经济的存在使得新进入者或者一开始就得大规模生产,或者以小规模生产接受成本上的劣势。旅游产品的成本大部分是由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决定的,旅行社自身的服务并不能产生明显的规模经济。第二,产品相似,差异性不强。旅行社作为中介为旅游者预购、为供应商代销旅游服务,旅游者无论选择哪一家旅行社,只要是同样的铁路、航空公司、酒店、以及旅游目的地,那么山水依旧,享受的服务不会有什么差异。尤其是新进入者可以轻易地向顾客提供与现有旅行社 一模一样的产品。第三,现有旅行社的品牌形象并不鲜明。 被誉为“无烟产业”的旅游业不仅在当今世界的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更以“朝阳产业”的殊荣表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中国旅游业也在近几年步入快车道,以年均超过10%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据中国旅游研究院4月7日发布的《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预计,2010年国内旅游人次会达到21亿,同比保持12%的增长。其中国内旅游收入将同比增长14%,达到1.1万亿元。与快速发展同步的,还有国内旅游业呈现于消费者面前的日益增多的营销活动。以最为直观的电视广告为例,越来越多的旅游景区、省或城市品牌开始牵手央视,投放广告。根据CTR的监测,2009年在中央电视台投放旅游与城市形象类广告的客户达到了288家。通过央视这一中国的旗舰媒体,投放客户很好的传播和提升了旅游景区和城市的品牌。旅游行业的营销活动在过去几年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旅游行业营销在我国还处于初级阶段,我国的大多数旅游品牌在实施营销的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的问题。正确地认知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分析行业营销和传播中的薄弱环节,并提出相应的解决之道,是旅游业下一步旅游品牌制胜之道■艾西继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需求。趋势一:产业转型升级,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期,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新机遇:一是

竞争分析模型-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什么是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迈克尔·波特在行业竞争五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从而可以使管理者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和竞争状况,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分析确定五力中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因素, 2、企业高层管理者从与这一集团因素相关的各因素中找出需要立即对付或处理的威胁,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的应用方法[1] 波特在行业竞争五力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从而使企业管理者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分析行业竞争结构和竞争状况,以达到以下两个目的: (1)分析确定五力(潜在的进入者、供应者、购买者、替代产品、行业内的竞争者)中哪一个是影响企业成败的关键集团; (2)在确定了关键集团之后,企业高层管理者又需从与这一集团相关的各因素中找出需要立即对付或处理的威胁,以便及时采取行动。 下面介绍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它是一个统计表格。表格的左边是五种竞争力量及其各自所包括的若干内容的陈述。右边是对这些陈述的态度,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自己的态度进行打分。坚决同意打1分,一般同意打2分,不同意也不反对打3分,一般反对打4分,坚决反对打5分。 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2)我们的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 1 2 3 4 5 3)需要大量资本才能进入这个行业 1 2 3 4 5 4)顾客更换供应者的成本高 1 2 3 4 5 5)取得销售渠道十分困难 1 2 3 4 5 6)很难得到政府批准经营与我们同样的产品 1 2 3 4 5 7)进入这个行业对本企业的威胁性不大 1 2 3 4 5 分数=(各项得到的分数之和/所回答的项数)×(第7项的得分) Ⅱ行业中的竞争者 各种竞争力量坚决同意一般同意不同意也 不反对 一般反对坚决反对 1)本行业中有许多竞争者 1 2 3 4 5 2)本行业中所有竞争者几乎一样 1 2 3 4 5 3)产品市场增长缓慢 1 2 3 4 5 4)本行业的固定成本很高 1 2 3 4 5 5)我们的顾客转换供应者十分容易 1 2 3 4 5 6)在现有生产能力上再增加十分困难 1 2 3 4 5

国外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国外企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 一、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萌芽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又称核心能力或核心专长。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思想可以追溯到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中。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提出企业内部劳动分上决定企业的劳动生产率,进而影响到企业的成长,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强调企业之间的能力分上,企业内部的能力分上决定企业的成长。李嘉图1817年在《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中指出.组织特定的资产、技巧和能力对分工效率影响很大。这可能是竞争力概念的雏形。1959年,潘罗斯(Edith Penrose)发表了其经典著作《企业成长论》( The Theory of the Growth of the Firm),潘罗斯认为,一个企业能否获得大于平均收益水平的投资收益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内部特点。所以采用这种战略思维模式的企业不应把制定战略的重点放在外部环境分析和行业选择上,而应放在取得竞争对手不可能模仿(或者难于模仿)的资源和能力上。她从分析单个企业的成长过程入手,对企业拥有的能够拓展其生产机会的知识积累倾向给予高度重视,特别强调了企业成长过程中两种主要的内在机制:1、企业所积累的“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方面的知识的机制;2、企业所积累的用于产生“非标准化操作规程” 和“非程序性决策”的新知识的机制。她认为:企业管理就是一个连续产生新的非标准化操作规程和非程序性决策并不断把它们转化为标准化操作规程和程序性决策的过程,而这一过程依赖于企业内部的能力资源。到了1957年,社会学家塞斯内克首先用独特竞争力来表示企业同其竞争者相比做得较好之处。 随后,林内德和安德鲁也分别得结论:拥有独特竞争力的组织有望获得更高的经济绩效。1989年夏爱温和料克尔斯提出核心技巧说,认为组织拥有的核心技巧能使其开发出来带来收益的产品和服务,而组织战略成功的关键在于核心技巧的组织整体所拥有的关键能力。 二、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的形成 关于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真正意义上的开创者当属Prahalad和Hame。 Prahalad和Hamel发表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一文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核心竞争力”这一概念。Prahalad和Hamel指出,核心竞争力是能使企业为客户提供附加价值的一组独特的技能和技术的综合体,而不是单个分散的技能或技术:它是组织中的积累性学识,特别是关于如何协调不同的生产技能和有机结合多种技术流派的学识。核心竞争力是对各种技术学习心得以及各种组织知识的整合与提升。核心能力所提出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原则,被认为是迄今企业战略理论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它对指导企业增强竞争实力、营造竞争优势无疑将产生积极的作用。 文章发表以来,一场关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热潮得以掀起。1993年Foss 发表的“核心、能力论”以及1994年哈默和哈尼发表的“企业能力基础竞争论”,等等,这一时期的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成为《战略管理》、《管理》和《哈佛商业评论》等美国知名度很高的期刊上关注的热点。 Prahalad和Hamel在1990年第一次提出核心竞争力概念之后,还通过对很多企业的分析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应用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重要观点如下:1、核心竞争力的三个判别标准:用户价值性、独特性、延展性。2、树型理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替代品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中国当前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015 级 3 班管理经济学案例分析报告 中国当前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第四组) 组长:程爱华学号:2015161002 执笔人:孙春晓 学号:2015161051 成员:张彬 学号:2015162181 成员:钟一鸣 学号:2015162201 成员:李海涛 学号:2015162112 成员: 景中杰学号: 2015162109 中国当前汽车行业竞争结构分析 2015 年 1 月12 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了我国2014 年的汽车销量,为2349.19 万辆,同比增长 6.86% 。同时预计2015 年汽车销量为2513 万辆,同比增幅为7% 。本文将利用波特五力模型, 对我国的汽车行业竞争结构进行分析。

1. 行业内现有竞争企业之间的竞争。 随着近年来汽车消费的快速增长,国内的汽车厂商也逐渐增多,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都被几大汽车厂商占据,据统计,上汽、一汽、东风、长安拥有全国62%的市场。总体来说,我国汽车行业的竞争是既分散又集中的。 我国汽车生产商大致可以划分为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和进口品牌三大阵营(表1 )。由于进口品牌大多专注高端市场,如在豪华轿车市场之间,主要的竞争者是德系厂商(奔驰、宝马、奥迪等)日系厂商(丰田的雷克萨斯、本田的讴歌)以及美系厂商(通用、福特等)之间的竞争。合资车企大多为传统大型国企,虽然底子厚,但老、大、难问题缠身,而自主车企大多为民营企业,较为灵活,因而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 对于整个汽车行业来说,目前已进入成熟期,每个汽车企业拥有很多自主品牌,出现了较大的差异性。同时,汽车企业进行价格战,消费者的产品转换成本不高,加剧了行业竞争。 2.潜在进入者的威胁,主要有: 轿车行业的进入壁垒较高不仅有政策上的限制,也有技术上、规模经济上等方面的制约。以下几方面构成我国轿车进入壁垒的各种潜在的来

竞争对手分析模板[001]

竞争对手分析模板版本信息

1目的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尽可能帮助公司决策者和管理层从公司的战略发展入手,了解对手的竞争态势,为公司的战略选择、制定、服务提供信息支持。为公司持续发展和提高行业竞争能力提供信息保障。并据此适当制定出相应竞争策略。 2策略指导 通过对竞争对手的分析,能为公司提供行业竞争指导策略,可分为:

回避策略:如竞争对手实力过于强大或是已经先入为主,公司目前还不具备直接竞争的条件或是一个适合的切入点。避免对公司造成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通常选择回避策略。 竞争策略:由于竞争对手与自己实力相当或者弱于自己,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份额,并且在各方面做好竞争的准备,因此可以对这样的竞争对手发起竞争。 跟随策略:由于竞争对手与自己实力相当或者强于自己,如果直接选择与竞争对手直接竞争的策略没有胜算把握,这时可以选择跟随策略。包括在产品、技术、服务和市场等环节紧跟竞争对手,甚至某一方面超过对手,为进一步实施竞争策略做好准备。 战术、战略:根据对竞争手分析和市场调研情况,可以采取以服务、合作、集成产品供应等某一方式跟进市场,以适应公司远期战略规划。 3分析方法 3.1信息来源

3.2分析内容

4具体分析信息 4.1信息来源 本次搜集的信息是通过互联网络,主要信息来源于与公司网站。 4.2具体内容 4.2.1基本情况 4.2...行业领域 .......重要合作伙伴

......上下游企业 ........顾问机构 此章节内容参考章节3,涉及行业与公司运营、技术、产品、管理等相关内容尽量详细阐述,除文字表述外可以利用表格、截图、直观图等方式体现。

贵州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贵州茅台的核心竞争力分析 贵州茅台酒厂集团(简称贵州茅台)由中国贵州茅台酒厂有限责任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控股公司、参股公司等近20家企业构成,集团所涉足的产业领域包括白酒、啤酒、葡萄酒、红酒、证券、银行、保险、物业、科研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虽然面对着五粮液、剑南春及众多高中档白酒品牌的激烈竞争,贵州茅台仍然能够保持利润率第一,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强大的核心竞 争力。故本文拟对贵州茅台的核心竞争力作个详细解析,以为其他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与思考。 一、贵州茅台核心竞争力横向分析 哈默(1994)在《核心竞争力的概念》一文中,提出确定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①核心竞争力代表许多单个技能的整合。②核心竞争力不是无生命的事物,它是一个凌乱的学识的累积活动,包括隐性的和显性的知识。③核心竞争力必须能够对顾客感知的价值做出极大的贡献。④核心竞争力必须具有竞争力的独特性。⑤至少从整个公司而不是某项业务的角度来看,核心竞争力应当为企业进入新市场提供入口。据此笔者从财务角度出发,选取盈利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现金能力指标、资产负债能力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作为综合反映核心竞争力的五个标准。其中盈利能力指标选取了净资产收益率、固定资产净利润率、每股收益、P/S、主营业务毛利率、成本费用利用率和主营业务比率;偿债能力指标选取了流动负债与经营活动现金流比、资产负债率、速动比率;现金能力指标选取了每股营业收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增长率、现金自给率;资产负债能力指标选取了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长能力指标选取了每股收益增长率、总资产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率。笔者还特别选取了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销售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三个指标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上的贡献;选取了技术人员占员工总人数比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技术上的贡献;选取了固定资产比率、固定资产成新率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设备上的贡献;选取了营业周期来反映核心竞争力在管理上的贡献。

波特的行业竞争结构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1.何谓管理?如何理解管理的具体含义? 答:管理是组织中的如下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的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对这一定义可作进一步解释:(1)管理的载体是组织。(2)管理的本质是活动或过程,而不是其他。更具体地说,管理的本质是分配、协调活动或过程。(3)管理的对象是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4)管理的职能是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5)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既定的目标,而该目标仅凭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的。 2.组织中的管理通常包括哪些职能活动?每种职能活动是如何表现其存在的?它们的相互关系又是如何? 答:管理职能有信息、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七种。七种管理职能各有自己独特的表现形式。信息职能通过信息的采集、加工、存储、传播、利用和反馈表现出来;决策职能通过方案的产生和选择表现出来;计划职能通过计划的制定表现出来;组织职能通过组织结构的设计和人员的配备表现出来;领导职能通过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表现出来;控制职能通过偏差的识别和纠正表现出来;创新职能是通过组织所提供的服务或产品的更新和完善以及其他管理职能的变革和改进来表现其存在的。 管理七职能的相互关系:(1)信息职能是其他管理职能赖以有效发挥的基础;(2)决策既与其他管理职能有所交叉(管理者在行使其他管理职能的过程中总会面临决策问题),又是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依据;(3)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旨在保证决策的顺利实施;(4)创新贯穿于各种管理职能和各个组织层次之中。 3.根据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应扮演哪些角色? 答: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这十种角色可归入三类。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人、联络者。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人、发言人。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对付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 (1)人际角色 人际角色归因于管理者的正式权力。管理者所扮演的三种人际角色是代表人角色、领导人角色和联络者角色。 ①管理者扮演代表人角色。作为所在单位的领导,管理者必须行使一些具有礼仪性质的职责。例如管理者有时必须参加社会活动,出席社区的集会或宴请重要客户等。②管理者扮演领导人角色。由于管理者直接对所在单位的成败负责,他们必须在单位内扮演领导者的角色。这时,管理者和员工一起工作并通过员工的努力来确保目标的实现。③管理者扮演联络者角色。没有联络,管理者就无法与别人一起工作,也无法与外界建立联系。 (2)信息角色在信息角色中,管理者负责确保和其一起工作的人能够得到足够的信息。管理职责的性质决定了管理者既是其所在单位的信息传递中心,也是别的单位的信息传递渠道。①管理者扮演监督者角色。监督的目的是获取信息。管理者可通过各种方式获取一些有用的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管理者识别潜在的机会和威胁。 ②管理者扮演传播者。管理者把监督获取的大量信息分配出去,传递给有关员工。管理者有时也因特殊的目的而隐藏特定的信息。 ③管理者扮演发言人角色。管理者必须把信息传递给外界。 (3)决策角色 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管理者负责做出决策,并分配资源以保证决策方案的实施。 ①管理者扮演企业家角色。作为企业家,管理者对发现的机会进行投资。②管理者扮演干扰对付者。一个组织运行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冲突或问题。管理者必须善于处理冲突和解决问题。 ③管理者扮演资源分配者。作为资源分配者,管理者决定组织资源用于哪些项目。组织资源包

产品市场调研报告模板

XX产品 市场调研报告 1.调研报告提要 1.1.调研范围及目的: 说明本次调研所涉及到的对象和范围,如产品线客户的需求,主要竞争对手等,并陈述各部分调研的具体目的。 1.2.调研概况描述: 对调研过程作出简要说明,包括: ?调研小组及分工; ?调研计划安排及执行情况及搜集到的主要信息; ?调研费用预算及执行情况等。 2.客户需求调研 2.1.客户的需要与欲望分析 按$APPEALS 8个维度,总结市场上客户的需要与欲望,即购买标准:

2.2.客户购买行为分析 决策者分析 描述是如何进行决策的。是谁来做决策的?谁/什么影响着决策?客户决策的方式是什么?客户进行决策所用的流程是什么? ?决策部门; ?典型购买者; ?影响者(职位顺序); ?决策流程。 购买行为分析 描述客户从产生类别需求(即考虑采购哪类的产品/服务)开始,到做出采购决策为止的购买过程及影响因素: ?影响客户购买的驱动力是什么? ?影响客户购买的障碍是什么? ?客户认为的出局标准是什么? 3.客户情报调研 3.1.客户分类 说明一般以哪几个维度对客户分类,分为哪些类型,目标客户、主要客户? 3.2.重要客户分析 说明市场上哪些客户是非常重要的,如大客户、战略性客户,对这些客户分类或分别作出分析。

4.竞争情报调研报告 4.1.主要竞争对手概况 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及调研获得的信息列出竞争对手的概况: 4.2.竞争对手的业务分析 对主要竞争对手的业务战略定位/目标、业务发展趋势、竞争优/劣势、赢利模型、品牌形象、业务问题等作出分析 5.产品/技术调研 5.1.竞争产品包分析 描述本公司产品包与主要竞争产品包在功能/性能等方面的对比:

2019年从波特五力模型出发看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2019年从波特五力模型出发看宁德时代的核心竞争力

宁德时代怎么成长起来的,现在是一家什么样的公司? (5) 脱胎于ATL,受益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发展迅速成长 (5) 宁德时代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重要阶段 (5) 公司核心高管产业经验丰富,多次股权激励将高管利益与公司绑定 (6) 纵向一体化布局控成本,产能快速扩张、成立合资公司巩固龙头地位 (8) 公司历史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呈高增长 (9) 怎么看动力电池行业? (12) 动力电池在电动车的定位和发展趋势怎么看? (12) 动力电池作为电动车的核心零部件,将从“够用”向“好用”发展 (12) 动力电池技术迭代和细分需求分化带来产品差异化 (12) 怎样才能做好动力电池? (13) 研发能力决定产品技术领先性 (13) 工程制造能力决定产品品质 (13) 现金流管理能力决定经营持续性 (14) 未来动力电池市场空间有多大? (15) 全球汽车电动化大趋势不可逆转 (15) 我们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需求量达到778GWh,未来7年年均复合增速 36% (16) 从波特五力模型出发,宁德时代的竞争力如何? (18) 公司对上游各环节议价能力较强,但同时也受各环节的竞争格局影响 (18) 公司高镍三元的技术领先将使其对下游客户的强议价能力持续 (19) 替代者:氢燃料电池或为互补技术路线,固态电池产业化还有距离 (19) 氢燃料电池:更适用于商用车领域,与现有锂电池体系或互为补充 (19) 固态电池:或为下一代锂电技术,量产还有距离 (20) 已有竞争者:难以挑战公司全球一梯队龙头地位 (20) 从国内看,难有竞争对手超越公司 (20) 从全球范围看,公司已跻身一梯队,竞争力有望位列全球前三 (21) 新进入者:我们对车企自建电池持谨慎态度,第三方电池供应商仍是主流 (25) 盈利预测和估值 (26) 收入拆分 (26) 费用假设 (28) 盈利预测和投资建议 (28)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竞争对手分析报告 wtt总结的华为竞争对手分析报告,大家来看一下吧。 竞争对手:小米,三星 一、华为公司概况: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销售通信设备的民营通信科技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坂田华为基地。华为的产品主要涉及通信网络中的交换网络、传输网络、无线及有线固定接入网络和数据通信网络及无线终端产品,为世界各地通信运营商及专业网络拥有者提供硬件设备、软件、服务和解决方案。华为于1987年在中国深圳正式注册成立。 20xx年合同销售额160亿美元,其中海外销售额115亿美元,并且是当年中国国内电子行业营利和纳税第一。截至到20xx年底,华为在国际市场上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排名前50名的电信运营商中,已有45家使用华为的产品和服务。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全球17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20xx年《财富》世界500强中华为排行全球第285位,与上年相比上升三十位。20xx年,评为新浪科技20xx年度风云榜年度杰出企业。目前,在中国市场华为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15.9%,三星为为13.7%,苹果约11%,但在全球市场,苹果占有率依然最大。其次是小米,在市场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小米仍在今年上半年创下3470万台的全球销售量,但这也是小米自公布半

年出货统计以来,首度出现下滑,小米去年下半年的出货量为3500万台。小米公司概况:小米公司成立于20xx年4月,是一家专注于智能产品自主研发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为发烧而生”是小米的产品概念。小米公司首创了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发烧友参与开发改进的模式。 20xx年12月14日晚,美的集团发出公告称,已与小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小米12.7亿元入股美的集团。20xx年9月22日,小米在北京发布了新品小米4c,这款新品由小米4i升级而来,配备5英寸显示屏,搭载骁龙808处理器,号称安卓小王子。20xx年12月23日,正式推出手机以旧换业务,换新券允许用户购买任意小米手机或相关配件,在完好无损的情况下最高可抵价1240元。 二、华为与小米竞争分析 1、竞争情报。从体验分析:第一个方面,使用是否方便。小米的miui是做的相当好的,在使用方面上比华为的ui是好很多,在这个方面,小米是取胜的。第二个方面,持续使用时间的时长。持续使用时间,现在的手机规格高,屏幕大,耗电量大,现在手机的通信功能只是一方面,娱乐功能变得更为重要,持续使用时间就显得尤为重要,我们玩游戏,看视频,上网突然没电了,是很令人恼火的。在持续使用时间上,荣耀采用较低规格的cpu,同时,华为透露出来的消息他们在节电上有着自己相当的技术积累另一个,华为会采用进口电芯的电池,续航力应该是很不错的,所以,荣耀在持续使用时长上应该是胜过小米的。第三方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复习课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 模型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替代品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决定供应商力量的因素有:投入的差异、产业中供方和企业的转换成本、替代品投入的现状、供方的集中程度、批量大小对供方的重要性、与产业总购买量的相关成本、投入对成本和特色的影响、产业中企业前向整合相对于后向整合的威胁等。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波特行业竞争结构分析模型 Ⅰ潜在进入者各种竞争力量坚决同意一般同意不同意也 不反对 一般反对坚决反对 1)进入这个行业的成本很高 1 2 3 4 5 2)我们的产品有很大的差异性 1 2 3 4 5 3)需要大量资本才能进入这个行业 1 2 3 4 5 4)顾客更换供应者的成本高 1 2 3 4 5 5)取得销售渠道十分困难 1 2 3 4 5 6)很难得到政府批准经营与我们同样的 产品 1 2 3 4 5 7)进入这个行业对本企业的威胁性不大 1 2 3 4 5 分数=(各项得到的分数之和/所回答的项数)×(第7项的得分) Ⅱ行业中的竞争者各种竞争力量坚决同意一般同意不同意也 不反对 一般反对坚决反对 1)本行业中有许多竞争者 1 2 3 4 5 2)本行业中所有竞争者几乎一样 1 2 3 4 5 3)产品市场增长缓慢 1 2 3 4 5 4)本行业的固定成本很高 1 2 3 4 5 5)我们的顾客转换供应者十分容易 1 2 3 4 5 6)在现有生产能力上再增加十分困难 1 2 3 4 5 7)本行业没有两个企业是一样的 1 2 3 4 5 8)本行业中大部分企业要么成功,要么 垮台 1 2 3 4 5 9)本行业中大多数企业准备留在本行业 1 2 3 4 5 10)其他行业干什么对本企业并无多大的 影响 1 2 3 4 5 分数=(各项得到的分数之和/所回答的项数)×(第4项的得分) Ⅲ替代产品各种竞争力量坚决同意一般同意不同意也 不反对 一般反对坚决反对 1)与我们产品用途相近似的产品很多 1 2 3 4 5 2)其它产品有和我们产品相同的功能和 较低的成本 1 2 3 4 5 3)生产和我们产品功能相同产品的企业 在其他市场有很大利润 1 2 3 4 5 4)我们非常关心与我们产品功能相同的 其它种类的产品 1 2 3 4 5 分数=(各项得到的分数之和/所回答的项数)×(第4项的得分) Ⅳ购买者各种竞争力量坚决同意一般同意不同意也 不反对 一般反对坚决反对 1)少量顾客购买本企业的大部分产品 1 2 3 4 5 2)我们的产品占了顾客采购量的大部分 1 2 3 4 5 3)本行业大部分企业提供标准化类似的 产品 1 2 3 4 5 4)顾客转换供应者十分容易 1 2 3 4 5

核心竞争力分析

四、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分析 1.模型评析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由加里·哈默尔和普拉哈拉德提出,其战略流程的出发点是企业的核心力量,意在重视企业内部动力的重视和分析。 他们认为,随着世界的发展变化,竞争加剧,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强,企业的成功不再归功于短暂的或偶然的产品开发或灵机一动的市场战略,而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外在表现。按照他们给出的定义,核心竞争力是能使公司为客户带来特殊利益的一种独有技能或技术。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建立在企业核心资源基础上的企业技术、产品、管理、文化等的综合优势在市场上的反映,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形成的不易被竞争对手仿效、并能带来超额利润的独特能力。在激烈的竞争中,企业只有具有核心竞争力,才能获得持久的竞争优势,保持长盛不衰。 核心竞争力(Core Competence)模型的内容包括人才竞争力、品牌竞争力、创新竞争力、核心流程管理能力、管理信息竞争力等方面,他们是从不同方面对企业核心竞争力进行评价的角度。其借鉴之处在于能够深入分析企业内部力量的构成并给出合理的评价,适用于通过自我主动转型实现价值的福美乐案例。 福美乐核心竞争力分析图 2.人才竞争力维度 福美乐在转型中进行了公司领导力的提升,在经营意识、战略决策能力、高职业素养等方面进行了改变。公司对旅店进行了系列改革,提出了新旅店概念并大胆实践,要求减少不

必要的开支,如仅在入住和结账高峰期才提供接待员等措施的出台。艾柯的经理问自己的四个问题,促使他们对市场需求、竞争、创新等做出思考,这是对管理层的高标准、高要求,提高了人才的竞争力。 3.品牌竞争力维度 福美乐形成了自身的品牌文化底蕴,提高了品牌的市场认知度。将自身品牌与市场紧密衔接进行双向协调,不仅高效而且留住了文化价值。如不时提出新亮点来响应市场需求,留住老客户并吸引新客户。公司争取到了法国旅客中的很大部分,扩大了市场容量、提高了市场份额。 4.创新竞争力维度 创新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模型的核心维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归根到底是创新竞争力的提高。福美乐在进行了客户需求分析和领域前景分析后进行了非星级酒店和一星级酒店、二星级酒店的市场细分,创新地提出了分情况而论的管理经营模式,具有极大的价值,引导其成功。在发现顾客的需求偏好之后做出创新的改变,如取消了标准旅店拥有的昂贵的饭店和引人注意的休息室等,使用自动答话机减少了接待员的服务,进而使得成本降低,专注发展顾客注重的需求。 5.核心服务能力 福美乐注重优质服务能力的培育。建立了对应不同客户需要的核心管理服务体系,极大地满足了客户需求,并把握了客户需求的动向以作调整。调查顾客的满意度,征求顾客对酒店的改进建议,时刻秉持“顾客是上帝”的理念。福美乐发现顾客的偏好是“一晚舒适的安眠”,并不断为满足顾客的这一需求努力,在削减一些他们认为与该需求无关的成本项目之后,把顾客最看重的如隔音效果、卫生、床舒适度等要求做到极致。有较高的质量控制和规模经济,把顾客最看重的几个方面提高到超过一般二星级旅店的层次,吸引了大量的顾客。 6.低成本核心竞争力维度 通过分析顾客的需求,消除了昂贵的饭店和引人注目的休息厅,减少了接待员的服务房间里去除了文具、书桌、装饰品等,并利用规模经济,使得每个房间在建造成本上平均节省一半的费用,低成本使得福美乐提高了竞争力,做到了“开源节流”。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备课讲稿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用钻石模型分析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 伴随着中国工业化进程加快和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制造业迅速成长,制造业是现代工业的主体,其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高低.文章主要运用迈克尔·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需求状况、相关及辅助产业状况、企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方式、机遇与政府六个方面客观地分析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状况,在此基础上找出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对策,以期对今后的制造业发展提供政策性的建议. 一、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现状 加人WTO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高速增长态势。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制造业中将近两百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但中国制造业还存在大而不强,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 1.制造业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我国国民经济20多年的高速经济增长是与第二产业.尤其是与制造业的高速增长联系在一起的.这也正是工业化中后期的一个显著特征。2000年一2007年,我国第二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除2001年和2002年不到50%.其余均远高于50%,并且远高于第一、第三产业,制造业在第二产业GDP贡献率占90%以上.因此制造业对中国经济的拉动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2.制造业劳动力成本优势正逐渐降低。我国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我国的优势产业在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比较优势是低劳动成本。低水平的劳动力成本支持了中国的经济发展。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工资水平逐渐上升。低附加值的工厂必然从中国迁移到劳动力成本更加低廉的国家。 3.制造业高附加值产品竞争优势缺乏。虽然我国有200多种制品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玩具占全球产量的70%,鞋类产品占全球产量的50%.彩电占全球产量的45%。空调占全球产量的30%。纺织品服装贸易占全球的24%,但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在2008年度《世界500强》排行榜上,中国企业则创造了历史最好成绩,上榜企业数量也只达到35家(内地25家、香港4家、台湾6家)。制造型企业上榜的更是稀少。缺乏品牌效应,产品附加值必然降低,最终导致处于竞争劣势。4.制造业大部分企业被国外企业主导。在经济全球化下,大规模收购、兼并愈演愈烈。外国企业不断扩大市场份额,有些企业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据统计,外资股份在传真机、摄影机市场分别占98%、99%。移动通信占80%。电脑占75%,汽车占70%及数字式程序控制开关占50%.可以说外资在很多企业占有绝对控股地位。在中国微电子产业研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8家大型企业中。5家是中外合资企业。1家外商独资企业。而5家合资企业中,只有l家由中国企业控股;在工程机械业。126家合资企业中36%由国外控股,47%中国控股,17%对等控股。虽然FDI会促进中国经济发展,但无疑也会带来潜在的威胁。 二、影响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 1.生产要素条件方面。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而在高级生产要素中高技术人才、知识资源、资金投入等起关键作用。 (1)人力资源。人力资源除了包括劳动力成本外,还包括劳动力熟练程度、高级专业化人才等方面。我国制造业人力资源的实际情况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人数为发达国家的l0%~16%.可见,中国制造业的人力资源竞争力比较弱。同时低劳动成本严重制约了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很多企业把自动化的工艺化整为零.分解成工人可以简单操作的手工工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 型精选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波特五种竞争力分析模型 关键词:竞争力分析 波特五力模型 新进入者威胁。新竞争者的加入必然会打破市场平衡,引发现有竞争者的竞争反应,也就不可避免地需要调入新的资源用于竞争,因此使收益降低。 替代品的威胁。市场上可替代你的产品和服务的存在意味着你的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将会受到限制。 买方的讨价还价能力。如果买方拥有讨价还价能力,他们一定会利用它。这会减少你的利润,其结果是影响收益率。 供方的讨价还价能力。与买方相反,供方会设法提高价格,其结果同样会影响你的收益率。 现有竞争者的竞争能力。竞争会导致对市场营销、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或降

价,结果同样会减少你的利润。

竞争对手 企业间的竞争是五种力量中最主要的一种。只有那些比竞争对手的战略更具优势的战略才可能获得成功。为此,公司必须在市场、价格、质量、产量、功能、服务、研发等方面建立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 影响行业内企业竞争的因素有:产业增加、固定(存储)成本/附加价值周期性生产过剩、产品差异、商标专有、转换成本、集中与平衡、信息复杂性、竞争者的多样性、公司的风险、退出壁垒等。 新进入者 企业必须对新的市场进入者保持足够的警惕,他们的存在将使企业做出相应的反应,而这样又不可避免地需要公司投入相应的资源。

影响潜在新竞争者进入的因素有:经济规模、专卖产品的差别、商标专有、资本需求、分销渠道、绝对成本优势、政府政策、行业内企业的预期反击等。 购买者 当用户分布集中、规模较大或大批量购货时,他们的议价能力将成为影响产业竞争强度的一个主要因素。 决定购买者力量的因素又:买方的集中程度相对于企业的集中程度、买方的数量、买方转换成本相对企业转换成本、买方信息、后向整合能力、替代品、克服危机的能力、价格/购买总量、产品差异、品牌专有、质量/性能影响、买方利润、决策者的激励。 替代产品 在很多产业,企业会与其他产业生产替代品的公司开展直接或间接的斗争。替代品的存在为产品的价格设置了上限,当产品价格超过这一上限时,用户将转向其他替代产品。 决定替代威胁的因素有:替代品的相对价格表现、转换成本、客户对替代品的使用倾向。 供应商 供应商的议价力量会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尤其是当供应商垄断程度比较高、原材料替代品比较少,或者改用其他原材料的转换成本比较高时更是如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