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

效的实证研究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通过对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做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营绩效与董事会规模正相关;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负相关;与前5大股东控制权分散度正相关。因此,国有商业银行应当适度增大董事会规模、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监事会职能、加强管理层激励与信息透明度。

[关键词]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经营绩效;回归分析

一、公司治理理论的发展

公司治理结构是研究经济活动中的企业制度安排问题。狭义上它是指在企业的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的条件下,投资者与企业之间的利益分配与控制关系;广义上则可理解为关于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文化和制度安排。

我国经济界和经济理论界对公司治理结构改革问题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吴敬琏、张维迎等首先提出要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借鉴和吸收当代公司治理理论。吴敬琏认为,所谓公司治理结构,是指所有者、董事会和高级执行人员即高级经理人员三者组成的一种组织结构。在这种结构中,上述三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制衡关系。张维迎的观点是公司治理结构只是企业所有权安排的具体化,企业所有权是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抽象概括。继此之后,我国理论界在公司治理的内涵、委托代理问题的研究、产权的讨论、治理模式的比较和治理结构的实证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二、我国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结构研究

刘凤琳从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性、必要性、目标和基本原则、对策建议等方面给出理论性的论述。王廷科通过对国际商业银行良好公司治理结构的分析,给出我国商业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上很有价值的建议。张建伟等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模式应该选择“债权人主义”,而非“股东至上主义”,并给出了相关理由。以往关于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都居于理论层面,较少有对公司治理结构进行量上的分析。本文是这方面的一个补充。

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可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两种。下面分述之:

1.国有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长期以来,四家国有独资

商业银行由于出资人是国家,行长与董事长的职责往往集于行长一身,工行、农行、建行从来就没有董事长,中行虽然有董事长一职,但是自从1994年以来,中行的董事长和行长都是由一个人兼任。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资本全部由国家财政承诺或拨付,国家拥有100%的股权,在既有的公有产权制度框架内,存在着所有者主体不明确,即“所有者缺位”问题。由于国家是虚拟参与方而非人格化的资本,它必须委托一个经营机构行使控制权,于是名义上的国有银行控制权实际为银行经理人所有,但是银行经理人员拥有控制权的同时又不承担其行为的责任,从而导致“所有者(国家)——银行(经理)”合同在权利安排上的不完全对称性。由此可见,国有银行产权界定不清晰。由于产权主体缺位,政府作为所有者同国有银行之间、国有银行上级行与下级行之间,都存在着严重的“内部人控制”现象。具体的组织形式表现为党委、职工代表大会和工会与行长之间的关系。从法律角度看,尽管国家与经营者之间基于特定法律法规形成较为明确的契约关系,但这种契约属于行政性而非经营性的。

2.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分析。股份制商业银行的控股股东或主要股东基本是全国或地方性大中型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中的重要内容,股权结构的安排是否合理,将直接影响到所有者对代理人的监控效率和所有者的权益能否得到保护。在商业银行业公司治理过程中,准确测定所有权的集中度是治理方式选择的重要依据之一。这种测定存在许多不同的指标,主要包括CR(ConcentrationRatio)和H(Herfindal)指数,其中H指数最为流行,

多数指标与其大同小异。

(1)CR指数。所有权集中度(ConcentrationRatio),简称CRn。主要是用以测量主要股东所持股权的集中度指标,可反映大股东对公司的控制程度,其值越大,公司所有权结构的稳定性越强。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从统计中可以看出,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CR5)与第一大股东持股相差近21个百分点,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CR10)与CR5仅相差约10个百分点。横向看各银行的CR1,指数,其中交通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比较高,均为30%以上,其他银行此比例在均值上下约10个百分点分布。纵向比较各银行的3个指标,可以看出,民生银行的所有权结构更为分散,而深圳发展银行的CR10与CR5相差仅4个百分点,这说明其十大股东中后几位股东持股比例极小,不具备参与公司治理的必要条件。

(2)H指数。H指数计算方法为主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平方表示股权集中的程度。计算公式为:Hn。

由上表可看出,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H1指标平均值为0.0422,H5指标平均值为0.0587,交通银行、福建兴业银行和光大银行的此两项指标高于平均值,其他银行均低于平均值。从各银行的H1和H5两指标的比较来看,交通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的前五大股东所有权分布比例不均衡,实力差距较大。

综合来看,股份制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不合理,存在“一股独大”的问题,如交通银行的股份中,国有股占统治地位,广发银行成立时就有政府的背景等。由于股东间力量对比悬殊,缺乏明显对抗性,侵害小股东利益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商业银行是由大型企业集团发起成立的,如招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虽然这些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力度较大,但由于历史原因,这些银行与集团公司的关联贷款所占比例依然较大,受集团公司的干预也较多。

在公司所有权结构下,公司控制权至关重要。控制权以所有权结构为前提,主要体现为股东大会、董事会或监事会中的投票权,通过投票行使决策权。控股主体的不同决定了控制方式、控制目标的巨大差距,也就决定了公司治理的不同结构与绩效的差异。

根据H指数统计我国商业银行业控制权的实际分布。在公司控制权结构中,不仅最大所有者的所有权比例至关重要,第二大股东的所有权比例也十分关键。当二者比值较大时,反映最大所有者所有权比例远大于第二位所有者的所有权比例,掌握着绝对控制权,这时控股股东可能为了最大化自身利益而损害小股东利益;但比值较小时,反映二者所有权比例大致相当,这一所有权结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公司治理,原因主要在于具备一定的控制权制衡结构,有助于制约控股股东的自利行为。

由上表H1与H2的比值可看出,多数银行的二者比值低于平均值,交通银行、招商银行和福建兴业银行此比值较平均值高,说明与同业相比,这三家银行控股股东掌握主要的控制权。光大银行与

民生银行的

此比值较小,反映出这两家银行的第一大股东和第二大股东持股比例相当,具备一定的控制权制衡结构。

3.董事会结构与监事会结构。董事会是银行治理的核心,董事会决策是否科学对银行业的发展意义重大。由于我国股份制银行各类董事未进行清晰的职能分工,董事会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主要体现于董事会的规模与核心执行董事(既是董事又是行长、副行长或总经理、副总经理)的比例。监事会是监督董事会和总经理的机构,必须是由股东代表和职工代表构成。监事会规模增加可以增加外部人参与的机会,加强互相监督,提高监管的效率。

表4显示出各银行的董事会规模为14到19人,属中等规模董事会结构,但是核心执行董事的平均规模较大,为3.5人,即每家银行大约有4位董事为行长或经理。没有董事与高管分离的银行。从表4还可以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监事会规模与董事会中核心执行董事人数有关,即核心执行董事人数越少,监事会规模越小。董事与CEO职能越分离,董事会独立性增加,从而也有利于提高对CEO 的监督,所需的监事人数可以少一些。

三、我国商业银行业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1.研究方法及变量的选取。在经济转型过程中,商业银行

经营绩效可能受到制度因素的明显作用,这种影响一般反映在行政干预程度、干预方式或控股主体的性质等方面,很难进行量化。我们选择治理结构中可以量化的部分指标,考察其对于经营绩效的影响。经营绩效是内生分析变量,这里我们选取的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外生变量有:董事会规模M1监事会规模M2、CR1、H5、核心执行董事人数P、持股5%以上股东数S等因素。其中H5反映控制权结构的变化;CR1和持股5%以上股东数由制度特征决定反映所有权集中度的指标,反映公司股份集中于大股东的程度,也反映了大股东在公司中的力量大小;董事会规模、监事会规模、核心执行董事人数等为制度因素和治理选择的结果。我们选取ROE和贷款增长率(LR)来作为被解释变量。由于公司治理可量化指标及数据取得的局限,回归数据仅取自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来源为各家银行2003年年度报告。利用SPSSl0.0软件,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样本银行的ROE和贷款增长率与各自变量进行了回归,并采取标准参数检验以确定其相关显著性。拟构造回归方程如下:

ROE=bo+b1M1+b2M2+b3CR1+b4H5+bsP+b6S

2.结果分析。(1)相关关系。各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矩阵见表5。由变量间的相关关系,可以得到以下几种初步的关系:一是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与贷款增长率间具有很强的正向相关;二是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与执行董事人数成负相关;三是贷款增长率与执行董事人数呈现出负向相关;四是监事会人数与执行董事人数有正向相关关系;

五是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代表前五大所有者力量分布的指标H,有显著正向关系。

对于两两变量相关的考察仅仅是从表面说明二者间的初步关系,并不能系统考虑综合的影响,但是从这种相关关系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合理的信息。如,由关系1我们知道银行净资产收益率与贷款增长率是考察银行经营绩效的两个方面,银行的主要收人来自于贷款利息,二者之间呈现正向相关无可厚非。由关系2,可以看出当核心执行董事人数较大即经营者掌握较大控制权的时候,银行的经营绩效降低,核心执行董事增加,意味着在董事会中总经理或副总经理的比例提高,结果可能导致银行内部人控制的强度,显然不利于公司治理。同理可以理解关系3。如关系2所述,核心执行董事人数增加易导致银行内部人控制现象,核心执董人数比例高需要有大规模的监管机构监督其行为,这正是关系4所表达的。由关系5可以看出,我国商业银行中“一股独大”现象比较严重,前五大股东的力量分布随第一大股东份额增加而增大。

(2)回归结果。各种解释变量的提出是以治理结构是影响经营绩效的假设为基础的,一些变量受到制度因素的制约而无法发生作用,另外一些变量可能受其规模限制,作用相当有限,因而各种变量解释作用可能差异显著,为此在分析中逐步剔除置信度低的变量,分析变量的最后一个回归方程为定型方程,作为统计分析的结果。回归结果如表6到表9所示。由表6和表7可以看到,执行董事人数对

ROE解释能力较弱,被剔除出方程。由剩余变量得到的回归方程为:从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来看,R2达到很高的值,方程通过F 检验(显著性0.022α=0.05)说明该方程起到解释作用。M1、M2、CR1H5的系数显著性α=0.05,表现出足够的显著性。

(3)结论。回归结果说明我国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特征与经营绩效之间建立了显著的数量化联系。由回归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第一,董事会规模与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在ROE与LR回归方程中,这种正相关系都存在。扩大董事会规模,有助于多方利益的互相制衡,防止特定人员形成对董事会的控制,并且,不同董事具有多方面知识可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质量。因此,董事会规模的适度增加应有益于商业银行的长期发展。第二,商业银行绩效与CR:负相关。从理论上说,我国商业银行股权高度集中,股权的降低可以改善商业银行的治理结构,进而提高绩效。第三,H5与商业银行绩效显著正相关,H5越大,说明所有权结构的稳定性越强,股东间形成稳定的制衡关系,显然对绩效的提高有推动作用。

四、国外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比较研究

国际上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以英美和德日为代表,分为英美模式和德日模式。由于英美两国的股票市场比较发达,银行的中小股东较多且高度分散,股市流动性强,银行资产结构中股市的地位举足轻重,因而英美模式的公司治理更多地依赖于银行外部市场的力量和

相应完善的立法及执法机制。德国和日本等控制导向型的公司治理则由于银行资本主要来自于占据支配地位的财团,因而更多地依靠债务约束和经营者的“团队精神”以及法人股东在银行非正常状态下的控制力。尽管治理方式不同,但英美模式与德日模式都强调向利益相关者和公众提供准确的信息。因为透明度既是国际银行监管的重要准则,更是商业银行的一种重要竞争手段。另一相同点是都很注重对员工特别是经理层的短期激励与长期激励并举的原则,坚持业绩与薪酬挂钩,通过制定合理的薪酬制度、薪酬结构来发挥人在治理中的积极作用。表10是两种模式的比较。客观地说,两种模式在不同国家、不同的环境下均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促进了各自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而且,随着经济金融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近年来,两种模式也在不断互动、不断融合,以进一步提高治理结构的有效性。

我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模式是特殊的二元模式,设有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与德日模式有所区别。德日模式是垂直式的,监督董事会法律地位最高,并选举产生管理董事会。而我国是平行式的,董事会和监事会均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在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董事会仅对股东大会负责,无须对监事会负责,监事会无决策权而只有监督权。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首先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和十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公

司治理结构及经营绩效情况做了客观性描述,然后以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为样本对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做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经营绩效间有紧密的联系,结论支持了假设前提。

我国商业银行有效公司治理结构的构建,会涉及到众多的利益主体,既要充分借鉴国际经验,也要立足于我国的实际状况。基于回归结果,结合国外先进经验,我们给出如下建议:第一,适度增大董事会规模,明确董事会职能,引入独立董事和董事责任追究制度。第二,明晰产权关系,完善银行业法人治理结构。第三,强化监事会职能,发挥监事会的作用。第四,建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管理层激励与约束机制。第五,加强信息披露,提高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透明度。

关于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几点思考

明确树立投入、产出理念、建立科学的投资决策程序和监督机制,是解决高校固定资产管理问题的根本措施。2.高校的无形资产管理(1)科研项目的管理理念滞后。在高校中普遍存在着重研究、重科研成果数量轻视推广应用、重投入轻产出的现象。在国外,评价一个城市经济发展实力的指标中,第一个就是该城市高校的数量,其原因在于高校的科研力量和科研成果是该城市核心竞争力的标志。(2)完善科研项目的管理制度。目前,高校尚须逐步完善技术保密制度、无形资产评估制度、无形资产转让、收益的管理办法、无形资产合作检查制度等。上述制度的缺失,不仅可能造成无形资产的流失,而且会导致在财务管理上“无法可依”。因此,高校必须按照法律、法规 加强保护各类无形资产,保护高校及相关各个方面的权益,实现高校无形资产投入、产出的良性循环。四、完善高校财务内部会计控制制度长期以来,由于高校经济业务较企业简单、涉及环节较少以及产权不明晰、领导不重视等原因,内控制度建设未得到足够重视,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方法经过多年的发展,尽管已有所改善,但客观上内部控制制度仍不完善,内控制度仍没有发挥其应当发挥的作用。(1)分工控制。对于不相容职务必须进行分离,不能由一个人同时包办兼任。 这一控制制度使经济业务在处理时,有关人员能够互相制约、 相互监督。(2)业务记录控制。在对经济业务进行会计记录时,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方法,落实凭证制作、传递、保管 等到每一环节的控制要点,以保证会计记录的真实、 及时和正确。(3)财产安全控制的方法和措施。确保单位财产物资安全完整。 (4)预算控制。规范单位预算的编制、审计、下达和执行程序,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的编制差异,采取改进 措施,确保预算的执行。按照《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制度》 的要求,建立总会计师制度。高等学校总会计师协助校 (院)长全面领导学校的财务工作,直接对单位负责人负责,按照《总会计师条例》行使有关的职权,对高校预算编制和执行、财务收支计划、信贷计划、拟订资金筹措和 使用方案,开辟财源,有效地使用资金;建立、建全财务内部控制,强化成本管理,进行经济分析活动;参与各种经济研究决策、审查等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高校只要坚持在实施综合财务管理中不断探索和创新,高校财务管理的改革才会为高校工作的正常运转发挥更大的作用。 (作者单位:新疆伊犁师范学院奎屯校区计财处) !!!!!!!!!!!!!!!!!!!!!!!!!!!!!!!!!!!!!!!!!!!!!!!竞争,如何增加资本渠道,吸引投资者的资金,成为现代银行业必须优先考虑的问题。银行必须制定长远的经营策略,从策略导向中实施绩效管理,并及时评估策略目标的完成情况,才能让银行有效执行及实现其长远目标。二、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体系的现状组织和个人的高绩效是企业资源与周围环境相互 作用的产物,因此在研究商业银行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现状之前必须先对企业战略、 企业目标、企业制度等进行研究。这些因素都会对绩效考核的每一个环节乃至最终结果产生影响。(一)以经济增加值为核心的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商业银行已经普遍引入经济资本管理的概念,建立以经济增加值(EVA )为核心的绩效考核体系,强化经济。运用经济增加值进行绩效考核,充分体现资本的价值,关注存在的风险,重视降低成本和经济成本的占用。(二)普遍引入并日益重视内控合规类指标健全完善的内控合规管理机制是促进银行稳健经营、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也是银行合规管理工作的重 点和难点。商业银行纷纷加大了内控制度及合规文化的 建设力度,注重对主要业务环节和整个业务流程的控制,普遍引入了内控合规类考核指标,比如,目前绝大多 数商业银行营业机构普遍实施了会计主管委派、重要岗位人员定期轮换、员工违规积分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会计监管系统。 (三)考核结果作为业务授权和资源分配的核心依据当前的商业银行普遍重视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充分发挥其指导和推动作用,把绩效考核作为资源配置和管理天地 94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农村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分析 近年来,农商行的经营绩效受到了普遍关注。杜邦分析法,作为一种利用若干主要的财务比率之间关系来综合分析公司财务状况的经典财务分析方法,也已普遍为国内外公司所使用。本文从适用于农商行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入手,选取江苏某农商行为案例进行具体分析,并得到影响其净资产收益率的最大因素是权益乘数的结论,最后为改善该农商行的经营现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一、适用于农商行的ROE模型 鉴于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存在的局限性,以及结合农商行实际,将传统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模型稍加变形,得到如下计算净资产收益率的公式: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的选取及相关说明 本文以创立于2011年的江苏某农商行为例,所用数据来源于其2010至2012年度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 本文主要采取适用于农商行的ROE模型来评价其经营绩效,即 (二)盈利指标分析 本文?⒋幼芴搴鸵蛩亓酱蠓矫娑愿门┥绦?2010至2012年度的经营绩效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1.总体分析 根据传统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将净资产收益率(ROE)做如下简单分解: 净资产收益率(ROE)= 资产收益率(ROA)×权益乘数(EM)其中,资产收益率(ROA)=税后净后净÷总资产 权益乘数(EM)=总资产÷权益资本 经计算,对净资产收益率(ROE)的初步分解结果如下表所示: 由此可见,该农商行2010至2012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呈“V”字形,其中2010年达到最高。与2010年的最高值相比,该农商行的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在2011年时下降了3.18%,下降幅度较大。而后,该指标在2012年又有0.29%的小幅上升。同时,该农商行2010至2012年度的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呈倒“V”形,其中2011年达到最高。与2010年相比,该农商行的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在2011年时上升了0.29%。而后,该指标在2012年又有0.04%的轻微下降。相比于净资产收益率(ROE)指标的“V”字形,资产收益率(ROA)指标却正好呈相反的走势。 2.因素分析 (1)税负管理效率 税负管理效率是税后净收入与税前净收入之间的比率,

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以及经营绩效的度量标准

一、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以及经营绩效的度量标准 (一)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商业银行运作在一定经营期间之内取得的成就,以及企业的业绩也被称之为企业绩效,企业绩效体现如下:盈利能力企业绩效,偿债能力企业绩效,资产运营水平企业绩效,还有后续的发展能力企业绩效等。在管理企业的过程中,经营者对企业经营的成果和所做出的贡献,以及在成长和发展的成果与所做出的贡献方面,这些成果和贡献都是经营者业绩能力的体现。企业的生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绩效的好坏,但是真正说起来,学界对于企业绩效的评判,依然没有很明确的定义。下面便举例说出一些不同的观点,福泰因(1988)认为在作业过程之中的合乎性评判,绩效是一种准则,可以测试系统整体的效能。罗宾斯和迪斯(1984))认为在策略管理中,销售额增长率是绩效量度,同样资产收益率也是绩效量度。文卡特拉曼和拉马努贾(1986)却反对罗宾斯和迪斯的观点,他们认为经营绩效指标的影响,财务绩效指标的影响,组织效能指标的影响,才是真正绩效的量度。 随着企业绩效这个名词的发展,渐渐引申出了多种概念如银行绩效。银行绩效则相应的指的是银行的收益,当然这个收益是在经营活动对应的时间内产生的。然而,银行这个与普通金融企业有所区别的金融企业,其绩效也有其特殊性,绩效的特殊性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点,银行可以理解为资金的富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的桥梁或者中介机构,银行从前者那里吸收资金向后者投资,因此,银行同时承担了双方的风险,因此银行在经营过程中,特点就非常明显了,像是高风险高负债的特点,以上的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可能导致银行的某些方面比不上其他的企业,比如在财务会计与市场指标(ROE, ROA)这二者就可以体现出来。第二点,鉴于行对经济的影响力的巨大作用,国家赋予了银行一些基本的义务,比如银行的宏观调控作用,而这些作用又通过公共绩效表现出来:改善经济宏观的公共性绩效,改善资源配置的公共性绩效,保持金融稳定的公共性绩效,提升金融效率的公共性绩效,国际竞争力等的公共性绩效。其实,绩效评定包括微观企业性评定与宏观公共性评定两个方面。但在本文的研究中,考虑到现实的情况,并且结合理论方面的可执行性,本文将只讨论银行企业层面的绩效。 实际情况下,市场环境的竞争性是不容忽略的,因此绩效可以理解为:投入产出经营绩效,盈利性经营绩效,安全性经营绩效三个方面。对于第一方面的理解本质上是一种效用关系,并且介于生产资源与生产产品,因此可以理解为对投入的测度,和对产出的测度。银行作为资金的富余者和资金的短缺者的桥梁或者

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绩效-时代光华满分试卷

如何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经营绩效 一、资产负债表重要术语分析 学习财务报表的主要目标和作用是提升企业资产管理效率,培育企业毛利润率,提升企业财务定位。 为了尽快提升财务水平,在解读财务报表时,需要重点关注净资产、流动资产等重要术语。 1.净资产 净资产收益率,用英文表示是ROE,净资产收益率就是净资产中的净利润所占的比率。净资产的计算方法是企业总资产减去总权益负债的差额。 图1 净资产分析图 如图1所示,资产负债表右侧是资金来源,左侧是资金占有,简单来说,资金来源和资金占有的差额即为净资产,但事实上需要仔细考量负债和权益。 在企业净资产中,能够影响净资产的指标主要有所有者权益、实收资本、资本公积金及未分配利润。例如,通过一年的资产运营,从银行借的钱经过投资收回,扣掉银行本息、成本费用及其他合理需要列支的部分,最后获取的就是净资产。事实上,这部分净资产中有的不能计提净利润,比如已经提了折旧费、摊销费的资产(如递延资产、无形资产)。换言之,

通过企业资产运营能够创收更高的净利润,股民才会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浓厚兴趣,如果仅是简单意义上的提高利润其实并没有意义,因为资产没有壮大。 一般来说,证监会要求上市企业、拟上市企业必须体现几个强硬指标,比如证监会要求创业板的年净利润不得低于500万元,净资产不少于3000万元。 从企业的角度来讲,要强调净资产和净利润的关系,因为企业壮大后仅有利润是不行的,还需显示出企业整个资产能否给企业品牌价值带来快速扩张。如果企业仅是提升利润,只能证明企业有盈利能力,要想企业有更好的现金流,还要有更好的资产累积。因此,仅从企业盈利生存角度看,净利润没问题,但要从企业发展的角度讲,企业还需壮大资产,带来品牌效应。 【案例】 谷歌对摩托罗拉的收购 2011年8月1日谷歌收购摩托罗拉,截止到2011年7月1日,摩托罗拉的市面总资产不到50亿元,它已经是亏损企业,而它的收购价之所以能达到128亿元,主要是因为摩托罗拉本身有很强的专利(大约3000多个),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不 在于收购摩托罗拉本身,而是收购摩托罗拉的专利,这个专利就是无形资产。如果 谷歌仅看中摩托罗拉的净利润,按照净利润对赌(收购都要谈对赌),假定摩托罗 拉当年的净利润是1000万元,摩托罗拉手机行业的平均使用率是10倍,谷歌要与 摩托罗拉对赌,那谷歌仅需要1亿元收购摩托罗拉100%的股权,但事实上这是不 可能的,因为它还要额外注资,这就是对赌。 通常来说,投资人收购特别是在签订对赌协议时,都会考虑企业的资产、利润、销售收入等因素。因此,企业不仅要有利润,还要壮大资产。要想培育好企业的资产负债表,一定要做好以下方面:放大所有者权益,确保企业长期资产和流动资产处于健康合理的结构,让长期负债和流动负债呈现健康的发展水平。 2.流动资产 流动资产也是企业运营的关键要素。现在,很多中小企业的CEO不再考虑经营,而是考虑融资,因为流动资产是企业的关键部分,如果处理不好,可能给企业的资产运营带来很多负面影响。 考量资金使用效率

某某公司治理及绩效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案例分析 案例1:日本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 根据2002年的日本商法改革(日本没有独立的公司法,公司法是其商法的一个部分),日本允许企业自由选择放弃日本传统模式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治理结构模式,转向美国模式的“股东会—董事会—独立董事任职的董事会委员会”这一当今世界多数大型企业的主流治理结构模式。根据改革后的新商法有关条款,选择董事会模式改革的企业,可以废除原先依法必设的监事会,但必须在新模式的董事会下设立由独立董事任主席的审计、薪酬和提名等3个委员会。 在新商法生效后的第一个公司股东大会季节———2003年公司股东大会上,有71家上市公司选择了改革,废除监事会,建立新模式的董事会和董事会委员会制度。转向这一新制度的代表性企业索尼、日立、东芝日本电信等等知名公司。日本公司中实行美国式董事会制度的先行者是索尼和ORIX公司。索尼公司早在1997年就通过压缩董事会人数,引入外国人做独立董事,将原来日本式的庞大董事会中不再担任董事的成员转为执行官员,建立一个日本公司独特的董事会之外的公司执行官员委员会制度。这个执行官员委员会,在英文中也被称为执行委员会,但是该执行委员会与美国公司中由一部分董事会成员构成的在董事会闭会期间代行董事会职权的执行委员会是两码事。其实日本公司的这个执行委员会就是一个委员会形式的经理办公会。 紧随索尼之后,大张旗鼓转向新型董事会制度的是日立公司和日立系统的20多家公司,包括日立化学、日立软件工程、日立信息系统等。系列整体转向新董事会制度的还有野村系列的10多家企业,包括野村控股、野村证券、野村

资产管理、野村信托银行、野村投资、野村投资者关系、野村研究咨询、野村企业服务等。 日本商法提供给企业的是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董事会制度形式,有积极响应的,也有坚决抵制的,更多的企业则是处在观望状态。如果没有安然事件引发的美国式公司治理制度危机,也许选择转向新型董事会制度的日本企业会更多。而在日本国内,很多企业不愿意贸然转向新的董事会制度,与两个明确并大声宣言坚持日本式董事会制度的企业这几年都取得了持续卓越的经营业绩有关。这两个明确表示拒绝美国式公司治理结构的企业就是丰田汽车和佳能公司。 丰田和佳能都是典型的日本式的董事会,人数众多,全部由经理层人员组成,并且坚持日本式的以职工为中心的公司概念和终身雇佣制度。这两个公司的总裁,都有长时间的海外工作经历,丰田总裁OKUDA奥田在菲律宾工作7年,佳能总裁MITARAI作为佳能美国公司的创建者和首席执行官在美国工作了23年。两位总裁都从美国企业的管理中学到了很多有益做法,运用于日本的企业。其中很明显的一个事例就是,这两个企业都是虽然坚持终身雇佣制度,但是都废弃了年功序列工资制度,引入了绩效薪酬制度。在丰田,业绩优秀者比其同样服务年限的员工年薪酬可以高出300万日元。在佳能,40岁的同样服务年限资历的员工之间薪酬差异可以达到100%。在这两位著名企业家看来,盲目引进美国式公司治理结构是存在很大风险的。股东利益至上,忽视员工利益,是由股票市场主导的目光短浅的做法。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_基于14家上市银行2009年数据的分析

①数据来源:中国银监会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dc6409219.html, )。② 数据来源:Wind 资讯。 [收稿日期]2011年4月7日 [作者简介]胡兆峰,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博士生,中国工商银行牡丹卡中心(北京,100081),E-mail :hzf88482002@https://www.doczj.com/doc/dc6409219.html, ; 王汀汀,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博士;王士洋,男,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生。商业银行是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根据中国银监会的统计,2011年2月,中国银行业资产规模达到96.51万亿元,同比增加18.4%,相当于2010年GDP 的2.42倍①。从企业融资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信贷一直是企业获取资金的主要渠道。仅以2010年为例,当年新增人民币贷款7.95万亿元,而同年股票市场IPO 融资规模为4783亿元,前者相当于后者的16.62倍②。从居民投资来看,商业银行存款仍然是居民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商业银行作为中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其经营绩效如何,一直是资本市场和投资者关心的问题。本文拟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进行综合评价。 一、文献综述 建立有效、客观的绩效评价体系对于银行业发展至关重要。西方商业银行从20世纪60年代就已经开始审视银行绩效问题。随着外资银行的引入和股份制银行的崛起,商业银行绩效也日益受到国内研究者的关注。部分学者利用传统的方法分析商业银行绩效,如朱晓会(2009)分析了国有商业银行绩效在上市前后的变化,杨德勇、曹永霞(2007)和汪来喜(2009)也利用类似的方法考察银行股权结构对绩效的影响。但是关新红(2003)认为,中国商业银行绩效分析的方法仍然局限在传统财务数据考评上,缺乏对银行资金利用效率以及银行风险程度的考核。此后,关于银行综合绩效评价方法的探讨成为这一领域中的热点。李志彤等(2004)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国外的指标体系,对中国商业银行进行实证分析,探讨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对中国银行业绩效研究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俄召娣、陈红(2009)利用类似的方法构建中国商业银行财务绩效评价体系,对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进行了评价。以上研究表明,商业银行绩效评价是金融市场研究中的关注热点,而如何构建一个综合、客观的指标则是此类研究中的核心问题。本文拟以上市的商业银行为样本,基于其公开的财务和市场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商业银行综合经营绩效的评价。 中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 ———基于14家上市银行2009年数据的分析 胡兆峰 王汀汀 王士洋 [摘 要]本文以中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2009年公告数据为基础,以净资产收益率等8个主要 财务指标构建盈利因子、偿债因子和可持续发展因子,利用各因子的解释能力计算中国上市商业银行的综合绩效得分。评价结果显示,以南京银行、浦发银行和北京银行为代表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高于大型国有银行,在赢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两类银行的差距较为显著。但大型国有银行仍然具有独特的核心竞争力,如庞大的客户资源、广泛的分支网络、稳健的经营战略、隐性的国家信用支持等,从长远角度看,大型国有银行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与股份制银行并没有显著差异。 [关键词]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盈利能力[文章编号]1009-9190(2011)05-0043-05 [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志码]A 金融论坛 2011年第5期(总第185期)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一、我国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在问题 企业的经营绩效评价,指的是对企业一定经营期间的资产运营、财务效益、资本保值增值等经营成果,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综合评判。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例如考核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比较企业的经济效益等等。 我国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系统多年来一直是一种以根据现行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计算的净利润指标为主,包括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投资收益率等指标在内的体系。无论是考核企业的经济效益,还是考核企业的经营绩效,实质上都是在评价企业的经营业绩以及考察企业经营者的工作业绩。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几套企业考核评价方法,比如1995年财政部公布的企业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经贸委、国家计委、国家统计局1997年公布的新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最近我国财政部又刚刚出台了一套新的经营业绩评价体系即《国有资本金绩效评价体系》。尽管该套指标体系克服了过去评价体系中存在的一些缺陷,如设置了核心指标、设立多层评价指标、采用多因素分析方法、以统一的评价标准值作基准等

等。但是由于其选择的核心指标是净资产收益率,因此它并未改变我国传统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以净利润以及在净利润基础上计算出来的指标为主的主要特点。这些指标以会计利润为基础,难于真实反映企业的经营绩效,因此效果并不令人满意。这种以建立在会计收益基础之上的净利润评价指标为主的经营绩效评价系统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其一,忽略了对权益资本成本的确认和计量,容易使企业经营者形成"资本免费"幻觉。现行的财务会计只确认和计量债务资本的成本,而对于权益资本成本则作为收益分派处理。这样权益资本成本的隐含部分一占用权益资本的机会成本就未加以揭示。这就使得对外报告的净收益实际包括两部分;权益资本成本和真实利润。如果公司报告的净收益为零,报告阅读者就会认为所有资本都得到了补偿。但实际上此时获得补偿的只是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并未得到补偿,依据这种会计信息做出的财务评估会误导财务决策。而且,依照现行财务会计方法,假设两个公司资本结构不同,那么即使它们的债务资本成本、权益资本成本以及真实利润是相等的,但在损益表表现出来的净利润也是不同的,权益资本比例高的企业将表现为更多的利润。这样,资本结构差异就成为企业获取利润的一个因素,这显然是不合理的。更为重要的是,它使得资本的使用者--企业经营者形成"免费资本"幻觉。这种现象就是误认为权益资本是一种免费资本,可以不计成本、随心所欲地使用,结果造成企业的经营者根本不重视资本的有效使用,以至于不断出现投资失误、重复投资、投资低效益等不符合企业长期利益的决策行为。这种幻

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转变趋势

银行绩效考核机制的转变趋势 经济资本作为当今国际银行业的风险管理文化和先进管理工具,正在受到国内商业银行的重视,各家银行的改革和转型无不将经济资本理念的引入和实务运作作为改革的一项核心工作。经济资本能够以推测的数值直观而比较准确地反映银行承担风险和覆盖风险的能力,能够通过经济增加值(EV A)以及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RAROC)等量化指标反映银行不同机构部门、不同业务、不同产品、不同客户的价值创造能力。因此,经济资本不仅是银行科学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更在绩效评价和考核体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新的绩效考核渐行渐近 绩效考核不仅是银行对一定阶段经营管理状况和战略执行的检验和价值判断,同时其制度设计本身也反映了银行在特定时期的经营发展理念。现代商业银行经历了一个从追逐规模的粗放型经营模式向重视平衡风险与利润、重视质量效益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过程,逐步树立了银行价值最大化的现代经营理念。因此,其绩效考核体制总体上也呈现出从过去的以利润最大化为核心的盈利能力考核,逐步转变为以价值管理为核心的综合效益考核,即从管理利润提升到管理价值。 以管理利润为指向的绩效考核,核心任务是规模的扩张或既定规模下的利润最大化,从投入/产出角度分析,主要实现对产出水平的结果考核;以管理价值为指向的绩效考核,核心任务是在合理运用资本的基础上,通过调整各部门、各业务、产品、客户等内部结构的投入/产出关系,实现整体的价值最大化。显然,新的绩效考核体制相比传统模式,无论在管理内容还是管理环节方面都要复杂很多,在考核产出、结果、财务指标、短期绩效的同时,还要考核投入、过程、非财务指标,兼顾长期

战略。因此,新的绩效考核体制已成为银行实施发展战略、规范内部管理、实现良好业绩和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 西方先进银行绩效考核体制的经验 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是跟随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及银行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而不断改进的,呈现出有规律的几个发展阶段。当前,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体制发展到以信息化管理为依托的价值管理阶段,即以银行的价值是否实现增值为考核的核心目标,通过比较资本成本,动态反映银行内部不同部门、产品组合或客户系列的绩效,运用平衡计分卡(BS)等技术建立全面的绩效考核体系,并根据战略发展需要随时跟踪和优化作业流程、产品及客户结构。 经济资本是实现这一绩效考核体系的核心管理工具,并运用经济增加值和风险调整资本收益率等指标完成产品定价、资本金分配和不同业务或考核单元的同质化比较等管理活动,进而实现资本的最大化效用和银行价值的持续增值。总结西方先进银行的绩效考核,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建立在经济资本基础上的经济增加值等指标在业绩评估和考核激励中居于核心地位。由于有先进的风险定价系统、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以及管理会计系统等科技信息平台的支撑,银行能够灵活地从不同机构、业务、产品、客户等多个维度科学衡量其真实风险和价值贡献。 二是借助信息技术的运用实现绩效考核的动态管理。在前中后台密切配合的基础上,实时监控业务的变化,并根据业务发展的变化和需要调整经营策略。 三是设置灵活的资本成本率(机会成本)要求。为了体现业务结构和战略发展重点,以及注意到不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

不同类型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 商业银行也是需要制定绩效考核制度的,但是不同的商业银行也会有不同的考核体系。下面是为你精心推荐的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大型商业银行:多层级、矩阵式的绩效考核体系 机构绩效考核 总行的部门考核。分为定量为主、定性为主、完全定性三类进行考核,并设置关联协作指标,考核部门共同承担的目标任务或者同一业务流程不同环节的协作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 一级分行的绩效考核。A银行采取综合考评和单项考评相结合,其中,综合考评包括效益管理类、风险管控类、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市场拓展、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三个方面)以及业务协调;单项考评为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将经济资本回报率设定为一定分值。采用的计分方法为对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含省分行营业部)两个群体分别进行绩效排序和等级评定,实行按季监测、按年考评;计分方法上主要采用统一标准值的标准差计分法。 一级分行以下的机构绩效考核。也采用上述类似的指标,但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了相应的调整,更为强调业务指标。 省分行对二级分行的考核。考评指标分为三部分:一是经营绩效指标,以效益价值为核心,设效益、市场、结构和质量四大类考评指标;二是业务竞争力指标,由各专业部门按照年度工作重点设置考评指标,基本分合计100分;三是内控管理指标,采用倒扣分的计分

方式。主要考评指标参考全省中等偏上水平确定标准值,依其对经营管理 * 程度分别确定各项指标的基本分权重。 二级分行对支行的考核。考评指标包括:经营绩效考核、专项工作考核和重点网点市场竞争力考核三部分。支行考核结果与支行的经营性费用、工资性费用直接挂钩。 支行对分理处等网点的考核。按综合网点和一般网点分别考核。其中,综合网点功能较为齐全,经营贷款业务;一般网点功能相对较少,不经营贷款业务或贷款业务极少。对网点的考核由经营绩效、专项工作和加减分项考核等三部分组成,主要加大了个银业务指标完成情况的考核。 人员绩效考核 总行一般员工考核。总行一般员工的岗位分为管理岗、专业岗、销售岗和运行岗,不同岗位考核与所在机构业绩的挂钩权重不同。销售和运行岗可以量化到人,主要采取个人业绩表现,重业务量的表现。制定员工行为评价量表,指导岗位行为表现的评价。 一级分行以下的员工考核采用与总行类似指标,但更强调具体的业务绩效。 省分行对二级分行负责人的考评。二级分行行级负责人的薪酬由省分行集中管理、考核发放。考核结果按评分划分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五等。以自然年度为一个完整的考评周期,在次年的年初进行上年度的绩效考评工作。行长考评由三部分

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 (1)

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监管指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银行业金融机构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审慎经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引。 第二条本指引所称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吸收公众存款的金融机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信托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城市信用社以及经银监会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适用本指引。政策性银行和实施条线管理的商业银行参照本指引执行。 第三条本指引所称绩效考评,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落实监管要求和实现自身发展战略,通过建立考评指标、设定考评标准,对考评对象在特定期间的经营成果、风险状况及内控管理进行综合评价,并根据考评结果改进经营管理的过程。 第四条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应当坚持以下原则: (一)稳健经营。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树立稳健绩效观,确定稳健的发展战略和经营计划,制定稳健的绩效考评目标和具体指标。 (二)合规引领。绩效考评应当体现监管要求,促进银

行业金融机构合规经营和有序竞争,培养合规文化,维护良好市场秩序。 (三)战略导向。绩效考评应当以发展战略为导向,以经营计划为目标,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考评,坚持既定市场定位,执行既定发展战略,实现差异化发展、内涵式发展、均衡性发展,提高服务实休经济的能力。 (四)综合平衡。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统筹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建立兼顾效益与风险、财务因素与非财务因素、当期成果与可持续发展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全面客观地实施绩效考评。 (五)统一执行。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建立有效的考评管理机制,注重绩效考评的过程和质量管理,强化绩效考评执行力和约束力,确保经营管理要求逐级传导的一致性。 第二章考评指标 第五条银行业金融机构绩效考评指标包括五大类:合规经营类指标、风险管理类指标、经营效益类指标、发展转型类指标、社会责任类指标。 第六条合规经营类指标用于评价银行业金融机构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建设及执行的情况,包括合规执行、内控评价、违规处罚等方面。 合规经营类指标中的内控评价,应当与银行业金融机构自身或外部审计的年度评价结果相一致。

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 摘要:本文基于委托代理激励理论,探讨不同规模银行中信息类别、不确定性信息与合同期限、政府行为等因素对经理人激励的影响。发现在中国这样的转型经济国家中,不确定性、非契约关系与政府行为使得银行规模与其竞争力和生存性的关系变得更加微妙。(1)相对大银行而言,小银行的发展面临更多的机会和风险;(2)长期合同下股权激励对于小银行经理人有着更为重要的意义;(3)客户经理的素质高低与一致性对于小银行激励效率的发挥至关重要;(4)我国小银行与地方政府天然密切的关系对其"软"信息获取作用很大,但同时也可能对其激励机制的长期有效性造成负面影响。 关键词:银行规模;不确定性;经理人激励;“软”信息;“硬”信息 一、引言 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近年来是国外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点问题。在西方国家中,在大银行稳健发展的同时,小银行取得了更为的快速增长[1]。建立一个以中小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小银行为主体的金融中介组织结构应该是我国金融业发展的未来方向[2]。但是我国中小银行特别是小银行机构的发展并未如想像般迅速。不少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都出现了很大的困难①。至少到目前为止,以下两方面的重要问题仍有待解决:首先,转型经济中哪些因素会影响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一般认为银行规模越小,对信息的处理效率就越高,对客户经理的激励越有效[3,4]。但是,

在转型经济中因为不确定因素的增加,政府干预的存在,以及其他一些因素,结论就可能变得不一样。其次,小规模商业银行在我国存在的依据是什么?是否有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大银行与小银行②在激励机制上有何不同? [注:①典型案例如汕头城市商业银行的关闭。 ②结合中国情况,我们认为银行类型可按其资产规模做以下划分: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大银行;10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中型银行;地方性的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农村信用社为小银行。] 本文以下部分将围绕以上两方面问题,将转轨经济中的信息环境与不确定性因素与银行经理人激励问题联系起来,对银行规模与经营绩效的关系进行研究。文章结构如下: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第三部分在Stein方法的基础上[3,4]构建理论模型,最后是全文结论。 二、文献回顾 国外对银行规模与其生存性和竞争优势的关系的理论研究主要是将激励理论结合银行业的特性进行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规模银行的激励机制存在的明显差别是影响其绩效的主因。Aghion和Tirole指出,在集中决策的机构中,一线客户经理的激励是严重欠缺的[5]。Stein随后证明在不完全合同情况下,小机构往往比大机构在处理“软”信息方面更具优势[3,4]。因此在更需要“软”信息(soft imformation)的对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中,小银行应当比大银行表现出

银行kpi绩效考核

银行kpi绩效考核 篇一: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现状 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现状 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银行业的核心支柱,其绩效考核一直受到深刻重视,本文以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为调查对象,总结这两家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特点,从中窥探出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的现状。(一)工商银行绩效考核办法突出分类指导、资源整合,强化绩效考核与内部等级管理、政策资源配置相结合。其特点有:(1)实行统一考核。包括统一指标、统一标准值、统一指标权重,分类差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加大了分类指导力度。(2)建立了效益管理、资产管理、业务发展、案件控制4大类14项指标体系,突出利润价值量和风险价值量考核。20XX年,工商银行推出了《20XX年经济资本配置计划实施方案》,但其利润价值指标仅按模拟拨备缺口而非全部风险资产计算资本成本,因此尚未完全达到现代商业银行的资本约束要求。 (二)建设银行在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行最早引入经济资本理念。该行于20XX年制定并推行了《经济资本预算管理办法》,通过编制经济资本预算及分配经济资本强化对风险资产总量的约束,以经济资本作为资产业务计划编制的先行指标和核心指标,并指导信贷资源有效配置,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其绩效考核特点:(1)采用经济增加值

指标考核分行经营绩效,并从贷款、存款、中间业务、成本效率、风险控制、资本成本等多个方面分析、评价各项业务对经济增加 值的贡献状况。(2)按照“锁定存量、考核增量”的思路,重点考核各分行经济增加值增长情况,增量考核结果与增量绩效工资分配挂钩。商业银行绩效考核存在的问题 我国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主要存在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考核指标统一,考核方式呆板、以及缺乏员工参与,上下级沟通不畅等问题。这些问题之间存在一定的内部逻辑关系,最终导致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与战略目标不统一。 (一)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从定性考核转向定量考核,财务指标相较于非财务指标自然便于量化,同时,运用财务指标分析又有操作方便、数据易得的好处,因此,我国商业银行绩效考核指标呈现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特征。根据最近出台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办法》,银监会对商业银行的考核指标建立在财务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包括盈利能力、经营增长、资产质量、偿付能力4大类21项指标。但财务指标始终是静态时点指标,它反映的是商业银行过去的经营业绩,是结果性指标,存在滞后性。非财务指标包含大量动态指标,对商业银行 的过程考核和长期发展考核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在大量的财务指标绩效考核过程中被忽视。因而,重财务指标轻非财务指标将会通过重结果考核轻驱动考核与重短期效益轻长期发展最终传导致使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与战略目标不统一。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的提升(doc 6页)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与绩效提升 2001-03-01 我国上市公司总体效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有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一年绩优,二年绩平,三年绩差”。有学者经实证研究得出,我国上市公司无论是各年年末亏损公司数量占截至该年上市公司总量的比例,还是各年亏损总额占截至相应年份上市公司总股本规模的比例,都存在一种不断增大,效益不断下降的基本趋势。造成上市公司如此绩效的原因何在?影响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因素较多,如宏观经济环境出现紧缩、投资失误,经营管理不善等等,但不管怎样,对于上市公司的经营来说,经营者(经理层)处于核心地位,他们的管理能力、水平及积极性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业绩,宏观经济环境等因素只不过是间接的影响,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完善是造成这一经营效果的根本性的制度性原因。 根据《公司法》组建的上市公,司应该说其内部治理结构已初步符合现代公司所要求的运行规范和治理功能,但还很不完善。正因为不完善,造成公司治理结构制度的形式化,制度的激励约束制衡作用没有能充分发挥,直接影响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者积极性、能力、水平的发挥,继而使上市公司绩效处于逐渐下降的通道之中。 1、股权结构不合理,国有股占比大,国有股人格主体没有确立,对经营者的监督约束作用弱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

要组成部分,对上市公司的绩效有直接的影响。国外学者Berle和Means等人均通过实证研究得出股权结构对公司业绩有影响的结论;国内一些学者对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绩效的关系也进行了实证研究,周业安对股权结构(即A股、B股、H股、国有股、法人股、其它股的结构)与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的关系进行了检验,得出股权结构与净资产收益率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系,孙永祥,董祖辉提出股权结构对公司的四种治理机制,即经营激励、收购兼并、代理权竞争,监督机制发生作用,并得出结论:与股权高度集中和股权高度分散的结构相比,有一定集中度、有相对控股股东,并且有其他大股东存在的股权结构的公司业绩最好。我国的上市公司绝大多数是由原国有企业改制而来,由于改革的路径依赖,改制对观念的束缚,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呈现出公有产权占主体的特征,国有股权比例过高,股权结构过于集中。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是国家绝对控股,公司治理结构一方面呈现出“超强控制”,国家绝对控股削弱了其他股东在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上的权利,这与公司治理结构的市场性安排存在较大的冲突,继而使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的安排易受国家的行政干预,持股比例高的国有股东不仅可以影响股东大会的决议,更可以通过选“自己人”为董事,来决定董事会的运作,从而影响董事会对经理阶层的选聘,如此,董事会、经理层的经营活动受到限制,公司内部高效率的机制还没有完全设立。虽然上市公司的国家控股占绝对控制地位,但是国有股权的产权性质易导致内部人控制现象,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业绩分析

公司业绩分析 一、内容简介 本讲主要讲述了谁关心公司业绩、业绩分析的信息来源、业绩分析的架构、收益力分析、安定力分析、活动力分析、成长力分析和生产力分析。 二、学习目标 1、掌握业绩分析的架构。 2、了解业绩分析的标准。 3、掌握比率分析和五力分析。 三、要点提示 1、业绩分析的信息来源 2、业绩分析的架构 3、五力分析 4、业绩分析的标准 四、阅读指导 阅读:《财务管理学》第十六章 《财务管理分析》第一章和第四章 准备案例:American Chemical Corporation 案例 大港对上海爱使公司的敌意收购与重组策略 阅读笔记 课程重点 课程难点 疑难问题: 体会: 五、课堂学习

财务管理 第十三讲第一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二章公司业绩分析第一节谁关心公司业绩 第二节业绩分析的信息来源 第三节业绩分析的架构 第四节收益力分析 第五节安定力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同商业银行的绩效考核体系分析

绩效考核是商业银行实现其战略目标的重要手段,商业银行通过将战略目标层层分解到部门和个人,把机构绩效考核与人员绩效考核有机结合起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考核、激励和改进,促进银行战略的实现。 目前采用的绩效考核的指标和方法包括:对金融机构领导人员考核、平衡计分卡考核法、关键业绩指标法(KPI)、目标管理法(MBO)、360度考核(360-degree-feedback)等。另外,商业银行还运用经济增加值(EVA)等财务指标考核办法对内部业务条线和分支行经营业绩进行考核,不仅考虑了银行经营的风险成本,而且结合商业银行管理会计体系的实施,实现业务评价与风险管理、成本控制的统一,从而更加客观地对银行的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由于组织管理架构、战略发展目标以及业务运营特点的差异,决定了其采取的绩效考核方法与指标有所不同,本文选取具有典型代表性的三家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作为样本,A银行为大型商业银行,B银行为股份制银行,C为外资银行,并对这三家银行绩效考核方法与指标做简要分析。 大型商业银行:多层级、矩阵式的绩效考核体系 机构绩效考核 总行的部门考核。分为定量为主、定性为主、完全定性三类进行考核,并设置关联协作指标,考核部门共同承担的目标任务或者同一业务流程不同环节的协作情况,进行“捆绑”式考核。 一级分行的绩效考核。A银行采取综合考评和单项考评相结合,其中,综合考评包括效益管理类、风险管控类、可持续发展与竞争能力(市场拓展、业务结构、客户结构三个方面)以及业务协调;单项考评为经济增加值指标评价,将经济资本回报率设定为一定分值。采用的计分方法为对一级分行、直属分行(含省分行营业部)两个群体分别进行绩效排序和等级评定,实行按季监测、按年考评;计分方法上主要采用统一标准值的标准差计分法。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 用机制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机制 2004-4-20 20:44:00 内容提要:公司治理对公司绩效的作用是通过公司管理,而且是战略管理实现的。其影响的焦点在于资源的配置,具体的途径是通过董事会的监控与战略参与职能,影响公司(战略)管理,从而间接或直接地影响资源的分配。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对上述理论观点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公司治理公司绩效公司管理战略管理资源配置作用机制 一、引言 尽管关于企业绩效的评价标准,学术界和实践中都呈现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但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永远是企业追求的主题,对企业绩效影响因素的探讨,因而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入过程中。 转型时期,我国企业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和出现了种种问题,这些问题以及公司治理本身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作为企业的根本性制度,公司治理对企业经营和绩效的影响如何,是一个重要而未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就是揭开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的黑霜,揭示两者的关联机制与特征,为改革治理机制、增进公司绩效提供借鉴。 二、公司绩效的影响因素:理论追溯 关于对公司绩效影响因素的研究,要溯及对企业产生原因(即企业的性质)的探讨。 1.对企业性质的研究回顾 主流契约理论的开创者科斯(1937)运用交易费用概念,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找到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点,认为市场主要通过非人格化的价格配置资源,存在的成本是市场价格的成本(交易成本),企业通过长期权威关系来配置资源,表现为企业内官僚组织的成本 (管理成本):对企业和市场的选择取决于两种成本之间的平衡。 科斯虽然从资源配置方式的角度找到了企业与市场的不同点,但他只是说明了企业与市场在资源配置上存在的差异,但这并不能回答企业就会因此产生。而且就资源配置本身讲,科斯的解释也存在两个不足。由于科斯没有对企业内部契约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他对企业性质的解释,某种程度上把企业视为一个有效运行的“黑箱”,因而未能找到企业与市场更为本质的差异。 继科斯之后,迈克林和詹森(1976)也对企业性质进行了研究。他们认为,企业是一系列契约的联结点,这些契约关系涉及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原材料供应者、消费者等,契约关系是企业的本质,所有契约都存在代理费用和监督问题。迈克林和詹森虽然把科斯的观点推进了一大步,但他们对企业本质的解释过于宽泛,难以给出企业与市场的标准或边界。 以张五常和杨小凯为代表的间接定价理论,以威廉姆森等人为代表的资产专用性理论,并以交易费用作为核心范畴展开了对企业的产生和规模界限的分析。但张五常仅仅从交易的角度分析市场与企业的差别,依然没有脱离科斯的思路,存在片面之处。而且他也未深入研究这组要素契约的构成及如何实施。杨小凯的模型则可理解为张五常理论的所有权理论。威廉姆森的契约理论主要是把契约行为的分析渗透到其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中。他们同样都没能回答企业与市场两种规制结构的内在的本质差别。 以上各种理论都试图将企业结构视为一系列契约的集合,在不同程度上对企业边界问题作出了解释。但这些理论基本上都限于将企业视为一个黑箱,没有对其内部的结构和运行机制进行考察,从而没能对企业存在的本质原因作出真正有说服力的解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