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膜瘤的诊断标准

脑膜瘤的诊断标准

脑膜瘤的诊断标准!脑膜瘤是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
脑膜瘤的诊断标准:
1、CT平扫呈边缘清晰略高密度影,增强扫描肿瘤均匀着色,强化明显,周围常有水肿带。CT检查基本可对脑膜瘤做出定性诊断。
2、头颅平片:
(1)局限性骨质改变:多为骨质增生,出现内板增厚,骨板弥漫增生,外板骨质增生呈针状放射。脑膜瘤引起颅骨局限性变薄和破坏的发生率较少,仅为10%左右。
(2)血管压迹增多:可见脑膜动脉沟增粗迂曲,最常见于脑膜中动脉沟。局部板障静脉异常增多。
(3)肿瘤钙化:多见于砂粒体型脑膜瘤。钙化较密实,显出整个肿瘤的团块影。
3、MRI在T1加权像上可为等信号或高信号。T2加权像上通常为稍高信号,也可为等信号。MRI的定位诊断优于CT,但对脑膜瘤的定性常不如CT。
4、脑血管造影现在已经不再用于定性定位诊断。只是用于了解肿瘤的供血以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同时可对肿瘤的供血血管进行栓塞,为手术治疗提供便利。
通过上面脑膜瘤的诊断标准的介绍,我们了解到了脑膜瘤的诊断方法有头颅平片、CT、MRI、脑血管造影,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如果有该病的症状表现请到正规医院接受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据上海脑科医院权威专家介绍“显微开颅术”简单的来说,就是在显微镜下将视野内的脑瘤切除,然后再借助神经内镜等工具,寻找并“扫荡”隐藏在死角内的剩余肿瘤,最大限度地切除肿瘤、有效保护脑组织的功能、将手术损伤程度减到最低,降低致残率和病死率。此外,“显微开颅术”充分发挥了神经内镜成角、广角、可弯等优点,使手术视野更清晰、照明更充足,对残余肿瘤一览无余,避免了对脑组织的强力牵拉。据大量临床验证结果显示,在采用“显微开颅术”后,大部分患者术后1~3个月生活可完全自理,让不少脑膜瘤患者看到了新希望。
“显微开颅术”治疗脑膜瘤,目前只在国内少数大医院开展。上海蓝十字脑科医院作为沪上首家大型、专业脑科医院,率先在国内开展并成熟运用于临床,积累了丰富的手术病例和经验,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扩展阅读:https://www.doczj.com/doc/dc6008654.html,/question-id-16721.html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