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全管理概论

安全管理概论

安全管理概论
安全管理概论

安全管理概论、劳动安全卫生监察及安全生产立法与法律体系的建立

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概论

第一节管理基本原理概述

安全生产管理就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安全生产管理有两种理解,即一种是宏观的安全生产管理,另一种是微观的安全生产管理。

宏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大安全的概念,即能体现安全生产管理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微观的安全生产管理是小安全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安全生产管理活动。

无论是宏观管理还是微观管理,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生活一部分,是管理范畴的一个分支,也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等。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是属于一级原理,其他原理均分别隶属于它们的二级原理。

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就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整体性。作为一个系统,应具备6个特征,即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综合性、环境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

整分合原理是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原理的主要含义。

3、反馈原理

反馈是控制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反馈是把控制系统输出信号返送回来,对输入和输出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差值作为系统输入信号,再作用系统,对系统起到控制的作用。在现代管理中,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对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管理工作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也就是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的过程。

4、封闭原理

封闭原理是指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贿赂,才能形成有

效的管理运动。一个有效的现代管理系统,必须是一个封闭系统,而且为使系统运转状态优良,可以采用多级闭环反馈系统。

5、弱性原理

弱性原理是在系统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千变万化的形势下进行的,管理必须要有很强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才能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特别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管理工作更需要不断改革,以利于驾驭新形势,解决新问题,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6、人本原理

人本原理是管理以人为本体,以调动人的积极性为根本。人既是管理的主体,同时又是管理的客体。其核心是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隶属于人本原理的二级原理有:能级原理、动力原理和激励原理。

7、能级原理

能级原理是管理系统必须是由若干分别具有不同能级的不同层次有规律地组合而成。在实际管理中如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操作层就体现能级原理。人所常说的人尽其才,各尽所能、责、权、利的统一等也都利用了能级原理。

8、动力原理

动力原理是指管理要有强大的动力,要正确地运用动力,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

9、激励原理

激励原理就是用科学的手段,激发人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以上9种管理方面的原理,在现代经济活动中经常要使用。无论管理者有意识或无意识利用这些管理原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优秀的管理者都遵循了这些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都不断运用这些原理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也同样要在这些原理上来实现,如目标管理,事故管理,隐患管理,安全宣传教育管理等等。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政府转变职能,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管理模式被打破,市场经济体制尚在建立过程中,安全生产工作同样也面临着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管理的新模式。这就需要安全管理人员利用管理的基本原理,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完善,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

第二节安全生产定义和范畴

一、安全生产的定义

自1952年第二次全国劳动保护工作会议提出劳动保护工作必须贯彻“安全生产”方针以来,“安全生产”一词一直长期被人们使用。那么,什么是安全生产呢?有几种不同的定义:

《辞海》中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安全生产是指为预防生产过程中发生人身、设备事故,形成良好劳动环境和工作秩序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活动。

《中国大百科全书》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安全生产诣在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的一项方针,也是企业管理必须遵循的一项原则,要求最大限度地减少劳动者的工伤和职业病,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安全科学技术词典》将安全生产定义为:安全生产是指企事业单位在劳动生产过程中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

从上面的定义可以看出,尽管每个定义的字面意思不大相同,但其实质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即都突出了安全生产的本质是要在生产过程中防止各种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因此,安全生产是指: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生产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护劳动者安全健康和发展生产力的重要工作,必须贯彻执行,同时也是维护社会安全团结,促进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健康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安全与生产的关系是辨证统一的关系,而不是队里的、矛盾的关系。安全与生产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指生产必须安全,安全是生产的前提条件,不安全就无法生产;另一方面,安全可以促进生产,抓好安全,为职工创造一个安全、卫生舒适的工作环境,可以更好地调动职工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减少因事故带来的不必要损失。

二、安全生产的范畴

关于安全生产的范畴,目前仍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安全生产的范畴应该界定在企业,也有人认为除刑事案件(或公共安全)以外的安全问题均应划归安全生产范畴。从我国已经开展的安全生产工作来看,安全生产的范畴应包括:

(1)工业企业单位职工人身安全及财产设备安全,即煤炭、石油、化工、冶金、石化、地质、农业、林业、水利、电力、建设等产业部门的安全生产;

(2)交通运输行业,如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上运输及民用航空运输的安全;

(3)商业服务行业,如宾馆、饭店、商场、公共娱乐及旅游场所等单位职工及顾客的人身安全和财产设备安全。

(4)其它部门,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人民团体等有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安全管理制度是企业规章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可以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围绕安全目标进行生产建设。同时,我国的安全生产反正和有关法律政策也是通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去实现的。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有的是国家制定的,有的是企业自己制定的。1963年3月30日我国在总结了建国初期安全生产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企业生产中安全工作的几项规定》([1963]国经簿字第244号)。在这个规定中,规定了企业必须建立的五项基本制度,即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定期检查、伤亡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尽管我国在安全生产管理上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但这五项基本制度仍是我国企业必须建立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此外,随着社会和生产的发展,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发展,国家和企业在五项基本制度的基础上又建立了许多新的制度,如安全卫生评价,易燃、易爆、有毒物品管理,防护用品使用与管理,特种设备及特种作业人员管理,机械设备安全检修,动火及防火以及文明生产等制度。

二、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是指企业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要抓安全。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是我国企业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国家和企业的职责,就是要保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保证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尽一切努力在生产和其他活动中避免一切可以避免的事故;其次,企业的最优化目标是高产、低耗、优质、安全的统一。忽视安全,片面追求产量、产值,是无法达到最优化目标的。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不仅会给企业,还可能给环境、社会,及至在国际上造成恶劣影响,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体现了安全与生产的统一。生产和安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两者不能分割,更不应对立起来,应将安全寓于生产之中。生产组织者在生产技术实施过程中,应主动承担安全生产的责任,要把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原则落实到每个职工的岗位责任制中去,从组织上、制度上固定下来,以保证这一原则的实施。

三、安全生产目标管理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是指企业根据自己的整体目标,在分析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安全生产所要达到的目标,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去努力实现这些目标的活动过程。安全生产目标通常以千人负伤率、某万吨产品死亡率、尘毒作业点合格率、噪声作业点合格率及设备完好率等预期达到的目标值来表示。

推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不仅能进一步深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管理,

体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原则,使安全生产工作实现全员管理,而且有利于提高企业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任务是制订奋斗目标,明确责任,落实措施。实行严格的考核与奖励,以激励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加全面、全员、全过程的安全生产管理,主动按照安全生产的奋斗目标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落实安全措施,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企业和企业主管部门要制订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经主管领导审查同意,由主管部门与实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单位签订责任书,将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纳入各单位的目标管理计划,主要领导人(企业法人代表)应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的制订与实施负总的责任。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特点是:强调安全生产管理的结果,一切决策以实现目标为准绳,依据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的目标体系有组织地开展企业全体职工都参加的群众性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并随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而持久地进行下去,以此激发各级目标责任者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而自觉地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安全生产目标管理的基本内容包括目标体系的确立、目标的事实及目标成果的检查与考核,具体有如下几方面:

(1)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值。采用科学的目标预测法,根据企业的需要和可能,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合适的目标值,并研究围绕达到目标应采取的措施和手段。

(2)根据案情决策和目标的要求,制订实施办法,做到有具体的保证措施,包括组织技术措施,明确的完成程序和时间,承担责任的具体负责人,并签订有关合同。措施应力求定量化,以便实施和考核。

(3)规定具体的考核标准和奖励办法。企业要认真贯彻执行《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考核标准》。考核标准不仅要规定目标值,而且要把目标分解为若干具体要求加以考核。

(4)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必须与安全生产责任制挂钩,层层负责,实行个人保班组,班组保工段,工段保车间,车间保全厂(公司),企业保主管部门。充分调动各级组织和全员职工的积极性,才能保证安全生产管理目标的实现。

(5)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必须与企业经营承包责任制挂钩,作为整个企业目标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行厂长(经理)任期目标责任制、租赁制和各种经营承包责任制的单位负责人,应把安全生产目标管理实现与否所受到的奖励和他们的经济收入挂起钩来,完成则增加奖励,未完成则依据具体情况给予处罚。

(6)企业级其主管部门对安全生产目标管理计划的执行情况要定期进行检查与考核。

对于弄虚作假者,要严肃处理。

四、安全检查

安全检查是指国家安全生产检查部门、企业主管部门或企业自身对企业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规的情况、安全生产状况、劳动条件、事故隐患等所进行的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按组织者的不同可以分为下列两大类:

(1)安全生产大检查,指由上级有关部门,如劳动部门、经济管理部门或企业主管部门(行业)组织的各种安全生产检查或专业检查。

(2)自我检查,指由企业自己组织的对企业自身安全生产情况进行的各种检查。

企业自我检查通常采取经常性检查与定期检查、专业检查与群众检查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制度。经常性检查是指安全技术人员和车间、班组干部、职工对安全的日查、周查和月查。定期检查是企业组织的定期(如每季度、半年或一年)全面的安全检查,如防火、防爆、防尘、防毒等检查。群众性安全检查指发动职工群众普遍进行安全检查,并结合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此外,还有根据季节性特点所进行的季节性检查,如冬季防寒、夏季防暑降温以及雨季防水等检查。

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认识,查管理制度、查纪律,查领导,查设备,查安全卫生设施,查个人防护用品使用情况,查各种事故隐患等。

安全生产检查的方法较多,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深入现场实地观察,召开汇报会、座谈会、调查会以及个别访问老工人,查阅有关文件和资料等等。

五、三同时

“三同时”是指凡是我国境内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工程)、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新建设项目,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必须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建设项目有以下6类:

(1)大中型和限额以上的建设项目;

(2)或在危险生产类别为甲类的建设项目;

(3)爆炸危险场所等级为特别危险场所和高度危险场所的建设项目;

(4)大量生产或使用Ⅰ、Ⅱ级危害程度的职业性接触毒物的建设项目;

(5)大量生产或使用石棉粉料或含有10%以上游离二氧化硅粉料的建设项目;

(6)劳动行政部门确认的其他危险、危害因素大的建设项目。

建设项目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必须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并应包括以下内容:

(1)设计依据;

(2)工程概述;

(3)建筑及场地布置;

(4)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

(5)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

(6)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调协及人员配备情况;

(7)专用投资概算;

(8)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概论;

(9)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设。

做好“三同时”工作,就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确保建设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六、五同时

“五同时”是指企业的生产组织及领导者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时候,同时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工作。

“五同时”要求企业把安全工作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组织管理环节中去。

“五同时”促使企业在生产工作中把对生产的管理和对安全的管理较好地统一起来,并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五同时”使得企业在管理生产的同时必须认真贯彻执行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及各项安全卫生法律、法规和政策,建立健全本企业的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包括安全生产责任,安全生产管理的有关规定,安全卫生技术规范、标准、技术措施,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工作需要设置安全管理专职机构,配备专职人员。

七、三不放过

“三不放过”是指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坚持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收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采取切实可行的防范措施不放过的原则。

“三不放过”原则是在对调查处理工伤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者和群众的教育以及事故防范措施这三方面指出的严格要求。这些要求也正是我们进行工伤事故的调查和处理的真正目的所在。

“三不放过”原则的第二层含义是要求在调查处理工伤事故时,必须针对事故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止相同或类似事故发生的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并督促事故发生单位付诸实施。只有这样,才算达到了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终目的。

八、三个同步

“三个同步”是指安全生产与经济建设、企业深化改革、技术改造同步规划,同步发展、同步实施的原则。

“三个同步”要求把安全生产内容融化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中,以保证安全与生产的一体化,克服安全与生产“两张皮”弊病。

九、安全标志

安全标志是指在操作人员容易产生错误而造成事故的场所,为了确保安全,提醒操作人员注意所采用的一种特殊标示。

制订安全标志的目的是引起人们对不安全因素的注意,预防事故的发生,安全标志不能代替安全操作规程和保护措施。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安全标志应由安全色、几何图形和图形符号构成。必要时,还要一些补充的文字说明与安全标志一起使用。

国家规定的安全色有红、蓝、黄、绿四种颜色,其含义是:红色标示禁止、停止(也表示防火);蓝色表示指令或必须遵守的规定;黄色表示警告、注意;绿色表示提示、安全状态、同行。

安全标志按其用途可分为:禁止标志、警告标志、指示标志。

安全标志根据其使用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9种:

(1)防火标志(有发生火灾危险的场所,有易燃易爆危险的物质及位置,防火、灭火设备位置);

(2)禁止的标志(所禁止的危险行动);

(3)危险标志(有直接危险性的物体和场所并对危险状态作警告);

(4)注意标志(由于不安全行为或不注意就有危险的场所);

(5)救护标志;

(6)小心标志;

(7)放射性标志;

(8)方向标志;

(9)指导标志;

对安全指示标志要进行检查。该项检查是对所设安全标志同作业现场的条件和状态是否相适应的一种检查。

第五节劳动保护、安全生产、职业安全卫生、劳动安全卫生的异同

劳动保护是指保护的对象很明确,是保护从事劳动生产的劳动者。劳动保护的另一个涵义是依靠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采取技术措施和组织措施,来消除劳动过程中危及人身安全和健康的不良条件和行为,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危害,保障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安全和健康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职业安全是指防止劳动者在职业岗位上发生职业性伤害和健康危害,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职业安全卫生与劳动保护的概念大体相同,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主要来源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80年代后期才引入我国。职业安全卫生的概念是1970年美国颁布的《职业安全卫生法》中就确立的。

1994年全国

信息安全管理简要概述

第六章信息安全管理 第一节信息安全管理概述 一、信息安全管理的内容 1、什么信息安全管理? 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环节来协调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以期有效达到组织信息安全目标的活动。 2、信息安全管理的主要活动 制定信息安全目标和寻找实现目标的途径; 建设信息安全组织机构,设置岗位、配置人员并分配职责; 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定并实施信息安全策略; 为实现信息安全目标提供资源并实施管理; 信息安全的教育与培训;信息安全事故管理;信息安全的持续改进。 3、信息安全管理的基本任务 (1)组织机构建设(2)风险评估(3)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和实施 (4)信息安全工程项目管理(5)资源管理 ◆(1)组织机构建设 ★组织应建立专门信息安全组织机构,负责: ①确定信息安全要求和目标;②制定实现信息安全目标的时间表和预算 ③建立各级信息安全组织机构和设置相应岗位④分配相应职责和建立奖惩制度 ⑤提出信息安全年度预算,并监督预算的执行⑥组织实施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并监督检查 ⑦组织制定和实施信息安全策略,并对其有效性和效果进行监督检查 ⑧组织实施信息安全工程项目⑨信息安全事件的调查和处理 ⑩组织实施信息安全教育培训⑾组织信息安全审核和持续改进工作 ★组织应设立信息安全总负责人岗位,负责: ①向组织最高管理者负责并报告工作②执行信息安全组织机构的决定 ③提出信息安全年度工作计划④总协调、联络 ◆(2)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是指由于系统存在的脆弱性,人为或自然的威胁导致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影响。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是指依据国家有关信息技术标准,对信息系统及由其处理、传输和存储的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等安全属性进行科学评价的过程 它要评估信息系统的脆弱性、信息系统面临的威胁以及脆弱性被威胁源利用后所产生的实际负面影响,并根据安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负面影响的程度来识别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总体目标是: 服务于国家信息化发展,促进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建设,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能力。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目的是: 认清信息安全环境、信息安全状况;有助于达成共识,明确责任;采取或完善安全保障措施,使其更加经济有效,并使信息安全策略保持一致性和持续性。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使命:一个单位通过信息化实现的工作任务。 依赖度:一个单位的使命对信息系统和信息的依靠程度。 资产:通过信息化建设积累起来的信息系统、信息、生产或服务能力、人员能力和赢得的信誉等。 价值:资产的重要程度和敏感程度。 威胁:一个单位的信息资产的安全可能受到的侵害。威胁由多种属性来刻画:威胁的主体(威胁源)、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认识论:事故学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事故,以事故为研究的对象和认识的目标,在认识论上主要是经验论与事后型的安全哲学,是建立在事故与灾难的经历上来认识安全,是一种逆式思路(从事故后果到原因事件)。方法论的主要特征在于被动与滞后,是"亡羊补牢"的模式,突出表现为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就事论事的对策方式。 理论系统:基于以事故为研究对象的认识,形成和发展了事故学的理论体系。 事故分类学-按管理要求的分类法,如加害物分类法、事故程度分类法、损失工日分类法、伤害程度与部位分类法等;按预防需要的分类法:如致因物分类法、原因体系分类法、时间规律分类法、空间特征分类法等。 事故模型论-因果连锁模型(多米诺骨牌模型)、综合模型、轨迹交叉模型、人为失误模型、生物节律模型、事故突变模型等。 事故致因理论-事故频发倾向论、能量意外释放论、能量转移理论、两类危险源理论、事故预测理论-线性回归理论、趋势外推理论、规范反馈理论、灾变预测法、灰色预测法等。 事故预防理论-三E对策理论、事后型对策等 方法与特征:在上述思想认识的基础上,事故学理论的主要导出方法是事故分析(调查、处理、报告等)、事故规律的研究、事后型管理模式、三不放过的原则(即发生事故后原因不明、当事人未受到教育、措施不落实三不放过);建立在事故统计学上致因理论研究;事后整改对策;事故赔偿机制与事故保险制度等。 事故学的理论对于研究事故规律,认识事故的本质,从而对指导预防事故有重要的意

(整理)安全生产管理概述76题.

安全生产管理概述76题 1、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事故B.危险C.管理不善D.隐患 2、近年来,我国一些企业在安全生产中,引入了“()”的管理理念,建立了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 A.以人为本,持续改进B.安全第一,预防为主C.事故预防与控制D.系统管理 3、危险是指系统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 A.安全性要求B.可预防的范围C.制定的规章制度D.人们的承受程度 4、从安全生产来看,危险源是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 A.本质B.重点C.根源D.关键 5、按照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安全是指系统中人员免遭()的伤害。 A.事故B.不可承受危险C.有害因素D.意外 6、事故有很多种分类方法,我国在工伤事故统计中,按照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将工伤事故分为()类。 A.20 B.21 C.30 D.15 7、可造成人员死亡、伤害、职业病、财产损失或其他损失的意外事件称为()。 A.事故B.不安全C.危险源D.事故隐患 8、事故隐患泛指生产系统中()的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管理上的缺陷。 A.经过评估B.存在C.可导致事故发生D.不容忽视 9、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和法制对策即属于()。 A.本质安全化原则B.因果关系原则C.3E原则D.偶然损失原则 10、()是为了使生产过程在符合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发生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等生产

事故,消除或控制危险有害因素,保障人身安全与健康,设备和设施免受损坏,环境免遭破坏的总称。 A.职业安全B.劳动保护C.劳动安全D.安全生产 11、在管理中心必须把人的因素放在首位,体现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这就是人本原理,不属于以人为本的含义是()。 A.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以人为本展开的 B.管理活动中,作为管理对象的要素和管理系统各环节,都需要人掌管、运作、推行和实施 C.人是管理的主体,并不是管理的客体 D.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管理层面上,离开人就无所谓管理 12、安全生产管理是针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有关()等活动。 A.计划、组织、控制和反馈B.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 C.决策、计划、实施和改进D.计划、实施、评价和改进 13、人本原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包括3个原则,下列不包括在人本原理中的原则是()。 A.安全第一原则B.动力原则C.能级原则D.激励原则 14、预防原理的含义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应该做到(),通过有效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减少和防止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从而防止事故的发生。 A.以人为本B.安全第一C.预防为主D.安全优先 15、从只注重操作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到开始考虑如何通过改善物的可靠性来提高复杂系统的安全性,从而避免事故。这一观点是包括在()理论中的。 A.系统安全理论B.事故频发倾向理论C.海因里希因果连锁理论D.能量意外释放理论 16、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A.安全规则/安全技术B.安全管理/安全技术C.安全管理/安全规则D.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17、()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少。 A.事故预防/劳动保护B.事故预防/事故控制C.安全生产/事故控制D.安全生产/

治安管理概论多选题

1维护社会治安秩序,是治安管理的一项()和()任务,是治安管理的最基本的工作任务 基础性,根本性 2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是治安管理部门实施治安管理的()。 重要措施,基本任务 3下列哪些属于治安灾害事故() 违反操作规程造成的火灾,违反交通管理造成的车祸 4在财产方面的治安强制措施包括() 收缴与追缴,查封与扣押 5治安管理手段有别于一般的行政手段,除了一般行政手段的权威性、强制性和直接性特征外,还具有()特征。警察权威,武装性质 6狭义的治安,是指治安管理。包括()涵义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治安管理工作,治安管理部门所管辖的工作 7治安管理的任务是()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预防、发现、控制违法犯罪活动,预防、查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预防、查处治安灾害事故 8()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是治安管理的一项经常性任务。预防,发现,查处 9预防为主,保障安全原则,反映了治安管理的基本规律。预防是保障安全的()。 手段,条件,前提,基础 10治安管理法规具有以下哪些特点() 具有法定效力,具有警察行政的约束力,管理主体是公安机关,采用行政决定程序 11治安管理法规以发布机关为标准,分为()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法律,国务院批准公安部发布的规章、命令,公安部和国务院各有关部委联合发布或公安部单独发布的规定、办法、通知,地方人大常委会或地方人民政府制定的维护社会治安的法规 12治安管理法规以其制定目的为标准,分为() 执行性的治安管理法规,补充性的治安管理法规,部门性的治安管理法规 13治安管理常用的手段有() 禁止、取缔,监督检查,治安巡逻,技术防范 14在人身权利方面的治安强制措施包括() 留置与盘问,传唤与询问,强制带离,约束 15在证照、经营权利方面的强制措施包括() 扣留,吊销许可证,停业整顿 16治安勤务的特点是() 以完成治安管理任务为目标,是基层公安机关和民警的重要业务,具有全时空性 17值班勤务的职责是() 通信联络,传达命令,受理报案、控告、举报、扭送及投案者,接待群众来访、查询、求助,保卫单位内部安全 18值班勤务时,对于群众报警,应当主动引导群众或报警人讲明案(事)件主要情况()及本人的基本情况、联系方式。 时间,地点,主要情节 19巡逻的基本形式包括() 徒步巡逻,自行车巡逻,摩托车巡逻,汽车巡逻 20自行车巡逻的特点有() 自行车巡逻较步巡速度快,巡察范围大,行动敏捷,转弯快,停放方便,羊肠小道亦能通过,无声无光,不易被违法犯罪分子发觉,便于捕捉现行犯,有利于与民众的接触,密切警民关系 21巡逻的方法包括() 定线巡逻与乱线巡逻相结合,一般巡逻与重点巡逻相结合,白天巡逻与夜间巡逻相结合,公开巡逻与秘密巡逻相结合22人民警察实施盘查应当是在执行()、现场调查等职务活动中。 追捕逃犯,侦查案件,巡逻执勤,维护公共场所秩序 23侦破侵财案件,常常采取以物找人的方法来发现线索、侦破案件。携物疑点主要表现在( ) 携带物品与身份不符,有本人说不清来源和用途的物器,有本人不了解名称、性能的物品,有疑似违法犯罪所得的钱物 24在发现可疑情况,需要对可疑人员进行盘查时,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可疑人员反抗、突袭或者逃跑。因此,选择合适的盘查地点显得尤为重要。一般情况下,应选择以下地点进行盘查() 视野开阔、地貌简单之处,光线明亮之处,人流较少之处,易获得支援之处 25对嫌疑人进行盘查,接近嫌疑人的方法合适与否是能否制敌取胜的关键。采取有针对性的、灵活机动的接近方法,防止嫌疑人逃跑、藏匿、毁灭罪证或行凶、自杀等行为。通常采取的接近方法有() 正面接近、阻拦法,化装尾随、秘密跟进法,迂回包围、隐蔽接近法 26盘问的方法和技巧因人、因事、因地而异,实施中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注意站位,确保安全,表明身份,告知法律依据,注意倾听,发现破绽,抓住事实,穷追不舍 27守望的形式有哪几种() 公开守望和秘密守望,治安岗亭守望,固定岗哨守望和临时站点守望,交通岗亭和消防瞭望哨守望 28堵截可分为哪些类型() 设卡堵截,巡查堵截,围捕堵截,设伏堵截 29实有人口是指在本辖区居住的() 户籍人员,居住在本辖区的外地户籍人员 30社区安全防范的主要手段和方法有() 协调运用人防、物防、技防等防范措施,加强社区重点时间、重点空间安全防控工作 31下列哪2个行业需要获得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公安机关核发特种行业许可证才能经营。() 旅馆业,公章刻制业 32社区警务工作的主要内容() 开展群众工作,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 33社区警务的工作方法有() 走访调查,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 34社区安全防范的内容可以从人、物、事、空间和时间上防范,主要包括()。 对正在实施或可能实施违法犯罪活动的特定个体和群体的防范,对可能受到不法分子侵害或易于遭受不法侵害的重点部位、场所、住宅、路段以及物品等的防范,对可能因矛盾激化而导致违法犯罪案件的民间纠纷的防范,对各种治安灾害事故的防范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076-60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说明安全管理的定义,分析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1.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有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分析、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以实现安全生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 2.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1)政策性。(2)规范性。(3)权威性。

(4)思想性。(5)科学性。(6)全面性。 (7)复杂性。(8)长期性。(9)连续性。 (10)应急性。 二.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事故发生 1.事故致因理论是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论。事故致因理论是用来阐明事故的成因、始末过程和事故后果,以便对事故现象的发生、发展进行明确的分析。 事故致因理论的出现,已有80年历史,是从最早的单因素理论发展到不断增多的复杂因素的系统理论。 2.用事故致因理论来分析事故和预防事故。 用海因里希理论来分析事故和预防事故 (1)事故原因分析:事故后,公司按照事故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了事故分析。事故分析中,安监人员和技术管理人员认真地收集了相关资料,并在详细地分析中,找到事故起因。 1)人的不安全行为:事故当事人的违章行为是这起事故的主要原因。把高压气体直接对非承压部件进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复习资料.doc

一、公共安全 1、概念:安全是指在口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社会安全事件发生过程屮,能将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状态。 属性:大多数学者认同安全具冇主观与客观二元性即安全就是客观上不存在威胁,主观上不存在恐惧。 安全的客观存在是指:具冇对抗一切现实或潜在威胁的实实在在的保障。 安全的主观感觉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生命和相关事物的无忧河放心。 二、突发事件 z定义: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3.分类: 自然灾害:回函灾害,气象灾害,地震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生物灾害和森林草原火灾。事故灾难:工矿商贸等企业的各类安全事故,交通运输事故,公共设施和设备事故,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等。 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疫情,祥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食品安全和职业危害,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吋间。 社会安全事件:恐怖袭击事件,经济安全事件和涉外突发事件。 分类优点:本质上是基于事件发生的诱因进行分类的,这样做的意义在于,一方而,为预防危机捉供线索,另一方而,也为国家应急措施的采取捉供基本的依据, 符合应急管理的基本原则。分类不足:存在分类分歧,对于前四大类危机,口前学术界和实务部门的观点比较一致,争论的主要焦点集中在是将经济危机单独列为一种特定类型的危机,还是将它纳入突发社会安全事件中加以管理。 4分级及影响因素 根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的性质、严重程度、可控性和影响范围等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和一般四级。同时,根据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趋势,顺应将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和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也划分为四个等级,并依次用不同颜色标明。 突发事件分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描突发事件的客观属性,承灾体的承受能力和社会整体的控制能力三个方面。 突发事件客观属性:性质,产生原因,损失后果,影响范围等。 作用对象承受能力:物理屈性,心理屈性,能力屈性,影响程度,严重程度等。社会整体控制能力:组织体系,应急预案,应急机制(预警预测、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政策保障。 5分期 综合国际经验并结合中国自身的特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的应对过程划分为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四个阶段。并对应设置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与预警、应急处置与救援、事后恢复与重建、 酝酿期(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主要任务是防范事件的发生,主要内容包扌乩应急预案

公共安全管理

●第一章公共安全管理概述 ● ●第四、五、六、七、八章合集: ●危险物品:根据目前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管理的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管理是指公安机关为了维护社会治安秩序、保障社会公共安全、服务归家经济建 设,依法对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购销、运输、使用等环节实施审批许可、监督检查、查处违法行为和事故等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危险物品主要是指枪支弹药、管制刀具、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 ●危险物品的厉害两重性: ●(一)利益性:主要体现在危险物品在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上, 在严格管理、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危险物品的应用能给人类带来许多益处。 ●(二)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应用中容易引发事故,已被违法犯罪人员用于从事破坏活动, 从而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危害。 ●危险物品管理的意义: ●1、有利于减少和防止危险物品事故的减少和发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2、有利于预防暴力案件和恐怖犯罪活动的发生,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发展。 ●3、保障危险物品合法、安全的生产、经营和使用,更好的为经济建设服务。 ●危险物品管理的基本原则: ●1、预防为主,保障安全的原则。 ●2、专门机关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 ●3、科学管理、依法管理、严格管理的原则。4、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原则。 ●危险物品管理的主要措施:1、审批许可2、监督检查3、行政处罚4、安全教育5、日常指 导6、收缴失控的危险物品 ●危险物品管理的组织机构一政府: ●a公安机关 ●b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c环保部门 ●d卫生部门 ●f国防科技工业主管部门 ●g体育行政主管部门二从业单位(职责) ●a认真贯彻执行危险物品管理法律、法规,针对本单位的实际情况,建立和落实危险物品管 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b加强对从事危险物品生产、保管、运输、销售、使用、销毁等工作人员的法律知识、安全 知识教育培训,增强从业人员遵守法规的自觉性,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c严格按照危险物品管理规定的要求,经常开展对本单位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经营、 使用的合法性、安全性的自我检查,及时发现和整改不符合规定行为或各种不安全因素 ●d建立健全流向登记制度,防止危险物品流失。发现危险物品被盗、丢失或误售、误用时, 必须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e积极主动配合政府有关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职责 ●安全管理理论是从安全活动中概括出来的有关安全管理活动的规律、原理、原则和方法的 总称,是对安全管理活动一般规律的认识,是指导安全管理活动的理论依据。 ●预防管理是指以主动工作,避免损失为指导思想,围绕预防事故发生、减少事故损失所进 行的管理。包括:本质优化理论、先兆辨识理论、多重防护理论和重点控制理论。 ●本质优化理论:在本质上安全化,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 目的。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实用版

YF-ED-J3765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实用版 Management Of Personal, Equipment And Product Safety In Daily Work, So The Labor Process Can Be Carried Out Under Material Conditions And Work Order That Meet Safety Requirements.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现代安全管理概论实用版 提示:该安全管理文档适合使用于日常工作中人身安全、设备和产品安全,以及交通运输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害的发生。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一.说明安全管理的定义,分析现代安全管 理的基本特点 1.安全管理的定义: 安全管理的基本内容是进行有关安全决 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 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分析、消除或控制生产 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 环境危害,避免各种损失,推动企业生产活动 的正常进行。 安全性是企业生产系统的主要特性之一。 安全促进生产,生产必须安全。以实现安全生

产、避免伤亡事故为目的的安全管理,与企业的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密切关联、互相渗透。 2.安全管理的基本特点 (1)政策性。(2)规范性。(3)权威性。 (4)思想性。(5)科学性。(6)全面性。 (7)复杂性。(8)长期性。(9)连续性。 (10)应急性。 二.根据事故致因理论应如何防止事故发生 1.事故致因理论是指探索事故发生及预防规律,阐明事故发生机理,防止事故发生的理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现代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第一讲绪言-安全管理学的发展 罗云(中国地质大学,教授) 管理,就是人们为了实现预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通过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群体的活动,以达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达到的效果而开展的各项活动。安全管理就是企业经营者、生产管理者和全体员工,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按照一定的安全管理原则,科学地组织、指挥和协调全体员工安全生产的活动。 实现现代企业的安全科学管理,需要研究安全管理科学,研究安全管理的理论、原理、原则、模式、方法、手段、技术等。 安全管理原理是一门理论性的学科。为了有助于系统学习和掌握安全管理原理,首先要对安全科学的理论发展,以及安全管理科学的发展和体系作一基本的了解。 1.1安全科学理论的发展 人类对于防范意外事故的认识与科学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从宿命论到经验论,从经验论到系统论,从系统论到本质论;从无意识地被动承受到主动对策,从事后型的"亡羊补牢"到预防型的本质安全;从单因素的就事论事到安全系统工程;从事故致因理论到安全科学原理,工业安全科学的理论体系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追塑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轨迹,探讨其发展的规律和趋势,对于系统、完整和前詹性地认识安全科学理论,以指导现代安全管理科学实践和事故预防工程具有现实的意义。 安全科学理论体系的发展经历了具有代表性有三个阶段:从工业社会到50年代主要发展了事故学理论;50年代到80年代发展了危险分析与风险控制理论;从90年代以来,现代的安全科学原理初见端倪,目前下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之中。从基本的认识论、理论系统和方法特征三个方面可以总结出保阶段理论体系的发展内涵。 1.1.1事故学理论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试题

公共安全管理概论试题 一、填空(15×1)(省略号是没有记下的内容) 1、公共安全是涉及……是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 2、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3、中国在非典之后开始重视公共安全管理 4、在国家安全领域,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并由此形成传统安全 5、非传统安全是关于公共安全的研究 6、安全科学与事故相对的生产安全系统形成劳动保护…… 7、安全科学与公安相对……形成广义的公安科学 8、安全科学与灾害相对……形成灾害学 9、据事故损害分类,分为一般、重大、较大、特大 10、从法学…….主要运用法律手段 11、违反公共安全罪…… 12、对风险社会认识起源于西方国家 13、1986年、德国首次提出风险社会概念 14、西方国家紧急事态管理……灾害意识方面….. 15、公共安全主体是政府 16、安全和个人,群体,国家关注,公共安全的职责必须是……. 17、危机管理是企业应对危机…… 18、自然环境指气候、地理条件、海洋、生物 19、社会环境是指意识形态、 20、灾害理学是古人对灾害成因的解释 21、灾害工学指古人抗灾工程 22、灾害力学指政府管理……政策、方针、法规 23、非典之后….形成官员问责制 24、前公共安全管理时期,以应对为核心经验型准备 25、应急管理时期,以应对为核心的制度型准备 26、成熟的公共安全管理紧急事态管理体制包括预防、减灾、准备、应对和恢复全过程 27、热带气旋是…..低压涡旋 28、以寒潮……低温冻害 29、按事故引发的诱因分……交通事故 30、按物质…..灾害…. 金属火灾 二、判断(15×1) 1、中国应急管理体制……..对 2、气象灾害……. 错 3、中华人民《防洪法》……..错 4、应对地震…….对 5、交通事故…….对 6、火灾的原因是没有控制好火源对 7、中国火灾数量…..美国相比…..错 8、学校人多,不容易发生踩塌事件错 9、中国已经建立初步管理体制对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编号:SM-ZD-42072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与原则 简介:该制度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程序化、标准化的流程约定,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从而协调行动,增强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遵循管理的普通规律,它既服从管理的基本原理与原则,也有特殊性的原理与原则。 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对客观事物实质内容及其基本运动规律的表述,原理与原则实质内容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对应关系。安全生产管理原理是从生产管理的共性出发,对生产管理工作的实质内容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所得出的生产管理规律。 安全生产管理原则是根据对客观事物基本规律的认识引发出来的,需要人们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安全生产原则是指在生产管理原理的基础上指导生产管理活动的通用规则。 原理与原则的本质与内涵是一致的。一般来说,原理更基本,更具普通意义;原则更具体,对行动更有指导性。 (一)系统原理

安全生产概述

安全生产培训资料 安全生产概述 通常所说的“安全生产”含义,主要是指生产安全。广义地说安全生产范围不仅指生产安全,还包括消防安全、特种设备安全、道路交通安全、铁路安全、水上交通安全、航空安全、农机安全等。 一、安全生产工作概述。 什么是安全生产工作,它主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安全和设备、设施安全的工作。 安全生产工作是劳动保护工作的四大任务之一。 劳动保护:顾名思义是指对劳动者各种劳动权益的保护。诸如就业权益的保护。社会保障权益的保护,工资收入的保护。职业教肓权益的保护和安全健康权益的保护。而从狭义的角度讲:主要是指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权益的保护。 安全生产概念 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一种生产经营单位的行为,是指在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中,为避免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而采取相应的事故预防和控制措施。以保证从业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生产经营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相关活动。 造成危害人的安全与健康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归纳起来大体上可以分为物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两大类。 (一)物的因素——主要括机械(工具)的因素和环境因两个方面。 (二)人为因素——由于管理者的失职或失误造成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决策错误等造成事故。由于从业人员教育培训不到位而导致从业人员在操作过程中误操作,或违章作业等等因素造成事故,其次是由于从业人员的工作时间过长或者劳动强度过大,会造成从业人员生理发生变化,导致误操作而发生事故。 安全生产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一)安全生产是我国的一项重要政策。 (二)安全生产是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三)安全生产是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措施。 (四)预防为主是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基本原则。 (五)搞好安全生产是实现党的“三个代表”思想的重要体现。 安全生产工作方针、格局和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管理作的基本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所谓方针是指国家和政党在一定历史时期内,为达到一定目标而确定的指导原则。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工作方针,其目的就是要求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要坚持安全第一的观念。自始至终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安全生产工作格局——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 也就是“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督”,“群众监参与监督”“社会广泛支持。 上述五个层面即缺一不可,又不能互相替代,各有各的职责。各有各的特点,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统一的。有机的整体,必须统筹协调形成合力,总体推进,形成市场经济条件下,安全生产工作的新体制,新格局。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

2021国外公共安全危机管理概述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节英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政府参与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在英国发生公共安全危机后,一般由所在的地方政府负责处置,直接参与处置的是警察、消防、医疗救护等管理部门,其他地方政府部门及非政府组织予以协助和支持。中央政府负责应对恐怖袭击和全国性的紧急事件。 二、政府公共安全危机的处置机制 英国政府建立了“金、银、铜”危机处置机制,实现公共安全危机处置的统一高效。 金层级主要由危机处置相关政府部门(必要时包括军方)的代表组成,无常设机构,但明确专人负责,并定期更换,以召开会议的形式运作。 银层级的目标,是要确保铜层级所采取的行动能够协调、连贯和整合,以达到最大的效益和效率。

铜层级是由在现场指挥处置的人员组成,直接管理应急资源的运用。 三、关于对受害人的护理与处置 护理与处置危机中的受害人被认为是公共安全危机处置工作的核心,其对象不仅包括直接受害者,而且也包括他们的亲属朋友,以及可能受到危机不同程度影响与参与危机处置的人员。 四、危机管理过程对信息与媒体的管理 现场危机处置对新闻与信息的管理工作通常由警察负责。主要工作:控制现场的出入口;保证可能的犯罪现场证据不被破坏;设立新闻联络点;推荐新闻发言人。 五、关于危机处置的培训、联合训练与演习 英国公共安全危机管理培训体系已基本形成,十分重视计划和准备阶段进行联合训练与演习。 第二节美国的公共安全危机管理 一、联邦政府参与公共安全危机管理的主要机构 1979年成立的FEMA是美国联邦政府从事重大公共安全危机处理的独立、专责机构,直接向总统负责。“9?11”恐怖袭击发生后,FEMA 被合并到国土安全部的应急整备与响应部门(简称EPR),重组后的国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原理(新编版)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原理(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39

现代煤矿安全管理原理(新编版) 1、现代煤矿的安全管理 安全管理是一项综合性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是煤炭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反映了煤矿综合素质的高低。煤矿安全与否决定于人的安全行为和物的安全环境,而人的安全行为与人的安全心理密切相关。换句话说,煤矿安全管理,主要是对人、设备和矿井自然环境的安全防护管理,其中,对人的管理是核心,因为人的因素是主导、管理因素是关键、物的因素是基础、环境因素是条件。在安全生产的管理工作中,应由事后追查为主转变为事前预防为主,按照人的心理规律和客观规律制定安全预防措施,引入和运用心理科学这个手段更好的为煤矿安全管理服务,在此基础上建立起一个全新的安全管理体系。

具体讲,煤矿的安全生产运行过程就是指人环境安全行为安全状态人的反复循环,其中,人是安全生产运行中的核心因素。安全管理就是要着重研究和控制在生产活动中自由度极大的人,这是实现安全生产的前提、基础和保证。煤矿发生事故,除了环境和设备诱发的因素外,更多的是人为事故,即责任事故。要克服人为事故的发生,必须要运用安全心理学的原理,培养训练员工养成自我控制的素质,从而减少不安全行为的出现,避免事故的发生。 2、知觉在安全生产中的运用 知觉在安全防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知觉对客观事物属性的认知程度如何,对人的行为有直接的影响和制约作用。矿工们在井下作业,要做到高效和安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主要是通过对井下一系列复杂事物和特殊环境的感知、记忆、理解,达到人与性格、事物与环境、生产与安全的适应和协调。只有清晰地感知到井下的客观环境,才能为排除不安全隐患奠定认识基础。同时,只有矿工知觉出不安全隐患才能在行为上、技术上做到预防,及时消除不安全隐患,实现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概述(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概述(新 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安全生产管理基本原理概述(新编版) 安全生产管理是管理者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一系列活动,目的是保证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财产安全,促进生产的发展,保持社会的稳定。 安全生产管理有宏观和微观安全生产管理的两种理解。宏观生产安全生产管理是大安全概念,即能体现安全管理的一切管理措施和活动都属于安全生产管理的范畴。 微观安全生产管理是小安全的概念,主要指从事经济和生产管理部门以及企业、事业单位所进行的具体安全管理活动。 安全生产管理作为经济生活的一部分,是管理范畴的一个分支,也遵循管理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管理的基本原理有:系统原理、整分合原理、反馈原理、封闭原理、弹性原理、人本原理、能级原理、动力原理、激励原理等。系统原理和人本原理是属一级原理,

其他原理均分别属于它们的二级原理。 1、系统原理 所谓系统是由若干相互作用又相互依赖的部分组合而成,具有特定功能,并处于一定环境中的有机整体,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是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阶层性、综合性、环境适应性。 2、整分合原理 整分合原理是现代高效率的管理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整体把握、科学分解、组织综合是整分合原理的主要含义。 3、反馈原理 反馈原理是控制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反馈是把控制系统输出信号反送回来,对输入与输出信号进行比较,比较差值作为系统输入信号,再作用系统,对系统起到控制的作用。在现化管理中,灵敏、正确、有力的反馈对管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实际管理工作是计划、实施、检查、处理,也就是决策、执行、反馈、再决策、再执行、再反馈的过程。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安全哲学

现代安全管理原理——安全哲学 第二讲安全哲学 罗云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从“山洞人”到“现代人”,从原始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文明,人类已经历了漫长的岁月。20世纪,人类发明和开发利用了技术,使生产与生活的方式、内容发生了一系列的嬗变,这种状况将在21世纪把人类现代生存环境和条件的改善和变化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水平。 显然,现代工业文明给人类带来了利益、效率、舒适、便利,但同时也给人类的生存带来负面的影响,其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来自于人为的意外事故与灾难的极度频繁和遭受损害的高度敏感,技术的风险时时对我们的生存发出警告和威胁。 从前苏联的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到日本的地铁毒气事件;从韩国的豪华三丰百货大楼坍塌到中国克拉码依友谊宫火灾和最近的"大舜号"沉船事故;直至世界范围内每年350万人死于意外事故的“无形战争”,其中由于职业工伤和职业病导致的死亡110万人,交通事故导致死亡80余万人。惨痛的生命与健康损害及财产巨大损失的深刻教训,迫使人们警醒: ──呼唤人类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以求对人的生命与健康、家庭幸福与安宁、社会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绿十字"保护! "安全哲学"──人类安全活动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人类安全科学技术基础理论,是安全文化之魂,是安全管理理论之核心。

2.1国家领导人的安全哲学思想 1986年10月13日,江泽民主席任上海市市长时曾在有关专业会议上指出: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江主席的这一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安全认识论和安全方法论的哲学道理。 其中,"隐患险于明火"就是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认识论哲学。显然,"隐患险于明火"就是要我们认识到隐患相对于明火是更危险的要素,而在各种隐患中,思想上的隐患又最最可怕。因此,实现安全生产最关键、最重要的对策,是要从隐患入手,积极、自觉、主动地实施消除隐患的战略。 "防范胜于救灾",其要说明的是,在预防事故、保障安全生产的方法论上,事前的预防及防范方法胜于和优于事后被动的救灾方法。因此,在安全生产管理的实践中,预防为主是保证安全生产最明智、最根本、最重要的安全哲学方法论。 江主席提出的"防范胜于救灾"的哲学论断为我国的安全生产方针和消防安全方针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理论基础还可以作出以下系统的诠释。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一直是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对于消防方针,也是以"预防为主"为主题,故有"预防为主,防消结合"之说。这是从方针或原则上的表述,在理论和原理方面,"预防为主"的科学基础可基于如下方面: 2.1.1从历史学的角度

现代安全管理模拟题.doc

《现代安全管理》模拟题(补) 一.单项选择题 1.“3E原则”认为可以采取(A)三种对策防止事故的发生。 A.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B.安全管理对策、监督与监察对策、法规对策 C.工程技术对策、教育对策、监督与监察对策 D.预防对策、教育对策、法制对策 2.以下不属于安全教育培训方法的是(C)。 A.实际操作演练法 B.讲授法 C.自学提高法 D.读书指导法 3.《安全生产法》规定:(C)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进行安全资格培训,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或法律法规规定的有关主管部门考核并取得安全资格证书后方可任职。 A.所有生产经营单位 B.从业人超过300人的单位 C.危险物品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矿山和建筑施工单位 D.从业人超过200人的单位 4.安全生产管理的目标是减少、控制危害和事故,尽量避免生产过程中由于(A)所造成的人身伤害、财产损失及其他损失。 A.事故 B.危险 C.管理不善 D.违章 5.“三同时”是指生产性基本建设项目中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B)。 A.同时立项、同时审查、同时验收 B.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C.同时立项、同时设计、同时验收 D.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验收 6.(B)是指通过采用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不发生。(B)是通过采取技术和管理手段使事故发生后不造成严重后果或使后果尽可能减少。 A.事故预防劳动保护 B.事故预防事故控制 C.安全生产事故控制 D.安全生产劳动保护 7.对于事故的预防与控制,(D)对策着重解决物的不安全状态问题,安全教育对策和(D)对策则主要着眼于人的不安全行为问题。 A.安全规则安全技术 B.安全管理安全技术 C.安全管理安全规则 D安全技术安全管理 8.安全检查工作应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不属于安全检查必要步骤的内容是(D)。 A.复查整改落实情况 B.下达隐患整改意见和要求 C.实施安全检查 D.公示检查结果 9.安全生产监察方式一般有(A)监察和(A)监察。 A.行为、技术 B.活动、文件 C.活动、制度 D.制度、技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